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回复: 0

国学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什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692
发表于 2023-12-21 21: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里“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什么?学者:我国目前无人能懂 水子88 2019-07-19   |  15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晋王羲之万岁通天贴

真知堂鉴古:
历史上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是这么写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此联乃集字联,上联出自著名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下联出自哪呢?估计很多朋友就不清楚了。
有人说作者是晚清虎门销烟的林文正公林则徐,其实不然。
这幅对联,是清乾隆时期著名才子袁枚在他的随园里的书房-小仓山房里悬挂的。上联的意思很好理解,说他的园子里多竹。下联其实是袁枚自夸,他能解读古代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袁枚的事情咱们就先略过,说”三坟五典”吧。
这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了不得,是中国古代文化里最深奥的文字。那么,什么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呢?它又出自哪一部典籍呢?
甲骨文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左传·昭公十二年》里,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了。
当时的楚国有一位左史,名为倚相。他非常有学问,所以楚灵王夸赞他说:”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这位楚灵王,历史上赫赫有名,不过这个名可不是美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就是这位老大。
他不但好色,还是一个篡位之君,最后也是死于非命。他的左史,也就是排名第二的楚国史官,因为能通读“坟典”而得到灵王的赞美,可见这类书籍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很难通读了。
后人苏轼曾经点评曰: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西周钟鼎文青铜器

真知堂鉴古:
左史,位于右史之下。古人尚右,所以一般右丞相位在左丞相之上,右将军位于左将军之前。
古代把降职称为“左迁”,历史上最著名的左将军,乃是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后来他分封前后左右四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此时的赵云不过是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相比关张马黄低两级。所以所谓五虎上将纯属《三国演义》编的,不能当正史来读。
三国时代的左将军赫赫有名,除了刘备,马超,还有曹魏的于禁,张郃。
说这些有点跑题了,不要紧,反正也是闲谈,多了解一点无妨。
说正题,这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说当今中国无人能懂呢?
殷商甲骨文龟甲

三坟五典与三皇五帝
西汉大儒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解说得很明白:
伏羲,神农,黄帝时代的古书称为三坟。
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时代的古书称为五典。
八索指的是八卦之书,九丘说的是九州地理志。
“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伏羲,是我国公认的人文始祖,又称太昊。传说中伏羲女娲为兄妹,后来结合繁衍了人类。奇怪的是,不只是我国,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兄妹二人结婚然后延续了人类的传说。史前大洪水的传说亦然,这个现象值得研究。
伏羲女娲像

真知堂鉴古:
我国历史上的伏羲女娲一般都为人首蛇身交尾的形象,据当代学者研究,这种螺旋状图案极其类似人类DNA,或许伏羲女娲的传说和人类起源是有密切联系的,只是以今人的学识,尚不能解读罢了。
神农即炎帝。据说神农氏发明了农业,使得原始人类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生产,从而可以定居下来。炎帝神农氏传说中有十一世,延续了500多年,后来被黄帝轩辕氏取代。
黄帝即轩辕氏,又号有熊氏,据说是有熊国之君,神农氏的兄弟。黄帝后来通过坂泉之战打败了神农氏,又通过涿鹿之战灭掉了蚩尤氏,开创了后代正统王朝。炎黄子孙的名字就是从这二位古帝得来。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黄帝战胜炎帝后,并不是如商汤流放夏桀,周武斩商纣之首那样暴戾,而是尊之为宾或礼遇深隆,并谦逊的把炎帝名号冠在本族之前。
以此观之,传说中我国尧舜禹时期的德治恐怕并非空穴来风,是有着优良传统的。
黄帝壁画

少昊,又称金天氏,即黄帝之子玄嚣。黄帝由于非常长寿,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外自己闯天下。所以,他的长子玄嚣降居江水,次子昌意降居弱水。黄帝驾崩时已逾百岁,玄嚣也老了,也有了自己的国度。所以由昌意之子颛顼继承了黄帝之位。
颛顼,又称高阳氏,黄帝之孙由于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战败怒撞不周山,结果天塌下来了,造成了连年不断的洪水,这个时代大约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此时,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海岱龙山文化也大幅度衰退。而与此同时,陕西神木石茆,山西临汾陶寺分别依山而建起来了两座城。
考古人员在陶寺发现,早期陶寺出现了和石茆遗址非常相似的遗物,同时中期好似有外族入侵的痕迹。或许石茆和陶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来看,则极有可能是帝喾高辛氏通过武力取代了颛顼的子孙得了共主的位置。那么,帝喾和石茆有什么联系呢?
山西陶寺天象台遗址复原

真知堂鉴古:
帝喾,高辛氏,是黄帝的重孙,颛顼的侄子。关于帝喾是如何从颛顼手上继承帝位的,《史记》无记载,而《竹书纪年》则说:”术器作乱,辛侯灭之。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
从这段话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后世的夏朝方伯昆吾,本来是夏王朝的坚强武力,商汤灭夏之后,却把昆吾氏说成昆吾作乱。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帝喾高辛氏是如何从颛顼高阳氏一族手上取得政权的?是否也经过了类似于共工大战颛顼的一类战争呢?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依托的很有可能就是石茆强大的武力。而石茆的建立与临汾陶寺(冀都)几乎同时,也与良渚,海岱龙山文化衰败几乎同时,这又可能是怎么回事呢?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

真知堂鉴古: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大约在4300年前,中国大地上极有可能发生过海侵,也就是大洪水。大洪水后,位于江河下游发达的文明都毁灭了,而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的石茆,陶寺依托高山丘陵建立了城池,并且由于资源匮乏发生了战争和掠夺。
少昊玄嚣建立了石茆,颛顼高阳建立了陶寺。颛顼在陶寺经营数十年之后驾崩,来自石茆的帝喾高辛氏通过武力把颛顼一脉子孙赶下了舞台,得位为帝,陶寺石茆两大帝国连成一体。后来陶寺成了帝喾之子帝尧的冀都。
而帝尧年老,任人唯贤,把帝位又传到颛顼一脉的帝舜手上,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事。不管帝尧是不是完全真心的做了这件事,但帝尧天下为公的理念,却是后代王者应当学习的榜样。
山西陶寺出土彩陶文物

《尚书》《逸周书》,坟典之类
所以说,“三坟五典”,其实就只剩下了今文《尚书》那几篇。也就是《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但除了这些以外,《尚书》中的《商书》和《周书》多数也很难读懂。
其实,除了《尚书》以外,难解的还有《逸周书》。新近发现的出土文物-北大清华那一批竹简木牍,以及商周甲骨文和商周金文,都是今天学者们难以攻克的关口。录一段《逸周书》于下:
”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这里说的是武王灭商后进入商都城做的事,其中献俘,太公望把商纣王之头颅高挂在白色的大旗上的事情,比《史记》说得更为详细。
”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史记 周本纪》

能治《逸周书》的学者,更是稀有了。
所谓“八索九丘”也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其实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一般学者把连山归于夏,归藏归于商,其实这个连山易极有可能是炎黄二帝时代就出现了的。所谓河图洛书,就是黄帝时代的产物。
”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竹书纪年》
炎帝神农氏又称列山氏,烈山就是连山之意。而易学之根本,在于伏羲女娲所制的伏羲易,连山易也不过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演变。可惜这些现在都早已失传了。
“九丘”亦如是,上古时代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古代的地理志仅留下一部《尚书 禹贡》。还有一部《山海经》,据说是大禹治水的助手伯益等人所写,现在特别网红,不少民间人士动辄以《山海经》说史事。
笔者也仔细研读过此书,发现这本书极有可能和《淮南子》一样,是西汉早期的叛臣淮南王刘安召集一批门客所编著的。部分内容和《淮南子》极为相似,多为神话类故事,不能当真。
汉淮南王墓

司马迁生活的年代晚于淮南王刘安,他也见过这本书,他在《史记 大宛传》中说: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由于古代地名变化太大,再加上年代久远已经很难考证,所以古代地理志就算是《禹贡》,现在也很难正解了。
解读这些上古文献,难度确实极大。需要数十年历史文化积淀才敢开始。国学衰微,中国的上古文化需要传承,强烈建议在课本中增加古文的部分,否则再过几十年,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可能要到国外去学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王字”的眼睛

下一篇: 字言字语:古人藏在汉字里的文化与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7 13:44 , Processed in 0.055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