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王熙凤风月宝鉴封面人物&主体影射崇祯帝朱由检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8: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贽 - 明代历史人物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贽


宏甫


卓吾

所处时代
明代


出生日期
1527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
1602年5月7日

主要成就
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主要作品
4轶事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李贽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万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为芝佛院的常住客户和职业作家。书写到高兴处,索性剃发留须,故意摆出一副“异端”面目,俨然是个搞学术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李贽一开坛讲学,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明星。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 李贽作品 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他坦然说道:“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后来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三月十五日,李贽留下一偈:“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享年76岁。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李贽的学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苏侍御捐银钱为其树碑。据说“卓吾血流二日以殁,惨闻晋江,士庶甚闵,于晋江西仑作温陵先师庙,颇奉香火,后毁于兵燹。”

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李贽又被当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划归“法家”。[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个人思想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1]

折叠政治
抨击程朱理学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1]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还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折叠社会
尊重妇女

李贽反对歧视妇女,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宗教态度

李贽自序中说自己“幼年不信道和仙释,老年信真佛。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关于落发为僧,在《与曾继泉》一文中,李贽写道:“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

李贽视念佛往生西方是真实的,十分推崇净土,他在觎音问)中说:“念佛者,念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国土,专一接引念佛众生。”又说道:”人人能念佛,人人得往西方。”可见,李贽以往生为归,并不排斥他力作用。《豫约》中认为:”夫念佛者,欲见西方弥陀也。见阿弥陀佛了,即是生西方了,无别有西方生也。见性者,见自性阿弥陀佛也,见自性弥陀了,即是成佛了,亦无别有佛可成也”。[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李贽的著作主要包括哲学、文学和史学等方面。在哲学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童心说》、《藏书》和《阳明学案》等。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明朝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史学方面,他的《史纲评要》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史学专著。[2]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折叠另类讲学
李贽住在龙湖芝佛寺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求孩子帮大人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孩子玩。有一次,李贽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接着,他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孩子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感到有趣,到处传播。

折叠借宿好友
李贽55岁时,携妻从云南直奔湖北黄安的天台书院,白天讲学论道,夜宿好友耿定理家中,主业是门客,兼职是家庭教师。

他招收女弟子、个性要解放、个人要自由的“异端邪说”,与耿定理的哥哥、刑部左侍郎耿定向的正统观点激烈冲突,双方水火不容。耿家门人也分成了两派,彼此用拳脚来解决真理问题。耿定理一去世,李贽就从耿家搬出来,迁往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敬,开始了孤寂的学术流浪。

折叠自杀
李贽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死去。[1]

参考资料
1.李贽  . [2023-12-19]
2.李贽的著作有哪些?作品都有哪些?  . [2023-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包人参须末,害了王熙凤的性命,贾母冷眼旁观,看懂也救不得她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王熙凤有“才”,可惜不能务正。

金陵十二钗中,以“才”为名的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

一个是贾探春的“才子精明之自高”。

一个是王熙凤的“都知爱慕此生才”。

这三人堪称贾府翘楚,最是有能力、管家手段和格局的“人才”。


只可惜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王熙凤被休下堂与林黛玉先后陨落,三人都不属于末世的贾府,导致贾家抄家后,大部分人“飞鸟各投林”,就那么散了。

好在李纨“竹篱茅舍自甘心”,呕心沥血培养贾兰成才,给了贾府未来东山再起的机会。可彼时的贾家是贾兰的贾家,已经不是宁荣二公的贾家。不提。

虽说王熙凤与林黛玉、贾探春都是“才”,意思却大不同。

林黛玉的“才”代表谢道韫一般的才女,以及高绝的眼光和超绝众男人的见识。

贾探春的“才”代表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拥有宽广如四海的志气。是大气魄,大勇气,大胸怀。

王熙凤的“才”代表“女帝”武则天一样的野心和欲望。奈何只有皮毛不得神髓,因不珍惜羽毛而落得身败名裂下场。

她的“都知爱慕此生才”,与贾元春判词“三春怎及初春景”一样,都是对标贾探春而出的一句反话。是对“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她的人生遭遇的解释。


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王熙凤本与武则天是一类人,属于人中之“凤凰”(女帝为凤),可惜生在末世,本该爱惜羽毛将自身才能用之于正。奈何她反而倒行逆施,由凤凰活成一只“凡鸟”野鸡,落得身败名裂,徒呼奈何。

是以,王熙凤堪称是《红楼梦》中之“伤仲永”,虎头蛇尾的典范,可惜了她的品质不凡。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王熙凤肯定是“能”的,这从她管家的手段和接人待物、言谈举止,看得很是分明。

但她的“能”让人不舒服,不但透着“邪”气,终究不能用之于“正”。

凤姐虽是荣国府嫡长孙媳妇,但敕造荣国府偌大产业,却是二房贾政王夫人继承,与贾赦邢夫人无关,自然王熙凤也继承不了。

她管家只因李纨守寡不能当家,临时借调。等贾宝玉娶妻有了宝二奶奶后,她就要离开这边回到贾赦邢夫人那边去。


所以,秦可卿托梦那么好的主意,为了贾府未来考量,王熙凤也就是不执行。

与其费心劳力于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何苦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便体现了凤姐的私心和格局太小。她并没有认真将贾府当做自己的家,以身作则承担嫡长孙媳妇的责任和义务。贾府未来如何,她并不关系,她只在意自己的那些利益得失。

所以,你看她利用手中权力,挪用公款放高利贷,包揽诉讼捞钱,任人唯亲安插亲信,随便告状撤案干预司法,严刑峻法残酷管理……

虽然凤姐一出,宵小震慑,到底家要被她这么搞下去,注定要出事的。

如此管家人倒行逆施,绝不是贾家之福。管家人的能力越强,权力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强。

是以,当王熙凤利用权力针对尤二姐和腹中孩子时,脂砚斋对她有一条批语是非常中肯的。

[蒙回前总批:笔笔叙二姐温柔和顺高凤姐十倍,言语行事胜凤姐五分,堪为贾琏二房,所以深着凤姐不念宗祠血食,为贾宅第一罪人。纲目书法!]


尽管尤二姐也不是个好东西,不配为贾琏之妻。但王熙凤滥杀无辜则注定其罪责难逃。何况以当时的伦理规矩,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儿媳妇,残害丈夫子嗣,逼杀丈夫妻妾,甚至毒设相思局杀祖宗血脉贾瑞,造成内宅血案,都是罪不容诛的大罪。

她的倒行逆施,只会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困顿,且终究会有报应尽头。

果然,她自己怀孕六七个月的儿子,就那么流产了。随后就演变成了下红之症缠绵不去,想再生育也不可能。

其实贾母对王熙凤的行为早看在眼里。打醮清虚观时,借善待被王熙凤打了一巴掌的小道童就有提示。后来生日捉奸大闹,又借“吃醋”提醒她注意。最后再尤二姐死前,贾母又借“吃醋的女人都是贱骨头”警告凤姐,奈何她却一意孤行,贾母也救不得她。

王熙凤一病倒,贾家各处便揭竿而起,各种大事小情不断,这都是凤姐管家治标不治本所遗留的隐患。

待贾探春管家后,针对的几项措施,比如买办以次充好,各房费用支出重复等问题,都是曾经王熙凤视而不见,事不关已不愿得罪人的弊病。


看王熙凤的一系列“管理”,分明就是一直在私心谋利放在第一位,其后是彰显她的权力,再是管家日常,最后微末才是为贾家发展而筹谋……就相当于在将死的贾家身上钝刀子割肉,再尽力吸血。

曹雪芹写王熙凤“不知爱慕此生才”,也便源于此。

原文对凤姐也有颇多的隐喻。

比如野鸡,她最爱吃野鸡,几次三番都提到嫩嫩的野鸡,何尝不是她自己最终的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她固然为贾府操心,可用之不正便事倍功半,只会反噬自身,更救不得也不想救贾家分毫。

奈何她终究还是弱小,与庞大贾家相比,诠释了“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终给吞噬掉了。


后文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人参养荣”的问题。

这里的“人参”,作者显然在隐喻贾府的媳妇们,对贾家的滋养能力。

(第七十八回)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邢夫人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馀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周瑞家的道:“……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这段王夫人找人参要怎么去看?看似拉拉杂杂一大段给凤姐调经所用。但实际要配制的还是“养荣丸”,与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一样,都要用到人参,都是人参“养荣”。

人参养荣丸,是说林黛玉像人参一样能够滋养荣国府的未来,延续贾府生命。

谁还能像林黛玉那样“养荣”?就从这段来看。

彼时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贾府危在旦夕,未来需要“人参”来吊命,救命。

此时看似找人参给王熙凤配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人参在筛选未来能拯救贾府的“媳妇”。

所以,这段情节全部围绕的是荣国府的管家媳妇们说起。


王夫人只有几枝簪挺粗细的人参,还有一大包须末。曾有好的,让她自己给人了。说明王夫人没有眼光,没有未雨绸缪的能力,救不得贾家。“好人参”是不是代表林黛玉和贾探春?

二人未来远嫁离去,都与王夫人和贾元春有关,最后她有后悔莫及的一天。

王熙凤只有参膏芦须,和几支不算好的人参。可你看她怎么说?还要煎药用呢。

意思是给她配药,她自己不拿出来,就让王夫人想办法,体现的就是凤姐的自私自利。

而参膏芦须极为眼熟。当初贾瑞被她“毒设相思局”害得要死,需要独参汤救命,她就给了贾代儒一些参膏芦须,眼见着贾瑞死了。


如今轮到她也一样,不是因果报因么?

邢夫人干脆没有不说,还在王夫人这边拿走了一些,说明她根本不是合格媳妇。对贾府有害无益。这也是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探春哭骂的内斗,也就指向的邢夫人的害处。

贾母是有上好人参的。奈何糟朽了。

这种大包人参放在柜子里不用,按说是不可能的。人参作为消耗品,留着做什么?

作者故意如此写,一说贾府曾经富贵,不当人参是回事,放着放着就忘了。另一说,就是贾母才是能救贾府的上好人参(古人认为人参就是救命之药,没有道理),是养荣的佳品。奈何太老了,已经无力回天,时不我待了。

林黛玉能养荣,也是贾母——贾敏——林黛玉,一脉相承的母系传承。


薛宝钗最后帮着王夫人在外头买了好人参。但她自己实际也没有,还得向外求。说明她也无力“养荣”,终究解一时之急,不是长久之计。

作者将荣国府三代媳妇数了一个遍。人参代表能救贾府未来的“养荣媳妇”。这几个都不是。而王熙凤最令人意外,竟然只是“参膏芦须”,与贾母上好的人参相比,差的太多太多。

林黛玉和贾探春都是好的,奈何最后都“给了人”。

这就是三者“才”的具象化。

林黛玉和贾探春都是上好人参,王熙凤只是“参膏芦须”。而“参膏芦须”本是人参一部分,王熙凤终究是自己糟践了自己,错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04 10:02・IP 属地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2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既然嫡子庶子都尊她为母,为什么不让平儿替她生个儿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王熙凤嫁给贾琏后,最先生了女儿巧姐,随后便一直生不出儿子。好容易怀孕六七个月的“哥儿”,还不慎流产掉了,结果染上下红之症,无法再生育。

而她无法生育,势必让年近而立之年的贾琏着急。嫡长房无长孙,不但影响爵位继承更影响子孙繁衍,贾赦、贾母实际也都着急了。


可面对全家的紧迫之情,王熙凤的应对策略还是严防死守。明明自己生不出,还不让贾琏纳妾生子。最让人不解的是她还不允许心腹平儿替贾琏生育。导致贾琏在外偷娶尤二姐后,又被贾赦借机赐了一个秋桐,一时间家中鸡飞狗跳。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王熙凤尽管辣手害死尤二姐,可秋桐依旧环伺在侧,可怜平儿就那么看着身边这几个人“厮杀”,完全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以当时王熙凤的情况来看,她自己身体有问题,短时间不好就很难怀孕。甚至外头贾琏、贾蓉已经传出她身体不行,可能要短命的说法,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尤二姐和秋桐的进门,显然有贾母、贾赦出手的意思。王熙凤自顾不暇,就应该与平儿结成盟友,干脆放开平儿让她拴住贾琏,要是能生出儿子,她也能抱过去抚养。毕竟她是嫡妻正室,所有儿女都要尊她为母。平儿是她心腹,岂不是和自己生的一样儿?

表面看这个主意似乎不错,也是王熙凤的最好选择。但若要抽丝剥茧将其中利害剥开,就会发现这个办法是王熙凤最不可能行,也坚决不可接受的结果。


首先、妾生之子肯定比不得亲生。别人身上掉下的肉,岂能与自己一心?王熙凤的性格绝对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

固然嫡子、庶子都要尊她为母,可就像贾宝玉和贾环,如何能让王夫人一视同仁?

明清开始,庶子已经具有明确的继承权。不但家产要均分,甚至世袭的爵位,庶子也有资格继承。尤其是“长子”的重要性,比其他儿子都重要。王熙凤的性格,她的“儿子”不光要是长子,还要嫡长子!否则她大可以等尤二姐生了孩子抱去养,岂不是一样儿?

其次、王熙凤并不“信任”平儿。她当初逼着平儿给贾琏做通房丫头,又不让平儿与贾琏接触。不过是借着平儿名不副实的存在,替她全贤良的名声儿。

她心中知道对不起平儿,平儿对她也不满意。如何能够不防着平儿对她“背刺”?


尽管平儿是她的心腹,那是二人利益与共。现在她为主,平儿为奴,一旦有朝一日平儿生了儿子,母凭子贵。焉知不会变心背叛?秋桐尤二姐都是外人好对付,平儿可是身边人,不得不防。

最后、平儿背着王熙凤的行事,也确实有问题。其中有这么几件事很耐人寻味。

一、王熙凤放高利贷、下红之症的“丑事”都是平儿对外讲出去的。尽管初心未知,她说出去是事实。

二、小厮兴儿说王熙凤严厉,经常惩罚他们,只要去求了平儿,往往都会被宽宥。这件事看似小,实际对王熙凤损害极大。平儿是王熙凤的管家助理,结果确实王熙凤费心管家严刑峻法,她却在背后放水徇私情。不但王熙凤管家效力打折扣,就是王熙凤损害的声誉,也全被平儿赚了去。

平儿在贾府被众口称赞,绝大部分就是源于她在王熙凤背后做人情得来。这点在“平儿行权”那回表现的最明显。

小厨房柳家的本不干净,彩云又确实偷了玫瑰露等物,结果让平儿和稀泥,结果是各归其位,看似皆大欢喜,实际却得罪了林之孝家的、秦显家的以及背后的司棋一家、王善保家的,直到邢夫人。这个“罪”结果都不会到平儿头上,这些人只会怨恨王熙凤。


平儿得了柳家的千恩万谢,生日又给磕头,试问她感激王熙凤么?并没有!反而因博了林之孝家的面子,让她怀恨在心,才引出后面贾母寿庆因关门事件,导致王熙凤受邢夫人责难的后事。

三、贾琏当初偷情多姑娘,留下了头发证据,是平儿隐瞒下来。待到贾琏与鲍二媳妇偷情,那鲍二媳妇更说王熙凤死了,平儿扶正,这话代表底层心声,可见平儿的名望早盖过王熙凤,她如何能不妨着?

尤其等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后,告诉王熙凤的是平儿,可随后就暗中帮助尤二姐,等于她两面做好人。王熙凤知道了,岂能不疑心?

尤二姐腹中孩子被打掉,也是当晚听了平儿暗示是王熙凤害了她后,才毅然决然吞金自尽,为日后扳倒王熙凤留下重要的罪证。


而尤二姐一死,平儿第一个过去。但等贾琏想要开箱子拿钱时,发现竟一无所有。可头天晚上尤二姐还能拿出来生金吞下,第二天就没钱了。钱哪去了?

等贾琏管王熙凤要钱不得,又是平儿拿了一般碎银子出来给了贾琏,让他好生感激。这包银子如果是王熙凤的?平儿偷出来又如何补回去?但如果是贾琏放在尤二姐的呢?

平儿的行为很是可疑,王熙凤那般多疑,不可能不妨。又怎么能放心让平儿给贾琏生育!或许此时王熙凤最防着的,就应该是平儿才对。而她日后被休,平儿会如何做,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平儿也不可能任由王熙凤压榨而无怨无悔。人性就在这字里行间,需要细品,再细品。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1-06 10:1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熙凤的夺锦之梦,脂砚斋一句批语,透露作者用意
少读红楼
2021-04-01 17:01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大观园正文进入“第三秋”,荣国府的财政已经左支右绌,其间凤姐向旺儿媳妇提及她昨夜忽然作了个梦,梦见一个人,虽然面熟,却不知名姓,脂砚斋对此作批道:“是以前授方相之旧,数十年后矣。”
脂砚斋的批语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一根据文本和脂批,“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凤姐一定是短命而亡,“数十年后矣”,岂不是暗示第七十二回时凤姐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后矣”,数十年又从何算起?“是以前授方相之旧”,“以前授方相之旧”者又为谁?脂砚斋“深知拟书底里”,那么,她的批语有何深意?
《红楼梦》“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石头幻化成通灵宝玉,作者的化身之一一一癞僧在上面镌刻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已经暗示文本里有作者的“菩萨之心”,因此,文本“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第一回脂批)。
“以前授方相之旧”者,其实就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可卿。方相,即驱疫避邪之神祇。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凤姐的家计长策,“语语见道,句句伤心”,其中既有盛极必衰、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的千古不易之真理,又有为衰败之时留退路的、蕴含着古老耕读传家智慧的解决之道。秦可卿魂托凤姐趋利避害、谋常虑后,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堪称方相。
而“数十年后矣”,则与文本独特的“梦时间”密切相关。从风月宝鉴正面看,截至第七十二回,时间似乎并未流逝多少载,但其实从甄士隐入梦开始,文本就已经进入了幻境。幻境中的时间,是“又不知历几何时”的“梦时间”。“梦时间”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可以一日数月,甚至数载、数十载,“梦时间”还可以让同一段时间重现[注1]。

从第五回开始,到第八十回再加上佚稿部分,“梦时间”里已经暗藏两段“九十春光”一一“秦”文之“九十春光”和大观园之“九十春光”,两段“九十春光”是被比托与比托的关系,因此,两段“九十春光”其实寓言了同一段“九十春光”。
从第五回秦可卿登场到第十六回秦钟夭逝黄泉路,可称之为“秦”文;从第十八回元妃归省庆元宵到文本结束,可称之为大观园正文。“秦”文部分,风静月美,但正统(秦可卿,隐指胤礽)与非正统(贾敬,隐指雍正)之间暗流汹涌。
第二回脂批指出“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风静月美的“闺阁庭帏之传”,其实意在“鹡鸰之悲、棠棣之威”,而皇子之间的你争我夺,便是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文本中,贾敬和秦可卿既不是同一辈分,也从未直接发生过冲突,这就是“甄士隐”,即脂批所谓“不写之写”、“不写而写”。这一部分的“秦”文在通部书中只是陪客,是用来被比托的,通部书中的重中之重一一大观园正文就是比托于“秦”文。
大观园在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之下,并非真正岁月静好,其中也隐藏着同样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第十七回,贾宝玉试才题大观园,在宝玉题“蓼汀花溆”之前,众清客分别拟了“武陵源”和“秦人旧舍”两个名称。"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大有深意,对"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对"秦人旧舍”四个字,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而且第六十三回,袭人占得桃花花名签,题的又是“武陵别景”,上有一句的诗“桃红又是一年春”,此句旧诗来自宋朝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文本引用这一句,其实意在上一句“寻得桃源好避秦”。

大观园的深意已经非常明显了,即包含着“蓼汀花溆”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设置的避“秦”之乱的场所。秦可卿之“秦”,在文本中是正统的象征,“避秦之乱”,即避以贾敬为代表的非正统之“秦”。
正统与非正统之争下,秦可卿的悲剧诞生了,太虚幻境因此而有,因此,“秦”文也可称为太虚幻境缘起之文。第十六回脂批指出,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也暗示“秦”文与大观园正文是被比托与比托的关系。
秦可卿死后不久,秦业也驾鹤归西,随后秦钟也风流云散。在风月宝鉴的背面,秦可卿隐指胤礽,因此,秦可卿、秦业和秦钟分别隐喻清可亲、清业和清终,短短十二回的“秦”文,“梦时间”里其实已隐藏了以胤礽(秦可卿)为中心的可谓"瞬间繁华,一时欢乐”的“九十春光”清史(这只是文本中的清史),即“三春”和“三秋”[注2],横跨了康雍乾三朝。
比托于“秦”文的大观园正文,截止到第八十回,看起来还不到三个春秋,但在与它关联的时间内,清朝皇权已悄然进行了三次更迭,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注3],因此,大观园正文其实也是用隐喻的手法,艺术再现以胤礽为中心的“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一部“九十春光”的兴亡史,同样也是“三春”和“三秋”[注4]。
第七回脂批指出:“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此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第十三回秦可卿魂托凤姐时,已经暗示了元春即将加封的泼天喜事,元春完成了与秦可卿的比托,而元春的名字,就是暗示她将是一段比托于秦可卿的盛衰兴亡的开始,即大观园正文中的“三春”和“三秋”之“元春”。

第十七、八回,大观园已建成,元妃归省庆元宵,大观园正文正式开启。脂砚斋回末总批“好将富贵回头看,总有文章如意难。零落机缘君记去,黄金万斗大观摊。”“好将富贵回头看”,同样暗示元春加封从而开启的大观园正文,就是艺术再现以胤礽为中心的曾经的富贵到衰亡的过程,即“秦”文所寓言的“九十春光”。
元春加封,而秦业很快就死了,秦钟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一段关于“秦”的“九十春光”马上要结束了,又一段元春开启的、比托于“秦”的“九十春光”即将开始。锦绣年华,锦可喻年,一百匹锦隐喻百年光阴,文学不是数学,百年和“九十春光”都是虚指,百年即相当于“九十春光”。
到第七十二回,又一段“九十春光”已进入尾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凤姐“意悬悬半世心”,也未见她实施秦可卿的家计长策,而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将倾”。凤姐梦中又见到面熟之人一一秦可卿,在“梦时间”里,距秦可卿魂托凤姐确实已过“数十年矣”。又一段“九十春光”即将到头,因此,秦可卿前来收回一百匹锦。
面熟之人一一秦可卿说是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而这娘娘不是元妃,凤姐不肯给他,他上来就夺,脂砚斋又批道“妙!实家常触景闲梦,必有之理,却是江淹才尽之兆也,可伤。”秦可卿口中的那个娘娘其实就是警幻,虽然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对宝玉说将其妹乳名可卿者许配予他,似乎秦可卿和警幻是姐妹关系,但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个人,只是在文本中各有不同的分工[注5]。
“本无赞赋闲文”(第五回脂批)的文本,却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特用“然亦不可无者也”(第五回脂批)之一赋,专门歌颂司掌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绝世之美。警幻之赋取意曹植《洛神赋》的地方甚多。几乎可以说,警幻之赋就是红楼版的《洛神赋》。才能过剩到几乎无所不能的作者重蹈前人旧辙,显然是刻意为之,意在暗示宝玉梦见警幻仙姑犹如曹子建梦宓妃事,警幻仙子就是文本中与秦可卿所隐指的胤礽之谥号“密”直通的“宓妃”,相当于娘娘,当然就不是元妃。

凤姐不肯,这个人上前强夺,争执之下,凤姐梦醒了,也暗示红楼一梦马上要到了梦醒时分,“到头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的悲剧结局也即将水落石出,因此,在处处都是梦的文本中,脂批用“江淹才尽”之前兆来形容凤姐的这个梦,真是恰当至极。
在“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第二十五回脂批)的文本中,红楼梦中人凤姐虽然在“梦时间”里穿梭了数十年,但作为有现实原型的红楼梦中人,身处末世的她的真实年龄当然还是得遵循物理时间之法则,因此,她最终还是短命而亡。
凤姐未实施秦可卿魂托的家计长策,从风月宝鉴正面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但真正原因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幻境中。第一回癞僧要甄士隐将甄英莲舍出,脂批指出:“如果舍出,则不成幻境矣”,同样,凤姐如果真的实行了,也“不成幻境矣”,正如第八回回前批所云“莫把心思劳展转,百年事业总非真”。
秦可卿魂托凤姐家计长策,虽然是在幻境中,但“幻情文字中,忽入此等警句,提醒多少热心人。”(第十三回脂批)其实,所谓秦可卿魂托凤姐家计长策,是繁华落尽之后,作者在家族惨痛的经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超凡智慧,给出独到而又深刻的解决之道,对于所有家族、所有人都大有裨益。这其实是作者的“菩萨之心”,在文本中的又一次体现。
文本呈现的比托于胤礽的“九十春光”,却有两个家族的盛衰荣辱史,即清朝兴亡史和作者痛彻心扉的家史。文本中,两个家族悲欢离合交织在一起,是贾家的同“一场欢喜忽悲辛”。不幸的根源总是相似。文本又名《风月宝鉴》,文本中以风月喻理,沉迷于无边“风月”,无视无边“风月”里有无边苦海,强夺苦争,“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最终只能“自张罗”。而幸福其实也很简单。《风月宝鉴》,脂砚斋指出“是戒妄动风月之情”。“戒妄动风月之情”,不独人生,包括家族,便拥有了“方相”,即可“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
注1、详见系列拙文 26 27《红楼“梦时间”》
注2、详见系列拙文 20《“三春”何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求凰
[ 汉 ] 司马相如
原文 译文对照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译文
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

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

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

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作者介绍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
查看百科>>

《凤求凰原文、翻译及赏析》(两汉)司马相如 撰 公司总裁  2016-07-07   |  636阅读  |  16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琴挑文君:千古一曲《凤求凰》
文/陆全龙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一曲《凤求凰》,情意绵绵挑文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夜深美人投抱兮千古佳话后人传!

司马相如,原名长卿,因仰慕蔺相如为人而改名相如,早年花钱做了景帝的侍从,相如好文辞,善音律,而恰恰这些景帝都不喜欢,所以纵然相如才高八斗却毫无发挥的空间,一直默默无闻。





一曲《凤求凰》 情意绵绵挑文君

后来梁王来朝,梁王是景帝的弟弟,深受景帝和窦太后的喜欢,而且这个梁王和景帝不一样,他好诗书礼乐。相如一看机会来了,就结交梁王府的宾客,随着梁王一同到了梁国。相如的才情折服了梁王府上下,深受梁王的喜爱。一次,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献给梁王,此赋文藻华丽,气韵非凡,梁王十分欣赏,并将自己珍藏的名琴“绿绮”赠送给相如,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相如精湛的琴艺配合绿绮的奇、古、通、幽,可谓一时风靡。可好日子并不长久,梁王占着窦太后和景帝的宠爱有了非分之想,想成为大汉王朝的继承人,一心想谋反,事情失败后自杀身亡。梁王一倒,相如的短暂好日子就到了头,四处漂泊。

这时,四川临邛的县令王吉就邀请相如到他这里来做上宾。虽然此时的相如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可人的名,树的影在那里,王吉对待相如可谓很是恭敬,亲自驱车上门邀请相如到府上做客,一来二回,相如在临邛就有了声望。临邛有一豪主名叫卓王孙,他家良田千顷,童仆千人,生活上没追求,开始附庸风雅,一看县令对相如恭敬有加,就宴请相如到府上。



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有一个女儿,名叫卓文君,温淑尔雅,窈窕动人,颇通音律,而且正值芳华,新寡在家。相如欣然受邀,前往赴宴。文人雅士宴会辞赋抚琴自然是不可少的,大家都知道相如是一位抚琴高手,且拥有名琴绿绮,抚琴已经是箭在弦上了。相如也不推辞,拿出绿绮,抚一曲《凤求凰》,尽诉爱慕衷肠,卓文君在后面听得是脸红心跳,因为她也早就仰慕相如的才华,如今知道自己仰慕的人向自己表达爱意,这个滋味是整个天空都明亮了。当晚就和相如私奔共赴巫山,结为连理。

虽然相如的故事很多,他的赋也流传千古,不过最动人最让人记住的莫过于琴挑文君了。返回腾讯网首页>>










朝代:两汉
作者:司马相如
原文: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下载 [url=] 收藏[/url]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无[url=]▼[/url]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

作者介绍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求凰
[ 元 ] 任士林
原文
凤将将,求其凰。凰既遂,辞母旁。逐凰孔良,不与母同翔。

凤心长,海树凉。

作者介绍

任士林
(1253—1309)元庆元鄞县人,字叔实,号松乡。幼颖秀,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周览。后讲道会稽,授徒钱塘。武宗至大初,荐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为文沉厚正大,一以理为主。有《松乡集》。
查看百科>>

凤求凰元-任士林
凤将将,求其凰。凰既遂,辞母旁。
逐凰孔良,不与母同翔。凤心长,海树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凤求凰”的典故为蓝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爱情场景。开篇“凤将将,求其凰”,以凤凰追求伴侣的形象开始,象征着爱情的热烈与执着。接着,“凰既遂,辞母旁”描述了凤凰找到了心仪的伴侣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母亲身边,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能够让人不顾一切地追寻所爱。

“逐凰孔良,不与母同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选择的坚定性,即使与母亲分离,也要追随心中的伴侣。这不仅体现了爱情中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在爱情面前亲情的相对次要性。

“凤心长,海树凉”则以凤凰的心志和大海边的凉意作比,寓意着爱情的深沉与持久,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垠,即便是在情感的波涛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爱情中的执着、牺牲、深沉与持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达。




会员贡献贡献类型: 赏析
会员昵称: [url=]鉴赏系统[/url]
提交时间: 2024-07-24






收录诗词(40)

任士林(元)成就
不详
经历
幼颖秀,六岁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周览。后讲道会稽,授徒钱塘。武宗至大初,荐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为文沉厚正大,一以理为主。有《松乡集》



  • 字:叔实
  • 号:松乡
  • 籍贯:元庆元鄞县
  • 生卒年:1253—1309




相关古诗词


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元-任士林
供奉平生酒,中郎绝代书。
自便青琐直,未放碧山居。辈行人谁在?
行藏意自如。丝纶须世掌,曾识典坟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许君实同知之任乡邦因简于有卿知州元-任士林
一出已十载,江流只目前。
家乡荒政日,客路独醒年。
南郡碑钱远,东山屐藓圆。
归心随使鹢,漠漠海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客游华亭访卫山斋元-任士林
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
渐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邻。
杨柳初笼雨,蒹葭欲剩春。
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閒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刘将军射虎行元-任士林
半湿新蹄山径晓,于菟夜渡海中岛。
百夫鼓噪屋瓦震,将军弯弓白日皎。
地形平露草不长,狂啸无风威欲倒。
玄翎一中洞心胸,坐据木床脱须爪。
胃中白骨谁家魂,红肉已供人醉饱。
人生意气不下堂,车铎当当冯妇老。

李白《凤求凰》全诗 《凤求凰》全诗及解析
2020-11-26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凤求凰》这首诗并不是李白所作,而是司马相如所作,只是在《王者荣耀》这款手游中,李白的皮肤中有一款凤求凰的皮肤,且在使用的时候角色李白会有一句台词:“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而被大众熟知。
  《凤求凰》原文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凤求凰》翻译
  其一:
  有位俊秀漂亮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难以忘怀。
  我如果一天见不到她啊,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高飞盘旋的凤鸟,在天下各处苦苦寻觅着凰鸟。
  可惜那个娴静的美人啊,没有居住在我那东墙的附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衷切的情意。
  什么时候可以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的相思之情?
  望我的德行能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无法比翼偕飞的结果啊,令我沦陷於这情愁而欲丧亡。
  其二:
  凤鸟啊凤鸟啊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寻求心中凰鸟。
  未遇凰鸟之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之所感!
  有美丽娴静的女子在居室,居处虽近人却远而残虐我的心肠。
  如何能做恩爱的交颈鸳鸯,使我这凤鸟与你这凰鸟一同翔游!
  凰鸟啊凰鸟啊愿你我相依,共同哺育生子并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而两心和睦谐顺,半夜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能知晓?
  展开双翼一起远走而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心悲伤。
  《凤求凰》赏析
  第一首表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 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凤求凰》注释
  [1]东墙:指美丽多情的女子。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宋玉的东面邻居家有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女儿,她爱慕宋玉的才能,每天登上墙头窥视宋玉。整整三年时间,宋玉没有看出她的心思而与她交往。
  [2]见许:答应我。
  [3]配德:谓德行堪与匹配。相将:相随,相伴。
  [4]于飞:指凤和凰相偕而飞。喻夫妻相亲相爱。亦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之辞。
  [5]升:飞入。
  [6]升:飞入。
  [7]颉颃(xié háng):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8]孳(zī)尾: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妃:婚配,配偶。
  [9]室迩人遐: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
  [10]颉颃(xie hang) : 亦作“颉亢”。鸟上下飞、向上向下飞。
  [11]孳(zi)尾: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
  《凤求凰》作者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年),字长卿,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与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凤求凰》创作背景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历代同名的诗歌、小说、歌曲、影视很多。
  此二诗,据说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凰》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后人根据其爱情故事编成曲谱《凤求凰》: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惟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1: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吕】梧桐树南
朝代:元代|作者:郑光祖
题情
相思借酒消,酒醒相思到,月夕花朝,容易怀抱。恹恹病转深,未否他知道。要得重生,除是他医疗。他行自有灵丹药。
【骂玉郎北】无端掘下相思窑,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痴心枉作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没出活似风花落。
【东瓯令南】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玉人何处教吹箫,辜南了这良宵。
【感皇恩北】呀,那些个投以木桃,报以琼瑶?我便似日影内捕金乌、月轮中擒玉兔、云端里觅黄鹤。心肠枉费,伎俩徒劳。也是我恩情尽、时运乖、分缘薄。
【浣溪沙南】我自招,随人笑,自古今好物难牢。我做了谒浆崔护违前约,采药刘郎没下梢,心懊恼。再休想画堂中、绮筵前,夜将红烛高烧。
【采茶歌北】疼热话向谁学?机密事把谁托?那里是浔阳江上不能潮?有一日相逢酬旧好,我把这相思两字细推敲。
【尾南】我青春,他年少,玉箫终久遇韦皋,万苦千辛休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5: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黛玉父母早亡、没有兄弟?九千岁魏忠贤为什么不干掉崇祯?

长安昭阳王
IP属地: 贵州
0.954
2024.10.16 11:48:41
字数 3,055
阅读 43
【 红楼日月:连载89】
(接上文,木工皇帝朱由校)

7.2.9 崇祯:朱由检
朱常洛虽有七子,但成人的只有朱由校、朱由检两人,可见以前孩子成活率很低,皇家也不例外。比如朱常洛的十个女儿,成人的只有三个,成活率只有三成。

朱由校的三子三女,都没成活。在朱常洛这一支系,继承人只有朱由检一个人。所以在《红楼梦》中,黛玉父母早亡,而且没有兄弟扶持。

崇祯之母当年选入太子宫时,是低级侍妾,不得朱常洛欢心,在1615年,“失光宗意,被遣,薨。”黛玉出场,“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景”,也是六岁,母亡。朱由检1610年腊月二十四日生,父亲朱常洛1620年九月初一亡时,仅十一岁。在《红楼梦》里,林如海亡,与秦可卿同年,黛玉九岁,所以父母早亡的时间都很相似。

朱由校死后,魏忠贤派人接朱由检到皇宫继承皇位。朱由检可说是提心吊胆,因为朝廷内外,从宦官到近臣,都是魏忠贤的人。甚至连宫中提供的食物都不敢吃,怀揣周皇后亲自烙的饼,饿了啃两口,第一晚没敢上床睡觉。

说好听点,崇祯即位后“不动声色”,然后“英明神武”地三下五除二就做掉了魏忠贤。其实客观地说,崇祯上台之初,首先是泥菩萨,要先把自己保住,“不动声色”是没什么可动。放眼望去,不知道哪个人敢用,因为都是魏忠贤提拔安插的人,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魏忠贤已做到了“九千岁”,位极人臣。他脑子很清楚,凭他自己一个太监,虽然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上面始终得有一个姓“朱”的人做皇上。这个天下,是朱明的,不可能自己登天,这么愚蠢的问题想都不用想。虽也可行废立,但朱常洛这支,只剩朱由检一个,其他都是旁支,要立别人先得干掉朱由检,有风险,没必要。皇上嘛,只要巴结好就行,这个最拿手了。看看前面几个皇上,有酒,有美女,甚至有木头,就能玩的废寝忘食,不能自拔,连上朝都不要不要的,还不是由我玩弄于股掌之间嘛。

所以魏忠贤并没有想对崇祯下手的心思,反倒一心想要巴结这个新皇上。送的美酒都不喝,美食也不见动,崇祯在吃喝上还真不讲究。那就再送美女,反正要巴结到这个男人的软肋上,就万事大吉。美酒、美女加春药,除了太监,哪个男人不心动?等会儿,这个美女个数得讲究,历史很重要,温故而知新。郑贵妃进美女八人,经朱常洛操作验证,一个月没命了!那不行,得给人家留半条命当皇上。于是,送美女四名。

崇祯对魏忠贤送礼,还不敢不要,高高兴兴地收下,晚上一个个摸。果然,每个美女裙带中都藏有小药丸,俗称“迷魂香”,就是能挥发到空气中的春药。在美女和空气之间,崇祯选择了空气。魏忠贤没想到崇祯是个终结者,只想美女加春药总要有个时间,没想到崇祯只想终结他,表面上一面继续嘉奖魏忠贤及其同党,一面却在等待有利时机。

问题出在魏忠贤提拔的这些人,大多是察言观色的高手,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魏忠贤一心巴结新皇上。在魏忠贤和新皇上二人之间,显然新皇上大,而新皇上对魏忠贤,态度不明朗,但明显不宠爱。这种微妙的时候,千万不能站错队。于是,鲁僖公的智谋又一次上演,有人上疏,溢美魏忠贤,却弹劾崔呈秀。崔呈秀是当时的兵部尚书,魏忠贤手下“五虎”之一,铁杆儿死党。这奏章上的,糊涂透顶,大智若愚,大奸似忠。

崇祯借坡下驴,撤崔呈秀职。这下炸锅了!这个投石问路起到了显著效果,那些墙头草们立马知道风向哪边儿吹了。于是乎,弹劾魏忠贤的奏章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崇祯帝、魏忠贤
在这种生死关头,机关算尽的魏忠贤采取了什么对策?哭诉!找皇上哭诉!这招以前在木头皇帝时用过,效果很好,立马雨过天晴。但这新皇帝不相信眼泪,就像蒙古人不相信喝醉,东北人不相信棉被,陕西人不相信煤贵,中国人不相信球队。这一哭诉,让崇祯一下看清了这个“九千岁”,原来是个“黔之驴”,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十月二十六日,一个贡生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帝召魏忠贤,命太监当面读给他,魏忠贤“震恐伤魄”。即便在这样命悬一线的时刻,魏忠贤并没想要举兵作乱、弑主废立等等。所以与其说崇祯“英明神武”除掉阉党,不如说魏忠贤的奴性或忠心,是奴才对主子,像狗子对主人,不致弑主作乱。便在此时,魏忠贤想到的,还只是狗子般的摇尾乞怜,去找原信王府的太监徐应元讨教。徐应元给出了个损招,劝魏忠贤辞去职位,便可保富贵。

次日,魏忠贤引疾请辞,崇祯正中下怀,直接准许。这样魏忠贤就脱离了权力中心,一方面对皇帝不构成任何威胁了,也就可以活命了;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置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再无反抗之力了。

几日后,崇祯再下一旨,贬魏忠贤去凤阳守皇陵。魏忠贤带着搜刮来的四十余车财物、亲兵千人,离京南去,哭向金陵。

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这个阉货,一介平民,竟然千人护送,卖弄什么威风?还拉了几十车财物,显然财产来源不明,应该调查!于是弹劾接踵而至。

崇祯帝现在很好办了,又下一旨,命锦衣卫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很清楚,被缉拿回京是什么下场,聪明之人,一点就透,散尽亲兵,在途中一个小客栈中,看着满屋满箱的金银财宝,自缢而死。

从十月十三弹劾崔呈秀,到十一月初六魏忠贤上吊,不到一个月。魏忠贤从手握大权到死,仅仅十天,真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然后崇祯钦定阉党逆案,清算阉党,超过二百五十人。并平反东林党人,导致东林党重握话语权,势力大张,在崇祯一朝,又党争不断。

东林党最大的问题,是反对工商税,只从农民身上拔毛。那时候农民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能读书做官的基本都是士宦商贾之家。东林党人的背后,是江南工商豪绅,他们冠冕堂皇的侃侃之言是为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言。“从古”之论,阻挠革新,说什么“以农为本”,说白了就是不愿自己家族企业缴税。

可汉唐之时,国家主要是靠农业。宋朝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导致农桑工商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宋室南渡后,江南大开发,南宋国土最小,却是中国最富庶的时代,因为什么?工商。到了明代末期,还张口“从古”,闭口“汉唐”,东林党这些饱学之士,难道不懂这些吗?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已。

魏忠贤掌权时,国家为什么能支撑袁可立、孙承宗的关海水陆对敌战争态势?为什么会有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李自成们为什么是在魏忠贤死后揭竿而起?魏忠贤收工商税啊!这帮家伙肥的流油,不从肥肉上刮油,从贫民身上能刮到多少油水呢?闹灾厉害了,还时不时赈济一下难民,你们别造反啊。这就是魏忠贤的聪明之处,也是朱由校临终给朱由检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原因。

我们看魏忠贤的思路,其实跟现在类似,现在我们国家以工商税种为主,2006年甚至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现在如果有人说“从古”,只收农业税,不收工商税,大家怎么看?

魏忠贤和东林党,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同一个地球。

可是年轻的崇祯不理解,以为哥哥是昏君,说的是昏话,一上台先做掉魏忠贤。魏忠贤果然“忠贞”,不愧忠贤之名,乖乖地辞职,乖乖地吊死,不给皇上添一点儿麻烦。

东林党一翻盘,工商税?没听说过。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税,该取缔的取缔,该降低的降低,快!农业税赋,这才对嘛,从尧舜到唐宗宋祖都收的税,能错吗?还有那个“辽饷”,打仗不花钱呐?将士们保家卫国,你们忍心看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在边关忍饥挨饿吗?快加重“辽饷”。

有人说东林党人品行道德高尚,我倒觉得,阉党是真小人,东林党是伪君子,有小德无大德,只懂小仁不懂大义。这些高士党同伐异,道德文章千古流芳,治国理事百无一用,弹劾这个评论那个,国难当头还在勾心斗角,从来没有大局观,把国家搞烂搞垮。

所以我认为东林党争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朋党之争,而是利益群体在庙堂江湖的角逐。



未完,连载【红楼日月】
(点击正文前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瑞:为什么进风月宝鉴与王熙凤私会两回就死,是不是纵欲过度?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知乎知识会员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瑞是《红楼梦》开篇,贾府死的第一个子弟。作为荣国公重孙,贾代儒三代单传嫡孙,他的死断绝荣府一脉,从此贾府在京城的八房,在贾代儒死后就成了七房。






贾瑞之死的象征意义很大,直指未来贾家败亡,也预示贾府内部矛盾激化。

贾瑞死的起因,是他背伦败德骚扰堂嫂王熙凤,被凤姐“毒设相思局”陷害染病后,不知节制保养身体,原文写道:

(第十二回)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之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
贾瑞病重时,因跛足道人送来风月宝鉴,嘱托不要正照只看反面,才能救命。

谁想他偏“正照风月宝鉴”,因见“凤姐”招手引诱入内私会,一来二去放纵情欲而气绝身亡。

死后犹不知足,还要带着风月宝鉴一同归去,可见其性执迷。

那么,贾瑞的死是不是原文所示纵欲过度呢?读书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原文入手,去探寻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要说贾瑞之死,得追根溯源去看他为什么会死?原因不脱三个。

一,人品下流,对堂嫂王熙凤意图不轨。

二,凤姐设局,将其连番挫折致染病难治。

三,纵欲过度,正照风月宝鉴,放纵而死。

表面看这贾瑞是自己作死,罪有应得。

如果不对王熙凤起异心,不会被设计针对陷害。

如果不对王熙凤痴心不悔,不会沉溺风月宝鉴无法自拔。

他的死叫“求仁得仁”,最终带着满足死去,也算奇葩。

不过,贾瑞道德败坏是事实,但他对王熙凤的一腔孽情也是真实不虚。否则也不会被凤姐接连坑骗还不醒悟,最终死于风月宝鉴。






贾瑞确实因在风月宝鉴中与“凤姐”纵欲过度而死。但这件事放在现实,却不值得推敲。

小说家言固然可以创造“风月宝鉴”这等神话设譬,可现实中却并没有。

风月宝鉴分两面,一面是娇美的王熙凤,一面是一具骷髅魔鬼。

作者如此设计镜子的正反两面,岂不是王熙凤的表相与真相?

正面美好的皮囊致人于死,就像王熙凤日常示人形象。

背面可怖的骷髅魔鬼能救人,不是魔鬼如药,而是让人勘破表相直达真实不虚,迷途知返。

王熙凤外表美人内心魔鬼,贾瑞透过表相看本质,才不会再被“迷惑”而醒悟自救,才是风月宝鉴的真实寓意。其所表达的,是王熙凤的真实可怕处。






王熙凤为什么可怕?从贾瑞的死体现,就会发现她在贾瑞死的这件事上的行事恶毒。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个“毒”字,便体现出其心阴毒。

贾瑞骚扰堂嫂禽兽不如,凤姐完全可以小惩大诫,让他悔不当初。

同样面对骚扰,柳湘莲挥舞老拳将薛蟠一顿暴打,却并没有要致他于死地。

贾瑞与薛蟠的举动实际并无差别。

王熙凤和柳湘莲受到的侮辱,也无差别。

柳湘莲选择立即教训,让薛蟠知道柳二爷的厉害,后悔再骚扰。

王熙凤是女人,肯定不能如此张扬。但她手中有权又有人,比柳湘莲更有办法惩戒教训贾瑞。

可凤姐显然不光要出气,还要人命。

所以,在明知贾瑞不轨时,还满面春风与他谈笑,说什么贾琏夸贾瑞好,又要贾瑞常去府里走动,一家子骨肉不避嫌……






别说贾瑞对她有意思,就是一开始没意思,也不免会错意以为凤姐在给他回应“勾引”他,又岂能不飞蛾扑火。

等见贾瑞“听话”来找她,王熙凤表现更是不堪。

(第十二回)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
就这样,贾瑞被王熙凤一再诓骗,大冬天在外头冻了两天,那病早已经入了骨,只是发作的慢而已。

显然,王熙凤是在一开始就已经起了杀心,立意要杀贾瑞的。原文尽管隐晦,说凤姐对平儿讲等他再来自有道理。

问题是贾瑞再来,也是凤姐故意勾引,不然他一二十年都不来,哪敢现在就来?

等贾瑞得了风月宝鉴,又见正面凤姐“勾引”而入内放纵,不过是作者在暗示贾瑞之死,实为王熙凤所害罢了。






贾瑞其行确实禽兽,但真正罪不至死,可疑用国法家规惩戒,而不该动用私刑杀之,这是起码的为人之道。

而且,凡事自有因果。他会凑上来骚扰凤姐,也源于贾琏说凤姐的行为:

“……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他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以后我也不许他见人!”
正是王熙凤不拘小节,导致外头造谣诟谇,才让贾瑞会错意以为可以占便宜。

焦大之所以骂“养小叔子”,也事恨王熙凤吩咐贾蓉要撵他去田庄。因凤姐与小叔子贾宝玉同进同出,才忿而骂之。

王熙凤若当时不假辞色给贾瑞,势必让他知难而退。

没有凤姐蓄意“勾引”他三番两次入府相会设计害之,贾瑞也绝不会死。

而王熙凤本是受害者,结果成了加害者,关键她几次三番“勾引”贾瑞的行为,反而坐实了“养小叔子”的事实。日后真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被休,断她一个“淫”字,是百口莫辩的。那时候的人可不管她是否真有其事,“毒设相思局”本身就是证据确凿。

虽说男女授受不亲,凤姐受辱报复是贾瑞活该,到底不能因此就闹到非死不可的地步。

王熙凤杀贾瑞十指不沾血,却细思极恐。

贾瑞万想不到他的一个下流想法,竟要了自己的命。

就事论事,他的死绝非纵欲过度,而是死于王熙凤设局谋杀,与日后尤二姐的情况如出一辙。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0 21:01・IP 属地辽宁
王熙凤
贾瑞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8: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为什么不住在大观园?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2017-11-03 15:36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为什么不住在大观园?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贾元春省亲之后,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王熙凤作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为什么不住在大观园?



王熙凤黛玉

如果说贾元春的旨意,是让姑娘们入住大观园,为什么与王熙凤同是贾府媳妇的李纨却住进了大观园?

我们一起来看看,金陵十二钗里的哪些人,在大观园里是有院子的:

1、林黛玉——潇湘馆

2、薛宝钗——蘅芜苑

3、贾探春——秋爽斋

4、贾迎春——缀锦楼

5、贾惜春——蓼风轩

6、李纨——稻香村

7、妙玉——栊翠庵

8、史湘云,大观园无院子,来时与林黛玉或薛宝钗合住。

9、秦可卿,宁国府的长孙媳妇,大观园无院子。

10、王熙凤,住在自己的府中,大观园无院子。

11、贾巧姐,王熙凤的女儿,大观园无院子。

12、贾元春,住在皇宫中。

《红楼梦》中李纨住在大观园,为什么王熙凤并未搬进大观园中居住?

王熙凤

因为《红楼梦》以诗传史,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住在大观园的,是《红楼梦》三春人物!

姜子所说的三春,指的是崇祯时期、南明时期、明郑时期。王熙凤隐射魏忠贤,魏忠贤主要活跃在天启朝,所以不住大观园。

贾巧姐虽是朱明后裔,然而不参与三春政事,所以也不住大观园。

那么,李纨为什么住在大观园呢?因为李纨隐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活跃于三春时期。



李纨贾母黛玉

秦可卿为什么不住在大观园?因为秦可卿隐射天启帝朱由校,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末世人物。

而贾元春虽然不住在大观园,但是大观园就是为她省亲而建,自然与她有关。

贾宝玉不属于十二钗,为什么也住大观园?因为《红楼梦》虽是闺阁昭传,但受气清浊,本无男女!

宝玉

宝玉隐射的不是历史人物,而是玉玺,贾宝玉是崇祯时期的玉玺,甄宝玉是南明时期的玉玺,是三春作三秋的起因,所以,贾宝玉住在大观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2:06 , Processed in 0.0872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