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6: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舂陵 - 湖南宁远舂陵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舂陵是个古郡,即今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柏家坪镇,据史记载,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今宁远)。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舂陵古之道州也"之语。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据其境内舂溪取名,设舂陵县,是为建县之始。

据《汉书》载:"长沙王发第十三子买,封于泠道舂陵乡,属长沙郡",随着西汉"推恩令"的颁布实施,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刘彻以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根据长沙马王堆地图,应为零陵郡的舂陵县)封长沙王子刘买为舂陵侯,舂陵侯国成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舂陵

行政区类别
侯国

所属地区
湖南宁远

电话区号
0746

邮政区码
425600


地理位置
宁远柏家坪镇

方言
宁远话,西南官话

著名景点
舂陵侯城遗址

朝代
秦汉

时间
公元前223年

目录
1简介
2历史沿革
3历史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舂陵古之道州也"之语。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据其境内舂溪取名,设舂陵县,是为建县之始。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刘彻 推行"推恩令"以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封长沙定王子刘买为舂陵侯,舂陵侯国成立。辖今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全部以及阳明山金洞等地。

至舂陵戴侯刘仁时,以舂陵地形下湿,上书求徙南阳(郡),得汉元帝同意,于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迁徙到蔡阳白水乡,舂陵侯国与零陵郡泠道县合并,历时79年。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代,今宁远县境内设有舂陵(柏家坪镇)、泠道二县,是为建县之始。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刘彻推行"推恩令"以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封长沙定王子刘买为舂陵侯,舂陵侯国成立。

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戴侯刘仁将侯国迁徙到蔡阳白水乡,舂陵侯国(柏家坪)与零陵郡泠道县合并

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析泠道县置舂阳县。

晋朝永和年间,改舂阳县为舂陵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营道县。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资料
清宗绩辰《舂陵碑记》引《汉书》载:"长沙王发第十三子买,封于舂陵乡,属长沙郡,后属零陵郡之泠道。买卒,子戴侯熊渠嗣,熊渠卒、子仁嗣。元帝时,仁乞封避瘴毒,治迁南阳。"刘仁迁至南阳白水乡,重建舂陵城池,仍为舂陵侯,而东汉光武帝刘秀乃刘买五世孙,起生命于此,名曰舂陵军。

又据《水经注》载:"县本泠道舂陵乡,盖因舂溪为名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4: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府海棠,又名女儿棠,花苞胭脂点点,花开白里透红,最是动人!


芭蕉//红香绿玉

红香快绿

从「红香绿玉」到「怡红快绿」,红楼梦从不缺少过度解读 乐学楼 2020-01-21   |  462阅读  |  1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本文援引《红楼梦》原文,均以程甲本为底本,参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红楼梦

以“草蛇灰线”而著称的《红楼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神秘的宝藏,吸引着读者不断的探索、挖掘、解读。人们恨不得能够拿起放大镜来观看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求探寻所谓的“真相”。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极易产生过度解读,以贾妃省亲中修改牌匾中的一个细节为例,看看学界是怎样解读探秘《红楼梦》的。

元妃省亲

在《红楼梦》十七回中,作者借宝玉的眼描绘了“天上人间诸景观备”的大观园中的布局是怎样的,并且为各个院子定下了名称,基本上为读者明晰了大观园中众位青春儿女的活动范围。及至十八回,贾妃省亲,大观园由华美的建筑群变成了鲜活的园林,作者借元春的眼看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宁荣二府的气派。自此,书的视角开始由贾府转移到了大观园内。
在元春省亲的过程中,她的种种行为引起了众多读者,研究人员,红学家的兴趣——元春对园中各处院落的命名,以及元春在省亲之后点戏的戏目,都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一般认为,元春省亲里所点的戏目都暗示了后续的情节发展,这一点在诸多杂志、作者的论文、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当中都有详细的论证,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但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贾元春对于院落的命名也暗含了后续故事的情节,尤其是对于将“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这一举动,部分学者认为,是暗含了贾妃在宝玉的婚姻问题选择上选择了宝钗而弃了黛玉。
在修改牌匾这件事上,我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有没有一种可能,贾妃的该举动不过是出于文学意义和对宝玉的美好希望的考量上做出的,并非有着弃黛选钗的作者意图在其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不过是对曹公的过度解读罢了。
关于「换名称」的讨论
大观园建成,在贾政要众人为蕉棠两植的院落命名时,一清客题“崇光泛影”,被宝玉否决,他说:
“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
这说明在最初,宝玉并没有厚此薄彼,而是蕉棠并重——“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

因此,宝玉提名“红香绿玉”。以“红香”代海棠问题不大,但为何用“绿玉”来代芭蕉呢?且“香”为形容词,“玉”为名词,看似对不上号。并且古人往往是以“玉”来代竹子,而非芭蕉,《正字通》载竹子又别称绿玉。到底是宝玉引用错误呢?还是他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
其实这并不是宝玉才情不足,而是他怀有了私心。
宝玉心中最爱的是怡红院与潇湘馆,在第二十三回他问黛玉住哪一处好,黛玉回答潇湘馆,他
“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主意,我也要你住那里,我就住怡红院……’”
可以推知,在提名的时候,宝玉可能已幻想着自己住怡红院,而黛玉住潇湘馆。很自然地由芭蕉的绿联想到潇湘馆内翠竹的绿。也就自然地把芭蕉幻化成了绿竹。这样一来,既兼顾了“红”“绿”,又把怡红院和潇湘馆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喻美灵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发表的《红是相思绿是愁——从怡红院中的芭蕉和海棠看贾宝玉的婚恋》一文指出:
“红香绿玉”暗含“香玉”一词,在宝玉和黛玉说起小耗子故事时出现过“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也即他内心希望海棠与芭蕉能够合二为一,希望自己内心所爱的与日后成婚的能为同一人。但这仅仅只是他的主观愿望而已,现实并没有让他达成这种愿望,他的“红香绿玉”并没有为元春所接受,改作了“怡红快绿”,这样一来,便换去了宝玉命名时的潜在含义,也预示了木石前盟的最终幻灭。
王海燕在1999年第三期《红楼梦学刊》中发表的《寻香漫步红楼》中写到:
宝玉强调蕉棠两植:红代表绛芸轩———宝玉、绿代表潇湘馆(竹的雅称有秀玉、琅玉)———黛玉。二者连称,便产生了动人的审美效应和强大的情感力量。宝黛二人结为同心, 哪怕要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压力。
刘春颖在2005年第二期《红楼梦》学刊中发表的《关于“红香绿玉” 更名为“ 怡红快绿” 的意蕴解析》一文里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香' 、`玉' 和`红' 、`绿' 的搭配都是在暗示宝、黛二人。`香' 喻黛玉, `玉' 指`宝玉' , `红香绿玉' 四字正是石兄心意的自然流露, 是对金玉良缘的无声抵抗。”
此后,在「红香绿玉」这一问题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苏萍在2008年《红楼梦学刊》第二期中撰文《寒塘鹤影读湘云——— 试论湘云形象及其独特的女性价值》,她在文中讲到:
“`红棠绿蕉' 、`蕉棠两植' , 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审美观, 是宝玉作为男性即景而发的审美心理需求。… …所以`蕉棠' 应该比喻两位宝玉所欣赏的女性。” 即“红棠绿蕉、红香绿玉, 分别比喻的是湘云和黛玉” 。他们两人是宝玉“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寄托”对象。”
这一系列的讨论,都默认了“红香绿玉”的命名有着作者深层次的含义,暗指了贾宝玉的婚恋指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从“红香绿玉”到“怡红快绿”,就意味着作者对于宝黛“官配”的改写。

但梳理这些观点,不难看出,即使在承认红香绿玉有着深层次含义的情况下,不同的研究学家对于红香绿玉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红香绿玉是指黛钗,有的认为红香绿玉指的是宝黛,有的认为红香绿玉是湘云和黛玉。
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真的在改换名称这件事上,裹藏的有作者的取向,那么在行文和叙述中,其暗示就应该更加的明确,否则,按照上述的推论,即使元春改名真的是因为嫌弃黛玉,那么改成怡红快绿也很难确定贾妃究竟是属意湘云还是属意宝钗。
不过是「换名称」一件小事
按照《红楼梦》一贯的写作手法,其谶纬的安排,伏笔的埋下,一般都是成对或几个一起出现,不单一的出现——单一出现的暗示和伏笔,易引起整体理解的偏差和误读。

纵观整本书,从第六回贾宝玉神游看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到后来元宵节猜灯谜,但凡暗含指向的内容,都必然是成对或成套出现。更何况就在十八回后半部分,出现了元春点戏的情节,一共点了四幕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都能够在后文找到相照应的部分。
反观改名这一问题,元妃省亲这个故事情节当中,总共只改动了这一处,剩余几处均为赐名而非改名。按照惯例来推算,这种单一出现的情节,很难认为是曹公在此处暗含了伏笔。

其次,从情节本身来看,大观园作为省亲的别墅,本质上是皇家别院,而不是宁荣二府自家的园林。园中的匾额,对联,题字都应当是以歌颂皇恩为主,贾妃在看到“天仙宝镜”四字急忙命换了“省亲别墅”四字就是害怕违秩,更换名称这一事更多的考量在于是否应制,而非指点弟弟的婚事。
更何况在十七回贾政试才之时就强调过“必须颂圣方可”,在后续的命名活动当中,可以认为贾宝玉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怎样能够交出父亲满意的答卷,不会夹杂有太多的旖旎心思。

再说“红香绿玉”这四个字本身就存在一点问题。在对怡红院的景物描述上,用这四个字,实有不妥——怡红院以海棠和芭蕉为主,以红指海棠没错,但香字就很不合适,因为海棠一般是没有芳香的,而玉更不适合来描述芭蕉。总共就四个字,有三个不符合这处环境,可见红香绿玉在此处本来就不合适,贾妃修改红香绿玉也许单纯的因为这个匾额放在此处不合适,而非不赞同宝黛一事。
另一方面,元春在赐名之后, 她仍选择了
“又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 。
试想,如果她真的不喜欢红香绿玉四个字,也完全的不赞同宝黛一事,为何还要保留这些匾额呢?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贾元春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只是因为红香绿玉并不符合怡红院的实际景色,不涉及到个人的好恶。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特点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我们当然承认在书中有很多内容确实是需要深挖,推测,甚至是猜想才能逐渐接近真相,但同样我们也希望每一位读者不要失去初心,将原著还给原著,不要过分的解读,享受阅读经典带来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23: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绛珠仙子转世,为何不叫林红玉,却叫林黛玉?
2020-07-15 23:55


题:绛珠仙子转世,为何不叫林红玉,却叫林黛玉?

《红楼梦》这一篇故事,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原因报恩还泪而起。具体说来,便是:绛珠仙子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无以为报,见对方下凡历劫,便跟了去,要以一生的眼泪偿还。

诚然如评书人脂砚斋所说,“红”字切“绛珠”,绛珠仙子下凡,托生于林家,分明该唤作“红玉”,如何却称“黛玉”呢?



有意思的是,贾宝玉住在“怡红院”,他的书房唤作“绛芸轩”,人称“怡红公子”,处处点“绛”字,如何作为绛珠仙子转世投胎后的林黛玉,却反而与“绛”字无关呢?

“绛珠”究竟为谁氏?姜子曾经解说过,还泪之人,未必是林黛玉,倒更像是贾宝玉。

其一、贾宝玉下凡之前,有顽石日夜嚎啕大哭;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之时,亦是宝玉先哭,贾宝玉落泪之繁多,并不逊色于林黛玉。



其二、警幻仙姑去接绛珠仙子的生魂,接的却是贾宝玉,并非林黛玉。

其三、还泪之说,其实有典故,典出“卞和哭玉”,并非古今无二的新奇故事。

其四、贾宝玉一生,处处与“红”挂钩,文中“红玉春香”四个字,皆与宝玉相关。



至于作者用“黛玉”二字,亦是用心良苦,与《红楼梦》“昭传闺阁”的主旨息息相关。何为“黛”?何为“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初见那一回,作者亦有交代。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上一回说书,姜子曾经解说过,“黛”即是“石”,即是“玉”,又可以代指“粉黛”,有“闺阁女儿”之意。



所谓“画眉”二字,更是“昭传闺阁”四个字的妙用,“黛”为“画眉之墨”,好似“撰文之笔”,林黛玉原型,想必便是《红楼梦》作者。

姜子曾经说过,评书人脂砚斋常常提及“西堂”二字,荣国府为西堂,宁国府为东府,而林黛玉号称西子,原是荣国府的真正主人。

据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黛石。明代的《长安客话》也说,京都宛平县西堂村出产黛石。
评书人脂砚斋说过,《红楼梦》又称《石头记》,这一篇故事,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显而易见,《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石头亲历过的一段陈迹,又有二玉一体之说,可见,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有作者的影子。



所以,贾宝玉的住处及书房乃至于昵称各种,都与“绛珠”二字有关,而“黛玉”二字,强调的是“画眉”二字,林黛玉则是闺阁女儿的代表。

至于林红玉,她与林黛玉又有什么样的特殊关系呢?请看下回说书——绛珠仙子下凡,第一世是林黛玉,第二世是林红玉?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帝京景物略》、《长安客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7: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木石前盟//薛宝钗===金玉良姻

难怪黛玉不吃可卿的醋,你看她真正的身份是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018-10-25 21:18
题:难怪林黛玉不吃秦可卿的醋,你看她真正的身份是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警幻仙姑曾经把秦可卿许配给了贾宝玉,而贾宝玉对秦可卿可谓情深意重。

秦可卿生病了,贾宝玉当众哭得稀里哗啦,连王熙凤和贾蓉都看不下去;

秦可卿死了,贾宝玉梦中惊醒,伤心欲绝,乃至于猛然间吐出血来。

然而,林黛玉却从来不吃秦可卿的醋,因为秦可卿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姐姐,她才是贾宝玉最爱的女人!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的姐姐是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警幻仙姑VS林黛玉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乳名兼美。而警幻仙姑其实就是林黛玉!

警幻仙姑将她的妹妹秦可卿,许配于贾宝玉,令二人成姻,等于是林黛玉把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所以,她怎么会吃醋呢?

贾宝玉最爱的人明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明明是绛珠仙子,与贾宝玉有前世之约,她为什么会把贾宝玉让给秦可卿呢?

因为此时此刻的林黛玉已经死了!甚至可以说,此时的贾宝玉也死了!代替宝黛的就是秦氏一家!

绛珠为谁氏


姜子说过,《红楼梦》是以诗传史的《明末清初史》,作者生活在特殊时期,太多的不可说,只能把一切想法都化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明写警幻仙姑接绛珠仙子的生魂,却把贾宝玉带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绛珠仙子并非只是林黛玉,同时也是贾宝玉。绛珠为谁氏?朱氏也!

事实上,在这个梦中,警幻仙姑才是林黛玉,而贾宝玉是绛珠仙子。



贾宝玉隐指崇祯玉玺,林黛玉隐指崇祯,而秦可卿及秦业、秦钟,则隐指崇祯殉国之后的大明江山。

正因为如此,林黛玉不可能吃秦可卿的醋,因为林黛玉真正的身份,就是那个把可卿许配给宝玉的人——警幻仙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就是事实!也许有人会不服,你凭什么说警幻仙姑就是林黛玉?

欲知详情,请听下回说书:林黛玉本是天上神仙,她的另一个名字,便是警幻仙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首赞+1
阅读 (1.3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5: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女娲补天:水火大战;宝钗把玉托于掌上时:白骨如山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贵州
1
2024.10.06 11:59:08
字数 1,922
阅读 69
【 红楼日月:连载79】
(接上文,《红楼梦》中的金陵、南京、应天府、宁国府)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便写道:“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在说此书来历,用“女娲补天”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神话开篇,根由需要细谙。“女娲补天”的神话也有多个版本,从“娲皇”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可知是这个版本:

女娲造人后,登基为皇。后来水神共工不服,兴风作浪,娲皇即令火神祝融迎战。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将擎天柱撞折了,天塌了个大窟窿。导致洪水泛滥,大火蔓延,天下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在天台山炼了一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之前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

女娲再用东海神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腿短些,故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

女娲补天后,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欢迎娲皇归朝,女娲看到人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在这个神话版本中,女娲为皇,水神共工是一个造反者的形象,火神祝融出战水神系娲皇所派。此版本中的12丈、24丈、36500块等都与《红楼梦》中相符,但对多出的那块五色石,神话中压根儿没再提。

对“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红楼梦》中也有对应: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诗后,“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开始写甄士隐,即真事隐。

女娲用东海神龟的四腿做擎天柱,《红楼梦》中也有对应:50回芦雪广联诗,宝钗道:“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限”。注意把“陷”错写成“限”,是错误提醒,提醒开篇的“女娲补天”。鳌为何愁地陷?腿会被女娲砍,用来做擎天柱。谁家箫?女娲补天后,吹起了笙箫。



女娲补天:水神火神大战


细谙根由:

女娲补天的根由,是水神共工造反,水神、火神大战,水神把天撞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

用关键字,则不难看清楚:

女娲是娲皇,华夏始祖,大地之母,造人补天,造福万民,显然是华夏正统。

水:是满清关键字。火:是朱明关键字。

水神造反,即满清造反。水神、火神大战,是满清与朱明的战争。水神把天撞塌了,天是华夏的天、朱明的天,朱明的天塌了。这是此书开篇即说明的来历,要读者细谙的根由,使阅者了然不惑。

所以,朱明的天塌地陷,罪魁祸首是水神满清。

再看宝钗的诗句:“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限”,就很清楚了,是宝钗为代表的金国把天撞塌了,鳌才愁腿会被砍,用做擎天柱。

再看“女娲”重复出现,是在第八回,第一次写宝玉探宝钗时: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又是薛家宝钗!

重复强调“女娲炼石”,注意是在什么时机?在第一次写宝钗手握“宝玉”之时!天塌了。还是指宝钗为代表的满清,把天撞塌了,女娲才炼石补天。

荒唐:出自庄子的《天下》。怕读者没注意到“荒唐”的典故,在“臭皮囊”旁,有甲戌本脂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在“玉不光”旁有脂批:“为天下儿女一哭”,更是直接为读者指出了“天下”!

“庄叟秘诀”是什么?显然是前句重复强调的“荒唐”,是庄子的“天下”。

此诗末联: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也有脂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为什么?此处到底在说什么?看似公子、红妆,实则写的是“天下”,是“白骨如山”的“天下”!所以说“正是极贴切语”。

在宝钗把玉托于掌上的时候,却写白骨如山!是战争?或天灾?忘姓氏:江山丢了,成了亡国奴,异族做了君父、父母官,才会“忘姓氏”,天灾不会“忘姓氏”。

曹家观点可验证一下:曹寅家里就是被抄了个家,怎么就“白骨如山”了?怎么还“忘姓氏”了?看能否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曹頫被革职抄家,并未杀他家一人。第二年全家迁回北京,蒙雍正恩谕,一家人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在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曹頫被赦罪,尚未赔偿完的银两也被朝廷宽免。这甚至可以说皇恩浩荡了,对雍正有什么泼天仇恨?要冒着全家被灭族的巨大风险,写一本书来和雍正、朝廷作对!并把仇恨扩大到“姓金的”、胡虏、腥膻、达子?满清包衣、皇家奴仆这样做事能说得过去吗?

明显不通!只要有正常的逻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专家权威,就得不到曹寅家的结论。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宝玉(玉玺、皇权、江山)与朱!——多简单、多自然的解释,而且合情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玉生日为什么吃丫头饭?藏了什么玄机?榛子非关隔院砧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台湾
2
2024.07.31 12:06:30
字数 3,348
阅读 79
【 红楼日月:连载17】
(接上文,湘云醉眠芍药,海棠春睡典故)



榛子非关隔院砧
2.1.5 宝玉吃饭藏玄机
在湘云醉眠之后、香菱斗草之前,宝玉有个异常行为:吃丫头饭。

宝玉问袭人:“这半日没见芳官,他在那里呢?”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惦记芳官一个小丫头?然后不让袭人去找,自己撇下众人,巴巴地从芍药圃跑回怡红院去找,为什么?到房中见芳官睡在床上,宝玉推他说:“快别睡觉!”是提醒读者:别看的睡着了,这里有隐情。

然后说晚上吃酒,芳官说“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这话问题明显:

一是惠泉酒前面出现过。贾琏护送黛玉从苏州回来,与凤姐对饮,乳母赵嬷嬷来了,凤姐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可见不是普通酒,即便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都是可以作为好酒向人炫耀的。芳官说先在家里吃好惠泉酒,能吃得起这样好酒的人家,会穷到卖女儿当戏子吗?

二是古时小戏班,都是收十岁以下的孩子。芳官被卖前,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能吃二三斤好酒,正常吗?

芳官的饭送来了: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讓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芳官吃了。宝玉闻着香,也吃了些。宝玉可是从筵席上刚下来,却吃丫头饭!剩的小燕又继续吃。

宝玉提醒读者别睡觉,又用这么明显的异常做提醒,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把宝玉吃的这顿丫头饭仔细分析一下,再跟前面一对照,发现跟筵席上玩的游戏居然有对应关系:

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

2)射覆:人,窗,鸡,埘:鸡栖于埘。

3)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4)李纨、岫烟射覆:瓢,绿,射中:尊,瓢弃尊无绿。

5)奔腾烹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拣了一块鸭肉呷口,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

湘云说酒底: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6)宝钗、宝玉射覆:宝,钗,射中:玉,敲断玉钗红烛冷。



对应宝玉吃的丫头饭:

A=2)鸡:一碗虾丸鸡皮汤。

B=5)鸭:又是一碗酒讓清蒸鸭子。

C=?)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E=4)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F=6)玉:宝玉本人在吃饭。

对E=4)解释下:李纨的稻香村,和绿,对应“绿畦香稻”。

而C和D看不出直观的对应,再看他们吃的结果:

芳官:汤泡饭吃了一碗,拣了两块腌鹅。即:汤泡饭,鹅。

宝玉:吃了一个卷酥,半碗饭泡汤一吃。即:汤泡饭,卷酥。

小燕:把剩的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所以小燕是从剩的角度描述:吃了后,留下两个卷酥。

宝玉和芳官、小燕吃的结果,是在强调:鹅、卷酥,正是C和D。



鵝:“【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

所以C=3),鹅,就是过雁哀、折足雁、鸿雁来宾的“雁”。

这个酒令,是湘云赢了宝玉,黛玉替宝玉说的,明显说的是湘云:“落霞”,霞是湘云,枕霞旧友。

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说“榛子”,穰是子,也符合此字义。

而且,黛玉说,此“榛”不是捣衣砧的“砧”,那是什么“榛”?崇祯的“祯”。黛玉拈的榛穰、说的榛子,说的是崇祯子:湘云。

在这回末,香菱的小丫头臻儿来找香菱。香菱、臻儿,与湘云、榛子,异曲同工:崇祯子。臻儿,榛子,是巧合还是故意设计?

鸿雁:鸿是雁,也是大,符合湘云是太子,崇祯四子中最大的。

黛玉说的“风急江天过雁哀”和“砧”,典出陆游的诗句:“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碪同“砧”。本来风急无过雁,湘云却“过雁哀”,注意下句“月明”,连起来是“过雁哀月明”,哀明。

黛玉问读者“何来万户捣衣声”?“何来”明显强调来源、典故, “万户捣衣声”典出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还是射覆,黛玉说的是“长安一片月”,“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也呼应前面“鸡栖于埘”的《君子于役》。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菜:D=?)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明显把“松穰”错写为“松饟”,“饟”是“饷”的繁体字。还是用错误提醒读者的惯用手法,说明这个菜很重要,隐真事。

“松穰”以前出现过:41回,在进栊翠庵品茶之前,贾母等用点心,有一样是松穰鹅油卷,也是卷酥,区别是鹅油,这里是奶油。所以此处“松饟”应为“松穰”。贾母本不饿,可以不吃,但特意把这个“松穰鹅油卷”拿起来,向读者晃了一晃:“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嬛了。”也是剩下了,给丫嬛吃了。

别把这些都看作啰嗦的废话,《红楼梦》就是在家常活动中表现“怀金悼玉”。贾母是提醒:读者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在看书?看清楚:卷酥,鹅,松穰!

黛玉用“榛穰”,已为读者举例过了,说是“榛子”,所以“松穰”是“松子”。榛、松都是木,榛子、松子都是“木之子”,林黛玉之子,崇祯共有四子。

所以黛玉拈了“一个”榛穰,还不能代表“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这个菜是奶油卷酥,四个,都是松子,正是崇祯四子。

游戏里还剩一个未匹配:“1)射覆:老,圃,药,芍:芍药圃。”射中的“芍”字正是崇祯之子。可崇祯有四子,为何在宝玉生日只出现了湘云、香菱两个?都出现了:“原来是翠墨、小螺、翠缕、入画、邢岫烟的丫头篆儿,并奶子抱着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拜寿,巧姐藏在众人之间,也来拜寿了。妙玉的字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当天也到了,谁接的?四儿!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四儿明显在提醒读者:姊妹四个,全了。所以这四个莲子,与最后这个菜正好匹配:

D=1)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饟卷酥。

谁要说“一碟四个”是“一爹四个”,小心被人骂牵强、胡说,你看我就不说。

小燕吃了,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意思是:

四个松子,留下的,只有两个:只有两个活命!

留下两个,“留着给我妈”:不知作者写到这里,流了多少泪!

这与前文解的“白首双星”能相互验证:只有隐居的太子和永王活到白头了。

这也验证了前文“老、圃”的射覆“药、芍”,我们用“芍药圃”和探春说的“两射一覆”来理解,射中“芍”,解读出莲子,是湘云醉眠芍药之因,与此处的“四个松子”都在说崇祯四子,完全符合。



谁要说这个解读不对,过分了,牵强了,那么只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巧合?

宝玉吃饭就正好对应到每个游戏,总数、每个都能一一对应,不只鸡、鸭、鹅这么凑巧,一碟四个松子卷酥就正好对应“芍、药、圃”的射覆,“芍”字正好就是黛玉芙蓉的“莲花之子”。妙玉的字帖偏偏就是那个“姊妹四个”的四儿接的,四个松子卷酥偏偏要留下两个。宝玉吃饭前就偏偏要说:大奶奶、二奶奶、三姑娘、四姑娘,把一、二、三、四都说一遍。然后让我相信,这些纯属巧合,不是红楼作者的有意设计,除非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整体看下,宝玉吃丫头饭的之前和之后:

之前有个不用写的小事: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是园里伺候的人,嘴不好,要撵出去。林之孝家的来回探春,探春问了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怎么不回大奶奶?”“怎么不回二奶奶?”这两句问话,因格式、腔调都一样,就把“大”、“二”两字凸显出来了。这是作者有意把一、二、三、四全点出来了。

怕读者没注意到探春是三姑娘,黛玉特别向读者提醒:“三丫头是个乖人。”

再说,既然说明了是园里伺候的人,这关四姑娘惜春什么事儿?绕着弯要说四姑娘,还要让读者看出来是故意绕着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绕弯说四姑娘。高明!这也是红楼作者常用手法。

再看之后:突然说到“五儿”,宝玉说“明儿直叫他进来罢”,可实际上“五儿”并没进怡红院。还是在提醒崇祯四子的“四”,像随后袭人举例说的“拿三撇四”、“七死八活”。看《红楼梦》,要灵醒!别说五就只看到“五”,想不到“四”。前面说的异常话“吃二三斤好惠泉酒”,这里又很突兀地说“五儿”,难道您还看不到“四”?

然后碰到袭人、晴雯二人,宝玉的表现:“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告诉他两个,没告诉读者您吗?这明显是重复强调。

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晴雯的手指没戳在读者额上吗?

2.1.6 湘云名由来
湘云之名:湘,潇湘馆、潇湘妃子之“湘”,从黛玉;云,从龙。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9: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红楼梦二等丫头鹦哥之谜:黛玉宠物鸟鹦哥就是瑛哥宝二爷!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  261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看完上回的姜子说书,我们已经知道“黛玉诅咒紫鹃的反常细节, 与林妹妹的真实身份有关”,黛玉即紫鹃,紫鹃点黛玉身份为“汉人之主崇祯”。

  那么,问题来了:紫鹃是不是就是贾母赏给黛玉的二等丫头鹦哥呢?姜子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1514719249846005.jpg

  《红楼梦》原著中,虽然丫鬟月钱有三等之分,却只有大丫头与小丫头之分,从来没有一等丫鬟三等丫鬟(或者一等丫头三等丫头)这样的字眼,只出现过一个名唤鹦哥的二等丫头。

  《红楼梦》原著写道: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脂批说,鹦哥后来改名紫鹃。


  姜子认为,鹦哥即是瑛哥——神瑛侍者宝哥哥,贾母给黛玉的二等丫鬟,其实就是贾宝玉。正因为如此,所以鹦哥是二等丫头,暗合貌似丫头的群芳之冠宝二爷。

  贾母把鹦哥给黛玉,隐射朱由校把传国玉玺交给朱由检。脂批说,鹦哥已伏下一鸳鸯,也就是说,故事一开始,黛玉就已经嫁给宝玉了,这不过是作者为“女儿”设定,故意设置的文字游戏。

  姜子认为,紫鹃是鹦哥改名固然不错,但,还有未曾改名的鹦哥仍在黛玉身边,黛玉的宠物鸟鹦哥,也是贾宝玉的替身,所谓绛树两声也!这就是《红楼梦》作者不点破鹦哥去向(即不点明紫鹃是鹦哥改名)的原因。

1514719269668488.jpg

  黛玉宠物鸟鹦哥VS瑛哥贾宝玉

  原著例子一、

  不防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

  (宝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

  原著例子二、

  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贾宝玉)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1514719300902553.jpg

  原著例子三、

  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

  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原著例子四、

  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1514719316480467.jpg

  林黛玉的《葬花吟》写道: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作者写宝玉听闻狗恸倒,道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姜子认为,林黛玉就是花影,贾宝玉就是鸟声,形影不离,花魂鸟魂,本是二位一体。

  《红楼梦》原著写道: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姜子认为,林黛玉就是花魂,贾宝玉就是鸟梦。

  《红楼梦》原著中,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哥。”没错,宝玉就是那架上的鹦哥。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四大名著解读
共 4714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2: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武庙
[ 唐 ] 温庭筠
原文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注释
①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②“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胡:指匈奴。

③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④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⑤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⑥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寸禄荣色养,此行宁叹惜。
〖打印内容〗作者: 钱起   诗名:《《送修武元少府》》时间:2019-12-18 10:36:17
  出自唐诗人钱起的《送修武元少府》

  寸禄荣色养,此行宁叹惜。

  自今黄绶采兰时,不厌丹墀芳草色。

  百战荒城复井田,几家春树带人烟。

  黎氓久厌蓬飘苦,迟尔西南惠月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8: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南·梳洗罢
[ 唐 ] 温庭筠
原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译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梦江南·千万恨
[ 唐 ] 温庭筠

原文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 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1:36 , Processed in 0.1413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