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妙玉===庄妙善太庙之中的通灵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08: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红楼梦》妙玉原型再探析
2020-10-19 19:35
倪合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350期

曹雪芹对妙玉的着墨不是很多,分析起来确实有难度,如果不细读细究文本,就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笔者通过文本细读,认为妙玉的原型是可以确定的,尽管不能明确是某人,但可以确定其类型,最大的可能应是康熙南巡驻跸江宁织造府时曹家敬献的美女。

下面就这一观点的理由提出来和大家进行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妙玉首次出场在十七回,是暗出。原文如下: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页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应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接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贴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贴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摘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3版,2015年1月第48次印刷)



这段描写很值得玩味。

首先,妙玉的背景与秦可卿相类似,秦可卿是秦业抱养的,几乎来历不明,如果她是废太子的女儿,当然不能讲明。妙玉也是如此,如果她是康熙宫外的侍(女)宠,当然也不能写明。只说是苏州人氏(透露“苏州”有深意),父母双亡。

其次,“带发修行”,身边还有两个老嬷嬷及一个小丫头服侍,实在不简单。当年李隆基因喜欢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由高力士安排其到庙里带发修行,然后还俗,李隆基再迎娶她,并封为贵妃,这样就避免了父皇夺儿子宠妾的不道德行为。笔者想,当时的高力士肯定会安排下人服侍杨贵妃的。同样的道理,妙玉作为康熙的侍(女)宠在庙里有人服侍就不奇怪了。

再次,该侍宠是曹家精心安排给康熙的,应该是女人中的极品,故有“文墨也极好,经典也极熟,模样也极好。”

第四,王夫人向来是“一慢,二看,三通过”,从不随便表态,可是,这件事林之孝家的还没回完,她就发表意见了,而且还要下请帖备车去请,可见这个人一定能给贾家带来好处。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故曹家得了那么多年的荣宠,前后任江宁织造这块肥缺达六十年之久。妙玉进贾府应是贾家(曹家)精心安排的,也是曹寅会来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五,作者还担心读者不明白,特意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页遗文”。要知道“贝页遗文”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贝页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皇家搞到“贝页遗文”提供给她是不奇怪的。

第六,引用该段文字的《红楼梦》版本第十七回和十八回没有分开,在其他的通行本中该段是第十七回的结尾。这里的“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也很奇怪。一般的章回小说用“暂且不表”或“按下不表”,而不用“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这样表述语气让人看上去好像有难言之隐,不能明说。作者可谓苦心孤诣。

此外,妙玉在第十七回出场不是偶然的。元妃省亲实际上就是康熙南巡曹家接驾的影射,故作者安排妙玉在元妃省亲时出场,切合康熙南巡时曹寅安排美女取悦康熙这一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传统做法。

二、第四十一回妙玉再次出场,是明出。原文如下:

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盞,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来飺茶吃。这里并没有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瓠(ban音)爮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的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盞(hai音)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出来。(同上)

这一段也值得细细推敲。

首先,妙玉带发修行,有那么多的古玩奇珍在栊翠庵,诸如“瓠爮斝”(又有二行小真字)“点犀䀉”“绿玉斗”“成窑五彩小盖盅”“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鬼脸青”。这一点非常奇怪。特别是在宝玉讲妙玉给他绿玉斗是个俗物时妙玉的表现让人震惊,他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贾府是什么人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真正是鲜花着锦、烈火喷油,仅次于皇室,他家都拿不出“这么一个俗器”,表明她的来历和身份非同一般,她应是准皇室的人,只有这些珍奇古玩才能和她的身份地位相称。

其次,玄墓山是苏州的一座山,康熙南巡时曾二次驻跸在此,作者写妙玉曾在“玄墓蟠香寺”修行是有深意的,是在提醒读者妙玉原型与康熙不一般的关系。

第三,“蟠香寺”在苏州玄墓山,事实上玄墓山上没有蟠香寺,蟠香寺是作者虚构的。“蟠”是形容龙盘伏状态。“蟠虬整雕竹根”也是雕龙盘伏在竹根上的意思,还有“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在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有龙纹的这些东西要么是皇宫里用的,要么是皇上赐给特别亲近的人。贾府就有皇家赐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一般人是不能用也得不到这些东西的。可见妙玉是何人。

三、六十三回妙玉第三次出场,是暗出。原文如下:

想罢,袖了贴儿,径来寻黛玉。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的迎面走来。宝玉忙问:“姐姐那里去?”岫烟笑道:“我找妙玉说话。”宝玉听了诧异,说道:“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俗人。”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来寒素,赁房居住,就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得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贵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两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同上)

(1)此段中“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很奇特。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十三回、二十六回、五十七回有出现,现分例如下:

十三回、“宝玉从梦中听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似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

二十六回、“袭人来说:‘老爷叫你,’宝玉不觉打了焦雷一般。”

五十七回、“紫娟骗宝玉(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第十三回有这样的表现可能有二层意思,一是秦氏与宝玉有不一般的情感;二是如刘心武先生所言秦氏原型是废太子的女儿,她的死对贾(曹)家有重要的影响;第二十六回贾政是儒家正统的代表,宝玉对仕途经济非常反感,同时宝玉最怕父亲,故有此反应;第五十七回宝玉与黛玉有前世的姻缘(仙缘),他们俩已经心心相印,听说她要回苏州故有此反应不足为怪。那么该段中的表现说明妙玉不是一般的人,如果妙玉身份真如笔者所言,岫烟知道是不妥当的,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宝玉感到特别的惊讶。如果岫烟与妙玉(康熙的女人)的关系确如岫烟所言,贾家之前对岫烟的安排就非常得不妥,对跟类似于皇妃的妙玉有如此关系的人没有做出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宝玉也感到十分的不安。这就是岫烟尽管寒素后来为什么能成为薛蝌的妻室,而李绮、李纹则不能的重要原因。薛宝钗最后要掌管这个家,她必须有世俗的考量,尽管她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2)此段中的宝玉说:“……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孤傲应该有资本,如果他是康熙的侍宠,当然“万人不入他的目”。又因妙玉是宫外的侍宠,在世俗看来是“不合时宜”的,你要么在社会上嫁人,要么进宫选妃,在宫外当侍宠算哪门子道理,权贵是世俗秩序的代表,故“权贵不容”,尽管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四、第七十二回,妙玉在中秋夜与黛玉、湘云联诗,三十五韵中,黛玉和湘云总共联了二十二韵,妙玉一人连续联了十三韵,表明她的“文墨极通。”呼应前文。该十三韵中有如下二韵:“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虽说前一韵表面上看是写大观园奇石怪树,实际上很可能是写朝廷的内部斗争,又因为“赑屃”是龙之子,龙子(象征先皇之子)一般在皇宫内,同时“罘罳”(是宫殿城墙四角上的小楼)也暗示皇宫。这些都与笔者的推测紧密相关,妙玉的诗有这样的格局表明她非同一般。



五、宁国府、荣国府两府许多的淫乱之徒对妙玉敬而远之,除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盗匪外,无人敢染指。贾珍与贾蓉和尤二姐有聚麂之诮,贾珍与贾蓉的老婆乱伦(俗称“爬灰”);贾琏与多姑娘、鲍二家的,包括和父亲贾赦的小妾乱搞;贾赦逼娶鸳鸯未成,花钱在外买了一个小丫头做妾,是个老色鬼;贾瑞想王熙凤,虽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他毕竟迈出了一步,他不仅有贼心还有贼胆。

读者可能会问妙玉是出家人,他们也不便做这样的事。但读者若知道贾芹在水月庵干了什么,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秦钟在铁槛寺与智能儿就不说了。九十三回有“‘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荣府里的一个小蛤蜊(贾芹)都敢干这样的事,贾珍、贾琏对栊翠庵中绝色的妙玉焉有不垂涎的,可是他们就是不敢碰,因为妙玉是皇上的女人。尽管后来皇上不能(或无法)娶她,她也不能再嫁,即便是“王孙公子”也不能嫁。所以才有《世难容》曲中的“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的深深哀叹。

综上所述,妙玉尽管不是贾家亲戚,但仍能进入金陵十二钗,这是由她的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另“1684年孙氏(曹寅的母亲)的丈夫辞世,康熙亲自登门吊慰。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也特别召见孙氏。孙氏觐见康熙时,康熙脱口说出:‘此吾家老人也。’”(《曹寅与康熙》史景迁,2014年3月第1版,2016年12月第3次印刷。页22),更说明康熙与曹家非同一般。曹寅家虽是奴才,但康熙视他们为一家人。康熙的女人列入金陵十二钗应该没有疑问。足见曹雪芹之良苦用心。

(作者系宣城市宣州区纪委派驻宣传部纪检组长)

制作:童达清(ltsr271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2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访妙玉乞红梅
[ 清 ] 曹雪芹
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 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 《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 ,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找这句诗出自红楼梦第几回?谁说的?什么情景?最重要的是什么意思???
室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岈谁嫌诗肩瘦,衣上尤沾佛院苔。就是这句,帮帮我拉!!~~万分感谢!!~~...展开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热议# 海关有哪些禁运商品?查到后怎么办?
匿名用户
2013-08-29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湘云勇对应景诗一回中,黛玉亲为宝玉代书的一首诗。 第五十回访妙玉乞红梅,贾宝玉做的这首诗就写得很好。这一次没有限时间,没有限韵,也不限题目,由他自己来做。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第一句,开樽,就是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作,裁,这里是构思推敲的意思。第二句,寻春问腊,就是去要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是仙境,这里是喻妙玉出家所居的栊翠庵。第三句,大士,指观音大士,佛教认为观音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个地方以观世音比妙玉。第四句,嫦娥,指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妙玉自称是“槛外人”。第五句,入世,把栊翠庵比作仙境,摘了梅花回“去”,就称“入世”,第六句,离尘,“来”到栊翠庵乞梅,就称“离尘”。梅,又称“冷香”,这里把“冷”和“香”分在五,六两句中,“挑红雪”和“割紫云”说的都是摘梅花。第七句,意思是有谁怜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又称“查丫”,是形容一个人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寒冷而耸肩,写诗人自己踏雪冒寒跑来跑去。第八句,佛院苔,是指栊翠庵里的青苔,字面上的意思是,衣服上沾着栊翠庵的青苔,这是以诗的语言,借衣沾绿苔来说自己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的清幽,“苔”在诗文中常常是写一种幽境。在不是比赛的情况下,贾宝玉做的这首诗,是相当不错的。访妙玉乞红梅,这首诗翻成现代文如下:美酒还没有举杯畅饮,诗句也没有锤炼剪裁,为了寻找春光访问腊梅,来到了仙境蓬莱。不是要求南海观音,给一点净瓶中的甘露,是向那冰霜女神,要一枝栏外的红梅。来到这喧嚣的尘世,随着冷霜挑走猩红雪片,离开这庸俗的人间,伴着暖香把紫色云霞割来。只顾赞美那蜷曲多姿的梅枝,却忘记了怜惜诗人的瘦弱,他的衣襟上还沾满着,幽静佛院里的青苔。
23    评论 分享 举报
从不说谎的匹诺曹
2017-10-27
关注
第五十回 李纨让宝玉去妙玉那要红梅,并且赋诗一首
原诗: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的次要角色——妙玉的前世今生
2018-05-14 19:27
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妙玉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排第六, 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可见尘缘未了,如果剃发了就是真尼姑了)。

她祖籍苏州吴县人氏,《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交代妙玉泡茶所用水系吴县玄墓山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水,一直埋在大观园。



妙玉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古时大户人家女子出家也无非是这两个原因:家道败落或多病求佛。

正因为是后一条原因,所以书中借邢岫烟之口说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且爱洁成癖,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在那时候也值不少银子的,但是妙玉嫌脏就扔得远远的不要了。

在整本《红楼梦》里,这几乎算是妙玉的唯一的缺点——近乎病态的“洁癖”,但是不能上纲上线为“她对劳动人民缺乏阶级感情”。

其实她后来在宝玉的劝说下,同意让那贫婆子拿那些小盖钟去卖钱过日子,但她依然坚守自己的“洁癖”,同意的前提是那些小盖钟“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可以看出她病态“洁癖”下依然不失厚道!



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建造大观园,特地修了一座栊翠庵,这是为何?原来在建造阶段贾政游园时曾提及“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就是为了贯彻这个设计意图。

事实上,元妃省亲时,书中写到“怱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并题一匾云‘ 苦海慈航’”,可见起到了预定的设计效果。

有庵必有“尼”,妙玉为能亲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所以碰巧被贾府“邀请”入驻栊翠庵。由于妙玉出家不久,其父母就双亡了,所以她一呆也就长期滞留在大观园了。

请注意她与买来的那些“戏子琪官”不同,不是贾府奴才,有相对超然的地位,虽然也难免要迎合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但是至少有半个“客人”的身份。

自称“畸零人”的妙玉,对政治,对权力,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都完全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力求与天、与宇宙、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的,她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加之妙处出身宦门,学识悠长,“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算是大观园中的姣姣者,所以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也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举止都有大家闺秀的气度。

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妙玉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友谊深厚。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以平时和妙玉接触最多的几个人来看:妙玉曾教幼时的邢岫烟识字,算有师生之谊,然而妙玉和她之间是单向的,存在“高度差”,她内心未必看重岫烟;贾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佛学兴趣,但惜春身上烟火气有余而灵气不足。妙玉勉强可与她谈经论佛,若要进行心灵深交,惜春恐怕还差一截;黛玉高洁孤僻,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犹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对妙玉也是远远地敬着她。

唯一对妙玉有几分理解的,算是宝玉了!可见妙玉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妙玉身上体现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她明明入庵修行,以“槛外人”自称,其实她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已托身佛门弟子,文学上却深爱老庄的空灵、逍遥、奇幻多姿。

书中对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欲洁何曾洁”说她有洁癖,最后的结局是没能得到很高洁的结局(几被玷辱),“无瑕白玉遭泥陷“、”“终陷淖泥中”。“云空未必空”:她虽然是尼姑,但她内心有“芳情”、“雅趣”,谈不上四大皆空!

所以我们在整本书里从来没看见过妙玉在念经或念佛,她这个尼姑不算真正的尼姑,而是寄居大观园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她在精神上、学问上高过于宝黛钗这些大观园里的第一流知识分子。

这个正应了一句玩笑话:佛道玄门中,有悟性的人轻轻松松地禅修、休息就“修”成了,顿悟成大师,徒子徒孙整天傻乎乎的“炼”却不得其门径而入。



妙玉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妙玉其实身上有很多黛玉的影子,都属于“自赏派”,“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超凡脱俗,都是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品行高洁、才华横溢却命薄如纸。

甚至林黛玉三岁时因体弱多病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度化她出家,这也跟妙玉幼时的情况极其相近。

惟其如此,一旦贾母出世,贾府的顶梁柱坍塌,她就被贼人掳走。书中记载,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看见这么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宝玉悲伤叹惋。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7: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身世之谜
少读红楼
少读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6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文/夕四少 微信公众号:少读红楼

  细读红楼会发现,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跟贾府没有任何关系的女子,她进贾府,主要是为元春省亲之用,既然盖了这“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就不可能让她空着,所以妙玉后来就住进了栊翠庵。

  妙玉并不是贾蔷从江南采买小尼姑小道姑带来的,她另有出处,原文关于她的介绍说的既清楚却又隐晦,对她的年龄和出家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但对她本人的家世背景却语焉不详,因此其真实身份也成了红楼未解之谜。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妙玉遁入空门,是个人身体原因,是逼不得已,并非出于本意,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她不可能真的坐守空门,五蕴皆空,六根清净。

  她的判词里也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我们从她在宝玉生日送拜帖,邀钗黛品茶,宝玉乞红梅,黛玉湘云中秋联句等情节都能看出,她对红尘是非常留恋的,我们用八个字可以非常准确地形容妙玉的出家,即“身在空门,心在红尘”。

  关于她的背景,原文有一段比较享尽的说明: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这段话说的非常隐晦,但却透露了很多关键信息。其一,妙玉并不是贾蔷从江南带来的,她去年就跟着师父来到都中,住在牟尼院。其二,妙玉父母双亡,是个孤儿,她能够来到都中,应该跟父母死亡有关,如果父母俱在,她不大可能跟师父进都,这一点后文还会说到。其三,妙玉的师父不简单,“精演先天神数”,也就是能预测未来,这是一个关键。其四,妙玉原本要扶灵回,但师父临终交代,暂时不能回去。

  以上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妙玉也是仕宦人家的女儿,长得好,通文墨,是正儿八经的千金小姐,虽然是带发修行,但并非真的入了空门,类似于佛家所说的“俗家弟子”,是随时都可以还俗的。

  当然,仅仅这些文字,我们还不足以了解妙玉的过去,对妙玉身世揭露比较多的,当属跟她做了十年邻居的一个女孩邢岫烟,宝玉生日要回妙玉帖子一回,邢岫烟对宝玉讲述了妙玉的身世和她的为人。

  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我们先来算一个时间,妙玉进贾府时十八岁,这时候他已经来到都中一年了,也就是说,她来的时候十七岁左右,结合邢岫烟与她做了十年邻居的描述,可知妙玉是在七岁左右入了空门,一直到十七岁,正好十年。

  再来看邢岫烟说的这段话里的最后几句“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这句话非常关键,它向我们透露了妙玉来都中的根本原因,不是前文说的什么“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而是为权势所不容,所以不得不离开。

  我们知道,妙玉是官家之女,既然是为权势不容,自然是得罪了人,无法立足,不得不北上。再联系妙玉父母死亡之事,我们似乎可以推出这样一个过程:妙玉父亲因某些隐秘之事得罪了当时权贵,或者不愿同流合污,因此被盯上,以至后来父母皆为此丧命,妙玉因在空门,躲过一劫,随后随师父背上避难,这才进入贾府。

  既然能够为权势所不容,可见妙玉身世绝非一般仕宦人家的小姐,其父应身居要职,或者掌握了权贵们重要的秘密,因此被陷害算计。

  这一点从妙玉请钗黛品茶一回可知,其用的茶具很是考究,当宝玉说宝玉给她的绿玉斗是俗器时,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以此可知,妙玉的身世不简单,她能够拥有多件贾府都没有的珍贵茶具,可知其家世之显赫了。

  她能够随身携带这些茶具,也说明了一件事,她是在父母出事前后,被提前安排保护了起来,为其生计考虑,父母将家中部分珍贵器具打包,交给其师保管,以为将来生活来源,待父母死亡后,她的师父立即带她北上。

  既然能为权势不容,可见妙玉父亲得罪的应不是一般人,这一拨人会不会跟皇宫之内有联系?妙玉能够进入贾府,想贾府自然不会不知她的底细,若妙玉是“犯官之女”,贾府为何敢请她入府?有没有可能妙玉一家与贾府本身即有内在联系?

  妙玉是“苏州人氏”,而黛玉也是“姑苏人氏”,既然两人的父亲都是官,且不是小官,在过去的官场,没有可能不认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妙玉一家跟林府,跟贾府本身就是有来往的?不然她何以能够进入贾府,能够被王夫人下帖子请进来?能够住进大观园里的栊翠庵?能够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我们知道,能入正册的,都跟贾府有关联,且都是大家闺秀,门第出身都很高,绝非一般仕宦小户人家,十二钗中,除了四大家族中的女性,四大家族之外的,只有三个人,李纨、秦可卿和妙玉。

  李纨的身世原文说得很清楚,说她“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这个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的校长,在明清时期是四品官,毫无疑问李纨是大家闺秀。

  再说秦可卿,秦可卿虽然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出来的女婴,但秦业的官职是营缮郎,即营缮司郎中。营缮司隶属工部,在明清时期,是负责皇家宫廷建设的,属于五品左右的官。虽然秦业很穷,但他做的是京官,所以秦可卿出身也不低。

  再说妙玉,妙玉父亲应该是在苏州任职,属于地方官,而明清时期的苏杭一带,是富庶之地,能在这个地方当官的,大多都是清官廉吏,或者深受皇帝宠信,像黛玉之父林如海,能任巡盐御史,就离不开皇帝的信任。

  所以妙玉之父有没有可能在任上发现了权贵的一些猫腻,甚至是贪腐之风,准备弹劾,却被权贵提前发现,捏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将妙玉父母害死,妙玉因在蟠香寺修炼躲过一劫?后才随师北上,而跟妙玉家素有往来的贾府,自然成了其避难之所。

  李纨、秦可卿在十二钗中排在最末两位,而妙玉却位列第六,所以妙玉的身世,很可能是高于李纨和秦可卿的,应该跟黛玉相仿,且其跟贾府、林府等应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妙玉的结局应该也跟贾府败落密不可分,这一点从其中秋续的黛玉湘云的“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的诗句可知。

发布于 2018-12-26 1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2: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宝玉和妙玉之间的三件事,两首诗
木槿读书
2020-01-27 23:25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存在,她位列金陵十二钗的第六位。
连贾府的小姐迎春、惜春,少奶奶王熙凤和李纨都排在她后面,可见她的角色很重要。
作为唯一不是贾府的人,尼姑身份的妙玉能进入金陵十二钗,还是因为她和贾宝玉的关系。
仔细读全书我们会发现,妙玉重要的出场都和贾宝玉有关,前八十回中总起来说就是三件事和两首诗。

妙玉正式出场是在第四十一回,贾母带领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到栊翠庵喝茶。
在招待了贾母刘姥姥等人之后,妙玉带了宝玉和宝钗黛玉去另外的一个房间品茶,我们看她安排的茶杯,很有意思。
她给宝钗和黛玉的茶杯固然是古玩奇珍,但是她给宝玉用的更加名贵,是自己日常引用的绿玉斗。
这种茶杯的区别对待,可以很充分的表现她内心的倾向。

尤其是刘姥姥用的茶杯,她嫌脏要扔掉,那贾宝玉一个男性用过的茶杯呢,怎么处理呢?妙玉实在是心在佛门,心在红尘。
而第五十回中,宝玉“冒雪乞梅”,很有意思。
本来是大家在一起赏雪联诗,宝玉只顾看史湘云独斗群芳,忘了自己应对,被罚去妙玉去讨要梅花。
很耐人寻味的是,宝玉先是乐得去做这一件事情,在他眼里这根本就不是罚而是赏。
接着是黛玉说如果带上别人反倒不好要出来,就宝玉自己去正好。
很有深意的结果就是,宝玉笑着拿了一束腊梅花回来。
刚才联诗的时候还是思路枯竭,讨了一束腊梅花就文如泉涌,出口成章,做了一首访妙玉乞红梅的七律。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里面,有这么几点:去讨要梅花,别人女孩子未必要的出来,宝玉一个男孩子,轻而易举。
宝玉乐得去要,而且笑着回来,之后就才思敏捷。
而且这首诗首联中“寻春”很有双关意味,有寻找爱情的意思。
颔联中“不求大士瓶中露”,在贾宝玉心目中,妙玉不是什么观音大士,而是嫦娥。
月中的嫦娥是寂寞的,是思凡的,这里宝玉的乞梅有乞媒的意思,显然是寻求爱情。
尾联中“惜诗肩瘦”,谁能相惜,自然是妙玉。“衣上犹沾佛院苔”自然是宝玉人虽然离开了,但是心仍然在庵里。

3
这分明是一首爱情诗,足以表现两个人之间特殊的情缘。
而后来,贾宝玉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的帖子祝寿,两个人的关系就更近了一步。
面对“槛外人”送来的帖子,贾宝玉提笔出神,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才好,这表明了他对妙玉的重视程度。
最终请教邢岫烟才很郑重的回复“槛内人熏沐谨拜”并且亲自送去,才心满意足。
而在第七十六回中,出现了妙玉“月下续诗”的情节。
中秋之夜,贾府合家团聚,四更天后众人散去,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对月联诗,在对到“冷月葬花魂”时妙玉出场了。
可以想象当时妙玉是在旁听的,贾府一家赏月的时候,妙玉一个尼姑在一旁偷窥。

一般情况下,常人夜里是不出门的,何况一个女子,妙玉在旁的理由是什么,那就是她希望能见到宝玉,这在她续的诗里有很明确的体现。
诗中句子“芳情只自谴,雅趣向谁言”无限柔情,只有自我派遣,这个倾诉的对象,在她心中,只能是宝玉。
续诗的最后一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不就是指的那次宝玉用她的绿玉斗喝茶的往事吗?
贾宝玉和妙玉之间,是这种亦亲属亦朋友亦情人之间的关系,难怪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的第六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2: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的秘密(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2017-09-10 22:15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看到的妙玉的判词。给妙玉配的歌词是这样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在说妙玉这个人物之前,先接上上一段说的那个内容,就是贾母在妙玉的栊翠庵喝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您注意,在书里,这之前妙玉和贾母并没有见过,贾母怎么知道妙玉一定给她上的是六安茶,妙玉也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特意上的是老君眉,说明她知道贾母爱喝红茶,贾母也知道妙玉一般是喝绿茶,这俩人都了解对方啊,这是怎么回事?

咱们再看看妙玉是怎么进入大观园的,话说大观园修起来之后,里面有家庙,需要引进一批宗教人员。进来了十个小尼姑,十个小道姑。妙玉也是这一批进来的,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林之孝家的跟王夫人介绍她的情况是这样的:“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后面的话且不说,就说这个妙玉出家的原因。大户人家的小姐,因为体弱多病就自己出家,过青灯古佛的清苦日子,然后就好了。这个实在是少见。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买了很多替身儿都不中用,自己出家病就好了,这是因为她和佛门有缘。这倒也是一说,但是您要是联系起妙玉和贾母的熟悉程度,还有上一段妙玉拿出来的茶具,王恺和苏东坡用过的,这个在贾府本身都够呛能有,这就看出来这个妙玉并不简单。

还一个,如果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舍身出家,那么她可以在任何一座庵观寺院清修,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她为什么要到贾府的家庙里来,这就等于是寄人篱下,给别人服务,身份比那些小戏子和小尼姑高点,本质是一样的,妙玉有必要吗?因为师傅一句话?师傅也没告诉她要进大观园给人家的做专职服务人员啊,他为什么要自降身份?

曹雪芹先生写东西很狡猾,有的是明说,有的是明说一套话实际的意思要你自己去品。另外,曹雪芹先生还喜欢情节互相映照,写一段重要情节,其前后必然有类似的一小段内容与其相呼应,两段内容前后关照。比如写黛玉,先写一个晴雯,还有一个龄官,这两个人身上都有黛玉的影子。龄官也是体弱多病,贾蔷对她一往情深,这个就是宝玉黛玉的翻版。写黛玉死之前,先写晴雯之死。贾宝玉为了晴雯之死写的一篇《芙蓉女儿诔》,其实更像是黛玉的悼词。特别是其中有一句“茜纱窗下,我本多情;黄土陇中,卿何薄命。”书里写“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这应该是黛玉活着听到自己的悼词,感到的心悸。



所以我觉得妙玉的情节也是在映照之后的情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好好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要进入寺庙修行,不是因为自小多病,进了寺庙才好,这都是掩人耳目说法,真正的原因是家里把她送进寺庙里避祸的,家里应该是获罪抄家,提前把女儿送进寺庙,否则就要罚没为奴了。那些个名贵的茶具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像王恺和苏东坡用过的那个葫芦,应该是家里面珍藏的宝贝,让她带出来,避免被抄了出去,平白地就没有了,这样万一有了什么马高蹬短的,还能救应一时。

而且妙玉的家里应该是和贾母关系很近,原来她和贾母应该是有过交往,所以才能解释老太太那句“我不吃六安茶”……。那么妙玉进大观园与其说是给贾府进行宗教事务的服务,就不如说是托庇于贾府。一个女孩子家,单身住在外面毕竟还是不安全,进了贾府就比较保险了,至少在当时是这样。正好借着贾家盖大观园,有这个由头,就把妙玉接进来。毕竟是犯官之女,直接接进来,万一说出去,那就是窝藏罪犯,所以还是瞒天过海比较好。这件事情应该只有贾母等少数人知道。您注意,妙玉进府的事情是林之孝家的跟王夫人回的,整部书里,除了抄检大观园,那是逼急了,王夫人一般不太爱管事。大观园的建设一般是贾琏凤姐在忙活,只有这个事情是秉过王夫人,因为如果跟凤姐说,王熙凤多精明的一个人,她难免就猜到点什么,王夫人是不爱多想的,而且王夫人做主的事情,主管部门也不能驳回,所以妙玉就进来了。那么为什么连王夫人都不知道妙玉的事情?这说明妙玉的家里是跟贾母的娘家史家交情深厚,而且有可能妙玉的家里的女性长辈跟贾母算个闺蜜什么的。而当时史家已经败落,史湘云还要自己做针线活呢。贾母又在贾家做主,所以就进了大观园。

这就是我的想法,曹雪芹先生隐含的手法写出妙玉被抄家,其实是映射后面贾府被抄家,前后呼应。而且妙玉是暗线,还有一条明线的映射,就是甄家被抄家,家里的仆人和财产很多都转移到贾家。电视剧里由于没安排甄家的角色,就改成史家,一个意思。

咱们再来看这个判词:“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还有歌词:“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几句应该是预示了妙玉的结局。在高鹗的续书里面,高先生倒是想按照这个判词来安排妙玉的结局,写出一个妙玉被贼人掳走的戏份,被糟蹋了嘛。这就是“无暇白玉遭泥陷”啊。

这样安排,倒是也不能说就完全是胡勒,毕竟也符合判词,说得过去,只不过感觉俗套了一点。我倒觉得,这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应该是贾府后来也被抄家,这下妙玉也保不住了,她的犯官之女的身份也曝光了,一样罚没为奴。所以叫“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您注意这个“依旧是”,说明她极力想要躲避这个命运,但还是没躲开。而且我觉得曹雪芹先生会在那里明白地揭开妙玉身世之谜,只可惜我们看不到了,我也只是在这瞎琢磨。

还得说说她的这个性格,歌词里说“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句词看着好像是夸赞妙玉,说她清高,凡俗的人理解不了她,反而厌弃她。其实我觉得,曹雪芹先生的态度确实是惋惜,只不过惋惜的是妙玉一味追求清高,已经脱离现实了,几乎是谁都瞧不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你瞧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对你有什么好态度。大嫂子李纨为人和蔼,和谁都能正常交往,唯独对妙玉,不愿意跟她打交道。“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书里,宝玉连句输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找妙玉要一支梅花插瓶。您看她说的话:“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这是有点修养的,不理你就完了,这要是一般的丫鬟婆子,背后的话就多了,不会有人对她有什么好言语。几乎所有人都烦你,你生活在真空啊。所以曹雪芹先生用了一个“太高”,一个“过洁”,过犹不及啊各位。可见曹先生对妙玉是不认可的。林妹妹还知道,人家给她送东西,她拿出一把钱给人家表示答谢,跟赵姨娘也能应酬下来。这说明林妹妹虽然也尖刻,但是也知道正常的迎来送往,人情练达都懂。所以林妹妹是可以被接受了,而妙玉完全排斥这些东西,这个人说实话就有点无药可救了。



那么妙玉为什么会如此清高呢?您看刘姥姥和贾母游大观园,贾母把妙玉给她的那杯茶让刘姥姥喝了一半。等茶具收回来,刘姥姥喝茶的那个成窑的杯子妙玉就说什么都不要了,非要砸碎了。当时可不止这一个茶杯,拿出来好几个茶杯,大伙都喝了。别人用过的茶杯都能涮涮再用,就刘姥姥用过的就不能要了,非要砸了?她还把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呢。这就很明显了,她所谓的清高,其实就是官宦人家小姐的那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很多上层社会的人都有,但是她把这种优越感拔到一个过分的高度了,这就叫“过洁世同嫌”。

她瞧不上刘姥姥,跟现在好多人瞧不上民工的心理状态一样。她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宝玉是第一等,所以给宝玉用自己的杯子;贾府其他人是第二等,所以可以把她们的杯子涮涮再用;刘姥姥是最低等,所以姥姥动过的就得砸了。其实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等次观念,这也正常,但是妙玉把它做到极致了,就有点讨厌了。而且您还是出家修行之人,佛讲众生平等啊。而且她把梅花上的雪水当成最高贵的水来招待宝钗黛玉,这就有点自以为是了,完全是想当然的结果。她觉得是雅,但是连林妹妹这样的人都理解不了,她反过来数落林妹妹:“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所谓雨水和雪水的区别,完全存在于她的想象当中,她就自以为高明,而且说这话的时候是冷笑,那意思你林黛玉比我也差得太远,弄得林妹妹也不愿意理她了, 这人我实在想不出她还能跟谁交往,整部书里妙玉基本上一直是冷冷清清地生活。



妙玉这样的人,现在也能看到,您没见过那些装冷艳的所谓高档美女吗?这个真不是现在才有的,曹雪芹先生二百多年前就把这样人的嘴脸展现出来了。其实妙玉也有正常的青春期少女的心理需求,她也渴望爱情。她喜欢宝玉,这个看过书的人都能看出来,所以她才能把自己喝茶的杯子给宝玉用。其实她偏爱宝玉很正常,但非要把别人都贬下去来抬高宝玉就有点没必要了。他跟宝玉这辈子无缘,与其说是身份所限,不如说是她的性格使然。她这样的人,真有爱情降临,她那个清高劲头一上来,估计宝玉也受不了。林妹妹那种小儿女之态宝玉还能接受,这位妙玉恐怕宝玉也架不住。

白先勇先生很喜欢妙玉,爱给妙玉洗地。说妙玉要把刘姥姥的杯子砸了是因为妙玉代表着一种空灵,远离凡俗,而刘姥姥代表土地,两个人不可能有交流。这个说法我是接受不了。而且白先生坚决否认妙玉喜欢宝玉,他说妙玉会扶乩,她是看出宝玉有佛缘,想要主动接纳宝玉入佛门。这个就有点像《毛诗》把描写男女爱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成是忠臣思念明君,有点生搬硬套了,而且所谓的妙玉会扶乩在前八十回里根本没有,是高鹗在续书当中搞出来的情节。

说完妙玉,《红楼梦》的人物就说完了,下面要说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一些个事物。民以食为天,咱们下一段先从吃的说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也有观音菩萨,怎么回事?作者藏了哪些秘密在其中
2022-09-16 17:04:06 来源: 姜子说书 福建  举报
22
分享至
  题:红楼梦里也有观音菩萨,怎么回事呢?作者藏了哪些秘密在其中?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西游记》故事里,有一个德高望重兼二八芳容的观音大士,即世人口中“菩萨”所指之人,然而,西游世界却有人曾经变化成观音菩萨,去诓骗猪八戒,此人便是红孩儿。

  有意思的是,《红楼梦》故事里也有真假观音,那么,红楼书中提及的观音菩萨,指的都是哪些人呢?作者做如此安排,却又是为何呢?

  红楼一梦,说来荒唐,作者竟然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又以菩萨天尊僧道所有相以点俗人,正所谓:“菩萨一到,无不扫地完结者”。又云:“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




  《红楼梦》故事里,王狗儿一家人没钱过年,刘姥姥替他们想出一个机会来,说是“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而“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王夫人,便是刘姥姥口中的第一位值得去碰碰运气的菩萨。

  《红楼梦》故事里,贾府门下那些“沾光、善于骗人”的清客相公,就管贾宝玉叫“我的菩萨哥儿”,又如马道婆之流喊史太君为“祖宗老菩萨”,所谓“施主菩萨们”云云,此皆逐利小人奉承之语,全无真心。正所谓:“心顺了,说得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得连畜牲不如。”

  《红楼梦》故事里,贾瑞病入膏肓,则喊跛足道人为菩萨,是作者明白点播世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若要见菩萨现身法像,自照才是。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胜,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
  若是贪图正面佳人、表面假象,不肯直面真相,便是大光明普照菩萨,也治不了那阴暗邪祟,救不得性命,香烛、香油又有何用呢?正如《西游记》所指,贪图此物的不过是成精的犀牛,《红楼梦》书中贪图于此的何尝不是出于柙的虎兕之流,比如刘姥姥和马道婆。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被马道婆与赵姨娘暗害,作者又再次提及菩萨解冤孽,最后却是通灵宝玉可解冤孽,可知观自在者即菩萨。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
  《红楼梦》故事里,王夫人提起太医曾说过王补心丹能治林黛玉之病,一时想不起来名字,贾宝玉一通胡搅蛮缠,倒把满屋里人都说笑了。

  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夫人笑道:“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被贾宝玉当成林黛玉,听了她的一通告白,吓得直喊神天菩萨。而刘姥姥讲起茗玉小姐的故事,其中也提到了送子观音。




  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
  《红楼梦》故事里,花木繁盛的栊翠庵,史太君说“这里头有菩萨”,贾府下人却又传说大奶奶李纨是个菩萨,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可知“菩萨”是李纨之号,而夏金桂则是“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07: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妙玉为何能在金陵十二钗排第六?她跟王家竟有这层关系!
2021年12月31日 17:31 小小的牛子
妙玉竟然排名第六,这才个是非常细思极恐的细节。她既不是贾府的千金,和宝玉也并没有过多厚密的交情,前八十回中她甚至她都没有多少戏份。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来历不明,出场很少女孩子,居然超越了迎春、惜春、王熙凤等人,排在了史湘云之后的第六位,她凭什么呢?

其实金陵十二钗的排序标准大概有这么几条:家世出身、容貌才华、与贾府家族命运的关联度,还有一条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和贾宝玉的关系远近和亲密度高低。

妙玉的容貌才华自然不低于黛玉、宝钗之下,但是她的来历出身和跟宝玉、贾府的关联好像并不太充分。



细细想来,八十回之后妙玉一定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很可能是跟贾府有关,跟宝玉有关。所以尽管她结局落得“风尘肮脏违心愿”的境遇,但是作者仍然把她排在了第六位。

妙玉出身高贵,是“出家版的黛玉”,神秘来历或与王子腾有关

妙玉,贾府大观园栊翠庵的带发修行的尼姑。

妙玉不是一般的尼姑,她本是一个大家闺秀,她的出身非常高贵。这一点仅看她清高绝俗的品格和那些贵不可言的古董茶具就可以证明,或许追根溯源起来,可能不在贾府之下。

妙玉的来历十分神秘,且来看一下《红楼梦》第十八回妙玉出场的一段文字,里面就有很多未解之谜: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看看妙玉的简历是不是非常眼熟:姑苏人士,官宦之家,自幼多病,父母双亡,模样极好,文墨极通,而且心高气傲。和林黛玉的人设重合度极高,林黛玉小时候也有癞头和尚来化她出家,但是她父母不舍得,才罢了。

“妙玉”,谐音“庙玉”,不正是“庙里的黛玉”吗?妙玉是林黛玉的分身之一,她代表了出家修行版的黛玉,是林黛玉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接着看妙玉的来历的其它奇诡之处: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按照《红楼梦》凡例提及书中的长安,实则为“中京”,天子之邦,也就是北京。

观音遗迹指观音像、观音禅院、观音塔等供奉观音的文化遗迹,贝叶遗文是指古印度人将写在贝多树的树叶上的佛经典籍。

按照林之孝家的说法,妙玉跟她师父来京城是为了学习参观的,考察结束就应该回到姑苏原籍去,但是不巧的是妙玉的师傅去年圆寂了。

圆寂这个词不是随便的僧尼可以用的,必须大圆满之人才可以使用。可见妙玉的师父不是一般人,她“极精演先天神数”,能预知妙玉的未来,这位先知的神尼告诉妙玉,不要回姑苏,在京城等着,自会有结果。

这个结果应该就是后来妙玉进贾府,入驻栊翠庵,在贾府的庇护下,着实过了几年神仙般的日子。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么简单,这么神奇吗?可能并不是。

首先是妙玉师傅的话就很奇怪:“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

衣食起居为什么不宜回乡?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一个娇生惯养的姑苏姑娘,跑到大北京呆着不走,光是干燥的气候就受不了啊!



然后就是邢岫烟后来说的话:“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这话实在蹊跷,一个年少的带发修行的女尼,居然会不合时宜,权势不容?

《红楼梦》虽然无朝代可考,当肯定不是《西游记》中的灭法国,看看馒头庵的姑子们活得是多么自在就知道了。

那么妙玉之所以“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应该不是因为她尼姑的身份,只能和她的家族有关。林之孝家之前说了,她出身“姑苏读书仕宦之家”,再结合她请宝黛钗品茶的时候拿出来的那些连贾府都没有的古董茶具,可以推断她出身大富大贵之家。

她的父母双亡之后,她居然为权势所不容,很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家族获罪了,她的父母也不是正常亡故。

妙玉因为自幼出家,所以被佛门师父庇护,得以躲过一劫,她的父母还提前转移了财产给她,其中就有那些珍贵的古董。

妙玉的师父受妙玉父母所托,带她前往京城寻求新的庇护,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来学习考察的,很可能是逃亡避难的。

妙玉的父母和她的师父要找的新的庇护是谁呢?很可能并不是贾府,而是四大家族中的王家,也就是如日中天的王子腾。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妙玉进贾府,是王夫人请来的。林之孝家的介绍了和林黛玉高度雷同的妙玉之后,王夫人的反应非常奇怪。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王夫人明明那么讨厌林黛玉,但是却对妙玉格外热情,反常必有妖。更重要的是妙玉是元春省亲大典的计划外装备,本来买了小尼姑、小道姑已经够了,贾府是有家庙的,到时候请两个有资历的姑子来客串一把主持就得了。

但是偏偏半路杀出一个十分突出的妙玉来,莫名其料的,而且“经文也不用学了”,好像栊翠庵这个地方,就是专门为妙玉准备的一样。

那么为什么王夫人对妙玉这么热情宽容?很可能是王子腾的托付了,王子腾和妙玉的父亲很可能有不小的利益关联,妙玉的父母死后,王子腾不得不照应遗孤妙玉。

但是王子腾这个人非常狡猾,只要是潜在的威胁,他一概不想沾染,前有薛蟠,后有妙玉,他都不想让这些烫手山芋影响他的大好前程。

幸亏还有个“伏地魔”姊妹王夫人,贾府又在走下坡路,还要依仗王子腾,所以王子腾不想管的麻烦都一概丢给王夫人收留,贾府也不能拒绝。

赶巧了元春封妃省亲,把妙玉藏匿在贵妃娘娘的省亲别墅里,天下还有更安全的所在吗?这谁敢动?谁敢管?或许这正是妙玉师父说的“结果”,还是一个极好的“结果”。

妙玉和宝玉的关系到底是“神交的知己”还是“怀春思凡”?

关于妙玉和宝玉之间的感情,很多人认为妙玉是动了凡心,暗恋宝玉。其实就算妙玉对宝玉有好感,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妙玉她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个出家人,但实际上并不是她本人的的意愿,就像黛玉进贾府一样,都是长辈的选择。而且她出家之后,也是带发修行,依然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生活,身边又老嬷嬷和丫鬟伺候着。

只是和大观园的姑娘不同的地方,无非是她不能装扮娇美,不能穿红着绿,不用做针线活,而是要敲木鱼,念经坐禅。

除此之外,她和宝钗、黛玉、三春等人没什么不一样,都是花样年华的女子,都喜欢饮食抚琴,调香烹茶,和知己聚会吟诗做赋。



或许正是因为妙玉的出家显得不太正式,才是她“云空未必空”的根本原因。

妙玉虽然身在佛门,但是她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她也是有感情的。何况“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虽然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个性让她不屑于流俗,但她又不甘心屈从命运的摆布,如此青灯古佛一辈子。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生命一片黯淡,一眼就看到结局。只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妙玉在父母双亡之后,失去了家族和师父的保护,一个人孤苦伶仃,不得不面对这样悲剧的人生。

幸运的话就在栊翠庵里躲一辈子,不幸的话,可能连这份干净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妙玉是个聪明的人,既然自己的生命已经注定一片苍白,为什么不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留下一点色彩呢?妙玉生命中的那一点稀有又珍贵的色彩其实不仅有宝玉,还有黛玉。

我所理解的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是世俗的男女之情,而是近似于黛玉和宝玉之间灵魂呼应,他们三个玉儿其实都是一样的人,“为人孤僻,不合时宜,放诞诡僻”,其实是他们共同的写照。

这一份感情,宝玉懂得,黛玉也懂得,所以黛玉从没有吃妙玉的醋。就算妙玉说她是个俗人,又要拿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吃茶,黛玉都不放在心上,或许因为妙玉和黛玉本就是一体的,所以黛玉懂得妙玉的心事。

其实黛玉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父母双亡,无人主张,体弱多病,和宝玉虽然知心,但恐怕不能长久,但那又如何呢?她依然愿意为了宝玉燃烧尽自己所有的生命的感情,只求为宝玉在这世上多留下一份理解和慰藉也是好的。

宝玉去栊翠庵乞红梅的时候,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更是深知妙玉的性格,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果然不仅宝玉求到了红梅来。

后面宝玉又去了一次栊翠庵,大概是说了大家以红梅花作诗的事情,妙玉因此很高兴,竟给所有的姑娘们都送了一枝梅花。

这一次是非常罕见的妙玉心情大好,行为主动的描写,虽然她身份受限不能亲自出来参与诗社,但是以赠送红梅的形式,也算参与到了大观园少男少女的风雅集会中来,大约能感受到她的一份热情。还有一次是第七十六回,妙玉忍不住出门来赏月,和湘云、黛玉一起论诗,还邀请二人去了栊翠庵。

黛玉这样清高骄傲的姑娘,面对妙玉也十分的谦虚礼让:

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

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

湘云和黛玉这两位才女面对妙玉的才华和诗作更是赞不绝口: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在这一回里,作者不断写到妙玉的笑,黛玉也一直感受到妙玉“高兴如此”,可见这样和三五知己吟诗做赋、赏月观花的生活才是妙玉真正喜欢的生活状态,可见她和黛玉本就是一样的人,这才是她的“闺阁的本来面目”。

但是很可惜,妙玉已经身在佛门,这样的欢聚高兴的机会对她来说是十分奢侈的,不管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注定只能是她生命的过客,短暂的色彩,稀有温暖。

妙玉的结局到底是被强盗玷污掳走?还是给老头子做妾?

妙玉的身份非常神秘,但是她的结局按照曲词中写的是: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自然是指妙玉,所谓“风尘肮脏”却未必真的是沦落风尘做了烟花女子。

主要就是这一句“风尘肮脏违心愿”中的“风尘肮脏”原来是写作“风尘骯髒”,意思就不太一样了。

首先“风尘”除了指古代风月场所,还可以指旅途劳累、尘世漂泊等等。

按照古汉语的词义“骯髒”的义项更加丰富很多:不仅有高亢刚直的意思;卑鄙、丑恶的意思;还有被糟蹋、被恶心的意思。

按照妙玉的人设,卑鄙丑恶这个义项可以被直接剔除,那么只剩下“高亢刚直”和“被糟蹋,被恶心”两个意思。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就认为,应该理解为“高亢刚直”。这样理解下来就是:妙玉虽然后来离开贾府的庇护,不得不漂泊在令她恶心的俗世中,却依然保持了高洁不屈的品性挣扎生存。这是一种理解。



但是不能忽略还有重要的“违心愿”三个字,也就是说妙玉的结局是违背了她本人心愿的,她是一个高洁孤傲的人,流落俗世,与她一贯看不在眼中的俗人同流合污,也是确实违背了妙玉本来想要“清静”“孤洁”的心愿。

但是靖本一条脂批让妙玉的结局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靖本在妙玉奉茶一回的脂批:“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枯骨……屈从”

文字虽然残缺模糊,但是我们依稀可以看出来,妙玉的结局应该不是高鹗续书中的被强盗玷污掳走,也可能不只是沦落俗世挣扎求生那么简单。

“瓜洲渡口”在南方扬州,而妙玉本来是在京中的贾府,很可能是她在贾府抄家之后,违背了师父的遗命,启程想要返回原籍,然后在瓜洲渡口这个地方,遭遇了不测。

“红颜”是指妙玉,那么“枯骨”也就是指年老的人,按照很多前辈的解读,很可能是妙玉为了不得已的原因,委身屈从了一把年纪的权贵人物。这个人有可能是妙玉当年躲避的权势,也有可能是贾府的敌人。

不管妙玉是为了自己求生,或者是为了救知己宝玉,屈从侍奉权贵,好像都可以说的过去。如果这位“枯骨”权贵因为妙玉的俯就,而放了宝玉一条生路,那么妙玉对宝玉人生的影响就非常大了,似乎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妙玉为什么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位了。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妙玉不是救了宝玉的人,她是让贾府败的更彻底的人。金陵十二钗与贾府家族命运的关联,其实是双向,比如比如迎春、巧姐都是被家族坑惨的人。

按照上面的思路,如果妙玉是犯官之后,贾府收留包庇她也是一项大罪。妙玉的出身越高贵,贾府的罪名就会越大。



不要忘记被宝玉要走,送给刘姥姥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很可能还有后续。刘姥姥是庄户人家,这么珍贵的杯子肯定不会拿来喝茶,多半是收藏起来,或者拿出去换现钱。尤其是在救赎巧姐的时候,比起卖房子卖地,当然是卖杯子更合适了。

成窑五彩小盖钟,应该和前几年轰动收藏界拍了2.8亿的成窑五彩鸡缸杯一个来历,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明朝成化时期前后只有23年,“五彩”虽然不如“斗彩”罕见,但是也非常难得,据《博物要览》记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

所以,妙玉的这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在明清两朝其实也都是上等珍品,非常值钱,如果刘姥姥拿去变卖很可能会让人沿着蛛丝马迹,得到妙玉藏匿在贾府的事情。

《红楼梦》至第八十回,甄家已经抄家,贾府已经快要走到了末路,贾府子孙骄奢淫逸,罪恶累累,不管那一项罪名被揭发出来,其它罪状无一例外都会暴露。

仅是私藏罪臣之女和帮助甄家藏匿家产两项罪名就够贾府倒大霉的,更别提还有贾赦私通外官、贾琏国孝家孝娶亲、贾珍与秦可卿乱伦等等。

或许妙玉无意中做了那个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身份被人揭发出来,直到导致贾府被查抄,牵连出一系列的罪名,摧枯拉朽,“忽喇喇似大厦倾”也未可知。

贾府抄家之后,妙玉自然也没什么好结果。一个孤苦无依的美貌姑娘,在古代根本难以独自生存。

或许妙玉会因为出家人的身份被赦免,但也只能流落到水月庵那样不堪的地方容身,智通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浪费妙玉这样的美貌人品,肯定要想发设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妙玉也可能被迫直接流入烟花风月之地,成了一名风尘女子。

在这一种可能里面,不管是在水月庵还是在烟花巷,以妙玉高贵的出身,出众的美貌才华和她带发修行的身份,恐怕都难逃应酬王孙公子的命运。

这样却可以对应了曲词中:“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与妙玉高傲孤洁的品性反差似乎更加鲜明强烈,“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46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0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生僻字:壸不读hú,(分瓜)不是瓠,不仔细的99%容易读错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里有很多生僻字,有些如今还在用,有些很少用,甚至有些消失无踪,字库都不见其踪影,得《康熙字典》里才能找到。

像《芙蓉女儿诔》,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如果不查字典,想要流利读诵全文,肯定是厉害的了。反正笔者才疏学浅,是真读不下来。


别说这种难的,连很多诗词中的典故,也得查阅词典或者搜索才能知晓其意。

真是敬佩王勃奇才,《滕王阁序》引用那么多典故,创造那么多成语,信手拈来何其渊博,曹雪芹当在此列。

本文就班门弄斧,找几个《红楼梦》里容易弄错的文字分享,权当温故而知新。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五十六回)话说平儿陪着凤姐儿吃了饭,伏侍盥漱毕,方往探春处来。只见院中寂静,只有丫鬟婆子诸内壸近人在窗外听候。

“内壸近人”可能有人会觉得没见过,因为并不是所有版本都有。

“己卯本、甲辰本、程甲本”此处均为“壸”字。


庚辰本的“壸”字虽有却被划去。

列藏本将“壸”字抄成“閫”字,意思相同。

但戚序本、蒙府本、杨藏本、程乙本等,很多都删除了“内壸近人”几个字,或者去了“壸”字,写成“只有丫鬟婆子诸(内近)人在窗外听候”。

“壸”字乍看很容易读作“壶”,细看才发现下为“亚”而非“业”字。读音为kǔn,通“閫”。意思为内宫的街道。

内壸原意指妻子。后来才被泛指为妇女居住的内宅或者内室。

是以,“内壸近人”也不难理解,就是指夫人、小姐身边伺候的人,如丫头、嬷嬷和媳妇们。

平儿之于王熙凤,周瑞家的之于王夫人,都属“内壸近人”。

“壸”字,与壶非常接近,稍一不慎最容易忽略和读错。


如今因为时代改变,也不存在“内壸近人”的说法,只用于《红楼梦》解读或者讲述相关历史文字才使用。不知何时会消失不见,倒要珍惜一二。

而比“壸”字不幸的,则是妙玉拿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两件茶器的名字。

(第四十一回)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bānpáojiǎ”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点)犀䀉xìng xī qiáo(hé)”。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

“(分瓜)瓟斝bānpáojiǎ”的(分瓜)字,左分右瓜,读“bān”。

如今干脆就在字库中找不到,也打不出来这个字。只能以(分瓜)代之,或者在《康熙字典》中查读。


“分瓜”字顾名思义,就是指“分瓜”“分利”。暗示薛宝钗一家来贾府图谋金玉良姻,是为攀附贾家,分利自肥。与刘姥姥来贾府“打抽丰”没什么区别。

曹雪芹写薛家与刘姥姥都是秋天来贾府,与林黛玉每次都是年初来不同,秋后上门富人家中,在古代就有“打抽丰”的意思。

如今很多版本写作“瓠(hù)瓟斝”,失去“分瓜”之意,便失去了影射薛家和薛宝钗的金玉良姻攀附之意,不免可惜了。

与“(分瓜)瓟斝bānpáojiǎ”异曲同工的还有“杏(点)犀䀉(盉)xìng xī qiáo(hé)”。

这个分歧的问题有两个:


一,“杏”与“点”的争议。

有支持杏,也有支持点,按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似乎更契合宝黛之情,这里就不作展开了。

二,䀉qiáo(上乔下皿),如今只能找到“䀉”字,意思指碗、盂、钵一类器皿。与日后贾宝玉出家“持钵”对应不错。

但原本的(乔皿)字反而不见,无法打出来,只有用“䀉”字。

当然也有作盉(hé)字的,古代用来调和酒的器皿,形似壶,腹大口小,多为三足,上有盖,铜制。这个显然不对,无法作为林黛玉的伏笔。

《红楼梦》里类似的字还有非常多。往往一个字就能代表很关键的意思和伏笔,弄错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说一个前几天弄错的词,林黛玉“目无下尘”。

由于当年第一次就将其读成“目下无尘”,导致惯性影响一直读错。好在读者提醒才幡然醒悟,汗流浃背。


“目无下尘”,指恪守上下阶层的地位和分寸。上位者不与下位者混淆。

林黛玉因自恃身份,怕被贾家人笑话,一步不敢行错,一路不敢乱说,是以从不与小丫头子们“打成一片”。不像薛宝钗随时就分好相处。

“目下无尘”,代表性格孤傲,不合群。眼睛不揉沙子,见不得脏污低贱。

如今百科将“目无下尘和目下无尘”通用,都解释为看不起人,根本不正确。

目无下尘,体现的是阶级高低,泾渭分明。“下沉”为佛家语,指世俗凡夫。

目下无尘,体现的是道德洁癖,黑白分明。“无尘”为干净,指清朗洁净。

两者本质的意思不同。

但无论如何也不是林黛玉瞧不起小丫头的意思。

她恪守身份,不与小丫头没大没小的玩闹,不混淆尊卑,破坏规矩礼仪,是为“目无下尘”。

薛宝钗的随和固然好,却也容易失去分寸和边界感。才会被小丫头靛儿说她拿了扇子,不就说她是“小偷”么?宝钗心情不好,恼羞成怒,何尝不是她失去分寸被反噬其身!

所以,有些文字必须要较真,看似雷同,实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那么,还有哪些文字和避讳是您发现容易混淆的呢?欢迎评论交流。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23 10:27・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11 13:44 , Processed in 0.0750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