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7|回复: 1

朱允炆//三清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王祐天颜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发表于 2022-7-31 1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詹碧云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明代道士

詹碧云是明代三清宫的治观全真道士,浙江常山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三清山,崖石铺路,建殿造堂,雕石刻像,都是他带领徒弟们干的。



中文名詹碧云 国    籍中国 职    业明代三清宫的治观全真道士 出生地浙江常山 性    别男
目录



詹碧云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道教大辞典》上说,明代景泰年间,詹碧云上山主持庙务,负责全山宫观庙宇的扩建工程,先后重修新增道教宫观庙宇等建筑40余处,使三清山道教达到鼎盛阶段,后逐渐成为江西道教名山之一。 [1]  
三清山道教宫观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为江西省几座道教名山所少见。其总体布局形同“八卦太极图”,即以三清宫为中心(无极),前后二殿象征阴阳两极(太极)。围绕这个中心的各景点建筑向四面八方辐射全山,按八卦方位营建八大道教建筑:北是天一水池(坎卦),南是九雷神庙(离卦),东是龙虎殿(震卦),西是涵星池(兑卦),西南是演教殿(坤卦),西北是飞仙台(乾卦),东北是王祜墓(艮卦),东南是詹碧云墓(巽卦)。暮年,詹碧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后把尸体埋葬在三清山巽卦的方位上。卒后,徒弟们就按照师傅的遗愿,将詹碧云葬在这里。 [1]  

詹碧云建三清山由来编辑 播报
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璁在滁州(今安徽滁县)经商。詹碧云常到王璁经商之处,见王璁为人洒落,襟怀宽广,便与他交谈甚欢,不忍离去,逗留数天。王璁了解到詹碧云的经历与品性,便归告于父王祜。王祜曰:“少华鼎新,余正虑住持无人,汝其于予请。”王璁秉承父命,拜谒詹碧云,敦请詹碧云上山,詹碧云欣然与王璁一同前往。詹碧云道骨仙风、超凡脱俗,固知王祜并非平庸之辈,所以一请即至。詹碧云一旦抵山,即与王祜议洽规划,欲有光大道教事业之意,于是与王祜一道开山治观,“凿石卷砌,穿洞架桥,备极精巧”。詹碧云与王祜等王氏族人密切合作,共襄三清山道教大业,并为道观住持40余年,终使三清山道业大振,成为三清山道教事业的开创者和主持人之一(参见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太原王氏延溪重修宗谱·延溪王璁公传》)。逝世后王氏以其协助创建三清道境的功绩,特葬于“螣冈”,并不惜耗费巨资为其营建大型墓地,题名为“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2]  

詹碧云藏竹之所编辑 播报
在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宫东南松竹掩映之中,有一座雄伟壮丽的明代陵圆,陵圆石门上刻着“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 [1]  
《抱朴子·论仙》中说“列仙之人盈乎竹素”,故称其墓为“藏竹之所”。墓依山势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墓分上下五层,共41级台阶,冢顶呈椭圆形,有双层冢圈。圈中有座石塔,石塔分上中下三层,上段为七层六角密檐塔身及塔顶,中段为腰鼓形,下段为双层环形基座,石塔正面神龛内是詹碧云石像。因此所谓的“藏竹之所”就成了他的灵魂清净驻所。陵圆雕刻精细,是三清山的石雕精品,整座墓全用花岗岩彻成,结构严谨风格别致。三清山在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8年7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712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古诗在当时流传的还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他的古诗都非常受欢迎。甚至在朝鲜、日本等国家也能听到他的诗句。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大清官。

他在杭州担任刺史的时候,是个当之无愧的父母官。三年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树木成阴,为西湖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让人不得不敬佩。

他为官清廉,淡泊名利,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

在他退官回乡时,依然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为了纪念西湖之美。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

他不禁想,如果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那天竺山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秀丽。

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贪污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想到此,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带回两块石头,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的人来看,都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白居易却是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引申到了贪污腐败的重大后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这种严于律己态度,无愧于中国古诗的代表性人物。


发布于 2019-10-25 11:24

​赞同 17​​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想飞的猪

想飞的猪



很傻,很天真
​ 关注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

1.野史传说:

据说,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之对太祖较为满意。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棣的雄心。太祖驾崩后,皇室想了一些方法来巩固朱允炆的皇位。但后来江山终究被朱棣所得。而上面的对联却成为二人命运的谶语。

话说朱允炆在湄江隐姓埋名,自称应文和尚,留下了许多对联诗话。其中对观音崖风光的描写联“峰如巢风彩,崖似卧龙文。“

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朱 棣管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实在要强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有联为证:“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轻风吹拂着平静的心,沉醉于大自然之中,哪还管什么皇权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多年以后,朱允炆触景伤情,咏联一副:“家从京畿而来,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尧舜以后,伉怀秦皇汉武,如我王孙旷古今。“这既是对湄江美丽风光的衷心赞美,也是对自己一生坎坷命运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无奈现实的宣泄、壮志难酬的遗憾的真实写照。




2.下落之谜:

“史书“说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在燕兵攻陷京师后,朱允炆)“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出家为僧“说

(一)湖南新田大观堡说

湖南永州新田县发现明代遗址大观堡,该古城堡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石头垒成的堡垒周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疑为建文帝避难行宫。后经部分文物和史学专家多方求证,认为建文帝极有可能避难新田,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认为“建文帝踪迹永州(新田)说出来最晚,但材料最硬”,““在全国多处出现的建文帝‘下落说’中,有的是传说,有的只有族谱,而只有新田县有相关碑刻”, “使建文帝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关于建文下落的一种很重要的说法”.

该说主要的证据有(不完全统计):

1、龙池寺遗址碑刻记载“夫山曰安昙寺曰龙池”、“自大明皇朝先师铁峯悟真流亡”、“剃本靖为僧‘燕师’”等;梅木塘碑刻记载“圣帝之寿诞,为同人之嘉节,首士齐集虔诚致祭……誓词惟皇上御极之年岁次月日等谨以……二帝神位前曰,惟二帝职司阴鉴”等。

2、大观堡遗址

3、其他文物:象牙朝笏;道教神仙人物长卷画;

4、《史氏族谱》记载

(二)东明寺说

万历《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杭县志稿》卷八)“相传朱允炆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明代嘉靖年间《留青日札摘抄》、清代康熙年间《湖堧杂记》中也都有记载。

据2010年12月7日,余杭县史志办张炳林先生从上海图书馆发现《东明寺志》,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东明寺志叙“五个大字。《东明寺志》(三卷)清释湛潜篡,清康熙十二年(1674年)版本。寺志中是如此记载:“迨壬午金川变作,启箧得杨应能度牒及披剃具,佛知运数巳定,乃僧服出逊,由吴兴至钱塘遁栖东明山,亲灸旵祖座下,凡六载,迹渐彰乃辞去。“由此可见,朱允炆到东明寺出家为僧不是空穴来风,是确有其人其事。当年众僧们皆尊称朱允炆为“应能问道老佛“,寺志中还特地将“应能问道老佛“排列在祖师堂的第二位置,仅次于东明禅寺的开法祖师慧旵,明白无疑确定了东明禅寺与朱允炆之间的密切。其中还披露了二个重要信息:所谓“静室“一是当年东明寺开法禅师慧旵禅师的闭关之处,二是朱允炆在东明禅寺出家为僧的居所,这是初闻。

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朱允炆亲手植之桂花,经过日寇焚烧,仅剩树干。但大难不死,第二年又绽新枝,现枝高叶茂,秋季花开,香溢四野,且金银双色各半,传为奇谈佳话。

孟将殿,原有座小庙现已毁,不知是否属实?民间称之“骂将殿“。 相传明成祖派一位朱允炆当朝时的武状元出身将军追杀朱允炆。追至东明山,朱允炆痛斥其助纣为虐。他进退两难:逊帝有恩,今上难违。回京又无颜复命,终而自杀。因该将军姓孟,后人建孟将军庙以资纪念。

“自焚而死“说

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朱允炆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朱允炆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朱允炆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朱允炆下落。宫内侍人都说朱允炆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遁入道门“说

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朱允炆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朱允炆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朱允炆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朱允炆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朱允炆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允炆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朱允炆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朱允炆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朱允炆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朱允炆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苦心寻找朱允炆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朱允炆,这是历史事实。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有的学者认为,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走了后门,到了山中去做了和尚,红崖天书就是他写下的。

拿破仑


拿破仑临终


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

1821年5月5日17时49分,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与世长辞,法国当局随后宣称这位皇帝死于“心血管疾病”。不过,很多人相信,这位曾叱吒欧洲大陆的风云人物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最近又有专家指出,拿破仑最后因胃癌去世。一些专家指出,弄清拿破仑死因的最好方法就是能 “开棺验尸” ,并对其遗体进行“DNA测试” ,但这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是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一些拿破仑亲属则认为, “有关拿破仑的死因并不重要,因为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华盛顿邮报>>报道,曾随拿破仑一起流放圣赫勒拿岛的仆人马尔尚在其日记中写道,拿破仑去世前“经常失眠,腿部肿胀无力,掉头发,偶尔抽搐,总是觉得口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瑞典牙医和毒药专家佛舒伍德在对日记进行仔细研究后认定,上述症状均与人服食砒霜后的情形类似。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斯德大学又对拿破仑一根头发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砒霜。这一结果证实了“中毒” 的说法。然而,一位名叫科斯坦的专家日前在研究了拿破仑生前最后一位医生安托马奇书写的病历后,提出了新观点:拿破仑死于胃癌。

安托马奇在病历中记载说,拿破仑死前上腹部剧痛难忍,打嗝呼出的气味非常难闻。他还有慢性神经衰弱和厌食迹象。此外,拿破仑患有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夜里常咳嗽,并出冷汗。科斯坦说,这些症状很象胃癌病人。这位专家还表示,他是第一个详细分析验尸报告的人。据悉,报告中用医疗术语暗示,医生在拿破仑体内发现了一个胃瘤,但当时负责解剖的人员却不认为这是胃癌的反应。拿破仑国际研究协会主席也指出,拿破仑的死因是个敏感问题,对于法国专家来说,他们实在不愿接受一个瑞典人对法国伟大领袖死因作出的”中毒“结论。

围绕着中毒和胃癌两种说法,一场广泛的争论在学术界拉开了帷幕。在中毒一说中,下毒谋害拿破仑的主要嫌疑犯名叫查尔斯·蒙托隆。人们从蒙托隆第五代子女家中发现的书信为”下毒“的说法提供了“确凿证据”。据说,蒙托隆当年利用自己是拿破仑好友的身份,秘密在其饮用的酒中放入了砒霜。根据当时的文件记载,拿破仑在其遗嘱中为蒙托隆留下了价值200万法郎的金币。英国历史学家钱德勒认为“中毒说” 非常可信。他表示,蒙托隆后代家中发现的文件表示,身为律师的蒙托隆当时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才产生了“提前获得拿破仑遗产”的想法。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则宣称,蒙托隆是法国保皇党和英国的“走狗”,而这两派力量均希望能“尽早除掉拿破仑”,以防他再次回到法国“闹革命”。当年为了防止拿破仑从南大西洋逃跑,英国派遣了一支舰队和5000名士兵来监视圣赫勒拿岛,每年军费开支高达800万英镑。有人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图瓦公爵指使下,蒙托隆多次阴谋杀害拿破仑。这位公爵作为王室继承人,担心拿破仑复出推翻君主政体,因此非常热衷组织和资助暗杀拿破仑的行动。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表示,蒙托隆参与暗杀拿破仑的说法是没有确切证据的猜测,因为“他根本没机会接近拿破仑的酒杯”。

支持胃癌一说的专家并不否认在拿破仑头发中发现了砒霜,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些砒霜到底哪来的?有人指出,砒霜可能是拿破仑从环境中“慢慢吸收”的结果,而且这让他对这种东西产生了免疫力。当时的墙纸、弹药、老鼠药、火柴和海产品中都含有砒霜成分。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拿破仑为防有人毒害自己,故意服食砒霜增加抵抗力。由于那根证明“中毒说” 的头发是在拿破仑被流放前提取的,且里面已含有许多砒霜,巴黎警察局毒药实验室主管因此指出,如果砒霜是拿破仑死因的话,这位领袖在流放前就“至少死了3次” 。虽然人们对拿破仑182年前的死因争论不休,但法国人提起这位曾经叱吒风云的皇帝,仍感到十分自豪,因此他的墓碑前每天都围满了参观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4 09:57 , Processed in 0.0584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