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回复: 0

历史上有没有关系很好的皇帝和亲王? 看了琅琊榜2后百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73
发表于 2023-10-11 16: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有没有关系很好的皇帝和亲王?

看了琅琊榜2后百度不到结果…显示全部 ​



关注者
3,222


被浏览
5,541,763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
​10 条评论
​分享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登录



君莫问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关注


25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熹宗初即位,上犹在稚龄,忽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熹宗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人以其言为谶。———《三垣笔记
“这个官我能做么?”
“我做几年就让给你。”
翩翩翠盖引鸾舆,辇道西开不用除。急敕信王陪羽猎,勖勤宫里正幡书----《天启宫词》这是描写信王伴驾。
帝一日于某宫中得天启旧制沉香假山一座,香几、灯屏数种,谕收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崇祯宫词》这是描写崇祯帝睹物思人。
两个人被选侍魏忠贤几次想害朱由检,都被天启帝拦下,不许他伤害自己弟弟。朱由检的生母去世的早,在父皇去世后,哥哥天启皇帝安排了明光宗朱常洛的选侍李氏(东李)负责抚养皇五弟朱由检,照顾生活起居,居住在勖勤宫。明光宗朱常洛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子,万历皇帝去世后,朱常洛继位。朱常洛只当了29天皇帝就去世了,享年38岁。
朱由检的生母去世的早,在父皇去世后,哥哥天启皇帝安排了明光宗朱常洛的选侍李氏(东李)负责抚养皇五弟朱由检,照顾生活起居,居住在勖勤宫。
天启二年(1622年),朱由校封时年11岁的五弟朱由检为信王,并追封朱由检的生母刘选侍为刘贤妃
朱由检的生母刘选侍不但名义上成为明光宗的妃子,而且封号是贤妃,这个“贤”字很好。
朱由检成为信王后,哥哥天启皇帝给他安排了300名士兵当服务员,挑选了100名禁军给朱由检当保镖。每年给信王府粮食3000石,10000贯钞票,并安排部分地租收入归信王。
并准备将惠王朱常润在北京的府邸安排给信王居住,30来岁的惠王朱常润快要离开北京去湖北荆州就藩了。哥哥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朱由检天启二年受封信王,却到天启六年秋天才出紫禁城,迁住城外信王府(今北京王府井),那时他已十六岁,早到了去外地支藩年纪,皇帝却迟迟没有旨意,一直留他在北京住着。
皇帝没有子嗣留下,弥留之际欲召信王。魏忠贤还想阻拦,却被张皇后阻止,使朱由检可以及时入宫,见了皇帝最后一面。 天启病入膏肓,说话都已经困难,打量朱由检一番后,开口第一句话竟是: “弟弟何瘦,需自保重”
“来,吾弟当为尧舜。”
朱由检“涕泗横流”,
“臣死罪,”
愿以身代之”。 哥哥似乎回光返照,露出欣慰的笑容来,拉着朱由检说了最后一句话: “弟弟爱我。”

发布于 2020-01-10 17:17

​赞同 255​​56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更多回答


六朝如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关注


1,20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天启和崇祯...
熹宗初即位,上犹在稚龄,忽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熹宗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三垣笔记》

王体乾曰:“上(天启)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明季北略》

帝一日于某宫中得天启旧制沉香假山一座,香几、灯屏数种,谕收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崇祯宫词》

上召信王入见,谕以“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但云:“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明史纪事本末》


发布于 2018-01-11 16:11

​赞同 1207​​113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一般均衡

Chaos is a ladder.




​ 关注


26,2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很多人提到了,雍正皇帝和怡贤亲王,也就是康熙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岂止是关系好......快活成一个人了,一生并萼连枝生死相依,高山流水与君同行,棠棣君臣一世不负,旷古烁今怕也难找第二对。
正史记载上这俩人亲密同心的史料不胜枚举,后世什么野史话本影视史同都难望其项背......我尽量斟酌着用词,再一一把史料原文贴上来,以免有人觉得我在胡编乱造…
先定性:棠棣情深,明君贤臣,两个拥有共同政治抱负的改革家彼此知己。雍正一生于公最得力也最信任的政治同盟、于私情感上最爱(广义的爱,不指儿女情长or基情)最亲近的人都是胤祥;而胤祥也为了雍正帝从夺嫡到治国改革舍身相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他雍正朝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雍正朝。先综述:自幼一同相伴长大,九龙夺嫡期间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雍正登基后立刻将胤祥地位提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雍朝政治权力核心、实质首辅+皇帝代言人+大管家,两人共执江山推行新政改革。雍正八年,怡亲王病逝,皇帝悲痛欲绝重病不起,当天开始拟遗诏布置身后事,差点也跟着去了。怡王棺中陪葬其兄随身香囊,内置“血泪巾帕”以示“永诀之哀”(老四在十三葬礼上哭到吐血了);雍正去世后三件梓宫陪葬品,除了孝庄和康熙赐予他的数珠,就是十三弟生前所用的鼻烟壶童年&九龙夺嫡
早年关于两人记录很少,只知道从小一同长大,胤禛长胤祥八岁,受命教弟弟算术,自此形影不离。
胤祥生母位分低去世早,前期聪颖异常文武双全康熙十分宠爱,但后期因不明政治事故遭遇冷藏十几年;雍正就不说…大青果模范家庭,前半生几十年父子兄弟局,八个兄弟七个想干掉他,亲妈从小不疼还帮着亲弟弟十四巴不得他早死,也造成了他一生“喜怒不定”爱恨极端、后世评价其“多疑猜忌”有些冷血残酷的性格。
所以两人在深宫中大概也是性情相投同病相怜,打小就棠棣相依: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两人曾一同同康熙南巡,也每天窝在一起。康熙命两人于众大臣前书写诗联,众人赞叹不已。
“令内侍引诸臣至行宫左厢、恭视皇四子皇十三子书联。诸臣环立谛视、无不欢跃钦服。”
即便后来胤祥失宠遇冷,雍亲王塞外随扈期间两人也在康熙眼皮子底下书信往来,从胤祥还是个娃时候写的到后来他俩相对唱和的诗词,胤禛皆“吉光片羽,特珍爱存录,藏之宫中“,后整理编纂成集。由于胤祥后期境遇不佳一落千丈,雍正上台后辣手摧花把所有康朝关于乃弟的史料捂得严严实实的,所以胤祥遭遇何种政治事故地位、被康熙圈禁多久何处、后来到夺嫡结束十来年间都行踪不明,成为了历史悬案。其中流传接受较广的推论有认为,胤祥有可能是一废太子时遭连累构陷,也有认为是其在政治凶险关头为保护其兄胤禛(以及有可能其背后的四党势力)王车易位揽罪顶锅,断送十几年政治前程。
这个问题从学界到民科争吵不断至今无定论,在此不作重点展开论述。官方说法胤祥是遭废太子事件连累,不过很快就被康熙原谅。
雍正:“哎呀以前太子是正储的时候我和我十三弟对他也是很忠心的呀,从未有违反兄弟君臣之道的举动,我爹不喜欢他更是从来没有的事。”(然后他扭头就把十三和太子和其它兄弟一起写的诗从十三的诗集里屏蔽了,只放了十三自己的和他俩一起书写的,“尧阶多雨露,棠棣四时开”什么的emmm…)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两人在夺嫡期间数十年刀光剑影共患难中,于棠棣之情上建立了性命“至诚相托”感情和共同的政治理想,胤祥也为胤禛储位之争的夺冠出了巨大功劳乃至牺牲,使得乃兄登基后立即对其大加补偿,一生信任爱重。登基执政恩赏已极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新皇登基之日,政权根基不稳,交替之时动荡凶险。“十三阿哥允祥、尚书隆科多、备仪卫。清御道”(《清世宗实录》)雍正登基,立刻命胤祥总理事务,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此举逾制开先例,惊动朝野。因为此之前八大铁帽子王均为开国战功受封,还有两个是郡王;而十三在康熙朝只是个无任何受封的光头阿哥,也无任何在册功绩,平地成了清朝第一个恩封的铁帽子王,册封礼正副使皆正一品,大幅逾制礼逾“立后“。然而雍正还嫌不够,又逾制把胤祥亲王仪仗翻了一倍(相当于两倍的皇后仪仗之多),此后又不顾胤祥极力推辞逾制一门两王封另一儿子为郡王亦世袭罔替,其它皆满门加封,连胤祥刚夭折的儿子也强行过继其刚出生的侄子“生而为贝勒”,对怡王子女视同己出、待遇几乎等同诸皇子;收十三最疼爱的小女儿和惠于宫中为养女封和惠公主,一生未离开京城和蒙古王子联姻不归牧成婚还送王府;胤祥以医药救过五阿哥弘昼一命,雍正便令弘昼称胤祥为父。连十三去世多年的母亲敏妃,老四都连跳数级追封成敬敏皇贵妃塞进了他爹的墓里….相比之下,自己的亲生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到二十岁了连个贝子都没有;而这时弘晓(胤祥的儿子,后袭怡亲王爵)才八岁已经是两倍亲王仪仗了emmm…简直是柠檬树下只有我。也难怪后来乾隆一直对他老爸和十三叔心怀忿忿,到底谁才是你儿子…
登基之初雍正诸兄弟避讳改名,也特谕胤祥不必改字仍保留原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因为十三坚决推拒作罢仍改“允”字,十三去世后老四又下谕改回了“胤”)。
更夸张的是,雍正元年,有天老四谜之突然觉得他十三弟很穷,而且穷的“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心不忍”,非要赏他二十三万粮银子,并“令支官物六年”(...尼玛,国欠哥);然而胤祥固辞退回,两个人来回推拉争执叽歪半天,也只肯收十三万两。雍正拿他没辙,于是他把诸王大臣全叫来给自己撑腰评理。
众人:。。。
然后王大臣表示“自难定议”,意思是您二位自己玩去吧啊,胤祥又十分坚决固执,雍正无奈,只得“允其所请”只收十三万两。然而他同时又干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把怡王名义下兼管的旗兵军队实际掌控权给了十三,并添护卫亲军和刀枪,给了他一支无需皇帝过问就能直接管辖调动的私兵。(后面讲分权会提到)
“朕另行加恩,将现在王所兼管之佐领俱令为王之下属...另添护卫亲军。”
并为提防一朝天子一朝臣,照看十三弟身后事,特谕:
“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清世宗实录》)

分权至信不过恩赏这种东西就像商场打折券锦上添花,商场还是皇帝他家开的,毕竟自古今日荣宠明日裹尸的不在少数。胤祥恩宠终雍正一朝有增无减,生荣死哀,但更能表明两人情谊信任之深的是,怡贤亲王在雍正朝的政治治理和改革重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甚至堪称黑衣首辅。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一直以“刻薄寡恩,猜忌多疑,喜怒不定”“对手足残忍”“痛恨朋党”著名,却相当夸张地将自己手中大半的权力分给了怡亲王。据不完全统计怡贤亲王掌管的职务包括:
总理事务大臣,后议政大臣
总理户部、会考府管钱粮;
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管汉军侍卫,佐领旗兵;
内务府皇帝日常衣食起居及造办处,雍亲王府邸和皇帝私房钱;
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主司西北用兵军务;
临时交办的外交、水利、祭祀、案件深度审断等事宜。
这个配置很多人应该都能看出问题了,行政权、兵权、财权,古今往来几乎不曾有任何一个皇帝会把这些权力交给一个人的(实际上,十三去世后,这些权力分给了八个人之多…而统管这么多部门井井有条还能推动大型改革,侧面也反映了其政治能力确实强悍)。对于雍正这样的玩战术的心都脏的夺嫡政斗冠军、政治智商高又以猜忌闻名的强君,着实太过反常。光首辅握着军权这点,倘若有二心,都够皇帝喝一壶。何况这人手里还直接捏着皇帝的人身安危,相当于半条命都交在了他手上。即便君主高度集权、再亲近信任某个人,这样的权力分割也还是有相当风险的,何况胤祥本身也是皇子亲王。(胤禛啊你要是被胤祥绑架了就眨眨眼…然而就这样,雍正还不断提拔怡亲王举荐的官员,还违反“王大臣不得结交”的祖制,要求朝中大臣同怡亲王结交靠近,特别提点有些官员“除怡亲王外,不许结交一人“。在雍正以党争为由除掉年羹尧隆科多和八党后,朝中再无任何势力能制衡怡王。只能说这两人确实彼此信任之深一体同心不分你我,雍正朱批中也表明他和怡亲王的密折密信都互相拿给对方看,甚至有次误把朱批批到了别人写给怡王的密信上…(想知道那位仁兄收到回信没吓死吗…
以及遇到个别比较轴不灵光的,比如诺敏,雍正数次要求他多和怡王走动联系,他一心向皇帝表明自己要做孤臣不结党,还试探说您是要我帮您监视怡亲王吗如果我发现什么不轨的情况会向您汇报哒,结果雍正十分恼火反着刻薄大骂了他一顿,说就你会当皇帝我不懂为君之道行了吧要不要我给你道歉,直接强行把他全家塞给了胤祥,他才幡然醒悟吓得赶紧上书伏罪认错。
私情甚过于私情,雍正是个性格上爱恨比较极端的皇帝,对十三“诸事太过”用力过猛这点可能有点隔代遗传他爷爷顺治,经常上头口嗨,日常发红头文件几千字几千字地夸怡亲王,什么“宇宙全人”(全宇宙最完美的人)“实为天神” “人甚体面”(意思是我弟长得帅,历史上十三确实长得清秀英俊)“王只觉瘦弱”(我觉得我弟最近好像瘦了) “一尘不染“的话都往外蹦,甚至一封请安折朱批回复中都要拐着弯刷屏七八个“王子”如何如何。比如批复安徽巡抚李成龙
朱批:朕安。赏你翎子带是你王子替你讨的。你当知你的功名身家都是你王子的好处,你若仗着你王子放胆乱来,王法无私,悔之不及时,你王子救你不下来。你若负了朕恩,坏了你王子的脸面,稍与朕声名有碍,你自己想一想就是了,应当作何处分。朕自登基以来用人行政,你自然有耳目的,若实勉励做个十成官,仰报朕与你王子。若徒在你王子面前叫苦、装清官,指望惑朕耳目,不能!
再比如批复苏州织造胡凤翚:
朱批:不要说朕赏了你个泰山之靠,放胆肆志乱作招摇,稍有负朕恩,头一个处置你的就是怡亲王,不要错认了人,当王子是个护犊子的,容易说话的,你就误你自己的身家体面了!
由于两人从小一起很少分开,用雍正自己的话说是“寸晷未离,异地犹悲”,十三几次出行游猎、出巡治水利、勘陵,皇帝都“选派侍卫服侍,每命中使前驱置办精美饭食“,下旨造办处备齐各种外出用品,老四亲自督造设计十三生辰贺礼上刻写“日月长明”(…夭寿了皇上反清复明了),如此种种体贴关怀细微投我桃李报之琼瑶,不胜枚举。不过十三离京期间的奏折都神秘消失了,一说随葬泰陵。为数不多流出来的公文是这个画风的:
(是的这个著名的折子就是老四在十三外出期间两人的通信奏折)
怡亲王:“倘若确实发胖,而不甚寓目,[朱批:甚好。]则将如何好。
雍正帝:“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
…………
当世有云:“皇上于怡亲王友爱之道尽于极处”,“不避人言”。这种不顾君臣礼法的逾制亲密,导致朝鲜人都看不下去,说皇帝对怡亲王“非礼太过”(雾很大)“皇帝每见辱于十三王爷”,意思是皇上一遇到怡王就不自重。估计乾隆也是一直有点心理阴影,登基后违背他爹遗旨强行降格、把他爹很多夸他十三叔的不忍直视的话和谐了emm…不过幸好与之相对的是,胤祥是个缜密冷静谨慎稳重,情商极高极有分寸的人,对乃兄的性格拿捏得极清楚。两人感情很深,胤祥政治能力很强忠诚勤勉,而且和雍正差不多一样是个工作狂,两个人经常在养心殿熬夜通宵到二半夜(老四在养心殿后边给十三弄了个小单间),一起修仙快乐无边。而十三为人极其谦卑谨慎从不自傲居功,对于皇兄的恩赏也是极力固辞不受,人前给足皇帝面子私下却又坦诚直率事事分忧,体贴之余偶尔还使点气性,导致雍正更觉得亏欠他更喜爱他更为亲密无间。两个人性格十分互补又有共同政治抱负,才成全了一段千古棠棣君臣佳话。而且据史料记载,雍正有时候还挺“惧”怡亲王。十三也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并且较喜怒无常的老四更冷静宽仁,两人政见上也常有分歧争执,皇帝日常恶龙咆哮的时候只有他敢在暴怒时去劝,也只有他的话雍正听得进去。比如在抄家时劝老四“皇上用法稍觉严厉”,比如劝说保下了十七也就是后来的果亲王(雍正原本要打发他去守陵扫地)、举荐李卫等人为雍朝保举了大量人才、甚至在追缴国库的事上跟老四发脾气,不胜枚举,以至于雍正自己发上谕说“怡王色变”和“朕不得已就范”……2333
再比如十三和年羹尧由于公私原因关系不太好,皇帝偷偷跑去送年羹尧造办处(十三也管造办处,他俩闲时一起设计些东西拿去做)的小玩意儿,夸奖他一通好话又说我弟弟的好你要认识到呀,朕和王子都甚想你疼你怜你怡王时时问起你他可算你天下第一知己,完了还怕被十三知道了不高兴,就叮嘱年羹尧说此事不必令怡王知道。(年羹尧:我信你个鬼
还有一次外省官员试图绕过十三管的户部给雍正递折子,就被皇帝骂了一顿说拿去给怡王看过同意了再拿来给我看。所以朝鲜人记载说“十三王总揽天下事”、“满人畏王甚于皇帝”,其实这话是很不得体甚至有点凶险的,尤其以雍正这种猜忌多疑又自尊心权力欲极强的皇帝,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坟头草都割两茬了(年、隆:…)但说十三的话…他还要跑出去得瑟说你们满朝文武“尔等为朕任用,虽百千聚集一处,未必如王一人也。勉之“。
PS:关于年羹尧和胤祥的矛盾,主要因为年羹尧恃宠而骄跋扈张扬插手朝中事务,和雍朝其它两位重臣胤祥、隆科多关系都不太好。早期雍正为了战事军务,对年羹尧以安抚拉拢容忍为主,胤祥也还是以大局为重,在西北用兵的问题上,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参年羹尧的时候,也站出来大力支持了年羹尧,才有了后来的青海平叛西北大捷。然而年羹尧回京后居功自恃,先是去怡王府给十三甩了脸色,出来后又在背后议论“怡亲王第宅外观宏广,而内草率不堪,矫情伪意,其志可见”。
后来年羹尧认为时机已成熟A了上去,指使亲信胡期恒弹劾怡王门人金南瑛,结果一脚踢在了钢板上——除开两个人私交甚好,怡亲王本人也是皇帝在朝中的代言人和联络人。胤祥还没说什么,雍正先暴怒了,指责年羹尧意在搞朋党打压怡王,警告朝中大臣跟年羹尧划清界限、要求在倒年斗争中向怡亲王靠拢,由此两个人矛盾公开化。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怡王病逝医祷备至怡亲王生前,雍正曾考虑百年之后两人同葬泰陵,并将中吉之地赐之;胤祥“惊悚色变”死活不受,再三苦辞请求自己另葬涞水,而雍正迟迟不肯批复,甚至十三有“不便明谕激切之辞”和“吞土明志”,于重病中再三恳求,老四才不得已作罢同意。(这个确实太太太太过了….胤祥于康熙年间落下病根,抱病愈重后,雍正心急如焚,“朕萦于怀,无刻稍释,商榷医药,默祷神祗,以寄沉疴顿起”,亲自问医寻药,并将十三的医生从太医院册封为户部侍郎,每日随诊、上朝汇报怡王病情。
两人甚至搞出了疑似互相试图把命续给对方这样惊天动地的操作….老四这个人信佛比较迷信因果命数,但又好脸面忌惮儒生官僚拿纲常伦理压他。曾经皇后身体不好,内监提议在宫里摆道场,皇帝拒绝并怒斥道“君上为臣下祝寿,成何体统”。十三曾经说过愿以自己寿数换皇兄福寿延绵之类的话,老四也十分不悦叫他不要这么说。然而十三病后不知是否联想前事,雍正不顾礼法忌讳人言非议,出钱为胤祥亲自斋醮祈祷,并设醮令六部臣工作祷文,以为其祈福增寿。
“怡亲王病,四月不愈。雍正大出金帛,为斋醮祈祷。令六部大臣亦俱设醮,长夏赤日中,舍职务而奔走焉,雍正一一认其名。当时献媚之臣,不惮再举三举。司香大僚,执炉日中,当拜表章,则长跪弗起,至有贿僧道数更端以息力者。所拜表章必书副本,赂其家人达王。雍正幸其第,见而颔之,取笔点出一、二丽语。自是争募词客捉刀,而寒士之长于骈词者,声价顿增十倍。”
雍正更亲为其作《如意歌》寄托吉祥之意希冀其痊愈:
“琅琅更听仙语传,唱随偕老如和弦既指山海为岁年,复言日月同团圆。”(雍正曾以 日月比喻他二人)
十三曾经在追银抄家问题上请宽,雍正先前未同意,及至为不让其在病重中忧虑,也为了给其积德,便也按其曾经建议一一宽赦。此外令内务府修缮怡王名下别苑,有意让怡亲王前去调养。
但也许是不愿见皇帝如此大动周章,也许是担忧皇兄身体也不好不愿劳其奔波,十三生前一直对雍正隐瞒病情“报喜不报忧”,甚至躲避不见,皇帝追去圆明园他就躲去西山,直至临终前还差人报皇帝他已“大好了”。
生死连枝五月初四,报怡亲王病重,正在会见新科进士的皇帝立刻抛下手头政务前往,未至,王已薨逝。雍正悲痛欲绝,本来也抱病的身体受此沉重打击也迅速恶化,大病不能起,几至大限。怡亲王去世当天,皇帝开始拟遗诏安排后事、召张廷玉鄂尔泰秘密透露立储人选。雍正抱病为胤祥素服一月,“饮食无味,坐卧难安”。停灵期满,皇帝迟迟不肯移棺下葬,直至不能再拖,安葬时亲往奠送。违背其弟“丧事一切从简“的遗愿,命配享太庙,怡王陵严重逾制而建,为清代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王爷陵,可惜现已遭盗毁。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非要谥号多加一字,而雍正他…….给十三加了八个字…….嗯。皇帝“滴泪研墨“御书,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于“贤”,一一作解,并说“不能尽其美善”。
史料记载,雍正在怡王仙逝后重病中不顾大臣阻拦,多次前往祭奠,悲痛激动时至失控,甚至于失了心智,一方面疑似认为十三是因其缘故“代朕而逝”为其挡下天灾人祸,“以弟之寿算增于朕躬”,自己凉德福浅走得晚,护其生前身后一世周全;另一方面甚至开始胡乱开火,在怡亲王丧期葬礼上“皇帝命侍卫监视临丧诸臣,有哭之哀者加官,不哀者贬官之说“。
老三允祉,早年康熙朝在十三的母亲丧期剃头,被十三告到康熙处遭降爵,两人结下梁子;后来老三在十三葬礼上幸灾乐祸,“心怀嫉忌,迟至早散,无戚容“(是有多和葬礼过不去…)。雍正当场大怒但强忍着没发作,一是为怡亲王丧事圆满,二大概因为十三生前劝言他对兄弟宽仁,不愿在他灵前争执惩训悖其愿望。丧事毕后,上立即命将允祉夺爵圈禁,两年后老三去世,老四还不忘把这事又拎出来鞭尸….
连续两三个月,雍正每天几千字的上谕以书悲痛。直至十三去世几年后,仍时有祭文悼亡诗字字泣血,悲恸凄切至极。因为他实在写得太多只贴部分如下一小部分,真不忍卒读:
· “寸晷未离,何堪长逝?异地犹悲,奚容隔世。”
· 音容俨然,遂隔幽明,思念缠绵,与时俱积。…挥泪含痛,自制祭章…至情无文,直抒胸臆,惟贤弟听之。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修短不齐者,数也;生死之难忘者,情也。得贤弟而中道弃捐,朕兄之凉德也。…
援笔写心,肆筵馈奠,哀衷满纸,泪酒盈觞。”(怡贤亲王去世三周年祭文)
·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花下偶成》)
· “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怡亲王去世两年后端午节)
(由于十三病逝于端午前一日,又临近皇后生日,结果就是…从十三去世直到老四去世,宫里再也没过过端午节,皇后也再也没庆祝过寿辰..…)
· 将来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八年五月初六上谕
(老四这么好名要面子的人,却说后世有什么骂名罪名怨愤皆归于我,与我十三弟无关,他是要百世流芳的)
怡贤亲王去世后,雍正失去了在政治上至信的左膀右臂,甚至影响了其最后几年的施政风格,加上身体不好,改革推进速度和力度、追索亏空、政治治理甚至朱批字数,皆不如前,也开始更频繁地谈论佛道。皇帝将其弟生前进上物件另外收藏一室,不与日常所用掺杂,“常时观览,触目伤怀,更增悲伤”,并一直将其弟遗物生前所用的玻璃鼻烟壶随身携带,于重病中常睹物思人。十三年,雍正皇帝暴崩,突然无兆,临终前亦异常平静,鼻烟壶一同贴身陪葬泰陵。

--
本来只是想简单答个题,结果没忍住写了上万字…那就再啰嗦几句吧。
我不是历史专业,只是沙砾观山岳扁舟入海流,一个微不足道的敬仰者罢了。写这些也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他们。后世多评价雍正帝刻薄寡恩冷酷无情,前几年好不容易有些翻案的正面评价,又被这几年的宫斗剧抓着编排毁了个干干净净;而怡亲王由于传记被删陵墓均遭盗毁,作为雍朝实际首辅和新政改革的设计和推动者,后世不知其名其作为。看老四的上谕和作为,我想他是希望他们二人的名字功绩并列为后世传颂的吧。由于篇幅已经太长了很多史料我并未放进去,春秋笔法贻笑大方,链接附专业人士之作。如果有任何考据陈述纰漏还请补充斧正。
很感谢你能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5 09:36 , Processed in 0.056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