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回复: 1

300年前的石碑,名字就叫“扯淡”?“崇祯假死”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4
发表于 2023-11-18 2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0年前的石碑,名字就叫“扯淡”?有人说它证明了“崇祯假死”2019-06-14 17:46:00 来源: 章新立生活大咖  举报

分享至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或许知道,如今大多的名胜古迹都受到了妥善保护,即便有古人墨宝铭文,其内容大多也是妙笔生花,文化气息浓厚;河南鹤壁淇县也有一处古迹,是一尊300年前的石碑,今天还以玻璃罩、围栏等加以保护。可就是这么一尊古碑,其名字却颇为搞笑,竟然叫做“扯淡”;乍一听,这就是现代人的口头语吗,可专家却说是“珍贵文物”。


说起这尊石碑可以追溯到明崇祯时期,碑上的字迹却是今天常用的简体楷书,而且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扯淡”二字,再有就是颇为醒目的“再不来了”四个大字,想来“扯淡碑”的名字便由来于此;再看碑文,共有111字,除了“扯淡”和“再不来了”之外,石碑正中竖刻着“泰极仙翁脱骨处”,如果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这应该是一位古代道家子弟的墓碑。说到这很多朋友要笑了,甚至会提出质疑“道教传承数千年,即便是一般的道士也不会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写‘扯淡’这样的词汇吧?”


当然,这种说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别说是古人高道,即便是现代普通人也做不出这么“惊世骇俗”的事,因此就有朋友怀疑这尊石碑或许是现代人所制;考古专家经过考证,这尊“扯淡碑”可谓历史悠久,至于什么时候发现的已无史可查,以目前的记载来看,其在清末民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可考证的史料来看,“扯淡碑”历经直奉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1948年,当时国民党军队拆炮楼,搞得声势浩大,几乎是不计后果的破坏,结果“扯淡碑”仍旧完好无损的屹立着;再往后的经历,当地老人就比较清楚了,大抵是平老坟、修水利,当时许多古之石碑被垒在水渠、水库里,“扯淡碑”却仍旧完好无损。
或许正是“扯淡碑”历尽劫难,却又能化险为夷,使当地人对这尊石碑有着一种特殊的“敬畏”;直至如今,这尊石碑除下端“处”字受损外,其他部分基本保持原貌,目前作为珍贵文物保护在摘星台公园内。其碑身高178厘米,宽86厘米,厚18厘米,碑座宽102厘米,除了“扯淡”和“再不来了”之外,石碑两面都有铭文篆刻;碑文没有标点符号,经考古专家断字解读,应为“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蒙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其背面正中竖刻“为善最乐”,其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右“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如果根据这些内容来看,倒也符合道家子弟的口吻,虽有些遗憾悲凉,但至少用词还算文雅,正常。


奇怪的是,石碑叙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却又故意不留姓名,没有时间;据“明末甲申访道云蒙修真”来看,其时间应该是历史上的“甲申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那么石碑的主人又是谁呢?考古专家又将注意力集中在“翁燕人水木氏”上,当然,百家姓里肯定没有“水木”,以拆字法来看,“水木”指的应该是“沐”字;可问题又来了,这个“沐”字究竟指的是谁呢?暂且放下这个问题,碑文中有“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如果按照古人的计时方法,“一十有二纪”就是144岁了;虽说历史上长寿之人不在少数,可活到144岁高龄的仍属罕见,也应该是一位当世名人了,理论上史料中应该能找到他的真实姓名才对。


可事实却是,史料中找不到所谓“沐”指的是谁,就连公元1644年能活到“144岁”的人也没有记载;正因为“扯淡碑”的扑朔迷离,也引起世人的诸多猜测。最为普遍,又最为“神奇”的就是穿越之说,理由也很简单,就因为“扯淡”二字太过口语化,颇有点像现代人的口气;再加上“再不来了”,颇有点像现代人穿越回古代,见事事不顺,仰天吼一句“老子再也不来了”。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还会举出证据,大抵认为明代不可能有“扯淡”这样的现代词汇;关于这一点倒没什么奇怪的,诸如《儒林外史》、《万历野获编》,甚至是《西游记》等,这些半白话的内容中也多出现“扯淡”二字,尤其是猪八戒这样的人物,说“扯淡”的例子不在少数。以此为据,明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扯淡”一词,而且其应用颇为广泛;自然,用这一理由来证明现代人“穿越”,似乎还不够充分。


专家还有两种推断,一说扯淡碑指的应该是崇祯皇帝;公元1644年,崇祯吊死煤山,诸多史料记载“崇祯假死”,以此推断,或许真正的“崇祯”就躲在河南云雾山。至于活到144岁,这点专家不敢下结论,历代帝王长寿的并不多;崇祯也曾是一代帝王,他若真的能活过100岁,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扯淡碑”的主人应该是忠于大明的一位臣子,在公元1644年躲进云雾山,假借道士修真以图东山再起;可眼见局势逐渐稳定,自己又144岁高龄,想来复国无望,禁不住发出“扯淡”的悲鸣。
不管怎么说,“扯淡碑”内容藏头露尾,让人遐想,以至于引得后世根据碑文的蛛丝马迹浮想联翩;虽说这些猜测大多无史可证,但却反过来增添了不少神秘感,也就成了今天淇县的一处“道家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2: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德(公元1668—1749年),字洪绪,一字林洪,自号定定子,世称林屋山人。江苏吴县人。外科学家王若谷的曾孙。除精通外科外,对内科、妇科、小儿科也各有所长。王若谷之前,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多采用《外科正宗》的方法,以刀、针为主,且认为凡有 “七恶” 之证必死。若谷则认为痈疽都不应该死,治疗上应分阴阳,以“消”法为主,避免用“托”法,除治疗疔疮外,一般不宜轻易用刀针。这样,就给维德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基础。他继承祖宗遗法,积数十年的治疗经验,于七十二岁时,写出了有独创见解和较大影响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是书对疡科的论证与治疗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是指导外科临证重要方书之一。王氏对痈疽的诊治经验颇为丰富,主张要善辨证之阴阳虚实,强调辨证论治,一反过去有些医书所述的那种只注重根据《内经》有关论说,以疮肿所生部位诊治,或只是简单地循经投药的说法,而重视全身症状在鉴别诊断上的意义。治疗上,注意内、外治兼重,但对外科手术疗法持否定态度,过于保守、片面。


王氏反对当时的医生只见患部属于何经,就按经投药而不分寒热、虚实、阴阳的粗疏作风。他说:“若凭经而不辨证,药虽对经,其实背证也。”所以,他在《外科证治全生集》里,以阴阳为纲,把外科疾病分为阴证、阳证两大门,并分别对病机、辨证和治疗原理加以阐发。王氏在外科证治方面,有着不少的卓越贡献。他治疗阴疽强调“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反对“内托”和“清火解毒”,其有名方剂有:温补气血、开腠逐毒的阳和汤,开腠理、散寒凝的阳和丸,温寒散凝、解毒生肌的外敷剂阳和解凝膏和通关窍、活血解毒的犀黄丸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1:29 , Processed in 0.0456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