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1644年~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5
导读(目录)
展开↓
导读(目录)
关闭↓
清朝皇帝顺序表
返回顶部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按照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起算,一说按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起算,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鞑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清朝的女真和宋朝对峙的金国是一家的吗?)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谓的“康乾盛世”是相对清朝的鼎盛时期,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在满清十二位帝王二百多年统治的漫长岁月中,只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清朝的发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0年10月20日,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成为后金大汗。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在盛京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吴三桂降清,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但是各项制度与文明颠倒,开始了中国历史的大倒退。1799年乾隆与华盛顿去世,世界到底有多疯狂?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明朝与清朝的国祚怎么算?)。清朝12个皇帝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但始终不敢称帝。其中公认的努尔哈赤虽然庙号是“太祖”,但是并未称帝,他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不是清;而且是他的称号不是皇帝,而是“覆育列国英明汗”,所以他只是清朝的奠基人而已。满清真正开始称帝的是皇太极,他在盛京(即沈阳)称帝,并改国号为“清”,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皇太极才是清朝第一个皇帝,但是一般在计算清朝皇帝时算上努尔哈赤。清朝的皇帝还创造了两个记录——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和最长寿的乾隆,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乾隆是年龄最长的皇帝。清朝号称是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确实满清皇帝在智力上都没问题(五位清朝皇帝写“福”),从小都加以培养,与明朝皇帝野生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清朝皇帝很勤政,但是治理却很烂,中国人提到满清大多咬牙切齿,愤怒不已。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有几个皇帝?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皇帝,以及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大汗,总共12位。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共有11位皇帝。清朝入关以后共有10位皇帝。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天聪、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 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代十二个皇帝分成三个一组为一个时期,就是天命、天聪、顺治这是第一组;康熙、雍正、乾隆第二组;嘉庆、道光、咸丰第三组;同治、光绪、宣统第四组。编个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十二个皇帝,四段恰好是清朝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 清朝历代君主(后金大汗+满清皇帝列表)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人物关系
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女真首领,后追尊为皇帝
肇祖 原皇帝 猛哥帖木儿(孟特穆) - - 永陵 -
兴祖 直皇帝 福满 - - 永陵 -
景祖 翼皇帝 觉昌安 - - 永陵 -
显祖 宣皇帝 塔克世 - - 永陵 -
后金大汗
太祖 太祖广运圣德仁孝武皇帝(皇太极追谥)
太祖广运圣德定业高皇帝(康熙追谥)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康熙追谥) 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天命 福陵 -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 1626年—1636年(称汗10年) 天聪 昭陵 努尔哈赤第八子
清朝皇帝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 1636年—1643年(称帝8年) 崇德 昭陵 努尔哈赤第八子
成宗(追尊)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顺治帝追尊) 多尔衮 追尊 - -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睿忠亲王(乾隆帝追复)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福临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 孝陵 皇太极第九子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烨 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顺治帝第三子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胤禛 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康熙帝第四子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弘历 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 乾隆 裕陵 雍正帝第四子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颙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庆 昌陵 乾隆帝第十五子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旻宁 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嘉庆帝次子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奕詝 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 定陵 道光帝第四子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载淳 1861年—1874年(在位13年) 同治 惠陵 咸丰帝长子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载湉 1874年—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 崇陵 道光帝第七子奕譞次子
— — 溥仪 1908年—1912年(在位3年,1917年、1934—1945年复辟) 宣统 西陵之华龙皇家陵园 奕譞第五子载沣长子清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在位时间列表 | | | 在位时间 | | 简介 | | 太祖 | 年号 | 11年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 努尔哈赤
以十三副铁甲起兵,纵横天下,百战战胜,后被明军红衣大炮一炮打死。
1616年登基,卒于沈阳,终年68岁。 | | 太宗 | 天聪 | 10年 |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 皇太极
逼死母妃阿巴亥,整垮其余三大贝勒,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没打败袁崇焕,又爱上了海兰珠,结果抑郁而死。
1627年登基,卒于沈阳清宁宫,终年52岁。 | | 世祖 | 顺治 | 18年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福临
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天下皆知,董鄂妃死后,由于心情抑郁。
最后有传闻说出家当了和尚,也有人说患上了水痘而死。
1644年登基,卒于北京养心殿,终年24岁。 | | 圣祖 | 康熙 | 61年 |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玄烨
简直是 清朝遗老遗少们心中的楷模,赦免300人,一夜9女、文字狱、迁界禁海、娶亲姑姑等
1662年登基,卒于北京畅春园,终年69岁。 | | 世宗 | 雍正 | 13年 |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胤禛
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竞争上岗后宣誓就职:活到老,干到老,直到干死为止。
另一说是吃春药或被吕四娘所杀。
1723年登基,卒于北京圆明园,终年58岁。 | | 高宗 | 乾隆 | 60年 |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弘历
自吹十全武功,无非是仗着老爹留下的老本,凭着家里银子多,到处挑事,最终劳民伤财,其中六下江南颇受百姓非议。
1796年登基,卒于避暑山庄,终年61岁。 | | 仁宗 | 嘉庆 | 25年 |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 永琰(颙琰)
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绊倒和珅,最终收获了亿万家财,但也是第一个让义军攻进紫禁城的人,总体来说比较平庸。
1796年登基,卒于避暑山庄,终年61岁。 | | 宣宗 | 道光 | 30年 |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 绵宁(旻宁)
平定了新疆张格尔叛乱,但鸦片战争表现无能,被英军吓得半死。
1821年登基,卒于北京圆明园,终年30岁。 | | 文宗 | 咸丰 | 11年 |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 奕宁(奕詝)
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十余省,如果不是启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或许咸丰皇帝已经成了亡国之君,著名的慈禧太后就是他媳妇。
1851年登基,卒于避暑山庄,终年68岁。 | | 穆宗 | 同治 | 13年 |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 载淳
之所以取 年号为同治,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想要母子同治,当年大臣定的 年号本来是琪祥,结果被慈禧太后废止了,死于天花,却被民间传闻外出鬼混染上花柳。
1862年登基,卒于北京养心殿,终年19岁。 | | 德宗 | 光绪 | 34年 |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载湉
一心想要中兴 清朝,主持了维新变法,但是最终却由于袁世凯告密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瀛台,最终年仅30多岁便郁郁而终。
1875年登基,卒于北京瀛台,终年38岁。 | | 无 | 宣统 | 3年 | 无 | 溥仪
清朝历史上罕见的事业,爱情双失败的皇帝,有过五任妻子,都没能给溥仪生下一儿半女,也是唯一一个跨时代成为普通公民的皇帝,被释放后回紫禁城观光被告知要买票曾引来无限唏嘘感叹。 也是六姓家奴。
1909年登基,卒于北京,终年61岁。
通称 宣统皇帝,也被称为 清逊帝,或 末代皇帝。 |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后宣统很悲伤。 看清朝皇帝画像,清太宗皇太极,应该算是富态了;清世祖顺治,白白胖胖的;清圣祖康熙,怎么显得又黑又瘦,从这时一代开始清朝的皇帝都开始走骨感路线了;清世宗雍正,还算保养得不错的;清高宗乾隆,虽然说瘦,但是看起来很精神有没有?清仁宗嘉庆,有点臃肿;清宣宗道光,开始演变成尖嘴猴腮了;清文宗咸丰,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清穆宗同治,他当位之时,慈禧就开始垂帘听政了,同治好女色,19岁就死于天花。清德宗光绪,光绪在近代史上比较出名,终其一生都是个傀儡,所有的抱负都为现实所打倒;宣统皇帝溥仪,末代皇帝,年老时候的样子,完全可以看出与康熙那张画像还真的很像。 按照时间来排列,清朝十二位后金大汗与大清皇帝的顺序如下: 1、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1559-1626) 2、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1592—1643) 3、清世祖章皇帝(顺治):福临(1638—1661) 4、清圣祖仁皇帝(康熙):玄烨(1654—1722) 5、清世宗宪皇帝(雍正):胤禛(1678—1735) 6、清高宗纯皇帝(乾隆):弘历(1711—1799) 7、清仁宗睿皇帝(嘉庆):颙琰(1760—1820) 8、清宣宗成皇帝(道光):旻宁(1782—1850) 9、清文宗显皇帝(咸丰):奕詝(1830—1861) 10、清穆宗毅皇帝(同治):载淳(1856—1875) 11、清德宗景皇帝(光绪):载湉(1871—1908) 12、清逊帝(宣统):溥仪(1906—1967)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顺序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帝简介及在位功绩
返回顶部
清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在位时间 姓名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在位时间 |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 清太祖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天命 | 1616年~1626年
(总共10年) |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 清太宗 |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 天聪/
崇德 | 1626年~1636年
(总共10年) |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 清世祖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顺治 | 1644年~1661年
(总共17年) | 爱新觉罗·玄烨玄烨(1654—1722) | 清圣祖 |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康熙 | 1661年~1722年
(总共61年) | 爱新觉罗·胤禛胤禛(1678—1735) | 清世宗 |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雍正 | 1722年~1735年
(总共13年) | 爱新觉罗·弘历弘历(1711—1799) | 清高宗 |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乾隆 | 1736年~1796年
(总共60年) | 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 | 清仁宗 |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 嘉庆 | 1796年~1820年
(总共24年) |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 清宣宗 |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 道光 | 1820年~1850年
(总共30年) | 爱新觉罗·奕詝(1830—1861) | 清文宗 |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 咸丰 | 1851年~1861年
(总共10年) |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 清穆宗 |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 同治 | 1861年~1874年
(总共13年) |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 | 清德宗 |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光绪 | 1874年~1908年
(总共34年) |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 无 |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宣统 | 1908年~1912年
(总共4年) |
明朝皇帝谥号通常十七字,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为21字。而清朝的皇帝谥号自然比明朝的皇帝要长,通常有23字,慈禧太后到了廿五个字,其中光绪的谥号为21字,毕竟是过继过来的,而谥号最长的要属清太祖努尔哈赤了,其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达27字,完全是拍马屁到极致了。按唐以前对帝王的称呼,得称呼其为“清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帝”。因为封建集权的发展,谥号变得越来越长,清朝皇帝在谥号上不要脸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至死都没有当上皇帝。但是,根据《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甲辰,尊故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也即多尔衮死后,其被顺治皇帝追封为“清成宗”。清朝入主中原的多尔衮首功,在多尔衮生前,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定程度上,当时的多尔衮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了,而顺治则成为了汉献帝刘协一样的傀儡皇帝。不过,这自然让顺治感到不满。追封多尔衮两个月后,顺治皇帝又改变主意,选择剥夺多尔衮的封号。不过,等到乾隆皇帝在位时,还是为多尔衮恢复睿亲王封号,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多尔衮豪格叔侄皇位之争 都两手空且下场一样惨。 1、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1559—1626年)不屈奋起,25岁时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天命十一年(1626年)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清太宗——皇太极(称汗后称帝) 天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3、清世祖——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4、清圣祖——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收复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这只是相对于弱清的“盛世”,虽然号称强盛,但是割地却从他开始——看似平等的条约《尼布楚条约》却是把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的失地条约。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大明朝才最有骨气。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所以什么“千古一帝”之类的都过了。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庙号圣祖。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5、清世宗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崩于圆明园,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6、清高宗——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同时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记,明代档案,篡改书籍,《四库全书》说是修书,实则毁书,是中国文化一大浩劫。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在位60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7、清仁宗——嘉庆皇帝 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在位25年,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传位于第二子旻宁。 8、清宣宗——道光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嘉庆皇帝第二子,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此后十年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帝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9、清文宗——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咸丰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10、清穆宗——同治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5岁即帝位,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同治帝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另一说死于梅毒。同治帝无后,慈禧即挑出咸丰之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 11、清德宗——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醇亲王奕譞之子,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在位34年。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 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 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12、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宣,大。“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大清就是要亡了 跟溥仪登基时生父说的话没关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受到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简介及在位功绩: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大全
返回顶部
清朝皇帝列表 1616年~1912年 |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皇陵 | 太祖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1616年—
1626年 | 天命 | 福陵 | 太宗 |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 爱新觉罗皇太极 | 1627年—
1643年 | 天聪
崇德 | 昭陵 | 世祖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爱新觉罗福临 | 1644年—
1661年 | 顺治 | 孝陵 | 圣祖 |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爱新觉罗玄烨 | 1662年—
1722年 | 康熙 | 景陵 | 世宗 |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爱新觉罗胤禛 | 1723年—
1735年 | 雍正 | 泰陵 | 高宗 |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爱新觉罗弘历 | 1736年—
1795年 | 乾隆 | 裕陵 | 仁宗 |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 爱新觉罗颙琰 | 1796年—
1820年 | 嘉庆 | 昌陵 | 宣宗 |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 爱新觉罗旻宁 | 1821年—
1850年 | 道光 | 慕陵 | 文宗 |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 爱新觉罗奕詝 | 1851年—
1861年 | 咸丰 | 定陵 | 穆宗 |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 爱新觉罗载淳 | 1862年—
1874年[1] | 同治 | 惠陵 | 德宗 |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爱新觉罗载湉 | 1875年—
1908年[2] | 光绪 | 崇陵 | | | 爱新觉罗溥仪[3] | 1908年—
1912年 | 宣统 | 华龙
陵园 |
注 1、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2、同注解1。 3、溥仪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通称宣统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清废帝,末代皇帝。但网络上却流传溥仪庙号是清宪宗或清恭宗,甚至连“谥号”都有。起因是溥仪于1967年在北京去世,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在得知后,给他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后来“宣国公(此人身份未核实)”的建议下,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清恭宗”,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最初安葬在八宝山,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为“献陵”,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等等。较真的说两个庙号显然后者清恭宗更贴切些,“宪宗”一般为中兴之主,如唐宪宗,明宪宗,而“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大抵也能概括其一生。 清朝皇帝庙号年号满语及含义(满语,穆麟德转写) 算上所有有“皇帝”称号的,清朝有十七位皇帝 肇祖原皇帝(deribuhe mafa da hūwangdi)
猛哥帖木儿(möngke temü),或都督孟特穆(dudu mengtemu) 兴祖直皇帝(yendebuhe mafa tondo hūwangdi)
福满(Fuman) 景祖翼皇帝(mukdembuhe mafa gosingga hūwangdi)
觉昌安(giuqangga) 显祖宣皇帝(iltulehe mafa hafumbuha hūwangdi)
塔克世(taksi) 以上四位是追尊的 太祖高皇帝 taidzu dergi hvwangdi 努尔哈赤 Nurgaci 天命 abkai fulingga【abkai=天,fulingga=天生有福气的人】 努尔哈赤正式头衔是金国(aisin gurun)的大汗,清太祖庙号和皇帝谥号是后来追尊的。 【通古斯民族男子用野兽皮取名的现象很常见。成亲王永瑆后人、满族语言学家金启孮说过,努尔哈赤的意思是“野猪皮”,其弟舒尔哈齐名字意为“小野猪皮”,穆尔哈齐意为“老羊皮”,雅尔哈齐意为“豹子皮”】 太宗文皇帝 (taidzung genggiyen xu hvwangdi) 皇太极 Hvwang taiji 【Hvwang taiji汉译清初写作“黄台吉”或“洪太时”,乾隆钦定译成“皇太极”。皇太极本名黑还勃烈,黑还=黄,勃烈=狼(蒙古语),也有学者认为勃烈=贝勒。皇太极年轻叫黄贝勒,长大叫黄台吉(台吉是蒙古贵族封号,相当于王子)】 汗号天聪 abkai sure abkai=天,sure=聪明、聪睿 汗号崇德 wesihun erdemungge【wesihun=向上,erdemungge=有德的、有技术的、有才能的】 【首位大清国(daicin gurun)皇帝(hūwangdi)】 成宗义皇帝(jurgangga hūwangdi) 多尔衮(dorgon)(顺治追尊,后裭夺) 【谥号全称是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erdemu be mutebufi,doro be dasaha, gurun be badarambufi, gung be mutebuhe, irgen be elhe obuha, dasan be ilibuha, akdun ginggun, jurgangga hūwangdi】 世祖章皇帝 (xidzu eldembuhe hvwangdi) 福临 Fu lin 年号顺治 ijishuun dasan【ijishuun=顺应,dasan=政治、统治】 圣祖仁皇帝 (xengdzu gosin hvwangdi) 玄烨 Hio wan 年号康熙 elhe taifin【elhe=安、平安、慢、缓慢,taifin=太平】 (在尼布楚条约中写作“中国大圣皇帝”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hūwangdi) 世宗宪皇帝 (xidzung temgetulehe hvwangdi) 胤祯 In jen 年号雍正 huuwaliyasun tob【huuwaliyasun=和睦、和谐,tob=公正、正直】 高宗纯皇帝 (gaodzung yongkiyangga hvwangdi) 弘历 Hung li 年号乾隆 abkai wehiyehe【abkai=天,wehiyehe=隆、顶】 仁宗睿皇帝 (zindzung sunggiyen hvwangdi) 颙琰 Yung yen 年号嘉庆 saicungga fengshen【saicungga=值得夸奖的,fengshen=福裕、福运】 宣宗成皇帝 (siowandzung xanggan hvwangdi) 旻宁 Min ning 年号道光 doro eldengge【doro=道、理、礼,eldengge=光明的、光亮的、光线强烈的】 文宗显皇帝 (wendzung iletu hvwangdi) 奕詝 I ju 年号咸丰 gubci elgiyengge【gubci=全的、全部的,elgiyengge=丰裕的】 穆宗毅皇帝 (mudzung filingga hvwangdi) 载淳 Dzai xvn 年号祺祥/同治 yooningga dasan【yooningga=全部的,dasan=政治、统治】 德宗景皇帝 (dedzung ambalinggv hvwangdi) 载湉 Dzai tiyan 年号光绪 badarangga doro【badarangga=发展的,doro=道、理、礼】 宣统皇帝/末帝(无庙号) 溥仪(pu i) 宣统 gehungge yoso【gehungge=光亮的、光线柔和的、气质好的,yoso=道德】 清朝十二帝年号中的意蕴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大麻子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三、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 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中国加速落后始于满清入关…… 四、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 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号。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五、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 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六、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 与康熙齐名,标榜开创的“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巅峰。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七、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嘉庆”是他的年号。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八、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 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号。 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 “咸丰”是他的年号。“咸丰”二字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你知道吗?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十、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号。 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讠斤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十一、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其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光绪”是他的年号。 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十二、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 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年号“宣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清朝皇帝之最 清朝共传十二帝,在这十二位皇帝中,每一位都有各自的专属纪录。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最善战的皇帝 努尔哈赤早年仅凭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队伍最初规模只有数十人。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努尔哈赤竟然就靠这点“本钱”征战沙场,从胜利走向胜利,队伍规模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三年后,努尔哈赤又率领六万八旗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击溃了明朝的十一万精锐部队,从而奠定了后金在关外地区的霸主地位。 清太宗皇太极:清朝最杰出的皇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他文武双全,从少年时期开始就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在众贝勒的推荐下袭承汗位。他即位后对后金内部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实施满汉一体的政策,从而争取到了许多汉人对后金政权的支持。在军事方面,皇太极在位期间征服了朝鲜、漠南蒙古,并在“松锦之战”中歼灭了明朝最后的精锐力量,为后来的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并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此举意味着皇太极志在入主中原,与明朝争夺天下。然而就在明朝灭亡前夕,皇太极却突然猝死,终年52岁。 清世祖福临(顺治):清朝最痴情的皇帝 在清朝所有皇帝中,要论谁最痴情,恐怕顺治皇帝要排在第一位。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相当出名,后世也借这个题材衍生出了许多小说和电视剧。董鄂妃从选秀入宫到被封为皇贵妃,期间只有短短数月时间,这种极为罕见的晋升速度也从侧面说明了董鄂妃在顺治帝心目中的地位。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在22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了,年轻的顺治帝悲痛欲绝,身体也彻底垮掉了。1661年2月5日,顺治帝驾崩,年仅24岁。此时离董鄂妃去世还不到半年时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清圣祖玄烨(康熙):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等重大历史事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从8岁登基,到69岁驾崩,康熙皇帝共在位61年,他不仅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世宗胤禛(雍正):清朝最劳碌的皇帝 如果要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选出个“劳模”,雍正皇帝很可能会高票当选。他在位十三年,几乎天天凌晨4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才睡觉,每年唯有自己生日才会休息一天。雍正帝一生在大臣奏折上的批语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万字,有些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内容还长。所以后世在谈及雍正帝死因的时候,许多人认为他就是活活给累死的。 清高宗弘历(乾隆):清朝最长寿的皇帝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乾隆帝无疑是最幸运的那一个。他在25岁时继承皇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毫无悬念;他承袭康熙、雍正两朝打下的坚实基础,统治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帝国;他身体健康,从来没有遇到大病大灾。所以乾隆一生可以说是享受到了人世间能享受的一切美好事物。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养心殿去世(1799年乾隆与华盛顿去世,世界到底有多疯狂?),享年89岁。乾隆不仅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南越武帝赵佗103岁存疑)。 清仁宗颙琰(嘉庆):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嘉庆皇帝当属清朝最平庸的皇帝。他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一生唯一值得称道的成就便是惩治了大贪官和珅。嘉庆帝执政时期,外部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清朝在这位平庸天子的治理下,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农耕色彩,大清帝国就这样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清宣宗旻宁(道光):清朝最抠门的皇帝 道光皇帝不仅是清朝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清朝历代皇帝在饮食方面非常铺张浪费,比如乾隆皇帝每餐都要上一百多个菜。可是道光帝的餐桌上只有四道菜,而且还是以素菜为主。所以在清代帝王画像上,道光皇帝面容消瘦是有原因的。有一次皇后生日,道光帝决定宴请群臣给皇后庆生。然而当众人兴高采烈等着开席时却发现每人只有一碗白菜长寿面,上面撒了零零星星的一点肉末。清朝最抠皇帝,道光绝对当之无愧。 清文宗奕詝(咸丰):清朝最倒霉的皇帝 咸丰帝的才能在清朝所有帝王中大概位居中游偏上,他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努力革除积弊,希望重现大清帝国昔日的雄风。然而事与愿违,咸丰帝却成了清朝最倒霉的皇帝。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他任期内发生的。更为不幸的是,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的母亲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没称帝却像皇帝的中国最后女强人慈禧太后轶事 清穆宗载淳(同治):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与历史上那些帝王的在位时间比起来也不算短。然而他却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终年只有19岁。同治帝在位期间,朝政大权都掌握在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手中,所以同治帝短暂的一生基本没有什么作为。 清德宗载湉(光绪):清朝最惨的皇帝 如果要在清朝十二位帝王中评选出谁是最惨皇帝,光绪肯定排名第一。光绪帝一生基本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中,从头到尾都是受慈禧太后控制的“提线木偶”。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然而比成为傀儡更惨的是,光绪还是清朝唯一一个被毒死的皇帝,死时年仅38岁。 宣统皇帝溥仪:清朝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后又成为了满洲国的皇帝,又成为了新政权的战犯,又成为了新社会的公民。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大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帝世系表
返回顶部
| ①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 ②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 | |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顺序:清朝第一任皇帝
庙号:清太祖
年号:天命
功绩:清朝政权的奠基人
执政时间:1616-1626.09
执政年龄:57-68岁
生卒:1559.02.21-1626.09.30
年龄:享年68岁
陵寝:沈阳东陵
继任: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世系: | |
爱新觉罗·皇太极
顺序:清朝第二任皇帝
庙号:清太宗
年号:天聪、崇德
军事家、政治家
功绩:大清国的建立者
执政时间:1626.09-1643.09
执政年龄:34-51岁
生卒:1592.11.28-1643.09.21
年龄:享年51岁
陵寝:沈阳昭陵
继任:第九子福临继位
世系: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 ③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 | ④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 | |
姓名:爱新觉罗·福临
顺序:清朝第三任皇帝
庙号:清世祖
年号:顺治
顺序:清朝第三位皇帝
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执政时间:1643.09-1661.02
执政年龄:6-23岁
生卒:1638.03.15-1661.02.05
年龄:享年23岁
出生地:沈阳出生
陵寝:清东陵-孝陵
继任:第三子玄烨继位
世系:皇太极的第九子 |
|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顺序:清朝第四任皇帝
庙号:清圣祖
年号:康熙
功绩:开启清朝割地先河
执政时间:1661.02-1722.12
执政年龄:8-69岁
生卒:1654.05.04-1722.12.20
年龄:享年69岁
出生地:北京出生
陵寝:清东陵-景陵
继任:第四子胤禛继位
世系:顺治帝的第三子 | ⑤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 | | 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 | |
姓名:爱新觉罗·胤禛
顺序:清朝第五任皇帝
庙号:清世宗
年号:雍正
功绩:清朝最勤奋的君主
执政时间:1722.12-1735.10
执政年龄:45-58岁
生卒:1678.12.13-1735.10.08
年龄:享年58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泰陵
继任:第四子弘历继位
世系:康熙帝的第四子 | |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顺序:清朝第六任皇帝
庙号:清高宗
年号:乾隆
功绩:十全老人开启清朝没落
也由盛转衰
执政时间:1735.10-1796.01
执政年龄:25-86岁
生卒:1711.09.25-1799.02.07
年龄:享年8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裕陵
继任:第15子顒琰继位
世系:雍正帝的第四子 | ⑦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 | | ⑧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mín níng] | | |
姓名:爱新觉罗·顒琰
顺序:清朝第七任皇帝
庙号:清仁宗
年号:嘉庆
执政时间:1796.01-1820.09
执政年龄:36-60岁
生卒:1760.11.13-1820.09.02
年龄:享年60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昌陵
继任:第二子旻宁继位
世系: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 |
姓名:爱新觉罗·旻宁
顺序:清朝第八任皇帝
庙号:清宣宗
年号:道光
执政时间:1820.09-1850.02
执政年龄:38-69岁
生卒:1782.09.16-1850.02.25
年龄:享年6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慕陵
继任:第四子奕詝继位
世系:嘉庆皇帝的长子 | ⑨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yì zhǔ] | | ⑩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zǎi zhūn] | | |
姓名:爱新觉罗·奕詝
顺序:清朝第九任皇帝
庙号:清文宗
年号:咸丰
执政时间:1850.02-1861.08
执政年龄:20-31岁
生卒:1831.07.17-1861.08.22
年龄:享年31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定陵
继任:第长子载淳继位
世系:道光帝的第四子
|
|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顺序:清朝第十任皇帝
庙号:清穆宗
年号:同治
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
执政时间:1861.08-1875.01
执政年龄:6-19岁
生卒:1856.03.23-1875.01.12
年龄:享年19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东陵-惠陵
继任: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
世系:咸丰帝长子
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
|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 | | 12、爱新觉罗·溥仪 | | |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
顺序:清朝第11任皇帝
庙号:清德宗
年号:光绪
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
执政时间:1875.01-1908.11
执政年龄:4-38岁
生卒:1871.08.14-1908.11.14
年龄:享年38岁
出生地:北京
陵寝:清西陵-崇陵
继任: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
世系:其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
他是同治帝的堂兄弟
| |
姓名:爱新觉罗·溥仪
顺序:清朝第12任皇帝
庙号:无
年号:宣统
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
执政时间:1908.11-1911.02
执政年龄:3-6岁
生卒:1906.02.07-1967.10.17
年龄:享年62岁
出生地:北京出生
陵寝:清西陵-崇陵附近
世系:光绪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帝的侄子 |
一,努尔哈赤(太祖),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极(太宗),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临(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四,玄烨(圣祖),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祯(世宗),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历(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绵宁(宣宗),年号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宁(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载淳(穆宗),年号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十一,载恬(德宗),年号光绪,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十二,溥仪(无庙号) ,年号宣统,1909年登基,在位3年。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世系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历代皇帝和亲王世系表
返回顶部
清朝皇帝列表庙号,在位时间 庙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太祖 |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1616年—1626年 | 太宗 | 爱新觉罗皇太极 | 1627年—1643年 | 世祖 | 爱新觉罗福临 | 1644年—1661年 | 圣祖 | 爱新觉罗玄烨 | 1662年—1722年 | 世宗 | 爱新觉罗胤禛 | 1723年—1735年 | 高宗 | 爱新觉罗弘历 | 1736年—1795年 | 仁宗 | 爱新觉罗颙琰 | 1796年—1820年 | 宣宗 | 爱新觉罗旻宁 | 1821年—1850年 | 文宗 | 爱新觉罗奕詝 | 1851年—1861年 | 穆宗 | 爱新觉罗载淳 | 1862年—1874年 | 德宗 | 爱新觉罗载湉 | 1875年—1908年 | 无 | 爱新觉罗溥仪 | 1909年—1912年 |
清朝历代皇帝和亲王世系表 一、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德世库(兴祖第一子);刘阐(兴祖第二子);索长阿(兴祖第三子);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包朗阿(兴祖第五子);宝实(兴祖第六子)。 二、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三、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靖定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四、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礼亲王-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安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镇国将军-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祖高皇帝的兄弟妻妾子女们 努尔哈赤共有4个弟弟 有四个亲兄弟。 二弟:爱新觉罗·穆尔哈齐,母为塔克世之妾李佳氏,异母弟,追封多罗诚毅勇壮贝勒。 三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追封和硕庄亲王。 四弟:爱新觉罗·雅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追封多罗通达郡王。 五弟:爱新觉罗·巴雅喇。母为塔克世次福晋哈达纳喇氏,异母弟,追封多罗笃义刚果贝勒。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8个女儿 01 长女(1578-1652),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母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今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 何和礼(1561-1624),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何和礼是后金参决军国大事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子六人,次子多积礼、第四子和顾图、第五子都类,在清朝初年皆有作为。其中第五子都类为公主所出。 02 长子褚英(1580-1615),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软禁,之后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葬辽宁辽阳东京陵乡东京陵村。褚英有三子,长子杜度后为贝勒,三子尼堪后为亲王,都受到重用。 03 次子代善(1583-1648),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日)生,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出。初称贝勒,三十五年四月,以击败乌拉功,赐号古英巴图鲁,明人或称为贵永介。天命元年四月,封和硕贝勒,参国、务国,人称为大贝勒。十一年八月,奉弟皇太极嗣父位。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兄礼亲王。顺治二年春,至京师。五年戊子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卒,年六十六。葬香山附近门头村礼亲王坟。代善孙子顺承郡王的家族墓地在房山西甘池、二龙岗几村左近。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见袭爵位之康亲王,复始封王号曰礼,世袭罔替。 长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母嫡福晋李佳氏。克勤郡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次子已革固山贝子硕托,母嫡福晋李佳氏。 三子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磷,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四子多罗谦襄郡王瓦克达,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五子巴喇玛,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六子奉恩辅国公玛占,母侧福晋哈达纳喇氏。 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满达海,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八子追封和硕惠顺亲王祜塞,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04 三子阿拜(1585-1648),镇国勤敏公。母为庶妃兆佳氏。天命十年,偕塔拜、巴布泰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还,太祖出城迎劳,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梅勒额真。崇德三年,授吏部承政。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六年,驻防锦州。八年,以老,罢承政。顺治四年,进二等。五年二月,卒。十年,追封谥。 05 四子汤古代(1585-1640),镇国克洁将军。母为庶妃钮祜禄氏。事太宗,授固山额真。取永平四城,汤古代偕图尔格、纳穆泰守滦州。天聪四年,明兵攻滦州急,贝勒阿敏怯不敢援,遣巴都礼率数百人突围进,夜三鼓,入滦州。既,明兵以炮坏城,城楼火,汤古代等弃城奔永平。既还,太宗廷诘之,汤古代引罪请死。太宗曰:“汝不能全师而归,杀汝何益?”下所司论罪,免死,罢固山额真,夺所属人口,籍其家。八年,授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五年,卒。他和他的后人葬在今沈阳市东陵区英达乡长岭子公家村,也叫七家子、公爷坟。 长子镇国将军聂克塞,母嫡妻富察氏。 次子镇国恪恭将军穆尔察,母继妻瓜尔佳氏。 06 五子莽古尔泰(1587-1632),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少年时期起,莽古尔泰便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喇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四年(1616年),受封为和硕贝勒。皇太极即位后,莽古尔泰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死后却被族人们揭发有谋上之罪,结果被追夺其封爵。子额必伦。 07 次女嫩哲(1587-1646),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在天命年间又将此女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因此称沾河公主或沾河格格。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年六十。 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年五十一。 08 六子塔拜(1589-1639),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二十八日,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天命十年(1625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1634年)升为一等甲喇章京,不久,封爵号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1639年)卒。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谥号“悫厚”。塔拜葬在距离福陵3里远的东陵区满堂村北山。塔拜墓俗称塔王坟。 塔拜子八,有爵者三:额克亲、班布尔善、巴都海。 09 七子阿巴泰(1589-1646),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元年,封饶馀贝勒。顺治元年四月,进郡王。二年,统左右两翼兵镇山东,剿满家洞土寇,寻还。三年,薨。 阿巴泰生子5人,有爵位者4人,即长子尚建封贝子,次子博和讬晋贝子,三子博洛晋亲王,四子岳乐晋亲王后降郡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葬门头沟区龙泉镇,埋葬地被当地人俗称为“公主坟”或“耿王坟”。和硕柔嘉公主育有一女耿氏,嫁纳兰明珠之子。 10 三女莽古济(1590-1635),未正式册封,待遇视固伦公主,后革公主称号,削宗籍。生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衮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六子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时年十二。因此称哈达公主或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两女,一女嫁豪格为嫡福晋,后被豪格杀死;另一女嫁岳托为继福晋,后为岳托殉葬。 11 八子皇太极(1592-1643),清太宗。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12 九子巴布泰(1592-1655),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天命十年,偕阿拜、塔拜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十一年,命理正黄旗事。天聪四年,从阿敏驻永平。明兵攻滦州,巴布泰不能御,坐罢。八年,授梅勒额真。从伐明,克保安州。巴布泰匿所获不以闻,复坐罢。崇德六年,授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从入关,逐李自成至庆都。二年,进一等。三年,从勒克德浑伐湖广,战安远、南漳、西峰口、关王岭、襄阳,屡破敌。四年,进辅国公。六年,偕务达海讨姜瓖,进镇国公。十二年正月,卒,予谥。 长子奉恩辅国公噶布喇,万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辰时生,母嫡妻李佳氏;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午时卒,年六十九岁。 次子明聆,崇德八年五月初四日亥时生,母三继妻费莫氏;顺治五年九月十一日丑时卒,年五岁。 三子已革镇国将军祜锡禄,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四继妻李佳氏;康熙三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申时卒,年四十四岁。 13 十子德格类(1592-1635),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母为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封贝勒。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初二,德格类病死。三子:德克西克,费雅塔,瓦克扎。 14 四女穆库什(1595-1659),革和硕公主。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五女、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嫁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时年十四。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复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钮祜禄氏额亦都,生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第十七子索索浑费扬古,殇。一女,钮祜禄氏,额亦都之女(亦说为布占泰之女),嫁褚英的第三子尼堪。额亦都去世后,再嫁额亦都第八子钮祜禄氏图尔格。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崇德初,穆库什封和硕公主。崇德二年(1637),其女因嫁尼堪未生育,将女仆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图尔格后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穆库什卒,年六十五。 15 十一子巴布海(1596-1643),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初授牛录章京。天聪八年,授一等甲喇章京。尝命偕镇国将军阿拜祭陵,巴布海不待阿拜,先往祭。牛未至,取民牛代,以祭牛偿民,民以小不受,讼焉,罚银三十偿民,又不与,再讼。巴布海闻上,上责其愚黯,且谓其受制於妻,妻,扬古利女也。崇德四年,授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七年,巴布海语固山额真谭泰曰:“原罢我梅勒额真。堪为梅勒额真者,多於草木!”谭泰语折之,誓曰:“若口与心违者,天日鉴之!”图海奉命差择牛录贫富,巴布海曰:“我所领牛录甚富。”语闻,巴布海曰:“我非太祖之子欤?谭泰等顾厚诬我。”廷鞫皆实,罪当死,上宽之,但夺爵。世祖即位,有为飞书讦谭泰者,投一等公塔瞻第。鞫其仆,谓得之巴布海家。内监逮讯,不承,巴布海及其妻并子阿喀喇皆坐死,籍其家予谭泰。顺治九年,谭泰诛,乃以其孥及遗产畀巴布泰。 子阿喀喇,天命十年八月初五日巳时生,母嫡妻瓜尔佳氏,吴尔堪之女;崇德八年八月因父罪处死,年十八岁。嫡妻纳喇氏,莽佳之女,无子女。 16 五女(1597-1613),无封。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之次子党奇为妻,时年十二。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五女卒,年十七。 17 六女(1600-1646),无封。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五女同母。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嫁海西女真叶赫部纳喇氏苏鼐,时年十四。苏鼐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崇德五年(1640)卒。第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卒,年四十七。 18 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天命四年(1619)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时年十六。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第七女乡君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年八十二。 19 十二子阿济格(1605-1651),罢英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初授台吉,天命十一年(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他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葬京师城东八王坟。五子:和度,傅勒赫;五女为纳兰性德生母。 20 十三子赖慕布(1611-1646),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天聪八年,授牛录章京。崇德四年,与议政。七年,从阿济格伐明,败宁远兵。上御笃恭殿赉师,阿济格不待赏先归。赖慕布坐不劝阻,夺职,罢议政。顺治二年,封奉恩将军。三年,卒。十年五月,追封谥。 21 十四子多尔衮(1612-1650.12.31),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母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葬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睿忠亲王墓。 多尔衮的妻妾们: 天命八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1610-1649)成婚。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的原配大福晋,是孝端文皇后的从侄女,与孝庄文皇后同一个曾祖父。 天聪年间,娶佟佳氏。这是第一位侧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尚书孟噶图之女。 天聪五年娶妾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贝勒之女。 天聪六年二月,娶第二位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扎尔莽,蒙古扎鲁特部根杜尔台吉之女。 天聪七年,娶第三位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天聪八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珠习礼(斋桑第四子)之女。 天聪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多尔衮前往科尔沁迎娶第四位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特玛。巴特玛是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之女,多铎继福晋的姐妹。蒙古科尔沁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后,科尔沁大妃复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崇德二年,皇太极追封莽古斯为和硕福亲王,册封科尔沁大妃为和硕福妃。 崇德二年(1637)娶妾李氏,称小福晋。李世绪之女,朝鲜宗室女子。是多尔衮征服朝鲜后带回盛京的。引人瞩目的是,这位朝鲜姑娘在第二年给妻妾成群、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的多尔衮生了一个女儿东莪,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这一年多尔衮26岁。东莪,多尔衮独生女儿,也是他唯一的骨血。生于崇德三年(1638)。东莪这个名字,是多尔衮为纪念其长姊东果公主(东果为东果格格夫家的部落名和姓氏“董鄂”,不是其名)所取的名字。在多尔衮死后,东莪被顺治下旨交于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这个女孩子唯一的记载,此后,史册中再无任何记载,不知所终。 崇德五年三月,娶康惠淑妃抚养的蒙古女。 顺治三年娶妾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礼之女。 顺治七年正月娶豪格的一位福晋,这位福晋是他原配大福晋的亲妹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吉桑阿尔寨之女。 顺治七年五月娶十六岁的朝鲜义顺公主,是多尔衮在原配去世后娶的继室大福晋。义顺公主是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不过,她嫁过来几个月后多尔衮就死了,据说这位义顺公主后来归了安亲王岳乐,或云其寡居后被接回了朝鲜,待考。 妾察哈尔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布延图台吉之女。 妾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 妾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 22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封和硕公主。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生母为侧妃叶赫纳喇氏。天命十年(1625)嫁蒙古喀尔喀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时年十四。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年六十五。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卒,年三十五。 23 十五子多铎(1614-1649),豫通亲王。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614年4月2日)出生,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封贝勒,统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妓女,降为多罗贝勒。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洪承畴,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陕西,顺治二年一月攻入潼关、西安;二月攻南明,钱谦益出降;四月陷扬州,杀史可法,制造“扬州十日”屠城。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嵩,六月占浙江,后班师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顺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三月染天花疾亡,享年仅三十六岁。多铎的墓地建在建国门外大北窑,老地名为苗家地。 多铎子八,有爵者四:多尼、董额、察尼、多尔博、费扬古。 24 十六子费扬果,黜宗室。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太宗时,坐罪赐死,削宗籍。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命莽古尔泰尼雅、德格类子孙复宗籍。费扬果曾孙三等侍尼雅罕呈宗人府请复宗籍,宗人府以闻,圣祖曰:“此事朕知之,但不详耳。费扬果,太祖子,太宗时因获大罪诛死者。”命复宗籍,赐红带。据考证,费扬果生于天命五年(1620年),死的年岁就不可考了,据说是在约崇德五年(1640年)死的。而另一种说法是约在清太宗天命九年(1635年)死的。四子。 努尔哈齐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01 元妃佟佳氏,努尔哈赤元配嫡福晋,努尔哈赤入赘,名哈哈纳扎青,塔本巴晏之女。子二: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女一: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伦公主。 02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子一:三子阿拜。 03 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子二: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 04 继妃富察氏,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名衮代,莽塞杜诸之女。子二:五子莽古尔泰,十子德格类;女一:三女莽古济。富察氏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葬福陵之外。 05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札亲巴晏之女。子一:七子阿巴泰;女一:次女嫩哲。 06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尊其母为孝慈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子一,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当过大福晋,尚有争议。一说,她一直是侧福晋;二说,继妃被废后,她成为第三任大福晋。 07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贝勒浑巴晏之女。子二: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女三:四女穆库什;五女,嫁达启;六女,嫁苏纳。 08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察弼之女。女一: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 09 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生。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年三十有七。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子三,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10 庶妃西林觉罗氏,奋杜里哈斯祜之女。子一:十三子赖慕布。 11 侧妃叶赫那拉氏,杨吉砮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女一:八女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努尔哈齐未生育过子女的妻妾 12 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后封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明万历四十三年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十八年十月,康熙帝尊封为皇曾祖寿康太妃,行册封礼。康熙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以妃礼葬福陵之右。无子女。 13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太祖闻其贤,往聘之。万历四十年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元年二月卒。无子女。 14 侧妃哈达那拉氏,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明万历十六年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之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无子女。 15 庶妃,名德因泽,姓氏不详。殉太祖。 16 庶妃,名阿济根,姓氏不详。殉太祖。 五、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六、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清圣祖-玄烨(世祖第三子);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七、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淳亲王-允祐(圣祖第七子);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怡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宁郡王-弘皎(允祥第四子);恂郡王-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愉郡王-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简靖贝勒-允祎(圣祖第二十子);慎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恭勤贝勒-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诚贝勒-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諴亲王-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 八、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清高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和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 九、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十、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清宣宗-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惇亲王-绵恺(仁宗第三子);瑞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惠亲王-绵愉(仁宗第五子)。 十一、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隐郡王-奕纬(宣宗第一子);顺和郡王-奕纲(宣宗第二子,二岁薨);慧质郡王-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清文宗-奕詝(宣宗第四子);恭亲王-奕 (宣宗第六子,铁帽子);醇亲王-奕環(宣宗第七子,铁帽子)。清德宗-载湉(奕環第二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清末帝-溥仪(奕環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钟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孚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 十二、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清穆宗-载淳(文宗第一子);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 十三、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载淳是咸丰皇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 十四、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无子。载湉是道光皇帝之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子。 十五、清末帝(名溥仪,年号宣统)无子。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光绪皇帝的弟弟摄政王载沣的长子。 出处来源:清朝历代皇帝和亲王世系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帝的一天作息
返回顶部
皇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一直是几千年来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对象。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皇帝里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朱元璋等开国皇帝比较了解。也罢,毕竟这些人都是皇帝里面的劳模。然而历朝历代君王不免良莠不齐,每个朝代总会出那么几个昏君,导致外敌入侵,生灵涂炭,江山断送他人之手。像什么晋惠帝,唐僖宗,宋徽宗,明武宗啊,昏庸无能,遗臭万年。而纵观清朝十二帝,虽说能力有别,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昏君,不仅一个历史学家说。的确,清朝的没有荒淫无道、常年不上朝的皇帝。清朝皇帝个个勤勉:康熙累吐血,雍正工作狂。但是笔者想说,这些皇帝特别是雍正之后的皇帝们,还不如不勤政,因为勤政的无能君主,远比不上朝的昏君危害大。 清朝也有其他王朝所难以企及的地方,这就是整整十代帝王,如果加上关外的两代就是十二代,没有真正的昏君,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比较勤政,至少都怕落个荒殆朝政的恶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事,谁也不敢做。这一点,跟相邻的明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明清之际,皇帝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相当地不容易。我们知道,明代以前,大多数朝代都有宰相,王朝的行政事务是由宰相主持行政系统来处理的,皇帝虽然握有国家大事的最后决定权,但他更多的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然而,明代自朱元璋之后,相位被废,从此皇帝兼宰相之任,虽然有人帮忙(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都等于是皇帝的幕僚班子),但一不留神还是会被事务和公文堆给活埋了。吃不得辛苦的朱家子孙,干脆将批阅奏章的大权交给了原本只是伺候皇帝笔墨的“秉笔太监”,甚至还有像万历皇帝一样,就是不理朝政,将所有的大事包括任免官员全部搁置,天天睡大觉。比起明代那些天天睡懒觉、炼丹、做木匠活和游龙戏凤封自己为“总兵”的明朝奇葩皇帝,显然那些起早贪黑的爱新觉罗子孙要招人爱得多。相比较而言,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勤于政事,因此加深了人们的好印象。 然而,清朝皇帝的勤政恰恰是其政权体系不完善的表现。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发展的巅峰时期,中央集权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权名义上在中央,实际上在皇帝一个人手中,皇帝不放权,当然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找他了,这点清朝就不如明朝,别看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大明帝国一点没瘫痪。所以清朝皇帝根本不是勤政,他们是在用最笨的方法管理国家,这是历史的倒退。在清朝之前,明朝有成熟的内阁制度,在这之前的王朝还有成熟的宰相制度,这些清朝皇帝都不学,偏偏撸起袖子自己干,活该挨累。其次,清朝的皇帝虽然很勤劳,但是都没用到正地方,这和学习一个道理,别看某个学生下课学习、熬夜学习,但他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根本不是学习,只是在座位上坐了十几个小时罢了。清朝皇帝讨厌就讨厌在自己没什么能力(对比一下同时期的康熙、俄国的彼得大帝就明白了),还非要大权独揽,想大权独揽那就只能勤政了。试想,如果皇帝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能力,而放权让有能力的大臣管事,那才是社稷之福。但是,其他王朝的皇帝敢这么干,清朝皇帝根本不敢这样放权。 由于满清是以异族身份捡漏入主中原,清朝皇帝很大的精力用于防止汉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军队都打进首都了,清朝统治者也不敢举国一战,打不过就赶紧求和,反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统治者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予以剿灭,同样是打仗,清军面对外国军队只会冲锋,毫无战术,而面对太平天国的洋枪洋炮时,就会挖地道、夜间偷袭、修建坚固的营寨了。而面对外国军队,清军士兵一个个那么笨,等到面对本国人时,一个个就会打仗了,而且凶悍无比,这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态度,实在让人鄙视,这真是异族政权。 元和清都是少数民族王朝,但君王之道差别甚大,元朝的皇帝和蒙古贵族几乎全不懂汉语,对汉文化并不推崇,最终称霸中原不足百年就被赶回蒙古草原了。当然也是因为元的统治阶层不懂汉语,民间文学创作发展比较好,像《窦娥冤》这种题材也不会被打压(看不懂,也就没什么文字狱,哈哈)。而清朝皇家则非常重视教育,皇族子弟均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皇帝遗诏都是用三种语言写成,可想而知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古代皇帝住在深宫大院,除了后宫嫔妃和王公大臣,其余人很难见到一面,更别说知道他的日常作息。清朝入关之前,以及入关之初,由于战争频繁,不太可能对皇帝的日常言行进行详细的记载。到了康熙时期,政权基本稳定,康熙皇帝很重视御门听政,每天都在乾清门听取各部院大臣奏事或与内阁大臣商决朝政。君臣之间的问答、讨论,均被记注官进行记载。自康熙皇帝以后,到宣统皇帝为止,在长达239年时间里,清朝一共留下12000多册起居注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了解清朝皇帝的日常作息。 清朝皇帝相对都比较勤奋,勤勉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清朝的一项制度。清朝皇族自诩以弓马夺天下,皇子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武术,像骑马射箭啊,那是得样样精通的。还在关外的时候,多尔衮就给5岁的顺治小皇帝请了5个师傅,3个满人,2个汉人。清朝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连除夕都不能放假。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清朝皇子们个个都是应试的精英。 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房复习前天的功课。也就是说上课时间比皇帝上早朝还要早。“幼年读书必以一百二十遍为率,盖不如此则义理不能淹通” 意思是必须一本书,朗诵120遍,才可以知道其中道理。而且,每年,所有皇子还要随同皇帝和八旗禁卫军去木兰围场,参加狩猎,骑射训练。学习鸟枪,火炮,弓马骑射等等军事知识。夏天不准摇扇子,午饭以后立刻学习没有休息时间。 康熙少年的时候,五更即起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所以康熙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故深得康熙喜爱。 清盛期皇帝几乎每天都会去上书房巡视,康熙尤勤,每天9点左右到上书房听皇子们背书,有时下午四五点钟还会再来一趟,带着大臣们一起听皇子背书。皇子们直到结婚分府后,方能免除此番苦役。 清朝皇帝勤勉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早朝,一般是10天一朝,而有些不理政务的皇帝,像明朝的万历皇帝创下28年不早朝的记录,而清朝皇帝几乎天天早朝,而且是每天五更天(5点到7点)。 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是雍正。史书记载,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会休息,在位13年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数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1000多万字。在中国封建皇帝中像雍正这样勤奋的十分罕见。 如果你的大清没亡 那皇帝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清朝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么度过呢? 04:00 AM 起床,洗漱,把辫子梳好,穿上朝服,先喝一碗羹汤,准备上早朝,听大臣们汇报今日头条。 这是皇上在养心殿的卧房。 08:00 AM 正式吃个早餐。太监会在这时把“膳牌”递给你,上面是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由你自行决定饭后要约见的人。 吃完早餐,先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 这是慈禧太后所住的慈宁宫内景。 09:00 AM 正式开始工作前,每日必读几遍先皇留下的《实录》和《圣训》。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 接着,开始批阅奏折,召见大臣,下发谕旨。 乾清宫——皇上的办公地点之一。 清朝皇帝日常处理政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一种是在养心殿处理朝政。如前所述,康熙皇帝很重视御门听政,几乎每天都要前往乾清门听政,接受王公大臣的奏折,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康熙皇帝之后,历代皇帝逐渐放弃了御门听政,只在养心殿处理朝政。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则选择在东暖阁“垂帘听政”。 13:00 PM 到了11点钟,皇帝放下工作,进入午休时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没错,是晚饭。根据满洲习俗,当时每天只吃两顿饭,“早膳”和“晚膳”。 我们知道,中国自宋朝以后,已经实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着一日两餐制,每天只吃两顿饭,皇帝也不例外。 俗话说:“孤家寡人。”皇帝用膳,是一个人进行的。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跟皇帝一起用膳,连皇后都不行。在电视剧《延禧攻略》里,女主人公魏璎珞只是一名妃子,不但陪乾隆皇帝用膳,还大大咧咧地坐下来。这种荒诞的剧情在真实历史里,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小太监会站在你边上陪你。在你吃前,他会先用银制的试毒牌看看有没有毒。 平常的菜单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多达几十种菜。 如果你有什么觉得特别好吃的,可一定不能多吃。小太监会及时帮你转到下一道菜,这都是为你好,防止有人在你喜欢吃的菜里下毒。 总之,在宫里还是小心为妙。 15:00 PM 吃完饭,睡个午觉,如果国事繁重就继续批奏折,如果想放松下,天气好可以放风筝,天气不好就欣赏下自己的荣华富贵,文物古玩之类的。 如果工作完毕,便可以进行适当的娱乐休闲活动。当然,在深宫大院,皇帝们能够选择的娱乐休闲活动也不多,充其量到畅音阁看看大戏,到御花园里瞅瞅花鸟鱼虫。 在畅音阁听戏是历代皇帝们最喜欢的娱乐之一。 17:00 PM 到了晚上5点,皇帝如果感到饿了,可以吩咐御膳房加一顿点心。这些点心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只要皇帝一声“传膳”,御膳房太监在几分钟内便会将点心摆满膳桌。 当然,“抠门皇帝”道光皇帝是不允许将点心摆满膳桌的。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宫中开支,他平时用膳连肉食都“戒了”。到了夏天,宫中要吃西瓜解暑。道光皇帝觉得吃西瓜太浪费了,便在最热的三伏天命令太监:“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道光皇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进完点心,皇帝要祭拜神灵。祭拜神灵的规定,是顺治皇帝制定的。为了方便皇帝在夜晚祭拜神灵,清廷在紫禁城里设立了40多座祭拜神灵的场所,分布于各处。 19:00 PM 进入“礼佛书经”时间,在你的起居卧榻边上有个小佛堂,专门用来上香,祭拜神灵。拜完后,准备沐浴更衣。 21:00 PM 终于进入了喜闻乐见的翻绿牌行动。 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敬事房”的小太监们负责,那是一个“专司皇帝交媾之事”的机构。 由于你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太危险了),所以贴心的小太监会把妃嫔的名字写在涂有绿颜色的小木牌上。 待你选完后,小太监会通知被选中的妃嫔洗干净、脱光,用棉被包裹好后,直接送到你的床上。除了皇后,所有的妃嫔都必须经历这道“工序”。 你在忙正事儿时,小太监也不能闲着,除了详细地记录当晚的情况,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还会守在窗前,提醒你要适可而止。 完事之后,小太监会把妃嫔带到附近的宫殿,让你一个人孤枕而眠。 有比较勤奋的皇帝,还要在就寝前批阅奏折。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从来不要别人代笔批阅奏折,所以他们往往批阅奏折到深夜。 雍正皇帝最爱批阅奏折,每篇奏折都要认真批示、回复,包括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垃圾奏折”。有时候批阅的文字洋洋洒洒一大篇,甚至超过了奏折本身。遇到大臣在奏折里写了错别字,雍正皇帝还一本正经地修改过来。据统计,雍正皇帝在位12年,批阅奏折5万余件,每天要写1万多字,还是蛮辛苦的。 这就是清朝皇帝普通的一天。 其实真实的皇帝生活,更多的是节制而规律的,不仅不像电视剧里那么潇洒。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的一天作息: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帝很勤勉 但是大清还是亡了
返回顶部
清朝12位皇帝 三位勤勉最为突出 1.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可以说是个工作狂,从登基到逝去,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突然死去。史书记载,公元1643年,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东暖阁“端坐无疾而终”。仅从这点上看,皇太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2. 清圣祖康熙帝,自除掉鳌拜亲政后,每日“昧爽视事,唯恐有怠政务,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正如他在遗诏中所说的那样:“自御极以来,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3.清世宗雍正。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是最为勤政的一个。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真可谓“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天天熬夜,以至于把眼睛都熬的近视了。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告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歇。雍正的确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懂得励精图治和珍惜皇帝这个职位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雍正皇帝,本来就不被康熙帝所看好,后来在众多皇子争夺皇位中胜出,被选来做皇帝。这就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胜利者。 雍正皇帝在坐上皇位以后,作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他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并且大力整顿财政,最重要的是设立军机处。为了改变清朝晚立储的制度,他又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皇位在继承的时候更加制度化。同时也改变了父亲康熙皇帝在晚年建立储时,皇子骨肉相残的局面出现。 雍正帝是清朝最勤政的一位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雍正皇帝在位不到13年(12年零8个月),为了施展自己的治国方略,雍正从一开始上位以后就励精图治,每天工作到很晚,据身边的太监说,雍正皇帝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四个小时。更为疯狂的是,一年365天,雍正皇帝,只休息1天。 他甚至规定,密折制度从近臣扩展到全体臣工。本来每天批的折子都够多了,这一下子,折子数量又以几何数字暴涨,想想都酸爽!当时,很多人认为,皇帝一人承担一朝之事简直开玩笑,肯定坚持不了几天。而雍正皇帝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所有质疑。 据历史史料记载,雍正皇帝从他继位到他驾崩的时候,一共批了192000件奏章。每年就是14700件。从博物院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皇帝的批阅奏章,有的批阅就达到了几百个字,甚至上签字。据历史统计,雍正皇帝在,13年的时间里,一共留下了1000万字的批文。 清朝皇帝都很勤奋 结果治理能力太差灭亡 为什么虽然有的清朝的皇帝很勤奋,但还是亡了国?我们也看了很多回答,感觉都没有说到点子上。皇帝勤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清朝最后的皇族其实是因为不够优秀,不够勤奋才失败的。 为了让皇上能专心处理政务,清朝还不会让皇上拥有兴趣爱好,在以前的时候很多帝王都有一些兴趣爱好,而很多皇上都太沉迷于自己爱好了,这样也就会减少处理事务的时间,从而导致国家变得衰弱。像是宋徽宗,就热爱书法、绘画,从来不关系大事,最后宋朝被金国轻易击败;明熹宗也是这样,他非常喜欢做木工并且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做木工,如果他是平常人的话,他将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但是他是皇上,他从来不关心政务,让权力被太监掌握,很多大臣都被杀了,朝廷也乱糟糟的,最后明朝也被灭了。 为了避免这一点,清朝从最源头的地方抓起,那就是让每一个皇子都用心学习,让他们没有兴趣爱好。清朝的皇子很辛苦,每天4点就要起来温习,接着去上课,一直要学到6点才有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机会没有休息的日子,除了生日、过年以外,他们每天都要上课,并且老师对他们也非常的严厉。有一次有一位皇子犯错了,老师就让他跪下,这个时候乾隆正好来了,他就跟这位老师说:“他要是学好了,那就能成为帝王,而他就算学不好也是皇子,你让他跪下是不是不符合君臣的规范。” 而老师却说:“如果他学习我的知识,那将来就是一位明君像尧舜一样,而他如果不学的话,就算是皇上那也是昏君,那就跟桀纣没区别了。”皇上听了以后觉得很对,就让皇子继续跪着。还有一点,就是清朝的会挑选最出色的皇子做皇上,也就是学的最好的。在之前的朝代都是让大儿子做皇上,就算是傻子也能做,比如晋惠帝。而清朝却不一样,他们从来都是选择最优秀的一个,也就是学习最好的那位皇子做皇上。 所以,清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皇子都接受过完整的皇族教育。而且,清朝皇族教育严格到了什么程度呢?道光的大阿哥就因为威胁要杀死老师,而被道光处决。 清朝到了后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朝皇族后来子嗣太少,到了同治,光绪时代,皇帝都没有一起在上书房接受了完整皇族教育的兄弟,到了宣统更只是一个小孩。要知道,从小在皇宫上书房接受了完整皇族教育的亲王们在清朝是稳定统治,非常关键的人群。 到了宣统的时候,那些王爷没有一个接受过真正完整的皇族教育,都是旁系出身,水平自然是严重下降。如果,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有几个亲兄弟,一起接受了上书房教育,清朝到1910年也不会大权旁落。 明朝几乎所有皇帝都不合格的关键,就是明朝很多皇帝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皇族教育。天启皇帝,崇祯皇帝,嘉靖皇帝,正德皇帝,弘治皇帝等等,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皇族教育。包括万历皇帝也一样,没有接受完整皇帝教育。竟然为了节约20万两白银,一句话就把明朝官营军马场全部关门了,这直接导致了明军战斗力全面加速下降。 虽然清朝皇帝算勤勉,为什么最后清朝还是被灭了?可是清朝做了这么多依然打不过外敌?因为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勤政用处不大,并且纵观中后期皇帝虽不能说昏君,但肯定是庸君,他们没有才能也没有胆魄来挑起这个国家存亡之秋的重担,试问焉能管理好这片大好河山?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却把国家治理烂透令人厌恶。清朝皇帝的所谓“明君”形象其实也是自我粉饰和严格管控舆论的产物。用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名言来说,那就是“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这是因为到了清朝的时候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清朝后期面临的世界格局是其他朝代不能比拟的。清朝的皇上虽然也是很辛勤的处理事务,但是他们依然是延续之前的方法,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些皇上认为清朝物资丰富,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不需要跟外面的实力交流依然能生活得很好,可是这一次世界的变革却不一样了,当康熙还学着古代南征北战吭哧吭哧为清朝打下铁桶江山的时候,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欧洲人借助汽轮将这个世界变了个样,并且完全碾压了清朝。清朝不想跟外面做生意,而外面却想要清朝的市场,因此双发爆发了战争,结果就是清朝惨败,当清朝想要变革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在这个时候,光勤劳已经不够了,还必须要有格局要看清局势,不然只能被别人超越碾压。 当西方国家打进中国土地时,清政府最首要的防备目标却不是他们,而是控制下的汉族子民,在满清的心中,汉人永远都是最大的敌人。满清政府的目光短浅,一向活在天朝上国的梦境当中,却不知道与时俱进,其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紫禁城,展现在他们眼里的是肯定不下于西方的先进武器和物器,可是却仅仅供君主赏玩算了。最后,民族对立日益加剧,土地吞并不断,国人奴性思维严峻,更有后期慈禧当政期间的骄奢淫逸,自己吃苦犹在国家建设之上,清廷贪污腐败,吏治紊乱。 出处来源:清朝皇帝很勤勉 但是大清还是亡了: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皇后列表
返回顶部
努尔哈赤皇后 1.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 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1603年10月31日(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迁葬东京陵,1629年3月7日(天聪三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1636年(天聪十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后的谥号是“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烈武皇后(1589年—1626年9月1日):阿巴亥 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海西女真乌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乌拉街满族乡)贝勒满泰之女。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赫图阿拉,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两年之后被册为大福晋。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生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1612年生十四子睿忠亲王多尔衮,1614年生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1620年(天命五年)小福晋德因泽告发阿巴亥,努尔哈赤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其“离弃”。次年又复为大福晋。 1626年9月1日(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于叆鸡堡。八月十二日卯时,四大贝勒宣称先帝曾有遗言,大福晋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死时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于福陵。顺治初年,阿巴亥的次子多尔衮摄政。顺治七年,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牌位入太庙。同年年底,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太庙。 皇太极皇后 1.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13日—1649年5月27日): 博尔济吉特·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1599年5月13日(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5月27日(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福晋、中宫大福晋(清宁宫)、皇后、皇太后 2.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3月28日(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顺治皇后 1.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 博尔济吉特·荣惠,生于1641年11月5日(后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圣祖时尊为仁宪皇太后。1718年1月7日(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卒,年七十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上谥,葬孝陵(清东陵)之东,称孝东陵,祔太庙。雍正、乾隆朝累加谥,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2.孝康章皇后(1630年—1663年3月20日): 佟佳·念锦,1630年(天聪三年)生,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后初入宫,为世祖妃。1654年(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5月4日(三月十八日),圣祖生。圣祖康熙即位,尊为皇太后。1663年3月20日(康熙二年二月初九),崩,年二十四。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 3.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 董鄂·乌云珠,世称董鄂妃,独为帝所盛宠,清朝第一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之姊。出生时间:1639年(崇德四年)生,1656年9月(顺治十三年八月)进宫,:1656年10月12日(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封贤妃,1656年11月14日(顺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封皇贵妃,并大赦天下。1657年11月12日(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下一个儿子不料未及百日便夭折,封和硕荣亲王。1660年9月23日(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仙逝于承乾宫,顺治深为哀恸、寻死寻活。10月3日(八月二十九日)追封为皇后。合葬孝陵,追尊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康熙皇后 1.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齿)承祜(2岁夭折);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七子(序齿皇次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谥”孝诚“。全部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2.孝昭仁皇后(1654年-1678年3月18日): 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满洲镶黄旗人,温僖贵妃的姐姐,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葬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3.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 佟佳·仙蕊,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详。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殇)。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懿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收胤禛为养子。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6月25日): 乌雅·德宛,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1677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1678年(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胤祚;1680年(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殇;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殇;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帝驾崩后,德妃被尊为仁寿皇太后,1723年6月25日(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岁,葬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雍正皇后 1.孝敬宪皇后(?—1731年10月29日): 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与雍正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 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乾隆皇后 1.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 富察·英琦,孝贤皇后生于1712年3月28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27年9月3日(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奉旨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1728年雍正六年生弘历长女;1730年(八年)生次子永琏;1731年(九年)生弘历第三女。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1738年1月23日(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1746年5月27日(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1748年2月(乾隆十三年正月)随驾东巡,4月8日(三月十一日),崩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年三十七;19日(二十二日),帝亲定谥“孝贤”,6月16日(五月二十一日)行册谥礼。1752年12月2日(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2.继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76年8月): 乌拉那拉·景娴,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的女儿,生于1718年3月11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比乾隆小七岁。乾隆帝为亲王时,乌喇那拉氏为侧福晋。1737年(乾隆二年),封娴妃。1745年(乾隆十年),进娴贵妃。孝贤纯皇后逝世后,进皇贵妃,主持后宫。1748年3月11日(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1752年(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1755年(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1765年(三十年)在随乾隆南巡,得罪乾隆帝。1766年8月(三十一年七月)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 3.孝仪纯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 魏佳·小玉,内管领清泰女,即《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的原型,1727年10月23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十六岁。初入宫,1745年(乾隆十年)初封魏贵人,同年册为令嫔。1749年5月20日(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晋令妃。1756年8月10日(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嫁拉旺多尔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殇;1759年1月5日(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嫁札兰泰;1760年2月3日(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晋令贵妃;1760年11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嘉庆帝永琰,即位后改名颙琰;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此时魏佳氏已经四十岁;1768年6月24日(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初十)晋令皇贵妃。 1775年2月28日(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逝,享年48岁,同年二月十一日谥为令懿皇贵妃,葬于清东陵裕陵地宫。1795年10月15日(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同时封其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皇后,册谥孝仪皇后;十月行孝仪皇后册谥礼。嘉庆、道光加谥累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葬于裕陵。 嘉庆皇后 1.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2日—1797年3月5日): 喜塔腊·青瑜,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时,和嘉庆皇帝是同年生,但比嘉庆皇帝大42天。1774年6月5日(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高宗亲赐封为皇子永琰的嫡福晋,年十五岁。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生皇二女。1782年9月16日(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皇二子绵宁(即道光帝)。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生皇四女固伦庄静公主。1796年2月(嘉庆元年正月),册立为皇后。 1797年3月5日(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是清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后。1797年6月(嘉庆二年五月),乾隆谥孝淑皇后。1803年11月(嘉庆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道光元年三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圣睿皇后。道光三十年四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光天佑圣睿皇后。咸丰十一年十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2.孝和睿皇后(1776年—1849年11月24日): 钮祜禄·绮雪,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1795年7月(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册封为和妃。1797年(嘉庆嘉庆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五月,太上皇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1798年8月(嘉庆三年七月),晋封为和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1801年(嘉庆六年四月),补办册后仪式。 1805年(嘉庆十年二月),生皇四子瑞亲王绵忻。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皇后懿旨让皇二子绵宁继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1849年11月24日(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初十)逝世,年七十三。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於慎德堂丧次。咸丰三年,葬后昌陵之西,曰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谥。咸丰间加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道光皇后 1.孝穆成皇后(1796年—1808年2月27日): 钮祜禄·玲儿,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道光帝为皇子时,1796年(嘉庆元年)十一月奉文综赐册,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1808年2月27日(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即位,追谥为孝穆皇后。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殡宫自王佐村移葬,11月10日(九月二十二日)正式入葬东陵宝华峪万年吉地。1828年(道光八年九月),宝华峪万年吉地地宫渗水,1829年(道光九年五月),将孝穆皇后梓宫由地宫中启出,暂安于宝华峪正殿。1836年1月(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孝穆皇后梓宫迁葬入西陵境内的龙泉峪万年吉地地宫。1850年10月(道光三十年九月),加上尊谥:孝穆温厚庄肃端诚孚天裕圣成皇后。1861年(咸丰十一年)穆宗加上“恪惠”二字,1875年(光绪元年六月)加上尊谥“宽钦”二字。全谥为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 2.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 佟佳·玉琦,满洲镶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间的一等公佟图赖的后代。 1808年(嘉庆十三年),绵宁嫡妻钮祜禄氏逝世。钮祜禄氏死后,佟佳氏被嘉庆指为皇子绵宁的继室福晋。1813年7月29日(嘉庆十八年七月初三日),佟佳氏生绵宁长女。两月后,皇子绵宁被封为“智亲王”,佟佳氏也成了亲王福晋。1819年12月7日(嘉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长女患病不治而去世,虚龄七岁,嘉庆帝特意下旨追封绵宁长女为郡主。第二年七月,智亲王绵宁即位为帝,改名为旻宁。 道光帝即位不久,追封其女为“端悯固伦公主”,并在为自己修建第一座帝陵时,在东陵许家峪为女儿选址建墓。1821年11月24日(道光元年十月三十日),晋封其兄裕宽为一等承恩侯。1822年12月(道光二年十一月),道光帝册立佟佳氏为皇后,1833年6月16日(十三年四月二十九),皇后逝世。道光帝在佟佳氏死后传旨要求王以下有顶戴者百日内均不得剃发,且均要停宴止乐一年。道光七月上谥为孝慎皇后,1836年1月28日(十五年十二月十一)与孝穆皇后钮祜禄氏一起葬入龙泉峪地宫。经过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累次上谥,谥号全称为: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3.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 钮祜禄·绣心,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属于历任外戚的镶黄旗钮祜禄氏家族(清朝初年五大臣额亦都之后),曾祖父为乾隆朝著名驻藏将军成德,祖父为战功赫赫的将军穆克登布,其曾祖和祖父皆为清朝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著名将领,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享年33岁,生奕詝。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贵人开始(实际册封时未册为全贵人而直接进位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于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众说纷纭,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当皇后后铁腕治后宫也说明了道光帝对其非比寻常的爱重支持,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4.孝静成皇后(1812年—1855年): 博尔济吉特·雨宁,生于1812年6月19日(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原为蒙古科尔沁左右翼(在今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人,死后抬入满洲正黄旗。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1855年(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8月21日(七月初九日)崩,享年四十四岁。 咸丰年间初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穆宗即位后,祔庙、加谥。尊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有三子一女,分别为奕纲、奕继(均早殇)、皇六子恭亲王奕訢。皇六女固伦寿恩公主,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下嫁景寿。孝静成皇后是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养母,虽然生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和顺治董鄂妃一样既非前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咸丰皇后 1.孝德显皇后(1828年-1858年): 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镶黄旗满洲人。1828年(道光八年)出生,比咸丰帝大四岁。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进宫,由道光帝替咸丰帝册立萨克达氏为嫡福晋。1850年1月24日(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无子女。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权攒田村,同治初,移静安庄,没过多久葬清东陵定陵,上谥。之后经过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帝的加谥之后,她正式的谥号是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2.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即慈安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名为钮祜禄·瑞芬,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比咸丰小6岁。于1852年(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1860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1881年4月8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薨于钟粹宫。五月,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九月,葬定陵东之普祥峪,曰定东陵,升祔太庙。宣统元年四月,加上尊谥诚靖二字,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3.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即慈禧皇太后 最作的女人:慈禧为何胆敢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叶赫那拉·杏贞,带印脱逃革职、安徽徽宁池太广道、赠三等承恩公徽征之女。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初十日生,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初赐号为懿贵人。四年十一月,册封懿嫔。六年三月,生皇长子,是为穆宗,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十年八月,随侍车驾出狩热河。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为皇太后。 九月,还宫。十一月初一日,随孝贞显皇后御养心殿垂帘训政,时年二十七,世人称为西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十一年十月,穆宗大婚礼成,加上端佑二字。十二年二月,穆宗亲政,加上康颐二字。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穆宗病痘,复训政。十二月初五日,德宗入承大统,训政如故。光绪二年七月,加上徽号昭豫庄诚四字。七年三月,孝贞崩,自是后独训政。十三年正月,德宗亲政,后仍训政。十四年二月,筑颐和园成。十五年二月初三日,始归政。旋德宗以大婚礼成,加上徽号寿恭二字。三月,再因亲政,加上钦献二字。 十七年四月,幸颐和园驻跸,自是岁以为常。二十年八月,因十月中六旬慈庆,加上徽号崇熙二字,至是为慈禧端佑康顺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二十四年八月初八日,复训政,世谓之戊戌政变。二十五年十一月,隐谋废立,寻怵于人言不果。二十六年五月,义和拳入京师。七月,八国联军陷京师,后奔太原,旋奔西安。十二月,命将。是年五月二十四日后、七月二十四日前谕旨毁除。二十七年十一月,德宗奉之还京师。三十四年戊申十月二十一日,宣统帝入承大统,尊为太皇太后。翼日未刻崩,寿七十有四。宣统元年正月,上尊谥如上。九月,葬定陵东之普陀峪,曰定东陵。十月,升祔太庙。 同治皇后 孝哲毅皇后(1872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 阿鲁特·宝音,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蒙古正蓝旗。 1854年7月25日(咸丰四年七月初一)生,1872年10月14日(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三)被选入宫,10月15日(九月十四)册立为皇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 同治帝死后,后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1875年3月27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寅刻逝世,仅22岁,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1879年4月17日(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合葬惠陵,升祔太庙。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1909年(宣统二年四月)加上尊谥恭端二字,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光绪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2月22日):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 叶赫那拉·静芬,光绪帝的表姐,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1888年(光绪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联军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随着慈禧太后、光绪帝和其余宫眷一同逃往西安。1901年(二十七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而在珍妃死后,皇后依然不得宠。 1908年,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病逝,依慈禧太后遗命由宣统帝即位,宣统帝称她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而宣统帝年仅三岁,因此由太后抚养宣统帝,同时隆裕太后也和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载沣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太后名义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结束清朝自1636年以来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 1913年2月22日(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溥仪皇后 孝恪愍皇后(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婉容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中国末代皇后,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婉容的高祖父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父亲郭布罗·荣源,母亲爱新觉罗·恒馨。 1922年3月10日被溥仪册封为后,同年12月与溥仪结婚。1924年11月5日,跟随溥仪被逼离皇宫,前往天津。1932年3月9日,随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为执政夫人。1946年春节前夕在临江县城(现吉林省临江市)被中共作为战俘收审,后关押与吉林省延吉。1946年6月20日,病逝于延吉,葬于延吉南山,时年40岁。 出处来源:清朝皇后列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制?
返回顶部
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 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继位的不论是否皇长子,除了载淳外,无一是长子。载淳曾有一弟,出生后未命名就死了,因此无人与他争王位。继位也不一定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的继位法几经变化。开始实行汗位推选继承制,太宗、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是由皇室贵族推选的。康熙皇帝想效法汉家礼制,开始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结果因为他在位时间过长,导致太子没有耐性等下去而生了异心,又把他给废了。因此,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后来是皇四子胤禛争到了皇位。另外太子因为是法定的接班人,所以日益骄横、目中无人,在朝中大失人心,与康熙皇帝本人也产生的矛盾。于是其他的皇子借着皇权与储权冲突的机会,纷纷觊觎皇位,互相明争暗斗,形成了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局面,最后太子两度被废,没能继承皇位。 民间或者野史里说,月黑风高夜,四阿哥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纯属扯淡,完全不着边际,驳斥的论据,遗诏要分满文、汉文、蒙文三份,能改汉文,满蒙文根本改不了。又如,遗诏的格式并不是“传位某子”,而是传位于皇某子胤某。而且,“于”字在古代要写成“於”。 鉴于过去几代皇子争位刀光剑影的残酷教训,雍正皇帝发明了一种秘密建储(储,储君,太子)法:把挑选出来准备继位的皇子姓名写好,放于匣中,置诸乾清宫正中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之后。皇帝死后,取出宣读,新君即位。这样一来,就让皇子们都觉得自己有希望,从而不会相互争斗,也不会为了皇位而逼宫谋害父皇,同时避免了接班人成为众矢之的,而皇帝也可以放心地培养皇家子弟,予以重任,不会出现明朝皇子昏庸无能的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从1723年开始,到1850年结束,秘密立储制度一共存续了127年。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上,驾崩了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和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为何说道光皇帝旻宁之后,秘密立储制度就结束了呢?从嘉庆说起,皇帝的子嗣一代不如一代,其后的皇帝要么只生一个儿子,要么就是绝嗣的状态,因此秘密立储也就名存实亡。 纵观清朝皇位的订立的立储制度无非有三种,一是努尔哈赤钦定的八贝勒推举制,二是康熙前期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三是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至于雍正为何会不遵祖制,独创秘密立储,其实他也有很大的苦衷。 当时,九子夺嫡的风波尚未平息,若是选用八贝勒推举制册立储君,难保八爷党不会使坏,为他挑选一个像胤礽般的“窝囊废”。再说,雍正弃用嫡长子继承制的理由,他所生的嫡长子只活了八岁,长大成人的弘时、弘历、弘昼都是庶出,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显然,雍正即便无嫡也不会选择立长,因为弘时的资质完全不够看,他阴险狡诈,还曾伙同八爷党谋反,雍正早将他视为眼中钉。 不过,乾隆皇帝并非如雍正预料的那般听话,他只信爷爷不信爹,登基之后很快废除了雍正的一系列改革,还令秘密立储制度成为了一个笑话。为此,乾隆皇帝模仿康熙帝早早册立太子,不料,他立谁谁死,在永琏、永琮相继夭折之后,乾隆醒悟父亲的遗命不可违背,但晚年好大喜功的乾隆根本藏不住话,早早把册立永琰(永琰后改为颙琰)为太子的消息透露出去,让秘密立储变成了“内禅”。 等到嘉庆皇帝驾崩之后,旻宁继任。虽然嘉庆看似执行了秘密立储制度,但旻宁的身份却让他显得很尴尬,因为旻宁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庶长子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有史料称,旻宁的继位诏书并非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来,而是嘉庆身边的小太监从一个小金盒里取出的。 因此,秘密立储实际上就只被雍正真正实施过,乾隆之后的皇帝完全就是在敷衍行事。道光之后的咸丰皇帝仅有同治一个儿子,秘密立储就不能称为秘密,光绪、宣统就更别提了。 所以,秘密立储只是形式,皇位该争还得争。如果皇帝很英明,秘密立储还是能发挥作用,否则就会被蒙蔽双眼。比如道光皇帝晚年纠结皇位继承人,到底是选择奕詝还是奕?,由于奕詝有一个好老师,教会他藏拙,最终让他成功上位,六阿哥奕訢其实更有皇帝才能,但他却被忽略,可以说这是道光皇帝的失察。 咸丰传位是临终召王大臣承写珠谕,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至于后来同治帝死后由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死后由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则是由慈禧太后懿旨确定的醇亲王载沣。 清朝继承者名单 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顺治,皇太极第九子 康熙,顺治皇帝第三子 雍正,康熙第四子 乾隆,雍正第四子 嘉庆,乾隆第十五子 道光,嘉庆第二子 咸丰,道光第四子 同治,咸丰长子(实为次子) 光绪,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次子 宣统,醇亲王载沣长子 光绪,宣统都是从亲王府过继来的。 出处来源: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制?:http://114.xixik.com/chinese-emperors/q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