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2|回复: 9

冯渊===冯紫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发表于 2024-6-23 1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冤莫白的意思belba161912014.03.03浏览125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1个回答
sfgfrg42014.03.04


满意答案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亦作“沉冤莫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渊冯紫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0: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称帝了吗?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8个回答#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
对方考虑看过go 高粉答主
2016-12-0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关注
  称帝了。
  李自成进京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未果。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8    评论 分享 举报
↖孤寂空城﹏
2011-02-07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关注
十七年正月,定国号
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
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
制,封功臣,开科取士。
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
山西,连破汾州,太原。 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
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
河北),真定(今正
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
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
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 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
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
府(今河北宣化),昌平
(今属北京)。三月十七
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
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 检自缢煤山(今景山),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 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
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
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
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 吴三桂,未果。四月十 三,率兵约10万(一说6 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
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 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 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
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
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
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
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
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 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
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
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云光云老爷云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从冯渊的死体会出的人生道理,足以让人受用一辈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210:冯渊之死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门子说薛蟠弄性尚气,最是不由人违拗的性格。

冯渊碰到薛蟠,竟还不识趣的与之起了争执,发生斗殴。结局可想而知。






不说冯渊拳脚是否厉害,只说薛家位列四大家族何等豪强。那些家仆豪奴,哪一个不是惹是生非的主?

他们平日教唆的薛蟠无恶不作,如今与冯渊争丫头,岂有不见猎心喜,拼命表现的?

只可怜冯渊以卵击石,一条小命因此而终。

☞细说红楼系列210,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四回)门子道:“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岂不可叹!”
门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总结了冯渊短暂的一生。






前文讲过“事出反常必有妖”,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色”,就继续保持好了。他非一眼看中甄英莲后,发誓再不结交男人,又再不娶亲……这变化也着实太大又吓人,难怪会出事。

但转性只是由头,核心是花了钱买了人他还不立即领走,约定三日后再过门。

这就好比如今办会员卡,经常是钱没花了,店没了。

既然已经交钱,更知道甄英莲为拐子所卖,如何能与拐子讲诚信,弄个三日之约,岂不是脑子拎不清?






双方谈好价格,关了银子,甄英莲就已经是他冯家的人。

要是真尊重的话,大可以领回家请托一位远亲近邻,家中有积古老人的帮忙照拂。他这边准备好婚礼和嫁妆、彩礼,风风光光将人迎娶进门,岂不是更好?

把甄英莲放在拐子“老爹”手里,如何能安心不生意外?

尽管冯家肯定派人看守,但凡事就怕一个万一,哪有攥在手中更安心?






冯渊“考验”拐子人心的结局,无疑是他智商出了问题,也注定失败。一如“东郭先生与狼”。

拐子又将人卖给薛家,平白给冯渊找了个惹不起的对手。不是拐子太坏,而是冯渊太愚。

从冯渊的故事,曹雪芹显然在告诉世人一个真理,就是当你能够掌握人生和际遇时,一定要牢牢抓住,不要假手于人。

当你能够唾手可得时,就千万不要犹豫,因为一旦犹豫了,就容易生出意外。

冯渊用命证实,他的犹豫和反常才是害死他的关键。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不知道他会不会选择立即迎娶甄英莲,还是干脆继续“酷爱男风,最厌女色”。

一切对他来说都晚了。当决策错了,就很可能再没机会重来。

人生很长,也可能很短,冯渊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冤么?很冤,也不冤。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6-20 09:5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11: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谜一样的人物关系:酷爱男风的冯渊,竟让贾宝玉痛苦一生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冯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与贾宝玉“亲近女儿,轻贱男子”正好相反。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么两个人,谁能想到有重要的命运关联。

就像香菱影射林黛玉一样,冯渊也影射贾宝玉。


香菱与冯渊有三日婚约,被薛蟠横插一脚抢走,酿成悲剧。就是《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宝玉逢冤落难,林黛玉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的重要伏笔。

甄士隐一家三口,一一对应宝黛钗三人的经历和命运。

甄英莲也就是香菱,与晴雯、林黛玉为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三册之首。二人都是林黛玉的影,却各有不同。

晴雯影射的是林黛玉的性格和死因。

香菱影射的是林黛玉的经历和姻缘。

她与冯渊的三日婚约,就是宝黛姻缘未来的“草蛇灰线”。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冯渊者,逢冤也。

他想娶妾成家安顿下来,却万想不到引来祸事。姻缘不成丢了性命。死后被贾雨村徇私枉法,不得伸张冤屈,是为逢冤。

他的人生遽变,简单概括就是遇到香菱、遭害薛蟠、逢冤贾雨村。成为贾宝玉未来人生经历的预演。

冯渊一见香菱,便将之前一笔勾销,就像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

他与香菱的三日婚约,预告了宝黛定亲的事实。

贾宝玉和林黛玉究竟有没有定亲,到八十回结束前都不明朗。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梨香院的小戏子藕官、菂官与蕊官的故事,也是对黛死钗嫁的影射。


“小生”藕官讲说的男子“续弦”道理,堪为日后贾宝玉娶薛宝钗之谶。后文会专门讲述。

但贾宝玉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谁是他的嫡妻?自然唯有林黛玉。

贾宝玉要尊林黛玉为嫡妻,二人就必然有婚约才行。显然曹雪芹的“草蛇灰线”,就伏线在了冯渊与香菱的三日婚约上。

冯渊为了尊重香菱,交了钱约定三日后迎娶,算二人“定亲”事实。

原本一手交钱一手交人,香菱已是他冯渊的人。

可薛蟠横插一脚,导致好姻缘鸡飞蛋打。“三日”之约戛然而止,姻缘短暂而逝。

这个故事呈现的,就是八十回后贾宝玉与林黛玉姻缘断绝的事实。

八十回前贾迎春出嫁时,已是当年冬天。转过年贾宝玉又大一岁。按时间推算,差不多正是十八岁。


贾母等来贾政归家,就是要儿子做主宝黛姻缘。

就像小厮兴儿说得,“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从贾政点评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可知他对林黛玉做儿媳妇极为满意,也愿意在贾宝玉姻缘上,遵从儿子的意见“依你如何”。

贾母一开言,贾政肯定同意,王夫人再不愿意也无法公然反对。还缺一个媒人也是现成的。谁叫薛姨妈当日在潇湘馆夸下海口来着。

(第五十八回)“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无论薛姨妈是否心甘情愿,她都是求仁得仁。

这些线索汇总,可知宝黛确实订婚有了婚约。贾宝玉才可能以嫡妻称林黛玉,只娶薛宝钗作续弦。


“三日”代表时间短暂。

就像癞头和尚中秋前要度化甄英莲不成,隔年元宵节就出意外一般。

林黛玉和贾宝玉订婚不久,意外接踵而至。

冯渊谐音“逢冤”,贾宝玉自当逢冤。具体情况,需要到“石呆子失扇子”那一节再细讲。推测是重演了《一捧雪》中,莫怀古为人暗算的故事。

小人贾雨村再一次忘恩负义。这次是对恩人林如海和贾政的女儿下手,导致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的结局。

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他的名字里蕴含了帝王之意。

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就是贾宝玉逢冤受难,林黛玉被“抢走”作了潇湘妃子的伏笔。

后事肯定不可能严丝合缝的重演这段故事。起码贾宝玉不会像冯渊一样真死了。

但林黛玉却着实像香菱一样被“海外的呆霸王”抢走,“有凤来仪”做了潇湘妃子,与贾探春二女同嫁而去。


曹雪芹在开篇前四回的铺垫,隐含了非常多的结局线索。

待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将所有线索汇总作一次纲领呈现。

只是金陵十二钗判词也好,《红楼梦曲子》也好,太过提纲掣领,反不如文中人物和故事伏笔的生动有趣。

冯渊逢冤,影射贾宝玉逢冤受暗算。

香菱被抢,影射林黛玉被有凤来仪,嫁作潇湘妃子。

薛蟠抢人,影射海外国王狠插一脚“抢走”林黛玉。

贾雨村忘恩负义,则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他将贾宝玉和林黛玉“估价”卖出,换得自己的前程。林黛玉的离去,才给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机会。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7-31 10:25・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铁网山究竟是个什么山?大不幸之大幸如何解释?一文解密
2024-09-23 07:07·青溪话红楼

铁网山打围解密之六——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铁网珊瑚未有枝,武皇内传分明在,红楼野史铁网山隐藏的帝后悲情



《红楼梦》中冯紫英出场谈及铁网山打围,一句“大不幸中之大幸”吊足了在场所有人的胃口。几百年来,红迷们对此百般思索而无果,成为红学界难以解决的谜题之一。



青溪前期连续四篇长文已经解析清楚,铁网山打围之“大不幸”影射的乃是康熙十四年良妃的哥哥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被构陷谋逆之罪于达禄被围剿,全军覆灭。那么这“大幸”又是什么呢?



“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线法,某些事件的衔接过渡处常常是暗线埋伏之处。铁网山打围事件集中于冯紫英现身的两次酒席宴上,这两次宴请发生的节点便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第二十六回,贾宝玉被魇魔后康复,首次来到潇湘馆。他一时忘情,对着紫鹃说了一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而惹恼了林黛玉。贾宝玉正打点着千般言语哄林黛玉之际,被薛蟠以贾政之名骗出去喝酒。



薛蟠请酒的由头是他过生日得了出奇的吃食,这吃食除了他本人之外,只有贾宝玉有资格享用。这场酒宴上,冯紫英中途出场,引出了铁网山打围事件。


冯紫英因有大要紧事要汇报父亲,急匆匆走了。临走便下好了邀约,要为铁网山之事专门治一东,过个十天八天的他请客。



第二十八回,原著中再次接起这个话头,当时的情形仍是宝黛在一起闹了一出小事故。因王夫人问起林黛玉的药,贾宝玉便说了一个奇特的药方,又说薛蟠配成了。



王夫人不信此等荒唐事,贾宝玉要薛宝钗作证。薛宝钗则推说不知道,恰巧王熙凤从里屋出来为贾宝玉作了证。贾宝玉因此却质问起林黛玉,林黛玉为此心中不快,自己去贾母处用饭了。



饭后,贾宝玉赶来哄黛玉,黛玉正在裁衣服。贾宝玉没话找话搭讪,正在此时,冯紫英派人来请宝玉赴宴。



这两次酒宴,贾宝玉被叫出来的时候都恰好和林黛玉在一起。曹公如此设计情节,意在暗示这两次酒宴的中心事件恰和林黛玉有关。而这两次吃酒的重要话题之一便是铁网山打围之事,为此,铁网山打围直接关系到林黛玉的命运。


前文解析,铁网山打围之“大不幸”影射林黛玉原型良妃之母家惨遭灭门案,这“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则隐藏着良妃本人的遭遇。



“曹雪芹”兰心蕙质、匠心独具,“铁网山”这个名字历来为红迷朋友们绞尽脑汁,它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铁网山”来自于佛教概念的铁围山,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最外侧之山即称铁围山。《地藏经》中描述了地狱的位置和结构,指出地狱位于铁围山之内。



从这个意义上说,铁网山打围影射清廷对布尔尼带领的察哈尔部的围剿。铁网山打围把布尔尼部队剿灭送进了地狱。


其二,“铁网山”来自于清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的谐音缩略。清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最初封了许多世袭罔替的铁帽子藩王。



人所共知的有三藩,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除了这三藩之外,还有一个被后世忽略的北方之王即察哈尔亲王,察哈尔亲王共世袭了三位,额哲、阿布鼐即布尔尼,他们是北元大汗林丹汗的子孙,也是八阿哥胤禩之母良妃的母家。



《红楼梦》中有四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和‌北静王,四王之封号共为“平安宁静”,这恰恰是“康熙”的“康”字寓含的意义。四王封号直接定位清初康熙朝,他们影射清初四位藩王,这几位藩王镇守东南西北四方。



众所周知的削三藩在明处,清廷当是最大的心腹之患却是察哈尔部,当时察哈尔部作为最大的藩王,统领蒙古各部族,兵强马壮、实力相当雄厚。


“铁网山”寓意清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的统称,“铁网山打围”则寓意清廷削藩政策。“打围”本是清初围猎,以此比喻对各藩王的攻击围剿。这个比喻形象逼真地形容了削藩的真相,所谓的三藩之乱只是朝廷的说辞,始作俑者正是清廷,他们的削藩政策挑起了战乱纷争。



其三,“铁网山”来自于李商隐的诗句“铁网珊瑚”。



李商隐《碧城》中写道,“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新唐书拂菻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磬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本草》纲目:“珊瑚似玉,红润,生海底盘石上。海人先作铁网沉水底,贯中而生,绞网出之。”



李商隐诗中的“铁网珊瑚”,字面意思说的就是用铁网打捞珊瑚,“未有枝”,则表示没有打捞到珊瑚。



珊瑚,色红者为上,可做成珠子。清朝官员的朝珠就有珊瑚珠。《清史稿·舆服志二》:“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



红色的珊瑚珠就是绛珠,在《红楼梦》中指的正是林黛玉。


“曹雪芹”借用“铁网珊瑚未有枝”这句古诗以及佛教中铁网山的概念,暗喻有人围杀林黛玉,但是没有成功。



林黛玉没有被人杀害,这便是冯紫英所说的铁网山打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林黛玉原型之一良妃母家遭遇灭门之灾,她有幸保住性命。可是面对祖母、父亲兄长及一族人众被剿灭的悲惨遭遇,她自此以后只能以泪洗面。



当年布尔尼族众被围困于达禄,山谷中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草自此诞生。“西方”暗指死亡之意,“灵河”更是亡灵之河,比喻死亡之多不可计数。良妃原本身份高贵为郡主,此后却沦落为罪臣之后的草民。“绛珠”比喻她的血泪,“草”比喻她的身份。


李商隐这首诗接下来的两句是: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神方:致神之方,即神奇之术。驻景:留驻景光,指驻颜。



该句大意是,本来选好一个神仙药方,让她服了永葆青春;可惜不能再见面,只好把药方收起来,用金凤纸写下相思之情。



凤纸即金凤纸,帝王所用,唐朝时期道家青词也用。此时贾宝玉原型影射康熙帝,李商隐这句诗引用的真是恰到好处。



《红楼梦》甲戌本有双行夹批: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



铁网山打围事件正是从李商隐的《碧城三首》中演化而来,碧城隐指皇宫,到了宋代的《太平御览》中称碧城为元始天尊的居所。古代文化中常以仙境比喻皇宫,“曹雪芹”把《碧城三首》转译为故事情节,暗写皇家秘史。



冯紫英请宝玉赴宴之前,贾宝玉正在王夫人房里谈论一个仙方,说是能治好林黛玉之病。


再来看本诗最后一句,“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本句的大意是,如今《汉武帝内传》传世,还有什么隐秘之事,能瞒过人间呢!



武皇指汉武帝,唐代时期用以借指唐玄宗,人们认为这句诗用来讽刺李隆基和杨玉环之事。古代文学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借古讽今,“曹雪芹”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当然不是炒李、杨的冷饭,而是要来讽喻当朝皇帝玄烨的宫廷密事。



《红楼梦》中贾宝玉可是精读过这些野史外传的,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正是以此为背景的。原著交待: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



“曹雪芹”善于玩射覆游戏,把真正的意思埋藏到故事典故之中,在原著中伏下草蛇灰线用于牵引人们的思路。



李商隐诗句中的“武皇内传”呼应原著中提到的那些后妃外传及传奇脚本,传奇脚本和后妃外传并列,隐指皇帝传奇,之所以隐去皇帝二字,正在避嫌。


《红楼梦》甲戌本凡例中写明,本书是为闺阁作传,原文道:



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此处蒙府本有一条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根据句意,这条批语当是作者本人所写,小说中的贾宝玉即作者的艺术投影。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影射的就是皇帝和他的后宫妃嫔。红楼梦乃是天下最大的红楼紫禁城之梦,是康熙帝和他的后妃们梦一般的生活场景再现。



《红楼梦》是一部帝后妃嫔共同创作、相继完成的一部宫廷秘史。良妃成为继赫舍里氏之后的另一位和康熙帝共同执笔的原创作者之一。林黛玉原型是此书的原创作者,原著中有暗示,详见前期文章《红楼梦这部奇书第一撰稿人是谁?原来是脂砚斋的原配妻子》。



脂砚斋慨叹:天下野史皆可毁,独此书不可毁,因为这部书是主人公们的自传野史小说。



依照红楼野史,三藩之变康熙帝最初并不知情,少年玄烨并非被后世吹捧的那样高大上。相反,如同诸多历史上的幼帝一样,他的皇帝生活中充满了不能自主的愤懑和悲辛。


结语:



铁网山打围事件影射的是康熙朝的削藩事件,具体影射察哈尔部亲王布尔尼的灭族案。此案是削藩之首,举一反三,其他三王结局可知。



铁网山打围是整部《红楼梦》的核心事件,隐写了林黛玉的不幸遭遇,暗喻她的绛珠身份。布尔尼之变的重要性在清朝正史中被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红楼野史中被则反复提示,冯紫英以“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大大要紧事”四个“大”字突出了其重要性。此案上可追溯到大清建国,下则延伸到康雍皇位继承,是清初时期的关键事件。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一部《红楼梦》,讲尽康熙朝不为人知帝后悲情。



思考:



林黛玉原型良妃在母家灭族案中死里逃生,她接下来的命运如何?贾宝玉既然知道治愈林黛玉之病的仙方,并没有亲自为林黛玉配制。相反,薛蟠几次三番求了这个方子去,配成了药。这个情节不能不令人生疑,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铁网山打围,他所说的大大要紧事是什么?冯唐之名揭秘隐情
2024-09-10 11:11·青溪话红楼
铁网山打围解密(五)大大要紧事


红楼梦中的冯紫英突然出现在薛蟠宴请贾宝玉的酒席上,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扔下一句“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便急急地要走。



冯紫英不顾众人挽留,执意要走的理由是:



“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



原著中用了“大大”两个叠字强调这件“要紧事”绝非寻常。他如此火急火燎地回去给父亲汇报的究竟是什么重大事件呢?



前期文章已经解析,“铁网山打围”事件影射的乃是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于达禄被围剿,史称布尔尼之变。



红楼野史中隐藏的真相是,布尔尼弟兄是被构陷的,他们来京城的目的是参加祖母懿靖大贵妃娜木钟的葬礼。


冯紫英的父亲特意取名为冯唐,这其中便大有寓意。冯唐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公借古人之典故影射时事。



冯唐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他历经文景武三朝。他身上的典故主要有两个:



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汉文帝时期,匈奴正大举进攻汉朝边境,并杀死了都尉孙卯,情况危急。汉文帝向冯唐请教用人之道,冯唐答道: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是以匈奴远避。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魏尚当时因为谎报杀敌人数被判罪,冯唐说魏尚作为云中郡守很称职,能安抚士卒、镇守边疆。他请汉文帝赦免并重新启用魏尚,给出的理由便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



汉文帝听从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魏尚得以使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辅佐战事。



结合史料中布尔尼之变中清廷的用人策略,冯唐影射的是被孝庄太后启用的马佳图海。



马佳图海在顺治时为官,后来不知为何被顺治帝罢黜。布尔尼之变是他再次被重用的起点,根据“将在外有所不受”的暗示,图海在平定布尔尼之乱时一定没有遵从康熙帝圣意之处,这其中真相如何呢?



据查,康熙帝得知消息后,曾下旨安抚布尔尼,大意如下:



“你可能被身边的奸人蛊惑欺骗,也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些事你都可以和朕说。朕必然会赦免你的罪行,仍然亲近和睦。你家世代受朝廷恩养。你是公主所生,是朕的亲人,实在不忍心让你走上绝路。所以朕屡次向你下旨,如果你仍执迷不悟,恐怕以后后悔莫及。”



康熙帝又给布尔尼之弟罗卜藏传旨:



“你应该开导你的哥哥布尔尼,令其悔罪归顺。你们的子孙都不会失去荣华富贵。如果布尔尼不醒悟,恐怕因为他是你的哥哥,会连累到你。如果你能率属下归顺,朕仍然按亲戚对待你,立即以王爵封你,一定不会食言。你是公主的儿子,是皇家的亲戚,所以才下旨劝告你。现在大军还没到,你向你哥哥陈述利害,迅速请罪,不要辜负朕不忍心诛杀之心。”



这两道谕旨表现了康熙帝的一些真实情感,他曾命令抚远大将军多罗信郡王鄂札说:



“如果布尔尼兄弟悔罪归顺,就罢兵。即使布尔尼等人临阵来降,也要保全恩养。”



康熙帝这三道圣旨都传达出他对布尔尼弟兄的手足之情,他甚至可以理解其苦衷。康熙帝对布尔尼这对表兄弟情谊深厚,不忍加诛。


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贾宝玉对号康熙帝,冯紫英冯唐则是诺敏和图海父子。贾宝玉不知道冯紫英父子去铁网山打围,这影射康熙帝起初对图海出兵围剿布尔尼毫不知情。



但是,佟家和孝庄等人要诛灭察哈尔族众,如此重大的事情不可能完全瞒过康熙帝。他们一边暗中发兵,一边在康熙帝面前构陷察哈尔亲王布尔尼等,罗列必须铲除他们的理由。



康熙帝得知后,急忙追发圣旨对布尔尼罗卜藏弟兄及的察哈尔部众进行招抚,希望能救他们于水火。



康熙帝的圣旨或是有所延误,或是图海等人领了孝庄布木布泰的密旨,无论如何都要剿灭布尔尼部族。图海一则慑于孝庄的命令,一则要报私仇。



图海和布尔尼有何仇怨呢?来看红楼野史中的这段隐情。


冯紫英出场,薛蟠立刻见到他脸上有青伤,便问他又和谁打架了。冯紫英回答道:



“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冯紫英说的“仇都尉”影射的乃是布尔尼之父阿布鼐,他在顺治朝被封为察哈尔亲王之前,曾经做过骑都尉。



“仇都尉”的儿子,恰好影射布尔尼、罗卜藏弟兄。冯紫英曾经和仇都尉的儿子打过架,也就是图海之子诺敏曾经和布尔尼弟兄曾经大打出手。



那次事件给了冯紫英沉痛的教训,以致于他能够和人打架的恶习。他这种改变,并非主动改悔,而是迫于威压不得不如此。推想故事的经过大抵如下:



诺敏和布尔尼弟兄不知何故相互殴打,此事被传到康熙帝那里。康熙帝维护了察哈尔亲王布尔尼的利益,对诺敏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惩罚,诺敏当时或许憋了口气,但是面对皇帝的处罚也只好谢恩领罚。



冯紫英说起此事,语气轻松,但是真实的人物诺敏及其父亲图海肯定咽不下那口气,心中一直存有愤懑报复之心。“仇都尉”这个称呼暗隐了冯紫英对当时之事的仇恨之情。



孝庄在围剿布尔尼时启用图海,正是深知图海和他有仇隙。图海一旦抓住机会,必然想尽千方百计置布尔尼于死地。



孝庄布木布泰在谋害了情敌加政敌懿靖大贵妃娜木钟之后,又利用给她半丧之时,布下天罗地网剿灭她的子孙族人。


布尔尼和罗卜藏接到祖母去世的消息,二人提前入京,于四月初三四面见了康熙帝。他们带来的蒙古部众随后而来,图海前去迎击的是后来的这些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作战的准备,才会被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剿。



图海枉顾康熙旨意,在孝庄和佟家的秘密授意之下,剿灭了察哈尔部众。这一层意思,他儿子诺敏应该是不知情的。图海回京之后,又当如何向康熙帝复命呢?我们继续挖掘红楼野史中的隐情。



薛蟠请贾宝玉,就是要做个和事佬。他一见冯紫英,立马就问脸上的伤情,这是给冯紫英旧事重提的机会。薛蟠和冯紫英唱双簧,目的是请求贾宝玉原型康熙帝看在之前冯紫英(诺敏)所受屈辱的份儿上,能对他们父子网开一面。



接下来宝玉一番问话,表明他并不知道铁网山打围之事。冯紫英(诺敏)这才明白,原来他和父亲剿灭察哈尔部族之事,康熙起初被蒙在鼓里。



诺敏也已经深谙官场之道,自然知晓此事的严重性。这就是他听闻宝玉(康熙帝)那番问话之后,立刻起身要走的原因。冯紫英说罢,执手行礼,丢下一席人一阵风一样地走了。



贾宝玉因被“不幸之幸”吸引,又要他说清楚再走。此时的冯紫英哪里还敢多说半句,弄不好脑袋可能就要搬家。他也善于应变,于是说道:



“今儿说的也不尽兴。我为这个,还要特治一东,请你们去细谈一谈;二则还有所恳之处。”



细谈是要向康熙帝汇报整个事件的过程,自然要把孝庄和佟家的授意向康熙帝汇报明白。孝庄是太皇太后,当时就参与朝政;佟家更是有佟半朝之称,权势煊赫,不在皇族之下。有这两方势力做后盾,康熙帝一时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但是,皇帝终究是皇帝,图海诺敏父子还不敢公然违抗圣意。“所恳之处”则是要请求皇帝恕罪,酌情处理。



康熙帝没能挽救布尔尼弟兄的察哈尔部,他定然也是倍加痛苦。一则这是良妃的母家,他和良妃从小情投意合,二人虽然相差七八岁,但是感情极好。二则自己身为皇帝,却不能令行禁止,那些势力凌驾于自己之上,他却只能忍气吞声。这样的皇帝也着实憋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冯唐身上的典故影射了图海违抗圣旨剿杀察哈尔部族的真相。



冯紫英急着回家向父亲禀告的“大大要紧事”,正是当年康熙帝不知道图海出兵围剿布尔尼。



图海完成了孝庄的使命,违背圣意又报了私仇。康熙帝真就拿他没办法了吗?



这就太小瞧康熙帝了,虽然他对祖母无可奈何,一时也动不了佟半朝。可是收拾一个图海却是不在话下,关键是要做得不留痕迹,让孝庄和佟家保不住他。



图海的结局,便藏在冯唐另一个典故里。



二、冯唐易老



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征求贤良,冯唐得到举荐,但是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事件的走向当然不可能完全符合冯唐的版本,当时正值所谓的三藩之乱时期,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孝庄力主剿灭了察哈尔部,为了维护朝廷的脸面,便也只好给他们加上谋反的罪名。图海于是乎便也成了功臣。



康熙帝顺水推舟,重用图海,图海接下来在甘陕之乱时招降王辅臣,平定乱局。图海再次建立军功,他的仕途仿佛应该迎来一片辉煌。



康熙二十年七月,三藩势头渐灭,大局已稳。康熙帝谕兵部说:



“大将军图海年老有疾,今四川云南渐次平定,可令携大将军敕印还京师。”



康熙帝用非常合理的情由罢了图海的兵权,“年老有疾”无非是个说辞。五个月之后身体康健的图海忽然病逝在家中,康熙帝命大臣侍卫往祭茶酒,赐银三千两及蟒缎鞍马。



当然这是正史中的说法,据坊间流传和野史记载,图海其实是吞金自杀。


图海自杀的压力来源于哪里?毋庸讳言,那极有可能是康熙帝的手段。


康熙帝自然是顾忌朝廷的颜面,也给了图海死后的体面,还追叙图海少保兼太子太傅,赐其子诺敏袭爵三等公。



冯唐易老的典故,换了个版本在图海身上演绎了。



康熙时期,图海被启用对付蒙古藩王,类比于冯唐被任用抗击匈奴。图海因“年老有疾”被收缴兵权,死后其子诺敏袭封三等公,是换了版本的“冯唐易老”。



冯唐最后的故事,被王勃写入了《滕王阁序》,文中写道: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红楼梦》中引用典故,向来延及言外。王勃感慨冯唐易老的下一句是“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阿布鼐当年被诱捕囚禁于盛京,也并非康熙帝之意。只可惜,皇帝也并非万能的,尤其是幼年登基的少帝,通常会被许多势力挟制。



曹公仅仅用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冯唐,便暗含了诸多相关信息。朝廷上后宫中争权夺利的风波诡谲、虽身为皇帝却无力实现自己主张的愤懑、忠臣良将难逃被谋陷的宿命……

结语



冯紫英口中的“大大要紧事”暗指康熙帝不知道察哈尔部族被围剿,冯唐之名暗藏图海被启用平藩真相以及他的悲剧结局。



一部红楼梦,半部清朝史。八岁登基的玄烨,执政初期或许就如凡事都不能自主的贾宝玉。红楼梦中有他的无奈、愤懑和血泪。



思考



冯紫英的铁网山打围事件再无后续,是谁替他摆平了康熙帝?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2: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紫英身上玄机重重?三个小人物、两个时间点揭密铁网山打围真相
2024-08-13 07:07·青溪话红楼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红楼梦》中冯紫英绝对是个边缘角色,可此人却至关重要。他第一次正式出场,便语惊四座,留下一句“大不幸中之大幸”扬长而去。



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客串薛蟠的酒宴,说了一场铁网山打围事件,为了便于叙述,先来回忆一下原文: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众人忙起席让坐。



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了,在家里高乐罢。”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着了些风寒,不好了两天。”薛蟠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了。”


冯紫英笑道:“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这个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



宝玉道:“几时的话?”



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我要问,不知怎么就忘了……”



酒宴上薛蟠、宝玉和冯紫英这番对话,看似拉杂的家常,其中却携带着三个人物和两个时间线索。



《红楼梦》以小说情节敷演历史事件,只要我们找对了关键的历史原型,许多东西就可以自动对号入座。



原著以回目数对应康熙纪年,又划分阶段分别着重记述康熙几位皇后的不同遭遇。



青溪前几篇文章推定,康熙二十年曾经册立林丹汗之孙女、皇太极之外孙女良妃为皇后。第二十回至第二十七回的故事围绕良妃展开,这期间的林黛玉便是以良妃为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


冯紫英这次出场在第二十六回,他身上承载的信息正是良妃母家的不幸遭遇。如何给这段敷演的故事情节找到对应的历史事件呢?



这段文字中镶嵌着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是最好的依据,这段时间恰好框定了良妃母家那起所谓的事变。



在分析时间线索之前,我们先来解析这场局中被顺嘴带出的两个小人物。



一、仇都尉



“仇都尉”显然是以官职对人的称呼,都尉是个什么官职呢?



都尉,古代武官名。西汉有掌管人员出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等。



东汉时,统县治民,和郡太守相同。《续汉书·百官志》:“[武帝]又置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中兴建武六年……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四万余众降汉,武帝置五属国以处之。从此,朝廷对于降附或内属的少数民族,均设属国。



大清统一天下后,蒙古有些部族封亲王爵,世袭罔替。这些蒙古部落事宜归属理藩院管理,它们类同于属国。而各蒙古部落中,仍以察哈尔部为最高领袖。



察哈尔部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在北元时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察哈尔领主世袭蒙古汗位,为蒙古各部的“共主”。



天聪九年,察哈尔部并入清(后金)后,原本统辖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子孙身份依然尊贵,林丹汗之子额哲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亲王,“封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


“仇都尉”指的仍然是曾经的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他有两个儿子:现任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和弟弟罗卜藏。



冯紫英曾经挥拳打了仇都尉的儿子,他从那以后不再挥拳,说明他因为这件事受到了严重的惩罚,他再也不敢了。但是他和布尔尼弟兄因此结了仇,所以叫阿布鼐作“仇都尉”。



“仇”虽然在姓氏中读“球”音,但是却是取字面意义为“仇人”。



二、沈世兄



四月初三四,贾宝玉会见的“沈世兄”是谁呢?

“沈”暗指沈阳,即清朝旧都盛京。自康熙八年,良妃的父亲阿布鼐被诓骗至盛京囚禁。



“沈世兄”影射的就是阿布鼐的儿子布尔尼和罗卜藏,阿布鼐是康熙帝的亲姑父,布尔尼和罗卜藏是他的姑表兄弟,以“沈世兄”称呼完全贴切。



《红楼梦》中许多这样的小人物,通常却有大作用。“仇都尉”和“沈世兄”分别影射良妃的父亲和哥哥,冯紫英铁网山打围事件对应的就是历史上的布尔尼之变。


三、冯唐



我们沿着《红楼梦》和历史交叠的蛛丝马迹,找到了“仇都尉”和“沈世兄”的原型还不足以完全还原事实真相,还要找出关键人物冯紫英和他的父亲冯唐究竟影射谁。冯唐是直接套用古人名。



冯唐是西汉大臣,他被汉文帝启用是抵御匈奴,当时的背景是匈奴杀死了汉朝都尉孙卯。汉文帝听从冯唐之谏,任用魏尚抵御匈奴。



《红楼梦》中冯紫英首先提到了“仇都尉”,而蒙古族是匈奴的后裔。这些细节完全可以对应起来,上文得出推论,铁网山打围影射布尔尼之变。布尔尼是蒙古族首领,可以类比于匈奴,这次事变中清廷贡献最大的人是谁呢?



马佳氏图海



图海,最初在顺治朝被启用,由笔帖式升擢为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代理刑部尚书事,后因故削职。



到了康熙朝,他再次被启用,首先在平定布尔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在定三藩时又得重用。



《红楼梦》中以冯唐影射图海,以汉朝的都尉影射清初的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以沈世兄影射阿布鼐之子布尔尼和罗卜藏,构建了一副完美的历史投影图。



冯唐影射图海,冯紫英便直接对号入座图海之子诺敏。图海于康熙二十年去世,诺敏袭爵,任刑部尚书职。


以上分析,完成了小说中艺术角色的原型对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红楼梦》中的时间线索。



三月二十八日



冯紫英脸上挂着彩出现,薛蟠询问究竟,紫英说是铁网山打围去叫兔鹘扇了一膀子。贾宝玉当即询问冯紫英出发的时间,冯紫英回答说是三月二十八日。



据记载,布尔尼于康熙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号召蒙古诸王一同举事,三月二十七日挺近张家口。



初三四



贾宝玉问准了冯紫英出发日期,便接口说了自己和“沈世兄”在“前儿初三四”的一场聚会。



冯紫英参加的本次宴会由薛蟠组织,由头是“明儿五月初三”是他的生日,所以贾宝玉所说的这个“初三四”是四月初三四。



关于布尔尼之变,在清史中所查到的时间信息如下:



三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命多罗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又接受孝庄太皇太后的建议,擢都统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护军统领哈克山、副都统吴丹、洪世禄参赞军务。



四月初三日,清廷派遣理藩院郎中马喇、员外郎塞冷赴漠南蒙古各盟旗调兵。



四月初六,清军启程。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进军至岐尔哈泰,侦知布尔尼、札木山屯于达禄,二十二日,清军抵达禄,宣谕旨招抚。布尔尼弟兄被孤立,迅速战败逃走,后来被科尔沁和硕额驸沙津在扎鲁特部境内射杀。



布尔尼的叛乱,从三月二十七日算起,到四月二十二日止,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其间,四月初三日清廷派人去蒙古其他部落调兵。



据以上史料记载,清廷从得知布尔尼事变开始组织部队,于三月二十九日选出将领,然后四月初三日调集兵马,初六日发兵迎击。



清军从出兵到平定只用了18天的时间,布尔尼蓄意已久的事变,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我们层层剥茧,解读《红楼梦》,找到了其中隐藏的历史事件并不算成功。



“曹雪芹”呕肝沥血、费尽心机撰写一部小说来影射历史事件,《红楼梦》中隐藏的真相肯定和清史记载中的大相径庭。



这也就是说,小说中影射的事件,必然不同于正史记载。《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谐音“史偷记”,其中某些事件对应清史,一真一假。正史野史互为真假,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红楼野史中关于布尔尼事件渗透着怎样的隐情呢?按照小说中的线索还原事件经过,大抵如下:



三月二十八日马佳图海就已经带领兵马出发,去攻击布尔尼带领的察哈尔部众。



这就意味着,清廷早就组织好了兵马围剿布尔尼部队,而并非是在三月二十九日才临时选将调兵。



并且,四月初三四布尔尼弟兄至少有一人在京城,还和康熙帝一起聚会了两天。



这就更加说明布尔尼弟兄没有反叛之心,图海攻击察哈尔部众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情。他们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清廷包围追剿。正为此,他们才不堪一击,在短短十八天内被清廷“平定”。



既然,察哈尔部亲王布尔尼根本无心起事,当年导致察哈尔部被族灭的所谓布尔尼之变的真相如何呢?良妃母家被坐实谋反之罪,年仅十四岁的她又将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遭遇呢?



青溪带您解读红楼梦,一部真正的皇家血泪史。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32 , Processed in 2.127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