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回复: 4

馒头庵水月庵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发表于 2024-7-4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秦钟得趣馒头庵,贾宝玉为什么要摸黑出场,阻止他们“偷试”? 君笺雅侃红楼 2020-09-09   |  113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宝玉身边总有搞笑的事,那一回他在宁国府因为要看美人,撞破了茗烟与丫头卍儿的“好事”,令人啼笑皆非。其实早在明早之前,他就在馒头庵“捉奸”了秦钟与智能儿的“偷试”。那一回也非常有意思。
(第十五回)那智能百般的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正在得趣,只见一人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
“秦钟得趣馒头庵”这一笔非常重要。皆因秦钟这一人物,除了有独立的线索外,还有贾宝玉的影子。秦钟与智能儿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炽烈、最矛盾、也最不可能有结果的“孽缘”。二人两小无猜,一个小书生,一个小尼姑,在一个礼教还对他们没有束缚的年纪,萌生一段短暂的爱情,最终以燃烧自我的形式结束,既是必然,也令人叹息。
很多人不理解“秦钟得趣馒头庵”,认为在姐姐秦可卿出殡路上,行此苟且之事无耻之尤。其实这里忽略了几点。一,秦可卿葬礼旷日持久,人们早过了悲伤的情绪,谁都不再伤心。出殡代表入土为安,秦钟与智能儿“偷试”,已经在秦可卿葬礼后。既然礼已经结束,这么做并无不妥。二,秦钟与智能儿有情,想见一面并不容易。难得有机会有情人相见,情难自禁也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最应该有的冲动。如果秦钟二十多岁再如此,反倒不妥。
三,秦钟与智能儿“偷试”,需要结合净虚教唆王熙凤包揽诉讼的事结合看。一个佛门清净地,既然人人都是行尸走肉,艳鬼风流,不发生男女之事反倒不足以形容。贾宝玉不会有艳遇,必然轮到秦钟代为完成。是曹雪芹给秦钟的任务。秦钟与智能儿“偷试”,贾宝玉“捉奸”阻止,代表贾宝玉对馒头庵的排斥,拉着秦钟不陷入沉沦。就像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适时劝阻贾宝玉与可卿在“迷津”遇到木居士,迷途知返。秦钟者,情之所钟也。他与薛蟠、冯渊、蒋玉菡、柳湘莲等人,都是贾宝玉的某些隐喻。
秦钟与智能儿“偷试”,代表一种“毁佛”的行为。馒头庵为佛门清静地,秦钟与智能儿的行为是挑战神佛的“权威”。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相恋,挑战的是世俗的权威。再往上推到上一代,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有情,神瑛侍者和尚身份,因为“信仰”不敢接受绛珠仙子感情,就是对“神佛”的畏惧和妥协。这才有了这一代《红楼梦》故事。秦钟作为贾宝玉的一分影子,是贾宝玉“钟情”的体现。秦钟挑战神佛与智能儿偷试,是情比信仰为大。当日神瑛侍者若能如此,与绛珠仙子成就美满,不会再有《红楼梦》这一世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可惜,贾宝玉到底还是没有勇气冲破藩篱。阻止秦钟与智能儿,代表他向世俗的妥协。也注定像秦钟不能给智能儿结果一样,不能给林黛玉结果。最终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薛宝钗苦守余生,尘归尘、土归土,情最终不敌“信仰”,这一世不过是前世的重复,徒呼奈何。
文|君笺雅侃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2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龍乡
龍乡
与朋友们一起透视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真实故事。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里寻找顺治帝的踪迹



文:龍乡

2021-08-07

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许多语句是前后矛盾的,甚至还有更多令人读起来感觉莫名其妙。于是在红学界,针对这些语句产生了无休无止的争论。



例如:“太祖皇帝仿舜巡”和“独他家接驾四次”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起因是主流红(曹)学专家认定,这里说的是康熙南巡和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家参与了四次接驾。



其实,康熙六次南巡中曾经五次到达江宁(南京),曹家全都参与了接驾。可是为了证明寅孙作者说,其中一次硬生生地被专家们给昧掉了。



这些尚且不论。



所谓“舜巡”当然指的是舜帝南巡。只是当年舜帝在南巡中病逝于苍梧郡后,被葬于九嶷山,由于地位崇高的关系,舜帝之死的意义,是远大于其南巡意义的。至少舜帝南巡与舜帝逝于江南是不可分割的。







(娥皇女英)



正是这个缘故,“太祖皇帝仿舜巡”中是否隐含着死亡之意,是不可以轻易地作出结论的。而康熙南巡并没有逝于江南,专家说“仿舜巡”即为康熙南巡,直接就否定了死亡这个重要元素,这种草率的结论,简直就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主观武断臆测。



再者,康熙庙号是“太祖”吗?专家们说说看,强行把“太祖”的名号安到康熙头上,你们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到了那一间后,怎么面对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会不会被骂数典忘祖,颠倒伦理纲常?



历史事实提醒专家们:帝王的庙号不会被乱用,“太祖”不会是康熙,拥有死亡意味的“仿舜巡”不会是指康熙南巡,“四次接驾”更不会是包衣曹家的五次接驾。



无独有偶,第七回焦大醉骂的情节中,尤氏说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说明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都是有战功的。而包衣曹家曹振彦、曹玺父子二人于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跟随顺治帝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把全城十万百姓杀得只剩下了监狱里五个在押罪犯的大同之屠中立下过屠杀之功。于是,曹学专家认为,曹振彦曹玺父子,影射的就是贾演贾源这哥儿俩个。



曹学专家们这些让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听了都会目瞪口呆的精彩解读,愿意怎么解就任他们怎么解吧,我们小民无权也无能力干涉。



不过,既然提到了顺治,咱们就在《红楼梦》里去寻找寻找他的踪迹吧。



一,焦大醉骂里的受益人

既然曹学专家认为宁荣二公曹演曹源兄弟是曹振彦曹玺父子,当然也认为宁荣二府是曹府或江宁织造局了。同时专家们又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包衣孙自叙传和曹寅家事。



那么柳湘莲骂宁国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该怎么解释呢?难道其祖上的曹府或江宁织造府留包衣孙就是这种印象吗?



更甚者,焦大醉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曹府或江宁织造府在包衣孙眼中,竟是如此的龌龊肮脏不堪吗?这偷狗戏鸡的,爬灰的,养小叔子的,都是包衣曹家的哪些成员?



对此,曹学专家们无法给出解释,因为,百年来专家给包衣孙“曹雪芹”至今找不到父母,说明所谓的寅孙曹雪芹子虚乌有,而曹寅等家人虽是包衣奴才,偷狗戏鸡、爬灰、养小叔子的事并没有干过,至于宁荣这样的国公府,以包衣曹家的身份地位,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哪里有资格住在里面呢?



那么宁荣二府到底是哪里呢?书中暗暗地给提供了一条隐形的线索:



柳湘莲在北门外离关厢不远的苇子坑打的薛蟠,说明这个“北门”是北京的德胜门;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小花枝巷,为德胜门内的花枝胡同;小花枝巷往南二里多地唯有的一条街宁荣街,即紫禁城地安门外的那条街,因此,所谓的“宁荣府”,其实就是紫禁城。







问题是,《红楼梦》中把名为宁国府的紫禁城为什么写得那么肮脏呢?



尤氏说醉骂的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可见作为女主人,尤氏对宁国府是知根知底的,那么,这尤氏身上就应该有此答案。



王熙凤曾骂尤氏为“锯了嘴子的葫芦”,而《红楼梦》里常用“葫芦”“蒲芦”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说明尤氏代表满清胡虏;宁国府里秦可卿、尤氏、和贾蓉续娶的许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列是“(朱)秦尤许”,书中利用这种排列,隐藏了这样的含义:“秦”隐含秦朝以后以中原为中心历代王朝的正统合法性,秦在朱后,表示朱明属于正统合法的王朝;“许”的另一个读音为hu(胡),“尤许“暗隐满清为入侵的胡虏。





同时,“(朱)秦尤许”还巧合了一个来自秦朝的谶语:“亡秦者,胡也!”秦朝未亡于胡人匈奴,却亡于二世胡亥,那料想一千八百多年后,继秦之后的朱明这个正统王朝,最终还是亡于胡虏满清。因为,满清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才把被满清占领后的紫禁城隐喻为宁国府。



尤氏之所以姓“尤”,则是因为尤姓来自于沈姓,以此暗隐1636年,皇太极迁都于沈阳后称帝,将沈阳改为盛京,将女真族改为满族,将后金改称大清,从此建立了满清政权。



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生前未生嗣子,其长子豪格便与多尔衮争开始争夺皇位。



多尔衮在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与皇嫂博尔济吉特氏,也就庄妃、电视剧里的大玉儿合谋后,与代善、豪格达成妥协,立皇太极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年号顺治。



来到1648年(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三月,即将被尊为“皇父摄政王”的的多尔衮,终于找到机会除掉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豪格,并顺便把侄儿媳妇(福晋)变成了自己的老婆。



回想一下焦大:“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骂的不是多尔衮与庄妃和侄媳妇的关系,还会是谁呢?



仔细想来,焦大醉骂那些话,到头来最大的受益人,并不是多尔衮,而是顺治帝。



二,林四娘故事里的“犬羊”

跳到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中,贾政向大家讲述了一个林四娘的故事。



说的是恒王出镇青州期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为众贼所戮。”随之,恒王的姬妾被称为“姽婳将军”的林四娘,带领一干宫女去为恒王报仇,最后皆战死于乱军之中。







关于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统传很广,曾出现在众多明朝遗民文人的文集之中。而其首创者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



陈宝钥是南明隆武二年丙(1646年)举人,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得罪,自泉州降清。清迁陈宝钥以监司用,顺康之际在青州海防道任。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弑永历帝于云南,明统绝祀,郑成功、李定国以忧愤卒。陈宝钥降清并非心甘情愿,因此,在他赴贵州为官时,参加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周失败后,陈宝钥再次降清,不久,辞官回归晋江。他曾有《陈绿崖诗集》传世,但因为他的诗文中有不少缅怀前朝,表彰遗民之作,从而被清廷禁毁。



就在陈宝钥任青州海防道期间,听到了永历帝和郑成功先后离世的消息,于是在1663年,永历帝、郑成功去世一周年之际,创作了林四娘的故事,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之情。随后,林云铭、王士祯、陈维崧、李澄中、蒲松龄、安致远、王士碌、邱宗玉、卢见曾等明朝遗民们,争相对林四娘的故事进行了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改编,暗中表达他们的故国之思。



《红楼梦》里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同样也进行了改动,其中明显的是把“衡王”写成了“恒王”。



衡王作为明朝被分封到青州的藩王,共经历了七世,前六世衡王皆为自然死亡,唯独第七世末代衡王朱由棷于1644年投降了满清。但满清并没有放过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借口朱由棷家人造反,先是软禁,随后将其杀害。



可见,书中写的“黄巾”“赤眉”只是一种模糊障眼之法,“意为犬羊之恶”表达的才是真意,因为“犬羊”在历史习惯中,是对入侵之敌的蔑称。而衡王朱由棷为顺治帝所杀,当然是在骂顺治满清为“犬羊”了。



书中又写道:“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林四娘)忠义。”



这里既然说,1646年顺治杀害衡王的事件为新闻,那不就足以证明了《红楼梦》中被“真事隐去”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末清初吗?



三,馒头庵里的牢坑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包括曹学专家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惜春此言预示了她将来出家“独卧青灯古佛旁”的结局。故事如果就是这般简单明了的话,怎么还能称得上“假语村言”“真事隐去”呢?



如同智能儿一样,秦钟也是在第七回首次出场,而到了第十五回,便有了智能儿与秦钟在馒头庵的幽期密约。这是什么景况呢?





根据妙玉所喜欢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知,馒头庵即象征着坟墓。而因为在馒头庵发生的一切,先后死了张金哥、守备公子、秦业和秦钟更证明了馒头庵隐喻着死亡。



问题是,馒头庵意味着的坟墓与死亡有着怎样的隐寓?



秦可卿这个名字来自于“秦有客卿之官”或“秦国客卿”,而她判词中的那幅图“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则暗隐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紫禁城的煤山自缢殉国。这就意味着自秦朝以后历代国朝中,终后一个正统王朝的灭亡,因而,明亡亦可称为“秦终”,这就是秦可卿弟弟名秦钟的由来。



这样,秦钟死前在馒头庵与小尼姑智能的幽期密约,就显得意义非常特殊了,因为,这是导致秦钟死亡的根本原因。







智能儿称馒头庵是“牢坑”,这与秦钟字鲸卿是有连系的,因为古代有这样的传说,海边有兽名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蒲牢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鯨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鯨鱼状,以其撞钟,但求钟声大而亮。



显然,秦钟名钟字鲸卿的含义即为“蒲牢”,牢者为“牢坑”,喻指馒头庵象征坟墓和死亡,“蒲”在《红楼梦》里与芦是相连的,即“蒲芦”,与“葫芦”一样谐音“胡虏”,来隐指满清。所以,秦钟字鲸卿,意为明朝最终亡于满清,馒头庵象征坟墓与死亡也是同样的含义。而馒头庵里的智能儿之“智”来自顺治之“治”,更是暗示明朝亡于满清的顺治时期。



那么,惜春讲的“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到底隐藏着什么“真事”呢?



原来,在崇祯帝自缢时,被他斩断一条胳膊的长平公主朱媺娖,在听闻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污为假太子杀害之后,更加悲痛欲绝,上书顺治要求出家为尼,却被顺治拒绝,反而让长平公主与周显成亲。



1646年四月,弘光帝朱由崧等十七位皇室成员被满清杀死于北京菜市口,一个多月后长平公主终于忧郁而亡。



四,袭人判词里的“破席”

袭人判词前的那幅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通常被解释为,“一簇鲜花”表示袭人姓花,“一床破席”之“席”来自于袭人之“袭”的谐音。这样的解释太表面化了。



实际,一簇鲜花与一床破席是在暗隐同一个含义,即“一床破席”是对“一簇鲜花”作出的注解:“席”一般为蒲草芦苇编织而成,“蒲草”与“芦苇”即为“蒲芦”,以其谐音“胡虏”来隐拨满清。



可是,“花”怎么能注解为“蒲芦”呢?



第五十回,李绮出的谜语“萤”,薛宝琴猜出是“花”字,林黛玉解释,“花”即为“草化”,因为古人认为“腐草为萤”,那萤火虫是草腐烂后生成的。所以,花袭人之“花”不是花,而是草。而李纨出的谜是“一池青草草何名”,史湘云答出是:“蒲芦也!”因此,花袭人之“花”,从草又变成了“蒲芦”,意即胡虏满清。



而“袭人”拆开,又是“龙衣人”,那“花袭人”就是暗隐满清的龙衣人,也就是满清皇帝。那么花袭人喑隐的满清皇帝是哪一位呢?且看她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五回里所有的判词,都是仿照古代的谶语写出来的,因此需按解读谶语的方法,来解读判词。而古代很多谶语包括《推背图》,都有一个特点,往往只用一个字或两个字表暗隐某一个人物。袭人的判词也是这样,第一句出现了一个“顺”字,第三句出现了一个“福”字,所喑隐的正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由此得出,花袭人所影射之人正是顺治。



其中,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说的是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而蒋玉菡所住的紫檀堡,隐指紫禁城,艺名“棋官”,暗示是旗人之官,“玉菡”为“玉含”,隐指获得了玉玺和皇权,优伶则是对满清的蔑称。袭人嫁给蒋玉菡,则是隐喻顺治福临占据入住了紫禁城。



从以上对顺治帝的寻踪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对顺治和满清一直持有蔑视和排斥的态度,这些不但证明了书中的故事背景在明末清初,也证明了其主旨思想是排满悼明。

发布于 2022-06-28 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9 16: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条问答:馒头庵为何会藏污纳垢丑陋不堪?
where5
2021-10-13   |  16阅读  |  1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头条问答: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描写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的馒头庵?
文:龍乡

馒头庵的确是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但是,若要知道《红楼梦》中为什么会描写这样一处地方,就必须明白关于馒头庵的故事,只属于“假语村言”,重要的是,怎样通过这个表面故事,去看到其背后隐藏着的真实历史。


图片




而所隐藏的这段历史,在作者心目当中,就是一个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令作者难以接受忍受的的一个时期。对作者来说,那是一个至黑至暗的历史节点。

同时,这个被隐藏的真象也将题主在提问中用“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中……?”的提问方式给彻底否定。即寅孙“曹雪芹”作者说是荒谬的,所谓的包衣“曹雪芹”“自叙传”和包衣“曹寅家事说”绝对不会用这种态度,来隐写这段历史。

馒头庵的前世今生
关于“馒头庵”的描写主要在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鯨卿得趣馒头庵”。回目中的“铁槛寺”、“馒头庵”是化用南宋诗人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中的颔联:“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书中曾借妙玉之口,将“铁门限”说成“铁门槛”。



图片



(范成大)

相传,隋代高僧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踢破,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后来以其比喻门庭高贵,长盛不衰。

隋唐时期的诗僧王梵志,有这样两首禅诗: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图片



(王梵志)

范成大那两句诗即是由此转化而来,意思是,即使人真的拥有千年铁门槛那样显赫长久的家世,最终也不过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简单通俗地说,“铁门槛“和“土馒头”所表达的就是盛与衰、存与亡,而将这种关系转化融入到回目之中,第十五回所描写的馒头庵内所发生的那些腌臜的故事,真的会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馒头庵里那些肮脏的故事,只会是一种别有深意的“假语村言”,而馒头庵所能代表的,也只应是坟丘与死亡。

而坟丘与死亡,究竟所指为何,那就需要在前后文中去寻找答案了。

前文有秦可卿之死
关于馒头庵的故事,是因在铁槛寺寄存秦可卿的灵柩而起,实际上第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回都是以秦可卿之死为主线,那就应该在秦可卿的身上去寻求解答。



图片



咱们来看看秦可卿的判词和“红楼梦曲: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判词是仿照古代谶纬隐语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或是用谐音,或是用象征,不可按表面文字和正常逻辑去理解。在拙文《倒叙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之一:秦可卿》中曾作详细探讨,限于篇幅,这里只好简单地作一点介绍。

其中,“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指贾敬,谐音“嘉靖”,意为明朝进入末世是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开始的;


“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宁”有两种含义,一是“宁”谐音“靖”,二是隐指发源于“宁古塔”的满清,即“末世”始于嘉靖,“造衅”则为满清;

“漫言不肖皆荣出”之“荣”,是草木旺盛之意,隐指名字中带“木”字旁的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意为此二帝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画梁春尽落香尘”与判词前的那幅画意思是相同的,“画梁”指皇宫,“高楼大厦”既指皇宫,也指大明王朝,“春尽”隐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美女自缢”和“落香尘”则喑隐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大明王朝也宣告灭亡。

由此可知,在铁槛寺为秦可卿停灵,而引出的馒头庵,就是在隐喻大明王朝的灭亡。所谓静虚老尼用三千两银子买通王熙凤干涉的那桩婚姻,造成了张金哥和李公子的死亡,不正是用“张李”来隐指张献忠和李自成吗?

后文是贾元春省亲
与馒头庵的故事紧紧连接的是第十六、十七、十八这三回,皆以元春省亲为主线。



图片



那么,元春归省隐寓着什么呢?咱们再来看她的判词: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来辨是非”,隐指大明王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又坚持了二十来年。即从1644年五月,至1664年八月李来亨在茅麓山自焚;

“榴花开处照宫闱”,指南明政权是从1644年五月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称帝建立弘光政权开始的;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喻指南明共经历了弘光、隆武、永历三帝;“争及”既可以理解为争取光复,也可以理解为继续继承;“初春”意为大一统的朱明王朝;

“虎兕相逢大梦内”,“虎兕”与画上的“弓”一样,隐喻着战争,“香橼”之“橼“谐音“完”,与“大梦归”一样,皆暗喻着朱明王朝在战争中最后灭亡。

从以上探讨中,可以看出,“馒头庵”处于秦可卿死后,与贾元春归省之间,所隐喻的正是大明王朝刚刚灭亡的那个至暗至惨的历史节点。这也是书中为什么会将馒头庵写得污秽不堪、罪行累累的真实用意。

但还不止于这些,因为:

馒头庵原为水月庵
书中写道: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

这当然只是一种为了隐藏“真事”而运用的笔法。1636年,皇太极将后金改为满清,是为“清”为水,而朱明为“火”德,乃以水克火之意。所以,“水月庵”之“水”隐喻满清,“月”隐明朝,即满清取代明朝而占领天下。书中将馒头庵描写得藏污纳垢、丑陋不堪,也表达了作者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对满清的痛恨。



图片



因为水月庵象征着满清取代明朝,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正与水月庵小尼姑智能玩耍的惜春才这样说: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这段话隐藏的是,断了一臂的长平公主陷于满清之手后,又得知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杀害,悲痛之余向顺治上书请求出家,而未获应允。被嫁与周世显后,还是于1646年忧郁而死。


也因为水月庵象征着满清取代朱明,秦钟因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而夭亡;秦钟又是秦可卿的弟弟,秦可卿映射着嘉靖二十一年进入末世,至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灭亡;那么,秦钟所映射的就是南明,“秦”象征着正统的中原王朝,“钟”谐音“终”,“秦终”隐喻的是随着南明的结束,正统合法的中原王朝在满清的铁蹄下彻底消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where5 > 《红楼梦解读》举报/认领
上一篇: 花袭人的“温柔和顺”与“优伶有福”
下一篇: 《红楼梦》里寡妇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说馒头庵“做的馒头好”,那股风月情色意味,你得仔细品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小说)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馒头庵的“馒头好”,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以豪门故事为主线,但从不缺市井世俗的侧写。尽管可能有些是一笔带过,有些是细节铺垫,却是从豪门到市井再到农家、破落户等一个不落的全部囊括,真正是一部世情巨著。

曹雪芹对各个阶层的摹写堪称极致。尤其是那些阴暗的“角落”处的肮脏,更是寥寥几笔就写出其中的污秽。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水月庵和净虚老尼姑。其脏污远较多姑娘更不如。






(第十六回)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本名“水月庵”,却被混叫成“馒头庵”。这个诨名背后所隐含的寓意除了讽刺还有情色、污秽和血泪。

原文说水月庵蒸的好馒头,才被取诨号馒头庵,是曹雪芹故作讽刺之笔。实际暗示馒头庵是一座背着人作半掩门儿皮肉生意的所在。真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

明清小说,尤其像《三言二拍》这类世情小说,常写“尼庵”是半掩门儿暗娼之所。《红楼梦》虽然隐晦,却也通过“馒头”二字隐喻女性乳房,借以揭露馒头庵的藏污纳垢。






馒头庵声名在外的“好馒头”,绝对不是庙里蒸的馒头出色,而是其中“出家”的女子皮肉色相好,才传出去的“风月”名声。

曹雪芹为怕读书人不明了,还借净虚老尼姑曾经出家的善才庵做了补充说明。所谓“善才”就谐音“散财”。一座尼姑庵成为“散财”之地,岂不就是男人们的“销金窟”,也就难怪会吸引长安知府的小舅子李衙内去那撞见张金哥了。

馒头庵就是以尼庵之名掩护做皮肉生意的暗娼之地。才会被智能儿说成是牢坑。智能儿小小年纪,为了脱离牢坑不惜以色侍秦钟,也是她日常耳濡目染被熏陶所致。






智能儿如此,可知她的那些师姐们平日在庵中的行径,或者说是苦难。

“馒头”何尝不是一语双关,既是揭发馒头庵的藏污纳垢,也是与铁槛寺对照,凑成“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谶。

铁槛寺是宁荣二公建造的家庙,以求家族永兴。可偏偏旁边就有一个馒头庵,就预示兴亡往复不可避免。贾家既有兴,就必然要亡。

馒头庵就像是一座坟茔、活死人墓,置身其中的苦命女儿,就是一个个行尸走肉。表达的是女儿的另一种薄命。

《红楼梦》第一回,讲述甄士隐解读《好了歌》,其中就有“训有方,保不住日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的说法。就是讲述家族败亡之后落得“男盗女娼”的结局。






关于贾府的抄家结局,曹雪芹实际上是写得相对克制的。从八十回前的线索可知宁国府下场惨烈,荣国府相对得以保全。无关人员倒是没有遭受大的灾祸而自生自灭。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抄家”结局很难善果。除了杀头株连之外,男人流放女人发放官奴娼妓者比比皆是。清代以前的官办妓院教坊司中,大量充斥着罪臣女眷。何尝不是馒头庵中沉沦的女子们的写照?

曹雪芹在铁槛寺附近写一个馒头庵,实际也是在作对比,就是贾府在求富贵的同时,也要冒着有朝一日败亡的风险。而一旦覆灭,家中女眷就有可能沦落为“馒头庵”中的活死人一般。

对此,曹雪芹又有更进一步描写。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芳官、藕官和蕊官三人不愿意回家,满心要求出家“干净”结果,就是被馒头庵的智通,地藏庵的圆心给拐了去。等待她们的命运自然是“逼良为娼”,凄惨结果。






馒头是坟茔,地藏是地狱,这就应该是古代富贵豪门被抄家后女儿们将要面对的真正结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隐晦,甚至高抬贵手放了大观园中众女儿一马,却还是通过芳官几个的下场表达了出来。

馒头庵是吃人的活死人墓,半掩门儿的牢坑,世人眼中皮肉风月之地,是女儿比死还要更可悲的归宿。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4-10-03 11:03・IP 属地辽宁
红楼梦(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6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15: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朝代】唐拼音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标签: 送别情感惜别唐诗三百首
译文 注释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赏析 相关内容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 古诗文网>>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 诗词名句网>>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百科详情>>
郢城秋望
[ 唐 ] 郎士元

原文

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




作者介绍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


「唐代」郎士元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 暮云深 2022-04-19   |  462阅读  |  5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郎士元(727—约780),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
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名盛当时。擅长五律。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

【山中即事】
入谷多春兴,乘舟棹碧浔。
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
【酬二十八秀才见寄】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送张南史】
雨馀深巷静,独酌送残春。
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弃贫。
虫丝粘户网,鼠迹印床尘。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长安逢故人】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
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送杨中丞和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春宴张舍人宅】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
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
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
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宿杜判官江楼】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送李将军赴定州】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琴曲歌辞·湘夫人】
娥眉对湘水,遥哭苍梧间。
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
至今楚山上,犹有泪痕斑。
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
昔神降回时,风波江上秋。
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
【题刘相公三湘图】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夜泊湘江】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郢城秋望】
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

【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塞下曲】
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
白草山头日初没,黄沙戍下悲歌发。
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赠韦司直】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柳陌乍随州势转,花源忽傍竹阴开。
能将瀑水清人境,直取流莺送酒杯。
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
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注:图片为祁昆(1901—1944)的画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3 18:19 , Processed in 0.0554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