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史湘云·昙花一现韦陀泪【湘江水涸&云散高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钗扑蝶、宝玉看庄子、黛玉续庄子的秘密?宝玉四颗珠子少一个?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江西
0.247
2024.07.24 12:10:12
字数 3,605
阅读 56
【 红楼日月:连载12】
(接上文,花气袭人知昼暖:日暖,玉生烟)

2 宝玉的四颗珠子
21回,第一次写湘云来贾府,给宝玉梳头,“一路四颗珍珠”。湘云说:“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说丢了一颗。湘云说被人捡了去,黛玉说:“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黛玉此话,明显指宝钗,后又写道“忽见宝钗走来”。按《红楼梦》中写作手法,说某话某事时,谁走来、谁接茬,一般说的就是谁,此事往往与谁有关。

此处是说:四个珠子,丢了一个,被薛宝钗代表的满清捡了去。

然后关于四颗珠子的事,正面看来就说完了,后面说的都是其它事。反面看,这回一直在说“四个朱子”,直至贾琏之淫才结束。

这是《红楼梦》中又一常见现象:正面看已经写完的事,其实反面一直还在继续写此事!换句话说,这些正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在反面都是有关联的一件事。另外,贾琏的宽衣动作,是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提醒,警示前后有重要之事。《红楼梦》中的淫,基本都是给读者警醒,《红楼梦》本不是写风月之书。

四个朱子:是崇祯四子。甲申之难,李自成退出京城后,太子、定王、永王不知所终,留下了很多传说,历史上一直真假莫辨。《红楼梦》中不仅写了这三人,而且每人结局都告诉读者了。那个丢了的“朱子”,被满清捡了去的,正是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因在明处,其事迹人所共知。

我们接着仔细往下看:

宝玉进来,宝钗方出去。连宝玉都奇怪:怎么“见我进来就跑了?”宝钗这次为什么来?难道就是为接茬捡珠子?

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只是袭人说宝玉吗?这是作者说读者:你心里还不明白四个珠子是四个朱子?还等我说呢!可我不能说啊。作者经常这样,直接给读者说话。

然后有个叫蕙香的小丫头,宝玉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个的?”蕙香道:“我第四个的。”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此处又是一石多鸟,其它“鸟”先不提。这里说:兄弟姊妹四个,重复三次“四”强调,兄弟姊妹四个朱子。

然后宝玉看《庄子》,这里版本混乱:

庚辰本:“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

不同版本:“正看至《南华经·外篇·胠箧》一则。”

不同版本:“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

庚辰本虽未给出书名,但读者一看内容便知是《庄子》,书名可有可无。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又称《南华经》。所以这里虽有不同版本之乱,却无歧义。

此处用《庄子》的“胠箧”,和“大盗”、“小盗”的话,还在说前回的“耗子偷香玉”。

宝玉看到:“……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孟子》中“离娄之明”,离娄即离朱,传说是黄帝时的神话人物,“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这里引用《庄子》的离朱之明,也是一石多鸟:一是“离朱明”。二是要读者明察秋毫。三是黄帝丢失明月之珠,命离朱去找。黄帝,是帝;丢失明月之珠,丢失珠子,是明的珠子,朱子;离朱找珠子,要读者找朱子。所以提醒读者:找黄帝的珠子,找帝的朱子。

《史记·李斯列传》中“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就是这个“明月之珠”。

宝玉“看至此段”,即:“人含其明”、“人有其巧”之处。看来,巧姐的名字,出处在这里,不是到刘姥姥游大观园后才有。此时还叫“大姐”,后面马上写到大姐,指出此人是四个朱子之一。

宝玉就在此处《庄子》原文后续写:

……戕宝钗之仙姿……无恋爱之心矣……

……灰黛玉之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彼钗、玉、花、麝者……陷天下者也。

宝玉写的钗、玉、花、麝四人,还是提醒:四个人!跟说“四儿姊妹四个”异曲同工。

宝玉睡醒了,袭人说“你睡醒了,你自过那边房里去梳洗”,“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还回到湘云给宝玉梳头,还在借四儿说兄弟姊妹四个,一直在说此事。宝玉道:“你心里那里知道我心里急?”这话不通顺,怪怪的:你心里,我心里,知道,急。作者又在直接对读者喊话了:心里急,不能明说,读者你心里知道了吗?

谁知黛玉走来,可巧翻出昨日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看到宝玉写的“戕宝钗之仙姿,无恋爱之心矣”,明显恋爱宝钗的话,却“又气又笑”,而非多心、流泪、吃醋:异常。

“翻出昨日的《庄子》”、“作践南华庄子因”:书名异常。

“庄子因”,也存在版本问题:

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庄子因”。

甲辰本、程高本:“庄子文”。

如果是《庄子因》,则为林云铭(1628-1697年)解《庄子》的书,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刻印。注意,林云铭与崇祯太子属同龄人。

无论是“南华庄子”,还是“南华庄子因”,这个书名都不正常,如前《南华经》和《庄子》都是正常书名。“南华庄子因”明显是个错误书名,不是宝玉看的《庄子》,这也是有些版本校改为“庄子文”的原因。“南华庄子”的叫法,既不同于《南华经》又不同于《庄子》,书名差异也是个异常提醒。对这些异常、错误,读者应引起注意。

“谁知黛玉走来”,又是个接茬的,在说崇祯四子,黛玉就走来。

黛玉可巧翻出庄子:黛玉来把答案给读者翻出来了——庄子。

庄、子:“庄”是黛玉,即崇祯,所以黛玉翻出;“子”是子女。

黛玉翻出的“庄子”,庄之子,正是这回一直在说的崇祯诸子。

为什么说“庄”是黛玉、崇祯?

红楼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告诉读者,“日暖玉生烟”的秘密在《锦瑟》中。注意前面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对仗的上联字正是“庄生”。望帝指黛玉,而上联的“庄生”,也是指黛玉。

从此回后文的提醒也能看出:

书中不仅用紫鹃之名提醒黛玉指望帝,还用黛玉白天睡觉提醒“庄生晓梦”,就在第19回说完“玉生烟”之后: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宝玉见黛玉睡在那里,上来推醒说“又睡觉”,“睡出来的病大”。这几句都在提醒读者:睡,又睡,睡里有“病”。一连用了几个“睡”,在重复强调黛玉白天睡,对应庄子白天的睡梦。可是没说黛玉梦啊?也没说蝴蝶呀?此书就是“红楼梦”。有蝴蝶:宝钗扑蝶!



宝钗扑蝶
很多宝钗扑蝶图,画成一双花蝴蝶,不对!是“一双玉色蝴蝶”,不是我咬文嚼字,这个“玉”字意义重大,请看:

“便往潇湘馆来。忽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渡柳,将欲过河。到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在蝴蝶出现前,特意提醒读者,宝玉和黛玉是一处!而且宝钗“跟”则黛玉疑,重复两个“嫌疑”让读者来疑。然后出现一双玉色蝴蝶,团扇那般大,夸张吧?明显喻宝玉、黛玉二玉,宝钗却一直“跟”到滴翠亭。“梁祝化蝶”的民间传说,在唐朝之前就有了,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同为妇孺皆知的古代民间神话传说。注意,这几个传说在《红楼梦》中都有,只是太颠覆了。红楼作者的脑洞比我们现代人大多了,现在的编导如能学到一成,便可称霸中国影视界。

二玉成双成对,迎风蹁跹,风是“清风”,所以宝钗扑蝶,是扑打二玉,无任何美感可言。下次您看“宝钗扑蝶图”时,就比别人多了一点欣赏,不过估计雅兴全打消了。因为扑蝶那个美女是无情人,中山狼、无情兽!

“宝钗扑蝶”可与此“庄生梦蝶”相印证。

还有黛玉的菊花诗,《菊梦》中“登仙非慕庄生蝶”:黛玉说登仙不是因羡慕庄生蝶,还是黛玉自比“庄”。

黛玉的“庄生蝶”,向读者指明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典故。

庄,还可以是庄烈帝。我认为这不是用谥号,而是崇祯帝在唯一正史《明史·本纪·庄烈帝》篇名上的称号。《明实录》记到天启朝,崇祯以后都没有。清修《明史》,虽然最后署名张廷玉,但在康熙年间修《明史》的明史稿五百卷出自万斯同,与《庄子因》、《长生殿》同时代。

从黛玉对“所续之处”的批诗:弄笔、作践、无见识、有丑语,说明黛玉对清续明史、庄烈帝或者崇祯朝历史不认同,认为无见识,有丑语。宝玉所续的钗、玉、花、麝这些人,都是崇祯朝历史人物。

然后写巧姐出痘疹,不是四个朱子的事说完了,巧姐出现在此处,恰好说明巧姐正是崇祯四子之一。崇祯帝不就是黛玉吗?巧姐应该是黛玉的孩子,不应该是凤姐的孩子啊!这都是正面思维。《红楼梦》中正面的父子、夫妻关系,以及姨妈、表姐等,与反面人物关系都没必然联系。比如贾琏夫妻,在反面故事中二人都是男的,不可能生孩子。黛玉、宝钗的正面角色都被设计为未婚女子,当然不能有孩子。这也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反面人物关系不受正面限制,同时构造正面和反面故事时,就要灵活方便很多,不会作茧自缚。

崇祯四子,太子、定王、永王和长平公主都是谁呢?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湘云是太子?庭烟敛夕棔,谁是开明帝?麒麟送子,白首双星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江西
2
2024.07.26 12:43:49
字数 2,824
阅读 67
【 红楼日月:连载13】
(接上文,宝钗扑蝶的秘密)

2.1 湘云是太子
给宝玉梳头的湘云,便是“四个朱子”之一,最大的那个。所以“四个珠子”的话由湘云说出,也是湘云发现少了一颗珠子。

望帝是黛玉,丛帝便是湘云。丛帝又称“开明帝”,这个名号有意思。丛帝是望帝的继承人,在崇祯的多个皇子中,只有太子朱慈烺能代表丛帝。

2.1.1 一丛浅淡一丛深
湘云的曲子,“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襁褓,谐音“强暴”,指农民军破京城,崇祯、周后双双自尽。这里出现“丛”,如果认为这完全可能是巧合,不一定代表丛帝之“丛”,再看:

湘云的菊花诗:“一丛浅淡一丛深”,重复两个“丛”,是强调。

湘云说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出自杜甫的赋秋诗,后边一句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还是“丛”,而且心系故园。

“丛”这个字不是必要的常用字,其他人都没有出现这个字,而湘云却多次出现“丛”字。

望帝啼鹃、丛帝鳖灵治水,都是来自古蜀国的神话。丛帝神话,有一个特殊之处,是别人所无,可作为鉴别:神话中说,丛帝鳖灵,是一个鳖精修成,每天夜里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幽会。

76回中秋赏月,黛玉、湘云二人联诗,湘云联道“庭烟剑夕棔”,故意把“敛”错写成“剑”,以引起读者强烈注意。因为棔是夜合树,读者自能判断出“夕”前的“剑”,应是合起来的“敛”字,并不影响阅读,此错误在强调“棔”字。黛玉叫妙,并说“棔字,亏你想得出!”然后湘云说:“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作者是让读者好好查一查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查出神话中丛帝鳖灵夜合树下会情人,湘云的身份就揭开了。而且棔一般的叫法是合欢树、夜合树,这里却用了个俗叫法“明开夜合”,“明开”二字是“开明帝”反过来,也太明显了。这段话不只提醒了夜合树,还提醒了开明帝。此处对“棔”字的强调,再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想想看:中秋节自古是家人团聚之时,黛玉和湘云却撇下众人,自去联诗?因二人实为父子。

想想看:湘云一直在京城,祖籍在金陵,为何说“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跟楚的湘江有什么关系?因为丛帝来自荆楚!

《水经注》: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再看“云散高唐”,显然用宋玉的《高唐赋》典故,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所以后来跟女神欢好就叫云雨,这是出处。云散高唐,是把湘云比作巫山神女;而丛帝鳖灵治水,是凿通巫山,使长江水通,蜀地才消除了水患。

这个巫山神女,还是神话,相传是赤帝之女瑶姬。先不说五方上帝和对应的五行那么复杂,简单讲,赤,是朱,赤帝比喻朱明之帝,所以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对应湘云为朱帝之子。那满清的皇帝呢?白帝!宝钗的诗句“欲偿白帝凭清洁”,是凭“清”,报答白帝。白帝五行属金,对应季节为秋。比如宝玉《芙蓉诔》中,“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此时刚过中秋节。

所以明清两大阵营的标识很清楚,在命名、五行、五色、五方、四季等都泾渭分明。作者时代的人信这些,我们也必须清楚。

2.1.2 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29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那位张道士一进来,先说了句“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大乘佛教的著名经典,净土三经,便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道士不该念佛号,用这个明显错误提醒读者注意,此处有“真事隐”。

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说:“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道士啊!在“佛前”镇着?是从巧姐的“寄名符”说起。张道士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茶”是“明”,茶盘、大红是朱明标识。为强调这个“茶盘”,凤姐还说了句笑话:“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吓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张道士说,这盘子一举两用,将宝玉的通灵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就是把茶盘里之物,给读者见、识!

张道士送玉回来时,却捧了一盘子各道士敬贺的法器,珠宝玉金,三五十件。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说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宝钗说湘云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此麒麟虽是金麒麟,却是红色系,即朱,但活在满清时,即金和翠。黛玉还强调,宝钗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是提醒读者留心:这些人带的东西!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只见众人都倒不大理论,惟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说:“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黛玉说不希罕。

整体看这段:是用茶盘把巧姐寄名符、宝玉通灵玉和红色金麒麟串接起来了!后来31回湘云来时,捡了宝玉丢的这个红色金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礼记》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地位并不低于龙。

中国民间流行的“麒麟送子”传说由来已久,据说孔子诞生前,有麒麟来到他家,这个典故就是麒麟送子的来源。

我们经常看到的麒麟图画,是麒麟上骑着一个娘娘和一个童子。麒麟送子的年画,是麒麟上坐着个童子。



麒麟送子
这里湘云的麒麟,也是给读者“麒麟送子”!黛玉的强调、赞叹等是故意突出黛玉,还是表示崇祯之子,包括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

31回,湘云捡麒麟的回目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朱明喻月,皇子喻星,双星,一个是湘云,另一个是谁?又是答案在前,便是此处茶盘托寄名符的巧姐,最小的永王。白首,指太子、永王两人后来活到白头了,这是史书没告诉我们,而《红楼梦》告诉读者的答案。

书中还有几处说湘云是太子、龙子的例子,可互相验证:

50回湘云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别人都没猜中,却是宝玉猜中,猴子也是表面谜底。宝玉代表朱明皇权,甲申之难便是猴年,后事难继说的是崇祯太子,因太子是储君,本应是继位者,却难继皇权、江山。

54回元宵节,凤姐说的第一个笑话,听众和读者都觉得不正常:“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他正言厉色的说了,别无他话。史湘云看了他半日,这都是提醒读者的话。

凤姐这句话说的就是当晚,就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红楼梦》这部书,九回一个单元,尤其是二九、四九、六九分界很明显。这是六九之末,“吃了一夜酒”就是当时,前半部是“团团的”,后半部就“散了”,此时书刚到半,是全书分界线。《红楼梦》应总共十二个九回,对应十二钗之数,共108回,不会有120回的《红楼梦》。

凤姐说的第二个聋子放炮仗的笑话:聋子,即龙子,指出湘云是龙子。注意湘云接茬,问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个聋子。”这本人正是指湘云,原是个“龙子”。后面宝钗还提醒读者:“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有玉没有?为何贾母说原有、殉葬?为什么用黛玉比王明君?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江西
2
2024.07.20 12:02:30
字数 2,100
阅读 64
【 红楼日月:连载9】
(接上文,山中高士晶莹雪 典故:雪满山中高士卧)

1.3.2.2 林黛玉是朱明君
林黛玉的图谶,其图解为“朱”,“两株枯木”是“林”,木“枯”已死,表示人亡。其谶“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就是林黛玉反过来念,指出林黛玉。“林中挂”显然是在树上吊死了,与枯木表示人亡,图谶表达的寓意一致,是林黛玉结局的谶语。

“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林黛玉,是“明”的代表,又跟宝玉谈情说爱,准确说是宝玉的心上人,当然是皇帝。明清之际,在树上吊死的朱明皇帝,基本可认出崇祯。黛玉素习猜忌、小性儿的性格刻画,也可验证。

书中第一次写到黛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绛是朱,珠又是朱,一株还是一朱。真是巧合?

黛玉第一次见宝玉,宝玉问黛玉有玉没有?注意此处“众人不解其语”,作者是警告读者也在众人中,书中惯用此法。黛玉说没有,宝玉摔玉、大哭。以我们目前对“宝玉是朱明玉玺或皇权”的理解,此处的宝玉大哭,我们就心知肚明了,甚至作者写这段话时之泪,我们也看到了。再看贾母怎么说的?“你这妹妹原有这个”,因殉葬,带了去了。“殉”字,不仅说玉,也指黛玉,此人原有玉,后来亡玉、殉国,也正符合崇祯。

林黛玉是朱!而薛家是夷,薛宝钗是金,“金玉配”就是争宝玉,夺朱明江山。

看,《红楼梦》的主旨,几句话就说明白了。

崇祯死后,“披发遮面”,这点在多个史书中都有记载。

19回,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前,“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

26回,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在窗外听到,问:“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然后下面说了一大堆似乎很啰嗦的话:

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候。”一面说,一面都去了。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

作者当然有用意,在这段话里找关键字,一个字:睡!

“每日價情思睡昏昏”,是《西厢记》中莺莺小姐的唱词,此处故意重复,而且两次写错字,显然是错误提醒。

注意宝玉问话,“你才说什么?”宝玉一直问读者,“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看“睡”之前是什么字?思,崇祯庙号“思宗”。

在写错的“家”字,和强调的“睡”字之间,是两个字:情思。

林黛玉自觉忘情:作者让忘“情”,剩一个字“思”。

那段很啰嗦的话,作者一直告诉我们:妹妹睡、谁睡、姑娘睡、人家睡。我觉得作者都要把心呕出来了,您还要作者怎么告诉我们:黛玉睡是“思”睡!

在文字上做功夫,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否则怎么写反面事?

对宝玉此问,林黛玉的回答是:拿袖子遮了脸,装睡!

用手帕子盖上脸、拿袖子遮了脸:书中只有林黛玉有遮脸之举,而且不止一次,符合思宗朱由检的“遮面”形象。

以作者怡红院石头的身份,“怡红”即“遗朱”,对崇祯的感情不言而喻,所以从来不惜笔墨对黛玉赞美,甚至夸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位绝代佳人。

1.3.2.2.1 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占花名,抽到“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签,此诗原创是欧阳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王昭君,王明君
但《红楼梦》中是“东风”,不是“春风”!

元曲作家高明有:

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一看就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还有一些攒诗的,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 (宋代:赵顺孙)

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  (明代:朱朴)

都是从欧阳修的诗化来的。

所以我们还是以欧阳修为王昭君写的这句诗为典故的源头。

黛玉不是怨春风,而是怨东风,东夷、清风,表明了黛玉的立场,或者说作者故意不用“春风”而用“东风”。书中多处写黛玉怕风,也是指此东风、清风,暗指满清。看,找对方向了,很多地方的理解,会迎刃而解,毫不牵强。

王昭君,因西晋避讳司马昭,改为王明君,也称明妃。“明君”是作者用王昭君比黛玉的原因之一:明朝皇帝。

晋朝为避司马昭讳,还改了一个著名的苦命女人之名,蔡昭姬,改为蔡文姬。

避讳由来已久。连神仙都不能幸免,比如姮娥,避讳汉文帝,改名嫦娥。观音菩萨也不能幸免,为避讳李世民,把观世音改为观音。这个线索先记着,在解密李纨的“观音没有世家传”时,会用到。

黛玉的菊花诗,“和云伴月不分明”,是个字谜,谜底是“胧”,云从龙。后面的“惊回故故恼蛩鸣”,明显用岳飞的《小重山》典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月胧明”,也是对“和云伴月不分明”这个字谜的解答和注解。

胧:是“月龙”,月是明,龙是帝,即明朝皇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探春史湘云的人物评价
mmovcl2013.04.18分享举报
1个回答
jackyli257i
2013.04.19
满意答案
林黛玉:1.薛宝钗过生日时看戏,因史湘云说一个女戏子像她而生气,既而迁怒宝玉.
2.史湘云做东开诗会做菊花诗时,她一下圈了四首诗,还个个是好诗,夺了魁.
以上两件事说明她才高气傲,清高自许.

薛宝钗:1.元春省亲时让贾宝玉做诗,她告诫宝玉不可用绿玉而应用绿蜡.
2.王夫人让探春与李纨和她一起管理园中事务,井井有条还除了好些弊端.
说明她处世圆滑,又有治家本领.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了一“金玉良缘”——这种象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妩媚中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风霁月====光风·史湘云+霁月·晴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芙蓉诔//冷月葬花魂【鸟魂花魂史湘云+霁月·冷月晴雯】芙蓉女儿诔


风月宝鉴

春梦随云散【四春+彩云易散//云散高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 - 南宋词人、文学家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人物关系
范邦彦岳父 范邦彦陈成父女婿 陈成父范炎女婿 范炎陈骏亲家公 陈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辛弃疾

别称
稼轩居士,辛幼安


字幼安,号稼轩

所处时代
南宋

出生地
历城(今山东省济南)

出生日期
1140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
1207年10月3日

主要作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主要成就
开拓词的思想意境、豪放词的代表

南宋豪放词第一人

目录
1人物生平
2文学成就
3历史评价
4诗词作品
5轶事典故
6亲属成员
7后世纪念
8大事年表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折叠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折叠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折叠南下地方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折叠人生起落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

折叠壮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折叠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折叠思想内容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折叠艺术风格
辛弃疾
辛弃疾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折叠贡献影响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折叠艺术造诣
辛弃疾
辛弃疾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折叠书法成就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辛弃疾的《行书去国帖》为纸本,是辛弃疾目前仅见的书法作品。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曾经过元朝赵孟頫,明 黄琳、项元沛,清朝永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tāng tà),小声铿鍧(kēng hōng),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折叠词中之龙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收六
辛弃疾
辛弃疾
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写一些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谓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折叠酷吏之名
辛弃疾
辛弃疾
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还没有走马上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用起钱来就像用泥沙,杀起人来就像割草。由此,辛弃疾有了酷吏的名声,还没来得及去上任,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辛弃疾给人留下冷酷的印象并不奇怪,他年轻的时候,在北方义军中曾单人独骑杀了偷盗义军大印的和尚义端。后来,又有过率领五十骑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的壮举,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敢于出手杀人的狠角色。但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事实上,辛弃疾对普通老百姓宽厚,对下属官吏严酷。他曾奉命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在给宋孝宗的报告《论盗贼札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臣以谓,不去为盗,将安之呼,正谓是耳。”意思是说,这些种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级的官员用过度的征收赋税来害他们;县一级的官员呢,用征购各种名目的物资来害他们;底下的办事人员用各种名义索、拿、卡、要来害他们;地主豪强用兼并田产来害他们;而盗贼又用抢劫和掠夺来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当盗贼又能往哪里去呢?

辛弃疾认识到真正该严格管理的是各级官吏,而不是平民百姓。这成了他的执政理念和处理政务的出发点。据《真西山集》记载,辛弃疾“历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唯恐奉教条,不逮得遣”。就是说,他对底下的官吏非常威严,动不动就对手下进行法律追究,那些官员都吓得心惊胆战,生怕遵守教条不到位而被谴责。

相反,他对百姓却非常宽厚、关心。楼钥所著的《攻愧集》中说,“比居外台,谳议从厚,闽人户知之”。意思是辛弃疾在做福建提点刑狱时,给犯人判罪遵从的是宽厚的原则。这件事,福建人家家户户都知道。有一次,他派一个叫傅大声的官员到下辖的一个县里,去复审牢狱中的囚徒。傅大声到了那个县之后,经过仔细的审核,释放了五十多个人,只留下十多人。这么多的案子被翻案,让那个县令脸上火辣辣的,于是拒绝招待傅大声,连饭也不管了。辛弃疾听说后,亲自对这些案件进行审核,最后全部依照了傅大声的处理意见。

辛弃疾所以被人污以酷吏的名声,主要还是他不肯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在给皇帝的上书中,辛弃疾自己都说:“臣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因为“刚拙自信”的性格,他敢说敢做,不愿意迎合别人,为了求得事业的成功,他可以不拘小节,更加不理会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于是,他和庸碌保守的南宋官场风气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这一切放在今天,却格外让我们肃然起敬。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作品
折叠代表词作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②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鹧鸪天·戏题村舍》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折叠其他作品
《鹧鸪天·代人赋》

《玉楼春·戏赋云山》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祝英台令·晚春》

《采桑子·烟迷露麦荒池柳》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

《东坡引花梢红未足》

《露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鹧鸪天·陌上桑破嫩芽》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

《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

《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

《生查子·游雨岩》

《生查子·漫天春雪来》

《生查子·去年燕子来》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南乡子·舟中记梦》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沁园春·灵山齐菴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汉宫春·立春日》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满江红·暮春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

《水调歌头·盟鸥》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赋雨岩》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新郎·赋水仙》

《贺新郎·赋琵琶》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蝶恋花·送祐之弟》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一剪梅·中秋元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瑞鹤仙·赋梅》[2]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义斩义端
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折叠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

辛弃疾

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折叠编辑本段亲属成员
祖父:辛赞,在金朝官至朝散大夫。

妻子:范如玉,金朝新息县令范邦彦之女。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折叠稼轩中学
历城二中位于历城区遥墙镇,为了学习纪念史上这位有名的大诗人,历城二中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稼轩中学[1]

折叠辛弃疾纪念馆
弃疾疾念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

折叠故居和墓葬
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
在济南小清河畔,有一个乡镇,名叫遥墙镇,那就是名闻遐迩的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的故乡。他就是在那里起身,拉起队伍抗金的。辛弃疾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不同于一般的封建社会文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个优秀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辛弃疾死后葬于江西上饶的铅山县永平镇。辛弃疾墓在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绍定年间(1228—1233),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毁墓残。清代辛弃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东山辜染安北囗立”,据考,此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国后,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两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高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并书之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折叠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

折叠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录自邓广铭《辛稼轩年谱》

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金熙宗(完颜亶)天眷三年(1140)五月十一(合公历5月28日)卯时,稼轩生于山东历城之四风闸。

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1147)稼轩八岁。

稼轩之从学刘嵒老(瞻)当在此年前后。

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稼轩十岁。

(“稼轩师于蔡伯坚之说,首见《宋史》本传,辛启泰著其事于十岁,未知有无依据。”据邓广铭先生考证,稼轩无从蔡氏受学之事,考证详见邓广铭著《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1153)稼轩十四岁。

领乡举当在本年。(辛启泰《谱》本年记事云:“先生年十四领乡荐。按先生《进美芹十论札子》云‘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盖由此也。”邓按:辛《谱》所云亦未知何据。《济南府志》及《历城县志》中均不载此事。既无可参稽,姑仍旧文著其事于本年。)

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1154)稼轩十五岁。

本年当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稼轩十八岁。

本年当又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1158)稼轩十九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知开封府,当为由绍兴二十五年至本年内事。

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稼轩二十一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卒,至晚在本年。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雍)大定元年(1161)稼轩二十二岁。

金主亮大举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共图恢复。

十月,金蔡州新息县令范邦彦以其县归宋。(邓按:稼轩与范氏先后南归,忠义相知,后遂婿与范氏。其后邦彦之子如山与稼轩深相投契,至如山之子炎又为稼轩之婿。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稼轩二十三岁。

正月,稼轩奉耿京命,奉表南归。十八日至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耿京为张安国等所杀,稼轩缚张安国献俘行在,改差江阴签判。

五月,皇太子昚受禅即皇帝位,是为孝宗。

稼轩以分兵攻金人之策干张浚,不被采纳,其事当在本年抵建康不久之时。

稼轩之定居京口及其与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伯)之女弟之结婚,当均为本年内事。

本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立春,稼轩为赋《汉宫春》词。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稼轩二十四岁。在江阴签判任

隆兴二年(1164)稼轩二十五岁。在江阴签判任

本年赋《满江红》抒怀。

江阴签判任满,改广德军通判,当为本年秋冬间事。

乾道元年(1165)稼轩二十六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奏进《美芹十论》

与周信道(孚)相结识,至晚当在本年。

乾道二年(1166)稼轩二十七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乾道三年(1167)稼轩二十八岁。

在广德军通判任。任满,改建康府通判。

乾道五年(1169)稼轩三十岁。在建康通判任

患<疒颓>疝疾,当为本年前后事。

乾道六年(1170)稼轩三十一岁。

召对延和殿。论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又上疏请练民兵以守淮。

迁司农寺主簿。

作《九议》上虞允文。

乾道七年(1171)稼轩三十二岁。在司农主簿任

乾道八年(1172)稼轩三十三岁。

春,出知滁州。

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创建奠枕楼,繁雄馆。

秋,友人周信道(孚)来滁相会,并作《奠枕楼记》。

全椒县僧智淳以宋太祖赐《王嵒帖》来献,周信道代作跋。

是年有奏议上君相,论敌国事。(周密《浩然斋意抄》载《镇江策问》有云:“犹记乾道壬辰,辛幼安告君相曰:‘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绍定足验矣。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诸君有义气如幼安者,百尺楼上岂能不分半席乎。”)

稼轩妇翁范子美(邦彦)之卒,最晚当在本年,年七十四。

乾道九年(1173)稼轩三十四岁。在滁州任。

冬,上疏乞将滁州依旧作极边推赏。

以端砚赠友人周信道(孚),当在本年。

稼轩之因病离滁州守任,回京口居第,当在本年冬季。

淳熙元年(1174)稼轩三十五岁。

本年春,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以启贺新任建康留守叶衡,当为本年正月内事。

叶衡荐稼轩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

淳熙二年(1175)稼轩三十六岁。在仓部郎官任

登对,上疏论行用会子事。

致书周信道(孚),权其痛忍臧否。

夏四月,茶商赖文政起事于湖北,其后转入湖南江西,数败官军。

六月十二日,稼轩出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进击茶商军。

淳熙三年(1176)稼轩三十七岁。在江西提点刑狱任。

淳熙四年(1177)稼轩三十八岁。

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

奏陈武陵县令彭汉老政绩。

淳熙五年(1178)稼轩三十九岁。在江西安抚使任

春二月,奏劾知兴国军黄茂材。

奏请申严延边州县耕牛战马出疆之禁。

召为大理少卿。

秋,出为湖北转运副使。

淳熙六年(1179)稼轩四十岁。在湖北转运副使任

春三月,改湖南转运副使。

湖南溪峒蛮陈峒于去年正月反,湖南帅王佐亲帅将士入峒征讨,迄本年春擒获陈峒,事定,稼轩为赋《满江红》词致贺。奏进“论盗贼札子”。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奉孝宗手诏,谕惩治盗贼旨意。

淳熙七年(1180)稼轩四十一岁。

春,奏请以官米募工,浚治陂塘,因而赈给。

出桩米赈粜永、邵、郴三州。

整顿湖南乡社。

夏,奏请于郴州宜章县、桂阳军临武县并置学。

奏劾知桂阳军赵善珏,罢之。

创置湖南飞虎军。

变税酒法为榷酒法。

秋覆阅解试卷,得赵方。

经始构建上饶居第。作《新居上梁文》。至晚已于本年自称稼轩居士。

刊行亡友周信道(孚)《蠹斋集》。

檄衡山尉戴翊世行县事。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淳熙八年(1181)稼轩四十二岁。

江右大饥,举办荒政。

稼轩遣客舟载牛皮运赴淮东总领所,以供军用,路经南康军境,为军守朱晦庵(熹)遣人搜检拘没,遂致函朱氏,请其给还。

淳熙九年(1182)稼轩四十三岁。在上饶家居

秋九月,友人朱晦庵(熹)过信上相会。

是年范廓之(开)始来受学。

淳熙十年(1183)稼轩四十四岁。在上饶家居

春,友人陈同甫(亮)有书来,约秋后来访,未果。

夏五月,叶梦锡(衡)卒,年六十二。

秋八月傅安道(自得)卒,年六十八。

冬十一月,李寿翁(椿)卒,年七十三。

淳熙十一年(1184)稼轩四十五岁。在上饶家居

是年春二月友人洪景庐(适)卒,年六十八。

李仁甫(焘)卒,年七十。

三月,友人陈同甫(亮)备累系狱,凡七八十日方得释。

秋七月,友人罗端良(愿)卒,年四十九。

冬,寓居信上之李正之(打正)入蜀任利州路提刑,郑元英亦过信入蜀,稼轩均赋词为别。

淳熙十二年(1185)稼轩四十六岁。在上饶家居

是年,郑舜举(汝谐)为信州守,稼轩与相酬唱甚多。

淳熙十三年(1186)稼轩四十七岁,在上饶家居

是年岁杪,郑舜举(汝谐)被召赴临安。

淳熙十四年(1187)稼轩四十八岁。在上饶家居

主管冲佑观当在本年。

夏,友人韩无咎(元吉)卒,年七十。

友人汤朝美(邦彦)卒,年五十三。

友人钱仲耕(佃)卒,年六十二。

淳熙十五年(1188)稼轩四十九岁。在上饶家居

正月,门人范开编刊《稼轩词甲集》成。

奏邸忽又讹传稼轩以病挂冠。

郑侯卿(如崈)守衡州,稼轩赋词送之。

秋,友人赵昌父(蕃)归自湖南,岁末以诗卷寄赠稼轩。

友人陈同甫(亮)来访,相与鹅湖同憩,瓢泉共酌,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

淳熙十六年(1189)稼轩五十岁。在上饶家居

二月,孝宗禅位于光宗。

范廓之(开)应招以家世赴告南宋行朝,将以求仕,辞别稼轩,稼轩为赋《醉翁操》相送,其事当在本年。

光宗(惇)绍熙元年(1190)稼轩五十一岁。在上饶家居

是年冬十二月友人陈同甫(亮)再度系狱,年余方得释。

绍熙二年(1191)稼轩五十二岁。在上饶家居

洪莘之通判信州,至晚当始于本年。

绍熙三年(1192)稼轩五十三岁。

春,赴福建提点刑狱任。

路径崇安时,曾至武夷精舍与朱晦庵相会。

友人马会叔(大同)卒于本年冬季。

宁宗(扩)庆元元年(1195)稼轩五十六岁。家居上饶

二月,赵子直(汝愚)罢右丞相,继责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友人刘平国(宰)校书上饶,徐斯远(文卿)领乡荐。

李祥、杨简、吕祖俭等以党赵汝愚被罢斥。

冬十月,以御史中丞何澹奏劾,落职。

庆元二年(1196)稼轩五十七岁。

正月庚寅,以余端礼为左丞相,京镗为右丞相,郑侨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何澹同知枢密院事。

同月壬午,赵子直(汝愚)卒,年五十七。

三月王正之(正己)卒,年七十八。

友人杨济翁(炎正)举进士及第,徐斯远(文卿)落地。

夏四月甲子,余端礼罢,以何澹参知政事,吏部尚书叶翥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七日,妻兄范南伯(如山)卒,年六十七。

徙居铅山县期思市瓜山之下。(《稼轩历仕始末》:“卜居广信带湖,为煨烬所变﹝焚﹞,庆元丙辰,徙居铅山县期思市瓜山之下。”)

秋七月戊戌,以韩侂胄为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八月丙辰,以太常少卿胡纮请权住进拟伪学之党。

九月,以言者论列,罢官观。

以纠结徒党罪名再罢斥朱熹及其门徒。

庆元三年(1197)稼轩五十八岁。家居铅山

春正月壬寅郑侨罢。癸卯,以谢深甫兼知枢密院事。

友人陈安行(居仁)卒,年六十九。

十二月丁酉,以知绵州王沇请,诏省部籍伪学姓名。

庆元四年(1198)稼轩五十九岁。家居铅山

五月己亥,加韩侂胄少傅赐玉带,己酉,诏禁伪学。

复集英殿修撰,主管建宁武夷山冲佑观。

是年吴子似(绍古)为铅山尉,相与酬唱甚多。

庆元五年(1199)稼轩六十岁。家居铅山

友人朱晦庵(熹)来书以克己复礼相勉。

友人傅岩叟(为栋)捐直发廪赈乡里之饥,稼轩欲讽庙堂奏官之。

是年七月钱表臣(之望)卒,年六十九。

八月王道夫(自中)卒,年六十。

九月庚寅,加韩侂胄少师,封平原郡王。

庆元六年(1200)稼轩六十一岁。家居铅山

春二月,友人杜叔高再来访。

三月,友人朱晦庵(熹)卒。年七十一。稼轩为文往哭之。

冬十月丙戌,加韩侂胄太傅。

嘉泰二年(1202)稼轩六十三岁。家居铅山

友人洪景庐(迈)卒,年八十。

赵民则(像之)卒,年七十五。

曹囦明(盅)卒,年六十八。

党禁稍弛,政途久困之人间有起废进用者,稼轩亦其中之一人。

嘉泰三年(1203)稼轩六十四岁。

夏,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疏奏州县害农六事,愿诏内外台察劾。

创建秋风亭

冬,奏请于绍兴府诸暨县增置县尉,省罢税官。

是年,浙东“盐鬻为害”,稼轩“消弭”之力为多。

招刘改之(过)、赵明翁(汝鐩)至幕府。

会稽县丞朱圣与(权)供职勤敏,深为稼轩所敬赏。

为友人杜仲高(旃)开山田

欲为友人陆务观(游)筑舍,陆辞之,遂止。

陈君举(傅良)卒,年六十七。

岁杪召赴行在。

嘉泰四年(1204)稼轩六十五岁。

韩侂胄发动对金战争。

正月,召见,言盐法。并言金国必乱必亡,愿属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

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数年来,稼轩屡次遣谍至金,侦察其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之姓名,帑廪之位置等。并欲于沿边招募士丁以应敌。至镇江,先造红衲万领备用。

以五十镒馈金坛刘平国(宰)。

拨丹徒县没官田百馀亩作学田。

读宋高宗《亲征诏草》,为跋其后。

冬十月朔,周子充(必大)卒,年七十九。

是年袁起岩(说友)卒。

开禧元年(1205)稼轩六十六岁。在镇江守任

三月,坐谬举,降两官。

刘改之至京口访晤

夏六月改知隆兴府,旋以言者论列,与官观。

同月,宋廷下诏加强战备。

林克斋闻稼轩移镇隆兴之命,有函致贺。

宋备战,金亦有所对应。

秋,归铅山。

开禧二年(1206)稼轩六十七岁。

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

在宋金交兵过程中,宋兵立呈溃势。

进宝文阁待制。

又进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

是年友人刘改之(过)卒,年五十三。

彭子寿(龟年)卒,年六十五。

开禧三年(1207)稼轩六十八岁。

宋金均有罢兵议和动向

试兵部侍郎,两次上章辞免,方遂所请。

黄勉斋(榦)致书稼轩,对时事出处多所论列

与在京宫观。

三月,叙复朝请大夫。

继又叙复朝议大夫。

夏四月,以方信孺为国信所参议官如金军。

归铅山,八月得疾。

进枢密都承旨,令疾速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并上章陈乞致仕。九月初十日卒。特赠四官。

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交游中哀诗祭文等现唯存陆(务观)、项(平甫)二人之作,馀已无可考矣。

(项安世《平安悔稿》册二《答杜仲高来书哭兄伯高及辛待制且言杜氏至仲高始预荐榜》诗:“康庐之麓蠡之皋,太息书生杜仲高。待制功名千古杰,贤良文字万夫豪。泪痕频向西风滴,场屋新随举子曹。且为门阑辟青紫,柯辛威父一生劳。”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四:“项平庵《祭辛幼安》:‘人之生也能致天下之憎,则其死也必享天下之名。岂天之所生必死而后美,盖人之所憎必死而后正,呜呼哀哉。死者人之所恶,公乃以此而为荣;予者公之所爱,必当与我而皆行。局旦暮而相从,固予心之所爱;尚眠食以偷生,恨公行之不待!’自昔哀词未有悲于此者。”)

嘉定元年(1208)稼轩卒后一年

摄给事中倪思劾稼轩迎合开边,请追削爵秩,夺从官恤典。

是年丘宗卿(崈)卒,年七十四。

稼轩第五子穰为文辨谤。

理宗(昀)绍定三年(1230)稼轩卒后二十三年

铅山县宰张谦亨建西湖群贤堂,祀铅山乡贤十六人,稼轩亦其中之一人。

赠光禄大夫。

恭帝徳祐元年乙亥(1275)稼轩卒后六十八年

加赠少师,谥忠敏。

宋词四大家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参考资料
1.历城区-辛弃疾  . 梧桐子 . [2014-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出自宋代陆游的《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生长在人世间已是够癫痴了,再去孜孜追求功名富贵、企图飞黄腾达,那就更加癫痴。最近生活道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山阴家乡,自己有一条船,可以在湖面自由往来,不用花钱。
市中买酒,江上采菱,画船听雨,醉后披蓑衣而睡。自己真是可笑,长期糊里糊涂地生活,觉悟时已经迟了四十多年。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红尘:人世、社会。
颠:通“癫”。
新来:近来。
生涯:生活。
别:区分,异样。
买断:全部买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词作于乾道二年(1166年),是年作者四十二岁。这一年春,陆游在隆兴府任上被免官。他二月初离任,取陆路经临川、玉山入浙,于五月间抵里,开始了在三山西村的闲居时光。

赏析

  开头两句,用自责的口吻,抒发愤激不平的感慨。陆游从三十四岁出任宁德主簿开始走上仕途,到四十二岁被免官,八年期间调动频繁,却一直未被重用,自然会有满腹的牢骚。他自已抱怨说,“插脚红尘”步入官场,这本身就是一个痴呆的人所作出的错误选择,可还想高升,还想被重用,这就像“平地上青天”一样的不切实际。接下来的两句,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渡不用钱。”如今被免官,这倒好了,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归乡闲居。三山、镜湖自有山水之胜,闲居于此,正如李白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又如苏轼所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了词人自责的感慨和近来生活的变化;下片写他被免官隐居三山时的闲适生活以及觉悟。全词描述了词人被免官隐居三山时的闲适生活,也流露出其内心的不满。全词艺术反衬,正话反说,情思繁杂,寄寓了真情深慨。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fd5da0ed1a1.aspx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236篇诗文 ► 1139条名句
满江红_老子当年,

作者:辛弃疾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望远,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9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绣袈裟衣缘

长屋〔唐代〕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url=][/url]
[url=][/url]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唐代〕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归时 一作:归来)




[url=][/url]
[url=][/url]





上堂开示颂

黄櫱禅师〔唐代〕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日怅望
- 360国学
《落日怅望》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收起
《落日怅望》南北朝·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收起
来自360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落日怅望 - 唐代诗人马戴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落日怅望》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

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这首诗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落日怅望

作者
马戴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创作年代
晚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落日怅望》意境图
《落日怅望》意境图
​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1时间。

念2我何3留滞4,辞家久未还。

微阳5下乔木6,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7平昔8颜9![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想。
何:多么。
滞:滞留,淹留。
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
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
平昔:平素,往昔。
颜:面色,容颜。
折叠白话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落日怅望》意境图
《落日怅望》意境图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超脱而有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1]

折叠历代评价
《瀛奎律髓》:诗话谓“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为一实一虚,似体贴句。今考戴集,乃不然,只如此十字自好。

《唐诗归》:钟云:孑然高朗,气亦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诗有用事琢句法,妙在言其用,不言其名也。如马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以云鸟起兴,自伤久滞他乡,不能如其倏聚倏归也。五六写落日望中之景,奥浑。结猎李益“饮马泉”意,见怅望远情,所谓高寂中宽然有余韵者也。

《五朝诗善鸣集》:半似律诗、半似古诗,以古为律,律调愈高。

《围炉诗话》:唐诗炼字处不少,失此字便粗糙。画家云:“烘染过度即不接。”苦吟炼句之谓也。注意于此,即失大端。唐僧无可“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以雨声比落叶也。又(马戴)云:“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以远烧比微阳也。比物以意而不指其物,谓之象外句,非苦吟者不能也。

《唐诗别裁》: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网师园唐诗笺》:笔意俱超(首二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前四句“怅望”,“归鸟”二字中已双关落日,五六佳,诗家所谓影对,是以上句对下句。纪昀:起得超脱,接得浑劲,五六亦佳句。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不但世所称“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也,此诗亦略见一斑。

《历代诗法》:清峭感怆,别有裁制。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六朝已有此题,感极深。格调直与工部争衡,故谓贾师源出老杜也。

《唐诗三百首续选》:意格俱超。

《唐宋诗举要》:突起超隽无匹(首二句下)。以下句形上句,乃奇格也(“微阳”二句下)。

《诗境浅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闲”,此其晚眺之起句也。其三四云:“念我何曾滞,辞家久未还”,笔势超拔,在晚唐诗中,可称杰作。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3]

参考资料
1.落日怅望  . 古诗文网 . [2017-8-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 其三
孙蕡孙蕡〔明代〕

三生石上旧精魂,化作阳台一段云。词客有灵应识我,碧山如画又逢君。

花边古木翔金雀,竹里香云冷翠裙。莫向西湖歌此曲,清明时节雨纷纷。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e3335c3162aa.aspx
孙蕡
孙蕡
(1334—1389)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776篇诗文

收藏下载复制详情完善
猜您喜欢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明代·汤显祖《花朝》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60d2786cddd9.aspx
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花朝

汤显祖汤显祖〔明代〕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高明者,温州瑞安人。以春秋中,大元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后改调浙东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方国珍留置幕下,不从,旅寓明州栎社,以词曲自娱。因感刘后村之诗“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之句,乃作《琵琶记》。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王四云耳。元人呼牛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于是捕王四置之极刑。或曰:东嘉初以伯喈为不忠不孝,梦伯喈谓之曰:“公能易我为善,行当有以报公。”遂以全忠全孝易之。东嘉后果发解,未知然否。后卒于宁海,时陆德旸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堪入史刊。”——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琵琶记》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0543199af0b5.aspx
背诵注释译文
留青日札·琵琶记

田艺蘅田艺蘅〔明代〕

  高明者,温州瑞安人。以春秋中,大元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后改调浙东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方国珍留置幕下,不从,旅寓明州栎社,以词曲自娱。因感刘后村之诗“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之句,乃作《琵琶记》。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王四云耳。元人呼牛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于是捕王四置之极刑。或曰:东嘉初以伯喈为不忠不孝,梦伯喈谓之曰:“公能易我为善,行当有以报公。”遂以全忠全孝易之。东嘉后果发解,未知然否。后卒于宁海,时陆德旸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堪入史刊。”
收藏下载详情完善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明代·《五杂俎》《闽有带鱼》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acbe481fe59b.aspx
背诵注释译文
闽有带鱼

《五杂俎》〔明代〕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2:33 , Processed in 0.1649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