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6|回复: 84

晴雯·晴为宝睛&雯为黛灵//黛为晴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发表于 2024-6-19 19: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红楼隐史

2024-06-23 23:13



已关注

大错特错的“晴为黛影”。

在晚清的《红楼梦》研究者涂瀛提出“晴雯,黛玉之影子也”一说之后,“晴为黛影”便与“袭乃钗副”并列成为红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认知,但问题在于:“袭乃钗副”是作者用脂批副文明确点出的,而“晴为黛影”则是身为读者的涂瀛推断臆测出来的,不但不准确,而且还严重背离了作者的作书宗旨,可谓是大错特错。那么,“晴为黛影”究竟错在了何处呢?

我先直接给出答案, 然后再细加解释。

晴雯与黛玉的真实关系其实是“晴为黛魂”。

估计很多人都会问:“晴为黛魂”与“晴为黛影”看上去很相似啊,这两者有区别么?

当然有,而且,其中的区别可太大了。影子是实体的附着物,随着光线的改变而时浅时深、时有时无,影子的出现,离不开实体的存在,但影子的深浅有无,却完全不影响实体的存在和发展。 而灵魂呢?则是人存在于世的关键所在,没有了灵魂的人只是徒有躯壳的行尸走肉,难以长久存在。

为何我竟然会说“身为下贱”的丫鬟晴雯竟然是出身高贵的小姐黛玉的灵魂所在呢?

自然是根据作者在书中正文、副文中的所批所写。请看作者在金锁配宝玉的第八回中所写的明确脂批:

“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假”。

这里的“林风”是“林下之风”的简称。“林下之风”,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即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即张彤云)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林下之风”中的“林下”,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以行为旷达著称的“竹林七贤”。当时有位名门才女张彤云与谢道韫齐名,恰好有位尼姑与谢张二人熟识,于是有人问尼姑,谢张二人孰优孰劣,尼姑回答说:谢道韫具有“竹林七贤”飘逸出尘的风骨,张彤云则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表面看似评价两人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实则暗示:谢道韫不仅是优秀的才女,更是不让须眉的、可与男子一较高下的千古风流人物,而张彤云只是个优秀的才女而已,二人境界,高下立判。后世多用“林下风气”形容女子飘逸出尘的不俗气质,其实是曲解和矮化了对谢道韫的高度评价。

但朱慈炤不同,深受谣言伪史之害的他拒绝媚俗从众,始终秉持着史笔记录的严谨态度,坚持忠于史实、忠于原始记载,比如我在前面的第九集中解说过的他对“女娲炼石补天”和“地陷东南”先后顺序的认真恪守。同样,朱慈照用“林下之风”形容晴雯,并不仅仅是说晴雯气质不俗,而是在用”林下之风”暗示读者:晴雯、也就是田秀英的气度、才华和人生经历都与谢道韫酷似相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8: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晴为宝睛&雯为黛灵//黛为晴魂【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年便奇,日更奇//祭灵】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95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红楼最悲不过芙蓉女儿诔
2016-12-08 11:34·芹溪居士
晴雯病故后,宝玉撰诔吊唁。曹公借芙蓉女儿诔一事,明唁晴雯,暗祭黛玉,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黛玉生时同宝玉一道撰诔,一道祭奠,对黛玉来说不知是悲是喜。

诔文起手便是: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太平不易之元”、“无可奈何之日”,“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脂砚斋对此有评语曰【年便奇,日更奇。试思日何难于直说某某,今偏用如此说,则可知矣。】

可见作者故意隐去诔文详细年月不提,又刻意隐去晴雯名讳,只以“芙蓉女儿”代称,此举实因为吊唁另有他人。而红楼各处均点明“芙蓉”喻指黛玉,且在宝玉念完诔文、祭奠结束后,黛玉便从山石之后的芙蓉花中走出;后文脂砚斋也直接点出【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可见,芙蓉女儿诔确是为黛玉所作。

曹公想必爱极了黛玉,明知后文黛玉故去时孤寂无依,无人祭奠,于是让黛玉生时便与素日最亲近的宝玉同撰诔文,提早祭奠,也算命运差强人意中安排的另一种圆满了。



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放着现成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极,是极!到底是你想的出,说的出。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妙事尽多,只是愚人蠢子说不出想不出罢了。但只一件: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但你居此则可,在我实不敢当。”说着,又接连说了一二十句“不敢”。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宝玉笑道:“论交之道,不在肥马轻裘,即黄金白璧,亦不当锱铢较量。倒是这唐突闺阁,万万使不得的。如今我越性将‘公子’‘女儿’改去,竟算是你诔他的倒妙。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万不可弃此‘茜纱’新句。竟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虽于我无涉,我也是惬怀的。”
借宝玉之口,将诔文作者变为黛玉,而实际上到了这里已经相当于黛玉自诔自祭了。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

至此,为黛玉而撰的诔文已成。芙蓉女儿诔实为“黛玉诔”,正如脂评所述此为“阿颦作谶”。



宝玉这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点出了宝黛二人结局的殊途,而“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也指明黛玉红颜早逝的悲剧。聪颖过人的黛玉定已感知到此间结局,因而忡然变色,未免宝玉多想却连忙含笑点头说“果然改的好”,但这一改,指向的却是自己悲戚的命运,最悲不过一言成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茶香飘万里 2022-02-01   |  14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秦可卿的死因,脂砚斋在第13回末尾,用“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点评。之所以现存《红楼梦》没有这一情节,脂砚斋说,是因为秦可卿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事,“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悉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事,指的是秦可卿临死向王熙凤托梦,提醒贾家马上就要面临“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告诫她万不可为表面的繁华遮住眼睛,要趁早考虑后事。

也就是说,曹雪芹本来是写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其间还有“遗簪”、“更衣”的情节,脂砚斋因为秦可卿托梦,对贾家的殷切关怀,才劝曹翁对秦可卿“姑赦之”,对秦可卿笔下留情,删去这段情节。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那么,遗簪、更衣到底隐去了什么事?秦可卿死时真的很污,很丢人?

秦可卿判词脂砚斋在十三回开头写道:“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如果秦可卿本性就是狐媚子,那么她命丧天香楼就是罪有应得,脂砚斋的感受不会是“不忍”。

如果秦可卿命丧天香楼是另有隐情,她判词里的“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她和贾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更衣的真相:秦可卿和贾珍间,竟是触及灵魂的知己?
更衣和遗簪,都是女子日常佩戴之物,为何这两个动作,让脂砚斋要回护秦可卿名誉,就得删去天香楼一段?无外乎这更衣和遗簪被发现,就会成为秦可卿和贾珍不伦之情的实锤,

要不然平白无故给一个女子,还是宁国府的当家奶奶下这一字,那是要承担风险的。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那么,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真的污到不顾礼义廉耻的地步,竟然让人拿到把柄吗?

其实,如果读红楼够细心可以发现,在前80回中,真的有更衣这一幕。

第77回,晴雯病中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在表哥多浑虫家只有等死的份儿。宝玉死活央求一个老婆子,又许她些钱,方带着他来看望晴雯。

晴雯也意识到,这可能是她和宝玉的最后一次见面,把此生所有的话都交代一遍,并“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指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袄脱下,连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的一般。快把你穿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耽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回去她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是这样。’”

宝玉和晴雯的这段临终告别,看到了吗,实际就是更衣:晴雯主动和宝玉换了贴身衣服。

不仅互换了贴身衣服,晴雯还把自己养了许久的一对指甲送给宝玉。青年男女互换贴身衣服,意味着什么,有多暧昧,不言而明。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在外人看来更衣是肉体的私通,送指甲是感情的互许。

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看到秦可卿时说:“既有宝钗之鲜艳妩媚,又有黛玉之风流袅娜。”

也就是说,秦可卿的经历里,有一部分在影射黛玉,而众所周知,红学界里向来就有晴为黛影的说法。

也就是说,作者隐去的天香楼事件里的更衣、遗簪等事,极可能借晴雯写了出来。

擅风情、秉月貌:秦可卿天香楼自缢,惨绝人寰。
晴雯临死的更衣是实写秦可卿,那么秦可卿临死前在天香楼到底经历了什么?她和贾珍之间,到底有没有苟且之事?

原文说,晴雯见到宝玉,一把拉住,做出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比如更衣,比如给指甲。

明清时代,最讲究女子的三从四德。私相授受的行为,是被万人唾弃,要被浸猪笼的。不仅生前受人唾弃,死后也会不得善终。

别人即便真有苟且之事,还要千方百计藏着, 但晴雯,恰恰是在临死前,明确告诉宝玉,不要遮掩,就告诉她们,衣服和指甲都是我的。

“回去她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

晴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她说的很清楚:“既耽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是这样。”

也就是说,晴雯是故意给自己泼脏水,她为什么这样做呢?是因为她耽了虚名。她耽了什么虚名呢?

“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不料痴心傻意……有冤无处诉……”

看到了吗?晴雯给自己泼脏水,是因为自己冰清玉洁,却被一口咬死说成狐媚子,并且受了冤枉,还有冤无处诉。

晴雯临终跟宝玉互换贴身内衣,实际更像是对陷害她的人的宣战,潜在意思是:你既然说我是狐媚子,我就留给你狐媚子的把柄。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很多现代人不理解,晴雯为啥用这种方式宣战?笔者认为,就在“有冤无处诉”这句里。

晴雯是被王夫人检抄大观园时,当着内宅王熙凤、婆子、丫头的面,说晴雯是狐媚子的。

而检抄大观园实际是一次秘密行动,王熙凤曾对王夫人说:“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察觉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

其实检抄大观园秘密行动,不仅是为了防止老太太知道,更加怕外人知道,王夫人声色俱厉地怒斥王熙凤:“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不要。”

也就是说,王夫人根据捕风捉影,就直接当着后宅人的面,把晴雯说成狐媚子,实际荣宁两府的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声已经坏了,而且还是被冤枉的。

秦可卿死时很丢人?晴雯临死揭开更衣、遗簪的真相:作者欲说还休
但在表面上,检抄大观园是“胳膊折在袖子里”的秘密行动,晴雯故意和宝玉互换内衣,留给宝玉指甲,她让宝玉告诉他们。

而晴雯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她死之后,在里面穿着宝玉的贴身内衣,死后装裹必然会被发现。到时,王夫人极力想“胳膊折在袖子里”的秘密就会被外人发现,贾家的性命脸面就保不住了。


这就是为何晴雯死后,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吧’”,焚化在古代等同于挫骨扬灰。

晴雯的死,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生的略好些”,而秦可卿的判词里“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秦可卿的死,都说是和贾珍有不伦之情,但实际上,“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悬梁而死,她死的真正原因仅仅是“长的比别人略好”,即是“擅风情、秉月貌”。秦可卿死后落个不洁的名声,恰恰是她死得惨绝人寰的证明。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和**,留言或**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2 08: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晴有林风还是晴为黛影,晴雯的判册图画为何意?
端庄又绝妙的爱侣8
2017-10-16 10:42
晴雯判册图: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渲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若说这是晴雯身处的社会环境污秽不堪,有些牵强。因为判册中的画皆意喻人物最终命运,而这图意喻晴雯身处的环境显然不通。所以还应该是结合晴雯最终的结局。这幅图实为“遮月图”。

晴雯既喻为“霁月”,而图中皆“乌云浊雾”,这便好理解了:晴雯最终因“诽谤”而“玷污”,导致“寿夭”,但她始终是冰清玉洁,只是“担了虚名”,因此就像“霁月”被乌云遮住,虽似被“污”,但本质始终洁净无比!

在宝玉祭奠晴雯宣读《芙蓉女儿诔》的时候,黛玉蓦然出现。二玉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所以黛玉出现,吓了宝玉一跳,也吓了读者一跳。尤其是宝玉在反复斟酌之下说出那句明显谶语的话之后,黛玉“悚然变色”,读者的心也为之揪了一下。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洋洋洒洒的《芙蓉女儿诔》原来只为了这十六个字。脂批言,“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芙蓉女儿诔》满篇充满愤激之语,简直一篇泣血之作,情感之浓烈,让我们觉得讶异。虽然晴雯是宝玉喜爱的丫鬟,但却算不上是他的挚爱。这篇饱含感情的抒情长文,明显是借诔晴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脂砚斋云“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则是从行文角度给出了另一种理解。早在第八回脂砚斋就作出了“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评价。然而脂砚斋的话也只是“晴有林风”,却并不是我们经常在一些评论文章中看到的“晴为黛影”这句话。显然,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么,“晴为黛影”是从何而来的呢?
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袭人,宝钗之影子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很早用“影子说”分析人物关系。张新之的《红楼梦读法》也持此说:“是书叙钗、黛比肩,袭人、晴雯乃二人影子也”。或许“晴为黛影”就是从这些评价中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娘绣母晴雯喊娘}】

晴雯===神瑛侍者&石头记
红楼梦最大谜团:贾母珍视的“慧绣璎珞”的惊世秘密 liuhuirong 2023-04-14 发布于湖北  |  118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230集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真相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朱慈炤郑重其事地介绍了“慧绣”:“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而且还大费笔墨地细细描述了这紫檀缨络的来历:“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纵观前八十回,还有哪一样物件得朱慈炤如此用心描述,文字笔划一一细讲;得贾母如此重视珍爱,正月十五祭祖日里摆出?
这出身书香宦门却不幸早夭的才女慧娘究竟是谁!
其实第五十三回一开头就给出了答案!写的什么?请看:“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的力尽神危。”
原来这“慧娘”就是“晴雯”!晴为黛影,慧娘也是黛玉!
怪不得朱慈炤写道:“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呕心沥血,蔫能不早夭?
为何十八?晴雯补雀裘,是暗指杨嗣昌补救崇祯的危亡江山,可惜功败垂成,崇祯自天启七年登基至崇祯十七年亡国可不正是做了“十八”年皇帝就死了么?
再看“慧绣”的特点:
“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所以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慧娘”仿的是唐宋元明名家,无清,至明止,从只仿“唐宋元明”可知慧娘为明朝人!而且朱慈炤更是着重于描述“草”字、笔“草”,那么《红楼梦》中的主角仙草到底是明朝哪位历史人物呢?
再细看朱慈炤对“慧绣”中所绣的字的笔划描述:“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共四划,这是一个字!猜猜这写的是什么字?
1勾踢—— “∟”, 一勾一踢实为两笔,乃是左边一竖,右下一笔

  2转折—— “┐” ,有转折自然是两笔,乃是上一横右一竖连起来一笔写成的转折

  3轻重—— “一”

  4连断—— “ |”,这一竖本是一笔,但因为被一横中间截了,本是一笔却看似断开,故称“连断”。

  将这“∟、┐、一、 |”四笔放在一起,答案揭晓:“田”!
原来,慧娘姓“田”!朱慈炤好笔法!姓氏藏得妙啊!
“慧绣”的“慧”取自崇祯为田秀英上的谥号“恭淑端静怀皇贵妃”的第四字,因为朱慈炤为崇祯的第四子!(也有将田秀英谥号记作“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的,古时“慧”和“惠”通用,譬如说《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慧”被写作“惠”,又譬如“六祖惠能”亦被写作“六祖慧能”。)

  田秀英的谥号是“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明朝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3字;妃嫔谥号则例为2字,只有极少数的妃嫔因受宠才会享有6字谥号。见《明谥纪汇编》: “国朝谥例:帝用十七字,后十三字,皇妃或六字或四字或二字,亲王一字,东宫郡王及文武大臣若保母与王妃之以节死者皆二字。”


可是自称是崇祯知己的顺治竟将与他无怨无仇的田秀英的谥号由原本的“恭淑端慧静怀”删减并且修改为两字,以衬托他给周后上的谥号!清朝的谭吉璁《肃松录》中记载:“(崇祯神主)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周后神主题曰 '大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黄后’,田妃神主仅存'恭懿’二字,余被磨去矣。”顺治这熊孩子,给崇祯周后整了那么多字的谥号还嫌不够,居然又把脑筋动到了田秀英的头上,这谥号也是可以乱删改的么?终于也如崇祯一般经历了一番痛失爱子爱妻滋味,不知临死前的顺治是否真正理解了崇祯给田秀英上的这6字谥号的意义?
“慧绣”的“绣”字,其实就是田秀英的“”。朱慈炤为了避母亲名讳,故用同音字“绣”替代了“秀”!如秦始皇名“政”,秦朝为避讳于是采用同音字“正”来代替;明朝为避朱元璋讳,“元”改为同音字“原”,“元年”变“原年”,“元来”变“原来”。
那么朱慈炤大费笔墨描写的“璎珞”屏风是何意义?
书中脂批说的明白:【甲夹: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
小小颈饰居然被做成了屏风,还给分割做成了16扇!那屏风估计也就跟IPAD差不多大!怪不得会被摆在案几上,可是朱慈炤的这种安排难道没有人觉得十分奇怪么?
第五十三回交代的清楚,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都是祖祀日子。“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贾母在正月十五还是祖祀的重要日子将璎珞屏风十六扇特意取出来摆放于案几上:“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而且朱慈炤接着再次强调贾母的“榻下并不摆席面,只有一张高几,却设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物。外另设一精致小高桌,设着酒杯匙箸,将自己这一席设于榻旁,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着。每一馔一果来,先捧与贾母看了,喜则留在小桌上尝一尝,仍撤了放在他四人席上,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 摆璎珞屏风时,还要摆酒和果子在“高几”旁的“精致小高桌”。
请注意这一系列的描写:“每一席旁边设一几”,每一扇璎珞屏风都被摆在“高几”上高高的供着,每一扇璎珞屏风前又都摆了:香炉焚香、花瓶供花、上等香茶! 另外还专门在“高几”旁的“精致小高桌”上摆放酒水鲜果!
这是什么场景?这分明是祭祀的摆设!
宁国府腊月三十祭祖,“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荣国府贾母正月十五“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阵容齐整,分明也是祭祖的排场!
原来这紫檀璎珞屏风是荣国府的祖宗神主牌位!
那么这璎珞屏风到底是谁的神主牌位?
答案:“慧绣”“璎珞”!
看不懂?换成同音字再看看:“慧”“秀英落!
慧娘姓“田”,与“慧绣璎珞”合起来即是“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田秀英”“落”!
“慧”是田秀英六字谥号“恭淑端慧静怀”中的第四字,“落”在《红楼梦》中指花落即暗喻人亡。
原来皇四子朱慈炤让荣国府老祖宗贾母供的是自己母亲田秀英的神主牌位!宁国府腊月三十祭的是朱明祖宗,荣国府正月十五祭的是朱慈炤的母亲田秀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晴雯做了什么风流韵事?暴露其真实身份!你听袭人怎么骂她就知道了
2023-10-16 22:30:22 来源: 姜子说书
  红楼梦:晴雯做了什么风流韵事?暴露其真实身份!你听袭人怎么骂她就知道了!

  文/姜子说书

  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故事里,“又副册”第一页便是属于怡红院丫鬟晴雯的“推背图式谶语”。看官听说,“病补雀金裘”的晴雯,到底与贾宝玉这个多情公子做了什么风流韵事呢?为啥从王善保家的媳妇到王夫人等人,都说晴雯与宝玉不妥呢?

图片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美人无肩,肩若削成。晴雯生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好似林黛玉,贾宝玉说她被毁谤,完全是因为生得太好了,遭人嫉妒。袭人与王夫人意见一致,认为生得伶俐的人,容易有歪调。但据邢夫人的陪房所说,晴雯之过,也只是爱美、掐尖要强。

  袭人道:“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像我们这执直笨的倒好。”宝玉道:“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行文至此,从众人的评价中压根看不出晴雯到底有何“风流韵事”,为啥最后竟被王夫人说成狐狸精,被污名化,赶出了大观园呢?

图片

  晴雯呜咽道:“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到底跟贾宝玉有没有私情?作者早就在原文中给读者留下了两处答案!

  其一、贾宝玉邀请晴雯一块洗澡,晴雯直接拒绝了,而袭人、麝月、碧痕等人对这样的机会却是求之不得。

图片

  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我也没那工夫收拾,也不用同我洗去。”
  晴雯为了打消贾宝玉要跟他一块洗澡的念头,直接说他只要洗洗脸通通头就行,说着又走,喊袭人麝月打发宝玉吃果子。宝玉便也不许晴雯去洗澡,非要缠着她打发吃果子,晴雯便说“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吃果子”,最后贾宝玉拿出袭人的扇子让她撕扇子,晴雯才罢休。

  其二、作者借灯姑娘之口,明明白白告诉世人,晴雯和贾宝玉这两个人,清清白白,晴雯完完全全是被诬陷的。

图片

  灯姑娘笑道:“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就比如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既然如此,作者为啥又说晴雯“风流灵巧”呢?红楼世界的“风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癞头僧所说,乃“千古风流人物”之意!
  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晴雯到底“风流”在哪里?你看她便赶出大观园后,贾宝玉是如何大发感慨,拿晴雯比千古忠义人物,袭人听了,又是如何嫉妒得面目全非,口不择言地骂晴雯,你就知道作者笔下“风流”即“忠义”的良苦用心了!咱们先看贾宝玉拿哪些人物比晴雯?

图片

  宝玉叹道:“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宝玉笑道:“松柏不敢比。连孔子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知这两件东西高雅,不怕羞臊的才拿他混比呢。”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以物为人之知己,拿孔夫子、诸葛亮、岳飞这样具有正大之气的人物和晴雯相提并论,他自己不敢比松柏,却拿晴雯比松柏,把袭人气得那叫一个咬牙切齿。

图片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死后,贾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同一时间,又被贾政要求写了一篇《姽婳词》,作者分明是借此告诉世人,闺阁风流即忠义,而非某些人所想的那点子儿女私情之事。而晴雯的真实身份,自然也不用问,原是忠义之士,晴雯病补雀金裘,补的是华夏朱明的江山。

  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也。想这恒王也是千古第一风流人物了。”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5: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一个月一吊钱的月例,为何去世却能留下三四百金的遗产?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的经济账是其中颇为有趣的一个话题,譬如第78回晴雯被诬以“女儿痨”,遭强行撵出大观园,其后溘然长逝,又被贪财的哥哥嫂子拉到城外化人场烧掉,着实令读者为之一叹,而其中亦曾提到晴雯的遗产问题:

谁知她(晴雯)哥嫂见她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银子发送例银。王夫人得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她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去化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她兄嫂自收了,为日后之计。——第78回
从此处可知,晴雯去世之后,留下的金银簪环以及衣裳之类,足值三四百两银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让读者对《红楼梦》中的银子购买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试举一个刘姥姥的例子。

《红楼梦》第39回,正值史湘云做东办“螃蟹宴”,刘姥姥感念之前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慷慨相赠(第6回),特将自家地里的新鲜瓜菜运了一车来,送到荣国府,期间刘姥姥恰好听闻了这场螃蟹宴,于是她当着周瑞家的、平儿的面,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第39回
也就是说,按照《红楼梦》背景年代的购买力,京都近郊的农户人家一年的生计花费也就是二十两银子,晴雯去世后留下的三四百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家十几年的花费,这着实有些夸张了。

晴雯在荣国府不过是个二等丫环,一个月的月例只一吊钱而已,一吊钱说得明确些就是一千钱,实际购买力还不足一两银子。

换言之:即便晴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从进入贾府为奴的第一个月开始就攒钱,那么要积攒三四百两银子,至少也需要二三十年的光景。

晴雯工资并不高,她是怎么留下三四百两之多的财产的呢?从严谨客观的角度来看,晴雯留下的三四百两银子,并不完全是银两,其中包含衣裳、簪环首饰等物品,作者曹雪芹在描写晴雯之死时,俨然自行将这些衣裳、簪环折现,认为总共加起来应有三四百两银子的数目。

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下晴雯的收入来源。除了上面提到的每个月一吊钱的基础月钱,晴雯应当是有其他收益的,譬如主子们时不时的赏赐,比如第26回,丫环佳蕙曾讲述过晴雯的“额外收入”:

佳蕙道:“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服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心里就不服,袭人哪怕她得十个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可气晴雯、绮霰她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头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都捧着她去,你说可气不可气。”——第26回
从佳蕙这段不服气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做贾宝玉的丫环可是一项肥差。

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活龙,贾母、王夫人的心肝宝贝,贾宝玉每生病又痊愈一次,贾母都会论功行赏,给照顾贾宝玉的丫环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从佳蕙的嫉妒不忿中可以看出,贾母赏赐的力度应该是不小的,或是银钱,或是实物(衣裳、首饰等)。

除此之外,晴雯作为二等丫环,同时又深得贾宝玉喜欢,她的出场费也是不低的。何为“出场费”,即丫环替主子转送物事,往往会从收物人那里得到一定的小费,这一点《红楼梦》中有很多描写。

比如还是第26回,佳蕙奉贾宝玉之命,去潇湘馆给林黛玉送茶叶,就收到了林黛玉的大方打赏:

佳蕙对小红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她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将钱倒了出来。——第26回
再有第45回,薛宝钗关心林黛玉的病情,命一个老婆子送燕窝去潇湘馆,再次得到林黛玉的打赏: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第45回
从林黛玉给佳蕙、婆子的打赏中,可以看出另一个信息:主子打赏的力度,跟奴仆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佳蕙不过是怡红院的一个小小丫环,况且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青梅竹马,关系亲密,所以打赏佳蕙的时候,显得很随意,随便抓了几把钱打赏给丫环佳蕙。细想之下,一把能抓多少钱?无非几十钱而已,这抓的几把钱加在一起最多也不会超过一百钱。

反观林黛玉对蘅芜苑的婆子,则态度大不相同。因为薛宝钗亦是客居贾家,婆子来送燕窝,一方面是薛家奴仆,有客人赠物之嫌,另一方面是婆子年长,随便打发不合礼数,故而林黛玉一下子就赏了几百钱——跟给佳蕙的赏赐,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放在晴雯身上,她的身份则更加复杂特别。晴雯本是贾母的丫环,后被送去服侍贾宝玉,甚至贾母有培养晴雯做贾宝玉侍妾的深层考量;同时,怡红院众多丫环中,晴雯是除袭人之外,贾宝玉最欣赏的丫环,她的风头一度和一等丫环袭人比肩。

因此在贾府的工作过程中,晴雯传递物事受到的打赏,一定是远远高于其他人的。包括一些婆子媳妇,想要安排自家女儿进怡红院工作,最先讨好的就是晴雯这样的丫环。

比如第61回,晴雯要吃芦蒿,厨房管家柳家媳妇着急讨好,忙问“要肉炒、鸡炒”;而对于前来索要一碗鸡蛋羹的司棋,柳家媳妇则能推就推,一会儿称没有鸡蛋,一会儿又说鸡蛋不够用,要留着做菜上的浇头,为何?因为柳家媳妇想要安排自家女儿柳五儿去怡红院工作,所以得讨好晴雯。

因此,晴雯可谓是丫环中的“小姐”,她虽然是丫环身份,但体面远胜其他人,这就注定了晴雯能通过这样的身份,获得很多隐性的收益,尽管书中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点,但读者自己要想到这一层。

比如第36回金钏死后,贾府中的婆子们想要安排自己女儿去补这个大丫环的缺儿,于是纷纷给王熙凤送礼,王熙凤也是个精明奸诈之人,她有意一直拖着这件事,等到众人把礼送的差不多了,才去向王夫人提这件事,因此赚了一笔小财。

而对于晴雯而言,像柳家媳妇这样求她办事的人着实不少,即便不收钱,收点簪环之类的礼物定是有的,人情世故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也构成了晴雯的收入之一。

另外,贾家这样的豪门贵族,每逢过年过节,请客唱戏,赏赐金银锞子都是常事,晴雯作为一个有体面的丫环,收到的节日赏赐应也是上上份儿。

综上所述,若是细细论来,晴雯虽然每个月的月钱并不多,但她有很多额外的收入,甚至这些额外的收入才她财产的主要来源,涵盖月钱、节日赏赐、主子打赏、收礼等等方面,由此观之,她临去世时,能攒下三四百两银子的收益,亦不值得大惊小怪。

发布于 2021-08-25 20:22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5: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1.袁守城
2.镇元子
3.太白金星
7.观音菩萨
4.赤脚大仙
6.二郎神
8.九头虫
9.黑熊精
10.平天大圣
11.牛魔王
5.玉帝
12.孙悟空

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的12个徒弟分别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

菩提祖师的12个徒弟分别是谁?twgpja2021.02.03浏览98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pfy6002021.02.05


满意答案
   菩提祖师,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原创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但却要求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的状况,为一个精通诸子百家,三教合一的世外高人形象。《西游记前传》中讲述了菩提祖师的来历。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哪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西游记》第一回)

须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 法力无边,却只是在深山洞中隐匿授徒。他给孙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称呼习惯,和后来的悟能、悟净刚好对应。须菩提祖师原型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西陵残梦道人澹漪子认为:“《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大抵老释原无二遭,世尊曾育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而紫阳真人亦言,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掸相同。是言仙不能离佛,言佛不能离仙也。今观书中开卷即言心猿求仙学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须菩提祖师。按,须菩提为如来大弟子,即此可见仙即是佛,业已显然明白。而仙佛之道,又总不离乎一心,此心果能了悟,则万法归一,亦万法皆空,故未有悟能、悟净,而先有悟空,所谓成佛作祖,皆在乎此。”
他不仅传授孙悟空想要的长生妙法、巩固根源的口诀,还在明知孙悟空会出去惹祸的情况下,用三年教会了孙悟空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这些都是些打斗逃生的本领。
他不让孙悟空出师门后再提起他,否则就让孙悟空万劫不复。


l、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被赶出去病了,为什么宝玉不给她找大夫?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王夫人又不是想要她的命,就算是知道了,别人也只会说他是个好主子,就是王夫人也不好说什么啊显示全部 ​

关注者
580
被浏览
1,483,30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56
​9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53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34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于晴雯之死,其最凄凉的一个细节往往被众多读者所忽视——晴雯去世的时间!

《红楼梦》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王夫人亲自查抄大观园,将晴雯这匹“害群之马”给清了出去,贾宝玉心忧晴雯,于是花钱买通老婆子带他去探望晴雯,当天夜里,贾宝玉梦见晴雯向他告别: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别过了。

次日一大早,贾宝玉便命人去探听晴雯的消息,结果却传来晴雯病逝的消息,而且从小丫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晴雯去世之前遭了不少罪:

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喊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道:“一夜只叫她娘。”——第78回
一个将死之人,死前扯着嗓子喊了一夜,这是怎样的痛苦和折磨,我们不得而知,但晴雯去世的时间值得引起我们读者的注意——晴雯搬出怡红院,连第二天都没撑过,当天夜里就没了,紧接着又被拉去城外火葬场给烧了。

换言之,贾宝玉去探望晴雯的时候,晴雯已经不行了。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贾宝玉探望晴雯时的一些细节,就会豁然开朗。

比如贾宝玉一来,晴雯就让他赶紧倒杯茶给自己喝,因为家里没人,她已经渴了大半天了——晴雯已经丧失了正常的行动能力,连倒杯水都做不到了;

贾宝玉临离开的时候,晴雯将自己葱管一般长的指甲折断,送给了贾宝玉——晴雯爱美,如此长的指甲必然留了好些年了,如今折断,是因晴雯自知命不久矣,给贾宝玉留点念想,包括其后交换贴身红绫袄,亦是这般心理。

诸多论者责怪贾宝玉冷酷狠心,眼睁睁看着晴雯去世,却连个大夫都不给她找。笔者不敢苟同,这种分析仅仅立足于表面情节,加之个人价值观的折射,得出主观有余,客观不足的结论,大家自然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但这不是解读分析应有的姿态。只有从贾宝玉的主观心理出发,我们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答案。

贾宝玉的确是眼睁睁看着晴雯去世,而且没有给她找大夫。从写实角度来讲,晴雯病入膏肓,如残灯将熄,贾宝玉不可能看不出来(书中亦有部分贾宝玉懂医术的描写),在这种情况下,找大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这一点在晴雯刚刚被撵出怡红院,贾宝玉就预料到了,所以他这般跟袭人抱怨:

宝玉冷笑道:“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势头去要,她到那时知她的病等得等不得!她自幼上来,娇生惯养,何尝受过一日的委屈......她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况又是一身的重病,里头一肚子的闷气,她又没有亲爷、熟娘,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她这一去,一时也不惯,哪里还等得几日?知道还能不能见她一面两面不能了?”说着,又越发心酸起来。——第77回
在贾宝玉的潜意识中,他已经明白了晴雯必死的结局,他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是为了跟晴雯做最后的道别。

亦有论者指出,贾宝玉从来没把晴雯放在心上,比如晴雯、芳官、四儿三人刚刚被撵出怡红院,贾宝玉就冷漠地称“全当她们三个死了”,原文是这么写的:

宝玉乃道:“从此休提起,全当她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第77回
此处有段脂批:宝玉至终一着全作如是想,所以始于情,终于悟者,既能终于悟而止,则情不得滥漫而涉于淫佚之事矣。一人前事,一人了法,皆非弃竹而复怜笋之意。

贾宝玉之所以说出“全当她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这样的话,恰恰是由情而发。

事实上晴雯、芳官、四儿三人皆是下人阶层,在封建时代,丫环不过是会动的劳动工具而已,贾宝玉作为主子,大可以无视这些人,但他眼下却这么极端地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他想保护这三人,但又保护不了,只能从心理上释怀,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这就是顿悟的萌芽!

贾宝玉上次有这样的心理,还是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彼时薛宝钗十五岁将笄之年生日,贾母专门请来了一班戏子,期间有一个小旦长得跟林黛玉很像,史湘云便直言说出,贾宝玉怕林黛玉会生气,便给史湘云使眼色,暗示她不该这么直率,容易得罪人。

结果最后黛、湘两人都生了贾宝玉的气,贾宝玉觉得自己分明是为了她两个人好,反而被她两个针对,于是也有了顿悟的苗头:

宝玉见说,方才自己和湘云私谈,她(黛玉)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她二人,怕生嫌隙,方在其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停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与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冠”、“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第22回
贾宝玉由此顿悟,写下一偈,又附上一支《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些种种事件,导致贾宝玉由“有情”向“无情”转变,贾宝玉深感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不想跟任何人产生羁绊,因为一旦有这种情感羁绊,就会陷入红尘痛苦之中,所以他之前以“护花”为事业,眼下觉得“回头试想真无趣”。

贾宝玉的这种顿悟,是针对所有人的,包括晴雯、芳官、四儿、湘云甚至是黛玉,如果要说贾宝玉无情冷酷,那也是对所有人无情冷酷,并非针对晴雯一人而已。

同时,我们要明确一点:贾宝玉的冷酷无情,恰恰是在有情的基础上诞生的——“有情”的无可奈何,促使着贾宝玉走向“无情”。

另外,贾宝玉对死亡的态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贾宝玉之所以能说出“全当她们三个死了”,有一部分原因是贾宝玉自己无惧死亡,《红楼梦》中贾宝玉经常提到他对死亡的态度:

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贾宝玉遭贾政笞挞,薛宝钗前来探望,看着重伤的宝玉忍不住流了泪,贾宝玉看见后心中大喜:

贾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她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流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她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她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她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息。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第34回
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宝玉和袭人论“文死谏武死战”时,亦称:我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送到那雅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贾宝玉向紫鹃承诺: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烟化灰。

贾宝玉自己是无惧死亡的,他认为只要死得其时、死的有价值就是“好死”,所以贾宝玉一直在给死亡赋予价值:金钏去世后,贾宝玉专门“暂撮土为香”,骑马去城外祭奠金钏;其后晴雯病逝,贾宝玉亦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进行祭奠......

这一点贾宝玉和林黛玉很像,林黛玉“喜散不喜聚”,亦是悲观心理,这来源于她弟弟、母亲、父亲的先后去世,一连串的亲人逝去给林黛玉的人生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林黛玉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她必然不会是书中这个性情,极有可能会是个活泼幽默又伶俐的丫头,所以林黛玉是最早悟出人生的终极意义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

贾宝玉跟林黛玉不同,他的爱是泛化的,尤其是针对女孩们的,所以《红楼梦》中第一个关键人物秦可卿去世时,贾宝玉的反应最为激烈——他听闻蓉大奶奶去世的消息后,吐出一口鲜血;

其后和自己关系亲密的金钏也跳井自尽了,贾宝玉偷偷暗自流泪,并在王熙凤生日宴那天,偷偷背着家里人去城外祭奠金钏(一边是热热闹闹的宴会,一边是埋在地下的枯骨);

在这个过程中,贾宝玉心里也隐隐地感受到了这种终极意义:物是人非,世间种种,皆是虚妄。但贾宝玉终究是纨绔子弟,从小生活优渥,不愁衣食吃穿、家人疼爱,这注定他的感受不如林黛玉深刻,所以晴雯去世后,他天真地听信了丫环编撰的“花神”故事,认为晴雯上天当花神去了:

宝玉听了这话,不但不以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仍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司掌。我早料定了她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第78回
所以,贾宝玉要想真正顿悟,必须经历家族的破败、世情的冷暖,否则他永远沉溺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而在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中,居然安排贾家重新复兴这样的结局,堪称烂尾,貌似贾宝玉仅仅是因为林黛玉之死就走向顿悟的,着实太过浅薄了。

编辑于 2021-06-19 15: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晴为黛影:过慧易夭,命运如一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判词

晴雯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女子,她的完整一生都凝聚在前80回,关于她的所有描写,都出自曹公手笔;

可同时,晴雯又是《红楼梦》中命运凄惨的女子之一,她因素日张狂,广结恶缘,导致“墙倒众人推”,最终引起王夫人的注意,将她撵出了怡红院,而晴雯被离开怡红院的当夜,就在姑舅哥哥的破炕上溘然长逝......

晴雯之死,是存在时间疑点的——她死得太突然了,即便身体上有病症,也不至于陨落得这般迅速。

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来细细探究晴雯之死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晴雯身上确实有病症,但只是小病,第74回王夫人听信王善保家的对晴雯的诽谤,命人将晴雯带过来时,她的身体状况还很正常:

小丫头子答应了,走入怡红院。正值晴雯心上不自在,睡中觉才起来,正发闷。听如此说,只得答应了他们。素日这些丫环皆知王夫人最嫌骄妆艳服,语薄言轻。故晴雯素日不敢出头,因连日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第74回
晴雯彼时身体微恙,但并不严重,故而可以正常来见王夫人。可就在见过王夫人之后,晴雯的病情就突然开始严重起来;

到第77回,王夫人要彻底清除怡红院的“妖精们”时,晴雯已经病得气息奄奄——她是被婆子们抬出怡红院的!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的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第77回
也就是说,晴雯的病情加重是跟王夫人的“谈话”强相关的,换言之——晴雯通过前几天的谈话,已然隐隐感觉到了自己的末日来了,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反作用于生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王夫人并没有对晴雯有任何身体上的拷打,晴雯的病完全是心病!那么第74回的谈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晴雯这般悲观?

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常,便知有人暗算了她。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她本是个聪敏过人的人,见问“宝玉可好些”,她便不肯以实话对,只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巴。难道你是死人,要你们做什么?”——第74回
王夫人先是带着怒气询问晴雯贾宝玉的一些情况,晴雯很聪明,她知道王夫人不喜欢自己,更不希望自己跟贾宝玉密切接触,所以她就避重就轻,称自己很少去宝玉房里,都是袭人、麝月照顾宝玉(王夫人喜袭、麝二奴,足见晴雯机变)。

虽然晴雯用这些话暂时稳住了王夫人,但她也清楚,自己的灾难来了:一方面有人背地里算计自己,否则王夫人何以突然带着怒气召见自己;

另一方面,贾宝玉是王夫人的底线,一旦跟“带坏宝玉”扯上关系,王夫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前番的金钏跳井、茜雪被逐(贾宝玉要撵李嬷嬷,茜雪背了黑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更为关键的是,晴雯临离开时,王夫人当场许下一个承诺:你们进去,好生防她(晴雯)几日,不许她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置她。

如果晴雯是个蠢人,或许她会立足当前的安全处境,抱着这样的心态:还好躲过一劫,没有处理我!亦或者她会像后来被撵走的司棋那样,求迎春、求宝玉,希望这些主子们能帮自己说说情,或许能继续留下也未可知。

问题就在于晴雯太聪明了,都说“晴为黛影”,林黛玉的智商是“心较比干多一窍”,晴雯作为黛玉的影子,智商也不差。

可悲剧性也在于此,黛玉、晴雯两人的最终结局都跟“过慧易夭”四字紧密相关。

林黛玉因为太过聪明,所以她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她自知无父无母的她,对贾家没有丝毫利用价值,她和宝玉的亲事是否能成?她每聪明一分,便多一分担心,多一场泪流,最终落得个“泪尽而逝”的结局。

晴雯也是一样,从王夫人那里回来的路上,晴雯“又惊又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握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她已然预测到了第77回的逐撵——她的命运到了尽头!

没有任何人能救她,她只是一个丫环,而要撵她的人是主子王夫人,一道跨越不过去的阶级鸿沟横亘在晴雯面前,晴雯纵然能求贾宝玉,可贾宝玉敢反抗母亲王夫人吗?很明显,不敢,封建孝道大于天,贾宝玉敢违背王夫人的决定,那就是逆子,用贾母的话说:这样不讲礼数的孩子,纵然生得再好,也是该打死的。

晴雯越聪慧,她就越能清晰地看到未来路,看得越清楚,她心理上的压力就越大,最终生理上的病症,加上“心病”,将她彻底推向了绝路。

在被撵走的前几天,也许晴雯一直还抱着幻想:万一王夫人忘了自己,自己就能继续待在怡红院了。这也是她为何能拖着重病,一直苦苦支撑,她的一口气全凭这个幻想支撑着,一旦幻灭,她的生命就如风中烛一般,当即被吹灭。

这恐怕才是,晴雯离开怡红院当夜,便溘然长逝的全部真相。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发布于 2021-02-01 1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撕扇是否可以看做是翻版的烽火戏诸侯?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2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还有褒姒爱听撕裂丝绸的响脆声,这三个事件的“千金难买一笑”是否有共通性?显示全部 ​

关注者
17
被浏览
3,992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1 条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13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可以。

烽火戏诸侯,乃大是大非,将国家大事当作娱乐耳,换成宝玉,他是不会这么做的,他让晴雯撕扇子时是这么说的:这些东西,无非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

扇子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如果扇扇子我不能觉得舒服,撕扇子的声音能让我舒服,那扇子的价值就在于撕。

“烽火戏诸侯”是国家大事,国家大事是应该为国为民为天下,这是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不是“戏”,就像宝玉说的“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如果贾宝玉是周幽王,他断然不会用烽火戏诸侯的形式来逗褒姒一笑。

贾宝玉只是“痴”,不是傻,人家啥都懂的。

发布于 2021-01-23 14:58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8​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更多回答
荞麦花开
荞麦花开​
红楼梦文本研究员;陈道明表演解剖师
是。

钱锺书《管锥编》第一册“史记会注考证•三•周本纪”论“裂帛为乐”: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按贵主不笑,人君悬重赏,求启颜之方,乃西方民间故事习用题材。如《五日谈》中即三见;格林童话,亦有其事。祖构之作,故为翻案,有谓女君善笑,触事哑哑不能自已,出榜征能止笑之士。又按海湼喻勃伦太诺(Brentano)诗境,谓有中国公主,具奇癖,以撕裂缯帛为至乐,正指褒姒或妹喜,即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妻闻裂帛,方当含笑”,或李商隐《僧院牡丹》:“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海湼或自英译俗书《百美新咏》得知此典也。挦撦李商隐之《西昆酬唱集》卷上刘筠《宣曲》:“方资裂缯笑”,又《无题》之二:“枉裂霜缯几千尺。”

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是宝玉亦一周幽王矣。使宝玉为一艺术家,或得展其才用;使不幸生帝王家,则恐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正其前身也。第一回贾雨村纵论古今“正邪两赋之人”,便及于“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可见撕扇子以博爱婢千金之一笑,宝公正斯辈中人也。

发布于 2021-01-23 17:54
​赞同 16​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也值得回味?

骂人的用典的话,精彩的还是这一句

(王熙凤当面骂贾琏的)

——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



还有一个,解释一下周幽王对褒姒的喜欢,本质是什么:

(对褒姒)占有、拘禁、情感控制。

(对诸侯)戏弄、控制、不守信用。

总之表达方式很变态。



总之,就是羞辱、就是没有相对应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我不认为这些特质可以用来形容“宝玉对待晴雯”的态度。

编辑于 2021-01-25 21: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2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的混蛋逻辑:明明自己摔坏扇骨,为何胡搅蛮缠顶嘴贾宝玉?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晴雯绝对是《红楼梦》中毁誉参半的人物,喜她者,觉其天性率真,有超前的平等意识,厌晴者,则认为晴雯是个“泼妇”,动辄打骂丫环,说话带刺儿,得罪了整个大观园的婆子,更有甚者,认为晴雯若是当了姨娘,就会是另一个赵姨娘!

此二者皆有据可循,具体如何看待,取决于诸君的主观想法,笔者无意干涉。但晴雯身上的确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和分析之处,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晴雯摔坏扇骨一事!

《红楼梦》第31回,怡红院发生了一件大事——贾宝玉要撵走晴雯!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件事的起因却着实是一件小事,原来当天贾宝玉外出归来,晴雯伏侍其换衣裳,不小心将扇子跌下,拾起一看,扇骨有损,扇子早已跌散,宝玉见状,便忍不住批评晴雯:蠢材,蠢材!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其实按照往常,贾宝玉或许不会这么计较这件小事,问题是贾宝玉这两天实在太不顺了,先是当众调侃宝钗体型丰满,长得像“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其后调戏金钏,被母亲王夫人发觉,闹得很不愉快,王夫人甚至一怒之下将金钏撵了出去;

最后,宝玉看完“龄官划蔷”,冒雨回到怡红院,丫环们玩闹间没人给他开门,让宝玉淋得如落汤鸡一般,最终是袭人开的门,贾宝玉不知是她,狠狠踢了一记窝心脚,直接把袭人踢的吐血了,宝玉心中颇为自责。

当天乃是端午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治酒席宴请薛姨妈母女,宴会上大家都在纠结昨日的事,于是这场宴会闷闷结束,宝玉心中着实懊恼。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一向好脾气的贾宝玉才变得这般计较,因扇子一事,骂了晴雯几句。

按理来说,贾宝玉是主子,晴雯是丫环,主子教训丫环是应该的,晴雯静静听着就好,可我们的晴雯偏偏是个“心比天高”的主儿,于是她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

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还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第31回
有很多读者厌恶晴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晴雯实在太不讲理了。

明明是你自己摔坏了扇子,错在你,你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主子骂你,你听着就是了,这才是奴才的本分。

可晴雯呢,她居然还在狡辩,说以前摔坏了更名贵的玻璃缸、玛瑙碗,当时也没见你怎么生气,今天我就摔坏了区区一把扇子,你就冲我吼。

这就是晴雯的“混蛋逻辑”:我以前犯过更大的错儿,你当时没有责罚我,现在我犯了其他小错,你更不应该责罚我,我没错!

众多理性读者读至此,估计要气得跳脚:你犯错就是犯错,之前没有骂你,是主子慈悲,你居然还想让主子一直宽恕你,你怕是忘了你自己的身份了吧!要是换成别的主子,像王夫人、贾母,你敢这么说,早就一顿毒打给你长长教训了!

诚然,这个分析很理性,晴雯身上确实存在问题,但诸君都忽略了看《红楼梦》要遵循一个原则——重情不重礼!一旦立足“情”的角度,大家就会发现晴雯的可爱之处。

细细品味晴雯的这段话,就会发现这段对话中蕴含着晴雯的“情”,她为何敢怼贾宝玉,又为何敢揭宝玉的短儿(昨日踢了袭人),甚至大言不惭地向宝玉示威——我就这个样儿,你要是看我不顺眼,就撵走我,换别的丫环来伏侍你!一言以蔽之:晴雯将贾宝玉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

晴雯的所有话,都带着“撒娇”、“置气”的成分,这种思维只有对至亲之人才会使用。

晴雯压根不想离开怡红院,可她却言之凿凿地称“要嫌我,就打发我出去,再挑好的使”,她为何言行这般矛盾?

因为她知道,贾宝玉不会撵她的,出于对彼此亲密关系的信任,晴雯才敢这么嚣张,这种嚣张很像是男女朋友之间的互相折磨:我就喜欢这种你烦我,但是又甩不掉我的感觉!

晴雯的可悲也在这里,她一直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在那个世界,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别说谁高贵,这是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悲剧根源,贾宝玉时常跟怡红院的丫环们说:活着,咱们一处活着,要走,咱们一处化烟化灰。

贾宝玉的“呆话”,怡红院的所有丫环都不相信,因为她们只能看到现实“我是丫环,你是主子”,只有晴雯一个人相信了宝玉的话,这也是为何第77回,晴雯被撵,躺在破炕上奄奄一息时,一直感慨那句: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

可她的这种期望,终究只是一种虚妄,贾宝玉对她的宠溺,让她具备了超越时代的平等意识,可贾宝玉却没有保护她的实力,一旦出了大观园,晴雯就如同温室花朵遇见寒风,顷刻间就会枯萎凋谢。

最后说一个《红楼梦》中的细节,第77回晴雯被撵出怡红院,当天夜里就嘶喊了一夜的“娘”,凄惨死去。诸君试想一下,若是晴雯继续待在怡红院,她还会当夜死去吗?杀死晴雯的到底是什么?是病症吗?

哀莫大于心死,被撵出怡红院的那一刻,晴雯心已死,身安能长存?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1-01-22 18:51
晴雯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贾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晴雯被撵,袭人出主意求老太太,为什么宝玉说算了,不要提了?
从此休提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显示全部 ​

关注者
41
被浏览
89,056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
​添加评论
​分享

查看全部 40 个回答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谢邀@戳泡泡
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相比贾宝玉为何不求贾母(知乎上之前早有此类问题,分析的很详细了),我更想分析的是贾宝玉的那句“全当她死了”: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你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她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让我,也还轮不到她!想我必是要死了。”……宝玉乃道:“从此休提起,全当她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第77回
这个情节有个前因:晴雯被撵走后,怡红院阶下海棠花无故枯死了一半,贾宝玉便认为这不是个好兆头,预示着晴雯就要死了,袭人听了这番话,就觉得贾宝玉又犯了“呆病”,于是跟贾宝玉之间有了这番对话。

立足具体情节,贾宝玉言之凿凿地称“就当她死了”,貌似是为了抚慰袭人,因为袭人自己说了:我才是怡红院的大丫环,如果海棠花枯死有暗谶,也是应在我身上,应该是我要死了!

若是贾宝玉有现代思维,估计要拉着袭人喊“呸呸呸”,叮嘱其以后不要说这么不吉利的话,似乎贾宝玉也是为了安慰袭人,所以才喊出“全当她死了”这样绝情的话。

但若是有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这个情节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句“全当她死了”带有浓重的主观情绪,贾宝玉即便是安慰袭人,也没有必要如此咒骂晴雯,何况人家晴雯还没死,如何就说出这种寒心的话?这还是那个爱护女孩的贾宝玉吗?

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贾宝玉的生死观,也是贾宝玉这个人物最可怕的地方!

贾宝玉之所以会喊出“就当她死了”这样的话,映照出他对人之世俗生命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文死谏,武死战,这皆非正死。反之,如果是正死,随时随地都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像第31回,贾宝玉任由晴雯撕扇子一般,如果扇子的使命是“撕的声音好听”,那么就尽情去撕,于贾宝玉而言,他自认自己是护花使者,那么如果自己的死能让所有的女孩伤心、关注、流泪,那么他的死就是值得的。

纵观全书,贾宝玉多次提到过“死亡”这个话题,第36回,贾宝玉曾对袭人说: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时,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再如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贾宝玉亦曾对紫鹃道: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烟化灰,如何?

贾宝玉的这种境界,其实是很可怕的,甚至可以称之为“走火入魔”,因为他太过追求所谓的“正死”,导致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他对自己如此,对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第32回金钏跳井自尽,被打水人发现的时候,身子已经被泡得肿胀,贾宝玉就觉得这个死法不美,不雅,不符合他“正死”的期许,于是到了第43回,贾宝玉“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专门带着小厮茗烟去城外,要来香炉、散香在井边祭奠,这样就美了、雅了,符合他心中的期许了。

对晴雯也是这样,晴雯去世当夜,扯着嗓子喊了一晚上的“娘”,她经受了怎样的痛苦我们无法想象,可贾宝玉从丫环口中得知没有喊自己的名字,就很失望,并称:“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在贾宝玉的幻想中,晴雯去世时应该喊着自己的名字,这样才符合公子、丫环难离难舍,生死难分的高雅“正死”。

于是,旁边一个丫环就骗贾宝玉,说晴雯临死前称“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我去掌管”,贾宝玉一听这个消息,立刻就高兴起来,因为这样的死法才美嘛,才符合他心中的“正死”,上一段原文:

贾宝玉听了这话,不但不以为怪,亦且去悲生喜,仍指芙蓉笑道:“此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去司掌。我早料定她(晴雯)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第78回
这也是贾宝玉一生“悟”的过程,由色生情,由情开悟,也正是因为贾宝玉有这一层心理,他才会喊出“就当她死了”这样的话,“死”在他这里不是贬低,而是他下意识寻求心理解脱的一种方式——他没有诅咒晴雯的主观意愿,只是单纯想让自己的心舒服一点。

关照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因为一个戏子的称呼,贾宝玉同时得罪了林黛玉和史湘云,一时间万念俱灰,他就开始悟了:

(贾宝玉)细想自己原为她二人,怕生嫌隙,方在其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停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与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冠”、“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第22回
既然我重情,就被情所伤,那么我不在乎她们两个,不就解脱了?于是乎宝玉写下寄生草:从前碌碌却因何,回头试想真无趣。

引申宝玉的心理,第77回晴雯被撵,导致贾宝玉和袭人之间产生争吵,宝玉就想着:我就当作晴雯死了,不就解脱了?

世间最重情之人,一朝看透,就会变成最无情之人。

发布于 2021-01-19 13:00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赞同 20​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江南
江南​
举个例子
18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是宝玉一开始就没有长期留下晴雯的打算。

1.对于袭人,宝玉是因为和她有了关系才“自此视袭人与别人不同”。也就是别人还是个“同”,这自然也包括晴雯。

2.宝玉后来悟到了,缘分各定的时候(雨中看画蔷回来的时候)也是感叹说个人得个人得眼泪,如今也只有这么几个人,他考虑的是黛玉,袭人

3.撕扇子那段也是,宝玉叹晴雯说明儿如果你自己当家理事也是这样?表明他没想着晴雯做自己姨娘,毕竟姨娘不需要当家理事。他是觉得晴雯终究是要“放出去的”,但晴雯想的是一直留在宝玉身边,所以她就气了起来,还说不出去!

二是宝玉不是贾赦那样的,要薅一堆女孩子陪着自己的。

哪怕看到宝钗的膀子发怔,也是想的是这个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意思是,他心目中想的是以后娶林黛玉,没做把宝钗也娶了的梦。

宝玉宠着晴雯是因为她漂亮,伶俐。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子大多有几个特点:漂亮,伶俐,爱玩,爱说爱笑的——和贾母的爱好是一致的,和他爹妈的爱好到不一致。(不过说不准,贾政喜欢的赵姨娘就有点这样,默默的周姨娘就没咋提。别看林黛玉身体不是特别好的样子,她也是个活泼爱玩爱说笑的。)而且别看袭人似乎有点“呆”,她那是藏拙,在贾宝玉面前也是能开玩笑,能说,能撒娇,能引逗的,缺点就是不够漂亮。

但这个宠不是一定要人家跟着他,对于平儿他就是:这么个好女孩儿,我能在她面前尽份心就满足了。

三是宝玉没想到晴雯回去是那么个状态。

所以后来去看晴雯他才发现她家里是那样。

四是这娃真是胆小,别看平时跟个混世魔王似的,爹妈一发脾气必须乖乖听,平时他爹不发脾气他也不敢顶的。实际上,可见平时爹妈对他还都是比较严格的。毕竟,贾政打儿子,那真是往死里打啊!贾母的教育理念也是,平时淘气无所谓,大事上一定要守礼,这个守己礼就包括孝顺,也就是“顺父母”,也就是“无违”!

晴雯被撵出去了,他再去找贾母要这就是违背王夫人意图了。他脑海里就没想这事。

五,贾宝玉是真没担当

王爷府里来人问琪官,他把琦官新置办的房子位置说了。金钏儿挨了一巴掌,他跑了……

那时候他还年纪小,蜜罐里长大的,没想过一个叫“担当”的词,没想过一个叫“责任”的词。所以,他没能力,也就没有保护他喜欢,不喜欢,爱的人的能力

发布于 2021-01-07 23:13
​赞同 186​
​2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4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事实并非如此,宝玉在这件事上的处理还是很客观的。

王夫人气势冲冲的赶人后,宝玉心中对袭人产生了怀疑。

【宝玉听如此说才回来,一路打算:“谁这样犯舌?况这里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一面想,一面进来,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且去了第一等的人,岂不伤心?便倒在床上大哭起来。】

前文是王夫人赶走晴雯四儿,当着王夫人的面儿,宝玉没大哭。现在回了怡红院,看见袭人垂泪,他触动了情肠大哭起来。

袭人见他大哭,顾不上自己难受,赶紧劝他,等王夫人消气,再求贾母让晴雯进来。

按理说,袭人此处提的方法是很合理的,但是此时宝玉已经对袭人有了疑心,于是阴阳怪气那话挤兑袭人。

他此时不是真心咒晴雯,而是疑袭人。这个袭人也听明白了。

【宝玉冷笑道:“原是想他自幼娇生惯养的,何尝受过一日委屈?如今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送到猪圈里去一般。况又是一身重病,里头一肚子闷气。他又没有亲爹热娘,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他这一去,那里还等得一月半月?再不能见一面两面的了!”说着,越发心痛起来。】

请注意,冷笑二字。刚才袭人说等王夫人气消再想办法让晴雯进来,这里宝玉话里话外都是在怼袭人不是真心想让晴雯再进来。

言外之意,就是讽刺袭人假做好人。

然后,宝玉又说了一大篇植物喻人的道理,他会这么说,一方面是平日就有点呆性,另一方面就是和袭人抬杠。

袭人也知道宝玉是疑心自己,故意抬杠。于是说了这样一篇话。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的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的了。”】

和宝玉一样,袭人这里也不是故意贬低晴雯。而是在委婉替自己辩白。

袭人是想告诉宝玉,晴雯无法威胁到她的地位,她没必要这么整治她。

袭人这么说没问题,无论将来宝玉娶黛玉还是宝钗,她都是姨娘。且黛玉和宝钗都认了这条。宝玉自从和袭人发生关系,待她比对别的丫鬟不同。所以,袭人的地位相当稳固。

其实吧,大家也别怀着对袭人的偏见,晴雯被赶事件,书里是相当清楚,就是那群婆子说坏话。

至于,王夫人说的心神耳意,未必是指袭人,大有可能是指婆子们。

宝玉身边不只是一群丫鬟,其实还有不少婆子,只不过她们日常背景板,戏份没有晴雯袭人那么多而已。

宝玉一听袭人这话,对她的怀疑已经去了大半。

【宝玉听说,忙掩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是,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袭人听说,心下暗喜道:“若不如此,也没个了局。”】

这里袭人暗喜,喜的是宝玉释疑了。

宝玉一番搅闹,为的是试探袭人,现在疑心渐息。可以和袭人谈正事了。

宝玉哪里是不关心晴雯,不想让她再进来呢?

宝玉为晴雯想的是很周到,他知道就算要等段时间再接晴雯进来,也得晴雯能熬过这段时间。

他必须向晴雯的家人传递一个消息,我还是看重晴雯的,你们得重视她。

于是,他提出要给晴雯送东西。

【宝玉又道:“我还有一句话要和你商量,不知你肯不肯?现在他的东西,是‘瞒上不瞒下’,悄悄的送还他去。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给他养病,也是你姐妹好了一场。”】

宝玉没想到袭人早就想到这茬了,提前就备好了。

【袭人听了,笑道:“你太把我看得忒小气又没人心了。这话还等你说?我才把他的衣裳各物已打点下了,放在那里。如今白日里人多眼杂,又恐生事,且等到晚上,悄悄的叫宋妈给他拿去。我还有攒下的几吊钱,也给他去。”宝玉听了,点点头儿。袭人笑道:“我原是久已‘出名的贤人’,连这一点子好名还不会买去不成?”宝玉听了他方才说的,又陪笑抚慰他,怕他寒了心。晚间,果遣宋妈送去。】

对于,宝玉今天这一大篇试探的话,袭人是非常生气的,从小到大的情分,换来宝玉这么阴阳怪气的试探自己,所以,才自嘲“我原是久已‘出名的贤人’,连这一点子好名还不会买去不成”。

宝玉也知道自己今天过分了,怕袭人寒心,连忙好言安慰。

所以,无论宝玉还是袭人,在晴雯被赶后,都已经想好了补救措施。只是,他们没想到晴雯的情况恶化之快,远超想象。

为了让晴雯安心,宝玉偷跑出来看她时。晴雯的情况已经恶化到挨日子了。

综上,宝玉在袭人面前说的一大篇话,一方面是呆性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试探袭人。

虽然,袭人的话打消了宝玉对她的大部分疑心,但是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便不会轻易消失。

宝玉偷跑出去看晴雯的事儿,就瞒着袭人。

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宝玉要瞒着袭人?

很显然是怕自己看望晴雯的事情泄密,被人知道,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此时,他虽然已经放下对袭人的疑心,但少一个人知道,总比多一个人好。

————————————

晴雯被赶事件,宝玉是冤枉了袭人。

袭人要是有心告密,王夫人不可能连晴雯的名字都不知道。

晴雯被赶,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她有次训小丫鬟的张狂场面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当时就想赶人,但是事后忘了。

第二,众婆子早就烦死了晴雯,挑唆王夫人赶走晴雯。

可能,还有人觉得王夫人赶走晴雯是因为她像黛玉。

关于这个,我持保留意见,王夫人当时是想不起晴雯的名字,只记得她的长相,找个参照物罢了。要说她讨厌黛玉迁怒晴雯,这个说得通。要说她不喜欢晴雯顶着和黛玉相似的脸张狂,带累自己孩子名声,也说得通。大家自由心证。

编辑于 2023-05-06 13: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以平儿为切入点,窥探《红楼梦》之佛学思想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2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引言:《红楼梦》被誉为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佛学思想也是此书重要的内容,目前对《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研究,大多是站在“佛学哲理”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剖析佛学“色空观”对书中人物思想的影响,但却忽略了佛学不仅仅是让人领悟到“一切皆空”的虚无境界,更是在倡导人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事,这才是佛学思想最为普遍的现实意义,而纵观整本《红楼梦》,平儿这个人物身上具有强烈的佛学“善生”思想,以她为切入点,来分析《红楼梦》的佛学思想,应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平儿虽然只是王熙凤的一个陪嫁丫头,但她却堪称全书最完美的女性之一,《红楼梦广义》曰:平儿不矜才,不使气,不恃宠,不市恩,不辞劳怨,有古名臣事君之风;《红楼梦论赞》对平儿的评价更高:求全人于《红楼梦》,其唯平儿乎!平儿者,有色有才,而又有德者也!

立足《红楼梦》文本,若是对平儿的为人处事与管理风格进行细致分析,便会发现,平儿身上具有浓郁的佛学思想,佛学经典《善生经》中所提倡的为人处事方式,跟平儿的行事风格不谋不和,所以曹雪芹在平儿身上寄予了生而为人所应具有的“佛性”,笔者接下来将结合《善生经》中的“交友、事师、事夫、为主为仆”四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平儿这个人物身上的佛学光辉。

第一,交友方面

《善生经》云:“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处,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佛陀认为有世间有四种人值得亲近,第一种:止恶助善之人;第二种:善于同情之人;第三种:乐于助人之人;第四种:同甘共苦之人。佛陀认为这四种人,值得人们亲近,多跟这四类人接触,自己也能受益良多。

而立足《红楼梦》文本,平儿的人品性情无疑完美符合了这四类人的标准,我们以“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为例,事情发生在第五十二回,平儿的虾须镯被人偷走,经过层层调查,最终发现原来是怡红院的小丫鬟坠儿将镯偷走,面对这种情况,若是寻常人,必定直接来怡红院讨回公道,要回镯子,并且撵走坠儿,可平儿却并没有这么做。

平儿没有将事情闹大,而是先将此事压下,然后偷偷来到怡红院找麝月(袭人不在怡红院),向麝月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且告诉麝月,不要将这件事情嚷出去,等袭人回来,随便找个理由将坠儿撵出去就是了,至于虾须镯,平儿就称镯子掉进了雪地里,这几日雪大,所以未能找到,恰好今日雪化了,镯子显露出来,就当没有偷镯子这档子事。

平儿此番行为何其严谨,堪称八面玲珑,滴水不露。若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镯子,将事情闹大,不仅怡红院丢了脸面,袭人、麝月等人未免也有管教不严之罪,但是经平儿这么一处理,偷镯子的事情被压下来,怡红院诸人可以不受牵累;除此之外,平儿也做到了“止恶助善”,虽然这件事情被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坠儿到底是个小偷,不能放纵这个“小偷”继续留在怡红院,于是平儿建议麝月,等袭人一回来,就随便找个理由将坠儿撵走,彻底将事情摆平。

在这个过程中,平儿真正做到了“慈愍”、“利人”,本来她的镯子被偷,她应该是最生气的那个人,可在查明事情真相后,她想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先替怡红院和贾宝玉着想,书中这般记载:

平儿道:“我想了一想:宝玉偏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强要胜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来一个偷金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房家去了,偏是他这样,偏是他的人打嘴。所以我连忙叮咛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第五十二回
自己被偷,心心念念的却是别人的感受,甚至不愿意让怡红院的主子贾宝玉知道这件事,平儿的内心应是何等善良,既能“止非”,更能“利人”,正如《善生经》所言,平儿这样的女子,当亲近之!

第二,事师方面

在《红楼梦》文本中,平儿并没有师长,但若是联系《红楼梦》的具体情境,硬要找个“师长”,那么非王熙凤莫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熙凤既是平儿的主子,又是她的师长,更是她的闺蜜好友。

《善生经》云: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需;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
佛学中的“敬奉师长”具体到《红楼梦》中王熙凤与平儿的关系中,则具化为平儿对王熙凤的忠心,她在各个方面对王熙凤进行维护,譬如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因王熙凤病重,王夫人暂将管家之权下放给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三人,期间探春雄心勃勃,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直指大观园内部现存的各种弊端,这从侧面反映出王熙凤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了纰漏,可平儿在一旁不显山不露水地维护王熙凤,书中这般记载:

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顽意儿添上,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第五十六回
平儿这一番话维护了王熙凤的形象,言外之意乃是告诉探春等人:你们提出的这些建议,我们奶奶早就想过了,但是因为个别原因所以没有实现而已。而事实上,王熙凤或许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改革措施,可经平儿这么一说,似乎王熙凤什么都知道,宝钗也看出了平儿对凤姐儿的维护,笑着打趣平儿:“横竖三姑娘一套说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平儿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将王熙凤的名声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对王熙凤管家的尴尬处境,平儿一直心存忧虑,因为王熙凤是荣国府大房贾赦的儿媳妇,却又在二房王夫人手下做事,王熙凤夹在贾府大房、二房之间求生存,处境何其艰难。

所以平儿时常未雨绸缪,站在王熙凤的角度替她考虑未来,并劝诫王熙凤:“咱们迟早是要回那边的。”意在提醒王熙凤,万万不可太过刻薄,在贾府内部树敌,更不要得罪大房那边的人,平儿能切身站在王熙凤角度替她考虑一切,这在整本《红楼梦》中,除了紫鹃,也就只有平儿一人了!

第三,事夫方面

平儿乃是贾琏的侍妾,夫自然指的就是贾琏,《善生经》云: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

翻译成白话就是,妻子要恭顺丈夫,就要做到五点:①先起:比自己的丈夫要早先起床;②后坐:丈夫入座之后,自己才可以坐下;③和言:即说话要温和;④敬顺:恭敬、顺从丈夫;⑤先意承旨:即丈夫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去做。

《红楼梦》中,平儿在“事夫”与“事师”之间发生了冲突,即平儿需要在贾琏和王熙凤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若是旁人,必定难以做到,可平儿却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贾琏与王熙凤之间的矛盾颇深,平儿却能审时度势,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才决定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对贾琏、王熙凤中某一个听之任之。

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一回中,因为大姐儿生病,贾琏只能搬出去起居,期间贾琏不甘寂寞,于是与多姑娘厮混在一起,其后平儿为贾琏收拾床褥的时候,发现了女子的一缕青丝,平儿立刻反应过来,但她并没有将此事告诉王熙凤,因为此事一出,只会让凤、琏大吵一架,再无别的益处,所以平儿将此事悄悄掩盖:

平儿笑道:“你就是没良心的。我好意满着她(王熙凤)来问,你倒赌狠!你只赌狠,等她回来我告诉她,看你怎么着。”贾琏听说,忙赔笑道:“好人,赏我罢!我再也不赌狠了。”——第二十一回
平儿就是通过这样的智慧,在凤姐与贾琏之间寻找生存的平衡点,但平儿有自己的操守。《红楼梦》后期,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用毒计将尤二姐骗进大观园,几番折磨,期间平儿可怜尤二姐,便自己掏钱给尤二姐买正常的吃食,可见平儿之善良,尤其是尤二姐吞金自杀之后,王熙凤不愿出钱给尤二姐办丧礼,贾琏绝望之际,又是平儿,偷偷拿出二百两银子,帮贾琏解决了燃眉之急,书中这般记载:

贾琏哭了起来,自己用个包袱一齐包了,也不命小厮、丫环来拿,便自己提起来烧。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内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说:“你只别作声才好。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贾琏听说,便说:“你说的是。”——第六十九回
在王熙凤的强势之下,平儿的“事夫”手段只能这般隐晦进行,但她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了极致,就如这偷拿的二百两银子,若是被王熙凤发现,平儿哪有好果子吃,可即便如此,平儿还是选择帮助贾琏,这也难怪程高本后四十回中安排了贾琏扶正平儿的情节,这般看来,这样的续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为主为仆方面

平儿在贾府之中的地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她是个丫环,是王熙凤的仆人,另一方面,她又是女强人王熙凤的第一秘书,手中握有相当大的权力,这种“半主半仆”的身份,更加考验平儿的为人处事能力,但从贾府诸人对平儿的评价来看,平儿无疑做得很成功。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姐”中,小厮兴儿曾向尤二姐、尤三姐介绍贾府内部情况,其中就提到了王熙凤和平儿,但兴儿对王熙凤评价极低,却说了平儿不少好话:

兴儿道:“别人虽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把这一件事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倒一味忠心赤胆服侍她,所以才容下了。”——第六十五回
由此可见,平儿在贾府下人阶层中,口碑甚好,《善生经》云: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

平儿作为一个丫环,她对下层小厮以及陌生人的态度,都完全符合“亲敬亲族”的标准,譬如第五十五回“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探春新近理家,结果贾府一些婆子们为了试试探春的深浅,故意在工作方面懈怠,结果遭到了探春的呵斥,以吴新登家的为例,故意以“赵国基丧银给多少”为由头,故意刁难探春,被探春怒骂了一顿,平儿急忙赶来,与婆子间有了这么一番对话:

一个婆子又捧了一碗精致新茶出来,平儿忙欠身接了,因指众媳妇,悄悄说道:“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欺负她,果然招她动了大气。”——第五十五回
注意细节,平儿接茶的时候,是“忙欠身接”,跟媳妇们说话的时候,也是“悄悄说道”,这些动作细节都在暗示平儿对媳妇们的尊重,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管理者,就居高临下地看不起其他下人,而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与下人进行交流,这让媳妇们对平儿产生天然的好感,即便平儿说的话是批评她们的不懂事,这些媳妇们也会认真听取,而不会怀恨在心,单从这一点来看,平儿的管理手段在凤姐儿之上。

若说平儿对下人们和颜悦色是出于管理的目的,那么她对完全陌生的刘姥姥的好,则是出于完完全全的善意。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在大观园中待了几天后即将离开,平儿在临走之前对刘姥姥给予了最大的关怀和善意,在先后介绍完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给刘姥姥的东西后,平儿也拿出了自己送给刘姥姥的礼物:

平儿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过,您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第四十二回
当然,刘姥姥离开大观园的时候,每个人都送了刘姥姥东西,贾宝玉送了个成窑茶杯(妙玉处所得)、鸳鸯也送了几件衣裳,但归根到底,大部分人的礼物都是顺水人情,鸳鸯即便在最后一刻,还用拿走荷包里的金锞子来打趣刘姥姥,这些人从头到尾都拿刘姥姥当一个笑话,只有平儿一人,是真正出自对这位老人的关心与爱护,言谈之间处处维护刘姥姥的面子。

结语:综上所述,平儿乃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排的佛家化身,她身上的“真善美”品质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辉,平儿在交亲待友、事师、事夫、为主为仆四方面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平儿的佛性不是单纯的对哲理“色空观”的贯彻,而是立足现世,从世人角度来引导众生应该如何生活,相比前者的虚无,后者明显更具有现实意义,而《红楼梦》中平儿的出现无疑这种现实意义的不二载体。由此观之,平儿的确是整本《红楼梦》中唯一的完人!

发布于 2020-10-28 13: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7:59 , Processed in 0.0881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