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道清——南宋的最后一个太皇太后
水浒人物评传
2020-03-15 23:42
谢道清(1210—1283),南宋临海人,为渠伯之女,十七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十九岁被宋理宗赵昀册立为皇后,五十七岁尊为太后,六十五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帝五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帝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能与其她嫔妃和睦相处。
南宋中期,台州府城东门外有一条江,名叫通灵江,江水清澈见底,碧波粼粼,清风徐来,景色很是美丽别致。

谢道清出身贫苦,从小父母双亡,被堂叔俩口抱养,与亲女儿无异。但养父母只是一个小商贩,家境也很贫寒。 她家住在台州城的东门外,村前有一条小溪,谢道清从小就在溪边浣衣洗菜,甚至寒冬时候顾不得江水寒冷依旧要去江边洗衣洗菜,操持家务。长大成年之后,因不便继续抛头露面,就在家做一些针黹刺绣来补贴家用。
日子虽然过得贫寒,但好在隔壁有一秀才娘子叫屈三春,此人颇有学识,与她十分相好,可以无话不谈,还教给她许多学识。日子过得但也不是十分无趣。
这一年,秀才王仁瑜的书友、当朝太子的门客杨俊来奉命到台州府为帝王家选妃。行前,杨俊来为求神助,到国清寺求签, 结果求得上上签,签词是一首打油诗:
问津桃源上天台,谢女咏絮灵水边;
道是琼台夜月凉,清辉不露霓裳仙。
寻人至,婚姻吉,财源进,鸿运来。
杨俊来看了此签忽然想到台州城那条江就叫灵江,于是决定到江边看看。

一日清晨,杨俊来从临海城悦来客店起身,出了崇和门,在东水沟上随意行走。忽然听得上流水响,顺着水声方向看去,看见一个头堆观音髻的姑娘正埋头洗菜,奇怪的是姑娘洗菜的衣袖与手一道没在水里,在水流荡漆中,隐隐有一种青光鳞鳞,一时惊奇就问:“姑娘,你洗菜为何不抓袖?”那姑娘以玩笑口吻答道:“奴家这是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杨俊来心中一动,似有所得,不觉多看了几眼,一时间竟呆住了,待回过神来时,见那洗菜的姑娘已经提着篮子走远了。
正在懊恼之际,忽然想起书友王仁瑜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就来到这王仁瑜家一问究竟,谁知秀才王仁瑜听了却大笑道:“你哪里见到她美好的模样?若是前三年贤兄来或可见,可如今贤兄可是见不到了。”“此话怎讲?”杨俊来甚是疑惑。只听王仁谕继续说道:“谢家小妹,前三年确实是美人一个。可是,话说也怪,灾难突然就降临了。谢家小妹十六岁那一年,身上突然发出一身恶疮,开始在手指上发起,逐渐上延,不到半年,全身长遍,连脸部也是一块一块的,不痒不痛, 这块好了,那块长上,惭断渐续,连连绵绵,把个美貌如花的姑娘变成一个丑八怪。贤兄不是看花了眼吧?”

杨俊来听得如坠五里云雾之中,自己早上明明看到的是美人,这怎么瞬间就变成了丑女?于是便问:“敢问芳名?““这谢家小妹,身为女子却起了个男子名,叫谢道清。”王秀才说。听到这三个字,杨俊来心中一动,拿出先前所求之签,发现每句诗首字相连,竟是“问谢道清”四字。
这时,屈三春走上前来为谢道清说道:“谢姑娘的毛病不痒不痛, 妾身猜测这天生丽质,决不容凡人染指,大凡女子奇才奇貌必为应运或应劫而生。两者必居其.一。否则,像谢姑娘这样奇颖奇才,冰雪聪明,求婚者必然络绎于道,若非突生怪病,早就成为别人堂上妻子了。今听杨伯与拙夫所论,京城所谣传那话儿应了。只因府县官员没有公开征召。民间不晓不知罢了。原来谢姑娘竟然真的是皇妃之命。”听了屈三春这番话语,杨俊来心中也颇为认同,当下就决定让谢道清入册,进宫选妃。

但到了知府这里,知府犯难了,谢道清这般样子,若是送进宫去,皇上还不治他一个欺君之罪?可是杨俊来却执意要把谢道清带上,知府也只好从命,勉强将谢道清入册,和其她秀女一起在府中接受培训。
培训结束,屈三春陪着谢道清和她秀女一道进京。
没有奇迹就没有精彩的故事。这奇迹就发生在这入京的途中。在进京途中谢道清竟然腹泻不止,直到快进京城时,这腹泻竟然神奇地止住了,更神奇的是腹泻症好了之后,身上的疮竟然在一夜之间结痂脱落,露出了光洁的皮肤,梳洗沐浴之后变成了活脱脱的一个美人。

到了廷陛吉日,这一天是皇帝亲自点后的日子,选取未来后妃,她们都有随驾的教习,各自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姑娘打扮得光彩照人。唯独谢道清在屈三春的指导下,反其道而行,素面朝天,淡扫娥眉,宽衣广袖,打扮得朴素大方。宋理宗看到谢道清朴素自然,一身端庄稳重,不炫不耀,宽衣广袖,连手指都陷在衣袖内,便惊奇地问:“卿卿为何不舒指?”,谢道清答道:“见龙方可伸手!”理宗明白此女目的是要皇帝自已动手为她展袖验看,便立刻伸出手来,为这姑娘卷袖出手,只见谢道清素手如玉,不环不钏,晶莹明亮,同时散发出一种说不出的舒心舒肺的淡雅幽香,不觉在她的手背上摩挲起来,口中赞道:“好一双清白的玉手!”谢道清急忙跪地奏道:“妾手与皇上合手共扶社稷!”这一赞一谢,就确定了两人的身份,一帝一后,谁也不能更改了。谢道清就这样被选为了皇后。

当然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史学界认为,在宁宗死后,理宗议择中宫时,本来选的是贾贵妃,但谢道清的叔祖父谢深甫出任宰相时,曾有恩于杨皇后,所以杨皇后为报谢氏之恩力主立了谢道清为后。
不管是哪种说法,谢道清是被立为了皇后,然而,遗憾的是,谢道清并没有得到理宗皇帝的的爱,宋理宗所宠爱的还是贾贵妃,甚至在贾贵妃去世后又专宠阎贵妃。可是,谢道清却始终对宋理宗用情极深,一直包容着宋理宗的冷漠淡然。
开庆元年(1229年),元兵一度越过长江,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宋理宗和朝臣们非常惶恐,他们秉承着赵氏王室的传统,遇到战事三十六计走为上,不是商量怎么抵抗,而是商量往南边的平江或庆元迁都。谢道清得知后,上朝堂,力谏宋理宗,说:“一旦迁都,就会造成人心动摇。不但失去民心,军心也将不稳,万万不可。”在谢皇后的极力反对下,宋理宗和朝臣才中止了这一次的迁都动议,稳定了军心。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谢道清虽然身为女子,还是颇有政治眼光和政治胆识的。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对后宫干政可是管束最严的,但是为了宋王朝的江山社稷,谢道清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攻破鄂州,继续沿长江东进,朝中的确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才了。为了改变眼前的现状,挽救国家的命运,已是太后的谢道清命人起草了一道榜文,张贴于朝堂,榜文写得一针见血: “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官; 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从榜文中可以看出,情况确实很危急,所以谢道清才会不再顾虑所谓的皇家颜面,直截了当地说出实情,期待有识之士能够帮助赵氏朝廷渡过难关。
果真如谢道清所想,真的出现了几个忠心而又有才能的人,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辈皆脱颖而出。在国将不国的关键时刻,在江山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们用生命实践着自己忠君护主的誓言,描绘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烈场面、为后世留下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传承着一脉爱国深情。

1276年农历正月,元兵围潭州,谢道清升信王赵昺为广王,出镇泉州。对于她来说,这算是最后一次人事安排,大概意在为赵氏留一脉香火吧。
咸淳十年( 1274年)二月,忽必烈第二次进犯,元军进入临安。为不致都城临安全部生灵涂炭,谢道清带领宋廷拜表请降。恭帝和谢道清相继被送往元大都,降恭帝为瀛国公,谢氏为寿春郡夫人。七年后,她卒于元大都,年七十三岁,后归葬于临海西郊。
后人评价谢道清颇有微词:第一,恭帝德佑二年,元军伯颜部攻破临安,谢道清原本不该命令孙子向元朝伯颜元帅跪拜,揖礼即可。然而,这时候的谢太皇太后却哭着对恭帝说:““承蒙天子仁慈,留你一条性命,还不赶快拜谢!”当时年仅八岁的恭帝还是个孩童、 对此事并不知耻,他在大臣们的搀扶下行了三跪九拜大礼。虽然是年幼的孩子,但这一屈膝跪拜失去了大宋皇朝的气节,亡国了。

第二,谢太后与年幼的恭帝被押解到大都,忽必烈封她为寿春郡夫人,将她囚禁在深院之中,而谢道清竟然接受这样一个封号,在深院之中苟且偷生。
但是与谢道清一同生活的宫妃朱静芬在衣衿上题词曰: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
世食宋禄,羞为北臣;
妾辈之死,守于一贞,
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宫妃刘紫茵衣襟内写的是四句诗:
宋女凌辱洗铅华,千里跋涉不见家。
名建高标应自赏,愿辞紅粉到天涯。
可见两位才女都是在以死明志,宁愿失去宝贵的生命,也要换取自己的清白和名节。然而,谢道清身为太皇太后只是自剪头发,请求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了却终生。

第三,德佑元年(1275),元军攻破鄂州,沿长江东进,谢道清罢了贾似道的官,却碍于情面没有杀贾似道以泄民愤,生生错过了鼓舞士气的一个好机会,大大挫伤了军民抗敌保家卫国的信心。
虽然后人对谢道请多有微词,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南宋末期,国家内优外患,已是到了覆灭的边缘。南宋的灭亡也好,幼帝屈膝之辱也好,并不是谢道清一个人可以掌握控和扭转的。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朝臣无能,南宋的灭亡怎么也怪不到一个深居后宫的女人身上!
君不见徽钦二帝尚且含羞忍辱,苟且偷生,我们又怎么忍心苛责于一个老妇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1: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道清:宋朝最后的太皇太后

牧渔人生
IP属地: 河南
0.624
2021.08.23 14:37:01
字数 1,259
阅读 1,437
谢道清,今浙江天台人,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是南宋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皇太后。

与大多出身高贵的后宫后妃不同,谢道清出身寒门,她的父母因为瘟疫病故,她被叔叔收养。叔叔是一个小商贩,家境贫寒,谢道清每日洗衣洗菜操持家务,因全身长满疥疮,洗菜时也不愿意卷起衣袖,这一幕恰好被奉命选妃的官员杨俊来看到。

杨俊来问她为何洗菜不卷起衣袖时,谢道清回答说:“奴家这是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杨俊来心中一惊,于是来到他的书友秀才王仁瑜的家里,打听这位洗菜小妹。听杨俊来说明来意,王仁瑜哈哈一笑:“谢家小妹以前确实是美人一个,但三年前却长出一身恶疮,脸上也是,如今已是丑八怪了。”

杨俊来打算放弃了,但这时却听到王秀才说起了这位谢家小妹的芳名:谢道清。

杨俊来想到了自己来时在国清寺求的签,签词是一首打油诗:问津桃源上天台,谢女咏絮灵水边。道是琼台夜月凉,清辉不露霓裳仙。寻人至,婚姻吉,财源进,鸿运来。发现每句诗首字相连竟然是“问谢道清”四字。

杨俊来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恰在此时,王秀才的妻子屈三春的话帮助杨俊来下了决心,屈三春说这个谢家姑娘天生有皇妃之命,谢姑娘的疮不痛不痒,就是应劫而生或者是应运而生,不然像谢姑娘这样天生丽质提亲的人早就踏破了门槛,哪儿会等到现在。

杨俊来对屈三春的话很赞成,决定让谢道清入册进宫选妃。可是知府犯了难,谢道清这个样子送进宫里,别说是得赏恐怕还会被皇上治罪。但杨俊来执意如此,知府也只能从命。

谁能想到,奇迹就在这进宫的路上发生了。谢道清一路水土不服,腹泻不止,怎么都看不好,却在快到京城之时,神奇般地痊愈了,谢道清的一身疮也在一夜之间结痂脱落,露出光洁的肌肤。

到了皇上亲自点后的日子,五位候选人,四位都是大家千金,绫罗绸缎打扮得非常华贵。谢道清略施粉黛,端庄大方,连双手都笼在衣袖里。皇帝宋理宗问她为何把手藏在袖子里,谢道清回答:“见龙方可伸手。”于是宋理宗亲自为谢道清卷袖出手,谢道清就这样做了皇后。

这种说法更像是一个传说,对于谢道清为何被选为皇后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当宰相时援立过杨皇后,杨皇后出于对谢氏的感激,指定从谢氏之女中为宋理宗挑选皇后,谢家也只有谢道清未婚配。谢道清的叔叔很反对,因为不想为谢道清准备嫁妆。几天之后的元宵节,不知道哪儿来的喜鹊停在了谢家的花灯上,都说是吉兆,谢道清的叔叔才同意谢道清入宫。

宋理宗想立贾妃为皇后,但是杨皇后主张立谢道清,宋理宗只好立了谢道清为皇后。

贵为皇后,谢道清并没有得到宋理宗的宠爱,宋理宗宠爱贾妃,贾妃去世之后,宋理宗又宠爱阎妃。

开庆元年,元兵渡过长江,局势紧张,宋理宗和朝臣商议迁都,谢道清认为迁都会使军心不稳,极力反对,宋理宗才终止了这次迁都。

1276年元兵围困潭州,谢道清升赵昺为广王出镇泉州,谢道清带领宋廷拜表请降。二月,元兵进入临安,谢道清和恭帝被送往元大都,降恭帝为瀛国公,谢道清为寿春郡夫人。

七年后,谢道清在元大都去世,终年73岁,成为了南宋最后的太皇太后,去世时也只有元朝封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丑女皇后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怎么死的
2021-12-16 20:24
丑女皇后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怎么死的



谢道清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才华出众的女子,有的已广为人知,有的却鲜为人知。南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便是其中之一。谢道清简介谢道清(1210-1283年),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的台州临海。南宋时期,临海成为重要的辅郡,城内商贾云集,城外白塔鱼市兴盛,有“夜潮千橹急,贩鲜人上船”的诗句。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官拜右丞相,以“为相稳健”著称,封鲁国公、信王;父亲谢渠伯官至朝奉大夫,追封卫王。但谢道清年少时父母早亡,只在老家过着大家闺秀的闲居生活,她美丽聪慧,端庄贤淑,芳名不胫而走,消息甚至传进了临安宫廷……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皇上龙心大悦。传说仅是传说而已,自然不可当真,然而,谢道清从洗菜女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确实富于传奇色彩。据《宋史》记载,谢道清“绍定三年(1230)九月,进贵妃;十二月册为皇后。”可谓一步登天。时年道清20岁。谢皇后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她在宫廷内举止端庄,知书明礼,好学不倦,为宫内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杨太后(绍兴人)的喜爱。“理宗亲政之初,慨然思有所作为,急欲洗濯三十年积弊以实现‘中兴宋室’的宏愿。他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振兴图治之举,被历史上称为‘端平更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无情的现实却打破了宋理宗种种美妙的幻想。”理宗在位长达40年之久,但总体看,他是一位平庸无为的皇帝。先是专宠贾妃,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美色得宠。而谢道清对此处之泰然,作为皇后,她平时颇留意国事,明析时政,尽力佐助理宗皇帝。当时,南宋朝廷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谢道清实在是功不可没。有一件重大事件可以佐证。开庆初年,蒙古兵渡过长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团团围困,军情十分紧急,朝野震动。这时,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一些大臣乘机提出要将国都从临安东迁,以避开敌人锋芒,理宗举棋不定。谢皇后得知此事,万分焦急,她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动摇民心”的下等策略,请皇上留跸。理宗权衡得失,终于听从了谢皇后的明谏,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稳住了军心民心。景定五年(1264),理宗驾崩,他的儿子赵 接位,即度宗皇帝,改元咸淳,尊谢皇后为皇太后。时年54岁的谢道清,一面经受理宗皇帝死别的伤痛,一面挑起了协助新君初政的重任。在那内忧外患的危难时刻,她又十分艰辛地扶助度宗熬过十一个春秋,使风雨飘摇中的半壁江山得以残存。咸淳十年,度宗驾崩,与理宗皇帝安葬于绍兴富盛攒宫(南宋有六位皇帝皇后归葬于此,后人称“宋六陵”)。度宗的儿子恭宗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年65岁的谢道清虽推辞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众大臣的奏请,毅然挑起扶幼理政的重担。当时,南宋王朝国力衰微,诸事棘手。谢道清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连年战乱和巨大的军费支出,诏令“汰冗员,节费用,蓄国力”,以其所能致力于变革朝政,蓄养国力的各项主张。当时,“内除奸,外御侮”,是谢道清面临的最大难题。德祐元年初,20万元兵破鄂州,沿长江东侵。谢道清命丞相贾似道领兵御敌。贾似道畏惧元兵,无心作战,竟去巴结元军头领伯颜,送去黄柑、荔枝等礼物,但伯颜不卖账。宋兵在鲁港被元军击败(今安徽芜湖西南),贾似道躲避到扬州。这件事激起公愤,大臣陈宜中面奏太皇太后,请求斩贾似道以谢天下。谢道清深知贾似道权倾朝野,专权误国,罪孽深重,天怨人怒,但贾似道乃“三朝元老”,其姊是理宗皇帝的宠妃,谢道清与贾似道还是台州同乡。即便如此,谢道清还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于1275年三月罢了贾似道的相,与此同时,尽改以往贾似道不恤百姓之弊端,清除贾的同党,平反被贾似道诬陷的冤案。谢道清作了如此一系列处理,还是难以平民愤,大臣谴责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谢道清思虑再三,决定放逐贾似道到漳州。在押解途中,贾被监官处死。幼主恭宗在位,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先后两年时间,朝廷内部清除了像贾似道这样的奸相,内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然而,此时外部边报似雪片飞来,烽火连天,南宋王朝危若累卵。“面对元军铁桶似的合围攻势,临安城内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纷纷弃官逃跑,连左丞相留梦炎也弃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谢太后心寒不已,忍无可忍,她愤而起草一份诏书,张贴于朝堂,诏书曰:‘我大宋建国三百余年,对士大夫向来优礼有加,眼下我与新君多难,大小朝臣无一人一语号召救国,以平日所读圣贤之书,所许谓何!于此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谢道清虽有心回天,力挽狂澜,但赵家的南宋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时期,已是强弩之末。面临残局,谢道清御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几番亲书急诏,调集各路军马奋力抗敌。“强敌压境,社稷将倾。谢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一批英雄豪杰,奋起与元军苦战。赣州知州文天祥招募数万义兵赶来护卫临安;台州杜浒招募义兵四千奔赴临安,江南大地涌动抗击入侵的风云。但是,与锐气旺盛的元军抗衡,宋军明显寡不敌众,加上南宋上下人心浮动,主和派势力抬头,对于谢道清的抗敌诏令,响应者逐渐减少。此时,传来了元军攻陷常州的消息,临安门户独松关也危在旦夕,京城为之震荡,在抗战失败,朝廷一片主和声中,谢太后无可奈何,委曲求全,派遣大臣陆秀夫前去请和,但元军统帅拒绝请和,并挥师直逼临安。面对强敌将临,谢太后提升文天祥为左丞相,派他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严词斥责元军的入侵,元军头领恼羞成怒,将文天祥扣押。急难中,谢皇后让陆秀夫等旧臣携幼主出逃南方,企望赵氏一脉得以延续。德祐二年(1276)二月,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仙居籍的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 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是年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现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还保存有谢皇后的一些遗迹,城内崇和门边有一条“洗菜桥”巷,就是相传谢皇后常去洗菜的地方,城东勾山一带原是谢丞相府上台坊的踪迹。城东谢里(鲁)王,村名沿用至今。宋朝历代的皇后、妃嫔,基本上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她们的名字,有的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唯独这位谢道清,史籍上作了较为详细记载。说明谢道清其人其事,确非平常皇后可比拟。对于谢道清最后下诏降元,后人非议颇多,认为她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其实,我们从历史观实际出发,对于南宋末期孤儿寡母式的残破局面,降元实在是一种必然的大势,太皇太后谢道清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们实在无法苛求其率兵抗战到底。  有关谢道清的是非功过,后人自有不少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是英雄,难道项羽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舍半壁江山,求一统天下,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况且,谢道清制止迁都、惩办奸相,尤其是几度组织抗击元军,重用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更是可圈可点的政绩。在中国历史上,诸如文天祥这样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就是谢道清提携起来的,实在令人赞叹!谢皇后其实是一位被历史烽烟埋没的女中豪杰,她恐怕比后来的那位慈禧太后,要可敬可爱得多。

谢道清怎么死的1275年,其孙即宋恭帝赵位。由于恭帝只有4岁,因此由已65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但军政大权仍在宰相贾似道之手。后来,谢道清在满朝激愤的情况下罢免贾似道,但为时已晚,元军已破襄樊,宋朝无力回天。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  南宋灭亡后,谢道清由太皇太后降为寿春郡夫人。后来,以谢道清之孙——宋恭帝的弟弟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首的南宋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负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彻底覆灭。谢道清被俘7年后,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去世,享年74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君主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本词条列出赵匡胤、赵构建立的宋朝(前者史称"北宋"、后者史称"南宋")君主,及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宋朝君主

外文名称
The song dynasty emperors

代表人物
赵匡胤、赵构

北宋人数
14人(含追尊)

南宋人数
9人


帝位来源
继承或追尊

追尊人数
5人

跨越时间
960年-1279年

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北宋)、赵构(南宋)

宋朝末代皇帝
赵桓(北宋)、赵昺(南宋)

目录
1北宋君主
2南宋君主
折叠编辑本段北宋君主
-

代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人物关系
追谥

宋圣祖

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赵玄朗

-       
赵匡胤追谥

追谥

宋僖祖

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

赵朓

-       
赵匡胤追谥

追谥

宋顺祖

惠元睿明皇帝

赵珽

-       
赵匡胤追谥

追谥

宋翼祖

简恭睿德皇帝

赵敬

-       
赵匡胤追谥

追谥

宋宣祖

昭武睿圣皇帝

赵弘殷

-       
赵匡胤追谥

1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建隆 乾德 开宝

960年-976年

2

宋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

太平兴国 雍熙 端拱 淳化 至道

976年-997年

赵匡胤三弟
3

宋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

咸平 景德 大中祥符 天禧 乾兴

997年-1022年

宋太宗三子
4

宋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祯

天圣 明道 景佑

宝元 康定 庆历

皇佑 至和 嘉佑

1022年-1063年

赵恒第六子
5

宋英宗

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赵曙

治平

1063年-1067年

赵光义曾孙
赵祯养子

6

宋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赵顼

熙宁 元丰

1067年-1085年

赵曙长子
7

宋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赵煦

元佑 绍圣 元符

1085年-1100年

赵顼第六子
8

宋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

赵佶

建中靖国 崇宁 大观 政和 重和

宣和

1100年-1125年

赵顼第11子

赵煦之弟

9

宋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赵桓

靖康

1125年-1127年

赵佶长子
折叠编辑本段南宋君主
代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统治时间
10

宋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

建炎 绍兴

1127年-1162年

11

宋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赵眘

隆兴 乾道 淳熙

1162年-1189年

12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

绍熙

1189年-1194年

13

宋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赵扩

庆元 嘉泰 开禧 嘉定

1194年-1224年

14

宋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昀

宝庆 绍定 端平 嘉熙

淳佑 宝佑 开庆 景定

1224年-1264年

15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赵禥

咸淳

1264年-1274年

16

宋恭宗               
赵㬎

德佑​

1274年-1276年
17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赵昰

景炎

1276年-1278年

18

宋怀宗
少帝

赵昺

祥兴

1278年-1279年



太宗在即位当年的十二月改元,而非按惯例在次年正月改元
靖康二年,靖康之变,金国军队攻破汴京,废徽钦二帝为庶人,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史称"张楚"或"伪楚"。金人俘虏徽钦二帝和皇室成员北归,张邦昌取消帝号,迎哲宗废后、妙静仙师孟氏入宫垂帘听政,尊为宋太后,后改为元佑皇后。孟皇后下诏立康王赵构为皇帝,撤帘归政,被尊为太后。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高宗退位,传位于其年仅两岁的独生子、魏国公赵旉,改元明受,高宗为太上皇,孟太后二度垂帘听政,即"苗刘兵变"。一月后兵变平息,孟太后二度撤帘,高宗复位,封赵旉为皇太子,未几赵旉因意外被吓死,谥号"元懿太子",因为没举行正式登基仪式之后又退位,因此帝号不被承认。
赵㬎无庙号、谥号,恭宗、恭帝实际是陆秀夫、文天祥为其上的尊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禥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赵禥(1240-1274),南宋皇帝,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赵禥在位10年,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

1274年8月12日驾崩于临安,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

人物关系
全皇后妻子 全皇后赵昀养父 赵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赵禥

别称
赵孟启、赵孜

所处时代
南宋

出生日期
1240年5月2日


逝世日期
1274年8月12日

谥号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在位
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为政举措
3轶事典故
4个人作品
5家庭成员
6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赵禥
赵禥
​赵禥之母是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现怀孕后立刻被夫人逼服打胎药,谁知胎儿没打下来,还是出生了。因为是皇帝近亲唯一的男孩,得到全府上下人的保护,无奈已中药毒,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低于正常水平,宋理宗为他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能使他开窍,常常把皇帝气得发昏。左丞相吴潜不同意让这个弱智儿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子弟,但是,宋理宗是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本来就与宋宗室没多大关系,当然不愿意。贾似道乘机进谗言,将吴潜贬往外地,别人更不敢多言了。

宋理宗死后,时年25岁的宋度宗即位。作为皇帝,他的治国才能相当地一般,但作为人,他的欲望本能却是相当地不一般。对待虎视眈眈的蒙元政权,他毫无建树,加上朝中武将中的精英被宋理宗时的大奸臣贾似道一网打尽,南宋接连丢失了很多战略要地,灭亡已是时间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从不担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后来连大臣奏章都懒得批。对待后宫生活,宋度宗却是技高一筹,估计整个宋朝无人能出其右。[1]

折叠立为皇储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命杨栋、叶梦鼎为太子詹事。七月初一,太子入居东宫。十七日,举行册封礼。当时理宗家教甚严,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前往会议所参加处理国家政事。然后退回讲堂,讲官讲经,其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天将晚时,又到榻前起居,习以为常。理宗问他今日讲的是何经,答对了,则赐座赐茶;否则,为之反复讲解分析;仍不明白的话,理宗会随之发怒,要求明天必须再予以讲解。景定二年正月十五日,到太庙朝拜孔子,请以张木式、吕祖谦列为从祀。十二月十五日,册立永嘉郡夫人全氏为皇太子妃。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度宗接受遗诏,即皇帝位。二十七日,尊皇后谢氏为皇太后,生日为寿崇节。二十九日,宰执、文武百官到祥曦殿上表请求听政,没有允准。三十日,大赦。

折叠昏庸荒淫
宋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赵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后还是这样。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30余名。

度宗即位后,连批答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辞官相要挟,度宗唯恐他不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着眼泪挽留他。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三日一朝。后来放宽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总要离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为他在西湖葛岭建筑了绝精美的住宅。贾似道大肆淫乱,致使朝政昏暗。[2]

折叠襄樊之战
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1269年又围攻樊城。贾似道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以至襄樊被围攻了三年,形势十分危急。后来,度宗知道了,追问贾似道。贾似道仍然隐瞒真相,说:“蒙古兵已经退去,这是谁造的谣?”度宗回答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贾似道就将那宫女杀了。如此腐朽的统治,使宋朝处于灭亡的前夜。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折叠去世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3],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同年八月己酉日,上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壬午日,葬于永绍陵。

折叠编辑本段为政举措
咸淳元年(1265年),朝廷在江南实行经界法。所谓经界,就是逐户丈量土地,绘图造册。但咸淳经界的目的,主要不是清查隐田,抑制兼并,而只是为回买公田提供数据。由于不必丈量土地,只须根据原有田产记录,核查其后变动,准确度自然不及经界,故而称为推排。推排手续简单,咸淳三年(1267年)就已基本完成。

咸淳四年(1268年),朝廷取消官庄,改为包佃制,以一二千亩或百亩为一单位,招佃主包佃,再由佃主分佃给承佃户,佃主替代了原来庄官的职责。朝廷在平江、嘉兴、安吉和镇江等地分别设立了专管官田的分司机构。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一天,正要举行祭祀大礼,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管皇帝马车的官正是度宗宠爱的胡贵嫔的父亲胡显祖,胡显祖建议乘小车回宫,度宗不敢轻举妄动,说:“先问问贾丞相吧!”胡显祖急于回宫,哄皇帝说:“丞相已经答应了。”皇帝便匆匆回宫。过一会,雨过天晴,贾似道以为皇帝再来主持典礼,才知皇帝已经回宫,顿时大发雷霆:“我身为大礼使,连陛下的举动都不得预知,不干了!”当即装模作样走出京城。皇帝苦求几日,贾相仍不理睬,只得将胡显祖罢官,流着泪把胡贵嫔送到庙里罚作尼姑,贾似道这才满意归朝。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赐陈郁》、《春秋赞》、《赐状元张镇孙以下诗》、《艮卦赞》、《恭和御制赐牟子才韵》、《桂》、《进圣训》、《句》、《离卦赞》、《凝华殿帖子》、《日新》、《赏春》、《授衣》、《社日雨》、《题诸色扇二首》、《晚望》、《新凉》、《周礼赞》、《自警二首》、《春秋赞》。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关系        姓名
后妃
全皇后、杨淑妃、胡贵嫔、俞修容
儿子
崇国公(一作崇国政资国公)、广冲善王赵焯:生母不详。夭折。
儿子
赵舒:全皇后所生。其父宋度宗即位的次年,夭折。
儿子
益国冲定公赵宪:俞修容所生。次年,夭折。
儿子
岐冲靖王赵锽:杨淑妃所生。夭折。
儿子
宋端宗赵昰,杨淑妃所生。
儿子
宋恭帝赵显,全皇后所生。
儿子
宋怀宗赵昺,俞修容所生。
女儿
晋国公主:杨淑妃所生。丧于海难。
女儿
信安公主:谥号庄懿,生母不详。乡里传闻为宋度宗长女(待考),嫁进士方道盛,宋朝沦陷后在冈州平康都(今开平百合茅冈)定居。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折叠总评
宋朝到理宗皇帝统治时,国土一天一天地缩小,却是贾似道操纵着国家大权。度宗即皇帝位,虽然在大的方面没有丧失德操,但把大权拱手交给奸臣,国家的衰败一天比一天严重。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没有一个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君主,显然不能够重新振兴起已经日趋败落的事业。皇位相传的次序循环是上天决定的,宋朝的统治不久就终结了,国家没有亡在他的手上,这是他的侥幸之处。

折叠其他评价
王夫之:①“呜呼!迹其为君,盖周赧、晋惠之流,得死牖闲,犹为幸矣。”②“度宗以柔选无骨,貌似仁孝,宵小以此惑上,幸其得立,而居门生天子之功也。”

蔡东藩:度宗念册立功,始终宠任似道,又每日召幸嫔御,至三十余人,岂以宗社将亡,聊作醇酒妇人之想欤?史谓度宗无大失德,夫色荒已足亡国,况拱手权奸,凡一切黜陟举措,俱受制于大憝之手,不亡亦胡待也。彼如帝显以下,更不足讥矣。[4]

参考资料
1.智障皇帝宋度宗:耽于酒色一晚召幸30妃子  . 北青网 . [2016-5-26]
2.宋度宗赵禥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 河南文化网 . [2016-5-26]
3.剑楠,崔永晨编 - 中国历代帝王 -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340.
4.宋史演义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连丧二将 宠大憝贻误十年  . 国学导航 . [2016-5-26]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似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 - 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端平元年 (1234) 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 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宋理宗驾崩后,立理宗养子赵堪为帝,是为宋度宗,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九年 (1273),襄阳陷落。德枯元年 (1275) ,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 (今天安做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贾似道


师宪、允从


悦生、秋壑

所处时代
南宋


别 名
贾秋壑 、蟋蟀宰相

官 职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主要成就
鄂州之战取得胜利;推行“公田法”,改革财政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轶事
3文学贡献
4历史评价
5文学记载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政治之路
公元1238年,登进士第,时姐已为宋理宗贵妃,遂擢为太常丞、军器监。京尹史岩之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公元1241年,淳祐元年,改湖广统领,始领军事。三年,加户部侍郎。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宝祐二年(1254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四年,加参知政事。五年,加知枢密院事。六年,改两淮宣抚大使。其主要职任均为护边、屯垦、招徕。

折叠蒙古入侵
公元1233年,即为宋理宗绍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政府提倡“联蒙灭金”的条文,与蒙古结成盟友。后来于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军成功灭金,但蒙古却违背之前定下来的条文,把宋应得的土地削减,宋出兵强行要回土地,但无济于事,惨败而归,更被蒙古于1258年以“违约”名义入侵。

南宋惨败后,理宗令右丞相贾似道领兵出战,驰援鄂州,贾似道根本没有什么军事上的认识,于是在出征后与蒙军私下议和,并向蒙军游说朝廷会向蒙古进贡,第一次议和,蒙军并不愿意。及后,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一战中死于城下,贾似道得知忽必烈会回国夺回汗位,便看准机会,与忽必烈签订和约,表示愿意称臣、岁奉二十万两银、绢二十万匹。

在私下议和后,贾似道与其他将领会师,并趁蒙军撤退时进攻,杀伤了仅仅一百七十多的外敌。一百七十多的数目对兵源充足的蒙军简直是微不足道,可是,贾似道却视之为“空前绝后”的战功,夸大自己的战功,连奉“捷报”,却不报蒙军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报道:“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汇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福。”

理宗收到情报后,被贾似道蒙骗,欢天乐地,赐贾似道卫国公与少师,更大力赞扬贾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贾似道“凯旋”。之后理宗罢免丞相丁大全,从而使贾似道得以专权。贾似道得势后,立即作威作福,向理宗谗谮在军营中对他“无礼”的曹士雄与向士璧,称其曾在军中贪污及盗取官钱,结果两人被流放外。另一位将领高达曾在军中讽刺贾似道,于是贾似道在理宗面前说高达的不是,希望可以除去高达,幸而理宗还有点智慧,没有杀死高达。

贾似道与同党编辑《福华编》,用以“歌颂”他于抗蒙军时的“英勇事迹”。及后,宋度宗(1264年—1274年在位)登基后五年,贾似道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便在度宗面前说自己年事已高,需返乡受福,度宗为了不要失去该“军事奇才”,便下旨准许贾似道可六日才上朝一次,也不用如百官般的行礼,到后来更是十天上朝一次,贾似道已证明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几乎与皇帝相似。另一种说法认为不必上早朝是南宋“权相现象”,是每任丞相皆有的礼遇。

折叠襄阳之围
在1267年—1273年,

襄阳被元军围攻之时,边关的文书接二连三地传来,贾似道玩乐为首、国事其次之,一律不上朝廷。《宋史》载:“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台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唯故博徒日至纵博,人无敢窥其第者。其妾有兄来,立府门,若将入者。似道见之,缚投火中。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大事耶?”

咸淳八年(1272年),度宗前往祭祀式时,天落大雨,度宗接受爱妃胡贵妃之父提出归宫之建议。此举令贾似道不满,装出要离宫归家,度宗苦苦哀求,后听从贾似道的话,把心爱的胡贵妃送去当尼姑才得到贾似道的“原谅”。

更荒唐者,贾还带蟋蟀上朝议政,庭上不时传出虫鸣声,甚至曾发生蟋蟀自水袖内跳出,竟跳黏到皇帝胡须上的闹剧,而襄阳被元军围困一事,却被贾似道一一隐瞒。又次,朝廷派遣贾出征,贾似道买通大臣,向度宗“说明”他应留在中央控制大局,而不该上前线抗敌。

折叠因仇被杀
度宗离世后,元军已攻占了鄂州,南宋太学生提议贾似道亲征出战,在群众压力下,贾不得不上阵。但他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根本不思抗击,只是一味求和。他给元丞相伯颜送上礼品,请求割地赔款,但伯颜责他不守信义,拒绝议和。

1275年,在安徽芜湖鲁港一带,贾似道几乎未加抵抗,和几个属下一起抛弃其统领的十三万精兵,乘小船逃走(丁家洲之战)。南宋军队大败,军士死伤逃亡不计其数;天下舆论大哗,又元兵直逼临安,朝野一片震恐,要求杀之以谢天下。在强大的压力下,谢太皇太后被迫将他免职,但此举无法平众怒,朝廷内外都坚决要求处死贾似道。谢太皇太后无奈,只得把他贬到偏远的广东一带。

县尉郑虎臣家里曾受过贾似道的迫害,为了报仇,他主动要求押贾似道去贬所。在押解的路上,郑虎臣多次提醒,让贾似道自尽,但他苟且偷生,不愿就死。郑虎臣想尽办法,勒逼折磨,到了木棉庵时贾似道自知再也活不下去,就服冰片自杀。怎奈一时并不得死,只是肚泄,郑虎臣气愤不过,在厕所内处死了贾似道。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清乾隆年间的龙溪知县袁本濂,又用一块石碑将这十个大字重述一遍。旁边有1936年诸暨人陈琪撰文、汉寿人朱熙写的《木棉亭记》碑刻。

另一说是元军已攻入临安混乱时,宋室王爷愤贾似道误国,于逃亡途中,提尚方宝剑斩杀贾似道。

折叠公田善举
公元1261年,贾似道提倡以强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随后提倡公田法。在此时,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些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员,当时政府用“和籴”的计划弥补这个问题,就是要求地主义务将稻谷卖给国家,但是当政府购买越多的稻谷也必须发行更多的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于是,贾似道建议废除和籴,减少纸币的流通以稳定物价,然后限定所有人地产的数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国家收购变成公田,然后将公田的收入去偿付军需。这个计划遭到大地主阶层的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实施到他下野,由一二六三年至一二七五年,共计十二年。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轶事
宋亡后,元世祖曾问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元世祖说:“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

在西湖风景区中,宋理宗给贾丞相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庄园,奇花异草、穷极奢华、占尽胜景、然而取名为“后乐园”。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脍炙人口,却被昏君奸臣滥用与此。贾府与皇宫隔湖相对,早晨听到上朝钟声,贾丞相才下湖。船系在一条粗缆绳上,绳端连着一个大绞盘,行走不必划桨撑篙,十几个壮夫拼命推绞盘,船行如飞,一会便到宫前,贾似道赶走正直的大臣,把大小朝政都交给大小门客处理,自己每日在园中享乐,娼妓、尼姑、旧宫女都被他弄来,日夜喝酒淫戏,只有年轻时结识的酒朋赌友能进贾府。一天,贾丞相又趴在地上,与群妾斗蟋蟀玩,一个熟悉的赌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这就是平章的军国重事吧?”在宋代,平章就是宰相的别称,贾丞相也狂笑起来。因此,当时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贡献
贾似道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共二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似道颇有才。著作大部散佚。尚见《悦生堂随钞》及《促织经》选录于《说郛》中,均非全书。佚诗佚文亦有数十篇。能诗文,著有《奇奇集》等。

除此之外,

贾似道还是一个敏锐的艺术鉴赏家,他的好友廖莹中曾给他在文学上的帮助,贾似道还令人将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摹起来,又复制了四版姜夔及任希夷的真迹。喜收藏图籍,其家所收善本图书达千余部,聚敛奇珍异宝,法书名画,今尚存世的许多古代书画剧迹,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展子虔游春图》、《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赵昌蛱蝶图》、《崔白寒雀图》等,均是他的藏物。图书皆印有“秋壑图书”、“封”、“魏国公印”、“悦生(葫芦形)”、“秋壑图书”、曲脚“长”字印等。等印。其门人幕客如廖莹中、胡三省等,皆为知名藏书之家。与廖莹中等刊刻《九经》,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雇百余人任校正,然独删落注疏,不及同时代刻书家岳珂。据今存无名氏所著《悦生所藏书画别录》称:“贾似道收藏书画,另有《悦生古迹记》一书,凡这本书所记的都不记。”即有法书42卷,名画58卷之多。贾似道收藏书画,有部分存于台州,家产籍没后,所有书画都被搜入宫庭,今藏故宫博物院的《赵昌蛱蝶图》《崔白寒雀图》《展子虔游春图》等画上,除贾似道收藏印外,还盖有“台州市房务抵当库印”印记,是为台州抄没贾氏书画明证。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折叠史料评价
《宋史》:“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

谢太后:“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

王爚:“本朝权臣稔祸,未有如似道之烈者。缙绅草茅不知几疏,陛下皆抑而不行,非惟付人言于不恤,何以谢天下!”

文天祥:“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

忽必烈:“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

刘克庄:“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

理宗尝夜凭高,望西湖中灯火异常时,语左右曰:“此必似道也。”明日询之果然。

希宪:“昔攻鄂时,贾似道作木栅环城,一夕而成,陛下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记载
折叠宋史.贾似道传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制置使涉之子也。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以父荫补嘉兴司仓。会其姊入宫,有宠于理宗,为贵妃,遂诏赴廷对,妃于内中奉汤药以给之。擢太常丞、军器监。益恃宠不检,日纵游诸妓家,至夜即燕游湖上不反。理宗尝夜凭高,望西湖中灯火异常时,语左右曰:“此必似道也。”明日询之果然,使京尹史岩之戒敕之。岩之曰:“似道虽有少年气习,然其材可大用也。”寻出知澧州。

淳祐

元年,改湖广总领。三年,加户部侍郎。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路安抚使。一岁中,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调度赏罚,得以便宜施行。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年始三十余。宝祐二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威权日盛。台谏尝论其二部将,即毅然求去。孙子秀新除淮东总领,外人忽传似道已密奏不可矣,丞相董槐惧,留身请之,帝以为无有,槐终不敢遣子秀,以似道所善陆壑代之,其见惮已如此。四年,加参知政事。五年,加知枢密院事。六年,改两淮宣抚大使。

自端平初,孟珙帅师会大元兵共灭金,约以陈、蔡为界。师未还而用赵范谋,发兵据肴、函,绝河津,取中原地,大元兵击败之,范仅以数千人遁归。追兵至,问曰:“何为而败盟也?”遂纵攻淮、汉,自是兵端大启。

开庆初,宪宗皇帝自将征蜀,世祖皇帝时以皇弟攻鄂州,元帅兀良哈由云南入交沚,自邕州蹂广西,破湖南,传檄数宋背盟之罪。理宗大惧,乃以赵葵军信州,御广兵;以似道军汉阳,援鄂,即军中拜右丞相。十月,鄂东南陬破,宋人再筑,再破之,赖高达率诸将力战。似道时自汉阳入督师。十一月,攻城急,城中死伤者至万三千人。似道乃密遣宋京诣军中请称臣,输岁币,不从。会宪宗皇帝晏驾于钓鱼山,合州守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报鄂,似道再遣京议岁币,遂许之。大元兵拔砦而北,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兵。第二年正月,兵至,杰作浮梁新生矶,济师北归。似道用刘整计,攻断浮梁,杀殿兵百七十,遂上表以肃清闻。帝以其有再造功,以少傅、右丞相召入朝,百官郊劳如文彦博故事。

初,似道在汉阳,时丞相吴潜用监察御史饶应子言,移之黄州,而分曹世雄等兵以属江阃。黄虽下流,实兵冲。似道以为潜欲杀己,衔之。且闻潜事急时,每事先发后奏;帝欲立荣王子孟启为太子,潜又不可。帝已积怒潜,似道遂陈建储之策,令沈炎劾潜措置无方,致全、衡、永、桂皆破,大称旨。乃议立孟启,贬潜循州,尽逐其党人。高达在围中,恃其武勇,殊易似道,每见其督战,即戏之曰:“巍巾者何能为哉!”每战,必须劳始出,否即使兵士哗于其门。吕文德谄似道,即使人呵曰:“宣抚在,何敢尔邪!”曹世雄、向士璧在军中,事皆不关白似道,故似道皆恨之。以核诸兵费,世雄、士璧皆坐侵盗官钱贬远州。每言于帝欲诛达,帝知其有功,不从。寻论功,以文德为第一,而达居其次。

第二年,大元世祖皇帝登极,遣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经等持书申好息兵,且征岁币。似道方使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似道乃密令淮东制置司拘经等于真州忠勇军营。

时理宗在位久,内侍董宋臣、卢允升为之聚敛以媚之。引荐奔竞之士,交通贿赂,置诸通显。又用外戚子弟为监司、郡守。作芙蓉阁、香兰亭宫中,进倡优傀儡,以奉帝为游燕。窃弄权柄。台臣有言之者,帝宣谕去之,谓之“节贴”。

似道入,逐卢、董所荐林光世等,悉罢之,勒外戚不得为监司、郡守,子弟门客敛迹,不敢干朝政。由是权倾中外,进用群小。取先朝旧法,率意纷更,增吏部七司法。买公田以罢和籴,浙西田亩有直千缗者,似道均以四十缗买之。数稍多,予银绢;又多,予度牒告身。吏又恣为操切,浙中大扰。有奉行不至者,提领刘良贵劾之。有司争相迎合,务以买田多为功,皆缪以七八斗为石。其后,田少与硗瘠、亏租与佃人负租而逃者,率取偿田主。六郡之民,破家者多。包恢知平江,督买田。至以肉刑从事。复以楮贱作银关,以一准十八界会之三,自制其印文如“贾”字状行之,十七界废不用。银关行,物价益踊,楮益贱。秋七月,彗出柳,光烛天,长数十丈,自四更见东方,日高始灭。台谏、布韦皆上书,言此公田不便,民间愁怨所致。似道上书力辩之,且乞罢政。帝勉留之曰;“公田不可行,卿建议之始,朕已沮之矣。今公私兼裕,一岁军饷,皆仰于此。使因人言而罢之,虽足以快一时之议,如国计何!”有太学生萧规、叶李等上书,言似道专政。命京尹刘良贵捃摭以罪,悉黥配之。后又行推排法。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

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甫葬理宗,即弃官去,使吕文德报北兵攻下沱急,朝中大骇,帝与太后手为诏起之。似道至,欲以经筵拜太师,以典故须建节,授镇东军节度使,似道怒曰:“节度使粗人之极致尔!”遂命出节,都人聚观。节已出,复曰:“时日不利。”亟命返之。宋制:节出,有撤关坏屋,无倒节理,以示不屈。至是,人皆骇叹。然下沱之报实无兵也。三年,又乞归养。大臣、侍从传旨留之者日四五至,中使加赐赉者日十数至,夜即交卧第外以守之。除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赴中书堂治事。赐第葛岭,使迎养其中。吏抱文书就第署,大小朝政,一切决于馆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宰执充位署纸尾而已。

似道虽深居,凡台谏弹劾、诸司荐辟及京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李芾、文天祥、陈文龙、陆达、杜渊、张仲微、谢章辈,小忤意辄斥,重则屏弃之,终身不录。一时正人端士,为似道破坏殆尽。吏争纳赂求美职,其求为帅阃、监司、郡守者,贡献不可胜计。赵氵晋辈争献宝玉,陈奕至以兄事似道之玉工陈振民以求进,一时贪风大肆。五年,复称疾求去。帝泣涕留之,不从。令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六年,命入朝不拜。朝退,帝必起避席,目送之出殿廷始坐。继又令十日一入朝。

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淫乐其中。惟故博徒日至纵博,人无敢窥其第者。其妾有兄来,立府门,若将入者,似道见之,缚投火中。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重事邪?”酷嗜宝玩,建多宝阁,日一登玩。闻余?有玉带,求之,已徇葬矣,发其冢取之。人有物,求不予,辄得罪。自是,或累月不朝,帝如景灵宫亦不从驾。八年,明堂礼成,祀景灵宫。天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父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曰平章云云,显祖绐曰:“平章已允乘逍遥辇矣。”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始还。

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

自围襄阳以来,每上书请行边,而阴使台谏上章留己。吕文焕以急告,似道复申请之,事下公卿杂议。监察御史陈坚等以为师臣出,顾襄未必能及淮,顾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运天下为得。乃就中书置机速房以调边事。时物议多言高达可援襄阳者,监察御史李旺率朝士入言于似道。似道曰:“吾用达,如吕氏何?”旺等出,叹曰:“吕氏安则赵氏危矣。”文焕在襄,闻达且入援,亦不乐,以语其客。客曰:“易耳,今朝廷以襄阳急,故遣达援之,吾以捷闻,则达必不成遣矣。”文焕大以为然。时襄兵出,获哨骑数人,即缪以大捷奏,然不知朝中实无援襄事也。襄阳降,似道曰:“臣始屡请行边,先帝皆不之许,向使早听臣出,当不至此尔。”

十月,其母胡氏薨,诏以天子卤簿葬之,起坟拟山陵,百官奉襄事,立大雨中,终日无敢易位。寻起复入朝。

度宗崩。大兵破鄂,太学诸生亦群言非师臣亲出不可。似道不得已,始开都督府临安,然惮刘整,不行。第二年正月,整死,似道欣然曰:“吾得天助也。”乃上表出师,抽诸路精兵以行,金帛辎重之舟,舳胪相衔百余里。至安吉,似道所乘舟胶堰中,刘师勇以千人入水曳之不能动,乃易他舟而去。至芜湖,遣还军中所俘曾安抚,以荔子、黄甘遗丞相伯颜,俾宋京如军中,请输岁币称臣如开庆约,不从。夏贵自合肥以师来会,袖中出编书示似道曰:“宋历三百二十年。”似道俯首而已。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二月庚申夜,虎臣以失利报,似道仓皇出,呼曰:“虎臣败矣!”命召贵与计事。顷之,虎臣至,抚膺而泣曰:“吾兵无一人用命也。”贵微笑曰:“吾尝血战当之矣。”似道曰:“计将安出?”贵曰:“诸军已胆落,吾何以战?公惟入扬州,招溃兵,迎驾海上,吾特以死守淮西尔。”遂解舟去。似道亦与虎臣以单舸奔扬州。明日,败兵蔽江而下,似道使人登岸扬旗招之,皆不至,有为恶语慢骂之者。乃檄列郡如海上迎驾,上书请迁都,列郡守于是皆遁,遂入扬州。

陈宜中请诛似道,谢太后曰:“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止罢平章、都督,予祠官。三月,除似道诸不恤民之政,放还诸窜谪人,复吴潜、向士璧等官,诛其幕官翁应龙,廖莹中、王庭皆自杀。潘文卿、季可、陈坚、徐卿孙皆似道鹰犬,至是交章劾之。四月,高斯得乞诛似道,不从。而似道亦自上表乞保全,乃命削三官,然尚居扬不归。五月,王爚论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太皇太后乃诏似道归终丧。七月,黄镛、王应麟请移似道邻州,不从。王爚入见太后曰:“本朝权臣稔祸,未有如似道之烈者。缙绅草茅不知几疏,陛下皆抑而不行,非惟付人言于不恤,何以谢天下!”始徙似道婺州。婺人闻似道将至,率众为露布逐之。监察御史孙嵘叟等皆以为罚轻,言之不已。又徙建宁府。翁合奏言:“建宁乃名儒朱熹故里,虽三尺童子粗知向方,闻似道来呕恶,况见其人!”时国子司业方应发权直舍人院,封还录黄,乞窜似道广南;中书舍人王应麟、给事中黄镛亦言之,皆不从。侍御史陈文龙乞俯从众言,陈景行、徐直方、孙嵘叟及监察御史俞浙并上疏,于是始谪似道为高州团练使、循州安置,籍其家。

福王与芮素恨似道,募有能杀似道者使送之贬所,有县尉郑虎臣欣然请行。似道行时,侍妾尚数十人,虎臣悉屏去,夺其宝玉,彻轿盖,?行秋日中,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备至。似道至古寺中,壁有吴潜南行所题字,虎臣呼似道曰:“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似道惭不能对。嵘叟、应麟奏似道家畜乘舆服御物,有反状,乞斩之。诏遣鞫问,未至。八月,似道至漳州木绵庵,虎臣屡讽之自杀,不听,曰:“太皇许我不死,有诏即死。”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拉杀之。

折叠《剪灯新话.绿衣人传》
天水赵源,早丧父母,未有妻室。延佑间,游学至于钱塘,侨居西湖葛岭之上,其侧即宋贾秋壑旧宅也。源独居无聊,尝日晚徙倚门外,见一一女一子,从东来,绿衣双鬟,年可十五六,虽不盛妆浓饰,而姿一色一过人,源注目久之。明日出门,又见,如此凡数度,日晚辄来。源戏问之曰:“家居何处,暮暮来此?”一女一笑而拜曰:“儿家与君为邻,君一自一不识耳。”源试挑之,一女一欣然而应,因遂留宿,甚相亲昵。明旦,辞去,夜则复来。如此凡月余,一情一一爱一甚至。源问其姓氏居址,一女一曰:“君但得美一妇一而已,何用强知。”问之不已,则曰:“儿常衣绿,但呼我为绿衣人可矣。”终不告以居址所在。源意其为巨室妾媵,夜出私奔,或恐事迹彰闻,故不肯言耳,信之不疑,宠念转密。

一夕,源被酒,戏指其衣曰:“此真可谓‘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者也。”一女一有惭一色一,数夕不至。及再来,源叩之,乃曰:“本欲相与偕老,奈何以婢妾待之,令人忸怩而不安,故数日不敢侍君之侧。然君已知矣,今不复隐,请得备言之。儿与君,旧相识也,今非至一情一相感,莫能及此。”源问其故,一女一惨然曰:“得无相难乎?儿实非今世人,亦非有祸于君者,盖冥数当然,夙缘未尽耳。”源大惊曰:“愿闻其详。”一女一曰:“儿故宋秋壑平章之侍一女一也。本临安良家子,少善弈棋,年十五,以棋童入侍,每秋壑朝回,宴坐半闲堂,必召儿侍弈,备见宠一爱一。是时君为其家苍头,职主煎茶,每因供进茶瓯,得至后堂。君时年少,美姿容,儿见而慕之,尝以绣罗钱箧,乘暗投君。君亦以玳瑁脂盒为赠,彼此虽各有意,而内外严密,莫能得其便。后为同辈所觉,谗于秋壑,遂与君同赐死于西湖断桥之下。君今已再世为人,而儿犹在鬼箓,得非命欤?”言讫,呜咽泣下。源亦为之动容。久之,乃曰:“审若是,则吾与汝乃再世因缘也,当更加亲一爱一,以偿畴昔之愿。”一自一是遂留宿源舍,不复更去。源素不善奕,教之弈,尽传其妙,凡平日以棋称者,皆不能敌也。

每说秋壑旧事,其所目击者,历历甚详。尝言:秋壑一日倚楼闲望,诸姬皆侍,适二人乌巾素服,乘小舟由湖登岸。一姬曰:“美哉,二少年!”秋壑曰:“汝愿事之耶?当令纳聘。”姬笑而无言。逾时,令人捧一盒,呼诸姬至前曰:“适为某姬纳聘。”启视之,则姬之首也,诸姬皆战栗而退。又尝贩盐数百艘至都市货之。太学有诗曰:

昨夜江头涌碧波,满船都载相公鹾;

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

秋壑闻之,遂以士人付狱,论以诽谤罪。又尝于浙西行公田法,民受其苦,或题诗于路左云:

襄阳累岁困孤城,豢养湖山不出征。

不识咽喉形势地,公田枉一自一害苍生。

秋壑见之,捕得,遭远窜。又尝斋云水千人,其数已足,末有一道士,衣裾褴褛,至门求斋。主者以数足,不肯引入,道士坚求不去,不得已于门侧斋焉。斋罢,覆其钵于案而去,众悉力举之,不动。启于秋壑,一自一往举之,乃有诗二句云:“得好休时便好休,收花结子在漳州。”始知真仙降临而不识也。然终不喻“漳州”之意,嗟乎!孰知有漳州木绵庵之厄也!又尝有艄人泊舟苏堤,时方盛暑,卧于舟尾,终夜不寐,见三人长不盈尺,集于沙际,一曰:“张公至矣,如之奈何?”一曰:“贾平章非仁者,决不相恕!”一曰:“我则已矣,公等及见其败也!”相与哭入水中。次日,渔者张公获一鳖,径二尺余,纳之府第。不三年而祸作。盖物亦先知,数而不可逃也。源曰:“吾今日与汝相遇,抑岂非数乎?”一女一曰:“是诚不妄矣!”源曰:“汝之一精一气,能久存于世耶?”一女一曰:“数至则散矣。”源曰:“然则何时?”一女一曰:“三年耳。”源固未之信。

及期,卧病不起。源为之迎医,一女一不欲,曰:“曩固已与君言矣,因缘之契,夫一妇一之一情一,尽于此矣。”即以手握源臂,而与之诀曰:“儿以幽阴之质,得事君子,荷蒙不弃,周旋许时。往者一念之私,俱陷不测之祸,然而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一情一不泯!今幸得续前生之好,践往世之盟,三载于兹,志愿已足,请从此辞,毋更以为念也!”言讫,面壁而卧,呼之不应矣。源大伤恸,为治棺榇而殓之。将葬,怪其柩甚轻,启而视之,惟衣衾钗珥在耳。乃虚葬于北山之麓。源感其一情一,不复再娶,投灵隐寺出家为僧,终其身云。[1]

参考资料
1.贾似道 (南宋晚期权相)  . 66历史网 . [202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学思 | 君子四德
2020-12-10 00:33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



孔子评价子产道:“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征用人民合乎道义。”

君子四德——行己恭、事上敬、予民惠、使民义,是儒家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四德”贯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世人称其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子产,上能辅佐君主,下能庇佑子民,孔子概括他有四种君子品德,不仅是对他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对他所具有的仁者风范的赞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清照 - 宋代女词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所处时代
宋朝

出生地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出生日期
1084年3月13日

逝世日期
1155年5月12日


主要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夏日绝句》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配偶
赵明诚

目录
1人物生平
2艺术手法
3写作风格
4历史评价
5亲属成员
6情感经历
7主要作品
8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李清照
李清照
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1]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手法
折叠白描手法
国画李清照词不以辞采取胜,而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意。”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例如《声声慢》开头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具有独创性,做到了自然朴素,不见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心理刻画,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词语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词被后人吟咏不哀的主要原因。

折叠诗词手段
诗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特点,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体现出诗人的感情。例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仅用33个字就细腻地概括了词人热爱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其中“肥”、“瘦”二字,极其精炼地概括描绘出春末夏初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李清照词的语言既经锤炼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约束。

折叠和谐的音调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变化和韵味浓厚的美感。李清照很重视音律声字,强调“协律”,但在创作中又不受束缚。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清照善于运用错综变化的声调韵律的不同节奏,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如《声声慢》这首词在声调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是宋词中绝无仅有的。不仅在单调上表现出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节奏感,同时,在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李清照词不仅在叠字运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具有美感。[2]

折叠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折叠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
李清照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折叠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折叠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折叠总体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通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3]。

折叠名人评价
古代部分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
李清照
李清照
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萍洲可谈》卷中)

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东维子集》卷七)

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诸山堂词话》卷二)

明代·王世贞:《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弇州山人词评》)

明代·毛晋:《草堂诗余》若干卷,向未艳惊人目。每秘一册,便称词林大观,不知抹倒几许骚人。即如次仲、几叔辈,不乏“宠柳娇花”、“燕航莺吭”等语,何愧大晟上座耶?《草堂集》竟不载一篇,真堪太息。余随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经商纬羽之士,幸兼撷焉。秋分日,湖南毛晋识。(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

清代·刘体仁: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

清代·尤侗:松陵周勒山所选《女子绝妙好词》,既已搴芳采华,亦复阐幽索隐,当使《花草》承尘、《兰荃》让畔者矣。松陵素称《玉台》文薮。而叶小鸯之《返生香》,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论余子!(《女子绝妙好词选》)

清代·毛先舒: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淡处、平处,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诗辨坻》卷四)

现代部分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添字采桑子·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
李清照
李清照
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象“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

折叠编辑本段情感经历
折叠流离生活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而且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她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4]

折叠婚变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
李清照
李清照
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折叠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
李清照
李清照
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折叠词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凤凰台上忆吹箫 》等。

折叠诗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折叠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自明朝以来,中国出现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堂)”和多处“藕神祠”。[5]

折叠李清照纪念堂
章丘清照园位于明水百脉泉畔, 占地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绿地1万平方米。于1997年5月1日正式开放。

折叠山东青州纪念馆
青州李清照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占地约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内有甬道北去,道东建有顺河楼,西边为四松亭,均为清代建筑。甬道尽头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门上书有著名词人萧劳书写的匾额“李清照纪念馆”。

折叠山东济南纪念堂
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设在趵突泉公园内、 柳絮泉北侧的一处庭院中,总面积约为360平方米。这一庭院北宋时为济南盛族张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为灵泉庵,清末改为咸丰进士山东巡抚丁宝祯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诗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人们误认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边,其后文人墨客皆牵合附会,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济南之说。

折叠浙江金华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馆
李清照纪念馆
金华李清照纪念堂设在金华市南隅八咏路八咏楼上。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又名元畅楼,为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太守沈约修建,1994年,八咏楼文物保护管理所将八咏楼正厅改为李清照纪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门一带居住过,有关部门在柳浪闻莺公园内,择地于水杉林的小溪边,建造了清照亭,于2002年开放。济南历城区蟠龙山森林公园内,也设有清照亭,2004年开放。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神,供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济南人民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济南的泉城广场、河南开封的滨河路、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宋词四大家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金石学代表人物
欧阳修        赵明诚        李清照
参考资料
1.宋代词人李清照生平  . 大众网 . [2016-3-11]
2.李清照诗词艺术特色及作品列表  . 凤网 . [2016-3-11]
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 凤网 . [2016-3-11]
4.李清照  . 古诗文网 . [2015-9-21]
5.李清照纪念馆有多少  . 新浪新闻 . [201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明诚
播报
编辑
讨论26
上传视频
宋代金石学家、收藏家展开3个同名词条
秒懂TA
一口气看完赵明诚,赵明诚是否一直深爱着李清照?
03:30
主要经历
宋代赵明诚,出生名门的翩翩佳公子!
02:21
人物关系
娶个千古才女当老婆,是种怎样的体验?
02:35
奇闻异事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暗讽她老公?
02:18
奇闻异事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暗讽她老公?
02:18
延伸阅读
只怕我自己会爱上你,也许有天会情不自禁
04:02
查看全部
收藏
2205
138
赵明诚(1081年-1129年),字德甫(一为德父),山东诸城人。宋代金石学家、藏书家、 [6]官员。 [7]右仆射赵挺之之子,金石学的开创者之一。由于欧阳修、赵明诚的开拓之功,金石学又称为“欧赵之学”。 [30]
赵明诚出身官宦、书香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读经诵史,加上聪颖勤奋,成年后,便考入“太学”。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女词人李清照结为夫妻。赵明诚嗜金石书画如命,婚后常典当衣物,鉴赏收买金石书画。入仕后,出任莱州太守、淄州太守。建炎元年八月丁巳,明诚起知江宁府。 [21]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戊申)正月,金人陷青州。 [22]次年五月,又奉召出任湖州知州,独身一人赴任,途中罹病,不久身亡。 [7]
赵明诚一生除去为官,常倾心执着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研究,所撰《金石录》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
(概述图参考资料 [5])
人物关系

李清照
妻子

赵挺之
父亲

赵思诚
哥哥

赵存诚
哥哥

清源郡太夫人
妹妹

李格非
岳父

傅自修
外甥

谢克家
表兄

綦崇礼
表弟

陈师道
姨夫
全    名赵明诚
字德甫(一作德父)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兰家村
出生日期1081年
逝世日期1129年8月18日 [13]
主要成就对两《唐书》多作订正;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主要作品《金石录》、《诸道石刻目录》 [28]、《古器物铭碑》 [28]
目录
1人物生平
▪汴京时期
▪青州时期
▪莱淄时期
▪南渡离世
2历史评价
▪总体评价
▪历代评价
3主要影响
▪金石证史
▪校勘学运用
▪史学思想
4轶事典故
▪求娶李清照
▪醉花阴斗词
▪赌书泼茶
5人物争议
▪纳妾之谜
▪死因之谜
6人物关系
7主要作品
▪个人著作
▪出版图书
8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汴京时期
崇宁三年,明诚官京师,见名人字画、奇器,辄脱衣布市易。后序:后或见古今名人字画,一代奇器,亦脱衣市易。尝记熙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14]
崇宁四年,十月乙丑,赵明诚除鸿胪少卿。《宋宰辅编年录》卷十一:十月乙丑朔,挺之既罢相,帝以挺之子存诚为衙尉卿,思诚为秘书少监,明诚为鸿胪少卿。挺之辞不敢当,乞收还成命。诏答不允。 [15]
崇宁五年,二月十五日,明诚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手迹。 [16]
青州时期
大观元年(1107)秋,赵明诚、李清照始居青州。 [17]
大观二年(1108)秋、重阳,赵明诚与友人李擢登仰天山。 [17]
大观三年(1109)端午,赵明诚与二兄导甫及李擢、于肇、谢克明再游仰天山。九月十三日,赵明诚与李擢、李跃游长清灵岩寺。冬十一月,文及甫在青州观赵明诚所藏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 》。 [17]
政和元年(1111)二月,王寿卿为赵明诚所藏徐铉《小千字文》真迹作跋。八月十五日,赵明诚与王蔚、李、傅察等三游仰天山。九月,赵明诚至泰山,得《唐登封纪号文》两碑。 [18]
政和三年(1113)四月六日,赵明诚自历下(今济南)赵奉高过灵岩。八月,赵明诚与太原王贻公登泰山,拓《秦泰山刻石》。 [18]
政和四年(1114)秋,赵明诚为李清照画像《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子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18]
政和五年(1115),赵明诚至洛阳天津桥之故基,得《汉司空残碑》。 [18]
政和六年(1116)三月四日,赵明诚复过灵岩寺,留题于《千佛殿记》碑侧。 [18]
政和七年(1117)秋,九月,赵明诚至东平友人刘跋家索《金石录》后序。 [18]
宣和三年(1121)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赵明诚与陆彦承、赵守诚、赵克诚四游仰天山。不久,赵明诚赴莱州任所。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莱州。 [18]
莱淄时期
政和元年(1111),赵挺之冤案得以昭雪,他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恢复官职,再度进入官场,赵明诚被起复之后,曾任莱州、淄州郡守。在莱州三年,赵明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将《金石录》初步装帧完成。 [19]
赵明诚在莱州,曾将自己住处命名为“静治堂”,从这个雅号里,可看出赵明诚的癖好和追求。莱州三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赵明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将《金石录》初步装帧完成,里面还夹有驱除蠹虫的芸签,外面束着淡青色的丝带,每十卷为一帙(函)。公事之余,他每晚校勘二卷,跋题一卷。 [19]
淄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物繁多,赵明诚忘寝废食,广为搜罗,孜孜以求,抢救了一批流失民间的文物。在淄州,有三件文物弥足珍贵,通过赵明诚的努力,得以留传后世:一是《汉成阳灵台碑》跋下注:“余为淄川,同官李荛,雷泽人,云冢正在城西南,盖《述征记》误也。”二是《唐淄州开元寺碑》跋:“右唐淄州开元寺碑,李邕撰并书,碑初建于本寺,后人移置郡廨屋下,余为是州,迁于便坐,用木为栏循,以护之云。”三是得平陆戈铭及盂姜盥铭,入《古器物铭》。 [19]
赵明诚还是朝廷的有功之臣。靖康元年(1126),许景衡在朝廷任中书舍人时,曾记有《赵明诚转一官制》云:“敕,逋卒狂悖,惊扰东州。尔为守臣,提兵帅属,斩获为多。今录尔功,进官一等。” [19]
南渡离世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丁末)明诚奔母丧南下,载书册文物十五车。<后序>:[建炎丁末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物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 [20]
八月丁巳,明诚起知江宁府。后序:[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知建康府(按此时为江宁府,后改建康府)。]据《景定建康志》卷十四大事表载,建炎元年七月翁彦国致仕。八月,起复朝散大夫、秘阁修撰赵明诚知府事,仍兼江南东路经制使。《要录》卷七,建炎元年八月丁巳,江宁奏彦国卒,乃起复直龙图阁赵明诚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自注:《日历》:明诚明年正月己亥除知江宁府。而建康知府题名,明诚以元年八月到任。案江宁要地,无缘彦国死半岁方除帅臣,盖《日历》差误。 [21]
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戊申)明诚守江宁。正月,金人陷青州。明诚青州故第所遗书册文物悉化为灰烬。 [22]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己酉)明诚罢守江宁。 [23]五月八日,改江宁府为健康府。五月,至池阳,明诚被旨知湖州。六月十三日,明诚赴建康。 [38]
明诚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后序>:[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清照为文祭之。谢伋《四六谈麈》卷一:赵令人,号易安,其祭湖州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24]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总体评价
赵明诚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金石文字、古物字画、碑刻书籍等,著《金石录》一书,为金石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金石录》对于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史之缺,二是纠史之误,三是录存重要史料,四是补充旧注,五是增广见闻。宋代学者朱熹即以此书序次条理、辩证精博而极为称赏。清初学者谢启光亦赞扬其“考订精详,品骘严正,往往于残碑断简之中,指摘其生平隐慝,足以诛奸谀于既往,垂炯戒于将来,不特金石之董孤,实文苑之《春秋》。”有“旧学殿军”之称的晚清学者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也评价说:“赵氏援碑刻以正史传,考据精慎,远出欧阳文忠《集古录》之上。于唐代事尤多订新旧唐两书之失。当时新史方行,而德夫屡斥其谬误,悉心厘正,务得其平;于旧书亦无所偏徇,真善读书者也。”肯定了赵明诚及其《金石录》在中国金石学上具有的重要学术地位。 [35]
历代评价
刘跂《学易集》:“东武赵明诚德甫,贵公子,酷嗜古学,仿欧阳公《集古》考定同异,为一家言。” [25]
洪适《隶释》:“赵君之书,证据见于精博。” [10]
洪迈《容斋四笔》:“东武赵明诚德甫,清宪丞相中子也。著金石录三十篇,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槃、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见于石刻者,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凡为卷二千。” [26]
朱熹:“大略似欧阳修《集古录》,然铨序益条理,考证益精博。” [10]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东武赵明诚德甫,撰其所藏二千卷。盖仿欧阳集古,而数则倍之。本朝诸家蓄古器物款式,其考订详洽,如刘原父、吕与叔、黄长睿多矣。大抵好附会古人名字,如丁字即以为祖丁,举字即以为伍举,方鼎即以为子产,仲吉匜即以为偪姞之类,邃古以来人之生世夥矣,而仅见于简册者几何?器物之用于人亦夥矣,而仅存于今世者几何?乃以其姓字名物之偶同而实焉。余尝窃笑之。惟其附会之过并与其详洽者,皆不足取信矣。惟此书跋尾独不然,好古之通人也。” [10]
陈师道《后山居士集》:“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几如小邢矣。” [11]
翟耆年《籀史》:“赵明诚,字德夫(甫),大丞相挺之季子。读书赡博,藏书万卷,悉亲是证,铅椠未尝去手。酷好书画,遇名迹,捐千斤不少靳,畜三代鼎彝甚富。” [12]
董斯张《吴兴备志》云:“尝怪德甫历官二千石,好古博雅,史不立传,又不附其父清宪公。仅于李格非传后,因妻以见名。建炎己酉,被旨知湖州,郡志莫考,复从易安金石录后序、祭湖州文及应天府志知之。岂以未尝莅任乎?何湖州之文名灼人耳目也。虽然有妻能文免仝秋草,嗜奇者得焉更侈为胜谈也。” [36]
冯达道序(谢世箕刻本):“赵德甫博雅名士,其精心妙鉴,毕殚是书,小可给尘谭,大可资椽史,稽古之功,过越庐陵远矣。” [27]
谢世箕跋:“三代以还,器物碑,款识铭记,与夫高文典册之鸿篇,断简残画之遗迹,从无辑而成书者,有之、自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始。赵德父效而为《金石录》,中所搜罗,广至二千,一一手为题跋,是正讹谬,信而有徵。 [27]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金石证史
赵明诚在《金石录》中,以金石刻考证传世文献多方面的讹谬,多有合理之处。尤其是根据碑刻特点,用以纠正传世文献中关于人物名号、生平仕履、地名、年号年代等方面的错误,具有很高的证史价值,取得了很大成就。 [31]
同时,赵明诚以金石补史,录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补充史书无传或史传过于简略的缺失,尤其是在补录人物生平事迹、所历官爵等方面,有很大贡献。 [32]
校勘学运用
校勘学在我国文献整理工作中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具体方法是经过历代学者一步步总结出来的。倪其心在其《校勘学大纲》一书中说:“从方法论而言,校勘的一般方法的实质就是比较分析和科学考证。”赵明诚的考订经史正符合了这一本质。他的校勘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可谓死校与活校相结合。陈垣先生在其《校勘学释例》一书中把校勘的方法归纳为四种,即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赵明诚也不自觉的运用了这四种基本的方法。而根据金石证史的特点,又以他校居多,重视对校,善于理校,偶尔还运用本校,对校勘的方法可谓驾轻就熟。 [33]
史学思想
赵明诚在长期金石证史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从《金石录》跋尾部分相关史论中可以看出,赵明诚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秉承无神论的历史思想,反对谶纬符命,抵制异端邪说,重人事而轻天命,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就。同时,他还借用历史事件针砭时弊,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他注重史德,主张力传信史,反对史书编写的猥并脱漏,认为史书语言应当言简意赅,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治史原则。 [34]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求娶李清照
元宵节这天,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因为是在晚上,俩人的长相可能都没有看清。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果然文如其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赵挺之谈及此事。赵挺之不明就里,以为这字谜是儿子从庙会上看来的。他绞尽脑汁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恍然大悟:言与司合,乃词字也;安上已脱,乃女字也;芝芙去头,乃之夫二字也。词女之夫,原来儿子要娶的是个女词人。于是,赵挺之派人到李清照家求亲。 [3]
醉花阴斗词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易安作也。按赵明诚喜金石刻,平生专力于此,不以词章名。《琅嬛记》所引外传不知何书,殆出自捏造。所云:明诚欲胜之,必非事实。 [37]
赌书泼茶
《<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相传两人在青州隐居时,闲来无事最爱“赌书”,择水烹茶,一人说一件事,另一人则回答此事见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说对了,奖一杯茶,说错了,只能看着对方饮茶。李清照记性好,总能先一步喝到茶,不过赵明诚论才情也不遑多让。二人你追我赶,却不想喝得太开心将茶杯倾覆,大笑着作罢,余茶香盈室。 [8]
人物争议
播报
编辑
纳妾之谜
赵明诚纳妾的说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由王汝弼提出来,他在《论李清照》一文中以李清照的作品为证,确认赵明诚“蓄有姬妾”,原因不外乎就是男性对女性“色衰爱弛”的一贯态度。不过,王氏的这一新说直到90年代前后,才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的代表者如陈祖美、朱靖华等,他们一方面从李清照的诗文词中发现更多的证据,认定赵明诚确有纳妾之事,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赵明诚临终之时“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所谓“分香卖履”,语出《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引《曹操遗令》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一故实被看做是赵明诚纳妾的明证。又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念武陵人远,烟锁奏楼"两句,“武陵人”一典,被解为出自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阮肇路遇仙女之事。"秦楼"一典,被解为出自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与仙人萧史之间的爱情传说。这两个典故均被指暗含赵明诚有纳妾之行为;另一方面对赵明诚纳妾的原因做了新的补充说明,一是因无嗣而纳妾,二是宋代纳妾成风使然。然而,与此同时,有的学者则否认赵明诚纳妾之说,如代表人物姚玉光,他侧重对李清照诗文词中“纳妾"说的相关证据进行逐一剖析辩驳,得出皆属“穿凿附会”的看法。由于姚玉光与陈祖美、朱靖华之间曾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辩,赵明诚是否纳妾的问题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文学遗产》在2003年第1期还专发王兆鹏。郭明玉《“李清照“内心隐秘”争鸣述评》一文,对这场争论进行总结,认为“赵明诚是否纳妾的问题,在无确切史料予以证明的情况下还只能看做是一种假说。” [9]
死因之谜
赵明诚之死, 对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 在带有传记性质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叙忆了明诚病殁建康的全过程“ (明诚)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至行在, 病痁。 七月末,书报卧病。 余惊怛, 念侯性素急, 奈何病痞, 或热, 必服塞药, 疾可优。 ……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 疟且痢, 病危在膏育。 ……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显然,李清照对这件事悔恨最深的是赵明诚病时, 她身在池阳,不能亲侍汤药, 以至明诚误服寒药, 导致病情恶化, 才有壮年早殁的惨事。 既有此说, 以后学者也就深信无疑。 [13]
其实,李清照此说大有偏颇, 按《本草纲目》云“ (黄芩)主治诸热黄疽, 肠僻泄痢……治热毒骨蒸, 寒热往来。 ” “ 柴胡主治寒热邪气, ……肺疟、 贤疟、 十二经之疟, 有热者皆可用之矣。 ” 黄芥、 柴胡不但可以退寒热, 治诸疟, 更能止 “泄痢” , 只不过 “柴胡之退热, 乃苦以发之, 散火之标也黄等之退热, 乃寒能胜热, 折火之本也” 。 治症的药理不同罢了。 据此,李清照所云赵明诚因黄答、 柴胡致泄痢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3]
实际上, 明诚因患重症疟疾而殁。 《后序》记录明诚病于 “痁” , 症状是 “或热” 、 “疟且痢” 。赵明诚所患是现代西医指的恶性疟疾, 它有别于间日疟和三日疟, 是疟疾中的重症, 因而其症状往往比较复杂, 发热时间也较长, 往往会引起凶险发作。 而赵明诚自“夏五月, 到池阳, 被首知湖州” , 到六月十三日告别妻子, 往行宫所在, 适值暑天, 蚊蚋增多, 正是疟疾的盛发季节, 而 “途中奔驰,冒大暑”,行旅途中,卫生条件较差,又因劳累过度,免疫能力减低,致使染疾。赵明诚病后,滞留建康,直至七月末,才“书报卧病”。照推算,明诚染疾至“书报”至少已迟延了一个月左右,及至李清照闻讯赶来,早已进入晚期。虽说,不能完全肯足赵明诚死于哪种类型的恶性疟,但是,从辩症角度看,痢泄不止,多属内脏疟原虫裂殖体增多,大量寄生于细胞内,部分血管被阻塞,导致肝脾肿大,功能减退,胃肠道粘膜出血感染,引起胃肠炎症和脾脏虚亏,使泄痢之症日益严重,以致早殁。而清照见到明诚时,病已至此,“仓皇不忍间后事”,半月之后,明诚既殁,清照陷入悲痛之中,按一时之念,猜度明诚死因,出现偏误,亦属正常。只不过,如今我们了解史实,又确有重实重真的必要,故作此考。 [13]
人物关系
播报
编辑
父亲
赵挺之(1040年—1107年),字正夫,北宋密州诸城县人,登进士第。初选登州教授,历官德州通判、太常少卿、吏部尚书、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崇宁四年(1105年)由左相蔡京力荐,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一月,赵挺之罢相,未几,病逝于汴京,享年68岁。赠司徒,谥“清宪”。 [5]
妻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北宋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2]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个人著作
著有《金石录》30卷。
出版图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990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婚后李清照和赵明诚异常尴尬,在赵明诚眼中,妻子李清照不如器物
播报文章

风浪起
关注
2021-04-10 11:34

宋词的作家队伍主要是男性,闺情的书写者也主要是男子,即“男子而作闺音”,但是男性终归只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想要了解女性还得去探讨女性的文学作品。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不像同时期的女诗人充满浓郁的哀怨心绪和孤怨情怀。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诗词创作上就已经展现了很深的造诣,敢于超越时代的牢笼,去追求和歌颂美好的爱情,一首《如梦令》依旧在街头巷尾传诵。



又比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表明了女性与男性一样,也可以大胆地追求爱情,说出相思之情。

新婚之后的李清照确实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光,这期间的诗词洋溢着新婚的快乐,如这首作于建中靖国年间的《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这首词看似吐露了一个新娘对青春易逝的担忧,实际上此时的李清照风华正茂,词里提及与丈夫日常的生活情趣,这种情趣是建立在对自我的高度自信和对丈夫的爱的基础之上的。

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满是对爱情的执着。上片写买花,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卖花人担着这一肩春色把盎然生机送进千家万户。一位年轻的女主人公为了取悦自己的恋人来到卖花担前买花。

“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红彤彤的朝霞,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清新绚丽,景美情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燕尔的欢乐与甜蜜。但是女人公又怕花太美而掩盖了自己的美丽。



下片写戴花,刻画出一位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新娘。新娘本就美貌超群,但同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

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把花儿簪上,比比看哪个更美。这种闺房意趣,到了今天读来依旧生动形象。

但是凡事哪有一帆风顺,知性才女与翩翩才子看似和美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下去。侯虹斌在《怕是风流负佳期》中指出在婚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尴尬,在赵明诚眼中,妻子李清照不如器物。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而二人初婚时,赵明诚常常把守边疆,李清照的词风包含了思夫、忧愁以及对爱情的渴望。比如这首《一剪梅》直率中蕴含细腻,愁苦中透露哀婉,将一个深闺思妇的心理刻画地真实有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个满腹惆怅、哀婉悲怨的思妇形象映入眼帘。陈祖美先生对赵李婚姻的真相提出过论断,认为他俩的婚姻并不幸福,在南渡之前,李清照早没有新婚时的激情美满,赵明诚实在太喜欢金石了,为了金石他可以把感情放在一边,而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对爱情的期望值过高,她是个追求激情的女子,但是赵明诚并不为情所请,看《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此悼亡词为作者流落江南后所作,每一句都与作者丈夫生前的情结有关。根据陈祖美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写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深秋,赵明诚走后,李清照痛定思痛的一段时间。

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处在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悲痛和种种的苦难之中,词中交织着个人身世飘零的哀伤和所遇遭际的凄苦。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词人曾经穿着罗衣,与明诚相伴,罗衣承载着多少年的欢声笑语,往事历历在目,但人已不在,陪伴词人的也只有那些承载着沉甸甸回忆的物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1 17:06 , Processed in 0.0663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