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9|回复: 111

亡秦必儒&儒家伪辞===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华胥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发表于 2024-9-24 1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人对儒家思想的解读真的害惨了我们这一代人,对吗?







[color=var(--GBL05A)]关注者
[color=var(--GBK02A)]35

[color=var(--GBL05A)]被浏览
[color=var(--GBK02A)]4,245







关注问题[url=]​写回答[/url]
​邀请回答​好问题
​1 条评论
​分享












32 个回答默认排序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夏洛克





​ 关注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是的,特别是五四那帮人
金灿荣有一个演讲,就说
“五四这帮人是胡说八道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是原话。
毛泽东批孔是什么时候?是为了维护“文革”
“文革”是什么玩意,你心里没数么?
直接导致了三体人入侵哈哈。
1976 年 教员去世当年,和侄子聊学习
“孔夫子就是没上过大学的”
“还有秦始皇、刘邦、曹操、汉武帝、朱元璋都没上过什么大学”
毛主席最后聊天首先想到的是孔子,毛主席的目标可一直都是成为像“秦皇汉武”的人。
甚至称孔子为伟大的政治家
孔子本身可不是政治家。
教员讲对孔子要批判性的继承
“批判性”说的是继承的方式方法,是想要继承的人要具备批判思维。
不是批判孔子这个人,与思想学说。
从教员一生对孔子的态度,可以说对孔子的态度不断的批判,又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批判
说教员与孔子纠缠了一生,也并不夸张。
很多小年轻有点文盲,说教员反孔批孔了,教员推陈出新了,所以孔子之流都是糟粕。
其实你这招,都是儒家教你的
教员一辈子除了搞战略、打仗
都干啥了?
就干了一件事
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出自《礼记·乐记》
现在叫树新风。
正因为常常更新,中华文明才能延绵这么久
再久远一点去研究,你会发现,中国民族延续了整个人类的优秀素质。
因为人类源于非洲,人类所有上古文明都是崇拜蛇的
每个文明都有与蛇有关的“大神”
中国的伏羲女娲。
到了中国,蛇又演变成龙。
移风易俗,常常更新,像蛇一样。
但是移风易俗、树新风,是有标准的。
要合时宜。
很多人迷《易经》
就搁那瞎迷,你迷什么易经?
你连易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就知道个变化,易是变化,什么变化之学。
那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或者说,以什么标准去变化?
“易”为象形文字
原意为蜥易(蜴)
开始是没有虫字旁的
指:壁虎、守宫、变色龙
变色龙的尾巴是向内弯的,古人发明文字整的挺有意思。
变色龙怎么变?
根据环境而变化,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谐、不冲突,才能生存延续。
儒、道思想差异就在这
道家思想那只变色龙,自己不动,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儒家思想是到处溜达的那只,主动的进入不同的环境,并主动探索、学习、适应、利用环境去变化。
有人说如果用道家思想去统治中国会更好。
这…
其实也挺文盲
我说的文不单单指文化,是得物质层面的素质,包括思维思想,智力等方面。
你凭什么认为只要改变就会变得更好?
也该看看不好的一方面,就像现在很多未经世事的孩子,整天看一些灯红酒绿的,奢靡的,“好的”事物,总是觉得自己前途无量
“等我有这个了”“等我有那个了”我就怎样怎样了
很多事儿,并不是你靠等就能得到的。
如果靠等,就能得到一切,外边就没人了
都在家躺着等了。
总觉得事物能变得更好,这就是贪得无厌没有节制的欲望。
不出什么致命问题其实就可以了,像孙子兵法讲的,达到不败就可以了,这样才能不断延续下去。
道家教你啥了?
道家让百姓结绳而用之,就是十以内加减法都不要让百姓学,用绳子计数。
“鸡犬相闻,不相往来”
就别让百姓看到点啥新鲜的事物。
主观倾向是不让百姓去知,也就是愚民。
你喜欢这个么?
孔子要求人有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限制他人的主观能动性。
你想学我就教,你不想学就种地,你自己选择。
教员说孔子不喜欢种地的,这种看法,理解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孔子徒弟问孔子种地的事儿,孔子说我不会种菜。
孔子其实会,也种过。
那个时代不会种地的人都很少。
孔子的想法就是“你大老远找我来,是学种地来了?”
相当于现在的学生,去请教老师如何在饭店端盘子一样的问题。
你上学不就是为了不端盘子,不种地才去学的么?
即使学种地,也是学搞机械化产业化。
这是教员对孔子的误解。
种地还需要学么?
那个年代种地和现在工厂打工一样
上工厂流水线还需要学么?
你得不学习才能准确的进入工厂。
要么没事研究政治,文盲能研究明白啥?
研究也研究不明白,整天吵架
为什么研究政治的那些人总会导致冲突?
因为你是政体主义
政体主义是西方的东西
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边的
而中国古代人口都很多,古代中国政治家研究的如何一统,大国治理
由于大,就会有生态,符合生态,就要研究如何“适道”
古希腊一个“国”都不如一个镇人口多,都是万八千,两三万那样。
人少形成不了什么生态。
人口一旦多了起来,像欧洲小国家,达到跟中国一个省差不多大的时候。
问题就出现了,这主义那主义的,互掐上了。
你让韩非、李斯去古希腊看一眼,都不会有任何欲望。
这地方有啥可治理的,就保持这样吧,挺好。
割鸡焉用牛刀?
中国的政体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
还是人民
民贵君轻、得民心得天下、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等等。
就把这些换了套西装,就不认识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中政治知识点
不知道?没背过?没参加过中考?
所以我说没事爱研究政治的都一群文盲。
他们只知道聊政治会显得自己很高端,并不知道聊这些有人能看出来他初中没上完,或是学渣。
还有说什么封建糟粕了,裹小脚是儒家让的
缠足源自唐后主李煜,平时爱看点缠足舞,在莲花台上跳的一种舞蹈,为的是让脚更紧实更稳。
后传入民间,东施效颦,瞎特么缠,称之三寸金莲
和现在学一些跟风讨好异性一样。
啥都往儒家兜里塞
儒家造万物了?
如果问儒家思想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去除时代性因素,几乎都是精华。
能让两千五百年后的人去争议,达到这样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
《毛选》才多少年?
已经被删掉一册了。
而《论语》几乎随便找出一句话,就能受用终身。
什么都讲,穿搭、礼节、饮食、运动、健康等太多了。
“孔子、儒家毒害了中国两千多年”
你自己不觉得这话有点凡尔赛么?
能被“毒害”两千多年,还一直是世界焦点,顶流,也是够顽强的。
喜欢关注点国际政治的大佬们,遇顺则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劣势则封建糟粕。
根本就没有理性,对事物的判断全凭影视剧印象,花边伪史。
不懂什么是儒家思想,看看《士兵突击》这就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其实儒家思想现在也依旧在毒害你
中国独一无二的外交原则,互利互惠。
就是义
义者宜也
义就是要达到皆宜。
自强不息出自哪呢?
孔子的《易传》
树新风,刚才好像说了
中央集权
外交关系,不论关系多么好,也不结盟,不论关系多么差,还有的礼节、笑容都要有。
易情绪化普通人:
友谊长存 X 铁
关系不好的就要当仇人。
为什么?
因为一旦成了盟友,关系发展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关系破裂。
一旦对某个敌人敌视,关系发展的唯一可能就是转好。
这是中庸。
这道理都不懂。
甚至巴以冲突,两国方案,这也是中庸之道。
收拾老外是非常好使的。
洋人都二极管,接受不了这个的。
只需保持不变,就既能激怒他们,又能拯救他们。
研究文化、历史要以唯物史观方式方法。
看历史人物,看他在这个位置上该做的事做得怎么样。
看的是能力,与自我实现的程度。
古代官场在创业阶段,要亲贤远佞,比如出师表就这么告诉刘禅的。
守业时是需要佞臣的
忠、奸是需要平衡的。
完全信任重任忠臣也是不行的,比如霍光。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忠臣在提出建议上压制奸臣,皇帝反而支持奸臣的原因,哪怕这个提议是正确的。
这事儿其实大家都明白咋回事。
适度保持一些“对抗”让皇帝放宽心。
职场中也一样,同事之间有冲突,领导劝解通常都不是为了劝解而劝解。
除恶不务尽是政治生态学。
文艺青年,成天幻想纯粹的,绝对的,百分百的。
这事儿是不可能存在的。
还是多读读书,懂得多了就好了。
自己不行,总要求社会针对你变得简单点,
蠢萌蠢萌的,想要啥直接就去要,去要求。
一小孩儿,看见零食玩具,也知道跟爸爸妈妈撒泼打滚,也是知道零食玩具是需要用钱去换的,也没有直接过去拿着就走。
活的都不如小孩儿,越活越倒退。
还觉得自己非常聪明,比历史上那么多天才、大思想家、优秀的政治家,君主更聪明,机灵。
那么多人都认同的东西会差吗?
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别太高估古代皇帝的地位,皇帝能活着,是臣子对皇帝的认同,更主要的是孔子拿出来的道德伦理准则,在保他们命。
《春秋》记录两百多年历史,弑君三四十次,子弑父,弟弑兄,那时候这都不算啥大事儿。
美国年龄也二百来年,才被杀 4 个总统就津津乐道了。
孔子那时候很残酷,在如此残酷,几乎所有人都给他泼冷水的时代,靠自己自学,影响往后两千多年
这老头一点都不伟大么?
其实按道理我不应该讲这些的。
因为社会需要无知的人来垫底。
绝大多数层次高的人都认同的东西,自己不认同,再看看自己啥层次,原因还找不到么?
吐槽的都是很表面的东西,理解不了深层次,兴许就是处理器性能问题。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4-07-25 14:31


[color=var(--GBK04A)]​赞同 11​​6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爱咋咋地吧

[color=var(--GBK04A)]大概是个奇行种吧O(∩_∩)O




​ 关注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代人?少了,他们就快要毁了汉文明。
最简单直白的危害,就是当下众多的逆向民族主义者,都是被这么塑造出来的。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7-25 17:04

[color=var(--GBK04A)]​赞同 10​​1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管孔寻道思情操





​ 关注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那位大文豪说孔孟不为底层发声。
《论语》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8-15 14:51

[color=var(--GBK04A)]​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豆包
广告​
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


打工人必备的打工神器,有了豆包AI,工作不加班豆包AI-打工人工作神器!可以帮你输出面试简历,汇报总结,撰写文案,工作效率蹭蹭的涨,不限次数免费使用查看详情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道龑





​ 关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确实是实话!
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古文诗词,还是儒释道,太多所谓的学者都在做依文解字的事!
其实,真正的古文阅读理解,都要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及落笔当时的现实情况。
而儒释道,还要综合当年的社会现实、事实。没有那些现象,就无法产生那些观点。
所以书经,讲的是一种核心道理,要依经解理,以理观世。再观以世事现况,思考如何掌握方法、分寸合理应用应对的方法!
这才是真正的经书应用,学古用经解今事!
希望真正的聪明人能看懂我的话,去做好古为今用之事,而不是捧着书,固执己见的,偏执的以偏概全,做那些错误的决定,偏偏还认为自己是那个最英明之人!成为了那个可笑之人!
希望读三教文化的人,能真正的越来越好!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4-07-29 09:38
[color=var(--GBK05A)]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color=var(--GBK04A)]​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沧桑短笛

[color=var(--GBK04A)]小号回复、并被系统删除的。一律拉黑。




​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能说,前人对儒家思想的解读,真的害惨了我们这一代人。
应该说,儒家思想从秦末开始,害惨了历朝历代的中国人。
有人说:“亡秦必楚”;这话说错了,刘邦并不是楚人。
事实是:“亡秦必儒”;无论是秦始皇晚年,还是汉朝开始的个个朝代;覆灭的原因都是“亡秦必儒”----儒家的破坏力,绝对惊人。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7-30 08:35・IP 属地江苏

[color=var(--GBK04A)]​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范日旺伯伯铁粉

[color=var(--GBK04A)]爹亲娘亲不如商君亲,商君的恩情还不完




​ 关注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错误,年岁越长越能理解儒学的伟大,反倒是那些舶来品适配的很可笑,可以嘲笑儒学和实际脱轨但目前哪家学说不是和实际脱轨,在教育上儒学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仁个人理解对周边人有贡献的人有付出的人,然后磨合时间到了就会产生义,有了义来团建,人就会出现礼也就是各种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群体机器就足以一个聪明人去驾驭,最后一个信就不用谈了逻辑严谨,环环相扣,再看看那些舶来品是怎么玩的,讲自由讲平等讲人性解放,还有些更极端的讲消灭阶层,这些东西从根上就都有问题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7-25 01:44

[color=var(--GBK04A)]​赞同 4​​10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斑斑驳驳本宝宝

[color=var(--GBK04A)]哲學少女,罵人女王,別來惹我,沒好下場




​ 关注


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跟朋友深入談過
對方認為儒家一開始是好的,是後來發展歪了,被封建皇權利用了
我認為儒家一開始就是爛的,一個從一開始就充斥了謊言的學說,一個創始人需要靠「篡改歷史」來實現教育的學說,是稱不上思想的

雖然有分歧,但我倆的共識是:現在的儒家已經是純粹的PUA工具了,糟粕含量太大,建議放棄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7-25 03:55

[color=var(--GBK04A)]​赞同 6​​16 条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琅琊公

[color=var(--GBK04A)]设计师




​ 关注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如果你说的是新朝雅政的话,也算你对。毕竟在斯拉夫天启围攻下,选了个及其有共同语言的法家做本土对抗代表,彻底把现代化政体这个任务交给后人智慧下个朝代去了。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8-12 20:05

[color=var(--GBK04A)]​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路南

[color=var(--GBK04A)]与人为善。




​ 关注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照此“逻辑”,害惨你的,肯定是你的父母。
自己能力不行,总喜欢找个“替罪羊”推卸责任,这是“蠢人”最喜欢的方法。
自己不知道反省,不知道学习。你自己没有解读能力吗?儒家思想是保密的吗?


[color=var(--GBL05A)]发布于 2024-07-27 17:08
[color=var(--GBK05A)]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赞赏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color=var(--GBK04A)]​赞同 5​​添加评论​分享

​收藏​喜欢






[color=var(--GBK04A)]
[color=var(--GBK03A)]Lauzi

[color=var(--GBK04A)]我就是看不见西方哲学皇帝的新衣的那个小孩。




​ 关注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对。因为
前人对儒家思想的解读真的害惨了我们这一代人,
此话也可以用于我们的前辈控诉他们的前辈,这不是在对我们虐待自己传统的罪恶历史不负责任,就是为自己的低智商和少思考找借口。
实际上,我们的智商不低,也没少努力,只是我们把智商和努力用到了对西学人文的误解了,心甘情愿接受了西教的蒙骗,先右倾三民主义,后左倾共产主义;先集体斗争主义,又个体躺平主义,彻底抛弃了儒道的社交人伦和政治伦理。
不怨天尤人,儒家提倡自主、自立,君子率先循道,身教百姓礼仪。政治忌党为礼,必须权力先行。


[color=var(--GBL05A)]编辑于 2024-07-28 2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8: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法 佛门密传大法之一
2019-08-28 17:34
返观金刚骨健法,又称“炼骨健美法”、“风月宝鉴法”,属于返观内照法,是佛门密传大法之一。

首先,选自己最自由和舒适的姿势站好,两眼从目视远处收回,慢慢合拢,轻闭口,微笑,舌抵上腭,尽量放松,舒展,心口同念:“零零零、喏、呢、涂”共九遍。

想双脚。感觉到双脚对地面的压力,调节重心,使双脚压力达到平衡。保持住这压力相同的姿势,由会阴处默念“松!松!松”三遍。头身均要摆正,有移动不要控制,这是正常的。

想脚腕。感觉到脚腕,并由此向脚尖慢慢想,直想到脚尖,脚部骨骼,想六遍。使脚变成金刚之骨,以此形状体会脚部的压力,这个压力全放在脚骨上(数数 1……10),伸展脚骨(数 1—5),还原(数 1—5)。数数先要慢,即 1 秒 1 数。

内视双脚。方法:两眼放松,眼窝放松,向两眼中间看,可看到一片红色(或金黄、橙色),扩大视野,见更大的一片红。想着在这一片红色中出现了自己脚的骨骼形状(停 15 秒,单独练 1—2 分钟)。

接着想膝盖、小腿和脚。想到脚时保持内视为金刚骨形(数数 1—5)。体会小腿在支撑全身重量(数 1—5)。想膝盖、小腿及脚,反复 6 次(或 12 次)。使肌肉等消失,成金刚骨(即风月宝鉴)形(数 1—10)。以风月宝鉴状想膝盖骨、两根小腿骨(腓骨、胫骨)及脚骨(数 1—10)。内视膝盖骨、小腿骨及脚骨(数 1—10)。

接着,想大腿根、大腿、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反复6次。使大腿成为风月宝鉴状(数 1—15)。然后想下半身已成为骨骼,并内视,顺序为: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数 1—20)。

接着,想自己的腰和小肚子、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反复进行 6 次。再想腰和小肚子,反复想并成为风月宝鉴形(数 1—10)。接下来想骨盆(它是由左髋骨、骶骨和右髋骨构成),想它们中间的缝,并前后活动骶骨,由尾闾带动,活动 10 次。现在,整个地观想一遍:骨盆、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脚骨(共 30 秒)。

接着,从尾闾开始,一个骨节、一个骨节地从下往上观想脊椎骨,再往下观想颈椎骨,反复进行六次。再想肩胛骨、锁骨、肩关节、大臂骨、肘关节、小臂骨(心骨、桡骨)、手腕、手骨(拇、食、中、无名、小指)(重复三遍)。再意念肋骨和胸骨并形成一个腔。内视这个腔 1 分钟。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接着,意念头骨。首先想到整个头骨及形成的空腔(在零功中叫“空洞”),平放在颈椎上,然后想下颌骨、上颌骨及它们上面的牙齿(停顿),在鼻子处的梨状孔(停顿),眼窝(停顿),头顶(停顿),从骨正中分开两半(停顿),内视。重复两遍。

接着想气管软骨。自上而下一节一节地分叉和肺相接,内视。

现在,从下而上默想脚骨、小腿骨、膝盖骨、大腿骨、骨盆、脊椎骨、头骨,意想有一根金绳从头骨百会处吊起。

接着想颈椎又往上拉,又往下沉(停顿),颈椎被拉开;脊椎骨又往上拉往下沉(停顿),脊椎被拉开。往下耷拉着臂骨、手骨(停顿)。在上吊力作用下骨盆稍稍离开了大腿骨(略停),大腿骨已经失去了压力,小腿骨也失去了压力,脚骨

也失去了压力。

想象此时自己被吊起来的整体情况,就这样被吊着呆下去(10 分钟)。此间可放瑜珈音乐或轻音乐。不停地内视、感觉,或者什么也不要想形成空白。 接着做金刚骨(风月宝鉴)呼吸法:想象气从胸腔下部进入胸腔(空洞),肋骨开始扩展,气充满,肋骨收缩,空腔变小,气从胸腔下部呼出。

反复进行 5 分钟。注意不要在意实际的呼吸,只注意胸腔的活动。

这种风月宝鉴呼吸法,即为“零功减肥健美功”之一,此法行之有效,不需节食。对于无时间练功者,只要经过训练,掌握了方法,任何时候只想一下风月宝鉴的形状,都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睡觉时,做此风月宝鉴法,能休息好、且易入睡,专治精神衰弱与心脏病,但入睡后,功法中“将骨骼吊起来,”就变成“将骨骼伸开来”了。

接着做开智益慧的风月宝鉴头腔胀缩法。当练到整个骨架被吊起时,我们就内视和感觉头骨所包围的头部大空腔(空洞),象一个皮球一样成为有弹性的东西。现在开始,头骨膨胀,空腔加大,将气从大地到脚后跟吸入空腔,头骨弹性恢复,气又被压到脚后跟入大地,反复进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头腔的张缩上,不注意自己的实际呼吸,共做 10 分钟。练功有素者,即可练习。

返观金刚骨健法,又称“炼骨健美法”、“风月宝鉴法”,属于返观内照法,是佛门密传大法之一。

首先,选自己最自由和舒适的姿势站好,两眼从目视远处收回,慢慢合拢,轻闭口,微笑,舌抵上腭,尽量放松,舒展,心口同念:“零零零、喏、呢、涂”共九遍。

想双脚。感觉到双脚对地面的压力,调节重心,使双脚压力达到平衡。保持住这压力相同的姿势,由会阴处默念“松!松!松”三遍。头身均要摆正,有移动不要控制,这是正常的。

想脚腕。感觉到脚腕,并由此向脚尖慢慢想,直想到脚尖,脚部骨骼,想六遍。使脚变成金刚之骨,以此形状体会脚部的压力,这个压力全放在脚骨上(数数 1……10),伸展脚骨(数 1—5),还原(数 1—5)。数数先要慢,即 1 秒 1 数。

内视双脚。方法:两眼放松,眼窝放松,向两眼中间看,可看到一片红色(或金黄、橙色),扩大视野,见更大的一片红。想着在这一片红色中出现了自己脚的骨骼形状(停 15 秒,单独练 1—2 分钟)。

接着想膝盖、小腿和脚。想到脚时保持内视为金刚骨形(数数 1—5)。体会小腿在支撑全身重量(数 1—5)。想膝盖、小腿及脚,反复 6 次(或 12 次)。使肌肉等消失,成金刚骨(即风月宝鉴)形(数 1—10)。以风月宝鉴状想膝盖骨、两根小腿骨(腓骨、胫骨)及脚骨(数 1—10)。内视膝盖骨、小腿骨及脚骨(数 1—10)。

接着,想大腿根、大腿、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反复6次。使大腿成为风月宝鉴状(数 1—15)。然后想下半身已成为骨骼,并内视,顺序为: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数 1—20)。

接着,想自己的腰和小肚子、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和脚骨。反复进行 6 次。再想腰和小肚子,反复想并成为风月宝鉴形(数 1—10)。接下来想骨盆(它是由左髋骨、骶骨和右髋骨构成),想它们中间的缝,并前后活动骶骨,由尾闾带动,活动 10 次。现在,整个地观想一遍:骨盆、大腿骨、膝盖骨、小腿骨、脚骨(共 30 秒)。

接着,从尾闾开始,一个骨节、一个骨节地从下往上观想脊椎骨,再往下观想颈椎骨,反复进行六次。再想肩胛骨、锁骨、肩关节、大臂骨、肘关节、小臂骨(心骨、桡骨)、手腕、手骨(拇、食、中、无名、小指)(重复三遍)。再意念肋骨和胸骨并形成一个腔。内视这个腔 1 分钟。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接着,意念头骨。首先想到整个头骨及形成的空腔(在零功中叫“空洞”),平放在颈椎上,然后想下颌骨、上颌骨及它们上面的牙齿(停顿),在鼻子处的梨状孔(停顿),眼窝(停顿),头顶(停顿),从骨正中分开两半(停顿),内视。重复两遍。

接着想气管软骨。自上而下一节一节地分叉和肺相接,内视。

现在,从下而上默想脚骨、小腿骨、膝盖骨、大腿骨、骨盆、脊椎骨、头骨,意想有一根金绳从头骨百会处吊起。

接着想颈椎又往上拉,又往下沉(停顿),颈椎被拉开;脊椎骨又往上拉往下沉(停顿),脊椎被拉开。往下耷拉着臂骨、手骨(停顿)。在上吊力作用下骨盆稍稍离开了大腿骨(略停),大腿骨已经失去了压力,小腿骨也失去了压力,脚骨

也失去了压力。

想象此时自己被吊起来的整体情况,就这样被吊着呆下去(10 分钟)。此间可放瑜珈音乐或轻音乐。不停地内视、感觉,或者什么也不要想形成空白。 接着做金刚骨(风月宝鉴)呼吸法:想象气从胸腔下部进入胸腔(空洞),肋骨开始扩展,气充满,肋骨收缩,空腔变小,气从胸腔下部呼出。

反复进行 5 分钟。注意不要在意实际的呼吸,只注意胸腔的活动。

这种风月宝鉴呼吸法,即为“零功减肥健美功”之一,此法行之有效,不需节食。对于无时间练功者,只要经过训练,掌握了方法,任何时候只想一下风月宝鉴的形状,都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睡觉时,做此风月宝鉴法,能休息好、且易入睡,专治精神衰弱与心脏病,但入睡后,功法中“将骨骼吊起来,”就变成“将骨骼伸开来”了。

接着做开智益慧的风月宝鉴头腔胀缩法。当练到整个骨架被吊起时,我们就内视和感觉头骨所包围的头部大空腔(空洞),象一个皮球一样成为有弹性的东西。现在开始,头骨膨胀,空腔加大,将气从大地到脚后跟吸入空腔,头骨弹性恢复,气又被压到脚后跟入大地,反复进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头腔的张缩上,不注意自己的实际呼吸,共做 10 分钟。练功有素者,即可练习。

本功法,可以用任何姿式进行练习,站、坐、卧、走、跪均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5 15: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亡秦必儒&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华胥境【{北静王水溶}】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40237&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广陵怀古 其八
诗作者:史鉴 朝代:明
更新时间:2024-09-25 15:19:28
春风孤棹远经过,千古繁华逐逝波。

楚地江山今尚在,隋堤杨柳已无多。

璚花台古游仙往,芍药厅荒牧竖歌。

二十四桥明月夜,吹箫人去奈愁何。
史鉴 - 明代官员 免费编辑 [url=]修改义项名[/url]
所属类别 :政治人物|历史人物|文化人物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






    广陵怀古
    蝉噪雅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诗词鉴赏】
      这首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似喻荣府的繁华生活同样转眼即将成为过去。“只因占得风流号”,荣府也以富贵风流闻名,当其败落时,也将“惹得纷纷口舌多”,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
      谜底,有人猜是“箫”,有人猜是“柳絮”,还有猜是“柳木牙签”的,可作谈助。




基本信息
  • 本名

    史鉴

  • 字号

    字明古,号西村

  • 所处时代

    明代


  • 出生地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

  • 出生时间

    1434年

  • 去世时间

    1496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

其为明代学者,于书无不读,尤熟于史。平生好读书和收藏,其家所藏古书甚多,对所藏之书皆能诵读和研究,尤熟于史学、地志、游记,亦留心经世之学。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巡抚王恕闻其名,数次拜访他专门向他咨询时政见解,他陈述世病数条,皆能切中时弊,王恕深服其博才和精辟。家居水竹幽茂,亭馆相通。好著古衣冠,曳履挥尘,望之如仙。居西村,人称西村先生。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广陵怀古
    蝉噪雅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诗词鉴赏】
      这首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似喻荣府的繁华生活同样转眼即将成为过去。“只因占得风流号”,荣府也以富贵风流闻名,当其败落时,也将“惹得纷纷口舌多”,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
      谜底,有人猜是“箫”,有人猜是“柳絮”,还有猜是“柳木牙签”的,可作谈助。


[tr][/tr]
[tr][/tr]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宋代 / 苏轼
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出自 宋代 苏轼 《江神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二)

译文翻译[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解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诗文赏析[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上一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下一篇: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作者介绍
苏轼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风月宝鉴”到底想说明什么?

田间蝲蝲蛄
IP属地: 四川
0.371
2018.12.21 17:17:29
字数 1,457
阅读 1,426
风月宝鉴在红楼梦中在第12回中出现,是跛足道人给贾瑞治相思邪病的一把镜子,镜子有两面,道人嘱咐贾瑞只照背面,三日之后病自会好转,可是贾瑞一照背面看到的是骷髅,又惊又气,出于好奇,贾瑞开始将镜子正面一照,照到的竟是朝思暮想的凤姐,遂将自己的意识飘入镜中,和凤姐云雨一番,有了第一次,贾瑞还想再尝第二次甜头,于是出镜入镜三五次,最终,在最后一次入镜后,再也没有出来,而是被两人用铁索套住,自己也以“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为结局而一命呜呼!令人可悲可怜又可气!

我初读红楼时,以为风月宝鉴的戏份就在这停止了,直到我后来了解到曹雪芹在将这部书取名《石头记》之前,竟取名《风月宝鉴》,这才吸引着我加深了对“风月宝鉴”真正意义的理解,因为我相信,风月宝鉴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造成贾瑞死亡的一个工具,否则曹公也不会把这个戏份不多的道具名字作为整部书的名字,我猜风月宝鉴肯定有他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意义

以下是我自己瞎琢磨的理解,仅仅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来看风月宝鉴作为一把双面镜,它本身的特征是,一面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缥缈的诱惑,另一面是丑陋的但反映的却是接近真实的事物,而咱们的这位瑞大爷,接受不了后者,但却对美好又虚幻的诱惑情有独钟无法自拔,最终葬送在了诱惑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存在一把这样的双面镜呢,贪官污吏只愿意听耳边的称赞,只愿看眼前的利益,不愿意面对当下的实际问题,殊不知,那些称赞和暂时的利益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其实都是虚幻的,都不是真实的,但他们就是愿意沉溺于镜子中带有美丽诱惑的一面,最终他们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

这时候那些贪官污吏也许会像贾瑞家人骂风月宝鉴镜子取走了人的性命一样,他们会说是政治官场害了人,但他们没有想到官场,也如风月宝鉴一样,同样有着另一面,只是另一面或许是棘手的、泥泞的、困难的,不能享受的,但却是真实的一面,只是他们不想不愿意不敢去面对罢了,人性的弱点促使他们只愿意照官场这面镜子那美好的一面,因为你可以享受,你可以被众人捧,你可以获得短暂的金钱和利益。不过,只在镜子的一面呆久了,最终也像贾瑞一样,再也没法从镜子中走出来

最近娱乐圈的一些吸毒事件层出不穷,他们何尝不是下一个贾瑞,他们人人手中都有一把风月宝鉴,但凡照了正面,尝到一点点甜头就无法自拔,谁还有心情拿镜子的背面经常照,镜子正面虚无的东西习惯久了,他们甚至会迷失心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已经分不清楚,只享受着眼前的快感,最终呢,还不是自己断送了自己。

再也不要说娱乐圈多么复杂真乱,它只是一把风月宝鉴,一切在于自己的意志力和明辨是非真假的能力和意愿

所以,我觉得曹公想要把红楼梦取名风月宝鉴,他可能是想以这部书作为双面镜,让人们看到虽然丑陋但却真实的一面和虽然繁华但却虚幻的一面,以书为鉴,警醒世人

虽然风月宝鉴作为戏份不多的道具只正面出现了这一次,但全书中多处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作为风月宝鉴的影子出现呢!

元春晋妃省亲,烹油浮华场面的背后是趋于没落腐朽的贾府空架子;

贾府中秋夜宴,看似眼前团聚温暖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不远处家离子散的悲凉;

在贾府末世一向争强好胜、谋权敛财、万分显赫的王熙凤,又何尝逃离了撕掉面贾府具后真实生活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悲惨结局

.......

无数的无数,曹雪芹都在用到风月宝鉴警醒世人,一定要认清生活的真实,不能被漂亮的外表蒙了心智。而作为今天的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金钱、权力、美色......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风月宝鉴,经常拿背面照一照,照出丑陋,回归真实!

最后,想用曹雪芹的这句话和大家共勉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红楼梦为什么叫风月宝鉴
 我来答
分享
[url=]举报[/url]



4个回答#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

破碎的沙漏的爱
推荐于2019-09-30 · TA获得超过12.8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一、《风月宝鉴》是个书名

据书中所言,《红楼梦》先后有过五个书名,《风月宝鉴》只是其中之一,是东鲁孔梅溪题的一个名子。孔梅溪题名,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尚未证实,但《风月宝鉴》的缘起,书中却另有交代。按照脂批“睹新怀旧”一词理解,《风月宝鉴》是两部不同的书。

一部是曹雪芹旧时所有的书,名曰《风月宝鉴》,这部书,雪芹执笔,棠村作序,脂砚见过,只是没有流传下来。另一部是曹雪芹现在所有的书,先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自题《金陵十二钗》

孔梅溪题名《风月宝鉴》一说,尚无确论。一种可能是曹雪芹凭空杜撰,为在书名上关联自己曾经的旧作;另一种可能是作者另有所寓,《红楼梦》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扩建,有着前续后承的关系;再一种可能是作者想说,《红楼梦》和《风月宝鉴》一样,都具有箴言鉴世的功用。

当前的红学界,普遍认为《风月宝鉴》和《红楼梦》是一前一后两部书,至于两者的关系,却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是在旧有《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改写成的,此为“改旧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风月宝鉴》中的内容,部分摘编,嵌入《红楼梦》中,这是“嵌入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另起炉灶,重新创作,将《风月宝鉴》中的部分故事,当作素材,重新提炼,写进《红楼梦》中。

二、“风月宝鉴”是件宝物

按甲戌卷首凡例所言,《风月宝鉴》是《红楼梦》别名之一,此名旨义乃是戒妄动风月之情。《风月宝鉴》所涉风月故事虽多,其点睛之笔,则是贾瑞病时,跛足道人所持宝镜上所錾“风月宝鉴”四字。此时,“风月宝鉴”物化为一个两面皆可照人的宝镜。

“风月宝鉴”有物化和情化两种。在贾瑞,就是物化的“风月宝鉴”,以錾字点睛,以正反面作寓。贾瑞本已行将就木,幸有跛足道人持风月宝鉴来救,无奈世人痴迷,不违背诫言,痴照正面,贪心不悔,云雨无度,最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物化的“风月宝鉴”,具有极高的表象意义,既具有太虚幻境的灵性,又具有照鉴世人的直观。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同样经历了“风月宝鉴”,不同的是,贾瑞照的是物化的宝鉴,是《风月宝鉴》的点睛,宝玉经的是情化的宝鉴,是《风月宝鉴》的本旨。警幻引导宝玉。

以上可见,“风月宝鉴”既是书名,又是宝物;既是物化之物,又是情化之训。不管“风月宝鉴”是哪一种表现,其本旨都在于阐明:世间风月,人间情愫,陷之者迷,悟之者脱,情本无错,庸人自扰,欲要勘破情楚,须得风月自鉴。

三、风月宝鉴中的几个人物

宝玉经历的是情化的“风月宝鉴”,若非警幻,已入迷津。贾瑞见到的是物化的“风月宝鉴”,只因陷情太深、痴而不悔,虽“风月宝鉴”出世,亦不能挽救于他。继贾瑞之后,先有秦氏姐弟因情而亡,后有尤氏姊妹殉情而逝,他们皆是《风月宝鉴》中涉风月、殒性命之人。

贾瑞的故事,篇幅不多,情节完整,前接可卿生病,后接可卿病故,夹在其中,颇为特殊。在曹公原稿中,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回,畸笏叟因可卿托梦一事,悲切感怀,姑赦之,便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嵌入贾瑞的故事,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讲,有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补替”作用,因畸笏叟之命,曹公不便拿可卿说事,删去可卿的戏份,惩淫劝诫的事例不足,以贾瑞故事补替,案例充分。

二是“说法”作用,贾瑞孟浪,世人皆耻,其和贾珍乱行相差无几,以“风月宝鉴”照鉴贾瑞的丑态,乃是以案说法,警醒世人。

风月涉案,除却可卿、贾瑞,还有尤氏姊妹。他们同陷风情月债,尝尽红尘情楚,一个仗剑自杀,一个吞金而亡,生是痴女,死为怨鬼。尤氏姊妹的故事占据六回,故事集中,情节完整,或是曹公从《风月宝鉴》中提炼而来。

有感于“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一主题,警幻和曹公,一个制作了“风月宝鉴”,一个著成了《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出自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现于红尘世间,形虽有别,情却一理,其意何,照风月、鉴人情、惩淫戒色也。

扩展资料

风月宝鉴的奇特之处有三:

一、来历不凡:“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

二、功用奇异:镜子本该真实地反映照镜人的外貌,但风月鉴的正面是笑脸盈盈的凤姐,背面是俗人的骷髅,都不是镜子的通常用途;而且道人称它“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可以治好贾瑞的病。真乎?妄乎?

三、反映灵异:当贾代儒架火烧镜时,镜子居然会哭喊,好象一个精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红楼梦




39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推荐于2017-11-29

“风月宝鉴”,正好是对这本书既形象又具体的一部比喻。风月宝鉴的正面,描写的是风月繁华、温柔富贵、儿女情长的风月小说,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血泪斑斑的历史——一部隐于小说中的历史。 书中写到,贾瑞因为调戏凤姐不成,倒添了一身病,吃了几十斤药也不见效。此时来了一个跛足道人,取出一面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即风月宝鉴给贾瑞,并告诉贾瑞,这镜子专给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的,并且告诫他,“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但贾瑞不听劝告,照了正面,结果一命呜乎。贾代儒夫妇却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代儒正命人打算把这镜子烧了时,镜内哭到:“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结果跛足道人到来,抢了宝镜,飘然离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1   
评论 分享
[url=]举报[/url]





[url=]
[/url]
[url=]匿名用户[/url]
2013-11-21

风月:风月之事 宝鉴:俗称照妖镜 就是关于风月之事的照妖镜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 木柳书屋 2013-10-15   |  11633阅读  |  3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table=540]
[table=520]
[table=510]


[table=98%]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
作者:王晓丰
收录时间: 2013年7月30日下午1:28
(转自:红楼品茗)
主流“红学”认为:《石头记》一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也就是曹颙的儿子,生于1715年。曹寅死于1712年,之后由他的儿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一职,可没想到曹颙命短,只做了两年也一命乌呼了,还留了所谓著名的遗腹子“曹雪芹”。由于曹寅仅有的一个儿子也死了,而他的孙子又刚出生,所以家业只好交给过继的儿子曹頫继承。但到了1728年,雍正忽然抄了曹家,于是红学家认为曹家的巨变导致了这个年轻的遗腹子“曹雪芹”很是郁闷,所以他从1744年开始,进行了10年的《石头记》的创作。也就是说,红学家们认为,曹家败落是“曹雪芹”创作的主要动机,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怀念自己儿时家族兴旺的时代,并暗骂雍正皇帝:凭什么抄我们家呀?

一般认为,曹家被抄是因为自己经营不善导致亏空所至,其实这是很不确切的,据研究,曹家的亏空从曹寅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多次“接驾”导致的。他的儿子曹颙在任的两年亏空局面并没有扭转,到了曹頫接任以后继续空亏着,而皇帝也一直没有难为他们家,直到曹頫在任13年的时候,才忽然抄家,如果说曹家被抄家只是因为“亏空”,是讲不通的。其实真正被抄家的原因并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复杂,更没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因素,导致抄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曹頫“骚扰驿站”,也就是说对一家驿站进行敲诈,然后被人举报,皇帝才一怒之下抄了家。虽然清朝是封建社会,但也不是一点法制不讲的,“骚扰驿站”并不是什么大罪,所以被曹頫革职以后,被关了几年,家产被抄没,而家里其他人也没听说哪个被杀或被关,毕竟没有直接参与“骚扰”一案。虽然曹家败落,可也应该算是罪有应得,敲诈这样的事在哪个朝代恐怕都是有罪的。红学家们认为这个所谓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因曹頫犯敲诈罪被抄家而感觉很憋屈,于是怀着“深仇大恨”愤笔创作《石头记》一书,仔细想想这样的说法更是显得是多么的无厘头呀!

那《石头记》一书的创作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注意到在“甲戌本”的第一回里有这样一条著名的批语:“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也就是说,在此书的成书过程中有过几个书名,曾经有一个书名叫作《风月宝鉴》,而我们都知道在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里有个著名的道具就叫“风月宝鉴”,它还要了贾瑞的命。难道此书的这个书名就是因为贾瑞故事而来的吗?感觉不太对头,因为作为这样一部巨著,书名应该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比如《红楼梦》和《石头记》甚至《金陵十二钗》这样的书名都具备这样的特性,而再看看“风月宝鉴”的故事只是全书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怎么会成为概括整部小说的名字呢?

我们再看看第十二回,贾瑞因不听道士的话照“风月宝鉴”的正面身亡以后,有这样的描述: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風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这段文字很奇怪,“风月宝鉴”是面镜子,古代的镜子应该是铜做的,到了清朝初期应该有了水银玻璃的镜子,可无论是哪种,如果我们想毁掉它,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将其扔到地上摔碎,或者用石头之类的硬物将其砸烂,怎么也不会用火烧吧?试想铜或玻璃制的镜子能烧坏吗?本人表示怀疑!那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我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个“风月宝鉴”并不真的指的是一面镜子,而是指这本书,也就是说,贾瑞看的“风月宝鉴”的故事是作者在暗示人们应该如何看这本书才对!所以毁掉这面“镜子”才能用火烧,我们再看看上面这段描写中脂批是怎么写的:

“是何妖镜!”〖庚双夹:此书不免腐儒一谤。〗这条批语明显是在说骂此书为“妖书”的不过是迂腐儒人的诽谤。批语中的“此书”明显指的是“风月宝鉴”!
“若不早毁此物”〖庚双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条批语更明确地说明“此物”就是“此书”,而且强调“独此书不可毁”!还用此书与“野史”做了对比,想说明此书不是野史,那能是什么呢?难道写的是正史?
“遗害于世不小。”〖庚双夹:腐儒。〗这里也指出骂此书“遗害于是”是迂腐儒士的思想。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双夹:观者记之。〗这条批语是在提示,读者一定要记住看此书不要看正面的故事,不然就会犯“以假为真”的错误。可惜的是中国的百年红学一直在犯这样的错误,正所谓“假做真来真亦假”,现在真正的原著出来,也被一些“红学家”粗暴地骂成“假的”!而现在的“红学”变成了“曹学”这样的闹剧,假得不能再假了,可居然成为“红学”研究的“正统”!我们由此批可以看出三百多年前作者和批书者就担心这样的事发生了!

那“风月宝鉴”的故事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是将此书比作贾瑞照的“风月宝鉴”,并暗示这本书分为“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从正面看,此书是一个“风花雪夜”的情色故事,也就是第一回里作者说的“假语村言”的内容,但这只是这本书故事的表面,作者是想说如果读者只把这本书的正面故事当成黄色小说来看是错的,搞不好会伤身,下场跟贾瑞一样要了小命。而作者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关注此书的“反面”的内容,也就是“真事隐去”的部分,看出“隐去的真事”,这才是作者真正想告诉大家的。

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贾瑞看到的“风月宝鉴”的正面中凤姐的色诱内容就是说此书的正面故事就是个有些“色情”小说,而反面看到的是“骷髅”,那这个“骷髅”是何意呢?这是指此书隐写的真实的内容是“死亡”,是“杀戮”,第八回有一句话说得更明显了:“尸骨如山忘姓氏”!大家都知道书中的四大家族为“贾史王薛”,而且四个字的谐音是“家亡血史”,也就是说本书隐写的是一个“大家庭”灭亡的血泪史!这也是为什么此书只传了前八十回,因为八十回以后有很露骨的影射真实历史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内容,为当时清朝政府所不能允许,所以无法广泛流传,但这也是作者最希望我们知道的部分,作者将其写得这样隐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比之下,红学家们所看到的曹寅家的抄家过程中应该一个人都没有死,就算曹家被抄家的时候死了人也多半是被吓死的,要知道曹家的主犯曹頫也只不过是关了几年,那其他人能有什么大罪过呢?这样看来,红学家认为的此书的创作目的与作者的本意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所以此书不可能是所谓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唧唧歪歪发的劳骚为犯敲诈罪的曹頫鸣不平而写的。居然还有个健在的著名的红学家公然叫嚣“此书无谜可猜,无隐可索”,只能说明他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看懂此书,他连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也没有看懂!

由此看来,“风月宝鉴”中的“风月”一词,并不是指“风月情场”的意思,而是另有深意,作者是想通过此书给读者以启示,这个“宝鉴”中的“鉴”类似于《资治通鉴》中的“鉴”,也就是说,《风月宝鉴》隐写的是一部真实历史,这个历史给人以教训,以警醒,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这本书的创作目的。由此看来,“风月宝鉴”做为这本书的书名,不但很确切,而且很有概括性!对于“风月宝鉴”的深刻含意,我以后有机会我会进一步分析的。
[/td][/tr]
[/table][/td][/tr]
[/table][/td][/tr]
[/table]


[/td][/tr]
[/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业之死赏析
木柳书屋 2013-10-11   |  518阅读  |  18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秦 业 之 死 赏 析   





作者:拂尘斋主人

收录时间: 2011年6月25日 下午5:51

(转自红楼品茗)







秦业之死,在红楼梦中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情节,有时候我们刻意去寻找都比较困难。曹雪芹四句话,三十七个字,就把这个营缮郎给打发了,可谓轻描淡写之至。但是这些文字以及相关的情节,仍然耐人寻味,也足见作者的匠心、精到之处。
秦业之死的小背景是:智能到秦家里来看视秦钟,竟被秦业发觉了。于是秦业逐智能,笞秦钟,自己老病发作,三五日便呜呼了。那么智能为什么要去看秦钟呢,我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使之:一个是由于当日在水月庵二人苟且之时被宝玉捉奸在炕,智能趁黑跑了。后来二人一直没有联系,也没有音讯,这就使得智能很不放心,或者心存芥蒂。二是两人适值青春年少,相思情深,渴求私晤,才有了智能斗胆来寻秦钟之举。
为什么说智能此举是大胆的行动呢,可以从秦业对二人的态度中得到答案。撵走了智能,又鞭笞秦钟,是秦业不意间发觉后的举措,那么秦业发觉了什么呢,这里也有两个可能:一是智能来这件事本身。作为一个年少女尼,竟然找到秦钟家里来了,即使没有什么不雅之举,秦业也不会容忍自己的儿子的这种败坏门风的行为。二是凭曹雪芹赋予秦钟的秉性,智能送上门来了,他们竟然会能有举止正派之所为?再从秦业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的光景呜呼死了这个结果来看,秦钟、智能二人在水月庵的故伎重演的可能的或者必然的。如此,秦业之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业之死的中背景是:元妃晋封,老爷、太太们身着朝服进宫谢恩,宁荣二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这样的喜庆欢乐被作者持极尽泼墨之笔刻意详尽,不厌繁冗。整个府第的兴致氛围正所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作者忙中偷闲,见缝插针,此时却又惜墨如金,言简意赅地安排了秦业的归天。实在是大出读者的意料。其用意令读者虽愕然而不突兀,此处有脂批道:好笔仗,好机轴,一言盖尽矣!
秦业死,秦钟病,宝玉闷,致使宝玉游离于全家上下的欢庆状态之中。又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另一巧妙用意。而在此刻安排黛玉归来,不仅增加了宝玉的喜意,也使后来的故事自然成渠,顺理成章了。
作者把秦业之死置于元春晋封的大环境中,紊乱的环境中神来一笔,喜中见悲,繁中有简。异峰突起,令人读来感觉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兴趣盎然。
秦业之死的大背景是:秦可卿已死并且轰轰烈烈的葬礼已过。元春突如其来的晋封喜讯,又给了贾家一个措手不及。贾家虽然经历了大悲大喜,惊魂未定,余波正兴之时。红楼梦开篇以来的第一个高潮之中,大事件,大场面,大环境,大动作。作者对此作了极力渲染,也为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和必要的铺垫。
对于秦业来说,从出场就拮据和寒酸。女儿的丧礼由于贾家的大肆排场和场面宏大几近成了贾家的独角戏。秦家之人、之言、之行几乎被掩没了。而秦钟的猥劣形象又令读者看到了秦家的家道中落。所以秦业即使不被儿子气死,其晚年的悲惨凄凉光景也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对于秦家来说,秦可卿可谓最大的精神支柱。人品好,嫁得好。所以秦可卿的死亡对秦业的打击非同一般,也可以说乃是一劫。秦钟一出场的时候。竟然与顽愚怕读文章的宝玉相见恨晚。作者开始把他写的像个真的读书人。来到贾家私塾读书父子二人也是内心感激和欢欣。当然了,禀明凤姐、又征得老太太应允之后,秦钟父子倒是如愿以偿了,其实那是各人怀里揣着各自的心思的。对于秦业来说,家道艰难,仍然东凑西借。期盼儿子有所长进。而秦钟是真的来读书吗,从后来的一桩桩,一件件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所以当秦业见到智能找到家中的时候,即使不是万念俱灰,也是大失所望的了。其内心气愤欲绝可想而知。所以,一命呜呼是合情合理的了。
曹雪芹把秦业安排在这个时间死去,先有其丧女之大悲大痛,后有逆子行为之不齿,乃悲、痛、气、恨相交加的结果。同时也起到了完善秦钟这一人物性格的作用。秦可卿之死,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牵动了全府上下所有人的神经,但是秦钟竟干了些什么呢?秦业之死我们也没有看到秦钟的丧考之痛,须知此时的他已经是举目无亲了,一个不争气的、没出息的败家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秦业此时死亡,更加增加了秦钟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姐姐、父亲俱已舍己而去,本来就孤独无依的他到头来落了个靠远房之人来收尸送脏的悲惨下场。在悲凉凄惨令人可叹可怜之际,又对他的必然命运产生悲愤和怜悯。
还有,秦业此时死亡,前面有了秦可卿丧礼的宏大场面,在此可以省去了许多的繁文缛节。如:报丧、治丧、吊丧、丧礼和安葬。但是我们根据秦家的境况和秦钟的处境可以想象埋葬秦业的草草之状。读可卿之丧如登黄山归来,而看秦业之丧却如再不见山。如此之手法,巧妙的避免了文笔的重复和啰嗦。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用这种方式,在这个时候,先打发秦业,足见作者的妙笔生花。可谓天来神工。令人叹服!


拂尘斋主人
2011年6月25日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一体两面,贾瑞秦可卿正照毁灭,薛宝钗反照痛苦中重生
播报文章

长久传媒宗颖
关注
2021-03-25 22:16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所谓风月,即情爱。红楼大旨谈情,实际谈论的便是风月之事。补天之石动了凡心,向往红尘中的富贵与风月;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下凡历劫;绛珠草幻化成人体,要到人间报甘露之恩,可以说,都是受风月所驱。
在红楼梦中,神仙有神仙的风月,俗人有俗人的风月,风月鉴一体两面,正面照是本我,反面照是超我,是要快乐而死,还是要痛苦而生,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便是一个人自我的矛盾。它可以催生出邪恶,也可以幻化出美好,是生存还是死亡,贾府众生演绎了一个哲学命题。


整部小说中多处提到“风月”二字,但点睛之笔则浓缩在一个人身上,此人便是书中的一个小人物贾瑞。
贾瑞的出现很突然,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作者塑造贾瑞是为了从一个层面来体现大人物王熙凤的狠毒,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象的表层,并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深意。
风月宝鉴在全书仅出现过一次就用在了贾瑞身上,这足以说明贾瑞之死并不是空穴来风。结合后续情节,马上便出现了秦可卿之死,林如海之死,秦钟之死,金钏之死等等,贾瑞似乎打开了埋葬贾府的潘多拉盒,成为全书一个寓言式的人物。

广告
去西安旅游,走的路线很重要!游客亲身攻略,实在太实用了!
×

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主导生亦可致人于死,贾瑞便是如此。作者在写贾瑞时也毫不留情,将一个赤祼祼的好色之徒,他的无耻与愚蠢几乎写尽了。
从见到王熙凤那一刻,他便色迷心窍了。在语言上不断地挑逗凤姐,在凤姐的警告之下,依旧不能醒悟,凤姐只好给他下套,挨了一夜冻还不知悔改,还要再寻求二进宫,凤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二设圈套,彻底将贾瑞整病了。


这一病便卧床不起,正在生死攸关之际,一根救命稻草出现了。跛足道人给了他一面镜子,便是风月宝鉴。他的人生面临两种选择,照反面痛苦而生,照正面快乐至死,这是情感与理智的抉择,也是超我与本我的较量,是理智战胜情感,还是本我冲破超我,取决于贾瑞的生存意志。可惜的是,他的生存意志屈服于他的性本能,他选择了“安乐死”。
弗洛依德证明,性本能的冲动固执地指向了快乐,这种快乐带有某种不顾一切地放肆,而文明社会无法容忍性本能的自由放纵。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理想下,贾瑞的本我必定会受到现实的惩罚,最终将自我毁灭。

广告
重庆旅游,你吃过重庆这么好玩的旅行地吗?
×

贾瑞之死为红楼梦定了一个悲剧的基调,给全部故事设下了一个相对照的尺度,也成为贾府众生的参照物,纵欲的结果就是自我毁灭。
如果说贾瑞死于性本能,那么秦可卿便是死于性道德。秦可卿无故生病,从病情的描述看,“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这与贾瑞的症状“口中无滋味,脚下如棉,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如出一辙,说白了,都是相思之症,由情所致。
所有帮她看病的医生都说不准病因,倒是她自己一针见血地说出病因,“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她将病因归结于自己的命运,一个营缮朗的女儿能够嫁入如日中天的贾府,还要对命运发出感叹,可见她在宁府的生活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完美 。


相反,在她的命运之中,在看不见的黑暗之中还有着一只无形的手在摆弄着她,这只黑暗之手便是她的公公贾珍。贾敬作为宁府的掌门人,早已断绝红尘,常年住在道观,对于家中之事一概不过问,一心想着做天外飞仙。
那么在宁府里,用冷子兴的话来说,贾珍差不多“把宁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用柳湘莲的话总结就是,“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作者写贾珍之色,没有像贾瑞那样写得赤裸裸,而是点到为止。家奴焦大一句“每日家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宁府的小厮们便吓得“魂飞魄丧”,凤姐和贾蓉则装作听不见,这从侧面说明,焦大所言全是事实。

广告
新中式别墅凉亭设计 铝合金的凉亭一站式设计施工
×

换句话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爬灰,通过宁府小厮、凤姐和贾蓉的表现,足以说明此事在宁荣二府早已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秦可卿口中所言,“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此句一语双关,身病与心病同行,当心病被昭告天下,也就是身病结束之时。
所以,秦可卿感叹命运,感叹于自己受制于贾珍的淫威之下而无能为力。因此,她说“治得病,治不得命”,无法治愈的命运,唯有死才是解脱。当她的不伦之爱成为众矢之的时,便是她的生命终结之时。
我们无法追述秦可卿如何“淫丧天香楼”,但至少可以推断,秦可卿死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违背了性道德原则,其结局也是自我的毁灭。


贾瑞之死、秦可卿之死,都是风月宝鉴的正面之鉴,即快乐至死。那么那些照反面的人如何了呢?典型人物便是薛宝钗。
林黛玉有不足之症整日吃药,薛宝钗也有病,天生热毒,需要吃冷香丸。所谓的“热毒”实是运用了隐喻,实指少女之情,那冷香丸说白了就是用来遏制情欲的药丸。林黛玉吃药治的是身病,而薛宝钗吃药治的是心病。

广告
[精选] 假期去成都旅游,峨眉山,九寨沟,稻城亚丁怎么玩?
×

作者并没有遏制林黛玉在情欲方面的发展,但也没有发展到如才子佳人小说那般放纵,而是有所节制,这种节制一方面来自于她本人的认知,一方面来自于现实的压力。而薛宝钗的情欲却完全被节制了,她对贾宝玉果真没有少女之爱吗?一些蛛丝马迹还是有的,比如探望被打的宝玉时也曾脸红过,再比如宝玉盯着她的胳膊看时,也曾羞怯过,再者有事没事总爱往怡红院跑,甚至可以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但是,全贾府的人为什么不说将来配宝二爷的准是薛姑娘呢?
原因就在冷香丸里,此药所节制的就是人的情欲,所以薛宝钗在贾府所有的表现几乎都是理性的,她从没像林黛玉那样使过小性儿。她所做之事、所写之诗、所言之处,都证明她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标杆,完全符合超我的要求,本我早已被冷香丸扼杀在了摇篮里。


因此,尽管她的世界枯燥乏味、没有情趣,但她活得并不矛盾,没有自我的烦恼。这种教科书级的人物,很容易成为别人崇拜的对象,再加上她八面玲珑的处事方式,在贾府的人中,她更像一个精神领袖,而不只是一个远道而来的“薛姑娘”。
没有本我的人生痛苦与否,冷暖自知。她得到了一个空壳的世界,俗世的红尘中遍f地是这样的躯体,冷漠地活着,在痛苦中走完生命的旅程。
综上所述,通过贾瑞、秦可卿、薛宝钗三个人的命运结局,看到了风月宝鉴的一体两面,人生不论正照反照,都有喜有忧,或许贾宝玉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的人生,这或许是曹雪芹对自己人生最好的总结,如那块补天之石,在享受过人间的富贵与风月之后,归于平静,回归自然。
#读懂红楼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是什么?
xwpljl912013.06.25浏览2159次理工学科分享举报
风月宝鉴形又是什么形?
1个回答
卷筆刀小俠
2013.06.26
满意答案
曹雪芹早年写过《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历史小说的最突出特点,便是“一喉二歌”。表面上这是一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野史。而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作者不得不用小说作掩护,将历史隐于其中。小说开头说所,《石头记》曾名《风月宝鉴》,霍氏姐弟认为,贾瑞临终手中所持的“风月宝鉴”,正好是对这本书既形象又具体的一部比喻。风月宝鉴的正面,描写的是风月繁华、温柔富贵、儿女情长的风月小说,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血泪斑斑的历史——一部隐于小说中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为什么又名《风月宝鉴》,贾瑞看相思镜有何意义?
2021-01-08 16:49:10 来源: 黑白文章泽渊诗  举报
0
分享至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风月甚美,交融并进,寒风冷月刺骨,柔和风情月意。

《金瓶梅》中说,积年风月中走;《红楼梦》中说,长大了,渐知风月;

可见风月也指代男欢女爱。

《红楼梦》这个名字由《石头记》演变而来,起初曹雪芹的书就叫石头记,《红楼梦》是吴玉峰题的,孔梅溪题《风月宝鉴》。

有一句话说:

古人云: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贾瑞相思从镜子中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同样,整个红楼梦也是正反两面,也是好和坏,即是末世也是来世,并且让后世之人吸取教训,别不思进取,败坏门风和祖业,也就是现实中的啃老。



贾瑞也算是一介书生,且色迷心窍,迷上了王熙凤,两次约会全部泡汤,最后还让贾蓉和贾蔷倒打一耙,赔了钱财落了病,回家被爷爷揍一顿,从此相思苦,苦不堪言。

关键时刻,一神仙赐他一面镜子,一面是美人如玉,一面是枯骨如柴。

贾瑞看正面就幻想王熙凤,看反面就是苦涩的味道,可良药苦口,反面能够救命,贾瑞就是不听,结果一命呜呼,死于相思。

贾瑞看相思镜有何意义?

贾瑞的相思局是曹雪芹给设下的,其目的就是一种警觉,什么样的意义?

贾府一代不如一代,后辈们骄奢淫秽,不思进取,尤其是宁国府,贾瑞就是他们的一个缩影,贾宝玉太虚幻境,是宁荣二公嘱托的警幻仙子,来教育贾宝玉,可惜贾宝玉不知其中奥妙,只知道风月之事,最后在梦里洞房花烛,结局是梦醒大叫,一身冷汗,湿了裤子。

贾宝玉是希望,是贾府的掌上明珠,都无药可救,仙子都没有办法,那贾瑞、贾珍、贾琏这些就直接无望了,在整个《红楼梦》中有很多暗示让他们改邪归正的地方,可惜贾府的后辈就是不听。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就说得很清楚。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
大抄大观园的时候,贾探春就看出了贾府的危机,说出了大道理。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地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那个庄园主给贾珍进贡的时候也是暗示,收成不好,比以往少了很多,让贾珍悠着点花。

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圆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可惜以上这些,他们都不会听,也不会做,照样爱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就和贾瑞一样,非要看镜子的另一面,最后下场可想而知,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红楼梦》大旨言情,实则写史,从一个朝廷来说,不听忠言,不体察人间疾苦,不能够看出其中的对立面和矛盾,只顾着后庭花,那和贾瑞的下场是一样的,历史上的纣王被妲己迷惑就是例子,红楼梦中的思想艺术无时不刻给世人警惕,要以史为鉴,可以兴王朝。



贾瑞的悲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美好的青春年华毁在了一个执迷不悟上,被一面镜子带入了一个死胡同,做了一个梦,一梦解千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瑞进入风月宝鉴,与王熙凤云雨,为什么出来就丢了性命?
播报文章

深圳湾小雄
关注
2021-05-02 09:34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是一出悲剧,既是人伦悲剧,也是人性悲剧。贾瑞怀不伦之野心,行奸淫狗盗之能事。王熙凤不念宗庙血食,毒手将其陷害致死,是为歹毒心狠。荣国公至此断了一脉传承。


广告
年轻父母的宝贝教育好帮手,启蒙与游戏兼顾
×


贾瑞罔顾人伦,觊觎堂兄贾琏之妻王熙凤,罪大恶极却罪不至死。

王熙凤草菅人命,设局坑杀宗族子弟贾瑞,实乃贾府第一罪人(脂砚斋语)。

贾瑞对王熙凤色迷心窍执迷不悔,明知王熙凤要害他,却飞蛾扑火一般欲罢不能,这从他对待风月宝鉴的态度上可见一二。




贾瑞沉迷风月宝鉴内的“王熙凤”,不顾跛足道人告诫正面不得看的忠言逆耳。几次进入与之云雨,凸显出人性的最大弱点。

一,贾瑞“心中到底不足”。为逞一时之快,终究“一失足成千古恨”。

贾瑞越贪得无厌,越照见人性欲望的执迷。他不像甄士隐和柳湘莲那样,经历过生死别离、大是大非。跛足道人也只给出风月宝鉴,不亲自度化。

不得苦中苦,难为觉悟。只缘当局者迷,强度无缘之人无果。


广告
去成都旅游,必去的8个景点,你知道哪几个?
×


二,贾瑞进到镜子里不断寻“凤姐”云雨,是暗示他自己作死。明明跛足道人已经警告他“危险”,却明知故犯,是为不可救药。

贾瑞自己被王熙凤骗过,也知道可能被其所害,却不思教训一往无前,是为执迷!

脂砚斋[蒙侧批:这是作书者之立意,要写情种,故于此试一深写之。在贾瑞则是求仁而得仁,未尝不含笑九泉,虽死亦不解脱者,悲矣!]

贾瑞是脂砚斋笔下的“情种”么?从奋不顾身献死和他对王熙凤的痴迷看,确实算情种,可如此“情种”实在可怕!




贾瑞连续进出镜子“三四次”,终于挺不住了,被突然来了两个鬼差要捉他进阴曹地府。至此贾瑞仍不醒悟,还要“拿了镜子再走”,“痴儿”算是无可救药!

贾瑞很可恨,但也真可怜。从他几番进出风月宝鉴与“王熙凤”云雨,可知他心中对凤姐之情至深。不惜献出一条性命。而曹雪芹就是告诉读书人,是王熙凤故意害了贾瑞。

贾瑞人品不端承受恶果,是咎由自取。但就像流氓自有国法家规审判他,容不得王熙凤说杀就杀了。


广告
西安旅游攻略,第一次去西安必去的6个景点,完美的路线规划
×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是前提,“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是结果。正是王熙凤一步步引导摧毁贾瑞致死,有没有风月宝鉴,他都必死无疑!

贾瑞是贾琏的堂弟,又是贾代儒的一脉独苗。王熙凤被贾瑞骚扰,大可以闹起来制止,或者当场教训让贾瑞不敢再犯。

可她言笑晏晏设局引诱,最终“杀了”贾瑞,其心之歹毒可怕令人不寒而栗。贾瑞如此,后文对她冒犯更深的尤二姐和腹中孩子,又如何结果?




风月宝鉴中正面美人是王熙凤之“画皮”,背面骷髅才是王熙凤之“本相”。跛足道人让贾瑞看王熙凤本相,就是告诫他所面对的是一个魔鬼。只有摒弃才能自救,可惜贾瑞自误了。他不断与之接触,只有一死能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
宁道奇
宁道奇
千里万里明月 ,人间何处惆怅
​关注他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解读《红楼梦》时,强调和注重我们能看到的八十回文本为一手资料,因为被它吸引不能罢手的是文字的魅力,所以对红外索隐没有太多兴趣。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个人性格左性,坚持文学阅读要回到文字本身,正如我相信没有其他的翻译可以取代“江声浩荡,从屋后升起”这样的文字节奏和魔力。在个人的认识里,如果文本本身不具备完善自洽的逻辑,没有清晰的结构,就不是好的文学作品,评价《红楼梦》时也不例外。

这么说话,并没有任何否认考据的意思,恰巧相反,胡适先生和俞平伯先生他们的考据态度认真而且深具价值。知道历史上有曹寅被抄家这么回事,我们才可以确定《红楼梦》一书有所附丽;从自传说开始,解读《红楼梦》遇到很多瓶颈,我们才有可能开始反过来思考它是否不是自传而是创作。张爱玲对各个版本的研究从写作本身的角度对解读《红楼梦》提供了另外一个可能,也就是它的很多结构和篇幅有很大的修改和变动,这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了。前人趟尽了黑暗,历经了梦魇,走到水穷和迷茫的地方,为我们返身提供了坐标和可能。

胡适先生考证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续写解了红迷很大的心结,因为一般读者虽然知道后四十回读起来文气有变,缠夹得厉害,情节也很颠倒,稍微敏感一点的阅读者都会感觉其中差别,张爱玲用“天日无光,百样无味”来形容过,胡适先生考证以后,读者便可以放心地丢开后四十回干扰。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里用《高鹗继续书底依据》和《后四十回底批评》等章节分析了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矛盾冲突之处,文章洞幽烛微,客观清晰,先贤们下的功夫,对帮助我们厘清思路,大有裨益。

前人的努力,也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有用的资料。从《红楼梦辨》我们可以得知:高鹗续书出现之前,是八十回版本的(也有一说,曾经有过一个七十八回的),为什么会有百十回的说法呢?一是感觉故事没有完,没有给出一个结局。二呢,批注说了“百十来回”,后来高鹗自己做了四十回,伪称从旧书摊里购得,由书商程伟元刻印而出,这就是所谓程高本。俞平伯先生把高鹗骂得很厉害,认为续写违背了原书精神。平伯先生性情中人,他对八十回的热爱跃然纸上,但正如先生所分析,问题的本质其实在原书之不可续。当时除了高鹗版本,还有很多续写版本,续书者心态复杂,要么为全壁,要么为逞才,要么文人无聊自娱……不管哪种原因,都是为八十回文本意犹未尽的魅力征服。只是八十回《红楼梦》作者太有才华,越是天才的气息越独特,越不可模仿,换任何人续写都会有问题。

鉴于红楼之外太浩瀚,回到正文。俞平伯先生认为八十回里正册还没人死,副册只有晴雯死了,宝玉还没出家,贾家还没被抄,这么写下去,要结局早着呢,再写百十回估计也写不完。

这是通常阅读小说的读法,等待作者给个完结。平伯先生忘记了四十九回黛玉就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黛玉在四十九回就有逐渐泪尽的迹象,这怎么可能再流上百十来回;他也忘记了可卿警告过“三春过后诸芳尽”;他还忘记了这本书除了叫《石头记》,还有个名字叫《风月宝鉴》。

这是一本结局前置的奇书。

真事安排在第一第二回的甄家,所有人物的命运结局在第五回的判词。黛玉香菱一进大观园就开始警幻,跛足道人在第十二回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特意给瑞大爷送来一面风月宝鉴的镜子,称来自太虚幻境,为警幻仙子所制,此镜子看正面只看到风月无边,夺人性命,反过来才看见累累血痕和白骨,让人警醒。道人送镜子时说“千万不可看正面” 。庚辰侧批说:谁人识得此句!“

贾瑞收了那镜子,想道:这道人倒有些意思,我何妨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宝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双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
瑞大爷死在正面的旖旎诱惑里,多少《红楼梦》的读者也一样在正面的才子佳人里不能自拔。

道士送《风月宝鉴》时:

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庚双夹: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庚双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双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双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双夹:记之。〗要紧,要紧
这里的叙事里处处说“镜子”,批注则处处点“镜子”即是“此书”,读此幻设之书,一路跟着作者走到篇断,意犹未尽,欲罢不能之时,如能返身回到最初,回到判词和甄事隐处,方能幡然领悟。

讲真话呢,在整理出八十回的创作主题和思路之后,更是专心在八十回文本的阅读里了,后四十回的情节我已经差不多忘干净,写到上节想起来去看看续写者到底怎么结的尾,这一看看得既惊又喜,原谅我必须再抄录一次。在第一百二十回:

……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愿已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锻炼之玉,非凡间可比…
不是爱煽情的人,这段文字反复看了看,心里竟然是一种缓慢的安详沉着。原来续写者一直知道写到抄家之前此书已经完结,八十回文本并无后文,为了“避祸”保全此书,续写四十回,装痴作傻,担尽骂名,到完书才吐露委屈。科举高中,不过是高鹗为了显示一下那通灵自性非同凡响,如果它愿意,科举只是小事一件,不在话下,换今天的说法,这是在对原作者致敬,不是续写者缠夹,是我们自己不察,可见八十回红楼能到今天,无数知音成全。

对后四十回续书的功过,正如对批注的作用,我们应带着一分觉察,从历史原因和文章本身文局立意等角度,审慎地做出辨析和评价,要正本清源,唯一的途径大概就是回到八十回正文,尤其是总领全书的篇首,批注作为参考提示。解读《红楼梦》时,一定要翻过来回头去看,回到篇首,才能见《风月宝鉴》和《石头记》的真意。

编辑于 2019-01-28 15: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的两重含义:第一重照见“妄念”,第二重照见“历史”
播报文章

四夕读名著
关注
2020-05-30 20:14

“风月宝鉴”是什么?“风月宝鉴”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书。说它是一面镜子,是说它是在《红楼梦》第十二回出现的一面“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的宝镜。说它是一本书,是因为《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风月宝鉴》;所以说“风月宝鉴”实际上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作为“风月宝鉴”镜,它可以照见人的‘邪思妄念’。第二重含义是:“风月宝鉴”作为一本书,它照见了真实的‘历史’。




当“风月宝鉴”是一面镜子时:它照见的是世人的‘邪思妄念’
在《红楼梦》第十二回中,贾瑞因为听了外面的风言风语,竟然对凤姐动了歪心思,乘着贾琏送黛玉去苏州的空档,时不时的来找凤姐套近乎。被凤姐设计整治了两次,依然不醒悟,还是满心里想着凤姐。

最终因为凤姐指使贾蓉、贾蔷设了圈套导致贾瑞欠了债务,加上他的功课又紧,而且对凤姐的相思之情依然不减,同时还白白的受了两回冻,所以在多方面的夹攻之下元气大伤,得了药石难以医治的重症;因此跛足道人给了贾瑞一面“风月宝鉴”镜,并嘱咐他只可照正反面,方可保命。对于这面“风月宝鉴”镜,原文描述如下:

(道士说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摘自《红楼梦》第十二回)

有不少读者觉得贾瑞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打凤姐的主意。实际上贾瑞对于凤姐动了歪心思,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自然是想着凤姐的美貌,另一个方面还是想通过凤姐得些好处。

凤姐做为荣府的管家人,虽然管理的是内宅之事,但是贾府很多家务基本都是凤姐说了算,所以作者才会在凤姐的判词中,形容凤姐和贾琏的关系是“一从二令”。也正因为如此,后来贾蔷能得到去姑苏采办的肥差,以及后来贾芸能得到在大观园种树的差事,都是得凤姐之力。正因为贾瑞有这个心思,所以作者在《红楼梦》第十一回末尾,提到贾瑞的时候,还不忘写旺儿媳妇送利银一事。


贾瑞的‘邪思妄念’,也是世人共有的‘邪思妄念’,即:财与色。所以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说‘风月宝鉴’是“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因为普通百姓一生只为衣食奔忙,其他无暇顾及。只有聪明人、富贵公子,这两件物事最易得,也最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所以作者写的《红楼梦》中的这群富贵公子们,大都在这两件事中奔忙着。


当“风月宝鉴”是一本书的时:它照见了一部分真实的‘历史’
读《红楼梦》,常常有不少读者说《红楼梦》有正反两面;而在《红楼梦》的批语中有“【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而脂砚斋先生又有批语“‘凡野史具可毁,独此书不可毁’。所以说《红楼梦》确实有正反两面,犹如小说中出现的“风月宝鉴镜”一样,正面看,看到的是红粉佳人,反面看就是“骷髅”。而这个‘骷髅’则有两层含义,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层含义是说:红粉之相就是骷髅之身,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难逃”;如果看到红粉佳人,只迷恋她美丽的容貌,最终的结果就是骨髓枯,而《红楼梦》中的贾瑞正是因为只看了“风月宝鉴”镜的正面,迷恋凤姐的容貌到无法自拔,所以才导致他自己很快就变成了一具骷髅。

第二层含义是说:“风月宝鉴”作为一本书,如果只看它的正面,看到的是大观园中的一群红粉佳人,如果看反面的话,就会看到无数的“骷髅”。无论《红楼梦》的正面如何称颂太平盛世,都遮盖不住背面的‘民不聊生’。


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写到,甄士隐作为一个有自己的田庄是乡绅,生活很是富足安逸;但是家被一场大火烧了之后,全家去田庄上却无法安身,因为有‘鼠盗’抢田夺地,又有‘鼠窃狗偷’;能从一个小有人脉的乡绅手里抢田夺地的,恐怕除了官吏再无别人。而‘鼠窃狗偷’说明当时盗窃之人极多,而历来盗多的根源在于贫穷。这实际上就是作者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一部分现状。正因为有这样的现状,所以就有了无数的‘骷髅’们。



这骷髅,是无权无势的冯渊、石呆子们
在《红楼梦》第四回,作者通过‘薛蟠打死冯渊案’点到为止的描写了当时官场,更是通过门子之口写出当时的现状是:想要官做的长久,就必须得有‘护官符’。什么是‘护官符’?实际上就是官吏们徇私枉法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断案但凡牵扯到‘护官符’上的家族,就只能像贾雨村判‘葫芦案’一样,胡乱判一通了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护官符,有这样的官场现状,所以薛蟠才会有恃无恐地喝令手下豪奴打死了冯渊后,便无事人一样带着母亲妹妹上京去了。从‘护官符’来看,薛蟠打死冯渊看似偶尔,实际上是必然,因为有无数官吏在为他们这样的家族保驾护航。由此可知天下有不少薛蟠,自然天下就有无数个冯渊。


判断了‘葫芦案’的贾雨村自此便学到了做官的“精髓”,因此短短数年之间,借着贾、王两府的势力,便由一个知府升为了大司马。在宦海数年之后的贾雨村,再也没有当初的畏首畏尾,断起案来不仅得心应手,更是“别出心裁”,以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一招就轻松解决了令贾琏棘手的问题。天下有无数个‘贾雨村’自不必说,自然就有更多的‘石呆子’。


这骷髅,是辛苦大半辈子衣食不周的刘姥姥们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以说是无数手脚不停为衣食奔忙的庄家人的代表,就像刘姥姥对贾母说的“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就是这样也还是换不来一年的衣食,所以刘姥姥只好舍着老脸去贾府打秋风。

刘姥姥有秋风可打,是因为女婿狗儿家与王夫人家曾连过宗,有旧的交情。更是因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曾争买田地的时候,狗儿出过不少力,周瑞家对刘姥姥的来意不好拒绝,所以才愿意破例去替刘姥姥通个消息,不然刘姥姥恐怕连贾府的大门都迈不进去。

可是普天之下,那么多种田的,‘刘姥姥’们自然是数以万计的,可是有地方打秋风的、能打到秋风的,又有几人呢?而那些求亲无门的,该如何熬过寒冷的冬天呢?恐怕也只能挨饿受冻罢了,那忍不过去的只好卖儿卖女,要是还熬不过去,就只好做‘骷髅’了。


这骷髅,是被卖了的晴雯、袭人们
《红楼梦》中贾府上上下下有几百个丫环,而这些丫环中,有一大半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袭人、晴雯,她们之所以被父母卖了,是因为被生活所迫。所以袭人的哥哥和母亲要赎袭人的时候,袭人哭诉时,有这样一句“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晴雯被卖时年纪更小,所以连家乡父母都不记得。


从作者在《红楼梦》中的描写来看,当时买女孩子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这一点从贾蔷去姑苏置办唱戏的乐器、行头和采买学戏的女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因为元春省亲,贾蔷从姑苏一带买来了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十个小尼姑、十个小道姑,这一总就买了至少三十二个女孩子。

​能被贾府挑中的女孩子,基本都是长相都较为出众的,那些没有被挑中的,结局又怎样呢?而芳官等后来的结局也是很凄惨,而这其实就是当时社会中,无数出生在底层的女孩子们的命运。


结语:在《红楼梦》元春省亲时,贾府在奢华无比的大观园中,仿照农家建造了一处田庄‘稻香村’。在贾政试宝玉诗才一回,为大观园各处楼台亭阁题匾额和对联时,对于稻香村一处,宝玉的评价是“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而后来黛玉为‘稻香村’题诗时,在《杏帘在望》中写道:“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作者如此安排的意义十分深远,可以说这正是作者写《红楼梦》的立意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正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全景图。

声明:本文仅以《红楼梦》前八十回作为参考依据,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0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4 17: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月宝鉴里藏了什么?贾瑞为何一照正面就死了,揭示了红楼梦主旨
播报文章

背叛诺言
关注
2019-09-16 15:36

原文如下:——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它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能够在文坛屹立百年不倒,不仅在于它的篇幅与精彩内容,更多在于它为世人提供了古人生活细节的参考。然而,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宝黛恋的凄婉爱情,对于其他一无所知,事实上,宝黛爱情在小说中的篇幅仅占十之二三,文中许多重要情节都与宝黛恋无关。

广告
中国·AРРLE客户维修中心-附近网点查询
×
那么,红楼梦到底讲了些什么?它的主旨又是什么呢?一篇文章的主旨可以题目上着手,一部小说的主旨同样可以从名字上探讨,其实《红楼梦》在成为小说名字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不仅在用于题目,在小说中也有提及。

第十二回中,贾瑞再三调戏王熙凤,王熙凤忍无可忍之下毒设相思局,害得贾瑞一病不起,贾代儒夫妇百般请医治疗,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有一日,从外面来了个跛足道人说能医此病,将一面题着“风月宝鉴”的镜子递给贾瑞,说天天看时便可保命,还对贾瑞说了一番奇怪的话。

广告
重庆必去的几个地方,你都去过吗?
×
贾瑞按照道人的要求照了反面,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之后他又照了正面,只见王熙凤正在镜子里向她招手,之后他就不停地照正面,直到最后惨死于人世。风月宝鉴里到底藏了什么?贾瑞一照正面就死了,其实揭示了红楼梦主旨。

贾瑞在风月宝鉴的正面看到了美人王熙凤,在反面看到了可怖的骷髅,她为了看美人而丢掉反面,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反面看似十分可怖,其实反应的是现实世界的血泪教训,正面看似美好,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幻境,贾瑞不听前人劝诫,错将正面当成现实世界,在其中徘徊不定,因此丢掉了无辜性命。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宝镜的两面也就是此书的表里,正面是令人欢愉的儿女情长,反面是血迹斑斑的历史。作者借道人之言向世人传达此书的主旨,旨在告诉世人千万不要把此书内容当作言情,一味沉湎于儿女情长,而要看到反面那血迹斑斑的历史,否则结局就会像贾瑞一样丧失做人的本性。
风月宝鉴里藏了什么?贾瑞为何一照正面就死了,你或许想象不到
播报文章




潇湘论史
关注


2019-09-16 19:39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能够在文坛屹立百年不倒,不仅在于它的篇幅与精彩内容,更多在于它为世人提供了古人生活细节的参考。然而,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宝黛恋的凄婉爱情,对于其他一无所知,事实上,宝黛爱情在小说中的篇幅仅占十之二三,文中许多重要情节都与宝黛恋无关。



那么,红楼梦到底讲了些什么?它的主旨又是什么呢?一篇文章的主旨可以题目上着手,一部小说的主旨同样可以从名字上探讨,其实《红楼梦》在成为小说名字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不仅在用于题目,在小说中也有提及。



第十二回中,贾瑞再三调戏王熙凤,王熙凤忍无可忍之下毒设相思局,害得贾瑞一病不起,贾代儒夫妇百般请医治疗,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有一日,从外面来了个跛足道人说能医此病,将一面题着“风月宝鉴”的镜子递给贾瑞,说天天看时便可保命,还对贾瑞说了一番奇怪的话。
原文如下:——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它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贾瑞按照道人的要求照了反面,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之后他又照了正面,只见王熙凤正在镜子里向她招手,之后他就不停地照正面,直到最后惨死于人世。风月宝鉴里到底藏了什么?贾瑞一照正面就死了,其实揭示了红楼梦主旨。



贾瑞在风月宝鉴的正面看到了美人王熙凤,在反面看到了可怖的骷髅,她为了看美人而丢掉反面,恰恰印证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反面看似十分可怖,其实反应的是现实世界的血泪教训,正面看似美好,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幻境,贾瑞不听前人劝诫,错将正面当成现实世界,在其中徘徊不定,因此丢掉了无辜性命。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宝镜的两面也就是此书的表里,正面是令人欢愉的儿女情长,反面是血迹斑斑的历史。作者借道人之言向世人传达此书的主旨,旨在告诉世人千万不要把此书内容当作言情,一味沉湎于儿女情长,而要看到反面那血迹斑斑的历史,否则结局就会像贾瑞一样丧失做人的本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14 15:14 , Processed in 0.0852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