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回复: 0

看我怎解红楼:癞僧的谶语 pengxq书斋 2017-05-12 | 165阅读 ...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1
发表于 2024-7-1 18: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我怎解红楼:癞僧的谶语 pengxq书斋 2017-05-12   |  165阅读  |  9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看我怎解红楼:癞僧的谶语(2012-12-23 16:09:51)[url=]转载[/url]

标签:红学文化分类: 红楼梦大揭秘

癞僧的谶语
   文本及点评:
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甲戌侧批:此则是幻像。脂砚斋对曹雪芹的“幻”笔几近“过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还是癞僧发端。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不单单为后文的“命运两济”作对,更是对胤礽、弘皙父子命运的写照。累及爹娘之物,第一回书中的“真应怜”不应单单看作是胤礽的女儿。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是的,天下哪有如此的爱情。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又是癞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仍是癞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解惑释疑:
上文诗中脂砚斋批注:“是讳知者”。是脂砚斋明确告诉读者这首诗的字面意义是假的,其中隐藏着一个“前”、“后”颠倒的大问题。对照那段历史,细细琢磨本诗与脂砚斋批语的字面意义,我们会发现两个人的命运与此诗的寓意有关:
其一,首先要提请读者注意,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不要把第一回书中的甄英莲单纯看作是甄士隐(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虽然“癞僧”是康熙帝的影子,虽然“娇生惯养笑你痴”出自“癞僧”之口,但是笔者仍然认为这句诗的矛头是指向胤礽的。包括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也不是单指后文香菱遭受薛蟠的虐待和荼毒。它更像是指向雍正(薛氏)对胤礽的迫害。随着后面揭秘文字的深入,包括参考后文对甄英莲的剖析,这一问题将会有清晰的答案。
其二,脂砚斋爆料给读者,“烟消火灭”的悲剧发生在佳节元宵之“前”,而不是在元宵节之后。说明作者如此写皆出于掩盖历史真相、遮掩知情者耳目,说白了是在逃避文网的迫害。历史事实是,雍正五年十二月,康熙朝的江南三织造官已全部被劾,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皇帝下谕,查封曹頫家产,拿禁其重要家人。谕旨传到江南执行时当在春节之后元宵节之前,因避文网作者不得不写作“元宵后”。当然也有当红红学家推理,雍正皇帝的谕旨到达江南执行时,就应该与本诗句对榫,是在元宵节之后。但笔者认为这仍然是源自文字表面意义的推理,因为北京到江宁织造府的“公路里程”不足二千五百里,如果以康熙皇帝给曹寅送“金鸡纳霜”的速度,不过五到七天的时间。我相信,雍正一朝,奴才们是享受不到春节七天长假的,加之雍正整人心切,因此雍正谕旨送达江南并执行的时间不会是元宵节之后。
其三,曹雪芹假“那僧”之口告诉人们注意,这个节日过后会发生毁灭性的灾难。笔者怀疑作者有将“元宵节”代指“中秋节”之意。中国民俗,一年之中有两个月圆之日被定为重要的节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今称元宵节,旧时称为“上元节”;另一个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是月圆的日子,她带给人们的是对幸福、美满的遐想和祈求,因此人们总是喜欢称呼这两个节日为“佳节”。下文甄士隐也说“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说明中秋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于元宵节。尤其是作者在下文中假借贾雨村之口,连续抛出两首“中秋诗”,笔者认为与“好防佳节元宵后”的句子有斩不断的瓜葛。况且第一会书故事情节的顺序也是贾雨村两首“咏月诗”,次后贾雨村“五鼓进京”,再后是葫芦庙“火起”甄士隐遭难。历史事实是,康熙朝太子胤礽两次被废,分别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九月,都在中秋佳节之后。包括胤礽之子弘晳,被乾隆皇帝勒令自缢之时,也在“黑色”的九月(乾隆七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诗句,既含有告诫人们谨防“乐极生悲”之意,也有提请人们注意康雍乾三朝那些“黑色的九月”。不容否认,“乐极生悲”本就是太子胤礽悲剧性人生的高度概括。因此笔者推测,作者有以诗句喻胤礽命运的创作意图;至于脂砚斋的提醒、提示,我倒以为是在为曹家鸣冤。曹雪芹与脂砚斋两位创作者,本就是同命相怜、惺惺相惜的一对苦命人;曹雪芹在为太子鸣不平的时候,脂砚斋一样要不失时机的为曹家喊冤叫屈。这就是存在于书中许许多多的“对立的统一”之原因。
其四,第四句诗的解析,还是要回归到雍和宫得势(葫芦庙火起),胤礽和他的众弟兄们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惩治遭迫害的史实。
一句诗,一句批语,反映的是作者和批者的心境,揭露的是“两个”家庭命运由天堂而地狱的转换。因此笔者坚持认为,这首诗及其批语,不单单是写胤礽,也不单单是写曹家,兼而有之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3:55 , Processed in 1.6615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