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4|回复: 14

邢夫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4-6-23 21: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夫人在大观园发现了“那个东西”为什么不自己和王熙凤说,而是让王夫人去?





绣香囊事件。显示全部 ​



[color=var(--GBL05A)]关注者
[color=var(--GBK02A)]42

[color=var(--GBL05A)]被浏览
[color=var(--GBK02A)]11,634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color=var(--GBL05A)]查看全部 32 个回答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晴月

[color=var(--GBK04A)]接红楼梦相关问题,教育类问题,心理咨询类问题。




​ 关注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重新发了,谢众抬爱。
好问题,这涉及到贾家的权力分配。
先看贾赦贾政:
贾母不喜欢大儿子,况且大儿子在官场没什么作为,只是有个世袭的一品将军爵位,治世的世袭将军,已经虚得不能再虚了。人品嘛,又年老好色,贪多嚼不烂,糊涂贪婪,乱打儿子。整部红楼里对他就没什么好话。
贾政虽然是小儿子,但是能做到“学政”这种有实权的官职。日常不惯俗务,喜欢和清客相公们谈诗论画。生了一个女儿做妃子,一个儿子是宝玉。贾母实际上是靠在小儿子身上养老的。
所以贾家现在的情况看上去自相矛盾,实际上清爽得很。
1.现在贾政夫妇握有实权,只是表面上尊重老大一家。
2.两边等老太太去世后必然分家,现在两家已经是隔了院子各过各的了。
3.但凡是大事,都是贾政夫妇主管,贾赦夫妇干看着没办法,憋了一肚子气,只能自己默默多贪点钱,谁也不给。
4.除了贾赦家院子里的事以外,其他的事贾赦家一概插不上手。
回到问题,为什么邢夫人要交给王夫人处理呢?
因为她没权力,照管大观园、管理下人是王夫人的事。跟她没关系。她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奚落一下:你看你管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明晃晃的脏东西都被我看见了,快去处理吧!然后兴兴头头问王善保家的:怎么样,王夫人有没有气死?她们有什么尴尬瞬间让我开心一下!
那王熙凤在这里又是个什么角色呢?
王熙凤是归属邢夫人管的,邢夫人是她婆婆,但是邢夫人这个人,贪婪市侩,耳根子软,在她手下会受很多委屈,她又不肯把她那个小院的权力放给儿媳妇,所以王熙凤在她这只能被埋没,受委屈。
而王夫人一方面心疼自己侄女,一方面又爱才,所以就把贾琏王熙凤夫妇借调过来,照管贾政王夫人家里的家务。所以王熙凤其实是二房的实际管家人,她的领导是王夫人,也是她姑妈。纵然邢夫人看不惯,想把自己儿媳妇调回来,因为有贾母挡着,所以暂时还调不回来。等日后或者贾母去世,或者宝玉娶亲,王熙凤就必须要让位了,那时候也是邢夫人这个婆婆报冤报仇的时候了。
所以平儿时常劝王熙凤:“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二房家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大房家里,邢夫人手下)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
平儿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给二房打工都是暂时的,没必要真跟人结仇,怀个儿子才是正经。可惜凤儿太好强,做不到啊。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0-12-24 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小人物:邢夫人的愚犟背后,有不为人知的精明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按照《红楼梦》中人物的重点刻画而言,邢夫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而且进一步细分下来,邢夫人貌似又是众多小人物中的一个反面人物。

身为长辈,邢夫人却不似贾母那般和蔼慈祥,处处刁难儿媳王熙凤,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让她没脸;身为妻子,邢夫人又显得愚蠢懦弱,居然帮着丈夫贾赦算计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强娶鸳鸯做妾;身为儿媳,她又不懂得察言观色,导致被贾母嫌弃,就连作者曹公也对邢夫人没有好感,称呼她为“尴尬人”!

由此这般,邢夫人这个形象便被打上了“愚犟无能”的烙印,读者再难提起对她的好感,包括众多《红楼梦》研究者,也很少有人专门分析邢夫人,但这就导致目前对邢夫人的认识存在“脸谱化”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书中部分情节的分析,私认为邢夫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糊涂,她亦有自己的精明之处。

《红楼梦》第74回的“绣春囊事件”,堪称是对邢夫人智商检测的一块试金石。

大观园的山石上惊现绣春囊,放在今天,这等于在象牙塔般的校园内发现了一个存满少儿不宜电影的手机,如果这件事情传播出去,将会对大观园中小姐们的名声造成怎样的恶劣影响,其后果不言而喻。

最先的发现者是傻大姐,她看着荷包上的绣春图,还以为画的是两个妖精打架,恰好遇上了来大观园内散心的邢夫人,就傻乎乎地拿给邢夫人看,邢夫人吓得赶紧叮嘱傻大姐不要说出去,然后自己将绣春囊藏入袖中。

绣春囊的出现,在邢夫人心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因为荣国府大房和二房之间一向不和,贾府的权力全部集中在二房贾政、王夫人手中,大观园也正好就在王夫人的管辖范围内。如今大观园内出现了绣春囊,明显是王夫人管理不严导致的,邢夫人想趁着这个机会打压一下王夫人。

诸君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邢夫人,你想要报复王夫人,眼下绣春囊就在你手中,你准备如何作文章呢?

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直接将绣春囊拿到贾母跟前,然后添油加醋一番,埋怨王夫人管理如何差劲,导致园中出现这种羞耻的事情——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报复王夫人的手段。

可我们惊讶地看到,邢夫人并没有这么做,她选择偷偷让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送给王夫人,并说明发现绣春囊的时间和地点,将绣春囊事件的处置权交给了王夫人!

邢夫人为何会这么好心呢?事实上,这个举动正是邢夫人的聪明之处。

直接将绣春囊送到贾母跟前,是下策中的下策,何也?因为贾府中的人个个都是人精,尤其是老祖宗贾母,年轻时期的贾母,管家能力连王熙凤都自叹不如,看事情那叫一个通透,所以在老祖宗跟前,耍任何小心眼都是徒劳。

如果邢夫人真的直接将绣春囊送到贾母跟前,并添油加醋派了王夫人一番不是,你猜贾母会怎么想?

绣春囊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能不二次传播尽量不要传播,可是邢夫人却兴冲冲拿着绣春囊来找贾母责备王夫人,这明显是在算计王夫人,一旦贾母这么想,就会瞬间消失对邢夫人的好感;甚至,贾母会怀疑:这个绣春囊是不是邢夫人自己做的,用来诬陷我二媳妇呢?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邢夫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自己将绣春囊送去贾母跟前,即便要让贾母责备王夫人,也要是贾母自己听闻了绣春囊的消息,主动来找王夫人询问情况,自己一旦主动出击,很容易引火烧身。

邢夫人很聪明,她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层,所以她没有这么做,易位而处,如果换成赵姨娘,恐怕早就傻乎乎地去找贾母陈述事情经过了。

其后,邢夫人让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送去给王夫人,其意图有三:

第一,主动出击,以“绣春囊事件”第一目击者的身份居高临下,表明自己捏住了王夫人的错;

第二,自己未将“绣春囊事件”影响扩大化,给身为贾府管理者的王夫人一个面子,博得一个人情。事实上,其后王夫人去找王熙凤商量绣春囊处理方案时,亦曾有“幸亏你婆婆看见,否则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了”等语,可见邢夫人此举落下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第三,绣春囊事件已然发生,后续如何处置方是关键,绣春囊交给王夫人,等于“祸水东引”,将麻烦丢给王夫人,看她如何处置。后来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行动,邢夫人派王善保家的前去打探消息,正是幸灾乐祸,隔岸观火之心态,亦是她对王夫人的变相报复。

自然会有读者表示怀疑:邢夫人这么一个愚蠢的人,真的能想到这么多层吗?笔者认为,读者切勿站在主观上帝视角,觉得自己多聪明,邢夫人多愚蠢,事实上,胸中没点丘壑,安能嫁进赫赫扬扬的贾府?且看贾府媳妇中,贾母、王熙凤、王夫人、尤氏、秦可卿等人,哪一个不是腹有计谋、能力超群之人?

书中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点,那就是第75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宁国府贾珍聚众喝酒赌博,期间邢大舅,即邢夫人的弟弟跟贾珍抱怨了一番邢夫人的“抠门”,且看原文:

邢大舅道:“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的底里。我们老太太去世时,我还小呢,世事不知。她姊妹三个,只有你令伯母居长,她出阁时,把家私都带过来了。如今你二姨也出了阁了,她家里也很艰窘。你三姨儿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就是来要几个钱,也并不是要贾府里的家私,我邢家的家私也就够我花了,无奈竟不得到手,你们就欺负我没钱!”——第75回
从邢大舅口中,我们得知邢家的家私全部掌握在邢夫人一人手中,邢家本家以及邢大舅的日常开支,都需要来找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来支取,足可见邢夫人在邢家的地位。即便已经出嫁,却仍能将邢家之家私尽数囊入自己手中,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因此,邢夫人必定不是大家普遍理解下的那个愚蠢、懦弱、不知体统的糊涂太太,她心中自有丘壑,甚至站在写实角度来讲,能嫁入公侯世家的太太们,绝对没有几个糊涂人,个个都是精明中摸爬滚打起来的,若用寻常眼光来看待,未免过度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书中人。

发布于 2020-11-14 1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红楼:邢夫人形象新解——荣国府大太太的窝囊人生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看《红楼梦》者,大多将贾宝玉、林黛玉当做重点,殊不知曹公笔下的其他人物,也个个鲜活,莫如我们今天说到的荣国府大房邢夫人,她一直被当做《红楼梦》分析的边缘化人物。

大多读者仅仅认为邢夫人性情愚弱、人品卑劣、多番刁难儿媳王熙凤、自己上赶着为丈夫找小妾(强娶鸳鸯一事),再加上历来红学专家谈到邢夫人时,多以恶词贬之,以致于读者将邢夫人当做一个脸谱化的“坏人”形象来看待,但这种分析无疑停留在粗浅层面,未能深入探究邢夫人的内在思想,今笔者不妨以邢夫人为切入点,来作为窥探《红楼梦》边缘化人物的开端。

对于邢夫人形象的分析,简而言之:她是贾母、王夫人、赵姨娘与李纨的结合体!

邢夫人与贾母一样,喜欢小孩

这一点估计很多论者都没发现,请看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林黛玉刚进贾府,与贾母相见,泣涕一番,自不需多说,其后贾母又让林黛玉去拜见贾赦、贾政两个舅舅,贾赦托病不见,由邢夫人全权接待黛玉,先是苦留黛玉吃饭,黛玉以还要去拜见贾政,委婉拜辞,邢夫人是怎么送林黛玉的呢?我们看原文:

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命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第三回
诸位注意细节,邢夫人先让嬷嬷好好送黛玉过去,出了仪门,还不放心,又叮嘱了几句,最后站在门口看着车走远了,才回来。

我愿意相信邢夫人此时是以一颗真心待黛玉的,因为这些细节是作不得假的。前番在贾母处,王熙凤、王夫人言语之间对黛玉示好,可均是为了老太太开心,唯独邢夫人一言不发,等到与黛玉单独相见,反而细心照顾,可见此关心区别于阿凤、王夫人的虚情假意!

尤其是最后一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红楼梦》中这样的情节还出现过一次,那就是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妙玉邀请黛玉、湘云两人进栊翠庵联诗作乐,三位知己畅谈到天亮方止,妙玉送黛、湘两人出栊翠庵时,也是这样的: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是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黛玉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丫环出寺。妙玉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进来。——第七十六回
人品卑劣的邢夫人竟能跟清高孤傲的妙玉一般举动,何也?妙玉送黛、湘,是处于好友知己之情,邢夫人送黛玉出门,看车远去方回,是因邢夫人喜欢孩子,喜欢黛玉,真性情流露,故此有一细节。否则,若说邢夫人叮嘱婆子是为了在贾母跟前讨好,那么何必看车行远了方回?她这一举动婆子不知,黛玉不知,何来讨好一说?

独木难成林,不妨再举一例,再看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此回中,贾赦病重,贾母让贾宝玉前来贾赦处请安问好,期间邢夫人对贾宝玉的态度,又可见其喜欢小孩,疼爱小孩:

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到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又命人倒茶来......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第二十四回
荣国府大房、二房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尤其是大观园中惊现绣春囊后,邢夫人更是幸灾乐祸地将绣春囊送至王夫人跟前,以嘲讽其管理有失,可在对贾宝玉的态度上,邢夫人却能摒弃对二房的偏见,对贾宝玉无比喜欢疼爱,可见邢夫人着实有真性情的一面!

笔者推测,邢夫人之所以喜欢小孩,应该跟她未能生育有关系,自己喜欢小孩,可却未能生得一儿半女,于是将这份母爱倾泄在了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孩子身上。

当然,有读者会提出,贾琏、迎春、贾环这些人,怎么不见邢夫人喜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贾琏早已结婚生子,脱离了被宠的小孩子的年龄;

迎春则是个“呆木头”,别说邢夫人,就连薛宝钗也不怎么欣赏她,称她是个“有气的死人”,遇见“奶娘偷累金凤”这样的事,她也是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探春、平儿为她做主,她身为当事人却不管不问,抱着一本《太上感应篇》逃避,这样的孩子实在不讨人喜欢;

贾环就更不用说了,形容猥琐,举止荒疏,谁见谁烦,自己亲爹、亲娘都看不上他,别说邢夫人了。

所以单论对孩子的喜欢,邢夫人其实跟贾母很相似,她们都喜欢长的好看、机灵、会说话的孩子。

邢夫人有王夫人般的管家经历

邢夫人虽然在荣国府没有半点实权,可是这不代表她的“工作履历”不漂亮,根据书中部分细节暗示,邢夫人当年在邢家的时候,就属于管家人物,其后嫁到贾家后,邢家的经济命脉仍由邢夫人一手把握,这一点在第七十五回,邢大舅的醉言中可窥之一二,且看原文:

邢大舅道:“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那时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时,一分家私都是她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她家里也艰难;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了你贾府的,就是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了的。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第七十五回
从邢夫人亲弟弟的话头里,我们得知,邢夫人虽一介妇女,却掌管着自己娘家的经济命脉,甚至目前邢家的花费都得专门来荣国府问邢夫人要,可见邢夫人在邢家是怎样的地位,这样的女人,能完完全全是个糊涂鬼?

我们继续说另一个关于邢夫人的重要情节,即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赦相中贾母身边的丫环鸳鸯,于是就让邢夫人替自己前去“说亲”。这件事一直被当做邢夫人愚笨的一个典型例子。

诚然,此情节固然说明邢夫人“贤惠”太过,她已经完全沦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实施者,毫无个人意识,封建礼教对妇女有“勿做妒妇”的要求,她就老老实实帮自己丈夫找小妾。可此情节真能这般简单分析吗?

笔者认为邢夫人此举固然是讨好贾赦,但同时,赦、邢二人也是贪图贾母的家私,只要将鸳鸯纳为妾,那么将来算计贾母的私库便可如鱼得水,正所谓鸳鸯并非倾国倾城之美貌,安能得好色之贾赦的青睐,实图贾母也!

《红楼梦广义》中青山山农评曰:贾赦刚愎而多欲,邢夫人柔邪而多猜,是天生一对夫妻。欲娶鸳鸯也,虽为好色而起,实为贪财而生。是时贾母已老,所以财尽归鸳鸯掌管。宝玉美而幼,贾母钟爱之甚,他日成人受室,必为宝玉有也。琏、凤向外,各自为,谋。邢夫人又不合亲心,唯鸳鸯于贾母言听计从,收之房中既可因鸳鸯而联络贾母之心,又可借鸳鸯而觊觎贾母之财、此东窗下夫妇之秘计也。

所以,邢夫人之所以帮助贾赦前去“说亲”,并不是单纯的糊涂,而是有目的藏在其中,一则奉承贾赦,二则笼络鸳鸯,以图贾母之财产。邢夫人唯一没料到的是,鸳鸯竟是个敢死磕的主儿,一个小小丫环,竟敢违背贾赦(邢夫人想必推己及人了,想着自己身为大房夫人尚怕贾赦,一个丫环,安敢不从?),还将事情闹到贾母跟前,最终夹在贾母、贾赦之间,两头落埋怨。

邢夫人有赵姨娘的庸俗卑劣

在为人处世方面,邢夫人又如同赵姨娘那般庸俗卑劣,由于她们自身在荣国府内部没有太高地位,只能寄托于外界环境,于是就将自己的利益与子女紧紧捆绑在一起,并将自己在贾府受的气全部撒在了子女、儿媳身上。

所以我们看到,第五十五回,探春刚被王夫人授以管家重任,在处理舅舅赵国基的丧银时,探春秉承公正原则,按照以往旧例,给了二十两丧银。

可身为母亲的赵姨娘,却丝毫不考虑女儿初任管家的难处,径直来大厅找麻烦,质问探春丧银之事,探春有一说一,拿出账目翻与赵姨娘看,赵姨娘自知无理,便开始胡搅蛮缠,让探春帮忙拉扯,触痛探春庶出身份的痛点,进而惹出“辱亲女愚妾争闲气”的风波。

邢夫人同样如此,她也是个完完全全的利己主义者,自家侄女邢岫烟来贾府,她觉得是给自己“添麻烦”,于是不管不问,扔给王熙凤处理,王熙凤又怕邢夫人找麻烦,干脆直接让邢岫烟跟迎春一起住,以致于邢岫烟在大观园内受尽冷眼,邢夫人不帮不说,反而从邢岫烟每月二两银子的月例抽出一两来,结果就是邢岫烟不得不当掉冬衣来过活,对亲侄女尚且如此,能指望她对贾琏、阿凤好?

邢夫人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她是荣国府大房太太,她是贾琏的母亲、王熙凤的婆婆,在纲常伦理和以孝道治天下的封建社会,邢夫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进而开始故意刁难贾琏、王熙凤,她通过让人人敬服的琏二爷、凤奶奶在自己跟前低头弯腰,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尤其是对王熙凤,由于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邢夫人时常故意找王熙凤麻烦。

比如第七十一回,正值贾母大寿,有两个婆子得罪尤氏,被王熙凤命令绑了起来,恰好这两个婆子是邢夫人的人,于是邢夫人故意当着众人的面“求”王熙凤,希望她能高抬贵手,放过这两个婆子,弄得王熙凤在众人跟前很尴尬,晚上回屋哭了一晚上。

邢夫人有李纨的吝啬

其实邢夫人的处境跟李纨很相似,她们的管家权都被王夫人“夺走”,只能如履薄冰地生活,所以只能通过积攒财产来保证内心的安全感,相比之下,邢夫人的处境比李纨更差,李纨至少生有一子,尚且有母凭子贵的未来期许,可邢夫人呢,她并无亲生孩子,自己也没有过硬的后台,贾赦是个好色之徒,不值得指望,在这种情况下,邢夫人只能选择将银钱牢牢抓在自己手心,以保证自己的未来。

正如上文我们提到的,邢大舅问邢夫人要钱生活,都要不着,可见邢夫人之吝啬,而且邢夫人在荣国府生活,凭借着大房太太的身份,更是变着法子,频繁问贾琏、王熙凤等索要金银,比如第四十六回,就曾有这么一段记载: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秉性愚犟,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此则贪婪取财物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她手,便吝克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补偿。”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第四十六回
再看第七十四回,此时的荣国府的经济已然面临崩溃,宫里的夏太监来贾府打秋风,王熙凤实在没钱,只能当自己的首饰来硬撑着,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邢夫人居然还故意问贾琏要二百两银子,她认为王熙凤、贾琏连老太太的家私都敢动,怎么可能没钱,于是借此机会捞油而已。

但邢夫人的这种吝啬,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她仅仅是为自己的未来在提前做打算,可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子女死活,一味充实自己的小金库,则又透露出其“利己主义者”的本质。总而言之,邢夫人的形象很复杂,并不能用简单的脸谱化思路来分析她。

发布于 2020-10-10 12:16
红学
贾宝玉
林黛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夫人:荣国府中活得最卑微的大太太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9 人赞同了该文章
邢夫人是《红楼梦》中典型的“愚妻”,为何说她愚蠢呢?因为她身上展现出浓浓的“奴性”(虽然她并不是个奴才)。王熙凤、夏金桂等正常女性,都会对丈夫的好色进行强行控制,比如王熙凤不让贾琏在外面勾三搭四,夏金桂一嫁进薛家,看到薛蟠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妾香菱,就开始想办法要收拾香菱......

虽然在书中王熙凤、夏金桂的这种做法很极端,但换个角度来看,她们会这么做其实暗含着女性追求“一夫一妻”的进步思想。反过来,我们再来看邢夫人,自己的丈夫贾赦要娶小妾,她不但不阻止,反而帮着去说亲,而且贾赦相中的还是贾母的丫环——鸳鸯!

邢夫人来找王熙凤商量,王熙凤何等聪明,她一眼就看出这件事不靠谱,因为贾母十分信任鸳鸯,包括贾母自己的私房钱什么的,都是交给鸳鸯来打理的,毫不夸张地说“贾母离了鸳鸯,连饭都吃不下”,可面对王熙凤的劝告,邢夫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作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房里人,也未必就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上我一篇不是。”——第46回
邢夫人俨然已经沦为贾赦的附庸,常言道“贤妻美妾”,邢夫人这个妻,跟“贤”字几乎没沾边,丈夫贾赦每日在家高卧,时不时兴起娶个小老婆,即便是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贾赦仍旧不管不问,每日在家饮酒作乐,我们也未曾见过邢夫人有丝毫劝说,可见邢夫人真是对丈夫卑躬屈膝到了一定境界。

其后,鸳鸯果然不同意嫁给贾赦,还当着老太太的面儿将事情闹大了,儿子贾赦年龄大了,而且还袭着爵位呢,自然不能骂,于是儿媳邢夫人就成了贾母的出气筒:

贾母见无人,方说道:“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两句都使不得?还由着你老爷的性儿闹!他逼着你杀人,你也杀去?”——第47回
这就是邢夫人的下场,提出要娶鸳鸯的是贾赦,阻止不让娶鸳鸯的是贾母,严格来说,邢夫人根本就不是当事人,可她对丈夫贾赦过于顺从,以致于成了替罪羔羊。

贾母这边骂她“叫人杀人,你也杀去?”,到了贾赦这边,恐怕也免不了一顿骂,认为她办事不利,连一个小小的鸳鸯都拿捏不住,“热心”的邢夫人,到底落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结局!

邢夫人很具有代表性,一个过度愚从,对丈夫卑躬屈膝的女人,势必难以获得其他人的尊重,也正是因为她的愚弱,才会导致她两头受气。王夫人被贾母批评,尚且有探春站出来替她开脱,可邢夫人呢,大家恐怕都站在一边等着看她出洋相!

因为对丈夫卑躬屈膝,极尽委曲求全,邢夫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可这仅仅是开始,由于自己的不幸福,必然导致性格偏激,在家庭关系中,她就会变成“火药桶”一般的存在,她在贾赦那里受了多少气,她就会将多少气撒在儿子、儿媳身上,从而导致整个家族关系的恶化。

书中邢夫人找贾琏、王熙凤毛病的案例简直数不胜数,比如第74回,彼时贾府的经济已然逐渐崩溃,宫里的太监来贾家打抽丰,王熙凤都没钱给,只能将自己的金银首饰拿出几件来去当掉,有时候迫不得已,甚至要偷贾母的几箱金银家伙卖掉以解燃眉之急,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邢夫人仍不放过贾琏、王熙凤,她居然故意张口管贾琏要钱,搞得贾琏很无奈,又没办法,只能东拼西凑给邢夫人送去:

只见贾琏进来,拍着手叹气道:“好好的,又生事!前儿我和鸳鸯借当,那边太太怎么知道了?才刚太太叫我过去,叫我不管哪里先迁挪二百银子......我就没有言语,但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要来寻事奈何人?”——第74回
邢夫人为何故意刁难贾琏,就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很差劲,看不得别人幸福,所以故意挑刺儿,她将寻找王夫人、贾琏、王熙凤的错儿,当做一件正事来干,其后大观园中发现绣春囊,邢夫人立刻幸灾乐祸地命人将绣春囊送去给王夫人,意在指责王夫人管理不当,王夫人又立刻去找王熙凤理论,因为贾府诸事一直都是王熙凤在管理......

“娶妻不贤毁三代”,此言得之,其实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后期,荣国府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的激发点,都在邢夫人身上,就以邢夫人捡到绣春囊为例,她为了耀武扬威,挑王夫人、王熙凤的刺儿,故意将绣春囊送去给王夫人,而不是悄悄和儿媳王熙凤商议,以便将绣春囊的带来的影响力扼杀在摇篮里,随后又引出了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

在抄检行动中,邢夫人还是不老实,她专门安排自己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前来打探消息,结果被王夫人反将了一军,王夫人让王善保家的一起跟着去抄检,结果在王善保家的孙女司棋的住处查出了“赃物”,真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再有第71回,正值贾母的生日寿宴,因为有两个婆子偷懒,被王熙凤逮住,可恰好这两个婆子都是邢夫人的人,于是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求”王熙凤: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不看我的脸,全且看老太太,竟放了她们罢。

这话说的真真是阴阳怪气,而且还是婆婆求儿媳,很明显,邢夫人是在故意给王熙凤难堪,就因为这件事,一向坚强的凤姐回家之后偷偷哭了一晚上,可见邢夫人的话,对儿媳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邢夫人这般对凤姐,凤姐也看不起邢夫人,所以在邢夫人的亲戚邢岫烟住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也是格外敷衍,将邢岫烟安排至迎春处居住,因为这样即便邢岫烟出了什么问题,也怪不到自己头上;素日里,王熙凤对这个婆婆也是极尽贬低,没有几句好话,这哪还是一家人呐。

可谁又能想到,刨根究底之下,邢夫人变成这样的根本原因,却是她卑躬屈膝的姿态,与贾赦不正常的婚姻生活导致的,可就这一个小小的弊端,却足以毁掉一家人的关系。

发布于 2020-10-12 12:14
红楼梦(小说)
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
​赞同 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0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邢夫人之真性情
红楼不红
红楼不红​
必然王国居民,懒于争论分辩。
​关注他
8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之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可谓是众多红楼爱好者分析的重头戏,甚至被列入教材之中,可见此情节之经典。

林黛玉初进贾府,万事还不知,加上天生聪慧敏感,便形成了“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行为模式。贾府诸人也都对林黛玉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但这当中有人真心,有人假意,亦有人真心假意兼而有之。

譬如王熙凤,她对林黛玉无比热情,上来就是一句“天底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听听王熙凤这话,看上去好像是在夸奖林黛玉,可话头始终围绕“贾母”在转,包括其后当着贾母的面儿,细心询问黛玉几岁了,吃什么药,上没上过学,说白了都是演给贾母看的——借黛玉,表明自己对贾母的尊敬。

王夫人亦不甘示弱,当着贾母的面儿吩咐王熙凤:“该随手拿出两匹缎子,给你这妹妹裁剪衣裳的”,王熙凤配合说“我早料到妹妹这两天到的,已经准备好了”,实际上呢,王熙凤压根没准备所谓的缎子,王夫人、王熙凤两个纯碎是在唱双簧。

脂砚斋批语点出: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王熙凤、王夫人两个人的态度,可谓代表了贾府大多数人对林黛玉的真实态度:一方面对林黛玉还不了解,不知此女秉性优劣;另一方面,贾母格外喜欢黛玉,所以大家都给足了林黛玉面子,可这份面子终究是假意多,真情少。

而在众人之中,有两个长辈是真心对待林黛玉的,第一个是贾母,这个不消多说,毕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喜欢的女儿,更何况林黛玉能来贾府,就是贾母强烈要求促成的,所以黛玉进贾府,贾母的反应最为激烈: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内,“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第3回
正如《王蒙的红楼梦》第一讲“永远的谜语”中对贾母如此表现的阐释:

贾母一上来对林黛玉非常宠爱,肝啊肉啊地搂着她哭。贾母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封建社会谁地位高,谁的自由度就大。请设想一下,别人岂敢那样放肆地哀哭?

是的,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老祖宗,她的感情表达不需要像王夫人、王熙凤那般掩饰,她喜欢林黛玉,就可以直接抱着她哭,这是老祖宗对外孙女儿的真情流露,亦是对自己逝去女儿的一种怀缅,不存在一丝一毫的伪装。

而除了贾母,其实还有一位长辈也算是真心对待林黛玉,那就是邢夫人,至少跟王熙凤、王夫人比起来,邢夫人对林黛玉的疼爱表现,远远高于其他人。

有读者就觉得疑惑了,邢夫人不是个反面角色吗?她又蠢又笨,用书中的话说是“为人愚犟”,还动不动就挑凤姐儿的刺,搞得家里乌烟瘴气,这么一个蠢妇,她如何能真心对林黛玉呢?

客观地说,笔者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情节时,曾刻意观察邢夫人对林黛玉的所作所为,却惊人地发现,邢夫人亦有慈祥和蔼之处,与之前给笔者留下的固化印象完全不同,我们且来细看第3回中邢夫人对林黛玉的接待。

邢夫人在贾母处时,跟林黛玉之间并无交流,其后贾母让林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贾赦、贾政,邢夫人作为贾赦的续室,自然要担负起接待林黛玉的责任: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个“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第3回
这里看不出什么花样,甚至我们可以怀疑邢夫人也是故意讨好林黛玉,目的是取悦贾母,故而主动请缨,给林黛玉带路。

恰好贾赦身上有病,不便见客,就传人嘱咐了林黛玉一番“在这里不要想家”的好话,林黛玉得知不能相见后,就准备走,这时候邢夫人的表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那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恤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见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命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第3回
细节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是《红楼梦》这种字字珠玑的好书,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邢夫人先是“苦留”黛玉吃饭,其后送林黛玉离开,命人“好生”送黛玉过去,送到门口还是不放心,又“嘱咐”了众人几句,还是有点担心,于是站在门口,“眼看着车去了”,这才恋恋不舍地回来。

彼时贾母不在跟前,邢夫人对林黛玉这般细心照顾,是做给谁看的呢?恐怕是真情流露——邢夫人是真的蛮喜欢林黛玉这个孩子!

细按《红楼梦》,邢夫人似乎很喜欢小孩子,不止此处对林黛玉,她对贾宝玉也是如此,譬如第24回,贾赦偶感风寒,贾宝玉前来拜见,邢夫人对宝玉格外亲热:

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到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宝玉方请安;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又命人倒茶来......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摸娑抚弄他,心中早已不自在了。——第24回
由此观之,邢夫人很喜欢小孩子,尤其是长相好、性格好的孩子,譬如像贾环这样形容猥琐的孩子,在邢夫人这里这份喜欢就打了个折扣,但这也是人之喜恶常情。

要说邢夫人为何喜欢黛玉、宝玉这些孩子,笔者左思右想,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邢夫人也是女人,而且一生未孕,她天然的母性需要释放,以致于对孩子保有一种心理上的天然的关心和照料,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邢夫人的这些行为。

由此观之,邢夫人亦不是一个完全脸谱化的坏人形象,她自有她的些许可爱之处。

发布于 2020-09-19 2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红楼梦:曹雪芹的高级讽刺,形容邢夫人竟然是用一匹骡子?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153:驯骡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文讲到王熙凤借“找缎子”,将王夫人和林黛玉建立联系。

作者借“缎子”隐喻断子,预示未来王夫人与黛玉“反目”,失去儿子贾宝玉。不提。


这边坐了一回,贾母便吩咐两个婆子带黛玉去见舅舅。这是必有的规矩,但可以肯定见不到。

如果林黛玉是男孩,就算只有三四岁,舅舅都会见。但她身为女孩儿,尽管不用避嫌,两个舅舅也都不会见她。

这是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限制。

林黛玉注定不能第一时间见到舅舅,表达母丧的悲伤之情。


☞细说红楼系列15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听说贾母吩咐黛玉见舅舅,大舅母邢夫人便站起来回贾母,说要带外甥女过去。

要注意这个细节,邢夫人带黛玉回家是一方面,不想继续呆在婆婆身边也是事实,就可见婆媳关系的微妙。

贾母自然不会反对,有大舅母带着黛玉回家更好。便答应她大媳妇,并说不用再来。于是邢夫人携手黛玉从贾母房中出来。


(第三回)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䌷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

豪门贵妇人的行动做派果然不同。

小厮先把邢夫人的车拉过来,等主子上了车,也不立即套牲口,而是将车抬起,注意这个抬起不是指将车抬离地面,而是将车辕抬起,拉到宽敞处,再套上驯骡,驾车出西角门回家去。

这里除了表现邢夫人的贵妇派头,还要注意的是给邢夫人拉车的“驯骡”。


古人拉车,惯用马、骡、牛、驴。牛和驴在隋唐以前还可用于达官贵人,后世则是马骡专属。

马肯定要比骡更高一等。

贾府公爵世家,也不缺少马匹,却写邢夫人驾车用驯骡而不是马,这就有说法了。

驯骡性格比马温驯,驾车肯定更安全。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

但是,驯骡也有几个特点,非常“拟人化”。

一,温驯,听话,对主人俯首帖耳。

二,倔犟,骡子的性格要比其他牲口都更犟。俗称“犟骡子”。

三,不能生育。马骡个体高大与马类似。是公驴与母马所生,无论公母全无生育能力。


如此一来,“驯骡”用之于邢夫人,便不免多了一份讽刺。

作者在预示二者经历、性格和作用完全相同,将邢夫人“过于从夫”比作了驯骡。

也由此给出启发,等林黛玉去见王夫人时,肯定也有对应其性格的设譬之物。后文再说。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4-22 20:22・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5: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夫人:瑞王朱常浩,特征是贪财 + 邢夫人对女儿、侄女、亲兄弟一毛不拔,儿子借当还要分两成 + 贾母斗牌,邢夫人为什么不上桌?
长安昭阳王
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关注他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32】



9.7 邢夫人:瑞王朱常浩
贾府把万历宠爱的弟弟潞王、宠爱的儿子福王单分出去,万历还有三个儿子,在三家各放一个,惠王、桂王分别放在了宁府、荣府,则剩下的瑞王放在福王贾赦家,便是邢夫人,与福王为兄弟变夫妻。

瑞王朱常浩的特征是:贪财。

再看邢夫人,除了正面情节的需要打酱油式出场,书中刻画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贪财。

46回,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犟,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娶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啬尅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这个“婪娶财货”的“娶”字,让人想到瑞王朱常浩整天到户部,“日索部帑为婚费”,先后都拿了十八万两银子了,把钱藏在宫中,还说结婚用的“冠服不能备”。

73回,邢夫人袖了绣春囊,到了迎春住的紫菱洲,跟迎春说她乳母获罪之事:“还恐怕他巧言花语的和你借贷些簪环衣履作本钱,你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接他些。若被他骗去,我是一个钱没有的,看你明日怎么过节?”

乳母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自从邢姑娘来了,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一两银子。”

邢夫人不仅对女儿是一个钱没有,对亲兄弟也是一毛不拔,侄女来了不但不给使费,还让邢岫烟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供父母使费,如此奇葩做法,简直把一个守财奴画活了!

74回,贾琏拍手叹气道:“好好的又生事,前儿我和鸳鸯借当,那边太太又怎么知道了。才刚太太叫过我去,叫我不管那里先迁挪二百银子,做八月十五日节间的使用。我回没处迁挪,太太就说:‘你没有钱就有地方迁挪,我白和你商量,你就搪塞我,你就说没地方。前儿一千银子的当是那里的?连老太太的东西都有神通弄出来,这会子二百银子,你就这样。幸亏我没和别人说去。’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看来凤姐已经习惯了邢夫人的行事风格,凤姐说:“如今且把这事靠后,且把太太打发了去要紧。宁可咱们短些,又别讨没意思。”一个“又”字,“要紧”,说明这种事常有,显然以前也讨过没意思。所以凤姐当了金项圈,贾琏亲自送去才罢。贾琏是没钱使了才借当,就这邢夫人还要扒层皮,直接要分二成。

75回,邢夫人之胞弟邢德全,傻大舅,对贾珍抱怨道:“怨不的他们是钱如命,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老贤娚,昨日我和你那边的令伯母赌气,你可知道否?”贾琏道:“不曾听见。”邢大旧叹道:“就为钱这件混帐东西!利害!利害!”贾珍深知他与邢夫人不睦,每遭邢夫人弃恶……邢大舅道:“老贤娚,你不知我邢家底理。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令伯母年长,出阁时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里也艰窘,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你贾府的,我家家私也就勾我花的了。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

“是”钱如命,比“视”钱如命,看来更妙,亲兄弟抱怨邢夫人的就“是钱”!连骨肉都不认了!就为钱这件混帐东西!利害!利害!

老贤娚,令伯母,都是重复两遍的错误。“娚”字不是外甥之意。贾敬大贾赦小,贾珍不能把贾赦之妻邢夫人称“伯母”。傻大舅说着话,贾珍就成贾琏了。不排除抄书错误的可能,但像“令伯母”这样的错,显然不是抄错的。用错误强调:邢夫人是钱如命!把持钱财!

再看邢夫人在荣府中的地位:“尴尬”,所以回目中用“尴尬人、尴尬事”。论体面、重要性,既不如弟媳王夫人,也不如儿媳王熙凤,与邢夫人的荣国府长子长媳地位极不相称,这也是明显的异常。

47回,贾赦要鸳鸯做妾,贾母数落了邢夫人一顿,然后斗牌。贾母又笑道:“咱们斗牌,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着,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薛姨妈笑道:“正是呢,老太太替我看着些儿。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呢?”王夫人笑道:“可不只四个。”凤姐儿道:“再添一个人热闹些。”贾母道:“叫鸳鸯来。”

王夫人、薛姨妈说的四个,是老太太、薛姨妈、王夫人、王熙凤。贾琏来探头的时候,“只见邢夫人站在那里”,可见谁都没把站在那里的邢夫人当个人看,对这个荣国府大太太,竟是视若无睹!

仔细看看上场的这几个人,鸳鸯是老太太的助手,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代理,跟薛姨妈这个努尔哈赤“斗牌”,他们“斗”的是牌吗?正面看起来极不合理的事,反面却是再合理不过:万历、天启两朝,与后金努尔哈赤的战斗,邢夫人这个瑞王朱常浩,能上桌吗?

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吃螃蟹,都请了薛姨妈,却没请邢夫人。对湘云来说,姑奶的两个儿媳亲近程度是一样的,不仅是只请了一个儿媳,还把这个儿媳的亲戚都请了。

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也没有邢夫人,请的是王夫人娘家的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老亲家。

但邢夫人对弟媳王夫人爱子宝玉的爱护,却是真心。

24回,贾赦偶感风寒,宝玉过来请安:

贾环见宝玉同邢夫人坐在一个坐褥上,邢夫人又百般摩挲抚弄他,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使眼色儿要走。贾兰只得依他,一同回身告辞。宝玉见他们要走,自己也就起身,要一同回去。邢夫人笑道:“你且坐着,我还和你说话呢。”宝玉只得坐了。邢夫人向他两个道:“你们回去,各人替我问你们各人母亲好。你们姑娘、姐姐、妹妹都在这里呢,闹的我头晕,今儿不留你们吃饭了。”贾环等答应着,便出来回家去了。宝玉笑道:“可是姐姐们都过来了,怎么不见?”邢夫人道:“他们坐了一会子,都往后头不知那屋里去了。”宝玉道:“大娘方才说有话说,不知是什么话?”邢夫人笑道:“那里有什么话,不过是叫你等着,同你姊妹们吃了饭去。还有一个好顽的东西,给你带回去顽。”娘儿两个说话,不觉早又晚饭时节。

很明显,邢夫人不喜贾环、贾蘭,对宝玉的喜爱却是出自真心,百般摩挲抚弄,是对子侄的由衷喜爱。

不喜贾环,反面是因绍武内讧,攻打永历,大家都不待见贾环。

不喜贾蘭,反面是因贾蘭是偷玉的小耗子,满清的顺治帝。

25回,宝玉魇魔:

接着小史侯家,邢夫人弟兄辈,并各亲戚眷属都来瞧看,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

35回,宝玉挨打后:

忽见邢夫人那边遣了两个丫鬟,送了两样果子来与他吃,问他:“可走得了?若走得动,叫哥儿明儿过来散散心,太太着实记挂着呢。”

邢夫人对宝玉的喜爱、维护,反面是对朱明江山的爱护,对一个视钱如命的人,能拿出“犒军振饥银七千余两”,那非常难能可贵了,简直就如同拿刀子在身上剜肉!



点击下一个:王熙凤:熹宗的雌凤,雌雄人魏忠贤 + 张岱《冰山记》和戏剧传奇《冰山》+ 内侄女,假充男儿,学名王熙凤,却不识字? - 知乎 (zhihu.com)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09 1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0: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刘昭妃:历经四位皇帝,凭借德高望重成为太后
写乎 2022-05-15   |  42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青灯



在明朝,有一位皇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就是明神宗。史称万历皇帝朱翊钧。

在万历皇帝在位的48年之间,有名有姓的嫔妃一共19人。

历史上对于万历皇帝后宫着墨最多的就是郑贵妃,毕竟这是一个凭借宠爱干预朝政的妃子。

相对于郑贵妃的高调,还有一个极其低调的刘昭妃,凭借低调,成为最后赢家。



(一)年长万历皇帝5岁的妃子
万历皇帝登基六年后,第一次为了充实后宫,开始了全国的大选。也就是这一次,刘昭妃凭借端庄的容貌,贤淑的品德,顺利进宫。

此时的万历皇帝16岁,刚刚进宫的刘昭妃21岁,相差5岁的年龄,让万历皇帝对于这个妃子,没有任何的情感和宠爱。

都说是给皇帝选妃子,可是主持这场选秀的是万历皇帝的亲妈李氏。万历皇帝是否喜欢不重要,太后李氏喜欢才重要。

李氏按照自己喜欢的标准选定了嫔妃,可是万历皇帝看着比自己年长,并且古板毫无风情的刘昭妃,丝毫体会不到李氏的苦心。

当时的万历皇帝满心都是郑贵妃,满后宫的妃子,包括皇后,其实都是无宠的。



(二)你喜不喜欢我,请便
刘昭妃面对着万历皇帝的厌弃,并不觉得难过,你不喜欢我,我也不见的多么喜欢你。

刘昭妃在被万历皇帝遗忘的日子里,没有向别人一样的争宠,也没有出头的想法,就这么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衣食无忧的日子。

长此以往,刘昭妃不仅被万历皇帝遗忘,也被所有人遗忘。

四年后,辅臣张居正去世,此时政治上开始混乱。万历皇帝因为立储的事情,开始了长达数年,和大臣们的斗争。

此时在后宫一手遮天的郑贵妃,忙着争权斗利,可是无儿无女无宠的刘昭妃,根本不被郑贵妃看在眼里。

刘昭妃也顺利的度过了万历年间,最为慌乱的种种变故。

就这样,刘昭妃默默无闻在万历年间,度过了42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



(三)活了80多岁,耗死四个皇帝
万历皇帝去世,长子朱常洛继位,史称明光宗。

朱常洛在继位一个月后,因为红丸案离奇死亡,而后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继位,郑贵妃还想着做皇太后,可是此时除了郑贵妃,没有别的高位分的妃子。可是因为郑贵妃的嚣张跋扈干涉朝政,被大臣集体抵制。

就这样,一直被人遗忘的刘昭妃终于被人注意,就这样,皇太后的玉玺落在了刘昭妃的手中,掌管着后宫大权,并且住到了皇太后才能居住的慈宁宫。

天启一种延续了七年,在这七年中,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而刘昭妃从不与他们为伍,安静度日。

七年之后,朱由校去世,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由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史称崇祯帝。



此时的刘昭妃已经是高龄,并且是朱由检的祖母辈分,这也让刘昭妃的地位更加的尊贵。

崇祯皇帝对这位老人非常孝顺,一直以皇太后的礼制供养她。

前半生被人漠视,后半生被人嘘寒问暖,这一生的落差,就是刘昭妃的此生生涯。

在崇祯15年,那一年刘昭妃善终,已经是86岁高龄。被崇祯皇帝追封为宣懿康昭太妃。

作为女人,刘昭妃没有得到过丈夫一天的宠爱,没有亲生的子嗣承欢膝下。

作为太妃,她经历四位帝王,最终安然终老。不过是因为独善其身,更是因为在后宫之中难得的低调和善良。

而在刘昭妃死后两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尽。刘昭妃死在明朝最后的安稳中。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和**。

+关注
undefined
写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播报文章




国内奇闻
关注


2022-01-22 08:58来自辽宁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很多史学家得出的结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末代明朝怪象来揭示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以及大明王朝走向末路的必然。
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与事实,但深究其中,小编以为,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把国家衰亡的责任推给一个后宫女人,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但如果我们纵观这位神奇女人在明神宗、明光宗和明熹宗期间的所作所为,再假想如果没有她或者她不如此作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的话,兴许赞同小编观点。



一、作为国本之争的幕后主角,她毁了万历皇帝的前程
1、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掉进了郑贵妃的温柔陷阱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不久,尊太后旨意立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为皇后,后又在慈宁宫临幸了宫女王氏。然而这些都不是神宗心中的爱情、眼里的西施,直到生于京郊大兴的郑氏进宫之后,少年天子的心才从这个小自己两岁的女孩身上找到了归宿。
就是那次临幸,王氏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五年后,万历皇帝和心爱之人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皇三子朱常洵。一个是宫女所生的皇长子,一个是最心疼女人的儿子;一个按祖训必须是太子,一个是他内心想要扶立的太子。冲动是要接受惩罚的,爱是要付出代价的,谁来当太子?皇帝和一帮大臣,规矩与爱情,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争吵中持续了十几年,“国本之争”由此而来。
不少人认为,“国本之争”包括后来发生的“梃击案”,郑贵妃是被卷入其中,受到牵累,而遭到后世谴责的。小编以为,郑贵妃在这场纷争中是无可争议的幕后主角。



首先,“无嫡立长”这是朱元璋立下的传位规则,让三子朱常洵坐位东宫,显然是万历皇帝对真爱的承诺。如果郑贵妃没有丝毫的暗示或枕边吹风(且不说她有过强烈要求),万历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其次,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几年,而且斗争之激烈不亚于疆场搏杀。双方互不相让,大臣们前赴后继,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罢官、解职、发配充军、丢命的达一百多人。若没有郑贵妃的坚持,万历皇帝应该不会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也要不懈“抗战”。换句话说,如果郑贵妃对万历是真爱,她一定会心疼疲惫不堪的男人,而劝说朱翊钧终止这场本不该有的纷争。她能做得太多,劝万历将皇贵妃的“荣誉”给王氏,送儿子就藩……
当然,有人会说,国本之争是万历对皇权的维护,但他不该选择这有违祖训的事来练手。所以,国本之争这曲戏,郑贵妃当然是主角,无可辩驳。万历皇帝在爱情的陷阱里痛苦地挣扎,痛不欲生,愤而放弃了国事而选择了爱情。



2、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万历怠政30年
一场“国本之争”让朱翊钧身心疲惫,原本年纪轻轻的皇帝十几年熬下来变成了白发天子,他真的是累了。
十几年的针锋相对,十几年的不依不饶,从前那个敬业君王不见了,他讨厌面对这群让君颜不存的家伙,他讨厌临朝听政,他真的是厌了。



斗争的最后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败北,未能实现自己对心爱之人的承诺,他觉得有愧于爱情,有愧于他疼爱的母子俩,他真的觉得愧了。
此后的近三十年里,万历皇帝选择了抚慰爱人,终日与郑氏相伴,宁愿荒废天下也不冷落爱情。假如没有国本之争,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断然舍不得江山社稷,最少是爱江山也爱美人,何来怠政三十年这一荒唐之举?



3、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东林党的崛起和疯狂的党争
东林党就是国本之争的产物。他的创始人顾宪成,就是在“国本之争”中因争立皇太子引起神宗反感,而后被其借故革职,返乡创业才有了东林党。明末社会矛盾本就日趋激化,东林人士讽议朝政,提出廉正奉公、振兴吏治、革除朝野积弊等激进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对原本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更是一阵暴风骤雨。
东林党的崛起同时也促成了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浙江人的浙党等另一批官僚集团的诞生,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由此爆发。



这些最终导致被迫变革后的明末朝廷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人祸加上不断的天灾使不堪负重的农民大量破产,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明朝的最终灭亡,晚明的党人们包括东林党在内都是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的”,这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周明初的观点。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国本之争,还会有东林党、有党争吗?也许会有,因为顾宪成不牵头,东林八君子中顾允成、高攀龙等可能有人会站出来领队,可时间上、规模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断然不会是眼前这个结局,更何况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是不会任其发展的。



4、没有国本之争,明朝可能还会走向中兴
万历时代确实是明朝生死拐点,但他可以向左拐,也可以向右拐,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它走上了悬崖,拐向了深渊。小编以为,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年代可能会再现长久的中兴局面,拐向希望的方向。
朱翊钧少年继位,在前面十年里,衷心敬业的老师张居正一方面大刀阔斧,革新向前;另一方面对少年天子“严加管训”,不仅为明神宗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还将其打造成型,万历中兴的局面实际上已经打开了。



另外,朱翊钧幼时便学习用功,其母李氏教子严格,老师又尽心尽力,所以他自身的底子也非常不错。朱翊钧虽三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够淡定运作军事三大征,且朝中无奸臣,皇权紧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足可见其人并非等闲之辈。
自身的底子,老师又奠定了基础,你说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还会三十年不上班?明朝不会出现一个时间最长的中兴时代吗(万历前期的十年已被认可为‘万历中兴’)?
一个心爱的女人和她的儿子,万历皇帝就这样被她们毁了前程,将大明王朝引入深渊。



二、作为红丸案的疑凶,她又毁了可为大明续命的稻草
1、光宗之死,郑贵妃责不可推
1620年,万历皇帝走完了自己58年的人生旅程,也将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定格在48年。久经磨难的朱常洛终于转正为明光宗,成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然而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38年的等候只换来了28天的皇位,明光宗登基还未满月就作古了,成为史上少有的短命皇帝——“一月天子”。
朱常洛之死定义为“红丸案”,连同和他相关的“梃击案”“移宫案”一并成为明末三大疑案,所以他的死盖棺尚无定论。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光宗上位后郑贵妃的所作所为,也许能够看出端倪。



“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这是史料记载。朱常洛还是当上了皇帝,事成定局,郑贵妃也无可奈何,不知道出于巴结求安生还是矢志不渝蓄意伤害,郑贵妃送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礼物——八位美女,还把自己的亲信太监崔文升送给光宗掌御药房。
光宗白天为国为民,晚上深宫夜战,在御药房“仙丹”的作用下,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奋战着,可惜这小身板没能消受几天就彻底玩完,在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的救命红丸后直接蹬腿了。



我们现在就假想光宗是因服用红丸而死,试问,光宗为何要服用红丸?是因为此前已经扛不住了,病急乱投医;那光宗此前病从何来?纵欲无度抑或崔文升先前的媚药、后来的通利药所指,美女是她送的,掌管御药房的太监是她的亲信,这无论哪一条,郑贵妃都脱不了干系。
那么又有人会问,郑贵妃为什么要这么做?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小编以为两种可能,其一,朱常洛上位已成事实,此前的争斗甚至谋害将给自己带来恶果,只能献美女、亲信来讨好光宗,希望这个善良的孩子能够宽待她;其二,就是害命,让还是孩子的朱由校接班,因为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也是郑氏集团的人,她的亲密战友,这样她们就可以操控少年天子,让梦继续。
所以不管哪一说,明光宗之死,郑贵妃无论是无意还是刻意,她都是罪责难逃。



2、光宗不死,应当可为大明续命
光宗就这样走了,留下《明史》“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的赞誉,这不是谬赞,且看他上位不到一个月的作为。
重金犒劳边防将士,保国安;罢免矿税、榷税,保民安;增补阁臣,促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样样都是明君之举,仁君之为,这还只是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三天的业绩,难怪“朝野感动”。



另外光宗38年的隐忍和痛苦经历,已经练就了他处事不惊、为人不张狂以及善良、仁义的个性,如果他不死,再怎么也会比他那一心当木匠的儿子要强吧?我们不奢望他能够创造出一个中兴时代,为大明续命几十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毁了万历皇帝,连朱常洛这根可为明朝续命的稻草也就这样被郑贵妃踩进了烂泥之中。



三、企图操控木匠皇帝,她依然在继续“努力”
1、万历时期的后宫主宰,就这样让朱由校成了文盲
父亲干了28天皇帝工作,就殉职了,15岁的朱由校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就被推上了帝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的童年。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三年,朱由校出生;万历四十七年,母亲逝世,选侍李氏(西李)抚育朱由校。这位李氏和郑贵妃、魏忠贤来往甚密,也是郑氏集团的核心成员。



万历时代的明朝后宫基本都是郑贵妃的世界,加上万历本来就不待见他的父亲朱常洛,更何况他的母亲还只是一名选侍(后提拔为才人),这就可想而知,朱由校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所以不谈什么教育之类,能够平平安安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因此朱由校不仅是木匠皇帝,他另外还赢得了一个称号“文盲皇帝”(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别人的拟稿来决断。)
国本之争郑贵妃是主角,后宫她是领导,我们细想一下,这朱由校的无能、软弱,何尝不是国本之争留下的后遗症呢?又怎能和郑贵妃毫无关系呢?



2、移宫案,最后一搏,她仍是幕后主谋
移宫案应该说和郑贵妃毫无关系,但是不要忘记这移宫案的主角西李的领导实际上也是郑贵妃,她是万历在位时钦点(当然应该也是征得郑贵妃同意的)侍候朱由校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移宫案郑贵妃依然是幕后主谋。
还有一点,西李之所以住进乾清宫,这个先例也是郑贵妃所造。万历四十八年,王皇后过世,万历本也年迈病衰,郑贵妃就以照顾爱人为由搬进了乾清宫。乾清宫是最高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后宫之中也只有皇后才能入住。



在移宫案中,西李提出的诉求不仅是要当皇贵妃,而是要求直接升级为皇后永留乾清宫,这样在朱由校面前她就变成了皇太后,按照大臣所言,如果真是那样,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垂帘听政的武则天。
移宫案就是郑贵妃和西李的“绝作”。她们一起商量,互相支持(西李的所作所为完全在效仿郑贵妃,也可以理解为按照郑贵妃的授意而行)一个要当皇太后,一个要当皇后,企图达到将朱由校变成木偶皇帝的目的。只是可惜,她们的阴谋在杨涟、刘一燝、左光斗等人的奋力抵抗下,彻底破灭了。



移宫案后,影响明末三个朝代的郑氏集团基本失去了生命力,郑贵妃也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她们对大明王朝形成的致命之伤永远也无法治愈了,朱元璋拿命打拼下来的江山就此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0: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2021-11-15 16:58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很多史学家得出的结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末代明朝怪象来揭示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以及大明王朝走向末路的必然。

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与事实,但深究其中,小编以为,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把国家衰亡的责任推给一个后宫女人,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但如果我们纵观这位神奇女人在明神宗、明光宗和明熹宗期间的所作所为,再假想如果没有她或者她不如此作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的话,兴许赞同小编观点。



一、作为国本之争的幕后主角,她毁了万历皇帝的前程

1、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掉进了郑贵妃的温柔陷阱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不久,尊太后旨意立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为皇后,后又在慈宁宫临幸了宫女王氏。然而这些都不是神宗心中的爱情、眼里的西施,直到生于京郊大兴的郑氏进宫之后,少年天子的心才从这个小自己两岁的女孩身上找到了归宿。

就是那次临幸,王氏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五年后,万历皇帝和心爱之人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皇三子朱常洵。一个是宫女所生的皇长子,一个是最心疼女人的儿子;一个按祖训必须是太子,一个是他内心想要扶立的太子。冲动是要接受惩罚的,爱是要付出代价的,谁来当太子?皇帝和一帮大臣,规矩与爱情,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争吵中持续了十几年,“国本之争”由此而来。

不少人认为,“国本之争”包括后来发生的“梃击案”,郑贵妃是被卷入其中,受到牵累,而遭到后世谴责的。小编以为,郑贵妃在这场纷争中是无可争议的幕后主角。



首先,“无嫡立长”这是朱元璋立下的传位规则,让三子朱常洵坐位东宫,显然是万历皇帝对真爱的承诺。如果郑贵妃没有丝毫的暗示或枕边吹风(且不说她有过强烈要求),万历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其次,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几年,而且斗争之激烈不亚于疆场搏杀。双方互不相让,大臣们前赴后继,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罢官、解职、发配充军、丢命的达一百多人。若没有郑贵妃的坚持,万历皇帝应该不会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也要不懈“抗战”。换句话说,如果郑贵妃对万历是真爱,她一定会心疼疲惫不堪的男人,而劝说朱翊钧终止这场本不该有的纷争。她能做得太多,劝万历将皇贵妃的“荣誉”给王氏,送儿子就藩……

当然,有人会说,国本之争是万历对皇权的维护,但他不该选择这有违祖训的事来练手。所以,国本之争这曲戏,郑贵妃当然是主角,无可辩驳。万历皇帝在爱情的陷阱里痛苦地挣扎,痛不欲生,愤而放弃了国事而选择了爱情。



2、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万历怠政30年

一场“国本之争”让朱翊钧身心疲惫,原本年纪轻轻的皇帝十几年熬下来变成了白发天子,他真的是累了。

十几年的针锋相对,十几年的不依不饶,从前那个敬业君王不见了,他讨厌面对这群让君颜不存的家伙,他讨厌临朝听政,他真的是厌了。



斗争的最后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败北,未能实现自己对心爱之人的承诺,他觉得有愧于爱情,有愧于他疼爱的母子俩,他真的觉得愧了。

此后的近三十年里,万历皇帝选择了抚慰爱人,终日与郑氏相伴,宁愿荒废天下也不冷落爱情。假如没有国本之争,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断然舍不得江山社稷,最少是爱江山也爱美人,何来怠政三十年这一荒唐之举?



3、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东林党的崛起和疯狂的党争

东林党就是国本之争的产物。他的创始人顾宪成,就是在“国本之争”中因争立皇太子引起神宗反感,而后被其借故革职,返乡创业才有了东林党。明末社会矛盾本就日趋激化,东林人士讽议朝政,提出廉正奉公、振兴吏治、革除朝野积弊等激进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对原本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更是一阵暴风骤雨。

东林党的崛起同时也促成了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浙江人的浙党等另一批官僚集团的诞生,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由此爆发。



这些最终导致被迫变革后的明末朝廷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人祸加上不断的天灾使不堪负重的农民大量破产,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明朝的最终灭亡,晚明的党人们包括东林党在内都是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的”,这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周明初的观点。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国本之争,还会有东林党、有党争吗?也许会有,因为顾宪成不牵头,东林八君子中顾允成、高攀龙等可能有人会站出来领队,可时间上、规模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断然不会是眼前这个结局,更何况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是不会任其发展的。



4、没有国本之争,明朝可能还会走向中兴

万历时代确实是明朝生死拐点,但他可以向左拐,也可以向右拐,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它走上了悬崖,拐向了深渊。小编以为,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年代可能会再现长久的中兴局面,拐向希望的方向。

朱翊钧少年继位,在前面十年里,衷心敬业的老师张居正一方面大刀阔斧,革新向前;另一方面对少年天子“严加管训”,不仅为明神宗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还将其打造成型,万历中兴的局面实际上已经打开了。



另外,朱翊钧幼时便学习用功,其母李氏教子严格,老师又尽心尽力,所以他自身的底子也非常不错。朱翊钧虽三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够淡定运作军事三大征,且朝中无奸臣,皇权紧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足可见其人并非等闲之辈。

自身的底子,老师又奠定了基础,你说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还会三十年不上班?明朝不会出现一个时间最长的中兴时代吗(万历前期的十年已被认可为‘万历中兴’)?

一个心爱的女人和她的儿子,万历皇帝就这样被她们毁了前程,将大明王朝引入深渊。



二、作为红丸案的疑凶,她又毁了可为大明续命的稻草

1、光宗之死,郑贵妃责不可推

1620年,万历皇帝走完了自己58年的人生旅程,也将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定格在48年。久经磨难的朱常洛终于转正为明光宗,成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然而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38年的等候只换来了28天的皇位,明光宗登基还未满月就作古了,成为史上少有的短命皇帝——“一月天子”。

朱常洛之死定义为“红丸案”,连同和他相关的“梃击案”“移宫案”一并成为明末三大疑案,所以他的死盖棺尚无定论。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光宗上位后郑贵妃的所作所为,也许能够看出端倪。



“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这是史料记载。朱常洛还是当上了皇帝,事成定局,郑贵妃也无可奈何,不知道出于巴结求安生还是矢志不渝蓄意伤害,郑贵妃送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礼物——八位美女,还把自己的亲信太监崔文升送给光宗掌御药房。

光宗白天为国为民,晚上深宫夜战,在御药房“仙丹”的作用下,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奋战着,可惜这小身板没能消受几天就彻底玩完,在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的救命红丸后直接蹬腿了。



我们现在就假想光宗是因服用红丸而死,试问,光宗为何要服用红丸?是因为此前已经扛不住了,病急乱投医;那光宗此前病从何来?纵欲无度抑或崔文升先前的媚药、后来的通利药所指,美女是她送的,掌管御药房的太监是她的亲信,这无论哪一条,郑贵妃都脱不了干系。

那么又有人会问,郑贵妃为什么要这么做?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小编以为两种可能,其一,朱常洛上位已成事实,此前的争斗甚至谋害将给自己带来恶果,只能献美女、亲信来讨好光宗,希望这个善良的孩子能够宽待她;其二,就是害命,让还是孩子的朱由校接班,因为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也是郑氏集团的人,她的亲密战友,这样她们就可以操控少年天子,让梦继续。

所以不管哪一说,明光宗之死,郑贵妃无论是无意还是刻意,她都是罪责难逃。



2、光宗不死,应当可为大明续命

光宗就这样走了,留下《明史》“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的赞誉,这不是谬赞,且看他上位不到一个月的作为。

重金犒劳边防将士,保国安;罢免矿税、榷税,保民安;增补阁臣,促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样样都是明君之举,仁君之为,这还只是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三天的业绩,难怪“朝野感动”。



另外光宗38年的隐忍和痛苦经历,已经练就了他处事不惊、为人不张狂以及善良、仁义的个性,如果他不死,再怎么也会比他那一心当木匠的儿子要强吧?我们不奢望他能够创造出一个中兴时代,为大明续命几十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毁了万历皇帝,连朱常洛这根可为明朝续命的稻草也就这样被郑贵妃踩进了烂泥之中。



三、企图操控木匠皇帝,她依然在继续“努力”

1、万历时期的后宫主宰,就这样让朱由校成了文盲

父亲干了28天皇帝工作,就殉职了,15岁的朱由校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就被推上了帝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的童年。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三年,朱由校出生;万历四十七年,母亲逝世,选侍李氏(西李)抚育朱由校。这位李氏和郑贵妃、魏忠贤来往甚密,也是郑氏集团的核心成员。



万历时代的明朝后宫基本都是郑贵妃的世界,加上万历本来就不待见他的父亲朱常洛,更何况他的母亲还只是一名选侍(后提拔为才人),这就可想而知,朱由校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所以不谈什么教育之类,能够平平安安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因此朱由校不仅是木匠皇帝,他另外还赢得了一个称号“文盲皇帝”(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别人的拟稿来决断。)

国本之争郑贵妃是主角,后宫她是领导,我们细想一下,这朱由校的无能、软弱,何尝不是国本之争留下的后遗症呢?又怎能和郑贵妃毫无关系呢?



2、移宫案,最后一搏,她仍是幕后主谋

移宫案应该说和郑贵妃毫无关系,但是不要忘记这移宫案的主角西李的领导实际上也是郑贵妃,她是万历在位时钦点(当然应该也是征得郑贵妃同意的)侍候朱由校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移宫案郑贵妃依然是幕后主谋。

还有一点,西李之所以住进乾清宫,这个先例也是郑贵妃所造。万历四十八年,王皇后过世,万历本也年迈病衰,郑贵妃就以照顾爱人为由搬进了乾清宫。乾清宫是最高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后宫之中也只有皇后才能入住。



在移宫案中,西李提出的诉求不仅是要当皇贵妃,而是要求直接升级为皇后永留乾清宫,这样在朱由校面前她就变成了皇太后,按照大臣所言,如果真是那样,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垂帘听政的武则天。

移宫案就是郑贵妃和西李的“绝作”。她们一起商量,互相支持(西李的所作所为完全在效仿郑贵妃,也可以理解为按照郑贵妃的授意而行)一个要当皇太后,一个要当皇后,企图达到将朱由校变成木偶皇帝的目的。只是可惜,她们的阴谋在杨涟、刘一燝、左光斗等人的奋力抵抗下,彻底破灭了。



移宫案后,影响明末三个朝代的郑氏集团基本失去了生命力,郑贵妃也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她们对大明王朝形成的致命之伤永远也无法治愈了,朱元璋拿命打拼下来的江山就此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12 , Processed in 1.4895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