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0|回复: 0

197-193+怡亲王府抄本,能成《红楼梦》写曹寅家事的证据....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00
发表于 2022-7-1 23: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抄本避讳玄烨、胤禛、弘历等字,跟红楼作者、原本有什么关系?+ 怡亲王府抄本,能成为《红楼梦》写曹寅家事的证据吗?长安昭阳王
雨打芙蓉泪不干。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93】

11 明辨真假
自胡适先生以曹雪芹、访舜巡等“考证”开山以来,至今有很多“很重要的证据”、“很可靠的证据”被“考证”出来,作为《红楼梦》是写曹家事的“铁证”。虽然从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到今天的网络,一直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从未断过,也无论这些“考证”、“证据”多么漏洞百出、相互矛盾、不能验证,却一直被红楼读者奉为圭臬。普通读者好像不懂得质疑,也不会自己思考、辨别,虽然很多结论跟原文对照一看就有问题,一想就有矛盾,一比较就能看出漏洞,读者却选择回避,好像这些东西有多深奥,从来不敢触及,甚至想都不想。
本章就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很可靠的“铁证”,试着来辨析一下,看看这些所谓的“铁证”,到底有多“铁”?有多“水”?有多么经不起验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并启发一下红楼读者的思路,怎么样在多种可能性中分辨,再权威的结论也要放到《红楼梦》的原文中各处验证一下,是否有矛盾,能不能自圆其说,在读书中思考,太相信别人则会失去读书的乐趣,思考的乐趣。
还有一些是属于逻辑不清、考虑问题不全面,类似盲人摸象得到的结论,看似头头是道,却对基本的前提、约束,和整体环境完全不考虑,从而得到脱离实际的结果。
比如本文开始就提出的一问:在满清文字狱下,红楼作者假托石头记录的故事,开卷即明确告诉读者“将真事隐去”, “用假语村言”,那么,作者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真名真姓写在此书来历中呢?这事关作者和全族人的性命!作者在书中把所有人名、真事都隐了,为什么却非要冒着灭族的危险署上自己的真名曹雪芹呢?在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这些化名中去考证这本书的作者,无异于刻舟求剑!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引经据典,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经不起一问。
再如,经常看到一些“红学研究”文,郑重其事地讨论哪个抄本避讳玄烨、胤禛、弘历等字,所以推论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还是乾隆朝,甚至说这种避讳的研究,“在红学界争论激烈”,哈哈哈!恕我笑的不厚道,如果这些玩意儿都要争论,还好意思说“红学界”?
拿着转抄了N遍的手抄本,或者叫过录本,看到抄本上“玄”字避讳了没避讳,“弘”字缺笔了没缺笔,跟红楼作者有什么关系?跟红楼作者写的原本有什么关系?抄本避讳了,能推论原本也避讳了吗?抄本没缺笔,能判断原本也没缺笔吗?
一个手抄版本,比如甲戌本没避讳“玄”字,只能说抄这个本子的时候,这个抄手没避讳“玄”字,只能说明这个本子的抄录时代,和这个抄手或主人的避讳、身份等。之前还转抄了N-1遍呢?知道都是哪些人什么时间抄的吗?一个文章被转发三次后,看到的人还认识此文作者吗?一样的道理。在之前其他抄手转抄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本来缺笔的“玄”字,抄成不缺笔?至少我们现在看到,在庚辰本、己卯本中,“玄”字有些避讳了,有些没避讳。比如庚辰本第一回:“此乃玄(没避讳)机,不可预泄”;“玄(缺末笔)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两句只隔一行的话,一个“玄”字没避讳,一个“玄”字缺末笔。您能推论说这个本子之前的N-1个转抄本,都是先那个“玄”字没避讳、后那个“玄”字避讳了吗?显然不能肯定!那就更不能得到结论:红楼作者写的原稿,也是跟这本一样的避讳。所以显然不能据此判断红楼作者的身份,和《红楼梦》的成书年代。
有个典型的例子,己卯本的“晓”字、“祥”字,大多数缺笔,但也有不避讳,比如“世人都晓神仙好”。据此推导出这个己卯本是怡亲王府的抄本,因此避讳“胤祥”、“弘晓”,这可以,只要结论是针对看到的这个抄本,当然可以。很容易想到,《红楼梦》原稿并未避讳“晓”字、“祥”字,在怡亲王府转抄时,才避讳了。但不能据此己卯本得到结论:《红楼梦》成书于1730年“弘晓”袭“怡亲王”之后,更不能得到红楼作者是“弘晓”的后代或怡亲王府之人。您看到的抄本是否避讳某些字,不能得到《红楼梦》作者和原稿的结论。
这么简单的逻辑,读者只要思考,便能明辨真假。但这样的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
跟胡适考证曹雪芹一样,有些大师,也用避讳论《红楼梦》作者。比如冯其庸先生,在1993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庚辰本作的序中:
“第七十八回末,芙蓉诔末尾,“成礼兮期祥”的“祥”字,避讳写作[礻兰](祥字缺末笔)等等,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生前死后之痕迹,足供研究者,是诚至可宝也。
虽然,今之传本已非庚辰原抄,实系庚辰之过录本。然雪芹原抄,已渺不可得……”
一方面说这是过录本,原稿已渺不可得,另一方面因“祥”字的避讳,“可见作者生前死后之痕迹”,而且认为足供研究,诚至可宝。
当然先生之意,有抄本流到怡亲王府,可看作是一个线索、痕迹。但被其他人放大到:曹寅家和怡亲王府亲厚,这又成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此书是写曹寅家事的证据。
这样的抄本“痕迹”,能作为《红楼梦》作者和原稿的证据吗?
只要稍微辨析一下这个事儿,以怡亲王府势力之盛,人脉之广,要想拿到什么珍本、孤本的书还得不到?更何况只是借到一个抄录本,再抄录一遍而已,这需要跟原稿作者有联系吗?如果红楼作者意在“真事隐”,会低调行事?还是高调张扬?可想而知。如果《红楼梦》真是曹家写的抄家之事,这样的书敢送到怡亲王府吗?虽然关系亲厚,敢赌亲王对曹家的亲厚胜过对皇帝吗?弘晓父子和弘历父子对曹家什么底细不清楚!万一看出来写曹家抄家之事,这不是自取灭族吗?有必要冒这个险送书吗?而且,如果是曹寅孙子写的书,怡亲王看到八十回没完,批语又有“狱神庙”、“悬崖撒手”等后面的故事线索,怡亲王不想看完吗?没遗憾吗?无论是依亲厚还是凭势力,怡亲王从曹家得不到后文的抄本吗?
雍正的弟兄们,有“阿其那”,有“塞斯黑”,是雍正骂作猪狗不如的人,唯独有一个“铁杆”兄弟,便是怡亲王胤祥。如果怡亲王弘晓看到第一回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以弘晓对曹家底细和当时状况的了解,比起胡适至今“考证”出来的“证据”,要了解的多得多得多,胡适都能看到的“曹家抄家”之事,弘晓看不出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会是什么后果?此书是“真事隐”,却把作者“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向怡亲王、向当朝暴露无遗,到底是谁脑子进了海?是曹家的人?还是考证曹家的人?
所以,从怡亲王府抄本得到的所谓的“曹寅的孙子写曹家事”的证据,根本经不起反问,经不起验证。
这些都是不考虑整体环境,随意得出结论,而且也不验证。
对曹家“考证”的“证据”,至今越来越多,本文不逐个分辨,只选出访舜巡、衍圣公、时宪书、续琵琶等几个有代表性的予以辨析。其它的纷纷扰扰也太多,不胜枚举,红楼读者只要思考,自可分辨。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点击下面专栏名)




编辑于 2021-12-17 12: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6:49 , Processed in 0.0892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