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回复: 1

髡残 - 明末清初画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发表于 2024-2-13 00: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髡残 - 明末清初画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
髡[kūn]残(1612年-1692年),明末清初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髡残

别名
石溪、白秃、石道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612年

逝世日期
1692年

毕业院校
山水 与石涛合称“二石”,“清初四画僧”之一

籍贯
湖南常德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3艺术特点
4影响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髡残(1612—约1672年),俗姓刘,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音hù,指父亲),青年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豀、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明亡后寓居南京,修禅弘佛之暇潜心于山水画的创作。他承袭元人王蒙,明人沈周、文徵明诸家笔法,结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善用秃笔渴墨,以线造型,在深浅、断续、粗细线条的相互交叉、转换、顿挫中表现幽僻的景致,意境苍莽,画格高逸古拙。他与同时代的程青豀合称“二豀”,与原济(石涛)合称“二石”,与八大、弘仁、石涛并称“清初四僧”。[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石溪小传》有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艰险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尽了苦头,但倒给了他一次感受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好机会,充实了胸中丘壑,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一点,在他的不少题画诗中,都明显可见。

平生喜游名山大川的髡残对大自然的博大意境,有着深刻的领会和观察,最后落脚在南京牛首山幽栖寺。曾自谓平生有“三惭愧”:“尝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多山;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

髡残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他擅绘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山水。他宗法黄公望、王蒙,绘画基础出于明代谢时臣,其技法直追元代四大家,上及北宋的巨然,他曾说:“若荆、关、董、巨四者,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然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他学谢时臣,在直取其气概浑宏的同时,变其丝理拘谨的毛病,学元代四家以及董其昌的画法,同时敢于刻意翻新,“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不做临摹效颦,仰人鼻息的玩味的做法。黄宾虹以他的特点概括为“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正是他这种重视用情感,用心血入画,重视笔墨技巧的独特运筹。一些被先人画惯的名山大川,到了他的画中,却别具一格,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髡残的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他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生平 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 清《苍翠凌天图轴》何腾蛟的反清队伍;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悔。” 他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2]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髡残扇面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画章法严密,笔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不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与石涛、弘仁、朱耷并称“清四僧”。 工诗文、书画,擅山水、花卉。山水师法王蒙、黄公望,并汲取董源、巨然、董其昌、文徵明等人画法。博采众长,加以发展变化,又能师法自然,于游历中观赏体验名山大川的万千景象。所画山水,构图饱满,重山复水,繁密中见疏灵,善用秃锋渴笔画山石树木,以浓淡墨渲染,苍劲凝重中透出丰润秀逸之致,意境奇僻幽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浑厚华滋之质。其绘画在当时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很大影响,后人将其与石涛并称二石,又与渐江、朱耷、石涛合称清初四僧。有《报恩寺图》、《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雨洗山根图》等传世。在绘画论画云:“董华亭(其昌)谓:‘画和禅理共旨,不然禅须悟,非工力使然,故元人论品格,宋人论气韵,品格可力学而至,气韵非妙悟则未能也。”在提倡勤学的同时,也主张作画须有“妙悟”,并非下死力就可得画之神韵。[2]

折叠编辑本段影响评价
髡残在明末遗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画也为世人所瞩目。当时著名的文人兼大鉴赏家周亮工就十分景仰、看重髡残的人品和画学,在《读画录》中为他写小传,谓:“人品笔墨俱高人一头地……绘事高明,然轻不为人作。”张怡在髡残的《仿米山水册》中是这样评价这位心灵相契的老友的:“举天下言诗,几人发自性灵?举天下言画,几人师诸天地?……此幅自云效颦米家父子,正恐米家父子有未到处,所谓不恨我不见 髡残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耳。”他认为髡残的诗,是写出了自己的性灵;髡残的画是直师造化,甚至比宋代米芾父子还好;髡残的佛学是直指本心,而没有出家人开堂说法的那种俗套。张庚《国朝画征录·髡残传》云:“石□工山水,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精湛,诚元人之胜概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这段话说明髡残的画深得元季四大家的精髓。总之,三百多年来,髡残一直以其人品与画品并重的高华之气,影响着画坛,成为画家心目中的丰碑。[2]

参考资料
1.髡残  . 故宫博物馆 . [2024-2-4]
2.髡残 (清画家)  . 66历史网 . 2022-12-06 . [202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2-13 0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髡残:笔法老辣、苍健的“布衣僧”
浮生已过三千里 2022-01-09 19:20
点击图片,选购好书

髡残笔墨《仙源图轴》
髡残(1612~1673)为湖广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俗姓刘,字介丘。为僧后,改名髡残,字石溪,号白秃,又号曳壤(曳即古“天”字),别号残道者、白秃翁、庵主行人、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晚年署石道人、石溪和尚;法名智杲、大杲。和石涛合称“二石”。
自幼虔心向佛门 剃尽青丝了红尘“髡(kūn)”即剃发,是古代剃除头发的刑罚。髡残取此名,与其削发为僧有关。据钱澄之《髡残石溪小传》载,髡残母亲生他之前梦见和尚入室,髡残稍长,听母说及此事,便认定自己前身为和尚。他少时聪慧,喜读佛书和临习书画,厌弃举业。父母为其议婚,坚不从命,曾向父母哭泣请求出家,父母不允。
书名:髡残绘画作品编年图录

髡残《林麓乐志图》
明崇桢十一年(1638)初冬,髡残母亲病逝,他决意出家,遂自行剃发,时年27岁。出家后,髡残云游江南,向各地高僧参究禅学。他行游至南京时遇一老僧,攀谈中,得知老僧受云栖大师(即杭州云栖寺住持株红,别号莲池,门徒甚多)剃度,他便请老僧悬挂云栖大师遗像,拈香礼拜其为师,并由老僧取法名智杲,遂为云栖派僧人。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国内大乱,烽烟遍地。髡残极痛恨异族的血腥征服,心向南明政权,曾一度参与湖南何腾蛟部的抗清复明活动。何腾蛟兵败后,髡残为避抓捕逃入桃源深山处,藏身荒山野岭三月。
髡残43岁时,离开湖南再次来到南京,驻锡于城南大报恩寺。住持觉浪禅师对他十分器重,邀其校刻《大藏经》,并奉觉浪之命主持祖堂山幽栖寺。
顺治十六年(1659),觉浪禅师圆寂时,遗命将其法偈及竹如意授于髡残。这意味着将整个宗系托付于他,以嗣曹洞宗上法座。但是,髡残最终却并没有继承法嗣。次年,他主动辞去幽栖寺主持之职,作行脚僧寻师访友,遍游吴越名山胜景,流连黄山,领略大自然的博大境界和无限生机,开廓胸襟,这番经历,为其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厚实基础。

山水 24.9×18.5cm 上海博物馆藏
顺治十七年(1660)8月,髡残返南京,在幽栖寺附近的牛首山结茆独自幽居,静心修禅。幽居十年间,髡残除潜心读书、修禅外,便倾心于山水画的构思与创作,少有和外界来往,偶有交往者,也大多是前朝遗老、山林隐逸等志同道合者,如程正揆、张怡、周亮工等。
髡残因早年避兵祸于山林,遭风寒侵袭而身染疾患,晚年病势日渐趋重,令他在绘画时要承受更多的艰难、付出更多的心力。但他从不消沉懒散,始终信守“自强不息”的格言,只要病势稍减,就从事读书绘画。

髡残《人物》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髡残虽为蛰居山野的“布衣”僧人,但禅学修养却很深,因此到吴越之地后,深为觉浪等当时的高僧所器重;他品格清高,博学而工诗文,为当时文坛盟主顾炎武、钱谦益、张怡等人所钦佩,彼此多有唱和,可惜其诗作除留存于画作上的外,其余俱已散佚;他的山水画自成一家,被誉为“神品”,当时的书画家、鉴藏家周亮工、龚贤、陈舒、程正揆、石涛等人为之倾倒。
书名:髡残绘画作品编年图录

髡残笔墨《仙源图轴》
髡残行事自律谨严,其作画的过程,实为体验追求的快乐,以达致人格的完善。
他滞留黄山经年,目的十分清楚,即“掣笔寄食法海庵”,直师黄山天然造化,以提高自己绘画造诣。从髡残在《黄山道上图》(上海博物馆收藏)上的题语可知,黄山壮丽景观陶冶了他胸中的丘壑,笔墨由此而日趋精进,画作日益增多,其中以黄山为题材的山水作品不下十数幅;其作品的构图、笔墨为之一变,迥异于以往。
髡残笔墨《秋晖蒙钓矶》
从髡残现存画作来看,其画风与元季四大家中的王蒙最相接近。王蒙号黄鹤山樵或黄鹤樵者,其画气势磅礴,纵横变化,离奇高妙;善用密体,有所谓牛毛皴和解索皴,渴笔与焦墨则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而髡残的山水画中,构图繁复,气韵苍浑,山石皴法也多用披麻解索皴,笔法明显得之于王蒙。
张庚在所著《国朝画征录·髡残传》写道:“石谿工山水,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精湛,诚元人之胜概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直言髡残的画深得元季四大家的精髓。

髡残 山齐禅寂 18.8×57.5cm 南京博物院藏
一代大师西行去 留下谜团尚难知
髡残的晚景比较凄凉,年老多病,加上早年的风湿病、胃病及疥癣不时发作,令他痛苦不堪。他居住的祖堂遭受大火,将他收藏的佛书经卷和文具器物悉数化为灰烬,令他极为痛心。他在写给名僧些庵(郭都贤)的信中说:“大火之后,自己依旧是昔时一丝也无底人,几化异物去矣。”
自后他身体越来越虚弱,疾病的折磨使他心灰意冷,平时交往的知心师友相继去世,程正揆又离开南京回家乡去了。他为此感到孤独、伤感,预感自己生命之灯即将燃尽,便将生平所喜爱的玩物和古铜器分散与人,还请一位画工,按自己构思作了一幅《罗汉出山图》,亲书一联于其上:“剜尽心肝博得此中一肯,留此面目且图在后商量。”自此绝笔,不再作画写字。康熙十二年(1673),61岁的髡残在昏昏然中圆寂,一代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髡残笔墨幽栖图 20.5×32.7cm 上海博物馆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57 , Processed in 1.2587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