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回复: 1

太平天国最高级降将韦俊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74
发表于 2022-10-13 1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平天国最高级降将韦俊,为何能活到最后?
                        
1864年11月18日,江西南昌法场,人头攒动。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洪天贵福这位年仅16岁的“小天王”被刽子手凌迟处死。
16岁还是未成年人,慈禧为何要对洪天贵福下此毒手?
其实慈禧的决定从法律角度讲没有任何问题。清朝规定,七岁以下不加刑,并没有未成年人不负法律责任一说。
凌迟一直以来就是用于谋反大罪,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清朝来说就是谋反。
太平军将领石达开、陈玉成被抓获后都处以凌迟之刑,这位小天王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秀成虽然没有被凌迟,也被曾国藩处死。
但是有一个太平军将领却是例外,投降之后不但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继续带兵。
为什么清廷没有杀掉韦俊?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韦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投降?
1856年秋天太平军守卫的武昌,被清兵团团围困。
守将韦俊向天京告急,天王命令严守待援,翼王石达开将前来解围。
就在这时,天京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一家。
接着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洪秀全以滥杀为名下令石达开诛杀了韦昌辉全家。
这时候天王洪秀全,对正在武昌城孤军奋战的韦昌辉弟弟韦俊自然也非常憎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天王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没有必要动刀子,只要坐视不理,就能困死韦俊。
这时候李秀成出面,以自己的人格担保,才让洪秀全打消了除掉韦俊的念头。
韦俊在提心吊胆中逃过一劫,但劫难并没有结束。
洪秀全并没有改变策略,对困守孤城的韦俊没有提供有效支持。
不管韦俊多么能打,但如果洪秀全不再支持他,对他实行救援,武昌就难以守住。
万般无奈,他只好放弃城池,转战湖北、安徽。
即便如此,韦俊也没有动摇,高举太平天国大旗,继续为天国效力。
如果洪秀全是个英明伟大的领导人,就应该对其进行嘉奖。封个王爷什么的,又不用出钱,是个荣誉称号,花点钱刻个印章而已。
此时,洪秀全不但没有那样做,反而出了个昏招。
那就是下令处罚韦俊,说他打了败仗,丢失了武昌,要追究他的渎职之罪。
而且洪秀全又使出借刀杀人之招,把杨辅清派到了韦俊防区附近。
杨辅清是杨秀清的本家弟弟,韦俊的哥哥韦昌辉又在天京事变中杀了杨秀清全家,两家有血海深仇。
洪秀全这样做,就是让杨辅清和杨秀清进行内斗。
杨辅清到了防区之后,果然屡屡挑衅韦俊,要将其置于死地。
对此,洪秀全则极力偏袒杨辅清,将挑起争端之罪名扣在韦俊头上。但是,韦俊对此却非常大度,居然忍耐下来。
当杨辅清在宁国被敌军攻击时,韦俊不计前嫌,出兵为之解围。
但是杨辅清已经处心积虑,不久又杀了过来,想解除他的武装。
杨辅清巩固宁国基地后,又来挑衅韦俊,在和州一带挑起冲突。
韦俊当时兵力三万多,加上新招收的新兵,总数不低于四万。
而杨辅清的人马,只有两万五千人。如果跟杨辅清开战,韦俊胜券在握。
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升级,避免手足相残,韦俊决定渡江去投靠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李秀成。
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杨辅清关系甚铁的陈玉成已经封锁长江,堵住他的去路。
当打着“右军主将韦”旗号的太平军来到和州(今属安徽马鞍山)附近江边渡口的时候,一队太平军杀了过来。
他们声称奉英王陈玉成的将令,在此拦截,任何部队不准过江!
一时间,刀剑格击声、厮杀呐喊声响彻江边,渡口血流成河。
右军主将、北王的弟弟韦俊随后赶到,急忙制止住这场兄弟相残。
他心平气和走上前去,和曾经是自己的部下的英王交涉,但磨破嘴皮也无济于事。
韦俊只好让步,他长叹一声,挥手下令部下后退。他回想起自己的征程,不禁黯然落泪。
1847年,20岁的韦俊跟着哥哥参加拜上帝会。
四年后,韦家兄弟毁家起义,高举“太平天国”的旗帜跟着洪秀全打响推翻清廷统治第一枪。
五年来,韦俊南征北战,为太平天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他率领大军两次出镇武昌,击毙湘军创始人罗泽南(此人编练湘军比曾国藩还早),还差点活捉清朝中兴名臣胡林翼,威震武汉三镇。
1853年,太平军在韦俊的指挥下攻克武昌,当然也让身当先锋的陈玉成一举成名。
1854年5月,韦俊派陈玉成率500童子军缒城攻击武昌,拿下这座长江中游战略重镇。
战后汇报,韦俊把功劳全都给了陈玉成。
陈玉成因此连升四级,开始独当一面,成为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
此后岁月,韦俊越战越勇,威名远扬,让清军将领闻风丧胆。
清朝督抚大员的奏章中,韦俊名字经常出现;湘军统帅曾国藩对他的评价是“极为凶悍”。
怎奈洪秀全杨秀清内斗,哥哥韦昌辉成为工具,自己不明不白被连累,濒临绝境。
洪秀全见死不救,老部下陈玉成也不给自己活路,武昌城弹尽粮绝,人心惶惶。
于是韦俊把心一横,投降了昔日对手胡林翼。
韦俊的投降,肯定是不光彩的,是耻辱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但他的投降是被逼的,即使战死,也不会留一个好名。
因为他已经被洪秀全抛弃,被他为之奋斗的太平天国抛弃,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也对他处处排挤。
这时候的韦俊进退两难:想单干,没石达开那样的实力,再说部下不一定愿意追随自己;想放下武器归隐山林,那就手无寸铁,随便一个农夫都能将其逮捕。(后来李秀成就是这样被捕的)
从天京事变后到此时,他已经隐忍了三年,可却丝毫未能改变岌岌可危的处境,甚至前方的路越来越窄。
即使渡过了眼前的难关,自己的前途也非常渺茫,在太平天国也无法混下去。
那些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不会放过他,他们会将对韦昌辉的仇恨转移到他身上。
到了那时候,即使洪秀全手下留情,大家也不答应,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摆在前面的路只剩下两条,一是带着官兵战死;一条是降清。
1858年,韦俊作出了一生最艰难的决定——投降清军。
韦俊打出白旗,投降了距离自己最近的清军水师统领杨岳斌。
对于任何一个战将而言,选择投降是痛苦的。
更何况韦俊是个血气方刚的战将,投降的是自己昔日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自己不屑一顾的对手,在前跟前点头哈腰,是何等耻辱?
假如韦俊是个孬种,早就投降了。
在天京事变没有爆发前,清廷就多次劝降被围困在武昌的韦俊。
胡林翼曾经亲自起草劝降文书,"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被严辞拒绝。
官文奏告朝廷说太平军"终无悔心"、"甘心死拒"、“此贼终无悔心,甘心死拒”。
韦俊投降之后就别无选择,必须调转枪口,向自己昔日战友开刀。
因为这时候太平天国已经走向灭亡,战场局势对清军有利。
所以曾国藩并不看好他的投降,对韦俊充满了怀疑。
但是韦俊跟李秀成和石达开不一样,李秀成是逃跑途中被俘;石达开是以保全部下为条件向清军投降;韦俊则是主动投降,是死心塌地;
而且韦俊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果然,在安庆保卫战打响时,韦俊为了表明对清廷的忠心,自率一军进攻枞阳,截断了安庆东路补给线,在陈玉成背后捅下冰冷的一刀,也算是报了他断自己生路的一箭之仇。
枞阳失守后,安庆战局更加不利于太平军。
胡林翼对此评论说:“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当陈玉成得知给自己致命一刀的,是昔日战友韦俊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
韦俊交上了投名状,在清军地位得到巩固,从四品官员晋升为二品副将,曾国藩等也渐渐接受了他。
不过,当叛徒是耻辱的,是要留千古骂名的;韦俊也不例外。
1865年,太平天国已经灭亡,韦俊决定回金田老家省亲,给哥哥韦昌辉修建祠堂。
同时,他还打算拿出一笔钱,为家乡修建桥梁。
可是乡亲们得知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坚决拒绝。
还有不少儿童向他啐唾沫,骂他“反骨韦十二”(韦俊外号)。
韦俊明白,自己当叛徒乡亲们无法理解,他不能在家安度晚年。
无奈之下,他只好去安徽芜湖安度晚年。
1884年,韦俊病逝,享年57岁。
综上所述,韦俊主动投降清军,而且死心塌地为其效力,清军才没有杀他。
主动投降的将领,不管谁都不会杀掉的。
对于洪秀全来说,把韦俊这样忠心耿耿的将领逼到敌人那边,也是自己的最大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677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12: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志俊(1827-1884),又名俊,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名将。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弟,地主兼典当商出身。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3月定都天京封国宗,12月参加三汊河之战。1854年加提督军务衔。1855年春参加江西湖口、九江战役,1856年4月击伤湘军悍将罗泽南。1857年春转战江西吉安等地,受挫后投奔安徽霍山陈玉成,是年封定天福。1858年授右军主将,后入豫转战鄂北,次年春出击苏北,后移安徽池州(今贵池),10月降于湘军,为参将。池州旋被太平军夺回。1860年反攻石埭(今广阳),随后又破枞阳镇。1861年9月,复据池州。1862年7月再陷安徽宁国府(今宣城),升副将加总兵衔。1884年5月8日卒。葬于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光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其坟和墓碑被发现。 [1]  







人物关系纠错




韦昌辉

哥哥

韦昌辉(1826年?—1856年11月2日),原名志正,又名正,广西桂平金田村人,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韦昌辉出身地主家庭,少曾读书,应试不第。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加入“上帝会”,后在萧朝贵的提拔下成为中坚,金田起义也在他的家乡举行。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被洪秀全拜为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永安建制时封北王,称“六千岁”。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他上升为太平天国第三号人物,主要协助东王杨秀清打理内政。由于杨秀清跋扈专权,并多次轻慢韦昌辉,导致韦昌辉表面上对杨秀清恭顺,但内心对其恨之入骨。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韦昌辉奉

本    名韦志俊 别    名韦俊 所处时代太平天国 出生地广西桂平 出生日期1884年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历史评价
3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编辑

 播报

韦志俊(1827-1884)的某些人生片断,仿佛为李秀成身临歧路时设一个生动的假想。面对以下四个问题,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从而说明了李秀成决无可能效仿韦志俊。

首先,在天王的逼迫之下,能否矢志不移

1856年9月韦志俊独守武昌,正待翼王来援,突然爆发天京事变。回援遂止,后武昌断粮,信息不通,将士饥疲但依然坚守。此时韦志俊的心情不难想象,他与血变毫无瓜葛,却要承受双倍痛苦,一是自家丧亲之痛,二是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无端仇恨。是年12月,官文胡林翼有意诱降,“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被严辞拒绝。官文奏告朝廷说太平军“终无悔心”、“甘心死拒”。这份内外交困之刻的坚守,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天王竟坐视武昌粮绝不援,事后还要失武昌治韦有罪,韦志俊岂不心寒?幸亏李秀成力保得免。也许,韦志俊暂留太平天国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可是,韦志俊熬过了武昌的测试,没能够突破和州那道关。洪秀全暗忌,杨辅清寻衅,韦志俊无奈渡江欲靠李秀成,陈玉成封江阻拦,于是“彼此忿争,于和州地界两相杀戮”(《胜保片》)此时李秀成身在浦口,但其下属支援了韦志俊,足见他们了解上司心意,但李秀成未必同意这种极端作法。同事逼迫成了压垮韦志俊的最后一根稻草。韦志俊,在某些方面很象石达开,被洪秀全逼得离开太平天国,但他没有能力和威望象石达开那样带走部众,借口远征自保。

设身处地为韦志俊想一想:留下?日日胆战心惊,同事虎视眈眈。胜怕功高震主;败则性命不保。归林?一介白丁,清朝派个把衙役就能抓了他。实在只有降清一条道。否则,只有自杀。即便自杀,两头都不会追认他。何苦?1859年冬,李秀成遇到了和韦志俊一样的情况:“主不问国事,一味靠天,军务政务不问,我在天朝实无法处。”(《原稿注》187页)他在浦口内外交困,弹药粮食俱尽,李昭寿诱降,天王怀疑他要投清,将其家属扣为人质。李秀成一叛变,洪秀全就撕票-这种作法实在和黑帮老大没什么差别。同样遭受无情对待,李秀成韧劲足信念坚,毕竟还是熬了过去。1864年李秀成守天京,坚忍卓绝,却还时时遭受洪姓猜忌。“(洪姓)不念我等勤劳,反说我奸。我本铁胆忠心对主,因何信佞臣而言我奸!”(同上314页)李秀成比韦志俊更有理由投降,但他还是没有走上这一条路。

其次,上下级是否降清意见不一时,如何抉择?韦志俊下定决心投清之后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将峨桥繁昌等地军队陆续撤回池州,向清军水师提督杨岳斌递书,并上缴官印百颗,约期攻取芜湖,要向清廷献份见面大礼。太平天国从未有如此大员投降,杨载福不敢相信:这是馅饼还是陷阱?虽向韦许以炮船协助,但要事成后再为他上奏。杨将此事通报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大家也是将信将疑。后韦志俊遣黄文金等四将领兵去打芜湖,但韦志俊事先思想工作做得不够透和细,黄文金四将半路酒醒了,得杨辅清援助杀回池州,会合讨伐韦志俊。韦志俊在部下极为勉强的情况下还是一意降清,反观1863年的苏州,天朝气数将尽,李秀成部下以郜云官为首四王四天将蠢蠢欲动,暗通李鸿章,谈定斤两:李鸿章要李秀成的头,他们只肯给谭绍光的头。当时,李秀成若有降意,部将一撺掇,要比韦志俊当年人心齐得多,但他却没有随波逐流,足见意志坚定。

需要兄弟鲜血怎么办

既然李秀成给出了任何情况都不降的回答,那么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他就无须回答了。但不妨假想一下:第三,当需要用兄弟的鲜血证明诚意时,是否下得了手?第四,降清保命后能否得到世人的谅解?这两个问题,韦志俊有幸命长,都做出了明确的答案。

保命后如何得到谅解

第三个问题。清廷虽然未能获得池州,但得到韦志俊也不亏,1861年当双方争夺安庆时,韦志俊有了立功表现的机会。枞阳距安庆90里,为安庆咽喉,是太平天国调遣皖南皖北军队的交通要道。敌方深知此地战略重要,曾国荃说“枞阳克,则怀、桐之贼皆成孤注。”(《曾忠襄公数札》卷一)胡林翼也认为“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胡文忠公遗集》卷七十一)而枞阳更是韦志俊与老同事们同心协力,获得三河大捷的地方。然而美好的回忆都已褪色,韦志俊坚决而冷血地向陈玉成捅了最深的一刀,终于吐尽了在天朝受的三年窝囊气。但这也消弥了后世对他无奈降清的最后一丝同情,尽管他若不死战,自己脑袋难保,此后韦志俊复据池州,陷宁国府,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韦志俊没有想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件小事回答了第四个问题。同治四年秋,即天京失陷后一年(1865年),韦志俊以为大局已定,天下太平乡民健忘,挑了个错误的时间回金田省亲,并起昌辉祠。他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为乡民所拒。到了1914年,乡民重修蚂蝗石桥碑还不放过他:“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韦志俊在家排行十二,直到1942年罗尔纲先生访查,还听到人们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要作气节教育,韦志俊是比李秀成更好的材料,前因后果首尾呼应。历史给他出了道难题,只有一死才能完全体面,他偏不愿死,于是老死后继续受罚-落叶不能归根。1884年5月8日韦志俊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光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韦志俊的坟和墓碑被发现。(《太平天国大辞典》367页)

   


历史评价

编辑

 播报

当看客兴高采烈呼喝“韦俊该死”时,有没有想过历史的刻薄处?这道伦理难题横贯眼前,要你怎么做?小人物不必做。我们不蒙历史垂青,也不受历史刁难。因此,《天国志》为韦俊的命运不平,为他的才华叹息:“无威福之过,罔荒淫之失,天京之屠非其罪,武昌之胜有其功……惜推诚屈己,不获已于杨氏;重足侧目,能自安夫朝堂?皖江舟封,何故失挚友之欢?芜湖路断,岂忍易寇仇之帜!其避祸也可恕,其倒戈也能原?黄旗指处,干戈星散,叔侄仓惶,傍人门户,至尸埋异乡,父老为詈,岂不悲哉!然其为洪守,则罗泽南呕血而终;为清战,则陈玉成望垒兴叹,其行也可以相鄙,其能也胡可以相轻?噫,真善守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4-28 20:11 , Processed in 0.0514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