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义学里是不是流行“同性恋”?
原创 2018-02-08 暗香疏影 有心拾萃
整部《红楼梦》写宝玉读书,着墨不多,而且多为暗出,如第八回: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甲侧: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甲眉: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
宝钗说宝玉读书是“杂学旁收”,意思是什么都涉猎,说明宝玉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取功名,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是为了应试,这一点其实是高出时代的。类似我们今天的精英教育,是达到一定的阶层才能做到的。
注意脂批中的这句“微露卸春挂之萌耳”也是历来红学争论的话题之一。和以往一样,没有统一结论的时候就归咎为抄书的错误。
我当初读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直观地从字面理解就是,因为宝玉读书涉猎很广,不局限于功名必考之《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以到了春闱大考的时候,发生了“卸春挂”事件,即弃考事件,很正常。
第九回,可以说是宝玉读书的一次特写。不过特写的可不是读书,而是贾家义学的学子百态:
首先是阿呆兄薛蟠,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只图结交些契弟。
其次是: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九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再次是秦钟的父亲秦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甲侧:随笔命名,省事。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甲侧:为天下读书人一哭、寒素人一哭。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甲侧:原来读书是终生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甲侧:四字可思,近之鄙薄师傅者来看。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对秦钟是望子成龙之心,倾其所有,但还是抵不过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意,只未发迹。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如此种种引发了之后的学堂大闹事件……
读这一段,很多评论者都往同性恋上靠,其实不然。先不说在当时的社会,贵族阶层对男风的喜欢不会妨碍其娶妻纳妾,包括第四回写到的冯渊,见到香菱之后马上改变了心意,也就是说和我们现在定义的同性恋不同;何况都是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即便有相互喜欢的小心思,更多的也是相互欣赏,希望作为知己交往的正常心理,还上升不到同性恋。
我觉得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正是对这些情境的处理。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但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刻意地去美化和丑化谁,而是如实地描写了每个人物的真实人性。
尤其现代心理学认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性心理萌动是每个人生理成长过程伴随着的心理必然,即人的天性,是近百年来才有的理论。而三百年前的曹雪芹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其笔下自如地反映出这一点,不得不说其理念着实超前。包括对女性的尊重,包括对婚姻自主的向往无一不是跨世纪的超前意识。
不要忽略第八回的回末的这首诗:“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甲侧:这是隐语微词,岂独此指一事哉?余则谓读书正为争气。但此“争气”与彼“争气”不同。写来一笑。
表面看来意思有两层:
1、秦钟闹学堂的事情给秦可卿带来了闲气。
2、秦业为秦钟上学的事情没少费心思,却事与愿违。
其实更深层的含义是:孩子上学本来为的是学业有成,将来为父母争气。可是贾府的义学却不是这样的地方,除了生闲气,学业却不曾有一些儿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