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回复: 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崇祯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3-12-23 1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崇祯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吗?其实这个是一个圈套。
Nov
25
崇祯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吗?其实这个是一个圈套。
时间:2018/11/25 15:09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末代帝王中,至为刚烈者,莫过于明崇祯帝。>其抱定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人生信条,等北京城陷落,一声长叹,慨然以身殉国。>古往今来的末代帝王,惨死者很多。>且看秦二世胡亥,在被赵高 ... 害前,苦苦哀求“愿与妻子为黔首(普通百姓)”;>西汉平帝毫无知觉地喝下王莽精心炮制的毒酒;>东汉献帝做了多年傀儡,受尽 ... ,最后被迫“禅位”;>曹魏元帝则被弑 ... 于街头;>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后,在宴会上“青衣侑酒”,在出猎时“执戟前导”,在羞辱中被 ...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派人用被服蒙首活闷 ... ;>隋炀帝杨广亡国之际,惶惶不知终日,每每揽镜自照,遇恻然泪下,称:“好头颅谁当之!”最后被三尺练巾绞死;>还有,唐昭宗与唐哀帝都惨死在朱温手下;南唐李后主被宋太宗鸩 ... ;北宋徽、钦二帝更被金人虐 ... 得惨不可言……>不得不说,最懂得苟全性命的还是元末顺帝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尤其是溥仪,不惜出卖国家 ... 、投靠日本人。> >和崇祯帝一样壮烈殉国的,有举火自焚的后唐末帝李从珂,有自缢于幽兰轩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有崖山之战后与大忠臣陆秀夫一同赴海的南宋末帝赵昺,他们都是人们同情和悼念的对象。>但是,有人说,崇祯帝其实并非在煤山上吊 ... 的。>其证据是一部署名为聋道人所著的《遇变纪略》。>该书记载云:“十八日,……吾乡刘光禄坐守东华门,是夜五更鼓返寓,遣使密与涂公曰:‘皇上并中宫太子三鼓以轻骑逸民间’……李自成入大内,见帝踪迹,令诸将南追。……是日,知帝与太监王承恩并缢于煤山,遗有血沼一纸,皇后尸亦在宫中抬去,俱停于东华门侧棚内。”> >这“聋道人”以甲申之变亲历者的身份著作《遇变纪略》,称:三月十八日,自己的同乡刘光禄负责把守东华门,当晚五更时分派人汇报御史涂必宏,说亲眼见崇祯帝与太子已于三更时分轻骑逃逸入了民间。接着,聋道人又别有深意地把自己听闻的“煤山上吊”之事的日期记录了下来。>为什么说是别有深意呢?因为崇祯皇帝是在三月十八日半夜时分出逃的,而崇祯煤山上吊的消息是在二十二日才传出的,中间隔了三四日。>那么,这两个日期有没有旁证呢?>对比一下同为甲申之变亲历者的著作。>《烈皇小识》记: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率军进入承天门,进入了皇宫,便迫不及待地搜捕崇祯帝,悬重赏,申严诛,称:“献先帝者万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过了三天,“二十二日庚戌得先帝遗魄于后苑山亭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先帝以发覆面。”> >《甲申纪事》也记: “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通过这两条,便知李自成的确是在十九日入城、二十二日才搜出“崇祯尸体”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崇祯皇帝真的在煤山上吊了,而煤山属皇家后苑,地方并不大,为什么李自成几十万人展开了地毯式搜查却要花了三日时间才发现尸体?> >还有,这尸体真是崇祯帝本人?《烈皇小识》记“以发覆面”,即面部被长发遮盖住了,现场的人都看不清楚。>根据这两个疑点,再结合《遇变纪略》所记来看,“崇祯帝煤山上吊”之说是有可能属李自成造假,即崇祯帝早已逃出了北京城、藏匿在了民间。>要知道,李自成虽然攻陷了北京城,但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确切的下落,民众向明之心不死,则李自成就没法坐稳龙庭。这也是李自成入城后为什么急吼吼地要搜捕崇祯帝的原因。可是,诚如《遇变纪略》所记,崇祯帝早于三月十八日与太子轻骑逃逸入了民间,李自成遍搜不获,只好造假,用一具“以发覆面”的尸体,谎称崇祯皇帝已在“煤山上吊”,魂归天国。> >至于崇祯帝逃出北京后为何始终没有现身,主要是南京已拥立了新皇帝,而满清又风火入关,形势变化得太快,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在南逃路上死于乱军之中了。>其实,崇祯帝煤山自尽之说早已是定论,别的其他说法不过开一时之脑洞,博君一笑耳。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0: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帝自杀幕后不为人知的秘密:遗书意外道出真正的幕后凶手?
2019-04-08 06:38
1644年3月18日夜,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杀,大明灭亡。这正如好多历史学者所说的结论一样:明朝的灭亡是一次偶然!崇祯帝完全可以迁都南京,像南宋一样,建立南明,继续与起义军和清军对抗。



在崇祯帝朱由检吊死之前,他含恨写下了一段遗言,这段遗言我们都很熟悉。朱由检在遗言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通过这道遗书向后世人交代了自己求死的原因,但是仔细分析,我们还能发现隐藏在这道遗书背后的关于崇祯帝死亡的真实秘密。

命运有时候确实是上天注定好的,就拿朱由检来说,按照明朝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作为天启皇帝朱由校同父异母弟弟的朱由检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明的末代皇帝,但偏偏朱由校一生无子,天命最终把朱由检推上了明朝历史的大舞台。

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接手的就是一个已经腐烂到了根部的明政府,这样的一个明政府不仅面临着关外强大起来的清军的威胁,同时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崇祯皇帝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是也没有能够挽救明朝走向灭亡的命运。



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那。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

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但是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



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但是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

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

1644年3月18日,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且犹豫的崇祯,这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

3月18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树自杀身亡。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帝自杀幕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崇祯皇帝的遗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

  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

  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那?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

  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国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396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崇祯皇帝自杀幕后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2017-10-13 20:13:50 来源: 趣历史  举报
1
分享至
明朝末年,局势一片混乱,李自成率领着手下的一批农民,直逼京城。明朝军队溃不成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崇祯皇帝面对兵力空虚的京城,以及每日巨大的开销,不禁感到有些头疼。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皇帝一面向全国发布号令,从各地调集军队来支援京城,一面又想尽办法来筹集军饷。为了筹钱,崇祯皇帝想了两个办法:



网络配图

第一个办法是让监狱中那些罪犯可以拿钱来抵消罪过。第二个办法就是让那些朝廷官员,按照等级高低来拿出相应的钱财。第一个办法还是有效果的,毕竟只要出钱就可以不用坐牢了,可是第二个办法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要那些朝廷官员白白地拿出钱却没有任何回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各自拿出了五万两银子来充当军饷。而其他人根本要么就只拿出几百两银子意思意思,要么就是故意装穷,一分钱也不拿出来。就拿嘉定伯周奎来说,作为皇帝的岳父,皇帝派人向他去要钱,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崇祯皇帝。连这位老皇亲都这样,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



网络配图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当时的崇祯皇帝想要迁都,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可是大臣们都反对迁都,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

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1644年3月18日,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且犹豫的崇祯,这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网络配图

三月十八日晚上,农民军已经抵达紫禁城。在宫中的崇祯皇帝知道内城已经沦陷,负责守卫京城的李国桢也逃了之后,一时有些悲凉。太监们都劝皇帝赶紧逃走,可是崇祯皇帝选择了殉国自缢景山(煤山),和明王朝一起灭亡了。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两天后,大顺的军兵才发现这个僵死的国君,四月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安葬在了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内。崇祯皇帝为江山社稷而死,遵守了明朝历代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终年33岁,在位1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明崇祯朱由检的骚操作,明朝在他手里灭亡,你觉得咎由自取吗
高广银工作室
2020-03-15 17:12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历来受到很多人的同情。一方面崇祯非常勤政,一扫明朝中后期皇帝懒政的习俗,而且崇祯为人机敏,城府极深,喜怒不显于色。继位之处,雷厉风行处理掉了阉党,朝政为之一震,可是明朝真的是亡于崇祯手里吗?

明崇祯朱由检的专政
明朝在废掉丞相之后,让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繁杂的政务,明成祖时期,选取殿阁大学士进入文渊阁,形成智囊团。到了宣宗朝,采用票拟的方式减少政务的审批,之后内阁地位日渐提高,内阁首辅形同宰相。
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逐渐退居幕后,行政权力也下放到内阁和六部,皇帝甚至都不参加朝臣的廷议,他的职责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在内阁形成一致意见后,签字发布。

正德荒淫无度,但是内阁名臣杨廷和,让朝政井然有序,嘉靖自称君皇帝,每日沉迷于成仙,把后宫布置成了道观,但是内阁掣肘,他的职权范围仅限于皇宫内部。万历40年不上朝,但是内阁中前有高拱、中有张居正、后有申时行,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可是到了崇祯皇帝时期,破坏了皇帝较少过问内阁的传统,大肆干预内阁的运行。如果君主英明神武,像朱元璋或者朱棣,还能够治国治民,显然崇祯不具备这项能力。

明朝末期,自然灾害频发,土地产出非常低,然而崇祯却加征农业税,激起了西北农民的起义。让李自成、张献忠纵横一时,让整个明朝苦不堪言。
从史料看,户部、御史当时都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内阁当中不乏有远见卓识的大臣,但是崇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很多政策都不经内阁讨论。

崇祯在位这17年,更换朝臣频率之高,也是历史罕见,内阁不下50人,其中有2人处死,2人充军,不到3年的时间内阁首辅就会被换1次。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崇祯换内阁像儿戏一般,特别是内阁首辅的一职位,只要更换,前期的执政方针基本上被废弃。不少首辅而且遭到刑讯致死,结果导致人人自危,没有人敢冒风险,承担国家大任。

李标、钱士升、成基命、何如宠、钱象坤、郑以伟、黄景唠、王应熊、张至发、薛国祥、范复粹等纷纷选择辞职,唯恐遭到不测。
即使内阁有匡扶明朝之心,但是无奈皇帝嗜杀成性,没有人敢替崇祯分担。大臣们只要遭到弹劾,立即上书自动辞职,唯恐遭到不测。导致崇祯决策的错误,没有人敢提反对意见。

据史料记载,崇祯非常勤政,不到30岁就已经有了白发,最操劳的时候,一天只睡2个小时,可是整个国家还是逐渐走向衰落。

对武将的猜忌
崇祯不但猜忌文臣,对武将疑心也是非常重,逼得众武官比如毕自肃自杀,刘鸿训罢,袁崇焕、颜继祖被诛,杨镐、杨一鹏、孙元化、熊文灿、郑崇俭、陈新甲弃市,刘策、王洽下、刘宇烈,陈奇瑜、傅宗龙下狱。
这些被诛杀的重臣,最悲壮的要数袁崇焕,袁崇焕固然在崇祯面前吹牛,5年内平定辽东,而且手持尚方宝剑杀死毛文龙。但是袁崇焕在治军方面,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是守卫辽东的不二人选。

天启二年,袁崇焕被调到京师任兵部职方主事,此时正值后金大败明朝,朝廷想放弃关外。而袁崇焕则整肃辽东军事,不久之后打败努尔哈赤13万大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导致努尔哈赤重伤致死。

崇祯二年,清军围攻北京,袁崇焕与清军殊死抵抗,身中数箭,拼死奋战,才解了京师之围。战绩辉煌,而且忠心耿耿的袁崇焕却遭到崇祯的猜忌,之后遭到千刀万剐,明朝其他守将看到此情此景,当作何打算?
之后明军将领比如祖大寿等人都非常担心朝廷会不会在危亡之际取他们性命,纷纷投降清朝。这几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明朝的精锐部队拱手送给了满清。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末年,你是投降清朝还是等着明崇祯朱由检过来诛杀你呢?

原创 揭秘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究竟多少人误会了这个皇帝? 2019-02-15 10:43

明朝作为中国史上最有病的朝代,出了名的皇帝个个都是奇葩,十个里面九个疯逼,剩下一个是非酋,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个,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从出生就被上天糊了一脸眼屎的倒霉蛋,朱由检。
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十七岁那年开始出任明朝最后一任CEO,致力于扭转大明集团颓势,收拾前几任皇帝的烂摊,所以,他成功了吗?
朱由检从出生开始,他的人生就完美诠释了一句话:
作为大明钦定第一非酋,他的画风从小时候起,就已经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倒霉得与众不同。
五岁那年,自己老妈因为犯错,被亲爹发疯弄死了,十岁那年,亲爹不小心病死了,等到十七岁那年,自己同父异母的老哥也嗝屁了,还没来得及登上皇位,朱由检就用自己的倒霉属性,克死了全家。
按理说,有妹有房,父母双亡,这种待遇要是放在隔壁岛国番剧,他早已经是人生赢家。
朱由检的倒霉人生才刚刚开始,因为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地·狱·模·式!
崇祯元年,也就是朱由检登基的第一年,屁股还没坐热,命运就先给他来了个过肩摔,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汉南续郡记》
中国北方开始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一登基就是地狱模式怎么玩?焦头乱额的朱由检,只能又是“罪已诏”又是裁撤驿站,勉强算是先应付了过去。
但没想到的是,在这次裁撤驿站中,一个名叫李自成的中年男人,因此下岗失业,然后,崇祯二年,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了。
好吧,可能是自己一时运气太差,没事,忍忍就过去了,然后x2,崇祯三年,陕西大饥。
看着穷得只能吃树皮观音土的灾民,朱由检不禁开始怀疑人生。
果不其然,命运不仅没有轻易放过朱由检,反手还又给了他一巴掌,崇祯六年,陕西大旱,蝗灾四起。
不行,就算是心痛自己,为了守住皇帝的尊严,也要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来,一点小挫折怎么可能难倒我朱由检?
然后x3,崇祯十年,河北大旱,蝗灾,崇祯十三年,江南地区大水洪涝。
行吧,还能怎么样,朱由检当然是选择原谅它(灾害),然后x4,崇祯十四年,瘟疫大爆发...,而且每次一爆发瘟疫,还有大量灾民不断投靠李自成。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的心理阴影面积,估计都有整个顺天府那么大了,但还不够,这还不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因为在这时...皇太极带领的清军也入侵了...
旱灾、洪涝、饥荒、瘟疫,农民起义、清兵入侵,朱由检以皇帝身份,成功当选了感动中国十大非酋第一人,相信如果有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他当初无论说什么,也不可能吃下那碗饭。
但既然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生活还是要过,饭也还要恰
所以在十八岁那年,朱由检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削减军费开支
连年的灾害和农民起义,不仅收不上一分钱税,国库都快要穷得发不起军队工资了,不削减开支怎么玩?
然后x5,这次果然又双叒叕出事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兵攻破大同,直逼北京
朱由检吓得赶紧召见吴襄,顺便让他儿子吴三桂带上军队,火速回北京护驾,但吴襄却表示,兵员众多,又是长途跋涉balabala啥的,总之,能不能先给个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朱由检看到后,泪流满面,果断批复了两个字:没钱
对于一个从小就很节俭,除了龙袍外基本都是粗布衣,衣服破了都要皇后打补丁的人来说,一百万,简直是要了他老命,而且当时国库账上也只有四十万,就算大臣纷纷恳求他,先拿出私房钱救急,朱由检也从未动摇
然后x6,没拿到军费的军队果然来晚了...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朱由检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
此时的城外和彰义门,早已经是连天烽火一片狼藉,然而,吴三桂都还没走到山海关...眼看着deadline越来越近,朱由检心里不禁泛起了淡淡的忧伤。
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杀入皇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已经没有一个人前来,黎明,朱由检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再次登上煤山。
朱由检咬破手指写了一道遗诏,让李自成不要伤害百姓,随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时年三十三岁。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遗诏》
这就是朱由检,一个把霉运技能点到了EX的男子。
有人认为,朱由检是亲手毁掉了明朝的人,但其实在他接手的时候,明朝早已经是个千疮百孔的王朝,腐朽不堪。
他试过清除阉党,也试过错杀良臣,他做过的努力,太多太多,朱由检最大的期盼,就是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可惜,这次连天都不帮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崇祯帝朱由检,君子之道费而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 第一回是全书的大预演,不是序幕、开端!蔡校长说三月大火是甲申之难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49】

10 红楼中其他人物
在上两章,把宁荣两府中的主人全部做了解读,贾府中的人物结构就很清楚了,都是朱明皇家的人物,包括最后一个:延平王。对手是“雪满”的薛家,满清,是夷,叫姨,住在东北,登堂入室,来争宝玉。
本节对红楼中其他人物,逐一进行简要说明。但红楼中人物太多,只能说明一些重要人物。限于篇幅,对其他人物都不细述,只做简介。
以目前我们认清楚的大方向和大框架,在明清之际,龙蛇争玉,这些人物,不外乎分为两大阵营,有些属于明阵营,有些属于清阵营,还有些是先属朱明,后来投降了满清,也有像刘姥姥李自成那样不属明清阵营的人物。因为人物众多,对每个人物特征的把握,和线索、证据的识别,以及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对应等,可能会因不同读者出现较大差异,这很正常,人们都是用自己懂的知识来理解所处世界,更何况对书中故事和人物。认错书中几个人物关系不大,只要认清某人属于明清哪边阵营,符合整体框架和大方向,否则把书读不明清(读不明白,读不清楚)。比如:袭人、麝月、秋纹这些丫鬟,是汉奸还是朱明忠臣?要认对,至于把这个汉奸错认为那个汉奸,关系不大,不影响对全书的理解。
10.1 甄士隐:崇祯朱由检
红楼梦中多用预演法,前文讨论的很多了。第一回,便是全书的“大预演”,注意第一回不是“序幕”!序幕是戏剧第一幕之前的楔子,小说开始的引子,先交待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事件原因等,作为戏剧、小说正式内容的“开端”。而预演不同,是对本书的故事梗概,先做预先的简略演绎,所以不是序幕、开端。
红楼梦不落俗套,第一回便写了通灵宝玉的始、终,和甄士隐的一生、结局。甄士隐观花修竹,花是华,竹是朱,是神仙一流人品,却在三月中旬,遭遇劫难,一场大火,毁了家园,结局是子散家亡,得道升仙。我们说过,得道升仙,是人死的委婉说法,在葬礼用词中常见,说是得道了,升仙了,不说死,是华夏文化中常见的忌讳表达。甄士隐的梗概、结局,“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不就是明末的崇祯帝朱由检吗?
红楼梦中角色和反面人物的对应,不是只有一一对应。一角多人,一人多角,在红楼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都是小菜,如烹小鲜。这种人物设计,更易个性鲜明,把复杂人物的多个侧面分为不同角色展现,更能突出重点,且不因人性的复杂而出现前后矛盾、引起误解等问题。像元春、探春这样身兼多人的设计,更易规避文字狱,不致对号入座,一下认出几个南明皇帝。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毫无争议的主角儿,所以本书重点不是描述三月甲申之难后的清初、南明时期,而是崇祯时期,当然包括了之前的衰落过程,和之后南明的彻底灭亡。而第一回的甄士隐,其人生经历,乱世背景,和子散家亡,身死国灭的悲惨结果,便藏有所隐真事。
甄士隐在姑苏,同林黛玉的苏州,也属金陵,南京直隶。
姓甄,名费,字士隐。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表面说的是君子之道,甄士隐确是君子;反面也隐了“君”,皇帝。
“嫡妻‘封’氏”,说是“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但他岳丈封肃,却“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每见面时,“又说些现成话”,竟是无礼又不义!这个“封”氏,谐音“风”,清风,指满清。又是敌人配做夫妇。在《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之后,有“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在姑苏、金陵,本地推为望族的是谁家?朱家!还有比“朱家”更大的“望族”吗?所以说“观花修竹”,华,朱。
女儿英莲,便是香菱,前文解过,是长平公主。英莲之父是崇祯。
甄士隐问“蠢物”,便是通灵宝玉,“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便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前文与李斯所刻篆文的秦传国玉玺比较过,将此宝玉解作“玉玺”。那僧道:“若问此物,到有一面之缘。”说明甄士隐不是一般人,是个与“玉玺”有缘之人。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甲戌本脂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隔壁是什么?葫芦庙!葫芦,是胡虏。庙,是朝廷。胡虏朝廷,所以极险,提醒读者“隔壁”,要仔细看。崇祯的“隔壁”,便是金国,胡虏朝廷,在第一回已预演。
贾雨村吟“玉在匮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时,“恰值士隐走来听见”,说明甄士隐与玉、钗,和甄贾、时飞有关。玉求善贾,钗待时飞,玉、钗显然指黛玉、宝钗。下句钗待时飞,出现雨村字,上句玉求善贾,则关甄士隐,也是贾雨村说给甄士隐听的,还是暗示甄士隐和林黛玉的关系。“君子之道费而隐”,甄士隐是君子,读书人都知道:君子如玉。
甄士隐义赠银衣,又说“十九日乃黄道之期”,贾雨村对甄士隐说的这个“十九日”的“黄道之期”,却“并不介意”,未当面表态。但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留下话与和尚转达甄士隐,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显然是强调“十九日”的“黄道之期”,注意“黄道黑道”的话,是“和尚”转达的!是“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后面三月中旬的火灾,也是“和尚”引发的!红楼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特意设计了“和尚”来贯穿,“十九日”,“黄道黑道”,三月火灾,都跟“和尚”有关,读者要注意到“和尚”,和“十九日”的“黄道”,不能读到“十九日乃黄道之期”的话“并不介意”!
正月十五,霍启(祸起)丢了甄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竹篱木壁者,朱木也,因劫数,甄家烧成了瓦砾场。前文说过,崇祯亡国,是满清、农民军、自然灾害的持续打击、内外交困的结果,不是哪个单方面的原因所致。“葫芦庙”是胡虏朝廷,“和尚”是李自成,火灾是自然灾害,涵盖了这个“劫数”的主要方面。为什么说“和尚”是李自成呢?李自成幼年家穷,生活困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这是第二次强调,水旱不收,鼠盗蜂起,还是说“劫数”的这几个原因:水旱不收是自然灾害;耗子在书中一直指雪满的薛家;盗是名词,不是作为“盗香”的动词,是大盗,盗贼,流寇,不是小偷。比如《庄子》中的盗跖,是个“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大盗,复姓柳下,名跖,人称盗跖,而不称其本姓。“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跟李自成、张献忠是同类人物。这些鼠、盗,“抢田夺地”,不正是崇祯朝满清、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吗?“鼠窃狗偷”,重复强调“鼠”偷窃。书中这些描述,直指甲申之难,以及耗子偷玉。
回头再看“和尚”转达甄士隐“黄道黑道”的话,“十九日”是“黄道”?还是“黑道”?三月十九,李自成破京,大明亡国,崇祯上吊!这个“十九日”,是甄士隐说的,甄士隐为什么说“十九日”?因为甄士隐预演的就是真事隐的崇祯帝。

点击下一个:三生石:木石前盟,缘定三生,此系身前身后事,三生石上旧精魂 + 苏轼的《僧圆泽传》:此身虽异性长存。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59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28 , Processed in 1.5598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