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3|回复: 124

花袭人·窝心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发表于 2024-6-19 1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严重低估的金陵十二钗——惜春!智商不输林黛玉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要说《红楼梦》中哪位女子的智商最高,大家恐怕首先会想起林黛玉,毕竟曹公对林黛玉曾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高度评价,但黛玉的智商主要体现在她的诗才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度理解上,比如第四十四回贾宝玉偷偷去祭奠金钏,并编借口说去了北静王府,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只有林黛玉看出来宝玉偷偷去祭奠了金钏,并借着听戏之机劝诫宝玉:“这王十朋不通的很,不管哪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做什么?”

再看第三十五回,贾宝玉被贾政笞挞,卧病在床,众人纷纷前来探望,林黛玉在花阴下静静观察前来探望的人,却发现王熙凤没有来,她立刻能推断出:“她必定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话音刚落,便看见王熙凤扶着贾母,跟着王夫人一起来探望宝玉。

所以林黛玉的智商很高,但多属于感性思维,却缺乏冷酷的理性,也正因此,很多红学家批判林黛玉:生命本该有更为广阔的意义,可她的脑子里似乎只有爱情!而就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还有一位以理性著称的小姐,单论理性,她的智商应在林黛玉之上,但却因关于她的情节稀少,以至于很多读者都对她无感,那就是——贾惜春!

惜春是贾府众多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可她的智商与眼光却丝毫不在其他女子之下,更为可罕的是,她具有其他女性所没有的优点——理性!《红楼梦》文本中有很多描绘惜春智商奇高、眼光独到的情节,但均是一笔带过,没有展开来说,以至于大家对惜春的了解很片面。

比如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周瑞家的奉命去给贾府小姐们送宫花,其中在给惜春送宫花的时候,惜春正在和尼姑智能一起玩,当中惜春与周瑞家的有过这么一番对话:

周瑞家的有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得了没有?”智能儿摇头说:“不知道。”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她师傅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她师傅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了这事。”——第七回
这个情节很有意思,惜春小小年龄,眼光却格外宽宏,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根据“月例香供银子”这个信息,她就能立刻推断出智能儿师傅与余信在谈论什么,她询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也仅仅是为了确认自己的推断是否有误而已。

再举一例,且看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王熙凤抄检惜春处,从丫环入画的箱子中搜出一些金银锞子以及男人靴袜,入画解释说是宁国府贾珍赏赐给她哥哥的,自己代为保管而已,王熙凤便询问其中私相传授的中间人是谁,入画还未开口,惜春却已然给出了答案:

凤姐道:“但不知传进来的是谁?”惜春道:“若说这个传进来的人,再无别个,必是二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她。”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再议。——第七十四
惜春眼光之精准,心思之犀利,由此可见一斑,她看似是大观园中年龄最小的妹妹,可是却以冷峻的眼光观察的贾府内部发生的一切,而且由于惜春的孤僻个性,导致她的理性走向了极端,她总是以脱离个人主观视角的状态来看待一切,换句话说,惜春做到了绝对的理性,她已经脱离了“社会人”的范畴,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众人讨论到了丫环鸳鸯,期间惜春曾说了一句话:

李纨道:“大小也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子,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她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她比我们还强呢?”——第三十九回
这个情节很值得品味,小姐不如丫环,这本是件“丢人”的事情,可惜春却能笑着陈述这件事,这是为何?是因为惜春心胸宽广,不在乎?还是她已经习惯了贾母贬低她们这几个小姐,所以无所谓?恐怕都不是,惜春一直都在以冷眼旁观的状态观察着贾府,她不拿自己当贾府中人,她给自己的人格设定是一个近乎理性、客观的存在,所以任何喜怒哀乐在她眼中都成了她认识世界的“标本”和“案例”,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没有情绪上的悲欢离合,贾母说“惜春等小姐不如丫环”,惜春只是将这句话作为佐证李纨“鸳鸯很好”这个论点的论据而已。

惜春的理性已经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第七十一回,贾母过八十大寿,各王妃、诰命前来作客,贾母命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薛宝琴等人前来见客,唯独漏了惜春和迎春;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刘姥姥逛了个遍,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都去了,唯独没去惜春的藕香榭和迎春的紫菱洲,我们可曾见到惜春因此妒忌或者生气?她没有,一丝一毫都没有,因为她并不在乎贾母的疼爱,她从小到大的冷眼旁观告诉自己——贾母是个精致、享乐的老太太,自己又没有讨好过老太太,老太太不喜欢自己很正常,所以她也不在乎贾母对她的态度,这进一步导致惜春亲情观的淡漠——亲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惜春就这样活着,她的绝对理性与深邃的眼光让她看到了贾府内部的肮脏与大厦将倾的现实,第五回贾宝玉入太虚幻境,看到惜春的判词是这样的: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此处的“勘”谐音便是“看”,指的就是惜春从小到大的冷眼旁观,她一直沉默着,用冷峻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看着大姐元春因政治角斗死在宫中、二姐迎春被畜生孙绍祖折磨至死、三姐探春被迫和亲远嫁,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眼睛看惯了太多阴暗,她看穿了这个世界的真相,遁入空门,已然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发布于 2020-10-16 12:24
林黛玉
贾宝玉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2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的贤袭人的桃花真面目
liuhuirong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  2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袭人的故事在书里特别多,引诱挟制宝玉,附和讨好王夫人,排挤暗算同伴,脂砚斋还在书中特别提示道“袭乃钗副,真真不假”“(宝钗的冷香丸)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作为“黛之影”的晴雯与黛玉影射的人物有重叠交错,而“钗副”袭人则兼是宝钗的分身和副手帮凶。

袭人是贯穿整个贾府故事的一个重要人物,偏偏对她的解读总也不甚清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在写什么?其实袭人的影射同凤姐的影射都是非常直接清楚的,只要了解到作者老明公山子野朱三太子爷是通过石头记揭示自己母亲弟弟被害真相进而影射明亡清代的家亡血史的构思,那么一切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了。袭人与黛玉同一天生日就是揭开谜底的钥匙。


前文写过宝玉特意把同一天生日的芸香改名为四儿是暗示宝玉是四儿,即第四个儿子,是崇祯的皇四子。那袭人与黛玉同一天生日难道是指她俩是同一人或是同一战线上的人?错!分析问题要具体的针对性的分析,袭为钗副,宝钗毒害黛玉,袭人构陷拆散宝玉黛玉,怎会是同一人或是同一战线上的人?

作者特意提示袭人和黛玉是同一天生日是指袭人黛玉所影射的真实人物是在史书上同时出场的。

大家一定会想这么巧?想不出崇祯和谁在史书上同一时间出现啊。这就是大家想不到袭人是谁的原因,因为袭人不是和崇祯同时出现的,她是和田妃同时出现的,别忘了黛玉影射的是崇祯和田妃两个人。

看看相关的史料就一清二楚了:“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当(周)后选入宫,名在第三。”;“天启中选妃,(田)入信王邸。信王入嗣,(田)册礼妃。”周、田、袁三人同时参选信王妃。


《玉堂荟记》和《思陵典礼记》记载:“(皇)上初幸妃宫,谓之铺宫。田已立为贵妃,袁乃铺宫,相去七八年。袁固上即位时与田同选者也。袁仅生一女,宠爱去田远甚。”翻译:皇帝初次临幸妃子被称为铺宫,田早已被立为贵妃多年以后,袁才被崇祯初次临幸,田袁两人相差了七八年。袁本来是和田一同入选信王府的,但袁妃只生了一个女儿,她得到的宠爱比田差得实在太远了。

《明宫词》:“袁贵妃谨退深宫,得(周)后意,凡游赏嬉戏,每召与同,不召田也。”袁妃与周后交好。

《彤史拾遗》:“会岁旦朝正,妃当诣坤宁宫朝。适天寒雨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入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田妃是贵妃,早早地去拜见周后,恭敬守礼反被周后久冻,而且周后一语不发故意给田妃难堪;袁妃仅是淑妃地位低,晚来迟到违背礼数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被周后热情迎入招待,一起看田妃在户外挨冻。

《思陵典礼记》:“崇祯十四年四月,进封东宫田为皇贵妃,西宫袁为贵妃,仿万历中例也。”在田升为皇贵妃时,生了一个女儿的袁妃才从淑妃升为贵妃。仿效万历中例指的是: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皇三子后,万历皇帝进封宠妃郑贵妃为皇贵妃。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很多史书为了掩盖史实而故意混淆田秀英与袁妃的位阶等级,如《明史》写田妃的位阶低于袁妃,而《明宫词》则将袁妃的位阶篡改为皇贵妃,后面会具体解析。


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到:周后和袁妃是同田妃一起参选信王妃的,周后被选为信王正妃,而袁与田则成为次妃,其后随着信王登基做了皇帝而搬入皇宫做了后妃。周田袁三人在崇祯的后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与田妃独得专宠不同,同时选入的袁妃在嫁给崇祯七八年以后才被初次临幸,崇祯也是好色之人,妃嫔成群,却如此无视袁妃,由此不难理解袁妃的难堪与不甘心。袁妃虽然得不到崇祯的欢心,却得到了周后的欢心,周后待她亲密非常。

花珍珠与晴雯一样都是贾母给宝玉的,这正是暗指周后、袁妃二人与田妃是同一来历,都是天启中一起选入信王府的背景。

可宝钗之副花袭人在《红楼梦》中戏份如此之重,难道只是影射周后和袁妃两人么?当然不止!花袭人还同时影射崇祯的一众旧臣!

那花袭人究竟是影射崇祯的哪些旧臣呢?且看第十九回里袭人说道:“自我从小儿来了,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己夹:百忙中又补出湘云来,真是七穿八达,得空便入。】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这一处“袭人先服侍了湘云几年”的交代乃是极重要的暗示,其中深意我会在后面揭秘贾母的宝贝“慧绣”中解释。 

再来看判词。先看“一簇鲜花”。

史书记载:“袁贵妃善剪彩花。每入冬节,制花朵以为妆助,宫中谓之“消寒花”。袁妃样样比不了田妃,但她有一样绝活却是田妃比不了的——做假花!

原来判词中的那簇花不是真花而是假花!再看这一簇假花不简单,为何袭人姓花呢?

这袭人的“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此人水性杨花没有气节;二通“话”,袭人善假花,即善“假话”。

花袭人,实为“话袭人”,也就是假话袭击人,用话陷害人!

在书中,真正与宝玉行苟且之事的是袭人,却因为善于逢迎告密得到王夫人的赏识;而与宝玉纯洁无染的直性子晴雯却被冤枉成勾引宝玉的狐狸精。袭人先借王夫人的手搬倒了晴雯,又借王夫人和元妃的手搬倒了黛玉。袭人说黛玉时总是那位那位的充满了嫉妒和敌意,却跟宝钗的丫环感情深厚,巴结讨好宝钗。这些无一不是影射这位在史书上看似贤良的周后、袁妃和东林党底下里的丑恶行径。

再看判词:“一床破席”。

花,指的是假花(假话),那一床破席为何解呢?结合第六十三回中袭人抽到桃花签,配诗:“桃红又是一年春”就明白了,破席指的是水性杨花、没有气节。

原来,“破席”花袭人影射的是那些投降清廷胡虏重迎人生 “又一春”的崇祯旧臣和妃嫔们。

那么一床破席与袁妃有何联系呢?再来看史料:

《明史》 卷一百十四: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甲申传信录》“上刃坤仪公主於昭仁殿……坤仪公主,袁妃出。”

《清世祖实录》卷十二记载:顺治元年,“辛巳,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帝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崇祯的袁妃)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视,皆不识。”长平公主虽怯懦但还存义,是远远比不上周奎和袁妃他们俩识得时务,懂得以真为假逢迎新主子。

“壬戌,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出卖亲外孙崇祯的太子的周奎获得新主子的封赏。


顺治二年,“庚寅,赐故明妃嫔袁氏(崇祯的袁妃)……衣各二袭”、 “赐故明妃嫔任氏(任容妃)、范氏(范慧妃)、袁氏(崇祯的袁妃)……银各三十两。”

“桃红又是一年春”,正是落在“又一春”上。所谓“花袭人有始有终”原来指的是袁妃等人不但不愿殉国,而且依附清廷卖主求荣的结局。作者在袭人出场时就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其实是作者讽刺袁妃等人的得新忘旧、心里眼里永远只认新主子,与周奎一样都是背主忘恩之人,果然是一床破席。恰与晴雯的“念旧”形成鲜明对比。

再看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她貌似温柔和顺,其实是奸猾毒辣、猖狂悖逆;以为她似桂如兰,却原来陷害忠良、卖主求荣,其中真相会在后文《明末党争系列》中详细解密。

《玉堂荟记》中有一段袁妃和周后的一段假话记载:“袁妃近作一紫檀纱厨,费七百金,其管事内珰奏曰:奴婢为娘娘节省三百金,如万岁临问,宜云千金,不可言少,恐照样再作,便作不来。后上见之,果问,妃对言千金,上细视良久曰:果值千金,前中宫以千金作一厨,尚不及此。”袁妃花七百两银子做了个紫檀纱橱,然后向崇祯谎报花费一千两,给自己省下了三百两银子体己!万万没想到花钱抠门的崇祯查问了花费后竟然对袁妃是大加赞赏:“你这一千两花得可太值了!前段时间中宫周皇后也花了一千两银子做了个橱柜,比你这个紫檀纱橱可差远了!”

原来崇祯的银子就是这么进了袁妃和周后的私房口袋的!这袁妃和周后可真是一对假话好姐妹,周后还真是得其父周奎真传,可叹周后爱子——太子最后才被周奎卖了区区“银百两”,还不值周后的质量低劣的橱柜的一个门!真是好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6: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袭人·窝心脚【木樨花+枉自温柔和顺+堪羡优伶有福】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56&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袭人判词图谶解读,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长安昭阳王
2024-05-30 12:30
陕西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206】

花袭人
(接上文,晴雯判词解读)

12.3.2 袭人
图: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谶: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解读:

一簇鲜花:花。一床破席:袭。从正面能看出是“花袭人”。

所以谶语也是首先看到花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样的表面现象,符合袭人这个丫头表面的性格特征和言行处事。

优伶有福,公子无缘:优伶蒋玉菡说“花气袭人知昼暖”,并送给宝玉一条大红汗巾,宝玉却将此汗巾系在袭人腰里。而且,宝玉换给蒋玉菡的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的”。以宝玉为中介,袭人、蒋玉菡二人已互换了贴身之物。所以这个有福的“优伶”,显然是蒋玉菡。以此谶语看,将来是花袭人、蒋玉菡二人成了双,所以说公子无缘,袭人结局,并未成为宝玉之妾。

这都是表面现象。反面呢?花袭人是守护大明江山的吴三桂,所以服侍宝玉。因其镇守山海关的重要职位,所以是宝玉的首席丫嬛。

首先,花袭人的“花”,画的“一簇鲜花”,是什么花?

似桂?如兰?还是占花名的“桃花”?

袭人占花名,抽到“桃花”,题着“武陵别景”,旧诗是南宋末年谢枋得的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这个“桃花”,明显是指避刀兵乱世的“桃花源”,武陵郡,原名“黔中郡”,在贵州,正是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镇守云贵多年。

对花袭人的“花”,到底是不是“兰”,书中专门注解过:

21回,宝玉跟袭人赌气,问小丫头蕙香名字,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特意强调花袭人改的名。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还是强调袭人、麝月。

宝玉说的不配兰蕙,玷辱了好名好姓!明显骂的是袭人、麝月。

所以,第二天袭人冷笑道:“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也重复强调:“玷辱了好名好姓”指的是“我们这起东西”!

宝玉明确指出,袭人不配“兰蕙”,不是忠臣!注意袭人提醒读者“四儿”、“五儿”,请问读者:谁是“三儿”?

袭人谶语“似桂如兰”,花袭人不配“兰”, 就只有“桂”了。

花袭人的“花”,是“似桂”?还是书中明确写了是“桂花”?

看这个“优伶”蒋玉菡是怎么告诉读者的:

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木樨:非常明确,是桂花。

不写“桂花”,写作“木樨”,简直是欲盖弥彰!在四月份,京城没有桂花的时节,红楼作者为什么要让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呢?

而且,答案在前:蒋玉菡先说了“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指明了“桂花”。

所以,此人不是姓“花”,而是名“桂”,而且是跟什么“四儿”、“五儿”一起,伏侍宝玉、江山的那个“桂”。

“似桂”、“优伶”:在作者写书前的那个“末世”,还有比陈圆圆更著名的“优伶”吗?这个“似桂”,是“四桂”?还是“三桂”?

用“似桂”,叫“四桂”,就差叫出“三桂”了!还不明显吗?

原来“似桂”不是像桂,桂是一个人,那么“如兰”也不是像兰,“兰”也是书中一个人名,贾兰,反面是小福临顺治。所以“如兰”很好理解,“如”字本义便是“从随也”,比如:皆如人意,万事如意。如兰,从随顺治也,投靠了满清,都可相互验证。

优伶有福,公子无缘:从反面看,“优伶”是陈圆圆,公子宝玉是江山,跟“优伶”成双,江山无缘,不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为此红颜、优伶,不惜卖了守护的江山。跟历史都可验证。

点击看上一文: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晴雯判词图谶解读,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解读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木樨花 免费编辑 [url=]添加义项名[/url]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植物




木樨花

木樨(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eiro)是木樨科、木樨属植物。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9-10月上旬开花,翌年3月结果原产中国西南部。中国各地已广泛栽培。在园艺栽培上,由于花的色彩不同,有金桂、银桂、丹桂等不同名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木樨花

  • 又名

    桂花

  • 植物界


  • 木樨科

  • 木樨属






目录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常绿灌木至乔木。又名木犀、岩桂、九里香等。因其叶心有纵纹,形如圭而得名。原产中国西南、中南地区,今湖北咸宁等地尚有野生桂花林。春秋时代已用桂花酿酒。汉初上林苑中栽植有桂花。明代衡山神祠前的山路、夹道皆松、桂相间,长达20公里,蔚为壮观。现长江流域广泛分布。广西栽培最多。18世纪从中国传至欧洲。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

株高达20米。自然株形随树龄增长而有不同变化,从椭圆而圆球形,最后成扁圆形。叶对生、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锯齿。叶腋间2~6芽重叠着生,上层芽常分化为花芽。花小,簇生于叶腋,淡黄、乳白或橙红色,极芳香。核果椭圆形,熟时灰蓝色,含种子1粒。主要变种、品种有:

①金桂(O.fragransvar.thunbugii)。花黄色。为栽培最多的一个变种。

②银桂(O.fragransvar.latifolius)。花黄白或淡黄色。

③丹桂(O.fragransvar.aurantiacus)。为珍稀变种。花橙色、橘红至浅橙。

④四季桂(O.fragransvar.semperflorens)。为珍稀品种。植株较矮而萌蘖较多,花香不及上述品种浓郁。但每年开花次数约10次或连续不断,以秋季为盛。[1]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生活型: 常绿乔木或灌木,

株: 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

茎: 树皮灰褐色。

枝: 小枝黄褐色,无毛。

叶: 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花: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

果: 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

染色体: 2n=46;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和栽培

桂花树性喜光,喜温暖通风环境,能耐高温,也较耐寒,在-28℃条件下成年树无明显冻害。要求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喜肥,也耐瘠薄,但不耐水湿。用压条、扦插、嫁接或播种繁殖均可。压条繁殖约经1年后切离分植。扦插后约需30~40天生根。嫁接多选用1~2年生的女贞、小叶女贞或流苏树作砧木,于春季萌芽前在近地表处行切接。播种繁殖可在初夏结实时随采随播。对主干明显、通直者,应随时剪去萌蘖以养成乔木型。反之,可不去萌蘖,以养成灌木型。在春秋两季,20年生以下的苗木带土球移栽易成活,植株低矮的种类也可盆栽。实生苗约10年左右开花,营养繁殖苗2~4年即可开花。为长寿树种。春夏间能抽2次梢。花期9~10月。果于翌年初夏间成熟。 



折叠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国内产地: 原产我国西南部,现各地广泛栽培;

国外分布: 现各地广泛栽培;花为名贵香料,并作食品香料;

物候期: 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折叠编辑本段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花为名贵香料,并作食品香料;也是园林观赏花卉;

植物文化: 《芗林五十咏·丛桂》

——宋 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2] 



折叠编辑本段园林应用

可孤植、丛栽或成片种植。淮河以北地区多作盆栽。秋季开花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花朵是食品和轻工原料,除食用外,枝、叶、花可入药。木质坚实细密,是雕刻良材。



折叠编辑本段绿化作用

木犀花终年常绿,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在现代园林绿化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通常作为园景树或庭荫树栽种。木犀花能够抗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可在工矿区种植,它的环保作用很强大。



折叠编辑本段种植前景

木犀花树形优美,花姿优美,叶子四季青翠,园林用途广泛,可以搭配其他绿化树栽植,做景观树和经济型苗木。从目前的情况看,木犀花依然是园林绿化当中需求量较大的一种,它的种植前景是很不错的。[3]







参考资料


犀牛,康熙牛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1: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史书上记载善制假花的貌似与世无争的袁妃,也就是学周奎父子不认太子朱慈烺而获得满清“赡养终其身”的袁妃;和周后的政治同盟东林党。

袭人(袁妃)与既有人脉资源又有物力资源的宝钗(周后)远不能比,比如宝钗有王夫人做靠山,能制造金玉良缘的舆论,有钱送黛玉毒燕窝,还可以让薛姨妈经手控制黛玉的饮食药饵。但是蛇有蛇路、鼠有鼠道,袭人另有绝活。我前面说了善制假花实为善制假话,花袭人实为话袭人、即用假话构陷暗中袭击人。

怎么,看不出来?这才是朱慈炤的好笔法。对宝钗袭人这类被史书美化了的人物,朱慈炤是明褒暗贬,早在茜雪被撵一事上,朱慈炤就曾借李嬷嬷的嘴说道:“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不信?那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假话袭人在宝玉被打后的精彩表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袭人答应了,送他们出去。刚要回来,只见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袭人见说,想了一想,便回身悄悄告诉晴雯、麝月、檀云、秋纹等说:“太太叫人,你们好生在房里,我去了就来。”【蒙侧批:身任其责,不惮劳烦。】袭人意识到这是王夫人要调查宝玉的情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一次绝佳的下话构陷的好机会,于是当机立断【不惮劳烦】地要去面见王夫人好进谗言!脂批的【不惮劳烦】点醒得实在好!

袭人在宝玉被打时就已经了解到了原是贾环背后下话所致。“袭人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焙茗道:“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贾环)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因为透露贾环诬告的乃是贾政的身边人,所以袭人十分确信。因此“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

那么袭人不辞辛苦去面见王夫人回话可是为了揭发贾环陷害寳玉的真相?错!错!错!那袭人是如何说的呢?

“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

宝玉只是与优伶往来,就被袭人说成了“霸占着戏子”

,这还不算,袭人还坚决地一再否定贾环诬告

。这是为何?也许袭人同情赵姨娘贾环,因为她也是打算未来给宝玉做妾的,但是袭人接下来的话暴露了她的真实目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袭人这欲语还休真正妙,急得王夫人说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说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

一贯刚愎自用的王夫人此时因为逼死金钏和宝玉被打而内心焦虑不安,正是心乱耳活、下话构陷的好机会,袭人要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打击情敌为未来布局。

看到王夫人说着“滚下泪来”,已经完全对她卸了心理防线,袭人是一边安慰一边自夸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

然后转入正题,说道:“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说得如此严重,偏又打住不说,还是欲擒故纵!到底是什么事让袭人记挂着要回王夫人呢?继续看。

王夫人听了这话内有因,忙问道:“我的儿,你有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我只说你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体行事。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

看到王夫人给自己打了保票,已经完全入了套,袭人这才说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请回顾一下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的片段:“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原来袭人对王夫人的这番话是在金钏投井前便琢磨好了的,只是金钏之死让袭人抓到了一个极好的下话进谗的机会。

袭人对王夫人的这番进言十分阴险,袭人明着是说“林姑娘宝姑娘”两个人,似乎不偏不倚毫无私心,但那“日夜一处起坐”分明是在攻击黛玉,明明是袭人她勾引了宝玉行了云雨之事,却向王夫人装出一副纯洁无染的模样,攻击关系清白的宝玉和黛玉“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要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远离黛玉,否则“只是预先不防着,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正中王夫人心病。

“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自此,袭人独得王夫人信任倚重,更是获得了准姨娘的待遇: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她的。也才有了后来第七十七回里宝玉亲近的晴雯等人最终被赶出大观园的故事,埋下了王夫人筹画宝玉搬出大观园的根子。“王夫人因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晴雯四儿等人被逐,“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正是作者明告读者袭人就是那个背后下话用谗言假话陷害人的王夫人的耳报神!

正是脂批所言,【庚夹: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浸润之谮原非一日矣。】

袭人构陷诋毁的浸润之谮原非一日矣,无奈何众人皆不识贤袭人的真面目,可叹可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2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袭人名字的由来 宝玉为何给袭人改名
liuhuirong 2023-01-06 发布于湖北  |  69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展开全文
  袭人名字的由来介绍

  关于“袭人”这个名字的出处,宝玉用明引法讲明出自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这样看来,“袭人”之名,是取自陆游《村居书喜》一诗了。陆游诗的原文是: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扣柴们。

  贾宝玉将“花气袭人知骤暖”改引为“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不是笔误,而是作者有意翻新的。意即袭人只知贾府白昼间,即煊赫时代的暖热,而经不起“夜间”,即贾府没落“晚景”的考验。可是,这个引用毕竟来自陆游“喜书”出来的诗句,是表现“骤暖”和“新晴”的初春时节的,为什么贾政说是“刁钻名字”呢?原来,“袭人”的名字来自陆游的诗句,只是典故的一个出处,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根本的出处。“袭人”的名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出处,是来自初唐卢照邻的宫体诗〈长安古意〉。请看卢照邻这首诗的部分诗句: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细读此诗,才知“袭人”之名真正出于此处。花袭人的“花”,按小说中写恰是桂花。第五回判词说她“似桂如兰”,第二十八回写蒋玉函“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木樨是桂花的别名,可见花袭人的“花”,确实是桂花。这个“桂花”正是卢照邻诗中“独有南山桂花发”的“桂花”。而这种“桂花”“飞来飞去袭人裾”,又恰恰是袭人性格特征及其归宿的形象描绘。卢照邻诗的主旨是说长安的豪贵“自谓可永保富贵矣,然转瞬沧桑,徒存墟墓”。



  曹雪芹借用这诗意比附贾府由盛转衰,正如诗中所写:昔日的“金阶白玉堂”,恰如“桑田碧波”一样,都“须臾改”了,只剩下寂寥的青松,非常冷落。随着贾府的日渐衰落,花袭人这个奴才数次更换主人:她曾伺候过贾母,也伺候过史湘云,后来伺候宝玉,最后嫁给了蒋玉函,真是“飞来飞去”。而她是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一只“西洋花点子哈吧狗”,不是象狗一样经常“袭人”吗?这个暗中引用,隐含着曹雪芹对袭人这类哈吧狗式的奴才的讽刺和不满,他用微词对袭人持批评态度,虽然含蓄蕴籍,然而观点是鲜明的。

  这就是袭人,一个善于“算计”和“偷袭”的女子。一个花一样的女孩,却是那么的善于“偷袭”,是谓“花袭人”也。我以为,这就是曹公隐藏在这简单而貌似很美的三个字后面的很深很深的含义。

  红楼梦中袭人的经历及结局是什么

  花袭人,原名花珍珠。宝玉的大丫鬟,比宝玉大上个两岁,与薛宝钗、香菱、晴雯同龄,又与林黛玉同一天的生日。原是外边寻常人家之女,小时候花家迫于生计而把她卖了死契给了贾府作丫鬟,与平儿、鸳鸯、琥珀、素云、紫鹃、彩霞、金钏儿、玉钏儿、麝月、翠墨、翠缕、可人,茜雪等人一起长大,无话不谈。后又与香菱交好。珍珠起先侍奉贾母、史湘云几年,后被贾母喜袭人心地纯良,又赐给了贾宝玉,宝玉知她本姓花,想起“花气袭人知昼暖”,便改名袭人。贾府中人与她略亲厚的称袭人姑娘。

  袭人素来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然而她行为处事并不以讨好宝玉为上,反倒常常规劝宝玉读书上进。唯宝玉性情乖僻,不听人言。袭人心内着实忧郁,故此常冷笑讽刺宝玉借以表达自己的心酸无奈。宝玉与她有情,倒也并不计较。哥哥花自芳要赎她回家时,袭人便拿当初卖她之事哭诉,不愿意离开贾府。宝玉也亲自到花家看望袭人。花家见二人感情深厚,便放下了赎人的心思。袭人和黛玉也是唯二宝玉说要剃了头当和尚去的人。


  她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故曹雪芹在章回中赞其为“贤袭人”、“花解语”等。唯有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对贾宝玉众丫鬟不待见,有次袭人躺在床上没有起身迎接她,便大骂袭人是狐媚子,要拉出去配了小子。贾母觉得她少言少语,故戏称袭人是“没嘴的葫芦”。袭人也有女儿情真、天真小性的一面。群芳开夜宴,她和众姐妹们一块玩乐,喜得“连臊也忘了”。春燕之母芳官干娘来吵,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她两句。”等到春燕挨打,袭人生气道:“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孩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坚决站在丫头们一边,反抗邪婆子。她虽只是区区一介丫鬟,却也是贾府之中少数有大局观、明事理之人,故被曹雪芹称作“贤袭人”。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因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都是表亲,男女日夜一处起坐不便,为防众人口舌诋毁,将贾宝玉挪出大观园才好。这话说到王夫人心坎里,给了她和贾府中赵姨娘等人一样的待遇。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一倍的工钱,又意在日后为宝玉收房。

  红楼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2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类型:不限 场景 动植物 季节 节日 景色 目的 情感 人物 其他
再和尧夫年老逢春
[ 宋 ] 司马光
原文
年老逢春犹解狂,行歌南陌上东冈。

晴云高鸟各自得,白日游丝相与长。

草色无情尽眼绿,花林多思袭人香。

吾侪幸免簪裾累,痕饮闲吟乐未央。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温柔贤惠,堪称怡红院第一丫环,为何贾宝玉总是暗暗提防她?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花袭人、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历来阴谋论颇多,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袭人为了姨娘之位,自愿充当王夫人的鹰犬,贾宝玉深以为然,故而行事处处避着袭人。

若要举例,便是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彼时晴雯被王夫人撵出怡红院,贾宝玉想要偷偷前去探望,但又担心袭人不肯,便以言语稳住袭人,称:倒是你(袭人)把她的东西,作瞒上不瞒下,悄悄的打发人送出去与了她。再或者咱们常时积下的钱,拿几吊出去,给她养病,也是你们姊妹好了一场......

贾宝玉此番话乃是“佯攻”,让袭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晴雯,摆脱了袭人的“监视”,他才悄悄前去晴雯家里探望:

宝玉将一切人稳住,便独自得便出了后脚门,央一个老婆子带他到晴雯家去瞧瞧。先是这婆子百般不肯,只说:“怕人知道,回了太太,我还吃饭不吃饭?”无奈宝玉死活央告,又许她些钱,那婆子方带了他来。——第77回
此处所谓的贾宝玉将一切人稳住,袭人便是这“一切人”之首,固有论者由此分析:贾宝玉深知袭人乃王夫人之鹰犬,故而不敢和盘托出探望晴雯之事,足可见袭人之奸诈,甚至很有可能晴雯的被撵就是袭人暗中操作的。

此论看似逻辑严密,实则漏洞百出,颇有先定罪名,再找证据的嫌疑——先认定袭人是个奸险狡猾之徒,然后费尽心机翻遍整本《红楼梦》,从各处细枝末节证明袭人的奸诈,如此本末倒置,岂是分析解读的态度?

贾宝玉探望晴雯,为何要避着袭人?并非忌惮袭人会向王夫人告密,而是贾宝玉基于对袭人的了解所作出的判断——袭人低调严谨,不允许贾宝玉做超出礼数范围之外的事,袭人此种心理早已有之,并非是成为王夫人“鹰犬”之后才学会的。

诸君且看《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彼时贾宝玉遭贾政笞挞,卧病在床,心里牵挂着林黛玉,便想让人偷偷给林黛玉捎个信,顺带送两块旧手帕,贾宝玉不敢告诉袭人,只让晴雯替自己去:

回来正值宝玉睡醒,袭人回明香露之事。宝玉喜不自禁,即令调来尝试,果然香妙非常。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第34回
诸君注意,彼时贾宝玉尚且不知道袭人已经向王夫人“告密”,贾宝玉真正知道袭人成了王夫人的人,是在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彼时王夫人公然承认袭人是贾宝玉未来的“准宝二姨娘”,并且安排王熙凤,给袭人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姨娘分例,至此,贾宝玉方才明确知道袭人深得王夫人的喜欢。

故而,对比时间线,就会发现:贾宝玉做某些事时,会有意避着袭人,这跟所谓的“告密”是没有关系的,宝玉只是担心袭人知道了会不高兴,仅此而已。

关于这一点,贾宝玉是有前车之鉴的,且看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彼时贾宝玉一大早去林黛玉、史湘云房中探望熟睡的两人,还顺便在人家闺房内洗漱,又央求湘云为自己编头发,回来后袭人被看见,于是引发了一场冷战:

一时,宝玉来了,宝钗方出去。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问一声,不答;再问时,袭人方道:“你问我么?我哪里知道你们的原故?”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了?动了真气!”袭人冷笑道:“我哪里敢动气!只是从今已后,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服侍老太太去。”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宝玉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禁不住赶来劝慰。——第21回
袭人为何这般生气,是因前有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以“家里人要赎我出去”为由,规劝贾宝玉三件事,其中一件便是:不可挑弄脂粉,吃别人嘴上擦的胭脂!

贾宝玉前脚刚答应,后脚便违背承诺,跑到黛玉、湘云的闺房中,又是为湘云盖被子,又是央求湘云给自己梳小辫,若不是湘云及时发现,贾宝玉还要将梳妆胭脂往嘴里送......

贾宝玉顶着梳好的小辫回来,袭人看见后立刻心领神会,明白贾宝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答应自己的事,转身就忘记了,这才心中不悦,引发她和贾宝玉之间的这场冷战。

有如此前车之鉴,贾宝玉再做后来事,岂敢让袭人知道,这跟王夫人是没有半点关系的,若揪住“袭人告密”不放,用单一逻辑思维套用袭人所有的行为模式,实在惹人发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贾宝玉虽然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在择人方面,他并没有那么理想化,很多读者觉得众多丫环中,贾宝玉最喜欢的是晴雯,其实不然,如果硬要从袭人、晴雯两人之间择个高低,贾宝玉大概率会选择袭人,证据就是第77回晴雯被撵后,贾宝玉有这么一段心理旁白:

宝玉忽又想道:“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几个;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宝钗等一处;迎春虽无去,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连日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了的。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家里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第78回
在贾宝玉的心中,他早已认定林黛玉是自己未来的妻子,袭人是自己未来的小妾,故而称这两个人可与自己同死同归。

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袭人对宝玉而言如姐、如妻、如母,她一丝不苟地照顾着贾宝玉的生活,还曾于贾宝玉有过云雨之情、夫妻之实,这种感情是经得起世俗考验的,就好比贾宝玉虽然最爱林黛玉,但他在向林黛玉表明心迹时,所言仍是: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说个誓。

贾宝玉的理想主义并不彻底,按照他“国贼禄蠹”的理论,他父亲贾政亦是为官之人,岂不也应该被他鄙视,可宝玉做不到,因为贾政是他的父亲,这种血缘亲情关系在宝玉心中占了很大的分量。

袭人亦是如此,贾宝玉何尝不知道袭人不理解自己,但袭人与自己有过夫妻之实,而且事无巨细地照顾着自己的生活,这种长期亲密相处引发的情感羁绊是独一无二的,袭人对自己的意义不能用一句“你不懂我”就轻松抹去。

因此,分析袭人、贾宝玉的关系,需要用客观、严谨的态度,而不能立足一些简单的表面情节,加之肤浅的推论猜测,引出无数阴谋论,只为吸睛是不可取的。

发布于 2021-06-15 12:17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袭人告密王夫人,真是为了姨娘之位?林黛玉一句玩笑却点出实情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花袭人是贤是奸,乃《红楼梦》亘古不变之探讨,清人涂瀛评价:苏老泉辨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乎,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约计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间秋纹、麝月,其虐肆矣。

涂瀛认为,袭人外贤内奸,表面看着贤惠温柔,内里全是心机,只不过她的心机经由“人情”二字包裹,便难辨也。

但此观点恕笔者难以赞同,涂瀛俨然将高鹗之续写《红楼梦》后40回也纳入考量范围之内(黛玉之死竟成袭人之过),以致于对袭人的认识分析出现了偏差。若单看《红楼梦》前80回,袭人人品心性,并没有落入“奸之近人情者”的程度。

众多论者批判袭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据,那就是袭人觊觎宝玉姨娘之位,故而先向王夫人告密,后撵晴雯、逐芳官,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姨娘之位——她要讨好王夫人,并消除所有竞争对手。

客观论来,这些所谓的分析均系读者主观情感爆发,胡乱臆想出来的,实际上,袭人本就是板上钉钉宝二姨娘的首要人选。

笔者试举一处细节,那就是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宝玉、袭人三人闹矛盾,彼此都动了气,整个怡红院的气氛陷入冰点,正在此时林黛玉前来做客,于是巧用言语之术直呼袭人为“嫂子”,登时逆转了现场氛围:

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辩嘴了。告诉妹妹,替你合劝合劝。”袭人推她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第31回
林黛玉的这番打趣切不可轻易放过,黛玉为何偏以“嫂子”之称呼打趣袭人?自然是因为她认定袭人就是未来的宝玉姨娘,宝玉是自己的二哥哥,袭人就是“二嫂子”了,从黛玉此言,亦可知袭人的姨娘之位,乃是得到众人心中默许承认的。

而所谓的袭人向王夫人告密,则发生在《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王夫人因此欣赏袭人,给她姨娘分例,则是在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诸君若细细思忖,便会发现:时间线对不上,早在袭人告密之前,她已经是默认的宝玉姨娘了,并非是后来告密的“战果”!

还有一处细节,第36回王夫人给袭人安排姨娘分例时,王熙凤就在边儿上,她听完王夫人的安排后,曾和薛姨妈之间有过一段对话: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已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凤姐一一的答应了,笑推薛姨妈道:“姑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薛姨妈道:“早就该如此。”——第36回
王熙凤早已认定袭人是宝玉姨娘的首要人选,故而王夫人一经安排,她便有了“全在我预料之中”的成就感,而且从这番对谈看来,王熙凤应该经常跟薛姨妈提起“袭人是宝玉的姨娘”这件事,故而才有“我素日说的话如何”这样的反问。

由此观之,袭人的姨娘之位,并非自“告密”为开端,而是早已有之。袭人向王夫人的“告密”,不过是因为前有“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贾宝玉差点被贾政活活打死,袭人担忧日后还有此类事情会发生,故而忍不住向王夫人阐述心中所想,根本不足以用“告密”这样的字眼来形容。

即便袭人因为此番“告密”,收获了王夫人的认可,也只是客观衍生产物,并非袭人的主观目的,今之论者因为袭人得到王夫人认可,便发挥主观想象力,由结果推导过程,将袭人谤为“心机女”,着实不客观,非做学问之姿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袭人这个人物,就会发现她的的确确是怡红院最无可替代的丫环,怡红院没了晴雯、麝月、碧痕、秋纹,尚可正常运转,但少了袭人,立刻问题百出。

譬如《红楼梦》第51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彼时袭人回家探亲,晴雯因受了风寒,请来胡庸医看病,临走前要给一两银子的诊费,结果宝玉、麝月两个不识银子的重量,拿着戥子也不会称,最后稀里糊涂给了二两多银子:

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哪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我?有趣!你倒成了才来的了。”......”麝月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笑道:“这一块怕是一两了。”那婆子站在外头台矶上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再拣一块小些的罢。”——第51回
紧接着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怡红院的丫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又因为袭人不在,晴雯爆炭脾气,以一丈青乱刺乱扎了坠儿一番,擅自将坠儿撵了出去,引出晴雯和坠儿她娘之间的一段争吵,若是袭人在,安能有此事?

包括怡红院的大部分丫环,都对袭人深为敬服,譬如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彼时贾宝玉因前番梦魇,重病初愈,贾母对伺候的丫环论功行赏,丫环佳蕙就对奖赏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佳蕙道:“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服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心里就不服,袭人哪怕她得十个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可气晴雯、绮霰她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头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都捧着她去,你说可气不可气。”——第26回
佳蕙为何服袭人,而不服晴雯?盖因袭人乃是宝玉未来的“爱妾”,尽管袭人有这一层身份,却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尽全力伺候宝玉,怡红院一切大小事务,皆由袭人安排妥当,此等以身作则,下面的丫环们如何不服?

反观晴雯,动辄拿着小姐的款儿,工作上能偷懒便偷懒,只是仗着她的老子娘(赖嬷嬷)便横行霸道,动辄打骂丫环,如何能不招惹底下人的恨意?

因此,单看《红楼梦》前80回,袭人的姨娘之位并非是通过某一项算计得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身份定位,若能用客观冷眼审计袭人、晴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便会发现,袭人的确是最适合做宝玉姨娘的人选,即便没有所谓的“告密”,袭人大概率也能走上姨娘之位,切不可过度陷入阴谋论的泥潭。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觊觎姨娘之位,非袭人黑料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此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名第二之女子的判词,她的主人正是花袭人。纵观《红楼梦》全书,袭人的温柔敦厚、低调严谨、处事小心,绝非其他丫环可比,可以想象,“眼光毒辣”的贾母,当年之所以将袭人送去服侍宝玉,自有她的考量——袭人之敦厚性情,恰与贾宝玉之“混世魔王”的乖僻性情互补。

正因读者对袭人有“温柔和顺”之惯性认识,所以在看到袭人竟想要谋得贾宝玉姨娘之位的相关情节,便立刻走向另一个认识极端——袭人是个心机女,她的温柔敦厚全都是装出来的,否则如何会这般功利?

袭人的确有“表里不一”的嫌疑,但这个表里不一是带引号的,因为袭人的“表里不一”并非出自她本身的城府,而是脱离了读者看人看事的判断惯性。

在读者惯有的意识中,袭人一向敦厚温柔,对人宽待,做事严谨,甚至被李嬷嬷辱骂其是“小娼妇,带坏了宝玉”,她也只是自舔伤口,悄然流泪排遣,而不是恃宠而骄,让贾宝玉替自己做主,这样的女子,不应该有“想当姨娘”这样的城府,一旦有,就将其之前的全部好处推倒,划入“心机女”之行列。

袭人为什么想要当姨娘?因为在贾府做丫环,就长远前途来看,只有做姨娘是最好的出路!

贾府的丫环们,吃的都是青春饭,她们基本上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她们不可能一直十几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必须要面对“丫环——媳妇——婆子”的转变,大部分的丫环到了岁数,直接被拉出去配小厮,然后成亲生子,生下来的孩子继续给贾府当奴才,即“家生奴”!

因此,别看大观园中的丫环,有“副小姐”之称,看上去很有体面,可这份体面是用青春换来的,一旦到了成亲的年龄,命运的审判也就随之而来。

举个例子,《红楼梦》第72回,明确写到王夫人房中的丫环彩霞,因为到了岁数,被拉出去配小厮,配给了来旺的小儿子,此人心术不正,年纪轻轻便吃酒赌钱,无所不至,且垂涎彩霞的貌美,可以想象,彩霞被迫出嫁后,下半辈子会过上怎样的日子。

更为关键的是,彩霞还是王夫人房中拿着每月一两银子的一等丫环,她尚且这个结局,其他不知名的二等丫环,小丫鬟的命运,恐怕只会更加凄惨。

而要打破这个命运诅咒,只有两条途径,要么被放出去(由奴才变成自由人),要么嫁给主子当姨娘。

论到这里,有读者就要说了:袭人曾经有变为自由人的机会,可是她主动放弃了。那就是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母亲、哥哥曾提出要赎她出去,可是袭人坚决不愿被赎,还言之凿凿地称“权当我死了,在不必起赎我的念头”。

“赎人”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第19回提到,袭人当年卖进贾府,是卖倒的死契,也就是说,按照正规流程,袭人这一辈子都是贾家的奴才,变不了了。

袭人母、兄之所以敢提出“赎袭人”的想法,是仗着贾家乃慈善宽厚之家,说不定能通融通融,可实际上要奴才要变自由人,非常难。

《红楼梦》中明确提到从奴籍变为自由人的貌似只有一个,那就是赖大的儿子赖尚荣,可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赖大一家三代都给贾家做奴才,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家私,甚至赖家有自己的园子和田地,如果抛却奴才身份,赖家可谓是小资家庭了,可赖家三代人的努力,才换来儿子赖尚荣的自由身,岂是一句“赎身”这么简单的事儿?

所以,袭人拒绝家里人赎她,既是不愿意出去,也有“赎人太难”的因素存在。

而袭人如果要继续待在贾府,她就不得不考虑上述笔者提到的两条路:年龄到了配小厮、嫁给主子当姨娘。很明显,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

事实上,整个怡红院,哪个丫环不想当贾宝玉的姨娘呢?袭人、麝月、秋纹、碧痕,包括晴雯,她们都以成为宝玉姨娘作为自己的前途,而且竞争相当激烈。岂不见第24回,丫环小红只不过给贾宝玉倒了一杯茶,就被秋纹、碧痕怀疑针对:

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洒洒的。那丫头便忙着迎去接......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第24回
“东张西望”、“心中大不自在”等语,须要着眼,足见怡红院内部对姨娘之位的竞争对立,已是常态。

另有袭人与宝玉“初试云雨情”(第6回),碧痕伺候宝玉洗澡(第31回),这是曹公明写的,以今天视角来看,似乎有以色相谋求升迁的嫌疑,但放在封建时代,着实正常。

且看第65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姐”中,小厮兴儿曾直言:我家的规矩,爷们未娶亲之前,屋里都先放两个丫环侍奉的。

因此,切勿以此认为袭人、碧痕等人不知羞耻,以出卖色相的不堪手段,来获得贾宝玉的欢心,此论着实不客观。另有读者会以晴雯对比:晴雯人家就有骨气,一直保持着清白之身。

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晴雯之所以不屑用这种手段获取宝玉欢心,是因为她一直以“小姐”自诩,心比天高,不想以“通身丫环”自居,放在古代,一个奴才竟敢跨越封建等级界限,这是大逆不道的,但归根到底——晴雯内心深处也有要成为宝玉姨娘的心理需求,这一点她和别的丫环没区别。

综上所述,袭人之所以铁了心要成为宝玉的姨娘,并非出自城府,而是正常的事业发展方向,无需上升到道德高度进行批判,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发布于 2021-01-30 23:12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的信任危机:晴雯去世后,贾宝玉将怀疑目光投向袭人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红楼人物,人品心性最难断者,莫过于花袭人,这个问题经由“晴雯被逐”的折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晴雯被撵,到底是不是袭人告密?对于这个疑问,俞平伯曾以贾宝玉为切入点,认为告密者很有可能是花袭人,相关的证据有两处。


晴雯遭撵
其一,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走后,贾宝玉心伤,袭人从旁劝解开导,结果开导到最后,贾宝玉将怀疑的眼光投向了袭人,原著记: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他,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说毕,复又哭起来。袭人细揣此话,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劝。——第七十七回
此段引文末尾提到“好似宝玉有疑他之意”,这里的他自然指的是袭人,其中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以及戚本石头记,此处记载略有不同,写的是“好似宝玉有疑他们之意”,多了一个们字。


宝玉晴雯交换衣物
俞平伯先生认为:“疑他们”者,兼疑他人,便减轻了袭人陷害晴雯的责任。表明陷害晴雯的人,应是袭人、麝月、秋纹怡红院众丫鬟,非独指袭人一个,这样不至于让袭人人品太过不堪,否则不足以列入十二钗之列。

第二处证据是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芙蓉诔》中有这样一段话: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贾宝玉在祭奠晴雯的诔文中,写下如此一段话,情绪十分激动,他认为晴雯是被刁奴悍妇所陷害,俞平伯先生认为,这段文字与上述宝玉怀疑袭人是对应的,这里的刁奴和悍妇,都是贾宝玉在骂袭人。

如果仅仅是八卦心理聊红楼,大可以讹传讹,不过消遣时光一时娱乐耳,若是严肃解读红楼,俞平伯先生的分析,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小丫鬟杜撰芙蓉花神
晴雯被撵走之后,贾宝玉去了心上第一等人,加上王夫人撵走晴雯、芳官、四儿时,竟知道芳官的别名是耶律雄奴,四儿曾说同天生日是夫妻,她和贾宝玉便是同天生日,其向上攀高枝的心理不言自明,故而晴、芳、四三人,均被撵走。

可这些话,王夫人是如何知道的?袭人规劝贾宝玉时,曾给出过答案:

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第七十七回
袭人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诸君请看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宴席上蒋玉菡无意中说出“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立刻反应过来,站出来调侃取笑,因为他知道袭人是贾宝玉的通房丫鬟,甚至向蒋玉菡解释其中缘由的人,乃是青楼女子云儿,可见宝玉和袭人的事,居然传到了外头。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细思之下,封建社会男女之防十分严格,比如薛蟠在荣国府住了几年,居然从没见过林黛玉,直到第二十五回贾宝玉梦魇,阖家大乱之际,薛蟠才在混乱的人群中,第一次见到林黛玉。

袭人和薛蟠,必定没有见过面,袭人自己也不会把她和贾宝玉之间的事,拿出来到处宣传,即便有宝玉和袭人的传闻,也不过局限在女子生活的二门内,薛蟠很难知道这种消息。

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上述袭人说的,贾宝玉一时高兴了,也不管有人无人,将那些忌讳的话全都说了出来,结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被薛蟠等人记住了,并宣传给了其他人,包括那位青楼女子云儿。


贾宝玉偷系大红汗巾
袭人告密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虽然第七十七回,贾宝玉和袭人聊天,说的那些话似乎疑窦重重,但贾宝玉要表达的意思,很有可能和读者接收到的,不是一回事。

相比俞平伯,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的分析则更为谨慎,她认为:

宝玉与袭人谈,正暗示她与麝月秋纹一党,疑他们当然是兼指麝月秋纹。宝玉与袭人关系太深,不能相信她会去告密,企图归罪于麝月秋纹,这是极自然的反应。同时,事实是这几个人里只有袭人有虚心事——与宝玉发生了关系——谅她不至于这样大胆,倒去告发惹祸,不比她手下的人,可能轻举妄动。——《红楼梦魇》
这个解释就更加客观一些,袭人以狐媚子的罪名,向王夫人告发晴雯,实在不现实。


探春怒打王善保家
如果在王夫人查抄过程中,晴雯、芳官、四儿哪个人嚷出袭人和宝玉的云雨事,那么现场将极其尴尬。

又或者说,袭人十分有把握,她认定晴雯是个愚蠢的人,看不出自己的陷害,也不会告发自己——但这又不符合袭人的人设,她一向是求稳的,准姨娘的位置早已板上钉钉,没必要走这一步险棋。

另外还有《女儿诔》中的“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也不像是在说袭人,此处用词极为愤慨,显然是动了怒气,如果贾宝玉打心底里怀疑袭人,那么两人之间将会出现决裂,至少短时间内贾宝玉是无法原谅袭人的,可红楼原著里并不是这样。


贾宝玉写文祭晴雯
原著里晴雯去世后,贾宝玉一个人郁闷,在大观园内四处闲逛,发现园中之水照流不止,太阳东升西落,一切照旧,就好像晴雯从来没有存在过,于是宝玉发出一番感慨:

宝玉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悲感一番,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宝钗一处;迎春虽尚未去,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第七十八回
很显然,贾宝玉完全没有生袭人的气,这也就说明第七十七回,他对袭人、麝月、秋纹等人的怀疑,不过是一时气恼,加上袭人早已是王夫人内定的人,晴雯又是被王夫人撵走,故而气恼之时,无处伸抓,只能拿袭人出气,事后便放下了此事。


贾宝玉作客花家
正如张爱玲所述:“悍妇”也不见得是指袭人。上句“箝诐奴之口”是指王善保家的与其他“与园中不睦的”女仆。宝玉认为女孩子最尊贵,也是代表作者的意见......宝玉再恨袭人,也不会叫她奴才。“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如果是骂她,分明直指她害死晴雯,不止有点疑心,而宝玉当天还在那儿想:“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家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未免太没有气性,作者不会把他的主角写得这样令人不齿。“悍妇”大概率还是王善保家的。

综上所述,晴雯遭撵这桩公案,一旦掺杂太多主观情感,就很难分析透彻,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背后诽谤,是第七十七回“二次抄检”的延伸,晴雯之死也是由此而生。


上学堂袭人亲嘱咐
袭人乃怡红院管事丫鬟,王夫人抄检怡红院,第一责任人首推袭人,故而晴雯、芳官、四儿三人被撵走后,贾宝玉从王夫人处受训回来,进屋就看到袭人坐在床边默默流泪,盖因自己管理的区域被领导抄检,没脸之人正是自己,故有此泪,有管理经验之读者,观此情节想必感同身受。

故而,天下之乐,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红楼,百家争鸣式的解读,验证了《红楼梦》的复杂性,唯有严谨客观四字,可当入门钥匙,在此与诸君共勉。

发布于 2024-02-06 18:44・IP 属地广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容貌不如晴雯,能力不如麝月,袭人为何能不显山不露水混成准姨娘?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36回,王夫人给王熙凤下达了一个命令——以后每月从我的份例中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姨娘的份例),以后只要赵姨娘、周姨娘有的待遇,都要给袭人一份!

这个命令从某种意义上等于王夫人单方面官宣:袭人就是宝玉未来的姨娘人选,我定下了。

袭人能成为宝玉的准姨娘,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在王夫人还没有下达这个命令之前,很多人已经精准地预测到了这个结果,所以王熙凤在听完王夫人的命令后,也笑着向一旁的薛姨妈道:姑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

由此观之,王熙凤之前必定曾跟薛姨妈说过袭人大概率会成为宝玉姨娘,所以才有这番对话。

无独有偶,第26回怡红院的两个小丫鬟佳蕙和小红,两人讨论园中的人情世故,佳蕙曾言:袭人哪怕她得十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句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别说她素日殷勤小心,就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

再有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摔坏扇骨,与宝玉争吵一番,袭人前来劝和,却也被卷入骂战中,其后林黛玉悄然而至,看着三人面色不好,有意调节现场气氛,便对袭人以嫂子相称:

黛玉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和劝和劝。”袭人推她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第31回
黛玉对袭人以“嫂子”相称,绝非空穴来风,凭林妹妹之“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智商,必定能如阿凤那般,提前看到袭人很可能成为宝玉姨娘的未来现实,故而才有这般调侃。

也正是因为书中此类铺垫太多,导致后来王夫人立袭人为宝玉的准姨娘时,我们觉得这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可却忘了分析:袭人到底为何能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地稳居姨娘之位?

必然会有读者提起《红楼梦》第6回,此回的回名乃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而与贾宝玉首次发生夫妻之实的丫环正是我们的袭人,由此便得出结论:袭人心机深厚,用这种丫环讨好男主子最常用的手段来笼络宝玉,这也是她能成为姨娘的重要原因。

但这个说法显然不严谨,因为贾府历来就有爷们成亲之前先在屋里放几个通房丫环的规矩(第66回小厮兴儿之语),但通房丫环最终能不能混成姨娘,这是个未知数。

比如贾琏,他在和王熙凤成亲之前,屋内是有两个通房丫环的,可最终贾琏只有平儿这一个妾,而且平儿还是王熙凤的陪房,当年的通房丫环,都是死的死、走的走,没有一个留下来的。

同时,贾宝玉这边,虽然书中明确提到跟贾宝玉有过夫妻之实的只有袭人,但贾宝玉不可能真的就只跟袭人一个人发生过,比如怡红院的碧痕(服侍宝玉沐浴用了两三个时辰)、麝月、秋纹等,除了心比天高的晴雯,其余丫环都有跟贾宝玉发生云雨情的嫌疑。

换句话说,袭人单凭借一段云雨情,并不足以稳居姨娘之位,无论是站在贾琏通房丫环的“历史”分析,还是贾宝玉身边丫环如云的现实性分析,都佐证了这一点。

而且我们细细分析下来,袭人跟其他丫环比较,貌似也没有太大的优势。论容貌,晴雯是整个怡红院,乃至整个贾府最俊俏的丫环,袭人根本比不上;

论能力,袭人也不如麝月,怡红院的好几次争辩危机,都是麝月挺身而出,比如第58回,芳官和干娘因为一盆洗头水的事大吵一架,袭人也是委托麝月前去处理:麝月,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她两句。

大家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番袭人,就会发现,她除了为人稳重,照顾宝玉周到,每次怡红院遇到事她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甚至显着有些懦弱。即便被李嬷嬷骂作是“狐狸精”,她也哭着恳求贾宝玉不要将事情闹大,除了这些,袭人身上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怡红院中不乏能照顾好宝玉的丫环,为啥最后只有袭人混成了准姨娘之位?

近读十年砍柴之作品《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偶然看到书中这么一番话:

如果说“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是袭人的第一笔投资,那么精明的投资人,必须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找准时机追加投资,否则会血本无归。

掩卷思之,颇有恍然大悟之感,再结合《红楼梦》文本中关于袭人的具体情节,便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袭人形象。

袭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表里不一”的人,此处的表里不一并非贬义,而是一个中性词。袭人外表看起来敦厚老实,可心中却有算计,这是她能从怡红院众多丫环中脱颖而出,被王夫人相中的重要原因。

袭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为此她不惜拒绝了家人的赎救,可能在跟贾宝玉尝试云雨情之后,她就为自己制定好了长远的事业发展目标——成为贾宝玉的姨娘!

同时,袭人必定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十足的把握,被家人赎救出去当自由人(第19回),是贾府多少奴隶梦寐以求的未来,可袭人却主动放弃了这条自由大道,继续在贾府当奴仆,她对姨娘之位是有怎样的自信呀。

袭人善于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跟贾宝玉尝试云雨情后,贾宝玉从此对待袭人与对别的丫环不同,这就是“初试”的别样价值;

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贾宝玉身受重伤,其后王夫人派人前来询问贾宝玉的身体情况,袭人再次抓住了这个机会,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王夫人其实一开始跟袭人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与袭人的交流很冷漠:

王夫人正坐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子,见袭人来了,说:“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你又丢下他来了,谁服侍他呢?”袭人见说,连忙陪笑......袭人答应着,方要走时,王夫人又叫:“站着,我想起一句话来问你。”袭人忙又回来。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第34回
王夫人对袭人并没有很强的好感,言谈之间皆是上级对下级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口气。可其后袭人说了一番为宝玉好、为太太好的话后,王夫人立刻对袭人印象颇佳,张口闭口就是“我的儿”,单是这个情节,就足以让如今职场人学一辈子了——你能三言两语获取领导的绝对好感吗?

其实怡红院日常跟王夫人打交道的丫环不少,比如麝月、秋纹(曾给王夫人送花)等人,也都常跟王夫人见面,可她们没有一个人能像袭人一样“征服”王夫人,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袭人之高智商、高情商下的必然产物,以其他人的脑子,不可能这么做,即便做了,也无法像袭人这般做的这般完美。

袭人外表看着憨厚老实,但内里很有谋略,规劝王夫人,首先要对王夫人的性情有所了解,同时对王夫人的心理需求要有精准的预判,否则稍微一点差池,一句话没说好,就有可能导致上级对你的反感,尤其是袭人的这些话全部都超过了她的职责范围的情况下。这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果不其然,袭人跟王夫人倾诉衷肠没几天后,第36回,王夫人便让王熙凤给袭人升了姨娘份例,人正式成了宝玉的准姨娘。

分析这些,不是想说袭人多奸诈多卑鄙,立足笔者个人视角,甚至有些佩服袭人的能力,她真正做到了外圆内方,外表敦厚处事,同时腹有谋略,为自己的未来做谋划,亦不能用一个“奸”字来武断盖棺。

发布于 2020-11-10 14:14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脚踹得袭人吐血,用撵人威胁晴雯,贾宝玉为何性情变化这般大?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1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任何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都会被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红楼梦》也不例外。

作为《红楼梦》主角的贾宝玉,则因为一句经典言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于是就被认为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有着超前的男女平等意识,诸如此类的评价。

但若是客观而论,这些评级未免打印上了浓厚的“时代烙印”,仅仅是为了彰显反封建的意义而有意引导,因为纵观《红楼梦》全书,探究贾宝玉的行为模式就会发现,他完全不是教科书上叙说的那般。

贾宝玉为何会厌恶仕途经济?

为何会有读者觉得贾宝玉具有反封建意识?

无非是因为两点原因:其一,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将朝廷官僚视为“国贼禄蠹”之徒,与封建时代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其二,贾宝玉喜欢跟女儿们厮混在一起,甚至在他心中,女儿的地位远远高于男性,这也不符合封建时代的价值趋向。

如果单独立足表面,貌似贾宝玉真的是个反封建的斗士形象,可如果细究贾宝玉为何厌恶仕途经济?为何喜欢女儿厌恶男子?便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贾宝玉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上的反封建。

先说说贾宝玉为何厌恶仕途经济?

贾宝玉其实并不厌恶仕途经济,他厌恶的是官场上那些肮脏龌龊的人,比如贾雨村、孙绍祖这些人,他们人品卑劣,心狠手辣,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如石呆子),搞得别人家破人亡。

更为关键的是,官场黑暗属于普遍现象,贾宝玉日常见到的官场之人中大部分人都是贾雨村、孙绍祖这样品性的人,这才是贾宝玉厌恶官场仕途的真正原因。

贾宝玉并不厌恶儒家学说,比如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宝玉曾给林黛玉起“颦颦”二字作为黛玉的字,期间他和探春的交谈间就提到了儒家《四书》,且看原文: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人太多,偏只是我杜撰不成?”——第3回
从宝玉和探春的交谈中看来,宝玉貌似并不反感《四书》,甚至言语意味有将《四书》视为金科玉律的意思。

无独有偶,第36回,贾宝玉亦曾有一段批驳“文死谏武死战”的经典之言:

宝玉谈至浓快时,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第36回
很多读者对这个情节有误读,认为“文死谏武死战”是儒家的主张,文官就应该力谏君主,哪怕因此被斩也要进谏,武官则就应该死在战场上,才称得上忠义。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就是反对儒家,可不就是离经叛道吗?

恰恰相反,只要稍微研读过《四书》中的《论语》、《孟子》,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儒家其实也不赞同“文死谏武死战”。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入仕出仕的主张:邦有道则现,邦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再如公治长篇亦有同类言语: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认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国家黑暗,那就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等到国家政治清平了,再出来做官,发挥自己的能力造福百姓,而不是死谏君主,牺牲自己。

所以,贾宝玉不是儒家的叛逆者,恰恰相反,他深得儒家学说的真谛。但放在现实的官场上,根本没有几个人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责任标准来要求自己,反而将当官当成捞钱的途径,贾宝玉厌恶的,正是这种官场现实。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官场上皆是海瑞、包拯这样的清官,那么贾宝玉必定会愿意进入官场,而不是排斥仕途经济。

贾宝玉享受封建制度带来的特权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轻松理解另一个问题:贾宝玉为何喜欢女儿?厌恶男人?

这跟所谓的“男女平等”意识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贾宝玉并没有认为男女是平等的,他认为男人都是须眉浊物,这言论显然是贬低男性的。

贾宝玉喜欢女孩,厌恶男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男人对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作用,在男人的操控下,这个社会变得很庸俗,很黑暗;女孩因为不被社会“重用”,反而得以保持纯粹的心性,不似那些国贼禄蠹一般庸俗,这才是贾宝玉喜欢女孩,厌恶男人的真正原因。

可以试想,如果国家统治被女性主宰,男性处于弱势地位,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保持了心性的干净纯洁,贾宝玉可能就会称女人都是“国贼禄蠹”,男人都是水做的了。

所以,贾宝玉对女性的喜欢,很大程度上受到大环境的限制,而不是完全纯粹的——比如贾宝玉称女人老了就变成了鱼眼睛,为何?因为女人成亲后,为了柴米油盐,算计来算计去,变得俗了,贾宝玉不喜欢这样的俗女!

贾宝玉厌恶的是“俗”,而不是男人,他喜欢的是“美”,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女人。

贾宝玉的对立对象从来都不是封建制度,恰恰相反,他很享受封建制度带来的贵族特权,当这种特权与他对女性的喜爱发生冲突碰撞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情节,比如第30回,贾宝玉因为丫环开门开迟了,让自己淋了雨,一脚将袭人踢得吐血:

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袭人“哎呦”了一声,宝玉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益,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了。”——第30回
从后文我们得知,贾宝玉这一脚着实不轻,直接把袭人踢得夜里吐血,可见他踢那一脚时,是真的往狠里踢的,贾宝玉在自己的特权制度和对女儿的喜欢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俨然是一副主子居高临下的姿态。

再看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不小心摔坏了扇骨,贾宝玉批评了她几句,晴雯不服气,两人就争吵起来,诸君可曾想过,晴雯为何敢跟贾宝玉这个主子顶嘴?

因为晴雯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个与奴性做斗争的丫环,她心比天高,不觉得自己是奴才,当然,这和宝玉日常对她的溺爱有很大关系,在晴雯的认知中,自己和宝玉是相对平等身份,贾宝玉尊重自己,在他面前,自己不需要以奴才自居,所以她才敢跟宝玉顶嘴。

可这次争吵,最终晴雯败了,为何会败?因为贾宝玉拿起了封建贵族等级特权来压制自己,他要回王夫人将晴雯撵走,且看原文:

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见了这话,不觉又伤起心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第31回
晴雯她恐怕压根没想到,贾宝玉有一天会拿起等级武器来压制自己,她一开始还跟贾宝玉顶嘴顶的热火朝天,可贾宝玉一说要撵她出去,晴雯立刻懵了,她一向以“副小姐”自居,谁都不怕,却被贾宝玉这句话一下子打回了原形——原来自己只是个丫环!

综上所述: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远比目前通俗解读中宝玉的基本形象要复杂的多,甚至跟诸多解读存在很多实质意义上的偏差,读者若要看透红楼人物,只能细心品咂书中情节,以自己的视角来对人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此方是会读书。

发布于 2020-10-28 2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袭人形象详解——半奴半妻之双重身份下的复杂形象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引言:袭人是《红楼梦》中最富争议的丫环之一,由于曹雪芹采用春秋笔法来塑造袭人形象,即实录其事,不直接阐述作者对人物的看法与情感倾向,于是导致《红楼梦》的读者对袭人的形象产生了非黑即白的极端看法,历来评论者均是如此。

喜袭人者,如脂砚斋等人,认为袭人乃“贤而多智术之人”,并对袭人进行全面“洗白”;厌恶袭人者,如清人涂瀛,则在《红楼梦论赞》中极力抨击袭人,将袭人的诸多行为均“黑化”,书中有记:

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言。约计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间秋纹、麝月,其肆虐矣......咏史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有谁知?”袭人有焉。

如此看来,袭人这个人物形象实在有研究的必要,而纵观全书,袭人的形象其实很复杂,从她的身份上来说,一方面,她是怡红院的第一丫环,将贾宝玉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此为“奴才”身份;另一方面,袭人又是《红楼梦》中曹公唯一明确提到跟贾宝玉发生过云雨之情的丫环,换句话说,花袭人和贾宝玉之间有了夫妻之实,袭人也一直将宝二姨娘之位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此为“妻子”身份,这两层身份融合,这才产生了完整的袭人形象,若是单取其中一面进行分析,必然会对袭人这个角色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产生错误的结论,今日笔者不妨从奴才、妻子两层身份来窥探袭人形象。

袭人之奴才身份,怡红院第一丫环

袭人并不是贾家的家生奴才,而是买来的,这一点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曾明确提到这一点,书中这般记载:

袭人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第十九回
这处细节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袭人不是贾府的家生子,她本非奴隶,是因为后来家里穷,把她给卖进了贾府,这才成了丫环;第二,袭人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并且具有很强的入世精神,她早已为自己规划好了做宝二姨娘这条路,自然不会允许家里人赎她出去,由此也可以看出,袭人并没有平等意识,她对自己的奴才身份很认同!

进入贾府之后,袭人起初是贾母的丫环,后因生性敦厚、做事认真,被贾母送给了贾宝玉,从此便安心服侍宝玉,曹雪芹在描绘袭人的奴性时,说的颇为隐晦,书中记:“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

袭人身为怡红院的第一丫环,她一个人扛起了照顾贾宝玉的全部责任,怡红院的上上下下,都是袭人亲自打理,而在怡红院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袭人往往也是第一责任人,她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整个怡红院的名声。譬如第八回“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因为李嬷嬷混吃了贾宝玉带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还喝了宝玉精心烹煮的枫露茶,贾宝玉大怒,声称要去回明贾母,撵走李嬷嬷,众丫环皆拦不住,最后还是袭人出来,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书中这般记:

原来袭人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她玩耍。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第八回
袭人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她深通息事宁人的真谛,遇到宝玉行冲动之举,都是袭人站出来力挽狂澜,由此袭人也受到了李嬷嬷的诽谤,说袭人是个“狐狸精”,总是故意勾引宝玉,让宝玉不听她这个奶娘的话,这可是天大的冤屈,可即便如此,袭人也从未将事情闹大,最多也就是自己偷偷哭泣一番,而不是为了自己心里舒服,就将事态严重化。

正因为袭人为怡红院付出了这么多,所以她才在怡红院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底下的小丫鬟们,或有不服晴雯的,或有偷说绮霰坏话的,唯独到了袭人这里,都是清一色的赞叹之语,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中,丫环佳蕙曾跟林红玉说过这么一段话,可看出袭人在怡红院的人气:

佳蕙道:“我心里就不服,袭人哪怕她得十个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别说她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可气晴雯、绮霰她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到捧着她去,你说可气不可气?”——第二十六回
由此观之,袭人稳坐怡红院丫环首脑的位置,这也是众人公认的,甚至于到了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摔坏扇骨,贾宝玉大怒,几番争吵之下,宝玉便称要回明王夫人将晴雯送走,众丫环在门外缄默不言,直到袭人跪下请求宝玉,院中的丫环们齐刷刷一起跪下,这些种种都说明,袭人在怡红院中恪尽职守,深得人心,她是当之无愧的怡红院第一丫环!

袭人之妻子身份,待贾宝玉如姐如母

袭人虽然是贾宝玉的丫环,身份只是一个奴才,但这个身份却被打破了,《红楼梦》文本第六回,贾宝玉从太虚幻境出来,感念于幻境中兼美的柔情蜜意,于是跟袭人偷偷尝试了云雨之情,两人有了夫妻之实在。从此袭人的身份不知不觉中便发生了变化,她从一个丫环仆人,变成了贾宝玉的“妻子”,而这种心理上的转变,自然会使得两人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书中这般记载: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第六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袭人其实已经成了贾宝玉的通房丫环,而通房丫环的最好结局就是成为姨娘,自此,袭人便将当上宝二姨娘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目标,她的这种心理必然会表现在她的行动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第六回之后,袭人开始在各方面规劝贾宝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借着家里人要赎她出去的机会,开始有意敲打贾宝玉,意欲使贾宝玉遁入正途,并提出了三个要求:

①不可再说那些呆话痴话。如“等我化作一股青烟,风吹了便散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诸如此类言论;

②不管是真喜欢读书,还是假喜欢,在老爷(贾政)跟前,要装出一副爱读书的样子;

③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不许吃丫环们嘴上涂的胭脂。

袭人的这几项要求既是为贾宝玉考虑,也是为自己考虑,因为她将来要成为宝二姨娘,贾宝玉的未来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所以她要帮助贾宝玉走上一条正途。从此处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袭人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只知道服从主人命令的奴仆了,她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帮助主人,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就在于袭人跟贾宝玉有了夫妻之实,她潜意识站在“妻子”的角度替贾宝玉考虑问题。

贾宝玉不喜仕途经济,这跟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袭人想要“改造”贾宝玉,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规劝贾宝玉要“立足经济之道,委身孔孟之间”,但贾宝玉屡屡不听,所以我们看到,袭人即便借着自己要出贾府的机会规劝贾宝玉,但提的条件却是“不喜欢读书,也在老爷跟前装出一副爱读书的样子”这类妥协性的要求,此时袭人改造贾宝玉的意志还没有那么坚定。

而到了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贾宝玉因为琪官、金钏之事被贾政笞挞,深受重伤,袭人看着好不心疼,此次事件更加坚定了袭人“改造”宝玉的决心,于是就发生了袭人向王夫人告密的情节,书中这般记:

袭人道:“若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的赶着袭人叫了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第三十四回
这个情节很有意思,袭人作为一个丫环,心里想的竟然和王夫人一样,可见袭人作为宝玉的“妻子”,她的爱通过“如母如姐”的方式展现出来。这跟宝玉、袭人的年龄、阅历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贾宝玉年幼,袭人年长,照顾贾宝玉自然会有“姐姐”风采,除此之外,贾宝玉不爱读书,袭人规劝其步入正途,正应了王夫人心中所想,如此这般,袭人对贾宝玉的好,便以长辈般“如姐如母”的方式表现出来。

《红楼梦》文本中有多处情节可佐证此观点,比如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中,贾宝玉早起上学堂,袭人早就将一切安排妥当,出门前还反复叮嘱,俨然一副妻子叮咛丈夫的姿态,书中这般记:

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什的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袭人笑道:“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候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量。”——第九回
袭人句句所言,皆是出自对贾宝玉的关心,若是一般丫环,对主子岂敢说这些话?由此观之,袭人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后,两人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隐形的“夫妻关系”,袭人已经拿自己当宝二姨娘看待,所以对贾宝玉悉心照顾,一如贤妻。同时,袭人在明面上还是丫环的身份,由此便产生了宝玉待袭人与其他丫环不同的现象,本质上这是袭人“丫环”与“妻子”身份结合的产物。

结语:袭人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她既是贾宝玉的丫环,身份低下,同时她又跟贾宝玉有过“夫妻之实”,她一直以“宝二姨娘”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目标,所以才会在生活、学习上对贾宝玉进行多番规劝,此种行为,既是为了贾宝玉的未来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这两者并非独立,而是一体的,只有将袭人的贤惠与她的心机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正邪两赋的袭人形象!

发布于 2020-10-28 13:51
曹雪芹
晴雯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69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9: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袭人为何防着黛玉?甚至告密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第34回是袭人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金钏跳井自尽、忠顺王府前来索要琪官,贾政大怒,按住宝玉就是一顿暴打,闹得阖府皆知。而袭人通过这次风波,意识到必须要好好管教下贾宝玉了,于是她选择了向王夫人“提建议”!

我们不能苛责袭人,虽然她也贪图姨娘的职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她选择“告密”的很大一部分主观因素是为了贾宝玉——她不想让贾宝玉再经历类似的伤害了。






可就在袭人提的众多建议中,有一个建议显得特别奇怪——袭人想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居住。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的。我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了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办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第34回
为何说这个建议提的奇怪呢?因为不论是金钏之死,还是贾宝玉和戏子蒋玉菡厮混,这都跟搬不搬出大观园没有直接关系。

金钏是王夫人的丫环,她并没有生活在大观园,贾宝玉调戏金钏是在贾府内发生的。其后王夫人撵走金钏,最终金钏跳井自尽,和住不住大观园没有关系。

换句话说,贾宝玉就算搬出大观园,他也是继续住在贾府,并不能从根源上解除“宝玉调戏金钏”这类事发生的概率;






蒋玉菡则更不用说了,他是忠顺王府的戏子,跟贾宝玉的相处更多是府外模式,最多也就是在贾府内开个聚会什么的,但绝对不会在大观园内发生。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宝玉住在大观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隔绝他与外界不三不四人的交往。

那么既然如此,袭人为何要提出将贾宝玉搬出大观园的建议呢?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袭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细读过《红楼梦》文本的读者就会发现,袭人此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防着林黛玉,准确地来说,袭人是要防备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避免他们两人之间会发生实实在在的越轨关系!

诸君安坐,我们来详细说说这其中的缘由。






让袭人对贾宝玉、林黛玉的亲密关系产生忧虑,是源自《红楼梦》第32回,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表白,且看原文:

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了,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第32回
贾宝玉本是和林黛玉告白,结果犯了呆性,黛玉已经走了,他误把袭人认作是林黛玉,说出了自己对林黛玉的心意,放在今天,宝玉的这些话似乎听起来很浪漫,可放在古代封建社会,贾宝玉这些话全都属于离经叛道——婚姻只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宝玉居然想自由恋爱!






所以袭人在听到贾宝玉的这些话后,着实把她吓着了,袭人一方面为贾宝玉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担心,另一方面,她担心贾宝玉和林黛玉会做出超越男女界限的事,书中详细记载了袭人的心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想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第32回
袭人的防备心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里的“心下暗想如何处理方免此丑祸”恰与上文袭人规劝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居住不谋而合——林黛玉住在大观园,贾宝玉住在贾府,这样可以疏远两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用这种方式来避免两人的越轨之举。






当然,会有读者以此诟病袭人,因为《红楼梦》第6回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女子,正是袭人——自己跟贾宝玉发生关系,却一直防备林黛玉,这难道不是心机女吗?

如果这般理解,不免肤浅了,切不可用今天的观念来解释《红楼梦》中的现象。袭人与贾宝玉发生关系,完全正常,因为贾府向来有“爷们未娶妻之前,先在家里放一两个通房丫环”的规矩,所以袭人与宝玉的云雨情,完全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林黛玉就不同了,她是堂堂正正的贵族小姐,即便贾母赞同木石姻缘,在前80回中,木石姻缘的舆论也远远超过金玉良缘,可封建礼数的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一旦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发生了什么,消息一经传出,毁掉的是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未来。






包括木石姻缘的忠实支持者贾母,她就是封建礼教的坚定遵守者,甚至曾公开发表言论:若是不懂规矩,一味的没大没小,不管他生的再好模样,都是该打死的。(第56回贾母语)

更为关键的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亲密关系来看,他们的确存在会越轨的倾向,比如两人曾一起看过《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才子佳人的禁书;贾宝玉去潇湘馆探望林黛玉,也曾多次有挠对方咯吱窝这样的亲密举动......

所以抛开对袭人的偏见,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亲密存在戒备心理,生怕两人越轨,这是可以理解的。






包括目前《红楼梦》之林黛玉结局研究中,亦有论者认为后期林黛玉很有可能被“闲言碎语”伤害,比如传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太过亲密的腌臜言论(甚至有论者怀疑是赵姨娘所为),这间接造成了林黛玉心病加剧,走向最终泪尽而亡的结局。

由此观之,袭人当年给王夫人的建议,何尝不是保护贾宝玉、林黛玉的手段呢?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0-10-25 1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4 02:11 , Processed in 0.1003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