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1|回复: 15

荣国府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发表于 2024-6-23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国府的没落:王熙凤病重,整个贾府找不到一根完整的人参
[color=var(--GBK03A)]红楼不红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舞裙歌板逐时新,散尽黄金只此身。寄语富儿休暴殄,俭如良药可医贫。——《金瓶梅》
《红楼梦》一书,除却描绘宝、黛之绝世之恋,荣国府的大厦将倾也暗蓄其中。开篇伊始,便有冷自兴之断言:(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而纵观《红楼梦》前期,荣国府还能勉强维持昔日的繁荣景象,可随着情节的推动,到前80回结束,荣国府的经济已然陷入了困局,先是宫中的太监来贾府“打秋风”,王熙凤居然得靠变卖首饰来应付,其后更是将贾母暂时用不着的金银家伙“偷”出几箱子来卖(第72回);
紧接着,第75回,尤氏来荣国府贾母处看望,正值饭点时间,贾母留她吃饭,结果端上来的米饭是普通的白梗米饭,而不是主子们吃的红稻米饭,细细询问,才知道“红稻米”这样的细粮不多,只能先紧着贾母吃;
最后,第77回,王熙凤积劳成疾,需要人参调养身体,王夫人翻遍整个荣国府,只找到些参膏、芦须。没办法,王夫人又去贾母处搜寻,倒是找到一根整参,可却因为年头太久,早已没有了药效: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他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到不拘粗细,好歹换些新的来才好。”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儿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第77回
曹雪芹这里用了一个曹操“鸡肋”般的隐喻笔法——眼下这根整参,就好比现在荣国府的处境,外表的品相看着极好,可因为年头久了,早就没有了药效,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废参。
可以想象,王夫人听完周瑞家的话后,“低头不语,半日才说”,她此刻脑中想的是什么,如何能不由这根人参联想到整个荣国府的未来命运?
王夫人此处的“低头不语”,承接了后面一个重大故事情节——抄检大观园!
有读者可能会觉得疑惑——抄检大观园,是由绣春囊引起的。青天白日的,大观园的山石上惊现绣春囊这样的敏感物件,这如果传出去,会对居住在大观园内的小姐们的名声造成怎样的恶劣影响?加上贾宝玉此时也住在大观园,万一儿子在这种环境下被带坏了可怎么办?
似乎就是在这两个原因的作用下,王夫人才毅然发动了抄检大观园行动,撵走了司棋、入画,以及部分藏赃的婆子。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抄检大观园,也是为了裁员,节省贾府开支。
其实早在绣春囊案件发生之初,王熙凤作为荣国府一直以来的实际管理者,她就提出了“裁员”的建议,因为凤姐知道——如果继续这么耗费下去,荣国府的底子真的要耗干了!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再如今各处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第74回
王熙凤很聪明,她的主要目的就是“裁员”,但要给“裁员”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眼下绣春囊事件,就是一个绝好的导火索,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外人看着也好看——人家荣国府是为了正风气才裁员的!
王夫人很有权谋,她很欣赏王熙凤的建议,自己也知道应该节俭,可她不想背“裁员”的黑锅(贾母有可能会因此埋怨),所以她给王熙凤的回话云山雾罩: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你这几个姊妹可怜,如今就这么几个丫环还要裁革了去,我于心不忍......如今宁可我自己省些,别委屈了她们。
这就是领导的说话艺术,滴水不漏,你绝对挑不出毛病来,可“裁员”该裁还是要裁的。
抄检大观园,撵走了司棋、入画等人,可终究裁得太少了,起不到“裁员”达到的节俭效果。于是我们看到,到了第77回,明明抄检大观园已经结束,可王夫人又突然转头杀了个“回马枪”,突击检查大观园。
这次突击检查,撵走了怡红院的晴雯、四儿、芳官三人,留下袭人、麝月这些老实人,这亦是裁员的潜规则——留下老实可靠,埋头干活,可以收为己用的丫环,撵走不听话、爱搞事的丫环,今天的职场亦是这种手段,诸君须知。
查完怡红院后,王夫人连茶也不吃,带领众人又往大观园别处查人去了——可见不是针对怡红院,而是针对整个大观园的一次“裁员”。包括周瑞家的在撵走司棋时,也称:明儿还有打发的人呢!可见此次“裁员”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并非是王夫人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这个谋划。
一向赫赫扬扬的荣国府,居然要靠这种藏着掖着的手段来节省开支,可见家中经济拮据,而表面的面子工程却不敢停,怕惹人耻笑,可此举无疑是扬汤止沸,若没有“溃痈虽痛,胜于养毒”的觉悟,荣国府安能长久?读者亦须警戒。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1-02-06 15:57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6: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丘处机(南宋)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一夜北风紧

丘处机《落花》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 南山友 2022-09-02 发布于广东  |  3720阅读  |  9转藏



转藏
丘处机《落花》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 南山友 2022-09-02 发布于广东  |  3720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2022-08-30 07:41


丘处机《落花》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 长春真人赋花容,各花自有各花种。 种下玫瑰花长刺,种下嗽叭花牵藤。 种下兰花生幽香,种下臭椿他招虫。 花开花落花再荣,且看谁人下何种。






全屏朗读分享



2022-08-30 07:41


丘处机《落花》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 长春真人赋花容,各花自有各花种。 种下玫瑰花长刺,种下嗽叭花牵藤。 种下兰花生幽香,种下臭椿他招虫。 花开花落花再荣,且看谁人下何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潮汹涌的荣国府:大房、二房之争,从中秋宴的3个玩笑说起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荣国府,有大房贾赦、二房贾政两支,虽然书中并未明确点出两房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从诸多琐碎的情节中,读者能自行感受到这两房之间一直暗潮汹涌,表面看着一团和气,实则矛盾丛生,争斗不止。

譬如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明明贾赦才是荣国府的长子,降等袭了一等将军之职,按理来说,贾赦才是荣国府的“拍板人”,可实际上荣国府的权力却掌握在弟弟贾政手中,威风赫赫之荣禧堂,成为贾政待客之处,贾赦一家只能住在荣国府花园隔断过来的房屋院宇内;

再如第74回,彼时大观园内惊现绣春囊,被邢夫人率先发现,这可是不小的安保事故,因为这意味着王夫人没有管理好大观园,邢夫人是怎么做的呢?她专门派个婆子将绣春囊送去给王夫人,其意便有“我捏着你的短了”的幸灾乐祸意图,并且其后在抄检大观园之前,又专门派陪房王善保家的前去“打探消息”,可见邢夫人之隔岸观火心态。

而这一切,都汇集成大房、二房之间的矛盾冲突,曹雪芹没有直言说二房如何厌恶大房,大房如何在背后诽谤二房,而是用写实的笔法,如实将事情记录,让读者自己去感觉其中的微妙处,此乃大家笔法,非一般小说可比。

而大房、二房之矛盾的直接展现,莫过于第75回的“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在这一章回中,两房之间的矛盾近乎坦白裸露出来,而情节核心点就在于贾赦的三个玩笑。

贾母:我得被针一针才好

中秋夜宴,贾府众人齐聚一堂,贾母爱热闹,于是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期间花儿刚好传到贾赦手中,贾赦不懂诗词歌赋,更无个人才艺,只得讲一个笑话来应景,可他讲的却是“母亲偏心”的故事:

(贾赦)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会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的。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针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道,天下父母心偏的多着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第75回
贾赦这个笑话,是否有主观上埋怨贾母偏心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这事只有贾赦自己心里清楚,但他的这个笑话得罪了贾母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众人大笑之际,唯有贾母苦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才好。

站在写实角度,笔者个人认为,贾赦这个笑话是存在一定主观意图的。放在今天,就好比公司团建活动,某个底层员工讲了一个“老板压榨员工”的笑话,其他员工听了必然觉得好笑,唯独老板心里会有点不得劲儿,纵然是借着讲笑话之名,热闹取乐之意,但终究不合时宜,如果是一个实习生初入社会,不懂规矩,只为好笑而已,尚且能理解,一个老员工这般讲,便存在一定问题了。

贾赦年过五十,素日最爱喝酒娶小老婆,可谓老油条了,却还犯这种错误,很难说他不是刻意为之,即主观上意识到这个笑话的不合适处。亦或者贾赦抱有侥幸心理,一方面有意讽贾母偏心,只重视二房,另一方面,又借着讲笑话打掩护,即便被知晓,亦可以用一时冒撞辩护。

从这个情节上,也可见贾赦之小聪明,油滑处世之道。

贾赦:何必弄出书呆子气象

在嘲讽完贾母之后,贾赦又将枪口对准了贾政,彼时夜宴上,贾宝玉、贾环等人作诗授奖,贾环之诗专好奇诡仙鬼一格,词句中总带着不乐读书之意,贾政看完心中不悦,评价贾环“发言吐气,总属邪派,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品性”。

令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一向不喜读书作诗的贾赦,在听完贾政的评价后,居然主动要来了贾环了诗作,看完后,给出了和贾政完全相反的评价,且看原文: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气象来。”——第75回
好家伙,贾赦的这番话,就好比一个初中学历的富二代,站在“读书无用论”的角度,劝告家里孩子也别读书,识几个字就行了——贾赦是个典型的世俗经验主义者。

但贾赦这番话,是有明确指向的,他并不是单单在阐释“读书和前途”的关系问题,而是在含沙射影地讽刺贾政:贾政从小酷爱读书,祖父最喜,贾赦却不乐读书,只爱贪图享乐,所以在贾赦的认知中,贾政就是个“书呆子”,只会读死书,倒不如赶紧混社会的好。

因此贾政给了贾环的诗负面评价后,贾赦心中不悦,他要来贾环的诗作欣赏是假,借此机会嘲讽贾政才是真。

且看贾赦对诗作之评价,只有“甚是有骨气”五个字,怎么有骨气?这诗好在哪儿?只字未提,其余长篇大论皆是论述读书不好,这哪里是评价诗作,完全是抒发个人对贾政的批判。

由此观之,贾赦与贾政兄弟俩,在思想、价值观方面完全不同,这一点也体现在两人为后代择偶的态度上:贾政喜欢书香门第,故大儿子贾珠娶了李纨,素日又很注重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的教育问题;贾赦则世俗气重,儿子贾琏娶了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王熙凤,还将女儿迎春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可叹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环:荣国府世袭前程定是你袭

贾赦在含沙射影嘲讽完贾政后,还觉得不尽兴,一定要把话说绝了,于是他又进一步给了贾环高度评价,甚至说荣国府未来的世袭位置定会轮到贾环头上,且看原文:

(贾赦)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你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政听说,忙劝说:“不过他胡诌如此,哪里就论到后事了。”——第75回
贾赦这话的讽刺意味极重,他是真的认为贾环能袭爵吗?

当然不是,按照袭爵的原则,贾赦袭的爵位乃是一等将军,按照降等袭爵的规矩,他的儿子贾琏将来应该继承这个爵位,即二品将军,贾琏之后有贾琮(贾赦庶子);

若是荣国府大房(即贾赦这一支)无人了,才轮到二房,但也应该是贾政(贾赦弟弟)、贾兰(贾政嫡长孙)、贾宝玉(贾政嫡子),最后才论到贾环。

所以不管怎么看,除非贾琏、贾琮、贾政、贾兰、贾宝玉这几个人坐同一辆车外出游玩,不幸路上出了车祸,否则贾环没有丝毫机会袭爵,放在《红楼梦》背景年代,又不存在出车祸的概率,所以贾环袭爵的概率几乎是零。

有了这一层认识,我们再看贾赦的这番话,就会发现它其中的嘲讽意味:贾政用功读书,贾赦花天酒地,可最后荣国府的爵位还是让贾赦给袭了;眼下贾环的诗作水平没有受到贾政的认同,贾赦反而大肆夸奖,以袭爵为契机,暗讽贾政,可谓小人之心机,一览无遗。

但贾赦脑子终究不好使,他袭爵不是因为他不读书,没有变成书呆子,而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嫡长子,这层身份才是他袭爵的根源。

可贾赦当着众人的面,脑子一时短路,仅仅为了讽刺贾政而讽刺,用“不读书”作为衡量脑子好使与否的标杆,进而称将来的爵位定要贾环来袭,可称得上糊涂二字。

综上所述,贾赦这个人物形象很像今天的世俗市侩阶层,看人看事皆没有太高的眼界和水准,为人心胸狭窄,擅长诡辩怼人。贾府众多男丁中,贾琏、贾珍等人虽也是好色之徒,但终究有能力、有见识,放在今天当个公司总经理绰绰有余,唯独这个贾赦,身上充斥着所谓的“精明”,其实骨子里不过一个糊涂人而已。

发布于 2020-11-23 2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21: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3 09:14

已关注
《红楼梦》作者将主人公贾宝玉生活的贾家西府以“荣”为名的原因,除了通过“荣”字的本身寓意暗示绛珠仙草的真实名字外,作者还用这个“荣”字暗示了他的名字是朱慈炤,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朱明皇室的一件稀罕事说起了。
由于儿子众多,为了防止重名,朱元璋为后代制定了取名的规矩:首先规定其子孙今后必须取双名;其次为他的26个儿子每一房各拟定了二十个不同的字,依序取用作为双名中的第一个字;最后仿效宋朝赵氏皇族和朱熹家族的命名方法,以“五行相生”之序的“火、土、金、水、木” 依次作为偏旁命名。
有朱元璋制定的双名规矩,又有明朝宗室不遗余力地选用生僻字作为名字的第二字,按理说避免重名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明末还是发生了三起皇室人员重名事件。
第一次是万历三十三年,皇长孙诞生,万历皇帝为皇长孙的取名“朱由校”,寓意朱由校是教化万民的大统继承者,可见万历皇帝对这个长孙给予了极高的厚望。              
不得不说,“朱由校”是个好名字,但问题是这个名字虽好,却已经被明朝宗室的一位子弟先用了,他就是明朝的第五代益王朱由校。
益王朱由校比天启皇帝大18岁。但是既然皇帝长孙——未来的皇帝已经取名为“朱由校”,那么作为地方藩王的朱由校就必须以卑避尊,不能再用已经叫了18年的本名了,可是这位朱由校不是另取一个木偏旁的字,而是直接使用五行字,改名为“由木”,这是公然违背祖规,由此可见对万历皇帝抢名字一事是何等的不满,于是用这个违背祖规的名字表示无声的抗议,心怀愧疚的万历皇帝没有责难他们,批准了朱由木的违规名字,结果就导致明朝出现了唯一的一个直接用五行字做名字的特例——朱由木。
第二次破例是在崇祯六年,田秀英的第一子生,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第四子,崇祯为其取名“朱慈炤”,但朱慈炤这个名字当时已经被藩属在湖南常德的荣王所用,荣王朱慈炤于崇祯五年袭封第六代荣王。
最后一次重名事件发生在田秀英的第三子、也就是崇祯帝的皇六子身上。崇祯皇帝在其出生前的崇祯十年(1637年)十月十九日,特地派灵台太监陈国用去请名震京城的六壬大师陈公献为田妃占六甲,可见重视程度。而崇祯为其精心选定的名字“朱慈灿”又一次重名了,已经被朱由木的第六子——当时的益王朱慈炲的六弟所用,也就是崇祯亡国后的弘光元年被封为“建城郡王”的朱慈灿,可见一个好名字是很抢手的。皇六子朱慈灿被害死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世时间不足一年半,因此这一次的重名问题也就不为世人所注意。
由于皇四子不是太子,所以荣王也就无需避讳,得以继续使用朱慈炤这一名字,这就使得明朝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两位亲王重名,并且还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位亲王重名的奇观。而这唯一一次的重名特例,给了朱三太子借荣王朱慈炤之名,向世人揭示自己名字“朱慈炤"的奇思妙想。

《红楼梦》中不断强调“末世”,而主人公贾宝玉居住的府第又名为“荣国府”,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令人不禁想到明末的最后一任荣王朱慈炤,《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借此告知世人:他这个老明公山子野、他这块天下仅存的补天之石,不但是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唯一仅存的正统继承人,而且就是那与大明末代荣王朱慈炤重名的朱三太子朱慈炤!
举报
评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21: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隐史
2024-03-23 09:05

已关注
《红楼梦》作者为何要将主人公贾宝玉生活的、供奉田秀英神主牌位的贾家西府以“荣”为名呢?
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荣”字本身的寓意,荣既指梧桐,也指草本植物的花。
先说梧桐。《说文》中写:荣,桐木也。《尔雅》:荣,桐木。注: “即梧桐。”
第一集中说过,书中写宝玉是凤凰,而在传说中,神鸟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因此俗语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既然宝玉是凤凰,宝玉所在的荣国府自然就是那唯一能让凤凰栖息的梧桐树,而荣国府的“荣”就是指梧桐树。
再说草花。《尔雅·释草》中解释“荣”字:“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意思是说:木本植物开花叫华,草本植物开花叫荣,开花并且结果的叫秀,开花而不结果的叫英.
请注意这一句中,与草开花的“荣”并列提及的,不仅有“华”字,还有“秀”“英”二字。而宝玉所爱的绛珠仙草黛玉,其实就是名为“秀英”的中华女子田秀英。
所以,“荣”也暗示了绛珠仙草的真实名字实为“秀英”。需要说明的是:“荣”是木偏旁,原本的意思是草木开花繁茂。绛珠仙草自称“草木之人”,正是照应古人字典中的“荣”字释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8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荣”字秘密
原创 红楼隐史蝶恋花 红楼隐史 2022-11-18 21:59 发表于加拿大
《红楼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是:作者为何要将主人公贾宝玉生活的、供奉田秀英牌位的贾家西府以“荣”为名呢?

除了我在前书中《<红楼梦>为何喜“荣”而恶“宁”》中提过的原因外,作者其实也是在用这个“荣”字暗示他的名字是朱慈炤,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朱明皇室的一件稀罕事说起了。

我在前书的《贾宝玉的住所为何起名怡红院?朱三太子的怪名孙子的秘密》中详细解释了由于儿子众多,为了防止重名,朱元璋为后代制定了取名的规矩:首先规定其子孙今后必须取双名;其次为他的26个儿子每一房各拟定了二十个不同的字,依序取用作为双名中的第一个字;最后仿效宋朝赵氏皇族和朱熹家族的命名方法,以“五行相生” 之序的“火、土、金、水、木” 依次作为偏旁命名。

但是朱元璋还是失算了,由于他朱家实在太能生了,到了万历年间皇族玉牒的登记人数就已达60余万,而汉字中带有五行偏旁的不过才四千左右,这就导致很多皇族为了符合祖训,而不得不用各种生僻字,如广济王朱幹堹、承休王朱硕熛、延津王朱常湌、荣宪王朱由枵、益宣王朱翊鈏等,但即便如此,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还是远远不够用,于是竟有将“渣、没、蛙、泥、堵”等荒唐字也都取作了名字,如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洧川庄裕王朱恭榨、肃怀王朱绅堵、靖安王朱敏没、祁阳王朱干蛙、南安王朱彦泥、衡阳王朱宠淹、浦阳王朱常浆、阳信王朱寿钞等等。

甚至有说,明朝皇室为了起名而特意造了许多字,也就是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用的生僻字,有关造字一说还有待专家们的考证,但是,明朝皇室的生僻名字确实为元素周期表的中文用字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秦惠王朱公锡、永和王朱慎镭、鲁阳王朱同铌、鲁阳王朱安汞、瑞金端惠王朱在钠、长阳王朱恩钠、恭顺王朱恩钾、蒙阴王朱帅钾、寿昌王朱均铁、益阳王朱恩铜、伊悼王朱諟钒、荥阳王朱翊铬、封丘王朱同铬、宣宁恭安王朱成钴、庆王朱帅锌、内丘王朱效锂、新野王 朱弥镉、恭和王朱成钯、韩惠王朱征钋、唐山荣康王朱诠铍、弘农王朱寘镧、唐靖王朱琼烃、郑王朱厚烷、怀简王朱厚烃、楚庄王朱孟烷、沅陵王朱恩铈、临安王朱勤烷、安昌王朱定烷、荥阳王朱翊铬、庄简王朱悦烯、伊简王朱颙炔、东安昭简王朱均钚、稷山王朱效钛等等。

有朱元璋制定的双名规定,又有明朝宗室不遗余力地选用生僻字作为名字的第二字,按理说避免重名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明末还是发生了三起皇室人员的重名事件。                                                                                                                 

第一次是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皇长孙诞生,万历皇帝极为高兴,次年的万历三十四年二月初三日,万历皇帝以皇长孙百日诏告天下臣民并朝鲜,这就等同于公开宣告皇长孙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沈一贯等人为万历皇帝的皇长孙的取名拟定了“本”“校”“果”“格”四字,经过慎重的考虑,二月二十五日,万历皇帝钦定了“校”,故名为“朱由校”。需要强调的是:“校”是个多音字,而万历皇帝选定的是等同“教”的、读音jiao的“校”,因“校,居校切,夏曰校,学名,校者教也,以教民为义也。” 寓意朱由校是教化万民的大统继承者,可见万历皇帝对这个长孙给予了极高的期望。

不得不说,“朱由校”是个好名字,但问题是这个名字虽好,却已经被明朝宗室的一位子弟先用了,他就是明朝的第五代益王朱由木,根据1979年出土的《益宣王墓志》载:“世子(即益敬王之子朱由木)名由校,实元孙也”。“朱由木”本名原为“朱由校”。

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按照明朝皇子的命名流程,皇子诞生的三个月内,由礼部发文给钦天监,让其选择合适的行礼吉时。与此同时,为避免出现重名,翰林院要查阅钦赐过的宗室同辈名字,进呈皇帝御览,并初步拟定几个备选名字,由皇帝从中选择圈定。

但奇怪的是:尽管知道益王十八岁的世子已经取名“朱由校”,但翰林院为皇帝长孙拟定的四个备选名字里却还是出现了“朱由校”这一重名。

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翰林院为皇子取名必须要考虑生辰八字,皇子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下之主,更何况万历的这位皇长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必会成为皇帝,而皇帝的气运关系到社稷苍生的兴衰,取名自然要取最吉利的,可算来测去还是“本”“校”“果”“格”这四字最适合皇长孙的命格,所以也就顾不上“果”字好不好看、“校”字重不重名了,而且皇帝最大,重名的规矩仅供皇帝参考,但无法限制皇帝,而地方藩王们不同,他们的后代因为无缘于皇位,所以必须要严格遵守不得重名的规矩。

前书解过,万历皇帝虽然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但对皇长孙的出生却是极其重视、欣喜万分的,万历不顾常规而破天荒地抢了地方藩王的名字给自己的长孙,可见万历对长孙的喜爱,因为他想给自己长孙最好的。

益王朱由校生于1588年,比天启皇帝大18岁。但是既然皇帝长孙——未来的皇帝已经取名为“朱由校”,那么作为地方藩王的朱由校就必须以卑避尊,不能再用已经叫了18年的本名了,可是这位朱由校不是另取一个木偏旁的字,而是直接使用五行字,改名为“由木”,这是公然违背祖规,由此可见朱由木父子对万历皇帝抢名字一事是何等的不满,他们是用这个违背祖规的名字表示无声的抗议,心怀愧疚的万历皇帝没有责难,批准了朱由木的违规名字,结果就导致明朝出现了唯一的一个直接用五行字做名字的特例——朱由木。

第二次破例是在崇祯六年,田秀英的第一子生,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第四子,崇祯为其取名“朱慈炤”,见《明史·诸王传五》前部总写:“庄烈帝诸子:太子慈烺;怀王慈烜;定王慈炯;永王慈照;悼灵王慈焕……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

但朱慈炤这个名字当时已经被藩属在湖南常德的荣王所用,荣王朱慈炤是荣宪王朱由枵世子,并已经于崇祯五年袭封第六代荣王,收录有荣王朱慈炤名字记载的史料如下: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诸王》:“荣庄王祐枢,宪宗第十三子。……三年之藩常德。……嘉靖十八年薨。孙恭王载墐嗣,万历二十三年薨。子翊????嗣,四十年薨。子常溒嗣,薨。子宪王由枵嗣,薨。子慈照嗣。张献忠入湖南,奉母妃姚氏走辰溪,不知所终。”  

——钱海岳的《南明史》卷二十八: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兵至,荣王慈炤奉(母)姚太妃走辰溪,不知所终。”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照与炤是异体字,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明史》中有时将皇四子永王的名字写作“朱慈炤”,有时又写作“朱慈照”。很多人以为“照”是水偏旁,其实“灬”在古代是“火”部偏旁,表示下方燃烧的“火”,比如照、煦、煎、煮、焦都是属“火”部的,所谓的“四点水”的叫法完全是现代人的发明。

皇四子生于崇祯六年六月,十月怀胎,倒推回去可知田秀英是崇祯五年八月怀孕,而崇祯恰于此时将田妃居住的“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可见是为了庆祝田妃的怀孕,“承乾”这个寓意非凡的名字反映出了崇祯对田妃的宠爱和对田妃头胎孩子的重视。

《崇祯长编卷之五十八》载:崇祯五年四月,“册封各王府。……遣正使副使林正亨、林铭几往益府;胡世安、梁衍泗往荣府。”皇四子的出生距离朱由枵的世子朱慈炤获袭为荣王仅仅时隔一年,一年前才批准新荣王袭封的崇祯不可能不知道朱慈炤这个名字已经有荣王在用,更不要说还有翰林院的提醒,可是崇祯还是为田妃的头胎儿子起名“朱慈照”,只因“照”这个字的寓意好。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则天女皇给自己起的名字就是武“曌”,“曌”也是“照”的异体字,只不过武则天特地为自己起名而造出来的“曌”将“照”的意思表达得更为形象直观;明孝宗为自己唯一的爱子择定的名字也是“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武宗朱厚照。由此可见崇祯对田妃头胎儿子的重视和喜爱,所以才会效仿爷爷万历皇帝再次破例,只为给爱子一个寓意非凡的好名字。

最后一次重名事件发生在田秀英的第三子、也就是崇祯帝的皇六子身上。崇祯皇帝在其出生前的崇祯十年(1637年)十月十九日,特地派灵台太监陈国用去请名震京城的六壬大师陈公献为田妃占六甲,可见重视程度。而崇祯为其精心选定的名字“朱慈灿”又一次重名了,已经被朱由木的第六子——当时的益王朱慈炲的六弟所用,也就是崇祯亡国后的弘光元年被封为“建城郡王”的朱慈灿,可见一个好名字是很抢手的。皇六子朱慈灿后被周后害死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世时间不足一年半,因此这一次的重名问题也就不为世人所注意。

由于皇四子不是太子,所以荣王也就无需避讳,得以继续使用朱慈炤这一名字,这就使得明朝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两位亲王重名,并且还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位亲王重名的奇观。而这唯一的一次特例,给了朱三太子借荣王朱慈炤揭示自己名字朱慈炤的奇思妙想。

《红楼梦》中不断强调“末世”,而主人公宝玉居住的府第又名为“荣国府”,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令人不禁想到明末的最后一任荣王朱慈炤,《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借此告知世人:他这块天下唯一仅存的补天之石,不但是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唯一仅存的正统继承人,而且就是那与大明末代荣王朱慈炤重名的朱三太子朱慈炤!


来源: 《红楼梦》中荣国府的“荣”字秘密
本主题由 admin 于 2023-9-8 08:46 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07: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国府13→包括大观园01→【1631//1632--1642--1644】
贾宝玉【16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6: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丘处机《落花》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
南山友 2022-09-02 发布于广东  |  3720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2022-08-30 07:41

丘处机《落花》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万枝空。
滋荣实藉三春秀,变化虚随一夜风。
物外光阴元自得,人间生灭有谁穷。
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长春真人赋花容,各花自有各花种。 种下玫瑰花长刺,种下嗽叭花牵藤。 种下兰花生幽香,种下臭椿他招虫。 花开花落花再荣,且看谁人下何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9: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国公被封为“荣”,成为贾府不败的基因,难怪贾兰能够东山再起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荣国公和宁国公是拥护皇帝登基的有功之臣,更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功绩,为贾家子孙创下百年富贵。

荣国公是弟弟,功劳却比哥哥宁国公更高。曹雪芹设计贾家的爵位,对照了清代宗室世袭爵位。荣国公相当于一等镇国公,宁国公相当于一等辅国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则是一等辅国公,贾代化则是世袭一等镇国将军了……


本文不论爵位之高低,要讲一下荣国公的封号,皇帝为什么给他封爵为“荣”?

上一回讲解宁国公封号为“宁”时,宁字有几层意思。比如为江宁,从晋代就是南京的别名。为宁静,对应宁国公的火爆脾气。为止息,预示家事消亡首罪宁。

再比如宁国府“秦尤许”三个媳妇缺“朱”,贾敬的人物原型分明借鉴了明朝嘉靖皇帝的特点等线索……宁国公的“宁”,确有借“明亡”以警世的意思。

作者通过明亡伏笔宁国府的灭亡,以警醒读书人,以史为鉴。

当然,曹雪芹借鉴明亡铺垫宁国府之亡的真相,并不是写明朝历史,借鉴与撰写历史是两码事。

那么,作为宁国公的兄弟,荣国公的封号“荣”,又有什么特别意思呢?显然其中含有“清兴”的意思。


“明亡清兴”被曹雪芹写为贾家兄弟一家,凸显出《红楼梦》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否定历史现实,这从宁国公和荣国公的封号体现的清楚。

荣国公的荣,字面意思就是“繁荣”。比起凋零的宁国府,荣国府无论是爵位等级,子嗣素质以及富贵繁荣,都要更胜一筹。

荣,初义为草木茂盛。可引申为兴盛,受人敬重的意思。还是“梧桐”的别称。

【说文】桐木也。见桐字注。又屋梠之两头起者爲荣。

【礼•丧大记】升自东荣,降自西北荣。【注】荣屋翼也。又荣华。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淮南子•时则训】秋行夏令爲华,行春令爲荣。又荣者,辱之反。

“荣”字的几种解释,在《红楼梦》中多有体现。

首先,荣通梧桐。俗话说凤栖梧桐,荣国府最终走出了三个帝王妃。分别是贤德妃贾元春,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贾探春。


原文通过贾母收藏的三件“慧纹”做了伏笔。原文说“进上了两件”,是指贾元春和贾探春姐妹都为王妃。剩下一件贾母留下“自用”,只可惜越想留下越留不下。最后抄家便宜了“皇帝”,就是林黛玉潇湘妃子的最终结局。不多赘述。

其次,【淮南子】“行春令”为荣,贾家因此有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姐妹。呼应“荣”字封号。

再有,“荣”有草木之意,则木石姻缘可“荣”,给出治家良方。金玉姻缘可“毁”,注定败家。

最后,“荣”为房屋翘起的边角。隐喻助力皇权肱骨之臣的意思。

皇帝对荣国公的功劳极为看中。荣国公也不像宁国公脾气火爆不好控制。“宁”字有敲打之意,“荣”字则大体是个“美号”。

皇帝希望荣国公能与自己如草木共荣。当然这个希望最终被宁国府连累而破灭。但君臣仍旧延续了两代的和睦共处。


“荣”被作为房屋之边角,囊括了东西南北。

事实上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兄弟囊括四方,既有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思,更可引申为四方“天下”之意。

这也是宁国府借明亡警示,荣国府又宣扬了清兴的现实。宁荣的兴亡本质,就是天下的兴亡。

荣国府到了《红楼梦》时代,贾母一个老祖母带领一群儿孙,颇有清初孝庄皇太后与子孙们的意思。

尤其焦大醉骂那句“养小叔子”,更有清宫三大谜案之“太后下嫁”的影射。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没说完“南院马棚起火”,则有借鉴三藩之乱的意思。

王熙凤说“圣祖仿舜巡”,江南甄家接驾四次,则是康熙南巡故事。


当然,贾家当初监造海舫,则又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之伏笔。都是互相杂糅的典故。

而南安太妃的出现,粤海将军的封号都有清朝的影子。

更不用提原文中很多规矩、礼仪和生活习惯……关键《红楼梦》成书时间,不可避免的借鉴了当时清代的社会民情,以及贵族生活场景。

荣国公的荣对应宁国公的宁。宁有“亡”之意,荣有“兴”之意。正契合《红楼梦》借“兴亡”警世的主旨。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红楼梦》既不是反清复明,也不是悼明,更不是所谓清朝皇家故事,甚至不是江宁织造曹家故事。


曹雪芹撷取了明亡清兴的若干片段,包括更早的比如唐代的玄武门之变,马嵬驿之变等等故事,来讲述兴亡的本色。

宁国公的“宁”,确与明亡的警示有关。而荣国公的“荣”,也确实借鉴了清兴故事。

妙在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亲兄弟,曹雪芹的历史观无疑是“天下大同”!

综上,“荣”为草之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宁国府最后彻底覆亡,荣国府败亡后还有贾兰东山再起,再次复兴。

荣国公的封号也体现出这一点来。

发布于 2024-08-22 11:0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国公被封为“荣”,成为贾府不败的基因,难怪贾兰能够东山再起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荣国公和宁国公是拥护皇帝登基的有功之臣,更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功绩,为贾家子孙创下百年富贵。

荣国公是弟弟,功劳却比哥哥宁国公更高。曹雪芹设计贾家的爵位,对照了清代宗室世袭爵位。荣国公相当于一等镇国公,宁国公相当于一等辅国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则是一等辅国公,贾代化则是世袭一等镇国将军了……


本文不论爵位之高低,要讲一下荣国公的封号,皇帝为什么给他封爵为“荣”?

上一回讲解宁国公封号为“宁”时,宁字有几层意思。比如为江宁,从晋代就是南京的别名。为宁静,对应宁国公的火爆脾气。为止息,预示家事消亡首罪宁。

再比如宁国府“秦尤许”三个媳妇缺“朱”,贾敬的人物原型分明借鉴了明朝嘉靖皇帝的特点等线索……宁国公的“宁”,确有借“明亡”以警世的意思。

作者通过明亡伏笔宁国府的灭亡,以警醒读书人,以史为鉴。

当然,曹雪芹借鉴明亡铺垫宁国府之亡的真相,并不是写明朝历史,借鉴与撰写历史是两码事。

那么,作为宁国公的兄弟,荣国公的封号“荣”,又有什么特别意思呢?显然其中含有“清兴”的意思。


“明亡清兴”被曹雪芹写为贾家兄弟一家,凸显出《红楼梦》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否定历史现实,这从宁国公和荣国公的封号体现的清楚。

荣国公的荣,字面意思就是“繁荣”。比起凋零的宁国府,荣国府无论是爵位等级,子嗣素质以及富贵繁荣,都要更胜一筹。

荣,初义为草木茂盛。可引申为兴盛,受人敬重的意思。还是“梧桐”的别称。

【说文】桐木也。见桐字注。又屋梠之两头起者爲荣。

【礼•丧大记】升自东荣,降自西北荣。【注】荣屋翼也。又荣华。

【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淮南子•时则训】秋行夏令爲华,行春令爲荣。又荣者,辱之反。

“荣”字的几种解释,在《红楼梦》中多有体现。

首先,荣通梧桐。俗话说凤栖梧桐,荣国府最终走出了三个帝王妃。分别是贤德妃贾元春,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贾探春。


原文通过贾母收藏的三件“慧纹”做了伏笔。原文说“进上了两件”,是指贾元春和贾探春姐妹都为王妃。剩下一件贾母留下“自用”,只可惜越想留下越留不下。最后抄家便宜了“皇帝”,就是林黛玉潇湘妃子的最终结局。不多赘述。

其次,【淮南子】“行春令”为荣,贾家因此有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姐妹。呼应“荣”字封号。

再有,“荣”有草木之意,则木石姻缘可“荣”,给出治家良方。金玉姻缘可“毁”,注定败家。

最后,“荣”为房屋翘起的边角。隐喻助力皇权肱骨之臣的意思。

皇帝对荣国公的功劳极为看中。荣国公也不像宁国公脾气火爆不好控制。“宁”字有敲打之意,“荣”字则大体是个“美号”。

皇帝希望荣国公能与自己如草木共荣。当然这个希望最终被宁国府连累而破灭。但君臣仍旧延续了两代的和睦共处。


“荣”被作为房屋之边角,囊括了东西南北。

事实上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兄弟囊括四方,既有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思,更可引申为四方“天下”之意。

这也是宁国府借明亡警示,荣国府又宣扬了清兴的现实。宁荣的兴亡本质,就是天下的兴亡。

荣国府到了《红楼梦》时代,贾母一个老祖母带领一群儿孙,颇有清初孝庄皇太后与子孙们的意思。

尤其焦大醉骂那句“养小叔子”,更有清宫三大谜案之“太后下嫁”的影射。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讲述“雪下抽柴”故事,没说完“南院马棚起火”,则有借鉴三藩之乱的意思。

王熙凤说“圣祖仿舜巡”,江南甄家接驾四次,则是康熙南巡故事。


当然,贾家当初监造海舫,则又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之伏笔。都是互相杂糅的典故。

而南安太妃的出现,粤海将军的封号都有清朝的影子。

更不用提原文中很多规矩、礼仪和生活习惯……关键《红楼梦》成书时间,不可避免的借鉴了当时清代的社会民情,以及贵族生活场景。

荣国公的荣对应宁国公的宁。宁有“亡”之意,荣有“兴”之意。正契合《红楼梦》借“兴亡”警世的主旨。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红楼梦》既不是反清复明,也不是悼明,更不是所谓清朝皇家故事,甚至不是江宁织造曹家故事。


曹雪芹撷取了明亡清兴的若干片段,包括更早的比如唐代的玄武门之变,马嵬驿之变等等故事,来讲述兴亡的本色。

宁国公的“宁”,确与明亡的警示有关。而荣国公的“荣”,也确实借鉴了清兴故事。

妙在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亲兄弟,曹雪芹的历史观无疑是“天下大同”!

综上,“荣”为草之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宁国府最后彻底覆亡,荣国府败亡后还有贾兰东山再起,再次复兴。

荣国公的封号也体现出这一点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12 , Processed in 1.1273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