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1: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芦雪庵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谁知道红楼梦“芦雪庵即景联句诗” ?
n529825908浏览1118次小说图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sdfkdjskcb86
推荐于 2017.09.04
满意答案
    
《芦雪庵即景联句》:

凤姐:一夜北风紧,

李纨: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

香菱:匝地惜琼瑶。 有意怜枯草,

探春:无心饰苇苕。 价高村酿熟,

李绮: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

李纹: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

岫烟: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

湘云:难堆破叶蕉。 麝煤熏宝鼎,【{天宝庵芭蕉村}】

宝琴: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

黛玉: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

宝玉: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

宝钗: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

湘云: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

宝琴: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

湘云: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

宝钗: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

黛玉:剪剪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

宝玉: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

宝琴:林斧不闻樵。 伏象千峰凸,

湘云: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

探春: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

岫烟:空山泣老鹗。 阶墀随上下,【流水空山有落霞】

湘云: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

黛玉:缤纷人永宵。 诚忘三尺冷,

湘云: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

宝琴:狂游喜客招。 天机断缟带,

湘云:海市失鲛绡。

黛玉:寂寞对台榭,

湘云:清贫怀箪瓢。

宝琴:烹茶水渐沸,

湘云:煮酒叶难烧。

黛玉:没帚山僧扫,

宝琴:埋琴稚子挑。

湘云:石楼闲睡鹤,

黛玉:锦厨暖亲猫。

宝琴:月窟翻银浪,【银城】

湘云:霞城隐赤标。【辰阳龙阳益阳】

黛玉:沁梅香可嚼,

宝钗:淋竹醉堪调。

宝琴:或湿鸳鸯带,

湘云:时凝翡翠翘。

黛玉:无风仍脉脉,

宝琴:不雨亦潇潇。【{湘辰阳汉寿}】

李纨:欲志今朝乐,

李绮:凭诗祝舜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卢雪广
《红楼梦》之“芦雪广(yǎn)”
空空好了








2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关于《红楼梦》之“芦雪广”的“广”字有很多说法,如“庵”、“庭”、“亭”、“庐”等等。那“芦雪广”的“广”会是哪个字呢?我们分析探讨看看。
“芦雪广”是红楼梦中大观园中一处建筑,于红楼梦正文的第49回第一次出现: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
宝玉来至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
“芦雪广”在脂砚斋的批语中(17回)出现: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庚辰双行夹批:此处才见一朱粉字样,绿柳红桥,此等点缀亦不可少。后文写芦雪广】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芦雪广”在红楼梦的不同脂本的名字:
“芦雪广”:庚辰本
“芦雪庵”:戚序本、蒙府本、戚宁本
“芦雪庭”:梦稿本、甲辰本、程甲本
“芦雪庐”:列藏本
首先,我们应该排除简体中的“广(guǎng)”,红楼梦写于清朝,古代写的是繁体字,广(guǎng)的繁体字是“廣”。
红楼梦正文中有“广(guǎng)”字出现,写的就是繁体,如: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其次,也要排除“庵”,因为正文写的是“广”,“庵”在“栊翠庵”、“馒头庵”出现过,不会写错,将“庵”写成“广”,脂砚斋批语同时出现“栊翠庵”、“芦雪广”,作者和批书人何以会将“庵”错写“广”的可能性不大。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甲戌双行夹批: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庵的繁体中有:菴。)
第五十回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那这样问题就清楚了,古代有这个“广”字,但不是现代简体的“广(guǎng)”,现代的“广(guǎng)”在古代是写成“廣(guǎng)”,这个古代的“广”在红楼梦中也不是庵,毕竟作者批者都写到了这个“广”,与“庵”特意区别了。按作者写大观园建筑无有一个是结尾字是重复的,如:【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应该是“广”,那我们看看那时的字典:康熙字典,查查有没有这个字。

【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又【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又【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
由《康熙字典》可知,古代“广”读音为yǎn (醃上聲,醃yan)。
再找下其他方面的资料看看:
《說文解字》
因广爲屋,象對剌高屋之形。凡广之屬皆从广。讀若儼然之儼。魚儉切
《說文解字注》
(广)因厂爲屋也。厂各本作广,誤,今正。厂者,山石之厓巖。因之爲屋,是曰广。廣韵儼二韵及昌黎集注皆作因巖,可證。因巖卽因厂也。从厂,各本無此二字,今補。象對刺高屋之形。刺各本作剌,今正。讀七亦切,謂對面高屋森聳上刺也。首畫象巖上有屋。凡广之屬皆从广,讀若儼然之儼。魚儉切。八部。
广yǎn
依山崖建造的房屋。《説文•广部》:“广,因广為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灝注箋:“因厂為屋,猶言傍巖架屋。此上古初有宫室之為也。”宋李誡《營造法式•總釋上•宫》:“因巖成室謂之广。”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
屋脊。《古今韻會舉要•琰韻》:“广,《增韻》:‘棟頭曰广。’”
广 yǎn
依山崖所建造的房屋。
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
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那看来,“芦雪广”的“广”读音为yǎn,是否如此呢?我们看看红楼梦中对“芦雪广”的描写: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宝玉来至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从文中可知: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这点符合“广(yǎn)”的特征。
我们反观“庵”、“庭”、“庐”,似乎都有不妥。
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爲庵。
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庐:【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而且这些字都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作者不会将这3个字误写为“广”,作者增删多次,批者多次作批,应该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误写。
故综述以上,《红楼梦》之“芦雪广”的“广”读为(yǎn),为傍山临水的房子。
末尾,我们看下曹雪芹好友对曹雪芹住所之描写:
赠芹圃 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薛罗门巷足烟霞。
题芹溪居士 张宜泉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寄怀曹雪芹 敦诚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访曹雪芹不值 敦敏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似乎有“芦雪广”之意境: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




编辑于 2021-05-18 2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2: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红楼梦》35林黛玉进贾府(七)王孙公子的富贵衣装
行侠梦
2020-05-06 20:08

大家好,录这一集视频正好是国庆节,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朋友们阖家欢乐,感谢大家百忙之中观看《我读红楼梦》的第三十五集,这一集该宝玉登场。(好看视频地址:https://haokan.baidu.com/v?pd=bj ... thor&type=video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束头发的镶嵌各种珠宝的紫金冠。紫金冠使用时罩在发髻上,用簪子固定,在其它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吕布出场,“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你要读《西游记》里,孙悟空拿了东海龙王敖广的“天河定底神珍铁”,西海龙王敖闰送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北海龙王敖顺送了一双“藕丝步云履”,南海龙王敖钦送了一顶“凤翅紫金冠”。
紫金冠作为戏剧中的一种服饰,又叫太子盔,看京剧、豫剧等都经常看到这种装扮。现在舞蹈中有个动作,舞者高高地跃起,两条腿在空中一字劈开,上身后仰,头接触到脚后跟,体态十分优美。据说这个动作因为融合了芭蕾舞中的劈腿跳和戏剧中武生动作的缘故,所以叫做“倒踢紫金冠”。
我国古代男子,根据不同的年龄,留有不同的发型。一般男孩六七岁之前多不梳发髻,长头发扎起来,短发自然下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七八岁到十二三岁的男孩多将头发分做左右两部分,在头顶扎两个发髻,就是咱们第三十三集最后说到的“总角”,喜羊羊的造型,《诗经》有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男孩十四五岁行束发礼,拆掉总角,把头发扎做一束,简单盘于头顶,到二十岁称弱冠,我在第一集讨论古人名、字的时候就提到过“加冠礼”。表示男孩已经成年,举行了加冠礼,就可正式佩带帽子了。
《红楼梦》作者“真事隐”的写作手法,造成了宝玉等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年龄忽大忽小,从文本中“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来看,宝玉已经过了喜羊羊的年龄,出场时似乎十四五岁,黛玉小他一岁,那就是十三四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女在过去已经达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贾母却让他们住在一个屋里,与封建礼教规矩极度不符,所以宝玉头戴紫金冠暂时应该当作戏文看,至于宝玉形象影射历史上的谁,我们以后再专题讨论。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冷子兴透漏的这个年龄还说得过去,第二十九集我分析过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是六岁,宝玉比她大一点,也就是冷子兴说的七八岁。宝玉应该是“总角时期”,这样以来,宝玉、黛玉同住一屋也就说的过去了。后来看到一些史料,清代儿童的总角是可以只梳一个发髻的,也有垂髫,脑后有披散的碎发,小说中紫金冠的佩戴,使宝玉可爱公子的形象增添了稳重的贵族气度。
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抹额就是束在额头的一条头巾,比方天气寒冷,额头上系头巾有御寒的作用,秦汉以后多为武士、军官佩戴,也起到装饰作用。宋朝之后,女性开始佩戴抹额,到明代开始流行,一直流行到清朝。宝玉额头上系的是用金线绣的二龙抢珠图案的抹额。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箭袖在宝玉的服饰中出现过很多次,这一回穿了。第八回,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十五回,穿着白蟒箭袖。第十九回,穿的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箭袖古称为窄袖,北方冷天,男性穿的棉袍比较厚,袖口窄小,活动起来方便,也利于保暖。后来不断改良窄袖的袖口,手背一侧的衣袖长一点,可盖住手起保暖作用,手心一侧的衣袖短一点,不影响劳动。清代提倡“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袍的典型款式。
百蝶穿花的图案,我们第三十集讲王熙凤的时候说过了,宝玉这件大红色的男袍比王熙凤的小袄更显富贵,王熙凤穿的是“缕金百蝶穿花”,宝玉穿的是“二色金百蝶穿花”,二色金,是用不同纯度的黄金打成金箔,再制成金线。同一件衣服上,不同部位的花纹,用两种颜色的金线织、绣,显示出美妙变换的色彩,华丽无比。
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宫绦上端是五彩丝攒成的花朵结,比编中国结复杂的多也好看的多,五彩丝线宫绦下端有长长的“流苏”,俗话叫“穗子”。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挂穗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衣服边缘缀有彩穗的褂子,一种是草原羔羊羊皮褂。参考第三十集读到的王熙凤的外套,王熙凤穿银鼠褂,宝玉的外套是羊皮褂的可能性最大。
然后查资料,果然有发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银鼠以后当换“寒羊皮”。穿上银鼠褂,再冷一点就该穿羊皮褂了。《清稗类钞》中记载,“羊皮贵羔而贱老,而口外有一种曰麦穗子者,皮软毛长,形如麦穗,价值最贵。”意思是说,要做棉袍,羔羊皮比老羊皮好,有一种来自“口外”的,被称为“麦穗子”的羔羊皮,皮软毛长,形如麦穗,价格最贵。宝玉比凤姐小,今天又外出,他穿羊皮排穗褂符合当时的情况。
介绍一下“口外”是什么意思,广为人知的一个俗语叫做“走西口”,历史上的山西、陕西人习惯称大同以西的杀虎口为“西口”,“走西口”就是走出杀虎口到草原上经商、耕种。“口外”,在清代文献中多指长城以北地方,包括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但不包括东北三省,东北三省一般称“关外”,去东三省叫“闯关东”。
“口外”,从西到东就是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关口之外。你从北京昌平回龙观出发,途径居庸关、土木堡、鸡鸣驿、宣化驿,到达张家口,走八达岭高速也就两个小时,在清朝,不下雨的情况下,骑马也得一天跑。出张家口,就是“口外”了,再向西、向北,就深入蒙古各地了。
宝玉穿的褂子跟王熙凤穿的一样也是两层的,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里子用“口外”草原上运来的叫做“麦穗子”的羔羊皮。面料用的倭缎,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这种缎面是日本织造工艺,日本常被称为“倭寇”,这种面料就叫“倭缎”,后来国内仿造的也叫倭缎,如《大清会典》记载“江宁织造局织倭缎六百匹”。就是国内仿日本工艺生产的,名字还叫“倭缎”。石青是面料的颜色,第三十集里说过了,“起花八团”指在面料上绣的八个彩色圆形图案。
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我们又要说点和靴子有关的历史了,在古人渔猎为生的时期,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吃野兽的肉,穿野兽的皮再正常不过了,把兽皮包在脚上,用皮条或者麻绳系紧是就最早的皮鞋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用来作鞋的材料越来越多,就产生了传统的草鞋、布鞋、木屐、皮鞋,但是我们老祖宗的鞋普遍都是低帮的,穿着轻便舒适。
低帮鞋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尤其是低帮皮鞋,耐穿还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但是低帮皮鞋不利于步兵行军作战,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穿低帮皮鞋陷阱泥水里,往往抽出来的是光脚。骑兵穿低帮皮鞋也不好,骑兵也有下马的时候,再说了,跨在马上长途奔袭,草原和丘陵上的有些野草长得高大茂盛,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带刺的小灌木,长筒皮靴优势很大。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推行“胡服骑射”,把游牧民族穿的长筒马靴引入赵国,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科技强军!长筒靴子开始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里。
关于长筒靴子还有另一种说法,当年孙膑遭庞涓嫉妒,被砍去膝盖,逃往齐国。到齐国后,齐威王让他当军师,孙膑协助大将田忌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两次击败庞涓,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孙膑发明了长筒靴子,用较硬的皮革作面料,用柔软的纺织品作里子,孙膑穿长筒靴子支撑身体保护膝盖。这位大军事家,被后来的鞋匠们奉为祖师爷。
秦始皇建立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后,在全国推行严苛的法律,但对人们所穿的鞋还没发现有太严格的规定。 直到汉代,经济繁荣以后,服饰、鞋帽逐渐有了明显的等级差别。隋唐时期,鞋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官员所穿的鞋也逐渐固定样式。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引入中原的马靴经过不断改良,隋唐兴起,都是打仗打出来的,于是适合骑射的长筒靴子,随着帝王将相一同登上皇家殿堂。
《新唐书》中记载有六合靴,是用六块黑皮革缝合而成的长筒靴子,是权贵大臣们的平常穿戴。民间流传着诗仙李白喝醉了酒,让高力士给他脱靴的典故。宋代基本沿袭前代制度,到了元朝,在《元史》中有记载,长筒靴子被定为百官公服,且规定用黑色的皮革制作。由于元朝时期,蒙古人推崇骑射,所以长筒靴子自然成为了官方制服的标配。
这样的黑皮靴被明朝进一步沿用,《明史》中关于靴的穿着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洪武初年规定公服穿黑靴,官员穿制服要配长筒黑皮靴。皇家禁卫军值班站岗要穿长筒靴子,下班后就不能穿了。一般老百姓不许穿长筒靴子,只能穿低帮的鞋。可见,明朝时期长筒靴子的等级色彩也越发浓厚,如同朝服一样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儒林外史》里有不少明朝时期人物的衣装描写,只需在文中提到粉底皂靴,读者便可以迅速且准确地判断出此人为“大官人”,“粉底皂靴”,鞋底并不是粉色,而是白色,“肥皂”的“皂”表示黑色,说一个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是说这个人不分黑白,颠倒是非。
粉底皂靴作为明朝朝堂礼仪的一部分,在清朝时期被沿袭下来,并搭配清朝特有的官员服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清朝服饰制度。由于清朝入关之前跟蒙古人一样,也是马背上的民族,于是长筒靴子和明朝一样被定为官靴,“粉底皂靴”的穿戴制度也更加严格规范,官员上朝需穿方头皂靴,而老百姓只能穿尖头靴,不能穿方头靴。皇帝所穿的靴多用青缎做面子羔羊皮做里子。时至今日在戏剧舞台上,粉底皂靴仍然是帝王将相的基本服装。
贾宝玉穿的“青缎粉底小朝靴”,显然是青缎做面子羔羊皮做里子,白底长筒方头靴。巧合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保存有同治小皇帝穿过的一双青缎粉底小朝靴。暂时我们先把七八岁的宝玉穿朝靴这一句,跟他头戴紫金冠一样,当作戏文看,作者是为了在小说中突出贵族公子的显赫地位。
面若中秋之月,【甲戌眉批: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批书人说宝玉的脸型并不是中秋满月那样的圆脸,是脸部比较偏平的青白色脸,批书人也是读者,他有他的说法,我也有我的看法。
古代尖脸的男性都会被人称为尖嘴猴腮,是一种不好的象征。中秋望月,月亮是圆的、白的,宝玉应该也是白净圆脸,但宝玉不是大圆脸。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者写宝钗的时候,“脸若银盆”,要说“脸若银盘”就够大了,银盆比银盘要大的多啊!中秋望月,我们肉眼看到的月亮不是立体的球形,而是一个平面,是扁的,用来形容宝玉的脸型,说明宝玉的脸上没有突出的额头跟下巴,也没有高高的颧骨,这种相对扁平的圆脸,五官长的比较正,脸型如果不好,五官长得再好,拼到一起也是丑八怪。古代审美标准,圆脸属于很好的脸型,七八岁的宝玉锦衣玉食,有点婴儿肥的圆脸是很耐看的。
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短短几个字,俊俏公子的形象就被作者勾勒出来了,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即使发怒,脸上也好像在微笑,就是气的瞪眼,看起来还是含情脉脉的样子。贾宝玉天生就是个多情种子,少女杀手。
项上金螭璎珞,第三十集里说过这种项圈,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璎珞项圈是戴着衣服外面的,所以用五彩丝绦系在璎珞上的美玉被林黛玉看见。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子女外出要禀告长辈,回家后第一时间要面见长辈,免得长辈担心,宝玉见了奶奶去见母亲是非常合乎礼教规矩的,所以这一次来去匆匆不能与黛玉说话!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用红丝线缠绕把小辫扎紧,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金八宝坠角是金子作的八种坠角用的小饰品,“八宝”的一种说法,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的物品,有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法轮,尊胜幢等,在寺院、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及绘画中,多以这八种图案为纹饰,象征吉祥、幸福、圆满。贵族子弟对辫子的装饰非常讲究,宝玉用金八宝坠角系在辫梢上,走路时辫子不会随便摆动,也显得美观华贵。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红色缎子上用银线绣花的的半旧大袄。另外,银红也有可能是绸缎用朱砂染色,或者在植物类染料中参了朱砂,使得绸缎有金属的光泽,这也是银红区别于其它浅红色的标志。不论怎么解读银红,宝玉的半旧大袄都要绣上花,因为是“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袄大了,所以才半露裤腿,什么颜色的呢?松花绿色的,绫面料做的裤子上也绣着花。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弹墨是清代流行的一种在丝织物上印花的工艺。各种图案剪成的纸样,或者雕刻成镂空的木板,或者直接用天然的叶子、花瓣放在丝织物上,用特制的喷管把颜料喷上。宝玉穿的弹墨袜子是用锦缎包边的,相当讲究。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男主角出场就是不一般啊,两次服饰和外貌描写,作者爱宝玉至深,不愧是“绛洞花王”!其它男性比起宝玉来,真是惜墨如金啊!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难道人们就只喜欢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却忘了更珍贵有内涵、有思想的灵魂吗?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说的是很多富二代,在富得流油的时候,却不懂得安居乐业,提前规划未来,最终导致“富不过三,五世而斩”的落魄下场。比起穷光蛋,他们更可恨的是虚度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对国对家都没做出什么贡献。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甲戌眉批:末二语最紧要。只是纨绔膏粱,亦未必不见笑我玉卿。可知能效一二者,亦必不是蠢然纨绔矣。】
批书人说《西江月》词的最后两句紧要,有作者规劝纨绔子弟的意味,国与家的兴亡都与人才培养有极大的关系,作者最后两句对王孙公子当头棒喝,我认为,这也是作者写《红楼梦》的原因之一。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在很短的时间就见了母亲,脱了礼服,展现了他不拘于繁文缛节的性格特点,回到家里都是自己人没必要虚伪客套,这正是宝玉的真性情。同时,作者暗写了伺候宝玉的工作人员很多,果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豪门公子。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作者要写宝玉眼中那位天上掉下的林妹妹了,这一集就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宿之一的昴日鸡,有哪些传说故事?
功夫手印象行生
功夫手印象行生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二十八宿之一昴宿,在道教文化中是一只鸡,名为昴日鸡,民间传说他是毒虫的克星。
《西游记》女儿国孙悟空与猪八戒两次联手也未能斗败蝎子精,后经观音菩萨指点,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相助。琵琶洞前星官现出本相,原来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昂起头来,有六七尺高,对着蝎子精一声叫,那怪即现了原形。是只琵琶大小的蝎子。星官再叫一声,那怪浑身酥软倒地而死。后来在黄花观,毗蓝菩萨用昴日鸡眼中炼出的绣花针,一针便破了蜈蚣精的法术。这真是一物降一物,能打败齐天大圣的蝎子、蜈蚣,在昴日鸡面前却不堪一击,不愧是毒虫的克星。



正史中也有关于与昴宿的故事。最有名的当属太白蚀昴的典故。战国时期,秦国兴兵伐赵,秦国大将白起领命出征,于长平一战杀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主帅赵括,坑杀赵军40万。正当白起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赵国之时,出现了太白星金星侵入昴宿的天象。

对于这一天象,秦国朝中有两派观点,一派依据正统的星占理论认为,太白是天之将军,主秦国,昴是赵国的分野,金星犯昴是上天助秦灭赵的信号。另一派则辩称,天之将军出现在赵国的分野,预示天将军助赵,对秦军不利应该撤兵。同一个天象,能够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预测,星占术的左右逢源可见一斑。此时秦王顾虑的不是能否灭赵,而是惧怕白起功高震主,思来想去,最后顺从了讲和撤兵的意见,然后又找茬杀了白起。中国历史上利用天象借刀杀人的事情不少,白起就死在了这个“太白蚀昴”上。
昂宿并非是一颗星,而是由多颗星组成。天文学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昴宿是一个非常年轻且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疏散星团,那里实际聚集着四五百颗星。除了肉眼可见的那六七颗外,其他成员光辉黯淡,又被毛毛茸茸的纤维状气体缠裹着难以分辨。



昂宿星团,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天体之一。《尚书·尧典》中就有“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的句子,意思是日落后看到昴宿出现在南天正中,就到了冬至时节。《诗经》曰:“暳彼小星,维参与品。“ 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与昴宿相关的神话故事,如一些地方称昴宿为“姑儿星”,将其视为七个姊妹,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6颗星,所以故事里常说,最小的幺妹怕羞躲起来了,或者是被月亮什么的带走了。后来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又将昴宿七星附会为七仙女,因为小七下凡与董水成亲,所以人们只能看到6颗星了。



无独有偶,西方文化中也一直称昴宿为“七姊妹”。希腊神话中,这七姊妹是擎天巨神阿特拉斯和大洋神女普勒俄涅的女儿,她们一直在被鲁莽的猎人奥里翁猎户座所追赶而整日惊魂不定。除了美丽的七姊妹外,因为昴宿由一堆小星聚集而成,乍看起来雾气昭昭一团,难以分辨,因此中国古代亦称昴为“留”,有簇拥团聚之意。果实多子而团聚的叫作榴,因病变气血留结而生的肿物称为瘤。民间则有“冬瓜子星”、“七簇星”等叫法,表达的也是相同的含义。
我国东南沿海的民于黎明前现察昴团在天空中的位置以确定方位和月份。有民谚曰:“六平、七斜、八倚、九倾、十落。”意思是说,农历六月黎明前,昂星团升于东方海面上,七月斜挂于东北天空,八月位于天顶正中,九月向西北方倾斜,十月落向西方海面。

(本文星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中星座无关联)

发布于 2022-06-20 1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07: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昴日鸡
编辑:易学大师网 时间:2023-01-14
昴日鸡

“昴日星官”即是昴星,又称昴日鸡,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住在上天的光明宫,本相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鸡。神职是“司晨啼晓”,其母是毗蓝婆菩萨。在《封神演义》中,其原名为黄仓。

星宿总排名
角木蛟、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这些星宿的名字化作神话人物,频频出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如角木蛟、亢金龙、危月燕、室火猪、昴日鸡等等。在《西游记》中,出名的昴日鸡就是昴宿的化身,其形象是一只威武雄壮的大公鸡。这些星宿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17: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制沿革
溆浦县
溆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辰溪县置县,县名是溆水之滨意。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分辰溪原汉义陵县地,始置溆浦县,属辰州。唐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废沅陵郡复置辰州,领五县,即沅陵(为辰州治所在地),泸溪(从沅陵分出)、麻阳(从沅陵、辰溪分出)、辰溪、溆浦(从辰溪分出)。唐初曾封李纵为溆王(见《省志》)。天宝元年(742)辰州改为泸溪郡,溆浦改属泸溪郡。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广顺元年(951),溆浦为楚属地,属辰州。

宋溆浦县属辰州泸溪郡。溆浦首次在低庄镇宁设“悬鼓寨”。宋至道三年(997)溆浦随辰州辖属湖州路(南宋称荆湖北路)。元丰二年(1079),又于龙潭设龙潭堡。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辰州路,湖广行中书省。改悬鼓寨为镇宁堡。

明洪武七年(1374)路改为府,溆浦县随属辰州府。改镇宁、龙潭两堡为巡检司。

清康熙三年(1664)辰州府诸县辖属湖南省布政司。

民国元年(1912),府不辖县,仍置辰沅永靖观察使。民国二年为辰沅道所辖。民国十二年废辰沅道,溆浦县直属湖南省。民国十六年至三十八年溆浦县辖属沅陵行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郑成功+不信中原不姓朱!+】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 明 ] 郑成功
原文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译文
穿着素缟制成的丧服的军队,面对大江起誓:定要消灭敌人。指挥雄兵十万,气吞万里东吴。

试看我丢下马鞭,长江天堑变成坦途,不信中原不能光复。

注释
讨:讨伐,征讨。满:指满清统治者。

瓜州: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江都县南面。

金陵:今南京市。

缟(gǎo)素:素缟。指穿着素缟制成的丧服的军队。

灭胡:消灭敌人,这里指满清统治者。

雄师:英勇的军队。

天堑:天然的壕沟,这里指长江。《南史·孔范传》:“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防备,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投鞭:郑用前秦符坚意,表示军士众多,声势浩大与必肚信念。《晋书·符坚载记》:“符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作者介绍

郑成功
(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放风筝暗示什么?
house07792023.03.04· 北京浏览11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zhkan001
2023.03.07 · 上海
满意答案
红楼春趣中作者写放风筝其实是在暗示

(1)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吉祥图案,寄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林黛玉选择了一个美人风筝,目的就是为了“放晦气”,“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显然,林妹妹放风筝是祈求的消灾免难,身体康健。而薛宝琴的蝙蝠风筝,谐音为“遍福”、“遍富”,象征着古代人们对于富贵如意生活的美好向往。宝玉除了一个美人风筝,还有一个螃蟹风筝被袭人送给了贾环。螃蟹风筝,取意于“富甲一方”和“纵横天下”的美好寓意,象征了对于财富与权势的追求。

(2)其次,风筝作为《红楼梦》的重要意象,成为金陵十二钗,尤其是探春悲剧命运的象征。



《红楼梦》剧照



风筝有随风飘散的特点,尤其断了线的风筝更是漂泊无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尤其是探春,风筝不仅出现在她判词的图画之中,而且还出现在她元宵节猜谜语的谜底之中,还有这次的凤凰风筝之中。风筝,象征了探春命不由己而无奈远嫁海外的悲剧命运。正如探春在咏絮词里所云,“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在第七十回里,众人一起放风筝的欢快,正是为了以后各自散落天涯的悲凉作反衬。一心放掉晦气而祈求身体安康的林妹妹,最终也事与愿违,难逃泪尽而亡的悲剧命运。风筝不仅象征了金陵十二钗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而且在各自风筝的形状上寓意了各自的命运走向。

探春的凤凰风筝,暗示了其远嫁为妃的命运归属;黛玉的美人风筝,象征了其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的悲剧结局;而宝琴的蝙蝠风筝,则是难得的幸福绵延。理解了风筝所象征的民俗功能与悲剧象征意义,宝钗“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又有哪些深意呢?其一,作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大雁与宝钗安分随时的封建淑女形象相吻合。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大雁,喜欢成群结队在南北之间随季节迁徙,从不抛弃老弱病残,也不争先恐后,而是循规蹈矩以“一字形”或“人字形”排序,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七个大雁,“七”谐音“齐”也,暗示宝钗具备“仁义礼智信”所有的美德。

在这一点上,安分随时、端庄娴雅的宝钗,的确无愧于古代封建淑女之典范。宝姐姐虽然比林妹妹入府晚,却凭借自己周全的礼数与豁达的胸怀赢得众人喜爱。其二,作为贽见之礼,大雁与宝钗、宝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相暗合。在我国古代,封建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仪,讲究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除了亲迎最后一个阶段,皆有父母出面,以大雁作为贽见之礼,出现在婚姻礼仪的各个阶段。宝钗的大雁风筝,则暗示了宝玉与黛玉木石前盟姻缘的落空,正如《终身误》里所言,“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安排下,宝钗与宝玉圆满了金玉良缘之说。高鹗的续写,整体上符合曹雪芹“黛死钗嫁”的命运走向。其三,作为守节之鸟,大雁与宝钗在宝玉遁入空门后而忠贞不渝的节妇形象相一致。如元好问的《雁丘词》所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情有义的大雁,伴侣之中的一方去世之后,另一方从不会苟活于世。也正因为如此,大雁在古代被视为最有情义的鸟类,成为人们对于忠贞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宝玉遁入空门后,只剩下宝钗独守空房。博古通今而端庄娴雅的宝姐姐,并没有因此而改嫁他人。那昙花一现的齐眉举案,成为宝钗自己以后漫长岁月里为数不多的一抹色彩。

这样的宝二奶奶,正如“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般忠贞不渝。其四,作为传书之鸟,大雁与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的俗世高人形象相匹配。自古以来,鸿雁传书,都暗含悲欢离合之意。尤其宝钗的这个风筝,多达七个大雁相连。“七”,一言“弃”也,暗示宝钗后来被宝玉所无情抛弃的悲凉命运。此等悲欢离合,是世态炎凉之大悲与大苦也,寄托了离别的悲凉与相思之意。“七”,二言在佛家有小圆满之意。宝玉遁入空门后,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与她“山中高士晶莹雪”的高人形象所匹配。元宵节猜灯谜的时候,宝钗所猜,“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所对应的谜底正是“佛塔”。

而我国古代建造的大雁塔,也恰好有七层。宝钗的空无佛性,远高于宝玉,正如她推荐给宝玉的《寄生草》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早已将世事洞明和红尘看透。总之,风筝作为小说《红楼梦》里的重要意象,成为大观园女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悲剧命运的象征之物。宝钗所放的“七个大雁”风筝,也与她一贯的形象定位与最终的命运走向相暗合。所谓“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曾经那个看着她如雪肌肤而成“呆雁”的宝玉最终选择了一入空门,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聆听着赋予美好德行背后的哀鸣之音。只不过,佛塔为谁而鸣,只能回到最初的红楼一梦,到宝钗如雪洞的房屋里寻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6: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关夫子坟多&汉寿亭候+龙阳//辰阳薛宝琴+神龙见首不见尾】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汉寿亭侯是什么官职,能让关羽极为珍惜?
历史总探长

2022-09-18 14:47发布于山西文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公元200年,关羽在白马之战斩杀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里面,关羽在被曹操擒获后的第一天,就直接拜封其为偏将军,可以说非常重视。没过多久,白马战役爆发,关羽猛冲袁绍大军营帐,阵斩大将颜良,威名显赫。
战后曹操为了拉拢关羽,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被封汉寿亭侯的时候,曹操手下大部分将领都没有封侯,刘备的封号也只是宜城亭侯。古代社会只有皇帝拥有封侯的权力,由于汉献帝长期被曹操控制,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后,关羽的官职和封号就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一直到了关羽败走麦城,关羽的封号都是汉寿亭侯。
亭侯是东汉列侯的一种,汉朝时期的列侯根据封地的级别,分为“县侯”“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
虽然“亭侯”在列侯中的地位最低,但是在封侯难的汉朝时期,普通将领能够获得“亭侯”的封号已经十分难得。不过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开始借助汉献帝的名义,给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大肆封侯,随着曹操阵营侯爵越来越多,关羽的汉寿亭侯含金量也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刘备为了拉拢手下将领,也开始给文臣武将封官进爵。
在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前,张飞被封为新亭侯,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黄忠被封为征西将军。然而关羽对于汉寿亭侯的封号却情有独钟,经常以汉寿亭侯作为自己的称谓,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关羽是忠于汉朝,并不是忠于刘备。其实关羽重视汉寿亭侯的封号,主要是因为汉寿亭侯是官方正统封号,而刘备授予的封号只是刘备集团内部的封号。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古代皇帝只有皇帝才能封侯,汉献帝是群雄公认的皇帝,曹操和刘备、孙权名义上都是汉献帝的臣子。因此在曹刘孙称帝之前,除了通过汉献帝授予的封爵之外,其余封爵都是“非法爵位”。
换句话说,关羽在刘备集团是汉寿亭侯,到了曹操集团还是汉寿亭侯。但是张飞在刘备集团是新亭侯,一旦张飞离开了刘备集团,张飞新亭侯的封号也就没有了,毕竟新亭侯只是刘备个人授予的封爵,汉寿亭侯则是汉献帝授予的封爵。
事实上刘备在称帝之前,除了给张飞授予了新亭侯的封号之外,并没有给其他将领授予过侯爵封号。
刘备阵营中大部分将领的侯爵,都是在刘备称帝之后,以及刘禅时期获得的。而刘备授予关羽的将军称号,关羽也全都接受了。因此并不存在关羽忠于汉献帝,不忠于刘备的情况。汉献帝给关羽授予的最高官职是偏将军,而刘备在驻扎荆州的时候,就授予了关羽荡寇将军的封号,后来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又授予了关羽前将军的封号,同时赐予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这一权力在蜀汉只有关羽一个人获得。
在刘备称帝之后,张飞和马超都获得了乡侯的封号。而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头号大臣,在官职和权力上都仅次于刘备。假如关羽能够活到刘备称帝,肯定也可以获得乡侯的封号,甚至可能获得县侯的封号。
关羽一直保留着汉寿亭侯的爵位,只是因为汉寿亭侯是汉献帝发布的正式爵位,而刘备在称帝之前,没有敕封侯爵的权力,因此关羽才一直没能得到新的封号。假如关羽活到刘备称帝之后,肯定也会获得新的封号。
解释 出自《红楼梦》的 梅花观怀古其十 这首诗的含义tu3776442013.09.08浏览289次文化艺术[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一句句的解释~~而且要清楚明白~`


1个回答
fengchenxiuyun2013.09.09


满意答案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诗咏汤显祖戏曲牡丹亭》。

  有人猜“纨扇”或“团扇”,因扇上多绘杨柳仕女美人,似较切谜面

  有人猜“秋牡丹”亦自有其理。有人认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将杜丽娘与黛玉相比很相似。而西风则隐指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景象。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  2、董小宛
  解读
  1、“在柳边”,“柳”多依水而种,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边”表示在水里。“个中谁拾画婵娟”,谁知道可以用它比对着画“婵娟”呢?“婵娟”即月亮,所以应该是圆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这能是什么呢?荷叶也。“团圆莫忆春香到”,中秋的时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花香,荷花开在春天,秋天当然指没有莲花之莲了。“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见了。所以谜底是莲。
  2、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之。所以作者在这里调侃冒僻疆:你这个傻瓜,怎么会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呢?董小宛号“青莲”,“青莲”当然应该在水里了,你应该去水边才对啊?或者说:你这伪君子,分明是在装模作样,别再假惺惺的了。所以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说,“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解读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吧?袁枚和郭沫若,究竟谁在“主观臆断”?!
  既然人称“秦淮八艳”,现在才聚齐了六位啊?还有两位在何处?让我们先找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至于“秦淮八艳”之首的顾横波,我们后面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16: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京中应是晋中
原标题:《红楼梦》中的京中应是晋中 来源:山西日报

《红楼梦》小说中贾府所在地叫长安城,俗称京中。红学家一直将其误解为北京或者南京,殊不知《红楼梦》开始就交代了“假语村言”,隐去了“地舆邦国”。如果“京中”直指北京或南京,何来什么“假语村言”?又何来什么隐去“地舆邦国”?故此,京中绝非北京或南京,而是假借的晋中,理由如下:

其一,关夫子坟为证。《红楼梦》五十一回李纨曰:“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关羽墓是确定的,其身在当阳,其首在洛阳,运城、成都有衣冠冢,除了这四处,别地并无关夫子坟。所谓“上京”路上见到的三四处“关夫子坟”乃是特意暗示小说里的“长安”背景地。李纨描绘的北上长安县路线图是金陵-当阳-洛阳-山西运城-解州北-长安城(晋中),这一路线正是通往晋中之路,并且李纨还明确告诉读者明末地理书《广舆记》,也是要说明这一故事发生在明末,曹雪芹故意借此暗示小说地理并非没有地舆邦国。

其二,刘姥姥家住“千里之外”为证。第六回刘姥姥的故事是作者交代《红楼梦》地理的重要资料,首先交代了贾府所在的长安城与神京北京的距离“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刘姥姥家离北京“千里之外”,而他进长安城贾府则只是数小时的功夫,刘姥姥家住贾府长安城郊,所谓“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以上说明贾府所在的长安城与北京城距离是“千里之外”,这个距离正是晋中盆地与北京的实际距离。所谓“天子脚下”不过是藩王城外罢了。西安距离北京近1000公里,北京景点离北京更不是千里之外。

其三,脂砚斋批注京中即“至中之地”为证。《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开丧时的榜文上写:“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永建太平之国。”庚辰本眉批:“奇文。若明指一州名,似落《西游》之套,故曰至中之地,不待言可知是光天化日、仁风德雨之下矣。不云国名更妙,可知是尧街舜巷、衣冠礼义之乡矣。直与第一回呼应相接。”这一批注,明确说明宁国府不在京城,而是在州县。“尧街舜巷”,自古山西即为尧舜之乡。“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四大部洲”应解为山西,三晋再加一个晋北即四大部,山西也可分为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也是四大部,“至中之地”应解为晋中。“太平之国”应解为太原。《说文解字》曰:“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晋。”晋分解开即至、日两字,故“至中之地”假借“晋中之地”合理。又说“至中之地”是“光天化日”,晋字两箭冲天下面是日字,有后羿射日之形状,后羿射日解决十日并行的问题,引来仁风德雨。再说“明出地上”不也是光天化日吗?故此,脂砚斋明确示意“至中之地”即“晋中之地”。按《西游记》“四大部洲”是中国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但脂砚斋明确表示不落《西游记》俗套,那么“四大部洲”仅仅是一种假借之词,假借为四大部省而已。脂砚斋明确批注这两个词就是暗指州名,强调这个州名不似《西游记》虚拟地名而是真实的假借之名。

其四,晋王恺珍玩和分瓜瓟斝为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在妙玉庵中,妙玉招待宝玉、宝钗、黛玉3人,拿出庙里珍藏的古董酒器,其中一个酒器上镌着隶字“分瓜瓟斝”,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关于这一情节红学界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将该酒器与山西联系在一起,其秘密便可破译。王恺,晋代太原王氏,“晋王恺珍玩”表面看是晋代古董,其实暗语明代朱氏藩王“晋王府”。“分瓜瓟”,学界认为是曹雪芹杜撰,我认为造词的实际含义是指“汾水人家瓜迭绵绵”,也是要说明朱明晋王府后裔的。两个瓜即指瓜迭,分即指汾,斝发音家,瓟即瓠瓜。说明曹雪芹杜撰这三个字大有深意。曹雪芹利用这一情节暗示小说里的贾家真实背景是明末山西永和王。妙玉的另一件器皿上有三个篆字“杏犀(盂)”,杏即杏花村,犀即犀牛牧童,当合“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暗指山西汾州杏花村,而宝玉所说“随乡入乡”暗喻故乡为汾水。至于“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应当是曹雪芹自喻为苏轼,恰好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有“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的诗句,再一次暗示贾府主人本性朱。妙玉给宝玉的饮具叫“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取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朱鹤开创的竹刻新风,后人称之为“嘉定三朱”,也是在暗示贾宝玉为朱氏后裔,蟠虬寓意皇家后裔,九曲十环一百二十寓意第九、十、十一、十二代藩王。

总之,《红楼梦》小说的“京中”假借于晋中,明清时期“晋中”是地理单元概念,包括太原府和汾州府平原地区及其周边,如明代王世贞《晋中得亡妾信志感》、清代查慎行《次韵送高念祖游晋中》皆用晋中指代太汾盆地。

吕世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12:50 , Processed in 0.0852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