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03|回复: 30

薛昂奉旨编定《王安石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发表于 2022-2-23 15: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昂奉旨编定《王安石集》考 汤江浩 作者简介 : 汤江浩 1965 年生 ,男 ,湖北仙桃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唐宋文学。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 ,中华书局 ,1965 年。 ②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中华书局 ,1980 年。 ③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④ 汪藻《浮溪集》卷二一 ,四部丛刊本。 摘 要 :本文通过考察薛昂生平、仕历 ,对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薛昂的人品与学术倾向作了较全面的 探讨 ,并重点对薛昂与王棣奉旨编次王安石集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考辨。 关键词 :薛昂 王安石集 生平 交往 历来对于薛昂编纂王安石集 ,颇有异说。其 一 ,关于薛昂是否编纂成书的问题。《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卷一五三于《临川集》条下有云“: 叶梦 得《石林诗话》又称 :‘蔡天启称荆公尝作诗 ,得 ‘青山扪虱坐 ,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诗 ,然不 能举全篇。薛肇明被旨编公集 ,遍求之 ,终莫 得。’肇明为薛昂字。是昂亦曾奉诏编定其集。 顾蔡絛与昂同时 ,而并未言及。次山序中亦只举 闽、浙本而不称别有敕定之书 ,其殆为之未成 与。”①即认为薛昂编王集可能并未成书。余嘉 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于《临川集》条下引杨 仲良《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四载徽宗重 和元年(1118) 六月壬申门下侍郎薛昂奏 “: 承诏 编集王安石遗文 ,乞更不置局 ,止就臣府编集 ,差 检阅文字官三员。从之。”故余氏称 :“昂既承诏 编集 ,又已奏置官属 ,时方承平无事 ,下距靖康之 难犹将十年 ,何至为之不成 ?”余氏又举魏了翁 《鹤山大全集》卷五一所载《临川诗注序》所云 : “国朝列局修书 ,(中略) 臣下之文 ,鲜得列焉。时 惟临川王公遗文 ,获与编定。薛肇明诸人实董其 事。”进而推断云“: 然则昂等所编集 ,非为之而未 成 ,乃已成之后 ,旋复散落耳。”②其二 ,关于薛昂 所编王集的优劣评价问题。据魏了翁《序》所称 , 世以薛本为善 ,而以当时传抄俗本为劣。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四“临川集”条下有云 “: 薛 肇明即薛昂 ,徽宗时以迎合蔡京执政 ,此小人而 无学者。虽出入介甫门下 ,其编次庸有当乎 ?”③ 即对薛本最善之说提出了怀疑。 要澄清这些分歧 ,我们必须对薛昂生平、仕 历有更深入的了解。《宋史 ·薛昂传》(卷三五 二) 十分简略 ,文字仅有十行。除简述其官历外 , 尽载其不学无术、谄事蔡京之笑料。缺载其生 卒、享年。故先推考其生卒年如下 : 汪藻《浮溪集》卷二一有《祭薛大资文》④ ,我 们认为即祭薛昂文。大资 ,即资政殿大学士的省 称。《宋史 ·薛昂传》称薛之仕历有云 “: 授彰化 军节度使、祐神观使 ,改特进 ,充资政殿大学士、 知应天府。”《浮溪集》卷二三又有《为人谢薛昂大 38
文献天地 资启》,卷五有《代薛左丞谢除门下侍郎表》《、代 薛昂门下谢本省书成回授二子转官表》,皆可证 汪藻与薛昂关系密切《, 浮溪集》卷二一《祭薛大 资文》必祭薛昂无疑。祭文称薛昂卒时“寿且八 十”。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蓬左文库李壁注本 卷四二于《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题下 李注云 :“肇明 ,薛昂也。杭州人 ,没于绍兴四 年。”此条注文尤为可贵。①据此 ,可推证薛昂约 生于 嘉 祐 元 年 ( 1056 ) 左 右 , 卒 于 绍 兴 四 年 (1134) 。其次 ,我们对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稍作考 述。据《宋史》本传 ,薛昂为元丰八年 (1085) 进 士。故薛昂与王安石的交往 ,当主要在元丰八年 以前。安石集中今有《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 一首》《、又代薛秀才一首》《、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等三诗。前二诗乃同时作。第一诗云“华发寻春 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培堆”,当是安石自谓。时薛 昂年不及三十 ,不应称华发。第二诗云“故将明 艳凌霜雪 ,未怕青腰玉女嗔”,颇见风情 ,始是代 薛昂口吻。可知安石与薛昂对弈赌诗 ,二人皆一 胜一负 ,故安石自作一首 ,又代薛昂一首。《偿薛 肇明秀才桤木》诗云 “: 濯锦江边木有桤 ,小园封 植伫华滋。”则是薛昂为安石觅来桤木苗 ,安石赋 诗为谢。安石诗中还有《蒋山手种松》“: 青青石 上岁寒枝 ,一寸庵前手自移。”《耿天骘许浪山梅 见寄》“: 闻有名花即漫栽 ,殷勤准拟故人来。”《与 天骘宿清凉寺》“: 野馆萧条无准拟 ,与君对植浪 山梅。”可见安石营半山园前后对营栽花木颇有 兴趣。半山园营建的时间 ,学者一般认为在元丰 二年春 ②。半山园舍为寺院 ,时在元丰七年六月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六载元丰七年六月 : “戊子 ,集禧观使王安石请以所居江宁府上元县 园屋为僧寺 ,乞赐名额。从之 ,以报宁禅院为 额。”载述甚明。故安石种梅、种桤的时间当在元 丰二、三、四年间 1079--1081,故与薛昂交往的时间也当在此 段时期。 李壁于《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诗 后注云“: 吴曾《漫录》:荆公在钟山下棋 ,时薛门 下与焉 ,赌梅花诗一首 ,薛败而不善诗 ,荆公为代 作。今集中所谓薛秀才是也。薛既宦达 ,出知金 陵 ,或者嘲以诗曰 :好笑当年薛乞儿 ,荆公坐上赌 梅诗。而今又向江东去 ,奉劝先生莫下棋。薛书 名似丐字 ,故人有乞儿之说。向来多谓此诗韩子 苍作 ,非也。昂赋蔡京君臣庆会诗 :逢时可谓真 千载 ,拜赐应须更万回。时谓之薛万回。据此则 昂不能诗 ,可知矣。荆公代作梅诗 ,亦所以诲之 也。”所引《漫录》文字 ,不见今本《能改斋漫录》正 文 ,虽是嘲弄薛昂 ,但亦非毫无根据。《宋诗纪 事》卷二九收薛昂诗一首 ,其小传后亦附此二事 , 以下棋事出自《能改斋漫录》,赋蔡京君臣庆会诗 出自罗志仁《姑苏笔记》。又洪迈《夷坚丙志》卷 一九“薛秀才”条亦载荆公代薛昂作咏梅诗事 ,并 载他人改王智兴诗讥笑薛昂 ,托为韩子苍改 ,韩 坐罢知分宁县。通过上引诸条笔记皆可说明薛 昂不善为诗 ,并屡为时人讥笑、嘲弄。 李壁于赌棋诗题下注有云“: 臣僚尝言其‘以 腐儒之学 ,党附蔡京 ,致位近弼 ,当政和宣和间 , 朝廷大事一无建明 ,专务谄谀 ,同恶相济。’观此 诗 ,则昂早从介甫 ,后为京所引 ,有自来矣。”在此 实对安石与其交往提出了批评。李壁所引臣僚 之言 ,乃节录张纲《缴薛昂复官恩泽词头状》③。 薛昂卒 ,家人上遗表 ,依惯例当复官并录用其后 , 时已下圣旨 ,张纲坚决反对此举 ,故上此状。 前引汪藻《浮溪集》卷二一《祭薛大资文》云 : “呜呼 ,惟公道学 ,得之钟山 ,如郢垩鼻 ,挥斤者 般。坐振声誉 ,雷惊瀑潺。”则对薛昂与王安石的 交往给予了正面评价。《浮溪集》亦有代薛昂所 为文两篇 ,似可从侧面证明薛昂不擅诗文。其 实 ,宋代文人、学者不善诗文的 ,也并不少见 ,薛 昂之所以为人鄙薄 ,主要原因在于被视为蔡卞、 蔡京之党。 《宋史》薛昂本传完全持否定态度。吴曾《能39 ①②③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四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蓬左文库本 ,1993 年。 参见洪本健《宋文六大家活动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第 281 页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 256 页。 张纲《华阳集》卷一七 ,四部丛刊本。
中国典籍与文化 改斋漫录》卷一二云“: 崇宁初 ,薛门下为司成 ,士 人程文有用史记、西汉语者 ,薛辄黜落。元符中 , 尝上殿乞罢史学。建炎初 ,言章谓薛为蔡元长私 讳其名。薛尝对客语 ,误及蔡京 ,即自批箠其 口。”①此节皆采入《宋史》本传 ,且演绎为 “: 至举 家为京讳 ,或误及之 ,辄加笞责。昂尝误及 ,即自 批其口。”显然有所增饰。沈钦韩《王荆公诗集李 壁注勘误补正》卷四引《尊尧集》有云“: 昂为太学 博士 ,上殿 ,乞罢讲筵讲史 ,而专读王安石《日 录》《、字说》。哲宗怒曰‘: 朕方稽考前代得失 ,薛 昂俗儒妄言 ,可不黜乎 ?’”此即吴曾所言元符中 上殿乞罢史学事。 薛昂的学术好尚可能主要倾向于王安石的 新学 ,故《宋史》本传称“昂主王氏学”。《夷坚丙 志》卷一九“薛秀才”条更称薛昂对王安石崇拜之 至“: 至祀公于家 ,言话动作率以为法。每著和御 制诗 ,亦用《字说》。”《宋史 ·艺文志》载有薛昂 《神霄宫使司法令》一部。从总体上说 ,薛昂虽非 饱学之士 ,但也可谓学有渊源。徐自明《宋宰辅 编年录》卷一二载当时制词云 “: 具官薛昂 ,直谅 多闻 ,柔嘉维则 ,学古圣人之道 ,为时儒之宗。西 掖东台 ,辟雍泮水 ,践扬滋遍 ,闻誉惟休。擢长五 兵 ,益多嘉绩。”②重和元年 (1118) 九月薛昂自门 下侍郎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宋宰 辅编年录》卷一二所载罢职制词亦称美有加“: 具 官薛昂 ,德粹而行孚 ,量闳而识远。学通圣奥 ,会 归六籍之醇 ;文掞道华 ,度越百家之小。驾说早 宗于士类 ,输忠深简于朕知。”前引汪藻《祭薛大 资文》对其学问亦评价很高。可见宋人对薛昂学 问、人品的评价颇有云泥之别 ,其原因主要与党 争有关。钱大昕斥之为“小人而无学者”,并否定 其编次荆公集之善。显然对薛昂抱有偏见。我 们今天当超越这种简单评判。 薛昂奉旨编次王安石集 ,既见宋人文集、笔 记载述 ,又见杨仲良《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可 知编集之事不虚。但要弄清编集之结果如何 ,还 需要弄清薛昂后期的仕历。 《宋史 ·薛昂传》云 :“大观三年 (1109) 拜尚 书左丞。明年 ,请补外 ,出知江宁 ,徙河南。久 之 ,提举嵩山崇福宫。政和三年 (1113) ,蔡京复 用事 ,昂复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寻 请罢 ,授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 ,改特进 ,充资 政殿大学士、知应天府。”这里载叙了薛昂自大观 三年拜尚书左丞至知应天府的一段仕历 ,其间亦 有错误。今以《宋史 ·徽宗本纪》等考之。 大观四年(1110) 六月丙申 ,薛昂自尚书左丞 以资政殿学士仍中大夫出知江宁府。《经抚表》 卷四于江宁府大观四年条下载云“: 薛昂 ,六月丙 申 ,门下侍郎薛昂 (汤按 :当时尚未任门下侍郎) 知江宁府 ,寻改河南。”且又于政和二年 (1112) 条 下云“: 薛昂 ,八月 ,昂改河南。”③说明自大观四年 六月至政和二年七月 ,薛昂在江宁府任上。 《宰辅表》载政和三年 (1113) 四月己酉 :“薛 昂自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除尚书右丞。”可知自 政和二年八月至政和三年四月间 ,薛昂初在河南 府任 ,后提举嵩山崇福宫。 《宰辅表》载政和六年1116八月乙巳 :“薛昂自银 青光大夫、尚书右丞除尚书左丞。”但《徽宗本纪》 所载与此月日有异 ,称政和六年十一月戊申“: 以 侯象为中书侍郎 ,薛昂为尚书左丞。”《宋宰辅编 年录》《、续资治通鉴》皆从《宰辅表》,今亦从之。 据此 ,可知《本传》所谓“政和三年 ,蔡京复用事 , 昂复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实语意含 混不清。蔡京复用事 ,乃在政和二年。政和三 年 ,薛昂复为尚书右丞 ,并非自尚书右丞为左丞。 “为左丞”“, 迁门下侍郎”,皆数年以后事 ,不可与 “政和三年”一气贯下。由以上考辨可知 ,自政和 三年四月己酉至政和六年八月乙巳 (或是年十一 月戊申) 薛昂在尚书右丞任上。 《宰辅表》载政和七年1117十二月丁巳 :“薛昂自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加特进、门下侍郎。”《徽 宗本纪》所载又与此小异 ,以是年九月甲辰 “, 以 薛昂为特进”;是年十二月丁巳 “, 以薛昂为门下 侍郎”。《徽宗本纪》所载更详 ,今从之。由此推 40 ①②③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王瑞来校补 ,中华书局 ,1986 年。 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卷 4 ,张忱石点校 ,中华书局 ,1984 年。
文献天地 知薛昂自政和六年八月乙巳至政和七年九月为 尚书左丞 ,九月甲辰加特进 ,十二月丁巳除门下 侍郎。《宰辅表》载重和元年 (1118) 九月庚寅 :“薛 昂自门下侍郎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 读。”此次罢门下侍郎 ,实乃薛昂自请《, 宋宰辅编 年录》卷一二所载亦同。《经抚表》卷二应天府宣 和元年(1119) 下系薛昂并引《本传》及《宰辅表》 说明依据 ;又于宣和二年下系薛昂 ,三年下系薛 昂、徐处仁。可知自重和元年 (1118) 九月庚寅至 宣和三年(1121) ,薛昂先自门下侍郎除彰化军节 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后改特进 ,充资政殿大学 士、知应天府。 薛昂宣和三年以后至靖康初 (1126) 之间这 段仕历《, 宋史》本传缺载。《宋史 ·徐处仁传》载 处仁因建议置裕民局事得罪蔡京“, 乃罢局 ,出处 仁知扬州。未几 ,以疾奉祠归南都。方腊为乱 , 处仁亟见留守薛昂 ,为画守战之策 , (中略) 语闻 于朝 ,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 ,徙大名尹。”据吴 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徐处仁出知扬州在宣和元 年(1119) ,为应天府尹在宣和三年至六年三月。 据《宋史 ·徽宗本纪》,方腊事起在宣和二年十 月 ,至三年初方腊陷诸州郡 ,大胜官军 ,至四月方 为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擒。故徐处仁往见薛昂 当在宣和二年底至三年初这数月间。薛昂向朝 廷举荐徐处仁 ,于是复起用为应天尹。应天尹与 南京留守 ,一般为知应天府者兼任。既已命徐处 仁为应天尹 ,薛昂当改任他职。我们推测薛昂此 后当在京中任闲职。 至靖康初 (1126) ,薛昂年已七十 ,已是致仕 之年 ,又以言者弹斥 ,诏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已载《本传》。至建炎二年 (1128) 年十二月丁丑 , 因杭州军乱 ,朝廷责薛昂不请命领州事 ,责徽州 居住。《徽宗本纪》载其被谪之时 ,然不载其原 因《; 本传》载其原委 ,缺载具体时间。前引《能改 斋漫录》卷一二称“建炎初 ,言章谓薛为蔡元长私 讳其名”,亦当为建炎二年受弹事 ,可见附会蔡京 实为主要罪名。从建炎二年十二月受责至绍兴 四年(1134) 去世 ,薛昂一直责居徽州。汪藻《祭 薛大资文》称其 “: 顾敛英气 ,萍洲蓼湾。诗酒陶 写 ,渔樵往还。”多有称美。 通过上述考辨可知薛昂自政和七年 (1117) 十二月丁巳除门下侍郎 ,至重和元年 (1118) 九月 庚寅罢 ,任门下侍郎的时间实不足十个月。杨仲 良、毕沅二史所载薛昂上奏有关编集安石遗文 事 ,正在重和元年六月壬申 ,则距改官又不足三 个月。重和元年九月以后薛昂官职变更颇为频 繁 ,自重和元年九月至宣和三年 (1121) 中 ,薛昂 先除彰化军节度使、祐神观使兼侍读 ,后改特进 , 充资政殿大学士、知应天府。宣和三年以后至靖 康初所任官职已不可考。故薛昂能否在重和元 年六月至九月任门下侍郎的职任上完成王安石 文集的编纂工作 ,颇让人怀疑。《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对薛昂编集是否完成提出疑问 ,应该说确 有值得怀疑的理由。 对薛昂编集是否完成的问题 ,我们再换一个 角度来考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集部》著录 宋两浙西路转运司王珏刻元明递修本《临川先生 文集》多部 ,此书即为王安石曾孙王珏在绍兴二 十一年(1151) 初刻。该本王珏序有云 :“曾大父 之文 ,旧所刻行 ,率多舛误。政和中门下侍郎薛 公、宣和中先伯父大资 ,皆尝被旨编定。后罹兵 火 ,是书不传。比年临川、龙舒刊行 ,尚循旧本。 珏家藏不备 ,复求遗稿于薛公家 ,是正精确 ,多以 曾大父亲笔、石刻为据。其间参用众本 ,取舍尤 详。至于断缺 ,则以旧本补校足之。凡百卷 ,庶 广其传云。” 王珏《序》文提到了“政和中门下侍郎薛公” 奉旨编王集事。据前考薛昂任门下侍郎的主要 时间 ,及上奏编集事皆在重和元年 (1118) 。按政 和八年(1118) 十一月朔始改元重和元年 ,故薛昂 任门下侍郎实在政和七年十二月至政和八年九 月 ,故王珏《序》称“政和中”实不误。王珏《序》又 称“宣和中先伯父大资”也尝奉旨编定安石集。 此说不见他书记载。以一般情理而言 ,若薛昂于 重和间已新编撰王集成 ,则不至于宣和间又诏命 他人再编王集。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以王《序》所称“先伯父大资”为安石嗣孙王棣。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引《长编》载徽宗政和 六年正月事称“悉缘过房孙王棣自擅”,以王棣为 过房孙 ;又引宣和四年九月诏云 “: 熙宁故事 ,悉 安石建明。今其家沦替 ,理宜表恤 ,可赐第一区 ; 41
中国典籍与文化 孙棣除显谟阁待制 ,提举万寿观。曾孙王寿、珏 并转宣义郎。”又据《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载王 棣死节后诏赠资政殿大学士 ①,正与王珏之说相 合。王珏《序》既称王棣于宣和中奉旨编定王安 石集 ,故可推定薛昂等所编王集当时尚未成书进 献。薛昂于重和元年所奏“乞更不置局 ,止就臣 府编集 ,差检阅文字官三员”,说明薛昂已于编集 事有所准备 ,但不知所求检阅文字官员中是否即 有王棣。但无论如何 ,宣和间王棣再次承旨编 集 ,一定是在薛昂的基础上展开的。故薛昂、王 棣所编安石文集实为一部。宣和与靖康相接 ,王 棣编成安石文集后 ,尚未刻版 ,即罹战乱 ,书稿于 兵火中被毁。王珏《序》文已作明确说明 “: 后罹 兵火 ,是书不传。” 王珏《序》文称王安石文集在薛昂、王棣编集 前已有刊本 ,且谓“旧所刊行 ,率多舛误”,由此推 测王集刊本不止一种。《序》中所称“比年临川、 龙舒刊行 ,尚循旧本”,学者一般以为此处所谓 “临川本”,即指绍兴十年(1140) 抚州知州事桐庐 詹大和刻本 ,据该本黄次山序引詹大和语称“: 吾 今所校本 ,仍闽、浙之故耳 ,先后失次 ,讹舛尚 多。”“龙舒本”,即指尚流传至今的《王文公文 集》,是书现存二残本 ,拼合后一百卷诗文俱全 , 只是缺失前后序跋。赵万里先生于中华书局影 印本《王文公文集》题记中指出 “: 龙舒在绍兴年 间确曾刻印王集 ,刻时还在杭本 (即指王珏刻 本) 前 ,这就是现在所见的龙舒本了。”临川本与 龙舒本实属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系统 ,王珏称 二者“尚循旧本”,可知并非指循薛昂、王棣编次 之旧。有学者怀疑詹大和本之祖本 ,或即出于 薛昂本。据前引黄次山、王珏、魏了翁诸序 ,似 无此可能。 王珏《序》称其编集时曾“复求遗稿于薛公 家”“, 至于断缺 ,则以旧本补校足之”。可知当时 薛家亦无全书 ,只有部分遗稿 ,断缺处只好以通 行旧本补足。是以余嘉锡在比较王珏刻本与詹 大和刻本后 ,指出 “: 仅有诗三首彼此不同 ,其余 竟无以大相远。然则珏所谓‘是正精确’者 ,不过 文字校勘而已。”②同时我们推测王珏于薛家所得 遗稿颇为有限。据前文考证 ,薛昂奉旨主持编次 的王安石集 ,实成于王棣之手 ,故薛昂至南渡后 能保存多少编集的草稿已成问题 ,且薛昂自靖康 初至南宋一直遭受政治上的打击 ,直到薛昂去世 许多年后状况也未改变。《宋史 ·黄潜善传》(卷 四七三) 有云 “: 高宗末年有旨 ,潜善、余深、薛昂 皆复官录后。谏官凌哲言 :深、昂朋附蔡京 ,潜善 专恣误国 ,今尽复三人恩数 ,恐政刑失平 ,忠义解 体。”高宗末年即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左右 ,薛昂 去世已近三十年 ,此时薛昂等人及其后代仍属另 类 ,为“正人君子”不容。王珏能从薛昂的后人那 里获得部分遗稿也是万幸。故我们推测王珏从 薛氏所获遗稿 ,只是部分草稿 ,而非成书 ,且数量 有限 ;对于缺失部分 ,王珏只好以旧本补足 ,而所 用旧本也一定是詹大和刻本系统 ,故二本差异 甚小。上文通过考察薛昂生平、仕历 ,对薛昂与王 安石的交往、薛昂的人品与学术倾向作了较全面 的探讨 ,并对薛昂与王棣奉旨编次王安石集的来 龙去脉进行了清理 ,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薛昂的诗才不高 ,但学术崇尚王安石“新学”,亦 可谓学有渊源 ;薛昂为人并无显恶 ,但因党附蔡 卞、蔡京 ,受到了过分的嘲弄与谩骂 ,从他推荐徐 处仁之事来看 ,也能唯才是举 ,徐处仁即因得罪 蔡京而受贬者 ;薛昂虽首先奉诏编集王集 ,但书 当成于王安石之过继孙王棣之手 ;薛昂、王棣二 人所编之集 ,实为一集 ,书虽告成 ,却未能刊刻、 传钞 ,广布流传 ,不幸毁于战乱。南宋学者虽多 称美薛昂所编之集 ,实未见该书 ,不过相沿前代 之传说而已。 42 ①② 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 ,四库全书本。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137 页)“资政殿大学士”条云“: 正三品。 班位在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又省称大资。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引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 ○有云“: (王珏本) 原书尚是绍兴旧刻 ,核之 明翻詹大和刻本 ,卷第皆同。惟挽词中少《苏少翁挽词》二首 ,集句中少《离升州作》一首 ,而多《移桃花》一首‘舍南舍北 皆种桃’云云。案此诗不似集句 ,疑当时误编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纪事·王智兴_西山书屋


https://www.809802.com/gdwx/xs/bj/tsjs/0726.htm

2021-1-20 · 王智兴 智兴 为徐州节度,一日,从事于使院会饮赋诗,智兴召护军俱至,从事屏去翰墨。智兴曰:“适闻作诗,何独见某而罢?”复以笺陈席上,小吏亦置笺于智兴前。于是引毫立成曰:“三十年前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收藏



120
  


8














特进 (古代官职)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特进是起源于北魏 [1]  的一个官职名。 [2]  地位同三公。西汉后期始置,本非正式官名,为引见之称。如汉成帝时张禹以老病罢,仍以列侯身份朔望朝见,位特进,见礼如丞相。行之既久,渐成加官。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朝会时位仅次三公。唐以后称为散官名。

北魏国家对出任特进者,在身份上有严格限制,实际是社会上层显贵具有的特权。北魏国家对任职特进的身份限制,至北魏末年开始松弛,并为东魏北齐国家所延续,成为向文散官演变的重要条件。





中文名特进 机构职能奖励功臣的勋官 始置时间西汉后期 地    位同三公 品    级正二品 官    暑文散官
《后汉书 志第二十八》:“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 魏、晋、南北朝沿东汉之制,皆为加官。隋用文散官名号,位于开府仪同三司之上。唐为文散官第二阶,正二品,位开府仪同三司之下。宋代因之。神宗时,改定官制,以阶易官,颁定《元丰寄禄格》,以特进换尚书左右仆射,为从一品寄禄官。金、元位于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下。金从一品,元正一品。

明代文武阶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无单称特进之官。清初,文阶正一品授特进光禄大夫,后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2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使院赋



作者:王智兴更新时间:2017-12-10


三十年前老健儿,刚被郎中遣作诗。
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独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左丞

官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居尚书右丞上,秩四百石。总领尚书台庶务,主管吏民章奏及台内小吏。魏、晋、南朝为尚书省佐官,位次尚书,与右丞共掌尚书都省庶务,率诸都令史监督稽核诸尚书曹、郎曹政务,督录近道文书章奏; 监察纠弹尚书令、仆射、尚书等文武百官,号称“监司”; 分管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授官吏等文书奏事,职权甚重。八座以下,侧目惮之。魏、晋、宋六品,梁九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魏略同,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四品上。北齐从四品上,凡三师以下百官皆得弹劾,监察本省诸官,监督吏部、考工、主爵、殿中、仪曹、三公、祠部、主客、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官、二千石、度支、左右户诸郎曹政务。隋、唐通判都省事,监察省内,领内司郎中、员外郎,监督稽核吏、户、礼三部十二司。高宗龙朔二年 (662) 曾改名左肃机,咸亨元年(670) 复旧。隋从四品,唐初升从三品上,武则天永昌元年 (689) 升从三品上,如意元年 (692) 复改正四品上。又,隋行台尚书省亦置,视从四品。唐朝罢尚书令,玄宗开元 (713—741) 以后仆射、尚书亦渐成名誉职务,尚书省政务实由左、右丞主持,实权反在仆射之上。诏敕经门下省审查后,须经左、右丞复审,有权封驳,或有加“同平章事”衔成为宰相,入政事堂议政者。五代因之。后梁开平二年 (908) 改左司侍郎,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旧,长兴元年(930)改正四品。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不预省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升为正二品,位列执政,为宰相副贰,居六部尚书上,参议大政,与左、右仆射合治省事。南宋省。辽朝为南面朝官。金、元亦为执政,佐宰相治省事,正中二品。时行台尚书省、行尚书省亦置。元号左辖,位居右丞下。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遂废。参见“尚书台”、“尚书省”。


官名,东汉置,为尚书台副长官,俸四百石,掌吏民章报及驺伯史,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见《后汉书·百官志》及蔡质《汉仪》。《后汉书·韩棱传》:“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其后,魏晋南北朝皆沿置。《晋书·职官志》:“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廪掖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表奏事。”隋唐权势更大。《新唐书·百官一·尚书省》:“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其后,宋、金、元也置,佐宰相治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8: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右丞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官名。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光武帝减二人,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宋、辽、金亦置。金正二品,与参知政事同为执政官,为宰相佐贰。元以中书省总政和,于中书省设右丞、左丞,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丞”。明初置,先左后右。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时罢。





中文名尚书右丞 外文名Shang You Cheng 性    质官名 词    性名词


目录

1 尚书省
2 吏部
3 户部
4 礼部
5 兵部
6 刑部
7 工部
8 总结

   


尚书省

编辑

 播报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吏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武德五年改选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户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高宗即位,改民部曰户部。龙朔三年,改户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光宅元年,改户部曰地官。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有户部令史十七人,书令史三十四人,计史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度支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金部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仓部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礼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

   


兵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曰,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刑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

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谳,为尚书、侍郎之贰。凡刑法之书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赦,集囚徒于阙下以听。

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有刑部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工部

编辑

 播报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

工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凡京都营缮,皆下少府、将作共其用,役千功者先奏。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雇者,曰为绢三尺,内中尚巧匠,无作则纳资。凡津梁道路,治以九月。

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武德三年,改起部曰工部,龙朔二年,曰司平,屯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宝十一载,改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水。工部有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屯田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虞部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水部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总结

编辑

 播报

从以上资料看来,尚书右丞管的是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工部(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的人事。并且纠正他们的行事。

不算小官,但也不算特别大的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下侍郎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秦、汉有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为帝王近侍。南北朝时地位逐渐提高,参与朝廷大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至德二年(757)仍旧名。大历二年(767)再改为门下侍郎。唐门下侍郎,本正四品上,大历时升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遂废。





中文名门下侍郎 年    代秦汉 性    质官名 等    级四品
秦、汉有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为帝王近侍。南北朝时地位逐渐提高,参与朝廷大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至德二年(757)仍旧名。大历二年(767)再改为门下侍郎。唐门下侍郎,本正四品上,大历时升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遂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1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宰辅编年录  播报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宋宰辅编年录》是南宋徐自明撰编年体史书,二十卷。





作品名称宋宰辅编年录 作    者徐自明 创作年代南宋 类    别编年体史书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全4册) 9787101084047




¥95.00

¥186.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购买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全四册)




¥151.1

¥186.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购买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全四册)




¥366

¥407.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购买



宋宰辅编年录 二




¥30.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复印件】续宋宰辅编年录




¥103.00

服务由孔夫子旧书网提供

购买




目录

1 作者简介
2 内容简介
3 评价

   


作者简介

编辑

 播报

《宋宰辅编年录》作者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做过富阳主簿、监都进奏院、国子博士、太常博士、昆陵通判,嘉定十年(1217)十二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十三年(1220)终于任。能诗文,谙典籍,尝撰《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其编《宋宰辅编年录》,约在知永州任上或稍前成书。北宋司马光作《百官公卿拜罢年表》,陈绎作《宰相拜罢图》、《枢府拜罢录》,其后南宋李焘、蔡幼学等各有撰述,而或有阙略,或流传不广。徐自明因编成是书,以补诸人之遗漏。

   


内容简介

编辑

 播报

书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宁宗嘉定八年 (1215),二百五十余年间,大臣进退,始末详备。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自明子徐居谊知永富,始将此书刻于县学。在有关宋宰辅的十来种书中,独有此书流传至今。

《宋宰辅编年录》记宋建隆元年(960年)至宋嘉定八年(1215年)二百五十多年间中书、枢密二府大臣的任免情况。宋代官制是以中书、枢密为二府,设宰辅之职,所以,以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至签书枢密院事,共数以千计的宰辅,都详记其拜罢之由,各大臣的仕履及锁院制词。叙事详实,内容丰富。在叙述一个宰辅的任免时,往往博采诸家之说,并列几种记载。如卷八熙宁七年四月丙戌“王安石罢相”条,对此事就兼采了《丁未录》、《枢府拜罢录》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三种记载。又如卷十四建炎元年五月癸丑“耿南仲罢门下侍郎”条,列举了有关其被罢原因的两种记载,一种是《中兴小纪》,一种是拜罢录,二者说法截然然相反,为研究者留下了进一步探讨的线索。叙述王安石变法始末,比《通鉴纪事本末》所记王安石事迹更详细集中。

《宋宰辅编年录》的体例是以年月日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于每人之下,首列宰辅拜罢时间,详具年月日,后记拜罢人姓名、职务;此下注以拜罢人自何地何官职所任,或是罢为何地何官职;次列宰辅拜罢制词;制词后详细记载人物字号里籍,并大量引述各种史籍中有关此人的拜罢因由

是书融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于一炉:按年代顺序叙述宋三百年间的宰辅拜罢,是编年体写法;每个宰辅之下,详记该人生平事迹,同纪传体;叙述宰辅拜罢原因,又跨越时序,记载一事始末,属纪事本末体。这样,在体例结构和叙事记实上更合理。另有自注,说明资料来源、辨误、存疑、次要人物的出处里籍等。



《宋宰辅编年录》
《宋宰辅编年录》
该书资料主要取材于其前的几种有关宋宰辅拜罢之书,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丁未录》、《宋大诏令集》、《东都事略》、《中兴遗史》等诸家文集,著述不下五十种。其中许多史籍,特别是宋代的宰辅拜罢之书已经遗佚,所以,此书可作为辑佚、校勘之资,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不少缺佚之处,而徐自明的这本书曾大量引用。可补李书的一些缺佚部分。该书可与《宋史·宰辅年表》相参校,纠正其讹误,或互相考证。如建隆元年赵普拜枢副,此录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兴国八年宋琪拜参知政事,此录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拜参知政事,此录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类例子很多。
   


评价

编辑

 播报

《宋宰辅编年录》是研究宋代相权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宋太祖时期曾制定一些制度分散、削弱宰相的权力,但是宋朝的历史发展并不是按宋太祖的意愿发展的,从书中可见宋代相权强化的情况。宋代设参知政事,本欲分宰相处理政务之权,但常常被宰相所罢,只能听命于宰相,如卷十六余尧弼罢参知政事条。宋太祖欲分宰相军权的设想也因条件所限未能实现,庆历二年在军事方面形式上的分权就结束了(卷一)。熙宁二年财政权也全部收归宰相(卷二)。卷九载任人一切听命于蔡确,卷三记丁谓为相擅权,任命罢免官吏都不报知皇帝,卷十载章惇为相,贬斥元祐旧臣,不待皇帝诏命就罢免了官员。它为研究宋代宰相制度及统治阶级内部倾轧,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参考资料。

当然,此书不免有挂漏之处,如:卷十四失载靖康元年正月甲戌耿南仲自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枢密院事”。卷二十失载嘉定六年三月癸亥楼錀罢参知政事等。讹误之处也不少,有的是时间误,有的是制词脱文,也有的是史事误。 [1]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宋宰辅编年录
宋宰辅编年录(1)




参考资料1.    读书志第二百四十部·《宋宰辅编年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宰辅编年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1-05-01 12:11

责编:暮霭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现在

有偿征稿





【导语】:编年体史书。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宋宝祐四年(1256年)初刻。 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生卒年不详。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曾任富阳主簿。嘉定年间任监都进奏院、国子博士、


       
  编年体史书。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宋宝祐四年(1256年)初刻。

  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生卒年不详。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曾任富阳主簿。嘉定年间任监都进奏院、国子博士、太常博士,任太常博士不久被罢官,过了两年又被起用,任毗陵(今江苏常州)通判,继知永州。他对经史典籍十分熟悉,曾撰有不少著作,除本书外,他还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

  在徐自明之前,已有不少有关宋宰辅拜罢的书,如司马光《百官公卿拜罢年表》、陈绎《宰相拜罢图》及《枢府拜罢录》等,徐自明认为这些书都有缺陷,对于任相之由、罢黜之因以及宰辅仕履等记述不够详尽,而且因受当时政治势力的左右,这些书有许多错误失实之处,于是、徐自明以一人之力撰成此书,而且在有关宋宰辅的十来种书中独有此书流传至今。

  《宋宰辅编年录》的体例是以年月日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于每人之下,首列宰辅拜罢时间,详具年月日,后记拜罢人姓名、职务;此下注以拜罢人自何地何官职所任,或是罢为何地何官职;次列宰辅拜罢制词;制词后详细记载人物字号里籍,并大量引述各种史籍中有关此人的拜罢因由,凡是罢政之人,往往这一部分之首记任职起迄时间。熔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于一炉:按年代顺序叙述宋三百年间的宰辅拜罢,是编年体写法;每个宰辅之下,详记该人生平事迹,同纪传体;叙述宰辅拜罢原因,又跨越时序,记载一事始末,属纪事本末体。这样,在体例结构和叙事记实上更合理。另有自注,说明资料来源、辨误、存疑、次要人物的出处里籍等。

《宋宰辅编年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宋宰辅编年录》记宋建隆元年(960年)至宋嘉定八年(1215年)二百五十多年间中书、枢密二府大臣的任免情况。宋代官制是以中书、枢密为二府,设宰辅之职,所以,从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至签书枢密院事,共数以千计的宰辅,都详记其拜罢之由,各大臣的仕履及锁院制词。叙事详实,内容丰富。在叙述一个宰辅的任免时,往往博采诸家之说,并列几种记载。如卷八熙宁七年四月丙戌“王安石罢相”条,对此事就兼采了《丁未录》、《枢府拜罢录》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三种记载。又如卷十四建炎元年五月癸丑“耿南仲罢门下侍郎”条,列举了有关其被罢原因的两种记载,一种是《中兴小纪》,一种是拜罢录,二者说法皆然相反,为研究者留下了进一步探讨的线索。叙述王安石变法始末,比《通鉴纪事本末》所记王安石事迹更详细集中。

  《宋宰辅编年录》是研究宋代相权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宋太祖时期曾制定一些制度分散、削弱宰相的权力,但是宋朝的历史发展并不是按宋太祖的意愿发展的,从书中可见宋代相权强化的情况。宋代设参知政事,本欲分宰相处理政务之权,但常常被宰相所罢,只能听命于宰相,如卷十六余尧弼罢参知政事条。宋太祖欲分宰相军权的设想也因条件所限未能实现,庆历二年在军事方面形式上的分权就结束了(卷一)。熙宁二年财政权也全部收归宰相(卷二)。卷九载任人一切听命于蔡确,卷三记丁谓为相擅权,任命罢免官吏都不报知皇帝,卷十载章惇为相,贬斥元祐旧臣,不待皇帝诏命就罢免了官员。它为研究宋代宰相制度及统治阶级内部倾轧,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参考资料。

  该书资料主要取材于其前的几种有关宋宰辅拜罢之书,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丁未录》、《宋大诏令集》、《东都事略》、《中兴遗史》等诸家文集,著述不下五十种。其中许多史籍,特别是宋代的宰辅拜罢之书已经遗佚,所以,此书可作为辑佚、校勘之资,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不少缺佚之处,而徐自明的这本书曾大量引用,可补李书的一些缺佚部分。该书可与《宋史·宰辅年表》相参校,纠正其讹误,或互相考证。如建隆元年赵普拜枢副,此录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兴国八年宋琪拜参知政事,此录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拜参知政事,此录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类例子很多。

《宋宰辅编年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当然,此书不免有挂漏之处,如:卷十四失载靖康元年正月甲戌耿南仲自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枢密院事”。卷二十失载嘉定六年三月癸亥楼罢参知政事等。讹误之处也不少,有的是时间误,有的是制词脱文,也有的是史事误。

  宝祐四年(1256年),其子徐居谊将该书始刻于县学。十年后,即咸淳二年(1266年)吴革又对此书进行修订刊刻。元代未见刊行。明初编纂永乐大典收入此书修订本,该本是此书迄今最早的传本,也是较佳的一个本子。明万历年间,王惟俭得抄本,经王惟俭、吕邦耀、朱勤䓺等人校订刊刻,这是尚存于世的最早的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年),黄群将此书汇入《敬乡楼丛书》,一九六八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此影印发行。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王端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共四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1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徽宗实录

https://www.zhonghuashu.com/wiki/%E5%AE%8B%E5%AE%B0%E8%BC%94%E7%B7%A8%E5%B9%B4%E9%8C%84/%E5%8D%B712
四月癸卯,余深中书侍郎 自中大夫、尚书左丞除
薛昻尚书左丞 自试兵部尚书,迁中大夫除
刘正夫尚书右丞 自试工部尚书、兼侍读、实录院修撰,迁中大夫除
昻尚书左丞制曰:“朕躬览万机,图回四海,思得忠良之士,式居辅拂之聮。具官薛昻直谅多闻,柔嘉维则,学古圣人之道,为时儒者之宗,西掖东台,辟雍泮水,践扬滋遍,闻誉惟休,擢长五兵,益多嘉绩,宜进司于纲辖,庸典领于机衡。往其钦哉,服我休命。”兵,益多嘉绩,宜进司于纲辖,庸典领于机衡。往其钦哉,服我休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5 20:48 , Processed in 0.0592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