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4: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英莲被偷的十年里,拐子对她做的事,丑陋又臭名昭著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06:扬州瘦马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门子说起冯渊与薛蟠争夺并闹出人命的丫头,就是故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时,贾雨村觉得不可置信,便问为何丢了这些年,才想着发卖?

不提贾雨村不念故人旧情,忘恩负义的表现,却说门子继续讲述的甄英莲坎坷经历。






☞细说红楼系列207,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玩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
原来偷拐甄英莲的拐子,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养马人”。

甄英莲被他偷走后养在一处,长大再按长相论“品级”标价发卖,就是有名的“扬州瘦马”。






所谓“扬州瘦马”,是明清两代依托于淮扬盐商富贾而生的“养马”行当。

“马”是指被养大贩卖的年轻女儿,当然也会有男孩子。

养马人或买或拐,将看中的四五岁的小儿女养起来,不像人伢子着急发卖。还要教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并伺候达官显贵的技能和规矩。等长大后,再论容貌、技能估价,卖给富商和权贵做“玩物”,就是“瘦马”的由来。

隋唐直到明清,扬州多是天下财富中心,尤其盐商云集。

有钱便滋生富贵奢靡,进而权钱不分,官商勾结,更滋生腐朽堕落之风。

当时有无数附庸于盐商的行当生存。养马人只是其一。






尤其明清两代官方取缔教坊司,将青楼瓦舍定为私娼,达官显贵不允许去消费。

富商巨贾虽不禁止,却也不得官商勾结。于是像扬州瘦马(私人美伎)、“象姑馆(娈童)”便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蔚然成风。

买卖扬州瘦马,豢养娈童,也成为上流社会的风流雅事。

拐走甄英莲的拐子,便是其中一个不入流的养马人。之所以“不入流”源于三点:

一,他自己偷拐孩子,自己出来卖,没行成势力。

二,他没看准香菱的价值,要价过低。

三,他的客户是冯渊和薛蟠,没能力接触到贾府这种达官显贵。后文贾赦买嫣红花了八百两银子,才是香菱的真正价格。






题外话,甄英莲被拐子偷走后培养,肯定要受很多苦,却也得以保留女儿清白。另外拐子花钱教授她们各项本事,吃苦更是难免。

她被拐走时四五岁,甄士隐已经教授了不少文字。

拐子发现甄英莲识文断字,也会继续填鸭式的让她识文断字。






后文香菱跟着林黛玉学诗那么容易,便是之前有积累而不得名师教授,经过林黛玉点拨学会,才顺理成章。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6 10:16・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4: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门子将人性卑劣丑陋的一面彻底展现,他对甄英莲算计入骨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细说红楼207:故人相见插把刀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门子对贾雨村提起甄英莲被拐十年,被拐子当作扬州瘦马养在一处,年纪大了才出来发卖。






这也为日后香菱学诗埋下伏笔。扬州瘦马尽管不堪,却需要调教诗词歌赋,吹拉弹唱这些精致的学问,香菱很擅长。

☞细说红楼系列207,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
门子讲述他与甄英莲相认经历,旨在向贾雨村确认二人的故人甄英莲。






然而,当千夫所指贾雨村忘恩负义时,很容易忘却门子的“可怕”。

门子之前在葫芦庙做小沙弥,肯定不像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恩惠。

他如今成家立业,又做了应天府的门子。有家有业,也要提防拐子这种“泼皮无赖”的恶势力报复。

可甄英莲终究是曾经邻居,从小看着长大的故旧。

当日甄英莲在元宵节被霍启弄丢,甄士隐夫妇何等绝望伤心,他彼时在葫芦庙旁观的一清二楚。






人心都是肉长。尽管十年过去物是人非。但“甄英莲”主动送上门给他遇见,怎就不能触动一点怜悯之心?

尽管当初仁清巷一把大火,烧得众人各奔东西,甄士隐夫妻去了哪里,也是了无踪迹。

尽管当时社会,生存和信息都不如当今容易。

可甄英莲到底是拐子拐去,门子如今又是衙门中人,但凡他要有一点念旧的慈悲心,不可能不想办法搭救。






就算力有不逮,终究也有办法利用官府人力,针对拐子做点阻拦。为甄英莲脱困想个主意。

后文贾雨村设计陷害一个叫“石呆子”的谋夺扇子,易如反掌。彼时衙门对底层有碾压的震慑。

门子不作为,只是觉得无利可图,尚有风险。证明其心没有一点仁慈、旧情。也解释了他如今教唆贾雨村忘恩负义、徇私枉法的立场。

甄英莲的案子,让他借贾雨村的旧情铺垫,谋求鸡犬升天。

可他却浑然忘了一点,贾雨村的思想岂是他能窥测?






他对甄英莲不念旧情,如何能对贾雨村念旧情?

归根结底,二人狼狈为奸,一丘之貉。门子尚“幼小”,在贾雨村这庞然大物跟前“卖弄”,注定是自掘坟墓。

同样,贾雨村日后何尝不也是如今的门子?

曹雪芹用事实告诉读书人: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7 10:13・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04: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甄英莲自叹“罪孽可满了”,她被拐的这些年犯了什么罪?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08:甄英莲之罪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门子认出甄英莲,乃当日葫芦庙旁边甄家丢失的女儿,却并不想着如何搭救故人。

他对甄英莲如此,自会让贾雨村警惕,也为日后结果埋下伏笔。

这边门子继续对贾雨村讲说甄英莲的故事。






☞细说红楼系列20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
门子其人不堪,到底人性有反复。

贾雨村豺狼之性,也给过甄士隐妻子不少钱。只是计较自身利益得失时才会显露本性。






门子不救甄英莲,不妨碍他派媳妇去安慰送人情。毕竟英莲日后做了冯渊的妾,就是冯家掌事女主人。

门子此举旨在与冯家拉拢个香火情,倒不是他如何好心。

不救英莲是怕被连累。

安慰英莲是攀冯渊的交情。

门子的心思全是利己。不提。






话说那甄英莲如今大了,尽管口说忘了小时候的事。可四五岁被拐,养在一处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就算记不得父母家乡,也能记得被拐子拐去的经历。

如今再见故人门子,就更能证实过往经历。

所以,当冯渊兑了银子买下她时,自叹“我今日罪孽可满了”,这句话太让人心疼。

所谓“罪孽”,不是说她跟着拐子这些年犯下什么罪,而是指如今罪孽圆满,终于不用再吃苦了。

古人认为今生吃的苦,受的罪,全是前世罪孽导致。就像后文智能儿说馒头庵是“牢坑”一样。






如今能够摆脱拐子,便是重获新生,觉得自己终于“自由”,前世的罪受完了。

甄英莲这一叹,将过往被拐的十年人生,不足为外人道的悲惨生活全部倾吐出来,令人细思不忍,倒要掬一把泪。

都说拐子该死,便是如此。






如果她不被拐走,甄家未必会一败涂地。她此时便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小姐,自有父母疼爱,缘何至此?

而离了父母的女儿,无论所处何地终究无所依凭,正是时也运也命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18 10:5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贾府的权力有多恐怖,当贾雨村遭遇葫芦案才发现真相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88:葫芦案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薛家进京时,插了林黛玉眼中李纨守寡的细节。黛玉至此安心住下,逐步融入贾府生活。

且说薛家进京之事,曹雪芹笔锋一转,说起贾雨村入职应天府知府,上任就遇到薛蟠打死人命一案。


☞细说红楼系列188,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这件案子很简单,被打死的苦主冯家看中一婢,本是拐子拐来的女儿。当时交了钱约定三日后领会,不想夜长梦多,被拐子又卖给薛家。

两家争一婢,一场冲突,薛家因人多势众就把冯家小公子给打死了。

薛家公子薛蟠,从此消失无踪,冯家状告无门……

这件案子告了一年,何以贾雨村一上任就闹出来?

显然冯家以为来了新老爷能做主,而贾雨村的到来,也就是为了这桩案子。


(第四回)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贾雨村这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表演,才是让人作呕。

他当初在金陵给甄宝玉做老师,又因林如海举荐给贾政,终于复职应天府。

如果他不知道薛家与贾家和王家的关系,也不用混官场了。

且薛家案子发生一年没处理,显然问题出在上任知府身上。


无论是上任知府不爱违心包办,还是与贾府、王家有关系或者矛盾,不想履历蒙污,都导致他不可能再留任应天府。

当初说贾政为贾雨村轻轻谋了一个吏部候缺,不到一两个月,应天府就出缺,落到贾雨村头上,这其中的微妙拿捏,可不是幸运、凑巧能够概括。

应天府与顺天府一南一北,为明代南北二京。

知府比其他地方知府高一品为从三品。这个缺,谁不眼红?怎么可能落到贾雨村这“穷酸”头上。


薛家应天府有案子,应天府就出缺,贾雨村就被贾政放去做知府,这件事背后的官场“学问”,贾雨村要不知道,他也根本不配当官。

显而易见,贾政就是安排他到应天府了结薛蟠打死人命案,贾雨村也是心知肚明。

如果说以前的贾雨村尚有读书人的意气,此时经历了罢官求助无门,到见识了贾家势力和贾政的权力手段后,贾雨村彻底改变了心性,成为一个放下礼义廉耻的贪官污吏。

薛蟠这案子他必须要赶紧处理。但也不能上来就颠倒黑白,不问是非。该有的做作还是需要。


所以,他的表演看看就得了,真要相信他能主持正义也是瞎了心。

官场之事,往往在于“时机”。贾雨村笃定有人会“投机”让他下台阶,果然就有个人站了出来,而这个人却是他也没想到的……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5-29 21:24・IP 属地河北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它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但作者对这次战争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52fceee85532.aspx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2篇诗文 ► 893条名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四大关是什么
zhob1phl浏览283次其他分享举报
1个回答
cbrin
推荐于 2018.05.21
满意答案
   关中关中四关之中: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这四座关隘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函谷关:后世多有营建,并且名字也改成了潼关。黄河自上游西来,纳渭水后折而向东迅槐。从这里开始的大河两岸,大自然充分展现了她的鬼斧之功:南北两岸,华山、崤山与中条山夹河而立,高岸深谷,险峻非常。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穿越华山和崤山北麓的山地,延绵数百里,尽皆“车不方轨”之险阻。函谷关当道依险而立,控扼东西。
武关:位于今陕西省商州东南近两百里之地。汉江支流丹水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切开 一条狭长的低谷地带,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这条通道沿西北上行,越秦岭分水岭后,可直达蓝田,逼近长安(咸阳),向东南下行,可达南阳盆地。武关正在其东南出口凭险而立,为关中之东南门户。
大散关: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约五十里。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让腔为嘉陵江上游低谷地带,是秦岭西部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大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依险而立。此关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所必争。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散关,无以图关中。坦昌衫
萧关:又名陇山关,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陇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天然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合流穿切形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险峻,而泾河方向进入关中较为容易。萧关即在陇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
除了这四塞之外,还有一处渡口必须要提。这是个黄河渡口,名为蒲津,扼守该渡口的重镇叫蒲坂。位于今山西省蒲州,西临大河。这里是自山西进入关中的一条极为重要跳板,同时也是自关中进入山西的桥头堡。

关中四塞,加上一个蒲坂,可谓险固。但纵观中国古代统一进程,兴起于关中的政治势力,凡在政治上奋发有为者,都不以四塞为限制,而是采取更为积极的进攻态势。相反,政治上无所作为,胸无大志者,则是闭关自守,纵有四塞之险,也只是作茧自缚。
进取者,秦、西汉、隋、唐也。
自守者:匈奴刘汉、前秦,赫连之夏也 。

进攻态势者,军出武关,逼南阳盆地,直插中原;蒲坂方向,进攻晋西南;大散关方向,进取汉中,以图巴蜀;萧关方向,控制陇西;函谷关方向,进占洛阳三川河谷,尽有崤函之险。这是以关中为举出而争雄天下最有利的态势。
这种态势犹如面向中原拉开的一张巨弓,其势能之大,无以言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学诗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香菱学诗,曹雪芹著作的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被选入语文课本。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香菱学诗

作 者
曹雪芹


作品出处
小说《红楼梦》

目录
1译文
2注释
3人物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慌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1)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2)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

(3)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捣衣之声。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

(4)半轮鸡唱五更残: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例如:“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后唐牛希济《生查子》),“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宋柳永《采莲令》),“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

(5)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

(6)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

(7)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此说当存疑。很可能这是就诗境而言,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其七》),出句为虚境,对句为实境。如就词性而言,只能是实对实,虚对虚。

(8)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

(9)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按:所引陆诗出自《剑南诗集》卷引,原题是《书室明,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其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10)湾住:停泊。湾,一本作“挽”。

(11)紫鹃:黛玉的丫头。

(12)会心处不在多:“多”,当做“远”。按:此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指庄子的处世哲学)也。’”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评论诗文当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

(13)十四寒:我国古代的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排列。在《佩文韵府》里,“寒”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四位,故称“十四寒”。下文“十五删”表明“删”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五位。

(14)入画:惜春的丫头名。[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姑苏名士甄士隐的独女,三岁时被人贩子拐去,从此开始了不幸的人生。

刚刚长成的香菱,被黑心的人贩子同时卖给两家,引发一桩命案。而呆霸王薛蟠贪图美貌,抢了香菱,与母亲、妹妹等一大家子浩浩荡荡投奔贾府而来。

香菱的外表是极令人惊艳的,要不薛蟠也不会一定要弄她到手,而初来时,周瑞家的还特意问她家乡父母之类的话,连贾琏这个风月惯手都称她标致。香菱的美,有些秦可卿的品格,生得袅娜风流,不是庸脂俗粉。

而香菱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特点。也许是早年被人贩子打骂虐待,她也是逆来顺受,从不反抗,在别人看来她就是呆呆的。认命,也许早已烙入了她的心底。家乡父母,从前的事记不记得又能如何呢?

她生得温柔恬静,楚楚动人,连薛姨妈都看不过,觉得自己儿子是玷污了人家姑娘,因此特地摆了酒席,是过了明路的妾室。对于一个身份来历都模糊的女孩来说,这也算是莫大的荣耀了。

但薛蟠本是个喜新厌旧的,没多久,天仙般的香菱也被看得马棚风般的了,而他更是不改吃喝嫖赌的纨绔习性,屡屡生事。

作为一个失去新鲜感的妾室,香菱倍受冷落,她也并不抱怨或委屈,只是本份的过着日子。她虽然受尽苦难,却不改骨子里生来的清高和淡然,不会讨好献媚,更不会像秋桐或赵姨娘那样的妾室,为了生计和情爱施展本领,千方百计地为自己争取。貌似男人都更喜欢泼辣野性的女子,如后来的夏金桂和宝蟾。[2]​

参考资料
1.香菱学诗  . 百度汉语 . 2022-09-02 . [2024-1-10]
2.香菱学诗,这原本应是她的日常  . 少读红楼 . 2020-11-15 . [2024-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玚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玚是一个汉字,均见"玚",又可作人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chàng;yáng

部首
王部

五笔
GJGR

仓颉
MGAMH

笔顺编号
1121251113533


注音
ㄔㄤˋ;ㄧㄤˊ

总笔画
13

部外笔画
9

四角号码
16127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452

目录
1基本释义
2古籍解释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释义
均见"玚"。

1、yáng

<名>

古时祭祀用的一种圭 [name of a jade]

玚,祀天玉也。--明·杨慎《玉名诂》

人名用字:应玚

2、另见chàng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丑亮切《正韵》尺亮切,ࠀ�音怅。《说文》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徐曰》瓒亦杓也。

又通作鬯。《周语》奉玉鬯往献。《注》鬯酒之圭,长尺二寸,有瓒,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广韵》徒杏切《集韵》丈梗切《韵会》杖梃切《正韵》杖梗切,ࠀ�音挺。义同。

又《集韵》待朗切《正韵》徒党切,ࠀ�音荡。《前汉·王莽传》玚琫玚珌。《注》玚,音荡。玉名也。

又《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ࠀ�音阳。义同。

又人名。《曹丕·典论论文》汝南应玚德琏。

又唐有申屠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玚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应玚 [yáng](?—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南顿镇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

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 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应玚


德琏

所处时代
东汉末年

出生地
汝南南顿


逝世日期
217年

主要作品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灵河赋》、《征赋》、《撰征赋》

主要成就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之一

目录
1个人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应德琏,今河南项城人,汉末建安时代的文学家,在建安七子中年纪偏小的一位。虽然早有才名,怎奈不幸英年早逝,作品稀少又多是佚文,因此后世对其的评价一直不高。

生平经历

应玚出身于汝南的一户书香门第,祖父应奉是当时著名的儒者,著有众多影响不凡的文章,父亲应珣也因其出色的才学,最后官至司空掾。在耳濡目染之下,应玚受到家庭影响变得极具文采,在当时被称作汝南才子。

只可惜当时正值乱世,应玚为了活下去只好四处漂泊,胸中虽藏有大志却难酬壮志。经历了许久的飘零生活之后才来到邺下,这时应玚同曹丕和曹植相识,几人之间互相为对方的才学折服,时常聚在一起饮酒高歌、吟诗作赋。

曹操在听闻应玚的才名后,就任命其为丞相,在不久之后,又随曹丕担任了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不料天降横祸,就在应玚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公元217年丁酉大疫爆发,应玚也逝于这场瘟疫之中。

建安七子中仅剩的五位全都被这场瘟疫夺去了生命,曹丕在后来追忆昔日好友之时,提及当时应玚说他正准备著书,其才学绝对能使之成为传世之作,怎料美志不遂,实在令人痛惜。

赋作研究

对应的研究虽然从建安时代起几乎一直没有停过,但直到如今依旧有些不足,尤其是其赋作方面,大多在研究应玚的诗文时候被一笔带过。

要知道应玚的赋作在建安七子当中,存世数量能比他多的只有王粲,应流传下来的赋作可分为三类:咏物赋、情志赋和行猎赋,而的咏物赋又可分为两类。

一是“专在物”,即以咏物为主,例如应的《迷迭赋》,从迷迭香的栽种,到花开时那种特有的酷烈香味,全赋对这些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令人在读赋之时,仿佛能看到迷迭香的生长过程,花开时如嗅其味。就好像游戏一样,曹丕、曹植以及王粲、陈琳,他们也同样以迷迭香为题材作赋称颂。

二是“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咏怀的赋作,那个时代大多人都饱受战乱带来的苦难,这些全都化为了他们的创作素材。

《愁霖赋》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代表,在此赋中借雷声、云雨和身旁传来的叹息,来体现自己在雨夜难以入睡的惆怅。

在情志赋中,以“情”、“志”分成两类,即男女情愫和作者志趣,在言情赋中应有《正情赋》,极度细腻的抒写出自己对神女的爱慕之情,以及最后人神有别的那份痛苦。

志趣赋里应玚只有《慜骥赋》,赋中应借世人不识良骥,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迫切希望能有一位伯乐来发现自己的才华,愿尽自己心力报答知遇之恩。

应玚的赋作总体来说,对于题材的开拓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世文人的创作,可以说应玚赋作初步诗化的句式,对后世以诗为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之论

应玚有一篇散文叫《文质论》,而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也有一篇同名散文,但是两人观点侧重却不尽相同,应玚重文轻质,阮瑀重质轻文,说两者完全不同也不无不可。

在当时文质是用来形容人物的词汇,文指文采,质就是质朴,两者合一大致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最早出于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认为文与质之间相辅相成,后世之人就对这一观点进行不断的论述,墨子认为应当“先质而后文”,韩非子认为“文为质饰者也”重质轻文。

而到了建安时代,应玚和阮瑀都认为文与质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双方侧重点却相反。阮瑀以器物作为比喻,认为易碎,内质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应玚则认为质者不足、文者有余,非常显然的侧重于文。

两人的《文质论》都是从治国和人物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的,引用各种古代典故论证自己的观点,文与质孰轻孰重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二者也可以用今天文章的修辞形式,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来形容,平凡的字句难以体现文章思想,也不能用过于浮华的字句遮掩文章思想。

两人看似一个重文一个重质,实则都离不开另一种的支撑,文与质不可偏废,最终始终是提醒世人要注意个人修养和礼乐教化的思想观点。

从应的诸多作品当中,能看到其中大多以反映现实为主,无论是汉末社会的黑暗、人民遭受的苦难,还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地,都能从应玚作品中进行了解[1]

参考资料
1.建安应玚本欲著经典传世,怎料瘟疫无情英年早逝,让曹丕为之痛惜  . 历史典录 . 2020-10-15 . [2023-1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14: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咏月诗三首
作者:曹雪芹 来源:红楼梦 阅读: 412 更新:2008年07月12日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诗词鉴赏】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书里写了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这位由小姐沦为奴婢的聪明姑娘,受了大观园女诗人们的熏染,一心想学作诗,拜黛玉为师,专心致志,冥思苦想,由不会到会,终于写出比较像样的诗来。这三首诗代表了她学诗的三个阶段。用的是“十四寒”韵。
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进步,最后一首最好。
  第一首诗,想象力贫弱,用词也落俗套。如“常思玩”、“不忍观”,就直白无味;“悬玉镜”、“挂冰盘”之类也都是现成话,没有新鲜感,所以黛玉批评说“措词不雅”。
  第二首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已经有些诗味了,但“残粉涂金砌”,“轻霜抹玉栏”之类的句子,刻意追求所谓“雅”,结果显得牵强、生硬,所以黛玉批评说:“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并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比起前两首开阔多了,内容也丰富了。而且名句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砌,有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完整的诗的意境。所以黛玉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第三首诗中,似乎还寓有香菱身世的一点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她的聪明和才华总要表现出来。“影自娟娟魄自寒”,是说她本质美好清白。“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她自小与家人离散的命运的质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2 14:04 , Processed in 0.0846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