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庐陵匡氏===匡昕O-MF6624//O-MF576965朱祁镇本姓康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文
更新时间:2023-03-15

[明][公元1405年-1468年,明朝首辅]
陈文介绍:
  陈文(1405年月16日~1468年5月19日),字安简,号褧斋,江西庐陵人(即今吉安县桐坪镇人)。成化二年三月至五月(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明正统元年(1436)周旋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二年(1451)出任云南右布政使,兴利除弊,政绩颇著。英宗复位,拜詹事府詹事。天顺七年(1463)二月,陈文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成化改元(1465),任礼部尚书,《英宗实录》总纂官,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李贤去世后,陈文成为内阁首辅,卒于任上,终年64 岁,谥庄靖。著有《聚斋集》、《澹轩文稿》等。
  陈文少时聪明桀骜,曾获乡试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景泰二年,陈文升任云南右布政使。当时云南作为贵州战事的后方,需供给贵州的军队,云南百姓忙于生产,无暇运输,陈文命令商人商队代为输送,运费由百姓集资,百姓皆拍手称快。并清偿了-被克扣的俸禄,整顿作为银产地的云南的采银行业,整理白银贸易。一时间云南政通人和,陈文因此声名鹊起。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复位之后,即召陈文入京理事,在内阁首辅李贤及王翱等重臣推荐下,于天顺七年担任礼部右侍郎兼学士,进入内阁。
  不料陈文进入内阁后,处处阻挠李贤施政,常说"我并非李贤推荐的人",直到即将改朝换代的那天,当时陈文与侍读学士钱溥私交甚密,不久明英宗病重,太子朱见深身边的太监王纶私自召钱溥议事,密谋太子继位后,即刻驱逐李贤,由钱溥接任内阁首辅。
  陈文借私交秘密监视了二人言谈,不久明英宗病逝,李贤正准备起草遗诏,陈文突然起身夺过李贤的笔说:“不必了,已经有人起草了!”告发了王纶与钱溥的密谋,李贤愤怒的向刚刚继位的明宪宗朱见深-告发其事。恰好此时的王纶以为即将就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气焰嚣张,明英宗入殓时已有不敬举动,明宪宗见到很是厌恶,大太监牛玉随即驱逐了王纶。之后,宪宗将钱溥及同党兵部侍郎韩雍等一干-全部降职出京,陈文改任吏部左侍郎,同知经筵事。次年升任吏部尚书。
  之后,陈文又暗中帮助李贤驱逐政敌罗伦,此时身居北京的陈文已不是云南时一心为国为政的陈文,行事越发卑鄙阴暗,家中酒宴歌舞不断,且性格暴躁,睚眦必报,朝中仇敌渐多。
  成化二年,李贤丁忧归家,陈文得以短暂代理内阁首辅。李贤归京后半年,病故于任上,陈文正式接任内阁首辅。李贤死后,陈文更加的恣意妄为,桀骜不驯。引朝中骂声一片,政绩亦日渐平庸,除成化三年在清理京营的政务中推荐了年轻的太监怀恩,使后世著名的贤明太监怀恩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以及编撰《英宗实录》外,并无其他建树。
  陈文因《英宗实录》被赏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之时,却随即于成化四年四月病故,追封少傅,谥庄靖。死后数名-皆-称陈文当不此庄靖这个谥号,要求撤销,被宪宗驳回,然而陈文终究还是带着一身骂名结束了其毁誉参半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贤(1408—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天顺元年七月至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57年-1466年)任当朝首辅一职。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很同情正直的于谦。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人物生平
  明宣德七年(1432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到河津等地视察蝗灾后,授吏 部验封主事。正统十年(1445年),升任考功郎中,后任文选郎中。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英宗被掳,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代宗视为座右铭。又论述战车火器好处,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李贤博采古代君王治政经验,编为《鉴古录》,给代宗作为施政参考。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迁贤为翰林学士,入内阁,升吏部尚书。在于谦蒙冤被杀之后,李贤一直力主为于谦冤案平反。先后参与罢黜徐有贞,诛杀石亨、石彪叔侄,在宦官曹吉祥与养子曹钦的叛乱中虽为叛军砍伤,但仍幸免于难,并最终平定叛乱,曹吉祥被凌迟处死。至此,夺门之变后,陷害于谦的主要官员均被罢黜或处死,为后来的于谦案平反奠定了基础。李贤亦曾支持明英宗赦免被囚禁的建庶人。

  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李贤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贤,李贤意见多被采纳。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成化元年(1465年),宪宗即位,晋贤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李贤经常规劝宪宗,要亲贤远奸,勤政爱民。成化二年(1466年)五月,李贤染病不起,十二月病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李贤所著《鉴古录》、《体验录》等均已不存。《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收入《四库全书》,尚留传于世。邓州人称李贤为“李阁老”,他的祖父李威,父亲李升,也因之受到皇封,合称“邓州三阁老”。

李贤

  李贤墓位于邓州市白落乡(即现在的龙堰乡,白落乡现在改名为龙堰乡)阁老坟自然村东侧,紧临207国道,距邓州市区花洲书院、雷锋展览馆等景点5.8公里,距内乡县衙 55公里,襄樊隆中70公里,旅游城市南阳65公里,其地理位置优越,进出交通便利。

  李贤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白落乡(即现在的龙堰乡,白落乡现在改名为龙堰乡)保护维修。现无墓、无碑。

史籍记载
  《 明史 列传第六十四》 李贤传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

  正统初,言:“塞外降人居京师者盈万,指挥使月俸三十五石,实支仅一石,降人反实支十七石五斗,是一降人当京官十七员半矣。宜渐出之外,省冗费,且消患未萌。”帝不能用。时诏文武臣诰敕,非九年不给。贤言:“限以九年,或官不能满秩,或亲老不待,不得者十八九,无以劝臣下。请仍三年便。”从之。迁考功郎中,改文选。扈从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是冬,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时帝亦厌亨、吉祥骄横,屏人语贤曰:“此辈干政,四方奏事者先至其门,为之奈何?”贤曰:“陛下惟独断,则趋附自息。”帝曰:“向尝不用其言,乃怫然见辞色。”贤曰:“愿制之以渐。”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及亨得罪,帝复问贤“夺门”事。贤曰:“u2018迎驾u2019则可,u2018夺门u2019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u2018夺u2019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帝悟曰:“然。”贤曰:“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老成耆旧依然在职,何至有杀戮降黜之事致干天象?《易》曰u2018开国承家,小人勿用u2019,正谓此也。”帝曰:“然。”诏自今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至成化初,诸被革者诉请。复以贤言,并夺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爵,时论益大快之。

  帝既任贤,所言皆见听。于谦尝分遣降人南征,陈汝言希宦官指,尽召之还。贤力言不可。帝曰:“吾亦悔之。今已就道,后当听其愿去者。”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命贤撰青词。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所荐引年富、轩輗、耿九畴、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皆为名臣。时劝帝延见大臣,有所荐,必先与吏、兵二部论定之。及入对,帝访文臣,请问王翱;武臣,请问马昂。两人相左右,故言无不行,而人不病其专,惟群小与为难。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执将杀之,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时方扰攘,不知贤所在。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特加太子太保。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

  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语载达传。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是年春,日黯无光,贤偕同官上言:“日,君象。君德明,则日光盛。惟陛下敬以修身,正以御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持之不怠,则天变自弭,和气自至。”翌日又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有司请造卤簿。贤言:“内库尚有未经御者,今恩诏甫颁,方节财用,奈何复为此。”帝即日寝之。每遇灾变,必与同官极陈无隐,而于帝初政,申诫尤切。

  门达既窜,其党多投匿名书构贤。贤乞罢,有诏慰留。吴后(吴善祥)废,言官请诛牛玉,语侵贤,又有造蜚语构贤者。帝命卫士宿贤家,护出入。成化二年三月遭父丧,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遣使宣意,遂视事。其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贤自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景帝崩,将以汪后殉葬,用贤言而止。惠帝少子(朱文圭)幽禁已六十年,英宗怜欲赦之,以问贤。贤顿首曰:“此尧、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帝意乃决。帝尝祭山川坛,以夜出未便,欲遣官代祀。贤引祖训争之,卒成礼而还。尝言内帑余财,不以恤荒济军,则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前后频请发帑振贷恤边,不可胜计。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贤患其营竞,令吏部每缺举二人,请帝简用。并推之例始此。

  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其抑叶盛,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

  伟哉!宰相才也!

李贤之墓
  李贤卒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二月,享年59岁,宪宗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公。

  明《嘉靖邓州志》载,“李文达公墓,城南十里刁河之阳” (现邓州市白落乡阁老坟村东侧,紧临207国道;也有一种说法是在邓州市龙堰乡姚营村)。

  按明制,一品茔地四十五丈,围墙高九尺,坟高一丈八尺,墓前立石人二,文武各一,石羊、石虎、石马、望柱各二,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宽三尺四寸,黾高三尺六寸。其它物品如制。

  现存碑两通,有御祭文碑,黾跌落,石鼓4,石门扇1,由白落乡保护维修。现无墓、无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打印内容〗时间:2023-05-21 00:12:58
罗伦传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 。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

乃上疏曰:“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

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遂寝其事。成化三年,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

(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伦字彝正文言文翻译
时间:2019/10/27 14:11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英语翻译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罗伦,字蠡正,是吉安永丰人.五岁的时候曾经和母亲一起到园子里去,有果子落下来,众人争着去拿,只有伦一个人让他们拿然后自己才拿.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等到成为诸生的时候,品德圣贤,学识出众.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救济他以小米,伦拒绝,不接受.在父母逝世的时候,过了大祥(两周年)后,才开始吃盐和奶酪(指正常的食物).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道义所在,毅然去做到,把富贵名利视若无物.辞官返乡居住时提倡实行乡约,乡民都遵从没有人敢违背.穿的和吃的都很粗劣.有人曾经送了他衣服,他看到路边有饿死的人,就脱下来给他盖上.早晨把客人留在家里喝酒,妻子和孩子向邻居家借小米,到中午才做饭,他也不在意.在没有人去的金牛山上,建造屋子在里面写书,周围跟着他学 ... 人非常多.学者称他为一峰先生.。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答案】 19.D 20.B 21.B 22. ⑴① 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责问他,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就渡过长江(离开了)。

(2分) ② (窦参)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掌管政事的人)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2分) ⑵① 在杂议婺州刺史邓珽贪赃案时,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当政者)的意见,只有窦参坚持认为应依法论处。

(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

② 湖南判官马彝因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法被其子通过权贵宠臣诬告,窦参替他洗脱冤屈。(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

③ 神策将军孟华被大将军诬陷谋反,窦参审理清楚并释放了他。(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理出之。)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事例只要能体现其“不避权贵、严正执法”即可给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准确,由原文上句内容“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大意可知,阴,暗中。

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以”均为连词,表因果,因为。

A.“而”前者为连词,表并列;后者为连词,表承接;C.“所”前者为助词,表被动,被;后者为助词,……的人;D.“因”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通过。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尽管众官都请求免除曹芬兄弟的死罪”解释不准确,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内容是“众官皆请俟免丧”。

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让”、“促”、“异同”。

(2)此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不避权贵”,严正执法的两个事例即可,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也可自己概括。如第二段“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

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可以直接用原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窦参,字时中,是工部尚书窦诞的玄孙。窦参熟悉法令,通晓政务治理,性情端庄严肃,刚强鲠直而且果断。

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长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亲人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

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他因为来不及写请假报告,我窦参实际上代替他值班,应当由我接受罪罚。”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

窦参多次长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 ... 父而不获罪。”

于是正法而杖 ... 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转任大理司直。

巡查江淮罪案,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只是派遣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责问他,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就渡过长江离开了。当时婺州刺史邓珽因贪赃八千贯获罪,邓珽与宰相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

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惟独窦参坚持认为应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第二年,窦参被授予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

当时马彝检举属下的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犯罪者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马彝,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马彝实际是有才能的官员,后来多次辅佐曹王李皋,凭着正直能干闻名。

不久,窦参升任御史中丞,他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

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抑,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很为有见识的人所讥笑。

当时神策将军孟华立有战功,被大将军诬陷上奏,声称孟华谋反,罪当处死,孟华没有办法自己辩白,窦参全部审理清楚并释放了他。 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籓镇节帅,都害怕他。

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

3. 罗伦与伤仲永文言文对比阅读
原文: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伤仲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 求 曾国藩家书 《字谕纪鸿儿》 的译文
译文

字谕纪鸿儿:

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劳习苦,既安乐又巨人节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农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怠倦,家业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共恭谨的功夫,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由于打字实在是慢啊,这篇就打了两天,另一篇正在打,希望对你有用。

5. 罗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伦,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

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 (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 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罗伦五岁时,曾随母亲进果园,果子落地,众人争着拾取,只有 罗伦非主人赏赐不取。 罗伦家贫,每天打柴放牧他都带着书籍,一有 时间就诵读不辍。

考取秀才后,立志向圣贤学习,曾言:“举业非能 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嘉其学行而怜其窘迫,送粮周济,罗 伦却婉辞不受。

成化二年廷试,罗伦对策万言不属草,直斥时弊,名震都城。当 时王冢宰曾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赞为之一。

大学士李贤道:“论文 不论书。”遂拔罗伦之一。

有人劝罗伦去掉抨击宦官、指责皇帝的言 辞,他却坚持一字不改。 罗伦取状元后两月,大学士李贤服丧未满,奉诏回朝。

罗伦劝阻 不听,乃上疏极论,震动朝野。被降职调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直到 李贤死,大学士商辂上奏才得以复官,改任职南京。

两年后以病辞职 归家,遂不复出。 罗伦为人不视恶色,不听恶声,不耻恶衣、恶食。

与人子言依于 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居官者言民疾苦。见一善人,爱之如祥麟威 凤;见一恶人,恶之如封豕长蛇;见一饥寒冻馁之人,倾家所有以赈 之。

大率义之所在,毅然必为。 人之毁誉欣戚,事之成败利钝,己之 死生祸福,皆所不顾也,所交尽一世豪杰之士。

罗伦视名利富贵淡如水,居乡立约节俭,无人敢犯。平日粗茶淡 饭,却把朋友馈赠给他的衣服,周济给路边挨饿受饥者,以至朋友来 访,家中竟无米招待,妻子只得向邻居家借得湿粟数升,旋炒旋脱, 日已西矣。

罗伦旷然不以为意。 罗伦家附近有一金牛山,在万山丛中,人迹罕至。

他在那里筑室 著书,四方从学者甚众。成化十四年卒,年仅48岁。

嘉靖初,追赠 左春坊左谕德,谥文毅。学者称其一峰先生。

有《一峰集》十卷。罗 伦擅长行、楷,师法文天祥,被誉为“翰墨中之珊瑚玉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5: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话吉安那些状元与名人
  (文/谢长花)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大约4岁,就经常听母亲跟我提起,她是明朝状元胡广的后人,我那时年幼,殊不知啥叫状元,更不知何人为胡广,就是天真的问问妈妈,你怎么知道的,妈妈说是外婆告诉她的,妈妈从小命运坎坷,外婆至始至终就有妈妈这个独女,在那个年代,实属罕见。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一个女子也能知道自己的家世,代代口述相传,当然也有族谱为证。



  渐渐长大了,6岁入学,在80年代,没有电视电脑互联网,所有的知识基本来自书本及老师或者长者的口述。一年级二年级,懵懵懂懂,成绩平平,甚至说有点差,看书犹如看天书,三年级开始,学校开始要求写作文,感觉突然间长大了,每天津津有味的听老师讲课,练习,写作,第一次上作文课,语文老师说吉水曾经是出过很多文人才子,希望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下去,老师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吉水有哪些文人吗?我都没有思索,也未来得及举手,脱口而出,胡广。当时心里还点害怕,忐忑不安,怕回答错误了,因为我们小时候校规很严的,有时候回答错了,可能要被罚站,想想真是不人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老师有点惊讶的看着我,大概因为平时成绩差吧,不太相信我还知道这人,继续问我 胡广是什么人,我有点紧张,说我也只是听妈妈说过,他是明朝状元,是我妈妈的族人。老师这次态度很好,说回答基本正确,自从这件事之后,我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经常休息日时候让比我高年级或者老人给我讲历史,讲人文,讲科学。



  吉安名人很多,有家喻户晓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杨万里,罗洪先(发明地图的)而我们吉水最出名的非解缙莫属。这些都是明间流传的几个大人物,其实,据官方记载,远不止这些。


  600多年前的江西,出了两件令全国上下啧啧称奇的事情——


  一是在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科举考试的110位进士中,不仅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且连二甲第一名与第三名也是江西人,在前6名中江西人占了5名;二是4年之后的科考当中,该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榜眼、探花与二甲前4名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7名。这两桩科举盛事,而且是连续的两科,可算是科举中的奇迹。


  这只是冰山一角。“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用流光溢彩来形容江西科举考试毫不为过。那么江西文化精英群落的萌生,乃至为中国造就一大批雄才大略、光耀于世的栋梁,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教育传统?


  遗存在江西各地的“进士第”、“状元楼”彰显了当年赣地科举之盛。(在我的老家随处可见,都未列入文物保护)


  明代吉安状元占江西一半


  《江西状元谱》一书作者李天白对记者提到,在江西42个文状元中,唐代2名、南唐3名、宋代12名、元代2名、明代18名、清代5名。“在状元中,宋代彭汝砺是省试第一,殿试又获第一。明代的吴伯宗在乡试获得解元,在殿试中又高中状元。这都是不寻常的事。”他说。


  明代18位状元的成绩,让江西的科考达到巅峰,这期间创造的两个奇迹不得不提。


  一是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该科共取进士110人,但是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现在都属吉水],而且连二甲第一名吴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在前6名中江西人占了5名,吴溥还是会元;二是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该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7名。这一科的主考、参与读卷定名次的7名内阁大学士中的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都是江西人。这次会试、殿试几乎都被江西人占据。连续的两届科考能有如此好的成绩,不能不说是科举中的奇迹。


  整个明代产生了9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江西42名,居全国之首。


  李天白对42名文状元分布的地区作了详细分析,南昌市3名(把元朝薛朝晤算在内)、九江市3名、新余市1名、赣州市2名、抚州市4名、宜春市4名、上饶市6名、吉安市19名,吉安市出的状元,占全省42名状元中的45.2%。“其中吉水县在明代就出了5名状元。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来由。”他说。


  除了状元,江西的进士是11105人,占全国的进士98449人的12.27%。比例达到了十分之一。


  江西大地的人才享誉天下,来源于怎样的文化教育传统?


  有专家曾对江西中举的学子作过详细观察,发现有一种奇怪的“结聚现象”。例如,宋代以抚州、吉州两地较多。明代吉安府共出了10位宰相、22位尚书、19名状元、11名榜眼、10名探花、8名会元、39名解元,自明初自嘉靖年间,中举者280余人,中进士者900余人。明人吴云称吉安地方“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士夫秀特,文章盛于江右”。此种被称之为地区性结聚。而另一种就是家族结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临川三王,南丰三曾、临江三孔、临江三刘、鄱阳三洪,这种人才的结聚原因,就是出于家学。


  不论是“序塾相望,弦诵相闻”的地区性结聚,还是家族结聚,都是来源江西历史久远的兴学之风。重视教育,大力办学的风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现有的资料上看,江州浔阳县(今江西省德安县东桥乡)陈崇家族办的东佳书堂,是最早的私家书院。陈氏家族立有“书屋”和“书堂”,书屋设在家族住宅区的西边,教童蒙识字读书,每年正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月解散。儿童7岁入学,15岁出学,有出众才能的入东佳书堂。陈氏的教育机构当中,既有属于启蒙性质的家塾——书屋,又有高于启蒙水平的书堂。


  正是江西浓厚的兴学之风,使得一些地域和一些家族,对教育十分看重,这才为日后创造科举奇迹奠定了基础。


  在我的家乡,现在还能找到很多学堂学院的的踪迹,旧时的成功与之息息相关, 当我走近白鹭洲书院的,感叹今昔的教育的对比,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很难让吉安再创文学辉煌,无法超越历史。现在的吉安已经很多人都不知道,有时候别人问我哪,我说吉安,不少人说是不是湖州下面,真是郁闷, 那是安吉,人民都快要把吉安给遗忘了。


  值得欣慰的是吉安现在又开始重视文风,把 崇文,正气,开放,图强 作为吉安的城市精神,“崇文 正气 开放 图强”8个字,精到凝练、铿锵大气,既体现浓郁的人文和地域特征,又彰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这是吉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化在吉安市民心中的表现,是全市人民应该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它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也必将进一步团结凝聚全市人民。


  再次附上我们那里的城市名片,江西吉安(古庐陵)人文之鼎盛: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五状元,百步两尚书,一家八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其实是吉水的文化名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33479-88615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缙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于1388年中进士,累官至内阁首辅,他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解缙


大绅、缙绅


春雨、喜易

所处时代


出生地
江西吉安府吉水


出生日期
1369年12月6日

逝世日期
1415年2月22日

主要成就
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谥号
文毅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主要作品
4人物家庭
5后世纪念
6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少年成才
洪武二年十一月七日(1369年12月6日),解缙出生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文峰镇)。

洪武三年十一月七日(1370年11月25日),解母高氏为解缙试周。

洪武四年(1371年),父母开始教授解缙认字,此时的解缙已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应口成诵。

洪武六年(1373年),父母教授解缙读书,解缙能开口成诗。

洪武八年(1375年),解缙跟随欧阳衡学习写文章。同年,解缙产生了修家谱的想法,于是开始留心氏族之学。

洪武十年(1377年),解缙随父到环洲读书,与胡广为同门师兄弟。夏,胡子祺去世,随父前往吊祭。

洪武十一年(1378年),解缙已有日记万言的本事,乡大夫黄九衢称解缙为神童。

洪武十二年(1379年),解缙已能贯穿四书五经传注义理,受学于苏伯衡。

洪武十四年(1381年),解缙已经遍览儒家经典。

洪武十六年(1383年),解缙已有读书一目数行的本事。

洪武十七年(1384年)秋,解缙想参加科举,其父以修谱为理由命令他晚出三年。于是与兄长解纶秉笔作解氏族谱图、世系歌和源流歌,修解氏科甲记、簪缨记和题名记。

洪武十九年(1386年),解缙受到茹太素赏识,命县令越级除授解缙为廪膳生。

折叠步入仕途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解缙举江西乡试,中解元。冬,娶妻徐氏。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月,解缙赴京会试。二月,解缙参加礼部会试,为第七名。三月,解缙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 四月,呈《大庖西封事》,不久又上《太平十策》。 九月,与兄同被明太祖赐归省亲。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1389年3月16日),解缙于华盖殿叩见明太祖朱元璋,并录叔祖解观所著的《宋书》呈给太祖。不久,解缙因为入兵部索要仆役时傲慢无礼,遭兵部尚书沈溍污蔑,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九月,再次与解纶同归省亲。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1390年3月6日),解缙叩见明太祖于华盖殿,并问他父亲的身体状况,向解缙索视家书,赞赏解缙。秋,敕赐与父亲回归故里,终养老父于家。九月,上《论袁泰奸黠状》。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替虞部郎中王国用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主张为李善长平反。五月,同父亲回归故里。

折叠八年归隐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三日(1392年1月27日),祭奠先祖濮州公,族内议论想更换旧门符,解缙认为不可行,于是作了一首诗呈给族叔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解缙讲学于永丰有龙潭。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二月,解缙与门生子弟刘宗平、赵哲、解朝夫、解荣、江殷等讲学于庐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四月,从父解原魁去世于官位上,解缙与兄解纲奉父命往南安吊唁。同年,解缙与门生周恂如游遍江西,在郡学居住,结识了周凤翔。

洪武二十九年七月十二日(1396年8月15日),解缙为九世祖解元作《太原王传》。

洪武三十年正月十五日(1397年2月12日),解缙有诗记载了解氏的世系,并撰有《重修解氏族谱序》。二、三月间,解缙连览会殿试录,看到在榜者南方人居多,北方不过十分之一,预言刘三吾将有会灾祸发生,后果然应验。十月,解缙娶侧室陈氏孺人。

折叠再次出山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二日(1398年7月15日),解缙听说明太祖去世,与县学官师哭了二十余日。不久,奉父命与兄入京吊唁。八月,解缙到达南京,受到了权臣的诬陷,被贬谪到河州。

建文元年(1399年)十二月,解缙受董伦推荐,归京担任翰林待诏。

建文二年(1400年)三月,解缙担任殿试受卷官。

折叠担任首辅
建文四年七月十八日(1402年8月16日),解缙升任翰林院侍读。 八月十五日(9月12日),解缙奉命阅建文时群臣所上奏章,凡是触犯了朱棣的奏章都销毁,关于军事、民生等事情的奏折则留下来。 九月十二日(10月8日),解缙进入内阁,担任首辅,参预机务。  九月十三日(10月9日),明成祖赐解缙金织罗衣一袭。 十月四日(10月30日),明成祖下令重修《太祖实录》,解缙任总裁官。 十一月十日(12月4日),解缙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十一月十七日(12月11日),明成祖立徐氏为后,解缙奉命拟诏书。

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召议立太子。 六月十五日(7月4日),《太祖实录》成,解缙等人上《进实录表》,受赏。 七月一日(7月19日),解缙奉命编撰一部包罗万象的大型类书,即《永乐大典》。  十二月一日(1404年1月13日),解缙主持编撰的《古今列女传》完成。 十二月十日(1404年1月22日),明成祖命吏部封赠靖难功臣三代及妻给之诰命,按照之前的规定:嫡母在世,则生母不得获封,只有嫡母去世后才能获封;嫡继母在世,则生母、庶母不得获封,嫡继母去世后,生母在世,则生母可获封;继母在世,嫡母去世,则继母获封,追赠嫡母,嫡母和生母都去世,则只追赠嫡母。而广平侯袁容的嫡母孙氏、生母刘氏都去世了,只有继嫡母罗氏在世,与规定中的三条不符合,明成祖命礼部和翰林院议论,解缙说:“如果生母和继母都在世,在礼制上很难同时受封,如今袁容只有继嫡母在世,应当受封,生母和嫡母都去世了,应当一并追封。”明成祖同意了解缙的意见。 十二月十九日(1404年1月31日),明成祖与解缙论太祖文集之事,下诏向诸藩索要逸书。

永乐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404年3月7日),解缙与黄淮被任命为会试考试官。 四月二日(5月10日),解缙升任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四月十四日(5月22日),《文华宝鉴》成,解缙奉敕为太子讲解。 四月四日(5月12日),明成祖立朱高炽为太子,解缙写有文章表示祝贺。 四月十六日(5月24日),明成祖谕解缙等直言无隐。 七月二十三日(8月28日),鄱阳人朱季友向明成祖进献了一本书,专斥濂洛关闽之说,解缙请求要严惩这个人,明成祖以朱季友妖言惑众把其所藏书籍全部焚毁。 八月二十日(9月24日),解缙呈《大学·正心章》讲义,明成祖有论。 九月二十二日(10月25日),明成祖在右顺门(今熙和门)诫谕解缙等人,赐五品公服,解缙之妻奉旨面见皇后。 十一月十九日(12月21日),解缙等人进《文献大成》,明成祖不满意,令解缙等人重修。 十二月二十七日(1405年1月27日),明成祖赐六部尚书、侍郎金织文绮衣各一袭,解缙与杨士奇、黄淮等人获得与六部尚书一样的礼遇。

永乐三年正月十五日(1405年2月14日),明成祖命解缙等人在新进士中选出材质英敏的人,入文渊阁进学。 二月十六日(3月16日),祭社稷,解缙与蹇义等人上言赵王留守北京,当另建国社稷山川等坛致祭。 九月二十六日(10月18日),解缙奉命与胡广、金幼孜前往阳山,观赏石头。

永乐四年三月一日(1406年3月20日),明成祖到太学祭奠孔子,解缙等人随侍,明成祖命解缙等人分祭十哲两庑,并赐解缙等人二品金织罗衣各一袭。 同月,解缙担任会试读卷官。六月十八日(7月3日),解缙作《评书》论学书之法。闰七月二日(8月15日),明成祖命令成国公朱能征安南,因解缙出言反对,明成祖开始疏远解缙,赐二品纱罗衣的官员中,不包括解缙。

折叠冤埋雪中
永乐五年二月五日(1407年3月14日),解缙以“廷试读卷不公”的罪名,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

永乐六年四月七日(1408年5月2日),解缙被李至刚诬陷,以“参与皇子之间的争斗”的罪名,再贬为交趾布政司右参议,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汉王便说解缙等到皇上出行,私下拜见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人臣之礼,明成祖大怒。解缙当时正偕同检讨偁王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求开凿赣江勾通南北。

永乐九年六月二十九日(1411年7月19日),解缙被逮入诏狱,拷打至极。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明成祖见到解缙的名字,便问:“解缙还在世吗?”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立死,终年四十七岁。朝廷把他的家产登记造册,妻子、儿女及宗族被流放到辽东。

折叠逝后平反
洪熙年间,明仁宗下诏遣回流放在辽东的解缙的妻子儿女。

正统元年八月二十四日(1436年10月4日),解缙的儿子以生活贫困请求归还家产,于是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

成化元年(1465年),解缙以子解祯亮的恩惠,追赠朝议大夫、赞治少尹。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八日(1591年1月3日),明神宗下诏恢复解缙的官职。

弘光元年(1645年)九月,赠礼部侍郎,赐谥号“文毅”。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解缙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解缙之文章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胸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邹元标赞其曰:“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1]

折叠书法成就
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其草书开明朝狂草先河明何乔远《名山藏》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1410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曾经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御府收藏。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驭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从卷末自识中流露出解缙本人对此卷也是颇为得意的。

《游七星岩诗》纵23.3厘米,横61.3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曾经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顾崧、潘厚、伍俪甫、张珩等鉴藏,上钤诸家鉴藏印记共16方。诗见于解缙《文毅集》卷五“题临桂七星岩”,此作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时解缙40岁。其书艺臻至成熟自化,笔墨奔放,傲让相缀而意向谨严。

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前三行略显拘谨,自第四行起,渐趋流畅奔放。运笔矫健劲拔,锋颖多变,顿挫圆转,挥洒自若。其用墨浓而干,墨色黝黑如漆,墨韵飞动,更添风采。解缙的草书,在书法史上负有盛名,与明初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并驾齐驱。

折叠政治成就
解缙为政期间,上疏陈述了他关于朝政的看法。解缙力陈法律的严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朝廷未能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他还指出朝廷要维持军队的效率,以及提高道德及伦理标准。在喜好上,解缙强烈反对太祖沉溺于未经甄选的文学作品及在政治信仰中掺杂迷信的说教,于是他提出为太祖编纂必备的儒家经典选集。此后,解缙又提出了著名的“太平十策”,他扬言如果这些政策均被采用,那么将会开创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时代。解缙的建议中包括一些传统的方法,如参井田均田之法(他认为这是限制特权阶级兼并土地行之有效的方法)、兼封建郡县之制、正官民、兴礼乐、审辅导之官、新学校之政、省繁冗、薄税敛、务农、讲武等。明太祖对解缙独到的见解称赞有加,但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诗词:《赴广西别甥彭云路》《游七星岩偶成》《庐山歌》《藤县即事》《窦家寨》《桑》[2]

著作:《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丁丑封事》《文毅集》《春雨杂述》[3]​《天潢玉牒》,后人辑有《解文毅公集》

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4]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家庭
祖父:解子元,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

父亲:解开,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

母亲:高妙莹,贤良淑慧,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是解缙的启蒙老师。

兄:解纶,洪武中亦官御史,后改应天教授。

子:解祯亮、解祯应。

侄:解祯期。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解缙墓位于江西吉水县仁寿乡。嘉靖年间,当时的吉水知县罗黄裳因担心河岸坍塌危及解缙墓,遂下令将解缙墓迁移至县城东门外的东山亭,如今为江西吉水县气象局的大院一隅。解缙墓南北长500米,庄严肃穆,墓前有名人石刻,及石门、石人、石马、石羊、石犼等众多的石像。正面碑石上是楷体书写的“解文毅公之墓”六个字。碑石上面是“明右春坊大学士”一行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太平十策纾民意 永乐大典惠斯文”。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28日公布解缙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明仁宗朱高炽:“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

杨士奇:“平生重义轻利,遇人忧患疾苦,辄隐于心,尽意为之。笃于旧故及名贤世家后裔,而襟宇阔略,不屑细故,表里洞达,绝无崖岸,虽野夫稚子,皆乐亲之。故求文与书者日辏辐。独不畏强御。承运库(内)官张兴,恃宠而横,尝笞击人于左顺门下。公过之,叱曰‘御座在此,尔敢犯礼法乎!’“

罗洪先:观其应制寓讽,封事犯颜,有郑公之正;乳儿朝贵,敝屣爵位,沅湘之奇;忤权蹈危,投荒厉节,有太白之迈;保储望身,徙家戍边,有柬之之烈。是果积累得之否乎!及时未优于圣域,亦当不失为豪杰。……呜呼,非日月之明哉!公亦有言:“宁为有瑕玉,莫作无瑕石。”[5]

参考资料
1.解缙书法鉴赏  . [2023-12-2]
2.诗词名句  . [2023-12-2]
3.春雨杂述  . [2023-12-2]
4.解缙  . [2023-12-2]
5.解缙  . [2023-12-2]
搜索发现
广告
2024新版解压缩软件Windows版压缩解压软件_绿色版免费


胡广(明) [url=][/url]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杂著》、《胡文穆集》等。► 1篇诗文




[url=][/url]




人物生平[url=][/url]

  胡广的父亲胡子祺,曾历任洪武年间广西按察佥事,彭州知府,延平知府,政绩斐然。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与同乡王敬止在金陵参与殿试。试官议定,本由王敬止夺魁,因敬止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天子钦点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

  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敬止、胡广、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敬止哭泣不言。吴溥之子,以为胡、解会自杀身殉建文帝。吴溥认为胡、解只会讲空话,真正忠君爱国的是王敬止。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广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

[url=]展开阅读全文 ∨[/url]



状元胡广:明朝内阁第二任首辅 2021-02-18 07:16

状元胡广:明朝内阁第二任首辅
明朝状元胡广画像。(资料图片)
胡居仁画像。(资料图片)
有数据显示,在明朝的人口统计中,胡姓大约有147万人,比宋朝时的98万人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各大姓氏人口排名中,仍排在第13位,与宋朝时的排名一样。江西仍是胡姓第一大省份,有33.81万人,约占胡姓总人口的23%;其次是浙江和安徽,两省有47万多人。再次是湖北、江苏和湖南,3省胡姓人口有29.4万人。在人口迁徙方面,主要向东南和南方转移,赣浙皖是胡姓的密集居住区。
尽管明朝的胡氏家族少一些,但也出了一些名人,《明史》中,有传记的胡姓人达16个。在科举考试中,胡姓人不如在宋朝时那么辉煌,只出了一个状元胡广、一个探花胡正蒙,文进士有386个。
仅七年时间胡广从状元到内阁首辅
胡广,又名胡靖,字光大,号晃庵,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县)人,明朝唯一一个胡姓状元。他是文学家,官至内阁首辅,是南宋名臣胡铨的后裔。
胡广的高祖胡敬之,是胡铨的第七世孙,南宋末官至修职郎(修职郎是正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带领胡氏家族迁居到吉水县大洲上(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胡家边村)开基兴业。
胡广的曾祖父胡弥高、祖父胡鼎享、父亲胡寿昌(字子祺)都精于儒学,以德行闻名乡里。古代人平时很少用名,大都用字或号,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大家都叫他苏东坡。所以,胡寿昌平常都用他的字——胡子祺。
元末陈友谅攻陷朱元璋的地盘吉安府后,胁迫当地1000多人拥护他。朱元璋收复吉安府后,把这1000多人抓起来,准备处死。胡子祺听说后,跑去找驻守吉安府的统帅,极力劝说不能杀人。最终,那1000多人全部被免死。
明洪武三年(1370年),胡子祺以文学之才被任命为御史,后出任广西按察佥事,又改任彭州(今四川彭州市)知州,3年后升任延平府(府治在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区)知府。
洪武十年(1377年),胡子祺死在延平府任上,年仅45岁。百姓听说后,为他停止集市贸易,跑到府衙哭泣吊唁,就像亲人去世了一样。
胡子祺所到之处,平反冤狱,修复废堰,发展生产,政绩突出。他为官清廉,风纪秉正,爱国恤民,深得百姓拥戴。因他死在延平府知府任上,所以他又被称为胡延平。
古代有这样的惯例,喜欢把官员的最后一任职务所在地叫作该官员的代称。如北宋时的盐亭人、苏轼的表哥文同,他的最后一任职务是湖州知州,大家都叫他文湖州。
胡广是胡子祺的二儿子,胡子祺去世那年,他才8岁。胡广生性聪慧,好学上进,拜在明初著名大才子解缙的父亲解开门下,与解缙成为同窗。
建文元年(1399年),胡广在乡试中考中第二名。第二年,他赴京城参加会试,考了第八名。殿试对策时,他写下“亲藩跋扈,人心摇动”等话,很得建文帝朱允炆的心意,把他定为第一名,成为状元,并赐名胡靖,授职翰林院修撰。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临京城,胡广与解缙归附朱棣。第二年,朱棣登基,重用胡广、解缙等旧朝名臣。胡广被升任为侍讲,又改为侍读,恢复胡广之名,升为右春坊右庶子。
永乐五年(1407年),胡广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成为内阁首辅。胡广从考中进士进位到中央最高权力中枢首脑内阁首辅,只用了7年时间,这升迁速度,估计没人能比了。解缙是明朝内阁第一任首辅,胡广为第二任。
朱棣北征残元势力时,胡广等跟随。他多次被朱棣召到帐殿回答问题,有时甚至到深夜。永乐十四年(1416年),胡广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前职。
胡广思维缜密,在朱棣面前所说的话以及所处理的事务,出宫后从不告诉他人,时人把他比作汉朝的重臣胡广。
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月,胡广去世,年仅49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穆”。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少师。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文臣获得谥号,就是从他开始的。
胡广遗体运回老家时,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他致祭。第二年,胡广的儿子胡锉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
胡广著有《胡文穆公文集》,文集中书法自成一体。胡广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名气,朱棣北征时,每次勒石刻碑,都让胡广书写。
简单说说胡正蒙,他的字号不详,今浙江余姚市人。因史料记载不多,他的生平事迹比较简略。
嘉靖十六年(1537年),胡正蒙考中举人。10年后,他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会元)。殿试时,位列第三名(探花),出任翰林院编修。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正蒙升任翰林院侍读,充任裕王府讲官。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胡正蒙出任顺天府乡试考官,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进位侍读学士,总校《永乐大典》。
又过了4年,胡正蒙与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高拱一起,出任会试主考官。
程朱学派代表胡居仁死后被供于孔庙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勉对联,出自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居仁之手。
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饶州府余干县梅港村(今江西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人,明朝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胡居仁的先祖是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南北宋之交,其先祖胡检阅跟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居住在隆兴府进贤县(今江西进贤县)归仁乡,后来迁居到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福州市临川区)。
传到第六世胡斗南,又迁居到余干县。此后,这支胡氏一直居住在余干县。第九世胡日新,再次迁居到余干县梅溪乡。
胡居仁的祖父胡子仪,是个读书人,以做私塾先生为业,号竹友先生。胡居仁的父亲胡南俊,热情好客,崇尚儒术,尤其喜欢吟诗。因住地有溪水环绕,他把住所取名环溪堂。
胡南俊晚年时,寓居在衡州安仁县(今湖南安仁县)大原村。成化二年(1466年),胡南俊因病去世。
胡南俊有胡居安、胡居仁两个儿子。胡居仁十二三岁时,跟随父亲寓居在安仁县大原村。
20年后,胡居安、胡居仁认为大原村这个地方“偏逼”,想搬家到老家余干县梅溪乡一个叫福寿墩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地势宽阔,既可耕种,也可渔猎。经胡南俊同意,两兄弟迁居到了福寿墩。
成化元年(1465年),胡居安、胡居仁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移屋数间,覆檐以茅,墐壁以泥”,开始了新的生活。
胡居仁小时候“聪敏异常”,时人称他是神童。少年时期,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无不涉猎。成年后,胡居仁师从抚州府崇仁县(今江西崇仁县)硕儒吴与弼,饱读儒家经典,尤其致力于程朱理学。
他经常与友人陈献章、娄谅、谢复、郑侃等人交游,吟诗作赋,人们把他们叫作崇仁学派,名闻当时,影响后世。
有这么大的学问,胡居仁偏偏不参加科举考试,一心归隐山野,除了侍奉双亲和讲学,其他的一概不过问。
他在山中修建房屋,读书的地方取名敬斋,大家称他敬斋先生。找胡居仁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他总是告诫求学者说,做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取功名、求闻达。
胡居仁行为举止端庄凝重,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还有一本专门的小册子,记录平时的言行得失,用以自省。
成化年间,胡居仁为扩展见闻,东游钱塘、太湖等地,寻访名贤;遍览金陵、浙江、福建等地的风景名胜,与人交流探讨学术。他曾主持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还在涧源书院和淮王府讲过学。
胡居仁生活十分俭朴,以著述讲学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他致力于教育,从教20多年,治学严谨,制订学规并亲自讲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成化二十年(1484年),胡居仁在家中病逝,享年51岁,葬在梅港乡大山底村狮子山南麓。万历帝为表示对一代名儒的哀悼,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将胡居仁供于孔庙,随同祭祀。
万历帝还叫人做了一个18斤重的黄金头像陪葬在他的棺内,并追谥他为“文敬”。为防止墓被盗,胡居仁一共有真假木棺18副,分别安葬在狮子山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
因为胡居仁的墓中有黄金头像,引得历朝历代的盗墓贼眼馋。但盗墓贼都没有得手,原因在于胡居仁的墓穴真假难辨,根本无从下手。
胡居仁的墓碑“明从祀先儒胡文敬公之墓”,应该是他在被供于孔庙后建立的,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居仁的学说,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强调诚敬、慎独、力行。胡居仁著述丰厚,有《胡文敬公集》《易象抄》《居业录》《居业录续编》等书行世。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5: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贯    lǐ guàn
宋代诗人
李贯,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事见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本    名李贯字    号字志道,号紫崖所处时代宋代出生时间1478去世时间1523主要作品《吴江县》
李贯[宋]

百度国学 《山阴天乐李氏家乘》卷十*行传*兴宗公上虞派*第一至九世 第九世 高公次子——贯:字德充,行二十一。建安四(当为建炎二年,即1128)年以特恩进士,仕至通直郎,知平江府长洲县。卒绍兴十四(1144)年甲子。配:黄氏,葬大云墺。继:陈氏,与公合葬五夫凤凰山之原。子一:孟容。女三:长适蒋玑、次适刘太、三适陈磉。 《山阴李氏家谱》【永思堂】 第八世 (高公次子)——冠(贯):字德预,宣教郎,平江府长洲令,转通直郎,致仕。配:陈氏。生一子:孟容。女三。享年七十有一,葬凤凰山。

明代科举探花李贯

李贯,江西吉安人,明建文二年科举考试探花,建文帝近侍。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李贯的诗(共1首诗)
《吴江县》
四面渔家绕县城,古今名手谩丹青。菰蒲水浅连江寺,橘柚烟深隔洞庭。幽鹭下时分野色,远帆归处印天形。谁知张翰思鲈意,犹胜灵均醉独醒。
该古诗《李贯|李贯的诗有哪些》来源于好工具,网址:https://www.hao86.com/shiren_view_9b83a343ac9b83a3/











原创 建文探花死于永乐诏狱: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2020-09-15 21:14

作者:史遇春
还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李贯——建文探花,迎附朱棣;解缙牵连,死于诏狱
李贯,字号不详,庐陵(今属江西)人。
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李贯参加乡试,榜上有名。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李贯高中第一甲第三名,即俗所谓之“探花”。
建文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为胡靖(即胡广,建文状元,永乐宠臣)、江西吉水人;第二名王艮(字敬止,靖难兵入京,饮鸩而死。)、也是吉水人;第三名便是李贯,乃庐陵人。这三位,都是吉安府人,为同郡,真乃奇事。
李贯高中探花之后,朝廷沿用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公元1835年,农历乙丑年)的旧例,授其为翰林院修撰。
修撰,明、清时期,被设置为翰林院史官之魁,执掌修撰国史;凡是修撰日历、宝训、实录及史志等,分任撰著、考辑、检阅诸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定制员额为三名,后员额多超出编制,没有定员。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除授此职,秩从六品。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对抗。
南京城破之后,建文庚辰科殿试三鼎甲,状元胡靖与探花李贯俯首屈膝、迎附朱棣;榜眼王艮饮鸩自尽、以身报主。
朱棣登位之后,曾拿出建文时期群臣所上的密封奏章计一千余件,命令解缙等人进行编阅。
朱棣示意,这些奏章之中,凡涉及兵、农、钱、谷之事的,全都留下;凡涉及触犯律条及其他者,均加以焚毁。
安排处理此事期间,朱棣趁机从容询问李贯、解缙等人,他道是:
“你们应该都上过密封奏章吧?”
众人未敢作答。
此时,只有李贯向朱棣叩首,他道是:
“微臣确实未曾上过密封奏章。”
朱棣对李贯说道:
“你以为自己独独没有上过密封奏章,你就很就很贤明吗?食君之禄,则须常思任君之事。国家危急之际,作为君主身边的近臣,却没有一句话的建议,这样子可以吗?其实,我并不是讨厌那些对建文尽心尽责的大臣,但是,我非常痛恨那些恶意导引建文破坏祖宗法度、扰乱国政的人。你们以前为建文做事,就该忠诚于他;现在,你们在我身边任职,更该效忠于我,大可不必曲意隐藏蔽匿以前的行为。”
朱棣登位之后,李贯继续担任翰林修撰之职,曾参与编修《太祖(朱元璋)实录》。
根据解缙所写的上表可知,《太祖实录》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农历六月修成。
担任翰林修撰时,李贯曾荐举邹济参与修撰《太祖实录》。邹济,余杭(今属浙江)人;历任余杭训导,国子助教,官至礼部郎中、少詹事;卒年六十八;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赠太子少保,谥文敏。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农历四月,李贯被升任为右春坊右中允,仍兼翰林院修撰之职。
中允,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东宫左、右春坊分置,有左、右中允;员额二名;秩正六品;位在左、右庶子与左、右谕德之下;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隶属詹事院;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隶属詹事府。
本年农历十一月,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人,进呈其所纂录的韵书,朱棣赐书名为《文献大成》,并赐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钱钞有差,还赐宴于礼部。没过多久,朱棣阅览解缙等人所进之书,发现其中多有未达完备之处。于是,朱棣命令,重新进行修撰。重修此书之时,修撰李贯为二十位副总裁中的一员。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农历十二月,此书重修完成,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九十五册,朱棣钦赐书名为《永乐大典》,他还亲自为书写序,并赐姚广孝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钱钞不等。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农历戊子年),受朝廷之命,翰林院修撰李贯、检讨王洪主持应天乡试。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农历六月,解缙以“无人臣礼”被下入诏狱。
诏狱,明代专指锦衣卫镇抚司狱;朱元璋洪武中设置,洪武末年废罢;朱棣永乐中复置;其用刑之酷烈,为刑部大狱之所不能比。
入狱之后,狱吏对解缙刑讯拷打、刻毒备至,硬是让他招供同谋之人。
解缙不胜捶楚,就胡乱写了平常交往的同僚姓名,交给狱吏,以此塞责。
解缙所书之人有:
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礼部郎中李至刚、右春坊中允兼翰林脩撰李贯、赞善兼翰林编脩王汝玉、编脩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等。
结果,解缙所书之人,全都被逮押入狱。
高得旸、李贯、王汝玉、朱纮、萧引高相继死在了牢狱之中。
李贯之死,士大夫为之惋惜。
临死之时,李贯曾叹息道:“我愧对王敬止[即王艮,字敬止]啊!”
当日,李贯与吴溥曾同舍学习,平常相交甚厚。李贯受解缙牵连,坐罪入狱十年[据此可知,李贯大约死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左右],其家贫困不堪。吴溥极力接济李贯的家人,他还告诫自己的家人,一定要与李家有无相共。李贯死于狱中之后,吴溥对李贯家人的接济更勤。
关于李贯,未见其传,资料散见各书,可参看《明史》、明·焦竑《国朝献征录》、明·焦竑《国朝献征录》、明·姜清《姜氏秘史》、明·焦竑《玉堂丛语》、《明太宗文皇帝实录》、明·朱睦《革除逸史》等。
(本篇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6: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庐陵县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庐陵县今即吉安县。吉安位处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庐陵县

时代
秦代


类型
地名

位置
吉安县

目录
1历史状况
2行政区划
3自然资源
4人口
5经济
6社会事业
7交通
8旅游
9名人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状况
吉安县古称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

先秦

夏、商时代(约前21世纪~前1046年),地域处扬州西境。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地属吴、越、楚。

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始设庐陵县,隶属九江郡,县治在今泰和县西3里。高祖元年(前206年),秦亡,楚汉争霸,英布为九江王,庐陵县属九江王国。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颍阴侯灌婴渡江平定楚地,分九江郡立豫章郡,领18县,庐陵县属豫章郡。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豫章为九江郡,改庐陵为桓亭县。建武元年(25年),桓亭县复名庐陵。初平二年(191年),分豫章立庐陵郡,县名高昌,属庐陵郡。

魏晋

三国属吴国领地。

晋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吴,庐陵郡治迁石阳,县属沿旧。咸康八年(342年),庐陵太守孔伦移庐陵治于今吉安市区,石阳县随徙。

南朝

梁天监元年(502年),武帝灭齐,高昌县并入石阳县,隶属庐陵郡,郡县同治所。

隋唐

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次年,撤销吉阳(今吉水)、兴平(今永丰)、阳丰(今永丰)三县,并入庐陵县,隶属吉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庐陵县隶属不变。

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吉州,庐陵仍为附郭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东、西二道,庐陵县属江南西道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庐陵郡为吉州,县属不变。

五代十国

吴天佑六年(909年),庐陵县属杨吴领地。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庐陵水东11乡置吉水县,庐陵县仍为吉州附郭县。



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庐陵的同水乡与吉水的顺化乡互易(顺化乡即纯化乡)。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忽必烈设立江西宣慰司,改吉州为吉州路,庐陵县隶属如故。



元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于此,相传意取"吉泰平安"之义,庐陵县仍属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庐陵县属吉安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庐陵县属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张献忠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次月,复称吉安府庐陵县。



清初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西道废,吉安府直属省。

雍正九年(1731年),庐陵县隶属吉南赣道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庐陵县隶属吉南赣宁道吉安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祁镇本姓庐陵康}】

社稷匡扶靖康奇耻公犹愤;
吴钩拾取宋室河山遗未收。

原创 明英宗朱祁镇:身世离奇,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人
2020-01-25 08:58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因为他即位时还年幼,有人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实际上,但凡朝廷大事,都要事先禀明张太后,再送往内阁议决执行。

在电视连续剧《女医明妃传》里,朱祁镇是一个稳重、儒雅的帝王公子。而且,对朱祁镇当瓦剌俘虏那一段历史也是百般粉饰,极尽美化之能事。



可是,历史上的朱祁镇却与此大相径庭。他宠幸奸佞小人,面对朝廷大人的谄媚,宦官王振的专横,他都视而不见,反而认为王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最终导致自己被北方的瓦剌部所俘。

后来,经过“土木之变”和“曹石之乱”后,朱祁镇想任用贤臣、励精图治也为时已晚,国力日渐衰败,自己的身体也日益衰退。

朱祁镇在皇位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整体来说,他是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就连他的身世都很神秘。



朱祁镇的父亲是明宣宗朱瞻基,但相传他的生母是一位宫女,这是真的吗?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政绩还算不错,他的正宫胡皇后也是一位贤良温淑的好皇后,但朱瞻基还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孙贵妃。这位孙贵妃是主薄孙忠的女儿,10岁时就进宫了,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又被封为贵妃。

这位孙贵妃深得宣宗的宠爱,但唯一让她感觉到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得到皇后的位置,于是孙贵妃想尽一切办法要除掉胡皇后而自立。

机会转眼间就来了,明宣宗的子嗣一直不多,这位胡皇后也没能为宣宗生下一子。虽然孙贵妃也是这样,但是她却想到一条偷梁换柱的妙计。



她派人四处打听哪位宫女受到皇帝的临幸后怀有身孕,最后她找到这样一位宫女。她将这位宫女私藏在一间密室,每天都派专人给这位宫女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宫中的御医,向外宣扬自己怀孕的消息。

由于孙贵妃当时十分受宠,所以这件事竟然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就这样,这位宫女怀胎十月产下一名男婴后,孙贵妃立刻让人把孩子抱给自己,并且声称这是自己所生的孩子,然后又将那位宫女秘密处死。

这个小男孩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孙贵妃的孩子,而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根本不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个好人。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俘获他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浪,最后居然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明英宗还做了一件大善事,那就是废除了后妃殉葬制度。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就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即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

朱元璋和朱棣自不必说,就连老实巴交的明仁宗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最后还是被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非所寄示康甥荣朝代:明代作者:杨士奇更新时间:2021-01-26旦暮圜扉下,清羸念尔身。
闭门堪避俗,省事足怡神。
药里时常检,书灯夜少亲。
亦知相念切,来问勿频频。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 其二非所秋夕寄示康甥 其二朗读
明代杨士奇


五十无闻将六十,

不才孤负宠恩深。

惟应一片清秋月,

解照平生报主心。




[color=var(--a-color) ][url=]下载这首诗[/url]

赞(0)



[color=var(--a-color) ]
[color=var(--a-color)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 其一古诗大全作者:杨士奇 朝代:明
一点寒灯照黯然,
哀蛩四壁夜无眠。
傍人解识词垣老,
为叹重来未十年。

哭康甥孟嘉

杨士奇〔明代〕

提携二十载,羽翮已云飞。眼见乘骢出,惊闻旅衬归。

素行元不忝,夙愿竟都违。虽不多时别,能无涕泪挥。




乘骢
[ chéng cōng ]

基本解释

指侍御史。



详细解释

《后汉书·桓典传》:“﹝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严侍御不到先下峡》诗:“闻道乘驄发,沙边待至今。” 唐 韦应物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二侍御》诗:“忽报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纠察每侍於帝傍,讜论佇闻於白简。期迈揽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间。”



指侍御史。

《后汉书.桓典传》:'﹝典﹞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辞书解释



[url=][/url]





杨士奇 [url=][/url]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2065篇诗文 ► 4条名句




[url=][/url]





猜您喜欢



天仙子·茅舍数椽山下盖

吴承恩〔明代〕

茅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
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酕醄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url=][/url]






观德亭记

王守仁〔明代〕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url=][/url]






千秋岁·淡烟平楚

刘基〔明代〕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738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些惊才绝艳的古诗文,终于找全了
播报文章




寄鹿
关注


2021-04-02 00:05





也许,你没有读过苏轼所有的诗,
但你一定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
也许,
你不能完整地背出李白的《行路难》,
但你一定会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许多惊才绝艳的名句,
藏在诗词里。
也许你不会背全诗,
但一定会背这些经典的名句。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出其东门》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元·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唐·李冶《相思怨》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秦观《踏莎行》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孟冬寒气至》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宋·辛弃疾《摸鱼儿》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写情》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宋·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南唐·李煜《乌夜啼》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唐·李白《春思》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宋·司马光《西江月》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柳宗元《渔翁》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
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
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宋·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许浑《谢亭送别》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韦庄《菩萨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唐·白居易《梦微之》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唐·温庭筠《瑶瑟怨》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唐·张祜《题金陵渡》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毛滂《惜分飞》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蝶恋花》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唐·皇甫松《梦江南》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唐·朱庆馀《宫中词》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元·乔吉《天净沙·即事》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宋·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周邦彦《苏幕遮》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隐《自遣》
折花枝,恨花枝,
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
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明·俞彦《长相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宋·苏轼《春宵》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清·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来源:诗词世界)
转自:景德镇南河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2-8 02:03 , Processed in 0.0620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