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2|回复: 8

四淮阴怀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发表于 2024-2-27 1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


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

一饭之恩死也知。


原创:巧解《红楼梦》怀古诗——淮阴怀古 2017-01-28 11:25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写到宝玉和众姐妹在暖香坞制春灯谜,薛宝琴因从小所走的地方古迹不少,挑了其中十个,做了十首“怀古诗”,既缅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没有揭示谜底,后世研究红学者,都用心去猜测这十首怀古诗隐藏的物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在闲暇中,偶然对《怀古诗》第四首《淮阴怀古》有些兴趣,试作解读,今年正值丁酉年,又属鸡年,我斗胆才这首怀古诗隐藏的“俗物”就是“雄鸡”。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尽量爱惜生灵,减少杀伤,尤其是尽量别杀或少杀“鸡”。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怀古诗: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第一句,“壮士须防恶犬欺”说的壮士是用雄鸡来比喻的。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雄鸡一声天下白”是指在迷蒙中拨云见日,有如雄鸡一鸣惊人,天青地朗。《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正因为鸡是可信赖的“五德之禽”,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虽然雄鸡像壮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但是万物各尽其用,本能各有大小和不同。遇上恶犬,有时也免不了受的欺凌和伤害。本来鸡犬各自相安,互不伤害,可是遇上恶犬,那就没办法了。
第二句:“三齐位定盖棺时”指的是天、地、人三才,日月星辰同工用。一般指民间在建造房屋或丧葬等等大事,必须等待吉月、吉日、吉时,才正式上梁或者封盖棺墓。这里一般指的是指的是午时,这个时候三齐定位。作为祭祀用的雄鸡,这个时候一般主人会用它的鸡冠血来蘸大梁或墓碑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雄鸡就会被杀或者受到伤害。
最后两句:“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指的是雄鸡虽然与人不同类,但是天生万物,各有功用,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雄鸡每日辛勤为大家报晓,还有祭祀或者祈福之用。
世俗中人不应该对它轻看和鄙视。虽然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主人给它们一些食物喂养。但是这份恩情,它们无论是在祭祀中还是在食用中,它们用自己的血肉来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主人施予粒米之养,最后将身以报恩。为人如此,义士也,世人岂可轻鄙。这段故事用微不足道的鸡来比喻身份低微的奴仆或者丫鬟、使女和各方面依靠他人维持生活起居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古往今来,上仁下义,皆是立身之本。
为此:可见雄鸡的精神是难能而可贵的,我们有血性的人,希望能尽量爱惜它们。
看看下面的名家解读,大家可有新的见解。?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注释
(1)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前196),淮阴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封为齐王,徙为楚王,又降为淮阴侯。在楚汉战争中破赵、平齐、击楚,战绩颇著。但后来他闹独立,搞分裂,阴谋叛汉,被吕后所诛。
(2)“壮士”句:指韩信年轻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当时,他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3)“三齐”句:韩信被分封齐王之日,正是决定他最后结局之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即齐王之位。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4)“寄言”句:韩信早年贫困,品行不端,不事生产,“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受“胯下之辱”时“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这里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视他,是说他日后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
(5)“一饭”句:韩信有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淮阴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淮阴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王熙凤的。“壮士须防恶犬欺”,“恶犬”就是贾琏,眼前他怕王熙凤,将来王熙凤反被他所欺,终至遭休弃回娘家,“哭向金陵事更哀”。脂砚斋评语曾把《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与后半部佚稿中“王熙凤命强英雄”一回加以对比,叹息说:“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展眼如何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王熙凤独操大权,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以及包揽外界诉讼、放债等事的“三齐位”,既确“定”于秦可卿“盖棺”之时,同时,这也正是决“定”她将来下场的时刻。她日后获罪坐牢,执帚扫雪,被夫所弃,短命而死(第四十三回,尤氏对王熙凤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砚斋评语说:“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正是她自食恶果。对“弄权铁槛寺”、贪赃害人一节,脂砚斋评语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对无怪乎其惨痛之态。”蒯通预言过韩信的下场,秦可卿也曾托梦王熙凤要她为自己留后路,他们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诗的后两句则是说刘姥姥报她“一饭之恩”。当初刘姥姥来贾府伸手告贷,虽得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却受尽了“轻鄙”,谁料到后来全凭刘姥姥,才把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从火坑里给救了出来。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话说众人闻得宝琴将素昔所经过各省内古迹为题,做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着看时,只见写道是: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铜柱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积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众人看了,都称奇妙。众人看了,都称奇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为是。”黛玉忙拦着:“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 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那三岁的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走到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身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 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 不止关夫子的坟多有,古来有名望的人,那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诗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词曲,怕看了邪书了。这也无 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淮阴怀古【累金凤】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862&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系列之一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一)

文:龍乡



如果说贾迎春那个被乳母偷走的“攒珠累丝金凤”,暗隐“扬州十日”,一定会被嘲讽是想用荒唐不着调的哗众取宠来吸人眼球的拙劣臆想。








而《红楼梦》里“草蛇灰线”的伏脉却证明了,“累丝金凤”恰恰正是那场臭名昭著、惨绝人寰、八十万人被屠杀的历史事件一一“扬州十日”的见证和代名词。







其实在以往对贾迎春、对南明弘光政权的解读中,关于“扬州十日”的解读一直有所欠缺,而“累丝金凤”将基本可以补足最后一张拼图。







也就是说,我们将从《红楼梦》中隐写的,自南明弘光政权建立至灭亡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如:朱由崧、江北四镇、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左良玉、多铎等)的线索中,最后定位出“累丝金凤”是让史可法殉国的“扬州十日”之重要历史见证。







“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代名词的第一张拼图:薛藩的生日。



第二十六回,薛藩即向贾宝玉宣布,“明儿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赶到第二十九回五月初二宝玉和黛玉闹了个天翻地覆后,书中写道:







“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藩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宝因得罪了林黛玉,二人总未见面,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釆的,哪里还有心肠去看戏,因而推病不去。”







下文中紫鹃劝黛玉道:“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后文又写“原来明日是端阳节”,这就说明“过了一日”是从五月初二,直接跳到了五月初四,而“至初三日,乃薛藩生日……宝玉……因而推病不去”,则是对昨天作了一个极简单的介绍,而且主要还是说的宝玉。







这就使人不由地感觉着,如果说书中写了薛藩过生日,可五月初三这天完全被跳了过去,对他过生日的场景可说是只字未提;如果说没有写薛藩过生日,可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九回,及第三十回宝玉因没去给薛藩“祝寿”而央求薛宝钗代自己向薛藩陪罪,这样反复地去提他的生日。







大家都知道“红楼无闲笔”,如此这般地似写非写,其作用无疑于是在表示,薛藩五月初三生日非常重要,是必须出现于书中的,但是由于“真事隐去”的缘故,又不能正面去作描述,只能用反复“提起”来暗示其重要性。






那么,怎么才能得知薛藩生日隐藏着什么“真事”呢?







第二十六回薛藩说出五月初三是自己生日之前的第二十五回里,贾宝玉中了马道婆的五鬼魇魔法;之后的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这两个情节都是《红楼梦》的重头戏。







第二十九回薛藩生日的前一天,也就是五月初二,宝玉黛玉爆发了二人之间最严重的“冲突”,大哭大闹中,宝玉恨得要砸烂“通灵宝玉”,黛玉则把“通灵宝玉”的穗子给剪断;而薛藩生日的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初四,宝玉象丢了魂一样失去了灵性,一是被薛宝钗讽刺敲打,二是让金钏因自己而被撵出贾府,三是痴看龄官画蔷被雨淋成落汤鸡,四是误给袭人一记窝心脚。







在薛藩生日的两头,初二是“木石前盟”的重大危机;初四是贾宝玉丢了魂的一天。







在这表面故事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真事隐去”呢?要想知道答案,最好的办法便是对它们进行一一地梳理:







(一).







第二十六回,薛藩预先言说自己生日的第二天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那这天便是四月二十五,同时,也是宝玉病癒之日。







而三十三天前癞头和尚与跛脚道人为宝玉治病的日子,就是三月二十二日。那么在此三天前,即从此日往前的第四天,便为三月十九马道婆用五鬼魇魔法暗害贾宝玉的日子。







可以看出,能够推出宝玉被暗害这天为“三月十九日”,完全是根据书中留下的时间脉络。并且,这个“时间脉络”肯定是作者刻意精心设置出来的。







当然会有朋友对这个“刻意精心设置”表示怀疑,而下面的数据将会把这种“怀疑”转化为“不容置疑”。









黛玉葬花的四月二十六日,是传说中朱姓始祖炎帝朱襄氏的生日,从这天往前推三十八天便是“三月十九日”;







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花朝节,往后推三十八天也是“三月十九日”;







黛玉第一次葬花,书中只说正当“三月中浣”,却未点出具体日子,然而又一天接一天地记述了九天,第九天正是“三月十九日”;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宝玉与黛玉等众姐妹搬入大观园后描述的第一个故事,而元妃省亲的元宵节到二月二十二日大家搬进大观园仍是三十八天;







另外,元春所出之有死亡象征的“爆竹”灯谜,是在正月二十二;大家搬入大观园是在二月二十二;“双真”为宝玉治病为三月二十二。这一切都证明了从第十八回元宵节至第二十七回芒种节,再到第三十回的的五月初四,这些日子形式的脉络,都是作者刻意精心设置的。







如此设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隐藏中“突出““三月十九日”,因为这天特别重要,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之日。同时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这十三个章回中,所出现的所有日子都指向了崇祯十七年。







(二).







这样,也就可以确定了薛藩骗宝玉到自己家赴宴,声称“明儿五月初三”是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为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由于贾宝玉是被薛藩指使茗烟从大观园里骗出来的,宝玉骂茗烟“反叛杂种的”,可以说就是给薛藩这次家宴的性质作了定位。







参加酒宴的除了薛藩和宝玉,还有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冯紫英。其中,冯紫英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贾宝玉眼中,这些人是否都是“反叛杂种”呢?







这位“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自我介绍说:“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挙?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叫兔鹘梢了一翅膀。”“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







按文本中给出的时间线索可知,这个“三月二十八日”,自然就是崇祯十七年九月十九日大明朝灭亡后的第九天。可下句的前儿就回来了,却没说明具体日子,因而可推测“三月二十八日”应该也并非确指。







当然,在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左右,至四月二十五的“前儿”这个时间段里,冯紫英所谓“打围”脸上“在铁网山叫免鹘子梢了一翅膀”只可能是“假语村言”。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做的是从这“假语村言”中琢磨出有什么“真事隐去”。而究竟隐去的是怎样的“真事”,只有从字里行间作者给出的暗示和线索来进行考证。







那么,在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八前后,至四月二十五的“前儿”这个时间段里,可曾发生过什么可以使后世读者考证出来,或可以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呢?







答案是肯定的,毕竟“红楼无闲笔”,作者又岂会无的放矢: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进入北京的大顺官兵开始制造各种刑具,施用酷刑向那些达官显贵索要“饷银”;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部前往山海关;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与联合在一起的降将吴三桂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激战于山海关外一片石;四月二十三日,大顺军兵败向北京撤退。







这个时间可以说与冯紫英的介绍是基本吻合的,而所谓的“铁网山”“打围”自然是隐喻李自成与吴三桂和满兵在山海关大战,“兔鹘子”属北方及东北的特有物种,隐喻满清,“被……梢了一翅膀”隐喻大顺军战败。







如此说来,爽快利落、特招读者喜爱的冯紫英难道暗隐闯王吗?







(三).







在崇祯十七年三、四月间,闯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人物,写这一时段的历史岂能会被遗漏呢?可是如果按步就班把他的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又想把他隐藏起来,几乎是办不到的。那怎么办呢?《红楼梦》中使用的是“分身术”:







“三月中浣”林黛玉第一次葬花那天为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一,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开进了宣府,怎么隐写呢?







书中用卜世仁与贾芸的舅甥关系,来影射前后两位闯王高迎祥与李自成的舅甥关系;再用与贾芸为紧邻,同样住在“后廊上”的醉金刚倪二影射正德年间(1509年)刘六刘七两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刘六刘七为廊坊灞州人,并且曾率领起义军直逼京师,来暗示李自成进驻宣府。







三月十一日,贾芸初会林红玉,而以林红玉想尽办法接近贾宝玉,来隐喻起义军步步逼近北京城。







三月十五日,贾环用滚烫的蜡油将宝玉脸烫出一串燎泡,隐喻李自成点领了北京的最后一道关口居庸关。







三月十九日,贾宝玉被赵姨娘与马道婆用五鬼魇魔法暗害。赵姨娘暗隐李自成出生于赵宋时期西夏国主的故里“李继迁寨”;马道婆之“马”则暗隐“闖”字。







那么,这个英俊小生冯紫英又是怎么暗隐闯王李自成呢?







书中说他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其实明清两朝都没有“神武将军”这个官职,冯紫英说自己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了,而“都尉”这个官名始自于秦汉时期,将两都连系在一起,不能不让人想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中的冯唐。







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历来广为人知,《红楼梦》则是利用其故事发生在长安,来影射陕西米脂人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那么,“冯紫英”这个名字怎么解释呢?







“冯”中之“马”,自是来于“闯”中之“马”;“紫”既是“自”的谐音,亦隐李自成为大顺皇帝;“英”:《楚辞.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游国思纂义孙奕曰:“宫室始成而祭则曰落成,故菊英始生亦曰落英。”







由此看来,“冯紫英”即暗隐和代表三月十九日进入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称帝,三十日匆匆撤离,在北京待了四十二天的李自成。









还有,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这四个“反叛杂种”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完全可以对他们通过意会作出这样的解释:







詹光谐音“沾光“,意为满清能够轻易入关,沾了明朝先被李自成灭亡的光;







程日兴,意为满清趁着明朝进入末世并最后灭亡而兴起;







胡斯来,意为胡虏鞑子入侵而来;







单聘仁谐音“擅骗人”,隐指满清入关之际,打着欺骗性的“平寇复明”的旗帜。







(四).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是李自成撤回北京的日子,《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也是四月二十六日,从下午至夜里,冯紫英的家宴中,参与者有冯紫英、贾宝玉、薛藩、蒋玉菡、妓女云儿。







于行酒令间,贾宝玉唱了一首《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从这悲伤的词曲中,令人感受到的是忍爱而不堪忍受、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相思之情。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要问这相思之情为谁而发,且看这天上午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写《葬花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真的是在葬花吗?







黛玉生日为二月十二花朝节,原是百花之神的生日,而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却是花神退位,祭饯花神的之时。黛玉这不是在泣自己、埋自己、祭饯自己吗?







从黛玉生日到马道婆暗害宝玉,也就是闖王攻进北京的三月十九日是三十八天,从祭饯花神到这天也是三十八天,可见这花朝节与饯花神,皆为大明灭亡而设置。而黛玉之泣、埋、祭原来都是为了明亡。







如此看来,宝玉所唱《红豆曲》,实是在为明朝灭亡而“滴不尽相思血泪”。







(五).







轮到冯紫英行酒令时,最后以一句“鸡声茅店月”结束。







这句诗来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其四十八岁时,离开长安后,途经商山时所写。







这是在暗隐李自成四月二十六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举行了登基仪式,三十日离开北京后,即撤退到了陕西。







轮到那锦香院的妓女云儿行令时,薛藩一直插科打诨,末了以“桃之夭夭”完令。







“夭夭”原意为“草木初长而茂盛美丽,另外还有,屈,未成年,刚出生的禽或兽等意思。







云儿在唱“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时,薛藩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







再看行酒令前云儿所唱小曲中有这样的句子:“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茶縻架。”







将这些文字放在崇祯十七年三、四间,能从中体味到什么,或者说妓女云儿更象是谁呢?







唯有吴三桂这个禽兽:先是准备投降李自成,结果却投靠了满清,最后将胡虏引入了关内。妓女就是形容吴三桂的品行节操,云儿则是指他被封为平西王后就藩云南。







(六).







薛藩行酒令时说的:“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他自作解释:“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忘八”,乃暗借“八旗军”来隐满清也。







最后一个行酒令者是蒋玉菡,他以“花气袭人知昼暖”完令后,随着宝玉出去解手时,用自己的汗巾子同宝玉腰间系的袭人的汗巾子作了交换,预示了袭人将来会嫁给蒋玉菡。







棋官是作为伶人的蒋玉菡艺名,可是,身份低贱的伶人,怎么可能会住在紫檀堡呢?要知道古时“紫”和“檀”都是帝王皇家的象征。而如果“棋官”为“旗官”,即“八旗之官”,“蒋玉菡“为“将玉含”,即掌管玉玺之人,那就不奇怪了,当然,紫檀堡也并非紫檀堡,而是紫禁城。






在古代的《推背图》等谶语中,普遍以一两个字来代表某个人或某一事物。以谶语形式写出来的袭人的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顺”和“福”两个字正应了顺治福临,而那“一床破席”,则是以席子为蒲苇、芦苇编织,隐指顺治为“胡虏(蒲芦)”。









由此得出,蒋玉菡交换来袭人的汗巾子,隐喻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领清兵进入北京;预示袭人嫁于蒋玉菡,隐喻顺治于九月从盛京迁都北京,住进紫禁城。







(七).







这样,接下来在第二十九回里,宝黛发生最大冲突时,宝玉要把象征传国玉玺的通灵宝玉砸烂,黛玉则剪断了上面的穗子,就好作解释了。因为这天是五月初二,满清进入北京的日子。传国玉玺被砸,象征传国玉玺上五龙交互手柄的穗子被剪,意味着作为正统合法的朱明王朝自此永远失去了天下。







且看初四那天在贾宝玉身上发生的那些事儿:







薛宝钗回黛玉之问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这段文字在表达什么呢?后面金钏说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就是答案。







李逵绰号黑旋风,宋江人称及时雨,“风水(雨)”合在一起不正是“井卦”吗?






“井”卦又暗隐什么呢?后面龄官画“蔷”就是答案。







元朝诗人刘因有一首《蔷薇》:







“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







花开日月长,朝暮阅两国。”







“天水碧”,即为浅青色。据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有一次在染色时,把没有染好的丝帛放在露天过夜,丝帛沾上露水后,起了变化,竟然染出了很鲜艳的青绿色。后来人们便按此发染色,并将这种颜色称为“天水碧”。







龄官在蔷薇架下画“薔”又被雨淋的场面,正好应合了刘因的这首《蔷薇》。当然,这首诗在《红楼梦》会被引伸出另外一层含义:“女真”“天水碧”皆指满清,后两句则可意会成,原来朱明的大好江山,旦夕之间却被那胡虏窃取。







随后宝玉冒雨跑回怡红院时,给了袭人一记窝心脚,也是对上面解读的一种印证。因为当时有两个优伶宝官、玉官正在怡红院里跟袭人等一起戏耍,为什么非要是宝官、玉官呢?这两个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宝玉”,但是,她们的优伶身份,说她俩影射蒋玉菡更加恰当。而蒋玉菡与袭人于象征皇宫的怡红院里戏耍,宝玉反被关在了门外,不正可隐喻满清窃取朱明天下吗?







那么,宝玉踢袭人那一脚又有何隐喻呢?







其实从第十八回至第三十回,所隐藏的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亡,到五月初二满清进入北京的这一历史时段。宝玉踢袭人的那一脚,代表的是转折,也就是将从前一个故事转入到另一个故事。而另一个故事,需要从五月初三说起。







(八).







五月初三薛藩过生日的场景,书中只字未提,意在暗示这天并非薛藩生日,但却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十六回,薛藩言称五月初三是自己生日后,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薛藩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黃”画的。真真的好的不得了!”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藩道:“你看真的是‘庚黄’?”薛藩道:“怎么看不真!”宝玉将手一撒,与他看道:“别是这两字罢?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个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藩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庚黄”“唐寅”各取一字为“庚寅”。







原来,福王朱由崧在江北四镇和马士英扶持下,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国号依旧为“明”。南明政权的建立,也开始了与满清将近二十年的对峙局面。



(《透视红楼梦》)

编辑于 2022-07-10 17: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系列之二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贾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二)

文:龍乡



2021-12-16 21:35



“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代名词的拼图之二:薛小妹十首“怀古诗”之前三首



(一).







金钏在回应贾宝玉的粘缠时,以“调戏”的口吻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结果,金钏被王夫人一巴掌撵出了荣国府后投井自尽,还是穿了薛宝钗的衣裳给下葬的。







前边刚说过“金簪子掉到井里头”,后边就“投井自尽”,金钏跟“井”怎么就这么有缘呢?







而宝玉在粘缠金钏之前,刚刚被薛宝钗以“李逵给宋江陪罪”嘲讽。“巧”的是李宋二人的绰号“黑旋风”和“及时雨”合在一起,正好可以组成水风“井”卦。









下为巽,风也;上为坎,水也,是为[井]卦。







“井”卦爻辞云:“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意思是:村(城)邑变动,井不变动,既不让井水干涸,也不让井水溢满,往来井然有序。如将井水取干,井绳就会缠绕困住取水的瓶子,主凶。







宝钗、金钏嘲讽调戏宝玉暗隐“井”卦,其意所指为何呢?







金钏调戏宝玉的下半句是:“你往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其实就是在暗示,这个“井”卦的答案,可在贾环那儿找到。







从上一篇中,我们已经知道,三月十五日那天,贾环用蜡油烫伤了宝玉的脸,而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北边的最后一道关口居庸关,而兵临城下。可见贾环就是李自成在《红楼梦》里的多个影子之一。







所以说,暗示与贾环有关,即是暗示与李自成有关。归根结底则是暗示读者到《推背图》“第三十二象,乙未(巽下坎上:井)”里去获取答案。







(二).







《推背图》第三十二象的“井”卦,也是“闖王灭明”之谶。其谶图是:









馬立門内为“闖”。







谶曰:







马跃北阙,犬嗷西方。







八九数尽,日月无光。







颂曰:







杨花落尽李花残,







五色旗分自北来。







太息金陵王气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







谶语中:马跃北阙,指闯王攻取北京;犬嗷西方,指张献忠攻占四川,建“大西”政权;八九数尽,指崇祯在位十七年,明朝气数已尽;日月无光,即明朝灭亡。







颂辞中:扬花落尽李花残,一是指三月,二是借李唐代隋之谶“桃李子,洪水绕杨山”,代指李自成灭亡了明朝;







五色旗分自北来,指闯王的大顺写举着黄、白、黑、红、蓝五色旗,占领京城之北的居庸关后进攻北京;







太息金陵王气尽,痛惜始建都于金陵(南京)的朱明王朝,气数已尽;







一枝春色占长安,以春天的青绿色,喻指满清最后点领了北京(长安)。







这个“井”卦的谶与颂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闯王虽然灭了明朝,最后却被满清摘取了果实。而金钏投井自尽后,穿着宝钗的衣裳下葬,一样是在暗喻,李自成白白为满清做了“嫁衣”。







(三).







因金钏挨了王夫人一巴掌而急忙逃出来的贾宝玉,在蔷薇架下,看见龄官在地上画了成百上千个“蔷”字后,被一场突来的大雨浇了个透心凉。







上一篇中已经讲过,这个场景乃是对元朝刘因《蔷薇》诗进行的演化,引伸出明亡后满清入关占领北京。







无独有偶,下一回,也就是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蔷薇架下又出现了另一个场景:







史湘云和丫鬟翠缕正论“阴阳”时,在蔷薇架下拾到了宝玉丢的金麒麟,脂砚斋在此批道:“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







假如因此而理解成,湘云在蔷薇架下拾金麒麟,是在预示她将来会嫁给卫若兰,那就说明是被表面故事的假语村言给迷惑和禁锢着了。







当年潘岳赠石崇的诗中有这样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后来两人被孙秀陷害,一同被押赴刑场问斩,使“白首同所归”变成了一句应验的谶语。







而史湘云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时,正与翠缕论“阴阳”,可见“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所暗隐的是阴阳相隔与生死。







1646年十月,朱由榔在被称为麒麟之乡的广东肇庆称帝,十六年后的1662年四月十五日被吴三桂弑杀后,被大臣扶纲偷偷葬在了贵州的高唐山。正应了史湘云判词里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高唐山的具体位置是,贵州省、古且兰国境内的都云卫,可见“卫若兰”这个名字便是由此而来,同时,暗隐南明灭亡后永历帝的葬身之地,才应该是脂批的真实用意。







蔷薇架下,龄官画”蔷”,隐喻大明灭亡;湘云拾金麒麟,隐喻南明灭亡。由此可知,“蔷薇”实为“墙危”,暗隐着王朝的高墙即将倒塌灭亡。







(四).







贾宝玉冒雨回到怡红院时,两个优伶宝官、王官正与袭人等在一起玩耍,她们把院子四周出水口全部堵住,使怡红院俨然成为了一片水塘,或一口水井。







在前一篇中对此也已作过解读,并且也讲到了贾宝玉踢袭人的那一脚的隐喻,是五月初三庚寅,朱由崧在金陵宣布监国,随后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对于一心想要完全取代明朝的满清来说,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无疑相当于心口被狠狠地踢了一脚。







而南明在近二十年的抗清斗争中,踢满清踢得最狠最具代表性的一脚,出现在永历六年,李定国经过一番准备后,于五月出兵,数月间逼死孔有德,斩杀尼堪,收复失地数千里的“两蹶明王”。因此在紧接着的下一回才有了关于晴雯的“撕扇子做千金一笑”。







不过,这已是后话,咱们要讲“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字和证据,便不能扯得太远。







且说,五月初三朱由崧在金陵宣布监国时,南明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形势状况呢?







咱们一起来看薛小妹那十首“怀古诗”的前三首。









(五).







怀古诗的第一首是《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嚣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诗所体现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是一首很标准的怀古诗。致于要从中“理解”出符合《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另一层含义,不同的解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和思路给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只是难以避免牵强附会之嫌。







比如,因为赤壁之战其中一方主将为曹操,曹学专家们忽略了作为战败的一方,对曹操完全是一种耻辱,而从各种角度去与满清包衣曹寅家去作连系。这样的”解读”,无论对《红楼梦》,还是对专家自己,不能不说是很一种悲哀。







那么,这首《赤壁怀古》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其实,在《红楼梦》中的任何一首诗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不应该也不可以进行单独地去理解,必须与前后文形成紧密的联系,才会尽可能减少主观臆断式的错误。







所以说,如果不与后边的怀古诗互相连系起来,还不如不解读的好。







(六).







第二首是《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交趾怀古》就显然得名不符实了,完全违背了“怀古”这种文学体裁的常识。自古以来所有的怀古诗词以及其它文学体裁的怀古作品,其所怀事物,无一不是没有具体的照应和针对性的。







须知在东西汉,交趾郡(国)辖下的疆域非常广阔,除了越南北部,还包括了这些地区: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以及浙江、江西、湖南和贵州的南部、云南的东部。谁又曾见过对一个如此广大的区域去写怀古诗呢?







其首句“铜铸金镛振纪纲”,讲的是马援在交趾郡平定了一对姊妹规模上也不是很大的叛乱后,在获胜处立了两根用铜铸成的柱子,以彰显朝廷的权威与法度不容侵犯。







可是整首诗只此一句与标题有联系,就有悖于常理了,当然不能把它当成一首正常的怀古诗去理解,而应该考虑到,如此写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说的是伏波将军马援此前曾在四川平定羌人之乱。







后面的“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则是说江东吴地(江苏)的两个老乡项羽、刘邦于安徽灵璧东南进行的垓下之战中,张良以笛声(箫声)引领了四面楚歌。







也就是说,《交趾怀古》的四句诗覆盖了福建、广东、广西、及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还有四川、安徽、江苏等涉及到十一个省份,如果加第一首《赤壁怀古》的赤壁在湖北省,这些省份合在一起,恰好是1644年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前后,南明所控制的疆域。









(在这幅南明形势图中,1644年五月,李自成还没有来到湖北,张献忠尚没有占领四川。)







(七).







第三首是《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根据前两首诗的经验,对于诗中所写的《北山移文》中,关于对假隐士周颙进行的讽刺,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忽略不管,只需要关注一下“钟山”就可以了。







钟山即紫荆山,自古以来便是南京的象征。







如果说前两首怀古诗画出了1644年五月前后,南明控制的疆域,第三首则点出了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时都城的所在地南京。







既然是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那么在下一篇《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之第三张拼图中,咱们就来说一说弘光帝朱由崧



(《透视红楼梦》,揭秘隐藏在背后的“真事”。欢迎喜欢红楼的朋友关注、转发、支持。)





发布于 2022-07-11 1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系列之三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红楼梦里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三)



文:龍乡



2021-12-30 17:51



​既然说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那黛玉说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当然也指“扬州十日”,那么,迎春背后所影射之人,与“扬州十日”就应该有非同寻常的连系。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代名词的拼图之三:二小姐迎春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关于林四娘的故事中,那个被“犬羊、贼众”所杀的青州恒王,查遍明清两代历史,以及根据康熙时期那些明朝遗民笔下的林四娘,可以肯定,他就是明朝青州的末代衡王朱由棷。







按书中所写,衡王是在贼兵围攻青州时被杀,这当然是为了把“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







既然是解读《红楼梦》,我们当然不能只在“假语村言”里纠缠不清,应该作的是查证出衡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原来,朱由棷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投降了满清,弘光元年(顺治二年)清廷借口其族人企图反清而把朱由棷押往北京软禁。南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四月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莱市口被满清杀害(一说被弓弦勒死)。与衡王一起被杀的朱明宗室共十七人,其中一位是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原为福王的朱由崧,因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大明朝灭亡,在江北四镇与凤阳府督师马士英的合力推举下,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宣布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弘光元年。哪里想到就在弘光元年的五月二十二日,朱由崧便在芜湖被叛将献给了满清和硕豫亲王多铎。此时朱由崧才刚刚坐了一年的皇帝宝座。







随后,朱由崧、潞王朱常淓、太后邹氏等人被多铎押送到了北京,又是即将一年,这些人全被顺治下旨杀害。







特别是从被俘到被杀的这一年,不能不联系到贾迎春嫁给孙绍祖只一年时间便被作践蹂躏而死,以及迎春的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后两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已经不用多作解释,而前两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所指的孙绍祖,自然是指把弘光帝掳走的满清宗室豫亲王多铎了。









那巜红楼梦》里为什么把多铎起名孙绍祖,又说他是大同人呢?







这是因为满清来自后金,后金又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金国。大同作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中原王朝占领大同,就能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震慑,北方游牧民族占领大同,就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







宋金时期,正是金国宗室完颜宗翰(粘罕)于公元1122年攻占了大同,1127年,制造了“靖康之变”,将徽、钦二帝掳走。这就是书中将掳走弘光帝的多铎起名孙绍祖,家在大同的原因。







元春元宵节归省后的第七天,也是薛宝钗正月二十一生日的第二天,迎春出了这样一个灯谜: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乱纷纷,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是“算盘”,而它的隐喻是什么呢?算盘中间横梁的上边,两个珠子相加为十,下边是五个珠子,这也同样是隐指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同时横梁上边两个珠子,下边五个珠子,又是二和五,则隐指1646年四月二十五日,朱由崧、朱由棷,朱常淓等被满清杀害于北京莱市口。







就在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被下人偷走后,绣橘、黛玉、探春、平儿纷纷替她出头时,迎春自己反而要息事宁人,不感追究,坐到一旁看起《太上感应篇》来。于是黛玉说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这个典故说的是南朝梁武帝:梁武帝痴迷于佛学,大兴土木修建了很多庙宇,太清二年,侯景发动叛乱,年底宫廷沦陷,而梁武帝还是只顾谈经论佛,宣扬着因后果生死轮回,最终被侯景囚禁,后来直到活活地饿死了也没有人来过问。









《红楼梦》里借黛玉之口讲出这个典故,暗隐的是弘光元年四月,多铎率领清军围困扬州时,督师史可法调不来军队驰援,几次紧急上书弘光帝要求支援,而朱由崧都只顾自己在后宫酗酒淫乐,置之不理。从而使扬州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于四月二十五日被清乒攻陷,史可法宁死不降被杀后,多铎下令屠城,八十多万人杀害,制造了臭名昭著、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透视红楼梦》,揭秘隐藏在背后的真实历史,欢迎朋友们关注、转发、支持。)









发布于 2022-07-12 08:07
扬州
扬州文化
扬州攻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系列之四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



文:龍乡

阉党阮大铖,权臣马士英,老阁部史可法,东林党魁钱谦益,军阀左良王,有争议的何腾蛟等南明弘光时期的重要人物,是否出现于《红楼梦》中,都不能否定“累丝金凤”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即便是写的寅孙自传和曹寅家事也不能否认。其实,“累丝金凤”出现在《红楼梦》里也充分证明了书中没有只字半句与包衣曹家有关系。重要的是,上面那些人物都以不同的形象的的确确地被隐写在了《红楼梦》里。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拼图之四:司棋和潘又安



“品貌风流”、“高大丰壮”,脾气刚烈、做事雷厉风行,是迎春房里大丫鬟司棋的标签。









就是这样一个大丫鬟,在迎春住的“紫菱洲”所拥有的权势和地位俨然成为了“副小姐”。







再来品品“司棋”这个名字,不正是对她能够获得“副小姐”这个称呼一种暗示和体现吗?







“司”,主持、掌握、操控之意。偏偏这二小姐贾迎春的最大爱好就是下棋,而“司棋”则意为主导、掌控棋局走势。这也正是在表面故事上,迎春虽贵为千金小姐,却是个性格懦弱的“二木头”,从而使司棋这个副小姐成了紫菱洲实际当家人的具体定位。







书中为什么如此设置呢?当然是“真事隐去”的需要。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字”拼图之三中作了分析解读,迎春影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而在弘光时期的政局一真操控在权臣马士英手中,对比一下表面故事的设计,司棋这个形象是不是很符合马士英呢?







其实司姓与马姓同源,共同的祖先是秦朝的得姓始祖伯益,这也是司棋被设计姓秦的根本原因,同时,给秦司棋影射马士英更增加了一份可信性。







很多学者认为,马士英操控弘光时局背后主使者为阮大铖,即马为阮所操控,多少存在一些争议,不过,两人狼狈为奸却是不争的事实。







阮大铖无疑是弘光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又会怎么隐写他呢?







“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人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而因“奸情”被鸳鸯到的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后者的名字恰好来自西晋人潘岳。









“阮”不但为“潘”的谐音,在文学方面阮大铖也如潘岳一样被认为是天才,同时在做人方面两人又一样被世人所诟病。因此上,用来自潘岳之名潘安,制造出一个潘又安来影射阉党余孽阮大铖是很恰如其分的。









当年潘岳写给石崇的诗中,有“投份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句子,那料因被孙秀陷害,两人最后一同走上了破头台,使这句诗成为了被应验的谶语。







历史中的阮大铖与马士英狼狈为奸,《红楼梦》中的潘又安与司棋双双殉情,也是潘岳“投份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真实写照。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拼图之五:柳家的、柳五儿、钱槐和邢岫烟



司棋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是在第二十七回“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写她“从山洞里里出来,站着系裙子,林红玉问她“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







红学家们认为,《红楼梦》里一字不可更改,字字句句都是有一定用意的。关于司棋正式出场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情节,自然更是不能被忽视。







那么,描写这个小插曲的用意会是什么呢?重点在“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上。







原来大明灭亡后,在南京究竟该立谁为帝这个问题上,凤阳督师马士英与掌有实权的南直隶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刚刚达成拥桂王朱常瀛为帝的协议,回过头来,却瞒着史可法,于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联合江北四镇的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把福王朱由崧从淮安接到了南京,使得拥立朱由崧为帝变得无法逆转,从而,这一天也变成了马士英操控弘光政权的开端。







脂批曾言《红楼梦》中的文字“表里皆有喻也”,那么写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可有什么意象和隐喻吗?







在表面故事中,可以让人理解为司棋在山洞里方便,或与潘又安约会;在背后隐藏的故事里呢?







在确定潘又安影射阮大铖后,我们可以这样放飞一下想象: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巢者,穴洞也,这“石巢、山樵”,不正可引伸出“山洞”之意吗?而这天偏偏是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如此写来,是否在隐喻接福王到南京这一行动,原来是马士英与阮大铖合谋的结果呢?







再来看金鸳鸯撞上司棋和潘又安幽会的描写:







“(鸳鸯)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刚转过石后,只听一阵衣衫响,吓了一惊不小。定睛一看,只见是两个人在那里,见他来了,便想往石后树丛藏躲。鸳鸯眼尖,趁月色见准一个穿红裙子梳鬅头,高大丰状身材的,是迎春房里的司棋。”







从这段描写中,“微草”呀“山”呀“石”呀,似乎可以看到马士英字瑶草,阮大铖号石巢、百子山樵的信息。









1644年五月十五日,朱由崧称帝后,弘光朝正逐渐被马士英、阮大铖掌握操控,俩人开始对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进行大肆地残酷迫害与屠杀。这一切彻底激怒了出身于东林党,在武昌拥兵自重的左良玉。1645年三月底,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旗帜,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土奔南京。岂料与四月初行至九江,左良玉大口吐血而暴亡。









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在狄港被黄得功战败后投降了满清,几乎同时,江北四镇也被满清上占领,出现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事件。左良玉的“清君侧”是加速弘光政权灭亡的重要事件,《红楼梦》里会怎么对其进行隐写呢?







“清君侧”之起因,是马士英阮大铖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红楼梦》里,司棋与人发生最大的冲突是因为一碗鸡蛋羹,怒砸柳家的承包的小厨房。







“柳家的”之女儿是那个一心想进入怡红院伺候贾宝玉的柳五儿。









贾宝玉是传国玉玺与皇权的象征,一心想进入怡红院伺候贾宝玉,就等于是想接近皇权,这与“清君侧”是多么地相似。







九江口,本是“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故里,“柳五儿”这个名字不正是在暗隐左良玉在诗人故里九江口暴病而亡吗?







虽然这边是柳五儿想去怡红院“出人头地”,那边赵姨娘的娘家兄弟钱槐却看上她,一心想娶其为妻。这钱槐究竟是何许人也?







槐,不但指植物,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有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因此槐与官是相连的。如:槐鼎、槐位、槐卿、槐兖、槐望、槐绶、槐岳、槐蝉、槐府、槐第等。且“槐”“魁”相近,也就有了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之吉兆。







左良玉出身于东林党,那想娶柳五儿的钱槐,不是影射东林党魁钱谦益还会影射何人?









迎春、司棋、潘又安、柳家的柳五儿、钱槐分别影射南明弘光时期的朱由崧、马士英、阮大铖、左良玉、钱谦益,那么,前来贾府投亲,被安排住在迎春那里的邢岫烟又影射谁呢?







以前的拙文中对她已经作过多次解读,“云无心而出岫”,邢岫烟影射字云从的南明重臣何腾蛟,安排她住在迎春的紫菱洲,暗隐弘光时期,何腾蛟寄身于在武昌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因左良玉曾劝他与自己一起举兵“清君侧”,何腾蛟偷偷离开了武昌,后来被他的半个“南阳老乡”隆武帝朱聿键(妙玉影射者)信任并委以重任。



​(《透视红楼梦》,揭秘隐藏在背后的真实历史。欢迎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关注、转发、支持。)

发布于 20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系列之五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代名词(五)



龍乡红楼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拼图之六:第四、第五首怀古诗







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第四首为什么是《淮阴怀古》?第五首为什么是《广陵怀古》呢?









这与前三首怀古诗有着莫大的关系。







拙文《“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代名词的拼图之二:薛小妹十首“怀古诗”之前三首》,与《“薛小妹十首怀古诗”暗隐南明二十年的形势变化》中,对此均曾进行过解读:







前三首怀古诗暗隐了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安徽、江苏等十二个省份,以及南京。这恰好就是1644年五月,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时,所控制的疆域。









而《淮阴怀古》之“淮阴”,便是后来的淮安。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灭亡之际,作为福王的朱由崧从洛阳逃出来后辗转来到了淮安。拥兵自重的江北四镇之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为了成为南明皇帝的首立功勋,便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力主张把逃到这里的福王立为南明第一个皇帝。







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江北四镇与凤阳督师马士英联合,用水师浩浩荡荡地把福王从淮安接到了南京,终于使朱由崧在五月初三庚寅时开始,举行了“监国”仪式。随后于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宣布称帝,以第二年为弘光元年。









谁知弘光政权仅仅只建立了一年便灭亡了。在灭亡的过程中,作为南京北大门的江北四镇,所驻守的徐州、淮安、庐州、泗州首先被满清所占领。









这就是《红楼梦》在设计中,将第四首怀古诗命名为《淮阴怀古》的根本原因。







第五首《广陵怀古》之“广陵”即为扬州。







随着江北四镇的失陷,紧接着便是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爆发的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







这也正是在设计中,将第五首怀古诗命名为《广陵怀古》的根本原因。







扬州作为弘光政权都城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的失陷,也昭示着弘光政权的最终灭亡。那么,“扬州十日”作为一个历史上重大的丑恶事件,《红楼梦》中有没有对其进行具体地隐写呢?







答案是肯定的,“累丝金凤”事件便是在隐寓“扬州十日”大屠杀。







​*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拼图之七:“累丝金凤”事件







为什么说“累丝金凤”原来是“扬州十日”的见证与代名词呢?







2009年7月,一则名为《扬州一小巷入选中国最邪最灵异的地方》的帖子频现网络,帖子称扬州一古巷深夜“闹鬼”,因而该巷子入选了“中国最邪最灵异的地方”。







这条古巷名叫“螺丝结顶”,位于扬州市广陵路东侧的醉仙居巷尾端。巷子蜿蜒曲折,长约数百米,最窄处一米多宽,最宽的地方不过两米,地上铺着板砖石块。







“螺丝结顶”在佛教中常用来形容佛,因释迦牟尼佛头顶上布满了螺髻而得名。







而扬州的这条古巷之所以得到“螺丝结顶”这个名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螺丝结顶”即“垒尸及顶”的谐音,意思是说,明末清初的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爆发的“扬州十日”中,扬州变成了清兵最大的屠场,死人一层铺着一层地往上摞、往上垒,最后垒到屋顶那么高;







第二种说法是,在这条巷子里曾有一个有名的澡堂,面积小但设施全,并且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是螺旋状的,“螺丝结顶”是指这家小而全的澡堂。







这条古巷,到底是因“垒尸及顶”而得名,还是因澡堂子而得名呢?《红楼梦》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迎春被乳母偷走的“累丝金凤”,只能是取自“垒尸及顶”的谐音,而绝不会占用那么大的篇幅去暗隐一个澡堂子。







可是,“累丝金凤”事件真的是以谐音“螺丝结顶”这条古巷的“垒尸及顶”来隐寓“扬州十日”吗?









按书中描述,在丫鬟绣橘、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平儿等忙着向玉柱儿媳妇讨要“累丝金凤”时,贾迎春却坐在一旁看起了《太上感应篇》。于是黛玉笑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这个典故讲的是,南朝梁武帝痴迷于佛学,大兴土木修建了很多庙宇,太清二年,侯景发动叛乱,年底宫廷沦陷,而梁武帝还是只顾谈经论佛,宣扬着因后果生死轮回,最终被侯景囚禁,后来直到活活地饿死了也没有人来过问。







1645年四月,扬州十日爆发前,作为督师的史可法,曾数次给弘光帝写信,请求援助,而朱由崧却在武英殿终日酗酒淫乐,対史阁部的求援信置之不理,这不正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副小姐”的司棋,此时正在病中,对“累丝金凤”被偷也几乎没有出面过问。如此设置所暗隐的,难道不是弘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马士英与阮大铖,于“扬州十日”期间,正在因为左良玉“清君侧”而自顾不暇吗?









倒是迎春房里的另一个丫鬟绣橘,在急切地一遍又一遍的催促着迎春向乳母和玉柱儿媳妇索要“累丝金凤”。那么,“绣橘”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当初,齐国大夫晏子使楚时,被楚王刁难,晏婴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名言。扬州则恰恰正好地处淮南,“绣橘”催迎春索要“累丝金凤”,不正如老阁部史可法写信催促弘光帝支援拯救扬州吗?







那么,赖着不肯归还“累丝金凤”的玉柱儿媳妇,不就是在影射扬州十日的刽子手豫亲王多铎吗!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了:贾迎春被偷的“累丝金凤”,原来就是“扬州十日”的铁证、与代名词。

发布于 2022-07-14 1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 试浅析“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其三)
兴趣认证
少读红楼
关注
2024-04-11 15:49来自安徽原创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诗就韩信一生几个最有特点的事件——不耻胯下之辱、寄食漂母、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后被砍头,对他作了咏叹。

其实,就文本对“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隐指废太子胤礽的秦可卿的叙事,此诗可以说就是为胤礽量身定制。当胤礽如“月”中天之时,文本中代表非正统的胤禛(雍正)也积极向他靠拢,借以壮大自己,最终胤禛登基,而胤礽却在雍正二年非正常死亡(文本是如此暗示的),对应“壮士须防恶犬欺”句;胤礽悲剧性的结局,其实早在其两次被废时已经注定了,即相当于韩信“三齐位定盖棺时”。

文本中对秦可卿不吝赞美之词,秦可卿几乎就是完美无瑕的存在。如第五回写道:“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安妥的人,而且又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脂砚斋对此的批语是:“借贾母心中定评”;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脂砚斋对秦可卿的“怜贫惜贱、慈老爱幼”批道:“八字乃上人之(圭臬),当铭于五衷。”等等。相信如此完美的人一定也是知恩图报,后两句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不要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诋毁胤礽,他亦如知恩图报的韩信一样,是值得尊敬和同情的悲情英雄。

秦可卿临死前,魂托王熙凤,谈及一段“语语见道、字字伤心”的家计长策。脂砚斋指出"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通部书中所用诸法,其中有"一击二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一回脂批),又"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秦可卿魂托凤姐,"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他意”即写凤姐,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其实也是暗写秦可卿。



十二钗正册,凤姐一页画着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画和判词浓缩了凤姐的一生,同时也可以说是胤礽一生的写照。

王熙凤能够掌管荣国府,“赫赫扬扬、遮天蔽日”,在假借为“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其权力主要来自于王夫人,王夫人也可以随时剥夺其权力,“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她和王夫人关系的三个阶段,而“迷失无稿”部分可能存在的贾琏休凤只不过是王夫人"休"凤姐之权的副产品。凤姐和“王”夫人的三个阶段,其实也是胤礽和父皇康熙之间的三个阶段。王熙凤和胤礽,权力显赫,也只是表面风光,因为权力受自于他人,根基并不牢靠,恰如冰山,太阳一出,便将消融无形,虽有"此生才”,却生不逢时,有命无运,最终只能"哭向金陵”。

凤姐的“家务”,实则也是胤礽的国务。“意悬悬半世心”,最终,仍不可避免“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贾家一败涂地,清朝走入历史。也许,凤姐既有突出的优点,又有致命的弱点,才更接近于历史上真正的胤礽。与诸皇子加害胤礽一样,赵姨娘、贾环、邢夫人等所隐喻的非正统一方,一直处心积虑地想搞垮、搞死凤姐。再加上她自己也有犯错,如在铁槛寺收受赃银、放贷收利钱等等,她的结局也早就注定了。

此诗的后两句,或许说的是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又或许“迷失无稿”部分中有凤姐临死前对刘姥姥在她落难之时临危救助巧姐而感念不已的情节。

悲剧人物“梦全密”贾宝玉,用温情体贴世间一切,当然也是知恩图报,但赵姨娘用马道婆的妖术欲置其于死地,贾环用热油浇烫他,还歪曲事实,让他差点命丧贾政的棍棒之下,赵姨娘、贾环一伙无所不用其极,贾宝玉一方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此诗也适用于贾宝玉。

“梦政密”黛玉,为酬报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德,随后也下凡造历幻缘,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但在暗藏正统和非正统之争的贾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泪枯夭亡的结局早就注定了,因此,黛玉也契合此诗。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诗咏叹的是隋炀帝和南北大运河的隋堤。此诗应与同样是薛小妹所作的《西江月》合起来看,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全诗如下:“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此诗作于第七十回,已是大观园“第三春”之时,而且“第三春”仅此一回。此回过后,文本马上进入“第三秋”,大观园进入了解散倒计时,贾宝玉和诸芳开始了“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苦难历程,贾环一方则越来越接近贾家的权力中心舞台。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隐喻贾敬、贾环等非正统一方,非正统一方掌权,赫赫扬扬,即“隋堤点缀无穷”。汉在中国文化中是正统的象征,正统秦可卿、贾宝玉一方颠沛流离,即“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而“汉苑零星有限”,即意味着正统之“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与敏音近,根据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的贾雨村言,明应该念作“密”,而密就是秦可卿所隐指的胤礽的谥号。文本中以月暗喻太子胤礽[注4],因此,明月在文本中可指代秦可卿。第五回秦可卿首登场,宁国府的梅花开了,脂批指出:“元春消息动矣。”因此,梅花可指代元春。“明月”秦可卿开启的“九十春光”和“梅花”元春开启的“九十春光”,看似两段不同的“九十春光”,其实就是同一段“九十春光”。秦可卿开启的“九十春光”,其终点是“太虚幻境”,即“太虚幻境”是因胤礽的悲剧而有;元春开启的“九十春光”,其起点是人间“太虚幻境”大观园,两者之间是被比托和比托的关系。正统之“三春事业付东风”,就是暗喻正统的“九十春光”之“明月梅花”如“一梦”。



但是,非正统一方欢庆之时,丧钟也已经敲响,第十八回元春归省庆元宵,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脂批指出“《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家之败,即意味着非正统贾敬、贾环一方最终也逃脱不了败亡的下场。贾敬、贾环等败亡,即隐喻非正统一方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他们不过只是历史的一片云烟、一场笑话而已。而“隋堤风景近如何”,则有如第三十八回宝钗所作的“小题目、大寓意”的《螃蟹咏》中的“于今落釜成何益”句,充满了辛辣的嘲讽。

“只缘占得风流号”,此处“风流”不应理解为男女风月之情,风月宝鉴正面“大旨谈情”,但风月宝鉴背面不谈感情,谈的是家国政治,这才是作者的“其中味”,因此,此处“风流”应理解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历史人物。贾敬、贾环等“占得风流号”,一时风光无两,但历史也是忠实的记录者,他们的野心勃勃,他们的诡计多端、不择手段,终究只能任千秋万代评说,即“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此诗借咏叹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在桃叶渡分手的往事,对“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历史发出深沉的感喟,蕴含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式的惆怅和苍凉。其中当然有作者对辉煌百年的家族“运终数尽”而痛心不已的寓意,但贾家又暗喻皇家,因此,此诗另具深意。

惜春,贾敬之女,却长住正统之象征大观园,在第七十四回痛骂宁国府,与宁国府划清界限,最终出家为尼。她的梦曲中有“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句,脂批指出:“此比恰甚”,又有谁家的功名能大过皇家?而“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句,则意味着皇家最终分崩离析,繁华成空。她的梦曲与此诗十分契合,而且李纨的梦曲中也有“问古来将相可还存?”句,因此,此诗也暗喻清朝亦如六朝等历史上的王朝最终一场空。


广告
老婆把男子爸妈赶出家门,翌日小姨子对他说....
×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此诗吟咏了昭君不得已到荒凉的塞外与匈奴单于和亲的悲怨,责骂了缺乏眼光、不能慧眼识珠的汉元帝。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容许他为废太子胤礽鸣不平,于是假借为“使闺阁昭传”,以与太子级别相近的妃子隐喻秦可卿。

胤礽的才华如同明妃的才貌一样,冠绝天下,但皇帝却舍弃他们,让他们明珠蒙尘,人生也演变为活生生的悲剧,“樗栎”说的是汉元帝,讽刺的却是康熙帝。此诗与林黛玉《五美吟》(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如出一辙,似乎对康熙废除胤礽太子之位颇有微词。

《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旧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则感叹秦可卿“薄命”,不如出身农家,倒可安贫终老。《五美吟》(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虽然绿珠不是妃子,但康熙(1722年)和胤礽(1724年)死亡的时间相隔不远,诗的隐义也与《青冢怀古》和《五美吟》(明妃)大同小异。

悲情的元妃,也可从此诗中看到她的人生。当然,此诗也适合于生不逢时的“梦全密”贾宝玉和“梦政密”、“潇湘妃子”黛玉。从广义上说,也是总写生不逢时的诸芳。

本篇拙文本中所引用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此前的《“行”走红楼》系列拙文,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细展开,也无法一一注明,敬请谅解!各位朋友,如有兴趣敬请关注此前系列拙文的相关文章!特此注明!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的人生悲剧可避免,曹雪芹用一碗饭,讲出人世至简的道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228:淮阴怀古,韩信改了初心;留得余庆,凤姐断了前程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诗十个典故,影射十位金钗,也是十件俗语的谜语。薛宝琴指出谜底为十件俗物,是很常见的东西。






关于谜底和影射的金钗,君笺雅侃红楼之前已经解读,十首怀古诗各有精彩。本文将详细解读第四首《淮阴怀古》,看看这首诗中,有什么故事。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怀古》典出汉初三杰淮阴侯韩信。讲述韩信生于微末,少年吃不上饭,由无赖胯下之辱,成长为辅佐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建立绝世功勋。

韩信被称“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作为统帅,韩信曾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在古代军事史的地位无比崇高,其个人能力更是无比强悍。即便楚霸王项羽只论军事仍旧败在韩信手里。

只可惜韩信后来功高盖主,遭刘邦、吕后猜忌,以“谋逆”罪论处。

《淮阴怀古》从韩信向刘邦讨要齐王为人生转折,埋下悲剧结果,追忆韩信少年成名的不易。这段故事背后分明影射了王熙凤从少年得意到悲剧的结局。






“壮士须防恶犬欺,”韩信那样的英雄豪杰,也要提防恶人(犬)的欺负。

韩信一生遭遇的“恶犬”有两层代指。

第一层是少年时韩信在淮阴遭遇了一个年轻的屠户,此人侮辱韩信说:“长的高大又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有能耐拿剑刺我,不敢就从胯下爬过去。”韩信不为他言语激怒,低身从其胯下爬过去。

“胯下之辱”是历史上有名的能屈能伸的典故。前提是韩信成名的结果反推。如果韩信一文不名,则注定是个笑话。

第二层意思是韩信后期落入刘邦和吕后算计——是否谋反暂且不论——刘邦、吕后要除韩信之心是决然的!

韩信英雄一世却不得善始善终,也是历史的一大憾事!






“三齐位定盖棺时。”韩信仗着功高向刘邦讨要做齐王,成为他不得善终的转折,功过在刘邦心中盖棺定论。

当时刘邦与项羽相持,形势一片大好,韩信也是志得意满。他当时利令智昏向刘邦主动讨要封赏。说要是打下齐地,让刘邦将“三齐”分封给他做齐“假”王。

秦亡后项羽将齐国故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指齐王。

韩信要做齐“假王”,是对刘邦的试探。刘邦明白韩信求“假”实“真”,勃然大怒。天下即将是刘姓,又何来韩姓分一杯羹?

但当时汉军大权在韩信手中,刘邦仰仗他攻打项羽,也不得不屈就。张良暗示刘邦忍耐,刘邦醒悟后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当即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讨齐王开了恶劣先河,令功臣们竞相效仿。刘邦因此恨韩信入骨。

韩信讨封齐王,源于他骄狂自大,摆不正位置的贪婪,他此举等于骑在刘邦头上拉屎,也是他最后被刘邦吕后“无情”诛杀的根源。






“寄言世俗休轻鄙,”韩信的故事告诉后世之人不要看不起出身微末之人,不知道谁就又是另一个韩信,又一个英雄。

韩信少年微末时,所求不过一碗饭。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对其颇为青眼。韩信就经常前往亭长家里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妻子嫌他不知进退,就提前把饭煮好吃完。等韩信到了开饭时间再去,已经没有他的饭食。韩信羞怒之下便不再去了。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亭长想不到那个一去不回的少年,未来竟然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大将军,楚王。

“一饭之恩死也知。”经常给韩信饭吃的老妪,他至死不忘。功成名就后韩信寻到老妪馈赠千金,以为厚报。

据说韩信不再去亭长家后几天没饭吃。不得已靠去城下钓鱼充饥。河边有几位老妪在漂洗丝棉,一位老妪见韩信饥饿,就将自己的饭拿出来分给韩信吃。连续几十天韩信都是吃老妪的饭食,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感激老妪,发誓日后一定重重报答老人家赐饭之恩。老妪十分生气地骂他:“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有何面目立世!我是不忍你饿死,并不图你的报答!”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又羞又臊,才存下建功立业之壮志!

薛宝琴的《淮阴怀古》,围绕韩信一人兴废,讲述关于“饭”的故事。韩信少年贫困所求一饭,老妪不忍他饿死,施舍以“饭”。

《淮阴怀古》的谜底,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是“米”。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中,有七首谜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上一首《钟山怀古》是“盐”,不提。

《淮阴怀古》从韩信少年所求不过一碗饭,到了功成名就时反而不满足,讨要齐王不将刘邦放在眼里,代表他蜕变之下欲望的增加。

其实无论功名富贵,所求就是“一饭”尔,正好呼应谜底的“米”。

可惜名利之人堪不破的恰恰就是这至简的道理,比如王熙凤。

王熙凤的能力就像韩信一样,经天纬地夸张了,当得起不让须眉。

奈何欲望太强烈。她对夫妻关系,权力、金钱的控制欲都超出正常范畴,最终受到“欲望”反噬。

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被以贾母、贾赦、贾琏为首的贾家人将其“休妻”,源于她做下了不可原谅的事。






一,王熙凤害死贾瑞、贾琏的孩子和尤二姐。残害贾家宗庙血食,脂砚斋说她是[贾宅第一罪人],评价精准。

二,王熙凤肆意敛财,放高利贷背后害得人家破人亡。包揽诉讼间接害死张金哥和未婚夫。干预司法唆使张华状告贾琏,又随意撤诉,妄图谋害张华。

三,王熙凤诋毁贾家,言语无状,是为“口舌”;对婆婆邢夫人阳奉阴违是为“不孝”;挪用月例银子放高利贷是为“偷盗”;残害丈夫姬妾孩子是为“妒忌”……加之一直没有儿子,屡次犯下七出之条,数罪并罚,被休是必然。

王熙凤就如韩信英雄一世,绝想不到她的结局会以凄惨收场。

所以,《淮阴怀古》借韩信少年“乞食”和盛名之下的野心膨胀,提醒“王熙凤们”人生要学会知足,不过一碗饭罢了。






真正有意义的事是知恩图报。既是韩信得了老妪相助后报答,也是刘姥姥得王熙凤相助,给巧姐[留余庆]。

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的人生是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骄奢,多做好事,知恩图报!

注意:《淮阴怀古》的谜底是“米”,韩信的少年故事、“三齐”王的悲剧伏笔,影射了王熙凤、刘姥姥和巧姐的[留余庆]故事。

下一首我们将继续《广陵怀古》。这首诗谜底是什么,影射的金陵十二钗又是谁?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95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 试浅析“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其三)
少读红楼 2024-04-11 发布于上海  |  4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诗就韩信一生几个最有特点的事件——不耻胯下之辱、寄食漂母、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后被砍头,对他作了咏叹。
其实,就文本对“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隐指废太子胤礽的秦可卿的叙事,此诗可以说就是为胤礽量身定制。当胤礽如“月”中天之时,文本中代表非正统的胤禛(雍正)也积极向他靠拢,借以壮大自己,最终胤禛登基,而胤礽却在雍正二年非正常死亡(文本是如此暗示的),对应“壮士须防恶犬欺”句;胤礽悲剧性的结局,其实早在其两次被废时已经注定了,即相当于韩信“三齐位定盖棺时”。
文本中对秦可卿不吝赞美之词,秦可卿几乎就是完美无瑕的存在。如第五回写道:“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安妥的人,而且又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脂砚斋对此的批语是:“借贾母心中定评”;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脂砚斋对秦可卿的“怜贫惜贱、慈老爱幼”批道:“八字乃上人之(圭臬),当铭于五衷。”等等。相信如此完美的人一定也是知恩图报,后两句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不要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诋毁胤礽,他亦如知恩图报的韩信一样,是值得尊敬和同情的悲情英雄。
秦可卿临死前,魂托王熙凤,谈及一段“语语见道、字字伤心”的家计长策。脂砚斋指出"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通部书中所用诸法,其中有"一击二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一回脂批),又"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秦可卿魂托凤姐,"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他意”即写凤姐,在风月宝鉴的背面,其实也是暗写秦可卿。

十二钗正册,凤姐一页画着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画和判词浓缩了凤姐的一生,同时也可以说是胤礽一生的写照。
王熙凤能够掌管荣国府,“赫赫扬扬、遮天蔽日”,在假借为“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其权力主要来自于王夫人,王夫人也可以随时剥夺其权力,“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她和王夫人关系的三个阶段,而“迷失无稿”部分可能存在的贾琏休凤只不过是王夫人"休"凤姐之权的副产品。凤姐和“王”夫人的三个阶段,其实也是胤礽和父皇康熙之间的三个阶段。王熙凤和胤礽,权力显赫,也只是表面风光,因为权力受自于他人,根基并不牢靠,恰如冰山,太阳一出,便将消融无形,虽有"此生才”,却生不逢时,有命无运,最终只能"哭向金陵”。
凤姐的“家务”,实则也是胤礽的国务。“意悬悬半世心”,最终,仍不可避免“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贾家一败涂地,清朝走入历史。也许,凤姐既有突出的优点,又有致命的弱点,才更接近于历史上真正的胤礽。与诸皇子加害胤礽一样,赵姨娘、贾环、邢夫人等所隐喻的非正统一方,一直处心积虑地想搞垮、搞死凤姐。再加上她自己也有犯错,如在铁槛寺收受赃银、放贷收利钱等等,她的结局也早就注定了。
此诗的后两句,或许说的是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又或许“迷失无稿”部分中有凤姐临死前对刘姥姥在她落难之时临危救助巧姐而感念不已的情节。
悲剧人物“梦全密”贾宝玉,用温情体贴世间一切,当然也是知恩图报,但赵姨娘用马道婆的妖术欲置其于死地,贾环用热油浇烫他,还歪曲事实,让他差点命丧贾政的棍棒之下,赵姨娘、贾环一伙无所不用其极,贾宝玉一方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此诗也适用于贾宝玉。
“梦政密”黛玉,为酬报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德,随后也下凡造历幻缘,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但在暗藏正统和非正统之争的贾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泪枯夭亡的结局早就注定了,因此,黛玉也契合此诗。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诗咏叹的是隋炀帝和南北大运河的隋堤。此诗应与同样是薛小妹所作的《西江月》合起来看,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全诗如下:“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此诗作于第七十回,已是大观园“第三春”之时,而且“第三春”仅此一回。此回过后,文本马上进入“第三秋”,大观园进入了解散倒计时,贾宝玉和诸芳开始了“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苦难历程,贾环一方则越来越接近贾家的权力中心舞台。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隐喻贾敬、贾环等非正统一方,非正统一方掌权,赫赫扬扬,即“隋堤点缀无穷”。汉在中国文化中是正统的象征,正统秦可卿、贾宝玉一方颠沛流离,即“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而“汉苑零星有限”,即意味着正统之“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与敏音近,根据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的贾雨村言,明应该念作“密”,而密就是秦可卿所隐指的胤礽的谥号。文本中以月暗喻太子胤礽[注4],因此,明月在文本中可指代秦可卿。第五回秦可卿首登场,宁国府的梅花开了,脂批指出:“元春消息动矣。”因此,梅花可指代元春。“明月”秦可卿开启的“九十春光”和“梅花”元春开启的“九十春光”,看似两段不同的“九十春光”,其实就是同一段“九十春光”。秦可卿开启的“九十春光”,其终点是“太虚幻境”,即“太虚幻境”是因胤礽的悲剧而有;元春开启的“九十春光”,其起点是人间“太虚幻境”大观园,两者之间是被比托和比托的关系。正统之“三春事业付东风”,就是暗喻正统的“九十春光”之“明月梅花”如“一梦”。

但是,非正统一方欢庆之时,丧钟也已经敲响,第十八回元春归省庆元宵,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脂批指出“《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家之败,即意味着非正统贾敬、贾环一方最终也逃脱不了败亡的下场。贾敬、贾环等败亡,即隐喻非正统一方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他们不过只是历史的一片云烟、一场笑话而已。而“隋堤风景近如何”,则有如第三十八回宝钗所作的“小题目、大寓意”的《螃蟹咏》中的“于今落釜成何益”句,充满了辛辣的嘲讽。
“只缘占得风流号”,此处“风流”不应理解为男女风月之情,风月宝鉴正面“大旨谈情”,但风月宝鉴背面不谈感情,谈的是家国政治,这才是作者的“其中味”,因此,此处“风流”应理解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历史人物。贾敬、贾环等“占得风流号”,一时风光无两,但历史也是忠实的记录者,他们的野心勃勃,他们的诡计多端、不择手段,终究只能任千秋万代评说,即“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此诗借咏叹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在桃叶渡分手的往事,对“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历史发出深沉的感喟,蕴含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式的惆怅和苍凉。其中当然有作者对辉煌百年的家族“运终数尽”而痛心不已的寓意,但贾家又暗喻皇家,因此,此诗另具深意。
惜春,贾敬之女,却长住正统之象征大观园,在第七十四回痛骂宁国府,与宁国府划清界限,最终出家为尼。她的梦曲中有“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句,脂批指出:“此比恰甚”,又有谁家的功名能大过皇家?而“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句,则意味着皇家最终分崩离析,繁华成空。她的梦曲与此诗十分契合,而且李纨的梦曲中也有“问古来将相可还存?”句,因此,此诗也暗喻清朝亦如六朝等历史上的王朝最终一场空。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此诗吟咏了昭君不得已到荒凉的塞外与匈奴单于和亲的悲怨,责骂了缺乏眼光、不能慧眼识珠的汉元帝。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容许他为废太子胤礽鸣不平,于是假借为“使闺阁昭传”,以与太子级别相近的妃子隐喻秦可卿。
胤礽的才华如同明妃的才貌一样,冠绝天下,但皇帝却舍弃他们,让他们明珠蒙尘,人生也演变为活生生的悲剧,“樗栎”说的是汉元帝,讽刺的却是康熙帝。此诗与林黛玉《五美吟》(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如出一辙,似乎对康熙废除胤礽太子之位颇有微词。
《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旧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则感叹秦可卿“薄命”,不如出身农家,倒可安贫终老。《五美吟》(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虽然绿珠不是妃子,但康熙(1722年)和胤礽(1724年)死亡的时间相隔不远,诗的隐义也与《青冢怀古》和《五美吟》(明妃)大同小异。
悲情的元妃,也可从此诗中看到她的人生。当然,此诗也适合于生不逢时的“梦全密”贾宝玉和“梦政密”、“潇湘妃子”黛玉。从广义上说,也是总写生不逢时的诸芳。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9 15:42 , Processed in 0.0718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