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2|回复: 6

薛远祖父薛祥【~1381】//薛觊、薛能、薛政、薛宣//薛景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发表于 2022-9-13 08: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南第一个尚书薛远


2022年07月30日  



  ■ 陈有济
  明代海南人文蔚起,贤才辈出,出现一批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的官员。任官尚书的,就有薛远、廖纪、王弘诲三人,其中薛远在成化年间任户部尚书,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尚书。

  薛远(1414年-1495年),字继远,祖籍在庐州府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薛远的祖父薛祥,是明朝开国功臣,洪武八年(1375年)授工部尚书,次年任北平布政使,后遭中书省丞相胡惟庸诽谤营建扰民而获罪,贬任嘉兴府知府。胡惟庸伏诛之后,薛祥再次被召为工部尚书,洪武十四年(1381年)因犯其他罪被廷杖致死,天下百姓及很多官员都为之哀痛。薛祥的四个儿子薛觊、薛能、薛政、薛宣都被充军海南戍边,薛能就是薛远的父亲。

  正德《琼台志》和万历《儋州志》都记载薛远是“前所人”,前所即前千户所,说明薛远承袭了军户。按照明朝卫所制度,军士另立户籍,称军户,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军户实行世袭,即成为军户之后,那么后代也将继承这一身份。

  这个前千户所在哪呢?正德《琼台志》说到洪武七年(1374年),添置中、前、后三所,军三千名,随拨前、后所于儋、万二州镇守。可知洪武七年以后,前千户所曾经在儋州镇守。到了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中左所为前所,原来的前所改为儋州守御千户所。薛能兄弟四人被充军海南时,前千户所是在儋州。从薛远生长在儋州这点来看,薛远的父亲薛能就是被编置在位于儋州的前千户所。

  薛远在儋州出生长大,曾在宜伦县学(位于儋州州城)读书,宣德十年(1435年)中举,正统七年(1442年)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时年28岁。

  薛远中进后,初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景泰年间晋升郎中。天顺元年(1457年)薛远奉命出使交趾(今属越南),回国后升户部右侍郎。不久,薛远丁母忧。在家守制期间,正好遇上黄河在河南决口,朝廷召回薛远任工部侍郎前往治河。薛远多管齐下,疏导引流,消除了河患,功绩十分显著。治理黄河事毕,薛远调回户部。

  成化元年(1465年),朝廷在两广用兵,薛远奉命总督军饷,两广平定后,因功升户部左侍郎。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薛远晋升户部尚书。同年8月,海南人邢宥任左佥都御史、丘濬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地处偏远的海南,同时有三人在朝廷升任要职,此事轰动朝野。正德《琼台志》载:“广于天下为远藩,仕籍华秩已少,况琼于广又为远郡。成化二年(误,应为成化三年)其秋,进薛公远户部尚书,邢公宥都御史,丘公濬翰林学士,皆在一月,恐虽天下望郡亦希。海外衣冠胜事,真奇逢也。”成化年间,广东按察副使涂棐在琼州府城西,建了一座表贤亭(俗称四牌楼),以表彰薛远、邢宥、丘濬、林杰四贤。在儋州,涂棐专门为薛远立了一座尚书坊。

  薛远性格耿介,做官四十年,食不兼味,家无长物,他对礼、乐、兵、刑、天文、律数造诣颇深,尤精于国家典故。在户部时,奏章、行文、悉出其手。不论品德还是能力,薛远都可称得上是官员的表率。

  明王朝为加强统治,设置锦衣卫、东厂等部门。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宪宗增设西厂,以太监汪直为提督。汪直把持西厂残害忠良,滥捕无辜,廷臣上疏弹劾,并请撤销西厂。薛远冒着罢官、下诏狱的危险,也参与弹劾汪直罪,被汪直仇视。

  不久,西厂罢而复置,汪直报复曾经弹劾他的朝官,指使同党借端攻讦。心灰意冷的薛远请求致仕,获允许。成化十五年(1479年)正月,薛远再次被起用,召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同年年底,在文官与宦官的斗争中,薛远以年老身体有恙的理由辞去官职。

  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薛远“以建储恩诏进阶荣禄大夫”。弘治八年(1495年)十二月,薛远去世,享年82岁,朝廷追赠太子少保。








微信


朋友圈


QQ空间


新浪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8: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远中国明代政治人物
薛远,字继远,明进士, 今峨蔓镇笔架村人。(也有说是琼山人,但未见有依据),祖籍安徽省无为州(今无为市)。其敏而好学,精于礼乐、兵刑、天官、律历,尤其娴熟典故。
本名薛远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海南省儋州市薛官都
人物生平
1435年(明宣德十年)中举,1442年(正统七年)考中进士,任景泰官户部郎中,1457年(天顺元年)提任右侍郎,后改任工部,1467年(成化初年)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任职期间,治政严明,官吏敛手,百姓安居。曾云:“驭吏严刑以惩,不若先先事而发善,革弊不若无弊可革。”因治水、赈灾有功,历任户部侍郎、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对礼、乐、兵、刑、天文、律数造诣颇深,尤精于国家典故。在户部时,奏章、行文、悉出其手。做官40年,食不兼味,家无攻长物。
史料记载
《明史》(卷138):(薛祥)孙远,正统七年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郎中。天顺元年,擢本部右侍郎,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初,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籍贯异议
薛远出生在海南,但究竟生在琼山还是儋州,却又有疑问。因为《民国儋县志》亦有关于他的记载,把他列为儋州籍“薛官都”人,并称他曾就读于儋州宜伦学校,于明正统七年壬戌(1442年)中进士。(见《民国儋县志》中的选举志、人物志),而《民国琼山县志·选举志》却无此记录,说明薛远确由儋州考中进士。并且《康熙琼山县志》《乾隆琼山县志》的“人物志”中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并没有把他计入琼山人物之列。若因史料阙如,无从断定。
可以肯定薛远的祖籍为安徽无为州人。其祖父薛祥于元末从巢湖的俞通海举义而归附朱元璋,洪武年间官至工部尚书,为左丞相胡惟庸所恶而获罪,株连薛能四子而充军海南卫。当时海南卫驻军配5600人,薛能被编置前千户所驻儋州的积勇都(今儋州市三都镇积勇村),现积勇村仍存有当年为薛远立的“尚书坊”,但是在琼山也有人曾为其祖孙二人建“祖孙尚书坊”。既然史书记载薛远于明永乐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出生,在儋州宜伦义学读书,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21岁时从儋州宜伦学中试,可见其父已落籍儋州,薛远应视为儋州人。
出使交趾治黄河水患
薛远出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十八岁时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晋升郎中。其时,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亲率大军征讨西北胡人瓦剌部,被其首领也先团团围困于土木堡,导致全军覆没,成了也先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役”。明英宗因为“溺于宦竖”,由皇帝沦为胡人的阶下囚之后,他的皇弟朱祁钰在兵部尚书于谦等朝官的拥戴下即帝位成了景泰帝。但不久之后,英宗又被也先礼送还朝,当了“太上皇”,而他对于自己蒙难其间,弟弟擅自夺权称帝的做法非常不满,常怀复辟之志。这一动向使朝臣之间形成两派,其中支持英宗复辟的就称为“迎复”派。薛远就属于这一派。所以距他的年代不远的《正德琼台志》称他“以迎复功,擢本部侍郎,升尚书”。但这是极其省略的“史笔”,事实上,薛远由正五品的郎中高升为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其间尚有一个过程。英宗复辟称帝后,将患病的朱祁钰废为郕王,改年号为天顺。天顺元年(1457年),据有的史料称,薛远奉命出使交趾(现越南一带),这时期的交趾并不甘心臣服于明王朝,经常搞点小动作,并发兵攻打他的邻国占城等地,给明王朝出难题。所以薛远的这次“外交使命”想来不会很轻松,也因为如此,他回国后,由正五品的户部郎中晋升为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如果在出使安南的外事活动中没有出色的表现,这是办不到的。这户部侍郎已经是相当荣显的职位,就在当时的琼籍官员中已算是首届一指了。不久,又由户部侍郎改任工部侍郎。这一改却是因为治理黄河的大事。天顺五年秋七月,据《明史·河渠志》载:“河决汴梁土城,又决砖城,城中水丈余,坏官民舍过半。周王府宫人及及诸守土官皆乘舟筏以避。军民溺死无算。襄城亦决县城。命工部侍郎薛远往视。恤灾户,蠲田租,公廨民居以次修理。明年,开祥符曹家溜,河势稍平。”汴梁即今开封,当时位于黄河边上,经常因黄河泛滥闹水灾,但这一次却是空前的灾难,当此之际,薛远临危受命,可见皇上及朝中大臣们对他的倚重。事后,薛远回到京都,始升任户部尚书。他能处理各种繁杂事务、随机应变的能力(史称“善处烦剧而通变就事”)大概也于此时得到朝野上下的公认。
谏废西厂不准 辞官归休
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初年,两广苗瑶叛乱,由大将韩雍主持剿抚军务,为了解决后勤供应问题,特任薛远为南京兵部尚书,为两广的平靖又立了一功。事后回到北京重任他的户部尚书。就在成化初平苗瑶的过程中,广西大藤峡有一瑶族青年名汪直,被明军俘获后,因生性乖巧黠慧,送入宫中阉成太监。后他因受宠于万贵妃遂成了宪宗的心腹,宪宗利用他侦察宫廷内外的各种不利于己的信息,大搞“特务活动”,还成立了特务机构“西厂”。
旧居旧址这“西厂”可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罪恶机关!汪直通过把持这一机构,狐假虎威,祸害忠良,杀人无算。一时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薛远自然也是其中一员。领头的有内阁大学士商辂、左都御史李宾等。这商辂可是有明一代唯一的“三元及第”(即科举考试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大才子,且德才兼备,为官正直,在景泰帝时,他为表示对民族英雄于谦的支持,没有参加“迎复”英宗朱祁镇的活动,因此被英宗的心腹党羽视为异己,放逐回乡。宪宗即位后,听从朝臣们的建议重新起用他为内阁大学士。商辂对汪直的倒行逆施非常忧虑,多次对宪宗提出要废掉西厂,罢免汪直。可是宪宗不听,发怒道:“汪直不过是奴仆一个,难道内廷中一个小小的下人还能危害整个天下不成!”就这样,经多次劝阻仍不能阻止汪直的罪行,而汪直也把商辂、李宾、薛远等大臣视为仇敌,随时寻衅加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商辂、李宾、薛远等好几位大臣都一起辞职还乡,这正是汪直梦寐以求的好事,于是怂恿宪宗都批准了。薛远从此辞职归休,将其在琼家眷迁回原籍无为州。这时薛远已经六十三岁了,从二十八岁入仕至此,他为朝廷服务了三十五年,而史称他为官数十年,食不兼味,家无长物,自始至终,廉洁从政,为自明朝以来的琼籍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主政户部善革除弊政
算起来,薛远在户部工作的时间最长。明代的户部,职掌全国的户口、田赋,官员的俸禄,边镇的粮饷,各地的盐课、官钞等等经济事务,是个关系国家存亡的重要部门。而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的成化年间,宠信万贵妃,致使奸臣擅政,宦竖横行,土地兼并厉害,财政亏空巨大,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危机。在此情况下,薛远这个户部尚书肩头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旧居地址《道光广东通志》称他在户部主政期间能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处理一切事务有条有理,使一般“胥吏”在会计出纳方面循规蹈矩,不敢胡来。他常说:“驭吏严刑以惩,不若先事而发。善革弊,不如无弊可革。”这就是说,等到下属吏员犯了错误才去严刑处罚他,不如事先防范使他没有犯错的机会;善于革除弊政,不如事先制定好法则使无弊政发生。这就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和考虑问题时周到细密的先见之明。每年终,各地报到户部陈述困难,要求蠲免各项赋税、超支时,有关部门总是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薛远认为凡此种种,都可考虑予以批准。因此当时朝野上下“官省民安”,大家都一致赞赏。
廉吏其行 松竹其操
史称薛远“敏而好学,于礼乐、兵刑、天官、律历,无不涉其要。尤熟本朝典故。”这一点与海南名贤丘濬颇有相似之处。
官场旧址其实在海南的历史上,薛远与丘濬、邢宥都是同一个年代的人。薛远比丘濬大七岁,比邢宥大两岁。薛远中进士后六年,邢宥中进士,成化元年官至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又后十二年,丘濬中进士,至薛远辞官时,丘濬升为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据《民国琼山县志·人物卷》还有一个林杰(字廷宾),与丘濬同年成进士,官至浙江副佥都御使(正七品)。这四人应该说都是同一个时期,同朝为官的海南先贤。明代的琼州府城里还特地为此四人建立起一座牌坊曰:“表贤亭”(故址在今府城镇内忠介路与绣衣坊接口处)。为成化七年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棐所建。这就是说,建此亭时,仍是薛远的官职最高。当时的提学胡荣曾有记云:“四贤俱发轫魏科,接踵要路。猷为足以匡弼时政,风裁足以激浊扬清,文章足以补助道化。实琼人之师,海内之望也。”在儋州,据《万历儋州志》还有一座为纪念薛远而建的“尚书坊”,也是涂棐所建,亦可证明薛远从儋州出仕。这四人中,丘濬与邢宥的关系比较密切,来往较多,丘濬的诗文中多次提到他。其次为与林杰的交往。林杰出为监察御史时,丘濬曾写有《赠乡友林廷宾南台御史序》一文,其时丘濬在翰林院供职,故文末云:“且予居近禁,所职者在文学,而政事非所敢知也。而廷宾之职则在夫振风纪;风纪之要,则在乎识大体。大体既正,则余可略也。赠廷宾者,止于是矣。”谆谆之嘱,均以国家“风纪”大事为重。这也充分表达了那个时代琼籍先贤们的刚正清廉,一丝不苟。而历史证明,这四个人最后都能做到“廉吏其行,松竹其操”,始终如一,保其晚节。薛远活了八十二岁,林杰活了八十一岁,丘濬活了七十五岁,邢宥活了六十八岁,晚年退归海南“惟田圃是乐,足迹未至尝城市”。一个辉煌的时代,一群正直有为的先贤,足可以为琼崖千古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祥明朝工部尚书
薛祥,字彦祥,无为(今属安徽芜湖)人,一说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官至工部尚书。
本名薛祥
字彦祥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安徽无为
主要成就官至工部尚书
人物生平
元末兵乱,薛祥召集义兵,保障郡邑,后跟随俞通海归顺驻扎在和阳的朱元璋。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任水寨管军镇抚。至正十六年(1356),随军攻克南京。至正十九年(1359),随军攻克安庆。至正二十二年(1362),随军攻下江西。至正二十三年(1363),随军收复庐州,战于鄱阳湖。薛祥侍御黄船,与议军政,朱元璋对俞通海说:“汝之功业,非薛彦祥不能成就。”大军攻浙江,夺姑苏,下中原,凡传旨密报,惟薛祥是命。明朝洪武元年(1368),薛祥在河南转运粮饷。朱元璋派人传令:“闻有亡命者,潜伏冲要,恐来劫掠。如果彼众我寡,不要轻敌。”正好薛祥半夜抵达蔡河。贼骤至,薛祥不为动,好语说道:“汝众良善也。值兵乱啸聚,情出不得已。今圣天子出矣,汝等当顺天命,归守家业,乐安田里,无累妻好。纵使汝有千人,不遇劫得千石。我之所部不下二十万余,待晓纵兵搜汝,汝众何逃?”众服其言而散。朱元璋闻而大喜。薛祥身患背疽,朱元璋亲自命人医治,并对唐胜宗说:“薛彦祥之疾,托在汝等。慎勿令惫,且尝言汝历多军功,当授武职,而今用兵山东,供亿精饷,未得其人。汝相从于起事之初,固有年矣。简在朕心,若古之萧何、寇恂匡弼汉室,不绝粮道,欲汝效之。”正值用兵之时,供给艰难,特诰授中顺大夫、京畿都漕运使,管理长淮、大河等卫官军,分司淮安。薛祥受命浚河筑堤。自扬州至蔡州,直到济州数百里,堰皆沙塞崩塌,薛祥疏通修筑,昼夜无息,徭役均平,民无怨言。薛祥对大家说:“尔等戮力官家,我奏尔功,必得赐尔职”,有功劳的薛祥立即上奏,授予官职,众皆悦从,继得论功授职者三十余人。攻下元都,官民南迁,道经淮安,薛祥多方慰抚,饥馁者食之,寒冻者衣之,死者殡之。山阳、海州民乱,驸马都尉黄琛受命捕治,追剿俘获万余人,连累甚众。薛祥会鞫,无罪的就当场释放。薛祥治理淮安八年,百姓都称赞他。洪武四年(1371),任期满后,返回京城,百姓焚香希望他再任他们的父母官,有的还祭祀他的肖像。洪武八年(1375),授工部尚书。此时正在营造凤阳宫殿,明太祖坐在殿上,就好像有人持兵器相斗于屋脊上。太师李善长奏说诸工匠用厌镇法,皇上将要把他们全部杀了。薛祥当面直谏到:“太师一言坏天下人,若此恐不利于子孙”,于是分别清理出因交替而不在工地上的工匠,还有铁石匠也都没有参预,这样幸免一死的有千余人。洪武九年(1376),营造谨身殿,,有关衙门把中匠列为成上匠。明太祖对他们这种欺上行为十分愤怒,命令将他们斩首弃市。薛祥在一旁急辩说“:因奏请不如实,竟而杀人,恐怕不符国法吧?”得到命令将用腐刑。薛祥又奏请说“:腐刑,就是废人,还不如鞭杖他们,然后要他们上工。”得到了明太祖的许可。第二年把天下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为重地,特别授职薛祥为资政大夫、北平布政使。三年里薛祥的政绩列为第一。洪武十二年(1379),因被胡惟庸诽谤营建扰民而犯罪,被贬任嘉兴府知府。次年春,胡惟庸被被杀以后,再次被召为工部尚书。明太祖说:“谗臣迫害你,你为什么不申诉呢?”回答说“:我不知实情。”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坐累被杖打致死,天下哀之。与妻子合葬于江宁县聚宝门外平冈原子。子四人,贬谪琼州(今海南海口),遂为琼山人。[1][2]
亲属成员
祖父:薛景仁,官至元朝帅府镇抚。父:薛舜卿妻:贺氏子:薛凯、薛能、薛政、薛宣[2]孙:薛远[1]
人物评价
《国朝献徵录》:祥质性仁厚,直谅不阿,能容人小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省姓薛的怎么来?祖先是谁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  





  匿名用户   
2013-11-18   








海南薛氏是从湖南桃江县经潭州(今长沙市)迁琼,从其族谱世系表上看,薛氏登岛首个发迹地是儋州市峨曼镇的笔架村。村旁有个笔架岭,因岭而得名。薛综薛永二兄弟,上岛伊始,先在笔架村落户,数年后弟弟移居琼州郡城附近的大来都(今薛村),从此各自繁衍,逐渐形成海南薛氏二大支系。





         




评论     







  匿名用户   
2013-11-18   






薛姓 薛姓入琼始祖为薛能,原籍安徽无为州。明太祖年间,充军来海南卫,落籍琼山。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606955990768850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远  播报 编辑  上传视频   
中国明代政治人物




薛远,字继远,明进士, 今峨蔓镇笔架村人。(也有说是琼山人,但未见有依据),祖籍安徽省无为州(今无为市)。其敏而好学,精于礼乐、兵刑、天官、律历,尤其娴熟典故。





本    名薛远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海南省儋州市薛官都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史料记载
3 籍贯异议
4 出使交趾治黄河水患
5 谏废西厂不准 辞官归休
6 主政户部善革除弊政
7 廉吏其行 松竹其操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1435年(明宣德十年)中举,1442年(正统七年)考中进士,任景泰官户部郎中,1457年(天顺元年)提任右侍郎,后改任工部,1467年(成化初年)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任职期间,治政严明,官吏敛手,百姓安居。曾云:“驭吏严刑以惩,不若先先事而发善,革弊不若无弊可革。”

因治水、赈灾有功,历任户部侍郎、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对礼、乐、兵、刑、天文、律数造诣颇深,尤精于国家典故。在户部时,奏章、行文、悉出其手。做官40年,食不兼味,家无攻长物。

   


史料记载

编辑

 播报

《明史》(卷138):(薛祥)孙远,正统七年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郎中。天顺元年,擢本部右侍郎,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初,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籍贯异议

编辑

 播报



薛远出生在海南,但究竟生在琼山还是儋州,却又有疑问。因为《民国儋县志》亦有关于他的记载,把他列为儋州籍“薛官都”人,并称他曾就读于儋州宜伦学校,于明正统七年壬戌(1442年)中进士。(见《民国儋县志》中的选举志、人物志),而《民国琼山县志·选举志》却无此记录,说明薛远确由儋州考中进士。并且《康熙琼山县志》《乾隆琼山县志》的“人物志”中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并没有把他计入琼山人物之列。若因史料阙如,无从断定。
可以肯定薛远的祖籍为安徽无为州人。其祖父薛祥于元末从巢湖的俞通海举义而归附朱元璋,洪武年间官至工部尚书,为左丞相胡惟庸所恶而获罪,株连薛能四子而充军海南卫。当时海南卫驻军配5600人,薛能被编置前千户所驻儋州的积勇都(今儋州市三都镇积勇村),现积勇村仍存有当年为薛远立的“尚书坊”,但是在琼山也有人曾为其祖孙二人建“祖孙尚书坊”。既然史书记载薛远于明永乐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出生,在儋州宜伦义学读书,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21岁时从儋州宜伦学中试,可见其父已落籍儋州,薛远应视为儋州人。

   


出使交趾治黄河水患

编辑

 播报

薛远出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十八岁时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晋升郎中。其时,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亲率大军征讨西北胡人瓦剌部,被其首领也先团团围困于土木堡,导致全军覆没,成了也先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役”。

明英宗因为“溺于宦竖”,由皇帝沦为胡人的阶下囚之后,他的皇弟朱祁钰在兵部尚书于谦等朝官的拥戴下即帝位成了景泰帝。但不久之后,英宗又被也先礼送还朝,当了“太上皇”,而他对于自己蒙难其间,弟弟擅自夺权称帝的做法非常不满,常怀复辟之志。这一动向使朝臣之间形成两派,其中支持英宗复辟的就称为“迎复”派。薛远就属于这一派。所以距他的年代不远的《正德琼台志》称他“以迎复功,擢本部侍郎,升尚书”。但这是极其省略的“史笔”,事实上,薛远由正五品的郎中高升为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其间尚有一个过程。

英宗复辟称帝后,将患病的朱祁钰废为郕王,改年号为天顺。天顺元年(1457年),据有的史料称,薛远奉命出使交趾(现越南一带),这时期的交趾并不甘心臣服于明王朝,经常搞点小动作,并发兵攻打他的邻国占城等地,给明王朝出难题。所以薛远的这次“外交使命”想来不会很轻松,也因为如此,他回国后,由正五品的户部郎中晋升为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如果在出使安南的外事活动中没有出色的表现,这是办不到的。

这户部侍郎已经是相当荣显的职位,就在当时的琼籍官员中已算是首届一指了。不久,又由户部侍郎改任工部侍郎。这一改却是因为治理黄河的大事。天顺五年秋七月,据《明史·河渠志》载:“河决汴梁土城,又决砖城,城中水丈余,坏官民舍过半。周王府宫人及及诸守土官皆乘舟筏以避。军民溺死无算。襄城亦决县城。命工部侍郎薛远往视。恤灾户,蠲田租,公廨民居以次修理。明年,开祥符曹家溜,河势稍平。”汴梁即今开封,当时位于黄河边上,经常因黄河泛滥闹水灾,但这一次却是空前的灾难,当此之际,薛远临危受命,可见皇上及朝中大臣们对他的倚重。

事后,薛远回到京都,始升任户部尚书。他能处理各种繁杂事务、随机应变的能力(史称“善处烦剧而通变就事”)大概也于此时得到朝野上下的公认。

   


谏废西厂不准 辞官归休

编辑

 播报



旧居旧址
旧居旧址
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初年,两广苗瑶叛乱,由大将韩雍主持剿抚军务,为了解决后勤供应问题,特任薛远为南京兵部尚书,为两广的平靖又立了一功。事后回到北京重任他的户部尚书。就在成化初平苗瑶的过程中,广西大藤峡有一瑶族青年名汪直,被明军俘获后,因生性乖巧黠慧,送入宫中阉成太监。后他因受宠于万贵妃遂成了宪宗的心腹,宪宗利用他侦察宫廷内外的各种不利于己的信息,大搞“特务活动”,还成立了特务机构“西厂”。
这“西厂”可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罪恶机关!汪直通过把持这一机构,狐假虎威,祸害忠良,杀人无算。一时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薛远自然也是其中一员。领头的有内阁大学士商辂、左都御史李宾等。这商辂可是有明一代唯一的“三元及第”(即科举考试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大才子,且德才兼备,为官正直,在景泰帝时,他为表示对民族英雄于谦的支持,没有参加“迎复”英宗朱祁镇的活动,因此被英宗的心腹党羽视为异己,放逐回乡。宪宗即位后,听从朝臣们的建议重新起用他为内阁大学士。

商辂对汪直的倒行逆施非常忧虑,多次对宪宗提出要废掉西厂,罢免汪直。可是宪宗不听,发怒道:“汪直不过是奴仆一个,难道内廷中一个小小的下人还能危害整个天下不成!”就这样,经多次劝阻仍不能阻止汪直的罪行,而汪直也把商辂、李宾、薛远等大臣视为仇敌,随时寻衅加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商辂、李宾、薛远等好几位大臣都一起辞职还乡,这正是汪直梦寐以求的好事,于是怂恿宪宗都批准了。薛远从此辞职归休,将其在琼家眷迁回原籍无为州。这时薛远已经六十三岁了,从二十八岁入仕至此,他为朝廷服务了三十五年,而史称他为官数十年,食不兼味,家无长物,自始至终,廉洁从政,为自明朝以来的琼籍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主政户部善革除弊政

编辑

 播报



旧居地址
旧居地址
算起来,薛远在户部工作的时间最长。明代的户部,职掌全国的户口、田赋,官员的俸禄,边镇的粮饷,各地的盐课、官钞等等经济事务,是个关系国家存亡的重要部门。而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的成化年间,宠信万贵妃,致使奸臣擅政,宦竖横行,土地兼并厉害,财政亏空巨大,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危机。在此情况下,薛远这个户部尚书肩头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道光广东通志》称他在户部主政期间能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处理一切事务有条有理,使一般“胥吏”在会计出纳方面循规蹈矩,不敢胡来。他常说:“驭吏严刑以惩,不若先事而发。善革弊,不如无弊可革。”这就是说,等到下属吏员犯了错误才去严刑处罚他,不如事先防范使他没有犯错的机会;善于革除弊政,不如事先制定好法则使无弊政发生。这就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和考虑问题时周到细密的先见之明。每年终,各地报到户部陈述困难,要求蠲免各项赋税、超支时,有关部门总是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薛远认为凡此种种,都可考虑予以批准。因此当时朝野上下“官省民安”,大家都一致赞赏。

   


廉吏其行 松竹其操

编辑

 播报



官场旧址
官场旧址
史称薛远“敏而好学,于礼乐、兵刑、天官、律历,无不涉其要。尤熟本朝典故。”这一点与海南名贤丘濬颇有相似之处。
其实在海南的历史上,薛远与丘濬、邢宥都是同一个年代的人。薛远比丘濬大七岁,比邢宥大两岁。薛远中进士后六年,邢宥中进士,成化元年官至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又后十二年,丘濬中进士,至薛远辞官时,丘濬升为国子监祭酒(从四品)。

据《民国琼山县志·人物卷》还有一个林杰(字廷宾),与丘濬同年成进士,官至浙江副佥都御使(正七品)。这四人应该说都是同一个时期,同朝为官的海南先贤。明代的琼州府城里还特地为此四人建立起一座牌坊曰:“表贤亭”(故址在今府城镇内忠介路与绣衣坊接口处)。为成化七年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棐所建。这就是说,建此亭时,仍是薛远的官职最高。当时的提学胡荣曾有记云:“四贤俱发轫魏科,接踵要路。猷为足以匡弼时政,风裁足以激浊扬清,文章足以补助道化。实琼人之师,海内之望也。”在儋州,据《万历儋州志》还有一座为纪念薛远而建的“尚书坊”,也是涂棐所建,亦可证明薛远从儋州出仕。

这四人中,丘濬与邢宥的关系比较密切,来往较多,丘濬的诗文中多次提到他。其次为与林杰的交往。林杰出为监察御史时,丘濬曾写有《赠乡友林廷宾南台御史序》一文,其时丘濬在翰林院供职,故文末云:“且予居近禁,所职者在文学,而政事非所敢知也。而廷宾之职则在夫振风纪;风纪之要,则在乎识大体。大体既正,则余可略也。赠廷宾者,止于是矣。”谆谆之嘱,均以国家“风纪”大事为重。这也充分表达了那个时代琼籍先贤们的刚正清廉,一丝不苟。而历史证明,这四个人最后都能做到“廉吏其行,松竹其操”,始终如一,保其晚节。薛远活了八十二岁,林杰活了八十一岁,丘濬活了七十五岁,邢宥活了六十八岁,晚年退归海南“惟田圃是乐,足迹未至尝城市”。

一个辉煌的时代,一群正直有为的先贤,足可以为琼崖千古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祥明朝工部尚书
薛祥,字彦祥,无为(今属安徽芜湖)人,一说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官至工部尚书。
本名薛祥
字彦祥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安徽无为
主要成就官至工部尚书
人物生平
元末兵乱,薛祥召集义兵,保障郡邑,后跟随俞通海归顺驻扎在和阳的朱元璋。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任水寨管军镇抚。至正十六年(1356),随军攻克南京。至正十九年(1359),随军攻克安庆。至正二十二年(1362),随军攻下江西。至正二十三年(1363),随军收复庐州,战于鄱阳湖。薛祥侍御黄船,与议军政,朱元璋对俞通海说:“汝之功业,非薛彦祥不能成就。”大军攻浙江,夺姑苏,下中原,凡传旨密报,惟薛祥是命。明朝洪武元年(1368),薛祥在河南转运粮饷。朱元璋派人传令:“闻有亡命者,潜伏冲要,恐来劫掠。如果彼众我寡,不要轻敌。”正好薛祥半夜抵达蔡河。贼骤至,薛祥不为动,好语说道:“汝众良善也。值兵乱啸聚,情出不得已。今圣天子出矣,汝等当顺天命,归守家业,乐安田里,无累妻好。纵使汝有千人,不遇劫得千石。我之所部不下二十万余,待晓纵兵搜汝,汝众何逃?”众服其言而散。朱元璋闻而大喜。薛祥身患背疽,朱元璋亲自命人医治,并对唐胜宗说:“薛彦祥之疾,托在汝等。慎勿令惫,且尝言汝历多军功,当授武职,而今用兵山东,供亿精饷,未得其人。汝相从于起事之初,固有年矣。简在朕心,若古之萧何、寇恂匡弼汉室,不绝粮道,欲汝效之。”正值用兵之时,供给艰难,特诰授中顺大夫、京畿都漕运使,管理长淮、大河等卫官军,分司淮安。薛祥受命浚河筑堤。自扬州至蔡州,直到济州数百里,堰皆沙塞崩塌,薛祥疏通修筑,昼夜无息,徭役均平,民无怨言。薛祥对大家说:“尔等戮力官家,我奏尔功,必得赐尔职”,有功劳的薛祥立即上奏,授予官职,众皆悦从,继得论功授职者三十余人。攻下元都,官民南迁,道经淮安,薛祥多方慰抚,饥馁者食之,寒冻者衣之,死者殡之。山阳、海州民乱,驸马都尉黄琛受命捕治,追剿俘获万余人,连累甚众。薛祥会鞫,无罪的就当场释放。薛祥治理淮安八年,百姓都称赞他。洪武四年(1371),任期满后,返回京城,百姓焚香希望他再任他们的父母官,有的还祭祀他的肖像。洪武八年(1375),授工部尚书。此时正在营造凤阳宫殿,明太祖坐在殿上,就好像有人持兵器相斗于屋脊上。太师李善长奏说诸工匠用厌镇法,皇上将要把他们全部杀了。薛祥当面直谏到:“太师一言坏天下人,若此恐不利于子孙”,于是分别清理出因交替而不在工地上的工匠,还有铁石匠也都没有参预,这样幸免一死的有千余人。洪武九年(1376),营造谨身殿,,有关衙门把中匠列为成上匠。明太祖对他们这种欺上行为十分愤怒,命令将他们斩首弃市。薛祥在一旁急辩说“:因奏请不如实,竟而杀人,恐怕不符国法吧?”得到命令将用腐刑。薛祥又奏请说“:腐刑,就是废人,还不如鞭杖他们,然后要他们上工。”得到了明太祖的许可。第二年把天下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为重地,特别授职薛祥为资政大夫、北平布政使。三年里薛祥的政绩列为第一。洪武十二年(1379),因被胡惟庸诽谤营建扰民而犯罪,被贬任嘉兴府知府。次年春,胡惟庸被被杀以后,再次被召为工部尚书。明太祖说:“谗臣迫害你,你为什么不申诉呢?”回答说“:我不知实情。”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坐累被杖打致死,天下哀之。与妻子合葬于江宁县聚宝门外平冈原子。子四人,贬谪琼州(今海南海口),遂为琼山人。[1][2]亲属成员
祖父:薛景仁,官至元朝帅府镇抚。父:薛舜卿妻:贺氏子:薛凯、薛能、薛政、薛宣[2]孙:薛远[1]人物评价
《国朝献徵录》:祥质性仁厚,直谅不阿,能容人小过

会稷始迁祖薛近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8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俞通海明朝开国将领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唯一的明帝
俞通海(1330年—1367年),字碧泉,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人,祖籍濠(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将领、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虢国公。元朝末年,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于巢湖结寨自保。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俞通海率巢湖水军投奔朱元璋,此后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屡败元军。至正二十年(1360年),参与龙湾之战,击退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参与鄱阳湖水战,解救朱元璋,焚烧陈友谅舟船,立下首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随军攻打张士诚,并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了包围平江的战斗,在进捣桃花坞时中流矢,伤势严重,不日身亡,年三十八岁。(概述图来源[1])
本名俞通海
字碧泉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出生地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
出生日期1330年
共21个词条
人物生平
戎马生涯约至正十一年(1351年),汝、颍二河强盗横行,有个号为金花小姐的人,以妖术惑众,聚兵江淮,人们都响应她,俞通海父子也操戈造反,跟随金花小姐的徒弟李普胜。直到金花小姐事败,俞通海父子几人联合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以求自保,拥有一千多艘船。后左君弼盘踞庐州作乱,屡次为难巢湖水军,俞通海等人处境艰难[2]。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听说朱元璋在和阳后,派遣俞通海前往和阳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驻军和阳,准备南渡长江作战,正愁无船,俞通海的到来让朱元璋十分高兴,令他亲自前往巢湖招抚军队。而元军用大型楼船扼守马场河等港口,令巢湖只有一个干涸很久的港口可以通行。某日,恰逢天降大雨,水深一丈多,俞通海等人遂率军出湖,抵达和阳[3]。接着随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诸多水寨,被授予万户,捕获十九个善于操舟的人,命令俞通海和廖永安、张德胜等人率领[4]。六月,随军南渡长江,攻克采石,夺取太平并攻下诸多下属县城[5]。
俞通海题跋像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海牙率领战舰,堵截采石,而陈兆先率领二十万军队屯兵方山,互成犄角。俞通海率军和廖永安等人出击,大败元军,海牙逃跑。三月,趁胜追击,大破陈兆先,攻取集庆。又随汤和攻克镇江,迁任秦淮翼元帅。四月,带领诸将攻取丹阳、金坛[5]。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攻克常州,迁任行枢密院判官[6][5]。四月,跟随朱元璋攻克宁国,又和赵戫乘势攻克水阳[5][7]。五月,和赵戫率水军攻打太湖,在马迹山逼降守将后,停泊于胥口,张士诚大将吕珍率军火速前来,来势汹汹,诸将都想暂避锋芒,但俞通海说:“不可以,敌众我寡,如果撤退,必然暴露军力不足的事实,不如迎战。”便率军出战,身先士卒,在阵中为箭所伤右目,不能作战,便让帐下士兵穿上他的战甲督战,令元军以为是俞通海亲自督战,不敢进逼,遂渐渐撤退[8]。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随廖永安等人攻占江阴的石牌戍,夺取马驮沙后还军[8]。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俞通海率军攻打枞阳水寨,大破其军,俘其将赵牛儿等,守将赵普胜从陆路逃跑,俞通海全数收缴了他的舟船,并顺势收复了池州,迁任佥枢密院事[9]。六月,率兵攻赵普胜,不克而还[10]。攻陈伐张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掠龙湾,俞通海协同诸将将其击退,并追击其军,在慈湖焚烧其船,擒拿其部七帅,一直追逐到采石,论功第二[11]。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12]随朱元璋亲征陈友谅。八月,攻克同安,于是进克九江,陈友谅逃走,又攻掠蕲、黄[13][14]。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随徐达攻打叛将祝宗、康泰,收复南昌[13]。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随军支援安丰,击退张士诚军后,还军攻打庐州。七月,随朱元璋前往南昌解围,和陈友谅的部队相逢于康郎山。朱元璋军队船小,不能仰攻,力战后几近崩溃,俞通海乘着风势,放火烧掉陈友谅二十多条船,才稍稳局势。后来,朱元璋乘船搁浅,陈友谅部下骁将张定边径直而去,常遇春连忙发箭,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也赶忙前来支援,朱元璋得以逃脱,但俞通海却被陈友谅的大船所压,头盔尽裂,仅以身免。次日再战,俞通海与廖永忠等用七艘船装满火药,撞入陈友谅船阵中,烧掉陈友谅数百条船。又过了两天,又用六艘船故技重施,但陈友谅军铁索连舟,全力抗击,未果。朱元璋登楼远望,久久未见舟船出没,以为俞通海已经战死。良久,六艘船轻快地从包围圈中驶出,于是士气大振,大败陈友谅军。大军进驻左蠡,俞通海建议说:“湖水过浅,舟船回旋困难,不如入江,据于敌军上游,一旦敌军入江,即可大败其军。”朱元璋听取了他的建议,率军出湖,水路结栅,陈友谅不敢出。一个月后,陈友谅军粮尽,率军突围,死于乱军之中。鄱阳湖之役以俞通海功劳最大,回军后,被赐予良田金帛[16]。
俞通海半身像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俞通海随军平定武昌,任中书省平章政事[17]。四月,俞通海总领军事,和张兴祖率军攻打刘家港,进逼通州,击败张士诚军,生擒张士诚部将朱琼、陈胜[18]。七月,改庐州路为府,置江淮行省,俞通海被任命为江淮行中书省事,时民众大多流亡失所,俞通海日加招抚,政策惠爱百姓,因此复业者很多[19],俞通海还整修城墙,建设战壕,用以备御[20]。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和参议邹天庭奉命核实庐州军民粮粟之数[21],又随徐达攻打安丰[22]。战死沙场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随军攻克湖州。十一月,进略太仓,秋毫不犯,民众大悦[18]。伪元帅陈仁寿率领百余舟逃入海中,听闻俞通海威名,遂率军归还,俞通海收编其军数千人[23]。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大军包围平江,徐达命令俞通海率军前来会合,战灭渡桥,在进捣桃花坞的战斗中,身中流矢,伤势严重,归还金陵休养。四月,朱元璋亲自前往他府第看望,问道:“你知道我来看你吗?”俞通海已经不能说话,朱元璋挥洒涕泪而出。次日,俞通海卒,年仅三十八岁,朱元璋哭的十分伤心,赠光禄大夫,追封其为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朱元璋亲自率百官为他发哀,并前往祭奠,由官府负责安排吊问、赙赠、葬器的具体事宜。俞通海没有子嗣,由其弟俞通源承袭官位[24][25]。洪武三年(1370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26],杀身报国曰忠,戎业有光曰烈。洪武九年(1376年),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27]。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俞通海三代皆封公爵。人物成就
俞通海投奔朱元璋以来,主领水军,功勋卓著,先随大军攻打元军,败海牙、陈兆先,又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打太湖时,身先士卒,击退吕珍军,为朱元璋初期的扩张和稳定作出了贡献。此后,在平定陈友谅的过程中,先于龙湾之战焚其船,擒其将,又于鄱阳湖水战中,救朱元璋、烧船献计,居功首位。他还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全过程,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28]。亲属成员
父亲:俞廷玉,官至佥枢密院事,后追封河间郡公[28]。弟弟:俞通源,封南安侯,涉胡惟庸案爵除[28]。弟弟:俞通渊,封越巂侯,战没于白沟河[28]。侄子:俞靖,俞通渊次子[28]。人物评价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①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②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计不旋踵,效命疆场,虽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以视功成命爵、终罹党籍者,其犹幸也夫[28]。朱元璋:昔平章俞通海与陈氏战鄱阳湖,陈氏以巨舰压通海舟,势危急,其所统军士皆奋勇力,以首抵舰,铁帽尽坏,而后得脱,非通海训练有素,恩威兼济,安能得其死力若此[29]。《明太祖实录》:俞通海勤事从征,开辟疆宇,及姑苏垂平,偶为流矢所中,天不假年,遂至长逝[27]。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明太祖实录》[28]墓址
据《金陵古今图考》载,俞通海的墓在在中华门外雨花台北,为俞氏家族墓群。墓前有石刻。俞氏后人在墓前建了俞氏宗祠[30]。俞通海墓碑上刻有“明故中书平章政事赠光禄大夫谥虢国公俞公通海字碧泉之墓”。墓前石刻只剩下了一件石马和一件石羊。
俞氏家族墓旧貌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1]  俞通海像取自清上官周绘,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画传》所附《明太祖功臣图》。[2]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通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子三人,通海、通源、渊。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3]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而赵普胜叛去。元兵以楼船扼马场河等口。濒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会天大雨,水深丈余,乃引舟出江,至和阳。
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4%BF%9E%E9%80%9A%E6%B5%B7&lemmaId=2173826&lemmaFrom=inner_link&fromModule=lemma_inlink&from=baikeswan&_swebfr=1&_swebFromHost=bdli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6 15:22 , Processed in 0.0531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