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8|回复: 2

常华衞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42
发表于 2022-3-28 09: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华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4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



海兽

海兽



搁置在黑暗里的东西多的要命,想尽可能从里扒拉出一点光明。


134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镇抚司

在《锦衣卫的下属机构》中简单提到过镇抚司,是卫所下的一级标配单位,主要负责本卫所的刑罚及管理军匠户籍档案,属于部队的文职部门。

在《锦衣卫的历史沿革》中提到,只有建都南京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是一个锦衣卫,Judy迁都北京后的皇帝都有南京和北京两个锦衣卫,北京锦衣卫常称行在锦衣卫。

南京锦衣卫只有一个镇抚司,而北京锦衣卫却有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两个单位。

南京锦衣卫的镇抚司行使本司的固有职能,即管理锦衣卫的刑罚和军匠档案。

北京锦衣卫的南北二司在设立后的前50年职能分工并不明确,好事抢着干,坏事互相甩,结果往往是镇抚司的职权被锦衣卫指挥使直管。

成化朝在东厂外增设西厂,东西厂的并立争权把厂卫势力推到了顶峰,争权夺势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厂卫系统改革。于是成化明确了厂卫各机构的职责分工,锦衣卫南北二司的混乱局面得到根治,其中南司负责管理锦衣卫军士和军匠的人事档案,北司负责刑罚和诏狱。

简单理解为南司执行机构的官差,北司执行皇帝的皇差。


镇抚司的主官是镇抚,卫一级配2名卫镇抚,从五品,比千户低一级。每千户所配2名所镇抚,从六品,比百户低一级。百户所没有镇抚。

据此,北京锦衣卫有卫镇抚2人(估计正好各1人分管南北司),下辖十七个千户所的所镇抚34人,这算各镇抚司的一把手。再往下每镇抚司有百户1人、总旗1人、校尉30人、吏典10人、办事吏20人,这差不多就是司级单位的标配。

北司由于要看管诏狱,额外增设百户5人、总旗5人、校尉100人、皂隶30人、门卫11人,是锦衣卫各司中军士最多的一个部门。


书里朱七的前缀是锦衣卫那头儿,剧中是首领,按故事逻辑推测朱七的身份应该是北镇抚司的一名百户。

二、南镇抚司

南京镇抚司和北京南镇抚司职责基本相同,主管锦衣卫的军士和军匠户籍档案。

Judy把一个镇抚司拆成两个的背后是把锦衣卫的执法权和人事权分开,执法人员的功过赏罚由不执法的部门认定管理,可以分散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他这么干应该是受到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叛变的影响。


南镇抚司衙门紧挨锦衣卫

部队对军匠的需求量巨大,武器和军装不光需要制造,还需要日常维护,像箭镞、弹药等高消耗品也需规模生产。早在朱元璋时就规定各都司卫所可以让不善征战的军士改习匠艺,以弥补军匠的不足。因为匠户属于民户,即使部队高薪招聘民匠也不大爱去,原因是一旦民匠应募入伍成为军匠就会变成军户,而军户远比民户苦,匠人又有土地之外的糊口手艺,但凡过得去就不愿入伍,所以部队只能从内部淘汰一些战力低下的军人学手艺。

明中期许多卫所靠屯田已不能自给自足,一些卫所领导便结合本卫军匠的手艺开办乡镇企业,卖个豆腐、编点草鞋、杀猪之类赚点钱,德行好的领导允许军匠承包,上完供剩下的归军匠自己,德行不好的就把手下的兵丁当免费长工使唤(卫所军为了糊口转型挣钱也是卫军没落的原因之一)。

锦衣卫的上中、上前、上后、上左、上右、中后六个千户所的人员主要是军匠,人多一个镇抚司管不过来就裂成两个镇抚司,这是北京锦衣卫有南北二司的另一个原因。

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军匠还承担兵器和军械的研发,与工部的军器局,内廷的兵仗局、盔甲厂同属武器装备研制单位,许多著名的器械都出自(南)镇抚司,比如神臂弓、旋风炮、倒马撒、偏厢解合车。


嘉靖时南司有个著名的军匠冯经,他设计出了可同时发射多支弩箭的双矢弩和三矢弩,也叫克敌弩。

弩在春秋时就是一种常见兵器,到战国时已发展成尖端科技,当时的韩国(不是那个爱八卦的韩国)就掌握最精尖的弩机技术。秦灭六国为什么先从韩国下手,原因之一就是想取得先进的弩机技术,不然韩国虽小但夹在楚、魏之中,和赵一起都与秦接壤,打中间很容易被两头捅了菊花。在灭韩之后的灭赵中秦国就充分发挥了弩机的威力,表现之一是赵国领兵的将军阵亡率超高,就是因为这些将军守到了秦国弩兵的精准射杀。

汉代就有了连弩,相当于现在的机枪,是冷兵器时代杀伤效率极高的武器,但即使连弩也是单发,而冯经的克敌弩是同时双发三发,这要再做成连弩那箭就不是射出去而是泼出去的,甭说凡人就是修仙的嘉靖也害怕,为此嘉靖道长还亲自表彰了冯经。

即使到了崇祯时南司还发明过活轮战车式,该项目的总设计师是戚昌国,你肯定没听过这个名气,因为他没啥名气,有名气的是他爹——戚继光。

三、北镇抚司

成化朝明确了南北司的职责分工,北司专门负责刑罚和诏狱,只办皇帝亲自交待的皇差。

北司行政上是锦衣卫的下属机构,因此即使奉皇命办差写汇报奏疏时也要交给锦衣卫指挥使用印,但有些事皇帝并不想指挥使先政审一遍,于是就给北司单铸了一颗关防大印,从此北司可以自己盖章上呈皇帝,而不再汇报指挥使。这相当于皇帝明目张胆的往锦衣卫埋了个眼线,指挥使还啥都不敢说,其实透出皇帝对指挥使的信任度下降。

因此北司的镇抚虽只有五品,但权力极大,北司的掌事从此不是外戚就是得宠太监的党羽,总之是皇帝信得过的人。


另一点是北司虽是锦衣卫,但掌印不一定就是锦衣卫的镇抚,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都可以掌印,原则是谁掌印北司的事谁说了算。于是也就出现了不属于锦衣卫的朝廷大臣掌北司印的案例,甚至出现过多人轮流分管北司印信的局面,这在其他机构是不可能出现的。

成化改革厂卫时还在锦衣卫新设了东司房和西司房(详情见锦衣卫的下属机构),到天启时魏忠贤给西司房也单铸了一颗关防大印,让西司房和北司一样从锦衣卫指挥使的麾下脱管。

四、诏狱

诏狱是从镇抚司的刑罚职能衍生而来,要刑罚就要有监狱,文献中的锦衣卫狱、镇抚司狱就是诏狱,北司的核心职责就是管理诏狱。

锦衣卫是在京衙门,到明中后期全国各县基本都有锦衣卫的分支,但无论地方分支还是在京锦衣卫出外勤逮人,逮捕的嫌犯都必须羁押回京受审,主动投案的高翰文樫送京师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锦衣卫是皇差,涉案对象主要是在京高官或地方大员,嫌犯对象的级别和普通人不同,逮捕流程就比普通案件更加细致。

锦衣卫逮官时除了出示司礼监的驾帖、调兵的勘合、刑科给事中核准的批文外,还有随行御史。御史的作用是一方面监督锦衣卫的执法过程,一方面防止逮捕对象反咬或者胡乱攀扯。


最近的联想事件老狐狸不就是把关系一直往上攀扯

米国司法制度中的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这点原则其实是抄了锦衣卫的办案流程,有御史在就不怕现场串供或者锦衣卫逼嫌犯自证有罪了,因此锦衣卫逮捕人犯有个专用名词——钦提。

我们现在的执法部门也常配备随行御史——执法记录仪——科技进步的背后是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电子执法记录仪

锦衣卫逮捕回京的人犯不一定全下诏狱,会按涉案大小分流到刑部、都察院,罪过大的才关在诏狱。诏狱也就150人左右的编制,这点人对一座大型监狱捉襟见肘,所以遇到皇帝大规模廷杖群臣时诏狱就官满为患(廷杖完往往会把大臣在诏狱关几天,挑几个带头大哥杀了给其他猴看,老实了才把关押的其他猴放掉)。

因此《大明王朝1566》中齐大柱这个级别是没有资格进诏狱的。


诏狱的人犯锦衣卫可以提审,但审完的卷宗要移交刑部或都察院依律论罪,也就是说锦衣卫有逮捕权和审理权,但没有判决权,而且刑部或都察院对锦衣卫提交的卷宗有疑问时可以质疑,甚至推翻打回要求重审。

当然明中前期皇帝表现及格,厂卫权力不大,合法的流程还能走通。正德、嘉靖后皇帝消极怠工,厂卫权力随之扩大,明末更是通了天,流程也就成了摆设。


《大明王朝1566》中诏狱出现过两次,一次关高翰文,一次关海瑞。

书里说关高翰文和芸娘的小院子也在诏狱里面,院外有锦衣卫看守,里面的人不准出去,但在里面自由点,自己做饭生活,相当于软禁,这基本算胡扯。

关海瑞的和淳安县牢一样看不出区别,也是不讲究,容易误导人,其实各级监狱都是不一样的。

诏狱的牢房半地下,每间的墙都很厚,要厚到相互隔音,这边惨叫时隔壁听不到的地步,即使这样诏狱的管理也没想的那么严,像出卖狱词、泄露狱情、狱中投毒等事都有发生过,宣宗就亲自编写了《御制锦衣卫官箴》,要求诏狱加强管理。

五、诏狱的酷刑

诏狱有十八套刑罚,分械、镣、棍、夹棍、桚(zā)五类,叫五毒俱全,对某个人犯都用一遍在古代叫全刑现代叫套餐。就不一一描述长啥样了,这里面最厉害的是桚。

诏狱拷问人犯的方式是三种梯度:打着问--好生打着问--好生着实打着问,之前说过锦衣卫廷杖,这种抡板子打屁股的事在诏狱根本不算刑罚。诏狱的本事不是怎么弄死人,而是怎么弄都不死人,让人犯既交待问题还死不了才是真本事。

挑几个聊聊:

立枷

就是枷锁,关键是重,50斤、100斤、150斤,重量也会超过扛枷人的体重,最重的枷是300斤——该记录由万历打破并保持。戴枷的时候只能站着,枷锁的分量全靠肩膀和脖子扛,站不住会把罪犯的下半身埋到土里,上半身接着扛,直到招供。


这种估计十来斤,相当于嫌犯多长了两颗头那么重。

洗刷

扒光衣服用开水把人浇几遍,把皮肤烫红的时候用铁扫帚刷,会一直把肉洗刷掉,直到骨头露出来,但要求人是活的。


毒药

别单纯,不是毒死,那算解脱,要的是毒不死。具体手法给犯人先灌毒药,掐时间快毒发时再灌解药,恢复一点元气了再灌毒药,再灌解药,再灌毒药,再灌解药……来来回回捯饬,直到招供。

我专门请教了一个学医的朋友,他说这类毒药和解药一般就是配制的虎狼类中药,我让他开个下毒和解毒的方子打算贴上来,他提笔犹豫半天写了个滚。他怀疑我要害人,我怀疑他压根就不知道方子,但我没有证据。

木笼

一个狭窄的木箱,里头四面都有铁钉,人坐里面稍微一动就会被刺到,能把人犯坐死。

海瑞上疏骂皇帝,最后牵扯到王用汲也下了诏狱,历史记载中的这个人不是王用汲,而是海瑞的户部同事司务何以尚。海瑞被关后他上疏要求释放,然后一起被嘉靖关进了诏狱,对海瑞嘉靖没表态,锦衣卫不能轻易动刑,但何以尚不一样,锦衣卫先把何以尚打了一顿廷杖,屁股打烂后关进这种木笼让坐着……


类似刑罚古代西方是铁椅

剥皮

最爱剥皮的是朱元璋和Judy,明法规定贪赃至六十两以上就要枭首示众,然后剥皮实草。地方上府州县衙的左边有土地庙,如果有罪犯剥皮就在庙前展开,剥皮实草后挂在庙里,因此这个庙也被叫皮场庙。

剥皮容易,但诏狱要求把皮完整的剥下来,不能见伤口。

大概流程是从天灵盖发髻出剥开一点头皮,沿周围往里灌水银(汞),靠重金属自身的重量往下坠,把皮一点点完整的剥下去。这个想起来痛苦,实际可能并不很痛苦,因为汞是有剧毒的重金属,从头灌进去后很快会进入大脑皮层中的血液,一两小时人就会昏迷失去意识。

朱元璋时的蓝玉因为谋反案就被剥了整皮,萱草填充后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警醒百官,最后留在四川蜀王府的端礼门楼上(蓝玉是蜀王妃的父亲),到张献忠进入四川占据蜀王府时还看到过蓝玉的皮。


有人见庙就磕头......

抽肠

记得上大学时看一期《康熙来了》,几个娘炮分享如何洗肠,非常恶心重口味。他们应该学锦衣卫,从后面把六七米全抽出来再自个手洗。

琵琶

百骨尽脱,汗如水下,死而复生,如是往复两三次——可是活人,脱臼过的应该有感受。


《饮食男女》中的老朱咬着牙给鸡脱骨,当时看到就想到了琵琶。

诏狱就是个修罗场,进去后只要活着出来就能成神,比如海瑞、王守仁。

王守仁得罪刘瑾后被廷杖40,打完被关进诏狱,他父亲礼部侍郎王华说“吾子得为忠臣,垂名青史,吾愿足矣”。在王老父亲绝望时王守仁却活着出来,估计是在里面给锦衣卫的人讲心理学,讲迷糊就给放出来了。

在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的半路他还伪造自杀现场,骗过了刘瑾派出的杀手,到龙场驿后才开始系统性的悟道心学。谪戍期满后又从知县重新干起,一直干到都察院左前都御史巡抚南赣南等地,在那里王守仁带领书生捕盗剿贼,平了十几年的匪患,后来又活捉了造反的宁王朱宸濠,并因此封爵新建伯,有明一代因军功封爵的文官可只有三人。


他的文集中有《狱中诗十四首》,这个狱就是指诏狱。所以诏狱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进去还能坚强活到出来并做出一番成就的人!我喜欢的两句诗“崖穷犹可陟,水深犹可泳”就出自他狱中诗的第一首,附给大家共勉。

不寐

明·王守仁

天寒岁云暮,冰雪关河迥。

幽室魍魉生,不寐知夜永。

惊风起林木,骤若波浪汹。

我心良匪石,讵为戚欣动。

滔滔眼前事,逝者去相踵。

崖穷犹可陟,水深犹可泳。

焉知非日月,胡为乱予衷?

深谷自逶迤,烟霞日悠永。

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垄。


点个赞加个关注,下篇写锦衣卫的黄金年代?或者锦衣卫的入选方式?

和文中内容相关的链接:

锦衣卫的历史沿革

锦衣卫的下属机构

锦衣卫的权力结构

从《大明王朝1566》说锦衣卫廷杖

从《大明王朝1566》说大明卫所制

这篇和锦衣卫没关系,列位看官点一下就10万+了。从《大明王朝1566》中的芸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4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锦衣卫 (明朝官署名)  播报  锁定 讨论93 上传视频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1]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由于明朝的影响力,越南后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设有锦衣卫。





中文名锦衣卫 设立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 裁撤时间顺治二年(1645年) 性    质军政特务机构 职    能侦察、逮捕、审问等


目录

1 设置原因
2 机构沿革
▪ 明初时期
▪ 强化权力
▪ 明朝末期
3 主要职能
▪ 侍卫仪仗
▪ 侦缉廷杖
4 军事编制
5 官职等级
6 制服配置
▪ 蟒袍
▪ 飞鱼服
▪ 斗牛服
7 影响评价
8 历任指挥

   


设置原因

 播报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不法群臣为目的,《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百科x混知:图解锦衣卫
百科x混知:图解锦衣卫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机构沿革

 播报

   


明初时期



明《出警入跸图》
明《出警入跸图》(9张)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此三项职能在一段的时期内并未设立供其稳定实施的制度。 [2]  
洪武二十年(1387 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便此时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法司处理。 [2]  

明初,“ 胡蓝之狱” 、“ 郭恒案” 、“空印案” 多有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间。 [3]  

   


强化权力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此期锦衣卫的职权有所扩大。一些在朝廷中由宪司负责的事项逐步由锦衣卫处理。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2]  
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将心腹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也常对刘瑾阿谀奉承。随着刘瑾权势的进一步扩大,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东厂,厂卫格局形式发生变化。 [2]  在由钱宁治理卫事时,锦衣卫权势再一次上升。 [2]  

明世宗嘉靖时期是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此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 [2]  

史书上对隆庆、万历时期的锦衣卫人事变迁少有记载。以万历时期为例:万历初期,朱希孝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对权力的行使可谓规规矩矩,不扩大事态,严格遵守规矩,对事物的处理比较谨慎。万历十年,刘守为锦衣卫都督,其与东厂狼狈为奸,作威作福,虽对锦衣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了锦衣卫与东厂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局面。万历后期,神宗久久不理朝政,此时非法羁押、长期监禁的情形普遍存在。此时锦衣卫权力不及东厂之势。 [2]  

   


明朝末期

锦衣卫权力低于东厂,沦为其附庸。自万历年间,明朝的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朝廷分崩离析,大臣们结党自拥,大太监魏忠贤权倾内外。熹宗初期,刘侨为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因为人正直,“不肯献媚,不肯杀人” ,遵纪守法,魏忠贤便借势将其削馆免职。随后,田尔耕投靠魏忠贤,甘愿作其义子。其为人“阴险狡诈”,又因其“缉捕有功”升为锦衣卫都督。 [2]  

崇祯初期,朱由检虽已拨乱反正,但社会矛盾一时并未消除。此期由董琨治理锦衣卫之事,此人急功近利,不久便被罢免。随后由吴孟明掌管锦衣卫,此人虽公正,但为不阿,行事时总观望东厂之态。崇祯末期,骆养性掌管锦衣卫。 [2]  

   


主要职能

 播报

   


侍卫仪仗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永乐时改称“大汉将军”,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的时候,锦衣卫堂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锦衣卫将军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
《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
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
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要在驾前扈从。他们有的负责沿途巡视,有的负责在銮跸与京城之间传报消息,有的在驾旁侍骑,传奏御辇的起落。

《出警入跸图》中的锦衣卫(伞盖下为万历皇帝,红衣者为锦衣卫校尉,着甲扛刀者为锦衣卫大汉将军)

由于具有仪仗队的职能,所以锦衣卫的服饰异常华美。校尉穿的官服因袭了元代礼服的样式,《长安客话》中称其“鹅帽锦衣”,也就是用鹅毛装饰的帽子和颜色亮丽的衣服。每当皇帝祭祀或巡游时,作为侍从的锦衣卫校尉更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礼服,官员到了一定品级才能穿着。绣春刀轻巧短小,除非御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景泰年间,锦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获准穿着麒麟服,这是公、侯、伯、驸马才有资格穿的礼服。锦衣卫大汉将军在当值时要穿戴饰以小旗的头盔、对襟的罩甲。盔甲有金盔金甲、红盔红甲和红盔青甲等各种颜色。腰间还要悬挂宫禁金牌和佩刀,手持金瓜或斧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中能清楚地看到随驾扈从的锦衣卫官军。

   


侦缉廷杖

“巡查缉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5棍一换,共用16人。行刑校尉以司礼监太监的表情动作为下杖轻重的依据:若太监两脚成外八字张开,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条性命;若太监两脚尖靠拢,受刑之人就要毙命杖下。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余次,杖毙的大臣达50多人。

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他们于是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这项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的职能。



左锦衣卫校尉金牌;右.锦衣卫指挥使腰牌
左锦衣卫校尉金牌;右.锦衣卫指挥使腰牌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军事编制

 播报



绣春刀
绣春刀
明初军制为“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五千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四十八处。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官职等级

 播报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

   


制服配置

 播报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

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明《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说:“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锦衣卫飞鱼服实物图
锦衣卫飞鱼服实物图
《明史·舆服志》:“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次则飞鱼……。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
这段记载可知,蟒衣有单蟒,即绣两条行蟒纹于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两条行蟒外,在前胸后背加正面坐蟒纹,这是尊贵的式样。至于曳撒是一种袍裙式服装,于前胸后背饰蟒纹外,另在袍裙当膝处饰横条式云蟒纹装饰,称为膝襕。

   


飞鱼服

飞鱼

《山海经》:“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具有神话色彩。

《林邑国记》:“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

《明史·舆服志》:“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非真作飞鱼形。飞鱼纹,《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因能飞,所以一名飞鱼,头如龙,鱼身一角,服式为衣分上下二截相连,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积。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年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官员要有一定品级才允许着飞鱼服。

   


斗牛服

明朝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清《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讲官破格有赐斗牛服者。”

《明史·舆服志三》: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斗牛服是次于蟒服、飞鱼服的一种隆重服饰。

《晋书·张华传》:晋惠帝时,广武侯张华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请通晓天文的雷焕去询问,雷焕说是丰城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就让雷焕为丰城令。焕到任,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乃一以送华,一以自佩。后张华被杀,剑忽不见。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过延平津,船至江中,剑忽跃出,堕水。但见二龙蟠萦有文章,水泯警沸,于是失剑。

《天水冰山录》:着从严嵩家抄没的财产名录,其中有五爪云龙过肩妆花段(缎),各种颜色质料的蟒龙纹衣料。如蟒龙补、过肩蟒龙。蟒、蟒补、过肩蟒、过肩云蟒、百花蟒;斗牛、斗牛补、斗牛过肩、斗牛过肩补;飞鱼、飞鱼补、飞鱼过肩、飞鱼通袖等各式衣、圆领、袍、袄、女衣、女袍、女袄、女披风等成衣和织成衣料,即按照成衣款式的结构裁片排料而织制的服装匹料。明代斗牛服在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墓、广州郊区明墓均有实物发现。

   


影响评价

 播报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历任指挥

 播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印
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
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赐死。此后到建文时代都没有常设。

第三任是明成祖时的纪纲,永乐十三年(1415年),他将《永乐大典》总裁官解缙置于雪地冻死。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杀。

明英宗时,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明史》记载他们“皆谨饬”。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明景泰时,卢忠当了指挥使,指挥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扑朔迷离之后,卢忠甚至装疯,一把刀引发的血案被内阁和司礼监联手压了下去。“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是逯杲,公然索贿,胡乱按罪,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无间身份后砍了,为事业献身。接任的是门达,也不是好人。明宪宗继位后流放广西。不过天顺朝最出名的指挥使是皇帝的大恩人袁彬,全大明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听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的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诰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唯二与英宗在“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还留下一本回忆录《正统临戎录》。

宪宗朝的第一位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后继者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

弘治朝的牟斌也是个厚道人。

正德朝时,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接任指挥使的是钱宁,钱宁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做御前侍卫时更是跟武宗同睡一张床,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江彬扳倒。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东厂。武宗死后,江彬也被杀。

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更迭很快,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都是嘉靖在安陆兴王府的旧部。之后就是陆炳,他是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于火灾中救过嘉靖的命,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明代唯一的以三公兼三孤,中年暴毙。

嘉靖三十九年接任的是朱希忠,他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袭封成国公。

万历朝张居正时代的指挥使是刘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后期是骆思恭,到天启四年,在“移宫案”中出了大力,可惜被魏忠贤陷害。接任指挥使的是田尔耕。

崇祯皇帝继位后完结。接任的是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之后是吴孟明,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3 08:08 , Processed in 0.064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