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雄凰与雌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国观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薛国观(?-1641),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 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罢职归里。崇祯九年(1636),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再加少保、吏部尚书,进武英殿。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六月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免职,最后赐死。

基本信息
本名
薛国观

字号
字家相
号宾廷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陕西西安府韩城县

出生时间
?

去世时间
公元1641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2史籍记载
3艺术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薛国观(?-1641),字家相,号宾廷,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今陕西省韩城市)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职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1624)提拔为户部给事中,多有建树。魏忠贤专权,朝廷官员争相攻击东林党。薛国观所弹劾的御史游士任、操江都御史熊明遇、保定巡抚张凤翔、兵部侍郎萧近高、刑部尚书乔允升,都是东林党人。不久提升为兵科右给事中,对于边疆事务也有很多奏论。魏忠贤派宦官出镇,他跟同僚一起上疏争论。七年又提升为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的余党想起用王化贞,宽免萧近高,赶走胡嘉栋,薛国观极力反对。奉命祭北镇医无闾,回来后说关内关外部队无故消耗,将官侵吞克扣军饷的弊病,于是推荐大将满桂的才干。皇帝表扬他忠诚正直,命令他指出侵吞克扣军饷的将官的名字。薛国观列上副将王应晖等六人,下诏将他们全部下狱。陕西盗起,偕同同乡在朝廷做官的人,请求边防快速围剿,并追究原巡抚乔应甲接受贿赂放任盗匪的罪责。剥夺了乔应甲的官籍,没收他的赃款。薛国观先依附魏忠贤,到这时大力惩处魏忠贤的党徒,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了。薛国观害怕,并且担心牵涉到考核官吏的大典,想方法阻挠他,于是弹劾吏科都给事中沈维炳、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说:"二人是东林党的盟主,跟瞿式耜一起掌握官吏的选拔。文华殿召对,陛下讨厌章允儒胡说八道,下旨处分他。许誉卿于是拿着一道奏疏给沈维炳,让同僚刘斯琜【一作(土来)】邀请微臣签名,微臣拒不答应,这才使得袁耀然弹劾微臣。微臣自立有品德,不加入东林党,于是遭到他们陷害。朝廷只议论东林党,看谁向着它或不向着它,借崔可灼、魏忠贤为题,报复陷害跟他们意见不一致的人。又把持考核京官的权力,而瞿式耜这个被排斥的人,长期居在城外,遥控着官吏考核的大典,满朝廷的人没有一个敢说话的。"最后诬告袁耀然贿赂刘鸿训谋取御史的职位。皇上虽然责备他扰乱考核大典,但薛国观终究免于检查。然而公众的评论容不下他,不久因归养父亲回家乡。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秋天,因御史陈其猷的推荐,起用为兵科都给事中。母亲去世,服完丧礼,起用为礼科都给事中,提升太常少卿。九年提拔为左佥都御史。第二年八月授职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薛国观为人阴险尖刻,不学无术,少文采。温体仁因为他一向仇视东林党人,秘密地向皇帝推荐,从此得到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十一年(公元1639年)六月提升礼部尚书。这年冬天,首辅刘宇亮出京督师。薛国观跟杨嗣昌相勾结,陷害罢免了刘宇亮,第二年二月代替他成为首辅。记录剿灭土匪的功劳,加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入文渊阁,记录守城的功劳,加封少保、吏部尚书,进入武英殿。

早先做首辅的人当中,温体仁最适合皇帝的心意,当首辅的时间最长。等到张至发、孔贞运、刘宇亮做首辅,都不是皇帝满意的人选,所以时间不长就罢免了。薛国观当首辅,一切都按照温体仁的所作所为来实行,引导皇帝严峻刻薄,而才智不及温体仁很多,操守也不如他。皇帝开始信任他,接近他,时间长了才发现他的邪恶,于是灾祸就降临了。

当初皇帝设宴召见薛国观,提起朝臣的贪婪。薛国观回答说:"假使厂、卫得到合适人选,谁敢贪婪。"东厂太监王德化在旁边,吓得汗流浃背,从此专门侦察他的隐事。薛国观任用中书王陛彦,而憎恨中书周国兴、杨余洪,因为泄漏诏旨,招致一些有权势的人的弹劾,将他二人下入诏狱。二人老了,死于廷杖之下,他们的家人秘密收集薛国观行贿受贿的事实,报告东厂。而薛国观早先隐藏史翲寄的银子,周国兴、杨余洪两家的人又诱导史翲家的仆役告发这事。皇帝因此得知各种事情,逐渐就不满意他了。

史翲是清苑人。当御史时品行恶劣,喜欢巴结宫中宦官,是王永光的死党。巡按淮、扬,搜刮国库中没收的赃款、罚款十多万两银子装入自己的腰包。辅助巡视盐政又全部拿走前任盐官张锡命贮存的库银二十多万两。等到他以少卿的身份在家闲居,检讨杨士聪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接受周汝弼八千两黄金的贿赂推举他做延绥巡抚,史翲是介绍人,并揭发史翲盗取盐款的事情。史翲得旨表白这事,而有关盐款的事情则请求下诏让淮、扬监督宦官杨显名核实报告。不久张锡命的儿子张沆攻击史翲,给事中张焜芳弹劾史翲侵吞盗取公款是有证据的。还曾勒索富人于承祖万两银子,事情败露,史翲就派家人携重金又和狡猾的官员商量,企图改变原来的记载。皇帝发怒了,于是将史翲革职。史翲急忙携带数万两银子进入北京,居在薛国观的官邸。阴谋确定后,出来上疏攻击张焜芳和他的弟弟张炳芳、张炜芳。很多阁臣都顺从史翲,草拟严旨。皇帝不同意,只是剥夺了张焜芳的官职等候审讯。等到杨显名核实的奏疏报告上来,极力为史翲辩解,但还有六万两银子没办法隐瞒,将史翲下狱。正好发生战争,官司长时间不能结案,在狱中死了。都城的人纷纷传言,说史翲携带的银子都被薛国观据为己有。他的家人证实了这事,事情闹大了。薛国观还极力辩解,说史翲的赃款是党人陷害他,皇帝不听。

皇帝当初担心国家财政不够支出,薛国观请求借款,说:"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担;在内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由皇上决断不可。"于是拿武清侯李国瑞做榜样。李国瑞是孝定太后哥哥的孙子,皇帝祖母的家属。李国瑞薄待庶兄李国臣,李国臣气愤不过,欺骗说:"父亲有资产四十万两,微臣应当得到一半,请求拿出来资助国家作为军费。"皇帝开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听了薛国观的话,想全部借他所说的四十万两银子,如不答应就限期严加追查。有人教李国瑞隐藏财产不交,拆毁房屋,将家俱器物陈列到大街上去卖,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资财。嘉定伯周奎跟他有联系,代他出钱。皇帝发怒,剥夺了李国瑞的封爵,李国瑞受惊吓死了。有关部门追究不已,皇亲国戚人人自危。利用皇帝第五子的病情,勾结宦官宫女,传言孝定太后已升仙为九莲菩萨,在天上责备皇帝轻视外戚,皇帝的每个儿子都将夭折,神降临到皇帝第五子的身上。不久皇帝第五子死,皇帝非常害怕,急忙封李国瑞七岁的儿子存善为侯,将他交纳的金银全部归还了,而怀恨薛国观,等待时机发作。

薛国观一向讨厌行人吴昌时,等到考察选拔时,吴昌时担心薛国观压制自己,凭借他的门人求见薛国观。薛国观假装跟他很友好,答应准备给他第一名,在吏科做官。等到任命下来,只得到礼部主事的官职。吴昌时非常痛恨他,认为他出卖了自己,跟好朋友东厂理刑吴道正商量,揭发丁忧侍郎蔡奕琛行贿薛国观的事实。皇帝听说,更加怀疑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杨嗣昌外出督师报告了一些事情。皇帝命令草拟谕旨,薛国观于是草拟谕旨进呈。皇帝于是发怒,交给五府九卿科道讨论。掌都督府魏国公徐允祯、吏部尚书傅永淳等人不知道皇帝的意图,议论很轻,请求命令他致仕或闲住。皇帝猜到科道一定会这样说,唯独给事中袁恺没有在意见书上签名,并且上疏追究傅永淳以泄私人感情包庇的罪状,而稍微诋毁薛国观轻狂放肆,嫉妒成性。皇帝不高兴,将奏疏扔到地上说:"这叫什么检举报告!"于是剥夺薛国观的官职,让他回家,皇帝的愤怒还没有平息。

薛国观离开北京城,车队浩荡,侦探向皇帝报告了。东厂派到薛国观府邸的侦察员正好碰上王陛彦到来,抓住他,获得他招摇过市、串通贿赂的情况,供词牵连到傅永淳、蔡奕琛以及通政使李梦辰、刑部主事朱永佑等十一人。命令将王陛彦交司法部门追问。不久,袁恺再次上疏,一举揭发薛国观受贿的种种恶行,傅永淳、蔡奕琛参与其间。薛国观接连上疏辩解,诋毁袁恺受吴昌时指使,皇帝不采纳。

到了十月,王陛彦的案子没有了结,皇帝以为他行贿有真凭实据,立即命令将他弃市,并派使者逮捕薛国观。薛国观拖延时间,第二年七月进入都城。命令他在外邸待命,不把他交给官吏,薛国观自认为一定不会死。八月初八夜晚,监刑的人来到他门口,薛国观还在酣睡中,等到听说来人都穿着红衣服,急急忙忙地说:"我要死了。"匆忙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小帽,随便拿了顶佣人的帽子扣在头上。宣读诏书完毕,叩头不能出声,只是说:"吴昌时杀我。"于是被吊死。第二天,使者回报。又过了一天,同意收尸装殓,吊在屋梁上已经有两天了。辅臣被羞辱而死的,从世宗夏言之后,这是第二人。司法部门判他赃款九千两,没收田地六百亩,住宅一区。

薛国观阴险嫉妒,然而还不至于定他死罪。皇帝仅仅因为私愤就杀了他,因为贪赃之事也不能落实,有人觉得挺冤。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张廷玉等《明史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形象
2003年香港电视剧《帝女花》:李子奇饰薛国观

搜索发现
广告
透明钉子裤,新潮单品劲爆折扣!
<淘宝网>全透明蕾丝丁字裤,精选好品牌,制作精细,品质优越,买女装男装,必上淘宝网!<淘宝>超值商品,优享品质,一站式购物体验,惊喜随处可淘!

透明钉子裤上淘宝!优享品质,惊喜价格!
全透明蕾丝丁字裤,<淘宝>诚信商家,高人气热卖商品,淘你满意!支付无忧,交易更放心!<淘宝>放心挑好货,购物更省心!

透明钉子裤,淘不停,<淘宝>就是超值!

全透明蕾丝丁字裤,<淘宝>专业的一站式购物平台,汇集众多品牌,超低价格,随时随地,想淘就淘.<淘宝>超值购物,惊喜连连!

词条标签
人物 历史人物 宰相 明朝 社会科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2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定太后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孝定太后-1614年李氏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翼城兴贤坊今西关宣庄人后徙 漷县今北京通县穆宗在裕邸时选为人才隆庆元年三月1567年封贵妃万历元年1573神宗徽称慈圣太后

目录
1基本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由于神宗即位时年纪尚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处理朝政而李太后堪称有识人之明万历初期重用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太后之力居多太后父李伟封武清伯李太后也从不会纵容自己亲属胡作非为家人尝有过命中使出数之而抵其家人于法李太后教神宗颇为严格小皇帝如果犯了错太后召他长跪数其过有一次甚至几乎要将神宗废位

万历六年1578年神宗大婚太后逐返回慈宁宫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

万历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十二年与陈太后一同谒山陵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崩1614年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明朝孝定李太后是怎样的?
ggicpp2021.02.05浏览13次文化艺术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2.07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慈圣皇太后也就是明史中的孝定李太后,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她原本是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王府中的一位宫女,偶然得到裕王的宠幸怀孕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死后由于皇后陈氏无子,因此由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为万历皇帝,这位李太后跟慈禧太后一样除了在后宫掌权外还喜欢插手国家大事,因此万历朝早年内外大事都由李太后掌握,相传她也搞过"垂帘听政"o

李氏虽然贵为皇太后但由于出身贫贱因而处处遭到歧视与限制,据史载万历皇帝在与另一位仁圣皇太后(即隆庆正宫陈氏)用膳时她还要站在身后不能平起平坐,(万历皇帝虽是李氏所生但一样势利眼很看重出身据明史记载光宗皇帝就是因为是宫女所生一直不被立为太子,李太后问万历皇帝不立光宗的原因,万历说:因为他(光宗)乃都人(宫人.女的称呼)所出,这位被歧视已久的李太后听到自己儿子这样说深感被刺伤,大骂:你(万历)也是都人所出,光宗才因此得以立为太子这是题外话)

正是由于这些不平等的待遇,让李太后有了假藉宗教的名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想法,万历四年李太后为了给死去的丈夫隆庆皇帝求冥福以及替万历求子嗣及长寿而下旨建慈寿寺,在建寺期间忽然发生奇事,就是在李太后所住慈宁宫突然瑞莲盛开,两天后皇宫也瑞莲盛开,李太后认为这是吉兆因此命人写下"瑞莲赋",此事过没多久李太后又声称自己数次梦见一位骑着金凤.身有九首的菩萨向她传授九莲经,李太后在梦醒之后居然能将九莲经一字不露背诵出来,还煞有其事的命人在大藏经跟天下寺庙中寻找这个子虚乌有的九莲菩萨跟九莲经,结果当然是找不到但是,李太后却硬要将所谓的"九莲经"收入大藏经,并自称自己乃是"九莲菩萨"的转世,更进一步在修建中的慈寿寺的后殿以自己的样子来塑造九莲菩萨的金身来供奉,最后当慈寿寺建好后寺中的僧侣有一天对人说:他夜间梦见菩萨显灵,说慈圣太后乃是"九莲菩萨"转世的后身,于是大家真的就把李太后当成菩萨转世的,从此谁还敢瞧不起菩萨转世的李太后呢?而李太后假藉菩萨来巩固自己地位的计谋也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明朝孝定李太后是怎样的?
ggicpp2021.02.05浏览13次文化艺术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2.07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慈圣皇太后也就是明史中的孝定李太后,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她原本是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王府中的一位宫女,偶然得到裕王的宠幸怀孕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死后由于皇后陈氏无子,因此由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为万历皇帝,这位李太后跟慈禧太后一样除了在后宫掌权外还喜欢插手国家大事,因此万历朝早年内外大事都由李太后掌握,相传她也搞过"垂帘听政"o

李氏虽然贵为皇太后但由于出身贫贱因而处处遭到歧视与限制,据史载万历皇帝在与另一位仁圣皇太后(即隆庆正宫陈氏)用膳时她还要站在身后不能平起平坐,(万历皇帝虽是李氏所生但一样势利眼很看重出身据明史记载光宗皇帝就是因为是宫女所生一直不被立为太子,李太后问万历皇帝不立光宗的原因,万历说:因为他(光宗)乃都人(宫人.女的称呼)所出,这位被歧视已久的李太后听到自己儿子这样说深感被刺伤,大骂:你(万历)也是都人所出,光宗才因此得以立为太子这是题外话)

正是由于这些不平等的待遇,让李太后有了假藉宗教的名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想法,万历四年李太后为了给死去的丈夫隆庆皇帝求冥福以及替万历求子嗣及长寿而下旨建慈寿寺,在建寺期间忽然发生奇事,就是在李太后所住慈宁宫突然瑞莲盛开,两天后皇宫也瑞莲盛开,李太后认为这是吉兆因此命人写下"瑞莲赋",此事过没多久李太后又声称自己数次梦见一位骑着金凤.身有九首的菩萨向她传授九莲经,李太后在梦醒之后居然能将九莲经一字不露背诵出来,还煞有其事的命人在大藏经跟天下寺庙中寻找这个子虚乌有的九莲菩萨跟九莲经,结果当然是找不到但是,李太后却硬要将所谓的"九莲经"收入大藏经,并自称自己乃是"九莲菩萨"的转世,更进一步在修建中的慈寿寺的后殿以自己的样子来塑造九莲菩萨的金身来供奉,最后当慈寿寺建好后寺中的僧侣有一天对人说:他夜间梦见菩萨显灵,说慈圣太后乃是"九莲菩萨"转世的后身,于是大家真的就把李太后当成菩萨转世的,从此谁还敢瞧不起菩萨转世的李太后呢?而李太后假藉菩萨来巩固自己地位的计谋也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说法?
news.xixik.com   2020/11/5 19:58:5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小 中 大 ]   
核心提示: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亡宪宗。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被骂是应该的,但一个国家的锅,一个人肯定是背不动的。

秦以来,凡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续均难以超过300年,明朝国祚276年,并不短。

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王朝衰亡的重要信号,比较典型的有:

中国历史朝代表
秦末农民起义、西汉赤眉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方腊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等。

一旦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王朝必会在短时间内灭亡。

除了秦以外,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都在于,人地矛盾/阶级矛盾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处在生死线的边缘,唯有起义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不断增长的人口与相对固定的粮食产量,最后必会引发崩盘,但很多农民起义爆发时,全国的粮食产量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能养活绝大部分人口,贫穷的人口也不会无限制增长。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本就是对立矛盾,而依托地主阶级建立的皇权体系,很难保证地主不去兼并农民土地。

王朝初期,地主阶级力量经历洗牌,力量孱弱,农民人口被战争、瘟疫大量削减,所以整个国家的人地矛盾很低,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人民就能活得比较体面,所谓治世,大抵如此。

王朝中期,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开始显现,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方式兼并农民土地,部分无地农民或沦为佃农,或沦为流民,或沦为饿殍。

由于地主少交税(尤其是人头税的朝代),被地主隐匿的人口(佃农)不交税,导致掌握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在单位土地缴纳的税严重下降,由此导致朝廷税收大幅度下降。

为了弥补税收不足,朝廷又对有地农民增加税收,进一步导致农民破产,沦为佃农。

王朝末期,人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一旦天灾爆发,大量农民将跌至生死线边缘,农民起义在所难免,而朝廷平乱需要钱,会对正常交税的地区增加赋税,这又会进一步激发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不可谓不厉害,常常打得农民军无处安身,闯王一代目高迎祥都被俘而死,但农民起义总是灭了一波,又增一波,便是如此。

站在崇祯的位置上,纵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附体,最多也是再苟几年,明亡是不可逆转的事。

既然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那么,这个摊子从什么时间烂的呢?换个说法,明朝的土地兼并从什么时间开始愈演愈烈的呢?

土地兼并从王朝初创,恐怕就开始了,但真正剧变往往在王朝中期。

始亡于嘉靖,很多人都拿大礼议说事,因为大礼议确实割裂了朝廷,导致行政效率降低,但朝廷的割裂未必会影响到地方,就如吕雉、武则天虽然玩得猛,但整个国家的运转还是向上的。

嘉靖之罪,在于长时间的在位期,没能负起一个皇帝的责任,任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贪天下之财,滋生的腐败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连有着明朝头号政治家之称的徐阶都有着大量土地和佃农。

封建王朝的根基就在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人地矛盾)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失衡,王朝覆灭便是早晚的事。

万历朝还能借着张居正改革带来的红利,打赢三大征,但之后又是嘉靖的老路子,明朝的衰亡就不可避免了,再后面又出了个木匠皇帝,真正到了崇祯手上,明朝早已是积重难返,恰逢小冰河期、女真人崛起带来的内外压力,明朝这座大厦终于是扛不住了。

崇祯在位,说句不好听的,他做什么都是错,因为他做什么都得不到正向的反馈,地主阶级就是不交税,农民阶级加税就造反,偏偏崇祯还是想有所作为,因此做得多错得多。

李自成凭借“拷饷”,“闯王来了不纳粮”,向地主阶级开刀,拉拢农民阶级,最终逼得崇祯自缢于煤山歪脖子树。

所以说,明末的财税和粮食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大部分人口,但要从这帮蛀虫嘴中要两粒粮食,比登天还难。

还记得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个情节是,宋神宗的老妈和奶奶到他面前哭诉,王安石变法如何天怒人怨,想想作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他们会少了富贵吗?她们的话只不过是替站在身后的利益阶层发声罢了。

说起明朝的灭亡,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拉帮结派,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灭亡的根源应该要从明宪宗成化年间说起。

说起明宪宗,名声可谓不小,但都不是啥好名声,如宠信万贵妃弄得自己差点绝后,重用方术和奸佞之臣,个人还喜欢炼点春药和收藏点带某种颜色的书籍,搞得明孝宗登基后发现老爸的私藏非常不好意思。

就这样一个昏庸的皇帝,由于他的爷爷明宣宗励精图治,给他挣下一笔丰富的资产,宪宗在位期间即使朝堂上妖魔横行也没有给明朝带来太大的危机,因此说起宪宗,大家只是嘲笑他是乏善可陈的君主。但其实在成化年间,宪宗的一个昏招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那就设立皇庄占用民田。

皇庄,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庄园,土地上所有的产出都归皇家所有,成了皇帝小金库的收入,是为内帑,因此也被叫做官庄。皇庄并不是明朝独有的产物,汉代的苑、宋代的“御庄”“奉宸庄”也属于皇庄,但皇庄数量激增,大规模占用民田闲田却是始于明宪宗时期。

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设立皇庄,“以其地为王庄,量征子料银两”,但都是个别的,偶然的。成化年间,宪宗“以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太监曹吉祥抄没地一处,撰为宫中庄田,……此为宫阑庄田之始”,将抄没的大宦官曹吉祥的土地罚为皇庄,明朝皇室、官员、宦官便纷纷效仿,也开始大量圈占民田闲田。

嘉靖初年,明任兵部给事中夏言奉命调查顺天府查验皇庄的数量,发现京师、及直隶府县,各类庄田占地二十余万顷,而那时全国的土地面积大约也才只有四百余万顷,仅仅京师及直隶一带皇庄的数量就已经占了全国土地二十分之一 的面积,如果加上其他各地的皇庄,那所占的比例就更惊人了。

那皇庄的来源在哪里呢?不外乎官田、民田和闲田。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又是一个农耕民族,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土地,即使再艰苦,勤奋的中国人民也能生存,但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就如同无源之木、无根之水了。

朱元璋、朱棣时期,对于那些没人耕种的闲田,允许百姓自己开垦,并且明诏永不加赋。但到了设立皇庄之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自然不属于百姓而被征作皇家私人的财物。

等到闲田圈占完了,又开始打起民田、官田的主意,于是豪强、宦官们便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强买强占,有些流氓无赖为了投靠宦官,获取特殊利益,也将荒地甚至强占百姓的地投献给宦官。

上面说过,皇庄的收入是属于皇帝个人的收入,不属于国库,大量征收民田,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百姓无地可征,还有就是国家无税可收,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明朝末年,国库连几十万两都拿不出,而皇帝内库、百官却富得流油,大量皇庄的存在便是一个原因。

为了更多圈占皇庄,豪强、宦官甚至将主意带到了军田上面。明朝实行屯田制,化兵为民,屯田的规模和制度之完善,都远超历朝历代。屯田制的存在,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士兵粮食供给和卫所官吏俸粮的发放。但设立了皇庄以后,宦官们开始凭借其特殊身份,“代天行事”,将大量的军田也变成他们的私庄,屯田制名存实亡,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皇庄会扩张得如此厉害呢?说到底是私欲。

对皇帝来说,虽然天下都是他的财物,但他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平时的财政收入都要上交给国库,皇室所使用的钱财都要由内库出。但是皇帝发现皇庄可以增加内库的收入以后,“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皇帝本人自然很开心,有钱可以赏赐妃子,大臣,像嘉靖这种喜欢修道的,可以建建道观多招几个方士。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帝自然是希望多一些皇庄的。

皇帝开始侵占民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的其他成员自然也有理由开始大规模建立皇庄。如成化年间,宪宗刚刚把曹吉祥的土地划为皇庄,嘉善公主就开始要“文安地数百顷”,“番僧扎实巴乞静海地为常住田”,宪宗皇帝自己都占了田地,自然就不好拒绝,只好同意他们的请求。不过宪宗自己也知道一开此例,便会无法收拾,还特意强调“自今乞请皆不许”,但以后皇室们还是纷纷乞地,而他也只能“不得已而许之”。

最后,皇庄之所以扩张得如此厉害,离不开宦官的推波助澜。皇庄是皇帝所有,但皇帝本人是不能自己去治理田庄的,只能由自己的亲信农奴-太监去管理。至于土地能有多少收成,皇帝本人也是不清楚的,宦官说是多少皇帝就认为是多少,宦官因此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这便形成了一个滚雪球效应,皇庄田地越多,太监能从中捞到的好处就越多,那太监也就不遗余力去扩充皇庄,周而复始,一发不可收拾。明朝最终陷入了财政紧缺,国力衰微,连几十万军饷都拿不出来的窘境。

相比下,明亡于万历这个说法更加靠谱,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如果不是首辅张居正执掌朝政,估计就在万历已经灭亡了。当时的情况是官员没有办法升迁。因为升迁需要皇帝的印玺。找不到皇帝就没有办法盖章。没有新官员补充,新官员还是需要皇帝的印章。在万历后期,整个大明朝的国家机器就已经无法运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原本是藩王的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庙号世宗,他的登基代表着明孝宗一脉的断绝。嘉靖的聪慧过人从他十四岁初近宫廷便可以一窥端倪。当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力主其从东安门进宫,他清楚这是为皇太子而不是皇帝设立的路线,因而逼迫大臣们退步,进而由奉天殿进宫即位。正是从此刻开始,朱厚熜便以他的聪敏、过人的智慧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

大明到底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其实明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某一位君王,嘉靖早期的时候对于明王朝还是做了很多贡献的,只不过中后期就开始沉迷于修仙了,老是幻想自己能上天当神仙,对于朝廷的事情也不管不顾的,但是后期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巩固,实际实力提升很大,嘉靖中兴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尤其是张居正,愣是把明朝灭亡的时间往后推了很长时间。

嘉靖即位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通过这次事件掀起的腥风血雨,他将四朝元老、总揽大权的杨廷和罢归乡里,并大力打击张太后,巩固帝位。在位初期重振国政,但后期沉迷道术,宠信奸臣,历来褒贬不一。

”明始亡于嘉靖“,这里是相对于嘉靖统治的后期而言。自嘉靖二十一年,其渐渐不事朝政,此时“南倭北虏”,各地爆发民变,虽依赖徐阶、戚继光等名臣稳定大局,却已为明朝覆灭埋下了微不可察的祸根。

嘉靖皇帝驾崩于1567年1月23日,距离崇祯帝自杀的1644年有77年,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的1662年有95年,要注意的是从嘉靖皇帝去世到明朝灭亡,这里面的时间跨度很长,经历三个比较重要的君主,分别是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这如此长度的时间和三位皇帝的更迭中,把亡国之罪归咎于嘉靖皇帝是不正确的。

隆庆至万历初期轰烈的“隆万大改革”让日健枯朽的王朝重新散发了活力,张居正、高拱等治世能臣使得吏治展现清明之态。但万历十五年后,明神宗便开始了近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致使吏备松弛,官员空缺,期间“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摇了国之根本,且其晚年在抗衡后金时,“萨尔浒之战“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明朝对于辽东控制权的崩溃。

“明实亡于万历”,实亡于怠政,亡于腐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即位。本想拨乱反正,重振纲纪的他却因“红丸”身亡,在位仅一月。其子朱由校即位,他不是别人,便是那位明朝的鲁班,“一生不为天下事,两目只观木轴枢”的明熹宗。

嘉靖、万历年积压的祸患并不是决定性的灾难,此时的明朝并非千疮百孔,无可救药。但明熹宗给他的祖宗送去的却不是解药,他没有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他反而送去了彻底的毒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丝稻草。

天启年间(明熹宗年号),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大造冤狱,迫害东林党,并诛杀辽东经略熊廷弼,让本就崩溃的辽东局势几近崩盘。阉党专权,天下民不聊生。

“明亡于天启”,亡于乱政,亡于阉党,亡于国君。

从传统的历史理论去看,君主有为而不作,三代相传,无不亡之理。透析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榜样的力量同样覆归湮灭。使君都如明孝宗,当可再传百年。

清代的学者有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明朝是灭亡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官员就开始拉帮结派,其中包括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而到了万历、天启年间的时候,党争越演越烈,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小火苗,后来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

如果要按照“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推论,那明朝的灭亡可以追究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也是很多学者推崇的意见,因为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小农帝国”,他所建立的明朝制度也是“维护小农帝国”,这“注定”了明朝的灭亡。

说直白点这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结论,因为任何王朝都会到达终结的时候,就算是日本皇室,也在源氏幕府时期失去了权力,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可以检讨出许多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明朝存在了276年,一个王朝能够延续200多年必然具有其成功性,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再回头来看,“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证明的结论。

从我阅读历史的经验来看,探究一个王朝的灭亡始终是一个大命题,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是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最后形成了整个王朝的崩塌,把一个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其中一个皇帝的个人执政能力不能切合实际,皇帝对于帝国虽然有重大的影响,他可以为帝国的灭亡负责,但他始终不能成为帝国灭亡的根本因素,正如我十分推崇的马克思的观点,历史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必然性。

谈论一个朝代的灭亡,知乎常见回复就是古代中国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观点:

开国之初,人口锐减,这导致大量的土地得以分配,随后人口增长,权贵争夺土地,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后在天灾和人祸双重引导下爆发农民起义,新的王朝建立。

可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宋朝,因为从中国历史来看,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王朝应该是宋朝。

南宋时期的士人王明清在自己的《挥尘后录》里记载过: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

由此可见在大宋王朝的优待地主豪强的情形,此外《宋史朱勔传》记载朱勔被抄家时,被抄没的土地多达三十万亩: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

从这位宋徽宗的宠臣兼并的土地也可以窥探大宋王朝的统治下土地兼并的严重,而且宋朝的文臣武将则是占据大量的良田以此扩充自己的家族财富,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宋代对于文臣武将赠与大量财富,以此获取支持。这些权贵在民间争夺大量的农田以填补自己的财富,以至于宋徽宗自己都感慨到:士大夫与民争利,多占膏腴之地

比较奇怪的是宋朝的土地兼并如此厉害,虽然也导致农民起义频发,但是宋朝却没有亡于农民起义,而是被外敌金朝和元朝所消灭,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土地兼并是否会成为一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因素?

倘若以土地因素作为王朝灭亡的根源,那么明朝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大规模起义可以追溯到明宪宗时期的荆襄流民大起义。荆襄指代的是荆州和襄阳二府,同时也包含陕西,四川,湖广,河南的交界处,面积广大。

荆襄地区在汉唐时期曾经人烟鼎盛,但是到了两宋时代由于宋金大战,再加上此后元朝和南宋进行的大规模战争,此地变得人口稀少,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南方的统治权,荆襄地区作为陈友谅的根据地,为了防止陈友谅的余党叛乱,明太祖将此地故意荒废,所以在明朝初年,荆襄地区成为地广人稀的待开发地。

明朝统治在明太祖之后日益稳固,但是管理百姓的户籍制度却失灵,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流民开始涌向荆襄地区,在此地开荒种地,流民属于失去户籍的百姓,如此一来免不了和官府发生冲突,官吏日益欺压流民,到了明宪宗时期演变为荆襄流民大起义。

明宪宗在平定荆襄流民大起义之后,设置了府县来管理荆襄地区,至此之后明朝的荆襄地区一直稳定得持续到明朝末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荆襄地区再次因为流民聚集和官府压迫爆发起义,也就是著名的清朝中叶白莲教大起义,这场起义使得清朝统治发生了重大危机。

如果依照土地兼并的观点,那么明宪宗成为明朝灭亡可以追究的第一任皇帝,如此一想,是不是十分荒唐。从宏观角度谈历史当然很容易,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去翻读历史文献,总结到底一句话最后就是土地问题,如此简单的结论自然会使得大部分十分信奉。

但是我并不是给嘉靖皇帝开脱,我们也不能否认嘉靖皇帝带给明朝朝政的一些恶劣的影响,这些朝政的恶劣影响将会影响此后77年明朝的历史,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官僚的党争。

其实嘉靖崇尚道教中的方士寻仙一派,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并不少见,皇帝的个人爱好可以影响朝政,但是不会对于朝政造成致命性伤害,而嘉靖皇帝主持的“大礼议”事件却为此后官员党争拉开了序幕,“大礼议”事件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嘉靖皇帝来到北京开始,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兴献王朱祐杬得到睿宗皇帝的名号结束。在此之后明朝的官吏开始形成对立两派的雏形。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发动大礼议事件呢?很多人看到只是嘉靖为自己的父亲争夺地位,实际上这是嘉靖皇帝的统治手段。嘉靖皇帝出生于外藩亲王一脉,他能够继承帝位本来就属于幸运,作为外藩王子进入北京,嘉靖并没有一批能够为自己效劳的亲信官僚,这成为嘉靖皇帝统治明帝国的一个难题,如何确立自己的地位的稳固性呢?

第一是确立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为父亲兴献王确立地位,就是为自己确立地位,为父亲兴献王夺取皇帝之位,就是为自己继承皇帝之位确立合法性,如此在礼仪上嘉靖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政治合法性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统治者要在道德层面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一个没有没有政治道德的政权始终无法形成气候。

第二个因素则是嘉庆皇帝的“御下之术”。“大礼议”事件之后朝臣分裂为两派,势不两立的局面正是嘉靖皇帝期望看到的,一方面他可以以此来控制朝政,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不断挑拨朝臣的之间的矛盾以此分化朝臣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礼议”结束之后,明朝的内阁和朝臣依旧持续不断,最有名就是徐阶和严嵩的内阁对垒,实际上内阁大战背后的操纵者正是嘉靖皇帝本人,而在此之后党同伐异成为明朝政治斗争的一个主旋律。

党争作为嘉靖皇帝的遗产,在万历年间的张居正身上看到的最为明显,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政敌对于张居正的种种抹黑和道德攻击,批斗张居正贪污和玩弄美女等等所谓阴暗行径,进而逢迎万历皇帝前去围堵张居正的府邸,逼杀张居正的儿子,流放张氏子弟。党争把政治完成了生死大战,如此一来官僚之间的斗争只会歇斯底里。

此后的政治斗争愈加残酷,到了天启皇帝时期,魏忠贤终于搞出了明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党争,这使得明朝的内斗十分激烈,内斗使得明朝的精力消耗严重,这也是清朝总结明朝灭亡的一大教训,而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嘉靖皇帝头上。

但是嘉靖皇帝依旧为明朝做出一定的贡献,那就是确立了明朝内阁的权力。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到明武宗时期的刘瑾结束,宦官一直在政治舞台上兴风作浪,从个人基本的素养而言,宦官的个人品质在整体上还是低于受过儒家文化洗礼的士人,宦官专权使得朝政的败坏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嘉靖皇帝鉴于刘瑾的专权,开始严厉管理宦官,并且将朝政大权移交到了内阁手中,明朝的政治开始向内阁转移,这对于修复明朝的政治管理还是有一定作用,最明显就是隆庆万历年间政治改革,以及北方蒙古和南方倭寇问题的解决。此后的隆庆与万历年间一直是内阁主持朝政,这使得明朝政府内部一些有志于改革明朝现状的官吏出现,最后形成了张居正的改革,对于国家而言,嘉靖皇帝这一行为肯定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历史往小看,是十分复杂的,嘉靖皇帝并不是英才之主,当然也没有昏庸无道,在他的时代里,他把帝国稳定了下来,做了一个肆意妄为的守成之主,但是要他为77年后的北京城被李自成攻下负责,这无疑很为难嘉靖皇帝。

天启又是个木匠也不问政事,加上天灾,很多民众易子而食,无数灾民揭竿而起。

崇祯当时接收朝廷的时候,加上崇祯年间的东林党只知道争权,不管人民死活。国家已经不成样子了,就是一个烂摊子,想拉回来比较困难了,说句实话,并不是崇祯能力太差,是明朝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当然天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出来个九千岁捣糨糊,虽然万历年间国力已经衰退,但是还有一定的实力重整旗鼓,但是来了个历史上万年一出的九千岁,这也没有办法了!

说明亡于万历是因为是万历时期统治,是从中兴转为衰败的开始,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朝廷内忧外患,又没有太有能力的首辅来辅佐,朝廷内部党派争斗激烈,内耗过大,都是万历年间开始重新兴起的!

明亡朱元璋,藩王拥有这么多土地,害的农民要造反,所以明朝是被藩王吃垮的。

不过,同样是日本入侵,万历年间打的日本找不到北,同样是英国入侵,葡萄牙,荷兰大明打的人家道歉赔款,我大清了,只会签订条约,割地赔款。

1.任何的开始都会孕育死亡,从这点来讲,明亡于朱元璋都不过分。

2.封建王朝的建立之初,尤其是经历过农民起义之后,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解体,原有的产权关系易手,变换。更为重要的是前面的帝国末期,各项数据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老百姓的各项体验极为糟糕。因此,新的王朝建立迎来盛世的可能性极大。

3.帝国的发展是由武官治国逐步过渡到文官体系,借由此,消灭了以李善长,胡惟庸等大地主势力,借由“三大案”,江南中小地主破产,为帝国再次迎来更多空置出来的土地,生产资料。

4.但是帝国秩序的建立,必然会建立更加专业的系统性剥削体系,借由各种优势增强掠夺力量,进而形成盘踞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中央在改革的中投鼠忌器,毕竟这一刀下去改革,不仅切到别人,也会切到自己。

各国首都
12345678
5.有赖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帝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森林】等地方,在当地活不下去,还可以转移,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的“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很好的说明,到最后,帝国虽然平定起义,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地流民的权利,当时流民到荆襄足有【百万之多】,可见中叶的帝国剥削就已经是非常可怕的境地。

6.张居正改革的本质是调整剥削方式,缓口气的方式,但是也被既得利益者攻击的体无完肤,说明帝国在中后期的纠错能力不断下降,因为帝国皇室在中后期就已经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庄家,光福王一次就得田四万亩,河南之地当时根本不够用,还是通过其他两省来分摊。争国本: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明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后来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顷,又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到最后,以张居正,高拱等技术官僚的行政【微调】手段彻底失灵以后,帝国不得已以【恩幸】,【宦官】,【特务系统】等非常规操作进行【征税】,不仅是竭泽而渔,更重要破坏了帝国既有的政治惯性,是对【礼】的破坏,加速破坏帝国中央集权的严肃性,权威性,更为要命的是征税南方,引发强大的反弹,也意味着这些【新经济】背后早就培育起强大的政治代理人和政治势力进行对抗,此后罢免,帝国只能回归原有征税模式,再度加剧农业破产,农民跑路。

7.人再蠢再傻,面对无法完成的税务任务,面对无法养活自己的境地,自然会本能的去反应,作为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吐出来利益,凭什么牺牲的是自己,因为自己牺牲,在后面的政治博弈就会丧失经济基础,经济资源,所以也不会吐出来,崇祯向大臣求助无果就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8.农民的大规模破产,使得帝国失去了经济基础,农民不再是以帝国的血脉,而是以帝国的敌人出现,一增一减,帝国自然会不断羸弱,随着地主,大地主的力量增强,成为帝国基石的反面,尽管还是能够维持表面的忠臣,但是相较于农民来讲,更不好对付,也不可能切下去。

9.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绝望,荒谬的事实,历代帝国中存在中兴的,必然是中期发生过大规模战乱,人为强制出清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环境,然后又江河日下。汉武帝大规模的征战,打垮了匈奴的同时也打垮了国内各类地主,所以才会有之后的【昭宣中兴】新朝的绿林,赤眉起义后,也迎来了【光武中兴】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再次中兴经历太平天国以后,清廷也迎来了【同治中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说法?
news.xixik.com   2020/11/5 19:58:5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小 中 大 ]   
核心提示: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亡宪宗。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被骂是应该的,但一个国家的锅,一个人肯定是背不动的。

秦以来,凡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续均难以超过300年,明朝国祚276年,并不短。

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王朝衰亡的重要信号,比较典型的有:

中国历史朝代表
秦末农民起义、西汉赤眉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方腊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等。

一旦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王朝必会在短时间内灭亡。

除了秦以外,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都在于,人地矛盾/阶级矛盾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处在生死线的边缘,唯有起义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不断增长的人口与相对固定的粮食产量,最后必会引发崩盘,但很多农民起义爆发时,全国的粮食产量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能养活绝大部分人口,贫穷的人口也不会无限制增长。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本就是对立矛盾,而依托地主阶级建立的皇权体系,很难保证地主不去兼并农民土地。

王朝初期,地主阶级力量经历洗牌,力量孱弱,农民人口被战争、瘟疫大量削减,所以整个国家的人地矛盾很低,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人民就能活得比较体面,所谓治世,大抵如此。

王朝中期,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开始显现,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方式兼并农民土地,部分无地农民或沦为佃农,或沦为流民,或沦为饿殍。

由于地主少交税(尤其是人头税的朝代),被地主隐匿的人口(佃农)不交税,导致掌握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在单位土地缴纳的税严重下降,由此导致朝廷税收大幅度下降。

为了弥补税收不足,朝廷又对有地农民增加税收,进一步导致农民破产,沦为佃农。

王朝末期,人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一旦天灾爆发,大量农民将跌至生死线边缘,农民起义在所难免,而朝廷平乱需要钱,会对正常交税的地区增加赋税,这又会进一步激发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不可谓不厉害,常常打得农民军无处安身,闯王一代目高迎祥都被俘而死,但农民起义总是灭了一波,又增一波,便是如此。

站在崇祯的位置上,纵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附体,最多也是再苟几年,明亡是不可逆转的事。

既然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那么,这个摊子从什么时间烂的呢?换个说法,明朝的土地兼并从什么时间开始愈演愈烈的呢?

土地兼并从王朝初创,恐怕就开始了,但真正剧变往往在王朝中期。

始亡于嘉靖,很多人都拿大礼议说事,因为大礼议确实割裂了朝廷,导致行政效率降低,但朝廷的割裂未必会影响到地方,就如吕雉、武则天虽然玩得猛,但整个国家的运转还是向上的。

嘉靖之罪,在于长时间的在位期,没能负起一个皇帝的责任,任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贪天下之财,滋生的腐败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连有着明朝头号政治家之称的徐阶都有着大量土地和佃农。

封建王朝的根基就在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人地矛盾)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失衡,王朝覆灭便是早晚的事。

万历朝还能借着张居正改革带来的红利,打赢三大征,但之后又是嘉靖的老路子,明朝的衰亡就不可避免了,再后面又出了个木匠皇帝,真正到了崇祯手上,明朝早已是积重难返,恰逢小冰河期、女真人崛起带来的内外压力,明朝这座大厦终于是扛不住了。

崇祯在位,说句不好听的,他做什么都是错,因为他做什么都得不到正向的反馈,地主阶级就是不交税,农民阶级加税就造反,偏偏崇祯还是想有所作为,因此做得多错得多。

李自成凭借“拷饷”,“闯王来了不纳粮”,向地主阶级开刀,拉拢农民阶级,最终逼得崇祯自缢于煤山歪脖子树。

所以说,明末的财税和粮食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大部分人口,但要从这帮蛀虫嘴中要两粒粮食,比登天还难。

还记得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个情节是,宋神宗的老妈和奶奶到他面前哭诉,王安石变法如何天怒人怨,想想作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他们会少了富贵吗?她们的话只不过是替站在身后的利益阶层发声罢了。

说起明朝的灭亡,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拉帮结派,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灭亡的根源应该要从明宪宗成化年间说起。

说起明宪宗,名声可谓不小,但都不是啥好名声,如宠信万贵妃弄得自己差点绝后,重用方术和奸佞之臣,个人还喜欢炼点春药和收藏点带某种颜色的书籍,搞得明孝宗登基后发现老爸的私藏非常不好意思。

就这样一个昏庸的皇帝,由于他的爷爷明宣宗励精图治,给他挣下一笔丰富的资产,宪宗在位期间即使朝堂上妖魔横行也没有给明朝带来太大的危机,因此说起宪宗,大家只是嘲笑他是乏善可陈的君主。但其实在成化年间,宪宗的一个昏招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那就设立皇庄占用民田。

皇庄,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庄园,土地上所有的产出都归皇家所有,成了皇帝小金库的收入,是为内帑,因此也被叫做官庄。皇庄并不是明朝独有的产物,汉代的苑、宋代的“御庄”“奉宸庄”也属于皇庄,但皇庄数量激增,大规模占用民田闲田却是始于明宪宗时期。

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设立皇庄,“以其地为王庄,量征子料银两”,但都是个别的,偶然的。成化年间,宪宗“以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太监曹吉祥抄没地一处,撰为宫中庄田,……此为宫阑庄田之始”,将抄没的大宦官曹吉祥的土地罚为皇庄,明朝皇室、官员、宦官便纷纷效仿,也开始大量圈占民田闲田。

嘉靖初年,明任兵部给事中夏言奉命调查顺天府查验皇庄的数量,发现京师、及直隶府县,各类庄田占地二十余万顷,而那时全国的土地面积大约也才只有四百余万顷,仅仅京师及直隶一带皇庄的数量就已经占了全国土地二十分之一 的面积,如果加上其他各地的皇庄,那所占的比例就更惊人了。

那皇庄的来源在哪里呢?不外乎官田、民田和闲田。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又是一个农耕民族,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土地,即使再艰苦,勤奋的中国人民也能生存,但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就如同无源之木、无根之水了。

朱元璋、朱棣时期,对于那些没人耕种的闲田,允许百姓自己开垦,并且明诏永不加赋。但到了设立皇庄之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自然不属于百姓而被征作皇家私人的财物。

等到闲田圈占完了,又开始打起民田、官田的主意,于是豪强、宦官们便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强买强占,有些流氓无赖为了投靠宦官,获取特殊利益,也将荒地甚至强占百姓的地投献给宦官。

上面说过,皇庄的收入是属于皇帝个人的收入,不属于国库,大量征收民田,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百姓无地可征,还有就是国家无税可收,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明朝末年,国库连几十万两都拿不出,而皇帝内库、百官却富得流油,大量皇庄的存在便是一个原因。

为了更多圈占皇庄,豪强、宦官甚至将主意带到了军田上面。明朝实行屯田制,化兵为民,屯田的规模和制度之完善,都远超历朝历代。屯田制的存在,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士兵粮食供给和卫所官吏俸粮的发放。但设立了皇庄以后,宦官们开始凭借其特殊身份,“代天行事”,将大量的军田也变成他们的私庄,屯田制名存实亡,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皇庄会扩张得如此厉害呢?说到底是私欲。

对皇帝来说,虽然天下都是他的财物,但他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平时的财政收入都要上交给国库,皇室所使用的钱财都要由内库出。但是皇帝发现皇庄可以增加内库的收入以后,“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皇帝本人自然很开心,有钱可以赏赐妃子,大臣,像嘉靖这种喜欢修道的,可以建建道观多招几个方士。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帝自然是希望多一些皇庄的。

皇帝开始侵占民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的其他成员自然也有理由开始大规模建立皇庄。如成化年间,宪宗刚刚把曹吉祥的土地划为皇庄,嘉善公主就开始要“文安地数百顷”,“番僧扎实巴乞静海地为常住田”,宪宗皇帝自己都占了田地,自然就不好拒绝,只好同意他们的请求。不过宪宗自己也知道一开此例,便会无法收拾,还特意强调“自今乞请皆不许”,但以后皇室们还是纷纷乞地,而他也只能“不得已而许之”。

最后,皇庄之所以扩张得如此厉害,离不开宦官的推波助澜。皇庄是皇帝所有,但皇帝本人是不能自己去治理田庄的,只能由自己的亲信农奴-太监去管理。至于土地能有多少收成,皇帝本人也是不清楚的,宦官说是多少皇帝就认为是多少,宦官因此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这便形成了一个滚雪球效应,皇庄田地越多,太监能从中捞到的好处就越多,那太监也就不遗余力去扩充皇庄,周而复始,一发不可收拾。明朝最终陷入了财政紧缺,国力衰微,连几十万军饷都拿不出来的窘境。

相比下,明亡于万历这个说法更加靠谱,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如果不是首辅张居正执掌朝政,估计就在万历已经灭亡了。当时的情况是官员没有办法升迁。因为升迁需要皇帝的印玺。找不到皇帝就没有办法盖章。没有新官员补充,新官员还是需要皇帝的印章。在万历后期,整个大明朝的国家机器就已经无法运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原本是藩王的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庙号世宗,他的登基代表着明孝宗一脉的断绝。嘉靖的聪慧过人从他十四岁初近宫廷便可以一窥端倪。当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力主其从东安门进宫,他清楚这是为皇太子而不是皇帝设立的路线,因而逼迫大臣们退步,进而由奉天殿进宫即位。正是从此刻开始,朱厚熜便以他的聪敏、过人的智慧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

大明到底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其实明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某一位君王,嘉靖早期的时候对于明王朝还是做了很多贡献的,只不过中后期就开始沉迷于修仙了,老是幻想自己能上天当神仙,对于朝廷的事情也不管不顾的,但是后期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巩固,实际实力提升很大,嘉靖中兴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尤其是张居正,愣是把明朝灭亡的时间往后推了很长时间。

嘉靖即位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通过这次事件掀起的腥风血雨,他将四朝元老、总揽大权的杨廷和罢归乡里,并大力打击张太后,巩固帝位。在位初期重振国政,但后期沉迷道术,宠信奸臣,历来褒贬不一。

”明始亡于嘉靖“,这里是相对于嘉靖统治的后期而言。自嘉靖二十一年,其渐渐不事朝政,此时“南倭北虏”,各地爆发民变,虽依赖徐阶、戚继光等名臣稳定大局,却已为明朝覆灭埋下了微不可察的祸根。

嘉靖皇帝驾崩于1567年1月23日,距离崇祯帝自杀的1644年有77年,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的1662年有95年,要注意的是从嘉靖皇帝去世到明朝灭亡,这里面的时间跨度很长,经历三个比较重要的君主,分别是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这如此长度的时间和三位皇帝的更迭中,把亡国之罪归咎于嘉靖皇帝是不正确的。

隆庆至万历初期轰烈的“隆万大改革”让日健枯朽的王朝重新散发了活力,张居正、高拱等治世能臣使得吏治展现清明之态。但万历十五年后,明神宗便开始了近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致使吏备松弛,官员空缺,期间“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摇了国之根本,且其晚年在抗衡后金时,“萨尔浒之战“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明朝对于辽东控制权的崩溃。

“明实亡于万历”,实亡于怠政,亡于腐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即位。本想拨乱反正,重振纲纪的他却因“红丸”身亡,在位仅一月。其子朱由校即位,他不是别人,便是那位明朝的鲁班,“一生不为天下事,两目只观木轴枢”的明熹宗。

嘉靖、万历年积压的祸患并不是决定性的灾难,此时的明朝并非千疮百孔,无可救药。但明熹宗给他的祖宗送去的却不是解药,他没有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他反而送去了彻底的毒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丝稻草。

天启年间(明熹宗年号),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大造冤狱,迫害东林党,并诛杀辽东经略熊廷弼,让本就崩溃的辽东局势几近崩盘。阉党专权,天下民不聊生。

“明亡于天启”,亡于乱政,亡于阉党,亡于国君。

从传统的历史理论去看,君主有为而不作,三代相传,无不亡之理。透析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榜样的力量同样覆归湮灭。使君都如明孝宗,当可再传百年。

清代的学者有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明朝是灭亡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官员就开始拉帮结派,其中包括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而到了万历、天启年间的时候,党争越演越烈,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小火苗,后来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

如果要按照“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推论,那明朝的灭亡可以追究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也是很多学者推崇的意见,因为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小农帝国”,他所建立的明朝制度也是“维护小农帝国”,这“注定”了明朝的灭亡。

说直白点这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结论,因为任何王朝都会到达终结的时候,就算是日本皇室,也在源氏幕府时期失去了权力,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可以检讨出许多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明朝存在了276年,一个王朝能够延续200多年必然具有其成功性,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再回头来看,“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证明的结论。

从我阅读历史的经验来看,探究一个王朝的灭亡始终是一个大命题,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是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最后形成了整个王朝的崩塌,把一个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其中一个皇帝的个人执政能力不能切合实际,皇帝对于帝国虽然有重大的影响,他可以为帝国的灭亡负责,但他始终不能成为帝国灭亡的根本因素,正如我十分推崇的马克思的观点,历史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必然性。

谈论一个朝代的灭亡,知乎常见回复就是古代中国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观点:

开国之初,人口锐减,这导致大量的土地得以分配,随后人口增长,权贵争夺土地,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后在天灾和人祸双重引导下爆发农民起义,新的王朝建立。

可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宋朝,因为从中国历史来看,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王朝应该是宋朝。

南宋时期的士人王明清在自己的《挥尘后录》里记载过: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

由此可见在大宋王朝的优待地主豪强的情形,此外《宋史朱勔传》记载朱勔被抄家时,被抄没的土地多达三十万亩: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

从这位宋徽宗的宠臣兼并的土地也可以窥探大宋王朝的统治下土地兼并的严重,而且宋朝的文臣武将则是占据大量的良田以此扩充自己的家族财富,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宋代对于文臣武将赠与大量财富,以此获取支持。这些权贵在民间争夺大量的农田以填补自己的财富,以至于宋徽宗自己都感慨到:士大夫与民争利,多占膏腴之地

比较奇怪的是宋朝的土地兼并如此厉害,虽然也导致农民起义频发,但是宋朝却没有亡于农民起义,而是被外敌金朝和元朝所消灭,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土地兼并是否会成为一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因素?

倘若以土地因素作为王朝灭亡的根源,那么明朝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大规模起义可以追溯到明宪宗时期的荆襄流民大起义。荆襄指代的是荆州和襄阳二府,同时也包含陕西,四川,湖广,河南的交界处,面积广大。

荆襄地区在汉唐时期曾经人烟鼎盛,但是到了两宋时代由于宋金大战,再加上此后元朝和南宋进行的大规模战争,此地变得人口稀少,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南方的统治权,荆襄地区作为陈友谅的根据地,为了防止陈友谅的余党叛乱,明太祖将此地故意荒废,所以在明朝初年,荆襄地区成为地广人稀的待开发地。

明朝统治在明太祖之后日益稳固,但是管理百姓的户籍制度却失灵,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流民开始涌向荆襄地区,在此地开荒种地,流民属于失去户籍的百姓,如此一来免不了和官府发生冲突,官吏日益欺压流民,到了明宪宗时期演变为荆襄流民大起义。

明宪宗在平定荆襄流民大起义之后,设置了府县来管理荆襄地区,至此之后明朝的荆襄地区一直稳定得持续到明朝末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荆襄地区再次因为流民聚集和官府压迫爆发起义,也就是著名的清朝中叶白莲教大起义,这场起义使得清朝统治发生了重大危机。

如果依照土地兼并的观点,那么明宪宗成为明朝灭亡可以追究的第一任皇帝,如此一想,是不是十分荒唐。从宏观角度谈历史当然很容易,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去翻读历史文献,总结到底一句话最后就是土地问题,如此简单的结论自然会使得大部分十分信奉。

但是我并不是给嘉靖皇帝开脱,我们也不能否认嘉靖皇帝带给明朝朝政的一些恶劣的影响,这些朝政的恶劣影响将会影响此后77年明朝的历史,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官僚的党争。

其实嘉靖崇尚道教中的方士寻仙一派,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并不少见,皇帝的个人爱好可以影响朝政,但是不会对于朝政造成致命性伤害,而嘉靖皇帝主持的“大礼议”事件却为此后官员党争拉开了序幕,“大礼议”事件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嘉靖皇帝来到北京开始,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兴献王朱祐杬得到睿宗皇帝的名号结束。在此之后明朝的官吏开始形成对立两派的雏形。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发动大礼议事件呢?很多人看到只是嘉靖为自己的父亲争夺地位,实际上这是嘉靖皇帝的统治手段。嘉靖皇帝出生于外藩亲王一脉,他能够继承帝位本来就属于幸运,作为外藩王子进入北京,嘉靖并没有一批能够为自己效劳的亲信官僚,这成为嘉靖皇帝统治明帝国的一个难题,如何确立自己的地位的稳固性呢?

第一是确立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为父亲兴献王确立地位,就是为自己确立地位,为父亲兴献王夺取皇帝之位,就是为自己继承皇帝之位确立合法性,如此在礼仪上嘉靖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政治合法性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统治者要在道德层面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一个没有没有政治道德的政权始终无法形成气候。

第二个因素则是嘉庆皇帝的“御下之术”。“大礼议”事件之后朝臣分裂为两派,势不两立的局面正是嘉靖皇帝期望看到的,一方面他可以以此来控制朝政,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不断挑拨朝臣的之间的矛盾以此分化朝臣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礼议”结束之后,明朝的内阁和朝臣依旧持续不断,最有名就是徐阶和严嵩的内阁对垒,实际上内阁大战背后的操纵者正是嘉靖皇帝本人,而在此之后党同伐异成为明朝政治斗争的一个主旋律。

党争作为嘉靖皇帝的遗产,在万历年间的张居正身上看到的最为明显,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政敌对于张居正的种种抹黑和道德攻击,批斗张居正贪污和玩弄美女等等所谓阴暗行径,进而逢迎万历皇帝前去围堵张居正的府邸,逼杀张居正的儿子,流放张氏子弟。党争把政治完成了生死大战,如此一来官僚之间的斗争只会歇斯底里。

此后的政治斗争愈加残酷,到了天启皇帝时期,魏忠贤终于搞出了明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党争,这使得明朝的内斗十分激烈,内斗使得明朝的精力消耗严重,这也是清朝总结明朝灭亡的一大教训,而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嘉靖皇帝头上。

但是嘉靖皇帝依旧为明朝做出一定的贡献,那就是确立了明朝内阁的权力。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到明武宗时期的刘瑾结束,宦官一直在政治舞台上兴风作浪,从个人基本的素养而言,宦官的个人品质在整体上还是低于受过儒家文化洗礼的士人,宦官专权使得朝政的败坏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嘉靖皇帝鉴于刘瑾的专权,开始严厉管理宦官,并且将朝政大权移交到了内阁手中,明朝的政治开始向内阁转移,这对于修复明朝的政治管理还是有一定作用,最明显就是隆庆万历年间政治改革,以及北方蒙古和南方倭寇问题的解决。此后的隆庆与万历年间一直是内阁主持朝政,这使得明朝政府内部一些有志于改革明朝现状的官吏出现,最后形成了张居正的改革,对于国家而言,嘉靖皇帝这一行为肯定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历史往小看,是十分复杂的,嘉靖皇帝并不是英才之主,当然也没有昏庸无道,在他的时代里,他把帝国稳定了下来,做了一个肆意妄为的守成之主,但是要他为77年后的北京城被李自成攻下负责,这无疑很为难嘉靖皇帝。

天启又是个木匠也不问政事,加上天灾,很多民众易子而食,无数灾民揭竿而起。

崇祯当时接收朝廷的时候,加上崇祯年间的东林党只知道争权,不管人民死活。国家已经不成样子了,就是一个烂摊子,想拉回来比较困难了,说句实话,并不是崇祯能力太差,是明朝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当然天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出来个九千岁捣糨糊,虽然万历年间国力已经衰退,但是还有一定的实力重整旗鼓,但是来了个历史上万年一出的九千岁,这也没有办法了!

说明亡于万历是因为是万历时期统治,是从中兴转为衰败的开始,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朝廷内忧外患,又没有太有能力的首辅来辅佐,朝廷内部党派争斗激烈,内耗过大,都是万历年间开始重新兴起的!

明亡朱元璋,藩王拥有这么多土地,害的农民要造反,所以明朝是被藩王吃垮的。

不过,同样是日本入侵,万历年间打的日本找不到北,同样是英国入侵,葡萄牙,荷兰大明打的人家道歉赔款,我大清了,只会签订条约,割地赔款。

1.任何的开始都会孕育死亡,从这点来讲,明亡于朱元璋都不过分。

2.封建王朝的建立之初,尤其是经历过农民起义之后,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解体,原有的产权关系易手,变换。更为重要的是前面的帝国末期,各项数据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老百姓的各项体验极为糟糕。因此,新的王朝建立迎来盛世的可能性极大。

3.帝国的发展是由武官治国逐步过渡到文官体系,借由此,消灭了以李善长,胡惟庸等大地主势力,借由“三大案”,江南中小地主破产,为帝国再次迎来更多空置出来的土地,生产资料。

4.但是帝国秩序的建立,必然会建立更加专业的系统性剥削体系,借由各种优势增强掠夺力量,进而形成盘踞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中央在改革的中投鼠忌器,毕竟这一刀下去改革,不仅切到别人,也会切到自己。

各国首都
12345678
5.有赖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帝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森林】等地方,在当地活不下去,还可以转移,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的“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很好的说明,到最后,帝国虽然平定起义,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地流民的权利,当时流民到荆襄足有【百万之多】,可见中叶的帝国剥削就已经是非常可怕的境地。

6.张居正改革的本质是调整剥削方式,缓口气的方式,但是也被既得利益者攻击的体无完肤,说明帝国在中后期的纠错能力不断下降,因为帝国皇室在中后期就已经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庄家,光福王一次就得田四万亩,河南之地当时根本不够用,还是通过其他两省来分摊。争国本: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明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后来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顷,又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到最后,以张居正,高拱等技术官僚的行政【微调】手段彻底失灵以后,帝国不得已以【恩幸】,【宦官】,【特务系统】等非常规操作进行【征税】,不仅是竭泽而渔,更重要破坏了帝国既有的政治惯性,是对【礼】的破坏,加速破坏帝国中央集权的严肃性,权威性,更为要命的是征税南方,引发强大的反弹,也意味着这些【新经济】背后早就培育起强大的政治代理人和政治势力进行对抗,此后罢免,帝国只能回归原有征税模式,再度加剧农业破产,农民跑路。

7.人再蠢再傻,面对无法完成的税务任务,面对无法养活自己的境地,自然会本能的去反应,作为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吐出来利益,凭什么牺牲的是自己,因为自己牺牲,在后面的政治博弈就会丧失经济基础,经济资源,所以也不会吐出来,崇祯向大臣求助无果就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8.农民的大规模破产,使得帝国失去了经济基础,农民不再是以帝国的血脉,而是以帝国的敌人出现,一增一减,帝国自然会不断羸弱,随着地主,大地主的力量增强,成为帝国基石的反面,尽管还是能够维持表面的忠臣,但是相较于农民来讲,更不好对付,也不可能切下去。

9.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绝望,荒谬的事实,历代帝国中存在中兴的,必然是中期发生过大规模战乱,人为强制出清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环境,然后又江河日下。汉武帝大规模的征战,打垮了匈奴的同时也打垮了国内各类地主,所以才会有之后的【昭宣中兴】新朝的绿林,赤眉起义后,也迎来了【光武中兴】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再次中兴经历太平天国以后,清廷也迎来了【同治中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09: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理解“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说法?
news.xixik.com   2020/11/5 19:58:5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小 中 大 ]   
核心提示: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亡宪宗。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被骂是应该的,但一个国家的锅,一个人肯定是背不动的。

秦以来,凡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续均难以超过300年,明朝国祚276年,并不短。

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王朝衰亡的重要信号,比较典型的有:

中国历史朝代表
秦末农民起义、西汉赤眉绿林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方腊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等。

一旦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王朝必会在短时间内灭亡。

除了秦以外,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都在于,人地矛盾/阶级矛盾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处在生死线的边缘,唯有起义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不断增长的人口与相对固定的粮食产量,最后必会引发崩盘,但很多农民起义爆发时,全国的粮食产量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能养活绝大部分人口,贫穷的人口也不会无限制增长。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本就是对立矛盾,而依托地主阶级建立的皇权体系,很难保证地主不去兼并农民土地。

王朝初期,地主阶级力量经历洗牌,力量孱弱,农民人口被战争、瘟疫大量削减,所以整个国家的人地矛盾很低,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人民就能活得比较体面,所谓治世,大抵如此。

王朝中期,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开始显现,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方式兼并农民土地,部分无地农民或沦为佃农,或沦为流民,或沦为饿殍。

由于地主少交税(尤其是人头税的朝代),被地主隐匿的人口(佃农)不交税,导致掌握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在单位土地缴纳的税严重下降,由此导致朝廷税收大幅度下降。

为了弥补税收不足,朝廷又对有地农民增加税收,进一步导致农民破产,沦为佃农。

王朝末期,人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一旦天灾爆发,大量农民将跌至生死线边缘,农民起义在所难免,而朝廷平乱需要钱,会对正常交税的地区增加赋税,这又会进一步激发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不可谓不厉害,常常打得农民军无处安身,闯王一代目高迎祥都被俘而死,但农民起义总是灭了一波,又增一波,便是如此。

站在崇祯的位置上,纵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附体,最多也是再苟几年,明亡是不可逆转的事。

既然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那么,这个摊子从什么时间烂的呢?换个说法,明朝的土地兼并从什么时间开始愈演愈烈的呢?

土地兼并从王朝初创,恐怕就开始了,但真正剧变往往在王朝中期。

始亡于嘉靖,很多人都拿大礼议说事,因为大礼议确实割裂了朝廷,导致行政效率降低,但朝廷的割裂未必会影响到地方,就如吕雉、武则天虽然玩得猛,但整个国家的运转还是向上的。

嘉靖之罪,在于长时间的在位期,没能负起一个皇帝的责任,任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贪天下之财,滋生的腐败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连有着明朝头号政治家之称的徐阶都有着大量土地和佃农。

封建王朝的根基就在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人地矛盾)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失衡,王朝覆灭便是早晚的事。

万历朝还能借着张居正改革带来的红利,打赢三大征,但之后又是嘉靖的老路子,明朝的衰亡就不可避免了,再后面又出了个木匠皇帝,真正到了崇祯手上,明朝早已是积重难返,恰逢小冰河期、女真人崛起带来的内外压力,明朝这座大厦终于是扛不住了。

崇祯在位,说句不好听的,他做什么都是错,因为他做什么都得不到正向的反馈,地主阶级就是不交税,农民阶级加税就造反,偏偏崇祯还是想有所作为,因此做得多错得多。

李自成凭借“拷饷”,“闯王来了不纳粮”,向地主阶级开刀,拉拢农民阶级,最终逼得崇祯自缢于煤山歪脖子树。

所以说,明末的财税和粮食未必不能养活全国的人口,起码大部分人口,但要从这帮蛀虫嘴中要两粒粮食,比登天还难。

还记得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个情节是,宋神宗的老妈和奶奶到他面前哭诉,王安石变法如何天怒人怨,想想作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他们会少了富贵吗?她们的话只不过是替站在身后的利益阶层发声罢了。

说起明朝的灭亡,清代学者在总结之时,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观点,这个观点的解读主要是基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为了争夺首铺之位,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拉帮结派,开启了党争,以至于在万历、天启年间愈演愈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明朝灭亡的根源应该要从明宪宗成化年间说起。

说起明宪宗,名声可谓不小,但都不是啥好名声,如宠信万贵妃弄得自己差点绝后,重用方术和奸佞之臣,个人还喜欢炼点春药和收藏点带某种颜色的书籍,搞得明孝宗登基后发现老爸的私藏非常不好意思。

就这样一个昏庸的皇帝,由于他的爷爷明宣宗励精图治,给他挣下一笔丰富的资产,宪宗在位期间即使朝堂上妖魔横行也没有给明朝带来太大的危机,因此说起宪宗,大家只是嘲笑他是乏善可陈的君主。但其实在成化年间,宪宗的一个昏招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那就设立皇庄占用民田。

皇庄,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庄园,土地上所有的产出都归皇家所有,成了皇帝小金库的收入,是为内帑,因此也被叫做官庄。皇庄并不是明朝独有的产物,汉代的苑、宋代的“御庄”“奉宸庄”也属于皇庄,但皇庄数量激增,大规模占用民田闲田却是始于明宪宗时期。

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设立皇庄,“以其地为王庄,量征子料银两”,但都是个别的,偶然的。成化年间,宪宗“以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太监曹吉祥抄没地一处,撰为宫中庄田,……此为宫阑庄田之始”,将抄没的大宦官曹吉祥的土地罚为皇庄,明朝皇室、官员、宦官便纷纷效仿,也开始大量圈占民田闲田。

嘉靖初年,明任兵部给事中夏言奉命调查顺天府查验皇庄的数量,发现京师、及直隶府县,各类庄田占地二十余万顷,而那时全国的土地面积大约也才只有四百余万顷,仅仅京师及直隶一带皇庄的数量就已经占了全国土地二十分之一 的面积,如果加上其他各地的皇庄,那所占的比例就更惊人了。

那皇庄的来源在哪里呢?不外乎官田、民田和闲田。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又是一个农耕民族,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土地,即使再艰苦,勤奋的中国人民也能生存,但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就如同无源之木、无根之水了。

朱元璋、朱棣时期,对于那些没人耕种的闲田,允许百姓自己开垦,并且明诏永不加赋。但到了设立皇庄之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自然不属于百姓而被征作皇家私人的财物。

等到闲田圈占完了,又开始打起民田、官田的主意,于是豪强、宦官们便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强买强占,有些流氓无赖为了投靠宦官,获取特殊利益,也将荒地甚至强占百姓的地投献给宦官。

上面说过,皇庄的收入是属于皇帝个人的收入,不属于国库,大量征收民田,造成的结果不仅是百姓无地可征,还有就是国家无税可收,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明朝末年,国库连几十万两都拿不出,而皇帝内库、百官却富得流油,大量皇庄的存在便是一个原因。

为了更多圈占皇庄,豪强、宦官甚至将主意带到了军田上面。明朝实行屯田制,化兵为民,屯田的规模和制度之完善,都远超历朝历代。屯田制的存在,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士兵粮食供给和卫所官吏俸粮的发放。但设立了皇庄以后,宦官们开始凭借其特殊身份,“代天行事”,将大量的军田也变成他们的私庄,屯田制名存实亡,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皇庄会扩张得如此厉害呢?说到底是私欲。

对皇帝来说,虽然天下都是他的财物,但他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平时的财政收入都要上交给国库,皇室所使用的钱财都要由内库出。但是皇帝发现皇庄可以增加内库的收入以后,“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皇帝本人自然很开心,有钱可以赏赐妃子,大臣,像嘉靖这种喜欢修道的,可以建建道观多招几个方士。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帝自然是希望多一些皇庄的。

皇帝开始侵占民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的其他成员自然也有理由开始大规模建立皇庄。如成化年间,宪宗刚刚把曹吉祥的土地划为皇庄,嘉善公主就开始要“文安地数百顷”,“番僧扎实巴乞静海地为常住田”,宪宗皇帝自己都占了田地,自然就不好拒绝,只好同意他们的请求。不过宪宗自己也知道一开此例,便会无法收拾,还特意强调“自今乞请皆不许”,但以后皇室们还是纷纷乞地,而他也只能“不得已而许之”。

最后,皇庄之所以扩张得如此厉害,离不开宦官的推波助澜。皇庄是皇帝所有,但皇帝本人是不能自己去治理田庄的,只能由自己的亲信农奴-太监去管理。至于土地能有多少收成,皇帝本人也是不清楚的,宦官说是多少皇帝就认为是多少,宦官因此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这便形成了一个滚雪球效应,皇庄田地越多,太监能从中捞到的好处就越多,那太监也就不遗余力去扩充皇庄,周而复始,一发不可收拾。明朝最终陷入了财政紧缺,国力衰微,连几十万军饷都拿不出来的窘境。

相比下,明亡于万历这个说法更加靠谱,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如果不是首辅张居正执掌朝政,估计就在万历已经灭亡了。当时的情况是官员没有办法升迁。因为升迁需要皇帝的印玺。找不到皇帝就没有办法盖章。没有新官员补充,新官员还是需要皇帝的印章。在万历后期,整个大明朝的国家机器就已经无法运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原本是藩王的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庙号世宗,他的登基代表着明孝宗一脉的断绝。嘉靖的聪慧过人从他十四岁初近宫廷便可以一窥端倪。当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力主其从东安门进宫,他清楚这是为皇太子而不是皇帝设立的路线,因而逼迫大臣们退步,进而由奉天殿进宫即位。正是从此刻开始,朱厚熜便以他的聪敏、过人的智慧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统治。

大明到底是亡于嘉靖还是亡于万历,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其实明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某一位君王,嘉靖早期的时候对于明王朝还是做了很多贡献的,只不过中后期就开始沉迷于修仙了,老是幻想自己能上天当神仙,对于朝廷的事情也不管不顾的,但是后期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巩固,实际实力提升很大,嘉靖中兴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尤其是张居正,愣是把明朝灭亡的时间往后推了很长时间。

嘉靖即位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通过这次事件掀起的腥风血雨,他将四朝元老、总揽大权的杨廷和罢归乡里,并大力打击张太后,巩固帝位。在位初期重振国政,但后期沉迷道术,宠信奸臣,历来褒贬不一。

”明始亡于嘉靖“,这里是相对于嘉靖统治的后期而言。自嘉靖二十一年,其渐渐不事朝政,此时“南倭北虏”,各地爆发民变,虽依赖徐阶、戚继光等名臣稳定大局,却已为明朝覆灭埋下了微不可察的祸根。

嘉靖皇帝驾崩于1567年1月23日,距离崇祯帝自杀的1644年有77年,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的1662年有95年,要注意的是从嘉靖皇帝去世到明朝灭亡,这里面的时间跨度很长,经历三个比较重要的君主,分别是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这如此长度的时间和三位皇帝的更迭中,把亡国之罪归咎于嘉靖皇帝是不正确的。

隆庆至万历初期轰烈的“隆万大改革”让日健枯朽的王朝重新散发了活力,张居正、高拱等治世能臣使得吏治展现清明之态。但万历十五年后,明神宗便开始了近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致使吏备松弛,官员空缺,期间“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摇了国之根本,且其晚年在抗衡后金时,“萨尔浒之战“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明朝对于辽东控制权的崩溃。

“明实亡于万历”,实亡于怠政,亡于腐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即位。本想拨乱反正,重振纲纪的他却因“红丸”身亡,在位仅一月。其子朱由校即位,他不是别人,便是那位明朝的鲁班,“一生不为天下事,两目只观木轴枢”的明熹宗。

嘉靖、万历年积压的祸患并不是决定性的灾难,此时的明朝并非千疮百孔,无可救药。但明熹宗给他的祖宗送去的却不是解药,他没有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他反而送去了彻底的毒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丝稻草。

天启年间(明熹宗年号),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大造冤狱,迫害东林党,并诛杀辽东经略熊廷弼,让本就崩溃的辽东局势几近崩盘。阉党专权,天下民不聊生。

“明亡于天启”,亡于乱政,亡于阉党,亡于国君。

从传统的历史理论去看,君主有为而不作,三代相传,无不亡之理。透析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榜样的力量同样覆归湮灭。使君都如明孝宗,当可再传百年。

清代的学者有提出“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明朝是灭亡于党争,从嘉靖朝开始,官员就开始拉帮结派,其中包括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而到了万历、天启年间的时候,党争越演越烈,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小火苗,后来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

如果要按照“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的推论,那明朝的灭亡可以追究到明太祖朱元璋,这也是很多学者推崇的意见,因为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小农帝国”,他所建立的明朝制度也是“维护小农帝国”,这“注定”了明朝的灭亡。

说直白点这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结论,因为任何王朝都会到达终结的时候,就算是日本皇室,也在源氏幕府时期失去了权力,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我们可以检讨出许多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明朝存在了276年,一个王朝能够延续200多年必然具有其成功性,这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再回头来看,“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证明的结论。

从我阅读历史的经验来看,探究一个王朝的灭亡始终是一个大命题,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是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最后形成了整个王朝的崩塌,把一个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其中一个皇帝的个人执政能力不能切合实际,皇帝对于帝国虽然有重大的影响,他可以为帝国的灭亡负责,但他始终不能成为帝国灭亡的根本因素,正如我十分推崇的马克思的观点,历史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必然性。

谈论一个朝代的灭亡,知乎常见回复就是古代中国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观点:

开国之初,人口锐减,这导致大量的土地得以分配,随后人口增长,权贵争夺土地,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后在天灾和人祸双重引导下爆发农民起义,新的王朝建立。

可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宋朝,因为从中国历史来看,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王朝应该是宋朝。

南宋时期的士人王明清在自己的《挥尘后录》里记载过: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

由此可见在大宋王朝的优待地主豪强的情形,此外《宋史朱勔传》记载朱勔被抄家时,被抄没的土地多达三十万亩: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

从这位宋徽宗的宠臣兼并的土地也可以窥探大宋王朝的统治下土地兼并的严重,而且宋朝的文臣武将则是占据大量的良田以此扩充自己的家族财富,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宋代对于文臣武将赠与大量财富,以此获取支持。这些权贵在民间争夺大量的农田以填补自己的财富,以至于宋徽宗自己都感慨到:士大夫与民争利,多占膏腴之地

比较奇怪的是宋朝的土地兼并如此厉害,虽然也导致农民起义频发,但是宋朝却没有亡于农民起义,而是被外敌金朝和元朝所消灭,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土地兼并是否会成为一个王朝灭亡的主要因素?

倘若以土地因素作为王朝灭亡的根源,那么明朝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大规模起义可以追溯到明宪宗时期的荆襄流民大起义。荆襄指代的是荆州和襄阳二府,同时也包含陕西,四川,湖广,河南的交界处,面积广大。

荆襄地区在汉唐时期曾经人烟鼎盛,但是到了两宋时代由于宋金大战,再加上此后元朝和南宋进行的大规模战争,此地变得人口稀少,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南方的统治权,荆襄地区作为陈友谅的根据地,为了防止陈友谅的余党叛乱,明太祖将此地故意荒废,所以在明朝初年,荆襄地区成为地广人稀的待开发地。

明朝统治在明太祖之后日益稳固,但是管理百姓的户籍制度却失灵,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流民开始涌向荆襄地区,在此地开荒种地,流民属于失去户籍的百姓,如此一来免不了和官府发生冲突,官吏日益欺压流民,到了明宪宗时期演变为荆襄流民大起义。

明宪宗在平定荆襄流民大起义之后,设置了府县来管理荆襄地区,至此之后明朝的荆襄地区一直稳定得持续到明朝末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荆襄地区再次因为流民聚集和官府压迫爆发起义,也就是著名的清朝中叶白莲教大起义,这场起义使得清朝统治发生了重大危机。

如果依照土地兼并的观点,那么明宪宗成为明朝灭亡可以追究的第一任皇帝,如此一想,是不是十分荒唐。从宏观角度谈历史当然很容易,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去翻读历史文献,总结到底一句话最后就是土地问题,如此简单的结论自然会使得大部分十分信奉。

但是我并不是给嘉靖皇帝开脱,我们也不能否认嘉靖皇帝带给明朝朝政的一些恶劣的影响,这些朝政的恶劣影响将会影响此后77年明朝的历史,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官僚的党争。

其实嘉靖崇尚道教中的方士寻仙一派,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并不少见,皇帝的个人爱好可以影响朝政,但是不会对于朝政造成致命性伤害,而嘉靖皇帝主持的“大礼议”事件却为此后官员党争拉开了序幕,“大礼议”事件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嘉靖皇帝来到北京开始,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兴献王朱祐杬得到睿宗皇帝的名号结束。在此之后明朝的官吏开始形成对立两派的雏形。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发动大礼议事件呢?很多人看到只是嘉靖为自己的父亲争夺地位,实际上这是嘉靖皇帝的统治手段。嘉靖皇帝出生于外藩亲王一脉,他能够继承帝位本来就属于幸运,作为外藩王子进入北京,嘉靖并没有一批能够为自己效劳的亲信官僚,这成为嘉靖皇帝统治明帝国的一个难题,如何确立自己的地位的稳固性呢?

第一是确立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为父亲兴献王确立地位,就是为自己确立地位,为父亲兴献王夺取皇帝之位,就是为自己继承皇帝之位确立合法性,如此在礼仪上嘉靖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政治合法性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统治者要在道德层面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一个没有没有政治道德的政权始终无法形成气候。

第二个因素则是嘉庆皇帝的“御下之术”。“大礼议”事件之后朝臣分裂为两派,势不两立的局面正是嘉靖皇帝期望看到的,一方面他可以以此来控制朝政,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不断挑拨朝臣的之间的矛盾以此分化朝臣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大礼议”结束之后,明朝的内阁和朝臣依旧持续不断,最有名就是徐阶和严嵩的内阁对垒,实际上内阁大战背后的操纵者正是嘉靖皇帝本人,而在此之后党同伐异成为明朝政治斗争的一个主旋律。

党争作为嘉靖皇帝的遗产,在万历年间的张居正身上看到的最为明显,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政敌对于张居正的种种抹黑和道德攻击,批斗张居正贪污和玩弄美女等等所谓阴暗行径,进而逢迎万历皇帝前去围堵张居正的府邸,逼杀张居正的儿子,流放张氏子弟。党争把政治完成了生死大战,如此一来官僚之间的斗争只会歇斯底里。

此后的政治斗争愈加残酷,到了天启皇帝时期,魏忠贤终于搞出了明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党争,这使得明朝的内斗十分激烈,内斗使得明朝的精力消耗严重,这也是清朝总结明朝灭亡的一大教训,而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嘉靖皇帝头上。

但是嘉靖皇帝依旧为明朝做出一定的贡献,那就是确立了明朝内阁的权力。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到明武宗时期的刘瑾结束,宦官一直在政治舞台上兴风作浪,从个人基本的素养而言,宦官的个人品质在整体上还是低于受过儒家文化洗礼的士人,宦官专权使得朝政的败坏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嘉靖皇帝鉴于刘瑾的专权,开始严厉管理宦官,并且将朝政大权移交到了内阁手中,明朝的政治开始向内阁转移,这对于修复明朝的政治管理还是有一定作用,最明显就是隆庆万历年间政治改革,以及北方蒙古和南方倭寇问题的解决。此后的隆庆与万历年间一直是内阁主持朝政,这使得明朝政府内部一些有志于改革明朝现状的官吏出现,最后形成了张居正的改革,对于国家而言,嘉靖皇帝这一行为肯定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历史往小看,是十分复杂的,嘉靖皇帝并不是英才之主,当然也没有昏庸无道,在他的时代里,他把帝国稳定了下来,做了一个肆意妄为的守成之主,但是要他为77年后的北京城被李自成攻下负责,这无疑很为难嘉靖皇帝。

天启又是个木匠也不问政事,加上天灾,很多民众易子而食,无数灾民揭竿而起。

崇祯当时接收朝廷的时候,加上崇祯年间的东林党只知道争权,不管人民死活。国家已经不成样子了,就是一个烂摊子,想拉回来比较困难了,说句实话,并不是崇祯能力太差,是明朝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当然天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出来个九千岁捣糨糊,虽然万历年间国力已经衰退,但是还有一定的实力重整旗鼓,但是来了个历史上万年一出的九千岁,这也没有办法了!

说明亡于万历是因为是万历时期统治,是从中兴转为衰败的开始,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朝廷内忧外患,又没有太有能力的首辅来辅佐,朝廷内部党派争斗激烈,内耗过大,都是万历年间开始重新兴起的!

明亡朱元璋,藩王拥有这么多土地,害的农民要造反,所以明朝是被藩王吃垮的。

不过,同样是日本入侵,万历年间打的日本找不到北,同样是英国入侵,葡萄牙,荷兰大明打的人家道歉赔款,我大清了,只会签订条约,割地赔款。

1.任何的开始都会孕育死亡,从这点来讲,明亡于朱元璋都不过分。

2.封建王朝的建立之初,尤其是经历过农民起义之后,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解体,原有的产权关系易手,变换。更为重要的是前面的帝国末期,各项数据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老百姓的各项体验极为糟糕。因此,新的王朝建立迎来盛世的可能性极大。

3.帝国的发展是由武官治国逐步过渡到文官体系,借由此,消灭了以李善长,胡惟庸等大地主势力,借由“三大案”,江南中小地主破产,为帝国再次迎来更多空置出来的土地,生产资料。

4.但是帝国秩序的建立,必然会建立更加专业的系统性剥削体系,借由各种优势增强掠夺力量,进而形成盘踞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中央在改革的中投鼠忌器,毕竟这一刀下去改革,不仅切到别人,也会切到自己。

美国州
12345678
5.有赖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帝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森林】等地方,在当地活不下去,还可以转移,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的“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很好的说明,到最后,帝国虽然平定起义,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地流民的权利,当时流民到荆襄足有【百万之多】,可见中叶的帝国剥削就已经是非常可怕的境地。

6.张居正改革的本质是调整剥削方式,缓口气的方式,但是也被既得利益者攻击的体无完肤,说明帝国在中后期的纠错能力不断下降,因为帝国皇室在中后期就已经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庄家,光福王一次就得田四万亩,河南之地当时根本不够用,还是通过其他两省来分摊。争国本: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明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后来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顷,又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到最后,以张居正,高拱等技术官僚的行政【微调】手段彻底失灵以后,帝国不得已以【恩幸】,【宦官】,【特务系统】等非常规操作进行【征税】,不仅是竭泽而渔,更重要破坏了帝国既有的政治惯性,是对【礼】的破坏,加速破坏帝国中央集权的严肃性,权威性,更为要命的是征税南方,引发强大的反弹,也意味着这些【新经济】背后早就培育起强大的政治代理人和政治势力进行对抗,此后罢免,帝国只能回归原有征税模式,再度加剧农业破产,农民跑路。

7.人再蠢再傻,面对无法完成的税务任务,面对无法养活自己的境地,自然会本能的去反应,作为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吐出来利益,凭什么牺牲的是自己,因为自己牺牲,在后面的政治博弈就会丧失经济基础,经济资源,所以也不会吐出来,崇祯向大臣求助无果就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8.农民的大规模破产,使得帝国失去了经济基础,农民不再是以帝国的血脉,而是以帝国的敌人出现,一增一减,帝国自然会不断羸弱,随着地主,大地主的力量增强,成为帝国基石的反面,尽管还是能够维持表面的忠臣,但是相较于农民来讲,更不好对付,也不可能切下去。

9.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绝望,荒谬的事实,历代帝国中存在中兴的,必然是中期发生过大规模战乱,人为强制出清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环境,然后又江河日下。汉武帝大规模的征战,打垮了匈奴的同时也打垮了国内各类地主,所以才会有之后的【昭宣中兴】新朝的绿林,赤眉起义后,也迎来了【光武中兴】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再次中兴经历太平天国以后,清廷也迎来了【同治中兴】。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关于 崇祯 万历 嘉靖 明朝皇帝 的相关报道
朱元璋不但不是好人 还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皇帝 嘻嘻网 2022/6/25 19:34:16
明朝、南明和伪明皇帝年号庙号谥号大全 嘻嘻网 2022/6/21 19:12:37
明朝皇帝朱允炆为何只称“建文帝”,不称“明某宗”? 嘻嘻网 2022/4/20 19:01:44
《皇明祖训》写了啥?明朝皇帝有遵循祖制吗? 嘻嘻网 2021/12/16 19:00:15
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真的是冥器吗? 嘻嘻网 2021/12/1 19:41:15
明朝皇帝年号大全:十六个皇帝不止十六个年号 嘻嘻网 2021/11/16 19:13:42
明朝276年皇帝世系,帝位三次易主最终是朱棣家 嘻嘻网 2021/11/5 19:31:20
明朝年号:16位皇帝的17个年号和年号背后故事 嘻嘻网 2021/10/24 19:51:23
朱元璋重启嫔妃殉葬,觉得这是羡慕不来的荣宠 嘻嘻网 2021/9/27 19:33:25
明朝皇帝庙号大全:十六个皇帝不止十六个庙号 嘻嘻网 2021/9/18 19:19:00
搜索 崇祯 万历 嘉靖 明朝皇帝 在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魁星 - 金魁神像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金魁星,汉语词汇,解释为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金魁星

释义
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


出处
《红楼梦》第八回

性质
汉语词汇

出自《红楼梦》第八回:" 贾母 又给了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有祝颂功名顺利的意思。魁星:本作奎星,北斗第一星, 汉 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遂以此星为掌文运之神。"

搜索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说的“天魔星”是什么意思?拜托了各位 谢谢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3个回答#热议# 在购买新能源车时,要注意哪些?
qqhai234 高粉答主
2019-07-1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关注
展开全部
天魔星在古代星命学中指每日当值的凶曜恶星。
在中国古代星命学中,天魔星是每日当值的凶曜恶星。星相学中土星入处女宫称天魔星,主人夭折,是继黑道六星与黑星六星后最凶险的恶星之一。在古典小说中天魔星通常以女性身份登场,俗称“女魔头”又称其为“天魔星”下界,意即大难来临.如《三下南唐》中的刘金锭等。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躺下。 ‘天魔星’在句中为何意?此处意指缠人的“冤家”。天魔,印度古代传说中的四魔之一,为魔界之主,常率众魔挠人身心,障碍佛法,破坏善事。



扩展资料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程高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黛玉

24    评论 分享 举报
长春市程氏科技有限公司_
2023-03-17广告
小笠原流的祖先小笠原远光是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赖朝的礼宾奉仕官。其礼法起源于王家子弟举行成年仪式中的礼仪,以致流传至今。到了江户时期,小笠原流礼法作为女子必须要学习的礼法流传开。当时日本文部省要求女子学校都要开设“小笠原流礼法”教育。小笠原流...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长春市程氏科技有限公司_提供

帆布鞋065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关注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躺下。 ‘天魔星’在句中为何意?此处意指缠人的“冤家”。天魔,印度古代传说中的四魔之一,为魔界之主,常率众魔挠人身心,障碍佛法,破坏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3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畸笏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9 08:07 , Processed in 0.0689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