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林黛玉【天上绛珠仙子】三生石上旧精魂晴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大哥贾珠、二哥宝玉,谜底是:朱玉玺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江西
1
2024.07.15 12:48:00
字数 2,565
阅读 53
【红楼日月:连载6】
(接上文,红楼梦写明末那个末世)

1.3.1 宝玉是朱明玉玺
宝玉是玉玺,反面读红楼的人都知道,但宝玉是什么玉玺?

注意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通灵宝玉即女娲补天所炼遗石,也是记录此书的石头,被茫茫大士化为扇坠大小,在贾宝玉出生时从口中衔下,贾宝玉整天戴在脖子上的通灵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瑛就是玉石,在三生石畔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下凡托生为贾宝玉。二者本各自清晰,一个是玉,一个是玉的侍者。但两者一体,“金玉良姻”是金项圈配通灵玉,但“木石前盟”的石却是贾宝玉,贾宝玉是通灵宝玉的拟人化、代言人,一般不特意区分,除非必要的时候才区分“玉”和“挂着玉的侍者”。

所以,说“宝玉是玉玺”,准确地说是“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

通灵宝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秦传国玉玺,是李斯所刻篆文: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比较:

仙寿恒昌= 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不就是“受命于天”吗?

此处作者三次强调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中衔下。”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感觉这段话很啰嗦,其实作者是在强调“受命于天”。

《红楼梦》中把一个词、一句话重复两遍强调,就要注意,如果重复三遍强调,一定是提醒读者:这个很重要,反面隐真事。

书中还特意说明,通灵宝玉上所镌的也是“篆文”!巧不巧?

所以总结为:通灵宝玉,莫失莫忘;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莫失莫忘:提醒后辈读者,莫失莫忘秦汉以来代代传承的江山!这是亡国之人的血泪嘱咐,就是“左脚反复,右脚清明”。

秦朝始有皇帝之名,李斯刻文的玉玺成为皇帝专用名,玺印区分,皇帝用的称“玺”,臣民用的叫“印”。皇帝、玉玺之名,一直沿用。

武则天称帝后,改“玺”为“宝”,此后各朝都称宝,宝玺制度,直至明清。所以“宝”就是“玺”,“宝玉”就是“玉玺”!

贾宝玉是玉玺的拟人化,是皇权、江山的象征。争皇权夺江山,不是七手八脚抢夺贾宝玉项上之通灵玉那么野蛮直白,而是跟贾宝玉结婚、云雨、谈情说爱,这才是《红楼梦》的风格。

简言之,得宝玉者得天下!这个宝玉是贾宝玉,也是通灵宝玉。

现在就很容易理解:第五、第六回,八岁的宝玉先是梦中跟秦可卿云雨,然后又跟袭人云雨。秦可卿本身就是皇帝,所以秦可卿的葬礼是国葬,宝玉等人无论是否出五服都穿孝服,在反面都没错。袭人一直伺候宝玉,就是守护江山,这个“忘了本的娼妇”后来也称帝了,这些后文再详解。总之从反面看,跟八岁的宝玉云雨,不是男女交媾,而是染指皇权,所以八岁的孩子云雨不是错。

警幻仙子说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然后秘授云雨之事。正面看,这逻辑也有点乱,这事都要人教,竟然好意思称“第一淫人”!而且读完八十回,也没觉得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淫人”这个用词恰当吗?您把“淫人”多读几遍,快快地读,对了,是:“印”!什么“印”敢称“天下古今第一印”?皇帝的“印”,就是宝、玉玺。太恰当了。

宝玉说“不知‘淫’字为何物”,也是提醒读者思考。警幻说:“‘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意淫”二字,读快试试,还是:“印”!几乎给读者揭明了:“意”为“印”!作者不能对读者言传语达,因为满清文字狱,不敢明说宝玉是“印”,所以要读者心会、神通。

32回,宝玉新得的金麒麟丢了,湘云捡了,说:“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湘云戴的是金麒麟,宝玉戴的是通灵玉,湘云和宝玉说丢了麒麟、丢了印的话,简直给读者说白了:宝玉戴的通灵玉就是印,丢的是江山。



22回制灯谜,出现的第一个灯谜却是贾环的,这点应引起注意。贾环一直不是主要人物,这次灯谜却出现在第一个,甚至在贾母、贾政的灯谜之前,这属异常,对异常和对错误提醒一样要细究。

看贾环的灯谜: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贾环说谜底:一个枕头,一个兽头。

《红楼梦》中所有的灯谜、诗谜等猜谜游戏,书上给出的谜底,都是正面给的假谜底,或者不是真正用意。作者真正用意的反面解读或谜底,都未给出,需要读者自己去猜谜。谜语是个非常好的手段,有多种意思可给读者思考,并可用表面的假谜底躲过满清的文字狱。

贾环说的正面谜底,完全不符合谜语的基本规则:谜底只有一个。“一个枕头,一个兽头”显然不是真正谜底,却提供了猜真正谜底的线索,“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是什么?玉玺。




请看此图,玉玺不就是“枕头”状方块上蹲个“兽头”吗?

在此灯谜前,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注意娘娘问是什么,是提醒注意,也是问读者,书中经常这样。且重复强调两个“三爷”,谜语中的“大哥二哥”也重复出现两次。三爷贾环的大哥是贾珠,二哥是宝玉,所以这个谜底玉玺,不是泛称的玉玺,而是大哥和二哥组成的:

贾珠+ 宝玉= 朱玉玺。(别怪我用+=符号,我是写电脑程序的)

就是朱明的玉玺。

“太监记了,领茶而去。”这句需要写吗?啰嗦!如果读《红楼梦》时,觉得有些地方啰嗦,那就要想到:“这里在说什么?我没看懂。”《红楼梦》这本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这句是说:太监记了谜底,领“明”而去。茶,是“茗”,是“明”,再次强调谜底要加上“明”,即:明朱玉玺。

书中有多处“茶”暗指“明”,茶是日常用品,因此是个很好的隐喻载体。在看反面隐写故事时,最多就是像“茶”指“明”这样,中间只拐一个弯“茗”,大多时候都不拐弯,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就像姨是夷,葫芦案是胡虏案,东胡同子是东胡。如果考虑某个答案时,中间拐了三四个弯,那一定是想多了,想错了。也曾看到一些人解《红楼梦》的隐情,用“B=C,C=D,……=X,所以B=X”的推理,这种“BX模式”,我绝不苟同。

蔡校长说宝玉是传国玺,指胤礽,代表清朝帝系,我也不苟同。

《红楼梦》有个规律,隐写的事物一般不只说一次。因为隐,别人读时会有不同理解,有不确定性,所以红楼作者会多次印证此意,不会是孤证。我们可用此规则,检验自己的理解。比如前面说的宝玉是玉玺,有多处证据能相互印证,不能是主观臆猜。

贾环说的朱明玉玺,也不是孤证,且看下面贾母、贾政的灯谜。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7: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出自宋代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
译文春雨催开路边花,微风轻过,山花摇曳,整个山间涌动着明媚的春光。

注释动:涌动。

赏析此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塑造出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秦观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化龙蛇 一作:舞龙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雨催开路边花,微风轻过,山花摇曳,整个山间涌动着明媚的春光。沿着山路来到小溪尽头,惊起无数只黄莺在溪头林间纷飞啼鸣。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山风吹拂下,千变万化,如龙似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忘却了纷繁复杂的尘世。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鱼笛、倚秋千。
黄鹂:鸟名,鸣声婉转。亦称黄莺、黄鸟。
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
空碧:碧空。
了:完全,全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的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全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不似寻常手笔。

  上片是写词人梦中看到的美景。“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相传为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秦观被贬监处州盐税时梦中所作。

简析
  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梦中之游的经过。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不禁为之神往,以至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全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构思新妙,造语奇警,不似寻常手笔。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d4825d86f017.aspx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62篇诗文 ► 401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不可能嫁给贾宝玉,作者为她设计两条姻缘线,都与宝黛无关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金陵十二钗中人,大多都有姻缘伏笔。有些很明确,有些很隐晦。

除了判词和《红楼梦》曲子给出的若干线索之外,最显著的的伏笔还有群芳夜宴掣花签,以及《柳絮词》《红梅花诗》之类。

像巧姐这种没能参与的,借由佛手和柚子,也给出她与王板儿的姻缘线索。








也因此,每个人的姻缘伏笔并不相同。

以林黛玉为例,除了柳絮词之外,关于她的姻缘有非常多的线索。但最重要的实际是两点:

一,芙蓉花签。

二,潇湘妃子。

这两个线索串联出林黛玉的姻缘结果,全都与贾宝玉无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林黛玉的姻缘伏笔,先说第一点,从群芳夜宴掣花签开始。

群芳夜宴掣花签,又叫占花名游戏。

这个游戏本身,就带有女儿预测姻缘的意思,属于闺中的游戏。

是以贾宝玉当晚并没有掣得花签。






晴雯、芳官都没有花签,皆因二人没有姻缘。

薛宝琴在场也没有花签,贾迎春、贾惜春、邢岫烟这些注定人生姻缘的,或者不在场,或者没有花签。

只要掣得花签者,姻缘结局就会随着花签而走。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就是如此。

(第六十三回)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
群芳掣花签游戏,除了花签外还要注意这个“点”数。

香菱掷了“六点”轮到林黛玉。

香菱一人既是林黛玉的影,也代表了薛家。






头年刘姥姥来时,五年梅花雪水,元丰五年这种时间线索都是指明薛家来贾府五年,转过年到了这里就是“六点”,是第六年的意思。

而贾府抄家,林黛玉死去,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同一年,也就是薛家来贾府的第八年,还剩两年时间就要出结果,这是“六点”的计时意义。

而林黛玉掣得花签后,又该袭人的“二十点”,这也有意思。

虽说袭为钗副,但袭人却与林黛玉同一天生辰,为二月二十日的花朝节,又姓花是草木人,说明袭人也影射林黛玉。

袭人最终没有嫁给贾宝玉做妾,而是外嫁蒋玉菡,计算时间就应该在她二十岁时。

袭人与宝钗同岁,贾宝玉小她们两岁是十八岁,林黛玉又小一岁是十七岁。刘姥姥讲的茗玉小姐就是十七岁死的。

作者通过袭人的“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分明也影射了林黛玉的姻缘。






说回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典出昭君出塞故事。是欧阳修在《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中的一句。

这句诗看似引出上句“红颜自古多薄命”,影射黛玉一生坎坷境遇,然而女儿皆薄命,这句并不能精准的形容林黛玉的人生和姻缘遭遇。

那么,要如何去解释这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呢?答案也很简单,就从昭君出塞的故事入手。

因为群芳夜宴掣花签后,林黛玉紧跟着作了《五美吟》: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这五个女子全部都是从一个国家来到另一个国家为人妃妾,并夹在两股势力之间,影响了一生的结局。结合芙蓉花签就能够明确林黛玉的姻缘,就和香菱和花袭人一样。






香菱的姻缘什么样?与冯渊有了三日之约,被薛蟠打死冯渊抢走做妾。

冯渊就是贾宝玉的影,薛蟠字文龙,有帝王之意。

香菱影射黛玉,为帝王所有,与昭君出塞建立了联系。

花袭人的姻缘什么样?被王夫人钦定给贾宝玉做妾,却最终嫁给蒋玉菡为妻。

香菱和袭人都是姻缘“不成”才又另嫁他人。更可证明林黛玉也是一样。与贾宝玉的姻缘失败后,和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王妃。这就涉及到第二点“潇湘妃子”的伏笔。






潇湘妃子,是贾探春起诗社时众人取名号。因探春自诩蕉下客,被林黛玉笑话“蕉叶覆鹿”,要烤鹿肉吃,而给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

探春取名的伏笔非常重要,皆因潇湘妃子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

我们看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故事预示她远嫁异国为王妃。

而贾探春的杏花签,同样预示她远嫁异国为王妃。

姐妹二人的姻缘结果,竟然惊人的相似,就说明不是巧合。

二女是不是一同嫁给了异国国王呢?要看其他线索。

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日指皇帝,红杏指探春,云是谁?

贾宝玉的书房名绛云轩,晴雯名字的意思是好看的云纹,云也代表林黛玉。

显然,贾探春作为妹妹如女英,她在远嫁后因为林黛玉的死,被皇帝爱屋及乌钟爱,才有了日后波澜壮阔的一生。不提。

那么,林黛玉肯定非贾宝玉不嫁,为什么会远嫁异国为王妃呢?

原文还有两个线索。

(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所谓一品夫人,就是贾元春贤德妃那种帝王妃。贾家落难,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最终寻到林黛玉的坟前为她守墓余生。这是《红楼梦》最终的结局。

而第四十八回,平儿和薛宝钗讲了一个“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

石呆子因为二十把扇子,被贾雨村害的家破人亡。

这段故事典出《一捧雪》,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石呆子就影射“呆石头”贾宝玉。而他失去的扇子种类需要格外注意:湘妃、棕竹、麋鹿、玉竹。

扇子代表“散”。预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散。

湘妃就是潇湘妃子林黛玉。

棕竹,通棕,可以指林黛玉的去向。

麋鹿,通蕉叶覆鹿,就是蕉下客贾探春。

玉竹,玉卒也。预示林黛玉远嫁后死去。

这个故事所影射的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伏笔。

贾宝玉后来被贾雨村出卖迫害,导致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后死去。而薛宝钗因此得以嫁给贾宝玉。

潇湘妃子是这么来的,第七十回柳絮词之后,后来潇湘馆飞去的两只凤凰风筝也是佐证。

而且,林黛玉被海外国王横插一脚抢走,不就是香菱与冯渊有三日婚约,后被薛蟠抢走为妾的翻版么?

至于宝黛钗三人故事,曹雪芹明显借鉴了《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故事,刘兰芝和唐婉同样也是外嫁后死去。

所以,林黛玉的姻缘结局,文中早已注定。绝不可能如续书那样死在了贾府。那样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就会彻底变成丑闻。死后如秦可卿那样'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06 09:57・IP 属地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2: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可怜丫头,直到死后被挫骨扬灰,才揭开王夫人多恨林黛玉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跟前教唆抄检大观园,更是告到了晴雯,正遂了王夫人的心思。

既然绣春囊怎么都不好交代,不如祸水东引让邢夫人长房代为受过。是以才安排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带队主持抄检大观园,而又“听话”的将晴雯叫过来审问。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晴雯本就有了病情,听见王夫人叫她也疏忽了装扮,被王夫人见到后抓住把柄一顿审问痛骂,自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都是毛病。最后又吩咐道:

“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晴雯受了这顿责难,真是天降横祸。自然知道万事休矣,结局落不得好处。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很快病入膏肓。


王夫人恨晴雯入骨,源于她在怡红院中早埋伏了眼线,经常向她汇报。这个人是致死晴雯的关键。虽然书中没有明确,但还是留下了这么几个伏笔。

一、晴雯判词揭开谜底:“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指雨雪停止,天气晴朗。就是名字出于“鹊声穿树喜新晴”的晴雯。

“月”就是指“麝月”无疑。

“难逢”,此处的“逢”指相聚,“难逢”指不兼容的意思。预示麝月是导致晴雯被撵殒命的关键原因。

二、晴雯之死,源于之前生病留下寅时病的病根。而她当时生病,就是因为半夜起来想要吓唬麝月而得病。病由麝月起,也由麝月终。


三、晴雯撕扇子,是她对“散”的拒绝和反抗。而当初“撕扇子为千金一笑”,晴雯除了撕了贾宝玉的扇子,就只撕了麝月的扇子。而她被撵的原因,也果然与这两人最直接相关。

书中只要晴雯出场,必有麝月。看似二人焦不离孟,实际也暗示了麝月一直在“监视”晴雯,随时汇报给王夫人。

至于袭人,已经被王夫人选为贾宝玉的准姨娘,她要表现的是贤德,绝不可能作这种对她无益的口舌小人自毁前程。王夫人在不辨是非,也不可以接受自己选定给儿子做妾,生儿育女的人,是个口风不紧的小人。

不管如何,晴雯从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很快就病入膏肓。而王夫人也没让她等太久,中秋一过就将她撵了出去。第二天就死了。

曹雪芹的高明在用晴雯的死,也做了两个关键的情节设计。


一、晴雯、秦可卿、尤三姐这些人全都死在中秋节后不久,预示了林黛玉也会死在中秋节。

二、晴雯被撵走,死在了表哥多浑虫家肮脏的外间土炕上。而真正替她鸣冤的却是声名狼藉的表嫂灯姑娘说的两句话:

“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可见天下委屈事不少。”

灯姑娘心似明灯,反衬王夫人心性谲觚黑暗。好丫头被她冤枉致死,真是有眼不识真香玉。他日舍弃林黛玉,间接导致贾宝玉离家出家而去,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今日之决定。

晴雯死后,王夫人闻讯后的安排,更是让人心寒。

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引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七十八回)

晴雯是寅时病的肺疾肯定不错,但推测是当初病补雀金裘导致余病未好的寅时病。这次犯病应是急性肺炎一类的致命,绝不是女儿痨。龄官那种吐血的肺病才是女儿痨。

王夫人一口咬定晴雯是女儿痨,实际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是隐喻林黛玉的病。而她吩咐多浑虫夫妇,将晴雯给火化后随便处置,就差作“挫骨扬灰”了。可见心中之恨难消。

晴雯死了,王夫人终于将贾母安排给贾宝玉做妾的人给拔除,代表她在与贾母婆媳之争中胜出。贾母自然知晓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付晴雯实际针对的是林黛玉。

王夫人先斩后奏,贾母也不可能因一个丫头“撕破脸”。但也并不会就那么罢了。所以当王夫人禀告她撵了晴雯时,贾母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这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是这些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谁知变了。”

王夫人说晴雯不好而撵走,贾母却说“我看她甚好”,这就是明确立场了。是对王夫人说的“不好”的坚决反对。真是说晴雯变了还是王夫人莫须有,她们各自心里清楚,点到即止。

而且贾母她选晴雯是因为别的丫头都不如晴雯,如今王夫人将最好的撵走,退而求其次,岂不就是“买椟还珠”的鼠目寸光?

贾母看似没有发火,实际怼的王夫人无话可说。只能借提拔袭人找补。实际上我认为王夫人在这里又挖了一个可怕的坑。

她在此时提袭人,要想给名分,贾母又怎么可能同意?袭人背叛了她,又是王夫人看中,自然是不能在此时遂了王夫人的心思,于是也就干脆拖着不办。

而袭人到底是贾母的丫头,此时王夫人撵走了晴雯,她已经“完成”了使命,失去了价值。贾母不同意给名分,似乎也正中王夫人下怀。

要不说王夫人的心思,都用在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上。但凡她要是个好的,哪怕就算袭人也要比其他丫头更好。家被她当成这样,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妻不贤,家也好不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1-11 10:06・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姨娘心狠手辣,和黛玉没什么关系,为何却常去看黛玉
liuhuirong 2022-01-06   |  2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知道,赵姨娘是个非常不讨喜的角色。她先是教出了一个心怀鬼胎,作恶多端的儿子:贾环。赵姨娘这个儿子处处想着陷害宝玉。不仅如此,赵姨娘还数次作践自己的女儿探春,众所周知,探春是一个心存远大抱负的人,但赵姨娘却无数次的让探春在众人面前受尽屈辱。但是不得不说,赵姨娘的生存能力确实很强。何出此言?

在这深宅大院里,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所以要想存活下去,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在这险恶的环境下,赵姨娘能护儿女双全,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与尤二姐的母子双亡想必,赵姨娘的脑子还是比较聪明的。我们再来说说这赵姨娘和黛玉的关系。话说这赵姨娘和黛玉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两个人,那她为何经常去看望黛玉呢?这其中有两大猜想。

这第一是赵姨娘故意打探消息。毕竟赵姨娘在贾府在所有人都当做仇人。这第二个猜想,便是赵姨娘知道贾政和黛玉的母亲关系要好,如果黛玉真能和宝玉在一起,自己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虽然这只是后人的猜想,但有一点是不能否定的,那就是无论如何赵姨娘都会以护自己周全为前提。

感谢阅读!对于赵姨娘这样一个自私的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各界大佬在下方**,留下你的见解!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请关注我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8: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快乐老年435 2018-04-24   |  3732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来是文学研究者的最爱,甚至有了红学会,方便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和交流。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虽然红学家对此研究甚多,但仍有不得解之处。最近,小编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本书——《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有网友认为,此书虽用词粗鄙不讲究,但绝大部分符合作者原意,当属真本无疑。

小编先带大家看看网友对此书的理解。

首先,该书的出现刷新了我们对《红楼梦》的固有认识,它并不是简单描述家族兴亡,而是以家族的兴亡寓指国家的兴衰,进而描写当时残酷的历史。

而红楼梦中大多人物都有原型影射的。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贾母是老太君,影射开国皇帝朱元璋;贾宝玉则是传国玉玺,宝玉成天扎在脂粉堆儿里,独爱吃女孩儿嘴上的红粉胭脂,而这玉玺便离不开那红色的印泥。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先寿恒昌”之字,这与传国玉玺上面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极为相似。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林黛玉则是崇祯帝朱由检的象征。黛玉的判词中“玉带林中挂”这句,可推测黛玉最后是自缢而死,而崇祯帝也是自缢而亡。就连死亡时间也是同一天,都是阴历3月29。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贾敬象征的是嘉靖皇帝,最后离世的时候用的是“老爷殡天了”,暗指皇帝驾崩了;贾环就是“家患”,暗指李自成。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薛宝钗象征满清王朝,“钗”字带金,是满清的符号,她的金锁是人工打造的,象征了满清的不正统。

因此,《红楼梦》就是一本以家寓国的历史书,只是局限于当时的“文字狱”,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式,而这恰恰是作者文笔的考验。

小编没有看过《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但就以上方面,小编有几点疑问。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上文说,崇祯帝和黛玉的死亡日期都是3月29,黛玉的死亡日期书中没有细说,但根据推断,应在芒种前后,这与3.29不符,而这崇祯帝是殁于1644年4月25日,农历是3月19日,这都与上文不符。

《红楼梦》暗指明王朝,林黛玉影射朱由检?

另外,《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红楼梦》成书大致于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而明朝是1368年——1644年,既是以家寓国,为何寓指前朝?

你认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评测本》可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注释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赏析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背诵拼音赏析注释译文
原文
王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赏析三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过于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暗含别离之意,其表述严谨,对仗工整;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由实转虚;颈联笔峰突起,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同时继续劝勉、叮嘱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全诗结构跌宕,气韵流畅,意境旷达,虽篇幅极短,却开合顿挫,风光无限,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6b970da08cd.aspx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97篇诗文 ► 423条名句
入山得焦弱侯书有感
[ 明 ] 李贽

原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雪
文天祥文天祥〔宋代〕

秋色金台路,殷殷半马蹄。
因风随作雪,有雨便成泥。
过眼惊新梦,伤心忆旧题。
江云愁万叠,遗恨鹧鸪啼。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7ef6502f1e96.aspx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1024篇诗文 ► 198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0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和香菱袭人的经历,推演80回后林黛玉的结局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4-18 15:06
林黛玉的结局,之前说过很多。可以肯定绝不是如通行本八十回后那样死在贾家,更死在贾宝玉的婚礼当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宝黛爱情在贾家人所共知。她若死在贾家,闲言碎语是对她名誉的最大污损。

刘姥姥讲的“茗玉小姐”故事,影射林黛玉十七岁一病死了,茗玉者,名誉也。林黛玉绝不会让自己带着被造谣诟谇的名声死去。
当宝黛姻缘遭遇变故,没有结果不得不分开后,林黛玉会义无反顾离开贾家。“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对自由的渴望,就像薛宝钗在《柳絮词》中所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样,冲破自身束缚,博一个“天高任鸟飞”。
《柳絮词·唐多令》也说她自己“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暗示自己会远嫁异国他乡。
东风,自古有天长路远,难以与亲人相见,生人做死别之意。与《桃花行》的离情别意相契合。再结合随后潇湘馆中,林黛玉最早放飞的那只美人风筝,都证明第七十回林黛玉与贾宝玉正式告别。

到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要看“姑娘们”,对林黛玉远嫁大有影射。
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在贾母生日上见姑娘们。一同出场的是贾探春、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和薛宝琴。
史湘云和薛宝琴已经订婚,一过及笄之年就要束发,从外表一看就知道。只有贾探春和薛宝钗、林黛玉可以选择。
薛宝钗商人女儿出身太低,直接淘汰。南安太妃能看上的人,只剩贾探春与林黛玉。贾探春又是庶出,林黛玉反倒是最佳人选。
王熙凤第五十五回曾言贾探春因为庶出可能被人嫌弃不要。但她最后又远嫁异国还成了王妃。这背后原因,第二回,曹雪芹就从娇杏和甄英莲的“杏”与“莲”做了影射。
得“杏”者侥幸,命运两济。
得“莲”者可怜,有命无运。
贾探春是“杏”的正主,第六十三回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
林黛玉是“莲”的正主,第六十三回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

好巧不巧,“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讲的正是明妃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为“宁胡阏氏(王妃)”故事。
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林黛玉的花签也影射她像王昭君一般远嫁异国为王妃。
更巧的是,贾探春给林黛玉取的号“潇湘妃子”是两个人: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为王妃。
一连串的巧合,若说曹雪芹都没想到,很难让人取信。
南安太妃来贾家应该看上林黛玉和贾探春两个人。但二人同被选中多少令人意外。毕竟,林黛玉不是贾家姑娘不太可能代表贾家。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好端端的会远嫁异国?这要从林黛玉夹在香菱和袭人中间的花签顺序说起。

第六十三回掣花签,林黛玉非常巧合的夹在香菱歌袭人中间掣得芙蓉花签。
香菱自身影射林黛玉是共识。她的经历、死亡都与林黛玉近似。甄士隐一家三口也是影射的宝黛钗三人结局。
香菱对林黛玉远嫁原因的影射,主要出现在她本与冯渊有三日婚约,却遭“呆霸王”薛蟠抢亲这件事上。
“呆霸王”是王,“蟠”指龙,还是王。暗示抢走林黛玉的是个国王。结合潇湘妃子二女同嫁,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以及林黛玉的《五美吟》《柳絮词》《题帕三绝》《桃花行》等诗词,都预示林黛玉会嫁为王妃。
袭人一直以来有“袭为钗副”的说法,并不准确。从花珍珠改名为花袭人,又与林黛玉一天生日,袭人身兼金玉人和草木人属性。她才是“钗黛合一”的关键人物。
袭人本就给了贾宝玉做准姨娘,相当于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暗示贾宝玉和林黛玉宝黛姻缘应该有过短暂婚约。

结果意外出现在贾宝玉逢冤(冯渊)出事,袭人不得已被嫁蒋玉菡影射林黛玉嫁于外人。曹雪芹借香菱、林黛玉、袭人掣花签的顺序,理顺了林黛玉出嫁的前因后果。
林黛玉远嫁是为了贾宝玉,像香菱一样被强权裹挟嫁往异国。
曹雪芹一贯善于“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仔细梳理线索,很容易得出八十回后的很多故事结局。
至于贾宝玉为什么“逢冤”,还要应在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上门讨要蒋玉菡这事上。蒋玉菡者,将玉含也。忠顺王府的目标哪里是蒋玉菡,分明是“将玉含”的贾宝玉。
另外,群芳夜宴芳官唱的《赏花时》小曲,其实是贾宝玉的“花签”。
《赏花时》出自《邯郸梦》的“黄粱一梦”故事。脂砚斋批语「《邯郸记》伏甄宝玉送玉」,借以影射贾宝玉“逢冤”故事,之前说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这里不多说。

总之,林黛玉远嫁就应在南安太妃看姑娘、贾宝玉出事两个重要因素影响。
贾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內待时飞],给了黛死钗嫁注解。贾雨村无疑起了坏作用。
贾元春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香玉、绿玉,也影射宝黛姻缘因贾元春被拆散。
所以,林黛玉远嫁所有条件都成熟,她离开贾家客死异乡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从晴雯被撵后惨死,也能证明林黛玉没死在贾家。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枉凝眉【作者】曹雪芹【朝代】清拼音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url=]译文[/url]
[url=]注释[/url]

一个是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一个是没有缺点的纯洁美玉。如果说没有神奇的姻缘,为什么这辈子偏偏和他相遇;如果说是神奇的姻缘,又为什么满腔的爱情最终成了空话?一个白白地独自叹气,一个白白地魂牵梦挂。一个是月亮映在水中的影子,一个是镜子中照出的鲜花。想一想,她的眼中究竟有多少泪水呀,怎么禁得起从秋天流到冬天,又从春天流到夏天。



风中摇曳的秋色,是黛玉的“风露清愁”,是“年华都付与木芙蓉”
一渊寓言2020-08-09 08:27







八月里,如果在立秋前后,遇见了一帘的艳艳惊眼,或粉、或白或赤色,或单瓣或重瓣,皎若芙蓉出水,艳如菡萏欲绽,那就是芙蓉本尊——木芙蓉没错了。


芙蓉,最早是荷之别称,大概是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所吟诵的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句子,
“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洪兴祖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而后,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尔雅·释草》中曰:“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名曰《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虽为佚名所做,但诗中的“游子”的群像却普遍到了共鸣,不管是解释为离家的游子踏过江水去采荷花,还是解释为留守在家的妻子以“芙蓉”谐音“夫容”,都将同心离居中那份绵绵不绝的思念和忠贞苦爱的坚持,化作了平平淡淡。
到了隋唐时期,“木芙蓉”开始出没,据说是因为花开潋滟如水中芙蓉,故得名。
南朝陈的江总有一首《南越木槿赋》写的是木槿,却以芙蓉来做喻:
朝霞映日殊未妍。珊瑚照水定非鲜。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然。


比起水中荷花朵朵,定然还是枝头的木芙蓉花与木槿更相似。
白居易做了一首《木芙蓉》虽只有两句,但是所指已非常明确,到底为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


不仅,如此,他还要在《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属于伴秋而醉的,又如佳人酒容的,除了木芙蓉,又有谁花可担当呢?
难怪,汉代刘歆所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会如此形容卓文君的美貌:“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肌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


到了明代,极其具有科学之严谨精神的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有云:“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
李时珍又曰:"木芙蓉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其叶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调夏茂。秋半始着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结实。"


清代吴其濬(瀹斋)撰于19世纪中《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载:"木芙蓉即拒霜花。"
芙蓉花初开色白,继而转红,由浅而深,花色数变,以此得三变花之名;又因花色艳丽而名醉酒芙蓉;霜降花、拒霜花又指其耐寒经冻;此外,还有地芙蓉、华木、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等别名。


宋代王安石的《木芙蓉》就将酒醉芙蓉的来历说的美轮美奂: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但是今天的我们,初见木芙蓉时,却颇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失落,大概是被现代审美所误导的,让我们以为艳丽繁复者才谓之绝美。
庄子有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用以来解释木芙蓉所带给我们的现实与印象之差,在我看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就是这一份,本土而生的朴素,才是亲切之中的血脉相连,以及世界莫与之争美的文化自信。


可以说,木芙蓉之美,是美在意念以及精神的共鸣之处了。于是,就不由地不提到《红楼梦》中抽的“芙蓉签”的黛玉,第六十三回:
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自古以来,关于黛玉到底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水芙蓉派”认为,论品行高洁、清丽脱俗,黛玉可不就是周敦颐笔下《爱莲说》中的莲吗,也是“怜”的谐音,而且黛玉独爱“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也是以荷花自喻吗?听着确实很有道理。


但回到红楼梦中去,“风露清愁”四个字怎么也是独予秋天的,而属于水芙蓉的背景当是盛夏朗日以及风急雨骤,“莫怨东风当自嗟”所出自的欧阳修的《明妃曲》更是有着生不逢时、春秋无缘的错过之意,由此,说黛玉是木芙蓉也不无不可。


只是,水木芙蓉之争,比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争更无聊,倒是,木芙蓉身上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与黛玉本性中的赤诚、坦率和纯洁,倒是比荷花更合拍,多了分直指人心底的共鸣,黛玉的风流婉转,落在气质和印象上,到底是比肤浅地说她的姿容体态,更令人接受吧。


正因为有了这重心灵上的契合,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们极爱以木芙蓉入诗,加上才女薛涛以木芙蓉为原料创造出了“薛涛笺”,更是让芙蓉与牡丹这等人间富贵花有了天地云泥之别。
典型的,如韩愈的《木芙蓉》从化用典故到告诫世人莫要随意攀折,盛赞之情都满溢字里行间: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其中“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对仗工整,以二花对喻,化用了屈原《九歌》中的“搴芙蓉兮木末,则谓搴之,非其地也。”
但文人们的傲娇,又为木芙蓉加了很多“戏”。
比如《长物志》曰:“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吕初泰变评曰:“芙蓉襟闲,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芦花映白。宜枫叶摇丹。”也就是说要木芙蓉临水而栽,方能波光花影相映成趣,如果有芦苇和枫叶的作伴,则更相得益彰。


于是就有了“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池边几簇木芙蓉,裹露栖烟花更浓”、“ 谁染轻红皱万囊,靓如妆面照寒塘”……等等,木芙蓉的水中倒影,以及镜花水月般的涟漪轻泛在心头。


又比如,木芙蓉总在秋风中摇曳,“露冷烟凄草树荒,木芙蓉好试平章”、“ 秋来风味苦阑珊,偶为繁红略据鞍”、“ 盈盈伫立傲秋霜,露染胭脂作青色妆”……不是与秋同愁,就是在秋风中傲然伫立独自红,比之菊之风骨,大概讨巧的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或者更容易被看见。


再比如,以木芙蓉来指代时光和岁月的,宋代沈晦的《小重山》:
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采菱舟子两相逢。双媚靥,一笑与谁浓。斜日落溟濛。鸳鸯飞起处,水无踪。望湖楼上两三峰。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这一句“年华都付与,木芙蓉”美极了,既有时光流逝的伤感,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相对永恒,比起那个以讹传讹的“美玲项链”,说某蒋为某玲种下了一条项链的梧桐树,还是历史上的“花蕊夫人”更令人心生敬重。
相传,五代后蜀王孟昶,因花蕊夫人天生喜爱木芙蓉,所以在成都遍植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所以留下了"芙蓉城"的美称。公元964年,宋军来袭,十四万将士不战而溃,皇帝孟昶请降,自己与花蕊夫人都做了俘虏,却在不久后就被害死。此后,花蕊夫人怀揣孟昶的画像日夜思念,还曾写下了《述亡国诗》表达悲愤之情“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如此年华都付与木芙蓉,不仅留下了爱情的咏叹调,也留下了一个历史上倔强而美丽的身影。
最后,木芙蓉留给我们的彩蛋,就是木芙蓉也是可以吃的。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说:以新鲜的木芙蓉花煮嫩豆腐,红白交错,恍若雪霁之霞,名雪霁羹。此外,芙蓉花与鸡肉搭配可烹饪芙蓉花鸡片;与竹笋同煮可制成雪霁羹;与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还可与面粉调合,放入油锅中炸,而后与软骨煨汤等。


借清代学者毛奇龄盛赞木芙蓉的诗句“敛唇扬蛾,流影揄袂,飘乎多思,静若有待”来追八月里收入夏色的云天和秋风……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林黛玉秋风秋雨赋林黛玉写秋的诗词林黛玉写的关于秋的诗林黛玉秋天的诗林黛玉枉凝眉林黛玉的秋风秋雨秋夜凉

评论 1






发表













北方人我在南方a67c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2020-08-09浙江

回复
1






没有更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07: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的雪天小宴会,你真的看懂了吗?半部少年派,半部俏黄蓉

卓语

2020-10-19 21:09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color=var(--tag-t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olor=var(--tag-t1)]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写雪天小酌,清寒里透着温暖,空灵美妙,极富生活情趣。
[color=var(--tag-t1)]红楼梦第八回里也写了一场雪天小宴,宝黛钗齐聚在薛家饮酒。只不过,曹公笔下的这场宴会,可并非单纯的文人雅趣,而是一场唇枪舌剑的较量,更像是江湖剑客的雪中表演。
[color=var(--tag-t1)]因为第八回是宝黛钗三角关系的开端,整个一回写的全是情感大戏。要说曹雪芹笔法高妙,那真不是盖的!他笔下的暗黑宅斗让人看不懂就罢了,就连感情戏都是九连环,没点破案的本事很难看明白。
[color=var(--tag-t1)]跟随卓语来细品这段故事。
[color=var(--tag-t1)]01 背景:金玉良缘要登场
[color=var(--tag-t1)]本书里第8回跟第7回紧密关联,要看懂第8回,需要先捋清第7回。
[color=var(--tag-t1)]第7回写了两桩事,一是周瑞送宫花,二是秦钟结识宝玉。这两桩事都是风云突变的征兆。
[color=var(--tag-t1)]周瑞所送的宫花,是薛宝钗落选之花。宝钗待选这事,确有其事。原因如下:
[color=var(--tag-t1)]1、薛家门风低劣,宝钗看上去却是个另类。尽管她一身都是假文化,但好歹人家也是经过认真培训了嘛!问题是培训的初衷是什么?显然是为跨越阶级用的。
[color=var(--tag-t1)]2、她对元春发出灵魂深处的羡慕之情。元春走的是女史路线,需要博学强记,宝钗就专攻此项。可见,她从小已经设计好跟元春一样的路线。
[color=var(--tag-t1)]3、从薛家进府到第7回送宫花,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薛家做事一向目的性很强,轻浮急躁,非常特朗普。如果压根没待选这事,从一进府他们就会包围宝玉。金锁面世绝对等不了两年。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尽管待选,但不妨碍设计备胎啊!薛家进京,是跟王子腾、王夫人都商量过的,几个老油条一起设计个双保险,那还不是小菜?
[color=var(--tag-t1)]其实以薛家这种门楣,就算养出活天仙,皇帝老儿也不会要。清政府实在太重视门第了!
[color=var(--tag-t1)]落选后王夫人、薛姨妈谈笑风生,宝钗一个闷在里屋绣花,还大病一场。足见老油条们,原本对入选就没抱太大希望,只有宝钗卯足了劲。
[color=var(--tag-t1)]长辈吃的盐多,知道她的斤两,打算的更实在。而宝钗曾经也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有志青年,谁知现实太残酷,出师不利铩羽而归。
[color=var(--tag-t1)]痛定思痛的宝钗,终于跟王薛夫人们站到了一起。以王薛的文化程度,压根造不出文绉绉的金锁和神秘秘的冷香丸,只有博学的宝钗,才懂得舆论先行的重要性。
[color=var(--tag-t1)]周瑞家跟宝钗聊药丸,你当真是闲聊?你当真聊完了就完了?呵呵,不要这么幼稚好吗,这只是个开端,全面铺开金玉良缘的开端。
[color=var(--tag-t1)]秦钟有一幅好皮囊,但人却很渣,全无一丝优良品质。名字谐音“情种”,不是爱情的情,是滥情之种,邪淫之种。这个人也出现在第七回,宝玉面临着严峻的腐蚀考验,跟面临宝钗的勾引考验同理,因而放在同一回里。
[color=var(--tag-t1)]总之,第七回是宝黛两小无猜时光的结束,无尽的情欲纠缠、地位斗争登场了!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02 开端:沾光善骗人
[color=var(--tag-t1)]周瑞家一路送花,某种意义上是种隐喻:花花新闻一路撒播,整个贾府到处都弥漫着捕猎的气息,猎手已经张好了网,而猎物宝玉只管眨着天真的眼睛,毫无知觉。
[color=var(--tag-t1)]黛玉可有知觉啊!
[color=var(--tag-t1)]宝钗还没落选时,荣府生态环境里已经存在黛钗之争,因为一个是贾母的宝贝,一个是王夫人的脸面,孰优孰劣毫无意思,有意义的是背后的势力,豪奴们的每个行为都在望风使舵。
[color=var(--tag-t1)]书中说宝钗一来,“人多谓黛玉不及.....”,那只是反映了王夫人控制荣府的能力而已。
[color=var(--tag-t1)]“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并非出于嫉妒,而是出于不平,对不公正待遇的不平。不仅如此,聪慧敏锐如她,能感知到某种蠢蠢欲动的力量,正在逼近宝玉。
[color=var(--tag-t1)]就在这种情况下,宝玉某日午后一反常态独自出门,既没跟黛玉相约,也没给黛玉辞行。同住碧纱橱的黛玉,马上就想到了宝姐姐的病,和神丹妙药的传闻。
[color=var(--tag-t1)]事实证明,黛玉想的没错,宝姐姐一家人都扎好了架子等着宝玉呢。就在宝玉去梨香院的路上,迎头先遇上了清客詹光、单聘仁,寓意是沾光、善骗人。
[color=var(--tag-t1)]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甲侧:没理没伦,口气毕肖。】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等宝玉见到薛姨妈:
[color=var(--tag-t1)]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
[color=var(--tag-t1)]请看薛姨妈如火的热情,一把抱入怀内,是不是跟前面如出一辙!菩萨哥儿啊,心肝肉啊,不知道咋激动好了。
[color=var(--tag-t1)]果然,出门先绊脚,一天都不顺。你以为作者安排沾光、善骗人是干嘛的?
[color=var(--tag-t1)]等薛姨妈把宝玉连哄带骗的塞进女儿闺房时,再回头看脂砚斋批的那句【没理没伦】,是不是感觉特贴切?
[color=var(--tag-t1)]03 决定:亲赴虎穴
[color=var(--tag-t1)]接下来在宝钗闺房里发生什么,万能的读者都很清楚。莺儿宝钗演双簧,终于令金锁成功上市。
[color=var(--tag-t1)]生活在性禁忌时代的男性,面对着一个性成熟的女性,在你面前娇憨的解开衣扣,你看到了醒目刺激的大红袄儿、金灿灿的璎珞金锁,还刻着跟你一对的文字.......
[color=var(--tag-t1)]当下,温暖的小屋里只有你们两人,闺阁里四处飘荡着她的体味.......这是种什么体验呢?
[color=var(--tag-t1)]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歌词说:午夜前醒来,迷惘如海。繁星忘了灿烂,我们是小孩,都曾是小孩。人们切开山峦 ,剪下了云彩,削成了万支桨, 缝制风帆,寻找、 呐喊未知的未来。
[color=var(--tag-t1)]这时的宝玉,就是那个少年派,他正在与虎同游!
[color=var(--tag-t1)]就在宝钗露出她大红袄的那一刻,黛玉终于狠下决心,从碧纱橱出发,亲赴虎穴,来会会对手。
[color=var(--tag-t1)]04 第一回合:封喉
[color=var(--tag-t1)]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color=var(--tag-t1)]外面丫鬟才刚报名,黛玉已经走进了宝钗闺房。呵呵,这意味着黛玉并没向薛姨妈问安——当然,这怪不得黛玉,是薛姨妈自己要消失的。
[color=var(--tag-t1)]但是,以黛玉的教养,必然先见长辈。而这一次黛玉压根没甩薛姨妈,目标万分明确,毫不迟疑的直奔里屋而来。她是算准了薛家的一切!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黛玉进屋,目光直接指向宝玉,这哪里是来看望宝钗啊?就在第七回刚刚得知宝钗生病时,黛玉也没任何表示,此时天欲下雪,绛珠仙子反而冒着寒冷来看她?想的倒美呢。
[color=var(--tag-t1)]黛玉摇摇的走进屋,身姿是袅袅婷婷的,但一开口却相当锋利。“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color=var(--tag-t1)]大家都知道这是酸话,可是,既然黛玉都知道避嫌,那已经成人的宝钗,为什么不懂男女避嫌呢?显然,宝钗棋子还未动,就被黛玉将了一军!
[color=var(--tag-t1)]薛家人虽然一向脸皮比城墙更厚,此时也有点慌慌。宝钗一时不知该如何转圜,只好装傻:“这话怎么说?”“我更不解这意。”
[color=var(--tag-t1)]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color=var(--tag-t1)]这是一句极高明的话——表面看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谁都无法反驳的真理。实际是讽刺蜂拥而至,一群都来的薛家。
[color=var(--tag-t1)]“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里面暗含秩序,含着做人的体面。翻译成大白话,人应该自觉一点,讲点先来後到。这不就是直刺宝钗是第三者吗!
[color=var(--tag-t1)]整个这一回合,宝钗除了就地匍匐,什么招数都没有。黛玉直插虎穴,剑剑封侯,但又都点到为止,并无丝毫杀戮之气、鲁莽之风,反而优雅可爱的很。
[color=var(--tag-t1)]可见,在爱情的对攻中,黛玉是绝对的武林高手!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05 第二回合:点穴
[color=var(--tag-t1)]几人说话间,天下雪了。不要忽略这个细节!薛家从本书一出现,就如一股阴风,满满的冷雪气场。当薛家筹谋的金玉良缘上市之日,正是下雪之时。
[color=var(--tag-t1)]这意味着薛宝钗正式登上舞台。不管黛玉喜不喜欢,她都要在这个冬季里肆虐一番。直到夏日的某个正午,听到宝玉梦中叫骂,才能消停下来。
[color=var(--tag-t1)]宝玉问自己的斗篷,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结合后面的故事看,其实黛玉本意是讽刺宝玉,早该回去了。可惜宝玉此时直男癌发作,竟赖着不走了。
[color=var(--tag-t1)]正合薛姨妈意,她迅速搞了个小酒席。席间宝钗和薛姨妈一唱一和的,劝说宝玉不要喝冷酒,极尽暧昧笼络之意。尤其是宝钗,大有扮演糟糠贤妻的味道。
[color=var(--tag-t1)]看着眼前这场大戏,黛玉只管磕着瓜子儿,抿着嘴笑。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可不是吗!宝钗已经成年,按说不应见任何外男。可薛家有房不住,带着待嫁的女儿住进满府公子哥的贾府,是非常尴尬的事。
[color=var(--tag-t1)]薛家人硬让女儿成天抛头露面,那也没办法,贾家不能管人家。但贾家人不该再知礼故犯,宝玉跑薛家见宝钗是错误的,这才是他宁绕远路也要避开贾政的原因。
[color=var(--tag-t1)]男主人薛蟠不在家,按说宝玉请安完毕应及时离去。可他竟然留在薛家跟孤女寡母吃饭,极其过份。吃饭还不算,还要饮酒!那个时代,非年非节的男女哪可能同席吃饭?这相当于把梨香院当风月场所了。
[color=var(--tag-t1)]有人说,黛玉为啥可以跟宝玉厮混,宝钗就不行?嘿嘿,这问题你得去怪曹雪芹啊!
[color=var(--tag-t1)]是作者让贾母收养了黛玉,贾母一向都把黛玉说成自家女孩,人家跟宝玉是以兄妹关系相处的。
[color=var(--tag-t1)]关于这个问题证据太多了!宝玉跟黛玉吵架时都说,自己没个亲姊妹,意思是黛玉算亲姊妹,理该亲厚。宝玉被紫鹃情试死了半个,全府上下都用兄妹情来解释.......
[color=var(--tag-t1)]证据太多了,不罗列了,总之宝黛是特殊的,作者为他们备好了不受礼法指责的出路,却没为宝钗准备。
[color=var(--tag-t1)]宝玉从小在内帷厮混,没有男女界限。可是薛姨妈行走江湖几十年,宝钗更是为进宫从小培训,一贯打造贤淑人设的。
[color=var(--tag-t1)]宝玉于她而言是外男,卧室相处、私相宴饮,这些行为都是伤风败俗的。
[color=var(--tag-t1)]薛家对宝玉的各种不避讳,本质上跟尤老娘一模一样,为了钓金龟婿什么脸皮都不顾!
[color=var(--tag-t1)]若别人遇到这事,瞬间就要横眉冷对。黛玉呢,她不急,也不恼,反而在笑!
[color=var(--tag-t1)]只有同层面的对手才能令人失控,而薛家的套路太低级,跟黛玉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当我们面对一个智弱对手时,就会心如明镜,跳出战局,先当会儿吃瓜群众。
[color=var(--tag-t1)]可巧,雪雁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趁机先讽刺宝钗:
[color=var(--tag-t1)]“那里就冷死了我!”
[color=var(--tag-t1)]意思是:一杯冷酒怎么就冷死了宝玉?你这关心也太假了点!
[color=var(--tag-t1)]顺带再敲打宝玉一下:
[color=var(--tag-t1)]“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color=var(--tag-t1)]宝玉懵圈,宝钗无言以对。薛姨妈赶紧顶上:“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回答:
[color=var(--tag-t1)]“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color=var(--tag-t1)]哈哈哈,我的颦儿啊!何谓轻狂惯了?当然就是宝钗这钓金龟的样子嘛,这可不是点到穴道上了!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06 第三回合:刺面
[color=var(--tag-t1)]宝玉接连吃酒,李嬷嬷上前劝阻,黛玉却怼了李嬷嬷一通,这是本回里最令读者迷惑的情节。
[color=var(--tag-t1)]1、借题发挥
[color=var(--tag-t1)]本回既然是虎穴大战,黛玉要发挥一切可用的题材。此前借故怼了雪雁,连紫鹃都被牵扯了,到了李嬷嬷来管宝玉,黛玉怎能放弃这个机会?
[color=var(--tag-t1)]2、黛玉和李嬷嬷关系甚密
[color=var(--tag-t1)]宝黛同住碧纱橱已有数年,李嬷嬷跟黛玉朝夕相处,关系近的很呢。实际上,黛玉对李嬷嬷可以很放肆,就如同对紫鹃一样,都是自己人!
[color=var(--tag-t1)]肯定有读者不信,说我瞎掰的。嘿嘿,曹雪芹没明说,脂砚斋却明说了。
[color=var(--tag-t1)]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甲侧:如此之称似不能通,却是老妪真心道出。】你不要助着他......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甲侧:是认不得真,是不忍认真,是爱极颦儿、疼煞颦儿之意。】
[color=var(--tag-t1)]仔细品味脂砚斋的两条批语 “老妪真心道出。爱极颦儿、疼煞颦儿”。再结合原著“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不就是说李嬷嬷跟紫鹃似的,都是颦儿的嫡系。
[color=var(--tag-t1)]3、心中有气
[color=var(--tag-t1)]就李嬷嬷当天的表现而言,黛玉并不满意。为啥呢?
[color=var(--tag-t1)]刚下雪时,如果李嬷嬷正确发挥职责,就应该催宝玉早走。可是李嬷嬷说
[color=var(--tag-t1)]“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罢......”
[color=var(--tag-t1)]或许李嬷嬷怕路滑,想观察下天气再走,又或许是受了薛姨妈什么蛊惑拉拢,总之她当日发挥失常,没有监管好宝玉。等到酒席都上了,再想监管,谁听你的啊?
[color=var(--tag-t1)]黛玉对李嬷嬷的不满,起于她那句 “一处顽顽罢......”。如今李嬷嬷自食恶果,劝不住宝玉了,黛玉当然要借机发挥一番。
[color=var(--tag-t1)]4、让薛家充分露尾巴
[color=var(--tag-t1)]薛家既然把宝玉留下了,酒也喝上了,好戏都拉开了,就应该让它演到底。若让宝玉垂头丧气不尽兴,这里日后对他更有吸引力。
[color=var(--tag-t1)]所以黛玉鼓动宝玉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宝玉若醉了,明天全府都会传遍,这可不是故意让薛家露出狐狸尾巴吗?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黛玉接着跟李嬷嬷拌嘴说:
[color=var(--tag-t1)]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color=var(--tag-t1)]其他话都是假的,只有这句是核心!她道出了人人皆知的礼教,也道出了李嬷嬷劝阻的本因。
[color=var(--tag-t1)]中国人讲究面子,喜欢隐性交流,受不了直白交流。虽然这就是李嬷嬷本意,但不能明说!于是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
[color=var(--tag-t1)]李嬷嬷觉的脸皮挂不住,但硬拉着外男灌酒的薛家人,却依旧坦然:
[color=var(--tag-t1)]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color=var(--tag-t1)]每看到这儿,我都惊讶于宝钗的心理素质,好似脸皮是别人的,与她无关。不仅如此,还假装玩笑来拧人家一下。不知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吗?果然,人至黑则无敌!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尽管如此,宝钗整个饭桌上的表现很有限,终究是被黛玉压倒性制约。薛姨妈岂能看不出来?既然事都弄到这份上了,索性放开一博:
[color=var(--tag-t1)]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
[color=var(--tag-t1)]“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 “再烫热酒来” 吼吼,酒能壮人胆是真的,薛姨妈终于拼上老命,打出了最后一大招:灌醉了,跟着我睡.......
[color=var(--tag-t1)]嗯,主意可真不错呢!这是向黛玉直接叫板,如果宝玉真留宿梨香院,那还不知有什么大戏呢。
[color=var(--tag-t1)]07 第四回合:秀恩爱
[color=var(--tag-t1)]宝玉最后喝的两碗酸笋鸡皮汤,很有深意。酸笋肯定是指黛玉,她那么喜欢竹子,这会儿正泛酸呢。那那那鸡皮呢?嘿嘿,我不告诉你。
[color=var(--tag-t1)]终于吃完了饭,黛玉撂给宝玉一句:“你走不走?”这哪里是问,俨然是下命令啦!哈哈,恋爱中的霸道女生,就是这样。
[color=var(--tag-t1)]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甲侧:妙答。此等话,阿颦心中最乐。】
[color=var(--tag-t1)]脂砚斋深知颦儿!
[color=var(--tag-t1)]临行前,黛玉亲自给宝玉戴斗笠。作者仔细描写了每个步奏,此时的俩人四目相对,深情款款,配合格外默契。这波恩爱秀的呦!不知刺痛了多少人的眼。
[color=var(--tag-t1)]黛玉扮演起贤妻来,也是认真的哦!
[color=var(--tag-t1)]“跟你们的妈妈都还没来呢,且略等等不迟。”薛姨妈还是想多留一刻算一刻。而宝玉无论如何都留不下去了。
[color=var(--tag-t1)]08 结论
[color=var(--tag-t1)]读者都知道尤家两姐妹的悲剧,全因尤老娘贪财好利,卖女求荣。尤家母女不在核心框架里,作者下笔明显更加酣畅淋漓,使得故事看起来触目惊心。
[color=var(--tag-t1)]可是对比尤老娘和薛姨妈,却是后者更加无底线!
[color=var(--tag-t1)]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女二光环笼罩,没有王夫人的权利庇护,宝钗的命运还不如尤家姐妹。
[color=var(--tag-t1)]而黛玉尽管婚姻问题败给了现实,但她的人,可从未败过。
[color=var(--tag-t1)]就像这天的故事,薛家如此费尽心机的团攻,而黛玉单刀赴会,轻弹慢笑之间,就能令薛家人仰马翻。
[color=var(--tag-t1)]恍惚间,依稀看到了俏黄蓉的身影,和那手精妙绝伦的打狗棒法!
[color=var(--tag-t1)]
[color=var(--tag-t1)]#红楼梦# #隔世情缘# #薛宝钗# #文化# #爱情保卫战#
[color=var(--tag-t1)]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2:28 , Processed in 0.0741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