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龟寻母
发布时间:2016-10-10 12:41 信息来源:县电子政务办(信息中心) 作者:周山仁 浏览量:2509 【字体:大中小】
    所谓“九龟寻母”,实际上是一片丘陵,叫做黄君山,以三国时老将黄忠的姓氏而得名,位处桃江县河溪水乡的毛栗坪与苦竹溪两村交界之地。但见丘陵中一座主山突起,山势呈圆形,状如一只匍匐不动的巨型乌龟。我们在山上行走,山野间鸟雀啁啾,此起彼落,悦声盈耳。偶尔遇到山民掮着一捆楠竹,或扛着一根杉树,曲腿弓腰,小心翼翼探步而下,气喘如牛。我们顺便打听离山顶还有多远?回答是“差不多了”。可就是这个“差不多了”,让我们足足走了半个小时。爬到山顶,放眼四望,只见周围簇拥着九座小小的圆形山包,山坳处都有一条细岭向主山延伸,酷似伸长的龟头向前仰望,像极了九只小龟寻母而来。不知从何开始,人们把这片丘陵视作了风水宝地,称为“九龟寻母”。
  当地民间传说,作为母龟的主山顶上,原有一座巨墓,墓围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墓前嵌白玉碑一块,有人根据碑文考证,巨墓为三国时名将黄忠的母亲墓葬。黄忠是个孝子,从军后先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担任中郎将,随后又协助太守韩玄镇守长沙,一直忙于军务,疏于护伺母亲,深感愧疚。他在长沙城刚一安定,就将母亲从南阳老家接来,军务之余,给母亲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精心伺候以尽人子之孝。无奈老母年事已高,一日偶染风寒,虽聘名医百般救治,皆不奏效,终致驾鹤西归。黄忠十分悲痛,请来风水先生,遍寻龙脉凤穴,最终在离长沙不远的桃花江中游南岸觅得这处“九龟寻母”的归宿之地。他亲置楠木灵棺,备齐三牲九畜,将母亲厚葬于此。每逢母亲忌日或三月清明,黄忠都要上山祭扫,长跪墓前,点烛燃香,呼母叩首,祭酒恸哭。随身将士无不伤感动容,默默地侍立一旁,陪着他暗自落泪,谁也不敢出言规劝,直至夕阳西下,倦鸟归林,一行人才依次向老夫人跪拜告辞。
  赤壁之战后,刘备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及长沙太守韩玄均相继投降归顺。黄忠随韩玄投靠刘备,即将跟其入川,是以向上告假扫墓,最后向母亲辞别。刘备感其孝心,遂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同前往祭奠。他们来到老夫人墓前一番祭拜之后,便站在黄君山顶极目远眺,诸葛亮观其九龟名胜,古木环绕,浓荫蓬勃,涧曲泉鸣,生气盎然,地境之灵之秀,悠然心会,顺手一把拉住黄忠的臂膀笑曰:“九龟如生,灵气罩地,除你之外,还得出九个名将,蜀之荣幸也。”刘备在旁闻听,随口说道:“黄将军人才出众,武略超群,出你一个,赛过十个也。”谁知刘备一句无心之语,竟成金口玉言,仅出了黄忠一位盖世英雄。后来黄忠追随刘备东征西伐,屡建奇功,封后将军,赐关内侯,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同为蜀汉五虎大将,英名流传千古。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于四川成都,在西郊营门口建有“黄忠墓”“黄忠祠”,皆毁于文革时期,如今仅剩下了一个“黄忠村”的地名。
  我们在山顶转了一圈,所见旧坟新冢甚多。这些入土为安的先祖今辈,或许都是冲着九龟寻母灵地来的,希望自己的子孙出人头地,非富即贵。九龟寻母验证了桃江地境之灵秀,是我们传承忠孝文化的光辉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3-10-26 0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3-10-24 15:49
丙寅大运。。。

哈哈哈哈哈哈……不知道是丙克了真神通关不了还是三合水盖了真神通关不了作用呢…按照应期应该是三合..不过壬之前辛合丙,丙激烈的作用,估计身体也很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7: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璞 - 历史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佑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 ,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

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基本信息
本名
郭璞

别名
郭弘农


景纯

所处时代
两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

出生日期
276年


逝世日期
324年

主要作品
《葬经》

主要成就
游仙诗祖师,词赋为"中兴之冠";风水学鼻祖

祖籍
河东郡闻喜县

官职
大将军记室参军

追赠
弘农太守

追封
闻喜伯、灵应侯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人物评价
4轶事典故
5亲属成员
6史料记载
7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郭璞的父亲郭瑗,西晋时官至建平太守。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东晋建立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郭璞的门人赵载,将《青囊中书》偷了去,还未来得及阅读,就被火烧掉了。

郭璞画像
郭璞画像
郭璞走到庐江郡,庐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司马睿召为军谘祭酒。当时江淮之间还是平安无事,胡孟康安然无忧,不想过江南去。郭璞为他占卜,得到的结果是"败"。胡孟康不相信。郭璞整顿行装将要离开,但看上了房主的一个婢女,一时没有办法得到,于是取小豆三斗,把它撒在房主人宅院的四周。主人早晨起来,看到数千穿红衣的人把院子围了起来,到近处看又没有了,心里又厌恶又恐惧,请郭璞为他占卦。郭璞对他说:"你家里不应该收留这位婢女,可把她领到东南方二十里远的地方卖掉,千万不要和买主讨价还价,这样妖怪也就自行消失了。"主人就依此而行。郭璞暗中派人以很低的价买下了这个婢女。再画了符丢入井中,那数千红衣人都被反绑双手,一个接一个跳入井中,主人非常高兴。郭璞也带着这个婢女离开了此地。后来不过数旬庐江就沦陷了。

郭璞过江到了江南,宣城郡太守殷佑请他担任自己的参军。当时有一物像水牛一样高大,灰色,脚很小,脚的样子如同大象,胸前和尾巴都是白色,力气大但行动笨拙迟缓,来到城墙之下,大家都觉得怪异不解。殷佑派人埋伏起来准备捉住这个怪物,叫郭璞为之占卦,得出的是遁卦和蛊卦,卦辞上说:"艮下乾上相连接,这物体形巨大。山中潜藏的牲兽,不是犀兕也不是老虎。其身与鬼神相并,乃二午之精所聚。依法应将它捉拿,可两位神灵不允许。虽会受到创伤,但终究要回归本地。按照卦上显示,这是一只驴鼠。"占卦刚结束,埋伏的人用戟刺杀这怪物,刺进一尺多深,就突然不见了。郡中纲纪到祠中求告神灵,请神除掉这怪物。庙中巫士说:"庙神不高兴这样干,庙神说:'这是(共阝)亭驴山君鼠,被指派到荆山去,从我们这里路过,不能侵害它。'"郭璞占卜之术就是这样的精妙。殷佑迁为石头城的督护,郭璞仍然跟随着他。当时延陵出现了鼯鼠,郭璞占卦说:"这预示郡东有妖人想称帝,但很快他就会自己死掉。过后当有妖树生长出来,好像是瑞兆实际上并不是瑞兆,是辛香有刺之木。如果真是这样,东南方数百里处必会出现叛逆作乱之人,等到明年就知道了。"无锡县炎欠那个地方有四棵茱萸树枝条互相交织,像连理树一样,当年盗贼杀了吴兴太守袁琇。有人问郭璞,郭璞解释说:"卯爻发而沴金,卯为木,木兴旺要被金所伤,此木不变曲,直挺当有灾祸。"王导非常器重郭璞,引他任自己的参军。曾经让他占卦,郭璞说:"你有被雷震的灾厄,可以起驾向西走数十里,找一棵柏树,截取和身子一般长的一段,放置到睡觉的地方,其灾祸可以消除。"王导照此办理。数日后果然发生了雷击,柏树被震得粉碎。

当时元帝刚刚出镇建邺,王导叫郭璞为元帝占卦,得到的是咸卦、井卦,郭璞说:"东北方向的郡县名称中有带'武'字的,会出铎,以示受王命之瑞符。西南方郡县有以'阳'为名的,水井会沸腾。"过后晋陵郡武晋县有人在田中得到五枚铜铎,历阳县中的水井沸腾,好几天才平息。等到元帝为晋王时,又让郭璞占卦,得到的是豫卦和睽卦,郭璞说:"会稽郡要出古钟,以显示王业的成功,钟有勒铭文字,应是在人家井泥中得到。这就是卜辞所说的'先王以作乐而广布德政,以盛乐荐祭于上帝'呀。"到元帝即位,在大兴初年(318年),会稽郡剡县人果然在井中得到一只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面有古文字十八个,有几个字是"会稽岳命",其他的字人们都不认识。郭璞说:"凡是有圣王兴起,必定有灵异的瑞符出现,以昭示天人之心,与天道神祗契合,然后才能说是受命于天。现在我们看到有五铎最先于晋陵予以明示,接着又有栈钟出现在会稽以告天意,瑞兆不失其类,并列而出,这是多么奇伟的事啊。然则铎发出声响,钟是其象征,这些礼器一件又一件的来到,以事实来说明一切。上天与人世之间的关系不可不察呀。"元帝因此非常重视他。

郭璞著有《江赋》,文辞壮丽,为世人所称道。后来又著成《南郊赋》,元帝见了非常喜欢,任他为著作佐郎。当时阴阳错乱,而诉讼刑狱之事大兴,郭璞上疏劝谏。过后太阳上出现了黑气,郭璞又上疏陈事。不久,郭璞迁为尚书郎。数次上书,所言便公益民,对朝政多有匡益。明帝在东宫时,和温峤、庾亮关系密切,有布衣之交,郭璞也因才学而为明帝器重,和温峤、庾亮具有同等地位,受到舆论的赞美。然而郭璞性格率意不拘,不注意仪表,嗜酒好色,而时常过度。著作郎干宝常常规劝他说:"这不是任性而行的事啊。"郭璞说:"我的寿命是有一定限量的,尽量享受还怕达不到定数,你怕酒色会给我带来祸患吗?"郭璞喜好卜筮,门阀贵族们多取笑他。他自己则认为才高位卑,就写了一篇《客傲》。永昌元年(322年),皇孙诞生,郭璞上疏再言时政,被元帝采纳。元帝根据他的建议,大赦天下,改元永昌。

其时暨阳县有一人叫任谷,耕田时在树下休息,忽有一个穿羽衣的人来与之交合,随即就不见了,任谷因此有孕。几个月临产时,羽衣人又来了,以刀剖其下体,产出一蛇就一起走了。任谷于是成了阉人。后任谷上书,自称有道术,皇帝就把他留在宫中。郭璞上疏认为任谷只会妖术,请求将其驱逐。其后元帝崩,任谷也逃走了。

郭璞因母丧而去职,卜葬地于暨阳,离水有百许步。人们都议论不该离水太近,郭璞却说:"当要变为陆地。"其后淤沙堆积起来,离墓几十里的地方都成了良田。不到一年,王敦起用郭璞为记室参军。这时颍川人陈述为大将军掾,很有名声,为王敦所器重,但不久就死了。郭璞哭得非常悲痛,呼叫道:"嗣祖,嗣祖,谁能知道这不是福气呀。"不久王敦叛乱。当时明帝即位跨了一个年头,没有改先帝的年号,正好遇到火星进入房星之域。郭璞当时休归在家,明帝派人拿着手诏前来询问。正好暨阳县汇报说有人见到了赤色的乌鸦。郭璞上疏请改年号赦天下,其文多不流传。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温峤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明帝讨伐王敦。

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人将其押到南冈处死。

郭璞临刑时,问行刑人往哪里去,回答说:"在南冈头。"郭璞说:"一定是在两棵柏树之下。"走到那里,果然有两棵柏树。他又说:"树上应该有个喜鹊巢。"大家都找不到,郭璞叫人再仔细寻找,果然在树枝间找到了,被密集的树枝遮蔽着。

当初,郭璞在司马睿出镇建业之初曾经过越城,途遇一人,郭璞叫他的名字,将衣服送给他,那人不接受,郭璞说:"只管拿去,以后你自会明白。"那人接受后离去。到这时果然是那个人行刑。郭璞时年四十九岁。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朝廷追赠郭璞为弘农郡太守。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郭璞因算学方面的成就被追封为闻喜伯。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郭璞被追封为灵应侯。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郭璞长于赋文,曾注释《周易》《山海经》《葬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今人所著《辞海》《辞源》上均可见郭璞的注释。

折叠诗
郭璞游仙诗 书法
郭璞游仙诗 书法
郭璞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晋书·郭璞传》称"词赋为中兴之冠"。其作品虽多涉及玄理,然词采绚丽,境界扩大,坎壈咏怀,与当时玄言诗绝不相同,通过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现忧生避祸的心情。另有《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明人辑有《郭弘农集》。

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游仙诗的来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也有这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更不断有人继作。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格的游仙诗,它们"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显然是继承了后一种传统。他的游仙诗借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如第一首说:"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第五首说:"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表现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时的感慨。第四首则表现了求仙的渺茫和伤时叹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诗往往写得过于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说:"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写想象中的神仙居处和生活情态,形象鲜明而生动。《诗品》说他的诗"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这种特色。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性仍是很大的。

《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亦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

折叠辞学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尔雅音图
尔雅音图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窦攸由于"能据《尔雅》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从窦攸学习《尔雅》。郭璞更是把《尔雅》视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门书。他说:"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但是,《尔雅》成书较早,文字古朴,加上长期辗转流传,文字难免脱落有误,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不少内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经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人,为《尔雅》作注。郭璞从小就对《尔雅》感兴趣。他认为旧注"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于是"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并参考樊光、孙炎等旧注,对《尔雅》作了新的注解。

折叠风水学
郭璞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葬经》
《葬经》
《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王祎《青岩丛录》曰:"择地以葬,其术本于晋郭璞。"

《葬经》,汉青乌先生撰。青乌先生,乃一托名。中国的丧葬文化一直较为发达,相对文献也较为丰富,而其中则首推青乌子的《葬经》。《葬经》的思想内容为后来的风水书所承袭和发挥。青乌子的《葬经》可谓风水之宗,要了解中国风水文化,不得不从青乌子《葬经》始。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得名未盛。

房玄龄:①景纯笃志绨缃,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情源秀逸,思业高奇;袭文雅于西朝,振辞锋于南夏,为中兴才学之宗矣!夫语怪征神,伎成则贱,前修贻训,鄙乎兹道。景纯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窀于遐篆。而宦微于世,礼薄于时,区区然寄《客傲》以申怀,斯亦伎成之累也。若乃大块流形,玄天赋命,吉凶修短,定乎自然。虽稽象或通,而厌胜难恃,禀之有在,必也无差,自可居常待终,颓心委运,何至衔刀被发,遑遑于秽向之间哉!晚抗忠言,无救王敦之逆;初惭智免,竟毙"山宗"之谋。仲尼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悲夫!②景纯通秀,夙振宏材。沈研鸟册,洞晓龟枚。匪宁国衅,坐致身灾。

孙元晏:吟坐因思郭景纯,每言穷达似通神。到头分命难移改,解脱青襦与别人。

徐钧:博学多闻世所宗,推占小术验奇功。人生祸福既前定,犹撰青囊启后蒙。

王夫之:夫郭璞有所测知于理数之化迹,而迫于求人知之,是以死于其术。苟其知性为人所不可知,则怀道以居贞,何至浮沈凶人之侧,弗能止其狂悖,而祗以自戕?无他,有所测知而亟欲白之,揣摩天命而忘其性之中含者也。

李慈铭: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浚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起死回生
晋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首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一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折叠选墓地
郭璞曾为人选墓地,明帝微服前往观看。问主人"为何葬地依龙首之星位?这种葬法越礼,依法要灭族。"主人说:"郭璞说这不是葬龙首而是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惊问:"当出天子也?"主人回答:"是致天子,可以为天子解答问题。"明帝疑惑不解。

折叠作法赚婢女
《晋书·郭璞传》中还有这样一段:郭璞南度途经庐江时,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难以启齿索要,郭璞就暗地作法,夜里在胡宅周围撒上赤小豆。

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住宅,胡走近再看,这些红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复,胡孟康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

郭璞听后,对胡孟康说:"这是让你家的那个婢女闹的,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卖时别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从郭璞的意见,把婢女送至东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到那里,以低廉的价格把婢女买了下来。

折叠与桓彝
郭璞平素与桓彝友善,桓彝有次造访,正好郭璞在内室,便直接进去。郭璞对他说:"你来我这里,别的房间都可随意出入,但千万不要入厕中找我,不然,主客都有灾难。"

后来,有一次桓彝醉中来找郭璞,正好郭璞在厕中,桓彝就悄悄地去偷看,见郭璞赤裸着身体,披散着头发,口衔宝剑正在设祭。郭璞一见桓彝大惊说:"我已经嘱咐你不要到这里来,你偏偏要来。不但害了我,你自己也难免其害。这也是天意,我怪谁呢?"郭璞最终死于王敦之祸,桓彝死于苏峻之乱。

折叠与庾冰
郭璞曾经为外戚庾冰卜算庾家将来子孙的命运,说:"你的儿孙们将来都会富贵,然而一旦白龙现世,墓碑生出金子,死劫就来了!"后来,庾冰的儿子庾蕴当了广州刺史,他爱妾的房内忽然出现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小白狗,庾蕴的爱妾非常喜欢,偷偷养护白狗,不让庾蕴知道。有一天,庾蕴在爱妾房内发现了长大的白狗,他看白狗长的眉清目秀,身子细长,不同于普通的狗,他感到奇怪。白狗走出门外,出现在众人面前,忽然凭空消失。庾蕴想到郭璞的预言,叹道:"大概这只狗就是白龙吧!大祸就要来了。"接着,庾家祖坟墓碑上又长出了金子。不久之后,庾家被权臣桓温所灭。

折叠与王敦
郭璞墓地遗址
郭璞墓地遗址
西晋末年,大将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王敦又问若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说道:"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时年49岁。郭璞临死前,预言行刑的地方必有喜鹊,果然如此。

王敦起事后两个月不到战败愤惋而死,一一都被郭璞说中。郭璞后人载其灵柩离开了荆州,无人知其埋骨之地。数年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保留至今。明朝画家沈周在其《咏风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便是说的此事。

折叠水葬第一人
郭璞死后,郭骜等家人前去收尸,一一照办。

但棺材刚一入水,突然有惊涛骇浪,冲天而起。郭骜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放棺的位置,原来还是一片江水,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山头,现代有人借此故事,把郭璞下葬方式发扬光大,称他是中国古代正式实行"水葬"的第一人。

折叠江郎才尽
南朝梁国的江淹做梦时见到了东晋文学大师郭璞,郭璞称自己的五色彩笔留在了江淹处,现要讨回。自从把笔还给郭璞后,江淹文学水平直线下滑,与原来那个才气纵横的江淹简直判若两人,因此称之为江郎才尽。

折叠《水经注》
南北朝时的一天,郦道元的一位朋友从南朝回来,给他带了一本郭璞的《水经注》,他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几天手不释卷,总是带在身边,有空就翻阅,他似乎从这部书里领会了一些什么。

据说,一天夜里,郦道元梦见了郭璞,梦中郭璞对他说:"我为《水经》作注时,正碰上天下大乱,北方的河流没法详细记录,很是遗憾。如你愿意为这本书重新作注,老朽愿以笔墨相助。"说完就不见了。郦道元醒来,呆呆地想了很久。从此郦道元开始了《水经注》的撰写。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折叠父亲
郭瑗,西晋时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折叠儿子
郭骜,官至临贺太守。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衣冠冢
玄武湖上的郭璞纪念馆
玄武湖上的郭璞纪念馆
西晋末年,晋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引起"八王之乱",外族乘机入侵。那时郭璞只有二十岁,不得不远离故乡--山西闻喜县,到南方避难。来到建康(今南京),他寄寓在后湖(今玄武湖)畔的一个朋友家里。他常到后湖边散步吟诗,遣散胸中愁闷。

这年五月,端午刚过,郭璞来到今日的环洲,东望蒋山(即钟山),北眺石灰(即幕府山),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忽然,水面上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郭璞见几只采菱小船穿行在荷花丛中,一个姑娘还唱着采菱歌。不一会儿,小船突然一歪,站在船头上正在唱歌的姑娘身体一侧,竟落入水中。船中几个姑娘一阵惊叫。

郭璞顾不得脱衣解带,便跳入水中,将姑娘拉上了岸。

船里几个姑娘见人已救起,都欢叫起来。一个姑娘说:"菱儿,还不带公子回家换件衣服!"郭璞说:"不忙,不忙!"众人不管,一起簇拥着他往姑娘家里走去。半道上,菱儿父母已闻讯赶来,更是要邀到家中。郭璞见盛情难却,只得来到菱儿家。换上一套粗布衣服。郭璞虽换了粗布衣服,但彬彬有礼的风度,俊美飘逸的气质,使在场的人十分敬慕。经老人再三恳求,郭璞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才离开了菱儿家。菱儿送他出门,对郭璞说:"请先生珍重。"第三天,老人和菱儿来找郭璞,但郭璞已经离开了。

十年过去了,晋都已迁建康。晋元帝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郭璞在王敦手下任记室参军,经常出入王府。他每次到王敦家,总觉得有个中年女佣经常注意自己,这双眼睛那么熟悉。但总想不起来。

王敦自恃功高权重,久有篡位之心。王敦很不喜欢郭璞的直言,但由于郭璞才华出众,名扬四方,而且精通阴阳占卜之术,又不得不借重他。一天郭璞来到王府。那中年妇女走到跟前柔声说:"郭参军不记得仆人了吗?"郭璞端详了一会儿,确实想不起来。妇女刚想说什么,听到王敦的脚步声,只好说了声"请大人珍重,"便转身退出去。

王敦坐下后说道:"郭大人,请占一卜,看我将来如何?"郭璞还没起卜,王敦又笑着说:"昨天,有一道人说我有天子之相,你看可是?"郭璞占了一卜,借题发挥,讲了一番篡位乃大逆不道的道理,并说如要谋反,卜辞不吉。王敦听罢,顿时沉下脸来。郭璞心头一惊,突然想起刚才那妇人嘱咐他"珍重"。预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仔细一想,那女仆竟是十几年前在后湖偶然相遇的菱儿。

这时,王敦已起了杀意,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郭璞押到玄武湖畔杀害了。菱儿知道后,不知痛哭了多少回,她后悔自己没能拼死相救。王敦后来谋反失败了。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菱儿献出了保存十几年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折叠郭璞井
郭璞
郭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运河广济桥边尚存一古井,为当年东晋文学家郭璞出资所造。

有一年,东晋文学家郭璞路过塘栖,那一年恰逢天下大旱,塘栖一带的河流差不多都断流了,就是那条塘河中总算还有点水,但那河水几尽干涸已经浑浊不清,根本无法饮用了。当地的老百姓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四处寻找水源打井,可打来打去打不到丰富的水源。百姓们急得在长桥边烧起天香,求菩萨保佑。郭璞看到这场景,不由为之动容。当即决定为当地百姓打一口好井,度过旱荒。

郭璞除了写得一手好诗外,还是个精通阴阳八卦的高手。他能看风水识水源,于时,他自己亲自出马,经过一番踏勘,他选定运河南岸东庑三郎祠庙前的一块空地作为井址,并且自己出资请来民工打了口水井。

郭璞果然厉害,他选的地方打造的这口水井不久便出水了,而且竟然打到了地下水脉,井离塘河不远,可井里的水位竟高于塘河水位约六尺光景,并且井水味醇略带甘味。尝了这口井的井水后,当地的百姓感恩不绝。依靠了这口井,塘栖的百姓度过了大旱之年。为了不忘郭璞的大恩大德,百姓们便将此井称作"郭璞井"。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南巡来到塘栖,地方官员曾用郭璞井的井水来泡茶招待康熙,康熙饮后赞不绝口,边称是好井好水。

折叠天然塔
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郭璞于西晋末年侨居夷陵(今宜昌)时所建。至明代崇祯末年,大学士文安之(夷陵人)把原塔拆除拟建新塔,但未能如愿。时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当地士民损资在原塔基处重建,但因技术问题和资金不继,屡建屡圮,仅建塔基二级。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春,才由当时的士绅徐经业、王永言等10余人捐资重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塔成。塔高43.35米,砖石迭砌,八棱七层,层层出檐,其下皆有三踩如意斗拱装饰。塔室筑有登塔阶梯可依次在一至七层出入。各层塔室自下而上随着塔体的收分,逐室缩水面积,各层塔室皆为八角攒顶,采光明亮。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面向大江,门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天然塔"取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建塔岿然耸峙江岸,意在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

郭璞山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鲶鱼山镇鹊湖村,乐平市三地交界处,海拔478米。相传当年郭璞便是隐居于此,

在山的半山腰密林下至今仍有一青石垒砌的石屋遗迹。此山因此而得名,流传至今。

折叠郭公山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璞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依靠着滚滚的瓯江,对岸就是温州著名的江心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置永嘉郡。鹿城建城之初,著名学者和文学家郭璞刚好游历温州,他登临西廓山,建议跨山筑城。温州人视郭璞为开城鼻祖,并将西廓山改为郭公山,并在山下建郭公祠,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西麓金沙岭脚直达瓯江边沿,山脚有白莲塘等古迹,此外还在郭公山临江处建了富览亭。如今温州古城已经全部拆除,但是为纪念这位开城鼻祖2008年元月市政府在郭公山南边的小广场上树立一座郭璞雕塑,该雕塑重约15吨、高4米,基座约8吨、高1.3米,山景与江滨路景致连成一片。

晋朝诗人
郭璞        潘岳        山涛        谢道韫
陶渊明
张协        张翰        傅玄        王献之
谢灵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7: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葛洪 - 东晋葛洪 锁定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其著作十余种。

生平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但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后葛洪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继而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配。建兴二年(314),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东晋开国,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著作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主要成就

道教理论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葛洪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他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医药学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他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便宜,改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青蒿素发明,就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葛洪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化学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这也是现代化学的先声。

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7: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璞 - 历史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佑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 ,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

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基本信息
本名
郭璞

别名
郭弘农


景纯

所处时代
两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

出生日期
276年


逝世日期
324年

主要作品
《葬经》

主要成就
游仙诗祖师,词赋为"中兴之冠";风水学鼻祖

祖籍
河东郡闻喜县

官职
大将军记室参军

追赠
弘农太守

追封
闻喜伯、灵应侯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人物评价
4轶事典故
5亲属成员
6史料记载
7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郭璞的父亲郭瑗,西晋时官至建平太守。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东晋建立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郭璞的门人赵载,将《青囊中书》偷了去,还未来得及阅读,就被火烧掉了。

郭璞画像
郭璞画像
郭璞走到庐江郡,庐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司马睿召为军谘祭酒。当时江淮之间还是平安无事,胡孟康安然无忧,不想过江南去。郭璞为他占卜,得到的结果是"败"。胡孟康不相信。郭璞整顿行装将要离开,但看上了房主的一个婢女,一时没有办法得到,于是取小豆三斗,把它撒在房主人宅院的四周。主人早晨起来,看到数千穿红衣的人把院子围了起来,到近处看又没有了,心里又厌恶又恐惧,请郭璞为他占卦。郭璞对他说:"你家里不应该收留这位婢女,可把她领到东南方二十里远的地方卖掉,千万不要和买主讨价还价,这样妖怪也就自行消失了。"主人就依此而行。郭璞暗中派人以很低的价买下了这个婢女。再画了符丢入井中,那数千红衣人都被反绑双手,一个接一个跳入井中,主人非常高兴。郭璞也带着这个婢女离开了此地。后来不过数旬庐江就沦陷了。

郭璞过江到了江南,宣城郡太守殷佑请他担任自己的参军。当时有一物像水牛一样高大,灰色,脚很小,脚的样子如同大象,胸前和尾巴都是白色,力气大但行动笨拙迟缓,来到城墙之下,大家都觉得怪异不解。殷佑派人埋伏起来准备捉住这个怪物,叫郭璞为之占卦,得出的是遁卦和蛊卦,卦辞上说:"艮下乾上相连接,这物体形巨大。山中潜藏的牲兽,不是犀兕也不是老虎。其身与鬼神相并,乃二午之精所聚。依法应将它捉拿,可两位神灵不允许。虽会受到创伤,但终究要回归本地。按照卦上显示,这是一只驴鼠。"占卦刚结束,埋伏的人用戟刺杀这怪物,刺进一尺多深,就突然不见了。郡中纲纪到祠中求告神灵,请神除掉这怪物。庙中巫士说:"庙神不高兴这样干,庙神说:'这是(共阝)亭驴山君鼠,被指派到荆山去,从我们这里路过,不能侵害它。'"郭璞占卜之术就是这样的精妙。殷佑迁为石头城的督护,郭璞仍然跟随着他。当时延陵出现了鼯鼠,郭璞占卦说:"这预示郡东有妖人想称帝,但很快他就会自己死掉。过后当有妖树生长出来,好像是瑞兆实际上并不是瑞兆,是辛香有刺之木。如果真是这样,东南方数百里处必会出现叛逆作乱之人,等到明年就知道了。"无锡县炎欠那个地方有四棵茱萸树枝条互相交织,像连理树一样,当年盗贼杀了吴兴太守袁琇。有人问郭璞,郭璞解释说:"卯爻发而沴金,卯为木,木兴旺要被金所伤,此木不变曲,直挺当有灾祸。"王导非常器重郭璞,引他任自己的参军。曾经让他占卦,郭璞说:"你有被雷震的灾厄,可以起驾向西走数十里,找一棵柏树,截取和身子一般长的一段,放置到睡觉的地方,其灾祸可以消除。"王导照此办理。数日后果然发生了雷击,柏树被震得粉碎。

当时元帝刚刚出镇建邺,王导叫郭璞为元帝占卦,得到的是咸卦、井卦,郭璞说:"东北方向的郡县名称中有带'武'字的,会出铎,以示受王命之瑞符。西南方郡县有以'阳'为名的,水井会沸腾。"过后晋陵郡武晋县有人在田中得到五枚铜铎,历阳县中的水井沸腾,好几天才平息。等到元帝为晋王时,又让郭璞占卦,得到的是豫卦和睽卦,郭璞说:"会稽郡要出古钟,以显示王业的成功,钟有勒铭文字,应是在人家井泥中得到。这就是卜辞所说的'先王以作乐而广布德政,以盛乐荐祭于上帝'呀。"到元帝即位,在大兴初年(318年),会稽郡剡县人果然在井中得到一只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面有古文字十八个,有几个字是"会稽岳命",其他的字人们都不认识。郭璞说:"凡是有圣王兴起,必定有灵异的瑞符出现,以昭示天人之心,与天道神祗契合,然后才能说是受命于天。现在我们看到有五铎最先于晋陵予以明示,接着又有栈钟出现在会稽以告天意,瑞兆不失其类,并列而出,这是多么奇伟的事啊。然则铎发出声响,钟是其象征,这些礼器一件又一件的来到,以事实来说明一切。上天与人世之间的关系不可不察呀。"元帝因此非常重视他。

郭璞著有《江赋》,文辞壮丽,为世人所称道。后来又著成《南郊赋》,元帝见了非常喜欢,任他为著作佐郎。当时阴阳错乱,而诉讼刑狱之事大兴,郭璞上疏劝谏。过后太阳上出现了黑气,郭璞又上疏陈事。不久,郭璞迁为尚书郎。数次上书,所言便公益民,对朝政多有匡益。明帝在东宫时,和温峤、庾亮关系密切,有布衣之交,郭璞也因才学而为明帝器重,和温峤、庾亮具有同等地位,受到舆论的赞美。然而郭璞性格率意不拘,不注意仪表,嗜酒好色,而时常过度。著作郎干宝常常规劝他说:"这不是任性而行的事啊。"郭璞说:"我的寿命是有一定限量的,尽量享受还怕达不到定数,你怕酒色会给我带来祸患吗?"郭璞喜好卜筮,门阀贵族们多取笑他。他自己则认为才高位卑,就写了一篇《客傲》。永昌元年(322年),皇孙诞生,郭璞上疏再言时政,被元帝采纳。元帝根据他的建议,大赦天下,改元永昌。

其时暨阳县有一人叫任谷,耕田时在树下休息,忽有一个穿羽衣的人来与之交合,随即就不见了,任谷因此有孕。几个月临产时,羽衣人又来了,以刀剖其下体,产出一蛇就一起走了。任谷于是成了阉人。后任谷上书,自称有道术,皇帝就把他留在宫中。郭璞上疏认为任谷只会妖术,请求将其驱逐。其后元帝崩,任谷也逃走了。

郭璞因母丧而去职,卜葬地于暨阳,离水有百许步。人们都议论不该离水太近,郭璞却说:"当要变为陆地。"其后淤沙堆积起来,离墓几十里的地方都成了良田。不到一年,王敦起用郭璞为记室参军。这时颍川人陈述为大将军掾,很有名声,为王敦所器重,但不久就死了。郭璞哭得非常悲痛,呼叫道:"嗣祖,嗣祖,谁能知道这不是福气呀。"不久王敦叛乱。当时明帝即位跨了一个年头,没有改先帝的年号,正好遇到火星进入房星之域。郭璞当时休归在家,明帝派人拿着手诏前来询问。正好暨阳县汇报说有人见到了赤色的乌鸦。郭璞上疏请改年号赦天下,其文多不流传。 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郭璞走后,温峤和庾亮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明帝讨伐王敦。

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就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人将其押到南冈处死。

郭璞临刑时,问行刑人往哪里去,回答说:"在南冈头。"郭璞说:"一定是在两棵柏树之下。"走到那里,果然有两棵柏树。他又说:"树上应该有个喜鹊巢。"大家都找不到,郭璞叫人再仔细寻找,果然在树枝间找到了,被密集的树枝遮蔽着。

当初,郭璞在司马睿出镇建业之初曾经过越城,途遇一人,郭璞叫他的名字,将衣服送给他,那人不接受,郭璞说:"只管拿去,以后你自会明白。"那人接受后离去。到这时果然是那个人行刑。郭璞时年四十九岁。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朝廷追赠郭璞为弘农郡太守。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郭璞因算学方面的成就被追封为闻喜伯。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郭璞被追封为灵应侯。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郭璞长于赋文,曾注释《周易》《山海经》《葬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今人所著《辞海》《辞源》上均可见郭璞的注释。

折叠诗
郭璞游仙诗 书法
郭璞游仙诗 书法
郭璞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晋书·郭璞传》称"词赋为中兴之冠"。其作品虽多涉及玄理,然词采绚丽,境界扩大,坎壈咏怀,与当时玄言诗绝不相同,通过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现忧生避祸的心情。另有《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明人辑有《郭弘农集》。

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游仙诗的来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也有这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更不断有人继作。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格的游仙诗,它们"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显然是继承了后一种传统。他的游仙诗借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如第一首说:"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第五首说:"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表现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时的感慨。第四首则表现了求仙的渺茫和伤时叹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诗往往写得过于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说:"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写想象中的神仙居处和生活情态,形象鲜明而生动。《诗品》说他的诗"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这种特色。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性仍是很大的。

《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亦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

折叠辞学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尔雅音图
尔雅音图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它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窦攸由于"能据《尔雅》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从窦攸学习《尔雅》。郭璞更是把《尔雅》视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门书。他说:"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但是,《尔雅》成书较早,文字古朴,加上长期辗转流传,文字难免脱落有误,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不少内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经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人,为《尔雅》作注。郭璞从小就对《尔雅》感兴趣。他认为旧注"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于是"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并参考樊光、孙炎等旧注,对《尔雅》作了新的注解。

折叠风水学
郭璞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葬经》
《葬经》
《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王祎《青岩丛录》曰:"择地以葬,其术本于晋郭璞。"

《葬经》,汉青乌先生撰。青乌先生,乃一托名。中国的丧葬文化一直较为发达,相对文献也较为丰富,而其中则首推青乌子的《葬经》。《葬经》的思想内容为后来的风水书所承袭和发挥。青乌子的《葬经》可谓风水之宗,要了解中国风水文化,不得不从青乌子《葬经》始。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得名未盛。

房玄龄:①景纯笃志绨缃,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情源秀逸,思业高奇;袭文雅于西朝,振辞锋于南夏,为中兴才学之宗矣!夫语怪征神,伎成则贱,前修贻训,鄙乎兹道。景纯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窀于遐篆。而宦微于世,礼薄于时,区区然寄《客傲》以申怀,斯亦伎成之累也。若乃大块流形,玄天赋命,吉凶修短,定乎自然。虽稽象或通,而厌胜难恃,禀之有在,必也无差,自可居常待终,颓心委运,何至衔刀被发,遑遑于秽向之间哉!晚抗忠言,无救王敦之逆;初惭智免,竟毙"山宗"之谋。仲尼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悲夫!②景纯通秀,夙振宏材。沈研鸟册,洞晓龟枚。匪宁国衅,坐致身灾。

孙元晏:吟坐因思郭景纯,每言穷达似通神。到头分命难移改,解脱青襦与别人。

徐钧:博学多闻世所宗,推占小术验奇功。人生祸福既前定,犹撰青囊启后蒙。

王夫之:夫郭璞有所测知于理数之化迹,而迫于求人知之,是以死于其术。苟其知性为人所不可知,则怀道以居贞,何至浮沈凶人之侧,弗能止其狂悖,而祗以自戕?无他,有所测知而亟欲白之,揣摩天命而忘其性之中含者也。

李慈铭: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浚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起死回生
晋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昂首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一样的怪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

折叠选墓地
郭璞曾为人选墓地,明帝微服前往观看。问主人"为何葬地依龙首之星位?这种葬法越礼,依法要灭族。"主人说:"郭璞说这不是葬龙首而是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惊问:"当出天子也?"主人回答:"是致天子,可以为天子解答问题。"明帝疑惑不解。

折叠作法赚婢女
《晋书·郭璞传》中还有这样一段:郭璞南度途经庐江时,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难以启齿索要,郭璞就暗地作法,夜里在胡宅周围撒上赤小豆。

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住宅,胡走近再看,这些红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复,胡孟康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

郭璞听后,对胡孟康说:"这是让你家的那个婢女闹的,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卖时别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从郭璞的意见,把婢女送至东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到那里,以低廉的价格把婢女买了下来。

折叠与桓彝
郭璞平素与桓彝友善,桓彝有次造访,正好郭璞在内室,便直接进去。郭璞对他说:"你来我这里,别的房间都可随意出入,但千万不要入厕中找我,不然,主客都有灾难。"

后来,有一次桓彝醉中来找郭璞,正好郭璞在厕中,桓彝就悄悄地去偷看,见郭璞赤裸着身体,披散着头发,口衔宝剑正在设祭。郭璞一见桓彝大惊说:"我已经嘱咐你不要到这里来,你偏偏要来。不但害了我,你自己也难免其害。这也是天意,我怪谁呢?"郭璞最终死于王敦之祸,桓彝死于苏峻之乱。

折叠与庾冰
郭璞曾经为外戚庾冰卜算庾家将来子孙的命运,说:"你的儿孙们将来都会富贵,然而一旦白龙现世,墓碑生出金子,死劫就来了!"后来,庾冰的儿子庾蕴当了广州刺史,他爱妾的房内忽然出现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小白狗,庾蕴的爱妾非常喜欢,偷偷养护白狗,不让庾蕴知道。有一天,庾蕴在爱妾房内发现了长大的白狗,他看白狗长的眉清目秀,身子细长,不同于普通的狗,他感到奇怪。白狗走出门外,出现在众人面前,忽然凭空消失。庾蕴想到郭璞的预言,叹道:"大概这只狗就是白龙吧!大祸就要来了。"接着,庾家祖坟墓碑上又长出了金子。不久之后,庾家被权臣桓温所灭。

折叠与王敦
郭璞墓地遗址
郭璞墓地遗址
西晋末年,大将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王敦又问若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说道:"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时年49岁。郭璞临死前,预言行刑的地方必有喜鹊,果然如此。

王敦起事后两个月不到战败愤惋而死,一一都被郭璞说中。郭璞后人载其灵柩离开了荆州,无人知其埋骨之地。数年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保留至今。明朝画家沈周在其《咏风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便是说的此事。

折叠水葬第一人
郭璞死后,郭骜等家人前去收尸,一一照办。

但棺材刚一入水,突然有惊涛骇浪,冲天而起。郭骜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放棺的位置,原来还是一片江水,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山头,现代有人借此故事,把郭璞下葬方式发扬光大,称他是中国古代正式实行"水葬"的第一人。

折叠江郎才尽
南朝梁国的江淹做梦时见到了东晋文学大师郭璞,郭璞称自己的五色彩笔留在了江淹处,现要讨回。自从把笔还给郭璞后,江淹文学水平直线下滑,与原来那个才气纵横的江淹简直判若两人,因此称之为江郎才尽。

折叠《水经注》
南北朝时的一天,郦道元的一位朋友从南朝回来,给他带了一本郭璞的《水经注》,他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几天手不释卷,总是带在身边,有空就翻阅,他似乎从这部书里领会了一些什么。

据说,一天夜里,郦道元梦见了郭璞,梦中郭璞对他说:"我为《水经》作注时,正碰上天下大乱,北方的河流没法详细记录,很是遗憾。如你愿意为这本书重新作注,老朽愿以笔墨相助。"说完就不见了。郦道元醒来,呆呆地想了很久。从此郦道元开始了《水经注》的撰写。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折叠父亲
郭瑗,西晋时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折叠儿子
郭骜,官至临贺太守。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衣冠冢
玄武湖上的郭璞纪念馆
玄武湖上的郭璞纪念馆
西晋末年,晋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引起"八王之乱",外族乘机入侵。那时郭璞只有二十岁,不得不远离故乡--山西闻喜县,到南方避难。来到建康(今南京),他寄寓在后湖(今玄武湖)畔的一个朋友家里。他常到后湖边散步吟诗,遣散胸中愁闷。

这年五月,端午刚过,郭璞来到今日的环洲,东望蒋山(即钟山),北眺石灰(即幕府山),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忽然,水面上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郭璞见几只采菱小船穿行在荷花丛中,一个姑娘还唱着采菱歌。不一会儿,小船突然一歪,站在船头上正在唱歌的姑娘身体一侧,竟落入水中。船中几个姑娘一阵惊叫。

郭璞顾不得脱衣解带,便跳入水中,将姑娘拉上了岸。

船里几个姑娘见人已救起,都欢叫起来。一个姑娘说:"菱儿,还不带公子回家换件衣服!"郭璞说:"不忙,不忙!"众人不管,一起簇拥着他往姑娘家里走去。半道上,菱儿父母已闻讯赶来,更是要邀到家中。郭璞见盛情难却,只得来到菱儿家。换上一套粗布衣服。郭璞虽换了粗布衣服,但彬彬有礼的风度,俊美飘逸的气质,使在场的人十分敬慕。经老人再三恳求,郭璞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才离开了菱儿家。菱儿送他出门,对郭璞说:"请先生珍重。"第三天,老人和菱儿来找郭璞,但郭璞已经离开了。

十年过去了,晋都已迁建康。晋元帝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郭璞在王敦手下任记室参军,经常出入王府。他每次到王敦家,总觉得有个中年女佣经常注意自己,这双眼睛那么熟悉。但总想不起来。

王敦自恃功高权重,久有篡位之心。王敦很不喜欢郭璞的直言,但由于郭璞才华出众,名扬四方,而且精通阴阳占卜之术,又不得不借重他。一天郭璞来到王府。那中年妇女走到跟前柔声说:"郭参军不记得仆人了吗?"郭璞端详了一会儿,确实想不起来。妇女刚想说什么,听到王敦的脚步声,只好说了声"请大人珍重,"便转身退出去。

王敦坐下后说道:"郭大人,请占一卜,看我将来如何?"郭璞还没起卜,王敦又笑着说:"昨天,有一道人说我有天子之相,你看可是?"郭璞占了一卜,借题发挥,讲了一番篡位乃大逆不道的道理,并说如要谋反,卜辞不吉。王敦听罢,顿时沉下脸来。郭璞心头一惊,突然想起刚才那妇人嘱咐他"珍重"。预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仔细一想,那女仆竟是十几年前在后湖偶然相遇的菱儿。

这时,王敦已起了杀意,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郭璞押到玄武湖畔杀害了。菱儿知道后,不知痛哭了多少回,她后悔自己没能拼死相救。王敦后来谋反失败了。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菱儿献出了保存十几年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折叠郭璞井
郭璞
郭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运河广济桥边尚存一古井,为当年东晋文学家郭璞出资所造。

有一年,东晋文学家郭璞路过塘栖,那一年恰逢天下大旱,塘栖一带的河流差不多都断流了,就是那条塘河中总算还有点水,但那河水几尽干涸已经浑浊不清,根本无法饮用了。当地的老百姓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四处寻找水源打井,可打来打去打不到丰富的水源。百姓们急得在长桥边烧起天香,求菩萨保佑。郭璞看到这场景,不由为之动容。当即决定为当地百姓打一口好井,度过旱荒。

郭璞除了写得一手好诗外,还是个精通阴阳八卦的高手。他能看风水识水源,于时,他自己亲自出马,经过一番踏勘,他选定运河南岸东庑三郎祠庙前的一块空地作为井址,并且自己出资请来民工打了口水井。

郭璞果然厉害,他选的地方打造的这口水井不久便出水了,而且竟然打到了地下水脉,井离塘河不远,可井里的水位竟高于塘河水位约六尺光景,并且井水味醇略带甘味。尝了这口井的井水后,当地的百姓感恩不绝。依靠了这口井,塘栖的百姓度过了大旱之年。为了不忘郭璞的大恩大德,百姓们便将此井称作"郭璞井"。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南巡来到塘栖,地方官员曾用郭璞井的井水来泡茶招待康熙,康熙饮后赞不绝口,边称是好井好水。

折叠天然塔
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郭璞于西晋末年侨居夷陵(今宜昌)时所建。至明代崇祯末年,大学士文安之(夷陵人)把原塔拆除拟建新塔,但未能如愿。时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当地士民损资在原塔基处重建,但因技术问题和资金不继,屡建屡圮,仅建塔基二级。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春,才由当时的士绅徐经业、王永言等10余人捐资重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塔成。塔高43.35米,砖石迭砌,八棱七层,层层出檐,其下皆有三踩如意斗拱装饰。塔室筑有登塔阶梯可依次在一至七层出入。各层塔室自下而上随着塔体的收分,逐室缩水面积,各层塔室皆为八角攒顶,采光明亮。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面向大江,门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天然塔"取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建塔岿然耸峙江岸,意在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

郭璞山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鲶鱼山镇鹊湖村,乐平市三地交界处,海拔478米。相传当年郭璞便是隐居于此,

在山的半山腰密林下至今仍有一青石垒砌的石屋遗迹。此山因此而得名,流传至今。

折叠郭公山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璞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依靠着滚滚的瓯江,对岸就是温州著名的江心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置永嘉郡。鹿城建城之初,著名学者和文学家郭璞刚好游历温州,他登临西廓山,建议跨山筑城。温州人视郭璞为开城鼻祖,并将西廓山改为郭公山,并在山下建郭公祠,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西麓金沙岭脚直达瓯江边沿,山脚有白莲塘等古迹,此外还在郭公山临江处建了富览亭。如今温州古城已经全部拆除,但是为纪念这位开城鼻祖2008年元月市政府在郭公山南边的小广场上树立一座郭璞雕塑,该雕塑重约15吨、高4米,基座约8吨、高1.3米,山景与江滨路景致连成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8: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道教及益阳道教发展略述
2013-5-28 10:16|编辑: 黄萍|记者: 李健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7743 |举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几千年以来,道教文化已融入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滋养着中华文明不断向前。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历史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等都是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代表。因此,弘扬中国的道教文化无疑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道教以重人、贵生为重要特征,其教义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生活哲理,如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慈爱和谐的处世方法、虚怀若谷的宽广胸怀、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勤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性命双修的养生之道、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都能给人们提供一种生存的智慧,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美好的生活、圆满的人生。

  我市道教在历史上极为兴盛,益阳的道教从春秋战国起,在士大夫阶层和民间信众如云,一直香火旺盛。据《益阳县志》记载,自西汉以来即有人在今天的桃江县浮邱山修道。东晋时,道教徒葛洪于益阳县城炼丹行医,传经讲道,是为区境传播道教之始。南北朝刘宋时期,道士潘子良在桃江的浮邱山采药炼丹,并修建浮邱观,该观自修建以来,香火不断,延绵至今。明清时期,朝廷在浮邱山设立“道政司”,专门管理湖南道教各方丛林,为省级宗教事务行政管理机构。至清朝末年,益阳在册的道观已发展至600余处。此一时期,益阳境内著名道观有城隍庙、太清宫、玉皇殿、浮邱观、真武宫、东岳宫和南岳宫。众所周知的“九宫十八庙”更是体现了益阳道教的兴盛。可以说,道教文化是益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益阳境内的道教逐渐衰落,大部分道观毁于战火。至解放前夕,益阳地区出家居观的道士仅存300人。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益阳境内已无一处道观,居观道士迫于生计大多还俗。至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道教徒开始恢复活动,益阳道教才重现生机。据统计,目前全市在册的道教教职人员只有226人,登记在册的合法道教活动场所仅有23处,其中主要道教场所为学门口城隍庙,该庙同时也是益阳市道教协会的办公场所。

  由于近代以来益阳道教曾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加上目前道教活动场所较少,仅存的几座道观规模很小(有的还长期被其它教派侵占,比如浮邱观),道教从业人员不多,经济拮据,因此作为中国唯一的传统教派的益阳道教,至今仍然步履维艰。在举国上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代表的道教文化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面团 发表于 2023-10-26 01:16
哈哈哈哈哈哈……不知道是丙克了真神通关不了还是三合水盖了真神通关不了作用呢…按照应期应该是三合..不 ...

真神幽微地,无可奈何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8: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频道:行业资讯 日期:2022-12-15 09:29:44 浏览:862

浮邱山,一座朝圣的名山,传说南北朝时期的道士潘子良,自号浮邱子,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仙人已飞升,空留浮邱山。走进山头,两旁古树众多,一棵棵挂满金色的古银杏瞭入眼前,枝繁叶茂,透过叶缝泛着金,光脚下的石阶沿向前方,阶梯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古银杏树龄已有千年,是仙人所种植,仙人已去,留下银杏为证,灵气焕然。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落叶铺满石阶,仿佛一层金黄地毯
林间深处一座古刹——浮邱寺,千百年来静听古风吹拂,金色地毯铺了多少层,那黄昏里扫着落叶的背影,都已化作尘埃!门外的古银杏,你那面孔,充满了神奇,沉默是金,是多少沧桑?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古树嫩绿古墙
历史总会有缝隙,等人来窥探,就像你,这么久一直静候在此,遮掩不住。走进浮邱寺,寺内有几个和尚,会关注你的言行举止。但要是问点别的,欲拨开那一层缝隙,或许这座古建筑比他们会更真实。

此刻,思考这古刹,思考浮邱山!

浮邱山自古是道教名山,湖南道教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道教祖师葛洪曾在浮邱山传经布道。明《一统志》、《湖南通志》和《益阳县志》、《桃江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朝廷在浮邱山设立“道纪司”,专门管理湖南道教,为省级宗教事务行政机构中。央设立道录司,然后就是省级设道纪司,往下还有州府、县级的道教机构。明清两代朝廷将省级宗教行政机构”道纪司”设在浮邱山,可见浮邱山道教在历史上地位之高。

浮邱山曾被誉为“楚南名胜”和“湘中第一道场”。如今道文化出现衰弱,佛教盛行虽然也是文化的融合,但自古以来,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历史更悠久,对五千年文化影响更大,是中华文明的根,如今日渐式微,实为可惜。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祖师殿供奉的道教北方真武祖师像
寺内香火已经燃起,虔诚礼拜,祖师殿内端坐中央的真武大帝,已经静候多时。寺庙共有四殿,祖师殿在第三殿,供奉道教北方神像真武大帝。一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二殿为福寿殿,供奉无量天尊和南岳圣帝,祖师殿进去是第四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佛教西方三圣。

看到如此布局的佛寺,不免好奇,趋于一贯对佛道的兴趣,便想寻个答案!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佛寺前三宫殿供奉的全是道教神仙,最后一殿才是佛教三圣,堂前芸芸众生,堂上佛道共参,甚是奇怪!

很少有寺庙即佛是道,即道是佛,只有即道是道,即佛是佛!难道这里原本是道观或者佛寺?或者曾经发生过佛道相争?现实这里是佛寺,那很可能以前是道观!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二龙戏珠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蝙蝠图腾

佛道之争-一座古庙的辛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4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09: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佛共存浮邱寺
发布时间:2017-04-12 16:06 信息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 作者:龙玉牛 浏览量:1533 【字体:大中小】
浮邱山是湘中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是正宗的中国宗教,早在东晋建武元年(317),道教宗师葛洪来益阳炼丹、行医、布道。不久,南北朝刘宋时期道士潘逸远在浮邱山建草庐“祖师殿”,伴庐而居,开创湘中道教基地,敬玉皇大帝的化身真武祖师为道教天尊。据传,潘道士得道之后,在益阳城内度化了知县汪必量、县衙帮办李云台,三人同来浮邱山,将“祖师殿”扩建为“浮邱观”,观内供奉真武祖师。

公元617年,在桃江禁牌安乐山寺修行、属于佛教临济宗的云道、安乐二禅师上浮邱山云游,赞叹浮邱山之雄伟壮丽,即起建佛教寺庙之心,与道教徒商议,出资买下浮邱观,从此浮邱观属佛教所有,浮邱观即改为浮邱寺,但仍保留道教的祖师殿。云道、安乐二禅师还扩建了浮邱寺,收带徒弟甚多,并于浮邱山下周围建成了几处佛寺脚庵,如清凉寺、步云庵、九华庵、妙峰庵、转轮庵、白云庵等。当时佛教规模可见一斑。

唐贞观时期,尉迟恭奉旨修建龙牙寺之后,上浮邱观重修浮邱寺。尉迟恭监建的浮邱寺,最初规模有五大宅。第一宅为玉皇殿,藏经阁。第二宅为寿佛殿,有无量寿佛,还有南岳圣帝。第三宅为祖师殿,奉真武祖师菩萨。第四宅为大雄宝殿,有释迦牟尼像、观音像、药师佛和18罗汉。第五宅为玉帝殿,有24位诸天菩萨。

当时,桃江浮邱寺周围佛寺众多,规模宏大,高僧、信士云集。皇恩浩荡,足以说明汉传佛教在江南圣地桃江浮邱山的鼎盛。浮邱寺中的祖师九火铜像,其背后有“尉迟恭监制”五字。

明清朝廷曾设道纪司于此,管辖滨湖三千余道士。是为中国道教在楚南地区最巅峰时期。

浮邱寺历经千年,几经损坏,又几度修缮。浮邱寺现存建筑系清代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1770―1775)改建,为砖木结构,历时六年始成。道光十九年(1839),两江总督陶澍以副室贺氏名义,捐资重修寿佛殿与中殿、后殿,至今有碑可资佐证。浮邱寺清幽恬静,翠耸风鸣,云翳四面,大庇八方。寺门有联云:翠耸层峦,仙风宛在;丹流飞阁,佛日增辉。山门立有贺氏所立的无量同寿碑,记述此事。

禅寺为一大院,中有四进大殿。寺门上有一大石匾镌书“浮邱寺”。第一进为玉皇殿,有玉皇大帝塑像,殿藏经一万余卷,为僧人诵经、打坐、上课之用。第二进为寿佛殿,有无量寿佛塑像。第三进为祖师殿,塑有真武祖师像。第四进为老佛殿,塑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18罗汉及药师像。佛座台嵌有1米宽、2米长的青石板,镌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为清道光帝御笔。

禅寺两边有僧房、斋堂,楼上有客房,原有“万人被”,形如巨大荷叶,可供数十名香客宿睡其中。

清道光时县令毛卓臣,重新为全寺佛像装金,并撰写一联云:古屋画龙蛇,中国后先双禹庙;暗谷宜风雨,大江南北两巫山。

1950年土改时浮邱寺作为了佛教公产,留有僧士释道严、释雪峰看守禅寺。1958年办起了国营浮邱山林场,林场部分职工住进浮邱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中佛像惨遭造反派及红卫兵破坏,所藏经书亦全被烧毁,壁画雕刻被凿毁,释道严、释雪峰亦被赶下山。

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将释道严、释雪峰两位老和尚接上山。林场亦将围墙内房屋退出交佛教管。1985年开放浮邱山寺,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盛况。自此,浮邱山新时期宗教和旅游开发重现生机。

作为湘中最古老的宗教圣地,全国只有浮邱山有寿佛殿。据传全世界只三处有佛:西天如来佛,南海观音佛,桃江浮邱山无量寿佛,足见浮邱山在佛教界之独特地位。寺中所奉真武祖师,佛道两家共同崇拜,真武祖师是浮邱山的灵魂,每年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都是纪念祖师的,至今庙会香火不断,是每年一度的景观。

无量佛即阿弥陀佛。阿弥陀,梵文意为无量。《观察诸法行经》载,阿弥陀佛寿无量、声闻众无量、愿功德庄严无量,故号阿弥陀,统摄其德。据广东云门寺主持佛源大师谈,无量寿佛是在浮邱山成佛的。除寺内,寺外山上还有无量寿佛的石刻像,现在还依稀可见。石刻像边有一行石刻字:“此山永宜封禁”,相传亦为无量寿佛手指所刻。

《隋书地理志注解》载:“益阳有浮梁山。通志浮邱,一名浮梁,今俗称无量山。浮无音相近,梁量文相混,古文误。”光绪《湖南通志》记载:“浮邱山亦名浮梁山,今称无量山。因之,浮邱山又称无量山。”

早在东晋宁康元年(373),熟读儒家“六经”、精通老庄玄学的高僧惠远一行人在浮邱山东侧的“安乐山”驻足。他们考察“女娲补天”的故事,有感于女娲的功德无量及无量山之名,与《无量寿经》不谋而合,从此中国出了个“无量寿佛”。汉传佛教,净土法门,口吟“阿弥陀佛”,原型为印度西部安乐国国王“阿弥陀”,后来修炼成为“阿弥陀佛”。如来佛是佛教共同的佛祖,观世音菩萨传为出身于南海,无量寿佛则源自《无量寿经》,“无量”之名出自无量山,即桃江的浮邱山,追溯根源在于女娲。

真武祖师即玉皇大帝的化身,生在北方,是净洛国王的太子,出家于武当山,修道49年而开悟,得道升天成佛。余象斗所著《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主要讲述了玉帝个人的传奇。《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又称《北游记》,共4卷24回,主要情节是讲真武大帝的来历及其修道降妖故事。书中将真武的前身,说成是玉皇大帝三魂中之一魂的化身。至于真武祖师如何到浮邱山来的,他怎样在浮邱山成佛降妖,那就说法不一了。但有个共同点,是与洞庭湖水患有关,与降伏孽龙有关。

真武祖师在浮邱显圣,大庇洞庭湖滨数县之良民百姓,招来四面八方香客施主朝拜,一时浮邱山香火鼎盛,这也是浮邱山寺区别于其他寺庙的显著不同之处。其他寺庙没有祖师殿,唯浮邱独有。所以明末天官郭都贤曾撰写楹联于祖师殿: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天。

浮邱寺山门重掩于千年银杏之中。中国的圣人、道家的天尊、佛教的菩萨共居浮邱寺,三者同根同源,浮邱山成为了著名的宗教胜地。(龙玉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3-10-27 0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23-10-26 08:46
真神幽微地,无可奈何天。。。

可惜啊,来晚了….现在只能憋着靠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0 09:56 , Processed in 0.0737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