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甄英莲香菱秋菱更衣石榴裙&湘灵鼓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的身世是怎样的?香菱身世之谜
wangyong670 2015-12-09   |  18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第五回贾宝玉做梦,进了太虚幻境档案馆里看册子,香菱虽然名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但在宝玉眼中的次序,她是第三位,排在晴雯袭人和十二钗正册之间,承前起后。在作者心中,她的位置似乎要比那十二钗正册主子小姐还重要。

  宝玉看了不解。便又掷了,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自从两地生孤木”脂砚斋甲戍本侧批三字“拆字法”。学者们认为“一木两土”为“桂”字。曹雪芹原来的安排的情节,是夏金桂嫁到薛家后,香菱就悲惨地死去了。今本后四十回的情节,一般认为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但图画上的内容恐怕有更多的寓意。

  书中第七回描写香菱是这样出场的:

  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坡上玩。……

  ……

  说着,周瑞家的拿了匣子,走出房门,见金钏仍在那里晒日阳儿呢。周瑞家的因问她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她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金钏道:“可不就是。”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地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她的手,细细地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好个模样儿,竟有些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么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了一回。



  (脂砚斋夹批:伤痛之极,必亦如此收住方妙,不然则又将作出香菱思乡一段文字矣)

  这段文字看似闲文,却又像推背图似的给出一个谐音哑谜。“香菱”这个名字,书中总是同姓名含“金”的人在一起,白金钏,薛宝钗,黄金莺,夏金桂,她本姓甄,能组合成“真想金陵”等字。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也是金陵老家的过来人,她看到香菱金钏,不由得想起金陵老家旧事,谙然神伤,以致叹息伤感。由此可知王熙凤的判词:“哭向金陵事更哀”也是“哭想金陵事更哀”,只是作者不敢那样写。

  香菱身世如何?她本来是江南甄士隐的女儿,甄家原是乐善好施的书香门弟。书中第一回介绍说:“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脂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英莲的遭难纯属偶然,就是画中的“偶败”。正月十五正在在热闹红火之际,从家人霍启(祸起)手中丢失,英莲当时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从此陷入了厄运。第四回门子对贾雨村说:“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她玩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

  据资料,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康熙间任江宁织造,时任苏州织造的李煦是曹寅的妻兄,曹頫的舅舅,两家是姻亲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康熙年间,两家均因接驾数次花销惊人因而亏空了数额巨大的库银。雍正即位后,不认老子手上的亏空账进行追查,李煦因亏空公帑入狱抄家籍产,李煦的子女人口共二百多名,在苏州变卖,一年之久无人敢买,又被送往北京。后来经盐商们补款营救才放回十名妇孺,下余人口到崇文门“变价”处理。大约在雍正五年,李煦因给犯事王爷行贿问罪处斩,接着曹家也因藏匿财产而被革职抄家。曹頫的继任又在织造府旁查出违禁的镀金紫铜狮子一对,曹家罪上加罪。这时曹雪芹大约五岁左右,与香菱遭难的年岁相合。香菱与作者“祸起”同时,香菱的遭遇也是作者的遭遇。“莲枯藕败”大概谐音“连枯偶败”,暗指作者五六岁时,家中同李煦家连带获罪,曹家经历第一次巨变,家道衰落。

  曹家第二次遭难,是在曹雪芹十三岁以后的少年时代,乾隆即位的头几年。这次打击使曹家一败涂地,财产散尽,人口离散,金陵老宅人去楼空。拐子说英莲十二三岁时,再次遭难。遇到冯渊(逢冤),被薛家打死,为薛蟠带入京城一事,书中写英莲为假,暗写曹雪芹的遭际为真。作者认为第二次被抄家是冤枉的,“逢冤待雪”。但曹家一直尚未获彻底平反,以致曹雪芹中年落到穷困潦倒的境地。

  周瑞家说的香菱“竟有些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是什么意思呢?这里主要不是说相貌,而是说两人的身世都有特殊之处。书中说秦氏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但脂批却说她是“家住江南本姓秦”,也是金陵隐事的过来人。香菱呢,在第一回里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她是“有名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接着和尚念了四句偈语:“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第二句一般解释为遇薛蟠也有点浅,“雪澌澌”当为“雪丝丝”,同第二十八回宝玉唱的“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是一样意思,第十二回贾瑞照风月宝鉴,王熙凤在镜子反面竟然变成了骷髅,也是泛指青春易逝繁华如梦吧。还有“好防佳节元宵后”,主要也不是说胡芦庙中失火的事,而是预示第五十四回宁荣二府庆元宵后,两府度过暴风雨前的一段平静,到七十三回绣春囊事件爆发,接着是搜检大观园,赶司棋,撵晴雯,出芳官,逐四儿,主要人物的大变故接踵而至。



  秦氏是“十二花容色最新”(脂砚斋甲戍本第七回回前题诗),金陵十二正钗的压轴人物。香菱则是晴雯袭人等副册的压轴人物。香菱和秦氏是书中人物线索和结局的两面镜子和样本。

  红学索隐,大家都是猜测而已。现在试图大胆假设一下,就是脂砚斋或许也是知情人,他把“姑苏”批为“是金陵”不足为据,是有意替作者打掩护隐瞒真象。估计书中甄士隐家写的就是写苏州李煦家,即曹雪芹舅爷爷的家,有人甚至说曹雪芹生在苏州。李煦与曹家第一次获罪时,有二百多名子女家人在苏州和北京被卖,不能排除有些人口为相契同僚赎买,有的私自投奔亲戚家藏匿,香菱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香菱就是李煦家的后人或丫头。乾隆时,她属先帝在位时罪犯的家口,不敢暴露真实身份,只好把真事隐去。当周瑞家的问她时,她只得摇头说“不记得了”。但老人们和作者知道真象,看见香菱就想起金陵旧事,“下面有一池沼”,说的就是曹李两家。“根并荷花一茎香”,两家是姻亲关系。“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说曹李两家一时落败,人财两空,“连枯偶败”。“平生遭际实堪伤”,看到香菱,同病相怜,是作者的自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 给她取了三个名字的真实原因
新庆爱读书 2018-08-13   |  395阅读  |  2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在《红楼梦》中第5回已经预示了当中的女子基本上都是以悲剧收场。在这么多悲剧女子中,又以香菱的命运最为坎坷。

她本来是千金小姐,但在5岁被拐子拐走了之后命运就彻底改变了。用香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被拐子打到怕了。后来,长得美艳神似秦可卿的她被卖入薛家、嫁给又呆又傻的薛蟠做妾侍,刚开始还过上了一段好日子。然而,自从夏金桂嫁到薛家后,香菱就很难再有好日子过了。

香菱前后一共有3个名字,作者曹雪芹给她起的每一个名字都有特殊的寓意。

那她的3个名字分别代表什么寓意呢?

1、英莲:应怜苦命女,偏遇薄情郎

英莲,谐音“应怜”,作者给她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大家应该好好怜惜这个女子,毕竟其命运实在是太坎坷了。

英莲的父亲是甄士隐,甄家在当地算是望族。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英莲的小时候会过得很好、日后也会嫁得很好,可以拥有很美满的一生。




然而在英莲5岁那年,一切改变了。下人霍启(谐音:祸起)的疏忽、导致她被拐走,从此开始了一段悲情人生。

在《红楼梦》第4回当中,作者这样写道:“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

由此可见,英莲长期被拐子虐打,已经怕到不敢承认甄士隐是她亲爹、只能说拐子是她亲爹的地步。

这已经够惨了,没想到更悲剧的在后头。

本来一个乡绅之子冯渊(谐音:逢冤)看上英莲、并且已经给了拐子银两,准备三天后娶英莲为妾侍。如果能嫁给冯渊,英莲就可以跳出现在的深渊。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呆霸王薛蟠。可恶的拐子又把英莲偷卖给薛蟠,导致冯渊和薛蟠二男争一妾侍。

仗着家族和亲戚的势力,霸道横行的薛蟠命人毒打冯渊、把对方打死了。后来,冯渊的家人到应天府来告薛蟠,主审这件案情的知府是贾雨村。没有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就没有后来当官的贾雨村。只可惜贾雨村为了自保、没有公正判决,顺势把英莲推向了薛家这个火坑。

由上可见,英莲真的是一个让人应该怜惜的苦命娃、命运待她是如此的不公,这种苦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2、香菱:人生响亮过,活着就没错

香菱,谐音“响铃”,作者曹雪芹给她改成这个名字,是想寓意她的人生也曾响亮过。

英莲嫁入薛家后,宝钗给她取名为“香菱”。后来,她更是有机会跟宝钗到大观园住了。香菱对大观园向往已久、入住大观园的那段日子是她的人生之歌中最响亮的部分。




其中,跟林黛玉学诗是香菱一生中活得最响亮的时刻。

原本对诗的理解为零的香菱,按照黛玉的吩咐,先读王维、再读杜甫。

于是,香菱先问黛玉借了王维的书,熟读了其中的一百多首诗。

在《红楼梦》第48回这样写道香菱学王维的诗:“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可见她对读诗的痴迷。

读完王维的一百多首诗后,香菱又来找黛玉给她布置作诗的作业、以及用王维的书换了杜甫的书。

黛玉给她出了题目。“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可见她是一个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和专心学习的好学生。

香菱完成作业后,去找黛玉指教。当黛玉指出她的问题后,“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这说明香菱学诗已经进入了思考的心流状态、心中只有诗,外面的世界与她无关,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学习状态。

后来,香菱的诗越吟越好,正验证了那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者写香菱学诗,就是想寓意不管多么艰难,只要你有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总是有方法的。

在大观园学诗的时光,成为了香菱一生中最响亮的时刻。




3、秋菱:无奈花秋零,只是心无悔

可惜好景不长,在《红楼梦》第80回,薛蟠那爱争风吃醋的妻子夏金桂,强行帮香菱改名为“秋菱”。

秋菱,谐音“秋零”,这也预示着她将像菱花一样在秋天凋零。

虽然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中、香菱的命运还不错,但是如果按照曹雪芹在第5回写的下述判词,香菱的结局是很悲惨的。

“可惜好景不长,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曾经有过一段在大观园学诗、和其她人相处融洽的好景,但是这段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她的一生际遇惨淡、常被他人所伤。“自从两地生孤木”,一个木头旁边有两个土,就是“桂”字,香菱后来是被夏金桂害死的。

对于香菱的死,作者曹雪芹心中是有无限感概的。在他看来,香菱一生命苦,但是她积极乐观、勤于学诗,不甘心被命运摆布。虽然最终还是死在夏金桂这个贱人受伤,但是香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曾经如同菱花一样绽放过、散发过芳香,那就已经足够、无怨无悔。




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这三个名字预示了她三段不同的命运。英莲被拐、被痛打让人怜惜;香菱苦志学诗,让人动容;秋菱如菱花般凋零,让人惋惜。

虽然命运对她很残酷,但是香菱选择了笑对人生。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弱女子不屈服于命运、勇于追求心中所想的勇敢,她读的和做的每一句诗,都是响亮的!

对于香菱,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关注
undefined
新庆爱读书
1、微信公众号:rongkai9595 2、邮箱:495469398@qq.com 3、读好书故事,看社会人生
共 876 篇原创
赞赏
游客
共1人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新庆爱读书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红楼梦》: 曹雪芹写她撕扇的真实原因
下一篇: 《红楼梦》: 对贾宝玉最痴情的人不是林黛玉而是她, 可惜两人却不能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香菱的一生:甄英莲的开局,呆香菱的人生,悲秋菱的结局
少读红楼 2020-02-11   |  172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儿女们,在那个繁杂的小社会中,透过自己的视角,看着身边迥异的世界,小心翼翼地经营各自的人生。香菱的存在在这样一个小社会中相当奇特,她的命运有着浓墨重彩的悲伤,比黛玉更加令人心疼,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她都秉持着如阳光般天真和善良,依旧追求着她心中的诗和远方。



01 悲剧开始,从小被拐

初见香菱,忍不住要惊艳一番。虽然那时的她还是个贪玩的短发小丫头,但她在梨香院门前的台阶上一站,眉心一点胭脂红,俨然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佳人。

香菱原名甄英莲,姑苏人氏,出身虽非贵族,却也是备受宠爱的独生小姐。父亲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母亲则性情贤淑,深明礼义。书中评论香菱家的话是“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给她的剧本里已早注明,她只能是一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苦命丫头。元宵节这天,仆人带着英莲去看灯,因仆人疏忽英莲被拐子拐走了,这年她四岁,从此过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

此后不久,家中接连遭难,发生巨变,家人遍寻无果,她自此一生,不知家在何方。

英莲再次出场,已是十二三岁时候。可怜的香菱一路走来,就没遇见过几个好人。一如她的名字,像极了一朵离了根茎,四处飘零的菱花。

第一次是拐子带她租房时,房东门子恰是当年她家隔壁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小时候天天逗她玩,故一眼认出了她,但他也只是问问,满足一下好奇心,无意伸手解救她。

第二次是当地乡绅之子冯渊对她一见倾心,非她不娶。她也自叹:“我今日罪孽可满了。”不想拐子又将她卖给了薛蟠,冯渊被他活活打死,她被掳走。

第三次是她离回家最近的一次。案宗放在贾雨村案上,贾雨村受过他父亲的大恩,理应救了她还他父亲的恩德,但为了巴结四大家族,贾雨村愣是忘恩负义,胡乱判案,任她自生自灭。



02 所遇非人,无处安身

跟着薛家进入贾府后,宝钗将她的名字改为香菱,薛姨妈和宝钗都待她不差,但嫁于薛蟠为妾的香菱,生活却如履薄冰。薛蟠是个典型的败家子,粗鄙浪荡,毫无文化,庸俗不堪,连贾琏都叹息香菱那么个齐整模样,“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

香菱看似平静的生活下永远有暗流在涌动,喜新厌旧的薛蟠不会真正怜惜她,在薛蟠的霸道和侮辱下,香菱从未失去女儿秀慧的本色,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心。

薛蟠要迎娶夏金桂时,宝玉担心她的处境,香菱反而比谁都高兴,一厢情愿认为夏金桂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诗社又添一个作诗之人,殊不知她日思夜盼来的夏金桂是个“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的恶婆娘。

夏金桂一嫁给薛蟠,才貌俱全的香菱便成了她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可怜香菱“小姐出身丫鬟命”,一生连遭变故且性格柔弱,一边要承受丈夫的打骂,一边还要承受夏金桂想方设法的诬陷和摧残。

她真正遭遇了命里的克星,夏金桂步步紧逼,多次使计陷害香菱,还将香菱改名为秋菱,让她挨了不少薛蟠的棍棒,回目说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一个如此柔弱的女子,被丈夫拿着一根门闩一顿棒打,她没有还手之力,只有一味讨好奉承,企盼对方给她一点容身之地,却不知这是在与虎谋皮。

香菱是一个诗意的女孩。虽然她的天空一直乌云密布,时而暴雨倾盆,但她的眼睛一直都是干净的。她没有因生活的丑陋与亏待,而让自己的心灵陷入泥沼。因为她明白,生命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香菱终归和那些被命运折磨的人不同,她承受了种种磨难,心中却依然保有自我。



03 学习写诗,绝处逢生

香菱学诗,是她人生里一场短暂的幸福时光。在书中,对于学诗,香菱最为积极主动。这其实是挺奇怪的,毕竟连王熙凤打小都不识字,绝大多数丫鬟都是文盲,香菱不但识字,还对诗歌感兴趣,很大程度上,许是原生家庭留给她的记忆使然。

在诗的世界里,再卑微的生命,都可以变得有光泽。

宝钗不教,她就找黛玉,黛玉很仗义地一口答应下来,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无比珍惜这个机会,一心专注于学诗,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地步,连做梦都在写。

黛玉以“月”为题的考察香菱的学诗成果,香菱暗地里不断打磨斟酌,多次向黛玉和众人请教,终出佳句: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后评价:“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首诗确实用语典雅、格律工稳,字字句句之中是一片真情流露,而且也暗示了香菱的身世归宿。

后来在探春的邀请下,香菱加入了海棠诗社。终究没有白学,芦雪庵联诗,香菱也能跟着黛玉她们掺和一句半句了,甚至“红香圃射覆”难度这么高的文学游戏,也渐渐上手,到后来都能引经据典地驳倒湘云了。

人们都叹香菱遭遇,不懂这苦命的女子学诗有什么用,但诗于香菱,除了慰藉,更是进一步的人生追求,绝不是要单纯地附庸风雅。

即便学诗丝毫不能改变香菱的命运,也能守护她被生活蹂躏的自尊,疗愈她在磨砺中坚守的纯粹。她读过的诗句、感受过的诗意,在某些时刻给她以支援和希望,使她能够于泥淖里,看见满天星辰。



04 香消玉殒,魂归故里

第八十回里,香菱被病魔缠身,原文说: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最后,香菱在极端悲苦,绝望之中病倒了,且这病吃药不见好转,结局就昭然若揭了。

一如曹公写给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熟读《红楼梦》的人皆知,“两地生孤木”暗寓“桂”字,自从夏金桂进门,香菱每况愈下,藕枯荷败,直至香魂陨逝。

香菱的一生像是随波漂浮的浮萍,人生从未圆满,让人无限心疼和感叹。

她是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却也是红楼梦里命运最为悲惨的女子,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女子。香菱虽红颜薄命,但也曾经因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诗意地追求,短暂的在大观园中绚烂过。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全部被眼前的苟且占满,那是悲哀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也懂得努力向阳生长,拼尽全力地想要繁盛一季,绽放出生如夏花的绚烂。

愿我们心向暖阳,无谓悲伤。真正的诗和远方,从来不独立于生活之外,也从来不排斥眼前的苟且,而是源于内心对生活的高度热爱。

作者:

作者:千思引,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注
undefined
少读红楼
微信、微博、头条、百度、知乎全网同名——少读红楼。
共 3566 篇原创 微信公众号: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少读红楼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藏在《红楼梦》里的冬至节
下一篇: 西游探真:那山为什么叫花果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莲为玉隐
快乐老年435 2017-01-29   |  184阅读  |  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甄英莲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也是金陵十二钗副册提及的唯一的女子,着墨虽然不多,但她的故事贯穿《红楼梦》始终。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开篇申明“为闺阁昭传”,作者的思想正是通过贾宝玉身边众多女孩子的悲剧来体现的。甄英莲被称为“有命无运,累计爹娘之物”, 在《红楼梦》中只有“顽石”被称为“蠢物”,而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实质上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一种物格形式,记录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着贾宝玉的思想行为。甄英莲是唯一一个用“物“来称呼的女子。甲戌本有一大段眉批: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

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一个闺阁弱女,虽命运多舛,但竟可以与“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之恨相提并论,结合作者的身世生平及其塑造贾宝玉这一主题形象的意图,细思之下,“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方知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那么作者“托言寓意之旨”究竟为何?甄英莲的悲剧与《红楼梦》所描述的大悲剧“其理其运其数”怎样“略无差异”呢?甄英莲和贾宝玉之间有关联性吗?笔者认为甄英莲的平生遭际体现了《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生悲剧,甄英莲的人物形象正是贾宝玉之“隐”。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甄英莲与贾宝玉——假到真时真亦假

从《红楼梦》故事结构来分析,《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叙述甄士隐家的故事,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去”,甄家荣枯实为贾府兴衰之缩影,甄家的家庭悲剧是贾家家族悲剧的缩影;甄英莲的人生悲剧也是贾宝玉命运悲剧的写照。

《红楼梦》正文第一回第一首诗即是写给甄英莲的。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从这首诗中,我们来找一下甄英莲与贾宝玉的相似点。

惯养娇生笑你痴:“甄士隐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英莲”,爱若掌上明珠。宝玉挨打时王夫人哭道“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贾宝玉也是全家的宠儿,承继了贾家的全部希望。

菱花空对雪澌澌:甄英莲被卖入薛家,成为薛蟠侍妾,改名香菱。雪与薛蟠之“薛”同音,无论荷花还是菱花盛开于夏,而雪澌澌是雪盛的样子,是属于冬天的。英莲的悲剧正如批语所言“生不遇时,遇又非偶”,仿佛荷花遭遇寒冬。贾宝玉之妻也正是薛宝钗之“雪”,众所周知,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却造化弄人,最终和薛宝钗结为姻缘。关键是这句反映了贾宝玉和香菱一样“生不逢时,遇又非偶”的叹息。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甄英莲是在元宵节之夜走丢的,从那一天开始了她悲惨的人生。而贾府被抄事败之时也正值正月十五之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贾家瞬间“烟消火灭”,贾宝玉在巨大的的人生变故之后,弃家出走。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胭脂记与通灵玉——枉入红尘若许年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看,英莲和宝玉有共同的特征。英莲眉心中“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是从从胎里带来的。贾宝玉的通灵玉亦从胎里带来,“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香菱的胭脂记,宝玉的通灵玉都是红色。在《红楼梦》一书中红色是最为重要的颜色。宝玉生下来就有爱红的毛病,穿的衣服也以大红为主。周汝昌在《红楼文化有三纲》中提到“红”为其一。中华传统的审美眼光,红为世界上最美的色彩,为花卉中最艳丽的颜色;红专属于女性,“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红楼梦》行文之初写到: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贾宝玉“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作者深感“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好了歌》亦有“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之句。处处点出“父母痴心”“子孙不肖”,且说“此书纯系自愧而成”。但是我们知道,自愧只是作者的一种说法,以英莲之德之才,以宝玉之聪之慧,又怎会无才补天?实是命运使然,才会有“枉入红尘”之憾。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呆香菱与痴公子——更有情痴抱恨长

从人物性格描写来看,香菱之“呆”与宝玉之“痴”如出一辙。大观园内的女孩聪俊灵秀,慧紫鹃,贤袭人,俏平儿,勇晴雯,唯独香菱冠之以一个“呆”字。香菱之呆,正刻画了她心地单纯、美好善良的性格特征。

在书中有两个地方表现了香菱之“呆”。一是香菱学诗。“精华欲掩料应难”,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香菱本是甄家主却阴差阳错成了薛家奴,从一个富家小姐沦为他人侍妾,但是她的聪慧灵秀是不会被湮灭的。因此宝玉说:“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第二,表现在薛蟠迎娶夏金桂时。“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香菱的内心是这样想的:薛蟠娶过亲,香菱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二则又闻得是个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过了门,他便十分殷勤小心伏侍。从香菱对夏金桂的态度,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真诚善良,从无防人之心,害人之意。

在《红楼梦》里另一个呆子就是贾宝玉,通过第三十五回,傅试家的两个婆子的谈论,将宝玉之呆相刻画无遗: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这些都是人们看到的表象,宝玉的呆性主要表现在对仕途经济学问的态度,以及对林黛玉的爱情态度上。宝玉被称为“痴公子”,与“呆香菱”遥遥相对。都表现了他们“情痴”的性格,都有一颗纯洁、真诚、善良、自然的“赤子之心”。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夫妻蕙与并蒂菱——妒花风雨便相催

从人物命运的发展来看,香菱的婚姻是短暂、不幸的,被甄士隐度脱回归太虚幻境。贾宝玉也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生活,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回太虚幻境。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这样一个情节:香菱和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玩斗草。香菱便说: “我有夫妻蕙。 ”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 ”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宝玉拿了一枝并蒂菱,但他与宝钗的爱情并没有长久;香菱采了一枝夫妻蕙,但她和薛蟠的婚姻也没有得到幸福。她们的命运是相似的,贾宝玉把夫妻蕙与并蒂菱一起埋葬,也就象征着他们的人生幸福的破灭。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曰——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此诗句出自朱淑贞《惜春》: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香菱的“妒花风雨”是夏金桂,夏金桂嫉妒香菱品貌才学,屡屡设计陷害;那么贾宝玉的“妒花风雨”则是赵姨娘贾环母子,他们嫉妒贾宝玉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书中特意写了赵姨娘害宝玉的“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一回。香菱与夏金桂,夏金桂为正,香菱为副;贾宝玉与贾环,贾宝玉为嫡,贾环为庶。在他们的嫡庶之争中最突出的原因就是一个“妒”字。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这是甄英莲(香菱)的判词,写出了甄英莲的根基来历和生平遭遇。自从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篇之后,莲花便成为“君子之花”,象征着清白、坚贞、纯洁,也赋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含义。在《红楼梦》里所有男子中,只有贾宝玉一人可以用花来形容。贾宝玉为大观园的总花神,凤姐说他“女孩一样的人品”,贾母说“莫非前世是个丫头”,且生得“面如春晓之花”。贾宝玉在《红豆曲》中唱到“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一则说明宝玉脸面俊秀;二来形容贾宝玉如花般美好的品格。有人将红楼群芳均用花来比拟,比如黛玉芙蓉,宝钗牡丹,湘云海棠,妙玉梅花……那么只有莲花才是花中君子,既可以形容女孩,也可以比喻男子。用甄英莲之莲花来象征宝玉未为不可。甄英莲谐音“真应怜”,那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命运。甚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命运似乎也只有“真应怜”一语可以概括。

莲为玉隐——说说甄香菱与贾宝玉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红学研究中,谈及人物之间关系时,有一种“影子”说法非常盛行。《红楼梦》第八回脂砚斋**:“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假”,可以说是“影子说”的最早雏形。道光年间也徐瀛认为“袭人,宝钗之影子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徐瀛《红楼梦问答》)评点派大家张新之也谈到“是书叙钗、黛为比肩,袭人、晴雯乃二人影子也”。(《妙复轩本红楼梦》卷首《红楼梦读法》)“影子说”实际体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个性来表现共性,通过共性来体现个性。也增加了人物的丰富性。作者这样写也是为了更加隐晦地表达主题思想。正如凡例所言“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红楼梦》开篇出一英莲,结局仍以英莲作结;正是以写闺阁女儿笔墨隐喻贾宝玉,体现作者的一生血泪。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既然林黛玉薛宝钗均有影身,那么作为红楼梦第一主角的贾宝玉岂可无影?正所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而莲为玉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红楼梦》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为什么鸳鸯宁死都不给贾赦当老婆
下一篇: 「红学入门」《红楼梦》的版本和批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斗草庭前,兰芽枉待——贾宝玉和甄英莲的同穴之盟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4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上篇文章说到,“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这作书人创作这部书的比喻。镜子有多种形状,为什么一定是“菱花镜”?

提起菱花,我们会立刻想到的《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就是香菱。

香菱本名甄英莲,是原著中第一个出场的薄命儿女。第一回中英莲三岁,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惜,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五岁时被拐后,家中逢生变故。家园烧毁在大火之中,父亲甄士隐出家,母亲留在娘家生活。


甄英莲消失了七八年,十二三岁的时候被卖。拐子把她先后卖给了冯渊和薛家,两家争抢英莲,冯渊被薛蟠打死,英莲被强行拖入薛家。

进入薛家后,先给薛姨妈当丫鬟,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后来正式给薛蟠作了房里人,算是半个主子。

薛蟠娶了夏金桂为正妻以后,夏金桂嫉妒香菱,百般折磨陷害。夏金桂容不下香菱,最后香菱跟随了宝钗,变成宝钗的丫头。


从原著表面的故事情节来看,香菱和宝玉的联系不多。

但是,就在这相对疏远的关系之中,却隐藏着深刻的联系。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他们之间若隐若现的故事:

香菱有着秦可卿的品格,贾宝玉在梦中和秦可卿结为夫妻。秦可卿死后,贾宝玉听到消息,急痛攻心,竟然吐了血。

香菱斗草时,拿了一枝“夫妻蕙”,宝玉对了“并蒂菱”。更进一步的是,贾宝玉把“夫妻蕙”和“并蒂菱”埋在一个土坑里。

贾宝玉深切地关心香菱,为她到王道士那里求取“妒妇方”。


根据这三方面的线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贾宝玉和香菱之间,隐藏着很深的夫妻姻缘。

在贾宝玉心中,香菱的分量非常重。他把两枝象征夫妻关系的并头花埋在一起,是两个人“死后同穴”的约定。

看到这个结论,肯定会有朋友跳出来反对。你这可说错了,儿女情中,贾宝玉心中最重要的人是林黛玉。他亲口说过,除了老太太和父母之外,第一个人就是林黛玉。


的确是这样,不过不要忘了作者的“攒花之笔”。我们已经说过多次,《红楼梦》中把同一个原型人物拆分了多个艺术角色。

林黛玉和香菱两个角色影射的是同一个原型,这两个形象互相补充和映衬。她们和贾宝玉共同演绎着木石姻缘的故事,关于这一点,书中有着前后的呼应,我们来看这两段情节。


一、第六十二回贾宝玉埋葬夫妻蕙和并蒂菱时候的描写,原文如下: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


宝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香菱也自走开。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

宝玉不知有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地转来问:“什么?”香菱只顾笑。

因那边他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

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注意贾宝玉掩埋菱蕙时的细节,“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夫妻蕙并蒂菱比喻宝玉香菱二人,那些落花比喻的也是人。宝玉葬花的这个情节暗示,他和香菱的姻缘有许多人为此陪葬。


二、第一回木石姻缘的故事出现,在甄士隐的梦中,癞头和尚对跛足道人讲述了西方灵河岸边绛珠草和三生石之间的木石姻缘。故事结尾,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根据癞头和尚的预言,木石姻缘转移到人世间的延续,会有许多人牵连其中。


原著中的这两个情节,遥相呼应,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了木石姻缘中众多死亡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宝玉黛玉葬花就是埋葬亡魂的影射,想到这一点,不寒而栗。

一场木石因果,竟然牵连无数,这注定不是一场普通的儿女之情。


“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菱花镜”是《风月宝鉴》的形状,是《红楼梦》这部书的代名词。

“菱花”比喻的就是香菱,这个不会有任何异议。尽管如此,原著中还是单独强化了“菱花”和香菱的关系。

第七十九回回末和第八十回回初,夏金桂和香菱针对菱花有一段对话,书中写道:

一日金桂无事,因和香菱闲谈,问香菱家乡父母。香菱皆答忘记,金桂便不悦,说有意欺瞒了他。

回问他“香菱”二字是谁起的名字,香菱便答:“姑娘起的。”金桂冷笑道:“人人都说姑娘通,只这一个名字就不通。”

香菱忙笑道:“嗳哟,奶奶不知道,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了两声,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

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令人心神爽快的菱花,夏金桂却容不下她。使用种种手段折磨迫害,导致香菱得了干血之症。

第八十回贾宝玉去天齐庙烧香,最后向王道士讨要“妒妇方”,想要救治香菱。王道士却开了一剂“秋梨汤”,说人死之后自然不妒了。这等于宣告了香菱死亡的悲剧。

蒙府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第八十回有一条回前总批:

[叙桂花妒用实笔,叙孙家恶用虚笔,叙宝玉病是省笔,叙宝玉烧香是停笔。]

这条批语说得很清楚,宝玉烧香是“停笔”。这就是说全书到此结束了,所以八十回得脂评本已经是完璧。


我们不必去寻找各式各样的续书,也不必以“红楼未完”而遗憾。八十回《红楼梦》是完结篇,如果有什么谜团没有解开,那就到原著中去细细追寻。

鲁迅先生说过,要想破解《红楼梦》的真相,还是要回到文本分析上去。如果舍弃原著,去搜寻一系列的续书杂论,如同缘木求鱼,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

笔者从原著文本入手,深度剖析文字中草蛇灰线之间de关联,尽量做到用原著来解释它本身,这叫作“以书解书”。


按照八十回本额结构看来:

第一回香菱出场,是全书的正式开端;第八十回香菱患病,试图救治无果,最后香消玉殒。

由此看来,香菱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全书正是围绕着她的故事展开的。《风月宝鉴》这枚“菱花镜”,讲述主人公香菱的人生经历。

林黛玉和香菱互相映照,两个人演绎着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经历。

+关注
undefined
青溪话红楼
共 361 篇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9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菱花镜里形容瘦 怡红院中“无玉疯”
青溪话红楼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  29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要一面菱花镜“睡着好照”的背后隐情


循着书中的草蛇灰线,前几篇文章爬梳了《红楼梦》中隐藏的本书的信息,找到了作书人和批书人在书中对应的角色。

原著中镶嵌了许多本书的信息,本篇文章再来解析一段关键的情节。

第五十七回,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情分,骗他说黛玉已经大了,就要回苏州老家去。这一下可了不得,宝玉听后急得发了痰症,“两个眼珠儿直直地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宝玉这一病,惊动了荣国府上下,贾母等人都来看视。谁知贾宝玉只等见到紫鹃才“嗳呀”一声哭了,这才清醒过来。贾母问明原因,就让紫鹃在这里服侍宝玉。


宝玉病情好转后,紫鹃便要回潇湘馆继续侍奉黛玉,临走之时,宝玉向她要了一面镜子。我们看原文:


紫鹃听说,方打叠铺盖妆奁之类。宝玉笑道:“我看见你文具里头有三两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我搁在枕头旁边,睡着好照,明儿出门带着也轻巧。”紫鹃听说,只得与他留下。先命人将东西送过去,然后别了众人,自回潇湘馆来。


不知道大家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什么端倪没有,“睡着好照”这四个字便有文章。


人们睡着了还要拿着镜子照,那除非就是做梦。

说破这一层,想必就很清楚了。“睡着好照”四个字,把这枚菱花镜和宝玉的梦对应起来,菱花镜比喻的就是《红楼梦》这部书。

《红楼梦》这部书记述了贾宝玉的生活经历,把他的人生比作一场梦。他要这枚菱花镜“睡着好照”,正说明“菱花镜”就是他的梦,所以,这枚“菱花镜”影射的就是《红楼梦》这部书。


再看这部书放在什么类别里?在紫鹃的“文具”里头。这个“文具”应该是明清时代流行的一种全新的多功能梳妆用具——文具镜匣,这是人们根据文具箱改进制造的。


虽然表面上指的是紫鹃的妆奁,可是“文具”的名称还是让人联想到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


再有,《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别名,它在原著中正是以镜子的形式出现的。贾瑞被凤姐戏耍两次得了重病,跛足道人送来《风月宝鉴》这枚镜子让他照看。

这枚《风月宝鉴》的镜子就是《红楼梦》这部书,贾瑞正照风月鉴命丧黄泉,他爷爷贾代儒把《风月宝鉴》扔进火里要烧掉,跛足道人赶来抢走了这部书。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得到暗示:宝玉要的这枚“菱花镜”是《红楼梦》这部书的另一种物化意象,它是《风月宝鉴》的另一种说法。同时,也告诉读者,《风月宝鉴》这枚镜子是“菱花镜”。


贾宝玉说,他出门的时候,“带着也轻巧”。这暗示了将来贾宝玉离家出走,随身带走了这部书。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回末,蒙府本有一段批语,其中说道:

[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块垒。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总评。]


“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说的都是作者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书。

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冯紫英家中吃酒唱了红豆曲,其中有一句是“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菱花镜”是《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代名词。“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说的是宝黛二人最后分离,彼此不能相见。

“菱花镜”里的瘦肖的形容,又令人想到《风月宝鉴》背面的骷髅。“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这具骷髅,影射的是林黛玉的结局。这个结论,笔者在前期文章已经做过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这枚“菱花镜”就是《风月宝鉴》这部书,从紫鹃手里传到宝玉手中,紫鹃身份是丫鬟,没有说她识字。所以,最初作者应该是林黛玉。宝玉最后离家出走时带走了这部书。这个情节交代了这部书的一条传播路线:

林黛玉——紫鹃——贾宝玉

贾宝玉拿到这部书,回到“青埂峰”。这时候他的身边没有林黛玉,“青埂峰”变成了“无玉峰”。

紫鹃试探宝玉,说黛玉要离开贾府回苏州,贾宝玉听后诱发疯痴,正上演了一场“无玉疯”的故事。


不管是“无玉疯”,还是“无玉峰”,谐音都是“吴玉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法,贾宝玉化名“吴玉峰”,给书题名为《红楼梦》。

这个推理再次验证了前期文章的结论:吴玉峰是贾宝玉的化名。

这篇文章,发现了原著中《红楼梦》这部书的又一个嵌入的物象——菱花镜。


现在来总结一下《红楼梦》这部书在字里行间镶嵌的本书的几种物化意象:

石刻(碑文),对应书名《石头记》。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看到的石头上的文字,以“石头记”的形式呈现。


画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到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的主要框架。


    2.镜子:

(1)《风月宝鉴》:贾瑞重病,跛足道人送来一柄“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正反皆有喻,贾瑞正照风月鉴而命丧黄泉。

(2)菱花镜:贾宝玉从紫鹃处要的,他使用“菱花镜”的方式是“睡着好照”。这暗示“菱花镜”就是贾宝玉的梦境,所谓“镜花水月皆是空,人生觉来如一梦”。


3、鸳鸯宝剑。鸳鸯宝剑分雌雄两剑,雌雄即阴阳,又可以理解为正反。尤三姐进入太虚幻境之前来和柳湘莲诀别,手捧鸳鸯雌剑和一部卷册。尤三姐告诉柳湘莲自己奉警幻仙子之命,去修注案中一干情鬼的命运。这个情节告诉我们,尤三姐拿着的鸳鸯宝剑和卷册象征的其实就是《红楼梦》这部书。


到这里,笔者一共15篇写了文章。关于原著中镶嵌的关于《红楼梦》这部书本身的线索,我们基本挖掘得差不多了。

通过书中草蛇灰线得前后呼应映照,主要有了三方面结论:

1、找到了不同艺术角色之间的对应;

2、确定了《红楼梦》的作书人和批书人;

3、辨清了《红楼梦》这部书的四种不同物化形式。


对于原著信息的剖析,到这里要告一段落了。

“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这作书人创作这部书的比喻。镜子有多种形状,为什么一定是“菱花镜”?

下一篇文章将要从“菱花镜”入手,分析原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敬请期待。

正是:

“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

有朝敲破蒙头瓮,绿水青山任好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3: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士隐的奇怪行为:甄英莲是女儿,为什么只让一个男仆抱着出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73:霍启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如果有个人的名字叫“霍启”来家中应聘仆人,你会不会收留他?

先不说霍启的父母是不是疯了,给儿子取这样一个谐音名字,一般人肯定不会接纳他做家中仆人。


然而,甄士隐家中竟就有个仆人叫霍启,在元宵节带给他带来天大的祸事。

☞细说红楼系列07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霍启,毫无疑问谐音“祸起”,甚至是“火起”。

当初来甄家拜访的严老爷的严,通“炎”,寓意“火来了,祸来了”。

如今霍启一出现,预示严老爷带来的“火”就着了,甄家大祸临头。


霍启不负众望,当晚就因尿急将甄英莲丢了。他不敢回去,连夜跑回原籍,甄士隐拿他也没办法。

霍启跑了,甄家丢了女儿,也算祸起“萧蔷”。注意霍启是甄家人自己惹祸,对日后贾家极为重要。

甄家丢女儿只是祸启,不久“火起”将家一把火烧了一干二净。真正大祸临头,以甄士隐出家而去收尾。

霍启,既是祸的启动,也是祸的起势,注定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霍启并不是一个人,与他类似的“启示”性人物,后面还有一个司棋。

也是这个贾迎春的贴身大丫头,胆大包天将表哥潘又安放进大观园二人偷情。赶上鸳鸯“尿急”,在山石后头撞破二人奸情。忙乱中遗落绣春囊,引发抄检大观园,给晴雯和大观园带来灭顶之灾。祸起萧墙之内。

司棋,就是“事启”,“事起”。既是多事之秋的开端,也是祸事发生的源头。

司棋与霍启,可谓一对“卧龙凤雏”,堪称甄家、贾家两大灾星。


最好笑在曹雪芹也有“恶趣味”,将这两人之祸与“尿急”结合起来。可笑背后实际引出的是“急迫”之意。

人有三急,等不得。

但凡霍启要能憋着,他肯定不会将甄英莲放下去方便。

但凡甄英莲是个男孩,霍启也不会将他放在人家门口转过山墙去方便。

但凡司棋不是情浓难忍,也不敢将表哥弄进大观园。

但凡鸳鸯要不急,也撞不破这件事。

所有起因看似偶然,却彰显出紧迫之意。


而与之呼应的还有日后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与蒋玉菡的一次“解手”,才引出真正的灭顶之灾。这是后话。

甄英莲会被拐子偷走,显然早被人盯上。

男仆抱着小小姐,偷拐的机会非常多。只要抓住“方便”的时间,就极方便成事。

要不当初癞头和尚告诉甄士隐,要防着元宵节这天,其实更要防着“热闹”不要凑,提防有人要他的孩子……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22 10:24・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7: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渔《芙蕖》
〖打印内容〗时间:2023-04-01 00:04:41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香菱位于十二钗副册?香菱是长平公主:平生遭际实砍伤!+ 为什么宝钗不教香菱作诗?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都是落日?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5】



2.4 香菱是长平
香菱是长平公主,在四个朱子中是最容易认出的一个。

前文在四颗珠子中讨论过,湘云说丢了一颗珠子,被满清捡了去。

长平公主是崇祯二女,长女早夭,三女是昭仁公主。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上吊之前,让皇后自尽,对长平公主叹道:“汝何故生我家!”挥剑砍公主,断左臂,昏死过去。然后又剑斩了六岁的昭仁公主。但长平公主并未死,被抬至外公周奎家,五日后复苏。

京城被满清占领,相当于公主被满清捡了去。英莲在第一回就丢了,被薛蟠抢了去。但满清刚进关要笼络民心,并未加害公主,因为公主不同于皇子,对其皇权没威胁。长平公主心如死灰,第二年上书顺治要求出家,满清要给明朝士民一个优待前朝皇室的印象,公主出家怎么行?不但不准出家,还令其完婚。

甲申之难前崇祯已为公主选好了驸马周世显,后来李自成打来,这些都顾不上了。1645年六月上旬,嫁给周世显,二人相敬如宾。但公主一直心伤父母惨死,国破家亡,心理创伤无法恢复,忧思成疾,“泣尽继以血”,1646年八月十八日薨,年方十七。“越明年二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在民间影响很大,明朝遗民同怀亡国之痛,对美丽年轻的公主身遭重重大难寄予了极大同情,有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张宸《长平公主诔》等当时留下来的作品记录此事。

长平公主的事迹清楚,所以红楼梦中屈受贪夫棒、薛家虐待香菱致死等,是抹黑满清。当然也是真真假假,故布疑阵,需要一些伪装,所以把真正的公主放在烟雾之后,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才能看到真相。

2.4.1 平生遭际实砍伤
第五回香菱的图谶:图中,莲枯藕败。

谶语: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图中描述,是“莲、藕”二字,下文有“根并荷花”,“藕”是“根”没有歧义,“莲”与“荷花”不能划等号。有人说莲花不就是荷花吗?没错,但已经偷换了概念,把“莲”换成“莲花”了。我们西安人还说莲花、莲子、莲菜,都是一个“莲”字。谁说“莲”就是“莲花”?

看红楼梦同时代的康熙字典:“【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

明显不同,荷是花,莲是实,实即子也,就是莲子。芙蕖就是芙蓉,荷花。

古代汉语用单字,现代人习惯用双字词,比如莲花、莲子,含义都清楚,却对“莲”这个单字不是很明白。再比如,我们常说“果实”,拿一个苹果树来说,我们笼统地认为其“果实”就是苹果,但在以前的汉语中,果才是苹果,果实是果和子。在读红楼梦时要注意这种时代差异。

所以“莲、藕”二字,在谶语中的对应字是“实、根”二字。

黛玉是芙蓉,荷花。英莲的莲,不是莲花,是莲子,黛玉之子。

根并荷花一茎香:一茎香,是香菱,这句说香菱“根并黛玉”。

平生遭际实堪伤:实,是莲子。堪伤,砍伤。莲子、砍伤,只有长平公主。平生的“平”,是提醒“长平”。

位于十二钗正册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与皇权有关之人,所以像妙玉、巧姐这样,没出场几次,或者就是群众演员,但因其有皇权资格,是皇子,也出现在正册中。

而香菱作为崇祯帝唯一活下来的公主,位于十二钗副册之首,很合适。虽然书中只提到香菱一个,说明副册也都是皇家之人,文武重臣再功勋卓著,也入不到副册。

十二钗又副册,虽只列了晴雯、袭人,但明显是文武重臣中影响最大的十二人。表现在正面就是丫鬟一类人物,不是主人。

所以在正面看来,香菱和袭人虽然都是妾,而袭人甚至更重要,王夫人亲自交待凤姐,袭人待遇同赵、周二位姨娘,况且是宝玉之妾。香菱只是薛蟠之妾,可香菱却位于副册,袭人、晴雯只能在又副册,因为香菱是公主。

2.4.2 日落江湖白
长平公主喜诗文,擅长针线、烹饪。

红楼梦中大写特写香菱学诗,而且有一个异常:香菱不是跟同住的宝钗学诗,而是舍近求远、莫名其妙地由黛玉教她作诗,又和湘云请教、谈诗。现在我们就明白了:父兄啊。

黛玉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重复就是强调:拜黛玉作师。拜师是收徒弟,古时徒弟称师为“师父”,《西游记》第81回,行者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猴子都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何况你我?所以这里“拜我作师”、“拜你作师”的“师”字之后,隐了个“父”字。

香菱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先列出黛玉、香菱谈到的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很明显:落日。

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香菱求黛玉出个题目,自己去作,看黛玉出的题目:昨夜的月。

落日、昨夜的月:日月为“明”。

而且,日是落日,表示明末;月是昨夜,表示亡明。

所以说陶渊明,是提醒“明”。

黛玉关于学诗、作诗的谈论,非常精辟,毋庸置疑。很好地证明了:拜师要拜高人,看书要看名家,高手往往见解精到,深入浅出。而红楼作者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在精辟讲诗之外,里面竟还嵌了亡明!

看黛玉、宝钗对香菱这个人的评判,天壤之别:

黛玉: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24回,林黛玉听梨香院传出的《牡丹亭》,正心痛落泪,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吓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

这里香菱突然出现,其实挺意外的,看二人:

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吓我这么一跳好的……”香菱嘻嘻的笑道:“……走罢,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况他们有何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

长平公主擅长针线,红楼梦中并未忽视这样的细节,所以二人谈刺绣。这些文字,不从反面读的话,都是啰嗦的废话。我们现在知道了:纯粹的废话,作者是不会写的。所以对看不懂意义的话:请三思。

“你这个傻丫头”,“走罢,回家去”,怎么看都是父女对话。

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注意:是手拉手!这是女儿拉着父亲的手回家啊,这样一个平常人家再平常不过的父女情景,对公主来说,却只能在梦中……



点击下一个:香菱情解石榴裙,藏了什么秘密?+ 宝玉为什么安葬夫妻蕙、并蒂菱?+ 藕官为菂官烧纸祭祀哪个小旦? + 香菱丫头的名字什么意思?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4-04-13 12:16・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92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菱情解石榴裙,藏了什么秘密?+ 宝玉为什么安葬夫妻蕙、并蒂菱?+ 藕官为菂官烧纸祭祀哪个小旦? + 香菱丫头的名字什么意思?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6】



2.4.3 香菱情解石榴裙
宝玉生日,湘云醉眠芍药因、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因和解,我们在湘云的段落中已讨论过了,揭示了湘云、香菱的“莲子”身份。

香菱的裙子“贜”了之后,还“藏”了香菱的秘密:

然后宝玉说拿袭人的石榴裙来,让香菱原地等着,他去找袭人。路上宝玉却胡思乱想香菱被拐卖的前事,即前文说的丢了一颗珠子,被满清捡了,这是回到四个朱子的线索上来。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想起“平儿”,平儿在凤姐生日被打,是去年的事了,此处还是用“平”字提醒“长平”。

宝玉和袭人带了裙子回来时,香菱“还跕在那里等呢”。

庚辰本很多“站”字写作“跕”。跕:是脚尖点地。与“站”字相比,差别在“足”。

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出个故事来才罢。”又在强调“足”。

香菱说:“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用“促”字举例提醒读者:一个“人”,一个“足”,为“促”。

站在这里的香菱是女人,则:一个“女”,一个“足”,为“娖”。

长平公主名“朱媺娖”。第80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的“美”字,就在说“媺”。康熙字典:“媺,同美”。音也相同。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夫妻蕙是香菱的,并蒂菱的“菱”更点出了香菱,夫妻、并蒂是惋惜长平公主死时才新婚不久。宝玉郑重其事地葬夫妻蕙与并蒂菱,是在书中为长平公主举行隆重葬礼。或者说是预演公主的葬礼,因正面故事中香菱还没死,但反面故事并非按时间先后线性叙事。

掩埋平服:埋平。

真实的长平公主葬礼,是在1647年的二月份,士民为之哀恸。

所以清明节藕官烧纸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藕官是为菂官烧纸,菂官的角色是小旦,“菂”是莲子,四个莲子中的小旦,只有长平公主。清明节是半月前,是二月份公主葬礼后不久。而且,宝玉明确说是“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的。黛玉的“藕”官为“菂”官烧纸,也是香菱判词的验证:既是“莲枯藕败”的“藕”、“莲”,也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根”、“实”。

香菱拉宝玉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这又叫做什么?”是问读者,要读者看出这是长平公主葬礼。

“你惯会鬼鬼祟祟”是说作者,鬼鬼祟祟地在旁揭露香菱身份。

香菱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

香菱的丫头取名“臻儿”,在解读湘云时说过,与湘云的“榛子”一样,是“崇祯之子”。

臻儿说的“二姑娘”,正面看是宝琴;反面看,长平公主是崇祯二女,就是二姑娘。

所以在这回末,“臻儿”特意走来说“二姑娘”,是在提醒读者:香菱是长平公主,是“崇祯的儿”,是崇祯的“二姑娘”。

第80回的回目,有两个:一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二是“懦弱迎春肠迴九曲,姣怯香菱病入膏肓”。80回香菱病入膏肓,就是已经没救了,在80回后不久就会死去。香菱,长平公主,是四个朱子中最先死去的,符合历史。

2.4.4 香菱名由来
香菱之名:从黛玉。

香,是黛玉“香玉”之“香”,和“潇湘妃子”之“湘”。

菱,是妙玉说的“畸零之人”,是这世上孤零零的多余之人。

英莲的“莲”,是莲子,随黛玉的芙蓉。



点击下一个:反读红楼梦方法 + 哪个版本比较好?+ 红楼作者说给读者听的话?+ 走进书中,参与场景,才能看出问题和妙处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4-04-13 12:20・IP 属地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0-12 14:06 , Processed in 0.0777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