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人间绛珠仙子绛洞花王贾宝玉&林黛玉明玉玺//灰侍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续上古情缘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见三即是多,三生三世即是生生世世。自古以来,人们对爱情的唯美幻想莫过于此。

上文我们提到绛珠草经神瑛侍者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此第一世也。神瑛侍者单恋绛珠草。“瑛”,玉光,像玉的美石。因此有“木石前盟”之说。


绛珠草修成女体


神瑛侍者……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此第二世也。绛珠仙子单恋神瑛侍者。同时也为林黛玉种下了缠绵不尽的“情愁”。



宝玉

黛玉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此将第三世也,林黛玉和贾宝玉终于相爱。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情”之爱,滴尽了她一生的眼泪。一开始看《红楼梦》往往会忽略开篇的一大段神话故事,经脂批提示这是一个大关键处,让我们了解到整部《红楼梦》之因:

首先,《红楼梦》的祖本“石头记”是一块无才去补天的石头入红尘“受享”时的见闻录,石头入世幻作的“通灵宝玉”有多种职责担当:a、无孔不入的无人机 b、除邪祟的灵物c、贾宝玉的命根子;

其次,第五回出现的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金陵三十六钗”册书来源于女娲补天时炼的经,

那么,既然一切前缘已定,今生今世的一干风流冤家不过是仙人下凡造历的幻缘,而警幻仙子作为幻境使者,安排了这一切。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

下篇待续,期待

你的留言…… 微信公众号:有心拾萃

编辑于 2018-01-12 09:36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缘既证今生的一见钟情-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林黛玉进贾府”是从黛玉眼中细述荣国府第的生活常情,细微处不觉繁冗,琐碎处不觉琐碎,反而生动自然,如临其境,作者真是文豪大家之风啊。

从本回脂批的事无巨细我们可以看出,脂砚斋也是兴之所至,全程带着我们一起欣赏作者的如椽巨笔:……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甲侧: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甲侧: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甲眉: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颊上三毫”出自清·张岱《石匮书自序》,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这一回的脂批对于喜欢写文的人来说,胜似良师,千万不要错过哦。






宝黛

初见

“宝黛初见”是红楼梦的重头戏,当年看越剧的时候最喜欢这段唱:

宝玉眼中的黛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黛玉眼中的宝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书中是这样写的:宝玉和黛玉虽是初见,却似旧识,宝玉说了出来,黛玉是心中所想:“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黛初见,一见钟情,即所谓的“证前缘”。“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和西方的末世说不同,我们信仰的是轮回,佛家说“再来人”,虽然外相已经完全不同,可有过“前缘”就会灵魂相通,就会“认出”彼此,就会一见钟情。所以才说爱情是灵魂的相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见钟情?我是相信的。


《红楼梦》内涵广博,远远超出了情节;作者见识卓异,远远超出了凡人。

今天有人给我留言:


我回复他说“我只能写出我看出来的”。

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我不想对号入座,我看红楼梦,最重要是文学欣赏,字里行间都会给我带来美感,行云流水般的生活点滴让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看红楼梦,是当它为人生宝鉴,能随时随地对照自己的心境;我看红楼梦,只想探索我觉得有价值的。

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最没有的就是“史实”价值,不是历史价值哈(红楼梦无疑包含了清初的世情百态)。我的意思是说,即使从中挖掘到“真实的历史”,也不可能以此为史;即使真的骂朝廷骂皇上也不是我关心的内容。西游记里还说“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呢,有什么意义?

我在此写文,不是想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只求有共鸣者,觉得我的分享可为一读,足矣。

发布于 2018-01-16 10:0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目惊心的双关?-有心拾萃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触目惊心的双关?
原创 暗香疏影




中国汉字形声,会意,内涵深厚。自古以来拆字解字,谐音双关常常作为酒令娱乐之一,很多人以精通此道为荣。包公曾有拆字名诗流传:““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 刘禹锡则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和“情”的最妙双关。


要我说,最精于此道的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大量人名都是谐音双关的,很多地方也用到了拆字解字,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趣的研究素材。

我也曾做过这些游戏,谐音出来之后,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充分理解为什么有人断定红楼梦写的是明末清初的事情了。

目前我们刚刚读完第三回,我就拿已经获得的信息做一个谐音游戏,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我因为已经有了立场,只仅此而已。


宁国公名贾演,荣国公名贾源,很容易想到“演员”,只是不知道清朝的时候有没有演员这个词?因而贾府上演的是一部幻境大戏;

贾代善让人想到努尔哈赤时候的大贝勒代善,曾被告发和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有染;

贾赦,贾政,贾珠,贾琏,分明谐音摄政株连,这也能解释贾琏明明是长子,为什么非得称二爷?如果加上宝玉也说得通,摄政株连宝玉;

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可以谐音摄行政王,清初的摄政王是多尔衮,生母是阿巴亥,也能解释用贾代善这个名字的暗示意义;

贾敷,贾敬,贾珍,贾蓉,尤氏,秦可卿,谐音福晋真容犹秦,加上可卿谐音可亲也说得通。这个福晋不是普通人,她可以说是贾府走向衰亡的导火索,也能解释为什么她的丧礼那么豪华?为什么她死得很蹊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第五回的时候我们再分析。

四春谐音脂批提示是原应叹息,也可以是原因探析,不过和敬谐音晋一样,迎谐音因有前后鼻音之差。


这样看来是不是和多尔衮极其相关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贾宝玉有赤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玉玺,因为玉玺用的时候需要蘸朱砂印泥,何况贾宝玉爱吃胭脂呢。

多尔衮曾经为皇太极找到了“制诰之宝传国玉玺”,皇太极称帝,这才有了大清。

多尔衮当皇父摄政王的时候直接把玉玺带回家办公,这之后也成为他的罪证之一。

更爆款的是,秦朝的那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失踪几百年,多尔衮声称他从元朝皇族后裔手中拿到的是真品(后来乾隆亲自考证皇宫三十九方玉玺都是赝品),指证明朝天下其实是没有传国玉玺的。那么蒋玉函之争是不是就是玉玺之争?就是明朝和清朝的正统之争?


还是那句话,解读红楼梦的时候首先要站立场,不同的立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且都能找到一些证据,不过最重要是还对盲点的回避,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姑妄言之,那我们就只能是姑且听之了。


宝玉含玉出生

是不是太子?

发布于 2018-01-17 15:31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23: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无端弄笔为哪般?
麦克风5G
麦克风5G
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玉无端弄笔为哪般?

有心拾萃 2018-05-16

作者 暗香疏影

《红楼梦》通篇引用的典故不可谓不多,但都作了巧妙的升华,尤其是“按头制帽”的诗词赋文,自成一家,统称为“红诗”而流传几百载。

第二十一回,宝玉因恶袭人之劝,而续庄子《南华经》一则,自此种下了宝玉弃世之念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庄子【胠箧】原文: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意思是说圣人如果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丢掉玉器毁坏珠宝,小偷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论,百姓才能参与议论是非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才能回归本初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才能回归本初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弃用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才能回归本初的智巧。

胠箧,原意是打开箱子,即打开“潘多拉魔盒”。社会进步的文化和智慧,构成了大千世界的形色诱惑,只有毁弃这一切,人们才能返璞归真,无欲无求,回归初心。

再看宝玉的续文: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意思是说,焚烧袭人,撵走麝月,闺阁中才会有人保留其劝勉之心;戕毁宝钗的仙姿,黛玉的灵窍,丧失了情意,闺阁之人就不再有美丑之分了。如果不说出劝勉的话,就不会担心不和睦,没有了美貌和才情就不会心生恋爱和思念。宝钗,黛玉,袭人和麝月等闺阁之人,无非是靠这些才将天下人网罗其中,使其迷陷的。

这段续文彰显了宝玉对袭人麝月劝勉之词的厌恶,和对宝钗仙姿黛玉灵窍的恋爱。这也是宝玉此刻一切皆为情的情情之心,正所谓物极必反,当宝玉心灰意冷之时,宝玉的情极之毒更甚,为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埋下伏笔。

编辑于 2018-05-17 11:20
人文
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钗黛本一人?宝钗之“宝”与黛玉之“玉”,俩人各分半个贾宝玉?
江山携手 2020-01-03   |  87阅读  |  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钗黛合一,我认为不论是《红楼梦》书中,还是多书外,都有很坚实的基础,我们一一来看。

林妹妹
我们先来看标题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名字,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宝钗之“宝”,得其贵重,堪配宝钗人品,黛玉之“玉”,得其坚贞,正对黛玉性情。

“宝玉”这两个字,像一个桥梁,这边连着宝钗,那边连着黛玉,这两个字正好各应了她们名字中的一部分。俩人各分得半个宝玉(笑)。

宝姐姐
我们再来看脂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可惜后20多回散失,没法验证,后人无福矣!

还有还有,第五回太虚幻境,那真是太明显了。金陵十二钗,只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并列的,都是第一。

判词也是在一起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写在一首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也是在一起的,《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玉带林中挂
这一回中,对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之妹的描写,也很有趣,“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兼宝钗黛玉之美。

从形象上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又是互补的。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温婉端庄;一个真情流露,一个装愚守拙;一个活的像诗,一个活的像牡丹;一个芙蓉花风露清愁,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

合在一起,我想就是我们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吧。

可叹世上俗人,喜欢挥舞阶级的大棒。如果林黛玉知道有人如此诋毁她的宝姐姐,大概是会挺身而出的吧。

再叹二人结局悲惨,命运不幸。

金簪雪里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09: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玉玺。衔玉而诞,口衔玉,传国玉玺之象。更进一步,绛珠口衔玉,则寓指朱明玉玺。
[tr] [/tr]
贾宝玉
侍者造草:绛珠仙子【生魂】【三合体】
绛珠仙草【朱慈炤绛.朱由检珠.田秀英仙草】
通灵宝玉
【神瑛侍者】
朱慈炤
组合功能·传国玉玺
明玉玺·珠联璧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2: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宝玉到底是什么化身?
luzheng07852018.04.01浏览30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maoweiyang123
2018.04.03
满意答案
是神瑛侍者

很多人都误会贾宝玉是石头投胎是怎么来的呢?在程本中,那块补天未用之石被警幻仙姑封为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后,下世投胎,即贾宝玉。而在脂本中,石头是石头,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二者分得很清,石头被“茫茫”、“渺渺”二仙幻化成“通灵宝玉”,携至警幻仙姑处由欲投胎为人的神瑛侍者带到人间,所以神瑛侍者投胎后即是贾宝玉,而那块石头就是他出生时嘴里含着的和后来脖子上挂着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中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是“石头”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后来石头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是为“石头记”。而程本对这些内容的改动,有一个致命伤:石头即然是神瑛侍者是贾宝玉,那贾宝玉所带的“通灵宝玉”又是什么?难道一块石头既可以是贾宝玉又可以是“通灵玉”?好神奇的破石头!         程本中的不通,我们可以不论。那么,贾宝玉究竟与石头有什么关系?我们试从神瑛侍者谈起。

“瑛”字,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美玉”,或“玉的光彩”,那么与“神”字联在一起,可以看成“一块神奇的美玉”。而“侍者”,即“侍候人的人”,那么神瑛侍者“侍候”谁呢?神瑛侍者的居处是“赤瑕宫”,书中并没有交代赤瑕宫座落在太虚幻境,可见他“侍候”的也并非是警幻仙姑。也许神瑛侍者并不是那位神仙的侍者,而是“侍候”那些如清水一样清澈的“女儿”们的仆人?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而神瑛侍者名字中所含“美玉”的意思正可以与“通灵宝玉”对看,而贾宝玉,即“假宝玉”,不是真的一块宝玉,不过是石头而已,这又正可以与补天未用之石对看。

我们认为,虽然从形体上,石头不是神瑛侍者,不是贾宝玉,可在作者的意识中,他们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神瑛与通灵玉,石头与贾宝玉。通灵玉(即石头)是贾宝玉的精神体现,而不是灵魂所系,丢了通灵玉,贾宝玉仍然是好好的一个贾宝玉,而不会像程高后四十回中那样失了灵魂,变成傻子。         所以,从精神层面上说,贾宝玉就是一块石头,一块有棱有角的顽石,一块投向封建社会的嶙峋怪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身份成谜,甄宝玉家仆道出真相
2021-12-12 06:30:02 来源: 友书闲读  举报
64
分享至
文丨花欲燃吖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作者用奇巧的艺术构思,通过警幻仙姑做向导,让贾宝玉一路随行看过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知晓众人归处,听仙曲,并歆享声色男女之乐。据警幻仙姑自己所述,她是受“宁荣二公”的嘱托,要用此种方式使宝玉通过饮馔声色,改“邪”归“正”,仙境情爱尚且如此,人间情事自是不必沉迷,从此革新改面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继业者”。

警幻仙姑在全书中出处不多,也仅是一个幻想,之所以被认为是仙姑原因有二:一是警幻自我介绍,二是贾宝玉被环境迷惑,美景美人兮自然当称之为仙人。宝玉本就对女儿家偏爱,自然不吝溢美之词。通过贾宝玉梦中所游之见,太虚幻境鸟惊庭树,影度回廊。再见那警幻仙姑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如此繁华美景当如天堂一般,读者身临其境自然不疑心警幻仙姑身份。



但是在《红楼梦》中的第九十三回,甄宝玉家道中落,其家仆包勇向贾政介绍:

包勇道:“老爷若问我们哥儿,倒是一段奇事。哥儿的脾气也和我家老爷一个样子,也是一味的诚实。从小儿只管和那些姐妹们在一处顽,老爷太太也狠打过几次,他只是不改。那一年太太进京的时候儿,哥儿大病了一场,已经死了半日,把老爷几乎急死,装裹都预备了。幸喜后来好了,嘴里说道,走到一座牌楼那里,见了一个姑娘领着他到了一座庙里,见了好些柜子,里头见了好些册子。又到屋里,见了无数女子,说是多变了鬼怪似的,也有变做骷髅儿的。他吓急了,便哭喊起来。老爷知他醒过来了,连忙调治,渐渐的好了。老爷仍叫他在姐妹们一处顽去,他竟改了脾气了,好着时候的顽意儿一概都不要了,惟有念书为事。就有什么人来引诱他,他也全不动心。如今渐渐的能够帮着老爷料理些家务了。”
两位宝玉都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游历了幻境,但二者所见大相径庭,一个是神仙美眷,一个是魑魅魍魉,一个沉湎声色不思进取,一个倒应了警幻初心,当真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一段设置出一个甄宝玉,又为什么同样是太虚幻境,景象却完全不同了呢?警幻仙姑究竟是渡人的仙,还是勾人魂魄的鬼呢?



读到此时令我心绪难平,心中有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处说起,也捋不清晰一个脉络,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翻到了一顿悟道的言论,一通百通,豁然开通。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就“美女是魔”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他一针见血地找出朋友坐井观天的逻辑误区。他说人们看自己的女儿,姐妹往往不会引起美女的认知,这是因为人们的真实认知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也就说人和物本来是中性的,无关美丑,也没有善恶、真假,但是如果一旦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了非客观的评价,譬如美女、坏人、等等,这都是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个体,基于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同,对个体的非客观评价也就不同。

那么甄宝玉和贾宝玉对于太虚幻境的观感不同,自然也来自于他们的主观意识。而他们主观意识的差距来自他们的本体,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何贾宝玉沉沦而甄宝玉顿悟。



甄宝玉其实是神瑛侍者,所以出自太虚幻境之中,心有佛性,一点方透,而贾宝玉才是补天石,是那一僧一道带来要入红尘,在富贵场中享受几年的灵石。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那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又是什么。

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一下,凡是修炼成人的精石鬼怪皆有一个本体,一个形体,通灵宝玉便是补天石的幻象,而贾宝玉是它演化成人的宿主,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僧一道称之为蠢物,而入太虚幻境之中,仙女们称其为“浊物”。正因补天石慧根不足,灵性尚缺,才蠢而浊。

林黛玉痴心错付的乃是一段孽缘,本来是神瑛与绛珠下凡造历幻缘,但补天石的到来代替了神瑛侍者,成了“假”宝玉,与绛珠仙子相遇,正是向人间“觅是非”。绛珠仙子还错了眼泪,与神瑛侍者甄宝玉并未得见。

这也解释了林黛玉为什么出现在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中。警幻仙姑居于“离恨天之上”,操有“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大权,离恨天本为佛经中一世界。

佛经有云:须弥山的正中央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在三十三天之上,正是离恨天。离恨天常用来比喻男女抱恨、长期不得相见。


换句话说就是警幻仙姑管的是痴男怨女,真情错付,情债难消的一干人等,男般女配的恩爱归月老,只有孽缘才在她这一处等待因果轮回。

再看看太虚幻境里的那些阴司:“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司司都不得善终,林黛玉也因错付而入了太虚幻境的册子之中。

作者在真假宝玉身上伏了一大笔,并且文中细节处处皆有辅证。甄宝玉和贾宝玉乃人的阴阳两面,太虚幻境中的风月宝鉴也分正邪两端,一端入如贾瑞葬身,一端出斩断孽缘,曹雪芹借由太虚幻境阐述了一条佛理:一念天堂,一年地狱。

佛教中认为天堂和地狱都在生死轮回之中,人人都能入天堂,人人也都可下地狱,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恶五逆的大罪下地狱。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中阐述:苦报受完了,地狱的众生可以生天堂;福报享尽了,天堂的众生可以下地狱。所以佛教相信,天堂虽好,不是究竟的乐土,地狱虽苦,也有出离的日子。

天堂或是地狱不重要,警幻仙姑本身是仙是鬼也不重要,入了什么境界,都在游历者的一念之间,太虚幻境是人间情色诱惑,你看美女是美女,还是看美女是魔,都在主观意识当中。



神瑛侍者甄宝玉本有慧根灵性,一入阴司便幡然悔悟。他参透风月根本,便全然不再动心,而补天石还有顽性,冥顽不化落入“迷津”,只见风花雪月。

如上所述,警幻仙姑不同于小说中贾府里里外外的那些男男女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对于全书的布局和构思来说,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

业余读者闲话《红楼梦》,欢迎各位爱好者指出不足之处,和谐讨论,请勿骂街。

点开主页查看更多《红楼梦》《金瓶梅》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8: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怎解红楼:揭秘通灵宝玉及其主人
pengxq书斋 2017-05-12   |  327阅读  |  1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看我怎解红楼:揭秘通灵宝玉及其主人
(2012-12-22 10:06:26)
转载▼
标签:
红学
文化
分类: 红楼梦大揭秘
揭秘通灵宝玉及其主人

文本及点评: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抛书”一词曾有争议,有版本作“拢书”,为什么应是“抛书”以及抛书之出处,请看后文菊花诗关于“抛书人对一支秋”的分析。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本故事“神仙”都以为是“前古未闻的罕事”,读者切不可当做寻常文字来读啊。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此处存有疑问:“女体”是否具备女人的属性?绛珠有没有“性”?能不能够谈情说爱?仙人不说、作者不说,任凭读者自悟。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请不要忘记上文石头“凡心已炽”之语,作者在一证再证。【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此乃胤礽被废之病根,作者知道,批者知道。可以管窥出曹雪芹与脂砚斋的特殊关系,也可以感悟得到曹雪芹创作是书的初衷。】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又一个静极思动者。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以及前文之“石头”,皆是静极思动之人,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下凡之后竟是一番生离悲欢好不苦楚,后文“该有此劫”即是对“静极思动”的预判。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废太子情状谁人敢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当属脂砚斋故意抖搂之笔,详情请读后文“玉喻太子”。】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一僧一道虽然同时出现,但此时,那僧居于主导地位。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甲戌侧批: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1767年,在庚辰本中,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等回书中,有多条注明“丁亥夏”的批语,可以证明畸笏叟不是胤禄。因为胤禄死于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一日。

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仙人亦有其不良善之处。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作者通过第一回甄士隐与“通灵宝玉”的缘分、第二回“通灵宝玉”与贾宝玉的缘分,暗示了甄士隐与贾宝玉的传承关系。第一百二十回书,作者又假甄士隐之口为之再次确认。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与第八回对看,方能明白。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甲戌侧批: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甲戌侧批:四字可思。可想什么?中国的什么地方虚假太多,中国的什么地方不为人知?】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甲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真假有无”四字,涵盖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但是作者在书中给我们的“真与假”命题却只有一个:有真龙天子,可能就有假皇帝。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周汝昌先生赞美之好文。【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



解惑释疑:

要说通灵宝玉自然要说它的前世今生。通灵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的原料,可能是因为娲皇的预算太过严密细致,因此误差只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分之一,仅仅富余了一块石头。是这块石头不合格吗?非也!在中华民族独有的神学中,女娲是人类的始祖,精灵古怪的人类她都造的出来,要炼石补天,怎么会允许不合格产品“出炉”呢?如果那样的话娲皇就不是人类的祖先而是造假者的鼻祖了。究竟为什么只有这一块石头被娲皇弃而不用,我们不知道、石头不知道、神仙一般的一僧一道也不知道,只有曹雪芹和娲皇知道,但我们却又找不到这二位亦仙亦圣的人物了。曹雪芹虽然是编造了一个神话,但是却给读者出了一道实实在在的数学题:上当初不周山倾倒,到底把苍天划拉出了多大一个窟窿?作者告诉我们:女娲所炼之石,每块大小“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如果曹雪芹所说的“丈”与现代市制计量单位的“丈”相等的话,那么每一块石头,就是边长四十米的立方体,每一个立面的面积是一千六百平方米。把三万六千五百块一样大的石头严丝合缝的平铺在一起,总面积是五千八百四十万平方米,即五十八点四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八十个紫禁城的大小,与北京老皇城差不多大。为什么书中所写的“天洞”会与老皇城相当呢?是巧合还是曹雪芹的故意?如果允许我也猜一回笨谜的话,我感觉曹雪芹是算计过了的,那老皇城可能就是一个“大窟窿”。就是第五回书所言“千红一窟”之“窟”。不管怎么说这块本应是补天的石头却被娲皇遗弃在了人间,《红楼梦》一书展现给读者的第一个命题就是“遗弃”的问题。因为有了“遗弃”的根由,所以才延伸出后文的“收养”、“亲可轻”、“情可轻”等等问题。那么被娲皇遗弃的这块五彩巨石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严格说来,石头背面的偈语“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不准确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谁都有资格补天,因此不存在有才无才的问题。因为不能全部采用,毕竟要剩下一块,那么这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又都有被弃之不用的可能。如果石头能有共产党员的胸怀,能够认识得到无论用与不用都是革命的需要,也就不存在“日夜悲号”的狭隘了。因此关于石头的“毕业分配”问题,用“无缘可去补苍天”喻之或许更贴合实际。当“那僧”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变成了可以让人把玩的宝物之后,在世俗人的眼中,这块美玉才具有了值得收藏的各种特质,才算得上是有造化的了。殊不知,当那僧施展幻术之后,石头才堕入了世俗的深渊,从此彻底失去了补天的资格。即便是“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之后,即便是将来的某一个日子,苍天再一次被什么人捣出个大窟窿,它也既无才又无缘弥补苍天了,因为它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石头无论是怎样的根正苗红,也不管石头如何具有灵气,一旦为人所用,最终结局——“也只好踮脚而已”。

读红研红者切不可根据曹雪芹的语气误以为石头就是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石头在书中,就是偶尔代作者说话的工具,即便是那块被镌了字迹的宝贝石头,也不过是人们手中的玩物。如果石头被镌上了“皇太子宝”四个字,那么它的拥有者就是皇太子,就是储君,就是未来的皇帝,但一定不是现任皇帝。如果石头被镌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那么它就是皇帝权力的象征。那僧与那道对通灵宝玉所行使的予取予夺的权力,与皇帝对臣子百姓所拥有的生杀予夺的权力并无二致。因此我说那一僧一道是两个皇帝。

通灵宝玉从仙界降落人间,并不是僧道二人从太空扔下来的,是有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贾宝玉。通灵宝玉是“不幸”的,因为它的前世是被娲皇遗弃的顽石,但是贾宝玉是“幸运”的,因为他一降生就有一块“通灵宝玉”如影随形的陪伴。书中涉及通灵宝玉的文字很多,但最精彩、最有启示性的文字存在于第三回书中。原文是:“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不知那玉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听得说,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上头有现成的穿眼,让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林黛玉作为仙界的绛珠仙草,下凡人间目的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她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由被守护者变成了守护者,她所守护的对象是谁?不是书中的男一号贾宝玉,而是同样下凡人间的“石头”!需要说明的是,石头具有灵性的时候,叫“通灵宝玉”,俗名叫“真宝玉”;失去灵性的时候,就是一块顽石,叫“假宝玉”。男一号贾宝玉在书中的“角色”始终变换不定,一会是少年太子;一会是“真宝玉”;一会是“假宝玉”。因此作者称其“有时似傻如狂”。林黛玉呕心沥血、不惜生命所守护的就是这块“时真时假”、“亦真亦假”且变换不定的石头。因此林黛玉进入荣国府,第一个惦记的就是“通灵宝玉”。林黛玉为什么要惦记“通灵宝玉”?因为在仙界,“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虽然一个是“草质”,一个是“人形”,但是他们几乎是相依为命,因此并不陌生。在人间,“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角色作了彻底地颠倒,“草质”者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而“神瑛侍者”却幻化为愚顽的石头。第三回书二玉相见,似曾相识,就是对前世今生角色转换的追忆和确认。林黛玉作为“通灵宝玉”的第一监护人、责任人,她已然知道“神瑛侍者”幻化为“通灵宝玉”的事实,但是她需要印证贾宝玉“得玉”的过程,她也更关注神仙赋予了通灵宝玉怎样的神奇,因为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通灵宝玉上有没有字迹和有什么样的字迹。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大丫头花袭人竟然对主子答非所问。周瑞在荣国府充其量是一个二等奴才,他的女婿冷子兴的卑微可想而知,但冷子兴都知道的来历,花大姐姐愣是说“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不过袭人姐姐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而且脂砚斋批注:“癞僧幻术亦太奇矣”,这说明这宝玉是有来历的。但是我总感觉,花袭人所强调的仍然是“不知来历”。袭人的一句话,竟然包括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定义:一是通灵宝玉有来历,二是通灵宝玉没有来历。如此表述,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曹雪芹的所有文字,一定有他的道理,绝不存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如果曹雪芹如现代作家一样,是靠字数挣稿费,《红楼梦》一书一定会比《哈雷·波特》、金庸十三篇还要长。那么,花袭人的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通灵宝玉的“一生”,有过两次重大的命运转折,第一次是有来历的,其来历是包括冷子兴一流草民都知道的,就是贾宝玉衔玉而生的故事。所寓意的历史是:“天命神授”爱新觉罗·胤礽做太子。历史记载了康熙皇帝册立太子的前前后后,而且康熙帝为册立太子,祈天祷地,颁布“最高指示”,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的确为太子胤礽制作了“皇太子宝”。就是说,太子胤礽手中的“通灵宝玉”是有来历的。但是“通灵宝玉”最终辗转到了皇四子胤禛的手里,胤禛如何得到了“通灵宝玉”,到现在仍是不解之谜。不仅平民百姓不知道;满汉大臣不知道;胤禛的生身母亲、奶哥胞弟都不知道;即便是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也从来没有说得清楚他是怎样得到皇帝宝座的,真真的是“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

可以说,袭人的九个字,不仅彻底否定了雍正登基的合法性,而且也是清史学家们不应忽视更不应该回避的历史观点。天下的人,几乎没有人注意,林黛玉问一个问题,花袭人会给出两个答案,而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而曹雪芹的“揭露文学”,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完成的。关于通灵宝玉上面的字迹,袭人没有回答,不是袭人不识字,也不是袭人不知道,实在是难以回答。因为这通灵宝玉在胤礽手上和在雍正手里,其权威性是不一样的,它上面的字迹也一定是不一样的,因此花袭人不置可否式的拒绝回答。花袭人自相矛盾的一句话,看似一处明显的纰漏,但恰恰是这样的纰漏,在“诉说”着书背后的故事;“硬伤”,反而是体现曹雪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亮点。

花袭人不说上面有什么字迹,却答非所问,顺便告诉了林黛玉不曾问到的问题:“上头还有现成的穿眼”。对于这句话,红学家们似乎感觉到了内中藏有什么寓意,所以为之锱铢必较,多有不同的见解。周汝昌、刘世德的校注本均服从于甲戌本,作“上头还有现成的穿眼”;俞平伯等人的校本多有服从于庚辰本,作“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邓遂夫校注的甲戌本和庚辰本则忠实于这两个本子的原貌,分别作“穿眼”和“眼儿”;最为大胆也是最为草率的是“王蒙的《红楼梦》”,干脆删去了下面七十五字:“‘究竟不知那玉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听得说,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上头有现成的穿眼,让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甲戌本)。’”要知道,《红楼梦》一书,自始至终存在一个“宝玉”归属的问题,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多年,期间有近五十年同样存在“宝玉”(玉玺)归属的问题。上文所引甲戌本中袭人所说的八十九个字,既是第三回书的核心,也是《红楼梦》的核心;是曹雪芹要说的话;是满清历史的一大章节。在传统戏曲中叫做“戏眼”。删去了它,“王蒙的《红楼梦》”则难免流俗于“《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的窠臼。如上问题因为涉及诸如版本学、甲戌本是否作伪、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包括其它版本谁最接近曹雪芹的原笔等等,这是一篇大的不能再大的文章,因此笔者不敢在此处纠结。我们仅分析一下甲戌本独有的“穿眼”,是否比其他版本更贴近曹雪芹的创作旨意:

1、我们知道,“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因此笔者认为曹雪芹必定使用“穿眼”一词。因为一块再好的美玉如果没有穿眼,则无法佩戴,顶多是一个手把玩件。而玩件是可以互相馈送的,它的归属是不确定的,因此玩件做不了“命根子”。“命根子”不同,它必须与它的主人如影随形,须臾不可分离,因此“通灵宝玉”必须有“穿眼”,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眼儿”。

2、第一回书首先交代“通灵宝玉”本为一硕大顽石,是“那僧”大施幻术浓缩出来的,为什么要费一番力气浓缩它,那是因为“那僧”早已为通灵宝玉安排好了归宿,必须挂到贾宝玉的脖颈上。既然“那僧”法术无边,既然可以在玉上镌字,也一定有在玉上“穿眼”的本领,因此“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玉,已经有了“穿眼”,当不属虚谬。

3、“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的代称,已经算不得秘密,而且已经被广大的红学爱好者所接受。但是“传国玉玺”上是没有“穿眼”的,那么笔者为什么还要坚持曹雪芹一定使用了“穿眼”一词呢?笔者的理解是:一是“穿”与“传”谐音,书中多有以谐音字寓事的例子;其二是一块与生俱来的美玉,因为已经有了“穿眼”才可以证明这是一块宝玉,它的前世或许同样是某一个人的“命根子”,有了“穿眼”才可以证明它是有传承历史的,贾宝玉仅仅是“最后一个”继承者。何以如此说,是因为通灵宝玉在后四十回书中,被和尚索回,而且并未见到再有他人继承。“传国玉玺”的贵重之处在于一个“传”字,只有发生了传承关系,才可以说明它是有根基的、有渊源的、天命神授的、正统合法的、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就像康熙皇帝册立胤礽做太子一样,重在法理,而不在形式。为什么唐宋元明清的皇帝都在搜寻那块出自秦王朝的“传国玉玺”?他们看重的就是一个“传”字。中国之大找一块比和氏璧更好的玉并不难,制作一块玉玺也不难,但是如此一来,那就跟手把件没什么两样了。历史上有人讥讽那些不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为“白板皇帝”,亦是与“传承”二字有关。“通灵宝玉”虽然贵在有“灵”,但其前提是有“穿”(传),如果没有传承则一定没有灵气。因此笔者认定周汝昌先生的校订是正确的。“通灵宝玉”,乃一虚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它、理解它,不可以胶柱鼓瑟,它在书中时真时假、时痴时狂都与历史相关。通灵宝玉的归属问题,说白了就是谁是皇帝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大多时间内,应该将“通灵宝玉”看作“最高权力”的象征,如此理解,打开并进入红楼之门就不难了。

石头的命运,亦即石头的前世今生是作者对那段历史的最重要的揭示,也是对所有读者的第一个启示。纵贯《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书,作者始终希望贾宝玉(胤礽)是“通灵宝玉”的唯一拥有者,他毫不留情的抨击那些偷窃者、抢夺者。这就是“通灵宝玉”暗藏的玄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pengxq书斋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看我怎解红楼:《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下一篇: 看我怎解红楼:癞僧的谶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天余石===神瑛侍者===通灵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1:50 , Processed in 0.0542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