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3|回复: 8

薛显//薛纲薛氏宗谱//薛仁辅--薛禄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发表于 2022-9-4 14: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氏宗谱04-166019次1人1个4个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薛氏宗谱
本吧讨论区
本吧粉丝
添加本页到收藏夹  将本页设为首页
[主楼] 永城侯薛显
薛显明朝開國將軍永城侯。家現在的安徽蕭縣薛村。考古發現薛顯七子,六女,有記文。由於胡惟庸案的牽連,明史记载无子,家譜只說有兩子,其余几枝后代不详,如果有对号请联系QQ1151390421 薛顯七子長子薛經曾任羽林軍都督,死後葬安徽蕭縣栲栳山。薛紋薛綱薛纓曾任甘州指揮使,薛熊【鸵】薛蜒薛绅作者:薛志安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01-07 21:28:2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永城侯薛显我们海南有两个薛氏分支,兄弟两个一个琼山,一个儋州薛福,薛良都是明代过来的。只是来自哪里各说不一作者:薛建平   发表时间:2019-06-30 10:28:24

https://wiki.zupulu.com/topic.php?action=resumesview&topicid=32930
薛仁贵、薛显与合水传说中的薛刚(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合水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3-17 18:06:05 浏览次数:1472 次 【字体:小 大】

        合水县地处庆阳市东南部,境内塬川沟壑交错分布,岘洼梁峁等地形复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遗迹遗址众多,其中与历史上声名赫赫的薛仁贵、薛显和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薛刚(纲)故事更是久传不衰。
        薛姓遍布合水全境,在党、政、军、医、教等领域人才辈出,其中店子薛家庄薛姓、何家畔薛姓已成为地方望族。在何家畔薛姓中一直流传着《薛刚反唐》的传奇,据说这支薛姓就是唐初名将薛仁贵长子薛丁山的第三子“薛刚”的后裔,其人出身将门,武艺超群,勇猛异常且有侠肝义胆。传说薛家因受*人迫害而满门抄斩,唯有薛刚不甘蒙冤而逃出,后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终于起兵反唐。
        支持唐朝薛刚说的论据有四。其一认为薛刚祖父薛仁贵曾在平辽后做过王。其二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南俭出土过薛刚佩剑。其三认为薛刚是反唐失败后避难于此。其四认为南俭古代坟冢为薛刚之墓,且九家坑崂有古旧窑洞为证。这些乍看合力的论证充分吗?首先,“薛刚(纲)”这个名字绝不会是后人捏造的,如果先祖名讳不可考为何不隐称“薛公”或从有名可考的祖辈开始记述?其次,既然知道始迁祖的先祖世系且这一远祖名声更大,为何只称薛刚后人而不称薛仁贵后人呢?第三,若真是声震民间数百年的薛刚迁入且死葬合水,为何除“反唐”一节没有关于他前后承接的活动事迹流传?
        关于唐朝薛刚。第一,史证方面。《唐书》载薛仁贵(613年-683年,绛州龙门人)战功卓著,受河东县男、平阳郡公,其长子薛讷(649年-720年,薛丁山的原型)亦因军功封平阳郡公。薛讷子孙多以将军、刺史入朝为官,而传说中作为薛丁山(即薛讷)第三子的薛刚(演义称丁山有四子,名:勇猛刚强)并无史书记载。第二,物证方面。何家畔薛姓现存族谱中的昭穆序列中未有明代以前记载,且目前发现和掌握的碑记谱乘未有一处与唐朝薛刚相关。这柄出土于南俭的古代铁剑也并无铭文或其它一起出土的文物佐证就是唐朝薛刚所有。九家坑崂古窑洞古朴简约,依崖面东而凿,保存相对完好,数百年的历史应是有的,但若说经历过千年风雨,实难置信。南俭坟冢的封土及地上建筑据说削毁于文革“破四旧”时期,迄今没有片瓦尺碑可指明它的主人就是唐朝薛刚。第三,口证方面。薛姓年长而知书者共同认可的只有三点。其一,始迁祖薛刚(纲)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都以薛刚(纲)后人自居。其二,但始迁祖与一位武艺卓越、能征善战且彪炳史册的“千岁”有直系关系。其三,何家畔乡九家坑崂即这支薛姓因政治原因迁入合水的落脚地,后分散居住,而年代不是唐朝就是明朝。
        排除了薛仁贵,那历史上是否还有一个薛姓封王拜侯者与薛刚(纲)故事发生了碰撞呢?要确认薛刚(纲)身份就先得找到那位王侯级的“千岁”,该人既享有此等爵位就必然有史可考。查《旧唐书》、《明史》,录薛氏42人列传,其中史中所录受爵如齐公、晋公、临汾侯者,兄弟子孙亦未有名“薛刚(纲)”的。而与前述三个口证条件相符的还确有一人,他就是《明史‧列传十九》所载薛显。
        薛显,元末徐均用徐州起义部将,后为朱明效力(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因功授亲军指挥、江西行省参政、行省右丞等职。洪武三年冬封永城侯,后予世券,禄一千五百石,累有军功,赠永国公,谥桓襄,弟薛纲。这里的“薛纲”作为薛显的弟弟,名字出现在了《明史》中,但并无任何事迹记述。清人上官周辑绘《晚笑堂画传》第107位即“永国公薛显”。绘像中人物着草鞋布巾,髯丰体壮,左手旋腰,右手持剑作冲掠势,旁注“勇能降将得兵,常(遇春)将军亦称之”,并附小传曰:“守南昌,(陈)友谅围其城,显突阵斩其平章…,擒枢副…,敌乃退。从征吴…显奋击大破之。…得兵六万,(张)士诚为之夺气。…大将军北伐,上(明太祖朱元璋)以显勇,命领兵独当一面,遂克…”。可见薛显作为明朝开国时的重要将领,深受皇恩,加官进爵,符合武功卓著、青史留名的条件,也具备民间称“千岁”的背景资格(狭义的“千岁”特指受封“王”爵者,广义上则是对身份极为尊贵者的敬称)。同时他与合水传说中的何家畔薛姓始迁祖薛纲存在兄弟关系,且符合明代说的时代条件。
        那么,这位薛纲是否合水人传说中的何家畔薛姓始迁祖呢?第一,关于薛显生平。《明史》载薛显为萧人,《晚笑堂画传》注薛显为沛人。元明清三朝的“萧、沛”大体包括今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地带(现在仍有安徽省萧县和江苏省沛县之名在行用),薛显籍贯即应属这一地区。薛显封地在永城、驻地在泗州、曾谪居海南、卒于今山海关附近,葬于今砀山县赵屯镇薛口村。薛显墓前有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砀山邑人公立”的石碑一通,曰:“明故大将军永国公薛公讳显谥桓襄之墓”,这里的立碑人既非官方也非薛姓族人,而是当地群众,可见影响力经数百年仍不减。又《明史》载薛显“无子”,但他也并非终身未娶,1370年论功行赏时他有“母妻”,只是未生养男孩,也就失去了子承父爵的可能。第二,关于迁移动机。传说是因为政治避祸,这个“祸”就是《明史》所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案,以死(卒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不问,爵除。从薛显死后朝廷追封到被连坐除爵,永国公的名号虽只存在了三四年,但在这期间薛纲便可名正言顺地从朝廷领取相应的奉养,享受哥哥“千岁”荫泽下的贵族待遇。而一旦卷进“胡党之狱”这样的封建政治大案,整个家庭就随时面临着杀身之祸,甚至有灭门之灾(明朝廷因胡惟庸案前后诛杀三万余人),徙走千里之外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后人只以薛纲为始迁祖而绝口不提薛显,也就是为了避免因人告发检举而招横祸。再者当时薛显已死数年且无子嗣,弟侄们即便念其伟绩殊荣而又不能或不愿张扬,待政治风波过后只以口头私传其故事,越传越轻描淡写,“千岁”也变成了“千水”(村落名称),“显头”(村名)也与“岘头”混用了。对于死后成为罪人的这位伯族的遗忘无足为怪,毕竟始迁者并非薛显,而最有可能的始迁时间便是受“胡狱”牵连的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第三,关于选址合水。洪武九年(1376年)庆阳府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宁州及环县、安化、合水、正宁等一州四县。至薛纲举家北迁时的何家畔应仍属陕西,而当时的九家坑崂只是一处相对偏远荒凉的黄土塬,地广人稀便于避难且开发生产潜力大。此外,薛纲选择何家畔亦非偶然,《合水县志》载,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徐达遣薛显率五千骑攻庆阳,中张良臣(张思道之弟)诈降计后突围奔合水,终于井中引张出而斩。这就是说薛显曾在庆阳一带打过仗,薛纲迁家避难时选择一个远离京畿(今南京、徐州一带),物阜民淳、太平安定且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的所在就很正常了。
        千百年前的薛刚(纲)来到合水定居,然后开枝散叶,形成了一个诺大的家族群体。他不是那戏台上虚构的所谓唐朝薛仁贵之孙“反唐”的薛刚,而最有可能是真实的明朝永国公薛显的弟弟——薛纲。期待伴随着新的关于薛显(或薛仁贵)故事遗迹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揭开蒙罩在合水薛刚(纲)传说上的谜纱,从而为挖掘合水历史遗产打开新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09: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到科学智库!



  
高级检索       
登陆 注册

退出


•  研究动态
•  子库  ◦ 经济发展智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财政与金融
◾贸易经济
◾城市与区域政策
◾房地产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

◦ 公共政策智库 ◾政府管理
◾科技政策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三农与土地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政策与低碳发展
◾创新与创业
◾城市管理
◾人口
◾教育

◦ 管理科学智库 ◾管理思想
◾管理与决策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会计
◾物流与供应链
◾项目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医疗管理
◾图书情报与知识管理

◦ 学科战略智库 ◾学科发展
◾数学与物理学
◾化学
◾地球科学
◾生命科学与医学
◾社会科学
◾信息科学
◾工程技术与材料科学


• 专题库 ◦中国科学院系列报告专题库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报告专题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系列成果库
◦中国软科学研究专题库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库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库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专题库
◦大学与学科评价专题库
◦国家科学思想库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专题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研究成果数据库(国内部分)

•  权威专家  
•  项目成果  
•  关于我们  
        
  •经济发展智库
•公共政策智库
•管理科学智库
•学科战略智库


  




子库logo


主要是以宏微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为专长的决策咨询智库。具体栏目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贸易经济、城市与区域政策、农业经济、劳动经济、房地产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发展智库 >智库资源 >南京蒋王庙明永城侯薛显墓


南京蒋王庙明永城侯薛显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 

出版日期:2022-04  ISBN:978-7-03-00000-7 

推荐机构购买 暂不提供购买
收藏 复制引文  
分享


内容提要

南京蒋王庙明永城 侯薛显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1974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太平门外发掘了一座古代墓葬,墓葬位于一土山上,但 土层较浅,墓葬建于岩石中,上部封土厚2米。据墓葬出土墓志可知,墓主人为明代永 城侯薛显。 一、墓 葬 形 制 墓葬为双室拱顶墓,墓向304°。墓葬用长0.41、宽0.2、厚0.1米青砖砌成,青砖 与南京城墙砖尺寸大致相同。墓全长10.95、宽5.48、高4.52米,分前后两室。前室长 3.5、宽4.23、高3.89米。左右壁以砖平砌,前部设有石门一重,门高2.10米,宽,3.5 米,厚,0.10米,为双扇对开式,上部压有长3.6米、宽0.78米、厚0...

•相似文献






楚元王刘交陵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楚元王刘交陵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楚元王刘交墓位于今徐州市西部的铜山县大彭镇,距市区约10公里的楚王山北 麓。楚元王墓最早见于《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北征记》:“彭城......  [更多]  



狮子山楚王陵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狮子山楚王陵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1984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现大批兵马俑群气后来建成了“徐州 汉兵马俑博物馆”。7年后,在1991年7月14日,找到了兵马俑坑主人......  [更多]  



驮蓝山楚王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驮蓝山楚王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该墓位于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驮篮山东西二山峰的南麓,1989年11月至1990年5月 正式发掘。二墓均凿山而,藏坐北朝南,东西相距约130米。二号......  [更多]  



北洞山楚王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北洞山楚王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位于铜山县茅村乡洞山村,1986年发掘。墓葬由封土、墓道、 主体墓室和附属墓室组成。封土夯筑在山丘的顶部,封土与山丘及......  [更多]  



龟山楚襄王刘注陵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龟山楚襄王刘注陵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龟山第六代楚襄王刘注陵墓位于今徐州市九里区拾屯镇,1981年和1985年分别 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发掘。墓葬开凿在龟山的西麓,刘......  [更多]  



东洞山楚王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东洞山楚王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东洞山楚王墓位于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内。墓葬座落在东洞山西麓,坐东朝西。 一、墓 葬 形 制 一号墓居中,全长61米,由墓道、甬道和7个墓室......  [更多]  



南洞山楚王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南洞山楚王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南洞山楚王、王后墓位于徐州市南郊铜山县潘塘乡南洞山南麓。墓道开凿在半山 腰,二墓并列,墓道相距仅8米,正南北方向。一号墓规模宏大,长......  [更多]  



卧牛山楚王墓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名录和谱系(国内部分)·江苏卷》  作者:林留根  ISBN:978-7-03-00000-7 

卧牛山楚王墓 ·2· 一带一路墓葬名录与谱系(江苏卷) 卧牛山西汉楚王墓位于徐州市九里区火花乡火花村,墓葬开凿于卧牛山的东北 麓,方向南北。墓全长40米,墓道长18米,甬道与墓室长22米。墓室......  [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0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明朝功臣墓被挖,揭开一段血腥往事,学者:朱元璋英明却残忍  

2019-06-27 10:14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太平门外发现了一座古墓,随后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结果发现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小可!原来墓主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为明朝的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就在这座古墓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血腥往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座古墓一共出土34件文物,其中包括瓷器、铁器、铜器、玉器、墓志等,与明朝开国功臣的身份相比,可以说是非常寒酸。根据墓志,我们得知墓主人名叫薛显,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薛显是萧县人,最初是赵均用手下的将领,“以泗州来降”,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大将。



薛显作战勇敢,帮助朱文正据守南昌,抗击陈友谅的大军。之后,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张士诚。期间张士诚派出精锐部队来战,连常遇春都被击退,“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众大溃”。在薛显的奋战下,张士诚麾下六万多人全部投降。战后,常遇春对薛显说:“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

朱元璋称帝后,派出大军北伐,他特意吩咐徐达,“薛显、傅友德勇略冠军,可当一面。”薛显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表现非常出色,“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薛显被封为永城侯,但是却遭到了严厉的处罚。首先,薛显没得到免死铁券,其二,他被流放到海南。



原来薛显性格暴躁,非常血腥,经常乱杀自己的部下“,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吴富”。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生气,他本着赏罚公平的原则,一方面授予薛显爵位,另一方面对他进行了处罚。薛显的俸禄被分成了三份,“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最后一份才是自己的。

一年后,薛显在海南表现得不错,朱元璋也非常挂念他,于是将其召回京城。此后薛显多次跟随徐达出征塞外,“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军山西”。到了洪武二十年冬,薛显在班师途中病死,时年58岁。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追封其为永国公,同时将其安葬在自己得陵寝附近。



因为薛显的俸禄被分了,再加上明朝初年的待遇不高,所以薛显的家属没有多余的钱财厚葬,所以墓中就没有多少贵重的陪葬品。专家在薛显墓中发现了墓志,又一次让人们感到了血腥!根据《明史》记载,薛显是没有儿子的,然而墓中却不是这么记载的,其中写道薛显有七个儿子、六个女儿!

那么问题来了,《明史》与墓志为何会出现不同呢?原来薛显死后三年,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追坐显胡惟庸党”。薛显虽然死了,没法追究责任,但他的子女就没那么幸运了。朱元璋在处理薛显的问题上,既让我们看到了他英名的一面(流放功臣、分其俸禄),也让我们见识了他的残忍!

参考资料:1.《明史》;2.《南京市两座明墓的清理简报》;3.《明太祖实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市南郊两座大型明墓的清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iki.zupulu.com/space.php?userid=467064薛志安       

鲜为人知的明朝开国功臣-薛显原创2022-05-01 12:56·小雪儿老师
[url=]#头号周刊#[/url]文史讲解

薛显(?__1387),早期生年不详。安徽砀山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农民起义将领。
元朝末年,赵均用是淮北红巾军领袖,薛显为赵均用的元帅,守泗州(今安徽泗县)。赵均用死后薛显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授为亲军指挥,从此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薛显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封永城侯。但因性情暴烈,滥杀无辜,最终却沦为普通将士。
薛显主要战绩如下:
一、“死棋”盘“活”
1362年,薛显奉命镇守洪都(今南昌),隶属于大都督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
1363年,陈友谅率60万大军围攻南昌,守城士兵约2万,薛显负责守卫8个城门中的章江和新城2个城门。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大军,朱文正指挥将士顽强作战,双方僵持了三天三夜,彼此伤亡惨重。
薛显决定智守,于是率一支精锐人马忽然打开城门,一阵厮杀,把敌军打得溃不及防,陈友谅军回过神来,薛显他们已大摇大摆地杀完回城来。此举薛显斩杀了陈军2员大将,活捉副将赵祥,陈友谅大伤元气。至此固守了85天的南昌终于解围。
二,平定武昌
1364年,朱元璋平定武昌后,攻打新淦,邓中谦据守,久攻不下,薛显便率军攻讨,斩邓中谦,平定新淦;从此薛显名声大震,朱元璋封他为江西行省参政。
三,常遇春自愧不如
“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1365年10月,薛显随徐达、常遇春攻打张士诚。时张士诚自称“吴王”。
1366年8月,薛显随常遇春征讨湖州,先取德清县;张士诚派其五太子率大军增援,常遇春刚与之交战便退却。
薛显率水师奋击,焚烧船只,大败张军,五太子等人投降,俘获五六万人。
战后常遇春对薛显说:“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受常遇春如此厚赞,可见薛显的军事才能非同一般!
平定张士诚后,薛显晋升为江西行省右丞。
四,授朱元璋盛赞
“勇略冠军,可当一面”。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薛显的高度认可。
朱元璋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于1367年10月,令薛显从大将军徐达、常遇春攻取中原。临行前,朱元璋晓谕诸将说:“薛显、傅友德最为勇敢和富有胆略,可以独挡一面”。
薛显果然不负朱元璋厚望,攻克兖、沂、青、济等15个中原城池。后进攻大同,活捉乔右丞;攻山西、保定;协助傅友德攻下太原;与徐达会师平阳,招降杜旺;抵临洮,取平凉;围攻张良臣;狂追贺宗哲到六盘山;追扩疆土到塞外。
可谓“功不可没”!
五,封而被谪
洪武三年(1370年)冬,朱元璋大封功臣。
按照朱元璋的总结,薛显主要有“破庆阳、追王保保、战贺宗哲”等大功,朱元璋称赞他“勇略意气迥出众中,可谓奇男子也”。薛显战功如此显赫,理当厚封。 然而薛显性暴,滥杀无辜,误杀了千户吴富。虽被封为永城侯,却不给免死铁券,随后谪居海南;连他的俸禄也被平分三份:一份给吴富家,一份赡养其母亲妻儿,另一份自用。
薛显谪居海南后,闭门思过,深有悔意;朱元璋也念其战功,一年后将其招回。之后,薛显又随大将徐达征战漠北,镇守边关。
1387年冬,薛显奉诏还朝,途中突患疾病去世,时年58岁。追赠“永国公”,谥号桓襄。
六,墓葬分歧之谜
相传洪武21年(1387年)薛显死于山海关,归葬于安徽砀山。
《明史》记载,薛显,无子,弟薛纲年幼。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太平门外发现了一座古墓,随后对其发掘。考古学家判断墓主人正是骁勇善战的明朝开国功臣薛显。
朱元璋追封后,将其葬于自己的陵寝附近,墓葬物品却极其简陋。墓志中还显示:薛显有七个儿子,六个女儿!这与《明史》记载显然不符。什么原因呢?
原来1390年,薛显因“胡惟庸余党”受牵连,爵位被削去。薛显已死去3年,不追究其罪,其家人却没那么幸运了,难免劫难!
所以一般认为墓志较为准确,薛显原本有后,其家人因胡“惟庸案”受株连。
明代的萧县和现在的萧县辖区不一样,且萧、砀相邻;《明史》上说,薛显,萧人也。其出生地应该就在安徽砀山。
砀山薛口村东南也立有薛显墓,薛显墓1971年曾被平,1981年又重筑;墓前竖有墓碑。据墓碑落款可以推断,立碑者既非官方,也不是薛姓族人,而是当地群众。这也正应了“胡惟庸案”薛显家人被诛杀,无子;同时也足以彰显薛显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本为一代枭雄,却沉寂于历史!


本文参考资料:
1.《明史》
2.《南京市两座明墓清理简报》
3.《明太祖实录》
4.《砀山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显:战功赫赫,朱元璋开国功臣中,唯一没有免死铁券的侯爵




以史为镜说古今

2022-08-30 17:27河北

关注




朱元璋所封34名功臣中,发了33块免死铁券,没铁券的那名,不但被扣了俸禄,还谪居海南。他就是连常遇春都自叹不如的永城侯薛显。

薛显,徐州人,原追随义军赵均用,赵均用战死后,投奔朱元璋,后随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一同守卫洪都。

1363年,陈友谅以60万大军进攻洪都,而洪都守军只有2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在洪都的8个城门中,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二门,当陈友谅大军进攻新城门时,简直就像做了个噩梦。

因为陈友谅军队进攻各城门时,城门都会关的死死的,而进攻新城门时,薛显竟大开城门,带领守军冲了出来。

这种将领的打法,真是没有套路。

陈友谅以为机会来了,自己的军队可以趁机冲进去。

然而,薛显太勇猛了,他以少量的守军竟然斩杀了陈友谅一员大将,还活捉了一员副将。

这是多猛的一员悍将,薛显斩一将,捉一将后,率军返回城中。

陈友谅军队傻傻的看着他们,只能做出去攻打其他城门的计划。

薛显辅佐朱文正守卫洪都85天,最终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军,后在鄱阳湖一举歼灭了陈友谅。

1366年,薛显随常遇春进攻张士诚占据的湖州。

张士诚援军大集,朱元璋手下第一悍将常遇春与敌军作战时,竟被打得连连后退。





薛显见兵马后退,立即率领手下部众猛冲敌阵,以不要命的打法战退敌军,扭转了战局,使张士诚军队溃败,一举俘获敌兵六万余人。

战后,常遇春感叹道:今日之战,都是薛将军的功劳,我自愧不如。

能让常遇春说出这样的话,足可见薛显勇猛到了何种程度。

后来,薛显率领部队南征北战,军功甚多。

1370年,朱元璋为了表彰开国功臣,封了6位公爵,28名侯爵。

在这34位公侯中,发了33块免死铁券。唯独没有永城候薛显的。

不但没有铁券,还把他教训了一顿,俸禄又扣除了一部分,又把他贬到了海南,让他在那里好好的反思自己。

朱元璋为何如此处置这位悍将呢?

原来,薛显脾气过于暴躁,经常滥杀无辜,甚至还擅自杀了一名千户,这让朱元璋非常痛恨他。

于是在封爵时,对他特殊处理,还把他的俸禄分成了三份。

一份供奉被他杀害的将领的妻儿,一份供奉他自己的老母妻儿,剩下的一份,才是他自己的。

薛显在海南的日子里,深刻反思了自己的种种过错。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了深深的后悔。

朱元璋见他已悔过,一年后,让他随大将军徐达远征漠北,镇守边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387年,薛显被调回京师时,突然病逝,无子,只有个年幼的弟弟薛纲。

1389年,薛显被认定为胡惟庸余党,因他已过世,无法追究,所以削去了爵位。

然而1974年,薛显墓出土,墓志铭记载薛显有七子六女,可明史为何记载他无子?

其中有什么隐晦?

是否与胡惟庸案有关?
https://c.m.163.com/news/a/HG1LIKNJ05533AKU.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sxzf.gov.cn/zjhs/rwhs/content_1645
薛仁贵、薛显与合水传说中的薛刚(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合水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5-03-17 18:06:05 浏览次数:1475 次 【字体:小 大】
        合水县地处庆阳市东南部,境内塬川沟壑交错分布,岘洼梁峁等地形复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遗迹遗址众多,其中与历史上声名赫赫的薛仁贵、薛显和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薛刚(纲)故事更是久传不衰。
        薛姓遍布合水全境,在党、政、军、医、教等领域人才辈出,其中店子薛家庄薛姓、何家畔薛姓已成为地方望族。在何家畔薛姓中一直流传着《薛刚反唐》的传奇,据说这支薛姓就是唐初名将薛仁贵长子薛丁山的第三子“薛刚”的后裔,其人出身将门,武艺超群,勇猛异常且有侠肝义胆。传说薛家因受*人迫害而满门抄斩,唯有薛刚不甘蒙冤而逃出,后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终于起兵反唐。
        支持唐朝薛刚说的论据有四。其一认为薛刚祖父薛仁贵曾在平辽后做过王。其二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南俭出土过薛刚佩剑。其三认为薛刚是反唐失败后避难于此。其四认为南俭古代坟冢为薛刚之墓,且九家坑崂有古旧窑洞为证。这些乍看合力的论证充分吗?首先,“薛刚(纲)”这个名字绝不会是后人捏造的,如果先祖名讳不可考为何不隐称“薛公”或从有名可考的祖辈开始记述?其次,既然知道始迁祖的先祖世系且这一远祖名声更大,为何只称薛刚后人而不称薛仁贵后人呢?第三,若真是声震民间数百年的薛刚迁入且死葬合水,为何除“反唐”一节没有关于他前后承接的活动事迹流传?
        关于唐朝薛刚。第一,史证方面。《唐书》载薛仁贵(613年-683年,绛州龙门人)战功卓著,受河东县男、平阳郡公,其长子薛讷(649年-720年,薛丁山的原型)亦因军功封平阳郡公。薛讷子孙多以将军、刺史入朝为官,而传说中作为薛丁山(即薛讷)第三子的薛刚(演义称丁山有四子,名:勇猛刚强)并无史书记载。第二,物证方面。何家畔薛姓现存族谱中的昭穆序列中未有明代以前记载,且目前发现和掌握的碑记谱乘未有一处与唐朝薛刚相关。这柄出土于南俭的古代铁剑也并无铭文或其它一起出土的文物佐证就是唐朝薛刚所有。九家坑崂古窑洞古朴简约,依崖面东而凿,保存相对完好,数百年的历史应是有的,但若说经历过千年风雨,实难置信。南俭坟冢的封土及地上建筑据说削毁于文革“破四旧”时期,迄今没有片瓦尺碑可指明它的主人就是唐朝薛刚。第三,口证方面。薛姓年长而知书者共同认可的只有三点。其一,始迁祖薛刚(纲)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都以薛刚(纲)后人自居。其二,但始迁祖与一位武艺卓越、能征善战且彪炳史册的“千岁”有直系关系。其三,何家畔乡九家坑崂即这支薛姓因政治原因迁入合水的落脚地,后分散居住,而年代不是唐朝就是明朝。
        排除了薛仁贵,那历史上是否还有一个薛姓封王拜侯者与薛刚(纲)故事发生了碰撞呢?要确认薛刚(纲)身份就先得找到那位王侯级的“千岁”,该人既享有此等爵位就必然有史可考。查《旧唐书》、《明史》,录薛氏42人列传,其中史中所录受爵如齐公、晋公、临汾侯者,兄弟子孙亦未有名“薛刚(纲)”的。而与前述三个口证条件相符的还确有一人,他就是《明史‧列传十九》所载薛显。
        薛显,元末徐均用徐州起义部将,后为朱明效力(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因功授亲军指挥、江西行省参政、行省右丞等职。洪武三年冬封永城侯,后予世券,禄一千五百石,累有军功,赠永国公,谥桓襄,弟薛纲。这里的“薛纲”作为薛显的弟弟,名字出现在了《明史》中,但并无任何事迹记述。清人上官周辑绘《晚笑堂画传》第107位即“永国公薛显”。绘像中人物着草鞋布巾,髯丰体壮,左手旋腰,右手持剑作冲掠势,旁注“勇能降将得兵,常(遇春)将军亦称之”,并附小传曰:“守南昌,(陈)友谅围其城,显突阵斩其平章…,擒枢副…,敌乃退。从征吴…显奋击大破之。…得兵六万,(张)士诚为之夺气。…大将军北伐,上(明太祖朱元璋)以显勇,命领兵独当一面,遂克…”。可见薛显作为明朝开国时的重要将领,深受皇恩,加官进爵,符合武功卓著、青史留名的条件,也具备民间称“千岁”的背景资格(狭义的“千岁”特指受封“王”爵者,广义上则是对身份极为尊贵者的敬称)。同时他与合水传说中的何家畔薛姓始迁祖薛纲存在兄弟关系,且符合明代说的时代条件。
        那么,这位薛纲是否合水人传说中的何家畔薛姓始迁祖呢?第一,关于薛显生平。《明史》载薛显为萧人,《晚笑堂画传》注薛显为沛人。元明清三朝的“萧、沛”大体包括今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地带(现在仍有安徽省萧县和江苏省沛县之名在行用),薛显籍贯即应属这一地区。薛显封地在永城、驻地在泗州、曾谪居海南、卒于今山海关附近,葬于今砀山县赵屯镇薛口村。薛显墓前有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砀山邑人公立”的石碑一通,曰:“明故大将军永国公薛公讳显谥桓襄之墓”,这里的立碑人既非官方也非薛姓族人,而是当地群众,可见影响力经数百年仍不减。又《明史》载薛显“无子”,但他也并非终身未娶,1370年论功行赏时他有“母妻”,只是未生养男孩,也就失去了子承父爵的可能。第二,关于迁移动机。传说是因为政治避祸,这个“祸”就是《明史》所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案,以死(卒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不问,爵除。从薛显死后朝廷追封到被连坐除爵,永国公的名号虽只存在了三四年,但在这期间薛纲便可名正言顺地从朝廷领取相应的奉养,享受哥哥“千岁”荫泽下的贵族待遇。而一旦卷进“胡党之狱”这样的封建政治大案,整个家庭就随时面临着杀身之祸,甚至有灭门之灾(明朝廷因胡惟庸案前后诛杀三万余人),徙走千里之外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后人只以薛纲为始迁祖而绝口不提薛显,也就是为了避免因人告发检举而招横祸。再者当时薛显已死数年且无子嗣,弟侄们即便念其伟绩殊荣而又不能或不愿张扬,待政治风波过后只以口头私传其故事,越传越轻描淡写,“千岁”也变成了“千水”(村落名称),“显头”(村名)也与“岘头”混用了。对于死后成为罪人的这位伯族的遗忘无足为怪,毕竟始迁者并非薛显,而最有可能的始迁时间便是受“胡狱”牵连的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第三,关于选址合水。洪武九年(1376年)庆阳府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宁州及环县、安化、合水、正宁等一州四县。至薛纲举家北迁时的何家畔应仍属陕西,而当时的九家坑崂只是一处相对偏远荒凉的黄土塬,地广人稀便于避难且开发生产潜力大。此外,薛纲选择何家畔亦非偶然,《合水县志》载,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徐达遣薛显率五千骑攻庆阳,中张良臣(张思道之弟)诈降计后突围奔合水,终于井中引张出而斩。这就是说薛显曾在庆阳一带打过仗,薛纲迁家避难时选择一个远离京畿(今南京、徐州一带),物阜民淳、太平安定且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的所在就很正常了。
        千百年前的薛刚(纲)来到合水定居,然后开枝散叶,形成了一个诺大的家族群体。他不是那戏台上虚构的所谓唐朝薛仁贵之孙“反唐”的薛刚,而最有可能是真实的明朝永国公薛显的弟弟——薛纲。期待伴随着新的关于薛显(或薛仁贵)故事遗迹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揭开蒙罩在合水薛刚(纲)传说上的谜纱,从而为挖掘合水历史遗产打开新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53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5: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薛仁贵薛强薛丁山

湖南氏族志之薛氏

http://www.txhn.net/hnszyl/201401/t20140115_329409.htm


宁乡薛氏 始迁祖冕公,字南极,授承信校尉,宋绍兴间由浙江钱塘官潭州,隶籍宁乡二都薛家洲,后裔衍为祐、柏、相三房。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肇修族谱,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十二年(1832)、光绪十一年(1885)、1921年续修,堂号三凤。

益阳沙渭薛氏 始祖昂公,原籍钱塘南宋绍兴年间由中书舍人官至大学士,从岳飞讨武陵蛮而卜居益阳武潭沙渭村,今属桃江。昂公祠建于沙渭港口桑坪。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七年(1742),嘉庆八年(1803)、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三十年(1904)、1933年续修。始用欧式,二、三修采苏式,四、五修仍用欧式,后因生齿日众,卷帙太繁,若纯用欧式,则空白过多,故六修时稽合前编体例,参酌变通,仍以五世为一图,取五服相属之义,每一图起首以横格列表,只书派名,俾亲亲者一目了然,次以直幅作记,详其字号生没葬并官阶出身。派语:允载时良正,崇文绍祖宗,运昌修善守,祈祚永兴隆,敬典能承志,培才在育英,诗书延世泽,礼义焕家声。

平江金坪薛氏 始迁祖振奋公,清康熙六十年(1721)自江西安远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276人。

桃源薛氏 宋时辅仁公【薛仁辅宣公?】,绍兴时官廷尉,明岳飞之冤,忤秦桧,谪饶州,遂卜居乐平。数传而迁居静安,又数传而至禄公,明初徙居楚南桃源。1918年创修族谱,堂号三凤。

桃源陬市薛氏 该族为回族,始迁祖廷车公,讳守仁,从翦常黎镇守常郡,有功于朝,安业于桃源,卒葬陬市后薛家岭。清光绪十五年(1889)始修族谱,堂号三凤。序称:“闻之回民锡姓不一,哈、马、沙、哒见于唐,未闻有薛氏者。传闻丁山子四:猛、勇、刚、强,刚酿祸,强避乱入回国,为回民,大抵回民以薛姓者,或强后欤?”

桃源陬市薛氏 1948年《桃源县志》载:始迁祖禄公,明永乐二年(1404)自吉安迁于桃源县东陬市之薛家嘴。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200馀人,分布于木塘、栖凤山、界山湾及常德等地。宗祠在薛家嘴。族谱创修于清同治六年(1867),1920年续修。

宜章母老薛氏 始迁祖向彦公,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自徽州歙县因官徙宜章母老。至1948年,已传32代,共3175人。族人分布在蕉溪、来佛洞、大屋场。宗祠在大屋场。

溆浦舒容溪薛氏 始祖显公原籍赵州,明洪武八年(1375)迁湖南辰溪。显公子辛公迁居麻阳。清乾隆时,长清由麻阳徙溆浦舒容溪。

麻阳下岔薛氏 明洪武八年(1375)辛一、辛二公自赵州移居湖南,同居辰溪龙铺。二十一年(1388)辛二移居麻阳下岔。辛二子二:文忠、文泗,正统十三年(1448),文忠居祖基下岔为下岔房,文泗居下山王木坪为下山房,文忠后裔分居麻阳数地,远迁芷江、四川、贵州等处。字派:辛宣文贵子,永单启朝太,正国仁世天,长佳维廷上。清道光十一年(1831)续派:祖德开从夏,端由继述良,嗣隆宗克显,运盛族生光,作诰书传仲,兼官学出唐,后人宏绍复,一本万年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0 17:32 , Processed in 0.1012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