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1|回复: 0

[化神] 6411--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6517
发表于 2022-10-25 0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定天球赤经零点与地球经度零点对齐(同地球仪)
———————————————————————
黄纬  北纬  11度02分25秒
出生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26日 20时00分34秒  农历  己卯兔年腊月十五
午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26日 12时17分23秒  地点  紫金山天文台
子正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27日 00时17分30秒  东经  118度49分00秒
戌时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26日 19时17分27秒  北纬   32度04分00秒
                                 至 21时17分28秒
小寒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06日 05时41分35秒
大寒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1月20日 23时01分15秒
立春  钟表时间  公历 1880年02月04日 17时30分29秒
十神      正财    伤官    日元    比肩
乾造       己      丁      甲      甲
              卯      丑      寅      戌     (日空 子丑)
己巳大运甲辰流年生死大灾84========流动炮//甲木品局撕合//虚神辰土

元运  上元一白运  节后第21天
大运  交运时间  公历 1886年03月17日 09时45分  逆行
十神   食神    劫财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七杀    正财    偏财    伤官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始于   1886    1896    1906    1916    1926    1936    1946    1956    1966    1976
实岁    6岁    16岁    26岁    36岁    46岁    56岁    66岁    76岁    86岁    96岁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  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5年9月2日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并代表同盟国签字。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等职,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终年84岁。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美国著名五星上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陆军五星上将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陆军五星上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陆军五星上将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陆军五星上将



历史事件-太平洋战争主要指挥官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所属国家:美国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所属国家:美国


山本五十六
所属国家:日本


山口多闻
所属国家:日本








中文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外文名Douglas MacArthur 国    籍美国 民    族苏格兰 出生日期1880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1964年4月5日 毕业院校美国陆军军官学院(西点军校) 职    业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主要成就荣誉勋章 主要成就银星勋章(7枚)
对战后日本的管理与改造
西南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
指挥仁川登陆 出生地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 信    仰基督教 代表作品《麦克阿瑟回忆录》 军    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政    党美国共和党
目录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步趋准将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军人的家庭。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麦克阿瑟晋升为工程兵中尉。
1905年,麦克阿瑟追随父亲从事情报工作。
1906年,成为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学员,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早年的麦克阿瑟(4张)

1908年,调任工兵营连长,因训练有方而晋升为营部副官,稍后成为骑兵学校教官。
1911年晋升为上尉,次年调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9月5日,小阿瑟·麦克阿瑟因心肌梗塞去世,为了纪念父亲,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麦克阿瑟四世;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1915年晋升为少校;1916年,调任陆军部长贝克的副官,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络事务。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世界大战,他声称这个师人员来自美国各地,犹如跨越长空的彩虹,所以也叫“彩虹师”;1918年,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6月26日,得到晋升,临时军衔为美国陆军准将;11月,在大战结束后担任彩虹师代师长。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结有怨恨。 [2]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参谋陆军
就任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1922年年底,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司令。
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同年,麦克阿瑟在米切尔准将(主张建立独立的空军)案件中奉命担任审判官,以至后来不得不在回忆录中为自己辩解。
麦克阿瑟1927年秋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8月,麦克阿瑟收到陆军部长来电,得知胡佛总统决定让他出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考虑到当时在世界经济危机之际,和平主义思潮高涨,军费开支必将缩减,怕出力不讨好,有辞职的意思。母亲劝他接受,声称“如果你表现出怯懦,你父亲也会为此感到羞耻。”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任内用机械化装备代替马匹,提高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速度,制定战争总动员计划;为诸兵种建立统一的采购制度以减少浪费,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反对国会因经济原因而欲裁减陆军机构的企图;反对削减军官队伍,声称“一支陆军可以缺乏口粮,可以衣住简陋,甚至可以装备破旧,但如缺少训练有素及指挥有方的军官,则在战时注定会被歼灭。胜利与失败的不同,全在有无干练而有效率的军官队伍”;每年都成功地阻止削减陆军员额的议案,并为陆军的战备辩护。
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后,麦克阿瑟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12月31日,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3]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二战名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2张)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开始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
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2月8日,罗斯福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撤离,所有部队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在5月7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1942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
1943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1943年,共和党政客有意让麦克阿瑟成为1944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预选表明麦克阿瑟得票并不多。因而,麦克阿瑟只好声明无意参加总统竞选。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盟军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张)

1945年1月,盟军在10日开始在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9日在巴丹半岛登陆,夹击日军山下奉文部;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誓言,光复马尼拉;直到3月,盟军才经激战而攻克马尼拉,占领巴丹半岛,收复科雷吉多尔;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回到科雷吉多尔;山下奉文顽抗至9月才率部投降。4月,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出场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也先后签字受降;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很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吉恩。 [4]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朝鲜战场
麦克阿瑟与蒋介石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动了波及朝鲜全境的战争,南朝鲜首府汉城(首尔)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支援南朝鲜的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组织策划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被完全逆转。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以志愿军的正当名义出兵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1月28日,麦克阿瑟与李奇微视察战场
1950年7月31日,麦克阿瑟从东京到台湾访问,蒋中正两度接见会谈,并分别发表声明,蒋发表谈话谓与麦克阿瑟会谈已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杜鲁门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进攻联合国军;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失败,第四次战役旗鼓相当;麦克阿瑟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在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开始扭转战局后,麦克阿瑟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Ridgway)接任。 [5-6]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无上功勋
1951年,麦克阿瑟在演讲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命令。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演说—— 《老兵永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

麦克阿瑟与韩国总统李承晚(1张)

1951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
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美国陆军医疗中心)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7]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主要影响编辑 播报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军事
  • 镇压行动

参见:华盛顿惨案
根据1924年通过的国会法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的退役金要到1945年才发给他们。老兵们不满,开始游说鼓动,要求提前领取退役金,并发起了一场向华盛顿进军的请愿运动。
老兵与警察间的冲突
1932年5月29日,退伍军人到达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幢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麦克阿瑟认为是赤色分子渗入了退伍军人组织,并很快从那些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他看来,退伍军人的这次进军,是共产党人想要煽动革命。麦克阿瑟也宣称请愿者中有90%不是退伍军人。而实际上,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这些人中有94%曾在军队中服役,67%曾在海外服务,20%为残疾军人。
1932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多,警察、老兵间发生冲突,警察向退伍军人们开了枪,当场打死两人,打伤多人。胡佛命令陆军部长赫尔利,要他出动军队。赫尔利则命令麦克阿瑟把美军部队开进混乱的现场,与负责该区域的警方合作,包围受影响地区,驱散肇事者,要对受影响地区的每一个妇孺给予关照和体贴,采取一切与本命令相一致的人道措施。下午4点多,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开过来,打头阵的是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的挥舞着军刀的第3骑兵团,紧接着的是步兵、工兵部队,最后还有6辆坦克压阵。巴顿的部队首先向人群(包括旁观者)发起冲击。紧跟着,步兵向人群投去一枚枚催泪弹。后面的军队仍步步紧逼,继续投掷着催泪弹,像驱赶畜群一样。到晚上9点钟,逃难的老兵已撤到设在阿纳科斯蒂亚河对岸的大本营。麦克阿瑟想穷追不舍,让部队打过河捣毁老兵们的大本营,但胡佛总统下令禁止过河。麦克阿瑟违抗命令,并宣布原定计划不变。
麦克阿瑟下令在第11街桥头架起重机枪,然后率领一支步兵纵队冲过去,到了对岸,部队兵分两路,向退伍兵营地包抄过去,并投掷催泪弹,镇压的部队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顿时火光冲天。在洗劫中,一个想从着火的窝棚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被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腿;两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 [8]  
  • 车轮行动

1943年初,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方面提交了一份代号为"埃尔克顿"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建议分五个阶段向新几内亚进军,然后越海夺取拉包尔;并与准备从瓜岛进攻北所罗门群岛的行动相配合。3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作出决定,减少原来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在1943年的进攻任务只限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和新不列颠岛南部。4月15日,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前往布里斯班与麦克阿瑟举行第一次会晤,经过三天的讨论,他们制订出一份复杂而详细代号为"车轮行动"的作战方案。
该方案计划在1943年年底前,在所罗门群岛和新成功地实施了登陆,并迅速向东北推进,于8月7日进占墨西拿,从而占领整个岛屿。9月10日,肯尼把澳军第9师空运到纳德扎布,开始从西面向莱城推进。9月12日,萨拉马瓦完全落入盟军手中,日军残部撤到莱城。莱城既已拿下,麦克阿瑟决定一鼓作气,乘进攻之势正盛之机,提前实施下一步行动--进攻位于休恩半岛东端、控制维蒂阿兹海峡的芬什港。两个澳大利亚师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瓦齐将军的第7师夺取了卡亚皮特和杜姆普,直抵拉穆山谷;第9师乘船于9月22日在芬什港附近实施两栖登陆,遇到4000余日本守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激烈战斗于10月2日拿下该地。
10月中旬,日军第20师沿新几内亚北海岸向东反击,企图夺回芬什港。双方进行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最后日军的战斗力消耗殆尽,被迫向西北马当地区撤退。至此,盟军基本上控制了休恩半岛,取得了进军新不列颠岛和向西跃进的跳板。
11月间,麦克阿瑟开始为攻占"车轮"行动左翼的下一个目标--新不列颠岛做准备。麦克阿瑟首先撤换了他的海军(3月份改称第7航队)司令卡彭德,接替他的是托马斯·卡森·金凯德海军中将。麦克阿瑟指定由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和第112骑兵团来实施新不列颠岛登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部队将继续在新几内亚作战,向马当方向发展进攻。12月15日,第112骑兵团在新不列颠岛南岸的阿拉维登陆。
12月26日,第1陆战师在新不列颠西端的格洛斯特角登陆。112骑兵团只遇到轻微抵抗,一天之内就夺取了阿拉维。第1陆战师却遇到了麻烦,他们发现地图上注着"潮湿的洼地"的地方,实际上"潮湿到了脚脖子"。为了夺取当地的机场,他们在泥水很深的沼泽地里与日军第17师苦战了三天,以阵亡300人、伤1000人的代价,才在那里站住脚跟。这次战斗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丛林战。澳军第9师则从芬什港出发,沿海岸向西前进,迫使从马当打回来的日军第20师再次向西面的赛多尔撤退。为了加速追击,麦克阿瑟令澳军第5师增援第9师,同时指示克鲁格立即在赛多尔实施两栖登陆,以切断日军的退路,从东、西两面夹击撤退中的日军。
1944年1月2日,美军第32师的一个团约6000人在赛多尔登陆,随后向东进军以包围日军。但日军指挥官足立将军在盟军的钳子夹紧之前,却率部向南绕过赛多尔,然后再转赴马当,致使麦克阿瑟的围歼目的未能达到。尽管如此,日军在艰难的溃逃途中,由于给养匮乏、精疲力竭,病饿致死的仍有数干人。像在布纳、莱城一样,麦克阿瑟未能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几次都让眼看到手的猎物从手指缝中溜掉了。
根据开罗会议美英联合参谋部重申的太平洋战区两路并进的方针,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将沿新几内亚北海岸推进,从棉兰老岛进入菲律宾,而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将攻占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两路进攻部队将在吕宋—台湾—中国大陆三角圈内会合,然后北上进攻日本。在这两条路线孰轻孰重的问题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人员认为:"中太平洋的战局预示从那里能较快地向日本推进。"这显然是又把重点转移到了中太平洋。麦克阿瑟对此毫无例外地再次提出抗议,认为中路"既浪费时间又要大量消耗海军力量和运输力量,甚至还可能失败"。他明白,如果中太平洋部队进展迅猛的话,就会使他的经由新几内亚迂回进攻菲律宾的行动失去必要性。他以刚刚结束的造成重大损失的塔拉瓦岛之战为例,证明中太平洋的攻势是构想低劣的冒险行动,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消耗战。但参取长联席会议却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迟迟不批准他的进攻菲律宾的"雷诺Ⅲ"计划。
按照作战部署,"车轮行动"的下两个目标分别是新爱尔兰岛西北端的卡维恩阿德默勒尔蒂群岛马努斯岛。卡维恩是哈尔西的目标,据报该地有重兵把守。2月13日,麦克阿瑟下达了修改后的"车轮行动"时间表,要求于4月1日同时占领卡维思和马努斯岛。2月23日晚,一份侦察报告表明,日军可能把部队从洛斯内格罗斯岛转移到马努斯岛。第二天,肯尼的侦察机报告说,在洛斯内格罗斯岛上没有发现什么活动,机场被废弃,人迹杳无。于是,肯尼向麦克阿瑟建议以小股部队迅速占领洛斯内格罗斯岛,取得机场后再空运大部队过去,从那里再进攻马努斯岛就容易多了。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比反对这一建议,他根据自己的情报来源,认为几个星期来日军一直在增援马努斯岛和洛斯内格罗斯岛,使岛上日军增至4000余人,而且主力在洛斯内格罗斯。但麦克阿瑟却对肯尼的建议很感兴趣,认为"这是进行突袭的理想机会,如若取胜,盟军在太平洋的日程表可以提前几个月,也能挽救数以千计的生命"。2月24日晚,在麦克阿瑟举行的军事会议上,他不顾许多人的反对,果断定下对洛斯内格罗斯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的决心,时间定在29日。
根据部署,由克鲁格的第1骑兵师组成1000人的侦察队担任这次任务。麦克阿瑟对他们的要求是,如登陆顺利且没有不必要的伤亡,便可以继续前进,占领附近的机场,并迅速予以增援;如在滩头上遇到敌人意外的抵抗而形势不利时,就立即撤退。麦克阿瑟决定亲自参加这次行动,2月27日,他从布里斯班飞到米尔恩湾,在那里登上金凯德的旗舰"凤凰"号巡洋舰。2月29日上午,侦察突击队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避开正面港口而在洛斯内格罗斯岛后方登陆。他们只遇到微弱抵抗,中午时分就占领了岛上机场。守岛日军措手不及,急忙组织力量准备在晚上反击。下午四点,麦克阿瑟上岸,他视察了刚刚建立的围绕机场的环形防线,确信可以守得住,遂立即发电调遣增援部队,并命令战地指挥官蔡斯将军要守住已占领的阵地,之后麦克阿瑟回到"凤凰"号上。蔡斯在那天晚上日军组织的反击中成功地守住了阵地。两天后,美援军陆续不断地到达,日军不得不反攻为守。经过一周的战斗,美军彻底占领了该岛。随后,克鲁格派出一支强大的部队在马努斯岛登陆,到3月下旬基本肃清了岛上的日军。此役,4000多日本守军除75人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美军亡326人,伤1189人。麦克阿瑟终于赢了这场"赌博",他的主动操胜博得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新闻界的赞扬,称之为一个非凡的战绩,甚至连与麦克阿瑟向来不和的金也称之为"绝妙的一招"。
到1944年3月,盟军的两个"车轮"经过9个月的迂回滚动,最后在马努斯岛和埃米拉岛完成了对拉包尔的包围,10万日军被封锁在拉包尔和卡维思,他们将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而"自生自灭"。 [9]  
1944年春夏,盟军攻克阿留申群岛,吉尔贝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就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先发起以新几内亚一哈尔马赫拉一棉兰老为轴心的战役,进而解放菲律宾;后者主张先夺取棉兰老空军基地,孤立吕宋,再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进而打击日本本土以缩短战争进程。二者分别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金的支持。最后,罗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宾群岛战役是以麦克阿瑟所部盟军1944年9月的摩罗泰岛和帕劳群岛登陆作战为先导的。10月,盟军以登陆莱特岛开始从棉兰老岛到吕宋岛的跃进,并始终得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支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部在莱特岛登陆。 [10]  
1950年8月初,朝鲜战争开始处于胶着状况。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军于8月31日再次强渡洛东江发动釜山战役,不断冲击美、韩军队的防线。但是,美、韩军队很快组织反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一时你来我往,难分胜负。美军之所以在绝对优势情况下被动挨打,一蹶不振,这多半与他们的士气低落有关。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麦克阿瑟则正在准备实施他久己梦想的仁川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想法始于他6月29日的汉江之行。当时人民军已攻克汉城,进抵汉江北岸。麦克阿瑟站在南岸的一座小山上,联想起他曾在莱特岛实施的奥尔莫克登陆,回到东京后,他即命令参谋长和作战部长研究制订实施这一设想的方案,并取名为"蓝心计划",准备由第1骑兵师于7月22日前后实施。但由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第24师无法阻止人民军南下之势,华盛顿方面又拒绝给予大量增援,从而迫使麦克阿瑟不得不于7月10日取消"蓝心计划",而将第1骑兵师也派去阻止人民军南进。这以后,麦克阿瑟又考虑使用华盛顿方面答应给他的暂编第l陆战旅和第2师实施仁川登陆,时间定在9月中旬,代号为"铬铁计划"。上述增援部队将先在日本的神户上陆,做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7月23日,麦克阿瑟第一次向华盛顿方面报告了其登陆作战的设想:"计划在9月中旬进行的作战是在敌军战线后方的两栖登陆战,由一个包括两个师兵力的军所担任,目的在于同第8集团军在南面的反攻相配合,包围和摧毁敌军。"然而,朝鲜战场的形势再次迫使麦克阿瑟改变他的计划。7月下旬,美、韩军队仍阻挡不住人民军的推进,开始向洛东江一线溃退,大有被赶下朝鲜海峡之势。而仁川登陆的前提是确保釜山这块反攻基地,即只有保住釜山,在其正面牵制住人民军的主力,才有可能考虑仁川登陆。因此,麦克阿瑟为增强釜山的防御,不得不紧急命令正在海上航行的准备用于仁川登陆的部队"直航釜山",增援第8集团军。这样,麦克阿瑟为实现他的"汉江之梦",不得不再次要求增援,以重新组织兵力。
参谋长联席会议在8月29日批准了仁川登陆计划,但指示只能"在判明仁川附近的敌人没有充分防御准备的条件下"实施。第二天,麦克阿瑟口头下达了实施仁川登陆的作战命令。
恰在此时,战局突变。朝鲜人民军发起釜山战役,多次突破敌人防线,迫使沃尔顿·沃克将军的司令部于9月5日撤到釜山附近。同一天,担心沃克顶不住、不能参加反攻的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致电麦克阿瑟建议其变更计划。二天,麦克阿瑟复电称"没有必要改变计划",并向登陆部队正式下达了书面作战命令。

指挥仁川登陆(1张)

根据部署,仁川登陆将由新组建的第10军实施,下辖美军第1陆战师、第7师、特种工兵旅、南朝鲜军第17团和陆战团及其他辅助部队,由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任军长。上述部队于8月中旬开始集结,9月初登船,9月10日~12日从日本的神户和横滨相继出航。整个入侵军由7万登陆部队和260艘舰船组成,据估计,防守仁川的人民军只有1000人,最多不过2500人,汉城为5000人。9月12日晚,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惠特尼等一行7人冒雨从羽田机场飞往九州的板付,再从那里前往第7舰队集结地佐世保,登上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多伊尔的旗舰"麦金利"号运输舰,向大海驶去。"麦金利"号在黄海与其他舰船会合后,向仁川方向航进。
1950年9月15日早上5点,美军舰炮和飞机开始对仁川港外横在"飞鱼航道"上的月尾岛实施猛烈炮击和轰炸。6点30分,美军第1陆战师一部开始向月尾岛登陆,未遇到预期的激烈抵抗(守卫该岛的北朝鲜军只有400人),很快就占领了全岛。下午,当潮水重新上涨时,第1陆战师主力在炮火支援下开始在仁川港南北两翼突击上岸。他们使用梯子爬上岸堤,或用坦克登陆艇撞破岸堤上陆,在夜间建立起滩头阵地。第二天,美军未遇多大抵抗即攻占仁川市。随后,麦克阿瑟命令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金浦机场和汉城,一路南下水原以切断人民军退路。同时,他还命令沃克从釜山出击,向北进攻,以夹击人民军。17日晨,麦克阿瑟在仁川上岸,驱车前往前线巡视。
在以后的10余天里,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变化,形势急转直下。21日,美军一部在金浦东北渡过汉江后,沿开城公路进至汉城西侧,另一部到达汉江南岸的水登浦,从南面威胁汉城;釜山美、韩军突破人民军防线。次日,美军开始进攻汉城,遭到激烈抗击;南线朝鲜人民军开始后撤,沃克率军追击。25日,美军一部从汉城南面渡过汉江,另一部从西侧攻入汉城市区。第二天,南北对进的美军先头部队在乌山附近会合,人民军主力撤过三八线。28日,美军终于攻占汉城,并于次日进抵三八线。至此,仁川登陆战役宣告结束。 [11]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政治
  • 力保日本天皇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但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但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12]  
  • 新宪法

1945年10月,当时币原喜重郎内阁组织了一个以国务大臣松本烝治为首的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经过三个月的酝酿,松本烝治向内阁会议提交了一份宪法修改草案。但该草案基本承袭了原来的帝国宪法,仍维护天皇的统治大权,只不过把"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改为"天皇至尊不可侵犯"。对这一极为保守的草案,麦克阿瑟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特尼·惠特尼的鼓动下,他决定采取"冲击疗法",于1946年2月3日下令由惠特尼领导的民政局亲自拟定修改方案,并提出修改三原则:
1、天皇处于国家元首地位,皇位世袭;天皇依据宪法所行使的职能要体现国民的基本意志。
2、日本要废止运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日本不拥有军队和交战权。
3、废除日本的封建制度;贵族的权利只限于尚在的一代。

麦克阿瑟(5张)

根据这一指示,惠特尼领导一班人马从2月4日起日夜奋战,进行了一周的突击作业,完成了新宪法草案,在经过麦克阿瑟批准后,于2月13日交给日本方面,希望日方以该草案为蓝本迅速起草一份日本的方案。最后出台的宪法草案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实际上是美国制度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它把天皇降到了只是"国家象征"的地位,确立了像美国政府那样的三权分立体制。国会两院将由民选产生,首相由众院选举,并直接对国会负责。对这样一部体现主权在民的彻底冲击日本国体的宪法草案,最初日本政府怎么也无法接受。日本方面终于决定接受"麦克阿瑟草案",并马上投入了起草工作。3月7日,东京各大报在"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等大标题下登载了新宪法草案。从6月到10月,日本召开第90届临时议会对草案进行审议,在经过一些小的改动和文字推敲后获得通过。11月3日,新宪法正式颁布,并于第二年(1947年)的5月3日起施行。
新宪法的颁布保障了日本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平稳过渡,对战后日本的复兴起了重大作用。它除了在日本的国体、政体及放弃战争与武装力量等方面作出重要规定外,其改革精神几乎触及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建立地方议会、地方自治政府和地方警察机构,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民有权选举和罢免公务员,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带有浓厚军事封建色彩的官吏制度,等等。更可贵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各国宪法中有关保障国民权利的条款,并结合日本的实际加以充实和扩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关于国民权利规定最详细的一部宪法。当然,这部宪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麦克阿瑟强加于日本的,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进步的、无可非议的。他在回忆录中对他的这一杰作相当得意,说该宪法“是历史上最自由的宪法”,甚至认为"这部宪法也许是占领当局唯一最重要的成就,因为它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权利"。 [13]  
  • 赦免战犯

日本与德国同是发起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国家,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对当年希特勒的罪行表示忏悔,并且坚决禁止、取缔新法西斯主义活动。德国政府这种明确立场,使其与当年被侵略的国家得以尽释前嫌,和平相处。而日本则相反,投降后的日本由美国实行单独占领,而不是像德国那样由苏、美、英、法四大盟国分区实行军事占领,盟国管制委员会行使德政府职能,纳粹制度彻底被铲除。对日本败降的处置,主要是由美国政府控制下完成的,实际上是在麦克阿瑟一手垄断下进行的。“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对日本的占领和管制过程中,采取两面政策,在打击限制的同时,又部分保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有朝一日日本为美国的附庸工具埋下了“伏笔”。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可以说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的最轻微的部分清算,既不完全,又不彻底。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日本战犯执行绞刑,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等16名被告,包括天皇的顾问木户幸一被判无期徒刑。被盟国起诉的日本各类战犯约5700余人,被判刑者约4300人,其中920人被处死刑。在狱中的绝大多数日本战犯先后被麦克阿瑟赦免释放了。
1948年12月24日即对7名甲级战犯执行绞刑的次日,麦克阿瑟总部宣布,释放仍在巢鸭监狱中的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1949年1月26日,蒋中正国民党政府释放了以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冈村宁次为首的260多名在押战犯,并将他们送回日本。1949年10月19日,又宣布对乙、丙级战犯结束审判,不再逮捕、搜查战犯嫌疑犯。1950年3月7日,悍然颁布“第五号指令”,规定所有根据判决书仍在日本服刑的战犯都可以刑满前按所谓“宣誓释放制度”予以释放,这实际上完全破坏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不予起诉。1950年11月21日,麦克阿瑟又非法释放判刑已太轻而且刑期未满的重光葵,他不久就当上了外务大臣和副首相,荒木贞夫、畑俊六等也被释放,贺屋兴宣甚至重新回到政界。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日本战犯未服满刑期都最后得到了赦免。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吉田茂政府先后为18万左右的军国主义分子解除“整肃”,重返政坛,窃据要职。这些人不仅自己坚持军国主义思想,而且还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岸信介等一大批日本战犯的赦免,并重新走上政坛,为重演过去的历史埋下了祸根。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经济
  • 日本土地改革

二战前日本的土地制度是寄生地主制,约有一半耕地集中在少数靠收取高额地租过活的地主手中。这种制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在农村中的发展,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另一方面又严重加剧了农村中的阶级矛盾,引起农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租佃纠纷比比皆是,搅得社会动荡不安。麦克阿瑟从进占日本之初,即确定了解放农民的方针,并就此向日本政府发出过指令。币原内阁曾于1945年12月提出一项农地改革方案,但该方案所制订的改革措施极不彻底,对这样一个方案,占领当局及盟国方面显然不能接受。
1946年5、6月问,对日理事会的苏联和英国代表先后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麦克阿瑟于6月向日本政府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该方案规定,由国家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然后以分期付款方式转卖给佃农;在村地主保有的土地为1 町步(约合0.4英亩),超过部分也由国家收购;每一农户的自耕地不超过3町步;残存出租地的地租改以货币支付。这场彻底的革命性改革,堪称战后日本最成功的改革。
至1950年,共有约500万英亩的土地被征购,475万余户佃农(相当于农户总数的75%)买到了土地,85%以上的可耕地转到自耕农手中。这样,日本农村中的阶级关系通过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在地主阶层被完全消灭了,纯粹的佃农仅占600万农户的5%。租佃关系已不再是农村中的基本生产关系,而代之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体制。麦克阿瑟称他的土改是"占领当局所取得的最有深远意义的成就之一"。
日本战后的土地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彻底完成了清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使命,打破了使日本农民处于奴隶化地位的经济桎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日本农业的发展开辟了真正解放的道路,为日本经济的重建确立了新的基础。土改后,日本的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60年农产量增长了60%。 [14]  
  • 改革日本垄断国企

盟军总部根据麦克阿瑟的改革设想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化的具体指令,其中包括解散财阀和解放农民等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日本约80%的工业和金融财富控制在像三菱三井住友安田这样的大财阀手中。麦克阿瑟及其总部人员认为,这些大垄断公司是30年代一切罪恶之源,是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的化身。它们利用战争牟取暴利,左右国家政治和国民生活。要使日本非军事化,就必须解散财阀。
但这项措施起初却遭到日本方面的抵制。日外相吉田茂在10月19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日本的经济机构是由这些财阀建立起来的,日本国家的繁荣也是这些财阀带来的,没有财阀日本的经济就不能运行。由于日方所持的这种消极立场,此项工作迟迟未能展开。
直到1946年4月,在占领当局的逼迫下,日本政府才成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开始对主要财阀的财产进行调查和核算。根据调查结果,日本政府分批公布了持股公司名单。同时,占领当局也公布了财阀家族名单,并规定财阀必须交出所控制的股票,其家族成员一律退出财界,免去其在公司中的职务。但这项工作可谓雷声大、雨点小。面对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和日本政府的消极立场,美国人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强硬态度。最后,实际上被解散的财阀和公司与原定的数字相差甚远。
1951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解散财阀的工作结束。此后,许多相关的法令也相继被废止。这项工作虽然进行得虎头蛇尾,但通过限制财阀的经济活动,达到了改变其原有功能与结构、削弱其原有权势的目的。 [15]  
  • 日本财政与金融

麦克阿瑟对曾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工具的日本银行体制财政体制税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起一系列使经济正常而健康运转的配套设施。他把日本银行变成不受各种势力所左右的自主性中央金融机构,把财政大权完全置于国会和国民监督之下,并确立起以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的新税制。 [16]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教育
麦克阿瑟在占领日本之初即提出废除军国主义教育,实行学校教育自由化,采取以培养民主国家国民为宗旨的进步的教育制度,以改变日本人的性格与志趣,造就向往自由与和平、具有独立人格的新一代人。
从1945年10月起,他发布了改革日本教育的一系列指令,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员任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
1946年1月,他要求华盛顿方面派教育使团来日本,以向盟军总部提出有关今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具体方针和措施。该使团于3月到达日本后,对日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考察,于月底向麦克阿瑟提交了一份报告书。该报告书指出,日本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尊重人权和机会均等,培养具有多样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的人。
为此,它提出要大幅度削减文部省的行政管理权,由监督行政改为指导行政;设立地方教育委员会,以实行彻底的地方教育分权化;推行"六、三、三、四"制的新学制,把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改为九年;实行单轨制教育,使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权利。
1946年4月,麦克阿瑟批准并公布了该方案,并责令日本政府于第二年正式实行新体制。根据这一指示,参照美国使团的报告书,日本政府于1947年3月颁布新教育法。新教育法的施行,彻底废除了战前地主资产阶级性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天皇至上的教育敕语思想体系,树立了以美国为样板的、现代资产阶级性的、以尊重个人价值和尊严为前提的、旨在培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和平爱好者与社会建设者的自由教育思想体系。日本学生第一次享受到以开发智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完全改变了日本青少年的性格与志趣。 [17]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文化
  • 打击日本神教

神道教系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信仰多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利用该教煽动民族主义狂热情绪,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大东亚新秩序",并宣称每个臣民一生中的最高目标就是为天皇效忠至死,死后便可以成神。
为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思想根基,盟军总部于12月15日下令禁止日本政府对国家神道的保护、支持和资助,并希望天皇自己出面声明他不是神。1946年1月1日,天皇以新年诏书方式发表"人间宣言",同一天,麦克阿瑟也发表新年致辞,对天皇的"凡人宣言"表示欢迎,指出它将对日本国民的民主化发挥指导作用,同时明:"军国主义、封建主义禁锢人们身心的枷锁已被解除,思想控制和教育的滥用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人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而不受无理的压抑了。"很快,一切有关神道教的宣传品、标志物、纪念碑和节日等都被禁止或拆除。
麦克阿瑟之灭神道教,目的是要彻底给日本人换脑子,用西方的基督教来填补这一空白。他一有机会就请求那些前来访问的基督教牧师留在日本,并对他们说:“最好能把更多的传道士带到这里来,那样,我们就能把更多的占领军送回国内去。” [18]  
  • 保留日本靖国神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改造日本。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装,逮捕战犯。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紧接着,美国国务院也公开宣布了废止日本国家神道,全面压制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的方针。美国政府、宗教界等就靖国神社的处置问题提出了各种方案。一些美军将领,尤其是盟军总司令部对敌谍报部的军官们,强烈建议麦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这个建议打动了麦克阿瑟,很快,100名美国大兵开进了靖国神社。
美军的行动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了极度惊慌,1945年11月26日,靖国神社权宫司(负责人)横井亲自拜访盟军总司令部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为诱使盟军总司令部接受该方案,横井甚至提出,可以考虑将靖国神社一带变成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娱乐一条街,设立剧尝音乐厅、美术馆等。此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煽动由战争遗孤组成遗族会向盟军总司令部递交请愿书,希望盟军总司令部保留靖国神社。横井的障眼法最终骗过了巴斯,巴斯对横井的方案大加赞赏,并提交给了麦克阿瑟。
1945年12月15日,盟军总司令部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即所谓的“神道指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 [27]  。但这道命令却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并与其他宗教团体享受同等待遇,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1946年4月,靖国神社接到盟军总司令部的新通告,禁止天皇参拜靖国神社。接着,在中国、苏联等国的强烈要求下,美军用水泥将靖国神社内纪念日军侵略战争的13米高的大石灯笼抹平。11月,盟军总司令部又发布了关于靖国神社的新指令,指出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神社,不承认将国有土地转让给神社,靖国神社存在的合法性再次遭到了质疑。1951年9月,盟军总司令部批准了土地转让事宜,靖国神社最终得以苟延残喘。此时的靖国神社虽已降为一般性的宗教团体,但神社中供奉的战争亡灵的灵位并没有撤除。
当年美军为何没有烧毁靖国神社,几十年后,一份盟军总司令部的解密文件揭开了谜底。这份名为“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的文件赫然写道:“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恐怕反而会增加事端。”文件指出了没有废止靖国神社的理由———美国人担心这不利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正如巴斯后来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照我们的期望在行动。” [19]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其他信息
  • 西点军校改革


麦克阿瑟八次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8张)

1919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时,一些委员会成员公开表示他们的不满。他们反对麦克阿瑟和他极力主张的改革。由于无法进行彻底的改革,麦克阿瑟决定进行广泛的、循序渐进的改革。《内战研究》课被取消,代之以《世界战争研究》。内燃机引擎首次进入了课堂。计算尺的使用终于得到了认可。地形学的课时减少,法语课增加,开办历史系。麦克阿瑟还使委员会同意开设一门综合研究政府和经济的新课。
学校教官几乎全部来自学院近期的毕业生,麦克阿瑟要求每名教官每年至少在非军事大学或学院待一个月,学习现代教学方法。麦克阿瑟决心加强西点军校与学院外世界的联系。现在每个学员都要阅读一份日报,作为英语课的一部分。学员还从50美元的月薪中得到5美元的现金自由支配。以前的学员在校期间不能持有现金的。而且,高年级学员还有假日,可以偶尔在纽约待上几日。为了提高他们自我表达的能力,学员必须写诗。所有的学员都必须学会跳华尔兹和两步舞。员工的妻子和女儿做女舞伴,麦克阿瑟还雇了一名专业舞蹈教练。麦克阿瑟还取消了大型的社交活动—夏令营。其中有很多礼仪,各式服装,白假发,白手套,晚间舞会和大量的鼓笛乐。他把这一切都取消了,并且下令把夏令营的营址夷为平地。
西点学校的反欺辱委员会新规定,严禁危险的作法只要方式含蓄一点,轻微的欺辱仍然是允许的。新准则被采纳,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施。但麦克阿瑟仍不满意。委员会做得不够彻底。劝说无法实现他的目的,他便关闭了野兽营。战术教官全权负责新兵的头3周训练。麦克阿瑟决定仿效第一届年级委员会,让学员成立一个荣誉委员会,正式肯定并实施现存的荣誉准则。这一准则禁止撒谎、欺骗和偷盗,它都是由战术教官来执行。麦克阿瑟坚定地把它交给了每班最出色的学员手中。他和学员指挥官罗伯特·丹福德还着手处理纪律管不到的繁琐小事,他们消除了大部分这类事。
麦克阿瑟建设计划的一部分是要修建一座能容纳5万人的橄榄球体育馆但他的计划未被批准。麦克阿瑟出任校长时,学校只参加3项运动的比赛;橄榄球、棒球和篮球。他的想法是把比赛性运动的项目扩大到17项,要求每名学员至少参加一项。到1922年“校内运动会”这个项目已完全建立起来了。 [20]  
  • 粮食

1946年,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人们抗议示威。从5月1日劳动节起,在全国范围内要求供应粮食的示威运动不断高涨。5月12日,东京要米大会的游行队伍涌进皇宫,向天皇上书。5月19日,东京25万群众在皇宫前广场举行"粮食五一节"集会。第二天,麦克阿瑟发表声明。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方面要求调运太平洋地区美军的库存粮到日本。从5月底起,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日本。至9月份,这些粮食几乎占了日本居民全部配给量的80%以上,使日本度过了艰难的粮食危机期。 [21]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亲属成员编辑 播报
  • 家庭背景

麦克阿瑟的父亲名为小阿瑟·麦克阿瑟,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曾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麦克阿瑟的母亲名为玛丽·平克尼·哈迪·麦克阿瑟(昵称为平基),他们于1875年5月结婚。两人共有三个儿子,麦克阿瑟排名第三。老大阿瑟·麦克阿瑟三世后来担任过美国海军军官,老二马尔科姆·麦克阿瑟在5岁时就去世了。
  • 感情生活

1922年2月,与露易丝·克伦威尔·布鲁克斯结婚。1929年,因夫妻不和,麦克阿瑟和露易丝离婚。1937年4月30日,与吉恩·玛丽·费尔克洛思·麦克阿瑟结婚,之后两人的儿子阿瑟·麦克阿瑟四世出生。
  • 家庭关系

麦克阿瑟家庭成员人物关系
中文名
英文名

父亲
小阿瑟·麦克阿瑟
Arthur MacArthur Jr.

母亲
玛丽·平克妮·哈迪
Mary Pinkney Hardy

前妻
露易丝·克伦威尔·布鲁克斯
Louise Cromwell Brooks

妻子
吉恩·玛丽·费尔克洛思·麦克阿瑟
Jean Marie Faircloth MacArthur

大哥
阿瑟·麦克阿瑟三世
Arthur MacArthur III

二哥
马尔科姆·麦克阿瑟
Malcolm MacArthur

儿子
阿瑟·麦克阿瑟四世
Arthur MacArthur IV

来源: [22]  
1950年,麦克阿瑟的妻子和儿子以及麦克阿瑟到菲律宾访问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麦克阿瑟画像
理查德·尼克松:①“麦克阿瑟的整个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时甚至近乎蛮干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力争无愧于他的先父小阿瑟·麦克阿瑟将军。” [23]  ②“在现代政治史上还没有一个人物能像麦克阿瑟那样被称作法典制订者。他几乎成了一个半神话式的人物--在政治上高瞻远瞩,能够按照理想的模式独力改造一个社会。” [13]  ③“麦克阿瑟是历史上最进步的占领军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数政绩卓著者之一。” [24]  
吉田茂:“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 [24]  
约翰·约瑟夫·潘兴:“对麦克阿瑟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完全懂得为国防发展一支统一战斗部队的需要。他主张进步,但并不激进。他勇于向上级发表他的正确意见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由于他的参谋部处事英明,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的完全信任。” [23]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我很少见到给我印象这么深刻、这么强烈,而且这么讨人喜欢的人。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目光敏锐有神,仪态端庄稳重。即使他身着文职服装,也能立即认出他是军人。他在阐述观点时所具有的遣辞能力无人能比。” [25]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影视形象编辑 播报
作品名称
作品年份
饰演麦克阿瑟的演员
图片
对比利·米切尔的军事审判
1955
代顿·卢米斯

麦克阿瑟影视形象(4张)


碰撞过程:杜鲁门vs麦克阿瑟
1976
亨利·方达
麦克阿瑟传
1977
格利高里·派克
仁川
1981
劳伦斯·奥利弗
再见国王
1989
约翰·贝内特·派瑞
追求荣耀
1995
杰姆斯·B·锡克金
杜鲁门
1995
丹尼尔·冯·巴根
太阳
2005
罗伯特·道森
东京审判
2006
迈克尔·艾恩塞德
天皇
2013
汤米·李·琼斯
仁川登陆作战
2016
连姆·尼森 [26]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


概述图册(1)


早年的麦克阿瑟(4)


麦克阿瑟(5)


麦克阿瑟八次荣...(8)


麦克阿瑟影视形象(4)


麦克阿瑟与韩国...(1)


麦克阿瑟在《日...(2)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2)


指挥仁川登陆(1)



1/3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1/3




                                                  美国五星上将
陆军五星上将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 1944)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1944)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 1944)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 ( 1950)  
海军五星上将
威廉·丹尼尔·莱希 ( 1944)  恩斯特·约瑟夫·金恩 ( 1944)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 1944)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 1945)  
空军五星上将
亨利·哈里·阿诺德 ( 1949)  




                                                西点军校毕业人物
巴兹·奥尔德林  罗伯特·安德森  亨利·哈里·阿诺德  P·G·T·博雷加德  
弗兰克·博尔曼  奥马尔·布拉德利  丹尼尔·崔  马克·韦恩·克拉克  
韦斯利·克拉克  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  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  法兰西斯·杜德  
罗伯特·艾克尔伯格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亚历山大·梅格斯·黑格  咸马里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欧文·麦克道尔  乔治·巴顿  约翰·约瑟夫·潘兴  
埃德加·爱伦·坡  菲德尔·拉莫斯  罗拔·辛克  艾力·新关  
约瑟夫·史迪威  马克斯维尔·D·泰勒  阿尔伯特·魏德迈  温应星  
艾江山  





                                                二战十大名将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埃尔温·隆美尔  山本五十六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参考资料
  • 1    《将典丛书》编写组.世界名将  第3卷  西点精英: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163页
  • 2    张越主编,烽火东南亚,外文出版社,2010.04,第113页
  • 3    《视觉天下·百科知识丛书》编委会编著,残酷的文明  军事百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1,第93页
  • 4    《将典丛书》编写组编著,世界名将  第3卷  西点精英,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168页
  • 5    李乡状等编著,麦克阿瑟,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第390页
  • 6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9-30]
  • 7    卡梅尔·惠特尼.麦克阿瑟:京华出版社,2008:第47页
  • 8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四章 位居顶峰
  • 9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二章 车轮行动
  • 10    刘小树主编,世界各国军事将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9,第106页
  • 11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二十二章 仁川登陆
  • 12    麦克阿瑟为巩固美国地位曾想换掉日本天皇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9-06-24]
  • 13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14-17段
  • 14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26段
  • 15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 :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10段
  • 16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27段
  • 17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28段
  • 18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11段
  • 19    二战后,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曾想火烧靖国神社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4-17]
  • 20    杰弗里·佩雷特 (译者:胡刚 / 李庆丰).麦克阿瑟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4:第08章 怦然心动  第30-67段
  • 21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改造日本 第21-25段
  • 22    麦克阿瑟(译者:梁颂宇 ).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4
  • 23    傅雁南 .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03
  • 24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九章 重建日本 第29段末
  • 25    傅雁南.桀骜不逊:麦克阿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3:第十一章 筹划反攻 第19段
  • 26    连姆尼森抵韩宣传《仁川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特别版角色海报曝光 7.27韩国上映 .时光网[引用日期2019-03-31]
  • 27    麦克阿瑟为何没烧靖国神社 .人民网(来源:齐鲁晚报)[引用日期2022-01-22]
展开全部 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9-23 16:22 , Processed in 0.0672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