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7|回复: 0

[真神] 余承勋,生于明弘治甲寅年(1493年)二月十七日申时,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3
发表于 2022-9-14 23: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承勋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明朝翰林院国史修撰官

余承勋,生于明弘治甲寅年(1493年)二月十七日申时,卒于明万历癸酉年(1573年)二月二十一日丑时,字懋功,号芳池,明朝青神县(今属四川眉山市)人,明正德年间(1516年)中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官授翰林院国史修撰官(1522年授),被民间广为传颂,时人称之为“余翰林”。明隆庆时,授太常寺卿,赠太中大夫资治少尹。墓在四川眉州汉阳场(汉阳古镇)金马山(金马山,在今青神县汉阳乡,地踞岷江东岸,当地人称“翰林山”)。



人物关系纠错
余子俊
祖父

余子俊(1428年-1489年),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祖籍京山(今属湖北省荆门市)。明朝名臣。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进户部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巡抚延绥时,苦筑延绥长城一千七百七十里,史称“尽心边计,数世赖之”。巡抚榆林时,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弘治二年(1489年),余子俊逝世,年六十一。获赠太保,谥号“肃敏”。有《余子俊奏议》《余肃敏公奏议》等,今已佚。《皇明经世文编》录有《余肃敏公文集》一卷。



本    名余承勋 字懋功 号芳池 出生地青神县 出生日期1493年 逝世日期1573年 主要作品《青神县志》
目录



余承勋成就和事迹编辑 播报
嘉靖(1524年七月),余承勋因与其诗文好友杨慎(升庵)议大礼,不慎触怒朝廷,被杖击免职还家,寄居青神城南9公里之中岩寺读书著文。
余承勋回青神后,感于县城北沿途10公里之鸿化堰渠已淤骞毁塌,农田饱受天旱之苦,便与两道州牧(知州)共议,发动一州两县之民众、修复鸿堰,致使青神县城南北20公里数千倾农田得以引水灌溉。
后,青神知县聘余承勋修纂《青神县志》,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成书,共7卷。此书现已散失,仅淅江宁波天一阁尚收藏残本3卷。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余承勋受马湖知府之聘,修纂《马湖府志》,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7卷。今宁波天一阁尚收藏刻本1部。
隆庆时(隆庆二年1568年),余承勋又复官,授太常寺卿,赠太中大夫资治少尹
余承勋一生除编修国史、方志外,所著诗文甚多,现存遗著有:《青神考》、《南安考》、《眉山苏氏祀田记》、《游峨眉集序》、《井研四李祠记》、《西眉郡县志》10卷等文集。为世人留下了可贵的历史资料。他编纂的嘉靖《青神县志》7卷,已查实翻拍3卷,对后人研究青神历史、振兴青神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四川省青神县志》第三十一编·人物617页。) [1]  

余承勋明史记载编辑 播报
据《明史》记载:子寰,举进士,终户部员外郎。寘,就武廕为锦衣千户,终指挥同知。曾孙承勋(实为余祥曾孙)、承业(实为余祥曾孙),皆进士。承勋,翰林修撰。承业,云南佥事。(《明史》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余子俊传。)

余承勋家族关系编辑 播报
余承勋,南平王铁木健七世孙,根六公余德成六世孙,余永泰玄孙余祥曾孙,余子伟之孙,余子俊之侄孙,余寰次子,兄余承恩,弟余承业,长子余莘、次子余莲、三子余芾、四子余茹、五子余芬,孙余省发、余光发、余长发、余时发、余骥发、余验发等。
正室妻杨氏,四川新都人,生于弘治壬子年(1492年)十二月初二申时,卒于万历戊寅年(1578年)九月十三日已时,杨廷和之女,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文学家杨慎之妹。长子余莘、次子余莲、三子余芾皆所出。
副室妻夏氏,生于弘治乙卯年(1495年)七月十五日丑时,卒于万历辛巳年(1581年)七月十一日已时,葬龙女山(今青神县龙女寺附近)。生四子余茹、五子余芬。
岳父杨廷和(1459~1529)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七年出任首辅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后削职为民,卒于乡。隆庆初复职,追赠太保。著有《杨文忠公三录》。 ) [2]  

余承勋文物及墓葬传说编辑 播报
太极流杯池题字
余翰林(余承勋)在青神最为知名的有两件事:一是他使用了最早的竹编制品。明代时期,京城尚未有竹制品,但余翰林进京做官时,带过去的生活用品全是竹编品,如今这套竹编作品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在青神的竹编推广者都曾专门为此寻访。
另外,则是在现今的中岩寺(古人亦称作“小峨眉”)里,余翰林感怀黄庭坚在“九曲流畅池”的文豪本色,专门在此立碑题下“流觞”雅名,这二字弥足珍贵,堪称中岩风景区里的上乘珍品。
余寘题刻
明代“正德”辛未(1511)邑人余青野(余寘,余子俊的儿子,翰林修撰余承勋的伯父。)在中岩风景区里伏虎台的题刻“伏虎”与“无尽堂”两局石刻纪念,现存苍壁之上,字迹完整明晰。
余承勋墓到底在哪?自古以来人们都充满了好奇,青神县内凡与余翰林坟墓相关的地方,都被盗毁,但其墓究竟埋在哪里,至今是个谜。
青神县清代县志记载:余承勋墓在县东南五里芙蓉溪,即今天的白果乡象鼻寺岩下;而民国时(1934年)《余氏族谱》又记载,余承勋墓在汉阳金马山,据当地老人回忆,余承勋的原碑很高大,其后人见墓葬碑文经过日晒雨淋,剥落损毁严重,便在民国年间(1932年)为其重新立碑,而这正为最近发现的碑文。
余承勋墓碑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青神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来到了汉阳镇小三峡村,在一农户家里,大家惊讶地发现,石板做的仓底竟然就是余承勋的墓碑。2012年5月,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小三峡村,找到该户人家,老人已经去世,房子早已没人住,呈现着摇摇欲垮的状态,好不容易找到了老人的儿子,经过协调,大家将墓碑带回收藏。墓碑,上面刻着:“明翰林院编修、太常寺少卿六世叔祖余公承勋之墓、中华民国第一壬申夏至后三日谷旦、承恩公派二十一世裔孙一海、一泽重建”等碑记。(六世叔祖,是以元末明初入川的根六公余德成为一世祖排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02:17 , Processed in 0.0524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