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叹水别白二十二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拼音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译文 注释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从一勺,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对人和物都有好处,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有品行的都是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你在金谷的堤上,我在石渠的署里。 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赏析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创作在要代辞史中,乃至整个辞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十一篇,与要代各家所存辞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史》中评价中要时期的辞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作品当中以《秋声》最受后人推崇。由于刘禹锡的辞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成了其... >>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 百科详情>>
大家还在搜
叹水别白二十二什么意思
白二十二
什么是一白二白
白二白
黑二白二
白二哈
白二大
白二什么意思
热门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现代)
花白深富(现代)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李绅(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叹水别白二十二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翻译/译文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从一勺,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对人和物都有好处,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有品行的都是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你在金谷的堤上,我在石渠的署里。
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注释
至清: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尽美:极美;完美。
道性:有道德品性、合道之性、出家人所谓修道之情志等义。
流波:流水。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年),当时刘禹锡在长安任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 而刘禹锡称白居易为“白二十二”,因为白居易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

赏析/鉴赏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相关古诗分类
赠别诗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过个端午节,贾府为何需要大量的冰片和麝香?
liuhuirong 2021-11-02   |  42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冰片不仅是药材,也是一种香料;

麝香更不是用来堕胎的,主要功用也是香料。



《红楼梦》里写了,贾芸开始想得到这两样东西,是去找舅舅卜世仁:“原来卜世仁现开香料铺”。

卜世仁不给,贾芸恰好愿意遇到“醉金刚”倪二愿意借钱给他,于是次日一早:“大香铺买了冰、麝,便往荣国府来”。



贾芸把买来的冰片麝香送给王熙凤,托辞也是:“只因我有个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送了我些冰片、麝香”。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冰片麝香是从香铺买的,是毫无疑问的香料——也许还有别的功效,但肯定具备香料的作用。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喝雄黄酒,这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也因为天气渐热,容易出汗,所以需要佩香袋香囊,保持良好的气味。黛玉就说过:“冬寒十冷,谁带什么香呢?”冬天不需要带香,言下之意,天热了才需要带香。



除了给家里主仆妇女分配香料、制作香袋香囊,王熙凤还要给宫里新晋封妃的元春送礼物。而端午节应景的礼物,当然也离不开香料或香料制品。元春赐礼中也有一项“红麝串”,也同样具有香料的功用。由此可见,端午节时,贾府、或者说荣国府的实际管理人当然需要冰片麝香。



不过佳节之时,荣国府、或者说王熙凤需要的东西一定很多,各种各样,为什么贾芸不送别的,偏要送冰片麝香?

因为贾芸没钱。



要送别的东西,就要花钱去买。但是贾芸没钱。没钱就想到舅舅,舅舅是开香料铺的。贾芸以为凭舅甥感情,可以赈到王熙凤正需要的香料,送礼送到心缝上,得了差使再还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没想到这位舅舅偏偏“不是人”(“卜世仁”的谐音),一点人情也不讲。贾芸失意而出。



出来遇到倪二,借给他钱。

既然有了钱,为什么不买别的,非要买冰片麝香?

因为这两样东西已经筹谋好了,连送礼的理由都编得天衣无缝了。如果临时换东西,还要再选择,还要再编理由,白费事。



要知道,朋友远行、香料铺关门、冰片麝香送人,这一套说辞合情合理,滴水不漏,既投合了王熙凤的需要,又不显得唐突势利,才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达成目标。

贾芸父亡母弱,舅父无情,又贫穷没钱,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如果行动语言少了一分周到,那前途也难以光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香子
- 360国学
《行香子·述怀》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收起
《行香子·过七里濑》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收起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宋·苏轼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收起
《行香子·寓意》宋·苏轼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收起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宋·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何,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收起
《行香子·秋与》宋·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收起
来自360国学报错
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_古诗文网
2021年5月4日 - 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行香子·述怀
[ 宋 ] 苏轼

原文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小令。《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马驰过隙缝。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语出《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⑺“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⑻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大旨谈情,谈的是什么情?
独视角
2020-04-28 23:50
《红楼梦》开卷,空空道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见到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这块顽石曾历过的一番梦幻,是谓大旨不过谈情的《石头记》。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笔者眼中的《红楼梦》,既不是缠绵悱恻的三角恋爱,也不是一己之私的政治泄愤。

随着对红楼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不少人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红楼梦》通篇都在思考一个人性和社会如何相处的问题。《红楼梦》大旨谈情,谈的是悲悯万物的大情怀!这就是《红楼梦》成为经典的魅力之所在!如果《红楼梦》仅仅是描写一场以悲剧收尾的恋爱,或者仅仅是由于作者的政治私愤而宣告自己的政治倾向,那曹雪芹的境界绝对没有那么崇高伟大!
我们翻看《红楼梦》,几乎找不到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和晦暗的一面。作者当然有自己的喜好倾向,但在他的笔下,他颂扬的人也不是个个完美无缺,而他谴责的人也绝不一无是处。《红楼梦》开头借贾雨村之口大发作者之人性观时说:
秉正邪两赋而来之人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
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持万人不及的才干,绝不受道德教条的约束,这种人有没有存在的合理性?或者说,这样的人有没有生存的权利?
还有属于乱世奸雄之辈的贾雨村,作者也赋予了他过人的才华;以及心地促狭的赵姨娘,在受王夫人,凤姐的委屈时,作者也是持同情心理的。若以阶级论作为读红楼的指导思想。曹雪芹在书中大量描写了联诗作对的“腐朽”生活,曾被批为维护封建贵族阶层的立场。试问有谁是能选择自己的阶级出身的呢?不解世事的娃娃就被定性为某个阶级,从而成为肉体消灭的目标,这不是人性迫害又是什么呢?既然是高雅有情趣的活动,我们为什么不能倡导而要加以批判呢?
作者在几百年前,显然还不知道后来的什么阶层的立场等等。《红楼梦》从头到尾,由于历史的局限,也没有能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社会主张,所以作者才发出“无才可去补苍天”的感叹。而作者的意图也绝不会是以一派力量去打倒另一派力量,他只是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阐发自己祝愿“天下充满爱”的美好愿望。希望社会能做到尊重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人道的手段遏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空空道人抄写了《石头记》后,从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以前笔者读这句话,总认为是写作者的虚无主义思想。《红楼梦》里多处有宝玉悟禅的描写。所以以前总觉得曹雪芹还是没有能跳脱俗套,不能解决的事情就寄托于心灵的自欺欺人。后来读了周汝昌的文章才领悟到这句话的深意:
“空空”道人本是身入“空门”的,以为人间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可是当他读到了并抄回了《石头记》之后,却由原先认为的“空”境而领会到了人生万象——即所谓“色”者是,他因此而发生了思想、感情,而以此有情之心之眼再去观照世界万物人生,这才悟到:所谓的“空”,原来就是这些有情世界的假称,它实际是个充满了感情的境界,一切的“色”皆因情而得其存在。因此他给自己改取了一个新名:情僧——有情、多情、痴情的修持者,一个“惟情主义”的大智慧者。
所以曹雪芹的原意是肯定人性中的“情”的,而对于大境界的领悟,并不是做一个看破红尘的断绝了七情六欲的冷人,相反而是赞美“情”歌颂“情”的情种。这就符合了我们现在持有的人道主义观念,而且是一种非常早的意识形态的萌芽。
小学生读红楼,看到的是家庭琐事;中学生读红楼,看到的是借物抒怀;大学生读红楼,产生了对环境的从新思考的心理。《红楼梦》的博大精深,让任何年龄层的人都有可领悟的方面。深夜深感于此,所以作此文,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爱上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红楼梦大旨谈情吗?清嘉庆人纳山说得好
快乐老年435 2020-01-12   |  140阅读  |  3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红楼梦大旨谈情吗?清嘉庆人纳山说得好
《红楼梦》的批者说的也很清楚:“作者用史笔也。”是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的。”我们要深刻地去理解脂砚斋的批语。所谓的“史笔”,或“春秋”笔法,都是说记录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文学演义。所谓的“具菩萨之心”。不但是指仁慈善良之心,更是一种公平正义之心,是对邪恶的惩治,鞭挞,同时也是对善良的支持和宏扬。所谓的“秉刀斧之笔”,也不是说该砍的砍,该削的削,只保留下骨干和精髓。而是说,下笔留痕,语出如钉,是有根有据的史笔,能经受得起历史检验的事实。不能是人云亦云,把没有根据的事情记录到历史当中去。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红楼梦大旨谈情吗?清嘉庆人纳山说得好
所谓的史笔,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重考信,不偏信。二是广泛地再现历史。三是不虚美,不隐恶,反之,不虚恶,不隐美。乃能称为史笔!

既使是书中没有删去关于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的四五页之多,那也只是表象,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没有感情的人,怎么又可能在情爱的事情上过多地纠缠呢?他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说的是“淫”字。而所谓的“情”字就显得奢侈了。我本人认为,这里的“情”字,依然应作“私欲,欲望”来理解,不能只简单地理解为情感,爱情,恋情。这一句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一切的孽事,坏事,孬事,错事,都是因为头脑中的那“私欲,欲望”非非之想,妄蓄大志,希冀大位,妄图窃取皇位的欲望造成的呵!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红楼梦大旨谈情吗?清嘉庆人纳山说得好
一部《红楼梦》千万千万不能当作一部言情的小说去读,如果你读来只是为了释闷而已,那就不存在怎么读的问题了,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读给别人听,那就不行了,不可误人子弟。清嘉庆人纳山曾说:“顾其(指《红楼梦》)旨深而词微,具中下之资者,鲜能望见崖岸,不免堕入云雾中,久而久之,直曰:‘情书而已’。”

纳山的这段话说得非常地刻薄,他好象早就看到了今天在红学上的争论,可以说这段话让一些人不能接受。他说一部《红楼梦》非常地深奥,但看上去呢,语言又极浅显,但是呢,如果你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只是一位中下等的,那你就很难看到此书的底里,望不到这本书的涯岸。如堕云雾之中,眼前一片迷茫,结越解越紧,最后也懒得深究了,无可奈何,干脆说:“情书而已,大旨谈情。”费那个脑子!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红楼梦大旨谈情吗?清嘉庆人纳山说得好
试想一下,都“大旨谈情,情书而已”了,哪又有深知底里的客人,写出个什么“自执金矛自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呢?无奈之下,只能是“自书自批,来自圆其说”。《红楼梦》写是写的,批是批的,很清楚,几乎没有疑问,这样的释解难道就不是牵强附会了吗?就算命芹溪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但也没有必要动刀动枪的,既然是动刀动枪地删去了,总要“自张罗”一下的吧。但《红楼梦》中有很多的地方却还残留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枪杀后的伤痕,没有自张罗地去抹平。又谈何“自书自批”呢?可知《红楼梦》不只谈情,还有矛有戈!曾经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的斗争,死去的掩埋,受伤的疗伤,这才是:“自张罗”。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节分解。

【喜欢我的别忘**,加关注噢,敬请提出不同观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妙玉住的是“栊翠庵”还是“拢翠庵”?哪个才是正确的?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争议,因为版本和传抄的问题而被遗留。比如大观园中妙玉居住的栊翠庵还是拢翠庵就一直有争议,各个版本并不相同。

以回目论,第四十一回,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程乙本为“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蒙古王府版也是“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但《脂砚斋评石头记》则是“贾宝玉品茶拢翠庵”。标注批语的庚辰本的也显示为“拢翠庵”。

到底是栊翠庵还是拢翠庵,各方对此并无明确说法,可见“栊”“拢”在各个抄本中或者古本中都是有的。

倒是周汝昌先生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采用了“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并在回后对“拢翠庵”作了点评和解释。

周汝昌:其所居拢翠庵。拢翠者暗喻女子带发修行'拢者梳也。妙玉貌美又未剃发,故于后文引出许多意外艰险情节。


不谈周汝昌对妙玉的评价,只说“拢翠庵”肯定是他对照了多个版本所得之结果。

最后他也说“此回蒙戚二本多存雪芹原笔,信为可实。”

本文之所以采用周汝昌先生的说法,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省却很多校对的力气。

周汝昌先生尽管对他的研究各有分歧,但她看过的很多原本或者是第一代的出版本,是我们无法比的。

就算如今的再版本,也有很多后来编辑修改的问题。

比如君笺雅侃红楼一直诟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依据程乙本和庚辰本,却还是做了很多后来的调整。


比如最大调整就是将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顺序给调整成与大家一样的“悲愁喜乐”。看似更合理,其实却将曹雪芹故意设计的与史湘云[乐中悲]曲子的线索全部切断,导致史湘云与冯紫英的姻缘和故事没有了线索。

闲言少叙,拢翠庵也好,栊翠庵也罢,分歧就在这个“拢和栊”上。这两字之所以混淆,在于古人书写时,一旦草书就容易出现一定的形似。加之后来抄书人的理解,便形成了分歧。但其实还另有原因。

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拢翠庵”从妙玉带发修行来看,是有道理的。

但“栊翠庵”也并非全无道理。

“栊”有多种解释,一为围养禽兽的围栏,比如栊槛。

妙玉自称“槛外人”,与栊翠庵也相得益彰。

一为窗上棂木,指窗户。


这就要说到栊翠庵的重点在“翠”不在“栊”的具体影射伏笔。

因为栊翠庵住着妙玉,就是翠玉,就是绿玉,就是黛玉。

妙玉和林黛玉同样出于姑苏,也都是从小有病。也都有出家人度化。不同的是林黛玉拒绝出家病没有好。妙玉选择出家,病却好了。

这就导致妙玉和林黛玉互为影射,二人可谓是镜内镜外。妙玉是出家的林黛玉,林黛玉是没出家的妙玉。

这也是栊翠庵之名的由来。

栊字无论是牢笼也好,窗户也好,都与林黛玉有关系。

比如,茜纱窗下,比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都可为林黛玉之伏笔。

大观园或者是贾府,就像林黛玉在《五美吟·红拂》说的“岂可羁縻女丈夫”,代表她心中的一种束缚。正是“栊”的第三层含义,指牢房。


别看妙玉说她是槛外人,何尝她又不是被槛内的牢笼给束缚?

回到当初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面对绛珠仙子的情生,神瑛侍者的选择是下凡历劫而逃避。他作为出家人,何尝不也是不能自由,困囿于“牢笼”。

所以,栊翠庵妙玉实际上也是困于牢笼的林黛玉,是她“毋宁死”也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林黛玉最终十七八岁死去,就是用生命去追寻的一种自由。《柳絮词》她说“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就是黛玉求得的一种自由。

题外话,妙玉在请贾宝玉喝茶时拿出自用的“绿玉斗”,不就是林黛玉的象征么?

当初怡红院被题额“红香绿玉”,贾宝玉说“两全其妙”,是伏笔宝黛姻缘。

可惜随后就被贾元春修改为“怡红快绿”,去掉的“香玉和绿玉”,代表元春反对的立场,也是指林黛玉。

贾宝玉不甘心,还想着“绿玉春犹卷”,是薛宝钗提醒他说元春不喜欢“绿玉”,何必与她争弛?

贾宝玉便听从修改为“绿蜡春犹卷”,也代表彻底放弃“绿玉”林黛玉。


如今妙玉再拿出“绿玉斗”给贾宝玉选择,如果他敢接受,表明宝黛姻缘还有机会。此时妙玉有神谕存在。可惜贾宝玉不敢接受,自然就彻底断绝了与林黛玉的姻缘,只有薛宝钗了。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其实是妙玉在给宝黛钗三人“开示”,注定三人结果。

言归正传,“栊”的最后一个意思是通“拢”,就是梳拢的意思。

明·汤显祖·《紫箫记·审音》:展纤蛾怯的轻寒,軃著春衫,略栊云鬟。

说了半天,所谓拢翠庵与栊翠庵之争,根本就是一回事。无论是“栊”也好,“拢”也罢。都可以是一个意思。

我认为,重点还是在“翠”,引向林黛玉才是正解。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9-04 11:32・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 唐 ] 李白
原文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歌 - 李白诗作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阳春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作品。

全诗十句六十二字,主要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荒废政务的讽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阳春歌

作者
李白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乐府诗

创作年代
盛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赏析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⑴。

披香殿前花始红⑵,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⑶,紫宫夫人绝世歌⑷。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⑸。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作品注释
⑴“绿杨”句:谓柳条桑枝被轻烟缭绕,在微风中摇曳。此句在修辞上为互文,意为柳条桑枝二者共同在烟中、风中摇曳。

⑵披香殿:汉宫殿名,在长安。

⑶飞燕皇后:汉成帝宫人,善歌舞,以体轻号为“飞燕”。先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事见《汉书·外戚传》。

⑷“紫宫”句:紫宫,天帝的居室。也指帝王宫殿。《文选·西京赋》:正紫宫于未央。李善注:未央宫,一名紫微宫。然未央宫为总称,紫宫其中别名。“紫宫夫人绝世歌”指汉武帝李夫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乐人)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⑸“圣君”二句:意谓皇帝活一百岁,乐一百岁。

折叠作品译文
春天的长安,白日照耀着天空,满城的绿杨,千万条垂枝,结烟袅风。

披香殿前的鲜花刚刚绽红,芳香流动,秀色映入绣户中。

流香映秀绣户中,佳人竞相经过。

赵飞燕皇后轻轻掌中起舞,紫宫夫人高唱绝世歌曲。

恭贺圣君三万六千日一百年,岁岁年年欢乐多!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应诏翰林时的应制之作。[1]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约有《阳春曲》,此诗为李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81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相思·汴水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拼音 译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标签: 情感人物婉约相思宋词三百首女子景色山水
译文 注释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江南的山一座一座的,凝聚着无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2]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1 15:04 , Processed in 0.1200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