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2021-10-13 06:00
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2021\10\13 - 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 诗词赏析
- 苏轼:生蚝烤着吃,好吃到没朋友
这是《红楼梦》妙玉口中的“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唯一的两句好诗。“铁门槛”是豪门贵族的象征,妙玉偏蹈于铁槛之外,称自己是“槛外人”,即表示与红尘繁华划清界限。可若果真堪破了浮华,又何须在意身处槛外、槛内? 回到主题,我们今天来赏读一下这两句诗。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范成大 〔宋代〕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楸[qiū],落叶乔木。锸[chā],铁锹。 槛,一作“限”,门限也即门槛。 首丘,出自“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头朝窟穴,比喻人死归葬故乡。 乌鸢[yuān],乌鸦和老鹰。 拊掌,拍手笑。 简析 @古诗词赏析 重九日,即九九重阳节,当天有登高赏秋的习俗。所以,范成大就来到了山上。携酒闲游时,他路过一“营寿藏之地”,即营建冢圹的工地,有感于浮华生死而写了这首七律。(题目中的“行营”二字,当分开讲,即行到一处正营造……的地方,而不能连作一词解) “寿藏”,人死后的藏身之所,也即坟茔。但范成大看到的,却是一个活着的富人为自己修墓之事。当时,他的眼前可能出现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一边是喝得醉醺醺,想学魏晋名士刘伶“死便埋我”,完全不把“身后事”放在心上的自己;一边是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却担心死后住不了“豪宅”,妄图把荣华带到坟墓里的富人。范成大心中是何种感受呢?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楸是古代常用作棺木的树,“行楸”谓山上到处可埋骨。“荷锸携壶”是说当年醉侯刘伶经常携酒出行,还让人背着铁锹在后面跟着,万一醉死了,便把他就地埋了。形迹如此潇洒超旷,刘伶自然成了范成大心中的崇敬之人。既然如此,对面富人的行为就显得愚蠢可笑了。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即便你在生前把门槛修得老高,还裹上铁皮,筑成千年都踏不破的铁门槛,到头来依旧阻挡不了无常的到来,最终还是会躺在一个“土馒头”似的坟墓里。 唐人有打油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可以看作“终须一个土馒头”的原型。另一首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则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的原型。“铁门槛”是生前,“土馒头”则是身后,生前的一切繁华,死后都归为虚无,生前费尽心思营寿藏,何必呢? 接着二句“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从佛学角度来看待世界和人生。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不感兴趣的诗友们可以跳过去。“三轮世界”谓 人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安置在风轮、水轮、金轮之上的,这广大无边的三千世界要经历大三灾,即火灾、水灾、风灾,这三灾都是因人类的贪嗔痴引发的。火灾之劫过后,世界一片灰烬,所以说,世界是本质其实是虚无。那么,世界中的人呢?亦是虚无。佛教认为,人是由精神和肉体组成的,而肉体可以分成“四大形骸”,皮肉筋骨是地大,精血口沫是水大,体温暖气是火大,呼吸运动是风大,人活着时,四大形骸在精神的凝聚下合为一体,人死后,精神与肉体剥离,四大形骸便归于自然,或归于地、水,或归于风、火。作者认为,死后将肉体归还大自然胜过归葬故乡。 最后一联“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接着四大形骸阐述,并以“临风抚掌”的人生态度来总结全诗。上句用典,说庄子快死的时候,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直接把我丢在旷野上就行了,到时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星辰为陪葬的美玉、珠宝,万物都是我的殉葬品,这也是一种厚葬。弟子说,我们怕乌鸢吃了您的遗体。庄子说,我在地面上被乌鸢吃,埋到地下也会被蝼蚁吃,无论怎样都是要被吃的,既如此又何必将乌鸢的食物夺走给蝼蚁呢,这不是偏心吗?所以,范成大说蝼蚁乌鸢将来都是食我躯体的东西,不要厚此薄彼了。 下句“临风拊掌菊花秋”又回到对营寿藏之人的嘲讽上来,说我自在风中拍手看你的笑话,顺便欣赏这菊花盛开的秋景。言外之意大概是,活着就做活人该做的事,爬山赏秋,好好享受生活不香吗?干嘛非得为身后之事劳身伤神?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