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9.2 钟家台 2019-05-23   |  93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回顾前面讲的黄宗羲在《明史》里诬陷马士英降清的好手段:马士英被擒斩“事具国史”后偏偏要画蛇添足的再多余地加了一段错误百出的野史,写马士英被俘后,“大铖、国安父子先后降”,以此暗示马士英也同时投降了,并胡写马士英被杀于福建延平城,就是为了扰乱视线、诋毁为国就义的马士英是投降的叛徒!
  现在又把崇祯的个人安排故意语焉不详地放到“嗣昌大怒,改廷麟兵部主事,贊畫行營”后面,以制造是杨嗣昌罢免卢象升总督、蓄意迫害卢象升的假象,黄宗羲这些东林党够卑鄙!
  崇祯因为卢象升主战而放弃了议和,并任命首辅刘宇亮负责督军节制各军,没有了统一指挥权杨嗣昌能做什么?难不成杨嗣昌还能指使了崇祯和首辅?更不要说杨嗣昌和这个刘首辅不和,《明史》写得清楚“(薛)国观方冀为首辅,与嗣昌谋倾宇亮”“十一年其冬,首輔劉宇亮出督師,國觀與楊嗣昌比,構罷宇亮。”
  有首辅刘宇亮作督军,别说杨嗣昌没那大的权利去陷害卢象升,就算杨嗣昌想陷害卢象升,他首先就过不了正在督军的首辅刘宇亮这一关!
  将史料中的伪乱记载层层剥离,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事实:崇祯因为卢象升坚决主战而放弃了议和,但还是告诫卢象升「剿清与剿寇不同,卿宜慎重。」为了集中兵力增加与清军作战的胜算,崇祯要求卢象升同高起潜合兵一处,「象升一人,岂能独剿?」。可是不满高起潜的议和主张的卢象升却以高起潜干扰他而要求分兵。(崇祯语见《崇祯朝野记》)
  《明史》“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率领五千人进军钜鹿贾庄,高起潜率领数万关宁铁骑驻扎鸡泽,距离贾庄五十里而近。卢象升推进至蒿水桥,遇清军,急遣杨廷麟奔驰高起潜军求援,高起潜不应。”
  看到卢象升力主出击,高起潜肯定以为卢象升的号称“如臂使指的天雄军”天下无敌了,所以他敢于在离卢象升仅仅五十里地处驻扎。可是没想到“天雄军”就是一大忽悠,看到杨庭麟前来求援,深知清军野战有多强的高起潜逃遁了,我估计那一刻高起潜只恨自己不该跟卢象升跟得这么近,结果被卢象升的狂妄无知给连累了。东林党将高起潜的不援助归罪于杨嗣昌,可是千里之外的杨嗣昌管得了高起潜么?如此算来,丢下卢象升逃跑的那些卢象升的部下是不是也都是杨嗣昌指使的?更不要说事实是杨嗣昌已经没有了指挥权,当时督军的是首辅刘宇亮!
  卢象升屡屡羞辱杨嗣昌“将忠孝两失,有何颜面立于人世?”,更用袁崇焕的下场威胁杨嗣昌“城下之盟,春秋耻之。长安口舌如风,戽若唯唯从事,袁崇焕之祸立见,公何以处我?”,可杨嗣昌一没有以关宁军比卢象升的军队多为由,让高起潜节制卢象升,反而支持用与自己不和的首辅刘宇亮来督军节制高起潜和卢象升,让卢象升能不受辖制自由发挥;二是诚恳告诫卢象升不可轻率出兵,不要打无胜算之战,“嗣昌送之,屏左右,戒勿浪战。”杨嗣昌之待卢象升可谓是仁至义尽!
  卢象升号称自己一手打造的天雄军“如臂使指”,一贯小打小闹没经过大仗恶仗的卢象升还真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了!结果呢?人贵有自知之明,卢象升毫无自知之明却“喜立名节”,明明没那野战的能力,还偏偏要豪言壮语;杨嗣昌忠告他“戒勿浪战”,他还就偏偏一味浪战,结果卢象升给自己博得了殉国的好名声,却让东林党为了美化他而诬陷杨嗣昌,更不要说他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
  卢象升的主战,不仅是他自己殉国身死,崇祯为此战失利追究责任,结果同一天处死多达三十六人的文臣、武将和监军太监,成为崇祯朝规模最大的一次斩杀朝廷官员的行动,《明史》“于是中官则蓟镇总监邓希诏、分监孙茂霖,巡抚则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总兵则蓟镇吴国俊、陈国威,山东倪宠,援剿祖宽、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日弃市。而嗣昌贬削不及,物议益哗。”但杨嗣昌却没有被论罪,如果杨嗣昌真有问题,满朝的东林党岂能坐视杨嗣昌逍遥法外?拿不出任何证据的东林党只能在明亡后用他们垄断的著史权肆意的歪曲历史污蔑杨嗣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9.1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5 钟家台 2019-04-28   |  97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那么卢象升之死到底是不是杨嗣昌阴谋陷害呢?
  首先强调一点:卢象升是东林党派系的将领,而杨嗣昌是不耻东林党和阉党的无党派。《东林列传卷五》中花了五千字的大篇幅对卢象升极尽歌颂赞美,一开篇就写道:“象生喜立名节,弱冠卽与东林诸君子徃来”,早早就加入了东林党。卢象升形象的无比高大完全是因为主笔《明史》的东林党的美化和拔高,而作为东林党政敌的杨嗣昌则很不幸地同田秀英一起被丑化,被栽赃。
  真实的卢象升战绩一般,但架不住运气好。崇祯二年带兵勤王,但根本没碰到清军,后在大名剿匪,大名在河北,紧邻北京,能有多少匪可剿?崇祯八年升任五省总督办东南,而洪承畴办西北,剿匪的仗主要都是洪承畴的陕西军打的。幸运的卢象升在一年后的崇祯九年又升任宣大总督,辖宣府(即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宣大不是清军的主攻方向,所以也没什么大事。一句话,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都是小打小闹却善于吹嘘,结果愣是忽悠的崇祯一愣一愣的,把他当个人才,尚方宝剑是赐了一回又一回。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卢象升最后与清军一交战就战亡,虽然能带兵,但能力有限,尤其是毫无大局观,最后误人误国。他治下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加起来总共还不足两万人,对比一下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的八总兵十三万人,卢象升的军队吃空饷吃得有多厉害?这么腐败还被美化成“能治军”,东林党的无耻不服不行啊!
  崇祯对卢象升是很不错的,不断提拔升迁就不说了,只一件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崇祯九年,东林党侯恂(即《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之父)因罪入狱,同为东林党的吏部尚书郑三俊包庇轻判,崇祯于是将郑三俊也下狱。“郑三俊为刑部尚书,适当科臣宋之普以马豆事参户部尚书侯恂下狱。先有谗言,为三俊与侯恂皆东林与友,必且屈法恂私。上入其言。狱上,果多为恂卸罪。上大怒,并三俊亦下狱。宣大总督卢象升,先具疏称冤,卢昔为郑司属,素服其清公也。”“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三俊至清,又偕黄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乃许配赎。”东林党大臣们纷纷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毫不理会,就连东林党大佬黄道周的求情也不理睬。可是当“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却难得的同意了,可见崇祯待卢象升之厚。可是卢象升后来的作为彻底伤了崇祯的心。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迟迟等不到明朝和谈的皇太极派清军第四次入塞,京师戒严,当时洪承畴正在陕西剿匪,国家危难的用人之际,崇祯提拔正在家丁忧的卢象升作兵部尚书,并第三次赐与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援兵,并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最是“喜立名节”的卢象升根本不想为国解难,《明史》“象升謂所親曰:「人臣無親,安有君?樞輔奪情,亦欲予變禮以分愆耶?處心若此,安可與事君。他日必面責之。」”在背后抱怨杨嗣昌连累他不能在家守制丁忧,使他的孝名受损。
  《明史》“當是時,嗣昌、起潛主和議。象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及都,帝召對,問方略。對曰:「臣主戰。」帝色變,良久曰:「撫乃外廷議耳,其出與嗣昌、起潛議。」出與議,不合。”
  卢象升曾在崇祯九年上书崇祯:“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流露出对朝堂上“清议”和“门户之见”的不满。崇祯本以为卢象升与黄道周这些热衷于朝堂上“清议”的东林党文官是不同的,身为前线将领应该知道明朝是没有能力两线作战的,可是没想到卢象升一见面就是一句话“臣主战!”,崇祯对卢象升深为器重,看到卢象升强硬的主战态度,崇祯心中那犹豫的主和念头就此消亡。
  《明史》“明日,帝發萬金犒軍,嗣昌送之,屏左右,戒毋浪戰,遂別去。師次昌平,帝復遣中官賫帑金三萬犒軍。明日,又賜禦馬百,太仆馬千,銀鐵鞭五百。象升曰:「果然外廷議也,帝意銳甚矣。」決策議戰,然事多為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象升疏请分兵。嗣昌拨宣、云、晋三镇属之,号称二万,以短兵气,象升刻期战,誓师巩华,淋漓慷慨,涕泣如雨。”
(待续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4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4 钟家台 2019-04-28   |  115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崇祯十一年五月三日,崇祯在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杨嗣昌在策论中以天象引入话题,接着列举历史上天象示警与异族关系的故事,如东汉时日蚀火星,汉光武帝与南匈奴议和,宋太宗时月蚀荧惑,宋军兴师伐辽而战败,借此推动他对清议和的主张。“五月,火星示变,上于宫中斋沐祈祷,素服减膳,并谕各衙门,素服修省。枢臣杨时昌,嗣方倡款议,遂借星变,援引前代事疏奏云。科臣何楷,疏驳之;云嗣昌引建武讨塞故事,欲借以伸市赏之说也;引元和宣慰故事,欲借以伸招抚之说也。引太平兴国连年兵败故事,欲借以伸不敢用兵之说也。其附会诚巧。”杨嗣昌的议和主张遭到满朝东林党疯狂的弹劾攻讦。
  黄道周,东林党公认的“圣人”,号称最是清正刚直,其实不过是党同伐异的文棍罢了!崇祯三年,身为首辅的东林党人钱龙锡因策划指使袁崇焕矫诏杀与毛文龙而被下狱,“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往来不一,可覆案也。又崇焕与王洽书,言「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袁崇焕既杀毛文龙,欲力主款。因奏曰:臣亦不讳言款。”袁崇焕更是干脆的承认:“辅臣钱龙锡为此一事低回过臣寓私商。臣曰: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当时的后金因为朝鲜和毛文龙的有效牵制,一直都被控制在辽东地区,从未越过长城,而国内也无农民军的压力,根本没有同后金议和的需要,可是东林党为了一党之私却偷偷支持袁崇焕的「关东款议」,并为了推动「关东款议」指使袁崇焕杀害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
  摧毁了明朝边境屏障的钱龙锡对国家和民族犯下了滔天大罪,号称“圣人”反对“议和”的黄道周是怎么做的呢?黄道周是“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并在奏疏中无耻地写道:“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令崇祯大怒,黄道周“几坐重典”,被降三级调用。 但最终崇祯还是给了黄道周等东林党人面子,结果所有罪名被通通栽到了东林党的马前卒袁崇焕一人头上,将辽东大好形势毁灭的钱龙锡居然仅仅是“引疾放归”!
  可是崇祯十一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明朝承受着来自农民军和满清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不议和就意味着两线作战,这绝非明智之举。但只管党同伐异的“圣人”黄道周为了阻止非东林党杨嗣昌的议和,居然以不为父守丧三年为罪名弹劾杨嗣昌,并大骂杨嗣昌“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臣之子。卫开方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丧继母,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这“圣人”骂起人来真是够恶毒的。
  明白无法两线同时作战的崇祯是支持议和的,于是同年的七月五日,崇祯亲自与黄道周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滑稽的辩论,其结果可想而知,崇祯怎能说得过老文棍黄道周?气急败坏的崇祯于是将黄道周连降六级,派往地方搞建设。崇祯以为这下东林党可以安分了,可是没想到情况依然如旧,面对满朝东林党依然强硬的反对议和,畏惧清议爱好虚名的崇祯犹豫不决,迟迟不做决定。
  《明史·本纪·庄烈帝》:“(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癸未,京师戒严。冬十月癸巳,卢象升入援,召对于武英殿。卢象升、高起潜分督援军。是月,洪承畴、曹变蛟大破贼于潼关南原,李自成以数骑遁。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戊子,罢卢象升,戴罪立功。(首辅)刘宇亮自请视师,许之。是月,罗汝才降。十二月庚子,方逢年罢。卢象升兵败于巨鹿,死之。戊申,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援军。征洪承畴入卫。”
  “十二年(1639年)庚申,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等死之。戊辰,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丁丑,改洪承畴总督蓟、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二月乙未,(首辅)刘宇亮罢。大清兵北归。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
  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九月,等不到议和的皇太极派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北京密云东北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今河北迁安市东北)两路毁墙入关,突破长城要塞第四次入侵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清军乘胜沿运河长驱南下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3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4 钟家台 2019-04-28   |  115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崇祯十一年五月三日,崇祯在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杨嗣昌在策论中以天象引入话题,接着列举历史上天象示警与异族关系的故事,如东汉时日蚀火星,汉光武帝与南匈奴议和,宋太宗时月蚀荧惑,宋军兴师伐辽而战败,借此推动他对清议和的主张。“五月,火星示变,上于宫中斋沐祈祷,素服减膳,并谕各衙门,素服修省。枢臣杨时昌,嗣方倡款议,遂借星变,援引前代事疏奏云。科臣何楷,疏驳之;云嗣昌引建武讨塞故事,欲借以伸市赏之说也;引元和宣慰故事,欲借以伸招抚之说也。引太平兴国连年兵败故事,欲借以伸不敢用兵之说也。其附会诚巧。”杨嗣昌的议和主张遭到满朝东林党疯狂的弹劾攻讦。
  黄道周,东林党公认的“圣人”,号称最是清正刚直,其实不过是党同伐异的文棍罢了!崇祯三年,身为首辅的东林党人钱龙锡因策划指使袁崇焕矫诏杀与毛文龙而被下狱,“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往来不一,可覆案也。又崇焕与王洽书,言「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袁崇焕既杀毛文龙,欲力主款。因奏曰:臣亦不讳言款。”袁崇焕更是干脆的承认:“辅臣钱龙锡为此一事低回过臣寓私商。臣曰: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当时的后金因为朝鲜和毛文龙的有效牵制,一直都被控制在辽东地区,从未越过长城,而国内也无农民军的压力,根本没有同后金议和的需要,可是东林党为了一党之私却偷偷支持袁崇焕的「关东款议」,并为了推动「关东款议」指使袁崇焕杀害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
  摧毁了明朝边境屏障的钱龙锡对国家和民族犯下了滔天大罪,号称“圣人”反对“议和”的黄道周是怎么做的呢?黄道周是“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冤,并在奏疏中无耻地写道:“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令崇祯大怒,黄道周“几坐重典”,被降三级调用。 但最终崇祯还是给了黄道周等东林党人面子,结果所有罪名被通通栽到了东林党的马前卒袁崇焕一人头上,将辽东大好形势毁灭的钱龙锡居然仅仅是“引疾放归”!
  可是崇祯十一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明朝承受着来自农民军和满清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不议和就意味着两线作战,这绝非明智之举。但只管党同伐异的“圣人”黄道周为了阻止非东林党杨嗣昌的议和,居然以不为父守丧三年为罪名弹劾杨嗣昌,并大骂杨嗣昌“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臣之子。卫开方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丧继母,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这“圣人”骂起人来真是够恶毒的。
  明白无法两线同时作战的崇祯是支持议和的,于是同年的七月五日,崇祯亲自与黄道周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滑稽的辩论,其结果可想而知,崇祯怎能说得过老文棍黄道周?气急败坏的崇祯于是将黄道周连降六级,派往地方搞建设。崇祯以为这下东林党可以安分了,可是没想到情况依然如旧,面对满朝东林党依然强硬的反对议和,畏惧清议爱好虚名的崇祯犹豫不决,迟迟不做决定。
  《明史·本纪·庄烈帝》:“(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癸未,京师戒严。冬十月癸巳,卢象升入援,召对于武英殿。卢象升、高起潜分督援军。是月,洪承畴、曹变蛟大破贼于潼关南原,李自成以数骑遁。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戊子,罢卢象升,戴罪立功。(首辅)刘宇亮自请视师,许之。是月,罗汝才降。十二月庚子,方逢年罢。卢象升兵败于巨鹿,死之。戊申,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援军。征洪承畴入卫。”
  “十二年(1639年)庚申,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等死之。戊辰,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丁丑,改洪承畴总督蓟、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二月乙未,(首辅)刘宇亮罢。大清兵北归。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
  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九月,等不到议和的皇太极派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北京密云东北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今河北迁安市东北)两路毁墙入关,突破长城要塞第四次入侵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清军乘胜沿运河长驱南下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3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3 钟家台 2019-04-28   |  79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杨嗣昌又在崇祯十年十月立下了三个月剿灭农民军的军令状,他在《请旨责成剿贼第一事疏》中写道:“今则网张十面,刻值千金,断断不容蹉过矣。臣计边兵到齐,整整在十二月,正月、二月为杀贼之期。……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张献忠、罗汝才、马进忠、惠登相、王光恩等相继战败接受“招抚”,而李自成则率仅剩的17人躲入商洛山中。一时间,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军被基本压制。应该说杨嗣昌所立的三个月“了十年不了之局”的军令状,已经接近完成。可是就在杨嗣昌要肃清农民军残部、巩固战果的关键时刻,满清却斜刺里杀了进来。最终,杨嗣昌打下的大好局面还是毁于崇祯之手,这其中有卢象升的很大功劳。
  为缓解清军给明朝的边境压力,以集中兵力彻底地剿灭农民军,杨嗣昌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十日,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清妥协,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杨嗣昌是非常有洞察力的,两面作战是不可取的。他明确指出当前相较于只满足于物资钱财的满清外患,根本无法真正招安的农民军才是明朝政权的真正威胁,先集中力量消灭关内的农民军才是当务之急。反对两线作战的杨嗣昌力主和谈,杨嗣昌在他给崇祯的奏疏中写道,“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肢骸徒有肤革,形势十分危急,所以说臣说必先安内方可攘外,正因为攘外之急,才不得不先安内。”
  其实明朝自开国以来,边患问题就一直存在,屡屡遭蒙古的入塞侵袭,1449年的“土木之变”更造成几乎亡国的危局,但由于游牧民族仅仅满足于物资的劫掠,并无大的进取心,所以瓦剌倡议和谈想把英宗卖个好价钱,无奈景帝不稀罕英宗,瓦剌只好作亏本买卖将英宗贱卖。正基于此现实,所以后来张居正才能因势利导通过和谈搞互市贸易摆平了和鞑靼的关系。
  当时的满清亦如鞑靼,并无取代明朝的雄心壮志。虽然皇太极多次攻入内陆,但他仍然不断发布告示,谋求与明议和。皇太极还把征战中抢来的原明朝发给海西女真四部及蒙古诸部的敕书(即能与明朝作贸易的许可证)一直保存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表明了他期待能与明朝发展贸易的愿望。而且就是在几年后的崇祯十五年农历五月,即使满清在松锦之战中大败明朝后,皇太极依然还是很积极的谋求与明朝媾和,皇太极热情地接待了马绍愉等来使,并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磋商后,农历六月三日,在马绍愉等人离开盛京时,皇太极还派官将他们送到15里之外设宴饯别,并命军士将使团护送到明朝控制的连山(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境内。皇太极给崇祯写了一封长信,托马绍愉转呈。《清太宗实录》收录保存了皇太极这封长信的内容。从行文看,皇太极的态度是比较谦恭的,他在议和文书上低明皇帝一字书写,并接受了明廷要其遵明正朔、取消“伪号”的要求——在尚未达成议和协议之时,不书天聪年号只写干支。在信中,皇太极表示尽管清兵已处胜势,但仍愿与明朝议和通好,并提出了不算苛刻的四项停战条件。
  因此,崇祯十一年的明清之间不但存在着成功议和的基础,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极大。更不要提明朝的议和先例了: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在多次遣使要求明朝开放朝贡贸易未果后,兵临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开放边境贸易,史称庚戌之变。后在嘉靖三十年因明朝单方关闭马市,两朝又再度开战,给明朝多次造成威胁和巨大损失,最后于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封其下各部首领以相应的官职,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从而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使边塞安宁数十年。
  正是基于这一以和制叛、以和取胜的先例以及皇太极以战争谋求和谈换取贸易利益的迫切愿望,杨嗣昌在奏疏中指出:明朝无力两线作战,农民军才是当务之急,满清侵袭与俺答犯塞“前后酷相类”,明朝封赏了俺答后,蓟门宣大就此安定,“我朝抚赏为弱敌之第一策”,是为国家“久远真切之计”。这样的真知灼见和敢于直陈的勇气显示出了杨嗣昌的见识与胆略。
  崇祯非常认同杨嗣昌的议和主张,但是他又十分畏惧东林党给他议和的骂名,于是他一面暗中授意辽宁巡抚方一藻和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办好议和,一面公开让杨嗣昌与东林党当庭辩论以说服主战的东林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2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2 钟家台 2019-04-28   |  102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2
  杨嗣昌是魏忠贤之后的人才。为崇祯尽忠而死,那么卢象昇(升)的死,是杨嗣昌的罪过吗?
  传统说法一直是主和派杨嗣昌按兵不动,害死主战派将领卢象升。
  这个是否也是东林党的抹黑呢?
  一直不想谈卢象升,因为卢象升到底殉国了,可是卢象升是东林党给杨嗣昌栽的赃,是杨嗣昌背的最大的黑锅,不想谈却还是不得不谈。
  先介绍被东林党口诛笔伐的杨嗣昌。东林党诋毁杨嗣昌说他是不忠不孝的奸佞小人,说杨嗣昌不得人心,可事实呢?天启时杨嗣昌因不满阉党而弃官不做,崇祯时杨嗣昌又因深恶东林党而洁身自好。其父杨鹤以督军著世,后因招抚农民军失败而被弹劾“玩寇纵寇”议罪论死,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父就死,崇祯深感其孝,于是免除杨鹤死罪,改戍江西袁州;崇祯七年,杨嗣昌又因父亲之故“臣父鹤总督陕西三边,今蒙谪戍袁州。臣父以总督蒙遣,子何忍拜此官?”而婉拒升任宣大山西总督;崇祯八年(1632年)十月,杨鹤死于戍所袁州。杨嗣昌听闻消息后立刻昏迷不醒,半个多月不知人事。稍稍康复,杨嗣昌便不顾身体上疏崇祯为亡父请恤复官,“否则非但臣父不能瞑目,臣世世狗马也将不能瞑目”,崇祯考虑到杨嗣昌地位重要,终于让步,“念杨嗣昌拮据冲边,杨鹤准复原官,不许请恤。” 杨嗣昌的孝顺可比那些爱做表面文章的东林党强太多了。事实证明真实的杨嗣昌是个不趋炎附势的既忠又孝的老实人。这样一个不党不群拒绝与东林党同流合污的杨嗣昌,身处于“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充塞遍布的朝堂,当然是不得东林党的人心,只能形单影只、势单力孤了。
  杨嗣昌长期在地方任职,并且也在山海关、宣府、大同一带参加过一些军事行动,以“知兵”闻名朝野。
  在己巳之变前,由于毛文龙的有效牵制,后金的叛乱范围一直被控制在辽东地区,没能越过长城。在袁崇焕矫诏杀害了毛文龙,免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后,皇太极先后五度攻入长城,对华北地区造成空前浩劫,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进犯到山东济南,劫掠无数,死者无算,给眀朝造成极大损失。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时,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艳服乘骑,奏乐凯归”,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军。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 “两人恇怯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言官交章论劾。两人益惧,”两人自知死罪难逃,于是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最终如愿。
  在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后,“无可任者”的崇祯将丁忧在家的杨嗣昌“夺情起兵部尚书”。东林党杨士聪写“杨武陵之大用,实借径于田贵妃”,即是田秀英向崇祯举荐了杨嗣昌,除此以外我们看不到更多的记载。在众正盈朝的崇祯年代,东林党的无数双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的狗眼硬是没能从中找出任何他们可以攻击的把柄,只能指责杨嗣昌不为继母守孝不道德。“时嗣昌母服才五月,工科给事中何楷劾嗣昌忘亲;上切责之。侍讲学士黄道周上言:『朝廷即乏人,岂无一定策效谋者?而必破非常之格,以奉不祥之人』!上不怿。”顶着东林党的口诛笔伐,“受命于危难之间”的杨嗣昌开始了他为崇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嗣昌才华出众、眼界开阔、经验丰富而且机敏便捷,杨嗣昌于崇祯十年三月抵京赴任,没过几天,四月初二,杨嗣昌就拿出了《敬陈内安第一要务疏》,其中写道:“京师元首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以故臣言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并提出了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计划、力主“安内方能攘外”。他的十面张网计划和安内方能攘外的政策都是非常正确和有远见的,难怪会令崇祯折服地说出“恨用卿晚”。
  “四正六隅十面网”计划,就是将农民军驱赶入中原布好的包围圈,陕西、河南、湖广和凤阳为“四正”,由这四处的巡抚负责“分剿专防”;同时把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和四川指定为“六隅”,由这六处巡抚“分防协剿”,主要负责堵截;再安排三边总督和五省军务总理各率军队“随贼所向,专任剿杀”,这一有守有攻,协同配合,互为犄角的十面罗网的战术布局是非常严密的,而且也能有效地破解农民军的运动作战的灵活机动,显示了杨嗣昌的过人之处,所以“十面网”的战术一经实施,立刻收到极大的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7.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3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0: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7.1 钟家台 2020-02-19   |  290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佛教的诸多明王中只有孔雀明王是同凤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考虑到《红楼梦》的整体性,身为朱明唯一正统继承人的朱三太子朱慈炤只会选孔雀明王来作隐喻而非其他明王。
  对宝钗的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签再作补充。
  “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诗,全诗为: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在前面已经解过花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暗示宝钗内心冷酷但却能够得人好感。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影射的是背叛朱明投靠满清并篡改历史的翰林文官,
  “芙蓉何处避芳尘”则暗示了黛玉不敌宝钗,最后被宝钗欺凌取代的历史。
  但宝钗的花签的秘密还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牡丹花》诗看完。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中藏了一个典故:韩令,即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罗隐引用的韩弘砍去牡丹的典故乃是为了影射杨贵妃最后因国乱而被逼自缢的不幸结局,而朱慈炤正是要借此来隐喻周后最后同样的因国破被逼自缢的结局,也照应了他文中将宝钗比作杨妃的暗笔,也是宝钗为何落得“金无彩”的历史玄机。
  这里所引的韩弘不肯“效儿女子” 的决绝行为也正是照应宝玉最后的“悬崖撒手”, 弃宝钗而为僧。
  首尾应和、处处照应,《红楼梦》的构思精深和布局严密实在是叹为观止,真真不世之神作!
    关于“扯淡”碑的介绍。
  淇县原有北圈门。北圈门外稍偏西北原有一座奇特的庙宇,曰祖师庙。说它奇特是因为该庙为私人所建,也为私人所用。院中满栽奇花异草,环境优美,清静宜人。庙北又建会真楼。楼为两层,八个角,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楼门上方横刻“会真楼”三个大字。进门迎面横刻“遽觉”二字。楼上八面开窗,登之可极目四望。庙的规模也不宏大,五间大殿,座北朝南。内供真武大帝。大殿西侧又筑静室三间。除主人泰极仙翁外,另有道士若干。泰极仙翁死后葬于庙院中,立扯淡碑一通。
  我们现在看到的扯淡碑残高1.78米,宽0.86米,厚0.18米。石质,圆首。作者用阴线将碑的正面分成碑和碑首两部分。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草字。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处”字已残掉。“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2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正面共刻77个字。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2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幅,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碑阴共刻34字。全碑共刻111字。因碑上有扯淡2字,所以群众都称其为扯淡碑。该碑的奇特在于墓碑无墓主人姓名,立碑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朴朔迷离。
“泰极仙翁脱骨处”是打开墓碑奥秘的关键。现在我们对其进行由易到难的剖析。“处”当地方讲,“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道教认为,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脱骨处即得道成仙的地方。仙翁,翁是对老年男性的统称。仙翁就是成仙的老年男性。泰极是墓主人的代号。泰字可以作通达解,也可以作平安解。泰极就是通达到顶点,平安到顶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平安通达到顶点的人,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是皇帝之位,泰极就是平安的皇帝之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6.5

下一篇: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6: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诗词中的武陵源
曹氏书馆 2011-08-21   |  2589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古代诗词中的武陵源
更新时间:2011-8-19 13:42:2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15 次 查看**
武陵源之所以名扬天下,其实,这并非“于今为盛”,远在一千多年以前,当这里还被称为蛮夷之地时,就有文人墨客、文官武将登临观赏,挥毫赞绝。唐代大诗人王维最早发现“武陵源” ,他在《桃源行》中曰“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新起田园”。明《慈利县志》编篆者慧眼识珠,曾这样赞美通峡:“万石耸立,高秀入天,石并赭赤,连峰高卑,弥漫皆遍。闯眼突兀,奇甲天下。”这是写实,并非夸张之词。
索溪河横穿武陵源,一路串珠连玉,以其天生丽质独具魅力,鬼斧神工,集天下景观之大成,让武陵源的山貌有黄山之奇特,桂林之俊秀,又有匡庐之仙气,华山之突兀,总而言之,各种奇景,应有尽有。
武陵源诸景,无处不迷人眼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难贴切命名。因而古人所吟咏的景观,也只是对一个或几个侧面的感受罢了。正如古代诗人吴肇端曾作如下描绘:
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
壁爱双屏列,天看一线通。
猿啼声处处,古木叶丛丛。
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
毗邻的三官寺一谢姓采药人,于百丈峡摩天之巅垂索悬身时,在离顶端五丈许的峭壁上发现一首宋代佚名作者的诗曰:
千丈绝壁挂金松,万尺深涧锁玉龙。
百仗留得佳话在,两壁对插白云中。
这首诗对农民起义领袖向王天子为抗拒宋兵在百丈峡打了一百仗的故事,作为歌颂性的描述,也许诗作者和镌刻者就是当时向王的部属,起码是对农民起义的同情者。
明洪武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防止湘西少数民族造反,在索水口前的九溪镇设立卫署,以抵御外犯。明嘉靖中,分守上荆南道兼九永兵备石参政胡桂芳,写了一首赞百丈峡的诗:
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
这首诗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春正月二十七日,由永定指挥张国将督工镌刻在百丈峡石壁上,至今犹存,明晰可辨。明人夏子云、褚延泰亦有咏百丈峡的诗。
夏子云诗:
寻常山里数青峰,玉笋成群插楚封。
涧道冻云隐斜日,寺门长阪度疏钟。
古苔一望迷幽径,峭壁千年挂老松。
玉垒匡庐曾浪迹,巨灵移岳此重逢。
褚延泰游过百丈峡,大概读过夏子云的诗后,诗情大发,更深刻地作了描写道:
削掌峥嵘不可阶,牢笼万状迥无埃。
半山怒石横春笋,一壑奔泉走夏雷。
风送虎声昏白日,岸悬鸟迹隐苍苔。
奇云深锁磨崖迹,丈尺何人细数来。
清顺治十六年,诗人朱国挺据载,他一生写了不少风景,最满意的是《百丈峡》诗曰:
幽折层层路几重,游人恐怯薜萝封。
月生半镜初张匣,风触悬瓴疾应钟。
一线光垂银汉影,千寻气合碧空缝。
漫竟三峡从天下,方信花源是偶从。
隆庆岳州府县志载:“……索溪峪届军地坪,右得百丈峡。山峡袤三十里,两崖岈合,县界中分,西崖飞壁有‘百丈峡’三字,径丈许,悬岩万仞,大书深刻,疑为鬼工。”
现 今, 壁腰凿道,道经字下,观字虽无记载之令人生奇,仰壁之巅,却仍有掉帽之虑。 百丈峡水出沙坪,融入索水河沙坪和现在的军地坪(后为军邸坪),相传为宋王派兵征剿向王驻兵之地,因而得名,是大山中的唯一小山泉,也是武陵源人兴种稻麦 之处。清代诗人黎昌韩有咏沙坪诗曰:
侵晨过山原,飘萧乘秋色。
石骨怒掀天,隐隐立精铁。
寒水远不流,林火倏明灭。
一石一天地,嵌空有微雪。
我来闻泉香,超然忘干竭。
几时之林皋,放歌破愁绝。
清人胡中翰见沙坪麦海兴浪,触景生情曰《沙坪麦浪》:
芄芄麦浪阡,三月春田,五风十雨养尧天。平地麦浪来滚滚,莫辨河边。
何事不行船,仿佛沧涟,西湖一带绿杨联。几千文雉高翥起,鱼跃于渊。
饮马池是武陵源的奇景,相传因张良饮马得名,清人杨瑛在《饮马池》中传曰:
石根秋水绿漪漪,云是汉臣饮马池。
百战艰难平楚日,三章疏阔代秦时。
鸿图已控幽关险,骏马何从南服驰。
千喜遗踪多谬误,士人好事且说迟。
索水河流经“老木扶疏,蔚然苍碧”的喻家咀后,北依茅花界江入溇江。清慈县志载:“茅花界,县西北雄嶂,负云幂野,势盘百里,桑植九溪驿途,皆经于此。”民国十年,慈利诗人吴愈材有《茅花界》诗曰:
我屋西南雄,岸然一壁列。
斗势干层霄,闯眼天欲裂。
其椒茅作花,皑皑烂晴雪。
冬烧蟠交龙,奇兀丽远瞥。
武 陵景色绝美不胜收。外景亦美,妙不可言。除茅花界山景外,索水入溇的那一段山光水色,也极令人迷醉深。九溪设卫,其目的是在镇压“溇澧蛮的反叛”。对于身 兼军政要职的江防吏部天官兵曹尚书郎陈世蕴来说,繁忙公务缠身,按照说无闲情逸致而观山玩水。然而面对索口如画的美景,他宁可忘却那些边防军务,而效晋朝 征西将军庚亮(庚亮字元规)在武昌登南楼的故事一样,和他的同僚们登上九溪卫南楼,坐着胡床(太师椅)在夕照里尽情地领略从武陵源带来的仙境般风光。诗兴勃勃,临江赋诗。先后写诗数首。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首是《登南楼》。那是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九七年古历二月初一日),陈世蕴再次来到九溪卫,登南楼,远眺索、溇交汇处,又因“天设画图”所感动,激情溢于笔端,写下七律一首并镌刻于石。诗曰:
饶歌鼓吹咽江流,小队元戎此胜游。
天设画图山远近,地蒸岚气树沉浮。
胡床不浅元规兴,边徼宁忘杞国忧。
更上一楼盱极目,巴丘夕日是并州。
古代神堂湾叫神堂寨,相传向王兵败于此,每到下午从内石发出奇声,诗人吴若兴诗曰:
淡云斜日溯溪行,石笋森森若翠林。
神堂寨内神何在,唯有山风伴泉声。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作者稿件外,本文为网站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6: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暮云深 2022-04-17   |  110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武陵春,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以毛滂词《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另有两种变体。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武陵春·春晚

【宋代】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

【宋代】 毛滂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镫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武陵春·迎得春来闻好语

【宋代】 毛滂

迎得春来闻好语,贺燕立帘钩。转蕙风光柳弄柔。喜气与春游。

万钱珍鼎期公饭,天自寿留侯。文物升平速置邮。江左属风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宋代】 欧阳修

宝幄华灯相见夜,妆脸小桃红。斗帐香檀翡翠笼。携手恨匆匆。

金泥双结同心带,留与记情浓。却望行云十二峰。肠断月斜钟。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宋代】 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 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武陵春·烟柳长堤知几曲

【宋代】 晏几道

烟柳长堤知几曲,一曲一魂消。秋水无情天共遥。愁送木兰桡。

熏香绣被心情懒,期信转迢迢。记得来时倚画桥。红泪满鲛绡。

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宋代】 晏几道

九日黄花如有意,依旧满珍丛。谁似龙山秋兴浓。吹帽落西风。

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几处佳人此会同。今在泪痕中。

武陵春·绿蕙红兰芳信歇

【宋代】 晏几道

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蕊正风流。应为诗人多怨秋。花意与消愁。

梁王苑路香英密,长记旧嬉游。曾看飞琼戴满头。浮动舞梁州。

武陵春·茶

【宋代】 谢逸

画烛笼纱红影乱,门外紫骝嘶。分破云团月影亏。雪浪皱清漪。

捧碗纤纤春笋瘦,乳雾泛冰瓷。两袖清风拂袖飞。归去酒醒时。

武陵春·湖上风光寒食近

【宋代】 周端礼

湖上风光寒食近,准拟醉花枝。不忍东风烂熳时。红泪湿胭脂。

情知今后游从少,鸾镜懒重窥。金凤衔花绣衣。憔悴舞腰肢。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宋代】 连静女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武陵春·重阳

【宋代】 曹勋

今岁重阳经闰早,金蕊粲繁枝。玉殿珠楼步辇随。高兴在东篱。

且泛金英同潋滟,休与傲霜期。只恐秋香一夜衰。须插满头归。

武陵春·春到小园春草绿

【宋代】 曹勋

春到小园春草绿,烟雨湿云山。池上梅花已半残。无奈晚来寒。

不怕醉多只怕醒,花影上阑干。人在东风缥缈间。谁与伴幽闲。

武陵春·上马宰

【宋代】 赵长卿

又是新逢三五夜,瑞气霭氤氲。万点灯和月色新。桃李倍添春。

花县主人情思好,行乐逐良辰。满引千钟酒又醇。歌韵动梁尘。

武陵春·落了丹枫残了菊

【宋代】 赵长卿

落了丹枫残了菊,秋色苦无多。谁唤西风泣泪罗,吹恨入星河。

碧枝头金粟闹,曾乖翠云窝。重柔檀英忆两娥。无奈冷香何。

武陵春·藤州江月楼

【宋代】 向滈

长记酒醒人散后,风月满江楼。楼外烟波万顷秋。高槛冷飕飕。

想见云鬟香雾湿,斜坠玉搔头。两处相思一样愁。休更照鄜州。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

【宋代】 杨万里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武陵春·惜别

【宋代】 谢懋

门掩东风人去后,愁损燕莺心。一朵梅花淡有春。粉黛不忺匀。

我亦青楼成卷客,风月强追寻。莫把恩情做弄成。容易学行云。

武陵春·信丰揖翠阁

【宋代】 赵师侠

乍雨笼晴云不定,芳草绿纤柔。燕语莺啼小院幽。春色二分休。

试凭危栏凝远目,山与水光浮。滚滚闲愁逐水流。流不尽、许多愁。

武陵春·惨惨凄凄秋渐紧

【宋代】 吴潜

惨惨凄凄秋渐紧,风雨更潇潇。强把炉薰寄寂寥。无语立亭皋。

客路十年成底事,水国更停桡。苍鸟横飞过野桥。人不似、汝逍遥。

武陵春·一叶梧桐窗外落

【元代】 侯善渊

一叶梧桐窗外落,金菊出疏篱。策杖昂簪信步移。迷我曲江池。

鹤驾匆匆归旧路,回首赴仙期。云映青童笑问伊。家住五陵溪。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武陵春·仙道古今人即是

【元代】王吉昌

仙道古今人即是,恐尔自心迷。尔说天高我道低。三寸上天梯。

十九这些人不到,相隔似云泥。妙诀倾心肯若稽。功德与天齐。

武陵春·舟次虎邱

【清代】 陈维崧

四面吴山争窈窕,浓绿罨归舟。寺外人家桥上楼,春水尽情流。

主簿祠前斜日漾,惹起旧时愁。石上苔痕青未休,曾做少年游。

武陵春·闺思

【清代】 丁澎

郎去萧滩十八折,折折在心头。泪卷西风无了休。吹送楚江流。

竹格渡前风日好,早晚问归舟。认得艄娘郎去舟。人不是、几回愁。

武陵春·吊林处士墓

【清代】 徐釚

鹤去亭空争窈窕,香雪满湖流。山外青山楼外楼。碧水漾春鸥。

处士祠边苔藓绿,酹酒上荒丘。梅圃芝岑事事幽。禅草不曾留。

武陵春·咏梨花

【清代】 吴灏

春气阴沈寒料峭,寂坐看梨花。冷淡幽情自一家。微雨湿铅华。

节近清明深院里,醉梦一枝斜。悄夜窗前映雪枒。呼月照仙葩。

花想容·南国佳人推阿秀

【宋代】 贺铸

南国佳人推阿秀,歌醉几相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春未抵情浓。

津亭回首青楼远,帘箔更重重。今夜扁舟泪不供。犹听隔江钟。

二十八首《武陵春》词作,值得品读!
注:本文的图片从网上载,为贾国英的山水画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0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07: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大东村人 2015-09-13   |  2969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赏析】: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好事近》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鴂。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赏析】:此词为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抒写了作者淡淡的伤春心绪及对丈夫的怀念之情。上片直率,下片含蓄。下篇末以“鴂”啼作结,使该词凄清哀怨的色调更浓。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精美古诗词|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宝贵的东西,不妨跟朋友分享

老连环画微信号:laolh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30 10:39 , Processed in 0.1308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