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回复: 4

茫茫大士&癞头和尚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发表于 2024-6-23 12: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茫茫大士为什么化身肮脏的癞头和尚,游戏人间?
[color=var(--GBK03A)]君笺雅侃红楼

[color=var(--GBK04A)]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5:癞头和尚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甄士隐抱着女儿在街上遇到了一僧一道。那二人一见甄英莲,和尚就哭着向士隐讨要女儿出家去。见士隐不给他,便说了四句似谶非谶的打油诗,为日后甄家变故埋下伏笔。
甄士隐不可能因僧道三言两语就将女儿给他,更不愿听他们出口晦气之言。
但到和尚说出那四句谶言,倒让士隐心中一动,有了一些感想,只可惜已经去了。
说回僧道二人,模样极为奇特。


☞细说红楼系列05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以僧道二人这般模样,给甄士隐的初印象肯定极坏,这也是人之常情。
放下道士先不说,只说这癞头和尚,正是那茫茫大士在凡间形象。
按说甄士隐才在梦中见到僧道,奈何肉体凡胎黄粱一梦,醒来早忘却大半。
茫茫大士在梦中一派菩萨大士风范,谁曾想落在凡间,倒成了癞头跣脚的邋遢模样。
文中暗表,他如此形象恰是真人不露相,也是对世人的一重“考验”。


凡俗之人以貌取人,若茫茫大士仍像甄士隐梦中或是石头所见那般庄严形象,不难使人盲从和信服。便不存在教化众生的意义,也非他下凡度化“有缘人”的目的。
“癞头跣脚”就是满头生着癞疮,光着脚的落魄肮脏模样。
这种形象与后文出现的净虚等人一派道貌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殊不知净虚才是假,癞头和尚才是真。
世人肉眼凡胎,秉性常有“有眼不识真香玉,错把糟粕当圭臬”。


再延伸一下,日后贾府不识林黛玉,却求薛宝钗,便应了这世俗的“缘法”。
闲言少叙,“癞头和尚”的邋遢相,既是一种考验,也代表佛家对“皮囊”的不重视。
舍去一身臭皮囊,才得人生大自在。
癞头跣足的和尚身无长物,又臭又脏,才是一位真佛。世人有几个能够识得?
茫茫大士和癞头和尚,到底谁是真,谁是假?便紧扣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之说。
关键不在真假,而在谁能识得“真假”,明辨“是非”。


大多数人的“觉醒”,都是在不见棺材不落泪之后。
就像甄士隐,此时癞头和尚对他讲再多也没用,需要用经历去验证他的谶言。
当甄士隐一一应验了和尚的话,明辨出“是非”,才洞悉了“真假”,这便是“悟”。
当甄士隐以自身经历,记起梦中茫茫大士,再看癞头和尚就会发现:曾经自以为光洁如大士,何尝不是邋遢凡夫,癞头跣足之相?
是以,“癞头和尚”也是世人相。
而跛足道人的形象,同样诠释了“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意。详见下回分解。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1-04 11:0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顺治(癞头和尚)魂归何处(10800307)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21-03-01 11:53:46)
标签: 转载       
我理解书中的“贾宝玉”应该是指的一个人的化身,而“通灵宝玉”却是指的一件“物品”,而这件物品,它有独特的宝贵历史价值也!

    这个具有特殊宝贵价值的东西,由于是从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下来”的,这就是说“通灵宝玉”这件“宝物”是主人公“口述”而创作出来的啊?

   那么,它是什么性质的历史宝物呢?我认为就是作者利用《推背图》的模式继续“推演”出来的清朝以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预言也!

   譬如:清朝何时灭亡、中华民族何时“崛起”(第一回里有“飞腾之兆已见,·····可贺,可贺”)、大中华盛世何时完成(新中国建国后“九十年春光”——脂砚斋批语)····
原文地址:顺治(癞头和尚)魂归何处(10800307)作者:崟石
顺治(癞头和尚)魂归何处

作者:崟石  

  

[转载]顺治(癞头和尚)魂归何处(10800307)

(图:清凉寺)

  《红楼梦》中两大神异人物,一个是癞头和尚-茫茫大士,一位是跛足道人-渺渺真人。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贯穿全文,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穿针引线。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原型正是《红楼梦》两位作者。《红楼梦》开篇就暗示了作者是谁,构思之妙不仅为之一叹!

   顺治在《红楼梦》中化身除了贾宝玉、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外,还有一个化身就是癞头和尚。癞头和尚的道行要高于跛足道人。

    关于癞头和尚的资料:

   1、第一回中癞头和尚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石头变成“通灵宝玉”,并镌刻上数字,携入红尘,并告知跛足道人有一段风流公案正改了结。。

   2、第一回中癫头和尚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僧便指士隐大笑,念出四句谶语式的诗。

   3、第三回中,黛玉道:“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4、第七回中写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

   5、第八回宝玉看宝钗的金锁时,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癞头和尚把冷香丸给宝钗让其变成冷美人。

   6、第二十五回写道:癞头和尚在手持通灵玉念颂时却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在宝玉凤姐二人遭魇魔法所压时,癞头和尚要求将通灵玉悬于卧室上槛,并将他二人安置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就会病退全愈,复旧如初。”

   7、第一一五回宝玉丢玉,那小厮道:“门上来了一个和尚,手里拿着二爷的这块丢的玉,说要一万赏银。”和尚道:“迟了就不能救了。”和尚带宝玉到了“真如福地”,又见到了梦中曾见过的大橱子,后来宝玉死而复生。

   8、第一一六回,那和尚道:“可又来,你见了册子还不解么!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只要把历过的事情细细记着,将来我与你说明。”

   9、第一二零回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

   10、第二十五回写到癞头和尚的模样:“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由上内容可知:

   第一、癞头和尚有满头疮。

   第二、癞头和尚是位得道之人。

   第三、癞头和尚是位未卜先知之人。

   第四、癞头和尚是位欲改变现实,而又无法左右未来结局之人。

   那么癞头和尚与石头是什么关系?

   1、癞头和尚是和尚,石头也是和尚。第一二零回中,空空道人说石头“磨出光明,修成圆觉。”意在暗示,石头是位出家的僧人。圆觉又叫做无上觉,是佛教中觉的三种境界之一,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此时的石头,已今非昔比。

   2、癞头和尚能未卜先知,而石头也已具备这种能力。宝玉在梦中再次见到金陵十二册后,大彻大悟,慧心大开,遁入佛门。也间接证明了石头是僧人的化身。

   3、关键是相貌特征是否相像,难道石头也是位满头疮的和尚?

   我们知道“石头”的原型是顺治,照这么推论,难道顺治也是满头疮吗?翻遍了清史,亦没有找到有关的记录。

  《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中关于顺治死亡是这样记载的:“丁是夜子时,上崩于养心殿。”短短11个字,没有交代顺治皇帝死亡的原因。

   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孟森先生最早提出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经过其他的专家进一步的考证,确认了这种说法。孟森先生的考证中还是存有疑点。(后文论证)

  《红楼梦》中第一一五回与第一一六回中写道:

   1、一日又当脱孝来家,王夫人亲身又看宝玉,见宝玉人事不醒,急得众人手足无措。一面哭着,一面告诉贾政说:大夫回了,不肯下药,只好预备后事。贾政叹气连连,只得亲自看视, 见其光景果然不好,便又叫贾琏办去。贾琏不敢违拗,只得叫人料理。

   2、话说宝玉一听麝月的话,身往后仰,复又死去……见宝玉又是先前的样子,口关紧闭,脉息全无。用手在心窝中一摸,尚有温热。

   3、那知那宝玉的魂魄早已出了窍了。

   4、王夫人正在哭泣,听见宝玉苏来,连忙叫唤。

   5、且说众人见宝玉死去复生,神气清爽,又加连日服药,一天好似一天,渐渐的复原起来。

   上述描述,实际写的是顺治得天花死而复生之事。孟森先生只证顺治因天花而死,未证顺治复生之事。

  《红楼梦》这一情节的描写的可信度有多少?也就说曹寅是如何得知内幕?曹寅是1658年出生,1661年他才3岁,谁告之历史真相呢?答案是他的父亲曹玺及他的母亲孙氏。曹玺做过顺治的侍卫,孙氏是顺治宫中的宫女,他们非常熟悉顺治宫廷之事。

   为何称为“癞头和尚”?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查看关于天花的资料时,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缘由。

   据医书载: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原来“癞头和尚”的称呼是因为得天花脸上留下麻子而来。

   当年顺治得天花,死而复生,痊愈后满脸麻子,大彻大悟,出家五台山清凉寺,成了真正的“癞头和尚”。寺中的“清凉石”,应该是书中所借“通灵”之说的“石头”原型。

   曹寅与脂砚斋是否见过顺治?可知顺治何年去世?

   脂砚斋在甲午八月中曾言:“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再问”可知曾经去过清凉寺,见到过顺治。问“石兄”,在这里的“石兄”是指那块石头了。问癞头和尚去哪里了?想问癞头和尚什么问题?我想,脂砚斋只有一个问题要问:何时与芹在九泉下相聚。为何不问“跛足道人”,脂砚斋知道“跛足道人”是谁。脂砚斋此时有一种对人生无奈的惆怅之感。顺治生于1638年,甲午年(1714年),此时亦76岁了,由“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推测,顺治此时可能已经圆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茫茫大士为什么化身肮脏的癞头和尚,游戏人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5:癞头和尚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甄士隐抱着女儿在街上遇到了一僧一道。那二人一见甄英莲,和尚就哭着向士隐讨要女儿出家去。见士隐不给他,便说了四句似谶非谶的打油诗,为日后甄家变故埋下伏笔。

甄士隐不可能因僧道三言两语就将女儿给他,更不愿听他们出口晦气之言。

但到和尚说出那四句谶言,倒让士隐心中一动,有了一些感想,只可惜已经去了。

说回僧道二人,模样极为奇特。


☞细说红楼系列05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以僧道二人这般模样,给甄士隐的初印象肯定极坏,这也是人之常情。

放下道士先不说,只说这癞头和尚,正是那茫茫大士在凡间形象。

按说甄士隐才在梦中见到僧道,奈何肉体凡胎黄粱一梦,醒来早忘却大半。

茫茫大士在梦中一派菩萨大士风范,谁曾想落在凡间,倒成了癞头跣脚的邋遢模样。

文中暗表,他如此形象恰是真人不露相,也是对世人的一重“考验”。


凡俗之人以貌取人,若茫茫大士仍像甄士隐梦中或是石头所见那般庄严形象,不难使人盲从和信服。便不存在教化众生的意义,也非他下凡度化“有缘人”的目的。

“癞头跣脚”就是满头生着癞疮,光着脚的落魄肮脏模样。

这种形象与后文出现的净虚等人一派道貌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殊不知净虚才是假,癞头和尚才是真。

世人肉眼凡胎,秉性常有“有眼不识真香玉,错把糟粕当圭臬”。


再延伸一下,日后贾府不识林黛玉,却求薛宝钗,便应了这世俗的“缘法”。

闲言少叙,“癞头和尚”的邋遢相,既是一种考验,也代表佛家对“皮囊”的不重视。

舍去一身臭皮囊,才得人生大自在。

癞头跣足的和尚身无长物,又臭又脏,才是一位真佛。世人有几个能够识得?

茫茫大士和癞头和尚,到底谁是真,谁是假?便紧扣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之说。

关键不在真假,而在谁能识得“真假”,明辨“是非”。


大多数人的“觉醒”,都是在不见棺材不落泪之后。

就像甄士隐,此时癞头和尚对他讲再多也没用,需要用经历去验证他的谶言。

当甄士隐一一应验了和尚的话,明辨出“是非”,才洞悉了“真假”,这便是“悟”。

当甄士隐以自身经历,记起梦中茫茫大士,再看癞头和尚就会发现:曾经自以为光洁如大士,何尝不是邋遢凡夫,癞头跣足之相?

是以,“癞头和尚”也是世人相。

而跛足道人的形象,同样诠释了“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意。详见下回分解。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4 11:0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2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茫茫大士为什么化身肮脏的癞头和尚,游戏人间?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2024 人文季美学向导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55:癞头和尚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甄士隐抱着女儿在街上遇到了一僧一道。那二人一见甄英莲,和尚就哭着向士隐讨要女儿出家去。见士隐不给他,便说了四句似谶非谶的打油诗,为日后甄家变故埋下伏笔。

甄士隐不可能因僧道三言两语就将女儿给他,更不愿听他们出口晦气之言。

但到和尚说出那四句谶言,倒让士隐心中一动,有了一些感想,只可惜已经去了。

说回僧道二人,模样极为奇特。


☞细说红楼系列055,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一回)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以僧道二人这般模样,给甄士隐的初印象肯定极坏,这也是人之常情。

放下道士先不说,只说这癞头和尚,正是那茫茫大士在凡间形象。

按说甄士隐才在梦中见到僧道,奈何肉体凡胎黄粱一梦,醒来早忘却大半。

茫茫大士在梦中一派菩萨大士风范,谁曾想落在凡间,倒成了癞头跣脚的邋遢模样。

文中暗表,他如此形象恰是真人不露相,也是对世人的一重“考验”。


凡俗之人以貌取人,若茫茫大士仍像甄士隐梦中或是石头所见那般庄严形象,不难使人盲从和信服。便不存在教化众生的意义,也非他下凡度化“有缘人”的目的。

“癞头跣脚”就是满头生着癞疮,光着脚的落魄肮脏模样。

这种形象与后文出现的净虚等人一派道貌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殊不知净虚才是假,癞头和尚才是真。

世人肉眼凡胎,秉性常有“有眼不识真香玉,错把糟粕当圭臬”。


再延伸一下,日后贾府不识林黛玉,却求薛宝钗,便应了这世俗的“缘法”。

闲言少叙,“癞头和尚”的邋遢相,既是一种考验,也代表佛家对“皮囊”的不重视。

舍去一身臭皮囊,才得人生大自在。

癞头跣足的和尚身无长物,又臭又脏,才是一位真佛。世人有几个能够识得?

茫茫大士和癞头和尚,到底谁是真,谁是假?便紧扣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之说。

关键不在真假,而在谁能识得“真假”,明辨“是非”。


大多数人的“觉醒”,都是在不见棺材不落泪之后。

就像甄士隐,此时癞头和尚对他讲再多也没用,需要用经历去验证他的谶言。

当甄士隐一一应验了和尚的话,明辨出“是非”,才洞悉了“真假”,这便是“悟”。

当甄士隐以自身经历,记起梦中茫茫大士,再看癞头和尚就会发现:曾经自以为光洁如大士,何尝不是邋遢凡夫,癞头跣足之相?

是以,“癞头和尚”也是世人相。

而跛足道人的形象,同样诠释了“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真意。详见下回分解。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1-04 11:03・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章之九 悲回风
【作者】屈原 【朝代】先秦拼音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纠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岁忽忽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闲。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入景响之无声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惮涌湍之磕磕兮,听波声之汹汹。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悲霜雪之俱下席,听潮水之相击。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惕惕;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赏析
悲痛回旋之风摇落蕙草,我心中郁结内自感伤。物有因美好而本性凋丧,声有因隐微而不能起唱。何以彭咸产生的思想,与其心志相联系能始终不忘。遭遇万变其中情由岂能遮盖,虚伪做作又怎能保持久长。鸟兽鸣叫呼号它们的同类,鲜草枯苴杂合就没有芬芳。鱼儿叠起鳞片自己显示特别,蛟龙隐藏起它身上的纹章。苦荼甜荠不在一块田里生长,兰草芷草在幽深处独含清香。想那佳人是永久美丽的,经过几代之久能自求多福。远大的志向所达到的高度,爱白云在天空自由飘浮。耿介抱着远大志向感于世事,私下赋诗来明白倾诉。想那佳人与众不同的胸襟。折采杜若申椒自我安排。屡屡悲慨哽咽连声叹...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 百科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2:49 , Processed in 1.2917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