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十梅花观怀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4192
文章
3.8亿
总阅读
文化领域优质创作者
查看TA的文章>
评论
0
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复制链接
Scan me!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
原创 红楼梦:试浅析“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其一)
2024-03-28 17:30 发布于:安徽省
1、 一个王朝兴亡的“诗史”

薛小妹新编十首怀古诗谜,“内隐十物,(众人)皆说这自然新巧”。谜中的“十物”与上回宝黛钗所制的灯谜一样,“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

这些灯谜都是在李纨、李纹、李绮的谜语之后所作,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 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也表示赞同。三李的谜语和随后湘云所作的关于耍猴的谜语,大家虽然偶遇波折,但最终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而第二十二回中所有的灯谜,连贾政等都能一猜即中,反倒是为贾母量身定做的“浅近的、雅俗共赏”的灯谜却难倒众人,这也引发历代无数人前仆后继挑战的欲望,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文本中,作者“笔笔不空”(脂批),不大可能耗费如此多的笔墨,通过梦中人薛宝琴之手创作这么多谜语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写诗技巧和非凡的制谜能力,同时,让读者去猜谜,因读者无解而偷着乐。

而且,宝钗、宝玉、黛玉、湘云等都是何等聪明之人,宝琴又是制谜人,文本也没有给出谜底,这是作者在暗示读者,不必在这些灯谜的谜底上枉费心思,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要让读者去猜谜,这些灯谜,在通常意义的谜底之外,另有真正的有意义的"谜底”,是“谜外之谜”。

在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文本中,这些“谜外之谜”的“谜底”其实就是作者不能言说的“甄士隐”。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些怀古诗,就必须要理解文本中的“甄士隐”所指为何。



文本中有“虎兕相逢大梦归”(第五回元春判词)、“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第八回“金玉初聚”)和“双悬日月照乾坤”(第四十回史湘云之酒令)等句,而且,“深知拟书底里”的脂砚斋,在“诗意骇警、诗句警拔、为绝调”的题《红楼梦》一律中也指出:“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因此,所谓“大旨谈情”的文本中暗藏着惨烈的政治厮杀。

其实,“写假则知真”(脂批)的贾家既艺术再现曹家,又暗喻皇家[注1],特别是拥有秦可卿(隐指谥号“密”的胤礽、康熙帝二皇子)和贾敬(隐指雍正)的宁国府直接就是简史版的皇家,因此,贾家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脂批)也涉及到皇子之间权力之争,而这种权力争斗在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文本中还具有正统与非正统之别,这就是文本中所暗藏的惨烈的政治厮杀的真相。

文本以秦可卿为正统,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以贾敬为非正统,是此书“大讽刺处”的“箕裘颓堕皆从敬”。胤礽在所有皇子中排序第二,文本也以“二”为正统,二老爷贾政夫妇、宝二爷贾宝玉、黛玉、琏二奶奶凤姐和大观园中诸芳的大多数是正统一方;大老爷贾赦和其妻邢夫人、贾环(谐音“假皇”)、赵姨娘、贾兰等等则是非正统一方。

宝玉等一干风流冤孽下凡之时已是正统式微、非正统甚嚣尘上的末世,此时胤礽已死,太虚幻境因此而有,而雍正也已经登基,因此,文本是末世哀歌。但是,文本以梦幻形式呈现,采用的是“又不知历几何时”(脂批)的“梦时间”,打破了普通物理时间的界限,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完全融合在一起[注2],又是全时段、全景式艺术再现一个王朝盛衰兴亡的史诗,寓言了包含“三春”和“三秋”的“九十春光”(第一回脂批)[注3]。



作为通部书的中心舞台,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具有正统象征的意涵[注4]。大观园正文看似极齐整地以时间为序描述了三年时光,但大观园的三年时光其实也是“梦时间”,同样也寓言比托于秦可卿的“三春”和“三秋”的“九十春光”[注5]。

文本“笔笔不空”,因此,薛小妹怀古并不是作者发思古幽情之作,而是作者借古伤今、悼今、讽今的“贾雨村言”,“甄士隐”了一个王朝(即清朝)在正统与非正统恶斗之下九十年兴亡的“诗史”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作者家族的盛衰史。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8一28《红楼时间》

注3、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1《林黛玉一一末世哀歌,“九十春光”寓言》

注4、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5《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注5、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22《比托于“秦”的大观园之“九十春光”》

“诗无达诂”,在“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戚寥生序)的文本中,“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第三回脂批),诗词因而往往具有多义性,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某个人。



薛小妹怀古诗,试浅析如下: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曾经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胤礽终将继承大清江山,但随着胤礽与康熙之间的嫌隙加深,更多的皇子看到了机会,加入皇储之位的争夺战,此一事件即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九子夺嫡”事件关乎江山社禝,而且,其影响超越了康熙朝,直到雍乾两朝依然余波未了,最终,发生于乾隆4年的“弘皙逆案”似乎终结了这一残酷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清朝也就此进入了末世[注1]。

呈现在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文本中,正统一方看起来也是优势明显,“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第五回宁荣二公语)的宝玉继承荣国府也只是时间问题。但兄弟、妯娌、婆媳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不断,最终是贾环小人得志[注2],非正统一方大获全胜。贾环掌控荣国府之际,也就是元妃判词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上演之时,已元气大伤的贾家更加急速地奔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一切以一个“假托之家”的盛衰兴亡呈现,似乎云淡风轻,与战争无关,但其中“甄士隐”了一个“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一回脂批)、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多少家庭、多少生命因此被卷入时代的漩涡中,消失在浩渺的历史烟波中,其残酷性一点也不亚于战争。

赤壁大战,同样攸关天下大局,曹军与孙刘联军生死对决,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以赤壁大战暗喻这一惨烈的“九十春光”,妥当之极。赤壁大战,曹军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看似胜券在握,但是,战局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却与双方本来的实力对比大相径庭,孙刘联军利用东风之利,火攻曹军,曹军大败,多少无辜的生命永远消逝在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徒留名姓载空舟”、“无限英魂在内游”,与之对应的是,第八回金玉初聚,宝钗赏鉴过“通灵宝玉”,后人对此以诗嘲讽:“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从更深远的历史角度看,历史像永不停歇奔流的江河,即使是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也只不过是这条江河里转瞬即逝的浪花而已。“赤壁沉埋水不流”,赤壁之战终将成为凝固的历史,沉埋于历史之江底,而曹、孙、刘,也都是是非成败转头空,最终三国总归司马懿,空留下他们的传说。

贾家由于自身内部的恶斗,最终一败涂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仅是作者家族繁华落尽,也是拥有秦可卿(胤礽)和贾敬(雍正)的宁国府即清朝皇家剧终落幕、王朝终结。曾经喧嚣无比的王朝,如同“空舟”,一切只如过眼云烟,所有的强争苦夺都失去了意义,而那些参与其中的帝王将相和皇亲国戚,同样也只是“徒留名姓”。

因此,这首诗可以说就是寓言的“九十春光”的一个总括,风云激荡的“九十春光”(脂批)除了演绎同样的成王败寇、吞噬许多无辜生命之外,也同样只不过是历史天空中的一片过眼云烟而已。

如果仅仅将此诗理解为作者惨痛的家族史的一种隐晦表达,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作者家族再大,毕竟人数有限,即使家族内伤亡再惨重,也绝对达不到“无限英魂在内游”的程度。

注1、文本“写假则知真”(第二回脂批),根据文本,雍乾开始,清朝即进入了末世。

注2、第七十五回赏中秋,贾环作诗,贾赦激赏:“这方是咱们的口气,将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在“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文本中,庶子贾环最终将掌控荣国府。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春光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九十春光,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shí chūn guāng,意思是指春天的美好光景。 出自《春归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九十春光

释义
春天的美好光景。


拼音
jiǔ shí chūn guāng)

出处
《春归去》

目录
1成语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用法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九十:指春季三个说察键月,共九十天。指春天的美脚婚辨劝好谅拔殃光景。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乎漏船、定语;用察拔淋于书面语阿雅她项。

示例

~如闪电,触目垂慈,便觉阳和转。 --清·褚人获《隋唐料删演义》第六十八回
红楼疑云,十首“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究竟在说什么?
随狂风去

新盐选专栏《考古秘闻录2》已上线







22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很久没来发红楼梦文章了,虽然经常收到粉丝朋友们的来信,不过我这个人性子直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知乎不给流量我也懒得在这边定期发文。今日有暇发一篇,看看有没有流量,没有大家就继续去看知乎上的段子手们吹牛去,反正我这深度知识型的内容,绝不白给)
红楼梦里,有十首谜一般的诗词,这便是著名的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事情起因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暖香坞制灯谜,这些灯谜都是一语双关的谶(chen)语。
待众人灯谜出得差不多时,压轴人物薛宝琴登场,声言“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说吧一口气作了十首诗,这等文采风流,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得甘拜下风。
接下来书中“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而我们这些红楼梦的读者们,却是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薛小妹这十首晦涩难懂的怀古诗,“奇”在何处,“妙”又在哪里。
更有旁边脂砚斋一段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遮遮掩掩,不知所云。以致百十年来,无数人为此十诗伤透了脑筋,去猜那“十件俗物”究竟是何物,实是南辕北辙矣。
雪芹本意,岂是让人猜谜乎?
除此之外,又有学者认为是暗喻书中十二钗之结局,但十诗何以对得十二人,另读诗中内容,也与十二钗经历大相径庭,所以此说法认同者甚少。
但是,尽管自清中期以来的各种解释,都不尽如人意,薛小妹这十首诗,却越来越热,无他,越是难解,越是有吸引力,人之常情也。
要解开此十首怀古诗的真正含义,切不可真去做“猜俗物十件”的猜谜游戏,而是需要从另一角度去审视它,找出十首诗中的内在联系,才能彻底解开这个谜题。
那么,这十首怀古诗究竟有何关联?它们,究竟在说什么呢?
请看下文。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十首怀古诗原文摘录: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此十首诗,有难有易,虚实相间。有些作者直接在诗中点了字眼,算是容易解读的;有些作者则隐真意在历史典故之中,若学问差些,无异于看天书。
不仅如此,书中后文宝钗评点“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最后两首其实也不是无考,后文评点时,李纨点明了最后两首出自戏剧《西厢记》和《牡丹亭》。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根据唐代元稹所写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的戏剧,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牡丹亭》则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创作的剧本,讲的是杜丽娘与柳生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古本
二曲套路基本一致,都是“千金小姐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
所不同的是,《西厢记》有个红娘牵线搭桥,搞了一出生米煮成熟饭;《牡丹亭》则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丽娘死后复生,最终与爱人柳生在一起,堪称明代版《人鬼情未了》,又为明代的《死了都要爱》。
我所讲的套路,即使今日,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中依然在大量使用。它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个极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各路好汉在“凄美动人”上下足了功夫,情节越曲折离奇越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男女双方甭想在一起。
第二:女主角家得有钱,通常设定是官宦人家,大家闺秀。姑娘相识良人时,翩翩佳公子一定处于微末之中,必须突出表现姑娘慧眼识珠,爽点足够。
当然,公子长相必须英俊,古代女子也是颜控;再有,公子一定得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缺一不可;最后,公子肯定会高中头名状元,迎娶家中苦等的美娇娘,大团圆结局。
第三:一定有个大反派,或獐头鼠目、或道德败坏,总之不是好人。此人横亘在男女主角之间,极尽破坏之能事,令人厌恶。
这类古代故事或剧本,以前我读了不少,基本上都是这个流程,很少有例外。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套路也有了很多变型,毕竟今人眼界信息远超古人。
其中有男女设定对换的,大家小姐变富家公子,落魄少年变贫家少女,眼熟吗,霸道总裁爱上我是也.....
在此基础上,又有英俊男师傅和美貌女徒弟、青梅竹马富家公子和美丽丫鬟、帅绝人寰的皇帝和拼搏向上的宫嫔,几乎所有热播的电视剧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影子。
当然,新作品里,反派也进化了,不再是纯粹脸谱化的形象,而是披着男二女二的外衣,但说到底,不还是“反派”么。
大家不要学我,有时看得透了些,会少了很多乐趣。
言归正传,前八首讲的历史中的人和事,《西厢记》和《牡丹亭》两部古代戏剧,却是最后两首诗的出处。
有此前提,薛小妹这十首诗,光是想想都能让人头昏脑胀,更何况解读。所以,自古以来,都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情有可原。
也罢,我们就来看看,这十首诗,究竟说了些什么。
第一首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不难,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一首,读过三国的,都知在讲赤壁之战。
诸位不用去另外多想还影射了什么著名人物,它的意思,就是感叹赤壁之战,仅此而已。


第二首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也不难,诗中有题眼,直接指明,东汉开国大将马援马伏波。
马援并未名列著名的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中,不是他功劳不够,而是功劳太大,大到连光武帝刘秀,都忌惮的程度。
诗中“铜铸”,指马原征服交趾后,所立的“马援铜柱”,后来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勒石燕然”就是学的马援。
第四句中“铁笛”二字,出自《宋史》典故“铁笛守荣”,铁笛代指“神仙”之意。
马援是中国历朝武将中,少有的被封神的几位,最著名是关羽关帝君,秦叔宝、尉迟恭两人为门神。
马援的神位是“伏波大神”,管江海之事,职责和西方海神波塞冬差不多,只不过他的管辖范围是中国海。
所以,这首诗讲的便是东汉马援的功绩,作者在诗中早已点明。
第三首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是第一个有难度的。从全诗内容看,是在说一位隐士被皇帝下诏启用,之后他不知出了什么事,不仅导致牵连甚广,也引得他人嘲讽不断。
究竟是什么人呢?
此处建议诸位先掩卷沉思一番,若有眉目,可先在评论区留言,再看后文印证;如没有头绪,直接翻下文便是。


南京钟山实景
......
......
......
......
......
......
作者君第一反应是“东山再起”的典故,谢安本于会稽东山隐居,前秦进攻东晋,孝武帝下诏请谢安出山以抗强敌,谢安指挥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胜,所以推测诗中所讲之人为谢安。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首都在建康,即今日南京,钟山亦在南京,符合诗名《钟山怀古》。
是吗?
不是。
原因有二。
谢安淝水之战后功高震主,虽受东晋孝武帝猜忌去职,但并未牵连谢氏族人。其次,谢安并未受世人褒贬之议,毕竟淝水之战意义重大,天下人皆受其恩惠,怎会有诗中“嘲笑频”之语。
谢安生平,只符合前半首。
除此之外,那还有人选吗?
有!王安石。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江宁(南京)守丧。宋英宗即位后,多次征召王安石入朝,王安石均借故推辞,拒绝入朝。
宋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龙驭归天,长子宋神宗登基即位。
神宗久慕王安石大名,下诏起复王安石任江宁知府。熙宁二年,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举国托付。熙宁三年,王安石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宰相大权,至此,掀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大幕。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势力庞大的保守派利益,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带领下,北宋朝堂新旧党争日益激烈。
熙宁七年,变法基本宣告失败,王安石被罢相,至此以后,新党中人尽皆贬谪,牵连极广,王安石亦备受时人指责。虽后来王安石又有短期复起,但终归大势已去,返回江宁后,病逝于钟山。
王安石变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始终毁誉参半。反对者,无不言“王安石乱天下”,此等争论,即使今时今日,仍未平息。
所以,诗中才有“莫怨他人嘲笑频”之语。
这一首,说的便是北宋王安石。
第四首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第一句胯下之辱,第二句位封齐王,第四句是他一饭千金的典故。
这首诗不复杂,诗中所指,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首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此首诗难度适中,主要是诗中有个词眼,“隋堤”。
这个典故颇有名,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亡国音》: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
白居易诗作《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周邦彦词《兰陵王》: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隋炀帝杨广所建,诗的第一句“蝉噪鸦栖”,也出自杨广留存不多的诗中。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的第一二句都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第三句讲隋炀帝风流成性,第四句则是杨广身后名声不好,“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说的是隋炀帝杨广。


歌剧《大运河》剧照
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较高难度的来了,好在有个题眼“六朝”,至少让人能知晓,诗中所讲人物的大概历史时间范畴。
第一句“衰草闲花映浅池”,起句就是一副破败景色。
古人诗词中一说起六朝金粉,大多是衰败颓退之情景,比如指代东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有杜牧诗中南朝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倒也是个有趣的现象,诗人们似乎很多都不待见南六朝。
第二句“桃枝桃叶总分离”,同诗名中“桃叶渡”一起,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典故。
王献之有个爱妾,唤作“桃叶”,两人的爱情故事极为凄美,流传千年,估计看到这,不少人又要去搜搜这故事了,慎重提醒,小心狗粮吃到饱。
至今南京秦淮河上,还有个“桃叶渡”景点,是年轻男女约会的圣地,据说单身人士,从不去那里,去了会倍受打击。
诗中“桃枝”是桃树主干,指的是王献之,意为王献之长期离家为官致两人分离之事。


秦淮风光实景
第三句就字面意思,真正的麻烦在于第四句“小照空悬壁上题”。
“空悬壁上题”好理解,题壁诗空留于石壁之上。只是,这“小照”又是谁呢?
王献之虽然也是诗人,但和“小照”这两字完全无关。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薛小妹十首诗都快解完了,从整体反观审视,我才知作者究竟讲的是谁。
诸位看官则无此烦恼,因为我马上就会说出答案,由此观之,初行探索者,何其艰难,叹!叹!
小照,既不是倚天中紫衫龙王的女儿小昭,也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个词,说得是两个大男人。
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大族陈郡谢氏族人,与“大谢”谢灵运齐名,世称“小谢”。
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鲍照,南朝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一生著作等身,有“文宗学府”之称,李白曾专门学习过鲍照诗作。
“小照”,即为谢朓与鲍照。
这首《桃叶渡怀古》,举出三位南朝时期代表性人物,讲的便是六朝风流。
第七首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一眼看去,诗名中含“青冢”二字,再看诗歌内容,似乎说的是王昭君,的确也说的是王昭君。


昭君出塞扮相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意杜甫这首中标黑的诗句,两诗一比较,便知雪芹此诗源头正是杜甫大作。
“黑水”,即现在大黑河,位于今内蒙古境内,蒙语名伊克图尔根河。
青冢,即昭君墓,内蒙古4A级旅游胜地,位于今呼和浩特市,门票价格50元/人,有点小贵。杜诗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
这首《青冢怀古》,讲的正是昭君出塞。
第八首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太容易,一看就知讲的李隆基与杨贵妃马嵬坡之事。
诗中第一句“寂寞脂痕渍汗光”引用了白居易《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句“温柔一旦付东洋”,也来自《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
这一首,说的是杨贵妃。


《妖猫传》杨贵妃剧照
已经解析了八首,不知诸君是否已看出一丝端倪。
前文讲过,不要去猜谜,因为这十首诗,它根本就不是谜语。每一首,都指代了历史上的某个人或某件事。
这些人或事,有些讲的浅显,有些则很隐晦,全部解析出来,实非易事。
前八首是宝钗讲“史鉴上有据的”,可归作一类,我们排列一下,就可以发现红楼作者费尽心思,也要暗藏于其中的规律!
注意,本文的真正重点,来了。
第一首—《赤壁怀古》—赤壁之战—三国
第二首—《交趾怀古》—马援—东汉
第三首—《钟山怀古》—王安石—宋朝
第四首—《淮阴怀古》—韩信—西汉
第五首—《广陵怀古》—杨广—隋朝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王献之等—六朝
第七首—《青冢怀古》—王昭君—未知
第八首—《马嵬怀古》—杨玉环—唐朝
诗中影射的人或事,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人或事,所一一对应的朝代。
按序排列,更为直观。
西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
除秦和元没有,历代中原王朝的顺序依次排开,这,就是红楼作者深藏于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的真正秘密!
细心的读者肯定注意到,我在王昭君那首《青冢怀古》对应朝代标注的“未知”。
是的,昭君是西汉之人,如果对应西汉,则与前面《淮阴怀古》韩信所对应西汉有所冲突,作者精心安排的架构,就不该有冲突,也不可能有冲突。
因为,王昭君真正对应的,是元朝。
薛小妹做十诗的原因是:“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
她是因为去了十个地方,作出的怀古诗,所以,她去的地点这个因素,比诗中内容更重要。
昭君墓青冢、黑水所在之处,是为蒙元发祥之地,昭君一诗所影射朝代,正是元朝。
从西汉到元,即为前八首诗中隐藏密码。这些朝代,均为明清两代承认并传承有序的天命正统王朝,元代,明朝也是承认的。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秦在哪里?明又在哪里?明之后的清,又在哪里呢?


兵马俑实景
秦,关键就在韩信身上。
韩信,横跨秦汉两朝,出生于秦始皇十六年,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刘邦所杀。他本质上是处在秦汉交替时期的中间人物,所以,韩信一诗,实是影射秦汉。
青冢代元,韩信秦汉,因此,前八首所指代的朝代真正顺序是:
秦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元
很好,看来就只缺少明清了,恰好还有两首诗不知道谜面。想必,这最后两首,一首应该是指代明朝,一首是影射清朝了吧。
大概正常人都会这样想,只是作者君正好是那个不正常的。
因为,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红楼作者还费劲心思借薛宝琴之口,给我们出谜干嘛呢,直接让薛宝琴念个朝代表岂非更省事。
红楼作者,乃千古奇才,也是真正的鬼才。
最后两首诗,他偏偏不写“史鉴上有据的”,而是找了两支人尽皆知的戏曲来作诗,一曰《西厢记》,一曰《牡丹亭》,来隐藏他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前面解析了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的前八首,每一首诗都都对应着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某个著名人物或事件,其排列正好是从秦朝到元朝。
秦汉—东汉—三国—南六朝—隋—唐—宋—元
那么,十首诗中的最后两首,是否是指代明朝和清朝呢?
密码,就隐藏在这两首中。因为它们,才暗藏着红楼作者的真实意图。
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诗取材于戏曲《西厢记》,坦白地讲,从诗词鉴赏的角度来看,此诗是十首之中水准最差的一个。
诗中遣词用语谈不上考究,近似于大白话,与红楼中各处雅致的诗词相比,相差何止千里。我一度怀疑此诗是薛蟠那呆兄写的,和他风格太像了。
“小红”,即《西厢记》中的红娘,崔莺莺婢女。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红娘身份低微,在她悄悄安排下,莺莺与张生私会于深夜。后来莺莺娘怀疑,对红娘严加拷问,红娘只得将一切坦白,并告知夫人,莺莺与张生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夫人无奈之下,也只能点头同意这门亲事。
诗中最后一句“勾引”一词,是为“吸引”之意,“彼”则是指夫人。


西厢记纹盘(明代)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以上即此诗的大意。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重含义,因为这是一首双关诗。
第一联“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重点是词句中第一个词,“小红”。
显然,“小红”是指某个人,既有小红,那是否还有个对应的“大红”?
而红楼梦中,“红”常有“朱”之意,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所以,“小红大红”,其实是为“小朱大朱”。
既然姓朱,那这“小红”就应是影射某个明朝皇帝或藩王才对。
这就很有意思了,小朱是谁?对应的“大朱”又是谁呢?
而从第二句“私掖偷携强撮成”来看,这位“小朱”干了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是偷偷进行且强行做成的。
不用继续分析了,稍稍了解明史,就知除了朱棣朱先生偷袭南京强登帝位这件事,还没有哪个明朝皇帝有过此等经历!
小红,正是指朱棣,那“大红”就应是对应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棣起兵后,与建文帝的南京朝廷几番大战,先后有白沟河之战、济南之战、东昌之战等战役。虽胜多败少,但朱棣终究不占大义名分,以一隅而抗天下,日子其实不大好过。
朱允炆败得起,因为他是帝国正牌皇帝,江山在握,拥有无尽的战争潜力。但朱棣却败不起,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朱棣虽屡屡获胜,但直到起兵三年后,还只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郡。每次战胜南军后的新取之地,往往只能放弃。
实际上朱棣一直打的是游击战,一旦他兵力耗尽,南方朝廷就会泰山压顶般碾碎他。
成祖与谋士姚广孝深知,以骑兵为主的自家军队,最大优势就是快速机动能力,唯一能战胜朱允炆的机会,只能是奇袭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画像
建文三年隆冬,朱棣决定率军南下,与朱允炆决一死战。
成祖不愧为兵法大家,用了约大半年的时间,与南军反复周旋,左冲右突、东出西进,不断撕扯南军防线,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
南军多为步兵,在北军骑兵的高机动力下,不断被迫疲于奔命。终于,南军的防线出现了薄弱环节,北军只须攻下灵璧,就可直趋南京。
灵璧一战,朱棣大胜,北军至此突入江南,快马加鞭向南京直线前进。此时南京沿线防守空虚,仅仅一个月,朱棣就率军进入金陵。
此时朱允炆在全国尚有数十万大军,但已赶不及回援勤王,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
虽然“靖难之役”是明成祖以偷袭南京的方式取得最终胜利,但无论怎样,他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朱棣的经历,正是诗中第二句,“私掖偷携强撮成”!
第三句“虽被夫人时吊起”没有双关意,纯是讲《西厢记》中夫人拷问红娘一事。重点在第四句,“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句关键就在于“勾引彼同行”五个字。前文我们已知此诗是在讲燕王朱棣“奉天靖难”,那么他“勾引”了哪位人物一起“同行”呢?
宁王朱权。
朱棣起兵时,朱权也跟着四哥一块反了,而朱权,恰恰正是朱耷先祖!
所以,这首诗的真正本意,是在谈明代朱棣朱权兄弟靖难之事。这与前八首在各朝各代中,选择一个典型人物和事件来影射的手法一脉相承,这首诗,正是影射的明朝。
所以,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而到了这影射明朝的第九首,红楼作者就不再“有据”了,而是选择一出《西厢记》来暗示。
解读到此,我们正在逐渐接近真相,古人云:行九十而半百。截止到第九首《蒲东寺怀古》,红楼梦作者此十诗要表达的秘密,依然深藏不露。因为真正的关键,是在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如您是新读者,诚挚建议此处暂时打住,先返回作者君主页,看本期“上篇”中前八首诗的解读,方能前后连贯)


《新西厢记》崔莺莺与红娘剧照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一首取材于汤显祖所作戏曲《牡丹亭》,与第九首《蒲东寺怀古》相比,水准不知高到哪里去,也不知是否作者刻意如此。
前面九首,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明朝,一个不漏,全部上榜。按顺序来排,想必这一首是写清朝的了?
答案:不是!
红楼作者设计之精妙,远远超出了你我想象。如果这首《梅花观怀古》是影射大清朝,那他从一开始就没必要写这段“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要解读此诗,免不了要谈谈《牡丹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作《临川四梦》中第一梦,艺术成就最高,流传范围最广,全称《牡丹亭还魂记》。
而整部剧的重点,就在这“还魂”二字身上。
女主角叫杜丽娘,长得天香国色、沉鱼落雁,父亲官拜南安太守,官宦人家。所以丽娘出生很不错,是个淑雅的官家小姐。
在她十三岁时,由于那个年代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杜太守就给她请了个老夫子来当家庭教师。
某日,老夫子教丽娘《诗经》,讲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节时,丽娘由文生情,心中那根情丝被拨动了。俗语说得好:哪个少女不怀春。于是丽娘每日里就想象着将来遇上个俊俏的少年郎君,双宿双飞。
这等白日梦其实很正常,就算换今天,不少女儿家也常常做这类好梦。
但是,丽娘与常人不同的是,她的梦成真了。
有一日丽娘午睡,恍恍惚惚入了梦中,梦里真来了一个英俊的书生。
书生自称姓柳,丽娘那叫一个又羞又喜。两人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真真是相见恨晚。后来不知怎的,二人居然在牡丹亭里成就了好事,就在这时,丽娘醒了。


江西绝美牡丹亭
丽娘醒来,虽知是南柯一梦,但耐不住心中思念,到处寻那书生。
人,肯定是找不到的,丽娘心中哀怨之极。日子长了,这份哀怨竟渐渐成了心病,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过多久,丽娘就病入膏肓,药石无效撒手人寰了。
唉......不就是个春梦么,何必把命给送掉了。这做春梦把自己给梦死的,我也只在这《牡丹亭》里见过。
杜太守见爱女去世,心中无比哀伤,便修了座庵观,请来一老道姑看守,此庵便是“梅花观”。死去的丽娘,便葬在梅花观后花园的梅树下。
丽娘的魂魄地府不收,因为判官查明她还有一桩阳世姻缘未了,便让她魂魄回了阳间。
这一日梅花观里来了位上京赶考的书生,唤作柳梦梅,丽娘魂魄一见,欢喜的差点晕了过去,这位柳书生,就是她日思夜想的那位“梦郎”。
额外说一句,个人严重怀疑金庸老先生《天龙八部》里,虚竹和西夏公主那段极其肉麻的“梦姑梦郎”情节,就来自《牡丹亭》这个桥段。
二人相见,自然如胶似漆,做起了鬼夫妻。大概夫妻做久了,柳生阳气给的足,梦姑居然重见天日,复生如初,丽娘又活过来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戏剧,这等情节,在明朝那个理学横行的年代,估计也就汤大能想的出来。
到此,《牡丹亭》的精彩情节就差不多了。


牡丹亭杜丽娘
随后丽娘陪柳生到京城赶考,柳生中了状元,后来二人虽还有些波折,但终究还是在一起,大团圆结局。
所以,诗中第一句,是指丽娘没在“梅树”下埋着,而是死而复生在“柳生”的身边,正所谓“不在梅边在柳边!”
如果感觉作者君解读的还行,万万别忘了点赞关注,再接着看下文。
这一句在《牡丹亭》中也有出处,原句是“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婵娟”是美人之意,这里指丽娘。整句意思是谁能给丽娘窗下画眉呢。毫无疑问,只能是丽娘丈夫柳生柳梦梅。柳梦梅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各位看官们可多品味品味。
第三四句与《牡丹亭》情节无甚关联,除了“春香”是指丽娘的婢女外,其余意思均与《牡丹亭》关联不大。因为,作者写的是双关诗,他真正要表现的,是另一层含义。
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若非作者君还算有些底子,否则还真猜不出这哑谜来。
这首诗,有个“本源”,来自明末诗人,夏完淳。
夏完淳,字存古,别名“复”,松江华亭人,明末著名抗清英雄。
清军南下后,夏完淳与其父一同领兵征战,1647年兵败被俘,英勇就义于南京,死时年仅十七岁。


夏完淳示意图
夏完淳在后世有极高评价。他不仅身怀坚定民族气节,他的诗,也有很高艺术水准,有天才之名。
柳亚子一生敬慕,盛赞曰: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由于就义时年龄不大,所留存的诗词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多为慷慨激烈之作。他的诗词集中,有一首《一剪梅.柳》,正是薛小妹十诗中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真正出处。不仅如此,这首词也是整个《红楼梦》影射用语的源头。
全文如下: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这首词很显然是在怀念明朝,哀叹明亡。
其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是明末时期最早将朱明比喻为“红”的诗句之一,第一句联起来看,是为“故国的剩粉余红”,是指南明。


剩粉余红 南明故宫
“昨岁陈宫,今岁隋宫”,“陈宫”是指陈后主所居之处,位于金陵。南朝陈被隋朝灭亡后,金陵的“陈宫”自然也就成了隋朝的“隋宫”,暗指建都南京的南明政权,此时也行将就木。
“往事思量一晌空”,与“红楼一梦”是同一个意思;
而最后“才过西风,又过东风”一句,更是在悲叹南明政权的命运多舛。“西风”一词指李闯,“东风”则是指清廷,这也是《红楼梦》中“风”之一字内涵的源头出处。
雍正朝“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一案,清徐骏“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一案,都是因为“清风”二字惹了大祸,可见连清廷统治者们都明白“风”的含义,恰恰现代很多红楼研究者们,却对红楼书中随处可见且意有所指的“风”字视而不见,叹,叹!
黛玉葬花词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风霜”影射谁,大约也不用我多说了。
了解到夏完淳这首《一剪梅.柳》为基础源头,回头看《梅花观怀古》一诗,可见此诗正是影射的南明政权!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影射北方明廷虽然灭亡,却死而复生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因为丽娘就是先死去埋在梅花树下,后又还魂去到柳生的身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这句有难度。历史上南明政权不只一个,而是好几个,有弘光、隆武、永历诸朝。
“婵娟”,不仅指美人,也指明月。苏轼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婵娟便是指代明月。红楼梦中,明月常为影射明朝。
所以,第二句的意思是:南明诸政权,谁才能去真正画明月(重建大明)呢?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乃是中秋团圆,“春香到”是指春天来临,这句的字面意思是现在已是秋天,就别去想春天的事了。
翻译过来真正的含义是:大明朝如今已似秋天般萧瑟凄凉,就别去想它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时候了。暗中讥讽各个南明政权在明朝都快走到尽头时,还在相互争权夺利。
“一别西风又一年”,“又一年”是时间泛指,也可理解为几年。这句是红楼作者在感叹怀念,距离李闯灭亡大明北方朝廷,又是一年或好几年过去了。


一别西风 南明故宫
因此,这第十首诗,不是在讲清朝,而是影射南明。
那么,清呢?清朝又去哪了?
答案:清朝没有了......
有意思罢,红楼作者用十首诗把中国秦汉到明的历朝历代都影射了一遍,偏偏就少了个清朝。
这,就是他要表明的真正态度:天命正统属于明朝,即使它的后继者南明问题多多,那也是正统。清廷,在红楼作者心中,是不算数的,他拒绝承认清廷的正统性!
旷代奇才,红楼作者是真正的旷代奇才。
他以天才般的宏大视野,历数中华两千余年的精彩瞬间,匠心独运设计出这个“史诗体系”。又以“猜俗物”为幌子,用最平平无奇的《赤壁怀古》一首为起点,层层递进,直到最后一首,才揭示出他真正的心思。
整十首诗,文字之运用,架构之安排,心思之繁复,实为巧夺天工,妙到毫巅。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历代以来,各种猜测如恒河沙数,红楼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解法,只是大部分都纠结于猜谜之中,薛宝琴讲“十件俗物”,其实是个幌子,最终还是要从原文文本出发,方为解谜正法。
接下来,此十首诗之后的一段情节和脂批,才更加精彩。
宝琴作完诗后,接下来是一段几人的评点争论,寓意极深。如不是解析了前面十首诗,这段后续之文通常也就当是女儿家闲语碎语轻易放过了。
第五十一回原文摘录,虽有点长,建议细读: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庚辰夹批: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
黛玉忙拦道:【庚辰夹批:好极!非黛玉不可。脂砚。】“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
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宝钗听说,方罢了。【庚辰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这段原文中,总共出场四人对薛小妹的诗进行点评。
首先是宝钗给出意见:“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10版红楼梦薛宝钗剧照
脂砚斋直接在批注中讲道“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
为何脂砚要说宝钗反驳,才算是好文呢?
因为作者将此处宝钗,又在影射清廷。
前八首不必细说,是“史鉴上有据”,唯有后两首,一首指明朝,一首影射南明,十诗之中偏偏没有清朝,所以才“必得宝钗此驳”。
紧接着是“黛玉忙拦道”,脂砚斋又批“好极!非黛玉不可”。
为何非黛玉不可?
因为黛玉在此处是影射明廷,后两诗中没有清朝,岂不正合她意。
此段仅寥寥数语,就将明清争锋的隐喻,暗藏于其中。
黛玉伶牙俐齿一通反驳,接下来探春上场,对黛玉所言表示赞同,原文“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探春又是影射谁?
过往我解析“迎、探、惜”三春时,曾讲过红楼中的三春是影射三个南明政权,探春此处即指代南明,她支持明廷化身黛玉,本就理所当然。
最后一个上场的,是李纨。
同样的,过往文章中曾解读过,李纨在红楼书中影射李闯,此时她跳出来,说了一大段言语,立场颇堪玩味。
首先李纨大谈“关夫子的坟”,关夫子即关羽,只是此处另有他意。她讲到“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
又说“关夫子一生事业......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
这是李纨在不忿,“关夫子”是谁?“关夫子的坟”又是什么?
李纨口中的“关夫子”,是指明朝政权,“关夫子的坟”,是指忠于明朝的士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则是讲闯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
李纨以“李闯”的身份评论,表示“关夫子的坟”不少,言下之意是指忠于明廷的士大夫不在少数,原因是“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
李纨话语中,开始虽有些许抱怨,说到后来却口风一转,承认这些“坟”的存在,表示薛小妹的十首诗“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的态度,真切体现出李自成政权的态度。
李自成所建之大顺政权,向来认为自身是汉明正统的继承者,虽然与明为敌,却一直认为这是中原汉族内部的正常改朝换代。在如何看待关外清军这个问题上,大顺政权和明朝政府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此为明末时期“华夷之辨”思想在红楼一书中的确切体现。


特别申明一点,此处包括前后文解读,只是就事论事,只针对红楼梦文本的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各族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无分彼此,在这一点上作者君的立场极为鲜明而又坚定不移的。
薛小妹作此十首怀古诗,有且只有四人点评,其他在场各人包括宝玉在内均未说话。
薛宝钗认为后两首不好,应重做,林黛玉、探春、李纨则认为后两首不必改,虽然其中李纨的态度足堪完味,却总算是支持。三比一,宝钗无奈,只得“方罢了”。
脂砚斋此时特地又写了一段批注,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衣无缝之文。”
脂老的意思是:你看此文隐藏的多深,想破你们这些看书人的脑袋,估计也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真是妙极了。
他还特意用了一个形容词“三染无痕”,并赞之“天衣无缝”。
今日,作者君就将这“三染无痕又无缝”之文,为诸位读者解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报我为解此谜彻夜难眠之仇。
以上对“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这段情节的解析,同作者君之前对钗黛和三春的解读,至此前后呼应,形成完美闭环。
我们回顾一下整篇文章,薛小妹作了十首怀古诗,前八首用史实,后两首取材于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
前九首影射了从秦开始一直到明朝所有的中原汉人王朝,最后一首却没有讲清廷,而是出人意料地选了南明。
这明确表现出作者不承认清廷为法理正统的思想和态度。由此可见,红楼作者深受明末清初“华夷之辨”思潮的影响,并在其作品红楼梦中给予了相应表达及影射。
试问,身份属正白旗包衣的江宁曹府之人,可作得此嘲讽清廷的隐喻之文?
以上,便是本文结尾,也是作者君发出的终极一问。
PS: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梦醒锦官城”




发布于 2021-12-25 14:48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



​赞同 226​​63 条评论​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backcolor=rgba(23, 114, 246, 0.1)]

赞同 226


分享





写下你的评论...
















63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Molly公主





从初中开始,看红楼梦原著不下8次,电视剧常刷,之前看了很多解析,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刀剑严相逼”解释为黛玉天天受到来自王夫人的压迫,在贾府日子过不下去了,贾母对于史湘云都能时时惦记,就算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不想宝玉娶黛玉,在贾母活着的情况下都不可能会虐待黛玉,何况黛玉将潇湘馆治理得非常好,看到作者的解读,感觉更贴合小说剧情,常更啰!红楼梦没有流传开,因为这本小说定义为反清复明的禁书,不知道为什么主流红学,非把这本书往清朝上靠,出了一些对红楼梦生搬硬套的解析,扰人视听。
2022-01-14

​回复​30






今处咪





之所以认同红楼梦是反清悼明之作,是因为这个视角实在太迷人了
2022-06-29

​回复​23





长风





《红楼梦》能为四大名著之首,除了文笔修辞更胜一筹外,还有一个因素:立意。红楼一梦,不仅有对个体人生的终极思考,还有对家国情怀的热爱和缅怀。就像书中黛玉论诗,首要的应是立意,词藻形式都是次要。
2023-07-02

​回复​5






随狂风去

作者



想了一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2022-06-30

​回复​2







墙角花盆





顶礼膜拜,就这篇怀古诗解读,已经胜过史上很多红楼研究者了。
2022-06-05

​回复​10






疯傅哆彩





有道理,我再完善一下:十首诗指的俗物分别是墓、喇叭、纸钱、哭丧棒、祭祀用酒、龛(牌位)、棺、皂、火焰、扇火的扇子。连起来是整套祭祀死人的场景。
2023-01-05

​回复​7





脂硏石頭記





船钟:柴米油盐酱醋茶,扇(散)。暗指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结局,影射真史记
2023-07-19

​回复​1






周栋梁





这个解释是对的。
2023-07-31

​回复​喜欢







yiko





你好,我最近看了你在知乎写的一系列红楼梦的新解,觉得特别好,但是觉得受众太少太可惜了,作者大大你如果有时间可以做成视频讲解的模式在b站和抖音去播。像b站的啊粥粥啊粥就新讲了一系列的西游记那样,受众会更多的。实在是太喜欢你的文章,很希望能被广泛知晓。
2023-04-23

​回复​6






江浸月





看到作者见解,惊为天人,其文学功底化以诙谐语言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亦不失其严谨,读红楼数遍,看了见解无数,唯作者写的如此透彻,读来酣畅淋漓,作者应为红学家第一人


2022-12-28

​回复​5






养个小月芽





作者出本书吧 意犹未尽
2022-07-22

​回复​5






Carter





答主,指出你文中一个错误:元朝并不属于汉人王朝。
还想问一句:曹雪芹身为清人,不写本朝的怀古诗,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2022-06-17

​回复​5





墙角花盆





但明朝后来奉元朝为正朔
2022-06-25

​回复​11






不要颓废





元朝是被明承认的,其次,在红楼梦里讨论历朝历代,怀古,也说明了这不单单是一个家族的悲歌
2022-12-16

​回复​7




展开其他 2 条回复​


1234





看完了所有专栏,很赞同红楼是一部家国血泪史。请教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论,书中黛玉要还泪,是什么隐喻呢
2022-10-18

​回复​4





乌夜啼





血泪血泪,泪就是血,抛头颅洒热血的“血”。
关于林黛玉有个条批语说『故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有人也说“绛珠草就是人参”,黛玉常吃的是“人参养荣丸”,就是黛玉支持荣府直到最后彻底毁灭。
她的报恩任务是『作为宝二奶奶,保住贾家』,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王夫人把宝玉交到黛玉手里,就像天启把国祚交到崇祯手里,“吾弟当为尧舜”,崇祯呕心沥血也要对得起这份重视,不能让宝玉旁落他人。
崇祯的任务是『作为皇帝,保住大明』,但可惜也是无力回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品读]揭示〈薛小妹十首新编怀古诗〉的谜底
野鹤闲云m68nw6 2016-09-29   |  4422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3 10:18

老夫聊发少年狂,而今权充解密郎。小妹绝唱传千古,百年知音明月公。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有《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共计十首。很多的红学家认为这十首诗暗示金陵十二钗中十个女子的命运。众说纷纭,难取一致。最近有人认为《广陵怀古》诗是写秦可卿的,“可着脑袋做帽子.”我重温了这十首古诗,认为这十首纯属怀古灯谜,与金陵十二钗没有任何关系。你不信吗?请看我解析如下:


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西有刘备,为了夺取汉位,进行了大战。“火烧赤壁”就是孙刘联合对曹操的一场大战的故事。〈赤壁怀古〉这首诗,完整的托显出这一古战役的全貌。

“赤壁沉埋水不流,”是写三国时的曹操统兵八十三万人马,号称一百万大军屯兵赤壁的情形。曹操把人马分为两寨:旱寨和水寨。旱寨的军士,大多数是北方人,不习水性,对船很不适应。水寨的军士就不同,演练有素。《三国演义》上说:“水寨见南分二十四门,皆有艨艟战船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由此可见战船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薛小妹说:“赤壁沉埋水不流,”也就是说,曹操在赤壁的战船沉埋在江水中,可以阻断滚滚的长江流水,可见战船之多。

“徒留名姓载空舟。”徒的释义为只,留名姓是谁呢?是庞统。“载空舟”就是庞统巧授的《连环计》后,曹操的战船分为大排,小排,大排五十战船,小排三十战船。大船小船各皆配搭首尾用粗壮的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船上铺了阔板,船就成了空船。薛小妹说是“空舟”。全句的意思是庞统巧授《连环计》后,曹操的战船完全变成了空船。


“喧阗一炬悲风冷”,是写孙权委任周瑜为都督与刘备的军师孔明二人合谋,黄盖献《苦肉计》,黄盖火烧曹营的情形。“喧阗”就是噪声很大,“一炬”就是一烧,“悲”指烧得曹军很悲惨。“风”指孔明祭起的东风,“冷”指孔明在隆冬时分祭起的东风,当然很冷。黄盖自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磺,熘硝引火之物。当孔明祭起“一夜东风江水腾”时,黄盖离曹寨只有二里水路,用刀一招,箭船一起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硝沸天,突然冲向曹寨。曹操带领众将士在阔板之上,正在等待黄盖来降,突如其来的大火,使曹军不知所措,船开不动,水又不能取,纷纷的各自逃命,烧死,踩死的不计其数。

“无限英魂在内游”。烧死,踩死的无数鬼魂在空船里游荡。这场大火,使曹军在赤壁全军覆没。曹操本人在十余骑亲信的保护下,从华容道仓惶逃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薛小妹的诗二十八个字,就把悲壮的赤壁大战,全盘呈现在眼前,使人好像亲眼目睹了这场古战役。四句诗里都有战船的影子,隐藏的俗物不难猜出:船。

打赏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脱水模式 只看楼主
爆:云南少妇中960万巨奖的内幕揭秘!!!广告
天空的水晶
2007-02-03 15:18

1楼
我倒觉得薛小妹有些吹牛成分,10个地方天南海北,都到过?

@TA 评论 只看TA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3 17:20

2楼
第二首《交趾怀古》

“铜柱金城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铜柱金城振纪纲”,铜柱我理解为铜鼓,它很像铜柱。“金城”应是京城。“金”的谐音京字。“振”的谐音是整,“纪纲”指纪律,军规。全句挑明来说:铜鼓京城整纪纲。铜鼓怎么能整纪纲呢?古时候打仗用鼓声来指挥军士冲锋陷阵,在平时演练也必须用鼓声来调教队伍,整顿军纪。

“声传海外播戎羌”这句的意思是说:将军演练队伍的铜鼓声,传播到边关羌人那里。鼓声哪能传播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呢?是说将军把演练过的军士,派到边关与羌人作战。

“马援自是功劳大,”赶跑了羌人,马援将军自己认为功劳很大。“自是”自以为是。薛小妹隐语:你的功劳全靠用铜鼓声演练出来的军士冲锋陷阵的结果,不要忘了他们的功劳。

“铁笛无烦说子房。”“铁笛”就是军笛,相当于今天军人的铜号。因为有了铜鼓声,“铁笛”不需要麻烦子房将军来吹了。反过来说:“因为有了铜鼓声,子房将军不需要再麻烦去吹铁笛了。

四句诗里都有铜鼓声的影子,隐藏的俗物应是:鼓。

@TA 评论 只看楼主
创富担保
2016-9-23

猛戳:少妇买【双色球】中500万大奖内幕秘籍!


广告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4 10:54

3楼
第三首《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名利何曾伴女身,”我解读的是:“名”“利”是著名的利剑,春秋战国时,吴王阖闾与牛首铸剑数千,号曰“扁诸。”吴人干将出身匠门别铸利剑,铸有“莫邪”、“干将”阴阳二利剑,干将自藏阳剑,将阴剑献与吴王阖闾,吴王试之后,应手而开。今苏州虎丘公园的 “试剑石”此乃古迹也。吴王为了获得更多的利剑赐赏百金。其后吴王知干将匿剑,使人往取,如不得剑,即当杀之。钩师为了讨得吴王的百金,铸利剑献王。吴王遂与“莫邪”利剑俱佩于身。这种神剑只有阖闾一人佩带过,其他人何曾佩带过?就更不要说女人了。

“无端被诏出凡尘。”这里指的是一般剑。“无端”无正当理由。“被诏出”就是被拔出。“凡尘”指剑鞘。全句的意思是:无缘无故的把剑拔出来进行厮杀。说明薛小妹厌恶战争。

“牵连大抵难休绝,”“牵连”与之相连,“大抵”大概的意思。“休”停止。“绝”就是永远的意思。全句:像这样无端厮杀的事大概很难永远停止。

“莫怨他人嘲笑频”。“频”屡次。意思是说:不要埋怨别人屡次的嘲笑你没有佩带过著名的利剑。因为“莫邪”留吴,不知去向。后人猜测:作了阖闾的殉葬物,可是他的坟至今没有被完全发掘,不知其真假。


这首诗隐藏的俗物应当是剑。

@TA 评论 只看楼主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4 10:59

4楼
第四首《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壮士须防恶犬欺,”一般的人们防止恶犬欺的最有效的办法:手中握有一根打狗棍。“打狗棍”曾经是乞丐必备之物,也是丐帮头子权利的象征。“壮士”是谁呢?从怀古的地点来看:淮阴地处淮北。这淮河流域有什么人当乞丐值得怀念的呢?翻开历史看:元末时期,这一带民不聊生,饿死的人不少,不少的人离家逃走。朱元璋在十七岁时,父母双亡后去皇觉寺当和尚,由于僧多粥少,当了五十多天后被迫乞食于淮河流域一带。三年后又回到了皇觉寺。二十七岁从军。由于他聪明能干,英勇善战,不断的受到提拔,最终率领队伍,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我认为这首诗就是写他的。“壮士”就是指朱元璋,他乞食时当然要防止恶犬来咬伤自己,手中毫无例外的握有一根打狗棍。

“三齐位定盖棺时”。“三齐”我认为是指西汉吕太后所封的三王。意思是他们的王位是否稳固,要待他们盖棺时才能知道。这里喻指讨口的朱元璋,他的未来不一定是讨口。

“寄言世俗休轻鄙,”这里进一步劝大家不要轻易的鄙视一个人,不要看不起讨口的朱元璋,他虽然讨口,后来当了皇帝,薛小妹在这里劝大家多做好事,善事。

“一饭之恩死也知.”,给了一碗饭吃的人,死死的记住,记牢。朱元璋当皇帝后,深知百姓的疾苦,对给了一碗饭吃的百姓非常感激,实行了很多使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

朱元璋当皇帝的过程有很多值得叙述,但薛小妹只写他讨口的情形,并没有写他英勇善战的战绩。四句诗里都有朱元璋讨口的影子。

此诗的谜底不难猜出俗物:打狗棍。

@TA 评论 只看楼主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4 11:07

5楼
第五首《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蝉噪鸦栖转眼过,”“蝉”就是蝉虫。“蝉噪”不是蝉鸣,不是在叫,而是蝉虫用翅膀发出轻微的噪音。大家都知道蝉虫的翅膀又薄又亮。“鸦”是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这里的“鸦”是指黑。“栖”就是栖居,居住的意思。

“蝉噪鸦栖”就是说蝉虫的翅膀上栖居着乌黑的东西,“转眼过”转眼间就不见了,就消失了。是什么东西跑得那么快呢?蝉虫又薄又亮的翅膀上栖居住乌黑的东西,发出轻微的噪声后,很快就消失了。仔细一想:“鸦栖”是乌黑的长头发在梳齿上发出噪声,一下子就梳到底了,转眼间就梳完了。蝉虫的翅膀就是牛角梳的梳齿,“噪”就是梳头发发出的轻微噪声。全句挑明来写:用牛角梳梳长头发发出轻微的噪声,转眼间就梳到底了。女人梳长发这么一件日常生活小事,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真是绝了。

“隋堤风景近如何?”这是怀古句,把梳子人性化来描写。你跑得那么快,隋堤的风景看见了马?近来有什么变化?

“只缘占得风流号”,梳子是梳头的专用工具,所以薛小妹说它霸占了头。新闻有头条,排队有头号,头号就是戏说“风流号”。

“惹得纷纷口舌多。”“口”是开口,“舌”者梳齿也。“惹得”就是招来,必然的意思。“纷纷”就是很多的开口和齿。很显然牛角长梳就有很多的开口和梳齿。为什么是牛角长梳呢?因为诗中有“蝉噪”,所以全诗隐藏的俗物,很显然是牛角长梳。

@TA 评论 只看楼主
正版巧虎礼包试用广告
柔情月牙儿
2007-02-04 17:12

6楼
搬个板凳看看

解的有道理

@TA 评论 只看TA
广州电锯杀人狂
2007-02-04 20:32

7楼
老夫聊发少年狂,而今权充解密郎。小妹绝唱传千古,百年知音明月公。

====================

你吹吧你!

@TA 评论 只看TA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5 09:29

8楼
第六首《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衰草闲花映浅池,”衰草、闲花要倒映在浅池中,只有池中的水无波如镜,才能倒映在池中。这里有了一个“镜”字。

“桃枝桃叶总分离。”这是人人皆知的事,茎,叶分离,也就是泾,渭分明。茎,泾的谐音:镜。

“六朝梁栋多如许,”王安石在《桂枝香》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指在金陵建都的六个小王朝:三国时的吴,东晋,宋,齐,梁,陈。我认为此处借小宋喻指北宋。北宋的梁栋有包青天,他明镜高悬。这里也出现了一个“镜”字。

“小照空悬壁上题。”“小照”我认为是指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因为他是女人,薛小妹呼她为“小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清照悬臂在壁上题词。“照”想到照镜子。李清照照镜子发出感叹:“人似黄华瘦。”这里也有一个“镜”字。

四句诗里,都有镜子的影子隐藏得很深,经过几次弯才能“挖”出来,俗物:镜子。

@TA 评论 只看楼主
飞牛网
生活必须超值!


广告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5 09:38

9楼
第七首《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可笑,橒栎应惭万古羞。”

“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指四川西部有条黑水河,应当是泛指四川西部。“咽”悲伤,忧愁之意。“黑水茫茫”应当是四川西部一首情歌中的半句。“咽不流”就是悲痛得唱不下去。

“冰弦拨尽曲中愁。”唱情歌的人悲伤得唱不下去,就用晶亮的琴弦,吐露出心中悲伤,思念之情。“拨尽”就是全部弹奏出心中忧愁思念之情。

“汉家制度诚可笑,”“汉家”是指汉朝。在四川西部有哪一位女子用琴弦来吐露出心中的思念,忧愁之情呢?据史记记载《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一文中有:“临邦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百人-------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寥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壅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夜,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贯一酒舍沽酒。。。。。。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从史料上看,卓文君未过门,丈夫就死了,按照当时的制度,文君一辈子应当在娘家守寡,所以薛小妹说:这种制度实在可笑。

“橒栎应惭万古羞。”“橒栎”四川西部一地名。喻指临邛卓王孙家,一万年都应该感到羞耻。这“卓王孙闻而耻之,”的写照。

全诗贯串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恋情。情的谐音琴,隐藏的俗物古琴。现成都有琴台路相传是汉朝卓文君与才子司马相如沽酒地方。

@TA 评论 只看楼主
纵览云非
2007-02-05 22:26

10楼
不错,有意思,

@TA 评论 只看TA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6 23:02

11楼
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积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

“寂寞脂痕积汗光,”“寂寞”是指夜晚,“脂痕”是指脂粉留下的痕迹。意思是说杨贵妃在晚上卸装后,耳上还留有脂粉的痕迹,为什么说是杨贵妃呢?诗的标题是《马嵬怀古》,大家都知道,四川西部有座马嵬山,唐朝在此处曾设马嵬驿站。安禄山叛乱后,唐明皇逃难到四川,在马嵬驿令高力士赐缢杨贵妃。所以我说是杨贵妃的脸还留有脂粉的痕迹。“积”就是积有,留下。“汗”者水也,这里是指汗水。“光”者明也,喻指唐明皇。全句挑明来写:在夜晚,卸装后还残留有脂粉痕迹杨贵妃的身上留下了唐明皇的汗水。说明唐明皇百般宠幸,二人在夜晚恩爱的情形。

“温柔一旦付东洋。”这句是写杨贵妃为了讨得唐明皇的宠爱,涂脂抹粉,百般的献媚温柔。“一旦”瞬间,“付东洋”付之东流。用老百姓的话说:一下子全泡汤了。

“只因遗得风流迹,”“遗得”留下,“迹”就是把柄,“风流迹”风流的把柄。安禄山叛乱,杨贵妃与安禄山的风流事一下子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此日衣裳尚有香。”安禄山叛乱后,唐明皇在远离叛军的四川令高力士以罗巾缢死杨贵妃于马嵬驿站。“此日”,在这个时候,只有衣裳还留有香气,一身不香了,人已死了。

四句诗里都有脂粉的影子,俗物:脂粉。

@TA 评论 只看楼主
在天上的鱼
2007-02-07 19:35

12楼
还有两个,怎么不解啦?不是十首的嘛,你只解了八首啊,呵呵!吊我们的味口咧!

@TA 评论 只看TA
30万医疗保障,限时免费领取!广告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8 20:11

13楼
第九首《蒲东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小红骨贱一身轻,”“小红”我认为是指口红胭脂。因为胭脂是由胭脂花的花瓣舂烂而成,胭脂花苗很贱,不择土壤,不用化肥,其花成红色,花瓣薄,小,其汁俗称口红,古时大户人家专门留有一块地种胭脂花,供夫人,小姐采摘。所以薛小妹说“骨贱一身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指口红的制作过程。

“ 虽被夫人时吊起,”“吊起”是挑起的谐音,意思是说口红虽被夫人挑起来涂在脸上,唇上。

“已经勾引彼同行。”已经勾引起周围的女人效仿,同样涂在脸上,唇上。彼此同样的效仿,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这首诗里隐藏的俗物:口红。

@TA 评论 只看楼主
明月公 楼主
2007-02-09 16:22

14楼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不在梅边在柳边,”大家都知道笔架有两个缺口,毛笔写完字后或作完画后,休息时通常都把笔放在笔架上,不是放在笔架的左边,就是放在右边。薛小妹比喻为梅边,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也就是说谁把毛笔拿起一支来作画呢?画婵娟就是画月亮的意思。泛指画画。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指满意。“莫忆”不要想,“春香到”好像春天的花香都闻到。拿起笔来作画,不要想到一画就成功,团团圆圆,很满意,好像画的花儿,春天的花香都闻到一样,不要想得那么美满团圆。

“一别西风又一年。”“一别西风”抛弃过去,叫你抛弃画得不满意的画。“又一年”就是重新拿张纸来再画,重新开始。

这首诗隐藏的俗物不难猜出:笔。

《红楼梦》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隐藏的俗物,依序是:船,鼓,剑,打狗棍,牛角长梳,镜子,古琴,脂粉,口红,毛笔。

我不敢说这十件俗物全猜中,但我确信猜中的不少。从我的分析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这十首怀古诗纯属灯谜文字游戏,与金陵十二钗没有任何关系。

《红楼梦》是写的稗官野史。“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本千古奇书,花开百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敢说自己的见解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呢?我是无名之辈,对红学无专门研究,这里揭示的谜底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休笑我痴。

@TA 评论 只看楼主
lhz77
2007-02-10 10:20

15楼
如果就这样解,是不是太直白了点?不过想想也就释然,薛小妹也不过是一女子,算不得大家。

@TA 评论 只看TA
天涯游戏
2016-05-11 10:11

金庸群侠传猴年欢庆 元宝送不停


广告
咪咪狗小不点
2007-02-11 15:25

16楼
很有意思!看得出来明月公老弟对四大名著很有研究,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贴!

@TA 评论 只看TA
霜丝
2007-02-12 15:53

17楼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本人不太赞同,个人觉得应该是团扇。

@TA 评论 只看TA
遥远的白岸
2007-02-12 22:16

18楼
第四首《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能扯到朱元璋而不扯到韩信,PFPF

@TA 评论 只看TA
烙在我心上
2007-02-15 21:48

19楼
不通不通.

第一首《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是走马灯,灯上绘山水图画。

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是团扇。扇面常绘美女,春夏才用。

@TA 评论 只看TA
qgg777
2007-02-24 00:47

20楼
有点意思,难道其他首就没有别的解法么?

@TA ** 只看TA

来自: 野鹤闲云m68nw6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第51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解析(爱诗)
下一篇: 吴氏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薛小妹新编十首怀古诗
海的深处
海的深处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 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 无限英魂在内游

诗文背后,作者的隐意是:怀念大明。大明被清国灭,朱氏被杀殆尽,悲叹曾热闹繁盛的明朝和无数死难的英魂。

  “赤壁”即红玉,显然指朱明;“沉埋”“水”指沉没于清国;

“徒”“名姓”指屠朱家人,“徒”“名”是“屠”“明”的谐音,“明姓”即朱;

“喧阗”意为热闹繁华;“炬”指火、烛,均指明。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 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 铁笛无烦说子房

   诗文隐意:金声桓反正抗清,因无援军失败。

“铜铸”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服交趾(越南)后,立铜柱为汉之极南界,铸字“铜柱折,交趾灭”,这里就铜柱喻“桓”字,“桓”本义有柱的意思。与后面“金”、“声”直指金声桓;“播”是“拨”的谐音,喻指反正,“戎羌”指“清”。

金声桓曾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并为清廷卖力攻取江西各地。永历二年正月,金声桓与王得仁在南昌宣布反正,割掉辫子,穿起明服,江西、广东、湖南等地降清的官民群起响应,一时间反清复明的声势很大,收复了许多城池,令清廷胆寒。同年七月,在清兵围困南昌达半年之久后,因无救兵,城破,金声桓、王得仁及姜曰广俱亡。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 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 莫怨他人嘲笑频

  诗文隐写:南京旧事。阮大铖醉心于追逐名利,又何曾得到,无端由竟从逆案罪臣被诏进内阁,执迷于牵连报复东林人士,引来的只是后人嘲笑。

“钟山”象征南京;“名利何曾伴”指的是阮大铖借写剧以扬名,所写《双金榜》更是为己入逆案鸣不平,仍幻想着名利双收;

“出凡尘”即不再是“犯臣”身份(其为逆案罪臣);

“牵连”指阮大铖升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后,大兴党狱,对东林、复社人士大加报复,致朝纲不举。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 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 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诗表面是感慨淮阴侯韩信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在记载江阴士民顽强抗清八十一日之事。

隐意为:怀江阴事。八十一日抗击清兵的进攻,阎应元与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奉为“江阴抗清三公”,世人不要觉得他(指阎)位卑人微,他壁上的诗句谁人不知。

“淮阴”是作者把“江”隐去代以“淮”字,为避免敏感字故意为之;

“壮”是字谜,用拆字法分解后为“八十一”; “防”是守城,抵抗;“恶犬”指清兵;“欺”这里指进攻;

“三齐位定盖棺时”这里指(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死后,三人一起被奉为“江阴抗清三公”:

“一饭之恩”则是作者想通过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之句“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隐用“壁上诗句”,点出阎应元殉节前在门壁上的题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八十一日之事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清廷的剃发令,在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抗清守城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于孤城,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其中亲王3名,大将军18名。最后城破无一人降,清兵屠城,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

  后世有传纪对江阴之战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 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 惹得纷纷口舌多

  诗文隐写:怀扬州事。扬州惨遭清兵碾压屠戮转眼已过,清廷则讳莫如深。那里的景况到底是怎样?只因扬州名扬天下,人们依旧众说纷纷。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其五”意指清廷掩盖使人不知。“五”是“捂”的谐音;

“蝉噪鸦”是“惨遭轧”的谐音;

“隋堤”指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隋堤在扬州境内,这里仍指扬州;“风景”在此指(当时的)景况。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 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 小照空悬壁上题

  诗中隐写;作为弘光朝首辅的马士英,在清兵尚未到南京之际,便同弘光皇帝分别开溜,当时,南都的所谓栋梁们竟大都如此。

“桃叶渡”是秦淮河的第一渡口,这里指君臣逃离见证之处。“桃叶”又喻“逃也”;“其六”暗示“其溜”;

“衰草闲花”“浅”指马士英。“草”,马士英字瑶草,“闲花”,即落“英”。“浅”为“黔”的谐音,马士英是贵阳人;

“桃枝桃叶”、“分离”暗指父子或君臣分开。当初逃跑时,马士英与弘光皇帝分作两队,马士英与邹太后为一队,马士英儿子马锡与弘光皇帝为一队;

“六朝”指南京; “壁上题”援引白居易的诗句,“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作者引用诗中句,是提醒说的是“马”的事情。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 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 樗栎应惭万古羞

  诗里的隐意是:怀念明君崇祯皇帝及定王、永王。清人的统治令人窒息,道不尽心中的哀愁,汉家的体制的确应该反省,但满人推行的制度差到无以复加。

“青冢”即王昭君墓,因犯司马昭讳,王昭君又改称王明君,点出崇祯,崇祯系明君为明末清初文人共识。又“昭君”发音近“炤炯”,崇祯三子定王叫朱慈炯,四子永王叫朱慈炤;“其七”喻“其凄”;

“黑水茫茫”指满洲人来自白山黑水,喻清人的统治;樗、栎分别为两种树,皆系不材之木。后以"樗栎"喻才能低下、品质差。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 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 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里隐写:崇祯帝孤独故去的面容浸着光辉,从此不必再为天下悬心,衣襟处遗言为万民请命,衣服也因此余香不绝。

“马嵬”即马嵬坡,因地处长安,暗指京城,因杨太真在此上吊自缢,本诗实为缅怀崇祯帝上吊死社稷、护万民之举; “温柔”指对苍生的拳拳之心; “此日”“尚”指皇帝。“此日”为“今”,“尚”系“上”的谐音。

  史载,崇祯帝自缢身亡前,于蓝色袍服上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颇有好汉做事一人担,与我百姓无干之冲天豪气。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 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处隐写了:记洪承畴降清事。洪承畴骨头贱,在清人诱降下,最终降了清。虽然天子为其隆重设祭,(没想到)当时其已与清国勾连,狼狈一体。

“蒲东寺”之“蒲”,蒲芦,指清,“寺”指洪承畴被俘后被关押在沈阳三官庙中;

“九”暗指洪承畴,其号亨九;“小红”指洪承畴,“红”系“洪”的谐音; “身轻”指身体已属清,“轻”系“清”的谐音;

“掖”、“携”、“强撮”中“掖”指送,“携”是提携,“撮”为撮合。指皇太极、庄妃在劝降洪承畴过程中给重礼、许高位、施美人计等手段;

第八回中有“再烫热酒来 姨妈陪你吃两杯 可就吃饭罢 ”一句,作者也是在暗示劝降洪一事。史称,洪承畴被俘后,决心舍身取义,连着绝食数天,后经庄妃温语劝洪承畴喝下人参汤,才使其停止绝食,并回心转意。 “烫热酒”暗喻洪承畴,其号亨九,“亨”另一发音和语义同“烹”,即“烫”、“热”,“酒”为“九”的谐音,“姨”是“夷”的谐音,姨妈这里指顺治母即庄妃。

“夫人”之“夫”的字谜可解为一人独大,即天子,指崇祯帝; “吊”是吊唁、祭奠。洪的家人以为其已殒命,奏请抚恤时,崇祯帝亲设九坛祭奠洪。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全诗表面围绕《牡丹亭》戏文内容写就,隐意却是:怀梅花岭。乙酉年四月端阳节前,扬州城破,史可法尸骨无人能拾得,依其愿建衣冠冢于梅花岭。

“梅花”、“十”喻“梅花石”引申指梅花岭;

“不在梅边在柳边”——字谜,谜底为柳的右部分“卯”字,古人用十二地支代表月份,“卯”暗指四月;

“个”即“孤”,“个中”喻“孤忠”,史可法有孤忠之称;

“拾”是捡拾;“婵娟”表面是讲《牡丹亭》戏中,柳梦梅在太湖石下拾到的美人画,美人(婵娟)是杜丽娘的真容,这里指扬州城破后,史可法真身尸骨未被拾得;

“团圆”、“春香到”指端阳节,扬州十日结束日恰为端阳节。“春香”二字均带“日”字,指端阳节那天,端阳节也系家庭团圆日;

“一”、“又”、“年”以音指“乙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8.3的最后两首怀古诗 [复制链接]
admin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284892
IP编辑禁止帖子清理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02: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8.3 钟家台 2020-04-05   |  140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明末清初,福建人称台湾海峡为“黑水沟”。
  原来除了北“黑水”外,明末清初还有一更为著名的南“黑水”,即阻隔了福建与台湾的台湾海峡,其中有一段很危险的海沟因水色如墨而被俗称为“黑水沟”“黑水洋”。
见清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二月) 二十二日,平旦(天剛亮的時候),渡黑水溝。   
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窳,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黑紅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游泳,舟師以楮鏹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耳。  
紅水溝不甚險,人頗泄視(轻视)之。然二溝俱在大洋中,風濤鼓盪,而與綠水終古不淆,理亦難明。”
  清朝丁紹儀的《東瀛識略》卷五:“澎湖以西百餘里為黑水洋,寬約百里,水黑如墨,雖風平日麗而天容黯淡,帆檣俱震,為廈門東渡最險處。”
  清朝翟灝《臺陽筆記》:“自古黑水溝自北流南,以為萬水朝東,無生還理……黑水洋在海中,水勢趨東南,無底,流甚急。”
  对前面“八公”揭秘的补充,因为只做补充,《红楼梦中与荣宁合称“八公”的惊人来历》。
要想破解八公的真实身份,就先要了解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对应,请看明代李长卿的杂记《松霞馆赘言》中的阐述: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于亥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看三品将军陈家和马家,这两家三品将军乃是崇祯皇帝的后妃家。陈家是田秀英和马家是周后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脂批特意提醒道【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
  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田秀英就是《红楼梦》中的仙草,巳时的四月是草最茂盛的时候。巧的是,四月也正是田秀英的生日,史书记载:“田贵妃生辰在四月”,这齐国公陈翼其实就是“田氏公”即“绛珠仙草”田秀英田弘遇家。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
  脂批的【未字寓焉】又是何意?
  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未时羊吃草最是长膘,未时是羊吃草的最好时候。
一个是草,一个是吃草。这两相对照,原来是要告诉看书人:周后吃掉了田妃!这【巳字寓焉】【未字寓焉】背后的历史真相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接下来看宝琴的最后两首怀古诗。
第五十一回在宝琴做完了十首怀古诗后,朱慈炤不介绍谜底,却大费周章的写最后二首引发的争执,请看:“眾人看了,都稱奇道妙。寶釵先說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庚辰雙行夾批:如何必得寶釵此駁方是好文,後文若真另作亦必無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683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观怀古》:揭开贾惜春的痛苦心事,出家是对父亲贾敬的报复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234:梅花观怀古,杜丽娘复生,大观园破碎,贾惜春出家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最后一首是《梅花观怀古》,典出《牡丹亭》。

十首怀古诗作为春节的灯谜,又是贾母喜欢的浅显“俗语”,首先要表现吉利,其次要浅显,最后是常见。所以十首怀古诗的灯谜并不难。


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最简单不过,一看就知道是团扇或者就是扇子。而《梅花观怀古》隐喻的金钗,无疑也只剩下了贾惜春。至于具体的伏笔,请往下看。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怀古》典出《牡丹亭》。梅花观与蒲东寺一样是世俗杜撰的名胜,一如现在的大观园和宁荣二府。

薛宝琴去过的梅花观,是人们根据《牡丹亭》的故事而修建。这首灯谜诗,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经常被人拿出来,说薛宝琴最终没有嫁给梅翰林儿子,而是嫁给柳湘莲。这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柳湘莲和贾宝玉的结局都是出家而去。不存在后面“再婚”的可能。

所谓柳湘莲与薛宝琴,贾宝玉与史湘云的姻缘,绝不存在!

其次,《梅花观怀古》这首诗的伏笔对象是贾惜春,而不是薛宝琴。“不在梅边在柳边”,表意是杜丽娘埋在梅树之下却还魂跟了柳梦梅而去的故事,深层含义则是代表贾惜春出家为尼,与薛宝琴无关。详情后文再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中最有名的一梦。又叫“还魂记”。“梦”这个文学“形式是“故事”之意。《红楼梦》之名也受此影响。

《牡丹亭》讲述官家千金杜丽娘美丽聪慧,却被顽固的父亲禁锢在家中小楼,不得接触外界事物。

杜丽娘长到十几岁时,父亲为她聘请一位老儒作先生。老儒开课第一讲《诗经·关雎》。让杜丽娘第一次感知到爱情的美好,并萌生了向往。

随后几日,丫鬟春香引杜丽娘去后花园游园踏春赏景,她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年华的虚度。对《诗经》中的爱情更是向往。

游园回来杜丽娘做了一梦,梦中有书生柳梦梅携柳枝来见她,二人生情于牡丹亭经历了一番“云雨”之欢。

杜丽娘梦醒后怅然若失并引起相思之疾,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相思而死。

杜父升迁,将女儿葬在后院梅花之下,并修建一座“梅花观”为祭。

三年后有书生柳梦梅进京赶考,借住梅花观,与杜丽娘鬼魂相会结为夫妻。杜丽娘于地府申辩命不该绝,于是还魂重生。


柳梦梅科举高中状元,主动去见“岳父”,讲述与杜丽娘的夫妻缘分。历经一番曲折,杜丽娘再与父亲相认,与柳梦梅真正结为夫妻,获得大团圆结局。

《牡丹亭》其实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个是杜丽娘与父亲杜宝的父女关系。

杜宝对待女儿杜丽娘过于古板迂腐不得其法,甚至不近人情。他从不曾真正了解和走进杜丽娘的人生。

杜丽娘死后他将女儿埋葬在梅树之下,修建梅花观祭奠。听说柳梦梅掘了女儿坟墓怒不可遏,不是去求证女儿的生死和幸福,只为了他的名誉和个人感情就要处死柳梦梅。杜丽娘对父亲并不认同!

而父女关系才是这首《梅花观怀古》的主旨!

“不在梅边在柳边,”杜丽娘“还魂”,被柳梦梅从梅树下的坟冢中挖出来死而复生。代表她不再属于杜家,跟了柳梦梅。

杜丽娘死前画了自己的肖像,在画上题诗一首: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诗中预示她将“死而复生”嫁给考中状元的柳梦梅。“不在梅边在柳边”契合柳梦梅的名字。


“个中谁拾画婵娟。”柳梦梅在梅花观借住,拾到了杜丽娘的画像,才有二人阴阳相会的故事发生。

“画”很重要,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缘分媒介。

“团圆莫忆春香到,”杜丽娘曾被丫鬟春香引到后花园“游园”,才得以梦中相会柳梦梅。如今二人再次相见,是为“重逢团圆”,只是当初的春香已经不在了。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一别西风又一年。”柳梦梅与杜丽娘结为夫妻后,还要进京去赶考“会试”。秋天启程待到科举完事回来,时间又过了一年。

“西风”指秋天。古代科举乡试为秋天的八月开始。会试则是春天的二月开始,会试之后是殿试。

古代交通不便,远途科举士子一般都是秋天启程进京。柳梦梅进京赶考,要与杜丽娘短暂离别,从秋天到第二年,“一别西风又一年”,体现出不舍之意。

表面看《梅花观怀古》是写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妻团圆之事。诗中宗旨则是杜丽娘再世为人不做杜家女儿的故事。

杜丽娘还魂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找父亲,而是与柳梦梅结为夫妻。她不舍与柳梦梅短暂离别,甚至想起丫鬟春香对她“游园”的帮助,却唯独没有想父母,是她心中有怨。


关于《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是团扇,几乎没什么争议。

梅代表冬天,柳代表夏天。扇子在夏天使用。所以叫“不在梅边在柳边”。

“团扇”上一般都绘有仕女花鸟图案。形状多是圆形,代表团圆。扇子又通“散”,生离死别之意。

秋天到了,扇子也就收起来,第二年又会用。“一别西风又一年”点出扇子的特性。

至于《梅花观怀古》影射贾惜春,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杜丽娘不认同父亲对她的教养,她复活后并不渴望与父亲团圆。与贾惜春与父亲贾敬和宁国府的冷淡决裂类似。

贾敬好道,宁可去道观与道士们胡孱也不多关注女儿。

杜宝在杜丽娘死后费心思修建道观祭奠,却在女儿活着时并不真正了解女儿。

贾敬和杜宝这两位父亲,对女儿都是冷漠的。

二,杜丽娘善于绘画,她绘制的肖像画成为与柳梦梅团圆的关键。惜春也善画,这也是《梅花观怀古》伏笔惜春的关键。

不过,贾惜春的结局并不像杜丽娘那样得到柳梦梅的真心,而是出家做了尼姑。


三,梅花观的梅花代表道家。柳枝则代表佛家。

观音菩萨玉净瓶中插柳枝。据说菩萨三十三身,其中有一身是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她左手结无畏印,右手拿杨柳枝。柳是佛家象征。

贾敬好道,杜丽娘父亲杜宝修建梅花观,应该也好道。

惜春偏偏出家为尼与父亲背道而驰,就像杜丽娘与柳梦梅私定终身一样,“不在梅边在柳边”。

四,团扇也是扇子,通散。《梅花观怀古》作为十首怀古诗最后一首,用扇子隐喻贾家之“散”,也暗示惜春作为宁国府最后一人出家而去的决绝。

宁国府贾珍、贾蓉父子必死无疑。他们也都再没有孩子。宁国府嫡长房血脉仅剩贾惜春,她却出家而去,预示宁荣二公的贾家彻底灭亡!

君笺雅侃红楼用了十篇文章单独讲解了十首怀古诗的谜底,并伏笔金陵十二钗中人。本文结束,简单作一个小结。


《赤壁怀古》,谜底是“河灯”。伏笔贾元春。

《交趾怀古》,谜底是“马车(存疑)”。伏笔贾探春。

《钟山怀古》,谜底是“盐”。伏笔妙玉。

《广陵怀古》,谜底是“醋”。伏笔秦可卿

《淮阴怀古》,谜底是“米”。伏笔王熙凤和巧姐。

《桃叶渡怀古》,谜底是“茶”。伏笔李纨。

《青冢怀古》,谜底是“酱”。伏笔林黛玉。

《马嵬怀古》,谜底是“油”。伏笔史湘云。

《蒲东寺怀古》,谜底是“柴”。伏笔贾迎春。

《梅花观怀古》,谜底是“团扇”。伏笔贾惜春。

之所以没有薛宝钗,在于薛宝琴是姐姐宝钗的“影”,宝琴说等于宝钗说。

十首怀古诗的解读至此结束。后文将继续解读原文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于 2021-12-16 10:04
出家
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5 16:41 , Processed in 0.1261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