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0|回复: 2

吴梅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发表于 2022-3-30 11: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解密:红楼真本第一位增删者吴梅村啸风
咨询顾问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原作者的答案出来了,我们再来看看增删者。为了分析方便继续摘录如下: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有人说吴玉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的。那个祖籍奉天辽阳的吴玉峰原名吴雯。他是《清史列传》的作者,显然和一群江南文人相去甚远,根本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和增删者。甲戌《脂评本》首回有一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是其他版本都没有的。根据前面的分析,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这里强调了一个村字,比村字更重要的是持有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的人也叫雪芹。再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一句,如果按照中国人写文章的规律,如果一个人叫曹雪芹的人的全名在前面说了,后面叫雪芹就可以了,一是亲切二是自然。显然在红楼梦的文本里是一个例外,前面有一个雪芹,后面有一个曹雪芹,显然这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同样按照最基本额创作规律,一个人在紫萼做或增删红楼梦的过程里增删五次和一次是没有区别的,没有必要强调。如此说来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句话就是幻笔,悼红轩是一个统称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书房的名字。根据前面的分析,曹雪芹是一个集体概念,属于广泛意义的曹雪芹和特殊意义的曹雪芹的综合,也就是说如果曹姓隐朱姓,雪是中间动词,芹指的是读书人,曹雪芹就是原作者和增删者的统一称呼,原作者和每一个增删者都可以叫曹雪芹,而不是仅仅强调的是姓曹的雪芹于。再看关于原作者和增删者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般人看到的东鲁还以为是山东的地名,顺起来是山东有一个叫孔梅溪的人,其实东鲁孔梅溪是作者和增删者在一起的五个人的名字的缩写,从重点出发这五个人都可以叫曹雪芹。这一点其实在文本里也是有证明的,第一回甄士隐贾雨村对话,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这里的一句不知可纳芹意否,显然贾雨村也是属于雪芹的行列的。吴玉峰的姓,加上东鲁孔梅溪的梅,加上贾雨村的村字合起来的名字就是吴梅村。记得吴梅村的遗嘱里的分析,显然这里的吴玉峰就是吴梅村、贾宝玉和青梗峰的组合,如果红楼梦里只有一个版本提到了吴玉峰,显而易见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而在其他版本里特意删去这一条的信息。
吴梅村有一首很重要的诗洛阳行,也是吴梅村曾经执行了君王特殊使命的例证:
诏书早洗洛阳尘,叔父如王有几人。
先帝玉符分爱子,西京铜狄泣王孙。
白头宫监锄荆棘,曾在华清内承值。
遭乱城头乌夜啼,四十年来事堪忆。
神皇倚瑟楚歌时,百子池边袅柳丝。
早见鸿飞四海翼,可怜花发万年枝。
铜扉未启牵衣谏,银箭初残泪如霰。
几年不省公车章,从来数罢昭阳宴。
骨肉终全异母恩,功名徒付上书人。
贵强无取诸侯相,调护何关老大臣。
万岁千秋相诀绝,青雀投怀玉鱼别。
昭丘烟草自苍茫,汤殿香泉暗呜咽。
析圭分土上东门,宝毂雕轮九陌尘。
骊山西去辞温室,渭水东流别任城。
少室峰头写桐漆,灵光殿就张琴瑟。
愿王保此黄发期,谁料遭逢黑山贼。
嗟乎龙种诚足怜,母爱子抱非徒然。
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我朝家法逾前制,两宫父子无遗议。
廷论繇来责佞夫,国恩自是优如意。
万家汤沐启周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总为先朝怜白象,岂知今日误黄巾。
邹枚客馆伤狐兔,燕赵歌楼散烟雾。
茂陵西筑望思台,月落青枫不知路。
今皇兴念繐帷哀,流涕黄封手自裁。
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
束薪流水王人戍,太牢加璧通侯祭。
帝子魂归南浦云,玉妃泪洒东平树。
北风吹雨故宫寒,重见新王受诏还。
唯有千寻旧松栝,照人落落嵩高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村 个人资料


时间:2021-06-19 18:55:00       来源: 网络整理  

   


吴梅村 -人物介绍

吴伟业(吴梅村,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崇祯四年(1631年),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荣登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庶子等职。明亡绝意仕途,辞官归里,写下了不少悯时伤世和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诗篇,如《避乱》《读取史杂感》《琵琶行》《圆圆曲》《芦州行》《捉船行》《马草行》等。清《四库提要》中对他诗作有极高评价。清顺治十年(1653年)难违廷招,先后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辞官还乡,为自已降清出仕深感悔恨。他在诗中写道:“忍死偷生廿余载,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还不如。”反映了他耻于仕清的心境。

吴伟业的诗歌多伤世感慨之作,有强烈的时代特质,史称“诗史”。他的歌行是“元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在继承发展“元白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后人称为“梅村体”。他的七言歌行婉转流丽,以当时的事件入诗,往往在无事可叙的地步峰回路转。《永乐宫词》从田妃入宫专宠到病逝,题面已尽,忽然侧面入笔:“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他的《圆圆曲》《松山哀》《悲歌赠吴季子》都是以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为题目,大胆地刻画明末清初人民的苦难和当时政治的严酷。以史实入诗在整个清代吴伟业堪称独步。

吴梅村 -生平事迹

童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五月二十日,吴伟业生于江苏太仓,吴伟业年少聪慧,体弱多病。童年就读于同乡王在晋家的私塾。当时南昌的李明睿在王家教书,认为吴伟业日后必成大器,劝其父将伟业转投当时的古文大家张溥。张溥以治学严谨而著称,张溥书斋叫:七录。张溥读书必要手抄,每本书抄一遍朗诵一遍,六七遍后就能记得。吴伟业在少年就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不能不说他是幸运的,对于他以后的治学之路张溥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当时张溥和张采组织复社,这个组织是东林党之后,江南文人又一次大型的集社运动,而吴伟业作为复社十杰之一而得以暂露头角。

青年



崇祯三年秋吴伟业和当时复社的很多成员,去南京参加省试举第十二名,那一年复社人员大批入选。崇祯四年二月会试,考中第一名,主考官周延儒是吴伟业父亲的朋友,李明睿也是吴家世交所以有作弊的嫌疑,这个问题一直闹到崇祯哪里去才算解决,其实这主要是当时复社和以温体仁为首的浙党的斗争。崇祯阅卷后批了八个字:“正大博雅,足式诡糜”。这才堵了悠悠众人之口。同年八月更大的荣誉降临在吴伟业的身上。崇祯皇帝特地赐假归娶,这样的荣耀对于新人的吴伟业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据说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明代也就发生过两次。

尔后的几年里,吴伟业重回京师,也深得崇祯器重。虽然复社中人升浮不定,吴伟业还是安定的。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母亲病重归里,没有想到这一别北京就是改朝换代。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在梅山自杀身亡,吴伟业得讯后几欲自杀,为家人所阻。为此大病一场。他的好友王翰国相约他出家,王翰国就是愿云和尚,听说国变后恸哭别庙,焚书出家。吴伟业以舍不得家人为由拒绝,从此看出吴伟业的痛苦是真实的,其实当时出家是一个很好的全节的机会,吴伟业没有殉国没有出家主要是儒弱的性格决定的。此后的很多年吴伟业就在家乡太仓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而历史终究难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顺治十年江南初定,清朝吏部侍郎孙承泽推荐吴伟业出来做官。说他堪为顾问之职。他的儿女亲家陈之遴和大学士陈名夏也极力推荐。吴伟业被召之前受钱谦益委托,调和当时的社事,当时慎交,同声二社积习很深。顺治十年吴伟业召集两社人等共举虎丘大会,他想集九郡的人才,两社的同志成立一个象复社一样的组织,虎丘大会虽然还算圆满,就连归庄这样的人也都参加了,但是裂痕依旧,在大会上有一个少年投函梅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梅村默然无语。  

此时的吴伟业进退维谷,就在吴伟业复出之说甚嚣尘上的时候,同为出来参加乡试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致书规劝: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侯认为吴伟业蒙崇祯皇帝重恩,举科名第一,这是第一不可出,短短数年吴伟业就被崇祯提升为大臣,这是第二不可出,第三侯朝宗认为吴伟业再次出山官位清望都会有所损失,这是三不可出,此时候朝宗以自己的悔恨来规劝吴伟业,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吴伟业也复书慷慨激昂表示:“必不负良友”。可是当路者是不会放过他的,威胁利诱一起袭来,吴伟业在父母泪水中准备出山,同时由于忧郁又是一场大病:“问华佗,解我肠千结”?“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从这些写于当时吴伟业去北京的路上的诗词可以看出当时他的心情是悲愤的,他个人的意愿是真的不愿意与清廷合作的。吴伟业在北京也不过做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在北京他的第二任妻子郁氏过世,吴伟业更悲叹:“尔死顾得归,我留复为谁”?对于自己的这次失足吴伟业也毫不原谅自己:“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同年吴伟业伯母张氏病故,伟业为其嗣子所以借机乞假归里,此时的吴伟业已无意复出,就在这时候好友候朝宗故去的消息传到北京,侯的心思与吴伟业有几多相似,侯自认为自己的错误无可遁逃,年仅三十七岁的壮年而下世。回想当年侯朝宗的规劝吴伟业写下:“生死总负候羸诺,欲滴椒浆泪满樽”。侯朝宗在《壮悔堂记》自言:壮果能悔,其尚愈诸,犹但恐余之不能悔也?吴伟业的悔与侯朝宗的悔几多相似,可是真实状况是壮果能悔乎?

晚年 

顺治十五年(公元1685年)这年吴伟业五十岁,他的儿女亲家陈之遴革职问罪,以陈名夏陈之遴为代表的江南士大夫再次失势于朝廷,而同年的江南科举案更是牵念很广泛。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被发配宁古塔,吴伟业写诗赠送悲愤万千:“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菲死”“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政治的翻云覆雨往往是吴伟业这样的文人所没有办法明了的,对于当时的黑暗的政治状况吴伟业用手中的笔记下了一切,而好友的责难他也只能苦涩面对,在他五十岁生日那天,愿云和尚赠诗一首责备吴伟业当错有负入山之约。“半百定将前诺践,敢期对坐听钟声”。愿云曾多次约吴伟业入山,吴伟业以双亲家小为念而拒绝,直到吴伟业故去前诺才践,而对坐听钟声不过是愿云和吴伟业的梦想而已。  

晚年的吴伟业专心著述,《春秋地理志》《春秋氏族志》都是在他晚年作成。用尽他半生心血的《梅村集》也付刊。他在给冒襄的书信中也提起晚年用心纂辑,说明吴伟业在晚年就为自己的后事做一一的安排。康熙十年一代诗人吴伟业吴梅村在家乡病逝,他留下遗言:“吾一生际遇,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刻不尝辛苦。实为天下第一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袍,葬我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吴伟业在他的最后时刻依然是矛盾的,敛以僧袍,也是无奈的选择。他的本意可能更愿意以明朝的官服入敛,可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清朝给他的官服他心灵深处是不愿意穿的,墓前题字也是一样的心态,而吴伟业又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直到现在人们对吴伟业的研究好像还是遮遮掩掩,就是他的故乡苏州好像知道吴伟业的人也不多。打开苏州旅游地图,同时代的顾炎武,归庄,钱谦益,以及后来的金圣叹的墓地,故居好像都历历在目。这些伟大传奇的人物,构成吴文化的瑰丽篇章,而关于吴伟业的点滴就很难找到。作为当时江左文坛的标志性的人物,我们是不是该忘记他?难道就因为历史缘故因人而废言?没有吴伟业的清初文坛是不完整的,没有梅村先生的苏州是不包容的。在苏州光福石壁山的梅村先生的墓不知今天还在否,但愿苏州人还能记得那位圆石题字做诗人的孤独老人,那位到死都没有原谅自己的伟大诗人!

吴梅村 -作品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他不但工诗能文,而且熟悉音律,擅长度曲填词,杂剧传奇、绘画等。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取经唐人,各体皆工,而以七言歌行最能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贺新郎·病中有感》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啧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线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吴梅村 -《团圆曲》赏析

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体,这首《圆圆曲》被认为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此诗以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明清之际的广阔社会画卷。全诗规模宏大,人物身世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交织融会,既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运用多种结构手法,追叙、插叙、夹叙等交互为用,使情节曲折多变,富有传奇色彩。其他如心理刻画、历史典故与前人诗句的化用、叙事中的议论穿插等,无不恰到好处。而蕴涵于全诗的历史沧桑感,透露出浓厚主观情思,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吴梅村 -评价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他不但工诗能文,而且熟悉音律,擅长度曲填词,杂剧传奇、绘画等。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取经唐人,各体皆工,而以七言歌行最能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世称“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7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东林党吴梅村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2016-06-16 21:56:42)转载▼
标签: 眀朝历史崇祯红楼梦历史文化  
      现下里颇为流行所谓的据说是吴梅村写的癸酉本红楼梦,也称吴祖本。其实这个所谓吴梅村的癸酉本不过是看出《红楼梦》反清悼明意味的某些个聪明人的伪作谬传罢了。

  早有人驳斥过了所谓的吴梅村的癸酉本红楼梦根本就是伪作:

  ----比如说红楼梦里演的是在吴梅村死后16年才有了的《长生殿》,吴梅村死于1672年,《红楼梦》中出现的《长生殿》成书于吴梅村老死之后的1688年;


  ----比如说作者自述与吴梅村的经历毫无相像之处;

  ----比如说癸酉本红楼梦文笔粗鄙不堪等等等等。


   支持吴梅村作者说的人一定会争论说:我所提到的周后田妃的史实不仅仅是只有四皇子知道,吴梅村更加地知道。因为吴梅村深受崇桢器重,在崇祯朝是官位步步上升,还被特指为太子的老师,他对朝中以及宫中之事都非常了解的,明亡后他还专门为田妃写了《永和宫词》,可见他也是赞赏田妃的。

  可是分析事情不能看表面,吴梅村对田妃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和立场呢?

  清代的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吴梅村的诗作时写到:
  《永和宫词》咏《田贵妃》事,有云:“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本谓田妃有子慈焕,因宠特钟爱,故以赵王如意为喻。然定陶,汉成帝从子,入继正统;崇祯帝自有太子,何必以定陶作衬?且太子久定,嫡庶间并无参商,何必以如意为比?又云:“汉家太后知同恨,只少当年一贵人。”此言周后殉难时,田妃已先死也;然周后奉旨自尽,何得以曹操之弑伏后为比!”

  赵翼明确指出吴梅村在诗中将皇五子比作赵王如意分明是混淆是非、包藏祸心!又指出吴梅村居然用曹操弑杀伏皇后谋逆篡乱一事来比喻崇祯让周后殉国是何等的荒唐!赵翼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

  其实吴梅村就是故意要把读者引向田妃意欲夺嫡的错误判断!吴梅村在他的诗中先是极力地赞美田妃的无双美貌和绝世才华,“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贵妃明慧独承恩,宜笑宜愁慰至尊。”,然后再夹带私货,在诗中捏造田妃想让五皇子取代周后太子的假象,甚至为了给周后博取同情和支持,还进一步用伏皇后被弑杀来抹黑贬低崇祯!吴梅村为了维护周后还真是心思用尽,想想崇祯是如何器重他对他恩重如山的!





但吴梅村并不满足于制造这一点的假像,在《永和宫词》多年以后,他又精心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圆圆曲》,其中介绍吴三桂与陈圆圆初次相遇时写到“相见初经田窦家”,又是故意捏造田妃家購美邀宠的谎言!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

  之江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记载:“外戚周嘉定采办江南,闻其美,厚缣得之。携归京师。”

  《南明野史》记得详细:“戚畹嘉定伯以营葬归苏,将求色艺兼绝者,由周后进之,以分田妃之宠。因出重赀购(陈)圆圆,载之以北,纳於椒庭。一日侍后侧,上见之,问所从来?后对『左右供御,鲜同里顺意者;兹女吴人,且娴昆伎,令侍栉盥耳』。上制於田妃,复忧国事,不甚顾;遂命遣还,故圆圆仍入周邸。时三桂已累迁节镇,方奉诏出驻山海。嘉定伯饯之甲第,出女乐侑觞。圆圆适在列,轻鬟纤履,绰约凌云。每至迟声,则歌珠累累。三桂黯然魂消,停卮不语。诘朝,使人道意,有「紫云见惠」之请。嘉定欲拒之,或说之曰:『方今四方多事,寄命干城;严关锁钥,尤称重任。天子尚隆推毂之仪,将军独专受脤之柄;他日成功奏凯,则二八之赐降自上方,犹非所恡!君侯以田窦之戚坐膺绂冕,燕赵芳脂、吴越媚黛,皆得致之下陈,何惜一女子以结其欢耶』?嘉定许诺。三桂陛辞,上赐金三千;三桂分千金为聘。师行期迫,未及娶也。嘉定具奁饰,媵送其父勷家。十七年二月,贼势孔亟。给事吴麟徵请弃山海关,外召三桂入卫。三月,始弃宁远;诏封三桂平西伯,率兵入卫。以道梗,不得达。十九日,贼陷京师,执三桂父勷,勒令作书招之;随遣使赏银十万犒三桂军,贼素畏三桂故也。三桂得勷书,欣然从贼矣;既而询使以陈姬安在?使以籍入告。乃按剑而起曰:『大丈夫不能保其室,何用生为』?作书以绝其父曰:『李贼猖獗,我国无人,遂致京城失守、圣主晏驾!意父奋椎一击,誓不俱生;否则,刎颈以殉国难,亦分也。何乃隐忍偷生,而又训以非义?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请从此诀』!勒军人关,缟素发丧。贼得书,怒戮其家三十八口;系勷东行。三桂妻亦遇害,而圆圆翻以籍入无恙。四月十九日,贼从一片石出口,东突外城,遂薄关门。三桂窘甚,乃乞师於清。”

  钮绣的《觚胜》中亦有相似记载。


  吴梅村作为为太子的老师,崇祯朝的重臣,他对朝中以及宫中之事都非常了解,却故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居然将周后周奎搜买上贡陈圆圆被崇祯拒绝并最终将陈圆圆转赠给吴三桂的丑事完全栽赃到田秀英和田弘遇的头上!实在是卑劣之极!其心何其毒,其德何其劣!东林党诋毁田妃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正因为以他为代表的掌握着笔杆子的东林党的刻意的诋毁诬蔑颠倒黑白,导致历史的真面目始终无法被世人识破,贻害甚广!



      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王世德所著的《崇祯遗录》中对吴梅村肆意捏造谣言歪曲事实激愤不已,写到:“后江南吴伟业制《永和宫词》,比上于陈后主、唐明皇。呜呼,定哀之际多微词,即上果有失德,亦应为尊者讳,况恭勤如上、寡欲如上,而忍于造谤诬蔑。是可忍,孰不可忍。世无仲尼,《春秋》不作,乱臣赋子横行无忌,天理绝矣。此人又作《琵琶行》,中有驾幸御熙官之句。御熙宫,伶人作处,非离官也。即娱情声色,何必亲幸御熙而后为乐耶。宫禁之制不详视,而敢于讪上,其谁欺,欺天乎?”

  了解了吴梅村对田秀英的诋毁污蔑,再结合作者在书中对象征魏忠贤的王熙凤持赞赏态度,流露出喜爱和同情之情,还有宝玉对东林党的旗帜鲜明批判,都是太子和吴梅村绝不会有的。反倒是四皇子朱慈炤才会批判东林党,对魏忠贤有贬有褒。为什么呢?

  因为东林党与魏忠贤是势不两立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铁杆“东林党”人的吴梅村是坚决维护“东林党”利益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在《清忠谱序》里痛骂魏忠贤阉党乱国:“先朝有国二百八十余年,其间被寺人祸者凡三:王振、刘瑾专恣于前,魏忠贤擅窃于后,驯致流毒天下,而国家遂亡……至魏忠贤之擅则不然,上自宰辅禁近,下暨省会重臣,非阉私人莫参要选。时倾险之士思逞志于正直者,亦愿为之爪牙,供其走噬,甚至自负阿父、养子而不惜,而东林之难作矣。故自辛酉至丁卯七年之中,在朝诸贤无不遭其坑戮,而国家之气以不振……甲申之变,留都立君,国是未定,顾乃先朋党、后朝廷,而东南之祸亦至。噫!彼为阉党漏网之孽,固无足怪,谁为老成,丧心耄及,更可痛也!”吴梅村可是把明朝亡国的罪过全都推到了魏忠贤头上,大骂魏忠贤不算,还将其与明朝的大奸臣王振、刘瑾等同,真是恨得咬牙切齿!这样的吴梅村怎么可能去肯定和同情影射魏忠贤的王熙凤呢?

  同吴梅村一样,太子也是东林党派。太子母亲周后的老师是东林党人陈仁錫,陈仁錫险被魏忠贤斩首,后被人暗中搭救才幸免于死。周后曾向崇祯推荐陈仁錫,被崇祯怒斥道:“既然他是你家翰林,就休想做阁老!”,陈仁錫因此而不被崇祯重用。周后因周奎收取东林党人郑谩贿赂而向崇祯求情想为郑谩脱罪,崇祯斥责周后并将郑谩凌迟处死。而且孙承泽的《思陵典礼记》记载:周后“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清楚地点明周后在除去魏忠贤一事中出了大力,周后是坚决反对魏忠贤而亲东林党的,身为周后爱子的太子怎会否定母亲周后而去肯定魏忠贤呢?何况太子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东林党人,比如方逢年、吴梅村、杨士聪等,自小浸染于其中的太子根本就不会用能干的王熙凤来暗喻魏忠贤。

 

  对于吴梅村是红楼梦的作者的争论,朱慈炤也许借鉴了吴梅村的戏曲《秣陵春》,但红楼梦的创作主要是基于四皇子本人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情,所以这部隐写历史的红楼梦要比东林党人笔下的历史更为客观,用王熙凤来影射魏忠贤,而对“东林党”人进行了批判和嘲讽,而且就连批注的畸笏叟、脂砚斋等人的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应该也都不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是绝写不出王熙凤的,也绝不会痛骂自己的。


      吴梅村因为早年深受崇祯之恩,所以他出仕满清深为大家诟病,他的朋友还曾以戏文中的唱词“姓朱的有甚亏负你?”来讥讽他,就连新主子满清后来都不齿于他,将他列入了《贰臣传》,在如此的情况之下,吴梅村晚年表露出了羞愧后悔。


  有人坚持说人的想法会变的,崇祯临死前不就变了么?不再相信东林党,反而说“文臣个个可杀”! 那么后来表现出后悔羞愧的吴梅村自然也会反省,也会对魏忠贤不再那么极端地彻底否定。


  但事实呢?吴梅村直到晚年都丝毫没有反思他们东林党的作为,而是将明亡的责任一股脑的全部都推到了魏忠贤的头上!这一切只要好好看看一下吴梅村的晚年大作《清忠谱序》中吴梅村对阉党的诋毁就一清二楚了。

 
       但四皇子朱慈炤就不同了。田妃是带有反东林党的色彩的,这从田妃推荐支持的杨嗣昌的立场上就能反映出来。所以四皇子秉承母亲的立场,对东林党是批判的态度,自然就不会对魏忠贤彻底否定,这就是红楼梦作者把王熙凤描写的亦善亦恶,竟然还对魏忠贤有同情之意。

  再看看第三十六回里,宝玉忽然莫名其妙的对文官武将大发一通议论,他是这样批文官的:“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污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正是作者痛骂东林党文官误国!

  正是立场的差异,导致了四皇子和太子/吴梅村东林党的观点的差异,导致了对魏忠贤和东林党的态度的不同。


  为何万历、天启、魏忠贤和杨嗣昌在史书上是负面形象,而东林党、周后和太子是正面的形象?

  因为笔杆子牢牢地掌握在以张岱、吴梅村、文秉等为代表的东林党人这些文人手中,就是崇祯早期英明后期浑聩的原因,因为崇祯后期渐渐对东林党不满,这同时也是为什么史书中周后的形象高大而田妃被批判的原因所在。东林党文人是一定要对周后极力吹捧,而对田妃和杨嗣昌等进行批判的,立场决定了一切!

      吴梅村的人品是低劣的,惯于用文字为同党和自己贴金,以为老来妆模作样的发些虚情假意的悔声和做一些骗人的假姿态便想逃脱世人的鄙视,哪里能骗得了所有人?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以吴梅村对魏忠贤的万分仇恨来看,红楼梦中根本就不会有王熙凤这个人物出现;或者有王熙凤,但凤姐只会被写成如赵姨娘一般的入不了眼的货色!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以吴梅村对周皇后的百般维护不惜颠倒黑白来看,林黛玉就会变成身材矮胖织布捣药的周皇后,而薛宝钗却是身材纤瘦破坏宝黛感情的田贵妃,最后周后战胜田妃,失败的宝钗气得吐血而亡!那画面实在太美,我不敢想像。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那么暗喻补天济世的女娲炼制的“补天之石”就不会在书中出现,他能有资格补天济世么?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那么有治世之能才的乱世奸雄王熙凤就不会在书中出现,他能夸自己痛恨到老的死对头么?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美貌轻浮人尽可夫的多姑娘不会在书中出现,他能骂自己是多姓家奴没有廉耻么?

  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那么红楼梦就不会再是“补天之石“的“家亡血史”,而只会是《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




      朱慈炤敢于采用借小说隐历史这样曲折隐晦的创作方式,一方面是为逃避满清文字狱的迫害,另一方面更是出于真相自信!因为他隐写的历史如果不是真的,将根本无法被世人破解!通过对《红楼梦》的解读,会让我们一探被东林党歪曲的历史真相!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36709220102wev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0:28 , Processed in 1.7974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