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回复: 15

智通寺&龙种//龙钟老僧·槛外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发表于 2024-6-28 13: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机泄露了吗?-有心拾萃
[color=var(--GBK03A)]麦克风5G

[color=var(--GBK04A)][color=var(--GBK04A)]流量卡上网卡三网运营商一级直销可发全国含新疆西藏内蒙云南广西





已关注

原创 暗香疏影
关注公众号:有心拾萃
《红楼梦》之奇戚蓼生序言里比的最恰:“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曹雪芹擅用“一声两歌,一手二牍”之法,常常让人云里雾里,如果之前没看到过脂批,还真心需要重看一遍“脂批红楼梦”,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第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贾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侧: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侧:一部书之总批。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侧: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甲侧:是雨村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甲侧:火气。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侧:是翻过来的。蒙侧:欲写冷子兴,偏闲闲有许多着力语。齿落舌钝,甲侧: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眉: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甲眉: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这一段如果没有脂批根本不会太着意,可这一段的脂批比正文还长,我们就需要细细思量了。

我们先来看这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本书的“总批”。文很浅近,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才能回头是岸。深意就是,在繁华似锦之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维持这份繁华,甚至还想锦上添花,直至烟花成烟,炮竹成灰,却悔之晚矣。整部《红楼梦》就是想通过贾宝玉的“家亡血史”警醒世人,人生如梦,早点觉悟,不要让自己更悲惨。
接下来很重要,贾雨村想自己走过了名山大刹,没看到过这个话头,说不定有什么奇遇,能在这儿遇到一个“翻过筋斗来的”,就进去试试。虽然我们没参禅悟道,可也应该能看出这里的词与佛教有关,与悟道有关。加之脂批批了几次“翻过来的”,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翻过来就是明心见性,伶牙俐齿,暗示龙钟老僧是一个智通了的得道高僧,来这里是为了“试一试”贾雨村。试什么呢?还是脂批提示:“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又充满了禅机。我们来试着解一解。
结合正文,“智通寺”,顾名思义,智者通者,有智不难,能通不易。从贾雨村:“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这一篇“正邪大论”可以看出贾雨村有一些智慧有一些悟性,但经智通寺“试”过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他还是俗眼,还是未觉。到底要“觉”什么?我们分析一下:贾雨村进寺的时候,龙钟老僧在干什么,记得吗?对,在煮粥,和“黄粱梦”中的一样,在做饭,《红楼梦》中也提到过明朝汤显祖的《邯郸记》,称之为《邯郸梦》,改编自唐代的传奇故事“黄粱梦”,说的是卢生在一顿饭的时间经历了一场梦幻奇缘后,觉悟了,被吕洞宾度化了。甄士隐不也是听了“好了歌”就跟着道士走了吗?说明龙钟老僧到这里的目的也是想度化贾雨村,可是贾雨村因为“未觉”而错过了。
脂批最后做了总结,作者用了“回风舞雪,倒峡逆波”的方法,就是现在的倒叙,先让你看到结局,如果没“觉”,就继续正文,“觉了”,就是贾雨村被度化了,那么也就没有“假语村言”的这部《红楼梦》了。
那么结局是什么呢?就是“出世”,回到来的地方。宝玉,黛玉能回到仙界,要特别注意,脂批还说了阿凤,是不是在暗示王熙凤也是仙界之人?
还有最重要的一层意思,算是给了“总批”一个理由:每个人都因为无法抗拒“入世迷人”来到这个世界,可没有人能像卢生一样在梦中经历人生,悲剧也好,喜剧也好,大部分凡人都需要走完一生之后才能“出世”。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18-01-22 10:09
红楼梦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13: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
风临酒把2 2018-05-25   |  1108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文:屏山

《红楼梦》小说主线之一就是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的衰落过程,在写贾家之败前,作者先写一“小荣枯”,就是隐士隐家的败落,但在二者之间,作者写了一节“智通寺”,却是大有深意,细思极恐。

《红楼梦》第二回里的“智通寺”是通过贾雨村之眼所见。说其位于“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其寺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额上题“智通寺”三字。在此有脂批:

“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又有脂砚斋眉批说:

“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门额下又有一旧破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在此又有脂批:

“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一部书之总批”。
贾雨村看了此联心想这两句话文虽浅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此处脂批:

“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
进入寺内,只有一个老僧在煮粥,雨村问那老僧两句话,原文:

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纯,所答非所问。
此处连有两句脂批写:

“是翻过来的”。
又写贾雨村不耐烦便出来了。又有脂砚斋眉批:

“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即证之后。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过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好了,作者写此一荒境意欲何为呢?在“小荣枯”之后写“大荣枯”即贾家之枯,写贾家有相当的篇幅在写其“诗礼簪缨、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欲写其盛,先来一“智通”,在两者之间写此“智通寺”,个中玄妙,实口笔难讲难书,实是神来之笔。

先将甄(士隐)家和贾府做一对照,甄家自丢失女儿(英莲),又遭火灾,继而丧失庄子土地,又遭亲戚盘剥哄骗,最后是家业损失怠尽,遭受此一连串打击的甄士隐在听得僧道的《好了歌》后彻悟,注解《好了歌》,是为《好了歌注》,随后追随二仙遁去了。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全篇皆智通矣。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再比较贾家和贾宝玉,贾宝玉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和甄士隐有许多重叠之处,二人都经历严重的感情打击,甄家是丢女儿,宝玉是经历爱情和婚姻的幻灭,二人都经历家族之败,都品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是宝玉的反差更大跌的更重而己,二人都梦游太虚幻境,识得通灵,也都由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跛足道士癞头和尚)点化过并携去遁去。而且甄家资助贾雨村,助他进京赴考,贾雨村才得以中进士,改变命运,革职后又借助贾家的势力,他才得以起复,补授应天府,进而飞黄腾达,可以说,甄家和贾家是贾雨村人生仕途之路的贵人,但贾雨村对甄家的回报是见死不救(英莲),对贾家的回报是落井下石。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通灵宝玉”做为贾宝玉的另一幻身,本来就是经渺、茫二僧道化形携去并在警幻处挂号由神瑛侍者夹带进入凡间的,宝玉的出世入世都应该是劫数定数,所以凡间的贾宝玉悬崖撒手(是为智通)出家为僧,最后通灵宝玉重回青梗峰,神瑛侍者重归赤瑕宫。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智通寺那位煮粥老僧不就是出家后的甄士隐和贾宝玉吗?昨日风流富贵,今日既聋且昏;昨日明眸皓齿,今日齿落舌钝;昨日饮甘餍肥,今日一钵薄粥;昨日仆奴成群,今日形影相吊;昨日是活龙凤凰,今日枯骨衰肠。昨日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过是过眼云烟、瞬间的繁华,今日的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才是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此境此地,方智、方通。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想当初甄士隐怀抱女儿英莲,癞头和尚道:“将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怀里作甚,给我吧”,其不能悟;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以仙茗、仙酿、仙曲、仙册、仙女可卿警之,也不得悟;妙在此寺、此联由刚刚被革职也算翻了个筋斗的贾雨村看了,亦不能悟,而是不耐烦。更妙在贾雨村和老僧问答是所答非所问。吾在此大笑……智通之内外怎能不答非所问呢?雨村之眼看老僧,实为昏也,雨村之耳听老僧,实为聋矣!再回看脂砚之批:“是翻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1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智通寺+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雨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8: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
风临酒把2 2018-05-25   |  1112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文:屏山

《红楼梦》小说主线之一就是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的衰落过程,在写贾家之败前,作者先写一“小荣枯”,就是隐士隐家的败落,但在二者之间,作者写了一节“智通寺”,却是大有深意,细思极恐。

《红楼梦》第二回里的“智通寺”是通过贾雨村之眼所见。说其位于“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其寺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额上题“智通寺”三字。在此有脂批:

“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又有脂砚斋眉批说:

“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门额下又有一旧破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在此又有脂批:

“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一部书之总批”。
贾雨村看了此联心想这两句话文虽浅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此处脂批:

“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
进入寺内,只有一个老僧在煮粥,雨村问那老僧两句话,原文:

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纯,所答非所问。
此处连有两句脂批写:

“是翻过来的”。
又写贾雨村不耐烦便出来了。又有脂砚斋眉批:

“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即证之后。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过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好了,作者写此一荒境意欲何为呢?在“小荣枯”之后写“大荣枯”即贾家之枯,写贾家有相当的篇幅在写其“诗礼簪缨、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欲写其盛,先来一“智通”,在两者之间写此“智通寺”,个中玄妙,实口笔难讲难书,实是神来之笔。

先将甄(士隐)家和贾府做一对照,甄家自丢失女儿(英莲),又遭火灾,继而丧失庄子土地,又遭亲戚盘剥哄骗,最后是家业损失怠尽,遭受此一连串打击的甄士隐在听得僧道的《好了歌》后彻悟,注解《好了歌》,是为《好了歌注》,随后追随二仙遁去了。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全篇皆智通矣。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再比较贾家和贾宝玉,贾宝玉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和甄士隐有许多重叠之处,二人都经历严重的感情打击,甄家是丢女儿,宝玉是经历爱情和婚姻的幻灭,二人都经历家族之败,都品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是宝玉的反差更大跌的更重而己,二人都梦游太虚幻境,识得通灵,也都由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跛足道士癞头和尚)点化过并携去遁去。而且甄家资助贾雨村,助他进京赴考,贾雨村才得以中进士,改变命运,革职后又借助贾家的势力,他才得以起复,补授应天府,进而飞黄腾达,可以说,甄家和贾家是贾雨村人生仕途之路的贵人,但贾雨村对甄家的回报是见死不救(英莲),对贾家的回报是落井下石。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通灵宝玉”做为贾宝玉的另一幻身,本来就是经渺、茫二僧道化形携去并在警幻处挂号由神瑛侍者夹带进入凡间的,宝玉的出世入世都应该是劫数定数,所以凡间的贾宝玉悬崖撒手(是为智通)出家为僧,最后通灵宝玉重回青梗峰,神瑛侍者重归赤瑕宫。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智通寺那位煮粥老僧不就是出家后的甄士隐和贾宝玉吗?昨日风流富贵,今日既聋且昏;昨日明眸皓齿,今日齿落舌钝;昨日饮甘餍肥,今日一钵薄粥;昨日仆奴成群,今日形影相吊;昨日是活龙凤凰,今日枯骨衰肠。昨日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过是过眼云烟、瞬间的繁华,今日的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才是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此境此地,方智、方通。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想当初甄士隐怀抱女儿英莲,癞头和尚道:“将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怀里作甚,给我吧”,其不能悟;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以仙茗、仙酿、仙曲、仙册、仙女可卿警之,也不得悟;妙在此寺、此联由刚刚被革职也算翻了个筋斗的贾雨村看了,亦不能悟,而是不耐烦。更妙在贾雨村和老僧问答是所答非所问。吾在此大笑……智通之内外怎能不答非所问呢?雨村之眼看老僧,实为昏也,雨村之耳听老僧,实为聋矣!再回看脂砚之批:“是翻过来的”。
《红楼梦》细思极恐的智通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风临酒把2 > 《屏山语红楼》举报/认领
上一篇: 曹雪芹为贾府五代男人取名的良苦用心
下一篇: 任是无情也动人――解开薛宝钗的总钥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9: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最经典的一幅对联,洞见人生大智慧,看破了世俗贪欲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当月知势榜影响力答主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红楼梦096:智通寺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上回讲到林如海妻子贾敏一病而死很不寻常。他任巡盐御史不到两年,竟先后死去一子一妻。

若联系巡盐御史稽查盐政之事,便觉得不同寻常。


尤其对古人来说,儿子最重,妻子次之,女儿最后,怎么看他家挑最重要的死,都显得不寻常。

但这些与贾雨村无关,他被林如海留下继续让女儿“守制读书”,便也没走。

因那黛玉连日哀伤,没有功课。贾雨村便信步出城郊游一番。

☞细说红楼系列096,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

(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要不说每一个故事肯定便有一个“核心”的提示,往往大道至简。这智通寺和门口的对联便是个重要伏笔。


当日提到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时,便提到这三处暗示的是势利(势力)、人情(认清)、糊涂人。

甄士隐住在繁华附近、葫芦庙旁边,是致仕还乡的乡宦,注定是认不清形势,不舍得名利,而要遭受连累。

贾雨村住在葫芦庙里,醉心名利,得了甄士隐资助便走出仁清巷直奔十里街上路而去,注定他是追名逐利的禄蠹。

甄士隐是堪不破名利,并为其所害。

贾雨村是醉心于名利,并汲汲营营。

两个人便都是“糊涂人”。


此时甄士隐被名利拖累人生尽毁,贾雨村也遭遇名利打击,罢官回家,按说应该醒悟。

可他依旧不死心,四处钻营游走,妄图官复原职。既没从自身得到警醒,也没在甄士隐身上得到棒喝。

如此名利心重的糊涂人,岂非就是“真愚蠢”?

何为“贾”,假也,实际就是真。

何为“雨村”,愚蠢也,实际就是智不通,糊涂也。

所以,当还在为名利奔走的贾雨村这个“愚蠢”的禄蠹,遇见了智通寺,便肯定会获得聪明人应该觉醒的启示和答案。


显而易见,“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不懂得为自己留后路,便是智不通的愚蠢之人。

想要智通,就要“身后有余早缩手,眼前无路要回头。”

贾雨村此时不就是官场眼前无路么?不就要回头,才能做个聪明人么?

奈何他虽懂得对联意思,却不联系自身,还以为寺内有个齐天大圣的斗战胜佛呢!

他如此想,便存了不信邪,对自己太自信的意思。


不想那老和尚“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岂不就是他自己此时被名利所迷的心相?

而贾雨村者,贾家人也,由此贾到彼贾,所指便是另一贾也。

日后那贾家若是领会智通二字,和“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也不会落得抄家结局。

可知执迷名利二字,害人不浅!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02-24 10:27・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8: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中红楼心中梦:“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的是什么
快乐老年435 2018-01-26   |  3034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眼中红楼心中梦:“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的是什么​《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个奇怪的故事,就是贾雨村在林府处馆之时,出外闲游,“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修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有‘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雨村看了,因想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这个故事与整本书好像不搭调,贾雨村与那座庙宇,与那个龙钟老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过交集,书中也没有交代那位老僧到底经历过什么,以致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感悟。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好像与本书并无关系的人物故事呢?
眼中红楼心中梦:“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非常严谨的,《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的,所以,他是绝对不会把不相关的人物事件写进书中的,肯定有他的用意。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红学专家有红学专家的观点,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看法,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认为,《红楼梦》是关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的寓言小说,作者用男欢女爱的风月故事来隐喻“明失其鹿,诸雄逐之”的历史。贾雨村游览村野风光的这个故事隐喻的是崇祯帝颁布“罪己诏”的故事。“茂林修竹”指的是朱姓皇族,“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指的是明朝皇宫历经李自成之乱颓废衰败景象。“智通寺”,知痛思也。门旁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说崇祯帝于李自成之乱,决心改革朝政弊端,励精图治的决心。“龙钟老僧”,龙钟,龙种也,煮粥,是赌咒的谐音,赌咒发誓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崇祯皇帝曾经六下“罪己诏”,是哪六条罪名?
历史的皇宫 2019-10-28   |  1153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国家出现危难或者天灾人祸时,自我反省过错而下达的口谕或诏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下过罪己诏的皇帝有汉武帝、唐太宗、崇祯皇帝等帝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崇祯皇帝的“六下罪己诏”,是下罪己诏最多的帝王,但此举仍然无法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我们来看看是哪六条罪名?

崇祯皇帝真像

第一罪:公元1635年(崇祯八年)正月,陕西农民起义军挥师南下,攻克明朝中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并焚毁皇陵,崇祯皇帝迅速调集精兵强将镇压,自此拉开镇压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同年十月,崇祯帝走出第一步,第一次向全国颁布罪己诏,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政局动荡。

《帝女花》中的崇祯皇帝

第二罪: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四月,中原大地发生大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依旧剥削百姓,导致民怨四起,面对困局,崇祯皇帝不断祈福,望天降大雨,仍然无济于事,同年六月,第二次向全国颁布罪己诏。

第三罪: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正月,李自成势如破竹,直逼京城,崇祯皇帝决定和清王朝议和,避免腹背受敌,不料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崇祯皇帝处死泄露机密的大臣,明清和谈破灭,导致清军深入明朝腹地,烧杀抢掠,同年十一月,崇祯皇帝第三次下罪己诏。

《帝女花》剧照

第四罪: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继续进军北京,清军继续南下,形势岌岌可危,同年六月,崇祯皇帝痛心疾首,第四次下罪己诏,希望全国臣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第五罪: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崇祯皇帝拜大学士李建泰为都督,率兵抵御李自成军,为鼓舞士气,崇祯皇帝隆重地为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李自成军即将即兵临北京城下,同年二月,崇祯皇帝第五次下罪己诏。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处

第六罪: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破,崇祯帝安排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焕逃离皇宫,并亲手杀死几位妻妾和女儿,命贤德的周皇后自杀,随后登上煤山自缢身亡,死前第六次下罪己诏:“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皇帝认为自己做了十七年皇帝,导致国破家亡,是自己的罪过,无面目见列祖列宗,自己可以被分尸,但不要伤害百姓。

崇祯皇帝虽一生勤政、律己,极力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无奈大明王朝灭亡已是趋势,他留给后世的只有感慨吧。

+关注
undefined
历史的皇宫
带您走进历史的皇宫,讲述历史的人与事!
共 631 篇原创
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历史的皇宫 > 《待分类》举报/认领
上一篇: 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崇祯皇帝与他的妻妾儿女都有怎样的结局?
下一篇: 他助明英宗复辟皇位,位居高官,却起兵造反,被明英宗处以极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8: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帝六下罪己诏,最终却依旧亡国,揭露了2个残酷的历史真相
播报文章

宗雯速说
关注
2021-07-14 10:29
第一章:客厅享受的两小时,桌子都要散架了........
第一章:客厅享受的两小时,桌子都要散架了........
肝囊肿的根源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肝病,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肝病难调理!
肝囊肿的根源已找到,烟酒排末位,第一名很多人天天都在做!肝病,两样东西尽量少 碰 ,很多人控制不住,难怪肝病难调理!
40岁农村留守妇女日记曝光,揭秘农村生活有多混乱,令人头皮发麻
40岁农村留守妇女日记曝光,揭秘农村生活有多混乱,令人头皮发麻
“罪己诏”是什么?它是古代帝王在面对君臣错位、天灾、政权危难之时用以自省的诏书。而这种如今我们看来如同“检讨书”的诏令,在古代作用却十分明显。毕竟君君臣臣的封建纲常之下,一封诏书下的帝王的躬身自省,而团结的、缓和的便是民众、民情。
自汉文帝颁布第一个罪己诏,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颁发。一如汉武帝刘彻的《轮台罪己诏》、李世民也曾发布过罪己诏,但若说谁才是历史上发布罪己诏最多的皇帝,那便是明思宗,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朱由检最多,一生曾六次发布罪己诏。


那么崇祯帝六下罪己诏,最终大明王朝却依旧亡国,又到底为我们揭露了哪2个残酷的历史真相呢?
第一个:个人的小宿命与历史大宿命
崇祯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次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确立的“有嫡立嫡”原则,在父亲明光宗当了不足一个月的皇帝便因红丸案溘然长逝之后,兄长朱由校继承大统。而他也被册封为信王。


如果按照正常的父死子继,他应当会是一位悠然自得、享受着太祖皇帝为宗嗣亲王们规定的万石俸禄,但是自己的兄长朱由校,即便即位时已经24岁,后宫妃嫔亦是众多,但所生之子却莫不是早早夭折,或是生下便是死胎。
而贪玩的明熹宗更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落幕,泛舟湖上,落水差点被淹死,惊悚之下却又饮食了霍维华的“仙药”,由此一命呜呼。
于是,朱由检便机缘巧合,更是宿命之下成就了帝王之位。但是这种个人的小命运之上的成功 却与当时的历史大命运的滔滔洪流显然是相悖的。天灾人祸、兵连祸结、群情激奋这一切都要吞没这个王朝。
第二 “好人”“坏人”——从来不是历史前行的根据
明思宗朱由检上任之后,他是一位好人、好皇帝。勤勉政事,几乎从不缺朝,身体偶感微恙,临时免朝,在遭到辅臣的批评后,竟能够自我检讨。
更为令人可敬的是他还将“坏人”魏忠贤一党打到,阉党一众260余人,或者处死,或者禁锢;旋即又扶持了“好人”东林党们上台执政。


而当1628年开始,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水灾、旱灾、蝗灾这种小冰河期后,让整个大明王朝危如累卵之时,《诸城县志》中更是记载,古代灾年尚且还能易子相食,到了此时却已经彻底的暴露了动物性,直接杀活人为食,父子兄弟相残,肢解不堪入目。
他能做的是,下令减免赋税,赈济。但是对于这种大气候的变迁与日渐集聚的矛盾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在裁撤驿站、减免赋税之下,好人崇祯帝却显得“苍白无力”。
而外部辽东,当袁崇焕高喊“给我五年时间,辽东可平”之时,“好人”崇祯帝聚全国之资财,倾力支持,1629年,蓟辽督师袁崇焕以莫须有杀毛文龙,崇祯帝并无责备,因为袁崇焕是忠君的好人,而毛文龙则自持兵权,颇有不法乃是坏人。1630年,皇太极入寇京畿,他才发现原来他被好人袁崇焕给诓骗,耗资千万的关宁防线也不过是儿戏,连关宁铁骑也有军阀化的趋势,这一切是袁崇焕之“功劳”,于是他将“坏人”袁崇焕凌迟。


而内外交困之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气候却日渐强盛。但是眼看着捉襟见肘的财政,更甚者李自成等人还准备大举进攻。于是他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道《罪己诏》,此时为崇祯八年(1635年)。荥阳会师,高迎祥、张献忠等辈,连自己的老家凤阳都攻陷了。
他崇祯帝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身者素服,声泪俱下”以告太庙。
心力憔悴,此时他的内心不知道会不会想起他哥哥朱由校临终的嘱咐,魏忠贤可用之语。他是坏人,但也更能为大明空空如也的国库,搜刮财帛,甚至辽东局势亦能在其主导之下得以安定。而被其重用的东林人又在做什么呢?以文震孟与温体仁争权为代表,崇祯一朝,仅仅宰辅便更替49位之多。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为北方大旱,下过《罪己诏》;为李自成的逐渐势大,为议和事泄露,为孙传庭战死,为几十万因黄河溃堤而亡的民众,为被清军多尔衮贼寇入侵俘获的几十万民众,下过《罪己诏》;还为张献忠这种人屠,建立大西政权,诛杀无算下过《罪己诏》。
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他决意殉国,煤山自缢之时,他又一次下了《罪己诏》。一句“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让人痛彻心扉。
这一次,据说临了前他还特意让人将魏忠贤收敛于碧云寺,并前往拜谒。“好人”“坏人”或许只有他临死前才明白什么才是政治、历史前行的本源吧。崇祯帝是好人,东林党也多好人,但却于世事无用。
历史前行就是这样论迹不论心,充斥着残酷、无情。
参考资料:《诸城县志》
《明季北略》
《明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皇帝在位17年下的六次罪己诏
名著与历史 2021-01-13 17:20
大明崇祯皇帝,一生下了6次罪己诏,但六次罪己诏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只是一次比一次的自己感动自己的而已。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这六次罪己诏的时间和内容。只要你喜欢明朝,不要只喜欢大明风华,还要尽最大努力的背下崇祯皇帝的罪己诏。做一个有文化的明粉。

第一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八年)

第二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年)

第三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五年)

第四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六年)

第五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七年)

第六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七年)



公元1635年,即崇祯八年秋天,明思宗朱由检第一次颁发“罪己诏”

崇祯八年初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武装暴力团伙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日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精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洪承畴负责督剿西北,卢象升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暴乱军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皇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诏曰:“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

公元1637年,即崇祯十年,明思宗朱由检皇第二次颁发“罪己诏”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头脑十分清醒,可是又无可奈,山高皇帝远,朝廷中枢对于基层吏治的腐败也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尔!据《明季北略》记载,崇祯皇帝为此在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痛切肺腑地说道:

诏曰:“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公元1642年,即崇祯十五年,明思宗朱由检第三次颁发“罪己诏”

这一年的新年伊始,崇祯皇帝在奏对朝臣时格外谦卑地揖拜阁臣周延儒等人,希翼君臣齐心协力、再图振兴国事之举。正月,在崇祯帝的默许下,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清庭进行谈判,以期减缓明朝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二月,闯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害陕西总督汪乔年。三月、四月,关外松山等城相继被清军攻陷,辽蓟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归降清廷。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崇祯帝悲痛欲绝、日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欲生。八月,对清庭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舆论大哗,迂腐言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封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水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李自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十月,李自成所部在郏县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

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诏曰:

“…… 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自今为始,朕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胡平寇以赎罪戾……”云云。

公元1643年,即崇祯十六年,明思宗朱由检第四次颁发“罪己诏”

崇祯十六年初春,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哗变。四月,清军进犯出塞。五月,张献忠部攻克武昌,楚王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随后,内阁首辅周延儒被罢官。六月,崇祯皇帝痛心疾首、欲哭无泪,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携手鼎力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明思宗朱由检第五次颁发“罪己诏”

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号“大顺”。李自成随即分兵两路剑锋指向北京进军。不久,朝廷拜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出京抵御大顺军,为了鼓舞士气,崇祯帝隆重地在平台为即将代帝出征的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风云突变,三月,李自成大军即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崇祯皇帝于仓促之中第五次下诏罪己。

崇祯皇帝在罪己诏中写道:

“……朕嗣守鸿绪十有七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又朕之过也。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泣风而绝命,又朕之过也。使民日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又朕之过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举,皆朕抚驭失宜……忠君爱国,人有同心,雪耻除凶,谁无公愤!……”。

紧接着,崇祯帝又在罪己诏之外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下列文字,同样令人读罢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痛心之感: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国家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六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国家重务,悉以付之。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云云。

崇祯言辞是够沉痛中恳,也真正有负疚忏悔的诚心,奈何天下糜烂、敌军压境、军心涣散、大势已溃,一切为时已晚矣!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检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颁发“罪己诏”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崇祯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灿、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皇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一生贤德的周皇后于坤宁宫自缢。十九日凌晨,天将曙明,崇祯揩御笔太监王承恩离开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时年三十四岁。崇祯皇帝死时“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衣上以血指书,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写道: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联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联尸,勿伤百姓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 08: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帝王罪己诏:汉文帝第一个颁布,崇祯最后的罪己诏竟是遗诏
2019-09-22 18:38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代帝王虽贵为王,但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普通人犯了错也许当面道个歉,回家在日记本中反省一下就过了,但如果是帝王出现错误,想要自省检讨过失,可就得当着全天下颁布“罪己诏”。



1、汉文帝口头禅“朕既不德”,汉武帝颁布著名《轮台罪己诏》

“罪己”是皇帝怪罪自己的口谕,“诏”是昭告天下的文书。“罪己诏”可是皇帝知错就改的好机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颁布罪己诏的皇帝是汉文帝。公元前179年,汉文帝面对早立太子的建议,颁布诏书:“朕既不德……”之后这四个字“朕既不德”好像成了汉文帝的口头禅,据统计他共下过8份罪己诏,大多数都是在自谦。



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颁布的。他好神仙方术,即位后大兴土木,挥霍无度,百姓苦不堪言。晚年的汉武帝有所悔悟,面对大厦将倾的危机,痛改前非,驳回了屯田轮台的奏请,下决心禁止苛政暴行,专心务农,以养生息。



2、天灾时皇帝颁布罪己诏,希望将灾祸转移到自己身上

当有天灾降临,古代帝王们也会下罪己诏,告诉上天希望将一切灾难都转移到自己身上,而让国家兴亡,百姓安康。

听起来像是“空话”,因为自然灾祸怎么可能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是在古代,这样的“空话”却可以让百姓感到“君与民同甘共苦”的欣慰,皇帝也能落个好名声。

三国时期,有一次发生了日食,有人因此弹劾三公,魏文帝说此事不能责怪丞相,若有灾祸都应该由我来承担,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我的真心实意要让上天看到,我是一个为百姓负责的好皇帝。



公元628年,爆发了旱灾和蝗灾,唐太宗下诏说,为了让百姓有口饭吃,希望上天将所有灾难降临到他一个人身上,“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3、崇祯帝不拿道歉当回事,最后一道罪己诏竟是遗诏

罪己诏还是让帝王头脑清醒的好方法,知错就改的皇帝还不至于不可救药。唐武宗因为选美女一事向天下人道歉,公元843年,唐武宗下令监军在扬州挑选美女,被扬州节度使杜悰拒绝了,唐武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想到这可能会给百姓带来灾难,头脑立马清醒了,赶紧颁布罪己诏,痛斥此举“岂圣天子所为”,面对杜悰的勇气和直言,“朕甚愧之!”



历史上颁布罪己诏的皇帝非常多,如果将袁世凯包括在内的话,共计8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有的皇帝甚至还颁布多次,简直拿道歉不当回事。“狼来了”说多了,大家谁还当真,最终导致国破人亡的悲剧下场。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位17年,下过的罪己诏,仅《明史》中就记有5次之多。一个又一个罪己诏,最终积累出一个总的,就是他自缢之前的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可悲可叹!因此很多人认为,崇祯是一个好皇帝,只是没有生在好的时候罢了。



看了这么多帝王的罪己诏,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也要吾日三省吾身,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崇祯帝的悲哀,十年六发罪己诏,仍难扶大厦于将倾!
播报文章






老黄说事
关注


2020-01-08 23:27





史上最“励志”皇帝:十年六发罪己诏,结果仍然国破家亡!崇祯帝的悲哀,十年六发罪己诏,仍难扶大厦于将倾!


明朝的灭亡,是汉民族之痛,而作为亡国之君的朱由检,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从本心来讲,崇祯帝不想做个亡国之君,以他的理想,是要做个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兴之主。但,历史是残酷的,他最终没能守住汉民族的最后一任江山,败给了李自成与努尔哈赤,只有上吊煤山以死殉国。
其实,崇祯帝是个悲剧性人物,许多史学家对他是抱有同情心的。甚至连李自成在《登极诏》中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确实,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但是,朱由检却是个性格相当复杂的领导,在除魏忠贤时,他表现得极为机智,《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朱由检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还有一点就是,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他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谏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崇祯的本意可能也想迁都,可是,这话要是自己说出来,是很没面子的,他希望有大臣能站出来振臂一呼,但是,那些平时唧唧喳喳的文武重臣却不给力,大多一言不发,从而错过了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而从南明诸政权观之,朱明皇室在满清的背景下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故而,朱由检尽管勤政,却错误百出,不仅不可能中兴明帝国,其亡国也几乎是必然。
虽然,面对频发的瘟疫、天灾、人祸及战乱,大明江山早已山河破碎,图有雄心而无大才的崇祯已是无力回天了,但是,他仍不甘心就这么被打败,因此,在他执政的最后十年,竟一连发布了六道罪己诏。


第一道罪己诏发布于崇祯八年(1635年)。那一年对朱家王朝来说是耻辱的,因为陕西的农民起义军攻克了明中都凤阳,把朱家的老祖坟都给扒了。当年十月,朱由检第一次放下自尊,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时隔两年后的崇祯十年,全国的灾情不断,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在久祈不雨时的时候,再次颁布“罪己诏”。


崇祯十五,对于朱由检来说,是内外交困,并且他深爱的妃子田贵妃因病早逝,更给他脆弱的情感补上一刀。那年的国事,可以是纷乱如麻:正月,为了缓解明朝腹背受敌的压力,在崇祯帝的默许下,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清进行谈判;二月,李自成在襄城大败明军,陕西总督汪乔年被杀;三至四月,外清不顾双方正在进行的秘密和谈,出兵攻陷松山等城,辽蓟总督洪承畴被俘降清;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八月,对清庭议和机密被泄露,舆论大哗,迂腐言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封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水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十月,李自成所部在郏县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这真是个让崇祯头疼心碎的不祥之年,是年底,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


第二年(崇祯十六年)的形势更是逼人:正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哗变;四月,清军进犯出塞;五月,张献忠部攻克武昌,楚王遇害(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六月,心力交瘁的崇祯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鼎立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走投无路的朱由校连发了两道罪己诏后,他也随着大明王朝身名俱灭。
正月初一日,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号“大顺”。李自成随即分兵两路剑锋指向北京进军。正月,朝廷拜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出京抵御大顺军,为了鼓舞士气,崇祯帝隆重地在平台为即将代帝出征的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风云突变,三月,李自成大军即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崇祯于仓促之中第五次下“诏罪己”。


​办完这一切,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于三月十八日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崇祯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皇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周皇后于坤宁宫自缢。十九日凌晨,天将曙明,崇祯揩御笔太监王承恩离开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崇祯皇帝自缢前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最后的话(最后的“罪己诏”):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然后,在太监王承恩的帮助下,年仅35岁的朱由检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随后,王承恩也以身殉主。
(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51 , Processed in 1.563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