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回复: 0

[真神] 2666--程敏政(??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85
发表于 2022-9-15 0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0度59分16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446年01月07日 10时15分39秒  农历  超出范围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446年01月07日 00时15分30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446年01月07日 12时15分40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巳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446年01月07日 09时15分38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11时15分39秒
十神      七杀    比肩    日元    比肩
乾造       乙      己      己      己
              丑      丑      酉      巳     (日空 寅卯)
癸未大运己未流年生死大灾53====
元运  下元七赤运  节后第11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448年10月23日 05时59分  逆行
十神   劫财    偏印    正印    七杀    正官    偏财    正财    食神    伤官    比肩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始于   1448    1458    1468    1478    1488    1498    1508    1518    1528    1538
实岁    2岁    12岁    22岁    32岁    42岁    52岁    62岁    72岁    82岁    92岁

程敏政(1446年1月7日—1499年7月11日),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隶沈阳中屯卫籍 [1]  ,出生于河间。后居歙县篁墩(在今屯溪),故时人又称之为程篁墩。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
程敏政于成化二年(1466年)殿试中榜眼,授翰林编修。此后历官侍讲、经筵讲官、左春坊左谕德、东宫讲读官、少詹事侍讲学士、直经筵。弘治元年(1488年)冬,因雨灾被弹劾而致仕。弘治五年(1492年)被起用,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院事。三年后,守孝期满还京,转詹事翰林学士,进礼部右侍郎,侍皇太子讲读。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为会试主考官时因被举报泄题而下狱。出狱后,被勒令致仕,不久逝世。后赠礼部尚书 [7]  
程敏政善谈论,性疏爽,于书无所不读。所作文章,为同辈所推崇。著有《皇明文衡》《咏史诗》《宋遗民录》《程氏统宗谱》《程敏政贻范集》《篁墩稿》等。 [7]  
概述内图片来源:明·程敏政《篁墩程先生文粹·作者小影》明武宗正德元年刻本 [2]  


人物关系共1个相关人物
程信
父亲

程信(1417年6月30日-1479年10月12日),字彦实,号晴洲钓者,世称晴洲先生。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属安徽)人,直隶河间府沈阳中屯卫军籍。明朝名臣。程信为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初授吏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年),督军西直门,参与北京保卫战。后历任吏科左给事中、山东右参政、四川参政、太仆寺卿、辽东巡抚等职。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至成化四年(1468年)间,以兵部尚书衔提督军务,与襄城伯李瑾率军讨平四川都掌蛮叛乱。回师后加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掌兵部事务,旋即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成化十年(1474年),因病致仕归乡。成化十五年(1479年),程信去世,年六十




百科星图
程敏政的著作
明文衡(全2册)
ISBN:10位[7807202319]13位[9787807202318]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惟方孝孺则
新安文献志(全三册)
《新安文献志(全三册)》是2004年黄山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程敏政。
天机馀锦(共二册)
《天机馀锦(共二册)》是200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程敏政。
篁墩文
《篁墩文》指的就是《篁墩文集》,作者(明)程敏政,199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篁墩文集》共2册,影印四库本,每页拼








本    名程敏政 别    名程篁墩 字克勤 号篁墩、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446年1月7日 逝世日期1499年7月11日 主要作品《篁墩程先生文粹》《道一编》等 籍    贯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 官    职礼部右侍郎 追    赠礼部尚书
目录




程敏政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程敏政早年生活
程氏世居休宁,七世祖荣秀,任元代江浙儒学提举。程杜寿为程敏政曾祖,洪武末戍河间,隶沈阳中屯卫籍。 [3]  
正统九年(1446年)十二月十日,程敏政生于河间(今属河北沧州)。他生而聪慧,年少就继承家训,人们把他比作东汉孔融和唐朝李泌。十三岁时,程敏政随父宦游四川,侍郎罗绮很欣赏他,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朝廷。当时大学士李贤用“圣节及瑞雪”诗加上经义各一篇来考验他,程敏政应对自如,提笔就马上写下答案。朝廷下诏令他在翰林院读书,跟从李贤、刘诩、吕原彭时诸位阁臣学习。等到他壮年时,李贤将女儿许配给他。 [7]  

程敏政举途通畅
天顺六年(1462年)夏,程敏政家莲开并蒂,诸人都将这作为程敏政中举之兆。 [24]  秋,程敏政以《尚书》中顺天府乡试第一人。 [23]  
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三日,程敏政举一甲二名进士及第,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年轻的。十四日,程敏政被授翰林院编修 [25]  ,同修《英宗实录》。翰林院中,程敏政以学问该博著称,与以文章古雅著称的李东阳、以性行真纯著称的陈音各为一时之冠。 [7]  
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八日,程敏政祭奠岳父李贤。 [27]  四月一日,送岳父李贤之丧,晚宿安仲和家。 [28]  

程敏政翰院浮沉
成化五年(1470年)春,程敏政同考礼部贡举。后又同修《资治通鉴纲目》。 [26]  
成化十一年(1476年)春,程敏政担任廷试受卷官(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负责收取考生试卷) [29]  夏,致书何廷秀,谈及自己著述《苏氏祷机》《皇明文衡》《宋遗民录》《新安文献录》《渡贤奏对录》诸书情况。 [30]  十一月十六日,有感岁月消磨,功名难就,赋诗抒怀。 [31]  
成化十五年(1479年)二月一日,回家半年的程敏政辞别亲人赶往京师,出家乡休宁县东门。 [32]  九月二十七日,父亲程信逝世。 [33]  
成化十六年(1480年)春,程敏政奔丧南归。 [34]  三月二十六日,因遭连日大雨,程敏政滞留于淳安,遣家人程泉昭告于吴山阴侯贺公庙,祈求大雨停止。 [35]  三月二十八日,抵新安休宁家中。 [36]  七月二十四日,葬父休宁南山之原。 [37]  十一月二十四日,程敏政撰《赴京谢恩告文》,并于二十五日起程赴京。 [38]  
成化十七年(1481年)春,因河水阻途,程敏政于淮阴驿站中校勘《王氏脉经》十卷。 [40]  八月二十五日,次子程圻病死于姑苏访医途中,时仅五岁。程敏政十分悲痛,作文悼念。 [39]  十月二十五日,南归至休宁故里。 [41]  十月二十七日,葬子于弟程敏行墓侧。 [42]  
成化十八年(1482年)正月三十日,因服制已满,程敏政祭告亡父。 [44]  正月,绩溪县城陛新庙落成,敏政应族侄程傅之请,为撰文记其事。 [45]  春,会宗人诸谱,订正异同,纠外勘误,逾六月,成《新安程氏统宗世谱》二十余卷。 [43]   [46]  七月一日,始动工梓刻《新安程氏统宗世谱》。 [47]  八月二十五日,赋一律悲悼子程析亡于姑苏周年。 [48]  随后便动身还朝。 [7]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程敏政受命与汪谐主考应天府秋试。 [49-50]  秋试,识徐钦之文于落卷中,摧为经魁,众人以为得士。 [51]  十一月,祁门黄宗镇知处州,敏政为作送序,以“义利之辨”勉之。 [52]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太子朱佑樘即位,是为明孝宗。十一月二十日,程敏政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7]   [53]  

程敏政一度起落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七日,程敏政侍雍王讲读。 [54]  二月十二日,程敏政跟随孝宗躬耕。 [55]  八月三日,疏《奏考正祀典》,议从祀孔子礼。当时御史汤鼐进奏,请求明孝宗罢退尹直这样的奸邪之人,启用刘健、谢迁、程敏政等贤良之臣。 [58]  因此有暗中嫉恨程敏政的人一定想要他去职。十月十八日,监察御史王嵩以久阴不雨,以暖昧之言中伤程敏政。 [56]  朝廷随后诏令程敏政致仕。礼部尚书丘濬劝其自辩以明,程敏政答书谓:“欧阳公、朱文公当时各遭谗谤。时欧公在执政,故力可辩;文公在庶僚,故不可辩,恐反遭锻炼故耳。况上有老母,下有弱子邪!”即归,读书讲学于休宁南山精舍。 [57]  郎中陆容给事中杨廉、进士夏超、锦衣千户叶通先后上书讼其冤。 [7]  冬,被放还江南。束装而得往年游梁园所赋诸诗,触物感怀,请往年之同游而尚在者,补作之,使成卷。 [59]  
弘治四年(1491年)夏,《休宁志》几经校阅,已为定稿,敏政为之序。秋,进士徐中行省族长洲,取道新安来访。八月一日,敏政撰《送徐中行进士》以志之。 [60]  十二月二十二日,刑部主事施彦器抵达休宁。二十三日,程敏政与施彦器、黄汝彝诸人同登齐云岩,冒雨至阳山寺,程敏政以病先行归去。 [62]  
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二十一日,程敏政约司训黄伦、乡进士张旭诸人游休宁县北松萝山,一路往返甚洽,得诗八首。 [63]  六月十九日,冯佩之自浙西来新安访问程敏政。次日,冯、程二人同饮于南山竹院,相互倡为联句。 [61]  冬,朝廷下诏为程敏政昭雪复官。 [64]  十二月二十一日,程敏政得到昭雪复官的书札,赋诗纪念。 [65]  
弘治七年(1494年)八月十四日,程敏政升太常寺卿侍讲学士掌院事。 [66]  
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行人王献臣受命出使朝鲜,程敏政以“天下之事,或教于易,而成于难”之言相赠。 [67]  同年,长子程壎成年行冠礼,汪承之自新安来京为贺,并言及刊刻《新安文献志》诸事。 [68]  不久,母亲林氏逝世于京师。 [69]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二十四日,程敏政被起复为《大明会典》副总裁官的札子至徽州府,他上书请辞。 [70]  十一月六日,程敏政与于明、郑鹏、李汛诸人 [73]  ,自汤口入,游黄山。 [71]  十二月十五日,程敏政到南山打点行李。将北上京师之际,正值梅花盛开,程敏政对花独饮,怅然作诗有怀。 [72]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二十四日,程敏政抵京。 [75]  二十八日,程敏政进职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侍东官。 [74]  还担任《大明会典》副总裁,专掌内阁诰敕。 [7]  夏,张国兴出任徽州知府,程敏政以徽地民风人情告之,勉励他实现抱负,干出一番作为。 [76]  

程敏政坐案冤死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六日,程敏政受命与李东阳主考礼部会试。 [14]  二月二十七日,给事中华昶弹劾敏政鬻题与举人徐经唐寅。明孝宗令李东阳会同五经同考试官,将场中经过程敏政批阅的卷子重加审查,并将放榜时间延迟到三月初二。 [15]  三月七日,朝廷下华昶及徐经、唐寅于狱。 [77]  当时工科都给事中林廷玉指出这件事情可疑的地方有六处,并说华昶弹劾程敏政反倒使自己率先被下狱,朝廷如果草草罢免程敏政官职了事,会开不好的风气。随后给事中尚衡、监察御史王绶都请求逮捕程敏政。徐经上书称华昶纯属诬陷。镇抚司以徐经和华昶的供词出入太大为由请求明孝宗裁决,明孝宗令三法司锦衣卫廷审此案。徐经却说自己曾经送给程敏政金币。于是左都御史闵珪等请逮程敏政对问。奏折被留中十余日才获准。四月二十二日,程敏政也被下狱。 [78]  随后二人在午门前对问,程敏政不服,指出华昶所指两个士子都不在被录取之人中,而李东阳等人再次审校时废弃的可疑的十三份卷子,也没有全都经过程敏政校阅。当时有同列的言官再次弹劾程敏政,程敏政于是继续请求与之廷辩。华昶等人却于廷辩之时语塞,终于以言事不察被贬谪。六月一日,程敏政致仕。 [79]  时值酷暑,程敏政出狱四日,以痈毒不治而卒,赠礼部尚书。 [13]  
沈周闻讣,慨然哀悼程敏政,发“君子不知蝇有恶,小人安信玉无瑕”之痛。《明孝宗实录》论此事为:“言官驳其主考任私之事,实未尝有。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命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有知者,至今多冤惜之。” [7]  

程敏政主要影响编辑 播报

程敏政文学
  • 散文
程敏政的散文,大致可分为赠序、志铭、传记、游记诸类,而又以序文为多。他在散文创作中,虽然未能摒弃前人“文以载道”的理论主张,但他反对“必去词华,文才可入道”的片面观点,体现出明代文学由前期的道统文学观及台阁体文风,向中期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想转化的演变轨迹。他在《明文衡序》中谈到“文之来尚矣,而后世词华之习蠢之。故近有为道学之谈者曰进而提出“言与行符,华与实称”的创作主张,以使“文章德业,无愧前闻”。这既是他选文的标准,也是他为文的原则。
在文章的风格上,程敏政尤以长于议论,雄于气势见称。以上文提及的《道一编序》为例,敏政能以“冰炭之相反”、“疑信之相半”及“辅车之相倚”,来说明朱、陆二学始异而终同的三个阶段,使朱、陆二学兼综和会的复杂过程,明白晓畅一至于此,实在令人叹服。
程敏政为文,虽以雄奇富锐见长,但有不少叙旧赠别、流连光景之作,又能以清新自然,抒发性情而为人所喜。如《送内史林文秀之官淮阴序》写得洒脱飘逸,决非同一般空洞应酬之作。虽名为送序,而体如小品。作为临别赠言,没有古文家借题发挥的空论,也没有道学者不离说教的浅语,凡所抒写,都是源自内心的手足情慷。而文末的“第他日,复得渴告南归”等云云,更是明初上百年的时间里,自宋镰到李东阳的赠序之作中所没有的。可见,敏政之文,已经逾出了明代开国以来,一直左右文坛的“文外无道,道外无文”的道统文学观,及以阿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的台阁诸作,在弘扬个性及抒发真情方面,发晚明文学先声。 [7]  
  • 诗歌
程敏政没有专门论述诗歌创作的著述。但他在文集中,还是指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他对时人“彼世之一言诗者,率不过流连光景,嘲咏风月”,脱离现实生活,表示了不满。程敏政以“《诗》有六义,而风居其首焉”为依据,认为“凡耳之所闻,目之所击,口之所咨课者,一寓之诗”。“诗可以观民风,察吏治,不必工而自工者也。”为此,程敏政也写了一些以感怀时事、暴露现实矛盾为题材的作品。
程敏政的这类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抨击时弊,发为议论,情感激切,沉郁苍劲,显受杜甫诗风的影响。成化、弘治时期,正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的“文道合一”论及“台阁体”诗风余势尚劲之时,一些道学气十足的应制、唱和之作,既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也缺乏对自我情感的剖露。“这是一种由压抑的道德和平庸的人格出发的文学。”对这类空洞乏味的诗风,程敏政深为反感。他慨叹“《三百篇》而后,若楚《骚》,若汉魏之《选》,邀乎不可及矣!叔世以来,诗愈变而格愈卑。”进而推崇杜甫能“力追古作,号为正宗。”尤为可贵的是,程敏政还意识到社会阅历、生活实践对杜甫诗歌成就的影响,“昔有评子美者,谓其入蜀晚年之诗尤精,盖涉历之多也。”敏政盛赞杜甫“以诗咏史者,唐杜少陵之作,妙绝古今,号‘诗史’。”与程敏政同时的李东阳,以台阁大臣的身份影响诗坛,成为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而李东阳论诗,即是强调宗法杜甫。受资料缺乏等条件限制,我们己无法评述李东阳宗杜思想产生的轨迹,但缘于程敏政、李东阳二人的至密关系,他们在宗法杜甫的诗歌创作主张上,无疑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针对明初“诗愈变而格愈卑”的颓势,程敏政极力推崇《诗经》《楚辞》及汉魏乐府,推崇杜甫能“力追古作”,以对抗当时虚假乏味的“台阁”余风。这种理论主张,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或许程敏政尊古、崇古的思想本身,反映了文化传统中的怀旧心理,包含着诸多弊端,但在当时,对于摆脱官方统治思想对文学的束缚,追求文学的独立性,追求文学中自然真实的情感表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7]  

程敏政理学
程敏政十九岁即以《尚书》中顺天府乡试第一人。二十三岁,又以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功名显达,仕途通畅,自然对作为进身之阶的程朱学说怀有深厚感情。加之年少自负,识见未深,尚不能形成个人独立的学术见解,则益发步朱子门徒后尘,俨然以朱学卫道者自居。程敏政年仅十八岁时,即采摘朱熹并贬黜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言论,编成《苏氏梼杌》一书,并自撰序文附于篇前,颇能反映其早年的理学思想。 [7]  
程敏政早年受朱熹思想影响至深,他编摘朱熹贬抑苏氏父子之辞,以为朱门卫经捍道。其“安石之祸祸一时,苏氏之祸祸万世”之说,显系衍化朱子言语而来,又更甚于朱子之说。这种极力宗朱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着较深层次的变化。既然低陆学为禅学,则必然要对陆学思想体系及佛教禅宗诸教义予以深入的研究,以能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正缘于“惟多极研究理道,求古人为学之次第,久而益有所见”,对朱子之学,更是“尤深考核,自以为得我师焉。”丰厚的学识积累,促使他开始对朱、陆二学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弘治元年(1488年)的因谗被弹劾,更成为程敏政思想转化的契点。该年冬,身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的程敏政,被监察御史王篙等人弹劾致仕。致仕直至弘治六年(1493年)春始被诏还,这五、六年的时间,程敏政多半是在家乡休宁县的南山精舍中,以读书授徒的方式度过的,他的理学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 [7]  
程敏政同许衡方孝孺一样,认为学道要重视小学功夫。由小学到大学,以往的理学家也有涉及,但重点都放在心性修养的大学功夫上。程敏政则认为,“古者,人生必先之小学,而后进于大学,故其功有渐,而性可成。”“古之人,自八岁以下,悉入小学,其所学者,太抵多尊德性之事,故至十有五岁,则志气坚定,德性之尊,十且八九。然后入大学,而以格物为首事。”程敏政所主张的由小学至大学的学道方法,是通过养心、正本的方式,培养道德君子的精神。
总之,在心性论上,程敏政虽祖述朱学,但他并没有严守朱学门户。他认为天理在心中,直求本心,即得天理。在理学方法上强调“主敬”、“慎独”,进而只须求得一个“静”字的做圣工夫,也都是从直指本心的思想出发,与朱熹并不完全一致。 [7]  

程敏政史学
程敏政曾编纂过《宋遗民录》《宋纪受终考》《新安文献志》三部史学著作,系统阐发了自己对于宋代史实的整理、编撰和认识。
《宋遗民录》书影
宋遗民录》记载为宋朝末年之事,通过程敏政对宋朝遗民传记及诗文的辑撰,展示当时遗民对于文天祥忠烈之举的哀悼,以及当时人对于遗民收拾宋帝遗骨义举的反响。同时也有意存录其他遗民的行为,存录宋元帝系的传承,更加反映了人们对于遗民及其交往者、纪念者的认识和评价。这不仅是程敏政更是明代中期对于南宋遗民和赵宋王朝的看法。
《宋纪受终考》一书考证宋朝初期疑案,该书是程敏政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出于特殊的目的而编纂的一部史评类的书籍,但同时也兼具辑录和考证的性质。在选取所引用书目时,程敏政有选择有目的的选取一些影响较大的作者和其著述,并对其中论点一一进行辨析和驳持,坚持宋太宗皇位得来名正言顺,并无弑逆之举。在这同时,该书保存了许多从宋至明中叶对于宋初事件的相关资料,也展现了各个时段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更是表现了既作为史官又作为秉承朱子之学的程敏政对宋初皇位授受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是书所展现的价值更远在程敏政为宋太宗辩诬的本意之上。四库馆臣认为该书创新并无多少,只承继宋濂黄溍对于宋纪授受事件的论点,对诸家说法进行辩驳而已。因此根据该书内容与这种罗列史料并加以评析的研究方法,使得该书被《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列入存目,编入史部的史评类。 [80]  
《新安文献志》书影
新安文献志》更是程敏政花费心血,耗时耗力编撰的一部关于地方史志的著作。在编撰此书时,程敏政广搜博集,多方补充材料,使得记载的内容丰富翔实。该书主旨鲜明,表扬先贤,使得徽州文化名扬天下,彰显朱学,体现对朱子的信仰和传承。并且在其中介绍徽州山水之美,显示徽州地方的人杰地灵,鸾翔凤集。新安地方来说,这是第一部关于徽州人文资料的汇编,也是研究徽州地方史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80]  
程敏政三部史著分别围绕宋末、宋初的重大事件及地方史志等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其中有着作者独到的认识与思考。程敏政作为新安人氏,一向以程氏后人自诩,在认识上便有着明显的思想偏向。这种思想也比较符合当时明代史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即彰显《春秋》大义,标明华夷之别,这一点在《宋遗民录》中表现的极为明显。程敏政在赞扬宋末诸遗民的气节与品格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甚至当时的明代社会对于蒙古政权的态度。而在《宋纪受终考》一书中对于宋帝的维护,对“污蔑者”的抨击,无一不是代表明朝廷在维护者宋朝的正面形象。这些倾向与程敏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朝廷主流意识是相符合的。《新安文献志》是程敏政为家乡扬名立言的著作,著作中体现的不仅是程敏政深厚的学术能力,也流露着程敏政对家乡引以为傲的一面。 [80]  

程敏政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程敏政编《宋纪受终考》
程敏政曾考合朱、陆二家始异终同之说,成《道一编》六卷,发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先声。所编著刊刻有《明文衡》《篁墩文集》《碱贤奏对录》《新安文献志》《休宁志》《咏史诗》《宋遗民录》《唐氏三先生集》《真西山真德秀先生心经附注》《程氏统宗谱》《仪礼逸经》《大学重订本》《胡子知言》《苏氏梼杌》等近二十种,五百余卷。《休宁志》38卷,为休宁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 [7]  

程敏政人际关系编辑 播报
  • 父母
程信,字彦实,号晴洲钓者,人称晴洲先生,《明史》卷一百七十二有传。程信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英宗北征时,曾上疏谏止。景泰初年,也先进攻京师,督军防守西城,退敌有功。后任四川参政,协助巡抚侍郎罗绮破西南黑虎诸寨。随后历官太仆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历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成化三年(1467年),晋升兵部尚书,提督军务,率师平蜀。晚岁还居休宁(按,据程敏政辑《程敏政贻范集·乙集·卷十八·鲍宁〈送程使君诗序〉》记载:程信于正统八年(1443年)首次回休宁。另据《篁墩文集·卷五十一·奉迁五世祖考妣祭告先祠文》记载:程信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致仕后回休宁乡居)。卒年六十三岁,赠太子少保,谥襄毅。程信历官三十余年,以名臣闻于世。所著有《晴洲集》《容轩稿》《榆庄集》《尹东稿》《南征录》等若干卷。 [7]  
母林氏,处士林欣女,素有德仪,累封夫人,弘治八年卒。

李莹,大学士李贤长女,通诗书、女红,能酿酒,曾为内阁学士焦芳妻吕氏讲解《列女传》《孝经》诸书;
  • 子女
长子程壎,小名汪保、六十,字本和,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婺源汪奎次女,成化十七年,以祖武功授锦衣卫世袭百户,弘治十二年,藉父遗恩升锦衣卫副千户
幼子程堂,生平不详;
长女嫁临塘范翔;
次子程圻、乳名祖保,幼女月仙、乳名恩姐,均早夭。 [7]  
  • 同辈
弟程敏德,字克俭,以才学名。工真草篆隶,藉父功荫补胄监,授詹事府主薄,调薪州判官,年四十卒。 [7]  
程敏行,字克宽,邑庠生,年二十七卒。 [7]  
妹,适怀远将军指挥同知凌云汉。 [7]  

程敏政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程敏政
李讯:一代人豪也。文翰虽其余事,而抱负之宏、造诣之邃,盖将于是乎征。如万言应事一策,敷匡时之大略;宋纪受终一考,订千古之大疑;续修宋、元鉴,谨严得《春秋》之大旨;附注《心经》,考合朱、陆之道,则又深探理学之大原;……此皆先生学识之过人,足以济时而淑世,不但华国而已。 [22]  (《篁墩文集后序》)
谈迁:程克勤博洽倾一时,名塞宇内 ,晚遭圭玷,囚服对簿。闻者不察,辄来簠之疑。及按国史,更多刺讥。文人凉德,往往然耶! [11]  (《国榷》)
王世贞:徽地险而沃,其人行贾遍天下,以财相倾高。而成弘之际,乃有程克勤先生者出,而以古文辞名世。程先生之于文,宏肆辨博,诗亦埒之。然不肯为精思以求超乎一代之格,当时和之者不知其乡几何,人亦不复有与程先生并称者。 [18]  (《弇州续稿·卷四七·郑獧庵先生集序》)
何歆:时丘公在馆阁,据礼当见,因请求当时之文人。丘公历数自宋景濂诸公而下至于其同时,又极多推让,而篁墩程先生亦在所爱重焉。且曰:‘篁墩晚年进学,其为文才富气锐,可嘉也。’……窃见其以才驱气,以气驾文,豪放奔逸,俱有余地,匪直如丘公所云富锐而已也。虽于道亦未知其如何,要亦韩、柳、欧、苏之俦,与丘公《大学衍义补》俱世不可无者也。 [19]  (《书篁墩文集后》)
李东阳:吾友篁墩程先生,资禀灵异,少时一目数行。下英宗朝,以竒童被荐入翰林观中秘书,用经学及第。读诵常至夜分,遂能淹贯群籍。其论议订疑、伐舛厥功,惟多及研究理道,求古人为学之次第,而益有所见。而于朱子之说,尤深考核,自以为得我师焉。赜探隐索,注释经传。旁引曲证,而才与力又足以达之。虽皆出于经史之余,而宏博伟丽,成一家言质。诸今日殆绝无而仅有者也。顾中遭忌嫉,晚罹竒祸,经济之用不能尽白于世。其所自见不过进讲经幄,及于储宫,校正纲目,预修续编之类而已。 [21]  (《篁墩文集序》)
谢迁:敏政以少年擅文名,以文学跻侍从,自是以往,名位将不求而自至。乃外附权贵,内结奥援,急于进取之心恒汲汲然,士夫多有议之者。但言官劾其主考任私之事,实未尝有。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嫉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有知之者,至今多冤惜之。 [12]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朱彝尊:篁墩数与西涯酬和,集中存诗数千,究乏警策。至其辑录诸书,若《明文衡》《新安文献志》,甄综有法。余如《宋纪受终考》《宋遗民录》,皆有功史学。独是议孔庙祀典,而屏郑康成不与,未免过于刻薄。若夫《苏氏梼杌》一编,谓眉山父子罪浮于王安石,盖借文公《杂学辨》而周内之,其意第欲为伊川复仇,不知徒贻有识者笑也。 [17]  (《静志居诗话·卷八·程敏政》)
纪昀: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可比。特其才高负气,俯视一切,故议论或不免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郑玄祀于其乡,论五行欲以灶易行之类,于义皆为未允。又新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复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亦蹈大言欺世之习。其他征引故事,往往恃其赅贯,不加详核,因而舛误者尚多。集中诗至数千篇,亦率易居多,颇乏警策。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博学雄才,高视阔步,其考证精当者亦多有可取,要为一时之冠冕,未可尽以繁芜废也。 [16]  (《四库总目提要》)
陈田:弱冠成进士,学问该博,为一时冠。数遭齮龁,未竟其用。《篁墩集》存诗甚夥,撷其精华,不愧一时作者。特以芜蔓不剪,为世訾议,亦可为存诗太多之诫云。 [20]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程敏政》)

程敏政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 神童妙对
程敏政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人们把他比作东汉神童孔融和唐朝神童李泌。他十余岁时随父亲在四川藩郡参政,巡抚罗绮很欣赏他,以神童把他推荐给朝廷。明英宗朱祁镇见他应对拜起如老成人,很高兴,赐他在宫里用餐,范妃曾亲手为他总髻。英宗又下诏馆阁即日考考他,馆阁叫他作《圣节瑞雪诗》及《经书义论》各一篇,敏政援笔立就,文采灿然,诸位阁老都感叹诧异。馆阁官员把程敏政的作品进呈给英宗,英宗高兴极了,下诏叫程敏政破格到翰林院读书,朝廷供给他食宿。翰林院大学士李贤、彭时都是当世硕儒,给他讲课。李贤把女儿许配给程敏政,请他在家吃饭,李贤指着席上果品出对:“因荷(谐何)而得藕(谐偶)。”程敏政立即对出下联:“有杏(谐幸)不须梅(谐媒)。”李贤很惊奇。 [8]  
有一次,程敏政和好友李东阳同游安徽和县采石矶,正值雨季,李东阳出句:“五风十雨梅黄节。”程敏政对下联:“二水三山李白诗。”一时服其巧丽。 [10]  
一次,程敏政应召与英宗皇帝共进晚餐。席间,英宗皇帝欲试程敏政的才学,就以宴席上的螃蟹出句:“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略加思索,应声续了下联:“凤凰遍体文章。”下联“山珍”对上联“海味”,一雅一俗,堪称妙对,英宗皇帝听后不禁大喜。 [10]  
明代张谊宦游纪闻》载:“安南(即越南)使入朝,出一对云:‘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脑。’程敏政对曰:‘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9]  

程敏政史料索引编辑 播报
  •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05:32 , Processed in 0.0820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