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多尔衮,暴病身亡,掘墓翻尸!+ 春宫?庚黄、唐寅?五月初三庚寅日,多尔衮领清兵入京,反叛肏的!+ 四月有藕吗?有西瓜吗?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59】
10.6 薛蟠:多尔衮薛蟠是多尔衮,在前文多有涉及,写过的只简略归纳结论。 薛蟠出场,抢人、打死人,是胡虏案,指出薛蟠此人是“胡虏”。并说“得了无名之症”,“暴病身亡”,与“多尔衮暴毙”的历史相符。 在解读“胎儿龟蛋”的药方时,也指出薛蟠偷盗“珍珠宝石”,即朱家宝玉,夺取朱明江山,宝玉说成功了。薛蟠配“为君”的药,后来“掘墓翻尸”,与“多尔衮死后被毁墓掘尸”的历史细节吻合。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庚辰本、己卯本等虽改作了“文起”,但79回的回目“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薛蟠还是“文龙”。 蟠龙:有多义。 可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的龙,引申为当皇帝之前的龙。此意深合多尔衮,多尔衮只差当皇帝了,晋为“皇父摄政王”之后,称诏下旨,仪仗卫从等礼仪排场都同皇帝,出猎时王公大臣都要“列班跪送”,大权在握,只差皇帝之名了。多尔衮死后,追封为“清成宗”,谥号“义皇帝”,丧礼依帝礼。就是说,多尔衮是个死后追封的皇帝。 蟠龙是逊于蛟龙的无角下等水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有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蟠龙和蛟、蛇等是一类。前文解过,宝钗是“白蛇”,跟薛蟠这种蟠龙是物以类聚。而且是无角的“下等水龙”,“水”是满清关键字,满清的龙,下等的龙,含有作者的鄙薄之意。 前文说过薛蟠、薛蝌都是“虫”旁,是“清風”的“風”里之虫,宝钗这个“蛇”,也是“虫”。在汉语中,“虫”和“龙凤麒麟”,简直天壤之别,作者的立场、态度从用字取名中便可见一斑。 蟠、蝌之“虫”,并非偶然巧合,薛蟠的“哼哼韵”:“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在红楼作者看来,薛蟠这家人就是蚊、蝇、虫、鼠这种货色。 红楼梦因“一喉两歌”的需要,这种巧用多音多义的情况很多。再如“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上国”:固然有“京城”之意,如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还有江淹的“忆上国之绮树,想金陵之蕙枝。”上国也是诸侯、番邦对中央大国、中国的称呼,比如《后汉书》:“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即在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还有此意:“孤惧社稷之陨,死亡不免,不得已即安于晋,不得复事上国,上国若能驱晋以为孤宁宇,孤敢有二心耶?”所以薛蟠的“游览上国”,表面上是来京城游览,反面看也是番邦之人来中国,则符合多尔衮来“上国”。 多尔衮领清兵来“上国”的历史,前文写过,用宝玉的故事说,就是“偷米偷豆偷玉”,宝玉用了“打劫”二字,看清兵入塞,就是打劫钱粮人畜,多尔衮率领清兵巧偷京城,就是耗子偷玉。 26回,宝玉正和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老爷叫你呢。”宝玉急忙出来,只见薛蟠拍着手跳了出来,笑道:“要不说姨夫叫你,你那里出来的这么快。”焙茗也笑着跪下了。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是薛蟠哄他出来。宝玉问道:“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我告诉姨娘去,评评这个理,可使得么?”又向焙茗道:“反叛肏的!还跪着作什么?”薛蟠道:“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来请宝玉赴宴,连比带划夸张地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还特意问读者一句:“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 这天是四月二十五,薛蟠说五月初三是他的生日。注意:薛蟠哄宝玉出来!却骗宝玉说是父亲叫呢。宝玉一反常态,骂了一句脏话:“反叛肏的!”很异常,看似骂跪着的茗烟,跟当面的薛蟠没关系吗?在整本书中,宝玉骂出这样的脏话,绝无仅有,为什么要来一句国骂?这比“尔母婢也”厉害多了! 在没有大棚种植的年代,四月底有藕吗?有西瓜吗?有常识吗? 我们看时人计六奇《明季北略》中的一段记载: “五月戊子朔,皇太子在三桂军中,传谕京中官民,各宜整肃静候,士民大喜相庆。”
“初二日己丑,北京城中俱延颈望太子至。”
“初三庚寅,北京诸臣迎候于朝阳门外,传呼奉太子至,多官望尘俯伏。及登輿,乃胡服,颀且[髟思]者,知非东宫也,各骇愕而退。” 计六奇记录的是五月初三,庚寅日,多尔衮领着清兵进北京城。清史记载是五月初二,比如多尔衮的列传:“己丑,王整军入京师,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清实录》中记载也是五月初二,“己丑。师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员出迎五里外。摄政和硕睿亲王进朝阳门。” 作为历史,应以事件的亲历者清人记载的五月初二入京师为准。江南文人并非亲历者,得到的信息,与实际有差异,既然计六奇认为是庚寅日,说明江南士人普遍会以为是五月初三,庚寅日。 前文在第三章用袁崇焕和关公作为例子,说明了红楼梦中写的历史事件,不一定是历史正确,而是红楼作者认为的历史,跟实际历史和满清记录的历史肯定都会有差异,这才正常嘛。满清记录的历史,也荒唐到滑稽,比如《清实录》中,记载初二日多尔衮领清兵进京: “老幼焚香跪迎,内监以故明卤簿、御辇陈皇城外,跪迎路左,启王乘辇,王曰:‘予法周公辅冲主,不当乘辇。’……乘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众官俱拜伏呼万岁,王下令诸将士乘城,厮养人等概不许入百姓安堵。秋毫无犯。” 哇!简直是圣人入主,老幼焚香跪迎,故明众官拜伏,秋毫无犯!一派清兵慈祥、大明臣民欢天喜地、欢迎入侵、如久旱逢甘霖的滑稽场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呀呼嗨嗨伊咳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嗨伊咳呀嗨……” 日本鬼子侵华,进入南京的宣传,也是南京人民夹道欢迎皇军! 这样记载的“历史”,骗鬼都骗不过!崇祯年间,清兵六次入塞,干了些什么,当时的民众都一清二楚,现在的中国人也都一清二楚,何必把自己装扮成立牌坊的婊子呢? 看来红楼作者跟计六奇一样,也以为清兵入京是五月初三庚寅日: 薛蟠说:“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原来是‘庚黄’画的。真真的好的了不得!”宝玉想了半天,在手心里写了“唐寅”两个字,说:“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薛蟠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庚寅! 五月初三,薛蟠生日,多尔衮领清兵入京! 淫、香艳场景,往往揭示反面重要信息,这又是一个验证。薛蟠说“春宫”,通过“庚黄”、“唐寅”,把五月初三这个“庚寅”揭明了。 我们也就一下明白了薛蟠的生日为什么是五月初三。清兵入京,对多尔衮来说是个标志性的事件,所以把这一天设计为薛蟠的生日。 崇祯帝已宾天,李自成军也已退出京城,对北京的大明臣民来说,皇太子就是君父,希望太子登基,大家都以为是吴三桂奉太子回京,结果来的却是穿着胡服、留着小辫子的多尔衮。宝玉以为是老爷,结果跳出来的却是薛蟠,红楼梦中把这个把戏完全演绎了一遍!所以宝玉故意问薛蟠:“你哄我也罢了,怎么说我父亲呢?”说告诉“姨娘”,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这些话是给读者说的,要读者“解过来”。 清兵入京,江山给了满清,玉被耗子偷了,所以宝玉怒不可遏,大骂脏话:“反叛肏的!”反面骂的正是当面的薛蟠,多尔衮。因努尔哈赤袭祖、父之职,是明朝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后来却起兵造反,正是明朝的“反叛”,多尔衮就是反叛肏的!因此在宝玉大骂“反叛肏的”之前,看看薛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说我的父亲就完了”。红楼作者啊,不服您不行!这种答案在前的写作手法,真是妙不可言! 宝玉骂茗烟:“还跪着作什么?”是骂那帮糊涂京官,在李自成军撤出京城后,不做任何防备、侦查,跪迎皇太子,却迎来多尔衮。跪错人了,还跪着作什么? 薛蟠在说“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之后,却在四月下旬吃藕和西瓜。四月莲花才开,没有藕,更没有西瓜!这是个明显的错误提醒,用错误强调:五月初三,薛蟠生日,这一天反面有重要事件。 看清楚了“五月初三”这个“庚寅日”的悲哀事件,我们也就明白了:贾琏偷娶尤二姐,正是“老爷宾天”之后的“五月初三”,贾琏、尤二姐都用“素”,“素”轿,“素”服,甚至后来王熙凤来接尤二姐时,也是“素衣素盖”,而且一身全“素”。“素”是丧服,祭奠!红楼作者在祭奠什么?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意一个细节:是袭人走来给宝玉说:“老爷叫你呢。”在反面,多尔衮领着清兵在后,是吴三桂军的仪仗队为前导,骗了北京臣民,以为是吴三桂奉皇太子入京。前文解过,花袭人反面是汉奸吴三桂。 所以说,如果我们解错了,这段不是五月初三庚寅日多尔衮巧偷京城的把戏,为什么书中写的这么多细节都能一一吻合? 还有,薛蟠说“糖银”、“果银”的话,请曹家沟的胡粉们想想:“曹寅”的孙子能写“糖银”、“果银”这样毫不避讳的玩笑话吗? 在一连串的事件中,能看出多尔衮心思缜密,非常精明,在这种历史关键时刻,一步都没踏错: 先是听从范文程等人建议,趁明内乱,出兵南进,准备趁火打劫。 途中收到吴三桂乞兵之请,虽有狐疑,不明真相,但全力急行军,先赶到关外,再行观望。 然后让李自成、吴三桂二虎相争,打个两败俱伤,再瞅准时机,白标兵“如潮涌”杀入阵中,势不可挡,一剑封喉,“闯兵大败”。 当时李自成向山海关出兵,从京城出发时,不可能把太子朱慈烺留在京城,成为后顾遗患,肯定带着太子一起走。而且出城时,太子骑马随李自成马后,军民都见了。 李自成兵败之后,太子朱慈烺是否到了吴三桂军中,历史上两种说法都有:一种说法是太子不知所终,因为大军溃败之际,人人争相逃命,太子逃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此后再不见有太子的准确信息。另一种说法,是江南文人的记录,比如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通过跟李自成谈判,要到太子,李自成则得到几天喘息之机,在北京称帝,焚烧皇宫,带上财物,从容退走。太子从吴三桂军中传谕京城,整肃静候。“三桂请护太子入都,帅不许。三桂夜送太子于高起潜所。或云潜逸于民间,阴导之入皇姑寺”。“帅”是多尔衮,令吴三桂火速西进“追贼”。 多尔衮太精明了,无论太子还是吴三桂先进了京,都会形成一股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闭城称帝,传檄天下勤王,那时清兵恐怕又得退出关外。你吴三桂不是要报君父之仇吗?仇人就在西边败逃,你只管追杀李自成,别的什么事都不用管。入京?有我呀,而且打着太子入京的旗号,城门不会关闭,城中不会抵抗,清兵可长驱直入。通过这一件小事便可看出,多尔衮的脑子可不简单,一箭多雕:既追杀了李自成,又打发了吴三桂,还赚开了北京城,顺水推舟,占领明都,还是助明剿贼,不失人心,真高明! 当然吴三桂所谓的奉太子入京,完全可能是他配合多尔衮演戏,并无真奉太子入京继位之实,只为巧偷京城。甚至也有可能,吴三桂根本就没见到太子,太子在败军中逃脱了,隐匿了。借太子之名,则京城不备,清兵便可兵不血刃,顺利入京。因进京部队前面是吴三桂军的旗帜番号,清兵随后,迅速占领九门,城墙遍插白标。 多尔衮入京后,并没像李自成一样晕头转向,自我膨胀,此人头脑一直非常清醒。如果多尔衮此时称帝,当然可以,因为毕竟占据了大明京城,而且满清精兵大部分被多尔衮带来了,目前清帝又是个七岁的摆设,此时多尔衮战功之巨、威望之高,超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称帝不是问题。但一旦多尔衮称帝,满清八旗势必分裂,后院起火,来自内部的各种矛盾可能导致满清无法统一南方。所以历史的发展、汉人的命运取决于多尔衮一念之间。 多尔衮选择了团结一心,蛇吞中国。并迎接小福临入京,迁都北京,即皇帝位,“以绥中国”,标志着满清由地方政权转为中央王朝,意义非常大。所以多尔衮是个拥有雄心大志的政治家,绝不仅仅是个游牧猎人,更不是薛蟠那样的傻子。 红楼梦中最失真、反差最大的角色,就是薛蟠的多尔衮形象了,能看出是作者对满清的刻骨之恨,刻意丑化。姨妈、小姐不宜丑化,而且多尔衮确是满清蹂躏中国的罪魁祸首,又是当时的实际掌权者,红楼作者至少要选满清某些人丑化,以明确立场,薛蟠最合适。但从书中描述的历史事件,以及五月初三、“庚寅”这样明确的证据,能非常清楚地认出此人是多尔衮,对阅读理解影响不大。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0 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