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39|回复: 3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派语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发表于 2022-3-2 14: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棣
(明朝第三位皇帝)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1]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22]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 [2-3]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4-5]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6]  ,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 [188]  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7]  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188]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8]   [188]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 [9]  。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 [188]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 [249]  、出兵安南 [250-251]  、派郑和下西洋 [252]  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 [253-254]  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概述图为南薰殿《明成祖坐像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5]  



人物关系
纠错
关闭纠错


     
本    名朱棣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1360年5月2日) 逝世日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12日) 主要作品圣学心法 [189]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16]  、为善阴骘 [152]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营建紫禁城,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庙    号成祖(嘉靖时改为成祖,原庙号太宗) 谥    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年    号永乐 陵    号长陵
目录



朱棣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朱棣宫廷生活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五月,陈友谅兵寇池州,不久又传来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 [17]  )的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明成祖像(后人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将在下一年称帝,十二月二十四日,祭告太庙,为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儿子逐一命名,第四子命名为“棣” [206]  ,此时朱棣已经七周岁,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18]  。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19]   [207]  
同年,七岁的朱棣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149]  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 [143]  ,早在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就在宫中的白虎殿为诸子安排了专门的读书场所,登基称帝后,太子与诸皇子读书的地方改为文楼,直到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朱元璋在宫中建成“大本堂”,广集藏书、延请名儒,朱棣等皇子和勋贵子弟便开始在其中读书学习。 [208]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十岁的朱棣为燕王,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 [144]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209]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朱元璋颁布《昭鉴录》,四月,颁布《祖训录》给朱棣等藩王,令他们抄写在王宫正殿和内宫的东壁 [209]  ,书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朱棣在宫廷中要遵守繁琐的礼仪制度 [209]  ,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 [20]  
洪武九年(1376年),十六岁的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即明成祖仁孝皇后)成婚。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154]  ,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 [143]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143]  ,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史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 [20]   [143]  

朱棣就藩北平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有时也要受到亲王的节制。 [146]  
朱元璋笃信佛教,诸王初封时,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朱棣赐名姚广孝 [148]  ),是一位颇有谋略与学识的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随朱棣北上燕邸,后来与他交往密切,十分投缘 [153]  ,还向朱棣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这两人都成了朱棣的谋士。朱棣还设法结纳地方文武官员,以培植自己的力量。 [21]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正月,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命朱棣担任右宗正。 [145]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以出征漠北山西的军队归晋王节制。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麾师前进。这时适逢大雪,诸将欲待雪止再进军。朱棣却认为天降大雪,敌军必然意料不到明军将至,应当乘雪速进。大军进抵迤都,与元军仅隔一沙碛,竟未被发觉。虽以重兵压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将观童前往敌营劝降。观童与乃儿不花是旧识,正在劝降时,明军已大败元军,乃儿不花想乘马逃走,观童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不必害怕,邀请乃儿不花一同到明军营帐中请降,果然被设酒款待,乃儿不花深受感动,便带领部落和马驼牛羊,一起归降了明军。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后,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屡次被朱元璋授命参与北方军事,节制士马。 [21]   [22]  
诸王之中,以晋王、燕王最被倚重, [21]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朱棣率颍国公傅友德出征,收捕番将阿失里等人。 [146]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命晋王节制山西、燕王节制北平各卫将士,凡军中事务,都要启奏朝廷和晋王、燕王。 [147]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朱棣率军北征至彻彻儿山,擒敌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又追击至兀良哈秃城,遇敌哈剌兀,打败敌军凯旋。 [150]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晋王死后,朱元璋命朱棣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诸王防备边患。 [151]  

朱棣继统纷争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随着时间的发展,引起诸王,特别是秦、晋、燕王的不满。他们之间早已开始了明争暗斗。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155]  朱棣入朝,晋王又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 [156]  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 [21]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去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去世,朱棣成为了诸王中最年长者。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21]  
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23]  无疑,这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构成威胁,所以,朱元璋临死时下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正显示出他的这一忧虑。 [21]  

朱棣举兵靖难
姚广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 [24]  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25]  朱棣则在加紧活动。他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表面上,朱棣藏起锋芒,假称有病, [26]  暗中则加紧练兵。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
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市),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朱棣的佯狂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为了在大军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他命令亲信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将士八百人入卫王城。这时,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带领在城的七卫军队和屯田军士包围了王城,并用本栅截断了端礼门等的通道。朝廷削夺朱棣王号和逮捕燕府官属的诏书也在这时到达北平。 [27]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28]  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他谕令将士,同时上书朝廷,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四载干戈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先后下居庸关怀来,捕获南军将领宋忠。趁势攻下遵化永平投降。 [29]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大军到达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 [30]  复战于真定,又大败。 [31]  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九月,江阴侯吴高带领辽东兵马围困永平。李景隆合兵五十万,进军至河间扎营。 [32]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33-34]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村坝大破李景隆军。李景隆退军德州 [35]  朱棣趁机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劳师无功。 [36-37]  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 [38]  李景隆再次战败, [39]  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 [40]  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41]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省聊城市),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42]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 [43-44]  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45]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大军。 [46-47]  五月克泗州、盱眙, [48]  兵指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49]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50]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51]  

朱棣南京即位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 [52]  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162]  ,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方孝孺
朱棣即位后的首要任务是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处置政治反对派。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 [160]  ;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 [53]  ,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77]  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与此同时,朱棣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 [161]  
朱棣对待朱标朱允炆一系和其他藩王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怀恩王,徐王朱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1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至孝文皇帝---朱棣  [复制链接]
仁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棣32岁之后就没生育了,是基因问题,还是哪里损坏了?
   
2021-08-24 09:02:38 来源: 东海寻人  举报





0


分享至









Scan me!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朱元璋跟朱棣的基因问题,导致朱棣32岁之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纵使他42岁篡位,后宫佳丽三千,妃嫔二十余,再也没有子嗣。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的,根本不是朱棣、朱元璋的基因问题导致的,而是另有原因。





朱棣子女基因论


这些基因论的人第一个重要论据,就是朱棣的子女健康情况。其中长子明仁宗朱高炽享年48岁,次子汉王朱高煦46岁,三子赵简王朱高燧50岁,四子朱高爔早夭不足一岁。他们认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没超过50岁,不算长寿,小儿子朱高爔又属于早夭的类型,说明朱棣的精子质量不行,遗传给后代导致他们不长寿。

不过这里面有很多漏洞!

首先,次子汉王朱高煦是因为造反而被诛杀,属于非正常死亡,不是寿终正寝,他能不能活到60岁尚且不清楚,不能当作他身体不健康的证据。

其次,就是小儿子朱高爔早夭就是一个例子,其他子女没有早夭,所以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封建时代医疗水平低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然后,这个论调忽视了朱棣的女儿的寿命情况,比如永安公主朱玉英享年41岁,永平公主朱月贵66岁,安成公主60岁,咸宁公主朱智明55岁,常宁公主22岁,大部分都算比较“长寿”的。而且咸宁公主朱智明是战死的,理论寿命肯定会更长,超过60岁大有可能。

朱棣的子女健康情况大多数比较好,不能证明朱棣的基因问题,所以这第一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朱棣兄弟基因论


基因论的第二个论据,就是朱棣的兄弟健康情况。其中老大朱标享年38岁,老二朱樉40岁,老三朱棡41岁,都跟老四朱棣一样是马皇后生的。朱棣的前面三位兄长都是属于英年早逝,因而持基因论观点的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或者马皇后的基因出现问题了,遗传给了朱棣,导致朱棣中年以后就失去了生育。

这个观点同样也是有很多问题的!

首先,史书里明确记载老大朱标是去考察都城地址,回南京途中染了疫病死的,而且此前的记录都没有体弱多病之说,应该也是一直身体很健康的,染病是属于意外。

其次,老二朱樉也明确记载是被毒死的,也是非正常死亡,不能当作基因有问题的论据。

再次,他们还漏了活了64岁的老四朱棣本人,活了65岁的老五朱橚,活了71岁的宁国公主,全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女,都是属于长寿类型。至于不是马皇后亲生的朱桢享年61岁,朱榑64岁,而且朱元璋其他子女绝大多数都没有早夭,身体也十分健康。这些不仅不能说明朱元璋跟马皇后基因有问题,反而证明了朱元璋、马皇后基因好呢。

再说了,朱元璋的子女有42位,这样本量也足够大了吧,可以证明老朱家的基因没有问题了吧!





朱棣32岁之后失去生育能力的真实原因


我认为朱棣他这一家子的基因是没有问题的,导致朱棣32岁之后失去生育能力的真实原因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7岁的时候朱棣就开始接受朱元璋严格的军事训练,从小锻炼较多,身体肯定不会太差。10岁的时候朱棣就受封为燕王,16岁到北京就藩。要知道朱棣的封地可是幽云十六州所在地,宋朝是因为失去这道门户而灭亡的,如果朱棣小时候身体不好,说着说没有过硬的军事能力,是不可能被朱元璋派到这么重要的地方去的。

公元1390年,朱棣就开始履行他的职责了,屡次率领明军北征蒙古。而两年后他的小儿子朱高爔就出生了,二者联系起来,不难推测出常年在外出征对朱棣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影响到了子女的质量。至于常宁公主是出生在1387年,她的英年早逝应该是个人因素造成的。

所以在公元1398年之前朱棣基本是没什么时间造人的,而且这之后又是四年的靖难之役,基本也是没空的。即位之后又要处理建文帝旧臣的问题,就比如方孝孺,简直是把他气炸了,一直是处于十分头疼的状态,估计也没心思造人。

再四年之后,又开始征安南与蒙古,其中五次亲征蒙古,也是劳身伤神,大概率会影响生育能力。关键是五次御驾亲征,大部分是收获很少的,对他的精神刺激也非常大。朱棣就是在第五次北征回京途中病逝的,这说明他的身体是随着几次御驾亲征每况愈下的。这样的状态要造出人来,确实挺难的。





存疑的严重程度


当然了,有可能明成祖朱棣的那方面情况还更严重一点。

《李朝实录》里面有明确记载朱棣阳衰,是否可信大家可以自行判断。这件事涉及“鱼吕之乱”,牵连被杀的宫女、宦官将近三千人,几乎清洗了一遍后宫,是有掩盖朱棣自己阳衰的嫌疑。

然后再参考朱棣有众多妃嫔,却不再生出一儿半女的事实,是不免让人怀疑他有不举之症。

不过这里我还是提醒大家四件事:

第一,朱棣对徐皇后(徐达女儿)是真感情,属于模范夫妻,那些妃嫔是远远比不上的。

第二,《李朝实录》是高丽的史书,由于朱元璋、朱棣都赐死或者处死过从他们那里嫁过来的妃子,他们是有可能写很多朱家私生活的负面信息,甚至可能造谣。

第三,《李朝实录》关于“鱼吕之乱”的记载是孤证,尚且需要其他确切可靠的史料进一步佐证。

第四,“鱼吕之乱”是一个叫金黑的女子口述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第五,朱棣诛杀的宫女与宦官近三千人,这个数目确实有些夸张,这么大的一件事却不见我国的史料有任何记载,实在蹊跷。




所以我认为“鱼吕之乱”不可信,只能侧面说明朱棣对除了徐皇后之外的妃嫔、宫女真的很差。朱棣死后还留下遗诏让她们都殉葬了,确实残忍。试想一下后宫的这些人怎么可能不恨朱棣呢?然后他们的奴婢回国了,因服侍的主子死了,又怎么可能说朱棣的好话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朱棣32岁之后就没生育了,不是他的基因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常年北征蒙古、靖难之役、处理建文帝旧臣、南征安南等一系列问题令他身体跟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与压力,导致造人没有多少时间,且渐渐失去了兴趣。等到年老的时候更是因为长期劳累而身体每况愈下,心有余力不足,故而生不出子嗣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2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氏家族派语集 - 历史专题 - 中华朱氏网


zhzhus.com/history/881.html

2019-12-22 · 四房朱棣世系派语:高瞻祁见佑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 五房朱橚世系 派语:有子同安睦 勤朝在肃恭 绍伦敷惠润 昭格广登庸。家传洪德远 国庆凤鸣春 纪事常行孝 钦宗永保仁 六房朱桢世系 派语:孟季均荣显 英华蕴盛容 宏才升博衍 茂土立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1 23:22 , Processed in 0.1687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