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4|回复: 134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好事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发表于 2024-6-10 2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可卿幻笔===兼美【{丑兼并美}】【亦丑亦美//一丑一美】===林黛玉+薛宝钗===朱由检+田秀英+薛宝钗【孟光周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2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
乳名兼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7: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秦可卿之死让贾瑞为她开路?一句脂批、一个丫鬟暗示二人的大关联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90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的主旨是为闺阁昭传,书中主要人物为金陵十二钗。她们都在太虚幻境薄命司中挂了号,《红楼梦》中写的就是她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秦可卿在十二钗中位列第十二,她却是第一个命丧黄泉的。她死后,公公贾珍倾其所有为她举办了极其隆重的丧礼,停灵贾府家庙铁槛寺。

秦可卿死得蹊跷,听到她死亡的消息,贾府上下的反应是“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更令人琢磨不透的是,作者为秦可卿的仙逝设置了一个引路人。这个人就是贾瑞。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被凤姐折磨得病入膏肓,跛足道人送来的法宝“风月宝鉴”也没能救了他的命。贾瑞“荡悠悠”地进入风月宝鉴中和凤姐播云布雨,精尽而亡。二八女子体如酥,腰间仗剑斩愚夫。“风月宝鉴”变成了“风月宝剑”,要了贾瑞的命。

贾瑞的丧事,书中仅用一句话交代,“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于铁槛寺,日后带回原籍。”

在这里,有一条脂批非常耐人寻味。庚辰本中写道:

[所谓“铁门限”事业。先安一开路道之人,以备秦氏仙柩有方也。]


脂砚斋的意思是,贾瑞的灵魂算是一个先锋官。作者先让他在黄泉路上给秦可卿开路,引导方向。

这样的架构令人大感困惑,贾瑞和秦可卿有什么特殊关系,才能让他为秦可卿的灵魂引路?

青溪苦思冥想,对于二人关系只得到两种可能的答案:

夫妻关系

一般来说,夫妻死后合葬,贾瑞的灵柩先安置在铁槛寺中,等待秦可卿的灵柩,难道她们竟然是夫妻关系?这可真是太烧脑了。

被害关系

如果他们不可能是夫妻关系,那贾瑞就是导致秦可卿死亡的罪魁祸首。只有这样,作者安排他为秦可卿的亡魂引路才能解释得通。


贾瑞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还暗藏在一个丫鬟的名字里。秦可卿死后,贾珍好不容易从薛蟠那里得了一块满意的棺材板。这时突然听说秦可卿的一个丫鬟自杀了,书中写道: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

瑞珠之死,书中同样用了“可罕”这个词。秦可卿死得“可罕”,瑞珠也死得“可罕”。

《红楼梦》中善于隐藏草蛇灰线,用人名伏线是常用的手法之一。瑞珠和贾瑞二者之间共用一个“瑞”字,暗示二人之间有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影射瑞珠的主人秦可卿和贾瑞的关系,书中贾瑞和秦可卿的故事,一直都纠缠在一起。


第九回,贾瑞的首次出场就遇到了秦钟引发闹学堂事件,贾瑞做事毫无原则。起初他偏袒金荣,致使秦钟受委屈。后来又迫于宝玉的压力,让金荣给亲自下跪,金荣感觉受辱。

第十回,金荣的姑姑璜大奶奶到宁国府兴师问罪,结果听到秦可卿患病的消息。因为秦钟闹学堂的事情,秦可卿病情加重,开始吃不下饭。

第十一回,王熙凤探视完秦可卿边走边游览会芳园中的风景,贾瑞突然出现,二人结下一段孽缘。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完全陷入王熙凤的圈套。贾瑞濒死之际,风月宝鉴现身。可是贾瑞错用法宝,丧身风月。

第十三回,秦可卿离奇死亡,瑞珠莫名撞柱而死。


以上几回书中贾瑞的故事和秦可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贾瑞仿佛是为秦可卿姐弟俩专门设计的角色。瑞珠的死亡,更像一个符号,把秦可卿和贾瑞联系起来,却又掐断了二人之间关系的线索。瑞珠在书中一闪即逝,暗含着某些欲说还休的隐情。

秦可卿和贾瑞之间隐隐约约的关系,还有第三处交代,这次隐写在香菱身上。

香菱进入贾府后,在第七回正式露面。偏偏就是周瑞家的和香菱发生关联,她说香菱倒像“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周瑞家的这句话,把香菱和秦可卿联系在一起。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晚宴,众人猜花名。香菱抽到的花签上画着的是一根并蒂花,上面写着“联春绕瑞”,诗句为“连理枝头花正开”。


从这两个环节来看,作者显然有意识地把香菱和“瑞”字进行了关联。香菱在某些方面是秦可卿的投影,她和贾瑞的关系影射着秦可卿和贾瑞的关系。

结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批书人脂砚斋都暗示了贾瑞和秦可卿的命运的关系,秦可卿之死可能和贾瑞之间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关系

思考

作者为把贾瑞死后去铁槛寺为秦可卿亡灵引路开道,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正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谁犯淫?

并蒂菱花开正艳,

联春绕瑞耐人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蹊跷?“更衣”和“遗簪”原是血泪故事!
姜子说书
2020-02-29 23:17

文/姜子说书
图/《红楼梦》相关电视剧
题: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蹊跷?“更衣”和“遗簪”原是血泪故事!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去世,用的是非常人可享的樯木,乃是奇异之物,作了棺材,万年不坏。

此板味若檀麝,暗合宝玉房中之丫环名姓;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正合金玉之争题眼,果是全无安逸之笔。
这樯木来历非凡,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评书人批注:“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此一句,又入幻境,又出《风月宝鉴》故事!观者可知?
此樯木非常人可享,孰人为“非常人”?神仙也!帝王也!
万年不坏,这哪里是给王爷准备的棺材?这是给天子准备的棺材!坏了事的哪里是什么老千岁?分明是亡了国的帝王!

坏了事的不是义忠亲王,而是忠义儿女,那位守城门的万岁爷!
大观园乃天下大观,贾府乃天下。秦氏之死,合家皆知,无不纳罕,为何疑心?
“天香楼事”原是“西帆楼事”,未删之笔,却在“正册”头一页!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正是“更衣”二字!雪下一股金簪,恰是“遗簪”情节!
难怪宝玉血不归经,你看秦可卿和林黛玉是什么样的关系?答案就在正册头一页!

秦可卿本是“西帆楼主”,林黛玉正是“西堂之主”,睡梦中红娘抱过的鸳鸯枕头,原是隐写“二玉”合传!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停灵于会芳园中,恰是黛玉听《西厢记》里的那一句“花落水流红”!
芒种节(亡种劫、白骨如山忘姓氏),花神退位,固有“葬花吟”,却是埋香冢处的一首挽歌!
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对坛按七作好事,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八公送殡,更有南安与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平原侯、定城侯、襄阳侯、景田侯等各侯子孙,连最与权势的北静王都来送殡。

这哪里是什么国公府的晚辈媳妇的葬礼?天子的葬礼,也不能更加奢望隆重了!这“坏了事”的义忠亲王,分明就是亡了国的崇祯!
《红楼梦》故事里,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何也?崇祯死后,清军入关,顺治飞升当了帝王,所谓“袭爵又中进士”,说的就是顺治袭了清朝祖制又当了汉朝天下。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全文史笔,字字血泪!天书问世,何人能解?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
作者大大的肠子十八弯,林妹妹喊我们来解九连环!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3: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红楼梦》秦可卿入殓棺材板“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之说?
阳光万森
2019-04-23 15:45

文/张华泰
巜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其公公贾珍给她寻找棺材板,看了几副杉木板不中意。可巧薛蟠来吊丧,说起他的木店有一副名贵的棺材板“名称: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上;板材邦底皆厚八寸,纹如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当如金玉。”

据薛蟠介绍说:“此木做棺材,万年不坏。看在亲戚面子什么价不价的,拿一千两银子怕没处买?赏木匠几两工银就是了。”

曹雪芹写巜红楼梦》特点是:“假作真来真也假”就让读者多方面去深思熟虑吧,也许他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从以上曹公描述薛蟠自述的木料情况来看,产地、名称、材质、性能以及价格方面知识相当专业,这一点令人赞叹不已!
笔者曾有诸多木友曾多次提及过关于“樯木”是何种树种;这木是先父带来,原系义忠王老千岁要的,后来他坏了事,其中带出什么事端来;产地:“潢海铁网山”在何处;贾政为何劝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检上一等杉木也就是了。”?几点迷津作一评论。

大家都知道秦可卿棺材板料之事,纯属是曹公虚构的一段说词,笔者并非是钻牛角尖,然不仿让我“假也作真”谈谈如何?权作侃淡消遣时间。
1、关于“樯木”之说世上肯定是没有这个树种!然而在“汉语大词典”找到“樯”字的解释:“樯”挂帆的桅杆,如帆樯林立。巜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望著隔江的山色,岚翠鲜明,那江中来往船只,帆樯历历可数。”指江中风景秀丽,来往帆船川流不息。大凡船桅杆之才普通一点使用杉木来做,耐用名贵的为南洋进口材沉水梢,但杉木虽便宜,然香味很不需服且轻松软;沉水梢虽重硬名贵无香味,却是最佳的船材;但二者都不适合薛蟠所言的做棺材板木料。那么说来此樯木只是个虚构名了?

也只能在“石头记”脂观斋找评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若汛舟而言。宁不可叹。”即人有辉煌,也有没落之时,秦可卿亡,贾府开始走下坡路了。脂批的与曹公相逢合。而周汝昌先生在下批:“铁岭所产楸梓木年久不朽,堪作佳板。(指棺材板)笔者不能认同:辽宁铁岭产的最佳标准名称:树种便是核桃楸,虽名贵能做枪柄、但轻软,指弹无声,能雕刻、或高级家具制作;但不抗虫蛀、防腐性差,又无香气,是做不了棺材板的。另一种梓木产自南方称苦梓,无香味,只是一种普通树种。
古有一说“梓自古为棺木良材”《后汉书.明帝纪》“梓宫”注,谓“以梓木作棺”然此梓称与如今称谓不同了,也许汉代称谓只是一个俗称,并不具科技性,相对来讲现在对每一个树种都有科学拉丁学名,并有其识别构造、性质、用途。更加注重科学性,试问现在谁会认可南方梓木和东北的核桃揪能做棺材料吗?所以薛蟠所说的“樯木”并不是檀香木或楠木(小叶桢楠、紫楠)了。

古往今来做棺材的木料最佳的当属南方的台湾、二广产的“檀香木”其密度(重量)高、有香味、防虫防腐,入土不腐,为棺材板之首。

高档名贵的为四川产的楠木即小叶桢楠、紫楠。是历代帝王和高官百年之后亨用的棺材板,一般深埋万年不烂,悬崖峭壁放置不风化剥蚀。

平头百姓一般用杉木棺材板,能防虫蛀浸水不腐之功效。

2、关于黄海铁网山出产“樯木”之说,曹公能知“儒道释”又懂诗句、医道。笔者虽经考证辽宁黄海地区并无铁网山之域,然脂批已明确答复:“所谓迷冿易堕尘网难逃也。”周先生也评论到位:“潢海,即辽海之变词,盖大辽河古名潢水。铁网山即辽宁铁岭之变称。”也符合薛蟠祖籍也是这一带人氏,了解的木材知识那么多有缘吧。
3、义忠王坏事棺材板名贵无人买,只能放置在薛蟠店中,另找买主之说:薛蟠先父是义忠王手下釆购货物者。义忠王实名是康熙太子胤礽,后被雍正所诬陷而遭废弃,这是清史中的一大公案。胤礽势败之后,所遗放棺材板无人敢买,秦可卿独得享用,实属离奇,实为另有原因。此事涉及清宫意识形态,曹公是不该披露内情无奈的笔下留情。脂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力场中故套。连脂砚一个女子也看不过去了。
4、贾政为何劝说贾珍不要买“樯木”之意有二个意思。
其一、既然上文己阐明了棺材板是檀香木或楠木,当时来说这种材料只有帝王、王爷才够资格百年之后享用,而秦可卿一个小女子去亨受极其高级别的待遇,必将引起朝庭的猜疑,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就不言而愈。也许秦氏身份特殊,也太张扬了,也就是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用者。
其二、贾政之言从正面看,似乎是贾府长辈厚待儿媳妇;从反面看是指秦氏非一般身份。显示出贾珍挥霍无度,内心作贼心虚的本性。
看似一副棺材板,内中大有玄机。秦可卿高调治丧,意味着贾府开始从辉煌走向没落。笔者从木材学研究角度来说已论证到位,而从巜红楼梦》文学角度来说自己还是一个初学者,文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承蒙读者关照。(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9: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秦可卿房间为什么挂着,唐朝最受宠的同昌公主连珠帐?
2 赞同
秦可卿房间的所有,全都是寓意,解析清楚了非常有意思,请看鞠芳田《破解天书红楼梦》,现摘录片段供大家欣赏。

第五回说,“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到上房内间”。宝玉因见有《燃藜图》,“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哪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说者,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

这段文字,如果泛泛一读,感觉不到什么,但如果细心琢磨,就会觉得十分深奥,为弄清这些话的真实意思,先来看这些物品的来龙去脉及涉及的人物和年代。

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

唐伯虎,也名唐寅,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因常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称,又加上性情放荡,故后人称其为风流才子。

“海棠春睡”,原是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的典故,后唐伯虎根据典故,丰富想象,便画了一张《海棠美人图》,《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题海棠美人》诗: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海棠春睡图》,实为《海棠美人图》。

秦太虚写的对联。

秦太虚,也名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不过此句暂且无考。

武则天的宝镜。

武则天,唐朝,改唐为周的女皇帝,自立为武周皇帝。所用宝镜是否真实,也无从考证。

飞燕舞过的金盘。

飞燕,即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自幼习歌舞,琴艺极高,舞姿出众。是否舞过金盘,也无从考证。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安禄山,唐代藩镇割据势力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

太真,是杨贵妃出家时的道号。

安禄山掷木瓜伤太真乳,正史无考,野史纷传。据传说,杨贵妃虽然比安禄山小很多,但安禄山为讨好她,曾称其为母,后两人私通。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载:“诃子”:绣着花纹的肚兜。条云:本自唐明皇杨贵妃作之,以为饰物,贵妃私安禄山,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贵妃胸乳间,遂作诃子之饰以蔽之。也有传,安禄山指爪伤太真乳,因《诗经》有“掷以木瓜”之句,“指”“掷”谐音,“爪”“瓜”相似,逐被人传成“掷木瓜伤了太真乳”。这是个传说故事。

寿阳公主的榻。

历史上寿阳公主有多人,与含章殿有关的有两人,最早一个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宋程大昌有文《演繁露-含章梅妆》写道:“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梅花飘著其额”。

最后一个与含章殿有关的寿阳公主是明朝穆宗之女,名曰朱尧娥,《明史-列传》有记载。明陈子龙也有诗记:“东府诸王宅,含章公主家”。至于这榻是宋朝还是明朝,难以分清。

同昌公主的连珠帐。

同昌公主是唐朝懿宗之长女,也是历史上最受宠爱的公主,不过寿命不长,婚后一年便死去。这连珠帐能保存下来,真不是易事。

西子浣过的纱衾。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人,与昭君、貂婵、杨玉环同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几千年过去,她是否浣过这纱衾?即便浣过这纱衾,这纱衾还能存在?让人费解。

红娘抱过的鸳枕。

红娘,为元代杂剧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重要角色。剧中崔莺莺与张生相爱,受母亲阻挠,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穿针引线,撮成了一对情人的结合。《西厢记》,是古代的情剧,红娘抱过的鸳枕,这是情剧中的物品。

从以上物品的史迹可以看出,这些物品,最早是春秋西汉,最晚是明朝年间,早晚相差两千多年。这些物品即便都存在,也不能是一般富贵人家所有,况且有些明显不存在,如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西子浣过的纱衾等。安禄山掷木瓜伤太真乳,本来就是传说,不可能是真事,即便原来确有此事,这木瓜过有千年,安能存焉?纱为棉麻等织成的细缕,衾为被子等,两千多年的床上被褥,焉能使用?可见,这些物品绝不是实物。

从以上物品的种类看,这些物品,不仅有名人字画,也有皇室和名人的生活用品。一般常识,字画可挂,可生活用品,特别是故去往朝的用品,只可作文物收藏,哪会继续使用!不用说是贵族人家,就是平民百姓,也不会这样做。所以,秦可卿室内拥用,违背常理。

秦可卿拥有的这些物品,为什么明显的不合实际,明显的违背常理,作者这样描述是要说什么?很明显,是说秦可卿的拥有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寓意。这象征是象征延续的朝代,详见鞠芳田《破解天书红楼梦》。

高度的泸州老窖特曲,非常好喝,喝一口看红楼更有精神。

编辑于 2023-05-3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size=0.32]传国玉玺上刻的字是
[size=0.24]时间: 2021-10-27 12:46:00

[size=0.32]  传国玉玺上刻的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皇帝受上天的任命,必然国运长寿、永久昌盛。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皇帝的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size=0.32]
[size=0.32]  据传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qq568835977浏览2029次历史话题[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xgcash推荐于 2016.10.15


满意答案
   通灵宝玉的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通灵宝玉的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本是女娲补天时炼就的一块五色石,因无才而被弃之不用,后得遇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随神瑛侍者(贾宝玉)下凡造劫历缘,幻化为宝玉降生时口中所衔的美玉,因其上书“通灵宝玉”四字而得名。

扩展资料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
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宝玉附生物,寓意“土生金”;一边金(薛宝钗)玉(通灵宝玉),一边木(林黛玉)石(贾宝玉),双方激烈对抗,寓意“金克木”。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
神瑛侍者转世为人,生在京城荣国府贾府中。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就取名叫作贾宝玉。
万人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不喜悦。独有贾母还是命根一样。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
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灵宝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6: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2:秦可卿判词图谶曲词解读,情既相逢必主淫
长安昭阳王
2024-07-12 12:08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7】
(接上文,李纨判词解读,如冰水好空相妬)

12.17 秦可卿
图: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谶: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读:

图上美人悬梁自缢,明显与其后的病死不符。图谶是情必主淫,悬梁自尽,预演秦可卿结局是“淫丧”。

甲戌本在十三回前,有脂批“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在回后又有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回末有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前后都提到“天香楼”,应是图上画的“高楼大厦”。而且明确写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样的话,和“删去”,“隐去天香楼一节”。甲戌本也确实只有十页(十张纸,20页)的篇幅,比其它回都短。

这说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后来删改了。第五回的图谶,却留下了原样,并未删改。

这些信息能帮我们看到两点:

一、秦可卿确是“淫丧”。

二、明显背后隐了真事。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情天、情海、幻情身:重复的“情”,谐音“卿”,点出此为秦可卿的图谶。这种用谐音指出人物的情况,在前面的图谶中很多,比如“一床破席”的“席”,指出袭人的“袭”。“金簪雪里埋”的“雪”,指出薛宝钗的“薛”。“缁衣顿改昔年妆”的“昔”,指出惜春的“惜”。

宝玉转过“太虚幻境”的牌坊,便是宫门,上书“孽海情天”,和“古今情”、“风月债”的对联。宝玉入梦的引梦人,正是秦可卿。

所以秦可卿的“情天情海幻情”之身,看起来是“孽海情天”的“风月之情”,但这却是幻境幻情之身,不是人间真身!作者用幻笔,提醒读者看到幻境、真境的区别,幻情、真身的变化,能看到反面的真境、真身,和真正的“风”、“月”之意。

情相逢,必主淫:这么多“情”字相逢,主“淫”。秦可卿此身,“淫”是特征。图中已丧,谶中主“淫”,强调此人“淫丧”。

“淫丧”而且短命的皇帝,很容易看出秦可卿是“淫丧”的明末皇帝朱常洛。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不要说不肖都出自荣国府。因亡国的皇帝都在荣国府,准确说,都在宝玉家或者说王夫人家,是王夫人朱由校身后的皇帝,比如黛玉崇祯帝,和那些南明皇帝,个个是亡国之君。

明亡的开端其实在宁国府。宁府贾敬,嘉靖皇帝,便开始“箕裘颓堕”。尤氏隆庆帝、秦可卿泰昌帝,都有能力,却都淫丧。

看看宁国府都是什么人?好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纲纪驰矣”。淫佚无度,甚至丧命的隆庆帝尤氏和泰昌帝秦可卿。所以说“造衅开端实在宁”,与“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一样的意思。


秦可卿
第十三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解读:

看到这支曲,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秦可卿朱常洛是最后一曲?为什么是“好事终”、春尽?

朱常洛既不是最后一帝,也不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是“好事终”?

看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旁的脂批:“六朝妙句”,批在“春尽”两字旁。

春、花,都是朱明关键字,“春尽”也表示“朱明亡”、“华亡”。

“六朝”也是机带双敲,表面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个历史上的“六朝”;反面看,却是提醒读者:明末六帝!

后面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可作为验证:“从敬”是从宁国府的贾敬,即嘉靖皇帝,到崇祯亡国,正是明末六朝皇帝。

“春尽”:正是明末的妙句!

黛玉的《葬花吟》,也给了读者提醒:“一朝”春尽,花落人亡。

主角儿林黛玉,必须在正册“头一页上”,不宜出现在末尾。则明末六帝,除了末代皇帝林黛玉,便只有秦可卿在正册十二钗、十二曲中,贾母万历、王夫人朱由校这些人物因不是年轻女子,不宜出现在十二钗中。所以最末一曲,除了预演秦可卿这个泰昌帝,还有朱明“末世”“六朝”的谶语、预演,比如“春尽”。甚至还有对“春尽”的反思,比如“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说的不只秦可卿一人之事。

画梁春尽落香尘:

画梁春尽:表面是春天完了。但“春尽”,如同“春风吹又生”一样,诗人真正要表达的,绝不是表面的春风和草,明显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画梁:注意图画中的梁,“美人悬梁自缢”。就是黛玉说的春尽、花落、人亡,两不知:是读者不知,既不知花是华,也不知人是谁。

落香尘:先看“香尘”典故。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九:

“(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所以后来多用“香尘”指女子之步履。

典故中:践香尘,无迹者,赐以真珠!在反面,指出“真朱”。

“香尘”典故,赐读者“真朱”!

注意:

秦可卿带宝玉到“上房”,看到的《燃藜图》,讲的“燃藜”典故,也是出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典故中的《洪范》,就是《洛书》,书的正是朱常洛的“洛”。

两个典故,都指向秦可卿,都是《拾遗记》,这就不是偶然了。

诗中典故,出自唐诗,沈佺期的《洛阳道》: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洛阳道》的“洛”:朱常洛的“洛”。

红楼作者怕读者注意不到“香尘”典故中《洛阳道》的“洛”,在“香尘”前用了个什么字?“落”!特意用“落”字来提醒读者。

“落香尘”:还是用“落”,指出朱常洛。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情主淫,淫是败家的根本。什么是亡国的根本?

风、月,就是本文标题“清风明月”,清争明玉。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敬”,显然是宁国府的贾敬。好道炼丹,不理家事,导致“箕裘颓堕”,特征很明显,而且“贾敬”谐音便是“嘉靖”,差不多都给读者指明了。嘉靖皇帝,好道炼丹,久不上朝,导致“纲纪驰矣”。

所以作者指出:国事消亡,“首罪宁,皆从敬”,都是从嘉靖开始。而且此处用了“亡”字!消者,尽也,灭也。直言“灭亡”,还是从末世六帝的角度说的,嘉靖朝并未灭亡,秦可卿朱常洛时也没灭亡,“一代不如一代”,直至崇祯亡国。

宿孽总因情:

宿孽,因清。

一直以来的孽缘,表面看,总因情,情主淫,由淫而生各种罪孽。

反面看,总因“清”。因清争明玉,是明亡、华灭的根本。这也是本文一直强调的观点。

点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21:李纨一盆兰在诗经芄兰,如冰水好空相妬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6:秦可卿判词图谶曲词解读;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画梁春尽落香尘,为何是“六朝妙句”?典故揭秘秦可卿身份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31】


12.17 秦可卿
淫丧的贾府儿媳秦可卿,反面是淫丧的明末皇帝朱常洛,有德,能干,却短命。

秦可卿出身卑贱,是养生堂抱的,却能做贾府长孙的正妻,正面看极不合理。更不合理的是秦可卿的葬礼,简直是国葬规模。从反面看,正符合朱常洛的卑贱出身,和皇帝身份的国葬。

书中用了明显的错误来提醒读者,比如明确写了宝玉也穿孝服。宝玉和贾珍是族兄弟,与贾蓉出了“五服”,宝玉穿孝服不符合基本的“九族五服”丧仪制度。

朱常洛驾崩,来不及修帝陵,用了废弃的景泰帝的庆陵。所以书中秦可卿的棺木,用了万年(万岁)不坏的“叫做什么樯木”,世上却没有“樯木”这种木,“樯”是船上桅杆。“亲王、千岁、坏了事”也与景泰帝完全相符:景泰帝坏了事后,正是亲王,就是千岁。

在秦可卿死葬时,黛玉崇祯帝之父林如海也死了。《红楼梦》中同时写到死了三人。因为1620年,半年之间,大明王朝死了三个帝后,万历帝后和泰昌帝朱常洛,是件极不平常的事。所以书中秦可卿的葬礼被作者故意拉长了半年,春天人死,“五七”时却到了九月后。

还有给秦可卿的药引,也可作为验证:“莲子七粒,红枣二枚”。

泰昌帝朱常洛有七子,正是“子七”。

红枣二枚:直指红丸案、梃击案。

枣,一石二鸟,丸状,枣木棍。梃击案,用的便是“枣木棍”。红丸案中,“红丸二枚”,朱常洛送命。

秦可卿带宝玉睡中觉,“上房”的《燃藜图》,和对联中“学问”、“文章”的提醒,指出燃藜典故和“洪范”。“洪范”是帝王统治的“大法”,《洪范》即《洛书》,书的正是朱常洛的“洛”,指出“皇帝”、“天子”朱常洛。

秦可卿卧室的摆设,描述的都是皇帝、皇后、公主这样的人物,反面暗示秦可卿的皇家身份。并在同昌公主长长的嫁妆单子上,特意摘出“连珠帐”:“续真珠以成”,指出“真朱”。




图: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谶: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读:

图上美人悬梁自缢,明显与后文的病死不符。图谶是情必主淫,悬梁自尽,预演秦可卿结局是“淫丧”。

甲戌本在十三回前,有脂批“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在回后又有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回末有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前后都提到“天香楼”,应是图上画的“高楼大厦”。而且明确写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样的话,和“删去”,“隐去天香楼一节”。甲戌本也确实只有十页(十张纸,20页)的篇幅,比其它回都短。

这说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后来删改了。第五回的图谶,却留下了原样,并未删改。

这些信息能帮我们看到两点:

一、秦可卿确是“淫丧”。

二、明显背后隐了真事。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情天、情海、幻情身:重复的“情”,谐音“卿”,点出此为秦可卿的图谶。这种用谐音指出人物的情况,在前面的图谶中很多,比如“一床破席”的“席”,指出袭人的“袭”。“金簪雪里埋”的“雪”,指出薛宝钗的“薛”。“缁衣顿改昔年妆”的“昔”,指出惜春的“惜”。

宝玉转过“太虚幻境”的牌坊,便是宫门,上书“孽海情天”,和“古今情”、“风月债”的对联。宝玉入梦的引梦人,正是秦可卿。

所以秦可卿的“情天情海幻情”之身,看起来是“孽海情天”的“风月之情”,但这却是幻境幻情之身,不是人间真身!作者用幻笔,提醒读者看到幻境、真境的区别,幻情、真身的变化,能看到反面的真境、真身,和真正的“风”、“月”之意。

情相逢,必主淫:这么多“情”字相逢,主“淫”。秦可卿此身,“淫”是特征。图中已丧,谶中主“淫”,强调此人“淫丧”。

“淫丧”的皇帝不多,很容易看出秦可卿是“淫丧”的短命皇帝朱常洛。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不要说不肖都出自荣国府。因亡国的皇帝都在荣国府,准确说,都在宝玉家或者说王夫人家,是王夫人朱由校身后的皇帝,比如黛玉崇祯帝,和那些南明皇帝,个个是亡国之君。

明亡的开端其实在宁国府。宁府贾敬,嘉靖皇帝,便开始“箕裘颓堕”。尤氏隆庆帝、秦可卿泰昌帝,都有能力,却都淫丧。

看看宁国府都是什么人?好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纲纪驰矣”。淫佚无度,甚至丧命的隆庆帝尤氏和泰昌帝秦可卿。所以说“造衅开端实在宁”,与“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一样的意思。



第十三支〖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解读:

看到这支曲,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秦可卿朱常洛是最后一曲?为什么是“好事终”、春尽?

朱常洛既不是最后一帝,也不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是“好事终”?

看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旁的脂批:“六朝妙句”,批在“春尽”两字旁。

春、花,都是朱明关键字,“春尽”也表示“朱明亡”、“华亡”。

“六朝”也是机带双敲,表面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个历史上的“六朝”,反面却给了读者提醒:明末六帝!

后面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可作为验证:“从敬”是从宁国府的贾敬,即嘉靖皇帝,到崇祯亡国,正是明末六朝皇帝。

“春尽”:正是明末的妙句!

黛玉的《葬花吟》,也给了读者提醒:一朝春尽,花落人亡。

主角儿林黛玉,必须在正册“头一页上”,不宜出现在末尾。则明末六帝,除了末代皇帝林黛玉,便只有秦可卿在正册十二钗、十二曲中,贾母万历、王夫人朱由校这些人物因不是年轻女子,不宜出现在十二钗中。所以最末一曲,除了预演秦可卿这个泰昌帝,还有朱明“末世”“六朝”的谶语、预演,比如“春尽”。甚至还有对“春尽”的反思,比如“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说的不只秦可卿一人之事。



画梁春尽落香尘:

画梁春尽:表面是春天完了。但“春尽”,如同“春风吹又生”一样,诗人真正要表达的,绝不是表面的春风和草,明显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画梁:注意图画中的梁,“美人悬梁自缢”。就是黛玉说的春尽、花落、人亡。

落香尘:先看“香尘”典故。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九:

“(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所以后来多用“香尘”指女子之步履。

典故中:践香尘,无迹者,赐以真珠!在反面,指出“真朱”。

“香尘”典故,赐读者“真朱”!

注意:

秦可卿带宝玉到“上房”,看到的《燃藜图》,讲的“燃藜”典故,也是出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典故中的《洪范》,就是《洛书》,正是朱常洛的“洛”。

两个典故,都指向秦可卿,都是《拾遗记》,这就不是偶然了。

诗中典故,出自唐诗,沈佺期的《洛阳道》: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洛阳道》的“洛”:朱常洛的“洛”。

红楼作者怕读者注意不到“香尘”典故中《洛阳道》的“洛”,在“香尘”前用了个什么字?“落”!特意用“落”字来提醒读者。

“落香尘”:还是用“落”,指出朱常洛。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情主淫,淫是败家的根本。什么是亡国的根本?

风、月,就是本文标题“清风明月”,清争明玉。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敬”,显然是宁国府的贾敬。好道炼丹,不理家事,导致“箕裘颓堕”,特征很明显,而且“贾敬”谐音便是“嘉靖”,差不多都给读者指明了。嘉靖皇帝,好道炼丹,久不上朝,导致“纲纪驰矣”。

所以作者指出:国事消亡,“首罪宁,皆从敬”,都是从嘉靖开始。而且作者用了“亡”字!消者,尽也,灭也。直言“灭亡”,还是从末世六帝的角度说的,嘉靖朝并未灭亡,秦可卿朱常洛时也没灭亡,“一代不如一代”,直至崇祯亡国。

宿孽总因情:

宿孽,因清。

一直以来的孽缘,表面看,总因情,情主淫,由淫而生各种罪孽。

反面看,总因“清”。因清争明玉,是明亡、华灭的根本。这也是本文一直强调的观点。

也因此,本文标题取名用字为“明月清风”“龙蛇争玉”。



点击看上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卜算子·咏梅
[ 宋 ] 陆游
原文 译文对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注释
(1)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2)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3)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4)寂寞:孤单冷清。

(5)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6)更著:又遭到。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尽力,竭力。

(9)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10)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11)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2)妒(dù):嫉妒。

(13)零落:凋谢,陨落。

(14)碾(niǎn):轧烂,压碎。

(15)作尘:化作灰土。

(16)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
红楼梦十二曲 其十三 好事终
[ 清 ] 曹雪芹

原文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秦可卿卧榻之谜:口中衔玉即含章,卧榻即下凡,寿昌暗寓既寿永昌
姜子说古书 2020-12-31   |  289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题:宝玉在寿昌公主卧榻上,梦见和秦可卿成亲?作者是不是搞错了?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前言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青春少小,就梦见一个神仙姐姐带着自己游览太虚幻境,神仙姐姐还把秦可卿许配给了宝二爷。

  有人说,这是贾蓉和秦可卿的婚房,气氛如此,贾宝玉才会做这样的巫山之梦,然而,《红楼梦》却并非才子佳人的通俗小说,作者并不是无聊之人,之所以这样安排,恰是镜子的反面!先来看看这个神仙也可以住得的房间,究竟有怎样的布置?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有人说,卧于含章殿下的公主,并不是寿昌公主,而是寿阳公主,《红楼梦》作者肯定是笔误,搞错了,或者学识有限,把这两个公主搞混了。

  《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

  然而,这样一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巨著,怎么可能存在笔误呢?以《红楼梦》作者的学识,又怎会无知到张冠李戴?据《红楼梦》最著名的评书人所言,此书可是字字珠玑呀!正所谓:



  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

  其实,作者是故意把寿阳公主写成寿昌公主的,寿昌两个字,是“既寿永昌”的缩写,其背后暗藏的秘密,便是传国玉玺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通灵宝玉的那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亦是从此化用而来。

  《红楼梦》故事里,“含章殿”三个字,也并没有那么简单,还记得贾宝玉的离奇出生吗?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贾雨村说道: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示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没错,贾宝玉“口中衔玉”便是“含章”两个字。所以,秦可卿的那张神仙睡的床,压根就是作者专门为贾宝玉准备的,口中衔玉即含章,卧榻即下凡,寿昌暗藏既寿永昌之寓。

  秦太虚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入梦境,去的就是太虚幻境,秦可卿姓秦,而对联出自秦太虚之手,如果我说作者不是故意的,你信吗?

  嫩寒、春冷,写的是春寒料峭的春三月,秦可卿隐射崇祯,三月十九,崇祯去世,即“锁梦”。酒香是什么?万艳同杯!



  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绛洞花王,林黛玉是草木之人,二玉乃人中龙凤,这酒便是宝玉之蕊、黛玉之汁,而放春山,遣香洞,更是指向了花神退位的芒种节!

  《红楼梦》故事里,秦太虚便是秦可卿,是来自情天情海的幻情之身,通俗地说,贾宝玉是传国玉玺,林黛玉的崇祯,秦可卿是被清朝抢去的那把龙椅。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太平御览·时序部》

+关注
undefined
姜子说古书
对秦可卿判词判曲的解读_张广文_新浪博客
2010年5月8日 - “宿孽总因情”: 宿孽是指罪恶的渊源。这里的“情”,当是指贾珍与秦可卿之间的畸情畸恋。这句旁边有一甲戌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 北宋宋徽宗赵佶词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词作。被入选《宋词三百首》。

徽宗皇帝在被掳北行途中,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别名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作品出处
《宋徽宗词》

词牌名
燕山亭


作    者
宋徽宗赵佶

文学体裁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意境图
意境图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著胭脂②匀注。新样靓妆③,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④。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⑤离恨重重,者⑥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⑦。和⑧梦也,新来不做。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诗词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②胭脂:原文“燕脂”,通假字。

③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古代“靓”读“jìng”)

④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道家指天上仙宫。

⑤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⑥者:同“这”。

⑦无据:不知何故。

⑧和:连。

折叠诗词译文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文学赏析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其绘画重高写生,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颇具工笔画的意蕴。[1]

折叠名家点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2]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3]

参考资料
1.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 古诗文网 . [2017-8-20]
2.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1159.
3.赵佶  . 古诗文网 . [2017-8-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2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谷园
[ 唐 ] 杜牧
原文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译文
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4: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送殡名单,为什么公在王前?藏了大秘密:修齐治,平天下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贵州
2024.11.13 12:14:06
字数 3,183
阅读 3
【 红楼日月:连载116】
(接上文,元迎探惜大排行,和兄弟排行:原应叹息)

秦可卿送殡
8.2.4 送殡名单
14回,秦可卿葬礼,一个孙妇,居然那么大的排场!作者特意列出了官客送殡名单,甚至爵名俱全,那我们就仔细看看这个名单。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

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

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

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

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

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余者更有:

南安郡王之孙,

西宁郡王之孙,

忠靖侯史鼎,

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

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

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

余者:

锦乡伯公子韩奇,

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

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有个错误,非常明显:“公”在“王”前!

“余者”更有:南安、西宁两王之家,与下面的“侯”家并列!两“王”之家是“余者”?写在“公”家与“侯”家之间?这个作者要是中国人就不会这样写!中国人列名有顺序,不会随便写,比如说“父子”、“夫妻”,没人说“子父”、“妻夫”。所以,“公”在“王”前,必有隐情。

我们看“王”前“八公”,按作者所列为:

镇、理、齐、治、修、缮,加上宁、荣,便是八公。

看到“齐、治、修、缮”,读书人就知道不对劲,因为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的理想便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鱼目混珠太明显了:在“齐、治”前放上“镇、理”,把“修”刻意放到“齐、治”之后,再加“缮”字,故意造成“镇理齐治”和“修缮”的表面效果。但读书人看到“齐、治、修”,自然便会想到“修齐治平”,如同那时识字的人看到“尤秦许”,自然会想到“朱秦尤许”,看到送殡名单中的“冯陈卫”,自然会想到“冯陈褚卫”一样。

所以这六家暗含了“修、齐、治、平”,而“平天下”太显露,故隐了“平”,用了“缮”。“平”对应的是“天下”,天下是谁家的?

皇帝家!

胡说乱解!明明是“齐、治、修、缮”,不是“修、齐、治、平”。别急,不是孤证,答案在前,看上回末:

“且听下回分解。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有没有看到“治国”、“齐家”?作者特意强调了齐家、治国!

这就是前文我们总结过的,《红楼梦》中“答案在前”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在前面看到“治国、齐家”的时候,因还没看到后文,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意识不到是在为后文提供线索,所以并不会引人怀疑。但爱读此书者都会读多遍,前后贯通,这些线索就会被抓住,从而解密。

还有证据,请仔细看:

镇国公牛清

理国公柳彪

齐国公陈翼

治国公马魁

修国公侯晓明

缮国公诰命亡故

这六家国公的文字,隐了什么?或者说“突出”了什么?

很明显,“修缮”二公,有字突出:明亡!

横排就是最右突出的“明亡”,竖排就是最下边突出的“明亡”。古人写字都是竖排,最下边突出的“明亡”,一目了然。

“缮国公”这句话,甲戌本和庚辰本、己卯本有一字之差:

甲戌本:

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庚辰本、己卯本:

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重复“故”字,强调前面的“亡”字。

缮国公,没有给出人名,其他国公都有名,这也是“缮国公”与众不同的差异之一。其孙给了名:石光珠。

石光珠:是明朱。石、珠,谐音:是、朱。光是明。

石头宝玉的大哥,名珠。光是明,光珠几乎写明了是“明朱”!

“石光珠守孝”,是因“缮国公诰命亡故”,这句话是第二次重复出现。前文讨论过:

“目今正值缮国公诰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殡。西安郡王妃华诞,送寿礼。”而且,“王邢”故意写错,“西安”故意写错。

既然“缮”指“平”对应的“天下”,“缮国公”家对应“明朱”皇家,那么这个“缮国公诰命”,就对应明朱皇家的皇后,谁?万历皇后王喜姐。所以“王邢二夫人”突出王夫人朱由校,去打祭送殡,因为合葬万历帝与王皇后于定陵,正是朱由校继位后举行的。

秦可卿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这个“营缮郎”是个什么官职?明清两代,工部下设有营缮司,主管皇家建筑的修建,却无“营缮郎”之官名,所以表面看起来是个作者虚拟的小官。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缮”指“平”对应的“天下”,其父这个“营缮郎”则是“营天下”,谁敢说“营天下”?皇帝!所以写秦可卿出身卑贱,也是朱常洛在皇帝家出身卑贱。这就回答了前文提出的问题:以秦可卿的出身,嫁的却是“公”府长孙,正面看来极不合理,在反面却合理。

所以这些都可相互验证。还有几个细节都能对榫:

缮国公家,其孙“守孝”;明朱皇家就在守孝,一致。

在“缮国公”之后,提到宁荣二家;我们前文解读为宁荣二府实为一家,是朱明皇家,与“平天下”、“石光珠”是明朱皇家一致。

在宁荣、八公之后,提到“南安”、“西宁”两个“王”家之孙,却没有“东平王”家的人。因为北静王亲临,而且入了回目“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在四王中,“东平王”家却没出现送殡之人,奇怪吗?就是要读者意识到,怎么没见“东平”?“东南西北”四王对应“平安宁静”,怎么少了东“平”?读者注意到“平”,就解了“修齐治平”。

对这个“东平”,作者不只一次点醒,看各家路祭:

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

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

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

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祭棚。

看清楚,“东平”与众不同,其他都写作“郡王”。突出“东平”,还是要读者意识到“平”,解密“修齐治平”,就能看出“平天下”,“石光珠”,“明亡”。

现在就能解答“公”在“王”前的问题:如果这个“公”家,是明武宗朱厚照自封的“镇国公”家,当然在“王”前!如果这个“公”家,是“平天下”的明朱皇家,当然在“王”前!

再看公、王、侯之后的名单:

余者:

锦乡伯公子韩奇,

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

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至此,官客送殡名单才完。注意最后这几个人名,冯紫英是老熟人,陈也俊、卫若兰甚至没写官爵,也俊、若兰是明显的虚设之名。关键在姓,“冯陈卫”,明显能看出百家姓“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缺“褚”,却有“褚”对应位置的“韩”,韩奇还名“奇”,奇怪吗?

更奇的是:“锦乡伯”?还是“锦乡侯”?上回还是忠靖侯、锦乡侯,这回就成了“锦乡伯”?而且甲戌本、庚辰本都是“锦乡伯”,明显不是抄书者抄错的。这个“锦乡侯”后来还多次出现,55回王夫人往锦乡侯府去赴席;贾母大寿,锦乡侯诰命也来了。仅在此处写作“锦乡伯”,奇怪吗?

反面看,这是个明显的射覆,跟覆“白玉为堂”射“君”一样,此处作者覆“冯陈卫”,并提示“韩”奇,是要读者射中目标:“褚”。

对不习惯射覆的读者,即使只是启蒙时读过《百家姓》,也能看出,这里明显是在强调“褚”姓。

“褚”是多音字,还有zhu音:朱!

对没看出“褚”谐音“朱”的读者,红楼作者不遗余力在提醒:

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读者看到其后的“诸”字,还想不到“褚”?还想不到“朱”?

这个“褚”谐音“朱”,太明显了!太昭了!简直是司马昭之昭!

这么多的证据,这么多的细节吻合,如果读者还看不出:明、朱,那红楼作者就不只是“一把辛酸泪”了,还有一腔叫“欲哭无泪”!呕心沥血、十年辛苦、字字是血的红楼作者,心如死灰,只有跳红楼了!不然只能吐血呕心,至死方休!

也或许,吐哇吐哇,就习惯了。

月光宝盒,真是个好东西!

或许以后能发展出时光机之类的设备,或者人们能掌握虫洞之类的奥秘,让我们能在时空中穿越,便可去找红楼作者,一窥红楼之秘。

是痴人说梦吗?未必!古时多少认为荒诞不经、匪夷所思的事,现在不是已经实现了吗?人类发现地球、太阳的真实状况,才是百年量级,还有万年亿年,等待人们去发展、去创新,人类能够达到的境界,不值得期待吗?人类真正的创造,从造出电脑、人工智能之后,其实才刚刚开始。

但时不我待,你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但愿在有生之年,不负红楼不负梦!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拼搏686 2018-05-10   |  222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林烟,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习作古体诗,痴迷《红楼梦》。活跃于多个红迷团体,品读红楼,偏重理据,在《红楼梦学刊》公众号等发表过文章多篇。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作者

林烟

言情小说的功用,不只歌颂爱情,还在于针砭时弊,劝谏世人,《金瓶梅》如此,《红楼梦》亦如此。《红楼梦》原名《风月宝鉴》,就是要世人以风月为鉴,明情,悟情,不为情痴,不为情苦,不为情误。

太虚幻境的宫门上,横书“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对联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红楼奇书,主旨言情,言情的目的,乃是警醒世人,箴劝世人,引渡世人。


金陵十二钗,品貌俱佳,才情各具,最特别的一个莫过于压轴的秦可卿。秦可卿名列十二钗之尾,位置特殊,身份特殊,出场早,谢幕早,篇幅不多,内容丰富。秦可卿和别的女子不同之处在于,她紧紧扣住一个“情”字,身泛孽海,魂归情天,可谓“含情量”最高。

秦可卿,谐音“情可情”,或者“情可轻”,和宝玉的“情不情”和而不同,很有对比分析价值。可卿的弟弟学名秦钟,谐音“情种”,或者“情终”,也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第七回,甲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古诗隐含的姓名为“秦玉”,谐音“情欲”。

秦可卿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曲歌曰: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宿孽总因情”,勾勒出了秦可卿的文学使命和艺术形象。

如花美眷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秦可卿的出身,第八回有介绍,父亲秦业,谐音“情孽”,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秦业因无儿无女,自养生堂抱养可卿,作者故意模糊可卿出身,只因“孽海情天”不便言明。此处脂批:“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

可卿出身模糊,但人品高绝,书中用八个字概括她: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在宝玉眼中: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和黛玉不同,可卿的“风流”,不只是长相俊美,还包括情感风流。关于“性格风流”,甲戌侧批: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


那一天,东府梅花盛开,贾母带着宝玉等赏花。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被可卿接引出去。此时的可卿,已是宁府的长孙媳妇,深得上下人等好评。贾母眼中的可卿,是个极妥当的人,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海棠春睡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宝玉春困,可卿引宝玉至上房内间,房间内挂着《燃藜图》,一副对联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燃藜图》的故事出自《拾遗记》,西汉刘向好学,感动神仙,神仙燃藜授书。对联出自大儒朱熹,和挂图一样,劝人勤学苦读。宝玉是性情中人,最怕的是道德文章,只看了一眼,便说:“快出去!快出去!”

上房内间,宝玉不喜欢,可卿便引宝玉至自己的卧室。可卿的卧室,弥漫着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墙壁上挂着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提着秦观的诗: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室内陈设,华丽奢侈,尤其是那“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点晴之笔,别有深意。


“海棠春睡”的典故,出自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后来,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唐伯虎因此画了一幅《海棠春睡图》。

《六如居士全集》卷三《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典故,诗词,画卷,所有的这些,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那个“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同样言及杨贵妃。作者这样写,除了渲染卧室的情趣,更多的是其笔下的深意: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不伦之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身处可卿卧室,宝玉也不免做了一场春梦,春梦中的那个女子:乳名兼美,配字可卿,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青春期的宝玉,遇到风流袅娜的可卿,一股甜香,一副画卷,一处香闺,一片关爱,此时不入梦,又待何时?

焦大醉骂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又一日,凤姐和宝玉到宁府来,贾珍已出城去与贾敬请安,尤氏、秦氏引众人至仪门迎接。尤氏、秦氏、凤姐等吃饭打牌,宝玉和可卿的弟弟秦钟一见投缘。秦钟“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大得宝玉喜爱,恨不能与他“耳鬓交接”,便邀秦钟与他一起上学。

晚饭已毕,张灯送客,送秦相公的任务,指派给焦大。焦大跟贾府的太爷出过兵,救过太爷的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自己喝马溺。焦大有功,偏偏贾府的后人不买他的账,宁府管家赖二,欺软怕硬不公道,黑夜送人的活偏派了焦大。此处,蒙本侧批:有此功劳,实不可轻易摧折,亦当处之以道,厚其赡养,尊其等次。送人回家,原非酬功之事。所谓汉之功臣不得保其首领者,我知之矣。


焦大立功劳在先,遭渺视在后,常被那些下人摧折,岂能没有怨言。这一次,焦大喝醉,赖二派差,惹得焦大好一顿痛骂。偏偏凤姐的车经过,贾蓉看不过去,呵斥焦大几句。焦大没挣来同情,反得到主子的呵斥,更加屈辱难耐,便连着贾敬、贾珍、贾蓉一起编排不是。

凤姐训斥贾蓉无能,贾蓉只得派人捆绑焦大。焦大不服,要去祠堂哭太爷,骂贾珍父子是畜生: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焦大醉骂,唬的众人魂飞魄散,小厮们赶快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凤姐和贾蓉等也遥遥的闻得,只装没听见。

焦大醉骂,与上次赏梅花,中间隔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具体时间不详,大概是春天或夏天。这一回的回末总评是:“焦大之醉,伏可卿之病至死。”通览全文,不见可卿与贾珍之事,海棠春睡、焦大醉骂,都是点睛之笔,除了这些,便是书中的批语,透露的比较详细。

可卿得病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第十一回,王夫人道:“前日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儿身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蒙本侧批:此书总是一幅《云龙图》。

宝玉梦春是梅花开时,焦大醉骂的时间不详,可卿得病是中秋之后。第七回回末总评已经点明,“焦大之醉,伏可卿之病至死。”从这些情节推断,可卿得病,即使不是因为焦大醉骂,也是和焦大醉骂的内容有关,可卿知道别人议论,时间应该是九月二十日前后。

可卿的病症表现为:经期两个多月没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尤氏总结可卿的病因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可卿本有心病,秦钟上学时,和一个叫香怜同学关系较密,被人说些不干不净的话,可卿听了,又是恼,又是气,更连饭也吃不下了。

可卿得病,尤氏焦心,贾珍聘请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后来,冯紫英推荐了张友士,诊脉之后,医生说,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张友士不可能知道可卿“思虑太过”的内容,但他能诊断出“此病是忧虑伤脾”,也算是找到病因了。

第十回,蒙本回末总评:欲速可卿之死,故先有恶奴之凶顽,而后及以秦钟来告,层层克入,点露其用心过当,种种文章逼之。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我不知作者于着笔时何等妙心绣口,能道此无碍法语,令人不禁眼花撩乱。

心病难医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吃了张友士的药,可卿的病并没有见好,只几天,已瘦的不成样子了。见凤姐来,强装笑颜,说了很多懂事的话。一是说自己没福气,公公婆婆当女孩儿疼她;二是说夫妻和睦,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三是说未能孝顺公婆,过意不去;四是得了此病,要强的心也没有了;五是不知能否熬的过年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卿说了那么多知情知礼的话,她对自己的人生,心中还是明白的。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可卿与宝玉之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情,可卿死时,宝玉吐血,很让人费解。

凤姐与尤氏是妯娌,但与可卿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所以常来看望可卿,两人无话不谈。可卿笑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身病可治,心病难医,人言可畏,积毁销骨,此时的可卿,一失足成千古恨,想回首,却已找不到岸。

可卿九月得病,吃了张友士的药,转眼到了冬天。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腊月初二,凤姐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此时的宁府,已为她暗暗准备了后事。

梦语耕读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第十三回,可卿托梦凤姐。首先,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等俗语,指出贾家将面临的衰败;其次,指出否极泰来、荣辱更替,非人力可保常,但又说: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三是提出建议,在祖茔附近置田产,备祭祀,供家塾;四是,祭祀产业不入官,即使败落,子孙犹可读书务农。

想得多,看的远,虑的深,谋的切,可卿真可谓是才情过人。可卿不但对贾氏家族的荣衰有所预见,即使对人情事理,也有很高的见解,她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事“盛宴必散”,所以,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

在贾家,有可卿这般见识的,除了凤姐,便是探春,虽然黛玉也曾向宝玉说过“后手不接”的话来,但不当家,也就不管柴米贵了。船大掉头难,可卿说的这些话,王熙凤未必不知道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顾三忌四。此处,甲戌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人是寒号鸟,道理都懂,改正很难,当时惘然,悔时已晚。

临了,可卿赠凤姐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平平的两句诗,却是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总括,春天已去,繁华落尽,贾家终究还是要“盛宴必散”。甲戌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甲戌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

画梁春尽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第十三回,二门上云板连扣四下,人回:“东府荣大奶奶没了!”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王熙凤闻得,吓了一身冷汗;宝玉梦里听见,连忙翻身爬起,心中似戳了一刀,急火攻心,吐出一口血来。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

可卿死了,从文本看是病死的,而且是病了一段时间,以至于“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可卿生病,族中人经常关心探望,久治不愈,一朝病故,这也正常。为何大家都“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呢?此处,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靖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笏叟”

第十三回,可卿病逝,靖本首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幸有脂批,人们才知道,曹公笔下的可卿原来另有故事。海棠春睡,焦大醉骂,淫丧天香楼,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文字。由于可卿托梦,批者“悲切感服”,所以“姑赦之”,把有损可卿形象的文字删去。甲戌回前批: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第五回,秦可卿判词前的那副画,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幅画和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隐隐暗合,由此可见,在曹公的原稿中,可卿是上吊自杀。改过之后的文稿,可卿虽然是油尽灯枯,怏怏病死,其实是心事难解,抱恨而亡。所以,庚辰本题诗曰: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身后哀荣

画梁春尽落香尘,正本清源秦可卿

可卿病故,尤氏犯疾,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甲戌侧批: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贾珍还说: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贾珍又哭,众人劝止,且商议如何料理后事。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贾珍哭媳,蒙双行夹批:“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思织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酒后狂言”指的应是焦大醉骂,骂贾珍爬灰一事,“复见此语”,指的应是贾珍泪语,欲尽其所有。公公为儿媳几成泪人,有悖常理。

丧事准备工作如下:一是,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四十九日;二是,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四十九日;三是,请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设坛于天香楼上,打解冤洗业醮四十九日;四是,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天香楼非大厅,非灵堂,非居室,此处设坛,亦是怪事。

贾敬修道求仙,不问尘事,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可卿的棺椁,尤为奢侈,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乃是潢海铁网山上樯木所做,原为忠亲王要用,因坏了事的,辗转至此。贾政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贾珍如何肯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此处,蒙本侧批:“代秦氏死”等句,总是填实前文。

贾珍又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五品龙禁尉职衔,可卿灵前风光,灵牌上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明清两代,官宦妻子,一品、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贾蓉五品职衔,可卿不应该称为恭人,但是,清朝另有规定,封赠宗室奉恩将军妻为恭人。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他的妻子称淑人、恭人都可,可卿的灵牌,或有曲笔。

画梁春尽落香尘,三尺鲛绡脱此身。几度花开明月夜,蜂蝶浪采渐销魂。闲言安逸德识浅,梦语耕读思虑深。亲历一番情欲苦,人生始辨幻与真。可卿死了,人生虽然短暂,却也尝尽情楚、享尽哀荣。回首再看,秦业,情孽,秦钟,情终,秦可卿,情可轻。情是双刃剑,可悦人,可伤人,可为之生,可因之死,可知而不可痴,可悟而不可误。何为情,情可情,情不情,情情而已。

金谷园
[ 唐 ] 杜牧

原文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译文

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九日夜极冷
背诵

谁勒馀寒不放回,春深犹煖地炉灰。
乡心忽向灯前动,夜雨先从竹里来。
鶗鴂已如莺百啭,酴醾那复雪千堆。
调糜煮药东风老,惭愧茶瓯与酒杯。
小提示:范成大的《三月十九日夜极冷》原文内容



  • 朗读

  • 0喜欢
  • [url=]
    打赏[/url]
  • 完善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

范成大的诗词


您也许还喜欢的诗词



红楼梦里的两大天气现象,隐藏不少信息量,细思极不寻常
少读红楼
2019-06-28 22:21

气象万千蕴于红楼,阴晴冷暖皆在其中。本文将跟大家聊一聊曹公笔下的冷天和雪天。
一、红楼梦之冷天
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红楼梦》第八回)
二宝比通灵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与黛玉进贾府时的浓墨渲染不同,宝钗进府及进府后的生活则是一笔带过,直到第八回才首次正面描写二宝的交往,并借宝玉之眼,对宝钗的相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比通灵的时令为隆冬季节,从二宝的穿着和薛姨妈口中可知,天气十分寒冷。宝玉到梨香院中探望宝钗,与宝钗互看通灵宝玉和璎珞项圈。黛玉的到来让两人活跃的气氛由“热”到“冷”,平添了几分尴尬。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红楼梦》第八回)
通过黛玉的衣着,宝玉以为外面下起了雪,婆娘们告诉他,下的是“雪珠儿”。“雪珠儿”、“雪丸”或“软雹”是 “霰”的口语名称。
这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寒冷的天气里。它是高层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形态有点像盐粒,比雪花重一些,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由于不太常见,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冰雹。其实霰跟冰雹的形成方式不同,形态也有很大差别。霰的直径比较小,在2-5mm之间,结构比较松散,易碎。如果落到坚硬的地面上往往会反弹起来,而冰雹是一种很硬的半透明的晶体,直径比霰大得多,通常发生在强对流天气背景下,往往会跟大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相伴发生。
屋外霰粒落,屋内酒兴起。在这冷的透骨的冬日,怎能缺少美酒呢。手炉虽暖,温在体外,难驱体内之寒。酒性最热,两杯下肚,温暖五脏六腑。
偏有人不会成人之美、不懂顺水推舟,李嬷嬷的再三劝阻让宝玉心生不满,好在有薛姨妈、宝钗和黛玉等人打掩护,宝玉才喝了个痛快。
酒能暖身,也能壮胆,拦酒时的不悦加上酒劲,为后文的枫露茶事件埋下了伏笔。
这一回,是对二宝交往的首次正面描写,也是宝、黛、钗三人会面的首次正面描写。曹公仿佛刻意要突出一个“冷”字,宝玉进梨香院时的天是“冷”的,宝钗吃的药——冷香丸是“冷”的,就连宝玉爱喝的酒也是“冷”的。
曹公是要通过“冷”来寓意黛玉的面冷心热,抑或宝钗的面热心冷?还是寓意三个人最终的结局?
200多年后的今天,读到此处,依然能感觉到曹公笔下的冬天,冷入心脾。
二、红楼梦之雪天
雨可以拥有春、夏、秋三个季节,而雪只能拥抱冬天。正因为出现季节少、频次低,所以雪的出现更让人期待。从贾宝玉的口中,我们知道贾母是喜欢雪的。但喜欢雪的何止贾母一人?
第四十九和五十回,作者集中描写了一次降雪过程以及众人围绕雪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场雪来的早、雪量大、时间长,曹公也不吝笔墨,用了近两回的篇幅。笔者搜集了文中降雪的信息并结合相关气象知识进行了换算和整理。

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 (《红楼梦》第五十回)
这场降雪发生在农历十月中旬,接连下了两天,是今冬头一场雪。由于书中此处有时间跳跃现象,因此关于降雪的具体时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现简单做一交代。
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宝玉先道:“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
按李纨所说,开始下雪的当日是诗社正日(农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后一天,结合贾母十月中旬之语,可以推测此处的正日指的是农历十六,即下雪的当天为农历十七。

上表中所写的降雪时间即按此推断而来。但如果据此往前推,则与第四十八回薛蟠离京日期(农历十月十四日)有冲突。相关事件简单列举如下:

薛蟠离京跟香菱学诗是前后关系而非并列关系。薛蟠离京后,才有了香菱入园学诗之事。但如果按初雪日为十七日往前推,香菱学诗时已到十三日,因此发生了矛盾。
有一个可能是,香菱学诗这一段作为一个小版块,原来在别的位置,后来才调整到此处吧。姑且按照文本所述,将初雪日暂定为十月十七日。
以上是对降雪时间矛盾的探讨,算作一个小插曲,毕竟瑕不掩玉。不管怎么说,这次降雪在十月中旬是肯定的。为什么大雪会发生在十月中旬呢?
在华北地区,初冬或初春时节,气温比较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比较大,冷空气也相对比较频繁,是暴雪的高发期。
从天气过程来讲,刚开始落的是雪珠儿,也就是霰,这也印证了地面附近的气温仍比较高。随着冷空气的持续由北往南推进,地面气温逐渐降低,天气现象也渐渐的转化为棉絮般的大雪。
大观园内众人对雪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当晚李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召集大家商议起社之事。
一夜北风,雪花飞舞,次日清晨雪仍在下,宝玉从玻璃窗向外观看,地下积雪深度已达一尺多厚。这是一场什么量级的雪呢?按国家标准《短期天气预报》标准,应该算是暴雪量级了!

在清代,一尺约合现在的35厘米(注:在清代,不同用途的尺规格略有不同,营造尺长32厘米,裁衣尺长35.55厘米,此处暂按35厘米计)。若按照我国常年冬季积雪深度变化值和相应降雪量的比值为0.7厘米/毫米进行换算,那么此时的降雪量已经超过了50mm,已经达到了特大暴雪量级(24小时降雪量≥30mm)。
这么大量级的雪,恐怕很多红迷朋友此生都还没见过吧。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不用说江南了,即便在华北地区这样量级的雪也很罕见。笔者查阅相关降雪气象资料后发现,在华北地区唯有十年前的那场降雪的量级可以与之匹敌。

2009 年11 月9——12日(农历九月廿三——廿六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过程,全省共有47个县(市)的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石家庄大部、邢台西部、邯郸西部累计积雪深度超过30厘米,全省雪深极值为55 厘米(该积雪深度与第49回的降雪深度相仿),出现在石家庄市区。这次暴雪为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
但红楼梦中并未提到暴雪造成的灾害,只写了府中众人玩乐的场景。可见,在小说所处的明清小冰河期的气候背景和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背景下,一尺多的积雪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也比较有限,带来更多的是欢乐和喜悦。
宝玉、湘云等人在芦雪广内火烤鹿肉,即景联句,玩的不亦乐乎。宝玉因联句落第,被罚去折梅。此时雪仍在下,栊翠庵前的红梅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再加上一座山坡,两个佳人,怪不得贾母说,此情此景胜过仇十洲的《双艳图》。“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已成为红楼梦中的经典桥段。
当然,一尺多的雪并不是红楼梦中最大的雪。第三十九回,村妪刘姥姥二进贾府时给大家讲的故事中就提到了一场“三四尺深”的大雪。
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用现在的术语来讲,这应该算是极端天气事件了。当然刘姥姥口中或许有一些信口开河的夸大,但从听众贾母等人的反应来看,他们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抽柴小姑娘的身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大家并不觉得三四尺深的雪有多稀奇,可能在明清小冰河期的气候背景下这样的雪大家也偶尔遇到,所以见怪不怪了。
《红楼梦》包罗万象,有的喜欢谈论其中的人物,有的喜欢欣赏其中的景色,有的喜欢探寻其中的天气。在明清小冰河期,寒冷是主基调,这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体现。对宝黛钗三主角会面的首次描写即在寒冷冬日。
真可谓,冷天冷酒冷香丸,冷霰冷心冷面人。红楼中的雪比现在更大,下起来更过瘾,众人也兴致极高。白雪映红梅,香娃烤鹿肉。芦雪广中争联诗,输者庵里折梅。四人次第咏梅,槛外人义舍梅……雪如柳絮飞入园中,红梅似霞点缀众钗,是为大观园最美的图画。


秦可卿房中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为什么被脂砚斋评价艳极淫极?[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君笺雅侃红楼 [color=var(--weui-LINK)][url=]君笺雅侃红楼[/url]
2023年05月21日 09:14 北京
[color=rgba(0, 0, 0, 0.9)]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前,颇耍了一通心机,把秦可卿逼得退无可退。
他自小来宁府那么多次,贾珍早给他准备了房间,却一次也没睡过。以他的性格小时候都不在人家睡觉,何以长大了却忍不住要睡?
那天他非要睡觉,笃定秦可卿会去安排他。于是准备好的房间不睡,逼得秦可卿不得已将她与贾蓉的婚房让出给他。毕竟宁国府虽大,却也没有更合适的地方了。

(第五回)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秦可卿住的房间,又是她与贾蓉的婚房,自然布置温馨旖旎,香艳多情。
贾宝玉那怡红院布置的仿佛女儿闺房,不免喜欢秦可卿房间的风格。
其实秦可卿房间的争议有三个:
一个是《海棠春睡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典故。
一个是秦观秦太虚的对联被脂砚斋评为“艳极,淫极”。
一个就是室内那些陈设,被认为过于奢华。

其实从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到秦太虚的对联,再到什么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等等,结合数量和背后的典故一一对应,就会发现与金陵十二钗契合。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秦可卿房中的陈设,绝不是她的人生写照,反而要与金陵十二钗判词对照,佐证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彰显秦可卿房中就是太虚幻境的事实,金陵十二钗便置身于太虚幻境之中。
当然,所有的物件都是契合秦可卿新房布置的。
所谓帝后公主的物件儿并不存在,只是提示提到的人物典故一一对应的金钗们的命运。真正只是贵族家常的用品。
而真正让秦可卿的房间显得更香艳旖旎,就体现在《海棠春睡图》和那幅对联之上。

尽管它们也都有各自隐喻的对象。可内容是实打实的衬托。远比什么杨贵妃的木瓜,赵飞燕的金盘更现实。
尤其这副秦太虚的对联,借秦太虚与秦可卿之名,突出了太虚幻境的典出。
曹雪芹设计太虚幻境,以情为主旨,毫无疑问借鉴了秦观婉约词的宗旨。更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诠释了宝黛爱情的真谛。
由于秦观写情,他的对联悬挂在秦可卿和贾蓉的婚房就非常的应景。
当然,现在查证这幅对联并非是秦太虚手笔,当是曹雪芹的应景杜撰。
不过,这幅对联之所以被脂砚斋评价为“艳极,淫极”,还在于对联延伸的意义。

“嫩寒锁梦因春冷”,是说春天尚冷之时,美人睡在衾被之中感受到了那股寒意。这一句的“艳”与“淫”全在想象的飞驰。
你想眼前一副美人春睡,惹人怜惜的场景,可不是一副艳极的画面。而由此引发的“意淫”想象,是不是“淫极”?
那贾宝玉原本就对秦可卿有着意淫之情,如今岂有不联想和心动的?
“芳气笼人是酒香”,这一句的重点在“酒不醉人人自醉”,贾宝玉闻着那香,意淫着那艳极的画面,入梦后焉有不做春梦的?
是以,这幅对联的主旨突出了贾宝玉对女儿之情的与众不同。
(第五回)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此“淫”非指秦可卿,而是贾宝玉的意淫被借由这幅对联写了出来。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这幅对联正是晴雯与花袭人写照,借以影射钗黛二人。

日后那晴雯被撵走后,睡在多浑虫家的炕上,便应着了“嫩寒锁梦因春冷”之说。当时绝境彻骨之寒无人替她抵挡。
而当日史湘云睡在林黛玉房中,贾宝玉起早去看时,也有林黛玉严严实实盖在被中怕冷的描写。
晴为黛影,她二人两次被中情景描写,借由“寒、冷”二字,突出了结局之悲。
但晴雯是秋日被撵走,而林黛玉日后离去,可是与香菱一样,在正月十五到清明之间的春天。
至于“芳气笼人是酒香”,借由“花气袭人”引申“酒不醉人人自醉”,突出袭人与薛宝钗“沁人心脾”的周全和温柔和顺。
秦太虚的秦,与秦可卿的秦相通,秦可卿的兼美,又像黛玉,又像宝钗,是以才有这幅出自秦太虚的对联,也越发证实了“钗黛合一”之说,不多赘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3: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秦业的养女。她还有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来自仙界清净女儿之境,是太虚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秦可卿

外文名
Qin Keqing

其他名称
秦氏、蓉大奶奶、可儿、兼美

饰演
张蕾,夏丽蓉(1987版红楼梦) 唐一菲(2010版新红楼梦) 何晴,(1989版红楼梦)


配音
柳青(1987版红楼梦)

登场作品
红楼梦

生日
1711年8月14日【现实人物】

性别


目录
1角色经历
2判词解释
3红楼梦曲
4身世剖析
535个谜团
折叠编辑本段角色经历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

第五回中关于可卿的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说明她其实不是书中所写的病死而是自缢。据说是作者原稿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经脂砚斋劝阻,才改写成今稿的。

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宝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来写到她卧病榻上之外,她只在书中做过两件事,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二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从事物的荣枯哲理,讲到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这些所为都有是别人梦中进行的。所以显得她只是个虚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仙客来是樱草科,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个公主级的人物。

周思源说,看秦可卿的出身,我们一般不会说她是养生堂抱来的孤儿,而会说她是营缮郎秦业的女儿。而且秦家并不低微,营缮郎也是五六品的官,相当于现代的司局级干部,贾珍是世袭3品将军,3品将军的儿子娶5品营缮郎的女儿也算门当户对,不足为奇。周思源又进一步指出,秦业是个清官。因为,营缮郎主管朝廷的各大工程,是个肥差,而秦业宦囊羞涩,当然有很高的个人修养,是个清官。那他的养女秦可卿自幼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当然是个有修养知礼数的明白人,在宁荣二府受到一致好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思源一开始就说了,要注意有三个秦可卿形象,即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后来改写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以及第五回太虚幻镜中的可卿。曹翁起初写的秦可卿是一个淫妇形象,可后来作了较大改动;同样秦的家庭,秦的父亲也作了相应的改动。曹翁一开始用秦业着个名字是有喻淫的含义,不过随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删去,秦业这个形象也发生变化,可能由一个官场的爆发户变为一个有修养的清官。

至于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由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可卿是由未改动前“淫妇秦可卿”转变而来得,所以保留着原有的秦的故事背景,周称为“文学基因”。焦大骂出“爬灰的爬灰”:是指公公与儿媳妇私通。据说过去庙里的香炉里,总有人烧锡纸叠的银锭,有时因为香炉里塞进去的银锭太多了,外面一层烧成了灰,里面却还剩下许多锡纸没有烧透,甚至还很完好,于是就有人去爬灰,偷出里头的锡纸再利用,重新叠成大小不一的银锭去卖给别人,所以“爬灰”就是“偷锡”,谐音为“偷媳”,这里指贾珍与秦可卿之事。

作者在《石头记》手稿中,原确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然于此后,又突然将其删减。其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可卿原型涉及曹家一位女性亲属,且脂砚斋劝其莫为外人道之,作者遂改写之,然前著之手稿已为人传阅,遂留下秦可卿死因之惑。实则,自缢、病亡之说皆出自雪芹之笔。

秦可卿原形极有可能是皇亲国戚罪臣之女,或被废的太子的女儿。书中写她只是一位养女,这是曹雪芹为自保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以贾家的身份、地位,怎么会允许一位从养生堂抱来的毫无身份地位的女子进门呢?秦可卿死后她的棺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得了的”这又一次点出了她的身份。

折叠编辑本段判词解释
正册判词之十一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注释]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1.”情天”二句——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这是为了揭露封建大家族黑暗所用的托词。“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程高本作“幻情深”,“深”是错字。“幻”在这里是动词,与“幻形入世”、“幻来亲就臭皮囊”用法相同。作者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2.“漫言”句——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3.“造衅”句——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意思是引诱宝玉的秦可卿的堕落是她和她公公有暧昧关系就开始的,而这首先要由贾珍等负责。衅:事端。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回目,写贾珍与其儿媳妇秦氏私通,内有“遗簪”、“更衣”诸情节。丑事败露后,秦氏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作者的长辈、批书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维护封建大家族利益的立场,命作者删去这一情节,为秦氏隐恶。这样,原稿就作了修改,删去天香楼一节四、五页文字(从批语提到该回现存页数推算,原来每页约四百八十字,删去二千字),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迹,如画中“美人悬梁自缢”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折叠编辑本段红楼梦曲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秦可卿的。曲名“好事终”的“好事”特指男女风月之事,是反语。

[注释]

1.“画梁”句——暗指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2.擅风情,秉月貌——自恃风月情多和容貌美丽。全句说,后来贾府之败,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

3.箕裘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木竹、兽角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乱伦”与儿媳私通。

4.家事——家业。宁——宁国府。

5.宿孽——原始的罪恶,起头的坏事,祸根。

[鉴赏]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类人形兽类。

曲子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纵然曹雪芹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又何至于把后 来发生的重大变故的责任全推到一个受贾府这个罪恶封建家庭的毒氛污染而丧生的女子身上,把一切原因都说成是因为“情”呢?

原来,这和十二支曲的《引子》中所说的“都只为风月情浓”一样,只是作者有意识在小说一切人物、事件上盖上的瞒人的印记。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为了给人以“大旨谈情”的假象,才虚构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但是,这种“荒唐言”若不与现实沟通,就起不了掩护政治性的真事的作用。因而,作者又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这种“情”的象征,让她在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当然,作者思想是充满矛盾的,以假象示人是不得已的,所以他在太虚幻境入口处写下了一副对联,一再警告读者要辨清“真”、“假”、“有”、“无”。试想,冯渊之死明明写出凶手是薛蟠,却偏又说“这正是梦幻情缘”、“前生冤孽”。张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被迫自尽,明明写出首恶是王熙凤,却偏说他们都是“多情的”,又制造“情孽”假象。就连心如“槁木死灰”的李纨、“戡破三春”遁入空门的惜春、“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的史湘云,作者也统统让她们在挂着“可怜风月债难偿”的对联的“孽海情天”中注了册,这个“情”(风情月债)不是幌子又是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贾府后来发生变故的直接导火线在荣国府,获罪而淹留在狱神庙的宝玉、凤姐都是荣国府的人。宝玉的罪状不外乎“不肖种种承笞挞”时传的那种口舌。宝玉固然有沾花惹草的贵族公子习气,但决不至于象贾珍父子那样无耻,使这一点成为累及整个贾府的罪状,当然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敌对势力要尽量抓住把柄来整治对方。现在偏要说这是风月之情造的孽,并且把它归结到它的发端——秦氏的诱惑。但即使就这个起因来说,也不能不指出,这一切宁府本来就更不象话。比如,若按封建礼法颓堕家教论罪,贾敬纵容子孙恣意妄为,就要比贾政想用严训教子就范而无能为力更严重,更应定为“首罪”。王熙凤的弄权、敛财、害命,也起于她协理宁国府。贾珍向王夫人流泪求请凤姐料理丧事,纵容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取去”,使她忘乎所以。铁槛寺受贿害命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而办这样奢靡的丧事,又因为贾珍、贾蓉与死者有特殊的关系。凤姐计赚尤二姐、大闹宁国府,事情也起于贾珍、贾蓉,而贾蓉又与凤姐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他还是与凤姐最亲的秦氏的丈夫哩!然而,尽管如此,“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贾府衰亡的前因后果自有具体的情节会作出说明的,这就像作者在具体描写冯渊、张金哥之死的情节时毫不含糊一样。秦可卿“判词”和曲子中的词句的含义,要比我们草草读去所得的表面印象来得深奥,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折叠编辑本段身世剖析
关于秦可卿的出身,《红楼梦》里面是有明确交代的,就在第八回的末尾,这个交代非常古怪,和曹雪芹写别的人的家业、根基很不一样,每一句都古怪,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来分析一下。在第八回的末尾,是因为宝玉和秦

钟,要到家塾去读书,于是以这个为由头,顺便就提到了秦钟和他姐姐秦可卿的出身。说是秦业系现任工部营缮司郎中,营缮司郎中是一个很小的官,可能是管工程建设的。秦业这是曹雪芹所设定的秦可卿养父的名字。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在通行本就是后来高鹗和程伟元续《红楼梦》的时候,他们不但80回以后续了40回,前面他们也有所改动。那么在这一回秦业这两个字上他们就改动了,很奇怪,这个有什么值得改的呢?高鹗他们就把秦业的名字改成了秦邦业,可见高鹗和程伟元对这个名字是敏感的,为什么?因为在古本《红楼梦》上,脂砚斋在批语里面对“秦业”这个名字是有非常明确的评论的。脂砚斋怎么评论的呢?他说“妙名,业者孽也”,大家知道在中国繁体字汉字里面,“造业”和“造孽”这个“业”“孽”是相通的,说你“业障”和“孽障”是一个意思,秦业,“秦”是谐音“情”,因为曹雪芹是从江南移居北京的,所以《红楼梦》里边有很多南方口音,南方人zh、ch、sh和z、c、s,L、n往往不分,所以他认为“情”和“秦”是相通的,是谐音的,秦就是谐音感情的这个情,业就是谐孽,就是因为有感情而造成罪恶。他这个名字命名是有含义的。高鹗、程伟元他们也可能看出这个含义了,他们不想因为这个书稿惹事,甚至还有更坏的想法,所以就把它改了抹掉了。所以你看曹雪芹的书,命运很坎坷,很曲折的,秦业根据曹雪芹的话,他是一个小官,“年近70,夫人早亡”。书里面秦可卿出场的时候,大约应该是20岁的样子,那么就说明秦业是在50岁左右,得到了她,因为当年无儿无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就是秦可卿的来历,这个是很古怪的。

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的一个女儿.如果曹家藏匿了废太子的一个女儿,而且被人告密了,事情败露了,皇帝不会仅仅是让这个废太子的女儿自尽,一定会立即打击曹家.你读《红楼梦》,读完秦可卿之死,很快就会读到另外一个人的升腾,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贾元春。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对不对?第十四回、十五回,基本都是写秦可卿的丧事,到第十六回,就写了一件跟丧事反差很大的喜事。什么喜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因此从小说里面内在的情节逻辑来看的话,向皇帝告发秦可卿真实身份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贾元春。

折叠编辑本段35个谜团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其一为《金陵十二钗》。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正十二钗之一,由此可知她在书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我们曾经论述过:作者曾将《红楼梦》写完过,共有一百一十回。然而现存仅有八十回,但是带有脂砚斋批语。那么,后三十回到哪里去了呢?——是作者自己亲手砍去的。见《带脂批的八十回〈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

我们也曾论述过:这样一部带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本《红楼梦》(原叫《石头记》),看起来是不完整的半部书,实际上却同时包含了两部完整的书——一部小说,一部历史。作者将后三十回主要人物的命运写入了前八十回中,比如第五回的判词便起到了这种作用。因而,读者可以从判词中了解到十二钗最后的结局。然而,在这十二钗中,唯独秦可卿是个例外。秦可卿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她就去世了,第十四回为她送葬,这个人物的故事就此结束,当然此后她就不可能再出现了。

假如单单从小说角度看,秦可卿既然到第十四回故事便结束了,读者就应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要认真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在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误谬”,也就是“谜”。这种“误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作者有意留给读者的,因而作为读者,就不应回避它,而要正视它、揭示它、研究它。通过发现、揭示、研究、解决这些“误谬”,读者便可熟悉到《红楼梦》堪称“谜书”,或者就像我们曾作过的形象比喻——《红楼梦》就像一部“密电码”见《带脂批的八十回〈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谁假如能够解开这些“密码”,谁就能够成为曹著的“解味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哪些谜。

1业的“营缮郎”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假如说相当于清代的“营缮清吏司”。其司职位有两种:正五品之郎中和从五品之员外郎。这是一种并不很低的官员。既然如此,为什么秦业竟穷得不能供儿子秦钟上学,偏要让他借读于贾家的家学呢?

2照小说描写:“秦业……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便是秦可卿。秦业待秦可卿如同亲生儿女,为什么脂批却说“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秦可卿苦在何处?

3中谈到秦业时,甲戌本有夹批曰:“妙名,业者,‘孽’也。”“业”为何是“妙名”?为何“业”谐音“孽”,就是妙名? 

4中写宝玉睡在秦氏床上,在“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处,戚序本和甲戌本有侧批曰:“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小说中写了秦氏引梦,但宝玉的梦是在坠入“迷津”后被吓醒的,怎么能说是“秦氏出梦”?

5中为警幻仙姑写了一篇赋,脂砚斋对此赋加批曰:“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第五回以后,警幻并未再出场,怎么警幻与宝玉二人倒成了《红楼梦》的“通部大纲”?

6幻说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怎么就成了“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7卿仙子与可卿是什么关系?是一个人?是两个人?

8砚斋批语曰:“‘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群芳髓”是太虚幻境中的香,而“冷香丸”是宝钗吃的一种药,这两种东西如何相对?

9砚斋说:“万艳同杯”的“杯”隐“悲”字,如此说来“万艳同杯”,岂不成了“万艳同悲”,这是什么意思?

10砚斋说:“千红一窟”的“窟”隐“哭”字,如此说来“千红一窟”,岂不成了“千红一哭”,这又是什么意思?

11书中写道:“二人因携手出去游玩,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满地,狼虎成群”处,脂砚斋批道:“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这是何处呢?

12友士医生说可卿之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自小说中何处可看出她的这种忧虑?

13中写秦可卿:“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秦可卿在贾府中的辈分是最低的,这里说“下一辈的”指谁?

14大骂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指谁?“养小叔子的”又指谁?

15砚斋说:“一部《红楼》,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焦大对于淫邪之处不就揭明了“爬灰”和“养小叔子”两件事吗,如何说“一部《红楼》”中的“淫邪之处”都是他“揭明”的?

16玉在听说秦可卿死了以后,“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贾蓉是秦可卿的丈夫,自己的妻子死后,无动于衷,宝玉却吐血,什么原因?

17“直奔出一口血来”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宝玉当时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谁“继家务事”是他考虑的问题吗?而且还“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即是说宝玉吐血,理所当然,合乎逻辑吗?

18“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处,甲戌本有侧批曰:“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贾珍的哭,如何成了“作者刺心笔”?

19红楼梦》第十三回,靖藏本有回前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的意思是说这里所描写的是真实事件。什么真实事件?

20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前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本身就颇不合理。前面已说明秦可卿病卧在床,她还如何能与贾珍私通?又怎能是“淫丧”?

21第五回“好事终”曲“箕裘颓堕皆从敬”处,有脂批曰:“深意他人不解。”假如按小说来解释,“敬”指贾敬,有何不可理解的?脂批的含义是什么?

22十三回写道:贾珍“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钦天监”是皇宫中主管天文气象的机构,贾家只是一个公的后代,有这种资格吗?

23中说:“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按书上的说法,为了超度亡魂,召来了三拨僧道:一拨在大厅,一拨在天香楼,一拨在停灵处的会芳园。作为一个公的后代,其孙媳的殡仪可能有如此大的规模吗?

24可卿所用的棺木,“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不必说像秦可卿这样贾家的孙媳,就是贾蓉的五世祖宁国公,在等级制度十分严格的封建时代,也是不能使用这种棺木的,为什么秦可卿能用这种棺木?

25十四回甲戌本有回后总批曰:“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秦可卿在贾府中辈分最小,怎么成了“安富尊荣坐享人”?

26中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所谓“白漫漫人来人往”是指穿孝的人非常之多,而且在祭吊的四十九天里天天如此。按照中国的传统,只有小辈人给老辈人穿孝,而秦可卿在贾府辈分最低,那么这些穿孝者是何人?

27十四回在“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处,庚辰本有眉批曰:“……奇甚,妙甚!”“奇”在何处?“妙”在何处?

28中还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来。”所谓“花簇簇官去官来”是指穿官服来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这四十九日天天都如此。但是官服是不能随便穿的,只有正式场合才答应。贾珍只不过是个三品爵威烈将军,为什么这些官员纷纷来为一个爵位并不高的官员的儿媳妇穿着官服进行祭吊?

29秦可卿送丧的还有公侯伯子男各级贵族成员,东西南北四路王爷都有祭棚,秦可卿丧事的规格为何如此之高?

30氏丧仪原定七七四十九日后才送葬,但到“五七正五日”时就发丧了,原因何在?

31什么北静王身穿孝服亲来为秦可卿送葬?

32中说北静王“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此处意即“从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有从来不以“官俗国体所缚”的王爷吗?北静王为什么如此对待贾家?

33蓉是秦可卿的丈夫,但当秦可卿去世后,里里外外进行张罗的是贾珍,后来又让凤姐来协理,贾蓉几乎就没有怎么露面,原因何在?

34十四回写道:“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这说明宝玉原本是身穿孝服的,但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哪有叔叔给侄媳妇穿孝的?

35静王召见宝玉是在为秦可卿送殡的路上,当时送殡的人都穿着孝服,就是北静王也不例外,但是贾政为何却“命宝玉脱去孝服”?[1]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3: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养生堂指什么地方
匿名网友2013.10.31浏览193次文学分享举报
5个回答
橙汐丶
2013.10.31
推荐答案
养生堂在古代,的确是一种收留弃婴的地方。
不要被,刘心武自己猜测的东西给固定了思维方向、
红楼里,曹公,只是描写了秦可卿的“奢靡"并没有任何透漏她是皇亲血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是孙媳中令贾母中意的人,为何秦氏与凤姐在众人口中评价区别如此之大?

关注者
9
被浏览
4,667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9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谢邀@问题
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展开谈一谈。

《金瓶梅词话》有言言:当家三年狗也嫌。一旦坐上了管家人的位置,就必然会成为舆论的中心,很可能你一个无心之举,就触及到了其他人的利益诉求,最终惹人厌烦,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中多次提到了这一点。

譬如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彼时王熙凤病重,探春协理大观园,王熙凤对此亦有私心:

凤姐儿道:“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人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际,她(探春)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第55回
再如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赵姨娘暗地里和马道婆说王熙凤的坏话:

赵姨娘唬的摇手儿,走到门前,掀帘子向外看看无人,【是心胆俱怕破】方进来,走向马道婆悄悄的说道:“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王熙凤),这一分家私要不教她搬送了娘家去,我就不是个人。”——第25回
还有第65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姐,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小厮兴儿向尤二姐、尤三姐讲述荣国府内部情况时,也曾提到王熙凤:

兴儿连忙摇手,说:“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王熙凤)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笑脸,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她不过,像奶奶这样的斯文、良善人,哪里是她的对手?”——第65回
王熙凤日常管家太过严苛,加上贾家早已走起了下坡路,很多地方都需要省俭,为此她触碰到太多人的“利益蛋糕”,故而受到底下人的诽谤和嫌恶,但这是每个当家人共同的难处,王熙凤的问题在于,她除了公心,还有很多私心,这些私心是导致她人品崩坏的主要原因。

王熙凤有很多黑料,譬如私自拿了官中的钱出去放高利贷,导致丫环、仆人的月钱不能按时发放,放在今天,就好比老板延期发放工资,却拿着员工们的工资出去放贷为自己谋利一般;

再如王熙凤为了一己私利,收下静虚老尼的三千两银子,假冒贾琏写书一封,硬是拆散了张金哥、守备之子这对苦命鸳鸯,最终导致这对痴情男女双双自尽殉情;

此类黑料不胜枚举,已有诸多前人列出举证,而笔者此处想要重点分析的是王熙凤对贾府内部人员,亦是这种刁难态度——她被众人嫌恶,绝不是仅仅是因为管家严苛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彼时金钏早已跳井自尽,王夫人处的一等丫环位置空出一个,底下婆子们纷纷涌上,想要替自己女儿谋得这个肥差,所以挨个给王熙凤送礼,希望能办成此事,结果王熙凤得知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凤姐笑道:“也罢了,他们几家的钱,容易也不能花到我跟前,这是他们自寻的。送什么来,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凤姐儿安下这个心,所以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第36回
王熙凤做人做事很不地道,按照正常的道德逻辑,你既然收了人家的礼,就应该给人家办事,既然答应了一家,就不应该答应其他人了,毕竟一等丫环的位置只有一个。

可王熙凤呢,她来者不拒,谁送礼她都接收,但就是不办事,甚至为了多收点礼,她故意一直拖着这件事,等这些“冤大头”把礼送足了,这才慢慢悠悠去找王夫人,商量这个一等丫环的空缺该怎么填补。

可笑的是,王夫人怀有善心,觉得金钏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挺不容易的,就将这个一等丫环的月例给了金钏之妹玉钏,这等于变相蠲免了这个职位,换言之:之前那些送礼的人,全部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王熙凤倒是收礼收得盆满钵满,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诸君可以易位而处,如果你是送礼的婆子、媳妇、下人,得知王熙凤收了你的礼物,还继续收别人的礼物,明显一开始就没打算替你办事,到头来花费诸多金银礼物,却一点收获都没有,你会如何看待王熙凤这个人呢?搁谁都不会有好脸色,这些婆子们只会背地里咒骂王熙凤,只是被王熙凤的威严震慑,敢怒不敢言而已。

对下人如此,对赵姨娘、周姨娘也是如此。《红楼梦》第43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正值王熙凤的生日,贾母提议大家凑钱给王熙凤过个生日,贾母、薛姨妈、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人纷纷出钱,但王熙凤却不肯放过日子过得辛苦的赵姨娘、周姨娘,非要拉上这两位,连宁国府尤氏都看不下去:

凤姐又笑道:“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她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她们是理。不然,她们又该说小看了她们了。”贾母听了,忙说:“可是呢!怎么倒忘了她们?只怕她们不得闲儿,叫一个丫头问问去。”......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做什么?”——第43回
王熙凤一向看不上赵姨娘,所以总是从生活各个方面故意刁难她,她明知赵姨娘日子过得艰辛,没有多少闲钱,却故意怂恿贾母将赵姨娘也拉进来,还顺带把周姨娘也卷进去,最后赵、周姨娘两位实在没办法,从牙缝里挤出二两银子,给王熙凤送去过生日。

因此,王熙凤在荣国府内部风评极差,其实不仅仅是管家严苛的原因,更跟她自身性格缺陷有关——总是喜欢显摆自己的能力,处处刁难他人,高鹗续写后40回中,王熙凤虎落平阳之后,连下人们都不再听她的话,读之非常心酸,但亦是因果轮回,也在情理之中。

反观秦可卿,虽然《红楼梦》中对她的描写很少,但从她去世后宁国府众人的反应来看,她的人缘比王熙凤要好得多: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她(秦可卿)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第13回
单从此一段描写就可看出,秦可卿从来没犯过上述王熙凤犯的那些错误,她对长辈孝顺,对平辈和气,甚至经常施恩于仆从下人,这样的秦可卿,如何能不让众人敬服。

另外,秦可卿和王熙凤的管家情况有细微的不同。宁国府真正的女主人应该是尤氏(仅针对女主人的权力而言,若论综合大权,当是贾珍),秦可卿不过是贾蓉之媳,她的辈分是明摆着的,她不可能越过尤氏,一手完全掌握宁国府的管家大权。

客观论来,宁国府综合大事应是尤氏决断,秦可卿不过从旁协理而已,这就让她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当家三年狗也嫌”的定律,当然,如果秦可卿没有死,再过若干年,她或许能从尤氏手中完全接过管家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宁国府女主人。

荣国府的情况则不同,跟宁国府一样,王夫人才是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王熙凤亦要事事向王夫人汇报,但由于王夫人一个中年妇女,自身才干不佳,加上五十岁的年龄,身体脑子都跟不上了,所以才将大部分的具体权力都给了王熙凤,让她替自己冲锋陷阵,这才导致了王熙凤在贾府内的呼风唤雨,肆无忌惮。

发布于 2021-07-02 2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扶弟魔”秦可卿——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窄桥当大道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最神秘的一位女子,她虽位列金陵十二钗末位,却兼具钗黛之美貌,在太虚幻境中被称为“兼美”;同时她又具备强大的管家之才,实力不落阿凤下风,连目高于顶的贾母都认为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尽管秦可卿这般优秀,但若是细细分析她,仍不免一阵叹息,她与公公贾珍的“孽缘”已然露骨了,可架不住秦可卿还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秦钟!

《红楼梦》第7回“谈肄业宝玉会秦钟”,贾宝玉和秦钟正式见面,秦钟由此迈向了一个新的人生台阶——他跟荣国府的“活龙”贾宝玉成了好友,还进了贾家学堂读书,享受到那个时代最高级的教育资源。

而秦钟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姐姐秦可卿有意促成的,且看第7回,正因秦可卿一句话,才促成弟弟和贾宝玉的见面:

秦氏笑道:“今日巧,上回宝叔立刻要见我兄弟,他今儿也在这里,想在书房里。宝叔何不去瞧一瞧。”宝玉听了,即便下炕要走。——第7回
若无可卿此一句,秦钟、宝玉安得相见?而秦可卿看似闲闲一句,却实是心机之举。要知道贾宝玉不是一般人,他乃荣国府二房嫡子,贾母最宠爱的孙子,若无意外,他将挑起振兴贾家的大旗,亦是二房未来的当家男主人。

且不论秦钟,日常荣国府众多有名有姓的清客,哪个见了贾宝玉不上前奉承一番?整个京都,想和贾宝玉做“朋友”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若能和贾宝玉牵上线,将来便可倚仗荣国府,这是多好的人脉资源啊。

秦可卿促成秦、宝两人见面,亦是这个目的。从此微小细节,足可见秦可卿着实有长姐风范,自己嫁入宁国府当了大奶奶,亦没有忘记娘家的弟弟。

可卿用心良苦,但秦钟的表现着实令人失望,一言以蔽之:秦钟貌似是一个很没有良心的人。

作者曹雪芹并未对《红楼梦》中秦钟的人品做出明显的道德评判,但透过书中一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细节,足可以窥探秦钟之人品低劣处。且看《红楼梦》第10回,宁国府之尤氏曾这般评价过秦钟的为人处事:

尤氏说道:“她(秦可卿)这些日子不知是怎么着,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她,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她,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曲,也不该向她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哪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负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第10回
秦可卿身体一直不好,早早于《红楼梦》第13回便去世了,此时已是第10回,可见可卿病重,已非一日之寒。

尤氏很心疼秦可卿,同时又有些不喜秦钟,因为这个孩子实在太不懂事了,明明看见姐姐病重,卧床不起,居然还将学堂中那些污糟事尽数倾倒,希望姐姐给自己做主,着实没心没肺。

秦钟在学堂受什么委屈了呢?且看第9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秦钟与香怜暗中交好,被金荣发现,嚷得满学堂皆知,这里的“交好”指的是男男之恋,坊间亦戏称“贴烧饼”——曹雪芹真敢写!

贾家学堂,学生们年岁参差不齐,说话更是百无禁忌,真正是最纯洁的年龄,说出来的话却是最脏的,譬如金荣传播秦钟、香怜两人绯闻的这段描写:

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股。两个商议定了,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第9回
这仅仅是其中一段相对隐晦的描写,故摘而引用。这些话均是不堪入目之言,秦钟若是真的懂事,便不会将这些污言秽语告诉自己的亲姐姐,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骨子里就是个自私的人,只想着姐姐给自己做主,却不顾秦可卿的病情!

而秦可卿听完这些事后,她并没有一味溺爱这个弟弟,而是很理性地分析这件事,这一点书中亦有记载:

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她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人;气的是她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她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第10回
秦可卿真可谓理性思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顽童闹学堂”一事,若不是秦钟勾搭香怜,如何能惹出后事?秦钟若是一心扑在学习上,而不是动辄学薛蟠搞“龙阳之好”,安会跟金荣这样的娈童货色产生摩擦?

尤氏评价秦钟“不知好歹”,秦可卿评价秦钟“不学好”,皆是一语中的之语。秦钟后来的不端行为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姐姐去世,秦钟却无半点悲伤之状,后在送丧的路上,秦钟看见乡间纺布的小姑娘,便和贾宝玉嬉笑调侃,俨然没心没肺:

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第15回
再后到铁槛寺,秦钟又闹出“得趣馒头庵”之事,不顾姐姐尸骨未寒,居然偷偷跟尼姑智能儿行云雨之欢:

谁想秦钟趁黑无人,来寻智能。刚到后面房中,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说着,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在炕上,就云雨起来。那智能百般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了,少不得依他了。——第15回
若是秦可卿泉下有知,自己费尽心血培养的这个弟弟,最终变成如此货色,心中会作何感想?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5-28 0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卧病看大夫,为何每日要换四五套衣裳?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高贵青春遭夭丧,伶俐惺然却受贫。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金瓶梅》

《红楼梦》之秦可卿,乃是金陵十二钗中疑窦丛生的一个人物,她只是小小的工部营缮郎秦业的养女,却能嫁进赫赫扬扬的宁国府,而且能力超群,成为两府上下人人尊敬的蓉大奶奶,就连女强人王熙凤都与其是好友......

我们且不论刘心武针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专门创作的“秦学”,笔者向来喜欢根据《红楼梦》文本中实实在在的情节来对人物进行分析,而不喜索隐。






所以,笔者今日想谈谈部分读者私信的这个问题:秦可卿生病期间,为何每天要换四五套衣裳?

具体情节在《红楼梦》第10回,彼时宁国府尤氏、贾珍两人探讨秦可卿的病情,无意中透露出这个信息,且看原文:

尤氏道:“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哪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她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一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到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到弄得一日轮流着换四五遍衣裳。”——第10回
在尤氏看来,秦可卿已然病入膏肓,身子不济,应该好好休息才是,可每次有医生来为她诊脉,她都要重新宽衣,整顿仪容,医生们每日来诊三四次脉,她就换三四次衣裳。






为此贾珍也觉得秦可卿太过认真了,说她: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

但秦可卿为何要换这三四次衣裳,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好奇,笔者亦曾见有论者提出这样的观点:秦可卿经事异常,所以经常会污染了衣裳、被褥,故而要勤加更换,在看医生的时候,更要提前更换,不能让医生看到。

这个说法看似有理,因为《红楼梦》笔法超群,善用隐晦,任何事都不说明白,而让读者自己思量,这更加坚定了这些论者的想法,更何况《金瓶梅》中也有类似的状况,而且是完完全全的直接描写。






那就是第62回“潘道士解禳祭灯壇,西门庆大哭李瓶儿”,李瓶儿因儿子官哥儿逝去,病从中来,她的症状便是上述的那般:

初时李瓶儿还挣扎着梳头洗脸,还自己下炕来坐净桶;此后渐渐饮食减少,形容消瘦,下边流之不止,哪消几时,把个花骨朵般人儿,瘦弱的不好看,也不起的炕了,只在裀褥上铺垫草纸。恐怕人进来嫌秽恶,叫丫头烧下些香在房中。——第62回
由此观之,貌似秦可卿跟李瓶儿一般,都是因为同样的情况,所以李瓶儿要在屋里烧香,在睡觉的炕上铺垫草纸;而反映在秦可卿身上,则是每日都要换四五次衣裳。






可持此论者,断非细心之读书人,完全凭借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进行主观臆测。立足《红楼梦》文本,书中已经明确说到了秦可卿的经事问题:恰恰相反,不是血崩,而是长期不来。且看原文:

尤氏说道:“她这些日子不知是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赖待说,眼神也发眩。”——第10回
所以,以上的猜测乃是无稽之谈,秦可卿不存在因病身上污秽,所以每日看医生都要换衣裳的情况。要探寻真正的答案,还是要从《金瓶梅》上找,但要找的对象不是李瓶儿,而是吴月娘。

《金瓶梅》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箫愬言潘金莲”,吴月娘跟潘金莲之间发生了争吵,月娘气从中来,加上怀有身孕,便有了些症候,西门庆要派小厮去找任医官来看病,可月娘死活不同意:

月娘坐着不动,说道:“我说不要请他。平白教将人家汉子睁着活眼,把手捏腕的,不知做甚么!教刘妈妈子来,吃两服药由它好了,好这等的摇铃打鼓敞着哩,好与人家汉子喂眼。”——第75回
月娘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的礼数要求,达官显贵家的妇人在家是不能跟外男相见的,包括《红楼梦》中也是如此。






譬如林黛玉、薛蟠同在贾府住了好几年,可直到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贾宝玉、王熙凤被马道婆下蛊,变得疯疯癫癫,阖府大乱之际,薛蟠才在混乱的人群中第一次见到了丰神若仙子的林黛玉,一看到她的容貌,身子竟一时酥软了。可见之前的几年,两人从未见过面。

此便是秦可卿一日换四五次衣裳的正解——秦可卿乃是宁国府女眷,按照礼数规矩,她是不能跟外男相见的,所以即便是因病不得不看医生,她也要以正常的待客姿态来对待,而不能真的蓬头垢面,躺在床上让大夫诊脉。

同时,这也跟秦可卿自身的性情有关,正如贾珍所言: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以秦可卿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实可以舍去这些礼数。






可是秦可卿天生心性极强,不愿意落人之下,这一点她跟王熙凤很像,比如《红楼梦》后期,王熙凤长期工作强度大,导致的身体亏虚,同时复添下红之症,可尽管如此,她仍然假装没事,不肯落人口舌,最终拖成了大症候。

由此观之,秦可卿能与王熙凤能跨越辈分,成为好友,并非空穴来风,原来二人本就是一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的“爱情”,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迫无奈?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有不少隐藏的情节,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的“爱情”就是隐藏最深的那一个。

先是《红楼梦》第7回,有一个“焦大醉骂”的情节,期间提到“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暗指宁国府之秘事,“爬灰”二字乃指公公与儿媳妇有染,很明显,说的就是贾珍和秦可卿。

另有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脂砚斋批语言曰: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也就是说,本来是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的,只因内容太过敏感,被曹雪芹删去,用“病死”来掩盖秦可卿的真实死因。

这些我们姑且不论,单讨论读者最感兴趣的那个问题:秦可卿与贾珍之间的那些事,到底是自愿,还是被迫?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无法接受秦可卿品德有失,她毕竟是金陵十二钗压轴的女子,怎么可能对贾珍这样的货色产生爱情呢?

很可惜的是,根据《红楼梦》中的各处细节,秦可卿跟贾珍之间的事,完全是自愿的,并不存在胁迫的情况,具体为何,且抛开心中成见,听笔者细细道来。

秦可卿的判词中有“情”字

曹雪芹在判词中,如实记载下金陵十二钗众多女子的人生和结局,其中秦可卿的判词内容乃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诸君细看,拢共四句判词,就有四个“情”字,何意?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站在世俗角度,是丑事,可站在两个当事人的角度,双方都动了“情”。

“情既相逢必主淫”,这判词写得再露骨不过了。而且从秦可卿去世后,贾珍哭得如泪人一般,并且倾尽家资也要为她办一个盛大的葬礼来看,贾珍对秦可卿也动过真心——浪子亦有动情时,岂可一杆子打死。

秦可卿为何会爱上贾珍?

事实上,站在写实角度,来分析秦可卿的身世,则更能了解她对贾珍产生“情”的心理渊源。《红楼梦》第8回,曾介绍过秦可卿的身世来历:

这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做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第8回
这一段原文很重要。秦可卿并不是秦业的亲生女儿,而是从“孤儿院”抱回来的,按照此处年龄推断,秦业当年抱来秦可卿时,自己应有四五十岁的年纪了,一个中老年人,想必很少关爱秦可卿。加上后来偶然得子秦钟,更将所有重心放在亲儿子身上,忽视对秦可卿的照顾。

这也解释了第15回,秦可卿丧葬,弟弟秦钟居然在葬礼上跟尼姑智能儿鬼混——他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其实并没有多少感情。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孩,都有一个共性——喜欢成熟老练的男人,其心理内核是从小缺乏父爱,导致出现这样的审美偏好,包括今天,这样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

贾珍与秦可卿秉性相投

当然,单凭喜好“成熟男性”,并不能完全解释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这就不得不分析两人的秉性。

先说秦可卿,她是整本《红楼梦》中除了王熙凤之外的另一个女强人,她管理宁国府期间,无人不夸赞她。

贾母称赞她:是个极妥当的人,行事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去世后,贾珍哭诉: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无人了。

甚至王熙凤对秦可卿也颇为推崇,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王熙凤收到薛姨妈赠送的宫花,立刻拿出两支来,派人给宁国府蓉大奶奶送去;秦可卿生病期间,也是王熙凤看望的次数最多。

能让目高于顶的王熙凤这般相待,秦可卿能是一般人?也正是因为秦可卿能力太强,所以她不可能打心底里喜欢贾蓉这样的丈夫。

贾蓉的能力差,最大的特点是贪财好色,连自己的两个姨娘(尤二姐、尤三姐),他都要揩油;唯一干过能让人记得住的“大事”,就是帮着王熙凤戏弄贾瑞,敲了五十两银子的竹杠......

反观贾珍,他身上充斥着浓浓的世俗男性魅力,比如元妃省亲要修建大观园,就是贾珍负责统筹规划的,包括后来大观园建成,贾政带着贾宝玉、众清客进园游玩题匾额,也是贾珍做向导,一路引领,可见修建大观园期间,他费了不少心思,才能这般熟悉大观园的地形。

放在今天,修建大观园可谓是重大建筑项目了,按照书中的提示,此次修建至少花了百万两银子(单是去姑苏采办戏子,置办花烛、彩灯,就花了三万两银子),这在今天就是投资上亿的房产项目,这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干的?

贾珍人品差归差,论能力是有的,且为人老辣,很有雄性魅力,譬如第29回“清虚观打醮”,贾珍全面负责贾母、小姐们的行程和安排,期间儿子贾蓉贪图舒服,躲在阁子下乘凉,贾珍直接叫人啐贾蓉,问他:爷(贾珍)还不怕热,哥儿(贾蓉)怎么先乘凉去了?

再有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贾珍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王熙凤管家的手段,贾蓉等人就看不出来,且看原文: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哪里就穷到如此?她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得很了,不知又要省哪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于如此田地。”——第53回
王熙凤为了节省用度,故意提前在荣国府散布“偷贾母的东西去当”,就是为了方便其后行节省之举,减少阻力。贾蓉和荣国府诸人都被王熙凤的手段给唬住了,唯独贾珍,心中轻拨算盘,就完全看穿了王熙凤的心机。

综上所述,贾珍绝不是一般人,切莫用脸谱化“好色必是废物”的视野来看贾珍。如果抛开公公、儿媳妇的关系,单独看这两个人,其实很多方面都是匹配的,此两人能产生“情”,是有写实依据的,诸君须要着眼。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发布于 2021-02-03 23:33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一个情字写到极致——彻底打破才子佳人模式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红楼梦》未问世之前,才子佳人模式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潮流,其固定模型为:一对俊男靓女,皆出身于官宦大家,彼此一见钟情,暗中以随身丫鬟为媒介,彼此联系,中间跳出一反面小人从中作梗,最终男方科举高中,才子佳人结为连理。


宝黛共读会真记
曹雪芹对这种写法嗤之以鼻,真正的达官贵族,家教礼数之严格,超乎大众想象,单是小姐随身携带的丫鬟、嬷嬷就有数十人之众,而且女眷均生活在二门内,以贯彻男女之防,故而红楼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就对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写法大加斥责: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第五十四回
才子佳人模式最大的硬伤,就是无法解释“情”的产生。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在那些戏文里,才子佳人一见钟情,没有任何过渡,为此汤显祖还提出了一个“至情论”,即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

这是一种近乎玄幻的说法,用来解释戏文里为什么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就动了情,因为“情不知所起”嘛,随后就往床帏云雨事上发展。

汤显祖自己也从未践行过“死而复生”的医学壮举,仅仅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理论,来给戏曲中的才子佳人谋求思想深度,读者大众往往盲从,故对至情论深信不疑。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曹雪芹写《红楼梦》,刻画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便有读者误以为贾宝玉难道不是才子?林黛玉难道不是佳人?木石姻缘难道不是才子佳人的产物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曹雪芹笔下的爱情,跟以往流于表面的戏文爱情完全不同。

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并没有一见钟情,只是因为有前生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渊源,第一次见面,彼此觉得熟悉,但完全没有动歪心邪念,他们的感情是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产生的。原著第五回记: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第五回
曹雪芹明写,贾宝玉性情怪癖,对姊妹兄弟皆出一意,无亲疏远近之别,林黛玉并不算特殊,只是由于贾母将宝黛留在身边,所以他俩的接触十分频繁,频繁带来熟悉,熟悉带来亲密。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正如红楼评点家二知道人所述:人见宝、黛之情意缠绵,或以黛玉为金钗之冠。不知宝、黛之所以钟情者,无非同眠同食,两小无猜,至于成人,愈加亲密。不然,宝钗亦绝色也,何以不能移其情乎?今而知一往情深者,其所由来者渐矣。

曹雪芹这种写法,正是对汤显祖至情论的猛烈炮击,是对明明沉溺于声色,意欲将美貌女子受入床帏的爱欲心理,却打着“情”的旗号,以一见钟情为借口,只为了促成所谓的才子佳人,用贾母的话来说就是“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贾宝玉和林黛玉,初始时只是同起同坐产生的亲密友爱之情,不涉男女之爱。事实上,年龄还不到十岁的宝黛,也不会产生男女方面的想法。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宝玉才逐渐对林黛玉产生恋爱式的好感,但由于封建时代思想环境的严苛,他的感觉处于一种朦胧状态,所以第二十九回曹雪芹就写道: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第二十九回
相比其他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将“情”的产生、发展,介绍得十分清晰,反观《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男女一见钟情,彼此丝毫不了解对方,除了一团床上的欲望,没有任何感情深度能支撑起他们的感情线。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真实,不独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包括今天的爱情小说,男女之间要发生感情,总要编一个故事来证明,比如女校花走在路上遇见流氓,被男主不惜性命,舍身相救,于是两人因此滋生感情——这类小说,总是需要一些近乎中二的情节,才能推动感情线。

《红楼梦》就完全不同,原著第五十二回,有这样一个情节:

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第五十二回
对此脂砚斋评曰: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淡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岂别部偷寒送暖,私奔暗约,一味淫情浪态小说可比哉。


风雨夕宝玉探潇湘馆
红楼里这样的情节有很多,比如第四十五回,贾宝玉趁着雨夜来潇湘馆探望黛玉,一见面就问:今儿好些没?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

再如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贾宝玉邀请黛玉参加,因担心黛玉身体孱弱,宝玉反复叮嘱: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又拿个靠背垫着些。

生活中真正的爱情,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不需要爱得死去活来才能证明,正如欧丽娟在《大观红楼》中所述:

所谓的“至情”并不是借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来证明。而是体现在“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这种日常性的生活关怀中,即属“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的境界......如此种种,真是细腻入微,已经有点婆婆妈妈的程度了。可是,他的体贴表现却正合乎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的,爱包括责任、照顾、尊重和理解,并且“爱在本质上必须是出于意志的行为,是一种决心”。——《大观红楼》
若以《红楼梦》的写实来看才子佳人小说,所谓的“情”无疑是个笑话,男女双方身处封建礼教社会,却罔顾礼法,似乎全然不知彼此的做法,会对对方造成怎样恶劣的影响。


庆元宵黛玉作灯谜
坊间提到宝黛爱情,有天真读者会想当然地提出一个疑问: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不私奔?

原因其实很简单,《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根本不会产生“私奔”的思想基础,原著第二十八回,贾宝玉提及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他的排名是:老太太(贾母)、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以及林黛玉。

林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第二十八回
伦理亲情排在所谓的爱情之前,这是宝黛遵循纲常礼教排序的证明。

由于时代原因,宝黛经受的是封建贵族生活的熏陶,礼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点滴,构成了他们性格方面的重要内容。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放在婚姻问题上,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承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统合理性,即便贾母让林黛玉嫁给其他贵族公子,让贾宝玉迎娶其他贵族小姐,宝黛只会听之任之,而不会有任何反抗举动。

故而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丫鬟紫鹃为黛玉谋划终身大事时,她的原话是:

紫鹃说道:“替你(林黛玉)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第五十七回
就连紫鹃都明白,要趁着贾母还健在,及时促成宝黛的婚姻,否则贾母去世后,“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不得称心如意”——表明林黛玉虽然也会出嫁,但嫁的人就不一定是宝玉了,可见婚姻决定权始终在贾母和贾家其他长辈的手上,而这种现象,才是真正的贵族家庭的作为。


细品《红楼梦》里宝黛爱情的细节,均和才子佳人模式不同,宝黛之间的深情,区别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欲,宝黛的思想范畴,始终框在纲常礼教的圈子里,没有翻墙越户的幽会,也没有暗约私奔的狗血,有的只是封建贵族的体统和礼数,也只有经历过贵族生活的曹雪芹,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发布于 2024-02-08 22:26・IP 属地广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秦可卿为何不是在“焦大醉骂”后自杀,而是其后突然自缢于天香楼?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之死可谓是《红楼梦》一大谜案,按照书中所言,秦可卿似乎是病死的,但细心的读者都明白,这只是表象,秦可卿之死的真相乃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此曹公也在文本中埋下了不少伏笔,比如秦可卿死后,家中下人的异常反应,且看原文: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的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第13回
为何宁国府自家人得知秦可卿的死讯后,第一反应是“纳罕”呢?

自然是因为秦可卿的死太突然了,突然到引起大家怀疑的地步,秦可卿虽然有病在身,在还不至于病死。曹公点到为止,没有继续解释,但第13回末尾的脂批却明明白白地点名了秦可卿之死的真正原因: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脂批明确点出,秦可卿并不是病死,而是自缢而亡,她自己选择在天香楼结束自己的生命。可问题在于,秦可卿为何突然选择自尽?

目前有论者对“秦可卿自缢”的解读普遍倾向于用第7回的“焦大醉骂”来解释,彼时宁国府老奴焦大酗酒大醉,当着宁国府众多主子以及下人们的面儿,公然骂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指的是公公和儿媳妇有染,这骂得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指贾珍与秦可卿!

说来也巧,第7回焦大醉骂之后,到了第10回,我们惊讶地发现,秦可卿忽然生病了,而且病得还很严重,贾珍专门请来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王太医分析秦可卿的病是因为她想的太多,病从忧虑起:

那先生说:“......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不能按时而至。”——第10回
什么事情让秦可卿这般忧虑呢?自然是焦大当众醉骂,秦可卿猛然意识到自己和公公贾珍的事情远远早已人人皆知,故而心生忧虑,日日思忖,病由此而起。

可这只能解释秦可卿的生病,而不能解答秦可卿为何会突然自尽。换言之,如果“焦大醉骂”是导致秦可卿自尽的根本原因,那么她为何当时不自尽,而是拖着病体苦苦支撑了几个月后才自尽呢?所以,这期间必定有一个事件,直接导致了秦可卿下定决心自尽。

细思之,秦可卿之死和其后第32回的金钏跳井自尽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之前的文章中曾详细分析过金钏之死的复杂处,金钏如果真的是因为王夫人撵走她而羞愤自尽,那么被撵当天就应该自尽了,为何第30回被撵走,第32回才自尽,这期间有大约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两天中有某件事的发生激化了金钏的内心冲突,造就了她的跳井自尽

然后结合第33回,贾环在贾政跟前诽谤“宝玉哥哥调戏金钏不遂,金钏跳井自尽”,按理来说,金钏被撵的真正原因只有王夫人、贾宝玉、金钏三个人知道,贾环如何知道的?

笔者推测,贾环是从赵姨娘那里知晓的,赵姨娘恐怕是从王夫人的另一个丫环彩霞(或者其他丫环)口中得知的,于是谣言兴起,越说越难听,传到金钏耳朵里,她不甘受这种流言蜚语的屈辱,故而选择了跳井自尽。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种细节,推导出事件的全过程,这正是《红楼梦》文本细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魅力。

同样,秦可卿之死也可以用这种逻辑思维来进行推断,笔者私认为,导致秦可卿突然自尽的直接原因应该跟婆婆尤氏有关系,因为她对秦可卿之死的前后态度变化最大。

且看第10回,彼时的尤氏对秦可卿可谓关怀备至,甚至还主动与贾珍商量着,要给秦可卿找个好大夫瞧病,言语之间尽显关心:

尤氏道:“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哪里寻一个好大夫给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几遍。却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诊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倒弄的一日三五次换衣裳、坐下起来的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第10回
尤氏的话里话外,均是关心秦可卿之意,可见她此时貌似并未怀疑贾珍与秦可卿的关系,即便第7回焦大醉骂尤氏也在现场,但她似乎并未相信焦大的醉语;可到了第13回,秦可卿去世,宁国府举办丧礼的时候,尤氏忽然人间蒸发了,甚至从头到尾没有露面,曹公解释得很隐晦,称尤氏身上有疾,不能操持丧礼,这才引出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后文。

纵观《红楼梦》前80回,尤氏就生了这么一回病,而且病得极其“严重”,严重到连在秦可卿的丧礼上露个面都做不到,这实在太过诡异。笔者认为,尤氏此时应该是知道了秦可卿与自己丈夫贾珍的私情,故而不愿意出席丧礼,这恐怕才是导致秦可卿之死的直接原因。

贾珍与秦可卿的关系泄露(应有一件具体事件,不敢妄自揣测),被尤氏得知,病中的秦可卿意识到自己的婆婆也知道了这件事,万念俱灰之下,故而选择羞愤自尽,这是秦可卿内心纲常伦理的最终底线。若是大家无法理解的话,可以参考第65回尤三姐跟贾珍、贾琏的交往模式。

第65回尤三姐彻底放飞自己,一手搂着贾珍,一手揪着贾琏,要三个人一起亲热,吓得贾珍、贾琏酒都醒了,何也?贾珍、贾琏好色之徒,面对尤三姐这样的女子,应该正中下怀才对,如何会害怕呢?

因为人人都有羞耻感,贾珍、贾琏虽然好色,但他们的好色仅限于偷偷进行,一旦放在明面上展开让所有人看,这已然突破了他们的心理防线,贾珍、贾琏堂堂须眉,尚且如此,何况秦可卿一介女子乎?

发布于 2020-11-15 1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4: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应该品貌俱佳,为何会爱上公公贾珍?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秦可卿无疑是一个最大的bug,她身上存在太多的疑问,比如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儿,如何能嫁进堂堂宁国府当蓉大奶奶?又为何去世时葬礼办得极其奢华,各公侯王府全都于路边设祭棚祭祀?

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颇感兴趣,自行创建了一个“秦学”,并提出秦可卿是清朝公主,因种种不可言的原因,被寄养在贾府,所以她才能享受这些待遇。但不得不说,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的研究,已经脱离了《红楼梦》文本,更多是对清朝历史的观照,能否带入红楼情节理解,还是存在问题的。

笔者也无意纠结这些脱离《红楼梦》文本的分析研究,而想谈谈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因为只有这个问题,我们是可以从书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的。

首先,秦可卿与贾珍之间必然是存在“两性”关系的,据传《红楼梦》原稿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最终被迫删去,第13回脂砚斋批语云: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所以很多读者疑惑的问题在于:秦可卿为何会爱上自己的公公贾珍?

金陵十二钗判词写秦可卿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既然曹公明确提到“情”、“淫”二字,那就不存在贾珍胁迫秦可卿的情况,因为如果秦可卿是被迫委身于贾珍,那么就与“情”字无关。

“情既相逢”换句话说就是贾珍和秦可卿之间属于“郎有情妾有意”,故而发生了“淫事”,此是定论,也只有在这个结论确定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分析——即秦可卿为何会爱上贾珍?

按照书中对秦可卿的描述来看,她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女子,贾母称赞她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贾母看人的眼光是很高的,却能对秦可卿有这般评价,足可见可卿之不俗;

宁国府上到长辈,下到仆人,对秦可卿没有不喜欢的,以至于秦可卿去世后: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再有秦可卿去世当夜,给王熙凤托梦,告诫王熙凤要提前为贾府的未来做规划,以免将来“树倒猢狲散”时,贾府子孙连个吃饭、读书的地方都没有,秦可卿甚至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在此。

从《红楼梦》这些关于秦可卿的具体描写来看,她无疑是一个眼光深远、管家有当、深通经济世务之道的女强人,甚至单看这些情节,秦可卿的管家能力似乎比王熙凤,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恰恰能解释秦可卿为何会爱上贾珍。

秦可卿的丈夫乃是贾蓉,但贾蓉却是个不学无术之人,纵观全书,看不到他身上有什么成熟的男性魅力,整日跟贾蔷厮混在一起,两个人还一起帮着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引诱贾瑞上钩,还设计用尿粪泼了贾瑞一身——到底是玩心多重的人才会干这种事!

贾蓉早已娶亲,按理说也是个成年人了,即便不读书入仕,至少在经济世务上要有所建树,可翻遍全书,真的看不到他有什么亮点,除了爱玩,就是好色,跟自己的两个姨娘尤二姐、尤三姐纠缠不清,贾蓉还不如贾琏,贾琏至少还有能力办事,贾赦安排贾琏去平安州办的几件差事,贾琏都办的很漂亮。

所以笔者猜测,以秦可卿这种既有能力,又有容貌的女子,多半内心看不上贾蓉这样的人,而反观贾珍,则为人行事则老辣得多,颇有所谓的“成熟男性”的魅力。

譬如第29回的“清虚观打醮”,贾母携贾府众姊妹去清虚观,贾珍、贾蓉负责安排具体事宜,期间贾蓉嫌天儿太热,进去钟楼内躲暑,贾珍冷眼将贾蓉叫来,命小厮往贾蓉脸上吐唾沫,还一边责问: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只能垂手待在一边,不敢发一言。

贾珍行事之威严,由此可见一斑。就连贾府的老人赖嬷嬷也曾夸赞贾珍: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第45回)

贾珍并非是完完全全的好色之徒,他其实很有能力,《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乌进孝来给宁国府送年货,是贾珍接待的乌进孝:

贾珍便命人带他来。一时,只见乌进孝进来,只在园内磕头请安。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回:“托爷的福!还能走得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笑道......——第53回
寥寥几句,可见贾珍并非寻常纨绔子弟那般趾高气昂,他其实深通交际办事之道,这是国公府贵族环境熏陶的结果。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现在很多人看电视剧看多了,总以为富二代是花钱大手大脚,做事不用脑子的主儿,而事实上,大部分的富人孩子,其思维和办事水平,远在普通人之上。亦如《欢乐颂》之曲筱绡,虽然读书不成,但加入做生意的行列却又是一块好料,一办就成,这不能说不是从小生长环境影响所致。

在和乌进孝聊完后,贾蓉说起了荣国府的经济瓶颈,期间贾珍的眼光和看法着实深刻:

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哪里就穷到如此?她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得很了,不知又要省哪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于如此田地。”——第53回
贾珍能一眼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知道荣国府真实的经济状况,所以在看到王熙凤在外放出“假消息”,他立刻明白:王熙凤肯定要在贾府实行什么省嚼用的措施了,所以提前制造舆论,为以后采取措施减小阻力。这些东西,贾蓉就看不出来,还傻乎乎地以为是荣国府真的穷了呢!

所以贾珍身上具有很浓厚的世俗成熟男性的魅力,有点像今天所说的“霸道总裁”,这种气质与“女强人”秦可卿其实不谋而合,秦可卿也很容易被贾珍这种气质的男性所吸引,故而与贾珍之间延伸出一段“爱情”,于心理学来看,着实属于正常现象。

发布于 2020-09-21 11:03
秦可卿
红楼梦(小说)
王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1:46 , Processed in 2.1627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