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16|回复: 150

李纨张冠李戴--枉与他人作笑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发表于 2024-6-19 18: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冰水好空相妒,留与他人做笑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冰水好空相妬,为什么枉与他人作笑談?+ 18个“顽”在写什么?同“嫂子顽”合适吗?+ 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妬妇是谁?+ 贾蓉续妻姓什么?朱秦尤许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50】



注意百家姓,在18回“绿玉”改“绿蠟”时,作者借宝钗之口说过“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不仅是说宝玉,也是提醒读者百家姓。在红楼梦中,多次用百家姓提供线索,比如:秦可卿死后,贾蓉续妻,在几十回里都没说这个续妻姓什么名什么,这可是贾府的长孙长媳啊。贾府里多少丫鬟下人都有名有姓,一个丫鬟司棋都写了姓秦,司棋的相好还写了叫潘又安,出来个临时演员说笑话还有姓,王道士王一贴。为何在几十回里宁愿不惜笔墨写“贾蓉的妻子,贾蓉之妻”,就是不写其姓氏呢?58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尤氏后面这个“许”,显然是贾蓉续妻,是许氏。拿百家姓一看,我们一下就明白了,“朱秦尤许”,作者为什么设计此人姓许?又为什么不敢直接写许氏?如果说秦可卿秦氏、尤氏两人还不算很明显的话,那加上许氏,在古时随便一个读过两年书的人都会意识到“朱秦尤许”,假府这个“朱”姓就藏不住了。这是典型的红楼梦写法,我们可以叫“藏头露尾巴尖儿”,就是一直藏着藏着,在极不引人注意之处,很不经意地露一点小缝儿,看书没睡着的读者就会注意到,通过露出的这点尾巴尖儿,甄别出这藏的是什么家伙。可惜有些版本,把这里的“尤、许婆媳”,校改成了“尤氏婆媳”,有些读者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了吧?如此重要的线索!整个八十回就露了这点尾巴尖儿,还让校书者给剁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心,好心,这些校对者绝对是好心,只是看到这个“许”字觉得莫名其妙,认为贾府没有一个姓许的命妇,既没想到“朱秦尤许”,也不认为这本书跟“朱”有什么关系,当然剁了,不知者不罪。我还是那句话:不仅要选好书读,还要选好版本。

这回正在写迎春嫁的孙绍祖甚属不端,然后插入这一段王一贴插科打诨,后面又接着写孙绍祖一味好色。“孙”是孙猴、满清,百家姓“孙”后之“李”,就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李纨,一直在说满清。

如冰水好空相妬:

如冰:是雪,《庄子》“肌肤若冰雪”,雪即薛家,是满清。

水:指满清,金、水是满清最主要的关键字。

好:女子。

空相:佛教用语,假象。耗子变的香玉,是假象。

妬:女得石。

如冰水好空相妬:薛家满清的女子,假扮香玉偷得玉玺。

枉與他人作笑談:王一贴与他人说笑话,便是王一贴给宝玉茗烟说的疗妬汤笑话。

后两句重点就一个“妬”字,此女最终偷得玉玺。所以最后得玉的既不是宝钗,也不是黛玉,更不是湘云,而是这个很不引人注意的、伪装得极隐蔽的耗子李纨!完全符合历史,再次超越戏剧。

对李纨的“妬”,解为耗子偷玉成功,女得石,不是孤证,书中还有另一处写“妬”。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就是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时,“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然后写了一对耗子袭人、麝月。前文在“看似已完,实则未完”章节,以袭人、麝月为例,说明宝玉说的“耗子偷香玉”笑话,实则未完,袭人是耗子,麝月还是耗子。写完麝月就完了吗?未完!其实后面还在写耗子,整个这回一直在写偷香玉的耗子:

我们先看王熙凤弹妬始末。贾环掷骰子,一个作定了五,另一个骰子偏生转出“幺”来。然后把幺说六就拿钱,莺儿说“分明是个幺”,“前日和宝爷顽”,故意漏掉“二爷”的“二”字,宝钗用“断喝”提醒读者,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宝钗忙劝他:“好兄弟……”。然后宝玉走来,提示他家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宝玉想着“弟兄们……我是正出,他是庶出”。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这里说兄弟、弟兄们,提“二爷”宝玉,宝玉走来,提示“兄弟、哥哥”,说不是太太养的,亲姊妹有元春探春,那亲兄弟呢?也是正出,也是太太养的还有谁?大爷贾珠!贾环行三,宝玉行二,贾珠行“幺”。重复三次“幺”字,宝钗说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注意越大、爷们,最大的爷们是谁?大爷贾珠!

宝玉说贾环:“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注意宝玉说这里不好!天天念书、糊涂的话,是作者说读者天天念书,这段仔细看,别糊涂。

贾环回去后被赵姨娘骂,可巧二奶奶凤姐听到了,说“环兄弟”,“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前面是用二爷宝玉出场来指出大爷贾珠,现在却安排二奶奶出场来指出大奶奶李纨!数一数,从“贾环也过来顽”,到“史大姑娘来了”,有多少个“顽”:18个!用18个“顽”字,提醒李纨的“纨”。还不算湘云来后的:只许同你顽、有人和你顽、你们天天一处顽等。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顽,可以;同哥哥顽,也行;同嫂子顽?合适吗?在那个“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的年代,同嫂子顽?像话吗?凤姐说“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也是把他送到后头顽去了。所以“嫂子顽”、“那个顽”,明显是“嫂子纨”!

18个“顽”,如果我们还看不出李“纨”的名字,看不出嫂子纨、那个纨,那么红楼作者只有吐血了。

凤姐说“我先打了你”,然后突然提到“恨的你哥哥牙痒,不是我拦着……”,还是用贾琏这个你哥哥,和我这个二嫂子作为提醒,贾环还有个更大的哥哥:大哥贾珠和大嫂子李纨。

一直用大爷贾珠、大哥贾珠,在提醒大奶奶、大嫂子:李纨。

所以二奶奶王熙凤弹妬的妬妇,反面不是赵姨娘,是大奶奶李纨。

此事件发生的地点有两个,虽在赵姨娘处弹妬,但主要原委却选在宝钗处,反面说的妬妇既然不是赵姨娘,则是“宝钗处”的李纨。这也与“金星将婺女争华”等相互验证。

这次用贾环提醒大哥大嫂,随后用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提醒朱玉玺,所以贾环虽然不是主要角色,却往往在关键时候提供重要线索。

史大姑娘,大笑大说,都是在提示“大”。林黛玉笑话湘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黛玉此话,是用咬舌子和重复的“爱哥哥”,在强调“二哥哥”,然后又说赶围棋,“幺爱三四五”。贾环就是赶围棋,掷骰子是“幺”,所以还是用爱哥哥、二哥哥,强调“大哥哥”,暗指“大嫂子”李纨。

湘云是咬舌子吗?后文湘云说过很多话,又作诗,抢着联诗等,看不出来是咬舌子,也再没提过湘云是咬舌子。

湘云说黛玉专挑人的不好,“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

湘云“指出一个人来”,黛玉说“原来是他!”反面还是说耗子,其实这回一直在说“偷香玉的耗子精”,直至回末。

直到吃饭,“王夫人、李纨、凤姐、迎、探、惜等都往贾母这边来,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归寝。”这段文字才结束,看李纨!很不引人注意地出现在应有的位置:二奶奶凤姐之前。这句话是让读者看清楚:凤姐前的李纨是大奶奶、大嫂子。您看红楼梦中有一句废话没?

这给读者敲了个警钟:红楼梦中写某个角色,可能这个角色压根儿就没出场。尤其是李纨、贾兰这种隐蔽、巧偷的耗子,作者的写法也极高明,确实达到了“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的效果。



点击下一个: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胎儿龟蛋!+ 多铎满语胎儿,四月二十六日:扬州屠城!+“为君”的药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6 17: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8: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影射张嫣张宝珠+
【{天生的牛心古怪+西游记丑时鸡鸣//鸡唱稻香村}】【】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4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
谁吃猴儿尿?九个孝顺不孝顺,到阎王庙去烧香?+ 猴子身轻站树梢,天生的牛心古怪?孙猴“孤拐”脸,“子系”中山狼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48】



猴子身轻站树梢:我们以前解过,是把贾环的谜语大哥二哥,和贾母、贾政的谜语串起来整体解读的。贾母的这个谜语是大哥贾珠,贾兰作为亡“珠”的代表出现。我们说过红楼作者的一石多鸟是绝技,如单看这一个谜语,既然贾兰坐在这里,站在树上的不是猫、不是鸡,偏偏是猴子。“猴子”有两个意思,一是猴,二是猴之子,就是猴的子子孙孙,贾兰小顺治正是金猴的子孙。仅从字面上看,猴子身轻站树梢,还可有其它理解:猴是大闹天宫的金猴,其子孙站在木上了,轻谐音清,所以金、清在木上:表示清占了上风,明势衰弱了。所以站在木上的猴子,是金是清,正是此刻坐在贾母身旁的贾兰!这也是贾环的谜语给出两个谜底的用意之一:书中有些谜语,不只一个谜底。

贾兰来之前,有个小插曲: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

看似啰嗦,其实不然。“牛心古怪”在有些版本中写作“牛心拐孤”,其实都对,作者真正说的是“牛心孤拐”。牛心:暗指其母孝庄,孝庄属牛。孤拐:61回,厨房派了秦显的女人、司棋的婶娘,“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净爽利的。”孤拐是颧骨。在《西游记》中,孤拐是猴子的特征,第二回猴子拜菩提祖师学艺时:“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还有三十六回:“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猴子都没腮,孤拐脸,这是猴子跟人面貌最大的区别。所以给贾兰用“孤拐”,是暗指贾兰是猴子,与贾母说的“猴子身轻站树梢”互为提醒,互为验证。

关于猴子姓孙,红楼梦中也是沿用了《西游记》,第一回,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所以红楼梦中有“子系中山狼”的孙家,有意留下《西游记》的“子系”孙猴线索,是提醒孙猴,还是满清这家。孙、胡、猢狲,都因金猴,表示满清。

六九末,元宵夜宴,贾母说“吃猴儿尿”的笑话:

十个儿子媳妇,九个不孝顺、九个心里孝顺,没有十媳妇嘴巧。结果到阎王庙去烧香,问阎王爷,这里要注意,且不说能不能到阎王庙,中华民间拜庙烧香,哪有找阎王庙去烧香的?找阎王去求愿的?然后注意,金猴来到了阎王庙,奇怪吧?而且提醒:要拿“金”箍棒打。然后九人转而就此事求金猴,口称大圣。孙行者笑说,你们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因撒了泡尿,十媳妇吃了,所以伶俐嘴乖。金猴没事老到阎王庙串门干嘛?《西游记》中猴子只去过一次阎王庙,是阳寿已尽被锁拿去的,把猴属之名一概勾之了帐,一路棒打出来的。

贾母说毕,大家都笑起来。凤姐儿笑道:“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凤姐表明没吃猴儿尿。

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尤氏等这话是对李纨说的,直指李纨吃过猴儿尿。

薛姨妈笑道:“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薛姨妈接茬,说“对景”,怎么对景?金猴就是薛姨妈努尔哈赤。

从贾母笑话来看,这阎王庙就在金猴地盘,金猴常去。类似茗烟找茗玉庙时,找到东北上的一个破庙,里面是“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瘟神即五瘟使者,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五鬼”。阎王庙里也都是鬼,是作者丑化满清朝廷,里面都是鬼。

李纨孝庄恰是金猴的一个儿子的媳妇,不是第十个儿子的媳妇,是第八个儿子的媳妇。

九个不孝顺、九个心里孝顺,还有后面多次重复的“九”,明显指顺治,顺治排行为九。书中说到贾兰,经常用“九”的谐音:贾政第一次游园,就说给稻香村挂个酒幌,宝玉说“红杏梢头挂酒旗”。黛玉替宝玉作稻香村的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所以单从贾母笑话来看,吃猴儿尿的显然是李纨,而顺治和金猴努尔哈赤也在被骂之列。我们再到《西游记》中看个究竟:在四十五回的三清观,虎、鹿、羊三个妖怪要喝圣水,我们看谁喝了猴子尿?

虎力大仙抬一口大缸放在殿上:沙和尚却也撒了半缸。

鹿力大仙端一砂盆安在供桌之上:猪八戒溺了一砂盆。

羊力大仙把花瓶摘了花,移在中间:那行者立将起来,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

那些道士,抬出缸去,将那瓶盆总归一处。(混在一起了)

虎:道士舀出一钟来,喝下口去,只情抹唇咂嘴。鹿力大仙道:“师兄好吃么?”老道士努着嘴道:“不甚好吃,有些酣单之味。”

羊:羊力大仙道:“等我尝尝。”也喝了一口道:“有些猪溺臊气。”

鹿:居然没有喝!哈哈哈!

所以喝猴尿的,是虎和羊。努尔哈赤属羊,顺治属虎。

在贾母说吃猴儿尿之前,大家都挪进暖阁里了,“尤氏李纨夹着贾兰”。现在就清楚了,尤氏向李纨说的“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其实是指中间夹着的小顺治,老装作没事人儿。而且前文写“尤氏李纨夹着贾兰”,就是作者有意的伏笔了。

薛姨妈接茬说“对景”,努尔哈赤也吃了猴儿尿。

贾母的笑话中一直说的是媳妇,最乖巧伶俐的媳妇,吃过猴儿尿。从努尔哈赤到顺治,满清最乖巧的媳妇,舍孝庄其谁?非李纨莫属。

所以“吃猴儿尿”的笑话,不仅是骂顺治孝庄母子和努尔哈赤,也是引导读者把红楼梦中虎、羊两个妖怪揪出来。满清那么多鬼和妖魔,为什么专要揪出虎、羊两个妖怪呢?因为努尔哈赤带头闹天宫,是罪魁祸首;顺治是首位在北京即位的满清皇帝,真正侵占中华江北江南的最大的妖怪。



点击下一个:如冰水好空相妬:王一贴的笑话在说什么?+ 为什么说疗妬汤?+ 宝钗是冷香,谁是冷香丸?桃李春风结子完 + 贾兰是什么兰?芄兰!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0-01 2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8: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冰水好空相妬,为什么枉与他人作笑談?+ 18个“顽”在写什么?同“嫂子顽”合适吗?+ 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妬妇是谁?+ 贾蓉续妻姓什么?朱秦尤许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50】



注意百家姓,在18回“绿玉”改“绿蠟”时,作者借宝钗之口说过“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不仅是说宝玉,也是提醒读者百家姓。在红楼梦中,多次用百家姓提供线索,比如:秦可卿死后,贾蓉续妻,在几十回里都没说这个续妻姓什么名什么,这可是贾府的长孙长媳啊。贾府里多少丫鬟下人都有名有姓,一个丫鬟司棋都写了姓秦,司棋的相好还写了叫潘又安,出来个临时演员说笑话还有姓,王道士王一贴。为何在几十回里宁愿不惜笔墨写“贾蓉的妻子,贾蓉之妻”,就是不写其姓氏呢?58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尤氏后面这个“许”,显然是贾蓉续妻,是许氏。拿百家姓一看,我们一下就明白了,“朱秦尤许”,作者为什么设计此人姓许?又为什么不敢直接写许氏?如果说秦可卿秦氏、尤氏两人还不算很明显的话,那加上许氏,在古时随便一个读过两年书的人都会意识到“朱秦尤许”,假府这个“朱”姓就藏不住了。这是典型的红楼梦写法,我们可以叫“藏头露尾巴尖儿”,就是一直藏着藏着,在极不引人注意之处,很不经意地露一点小缝儿,看书没睡着的读者就会注意到,通过露出的这点尾巴尖儿,甄别出这藏的是什么家伙。可惜有些版本,把这里的“尤、许婆媳”,校改成了“尤氏婆媳”,有些读者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了吧?如此重要的线索!整个八十回就露了这点尾巴尖儿,还让校书者给剁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心,好心,这些校对者绝对是好心,只是看到这个“许”字觉得莫名其妙,认为贾府没有一个姓许的命妇,既没想到“朱秦尤许”,也不认为这本书跟“朱”有什么关系,当然剁了,不知者不罪。我还是那句话:不仅要选好书读,还要选好版本。

这回正在写迎春嫁的孙绍祖甚属不端,然后插入这一段王一贴插科打诨,后面又接着写孙绍祖一味好色。“孙”是孙猴、满清,百家姓“孙”后之“李”,就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李纨,一直在说满清。

如冰水好空相妬:

如冰:是雪,《庄子》“肌肤若冰雪”,雪即薛家,是满清。

水:指满清,金、水是满清最主要的关键字。

好:女子。

空相:佛教用语,假象。耗子变的香玉,是假象。

妬:女得石。

如冰水好空相妬:薛家满清的女子,假扮香玉偷得玉玺。

枉與他人作笑談:王一贴与他人说笑话,便是王一贴给宝玉茗烟说的疗妬汤笑话。

后两句重点就一个“妬”字,此女最终偷得玉玺。所以最后得玉的既不是宝钗,也不是黛玉,更不是湘云,而是这个很不引人注意的、伪装得极隐蔽的耗子李纨!完全符合历史,再次超越戏剧。

对李纨的“妬”,解为耗子偷玉成功,女得石,不是孤证,书中还有另一处写“妬”。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就是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时,“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然后写了一对耗子袭人、麝月。前文在“看似已完,实则未完”章节,以袭人、麝月为例,说明宝玉说的“耗子偷香玉”笑话,实则未完,袭人是耗子,麝月还是耗子。写完麝月就完了吗?未完!其实后面还在写耗子,整个这回一直在写偷香玉的耗子:

我们先看王熙凤弹妬始末。贾环掷骰子,一个作定了五,另一个骰子偏生转出“幺”来。然后把幺说六就拿钱,莺儿说“分明是个幺”,“前日和宝爷顽”,故意漏掉“二爷”的“二”字,宝钗用“断喝”提醒读者,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宝钗忙劝他:“好兄弟……”。然后宝玉走来,提示他家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宝玉想着“弟兄们……我是正出,他是庶出”。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这里说兄弟、弟兄们,提“二爷”宝玉,宝玉走来,提示“兄弟、哥哥”,说不是太太养的,亲姊妹有元春探春,那亲兄弟呢?也是正出,也是太太养的还有谁?大爷贾珠!贾环行三,宝玉行二,贾珠行“幺”。重复三次“幺”字,宝钗说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注意越大、爷们,最大的爷们是谁?大爷贾珠!

宝玉说贾环:“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注意宝玉说这里不好!天天念书、糊涂的话,是作者说读者天天念书,这段仔细看,别糊涂。

贾环回去后被赵姨娘骂,可巧二奶奶凤姐听到了,说“环兄弟”,“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前面是用二爷宝玉出场来指出大爷贾珠,现在却安排二奶奶出场来指出大奶奶李纨!数一数,从“贾环也过来顽”,到“史大姑娘来了”,有多少个“顽”:18个!用18个“顽”字,提醒李纨的“纨”。还不算湘云来后的:只许同你顽、有人和你顽、你们天天一处顽等。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顽,可以;同哥哥顽,也行;同嫂子顽?合适吗?在那个“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的年代,同嫂子顽?像话吗?凤姐说“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也是把他送到后头顽去了。所以“嫂子顽”、“那个顽”,明显是“嫂子纨”!

18个“顽”,如果我们还看不出李“纨”的名字,看不出嫂子纨、那个纨,那么红楼作者只有吐血了。

凤姐说“我先打了你”,然后突然提到“恨的你哥哥牙痒,不是我拦着……”,还是用贾琏这个你哥哥,和我这个二嫂子作为提醒,贾环还有个更大的哥哥:大哥贾珠和大嫂子李纨。

一直用大爷贾珠、大哥贾珠,在提醒大奶奶、大嫂子:李纨。

所以二奶奶王熙凤弹妬的妬妇,反面不是赵姨娘,是大奶奶李纨。

此事件发生的地点有两个,虽在赵姨娘处弹妬,但主要原委却选在宝钗处,反面说的妬妇既然不是赵姨娘,则是“宝钗处”的李纨。这也与“金星将婺女争华”等相互验证。

这次用贾环提醒大哥大嫂,随后用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提醒朱玉玺,所以贾环虽然不是主要角色,却往往在关键时候提供重要线索。

史大姑娘,大笑大说,都是在提示“大”。林黛玉笑话湘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黛玉此话,是用咬舌子和重复的“爱哥哥”,在强调“二哥哥”,然后又说赶围棋,“幺爱三四五”。贾环就是赶围棋,掷骰子是“幺”,所以还是用爱哥哥、二哥哥,强调“大哥哥”,暗指“大嫂子”李纨。

湘云是咬舌子吗?后文湘云说过很多话,又作诗,抢着联诗等,看不出来是咬舌子,也再没提过湘云是咬舌子。

湘云说黛玉专挑人的不好,“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

湘云“指出一个人来”,黛玉说“原来是他!”反面还是说耗子,其实这回一直在说“偷香玉的耗子精”,直至回末。

直到吃饭,“王夫人、李纨、凤姐、迎、探、惜等都往贾母这边来,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归寝。”这段文字才结束,看李纨!很不引人注意地出现在应有的位置:二奶奶凤姐之前。这句话是让读者看清楚:凤姐前的李纨是大奶奶、大嫂子。您看红楼梦中有一句废话没?

这给读者敲了个警钟:红楼梦中写某个角色,可能这个角色压根儿就没出场。尤其是李纨、贾兰这种隐蔽、巧偷的耗子,作者的写法也极高明,确实达到了“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的效果。



点击下一个: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胎儿龟蛋!+ 多铎满语胎儿,四月二十六日:扬州屠城!+“为君”的药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6 17: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6: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判词解读21:李纨一盆兰在诗经芄兰,如冰水好空相妬
长安昭阳王
2024-07-10 12:27
陕西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26】
(接上文,巧姐判词图谶解读)

12.16 李纨
图: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谶: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妬,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读:

图上画的是美人、茂兰,显然是李纨、贾兰两人。而且后面谶语中也是“完”、“兰”,明显是用谐音指出纨、兰二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

桃李之“李”,是李纨孝庄;春风之“风”,是满清关键字。

春风:东风。书中东风、满清的代表,正是薛宝钗皇太极。

“李”+“风”,结子“丸”。

李纨 + 薛宝钗 =(结子)丸。

宝钗冷香 + 李纨 = “冷香丸”贾兰。这个“兰”,是“芄兰”。

到头谁似一盆兰?

是反问句,贾兰最终显然不是兰蕙,看这两句末字“完,兰”,是“芄兰”。答案还是在典故中,诗经《芄兰》。

芄兰,不是“兰蕙”之属,而是蔓生草质藤本,是一种“藤蔓”。

注意,黛玉“葬华”前,贾兰“逐鹿”,宝玉奚落“把牙栽了”。

《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鹿”意指:争夺天下。

贾兰这个童子,却“佩觽”、“佩韘”,逐鹿,争夺天下。作者是用《芄兰》之诗,指出贾兰小福临:以童子僭成人,不度德量力,助武庚作乱;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躐等僭越,占我京城。

这也是作者给二人取名“纨”、“兰”的原因,向读者指出“芄兰”。

薛宝钗蘅芜苑的特点是什么?“一株花木也无”,全是藤蔓!

注意“芄兰”,不是“兰蕙”,也是“藤蔓”。都是巧合吗?

如冰水好空相妬,枉與他人作笑談:

这两句末字,是“談”“妬”。末句末字,是“笑談”。

跟“谈妬”有关的“笑谈”,有两个非常明显:

一个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病方子”和“疗妬汤”笑话。

一个是宝玉说的“耗子偷香玉”笑话,说完就“正言谈妬意”。

然后宝玉读《庄子》,《胠箧》篇讲的正是盗窃的大盗。典故说的便是“大盗”、“小盗”,“盗玉”、“窃国”!

如冰:是“雪”,《庄子》“肌肤若冰雪”,“雪”即薛家,满清。

水:是满清关键字。“金”、“水”是满清最主要的关键字。

好:女子。

空相:佛教用语,假相。耗子偷香玉,变的假小姐,是假相。

妬:女得石。对李纨的“妬”,解为“耗子偷玉”成功,女得石。

如冰水好空相妬:薛家满清的女子,假扮香玉,偷得玉玺。

枉與他人作笑談:王一贴与他人说笑话,便是王一贴给宝玉、茗烟他们说的“疗妬汤”笑话,说的正是“冰水好”、“空相”、“妬”。

这些解读,详见前文“李纨盗香”。


第十二支〖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解读: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镜花水月,都是假相。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华去,何迅!

美韶华,表面意思很清楚:美好时光。

李纨之曲,为什么名“晚韶华”?

表面言“韶华”之“晚”,虽美已去。

“韶”字有多义:

“【說文】虞舜樂也。【書·益稷】簫韶九成。

【玉篇】繼也,紹也。【禮·樂記】韶,繼也。

又【集韻】一曰美也。【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所以,一般说的“韶华”,就是指美好时光。

但《红楼梦》中的曲词谶语,显然不一般,常用多义另有所指。

华:华夏。韶:继也。则“韶华”,是“继华”。

晚:后也。比如:晚娘,是继母。

所以,“晚韶华”,反面看:后继华。

崇祯死后,谁继华?是孝庄带着六岁的顺治,这对儿孤儿寡母。

李纨、贾兰这对儿“偷玉”的假小姐、小耗子,安排到贾府中,还是孤儿寡母的特征。

跟之前解读的孝庄、顺治继承了“亡朱”,也全都一致、一贯。

再休提绣帐鸳衾、镜里恩情,正适合年轻守寡的孝庄。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带“珠”冠,“朱”冠李戴,继承了贾珠,即继承了“亡朱”。

披凤袄,几乎是“穿龙袍”了,孝庄成了满清的最高掌权者,却抵不了无常性命。“无常”是佛教名词,一切因缘生,终将灭,所以佛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也抵不了,到头一梦皆空。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此人老来富贵,爵位高登。但这句话也明确指出此人不积阴骘。

为什么说李纨不积阴骘?反面看,“爵位高登”是建立在侵略、屠城、“白骨如山”之上的血淋淋的历史。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簪缨指显贵。是说此人后来显贵,显贵到什么程度?皇帝的娘,满清的最高掌权者。注意此人胸悬的是“金”印,“金国”之印!

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爵位高登,黄泉路近。再高的爵位,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与“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样,留下的,也只是虚名儿。并照应首句,镜花水月,都是假相,就是“空相”。

击看上一文:《红楼梦》判词解读20:巧姐“留余庆”典故,巧得遇恩人是谁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张冠李戴--影射张嫣张宝珠+【桃李自成蹊+】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4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笠翁对韵·八齐
【作者】李渔 【朝代】明末清初拼音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颁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兔犹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甪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梨。测蠡对燃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到百里奚。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越对赵,楚对齐。柳岸对桃溪。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麑。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溪名震止儿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摘自《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译文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

注释蹊:小路。

赏析此句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诗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的一句诗句,意思为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拼 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 同义词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注音字母

    ㄊㄠˊ ㄌㄧˇ ㄅㄨˋ ㄧㄢˊ,ㄒㄧㄚˋ ㄗˋ ㄔㄥˊ ㄒㄧ


  • 成语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

  • 语法结构

    复句式

  • 语法属性

    作分句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出处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1]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解释

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1]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赏析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1]



折叠编辑本段诗句原文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1]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注释折叠译文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折叠注释

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蒋山:即钟山。

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诗经· 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白石岗: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1]



折叠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

下片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而心中充满了愁绪。“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1]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1]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1]



正册判词
播报编辑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注释
播报编辑

这一首是写李纨的。
1.“桃李”句——借此喻说李纨早,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
2.“到头”句——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画中图景即批此。
3.“如冰”二句——意思是说,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但是不值得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鉴赏
播报编辑

参见《红楼梦曲·晚韶华》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说明
播报编辑

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注释
播报编辑

1.“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2.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3.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4.“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只,即使,即便是。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5.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6.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7.金印——亦贵人所悬带。《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8.“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鉴赏
播报编辑

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人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清代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四大绳索”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像李纨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烈女传”的。虽则“无常性命”没有使她有更多享受晚福的机会(李纨年龄不比诸姊妹大多少,她的死原稿中或另有具体情节,但已难考出),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凤冠霞帔”的富贵荣耀,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终身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然而,曹雪芹偏将她入了“薄命司”册子,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喜欢”为结束,这样,李纨似乎就不该在“薄命司”之列了),这实在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从封建王国的黑暗中透射出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09: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的手帕子,夜里丢在贾宝玉房中失而复得,这件事要格外重视!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李纨在丈夫贾珠死后,带着儿子贾兰便成为了荣国府的权力“边缘”。

尽管她是贾政嫡长媳妇,贾兰是贾政嫡长孙。但由于荣国府的世袭情况,导致他们母子基本失去了继承权。

如果当初贾政与叔叔贾代儒一样分家出去,贾兰可以像贾瑞一样成为爷爷的第一继承人。其他叔叔需要再分家另立门户。


但是荣国府的第三代是贾赦袭爵,贾政继承爵产并当家荣国府,从此两房分袭。

贾政的荣国府当家继承人与贾赦的荣国公爵位继承人,必须是同代人。

贾赦继承人是贾琏,贾政继承人则是贾珠,贾珠死了是贾宝玉,或者是贾环。

贾兰作为第五代,并无第四代的继承资格和顺序。

李纨寡妇不能当家,才给了王熙凤接过钥匙赫赫扬扬的半世威风。

从此他们母子在府中,尽管待遇不错,却已被边缘。等到住进大观园,李纨便选中稻香村,图的是洗尽富贵铅华,为儿子贾兰营造一处耕读传家的世外桃源,不受贾府的富贵浸染。

贾兰被李纨保护和教育的很好,才有未来贾府抄家后,能够再次崛起复兴贾家的壮举。李纨也因此晚韶华。

稻香村的生活,应该是李纨相对安逸的人生。终于不像在外面连睡午觉都不能避人,要承受被人隔着窗户看见的尴尬。

但那个时代寡妇终究要注意,不能够随便落人口实。这不因为一块手帕,又让李纨紧张了一回。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第七十回)忽有李纨打发碧月来说:“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帕子忘了,不知可在这里?”小燕说:“有,有,有,我在地下拾了起来,不知是哪一位的,才洗了出来晾着,还未干呢。”碧月见他四人乱滚,因笑道:“倒是这里热闹,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顽到一处。”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顽?”碧月道:“我们奶奶不顽,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宾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了,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原来是头天晚上李纨在怡红院掉落了随身的手帕,第二天一大早才起来就派丫头碧月来贾宝玉房中寻找。此时众人才起还都没洗漱,可见李纨之急。

碧月撞见贾宝玉众人打闹一团,结合后文林黛玉的《桃花行》诗、柳絮词和放风筝等事,便注定了第七十回“离散”的主题。

原本众人姻缘离散与李纨无关,她的一生也注定就是如此。但随着碧月找手帕,还是反映出很多问题。


꧁①꧂

李纨不小心丢了手帕,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只是为了避嫌。

贾宝玉年纪虽小,毕竟是小叔子。

嫂子的手帕是贴身之物又叫汗巾,断然不能随便出现在贾宝玉房中。

李纨随着众人出入怡红院没关系,手帕丢了不管可不行。

寡妇的手帕款式和颜色也与众人不同。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

如果传言出去李纨的手帕出现在贾宝玉房中,人言可畏就能让李纨没法活了。

而古人传情,手帕是关键之物。

贾宝玉送林黛玉的手帕,贾芸与小红的手帕,都与《西厢记》小红替张生与崔莺莺传递手帕有关。

李纨如何敢放任手帕丢了不管?


꧁②꧂

碧月来时,正看到贾宝玉、晴雯、麝月与芳官几人滚成一团的玩闹,她看着非常羡慕。

贾宝玉还问碧月说你们不玩么?碧月就告诉她说“我们奶奶不玩”。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贾宝玉与丫头们滚成一团,自然是豪门公子的富贵病。

他如此肆无忌惮的玩笑,又怎么可能励精图治的读书进步?

诚然“科举仕途”是禄蠹,可人生终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贾宝玉是未来荣国府的继承人,他哪怕目不识丁也能当家荣国府,继承庞大家业,肯定也有官做,地位更等同于荣国公世袭二等爵。

但贾兰不行。未来都要依靠自己努力。他没有贾宝玉的庞大家产继承,只能靠母子每月有限的收益以及未来努力出人头地。

怡红院的闹,稻香村的静,折射出贾宝玉与贾兰,或者说李纨替贾兰选择的与叔叔贾宝玉迥然不同的道路。

李纨的手帕丢在怡红院急忙找回,由怡红院肆意玩乐折射稻香村的安宁,也有李纨母子与贾宝玉做派“切割”的意思。

贾宝玉的人生道路,李纨母子走不得,也不愿不敢走。


꧁③꧂

碧月说李纨不玩,李纹李绮两姐妹和当时在稻香村的薛宝琴也不能玩。又说薛宝琴离去后更冷清。等过了年李纹李绮去了,稻香村也就没人了。

李纨是寡妇,如此冷清很正常。一方面她在守寡不能随便玩笑。另一方面有意为贾兰营造健康安静的学习氛围。避免他耳濡目染,富贵而淫。

可重点在碧月突然又提到了薛宝钗,说香菱离去后,蘅芜苑也冷清了,把史湘云落了单。

薛宝钗不是寡妇却像李纨一样“没意思”,让住在蘅芜苑的史湘云形单影只。

如果结合第七十回为“散”的主题影射众人结局。碧月这个话可就太重要了。

李纹李绮的离去,肯定是因为姻缘。

薛宝琴的离去,依旧是姻缘。

香菱的离去是两个意思:

一个是她作为薛蟠小妾,薛蟠回来她得回去。

一个是香菱为黛玉之影。香菱离开大观园后死去,晴雯离开大观园后死去,日后林黛玉也是离开大观园后死去。

众人的接连离去,便是第七十回“散”的主题。


《桃花行》影射林黛玉的去而后死。

柳絮词影射众人姻缘结局。

放风筝代表众人的最终去向。

薛宝钗与李纨一样“宁静”,她又没有儿子要教养,结合蘅芜苑雪洞一般的房间,预示宝钗虽未守寡,却与李纨一样做了“活寡妇”的结局,也是贾宝玉日后离去之谶。

而史湘云一直和薛宝钗在一处,则揭示了未来湘云婚后丈夫死去后的最终结局。

꧁④꧂

当初贾宝玉生日,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便暗示自己要孤独离去后死去,以及宝玉、宝钗和湘云的结局。

第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落霞就是史湘云,孤鹜借野鸭子引出凫靥裘影射薛宝钗。

揭示了史湘云与薛宝琴结局同在一起。

而凫靥裘的野鸭子,以及薛宝琴代表薛家存在的意义,基本都在影射宝钗。

《咏红梅花》四首诗,贾宝玉一首,邢岫烟、李纹和薛宝琴一人一首,实际是影射的是贾府三个“媳妇”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顺序与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怡红院的点评一模一样。


薛宝琴的《咏红梅花得花字》:“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与“落霞与孤鹜齐飞”一个意思,都是在指贾宝玉离去后,薛家也没能庇护薛宝钗,最终与史湘云姐妹携手到老。倒圆了史湘云说要是宝姐姐是她的亲姐姐,就是没有父母也无怨了的夙愿。

而这段话结束,贾宝玉便被叫走去看林黛玉的《桃花行》诗。贾宝玉出家后的最终去向也有了,正是寻林黛玉而去。

꧁⑤꧂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急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白话解释一下:贾府抄家后,贾宝玉像甄士隐一样夫妻投奔了岳父母家却被不容。他山穷水尽时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成了和尚。沿着二女同嫁海外异国的路线寻到做了王妃的贾探春(兄妹合作的柳絮词),在已是帝王妃(一品夫人)林黛玉的坟前守墓余生直到圆寂。

综上,李纨这天早上派丫头碧月来怡红院找手帕,是契合第七十回“离散”主旨的重要伏笔。

既表明李纨守寡的身份,不得不恪守的礼仪和分寸。

又借碧月之眼看到怡红院的热闹,带出两层意思。

一层是李纨不允许儿子贾兰步叔叔贾宝玉后尘,为儿子规划了摒弃富贵而淫的人生道路。

一层是贾宝玉和晴雯、麝月、芳官的嬉笑打闹,实际借由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影射宝黛钗三人姻缘后事。为整个第七十回的“离散”主题铺垫。


再借碧月之口讲述众人房中的不热闹,隐喻群芳陆续因姻缘而离散。交代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去后,薛宝钗与史湘云携手余生的结局。

那么,李纨自己的结局在这一段文字中又有什么体现呢?

其实她将稻香村打造成洗尽富贵繁华之地,与怡红院泾渭分明,就体现出一心一意为贾兰的人生成长筹谋。

梅花签“竹篱茅舍自甘心”既揭示李纨甘于贫穷平淡的人生,也预示她最终像林逋的《山园小梅》让梅花传诵千古一样,因母亲和德行而流芳百世。

第七十回开篇到结束都在写一个“散”字,大观园先散,随后是贾家散,最终各自离散。左不过与女儿姻缘有关。可惜时不我待!

手帕作为重要隐喻既代表“情”,却偏偏由寡妇李纨引出,可见众人姻缘多有不幸。

起码碧月口中说出大观园众人最后剩下的史湘云和薛宝钗,都成了“寡妇”。这绝不是巧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3-27 09:5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9: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张冠李戴--影射张嫣张宝珠+【遗簪+】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4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 宋 ] 柳永
原文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译文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远郊佳丽如云。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注释
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递:驿车,驿马。

往往:处处。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仓颉篇》“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

罍:音雷。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酲:音呈,病酒也。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
查看百科>>
《红楼梦》寡妇李纨的稻香村,为什么会安排那么多的杏花呢? 风临酒把2 2018-05-25   |  1025阅读  |  1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几处住所都暗合着居住主人性格特点,比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但寡妇李纨所住的稻香村,却种了几百株的杏花,着实耐人寻味。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对此处描写原文:
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巷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蓠。蓠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此处宝玉先题了“浣葛山庄”,后贾元春改作“稻香村”,是李纨的居所,稻香村的主树就是杏树,而且是几百株,而且不说杏树,直写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作者为什么给青春守寡的李纨安排这么多的杏花呢?我们从两处着手,一看李纨其人,再者我们看古人对杏花的理解。
​李纨是贾政一脉的长房长媳,小说第四回有一段对李纨的介绍,原文: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女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力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表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作者说李纨如槁木死灰,真如此吗?我认为不尽然。这有几处例子,一处是芦雪庵即景联诗,只有李纨要折一枝红梅来插瓶,其他的姑娘们都无此要求,这就不合理,花呀粉呀应该是年轻的姑娘喜欢折来插瓶装饰才对,偏偏是让寡居的李纨来要,而且红梅在《红楼梦》里本就是喻外冷内热的妙玉,现在李纨也爱红梅了,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李纨掣出的签是“一枝老梅”,所以大观园中,红梅不但喻妙玉,也喻李纨。
第七十回一日清晨方醒时,李纨急急打发碧月来怡红院寻帕子:
“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帕子忘了,不知可在这里?”小燕说:“有、有、有,我在地下拾了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出来凉着,还未干呢。”
《红楼梦》中专写手帕子的一共有三处,一处当然是宝黛感情的重头戏“晴雯送帕、题帕三绝”;另一处也是表达爱情,是小红对贾芸爱情进攻的戏码“遗帕惹相思”;再一处就是这次李纨寻帕了,怎不令人浮想连篇?
​那么杏花呢?在古时,杏花常喻“轻浮易懈”,最著名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轻愁淡喜”“心绪缭乱”之花。杏花还是“变节”之花,杏花初开,鲜妍红艳,进而颜色转淡,待花期将尽,凋落之时,已成白色如雪,宋诗人杨万里《咏杏》就表达了这一主题“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所以,作者一边说李纨如槁木死灰、心如枯井,一边让她喻老梅、红挴插瓶、寻手帕,更在稻香村里植上喷火蒸霞的杏花。
其实早在试才宝玉题额之时,经宝玉之口已说出稻香村之端倪:
“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我看这段专为李纨所作倒是很贴切。宝玉嘲笑稻香村是“穿凿扭捏、终不相宜”,作者不也在李纨的判词里批判嘲笑她“不积阴骘”、“也只是虚名儿”、“枉与他人作笑谈”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红楼梦》中,可怜又可悲的贵妃贾元春

下一篇: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猜想之――彩霞(彩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1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的身后藏着李自成 ——重新解读李纨的判词和曲词
mayongbao 2020-10-15   |  1038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说到明朝的灭亡,就不能不提掘墓人李自成。三百多年来,后人对李自成的评价褒贬不一,从未达成共识。《明史·流寇传》认为,“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红楼梦》是一本隐写明末清初历史的小说,不可能不写李自成。那么,出自《明史》编纂者同事之手的《红楼梦》又是如何描写和评价李自成的呢?

一、李纨的姓名和李自成有关

《红楼梦》第四回行文很特别,首先用很简短的文字讲述李纨的出身,然后再用详细的文字描述贾雨村“乱判葫芦案”(薛蟠打死冯渊一案)。

据考证,李纨的原型人物是清初著名女诗人徐灿(约1618-1703年)。其父徐子懋是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光禄寺丞。她是清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的继室,获一品夫人封号。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之遴获罪,全家人发配关外。后来,陈之遴及三个儿子病死戍所。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灿获准携第三子奋永扶柩南归,从此,“布衣练裳,长斋绣佛”(关于李纨的原型是徐灿有专文论证)。


第四回开篇是这样描写李纨的:“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古人的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对名的补充或解释,两者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在没找到影射人物之前,有人望文生义,认为纨是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裁,就是裁剪。宫裁想来就是宫廷裁缝的意思,寓意高妙的女红技术。奇怪的是,同为金陵十二钗的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妙玉等人出场时,书中并没有介绍她们的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必有缘故。


再看吴梅村(《红楼梦》前身《风月宝鉴》的作者,清初曾为国子监祭酒,为徐灿的儿女亲家)在《鹿樵纪闻》中对李自成的描写:“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延安府米脂县双泉堡人也。曾祖世辅,祖海,父守忠,一名印,世为养马户。母金氏,印死,金氏改适,流落宁夏,闯后未及迎而败,至今土人犹戏传永昌太后云。当万历丙午,江宁妖人刘元绪谋反,言有辟地李王,将以中秋出世,事发伏诛。印初无子,祷于西岳,梦神谓之曰:‘当命破军星为若子。’至是年八月生;孩提时,教之字,颇能记忆,顾性跳踉不可制。”

对比徐灿和李自成的事迹可以看出,两人几乎没有共通之处。对比小说人物李纨和李自成的身世,发现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李纨的父亲叫李守中,李自成的父亲也叫李守忠,读音完全一样。清初,听到李守中这个名字,许多人会联想到李自成。这就是作者让李纨的父亲姓李名守中的原因。贾珠死后,李纨和儿子贾兰在一起生活;李守中死后,其妻金氏独自抚养李自成。贾兰“五岁已入学攻书”;李自成“孩提时,教之字,颇能记忆”。李纨因其父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所以读书不多;李自成被明朝降将孔有德一路追杀,最后溃不成军。贾兰在大观园射鹿,自称演习骑射;李自成不但“性跳踉不可制”,还喜欢舞刀弄棒。李纨谐音李完,把儿子贾兰抚养大后,就“桃李春风结子完”了;李自成只当了几个月大顺皇帝,就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李纨字宫裁,含义令人费解;李自成撤退到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遇袭身亡,死因不明。清军统帅阿济格在向朝廷的奏报中称“……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此说虽是一家之言,考虑到李自成身陷绝境,自杀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这也许就是作者给李纨取字宫裁的真正用意(即李自成在九宫山自裁)。


“女子无才便是德”语出清代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小说作者改“是德”为“有德”。脂砚斋认为,“有”字改得好。为什么改得好?因为这一改,就隐写了明末清初一个大汉奸的名字。

孔有德(1602?-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投降时,孔有德带去了红衣大炮,使后金军队战斗力大增。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恭顺王。八旗汉军成立时,被编入汉军正红旗。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豫亲王多铎追剿李自成农民军。清军攻打潼关时,使用红衣大炮,重创农民军。李自成只好下令放弃潼关,撤往湖广。顺治六年(1649年),孔有德改封定南王,出征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李定国指挥南明军队包围桂林,孔有德战败自杀,最终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从行文看,小说中描写李纨身世的段落似乎和接下来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没有关系,实际上,作者在介绍李纨的姓名和家世时,已巧妙地隐写了李自成的身世和结局。只要读者留心“李守中”三个字,联想到“有德”即孔有德、“宫裁”和九宫山有关,并在后面的描述中发现“米脂”二字,就能猜出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冯渊影射谁了。

说李纨和李自成有关系,还可举第十八回李纨所作《风流文采匾额》诗为证: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颈联出句“自应传盛世”五字隐写“自成”。“自应”的“自”和自成的“自”是同一个字;“传盛世”的“盛”,《说文》解释:从皿成声,取成,即自成。另外,“盛”字读[shèng],也读[chéng],读后者时和成是同音字。小说中,《风流文采匾额》诗后面署李纨二字,取李,和自成合在一起,就是李自成。尾联对句“到此来”的“来”和李自成小名黄来儿是同一个字。取颔联对句“红衬”的“红”、尾联出句“名园”的“名”,为红名,谐音鸿名。李自成哥哥叫李鸿名。

此外,第二十三回《四时即事》诗也隐写李自成的姓名。取《秋夜即事》首联出句“绛芸轩里”的“里”(谐音李)、《春夜即事》尾联出句“自是”的“自”、《冬夜即事》首联对句“睡未成”的“成”,合在一起就是李自成。

二、冯渊是李自成的化身

红学研究者对冯渊隐写李自成并无异议,但各家对冯渊的解释略有不同。王梦阮、邓狂言、杜世杰、李知其等人认为,第四回描写的冯渊与薛蟠争夺甄英莲一事,隐写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陈圆圆的历史。其中,薛蟠指吴三桂,冯渊是李自成,英莲是陈圆圆。

研究者普遍认为,冯渊谐音“逢冤”,意思是冯渊被打死比较冤枉。还有研究者认为,根据查继佐《罪惟录》记载:“李自成,双泉堡马户之子。”“冯”字从二从马,“二”源于“双泉堡”的“双”。提到冯渊,一般读者会联想到李渊。李渊的李就是李自成的李。

李自成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属马,出身于马户,造反后自称闯王,一生和马密不可分。冯渊的“冯”和马有关。《说文》解释:冯,马行疾也。从马,仌声。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用冯渊来隐写李自成。

第四回还有一条暗示李自成的信息。贾雨村准备判决冯渊被打死一案时,门子向他介绍英莲的身世,“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从胎里带来的”。此处有甲戌侧批:“宝钗之热,黛玉之怯,悉从胎中带来。今英莲有记,其人可知矣。”

脂砚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批注?就是怕读者猜不出作者写“英莲眉心有记”的用意。取米脂,就是陕西的米脂县;“胎里带来的”,“里”和李是同音字,“来”和李自成的小名黄来儿是同一个字。从“米脂”、“李”、“来”三个词中,读者应当猜到此人就是出身米脂的李(黄)来儿,即李自成。

小说写道,冯渊被薛蟠毒打后,抬回去三日死了。一般认为,此处指李自成在山海关和吴三桂交战后大败而归。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称帝。三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二,清兵进入北京城,大顺朝也就随之烟消云灭了。

三、重新解读李纨的判词和曲词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大虚幻境时,翻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只见册上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冯其庸等人校注的《红楼梦》认为,画面暗示李纨晚年因子得贵、诰命加身。首句“桃李”、“完”寓李纨二字,全句寓李纨生子后就青春丧偶。次句寓贾兰的“兰”字,兼指将来贾府诸子孙中唯贾兰显贵。后二句句意难以确定,或谓化用唐代僧人寒山《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说李纨一生三从四德,晚年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作谈资笑料。

在证实李纨的原型为徐灿、影射人物为李自成后,还会从判词中发现很多新东西。

从“凤冠霞帔”中取“帔”、“一盆茂兰”中取“兰”,为帔兰,谐音佩兰,即贾兰的人物原型梁佩兰(还有其它证据,以后专文论证)。

梁佩兰(1630-1705年),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皇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从梁佩兰的履历看,他从未担任高官,李纨晚年要靠贾兰“戴珠冠,披凤袄”是绝对不可能的。作者将梁佩兰写成李纨的儿子,意在暗示“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在清初文坛的作用。

第一句“桃李”两字同时出现,暗隐两个人:桃指徐灿,李指李自成。换句话说,作者让小说人物姓李名纨是专门为李自成量身定制的。“春风”点明时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恰好是春天,李自成打入北京,夺了明朝的江山。“结子完”的“完”比“纨”字意思更直接明了,就是完了,指李自成打下江山后就完了。另外,“子” 谐音“自”。“完”:《说文》全也;成:《说文》就也。成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完成。将“李”和“子完”合在一起,暗隐李自成的姓名。

第二句的“兰”字毫无疑问指贾兰,但“到头谁似一盆兰”让人费解。“兰”字谐音篮,第一句有“子”,二字合在一起为“篮子”。第三句有“水”和“空”,合起来就是谚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同样出自唐代僧人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这样的话,就可将前两句解读为: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夺取明朝江山后就完了,到头来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最难理解。如果使用拆字法,再从李自成三个妻子的角度进行解读,就容易得多。“如”,《说文解字》注:从随即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冰”字可拆出水字,和后面的水字加在一起为两个水字。“好”字拆开就是女子。“空”意为徒然、白白地。“相”,指妻子,《荀子·大略》:“往迎尔相,成我宗事”。“妒”,《说文》解释:害也。从女,方声,本义是妇女忌妒丈夫。从“如”、“好”、“妒”三个字中可拆出三个女字,三女为姦(奸)。笔者在互联网上查阅李自成相关资料时,发现如下标题:“闯王李自成最爱的三个女人,两个水性杨花,一个英勇就义 。”这个标题是对“如冰水好空相妒”最好的诠释。

上面已经说过,冯渊的“冯”字从马,仌声。仌,古同“冰”。换言之,冰可解作冯,“妒”字拆掉女后剩户、“好”字拆掉女后剩子,将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冯户子。

第三句,暗示李自成是马户之子,娶的三个女人都没做到三从四德,两个水性杨花,和别人勾搭成奸,对他有害无益。

下面说一说李自成的三个妻子。

李自成的结发妻叫韩金儿。人长得漂亮,但没有妇德。李自成是她嫁的第三个男人,前两个男人因她红杏出墙都休了她。韩金儿嫁给李自成后旧病复发,和一个叫盖虎儿的县役勾搭成奸。李自成发现后,一怒之下杀了韩金儿。因有命案在身,明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只好隐姓埋名到甘肃甘州投军。

李自成的第二任妻子叫高桂英,是个年轻寡妇,会武功。李自成造反后,高桂英也带兵打仗,两人算是患难夫妻。李自成称帝后,高桂英被封为皇后。李自成身亡后,高桂英率部继续与清兵作战。因屡建奇功,南明隆武皇帝特封她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她所率领的队伍也被封为忠贞营。后来,清军调集重兵,攻破高桂英等人据守的茅麓山。高桂英所部被清军团团包围,因不愿被俘受辱,高桂英自焚身亡。

有人说,邢巧儿是李自成的第二个妻子,但在时间上讲不通。从正史记载看,李自成娶了高桂英后,又强娶了邢巧儿。邢巧儿是个富家小姐,善于理财。据说,邢巧儿是李自成抢来的,夫妻之间没有感情。邢巧儿在起义军中负责后勤和财政。日子一长,看上了李自成的老乡高杰(?-1645年),两人很快勾搭成奸。因担心事情败露,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邢巧儿和高杰拉着队伍带着粮草投降明军将领洪承畴(小说中贾瑞的人物原型)。李自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气之下大病五天。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对偷情男女居然调转枪口,带兵攻打李自成。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在高杰等人的协助下,将李自成打得仅剩十八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

第四句是前三句的必然结果。《明史》记载,李自成是个不沾酒色之人。小说中写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恐怕是李自成婚姻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李自成已死去三百余年,他的事迹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键入“李自成,三个女人”等主题词,很容易检索到“悲催的李自成,三个老婆两顶绿帽”、“那个拐走‘闯王’李自成老婆的男人”之类的标题。

将第四句用在徐灿身上显然不合适。徐灿才华横溢、相夫教子、忍辱负重、甘于清贫,从未做过出格的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做人的楷模,后人为什么要嘲笑她呢?

李自成打下江山但没守住江山,娶了三个妻子两个红杏出墙,在事业和婚姻上都不成功。与其说判词隐写徐灿的遭遇,倒不如说是对李自成一生的艺术概况。将李纨的判词用在李自成身上,严丝合缝,一字不差。

知道判词隐写徐灿、影射李自成后,再来解读《红楼梦曲·晚韶华》就容易了: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首先,李纨“戴珠冠、披凤袄”是过去的事,在时间上应视为过去时(也可反过来理解,即作者将徐灿的昨天写成了她的明天)。从原型人物分析,徐灿仅存的儿子奋永一生并未获取功名,贾兰的人物原型梁佩兰除六十岁考中进士外,也没当过官。徐灿一品夫人的诰命是陈之遴任大学士时给她挣来的。从小说人物看,直到全书结尾贾兰才中举,但书中并未交待他日后能做多大的官(“兰桂齐芳”只是暗示)。其实,将曲词的前四句用在高桂英身上也合适。除李自成封的皇后外,她还是南明隆武皇帝封的一品夫人。不论是徐灿还是高桂英,她们和丈夫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都不长,特别是高桂英一直过着鞍马劳顿、东征西讨的生活,最后兵败自焚,结局比徐灿还要惨(徐灿毕竟活过了八十二岁)。

其二,“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是专门写徐灿的。她的四个儿子三个死于戍所,只剩一子陪她南还,直到终老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李自成和高桂英并没有留下子女,这一句和他们不贴边儿。

其三,从“气昂昂”到“昏惨惨”四句,用在李自成身上最恰当。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四月下旬,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再次称帝,意在昭告世人,大顺朝才是取代明朝统治天下的正统政权。称帝后的第二天夜里,李自成率人仓促逃离京城,撤往西安。第二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袭身亡(“昏惨惨黄泉路近”)。

最后两句是后人对李自成的评价。当然,用在陈之遴身上也可以,毕竟他当过大学士,地位相当于宰相。

从小说文本和历史人物分析,徐灿是个典型的三从四德的女人。清代周勒山在《女子绝妙好词》中评曰:“湘蘋(徐灿的号)诗馀,真得北宋风格,绝无纤佻之习,其冠冕处,即李易安亦当避席,不独为本朝第一也。”不但才华与李清照比肩,丈夫死后徐灿在私生活方面也未传出绯闻。再看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红杏出墙,一个战死沙场,都不符合封建社会对妇德的要求。作者将两组身世和经历完全不同的历史人物融合在一个艺术形象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正达到了风月宝鉴所谓“两面皆可照人”和“表里皆有喻”的艺术效果。

与《明史》编纂者相比,小说作者对李自成的评价是客观的,认为冯渊被薛蟠打死有点“冤”;虽然失败了,毕竟留下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与《明史》编纂者满口“流寇”、“盗贼”、“未有若斯之酷者”等污蔑之词相比,《红楼梦》中的用词比较稳妥,语气也比较缓和。(马永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2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红楼梦里贾府都被抄家了,李纨却反而能够带珠冠披凤袄?
姜子说书
2017-09-16 15:39
铁证如山,红楼梦史湘云的夫婿卫若兰就是贾兰!
若说《红楼梦》十二钗的判词,最诡异的不是秦可卿的判词,而是李纨的判词。
为什么姜子说李纨的判词吊诡?同样是入了薄命司的人,李纨的结局却是凤冠霞帔。都说覆巢之下无完卵,然而,贾府都被抄家了,李纨却反而能够带珠冠披凤袄?

李纨的判词里还提到了她的儿子贾兰,即‘到头谁似一盆兰’一句。
什么是贾兰?什么是卫若兰?
姜子认为,贾兰就是假兰,假兰花即伪君子。而史湘云的夫婿卫若兰,就是未若兰,未必如兰花,也是假兰。《红楼梦》史湘云的夫婿卫若兰就是贾兰!
什么叫做‘到头谁似一盆兰’?
《红楼梦》里,贾宝玉与花袭人怄气,曾经说过一句话:“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到头谁似一盆兰’的意思,明摆着就是指不配比这些花(作者特意点出‘兰气’二字),玷辱了好名好姓。‘谁似一盆兰’这一问,接的就是‘卫若兰’这一答!真相就是没有一个配比兰花!
《红楼梦》作者说谁不配比兰花?李纨!史湘云!

《风月宝鉴》是不可烧的‘清风明月’正史,作者用史家曲笔,以春秋笔法写就。
《红楼梦》作者给十二钗安排的父母,交代的是十二钗的出身根基;
《红楼梦》作者给十二钗安排的亲戚对象,亦是人物镜像,只为照出十二钗本身。
《红楼梦》史湘云的夫婿卫若兰就是贾兰!‘未若兰’说的是史湘云本身!‘假兰’嘲讽的就是李纨本身!
《红楼梦》庚辰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真的无稿吗?大错特错!‘卫若兰射圃’早在前面八十回就出现了!
《红楼梦》原著中写道:

(宝玉)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上面这一段‘贾兰骑射’‘贾兰射鹿’的桥段,就是传说中的‘卫若兰射圃’!
沁芳溪,即把千红万艳纳入水中,点地陷东南的水患;金鱼,点后金,非龙种,死鱼眼睛,金星玻璃;演习,演戏也,玉顶金豆也,作者打趣的是衔鬼脸旗帜的文官丑角;什么叫做‘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直画出‘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一句来!又照应‘史湘云扑雪人栽阴沟’一回!好一个真心实语!
《红楼梦》作者写了‘贾兰骑射’,又写了‘湘云胡服’来配它!《红楼梦》原著中写道: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史湘云的穿戴,连着就是三个鼠,又是‘貂鼠脑袋’又是‘黑灰鼠’又是‘大貂鼠风领’!作者还没完,又让林黛玉定义这一身装扮为‘小骚达子’!拿着雪褂子,便是‘小骚达子’!照应的是林黛玉说的另一个笑话——‘史湘云扑雪人栽阴沟’!

雪即是薛,《红楼梦》里,薛宝钗隐射的是皇太极,李纨隐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史湘云影射的是降清的洪承畴。《红楼梦》里,兰桂都是骂人的话,暗骂的是伪君子、降清之臣。
为什么红楼梦里贾府都被抄家了,李纨却反而能够带珠冠披凤袄?
因为《红楼梦》里有三春三秋三个鬼节,就有三次抄家,第一次抄家,隐射的是崇祯亡国,李纨、史湘云可不都没殉国,反而投金降清,享受高官厚禄的生活。

《红楼梦》相关桥段:
锦香院的妓女史湘云
锦香院的妓女云儿那一句‘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说的是洪母骂子。湘云曾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为了薛宝钗,连父母也抛脑后了。史湘云的判词“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其实是说史湘云为了个人富贵欺师灭祖,违了父母,降清换取了富贵了又如何?父母都耻于认他了!
‘史湘云扑雪人栽阴沟’
林黛玉道:“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他来,住了没两日就下起雪来,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老太太的一个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蓬放在那里,谁知眼错不见他就披了,又大又长,他就拿了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头们在后院子扑雪人儿去,一跤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李贽,贾瑞-----文天祥}】

李贽:有多少狷狂,就有多少叹息
宝木笑
宝木笑
2018-06-19 21:38:07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文/宝木笑

开篇多说两句,还望朋友们见谅。“碎片化阅读”这两年叫的很响,一方面是很多人的顿足捶胸,觉得本来我们的读书量在世界上就很尴尬,如今智能手机普及之下,情况更加堪忧。另一方面其实也有积极的地方,就是阅读的门槛降低了,大家都可以读书,就像修道法门万千,拿着厚厚的一本纸质书叫读书,拿着Kindle或者手机看书也是读书,都一样的,没事儿就看两眼,“碎碎”地读,其实挺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怎么读,读书的味道也许更在于那种掩卷而思,或者握着手机的出神,想象书中的事和人,不人云亦云,去问个究竟。就比如我们都听说某人很好,或者某人很不好,但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与这个人的事情之后,才能有我们自己的想法。历史上的人和事就更如此,当年明月之前的历史随笔之所以很火爆,除了当年明月自身的学养和文笔,可能更多的还在于他对于一些史料的独立思索和考据,这个精神本身是很吸引人的。

说来,如果我们以此精神重新翻查史料,也许会发现很多自己读书的滋味。“碎片化阅读”中良莠不齐,更让人对很多人和事出现了误解,直到自己做了一番功课才发现,原来,那些人并不是我们原以为的那样。就像那位堪称“大明第一狂人”的李贽,我们只隐约听说他是一位“挑战封建礼教的战士”,亦或又听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宣称要“颠倒万世之是非”的叛逆者,再或因为专业原因知道他是中国文论中“童心说”的集大成者……总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已故的李敖先生是和当年的李贽先生有几分神似的,然而李贽的人生却经历了更多的悲情和叹息。

狷狂
“狂”这种东西并不是谁都能来的,长大成人之后,才渐渐明白,真正意义上的“狂”并不是当年《古惑仔》里浩南、山鸡、大天二等人那样的,也不是如今经常能在网上遇见的有权有势者不可一世的新闻,准确地说他们那只能算是“猖狂”。而李贽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狂”是有境界之分的,真正的“狂”应该是一种带着魏晋风骨的“狷狂”,这背后是需要大勇的。李贽在当时倡导“真奇”,创制“狂禅”,定论当时的社会是“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世界。最重要的是,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自居,反对儒家的“君子之治”而提倡“至人之治”,反对儒家的道德伦理至上而提倡社会功利最先,衍生出了一整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反抗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思想禁锢等方方面面。

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狷狂”风范的端倪,更可以初步感触到李贽在当时是如何的特立独行,而这种“狂”的背后将承受何样的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李贽也属于挑战了当时的核心价值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否定了当时的核心价值观。当儒学发展到李贽所在的嘉靖、万历年间,早已成为一个统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的庞然大物。而明朝文人政治和言官制度的加持,更让儒学成为了一种统治社会群体的最有效手段,成为了一种被运用得极为娴熟的理论工具,成为了一种政治上攻讦对手的绝佳武器,已然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年张居正权倾朝野,却因为“夺情”之事狼狈不堪,几欲被逼自杀,其实对手只不过仅仅使用的是儒家孝道中演化而来的明代官场规矩——父母亡故需要回家守制三年。


李贽·《续藏书》
然而这就是牛人和狂人的区别,李贽不但不遵从、不信奉这样的规矩,还向其背后的理论根本开炮。不仅如此,竟然还著书立说,写了《初潭集》、《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一系列作品,公开反对孔孟的是非观,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氏兄弟、张载、朱熹这些已经成为“圣贤”的人物。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试问铜锣湾的扛把子虽然可以笑傲江湖,但敢不敢公开反对英王,更不用说如今那些在布衣百姓面前颐指气使的各位权贵了。当年李敖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就是其父去世之时,李敖宣称要向没落传统挑战,出殡之日不掉一滴眼泪,结果舆论大哗。而如果细研李贽的著作,不由让人感慨这个人的“狷狂”实在是有些“豁出去”的味道,其“离经叛道”在当时岂止是让人“瞠目结舌”。


李贽·《焚书》等著作
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封建纲常莫过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伦理秩序,是封建社会中不可动摇的核心精神力量,这种披着孝道外衣的东西别说是几百年前的明朝,就是在今天仍然有着极深的影响。而李贽在他的著作《初谭集》、《焚书•夫妇论》、《焚书•唐贵梅传》中竟直接按照人类生育的自然顺序,对其进行了重新排列,将这个秩序反转,将妇女和夫妻排在了第一位,坚定认为“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为了和《烈女传》这类书一战,李贽专门在《初潭集•才识》中列举了25位有才识的妇女,赞扬她们是“大见识人”、“是真男子”。不仅如此,李贽还针锋相对地反对北宋理学家程颐宣扬的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谬论,强烈反对节妇烈女,主张寡妇改嫁,特别反对广为流传的“女人祸水”论……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要找鼻祖,李贽可以位列前五,但如从坚决性、彻底性和前瞻性来看,李贽绝对有榜首的实力。

对于女权的坚决维护,只是李贽系统颠覆明后期儒学纲常体系的一个方面,而从这个例子却能看到李贽貌似“狷狂”背后更多的东西。在那个时代,名节对一个读书人至关重要,所以假道学才会大行其道,人们即使生活作风再放浪,也不敢公开质疑主流意识,而李贽却仿佛一个无所顾忌的孩子,总是将心中思索的东西和盘托出。这实际上就引出了这样一个人们容易忽视的事实:李贽的“狷狂”绝非哗众取宠,那实在是一种个人理论升华为个人信仰后的随心而为,是其对自身思想信仰的坚定实践。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李贽思想的核心和灵魂——“童心说”,他全部思想的逻辑起点都是从“童心”开始的,然后从这个核心向四周辐射。以往不少关于李贽的研究喜欢将“童心说”仅仅当作李贽的文论思想,其实不然,李贽的“童心”直指人的初心,更多是实践意义上的去除人性束缚,留存人之真性。

如果一定要将李贽的“童心说”进行理论分析般的研究,大致应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李贽专门有《童心说》一文,收入《焚书・卷三》,他的“童心说”继承了王阳明“心学”的部分思想,在融合禅宗“万法近在自心”的基础上,将心学“良知说”发展为“童心说”,而李贽的“童心”更多指的是一种“初心”,也即他说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李贽的“童心说”其实是与孟子的“性本善”同源的,李贽并非一味“蛮不讲理”地否定孔孟,他只是认为儒家片面地从“性本善”一下子跳跃到道德的本体性,这实在是一种对人性的戕害。

所以,李贽的“童心”强调“真”,认为不管做人做事亦或写文章都应发乎真心,拒绝“假”“伪”。故而,李贽将“童心”与“义理”对立,并参照佛家思想,认为在当时已经偏激的“原教旨主义”般的孔孟之道下,人的“童心既障”,而“童心既障”后,“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所以六经、《论语》、《孟子》实为后学乱著,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绝非圣人之言”。


中华书局1974年版的《焚书 续焚书》、《史纲评要》、《初潭集》等
不难看出,李贽的思想核心是建立在一种破立之中的,程朱理学和整个宋明理学的核心与其说是孔孟之道,倒不如说是在宋明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新情况下,如何处理“人欲”这个问题,“存天理灭人欲”便是他们的答案,也是其一切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前提。而李贽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破立,李贽进一步发展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将人最基础的需求作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认为其是极为合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童心说”其实已经升华为一种超越当时时代的人本主义主张。既然人欲是值得肯定的,那么这个肯定人欲的前提必然需要一种个体的平等,所以应该“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当然儒家的“君子之治”也就很可笑了——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何须你来治理我们大多数人。自然,“童心说”最终也就指向了一个宝贵的归宿——自由,人为什么生在这个世界,怎样的人生才算对这场单程旅程负责,为何要让那些身外之物、身外之人束缚自己,四百多年前的李贽实际上早已为我们喊出了那句“诗和远方”。

叹息
然而,追求“诗和远方”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眼前的苟且”是可以杀人的,人最可悲的不是精神跟不上潮流,而是思想远超身处的时代。李贽思想本身就让人不由时时掩卷叹息,他实在错生了时代,如果不看著作的署名,他的思想甚至让人能够联想到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欧洲文坛和美国开国国父们撰写的政论文。可是,李贽生的太早,他于嘉靖六年的1527年出生,主要人生经历却在万历年间,就是那个大明最精彩的朝代之一,就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所描绘的那个复杂的时代。

李贽生在当时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福建泉州府,他只是一个平凡人家的普通子弟,幼年丧母,跟着自己的父亲读书,一步步去参加科举考试。就像现在很多原本特别喜欢学术研究的朋友一样,本科读出来本可以读研,硕士读出来本可以考博,但家庭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所以只能早早参加工作。李贽也是如此,他在26岁中举之后,并未像很多人那样努力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而是早早地选择做官赚钱。因为,老家的家族已经给他凑过一次考举人的盘缠,以李贽的性格,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挨家挨户哀求了,当然人家也凑不出更不愿再去凑让他继续攻读的银钱了。很多研究李贽的人往往忽视了这个小小的细节,然而这个小细节却至关重要,它的蝴蝶效应直接影响了李贽的后半生。


李贽故居
李贽一生当了二十几年的小官,明朝的官员俸禄是有名的微薄,指着那点工资是很难生活的,所以才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谋私手段。而李贽偏偏在这方面有点儿像海瑞,不肯“随大流”,最后竟然落到需要经常靠人救济才能活下去的地步,他连家人都养不起,其子女多夭折,只留下了一个女儿。而同时,前面提到的那个小细节就凸显出来了,在当时,一个家族不管显贵还是贫穷,其对家族内各成员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像李贽这样的穷小子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一幕就发生在李贽身上,自从李贽当了小官,家乡的各种亲戚就纷至杳来,伸手要钱要物,当年整个家族帮着你凑盘缠考功名,如今你当上“大官”了,去了北上广了,进了“大企业”了,成家立业了,你可不能忘本啊。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

“他(李贽)虽然只是一个最低级的文官,也不得不接受亲族的拥戴,负起了为30多人的大家庭寻找饮食的义务。和他同时的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的作者,就提到过他(李贽)在南京为避难的亲族所包围,要求解决吃饭问题。另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归有光则在信上向朋友诉苦,说他不能避难他迁。因为如果离开昆山,他必须随带‘百余口’的族人同行。”
李贽终其一生都活在这样的亲族纠葛和经济窘迫之中,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基层小吏的重复性工作,惦记着老婆孩子的一日三餐,还要应付着时不时找上门来的各路亲戚,自己有很多学术上的想法,总是有着创作的冲动,却每每被日常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所打断只好搁置。每个人在内心最深处都有一个“诗和远方”的梦,但“人生忧患识字始”,人最怕的恰恰就是当读书和独立思考唤醒了这种个体意识,然后却发现自己终究无法摆脱周围实实在在的各种现实。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有足够的幸运像叔本华大叔一样生在一个富裕之家,继承一大笔遗产,可以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不用考虑面包和亲戚。对于李贽来说,每一次深邃的思索,无疑都是痛苦的,因为他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付诸笔端。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李贽好不容易做到云南姚安知府这一生中最高的官职,而且政声很好,却在任满后主动离职,放弃大好前途,携全家迁往黄安。两年后,李贽只身去了安徽麻城,住维摩庵,不久,又迁移麻城阎家河镇北部的龙潭湖芝佛院。三年后,李贽剃发为僧。对于这一行为李贽说:“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一方面一直以来的那些真正想做的事情无法做,另一方面则是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逼迫,出家其实是李贽必然的选择,所以如果通观李贽的著作,会发现其大多是在李贽离开官场之后所著。


李贽雕塑
自从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写了一篇《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之后,很多研究李贽的文章都将李贽定位为“矛盾的人格”,其最重要的依据竟然是李贽出家之后仍然回家安葬亲人,仍然和妻女联络见面,可这难道不正是李贽求真去伪的明证么?心里有了尘世亲人的挂念便去挂念,觉得自己二十多年家庭责任已尽便去削发著书,随心而至,这不正是李贽对自己信仰的践行么?当李贽终于基本完成了尘世的责任,他的创作高峰来临,同时他的思想影响也达到了巅峰。无数人慕名去拜访他,甚至连那个时代深闺中的女子也勇敢地跑去听他讲学,他的书在读书人和百姓中间广为流传,很多人以李贽的思想反抗身上的封建礼教枷锁,更多人将其视为精神领袖和偶像。

马克思曾说:“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读书人最后还是死在了读书人的手上,而且是死在了在今天有着“光鲜”形象的东林党人手中。万历三十年(1602年)闰二月乙卯,著名东林党人、当时还只是礼科给事中的张问达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专门弹劾李贽的奏疏,现将其奏疏原文摘录如下,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四百多年前加诸李贽身上的长鞭:

“李贽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不可不毁。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者,一境如狂。又作《观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士人妻女也。后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同于禽兽而不之恤。迩来缙绅大夫,亦有诵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归依,不知遵孔子家法,而溺意于禅教沙门者,往往出矣。近闻贽且移至通州,通州距都下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蛊惑,又为麻城之续。望敕礼部,檄行通州地方官,将李贽解发原籍治罪。仍檄行两畿及各布政司将贽刊行诸书,并搜简其家未刻者,尽行烧毁,毋令贻祸后生,世道幸甚。”
若论在文字上整人嫁祸,明朝中后期可以说达到了古代中国的巅峰,这就是一篇质量极高的范文。“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通州距都下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蛊惑,又为麻城之续”、“毋令贻祸后生,世道幸甚”……真可谓句句带刃,字字如针,张问达将仇视李贽的人们的造谣污蔑一并全收,必欲将李贽置于死地而后快。在李贽被捕后,东林党人冯琦马上跟进,建议万历将李贽治罪并发动清算李贽思想运动,随后由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完成对李贽盖棺论定的最后一击,其将李贽定性为:“是人之非,非人之是”,令天下“学术涂炭”。这一套组合拳一气呵成,如水银泻地,熟练利落,不但斗倒,还要斗臭,人心之险,庙堂之恶尽露无疑。还要提一句的是,当年的那个小小给事中张问达后来官运亨通,名利双收,天启元年做到吏部尚书,加少保致仕,后魏忠贤党羽弹劾其贪赃,命追款白银十万两,天启五年其去世,崇祯登基剿灭魏忠贤,又追赠其太保,将其塑造成勇斗阉党的英雄楷模,《明史》还有专门的《张问达传》。


北京通州李贽墓
而李贽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已经76岁的李贽被锦衣卫逮捕入诏狱,就是那个大明无数殉道者身死的地方。在当时76岁绝对算得上是高龄了,李贽被捕之时身体也已经很衰弱,所以虽然万历没有明确的旨意要李贽死,明眼人却清楚这位一生狷狂的大师应该没法活着出来了。然而,人们猜到了故事的结局,却没有料到这个结局来临的方式。万历三十年三月十五日,李贽请求狱卒为他剃头,正当狱卒准备停当之时,李贽苍老的身体突然迸发出一股骇人的力量,他一把抢过剃刀自割咽喉,血流遍地,但老人的力气终究是不足了,直到两天后才断气。

期间狱卒问李贽:“和尚痛否?”

已经无法说话的李贽用手指蘸血写道:“不痛。”

狱卒又问:“和尚为何自割?”

须发皆白的李贽望向前方的昏暗,眼光仿佛穿透了那堵厚厚的牢墙,出神良久,然后好像积攒了所有的力气,写下了人生最后的文字:“七十老翁何所求!”

—END—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贽文集》,张建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李贽评传》,许苏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明清实学思潮史》,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齐鲁书社,1988年

4.《李贽哲学思想研究》,傅小凡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5.《万历十五年》,[美] 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006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甄费,冷子兴。}】

李纨不问他人的废与兴,究竟是谁废谁兴?直通怀金悼玉的主旨
2022-03-18 23:06:36 来源: 姜子说书  举报
23
分享至


  题:李纨不问他人的废与兴,究竟是谁废谁兴?直通怀金悼玉主题!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那么,李纨口中的兴废之事,指的是什么?兴废之事的当事人又是谁呢?



  《红楼梦》说的是贾家衰亡的故事,主旨却是“怀金悼玉”,说的正是废与兴之事,废的是林家,兴的是薛家。

  即是“悼玉”,自然是“昨夜朱楼梦”的家破人亡。若说贾府覆灭,一个“亡”字,尚且不妥,何至于动用“废”字呢?向来只有“亡国”与“帝王废立”之说,若不是民族之末世,怎么能用上废字呢?



  即是“怀金”,自然是“今朝水国吟”的正在进行时。一部红楼悲剧,文中可有人兴旺发达呢?还真有!冷子兴!便是来自东北角“雪堆出来的”薛宝钗兴旺!

  一篇《红楼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人侥幸上位,成为人上人。薛家乃是满清,娇杏、宝蟾即康熙。

  贾雨村与夏金桂皆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吴三桂,而始作俑者,却是“只自吃一杯”的李纨。臣以君为纲,妇以夫为纲,李纨便是逼死崇祯的李自成,所以,他的丈夫是贾珠,朱家帝王也!



  《红楼梦》故事里,李纨父名李守中,其君父崇祯亡于李自称手中,宫中自裁,所以李纨字宫裁,国子监祭酒是作者揶揄之笔。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自成为了梦里功名,为了帝王之位,为了大顺政权的虚名儿,不积阴骘,不顾菱花镜中的恩情,不顾汉人基业,不顾江山社稷,才有作者拿无常下笔,以假兰花为其子嗣,讥讽李纨玷污了好名好姓,其实是遗臭万年的窃国大盗。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只负责破坏,不负责重建,这便是李纨口中的“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5: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 宋 ] 王淇
原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译文
高洁的梅花不受半点尘埃侵蚀,心甘情愿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

只因错误的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注释
侵:侵蚀。

林和靖: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出自宋代王淇的《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高洁的梅花不受半点尘埃侵蚀,心甘情愿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
只因错误的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逋,惹得人谈笑至今。

注释
侵:侵蚀。
林和靖: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简析[url=][/url]
  《梅》是一首七言绝句。的前两句说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梅花不接受尘俗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也心甘情愿;后两句别开生面,说梅花本来不事张扬,只因为林逋的喜爱,才身不由己地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这是违背梅花初衷的,所以说是“误识”。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特点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




赏析[url=][/url]

  这是宋代王淇写的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特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下面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竹篱茅舍:梅花通常载植在竹篱茅舍旁边。借指简陋的居住条件。这两句诗分别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甘心”是人才具有的情感,这里说梅花“甘心”,是将梅花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对梅花在简陋的条件下,保持洁心雅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来借喻诗人圣洁的志趣操守。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众人抽签行令侑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王淇 [url=][/url]

王淇,字菉猗。与谢枋得有交,谢尝代其女作《荐父青词》(《叠山集》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2篇诗文 ► 4条名句












凡事有兴废,诗名无古今出自唐代杜荀鹤赠李蒙叟
在我成何事,逢君更劝吟。纵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
凡事有兴废,诗名无古今。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作者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以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7: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来自哪首诗词?
cily613102013.05.29分享举报
2个回答
xltp6028
2013.05.30
满意答案
宋朝张昇:【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首词描绘六朝故都秋景,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开篇“一带江山”从大处着眼,境界极其开阔。秋日里的所有的风情景物,都是那么的清疏俊爽,水天相连,澄澈莹碧。长满水蓼与盛开荻花的岛屿、沙洲,在冷落肃杀中带着一份幽雅。上片结句落实到“竹篱茅舍”,衬托出一片隐逸闲散的情怀。因为登临面对的是六朝故都,秋色依旧,往事如烟,荣华富贵终归寂灭,所以只落得一片隐士怀抱。放眼长江,水面上“客帆高挂”,仍然是熙熙攘攘;长江两岸“酒旗低亚”,繁华不减当年。季节的转移与历史的变迁融为一体,给今人留下许多谈资。词人在“倚层楼”之际,思索的却是历史的无常,不知不觉中送一轮“寒日”西下。张昇在地方或中央任职期间,“忠谨清直”,“指切时事无所避”(皆见《宋史》本传),是一位有作为的士大夫。这首吊古词通过肃杀的色调与季节的变迁,暗喻时代的交替,王朝的兴废,杂感慨于风景描写之中,隐含着词人对时局、政局的关切。在宋初小令沿袭“花间”余风,在恋情相思、春恨秋愁、伤离念远这类作品充斥词坛之际,象《离亭燕》这样的作品,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吊古伤今方面来,在扩大题材、扩大词反映生活的容量方面,无疑是一个进展。张昇大欧阳修16岁,小晏殊1岁,他的这首吊古词的创作年月应该早于欧阳修。张昇流传至今的另一首《满江红》推崇“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的隐逸闲居生活,追求“携酒殢东风,眠芳草”的潇洒自在,直抒胸臆,也在“艳情”之外。
古诗词欣赏 宋朝张升 [满江红]饶 勿用乐潜书斋 2023-01-09 发布于山西  |  10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满雪,又兼明月皎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飘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人物介绍: 张升(992年_1077年),北宋政治家,词人,同州夏阳(今陕城芝川镇西韩)人。于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历任御史中 丞,参知政事等职。最后以太子太师荣衔退休。
赏析:这篇词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不计名利,看穿富贵,超越烦恼,悠游岁月的襟抱。上阕由超然物外的心境,歌酒吟笑的生活,雪月皎辉的环境。归结到如此生活,可以任其自然,到老无悔。下阕言富贵难保,功业无尽,贫富相差无几,生命时光有限,推导出唯有及时游乐。末句再以携酒游春的计划收结。本篇以议论入词,咏唱逍遥人生。在内容,手法和风调上可谓是别具一格。
参考书目:全宋词和宋词赏析。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这十首悼亡诗词,总有一句让你动容
神米东西2024-09-30 15:53吉林




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01、《梦微之》——白居易·唐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后,写下了这首诗。“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一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两人阴阳相隔的悲痛,以及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02、《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的妻子韦丛在他未显达时嫁给他,陪他度过了艰苦的日子。诗中回忆了与妻子生前的点滴,看到妻子留下的针线,想起曾经的戏言,如今都成了悲痛的根源。“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句,道尽了对亡妻的思念以及对过去艰苦生活的感慨。




0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北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这首词堪称悼亡词中的经典之作。他与妻子王弗感情深厚,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在梦中见到了她。词中既有对亡妻的思念,又有对自己历经沧桑的感慨。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让整首词充满了凄凉、哀伤的氛围。




04、《鹧鸪天》——贺铸·北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重游故地,想起亡妻,深感物是人非。“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痛苦。结尾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通过回忆妻子生前为他挑灯补衣的情景,更增添了悲痛之情。




05、《沈园二首》——陆游·南宋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与前妻唐婉被迫分开后,唐婉郁郁而终。多年后,陆游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两首悼亡诗。诗中表达了对唐婉的思念和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




06、《沁园春》——纳兰性德·清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去世后,他悲痛不已,写下了许多悼亡词,这首《沁园春》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词中回忆了与妻子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生死离别的痛苦。




07、《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纳兰性德·清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同样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所作,这首词情感真挚,从对亡妻的思念到对生死的思考,再到对来世的担忧,将词人的悲痛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08、《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人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比喻自己与亡妻的感情深厚,经历过这样的爱情后,其他的女子都无法再让他心动,表达了对亡妻的忠贞和深深的怀念。




09、《追悼》——明末·吴伟业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吴伟业的妻子郁夫人与他同甘共苦,在乱世中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夫人早逝,让他十分伤怀。诗中既有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对乱世的感慨,以及对女儿失去母亲的心疼。




10、《悼亡诗三首·其一》——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潘岳的这首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从季节更替写起,感慨时光流逝,妻子已逝,通过描写居所内妻子的遗物,如帷屏、翰墨、遗挂等,营造出一种人去楼空的凄凉感,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伤。#金秋图文激励赛#


举报/反馈



相关搜索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写给谁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全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是什么意思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

评论 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8: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朝代】宋拼音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标签: 情感婉约悼亡思念宋词三百首目的典故
译文 注释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赏析 相关内容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 古诗文网>>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
上片起二句用赋 ,直抒胸臆。“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 ,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 ”一问 ,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 ”而不讲“理”的 ,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 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个“顽”解密李纨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妬,枉与他人作笑談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宁夏
2024.08.30 11:52:02
字数 2,343
阅读 55
【 红楼日月:连载47】
(接上文,李纨,如冰水好空相妬:王一贴的疗妬汤)

如果您认为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病方子”、“疗妬汤”是笑话,不是“正言”,那就再看“正言谈妬意”。

不是孤证,“王熙凤正言弹妬意”,在回目中明确指明了“妬”。而且,“谈”的正是“妬”之意,可作为“妬病方子”解读的验证。

在宝玉说“耗子偷香玉”笑话后,20回“王熙凤正言弹妬意”,这回一直在说偷玉的耗子。先写“耗子精宝钗撞来”,然后写了一对耗子袭人、麝月。还有一个非常隐蔽,甚至没露面,“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的耗子,李纨:

贾环掷骰子,偏生转出“幺”来,莺儿说“分明是个幺”,“前日和宝爷顽”。此处故意漏掉“宝二爷”的“二”字,宝钗用“断喝”提醒读者。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宝钗忙劝他:“好兄弟……”。然后宝玉走来,提示他家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宝玉想着“弟兄们……我是正出,他是庶出”。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

这里说兄弟、弟兄们,提“二爷”宝玉,宝玉走来,提示“兄弟、哥哥”,说不是太太养的,亲姊妹有元春、探春。那亲兄弟呢?也是正出,也是太太养的还有谁?大哥贾珠!贾环行三,宝玉行二,贾珠行“幺”。重复三次“幺”!宝钗说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注意“越大”、“爷们”,最大的爷们是谁?大爷贾珠!

宝玉说贾环:“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说给读者,这里不好!说读者天天念书,这段仔细看,别糊涂。

贾环回去后被赵姨娘骂,可巧二嫂子凤姐听到了,说“环兄弟”,“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气性的。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顽,要笑,只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顽,就同那个顽。”

前面是用贾环和二哥宝玉出场来指出“大哥”贾珠,现在又安排“二嫂子”出场来指出“大嫂子”李纨!数数看,从“贾环也过来顽”,到“史大姑娘来了”,有多少个“顽”:18个!

作者用18个“顽”字,提醒李纨的“纨”。读者还看不出李纨?

爱同那一个姐姐、妹妹顽,可以;同哥哥顽,也行;同嫂子顽?合适吗?在那个“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的年代,同嫂子顽?像话吗?凤姐说“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也是把他送到后头顽去了。所以,“嫂子顽”、“那个顽”,明显是向读者指出:“嫂子纨”!

凤姐说“我先打了你”,然后突然提到“恨的你哥哥牙痒”,还是用贾琏这个“你哥哥”,和我这个“二嫂子”作为提醒,贾环还有个更大的“你哥哥”:大哥贾珠,大嫂子李纨。

此事件发生的地点有两个,虽在赵姨娘处谈妬,但主要原委却选在宝钗处!反面说的“妬”妇,不是赵姨娘,而是“宝钗处”的李纨,明显是作者有意的设计。这也与“金星将婺女争华”等能相互验证。

这次用贾环提醒大哥、大嫂,随后用贾环的“大哥二哥”谜语,提醒“朱玉玺”,所以贾环虽不是主要角色,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史大姑娘,大笑大说,都是在提示“大”。林黛玉笑话湘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黛玉此话,是用咬舌子和重复的“爱哥哥”,在强调“二哥哥”!然后又回到赶围棋和“幺爱”的线索,贾环就是赶围棋,掷骰子是“幺”,这些线索前后联系,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还是用“幺爱”、二哥哥,强调“大哥哥”,暗指“大嫂子”李纨。

湘云是咬舌子吗?后文湘云说过很多话,又作诗,抢着联诗等,看不出来是咬舌子,也再没提过湘云是咬舌子。

湘云“指出一个人来”,黛玉说“原来是他!”反面还是说耗子,这回一直在说“偷香玉的耗子精”,直至回末。

直到吃饭,“王夫人、李纨、凤姐、迎、探、惜等都往贾母这边来,大家闲话了一回,各自归寝。”这段文字才结束。看李纨!很不引人注意地出现在应有的位置:二奶奶凤姐之前。这句话是让读者看清楚:“凤姐”前的“李纨”是大奶奶、大嫂子。您看《红楼梦》中有一句废话没有?

这给读者敲了个警钟:《红楼梦》中写某个角色,可能这个角色压根儿就没出场。尤其是李纨、贾兰这种隐蔽、巧偷的耗子,作者的写法也极高明,确实达到了“耗子偷香玉”笑话中宝玉说的“使人看不出、听不见”的效果。



李纨: 如冰水好空相妬
如冰水好空相妬,枉與他人作笑談:

这两句末字,是“談”“妬”。末句末字,是“笑談”。

跟“谈妬”有关的“笑谈”,有两个非常明显:

一个是宝玉和王一贴说的“妬病方子”和“疗妬汤”笑话。

一个是宝玉说的“耗子偷香玉”笑话,说完就“正言谈妬意”,谈的正是“妬”之意。用18个“顽”字,和“嫂子顽”、“那个顽”,指出“嫂子纨”,偷香玉的耗子李纨。

然后宝玉读《庄子》,是《胠箧》篇,讲的正是盗窃的大盗。而且特意摘引了“擿玉毁珠”这段文字,指明了小盗“偷玉”。前一段呢?赫然是“窃国”!这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无人不知。

典故说的便是“大盗”、“小盗”,“盗玉”、“窃国”!

所以还是在说“宝玉”和“盗窃”,也就是宝玉特意给读者讲的“耗子偷玉”,反面一直在说“偷玉”的话题。

如冰:是“雪”,《庄子》“肌肤若冰雪”,“雪”即薛家,满清。

水:指满清,“金”、“水”是满清最主要的关键字。

好:女子。

空相:佛教用语,假相。耗子偷香玉,变的假小姐,是假相。

妬:女得石。

对李纨的“妬”,解为“耗子偷玉”成功,女得石。

如冰水好空相妬:薛家满清的女子,假扮香玉,偷得玉玺。

枉與他人作笑談:王一贴与他人说笑话,便是王一贴给宝玉、茗烟他们说的“疗妬汤”笑话。

后两句重点是说满清“耗子偷香玉”,宝玉、黛玉特意给读者讲过,此女最终偷得玉玺。所以最后得玉的既不是宝钗,也不是黛玉,更不是湘云,而是这个很不引人注意的、伪装得极隐蔽的耗子李纨!完全符合历史。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19 18: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闯王李自成&紫禁城&武英殿===冯紫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9: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对大儿媳妇李纨,是什么评价?他的一句“勾引”吐出心中真意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故事围绕内宅和大观园展开,必然导致外宅的男人们被压缩出场和表达的机会。

就便是贾琏作为第二条主线,他的故事也是见缝插针单独讲述,更别提一家之主贾政了。

甚至为方便行文,干脆安排贾政外放为官三年,给大观园腾出三年快乐时光。

贾政的特殊立场,也很难表达他对众女儿的评价。


是以,曹雪芹便不会放过贾政的每次出场,尽量让他“有所为”。

像“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便成了贾政立场抒发的重要情节。尤其是他对长媳李纨的观点和看法。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由于贾珠夭亡,李纨守寡,令贾政很难接触到这个大儿媳妇。

第二十二回,贾政在贾母处问贾兰如何不在,李纨站起来告诉进来询问的婆子再转达给贾政一席话,算是公媳二人唯一一次交流。

按照当时规矩,除非大的年节生日,贾政也不可能见到李纨。更奢谈轻易谈论、评价。

贾政对嫡长媳妇李纨是个什么评价?就通过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对稻香村的评价来理解。


(第十七回)贾政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稻香村虽是元春定名,李纨却是未来主人。贾政的评价便被赋予了对李纨的评价。

他说稻香村“有些道理”,就是很有道理,很让他满意。

古人说话含蓄,贾政明明对贾宝玉“题对额”的能力很满意,却都是贬低之词。他能说“有些道理”就可知是很好了。

虽说稻香村的“有些道理”,不如潇湘馆的“这一处还罢了”,因为后面跟着“固然系人力穿凿”。但也远比蘅芜苑的“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要强的多。

所谓“固然系人力穿凿”,是说不生于天然。表达稻香村是人工堆砌乡村,而非自然聚成村落,太过刻意。

实际却指出李纨虽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到底教养不够浑然天成,失之于刻意自然。

这就不得不提李家和林家的门风底蕴。

李家比较林家差在哪里?差在李守中和林如海的思想上。


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是以不叫女儿读书。李纨被人为的教养成坚贞、守德的贤良品性,受到李家书香门第的熏陶固然好,却被扼杀了天分

李守中虽贵为国子监祭酒,远比林如海的探花郎要渊博、清贵,自信却远不如林家。

林如海为教养女儿,请进士出身、知府罢官的贾雨村做老师,正是因材施教,摒弃男女,一视同仁的思想立场。

林黛玉的学习、成长、教养和德行一派顺其自然,不像李纨被人为培养成一种只能朝向“有德”的人。

但即便如此,李纨的教养秉承李家深厚的门风底蕴,依旧让贾政感到满意。

尤其贾珠死后,李纨守节、奉亲、养子都无可挑剔,女德毫无瑕疵。

更让贾政满意的是李纨为他生下嫡长孙贾兰,二房后继有人,真正是大功一件。

“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便是贾政因有孙子后顾无忧,谦言要退休致仕,颐养天年。

这话难免“虚伪”,却也难掩得意之意。


“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才是贾政真实心境。

他一见稻香村,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绪全都抚平。此时虽不见稻香村全貌,进去歇歇脚,便透出了心中喜悦之情。

他肯定稻香村,就是对李纨的肯定。

李纨出身好,德行好,生了孙子更好。且李纨把贾兰教育的好,贾兰年纪虽小却有乃父好学之风,前途不可限量,也让贾政充满希望。


只要贾兰日后出息,以李纨的德行,势必能为贾家“挣”一座贞节牌坊的荣耀,可不就是光宗耀祖?

贾政用了“勾引”这个词,表明他在喜悦和满足之外,还有一点迫切之意。想要知道李纨母子,将来会带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进到稻香村里歇歇,尽管没布置完,不可先睹为快!

既然讲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下文就顺便说一说潇湘馆和蘅芜苑。看看贾政又是如何评价。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3 11:2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的经济问题:诗社经费哪儿去了?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晚韶华》

《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中,以宝钗、黛玉为首,秦可卿为末,众女子要么才貌双全,要么实力超群,有管家理事之能,可唯独有一位金钗,曹公貌似对其持批判态度,那就是排名第11位的李纨。






《红楼梦》第5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李纨的判词乃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付判词对应了李纨的一生:早年嫁给荣国府贾珠,生下儿子贾兰后,丈夫早逝,自己一个二十岁的青春女子,过得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只敢穿朴素的青色褂子;在贾府内亦不敢得罪人,凡事秉承恩多罚少的行事作风,被下人称为“大菩萨”,可终究“慈难掌兵”,这样一味讨好下人,是管不好这个家的,所以王熙凤评价她“是个佛爷,不中用”。






尤其是李纨的红楼梦曲《晚韶华》中有“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的预判,换言之,在《红楼梦》后四十回贾家被吵架,大厦倾倒之后,李纨、贾兰母子两人事业发迹,可李纨却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或对贾家人见死不救,或独善其身,与贾家保持距离,以致于曹公劝她不要过犹不及,而要学会积阴骘,这已经属于批判了。

其实早在《红楼梦》前80回,李纨的贪财好利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她的角度也能理解:丈夫早早去世,自己孤儿寡母,只有实实在在的银子能给她安全感,可她有一些做法实在过分了些。






就以大观园诗社来说,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这是黛玉、宝钗、探春、李纨等人共同创建的诗社,李纨毛遂自荐当了社长: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第37回
由于李纨是大嫂子,又主动提出掌坛的建议,众姊妹便接受了这个提议,可由于当时过于匆忙,众人没有考虑过诗社的资金问题,于是就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诗社第一场在探春的秋爽斋举办,因为是首次举办,众人临时齐聚,所以也没启动什么资金,就是众姊妹聚在一处,以“白海棠”为题目,黛玉、宝钗、探春、宝玉分别了一首《咏白海棠》,大家就这么散了;

紧接着诗社第二场就发生在38回,史湘云名义上做东,薛宝钗出钱,从自家拿了几大篓螃蟹,又搬来几坛好酒,在大观园中举办了一个“螃蟹宴”,期间众人以菊花为题,吟诗作赋,好不热闹。

可紧接着,等到社长李纨的稻香村举办诗社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钱从哪儿来?






虽然《红楼梦》中并没有明确写,但读者应学会自己思考,从后文李纨带着众人去问王熙凤要钱来看,毫无疑问:李纨自己不愿意出钱,所以才有这番“要钱”的操作。

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拉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第45回
诸君注意细节,虽然众姊妹一起去找王熙凤,可最后张口跟王熙凤交流“要钱”的却是探春,而非李纨,这个细节着实意味深长——年龄最长,被大家叫大嫂子,而且还是诗社社长的李纨就在现场,可她却躲在一旁,让探春来张口问王熙凤要钱,这个操作着实有点心机了。






精明的王熙凤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她撇开探春,直接跟一旁的李纨交谈,并细数李纨一年的月钱、租子钱、年终分例加起来有差不多四五百两银子。身为大嫂子,为何不拿点儿出来办诗社,巴巴地闹着姊妹们来和自己要。

李纨却精明地转移话题,嬉笑调侃前番“凤姐打平儿”的风波,最终凤姐无奈,答应拿出五十两银子来资助诗社。






可重点恰恰就在这五十两银子上,按照《红楼梦》中的消费水准,五十两银子相当于普通人家两年的家庭花销,证据就是第39回螃蟹宴,刘姥姥扳着手指头算钱的那番话: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第39回
可这五十两银子在李纨手中,竟花得十分迅速,第45回问王熙凤拿到的银子,仅仅过了四回,到了第49回,李纨再次问姊妹们要钱: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玟、李琦、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份子送了来,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来,也尽够了。”——第49回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贾府小姐们的月钱收入情况,正常每位小姐每月二两银子,而就算这样,还要被李纨薅羊毛薅走一两,更让人反感的是,李纨还自称“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貌似自己还吃亏倒贴了。






陈大康先生的著作《荣国府的经济账》中,也曾提到了李纨身上的经济问题——她似乎有些贪婪了。

有的读者很天真,觉得李纨和众小姐办诗社,一定要花不少钱,说不定李纨的话是真的呢,这便是读书不细的结果,笔者来举一个对比的例子。

且看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正值贾宝玉生日,怡红院的丫环袭人、晴雯、麝月等几个丫环主动攒钱给贾宝玉过生日,一共攒了三两二钱银子,可这生日过得照样热热闹闹:

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她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第63回
仅仅三两二钱银子,就能备下四十碟果子,加一坛上好的绍兴酒。更为关键的是,后来又请来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李纨、薛宝琴、香菱、探春这些人,人够多了吧,这果子照样够吃,酒照样够喝。






甚至其后黛玉、宝钗等人散后,果子、酒还剩了不少,于是袭人又叫来了婆子们一起吃,一起玩,席间亦有不少婆子偷偷顺手牵羊,袖了不少吃食。

几个小丫环随便凑了三两二钱银子,就能办得风生水起,可到了李纨手中,举办一场诗社的花费至少要十两银子起步,是李纨太过“财大气粗”,还是她别有用心呢?诸君自思。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3-27 12:15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纨的月钱,凭什么是王熙凤的五倍?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隐含着不少经济问题,曹雪芹并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情节塑造,而是真的构建起了一个明晰的经济框架,每个人物都处在这个框架之中,拿着属于自己的月钱分量。

比如荣国府的丫鬟,按照工资标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丫鬟,每月一两银子,如鸳鸯、袭人、金钏等;第二等丫鬟,每月则是一吊钱的工资,如晴雯、麝月等;还有第三等丫鬟,每月却只有五百钱的工资;

再如贾家小姐们每月二两银子的月例,如迎春、探春等,孙媳妇辈则每月有四两银子的分例,如王熙凤,但其中却有两个人属于例外,那就是林黛玉和李纨!

林黛玉的待遇最特殊,她的月例发放很特殊,并不是由贾府官中发放,而是由贾母亲自派人送零花钱,这一点笔者之前的文章中早有分析,此处便不赘述;

而另一个例外则是李纨,作为孙媳妇的她,本应该每月只有四两银子的分例,但因为种种原因,她最终每月拿到手的却是整整二十两银。针对这一情况,第45回李纨带着众姊妹去问王熙凤要举办诗社的资金时,王熙凤就曾详细列举了李纨的收入来源以及具体数目,书中记载:

凤姐儿笑道:“亏你还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教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她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她们起诗社,能花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拉着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第45回
王熙凤这番话,将李纨的收入说了个一清二楚。李纨本来每月只有四两银子的月例,和王熙凤一样,但因为她是个孀妇,又带着儿子贾兰,孤儿寡母的可怜,所以贾母、王夫人将李纨的月例涨到了十两银子,后来又添了十两,也就是说,李纨每个月单是月例,就有整整二十两银子,和贾母、王夫人的月例相等。

同时,王熙凤还点出了李纨的其他收入,比如贾府给李纨分了园子地,可以用来收租金,每年分年例,李纨分的也是上等分,所以算下来,李纨每年竟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益。

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曾提到王熙凤、李纨的月例比较,并认为王熙凤一直嫉妒李纨的待遇,王熙凤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才四两银子,可李纨什么事都不用做,却能分到二十两银子,两者整整差了五倍!

试想,王熙凤靠挪用月钱放债,既担惊受怕,又得设法找出说得过去的理由,应付众人的催讨,几年下来才收到几百两银子的利钱,可是李纨什么都不必干,坐享的月钱月例就比她多许多,这能让她不妒忌吗?——第四章“围绕月钱的风波”
陈先生甚至以此为依据,认为李纨薄命司判词中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就是王熙凤对李纨的妒忌!

此观点恕笔者难以赞同,陈大康太过秉承理性思维,精准地计算王熙凤、李纨月钱的差异,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感性因素,那就是李纨的月钱凭什么是王熙凤的五倍?

严格来说,这笔钱是荣国府高层给李纨的“补贴”,为什么叫补贴?因为这笔钱是牺牲了李纨的某些权利换来的。这些权利包括,荣国府二房的管理权,以及未来贾家女主人的权力。

很多读者太过忽视李纨的地位,按照正统继承权,荣国府二房的继承人本应是嫡长子贾珠,贾珠去世后,留下了嫡长孙贾兰,所以顺位继承下来,真正的荣国府二房的继承人应该是贾兰,可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发现李纨、贾兰母子的地位一直处于边缘位置。

对于贾母、王夫人而言,她们都更倾向于贾宝玉继承家业,其中贾母只是态度倾向,王夫人却是明摆着打击李纨母子。

于是乎,第77回抄检大观园余波,王夫人莫名其妙撵走了贾兰的奶娘,明明自己儿子贾宝玉的奶娘都还留在贾府;

第51回晴雯生病,李纨想让晴雯暂时搬出大观园,惹得晴雯大怒,连贾宝玉都看出李纨的苦衷:李纨怕被王夫人知道了,挑她的不是!

王夫人想要窃取李纨、贾兰母子的前途,将其移交给自己的儿子贾宝玉,这样王夫人自己便能以宝玉母亲的身份,继续在荣国府垂帘听政;如果贾兰继承家业,那李纨作为母亲,自然就应该掌管荣国府的内部权力,王夫人作为贾兰的祖母,只能退居二线——王夫人岂肯将权力授予外姓人李纨?

因此,李纨在荣国府享受到了很多特权,比如每个月二十两银子的月例,跟贾母、王夫人一样;第23回,元妃下令让众姊妹搬进大观园,李纨作为已婚媳妇,还带着一个儿子,本无住进大观园的资格,可也莫名其妙住了进去。

这些情节看似偶然,实则隐藏着内在的逻辑:李纨、贾兰母子的前途被削去,贾母、王夫人等为了补偿李纨,所以在月例、生活物资上尽量对李纨进行补助。

王熙凤这么一个人精,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一层?更何况,王熙凤本人就是李纨被打压的直接受益人:原本属于李纨的管家权,不就暂时掌握在王熙凤手中吗?

因此,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对李纨、王熙凤之“嫉妒关系”的阐释,无疑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布于 2021-12-06 2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浅论——李纨作为荣国府二房长媳,为何被剥夺了管家权?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读《红楼梦》,要特别注重两条线,第一条是宝黛的爱情线,另一条则是贾家家长里短的世俗线,只有掌握了这两条线,才能基本吃透《红楼梦》中的情节,甚至有论者专门提出,《红楼梦》的重点只有两个人:贾宝玉和王熙凤(分别暗合了爱情线和世俗线)。

而世俗线中,管家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谁掌握了管家权,谁就能在贾府内呼风唤雨,一开始的管家人是贾母,贾母其后是儿媳王夫人,可到了王夫人这里,管家权的承继出现了异变,王夫人没有把管家权交给自己的儿媳妇李纨,而是暂时交给大房那边的儿媳王熙凤来管。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我们先入为主,将李纨未能掌握管家权这件事当做理所当然,不免会延伸出很多解释:比如李纨是个寡妇,她的身份尴尬,不适合管家;又或者说李纨的管家能力不行,所以王夫人站在大局观角度,这才将管家权暂时交给了王熙凤......

可这些解释听着挺有道理,实则说不通,因为当年贾代善(贾母的丈夫)也是早逝,这一点第29回“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曾明确提到过,也就是说,当年贾母也是个寡妇,可她照样管理了荣国府几十年,所以,寡妇的身份并不能当作剥夺李纨管家权的直接原因。

或曰,李纨是因为管家能力不强,所以未被授予管家权?这个解释也很勉强,因为管家权的承继没有那么人性化。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说法只存在于今天现代社会,举个例子,如果邢夫人的管家能力超过王夫人,你觉得她取而代之,从贾母手中接过管家权吗?

很明显,不可能,管家权承继的根本因素在于两个字——权力!荣国府这边,是二房贾政当家,所以即便王夫人能力不如邢夫人,管家权也得王夫人接手,这是权力游戏的基本规则。

可是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看到王夫人并没有将管家权交给儿媳妇李纨,而是暂时交给了大房的王熙凤,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剥夺李纨的管家权对她有什么好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王夫人的真实想法。

王夫人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同时也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按照正常流程,她是应该把管家权交给李纨的,我们也相信,王夫人之前应该也是这么计划的,可后来一件事的发生打破了这份宁静——贾珠去世。

贾珠的离世,使得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王夫人将管家权继续交给李纨,那么十几年后,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李纨独掌荣国府管家大权,她的儿子贾兰功成名就,成为贾家的扛鼎之人,贾家完全落入李纨、贾兰母子手中。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不是好事吗?可对王夫人而言,她并不希望这种现象发生,她有自己的私心,她始终认为儿子才是自己的最终倚靠,贾珠去世后,她就将这种希望放在贾宝玉身上,所以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时,王夫人跪下求贾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

王夫人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也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也得个依靠。”——第33回
因此,在王夫人的计划中,自贾珠去世后,李纨便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内。王夫人将所有的寄托全部放在贾宝玉身上,等贾宝玉将来成亲后,她就将管家权交给宝玉的妻子,即后来的宝二奶奶薛宝钗。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夫人做出了这样的异常举动,她将管家权跨界交给了大房的王熙凤,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李纨染指管家权,王夫人将王熙凤当做一个过渡的管家工具,等到宝二奶奶出现之日,就是琏二奶奶消逝之时。

发布于 2020-12-06 11: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姨妈送宫花,却偏偏漏掉了李纨,真的仅仅是因为寡妇身份吗?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7 人赞同了该文章
“送宫花”是《红楼梦》中一处经典情节,由于周瑞家的讨好王熙凤,轻视林黛玉,遭到林黛玉的怒怼,由此引发很多读者的讨论,但大家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送宫花的对象中为何没有李纨?我们先看看原文中薛姨妈是如何叮嘱周瑞家的:

薛姨妈乃道:“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她们姊妹们带去。昨儿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支,下剩六支,送林姑娘两支,那四支给了凤哥儿罢。”——第7回
一共十二支宫花,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每人两支,还剩下四支,即便宫花数目富余,薛姨妈也没想起李纨,而是让周瑞家的将四支全部给了王熙凤,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是薛姨妈忘记了?可是王夫人在一旁也没有提醒,真真奇怪。

必定会有论者给出答案:答案很简单啊,李纨是个寡妇呀,所以她不能戴花儿!这个原因确实有,但并不严谨,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贾母!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当年也是早逝,第29回“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曾明确说过这个,原话是:“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贾赦、贾政很小的时候,父亲贾代善就去世了,所以才有“记不清楚国公爷模样儿”的结论,也就是说,贾母也是很早就成了寡妇。

可贾母的生活就不似李纨那般素净,她格外喜欢美的事物,第40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看见盘子里的菊花好看,拣起一朵来就戴在簪鬓上;看见潇湘馆的窗纱旧了,立刻命人拿来粉色的“软烟罗”给换上;即便是听戏,贾母也要隔着水亭子,让戏声顺着水声传过来,因为这样更好听;逛到蘅芜苑,贾母甚至因为薛宝钗的住处太朴素而出言批评,足见其审美风格。

总之,贾母虽然也是个寡妇,但是生活却过得无比滋润,年老尚且如此,年轻容貌姣好之时,安能一身素衣,完全朴素打扮?所以,贾母年轻时绝对不像李纨这般朴素,而是该打扮就打扮的,不太可能出现年轻时谨小慎微,不敢穿红戴绿,年老时突然一改往日风格的现象。

所以,李纨其实是可以戴宫花的,至少是有这个资格的,那为什么薛姨妈、王夫人不让人给李纨送两朵宫花呢?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婆媳关系上,李纨之所以被众人忽视,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夫人对她的打压。

婆媳关系是一件复杂的事,说白了,李纨、王夫人这两个女人之所以成为亲人,是因为同一个男人——贾珠!王夫人乃贾珠之母,李纨乃贾珠之妻子,贾珠在,一家人尚可正常交流,贾珠一死,李纨和王夫人的关系就接近陌生人了,纵观全书,我们很少看到王夫人和李纨之间有任何交流,这种“不写之写”反而透露出更多的信息——王夫人不喜欢李纨!

王夫人厌恶李纨,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国子监祭酒之女),可王夫人出身权宦世家,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天差地别,本身就不是一类人;

同时,李纨嫁给贾珠后,贾珠便早死了,按照封建迷信说法,李纨是个“克夫”之女,王夫人又是个信佛的,自然对这些封建说法深以为然,从而不太喜欢这个儿媳妇李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纨是有儿子的,也就是贾兰,这就对贾宝玉的未来构成了隐形威胁——将来荣国府是要交给贾宝玉还是贾兰?很明显,贾政更喜欢贾兰多一点,因此王夫人紧紧攥住管家权不放,即便自己忙不过来,也不给李纨,也是交给了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王夫人这么做就是怕李纨掌握了管家权,将来贾兰再继承荣国府家业,那么荣国府就完全落在了这对母子手上。

也正是因此,王夫人一直在打压李纨,比如第55回,王熙凤病重,王夫人一个人又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自己管理大部分事务,将一小部分权力下放给李纨,可即便这样,王夫人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叫来探春和宝钗,一起协理李纨管理大观园,由此才成立了所谓的“三人管理小组”!

王夫人的手段,李纨是知道的,加上她孤儿寡母,若不韬光养晦,徐图前进,如何能有个安稳的未来?于是李纨一方面好好教育儿子,一方面在生活上极端简朴,不让王夫人挑出自己的毛病。

比如李纨只穿素衣,稍微带点颜色的衣裳都不敢穿,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众姊妹都穿红着绿,就连林黛玉都穿上了大红鹤氅,唯独李纨“仍穿一件青哆啰呢对襟褂子”;

第23回,元妃命贾府众姊妹住进大观园,李纨谨小慎微地选择了“稻香村”作为自己的住所,因为这里足够朴素;

再有第51回,晴雯生病,回禀李纨,李纨却说若是病情没有好转,就让晴雯暂时搬出去为好,晴雯大怒,宝玉在旁解释:“这原是她的责任,唯恐太太知道了,说她不是。”就连贾宝玉都知道李纨畏惧王夫人,可见这对婆媳关系到底有多差!

也正是因此,李纨从不敢戴花儿,即便她有这个资格、可以戴,但她主动选择青衫素衣,拒绝这些花儿,由于李纨长期的“人设维护”,导致在分发宫花时,自然而然地屏蔽了李纨,默认李纨不会要,也不需要。

而事实上,李纨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在贾府、在王夫人跟前赢得一点生存空间,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女,如何能不喜欢穿漂亮的衣裳,戴好看的宫花?李纨一直在压抑自己的个性,其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的时候,李纨格外积极,还毛遂自荐要当社长,就是因为生活太寂寞了,有个诗社还能打发时间,与此同时,李纨不断攒钱,为自己和儿子贾兰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终李纨的隐忍终于到了收获了时候,她的儿子贾兰高中,成为振兴贾府的新星,而对于已被抄家的贾家众人,李纨则选择了袖手旁观,所以才有红楼梦曲《晚韶华》中的那句: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但李纨这么做,又有什么错呢?毕竟贾府中也没有值得她留恋之人,除了那个已经死去的丈夫贾珠。

发布于 2020-10-12 12:24
薛宝钗
林黛玉
王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螃蟹宴上,醉酒的李纨一直拉着平儿抚摸,她存的什么心?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第39回,薛宝钗从自家拿了几坛好酒,几大篓螃蟹,帮助史湘云解决了“诗社做东”的燃眉之急,而就在大家一起喝酒吃螃蟹的空当,一向低调恭谨的李纨的一个举动,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她一直在抚摸平儿。

李纨揽着她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奶奶、太太看。”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得我怪痒痒的。”——第39回
这个情节被很多读者揪住,当作分析李纨的重要素材。有不少论者主观臆测,通过李纨抚摸平儿这个现象,便怀疑李纨有女同之嫌疑,令笔者哭笑不得;还有论者从后文出发,认为李纨有着很强的争名夺利的心理:

李纨道:“哎呦,这是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纨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第39回
钥匙是权力的象征,李纨看似是在摸钥匙,实则是在摸“权力”,她身为荣国府的大奶奶,结果管家之权却被王夫人授予王熙凤,李纨心中不甘,故而趁着平儿在身边,通过摸钥匙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权力的向往。

笔者并不认为这种说法错误,但总觉得解释得太过牵强,有主观之讥的嫌疑。其实从感性角度来出发,李纨摸平儿这个情节本身,恰恰在暗示李纨的可怜之处。

李纨的人生是多舛的,嫁给贾珠,生了贾兰,本是幸福的一家,结果丈夫早早去世,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在高墙深院内生活,婆婆王夫人还不喜欢她,为了生活,李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用书中的话来说,李纨活得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全无一点青春气息。

这种情况出现了转机,第23回,元妃下令让贾府众姊妹们一起住进大观园,李纨作为教育众姊妹的大嫂子,也跟着住了进去,这让她的人生出现了短暂的光芒——暂时摆脱贾府婆媳、森严礼数的重重限制,在大观园里,她可以尽情展示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第23回之前,李纨一点儿也不出彩,几乎没有什么亮眼的举动;可自搬进大观园后,她跟着探春等人举办诗社,还毛遂自荐做了社长,对姊妹们的诗作进行打分评价,并规定每个月的二号和十六号,必须来自己的住处稻香村举办诗社。

此时的李纨,仿佛稻香村墙边种的千百株喷霞一般的杏花,她有了自己的舞台。

第39回的螃蟹宴上,李纨明显是喝得有点多了,醉酒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话多、动作多,开始说平时不会说的话,做平时不会做的事儿。

带着“醉酒人”的观点再看李纨的表现,则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李纨抚摸平儿,是醉酒人的典型举动,她的话也多了起来,细心的读者可以翻看第39回螃蟹宴上的对话,基本上都是李纨在说,她完全主导了宴会上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李纨还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这些话她之前从来不会说,比如这一段:

李纨道:“你也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大爷在时,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她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背。”——第39回
这些话,李纨素日如何会说,如何敢说?可在螃蟹宴上,酒精的作用下,李纨终于表露心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纵观全书,李纨只流过两次泪,第一次是在第33回,贾政笞挞贾宝玉,王夫人求情时喊出那句:“珠儿,你若是还在,打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彼时李纨在一旁,跟着一起流泪。

第二次便是在这螃蟹宴上。红楼其余金钗都有展露自己心迹和真性情的高光时刻,唯独李纨一直在压抑自己,她作为一个青春的寡妇,为了守节,为了不让别人说她这个寡妇的闲话,她只能装成熟,对待下人也是恩多罚少,尽量与人为善,可内心的悲苦,一旦得到机会,便会立刻倾泄出来。

李纨抚摸平儿,是她为数不多的真性情流露,她羡慕王熙凤能有平儿这么一个左膀右臂,所以她埋怨生活、夸赞平儿、感慨人生,拉着平儿一起喝酒,还忍不住用手抚摸平儿,这就是一个可怜女人内心的真实投影,读之唯有感慨而已。

发布于 2020-09-29 21:38
红楼梦十二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园举办诗社,李纨身为社长,为啥抠门吝啬不愿出钱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众多优秀女子中并不出彩,她嫁给贾珠,生下贾兰后,丈夫就早早去世,她作为一个寡妇,只能像“槁木死灰”一般活着,她严格按照贞洁烈女的标准要求自己,每日侍亲养子,最多再跟三春等姊妹们一起学习女红,就这样打发自己的青春时光。

直到元妃下旨,让贾府诸姊妹搬进大观园起居,李纨才短暂绽放了自己的青春之花,探春提出创办诗社,李纨当即举双手同意,还毛遂自荐当了诗社的社长,但李纨这个人物身上值得诟病的地方也随之出现——她太抠门了!

其中最值得分析的情节就是第45回,李纨带着贾府众姊妹们来找王熙凤要钱,这个情节很值得细品。

第45回,凤姐正因前日打了平儿(第44回凤姐泼醋风波),在屋里安抚平儿,突然众姊妹们一齐进来,探春上来就扔了一颗“烟雾弹”:

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再四妹妹为画园子,用的东西,这般那般不全,回了老太太......”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第45回
这处对话很有意思,明明李纨才是诗社的社长,又是众姊妹中年龄最长的大嫂子,可实际跟王熙凤交接的人却是探春,点到为止,诸君细思。

凤姐也不傻,她一听就知道探春此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她做所谓的“监社御史”,而是来问她要钱的,所以凤姐笑着点破了探春的“阴谋”:你们哄我,我才猜着了,哪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拉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

分析到这里,笔者要跑一下题,先说说找王熙凤要钱的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呢?根据后文我们得知——是贾宝玉!

李纨点首笑道:“这难为你,果然这样还罢了。既如此,咱们家去罢。等着她不送了去,再来闹她。”说着,便带了姊妹们就走。凤姐道:“这些事,再没两个人,都是宝玉生出来的。”——第45回
王熙凤这番话说的随意,但却揭露了无数书中没有写到的前文。贾宝玉是很喜欢给亲爱的凤姐姐找活儿干的,最早的一次就是第13回,秦可卿去世,尤氏生病,宁国府无人管理,乱成了一锅粥,彼时也是贾宝玉附耳贾珍,推荐了王熙凤。

由此观之,贾宝玉日常想必给王熙凤找了不少“工作”,所以眼下众姊妹就“办诗社的资金”来找王熙凤,必然也是贾宝玉提出来的建议,要不这些姊妹们,从来跟王熙凤在金钱方面没交集,安能想到这个方法?

但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众姊妹在来找王熙凤之前,必然一群人已经就着“如何凑钱”这个事进行了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三春和黛玉等人的月钱不够用,李纨又不想出钱,最后商量不出个结果,贾宝玉便给出了建议——找管家王熙凤要钱。这才有了开头探春“套路”王熙凤的这个场景。

甚至我们可以分析地更加细致:在众人商量诗社资金的时候,李纨多半是选择了“缄默不语”的方式来应对。因为如果李纨也积极参加了“诗社筹措资金”的讨论,那么她作为社长,必然要打头阵,包括其后带着姊妹们来找王熙凤要钱,也应该是她这个社长领头和王熙凤交流,而不是探春,可见李纨一遇到出钱的事儿,就选择默默退到幕后,将话语权交给了探春。

我们继续回到前文,探春向王熙凤“融资”,为诗社筹措资金,但王熙凤很精明,同时她心中有些不得劲——李纨明明那么有钱,自己当社长,却不愿意出钱,反倒闹着这些姊妹们和我要钱。于是王熙凤爽利地当着众人的面儿盘算了下李纨的收入:

凤姐儿笑道:“亏你还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教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她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她们起诗社,能花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足的又添了十两,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第45回
最后,凤姐得出结论:李纨一年下来,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益,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着她们玩玩,能几年的限期?她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陪不成?

王熙凤这话说的也有点过头,让李纨拿出自己一年一半的收入,到底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后面的内容不用多说,李纨一听王熙凤把这一切揭露得这么彻底,于是避重就轻,不提自己出钱的事儿,转而责备王熙凤昨日打平儿的事,成功转移了话题,反而把王熙凤弄成了被动地位。

这些种种,都足可见李纨内里并不似表面那般柔弱,她口齿锋利起来,连王熙凤一时间都被她拿住,最终不得已,只能给了五十两银子,用作创建诗社的启动资金。

而关于李纨的吝啬,读者间必然会产生两种舆论。第一类读者认为,李纨的钱是人家自己的,干嘛道德绑架让李纨给诗社出钱,哪条法律规定我是长嫂,我又有钱就应该出钱?

第二类读者则认为,李纨身为姊妹间的大嫂子,又是姊妹间的“隐形富豪”,更何况她还是诗社社长,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看,李纨是应该出钱的,至少应该有个态度。

这两种说法,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具体如何评价李纨这种“凑钱就躲”的行为,还得诸君自行忖度。

发布于 2020-09-22 1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09: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1.2 钟家台 2018-04-16   |  247阅读  |  4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年轻寡居的李纨,身处“膏粱锦绣”之中,却“如同槁木死灰一般”。李纨一般情况下不多说话,让人误会她是个木讷的老实人。实际上,李纨不简单,在书中只要她开口,基本都是针对凤姐的,而且言辞尖锐,虽然都是借着玩笑话说出来,却总是含讽带刺的,带着攻击性。比如凤姐夸赞红玉时说“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李纨马上当着红玉的面反驳:“都象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她的锋芒都是针对王熙凤的。李纨最感兴趣并愿意为之撑腰说话的人是平儿。
  李纨一会儿对着人抱怨凤姐克扣下人,一会儿讲她看不惯凤姐嘴巧讨乖。在凤姐过生日时利用贾母给的“主持”权背着凤姐徇私情,把已经收齐的平儿、鸳鸯及赵、周二位姨娘(赵周两人实为一人,乃是崇祯的“周后”,具体参见我前文的解密赵姨娘)的份子钱退还给她们本人,并说:“你们可怜见的,哪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是知道了,有我应着呢。”李纨是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收买人心的机会的。
  第三十九回凤姐叫平儿到大观园来取熟螃蟹,“众人又拉平儿坐,平儿不肯,李纨瞅着他笑道:“偏叫你坐!”因拉他身旁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大奶奶亲自给平儿斟酒并送到嘴边,是主动和平儿交好。
  “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李纨道:“偏不许你去!显见得你只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说着,又命嬷嬷们:“先送了盒子去,就说我留下平儿了。”这句玩笑话,却是李纨挑战凤姐的控制权。
  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转凤姐的话给平儿:“说了:‘使唤你来,你就贪住嘴不去了,叫你少喝钟儿罢。’”平儿笑道:“多喝了,又把我怎么样?”一面说,一面只管喝,又吃螃蟹。”这是平儿微弱的反抗,但是却是昭示平衡正在微妙中渐渐倾斜。
  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做奶奶太太看?我成日家和人说: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做什么?”正是李纨想挖墙脚孤立凤姐,这平儿的管理能力贾府上上下下谁个不服?
  后面李纨变着法又夸平儿:“凤丫头就是个楚霸王,也得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他就得这么周到了?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要是有一个好的守的住,我到底也有个膀臂了。”她正是想把平儿这凤姐的得力臂膀抢过来!
  李纨颇为小气,她自己作诗社的社长,却不肯出钱,于是带着姐妹们找凤姐要钱,结果凤姐的一番揭底才让大家知道了李纨原来是个大财主。第四十五回里凤姐说李纨:“亏你是个大嫂子呢,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还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是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收租子,年中分年例,又是上上分儿,你娘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带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月钱比谁都多,经济上还要好过王夫人,却要跟凤姐要钱办诗社。
  可是聪明的李纨却拿平儿被打岔开话,反刺凤姐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官名门之家做小姐,出嫁了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到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这虽是玩笑话,但说的可够难听的,还有哪个这样说过凤辣子的?不但借着开玩笑骂了凤姐一顿,还替平儿打抱了不平,再卖好给平儿:“如何?我说必定要给你争气才罢!”这话厉害。一面表现了她的热心助人,让平儿感激她;另一方面却又挑拨了凤姐和平儿的关系,让凤姐怀疑平儿向外人抱怨她。高手啊!深藏不露的高手啊!
  第四回中写李纨“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甲戌侧批:一段叙出李纨,不犯熙凤。】”原来真相是“只犯熙凤”,脂批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
  这掌握着宫中裁治大权偏又同凤姐影射的大太监魏忠贤斗争不断的寡妇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2)

来自: 钟家台 > 《《红楼》孰著》
举报/认领


上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1.1

下一篇: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52 , Processed in 0.113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